中学生态课堂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共8篇)
中学生态课堂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篇1
思想品德学科“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一、对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
1、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主要表现有教师独霸课堂,以“灌输”为主。教师对学生一百个不放心,对自己所教的内容一百个放心,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教师以教定学,学生围着教师转,顺着教师的思路、教师的设计被动学习,教师思考最多的是我讲什么?很少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主体性逐渐丧失,学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情感激发。教师的教学目标没有体现三维性,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教学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上,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的探究,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考虑很少,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内容,忽视了教学的生成性和学生的差异,只关注书而不关注人,普遍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激发。
3、只注重习题训练,忽视能力培养。教师吃不透课标和教材,更把握不准命题的趋势和方向。教师的备课重点就是选题,教案就是“习题集”,教学重点没有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没有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4、学科集体备课与教学研究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集体的智慧。既使教研活动搞得比较好的教研组,所研究的也仍然是浅层次的教什么。而没有深入到深层次的怎么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的问题。更有甚者,某些老师甚至把素质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对立起来,错误地认为要搞素质教育,要搞课堂教学改革,就必然要降低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只能是教师满堂灌——教得苦,学生被动的学——学得苦。而不可能是教师教得巧,学生学的乐。
二、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鉴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形势发展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教会学生“会学习”。
2、“会学习”是未来社会人类要具备的头等本领,是人类生存、生活、创造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会学习”是人的各方面素质综合发展的基本条件,是21世纪人要解决的当务之急。从这点意义上说,人的教育首先是“学会学习”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最基本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
3、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被公认为是最重要的环节。应当充分认识到,课堂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演示实验的场所,更应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的时候。教师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对课堂教学的导入、知识呈现、设疑、讨论的组织和时机的把握、结束一堂课的方法等等要进行深入思考。备课时应从“这堂课我应如何教才好?”这种思维方式转向学生一方,思考“这个内容我的学生会怎么去学?跟以前的什么知识有联系,对以后什么内容的学习有影响?”这样的问题。
这也反映了现代教学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即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过程中的人文因素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联系新旧知识,合作学习,共同研究。这样,老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完成了一次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各自的长处。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以及其他学校在已往的教学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了实施科研兴教思想的正确性。
4、实施“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减负增效”,“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当前,各中小学教学质量上的差距,大多是课堂教学效益上的差距。课堂教学效益不高,现状难以在根本上改变,关键在于教学理念的陈旧和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力度。
三、“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研究的目标
1、牢固树立“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意识,立足课堂教学,着眼于每位学生发展,积极关注后1/3学生,建立健全学校“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通过变革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
2、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努力探讨“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 1、出示学案,明确目标
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师下发学案后,运用导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及其突破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定向自学,自主探究
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阅读教材、联系已有的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尝试性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3、全员互动,合作交流。
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合作形式、并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的相互启发,消化个体疑点,教师迅速准确的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疑点和难点。
4、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对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点拨,让疑点不同的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也采用“兵教兵”的办法,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进行讲解,教师适时点拨。二是精讲,教师抓住问题的要害,抓住新知识的新环节,引导学生思维,收到教与学的高效率。
5、案例分析,知识迁移
充分发挥学案中典型题目的示范作用。典型题目是材料式或探究实践性题目,设计围绕重点知识,体现时代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特点,体现“三贴近”原则,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和整合。
6、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达标练习限时限量,独立完成。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进行矫正,变式讲解或变式训练。
7、回扣目标,课堂小结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是对一堂课教与学情况的反思,也是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回扣,能力、方法的总结和概括。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方法论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提出要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五、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转变观念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变观念是前提。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实践。为了帮助思想品德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利用多种渠道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市教育局提出的“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使广大教师明确的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要着眼于改变、整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自觉实践
课堂教学改革的主体是广大的一线教师,所以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前提条件下,自觉实践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为此,号召广大教师不等、不靠,自觉实践。以教研组为单位,对照杜郎口和杨思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认真反思思想品德学科的课堂教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怎样进行改进,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实施攻坚作战,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较大的突破。
3、示范引领
在自觉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示范引领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捷径。为此,根据本学科的课题研究,组织骨干教师和 教师,在全市范围内上示范课、研讨课,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典型引路。
4、活动推动
活动推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器和催化剂。为此,将面对全体教师,分层次开展课堂教学展示系列活动,举行课题研讨活动和教学研讨活动,广泛开展导师带徒活动。每次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组织全体思想品德教师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课堂点评,以此推动思想品德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
六、改革的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发动和制定方案阶段。(2010年3月—2010年8月)
1. 组织教师学习市教育局提出的“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2.举行“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操作流程讲座,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动员大会和一系列研讨活动等,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准确把握“杜郎口经验”的实质,深刻领会“杜郎口”成功教育的诀窍。
3.制定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思想品德学科学案的设计和使用》等相关文件。
第二阶段:尝试和示范阶段。(2010年8月—2012年3月)1.在实地考察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以备课组为单位,先集中进行集体备课一周,尝试进行学案的制作,备课组每人写出同一节课的教学学案,进行交流,相互点评,相互学习。
2.初
一、初二年级启动“学案教学法”,规范备课、上课流程,体会“学案教学法”的应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督导小组,对上课学生参与程度,教师讲课时间,教师工作认真程度进行检查及评价。对走过场,流于形式的课堂坚决制止,责成进一步学习后再尝试。对比较成型的教师,在全校范围内出示范课,其它教师进行观摩学习。
3.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研究小组成员分期分批上示范课,其他教师上展示课,使先进的教学模式形成气候,使先进的教学理念扎根于教师头脑,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4.教改领导小组定期反馈课堂教学改革进展情况,编印相关资料指导、组织教师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和探索活动。
5.实行课堂反思制度,任课教师每一课后要有短小的课后反思,单元后有全面客观的教学反思。
6.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收集有效信息,纠正教改实施中的一些偏差和授课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推动我校教改工作进一步发展。
7.收集整理前一阶段各项资料,学校和学科组写出阶段性的总结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2月3月---2012年7月)根据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完善思想品德学科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教学基本流程及学案,形成总结报告。
七、成果形式
1、开设课题有关的研究课,并整理出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教案学案和优质课件。
2、有关课题资料,如教案、学案、课件、学生优秀作品等的展示。
3、有关实施“以学为主、当堂达标”后学生创新能力的调查报告几份。
4、课题组全体成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研究、总结后写出的一定数量的优秀论文。
八、课题研究成员 组长:王树国 副组长:郑可菊、金彬
组员:各学校思想品德学科全体教师
中学生态课堂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篇2
一、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困难
(一) 教师教学理念陈旧, 传统教学模式居多
尽管新课程标准已施行多年, 但是大部分教师未能深入细致地学习, 从而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其核心把握不准。加上一些教师平时疏于对有关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 以及对教育教学前沿信息不了解, 渐渐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具体表现为:教师只管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在台下默默地听、记, 划重点;教师只注重知识的单向灌输, 把学生当作忠实的听众和记录员。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能促使部分学生掌握了知识, 考出了高分, 但因为缺少学生合作、探究的平台, 不能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致使课堂教学死气沉沉, 久而久之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也就失去了兴趣。
(二) 专业教师缺乏, 教师年龄偏大
近些年来由于自主就业的机会较多, 不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毕业生没有从事教师职业。有些中学将近十年没有专业的思想品德教师任教, 加上教师退休及一些优秀的教师调往县城的学校, 造成了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师严重缺乏的局面。有的学校甚至连一个专业的思想品德教师都没有, 只能抽调一些原本不上课的人员来教思想品德课。这些教师因为不是专业教师, 又只是临时顶课, 因此在教学上只是应付式地照本宣科, 更别谈什么研究实施高效课堂了。经调查发现, 农村中学的思想品德教师 (不管是专业教师还是非专业教师) 年龄大多是50岁左右。于是就出现了这么几种情况:一是年龄偏大, 观念陈旧, 跟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二是抱有再过几年就退休、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念头, 以上这些因素都制约了高效课堂的实施。
(三) 学校对思想品德课重视不够
由于思想品德学科在考试中所占分值较少, 因此被称为“小学科”, 加上一些地方的思想品德中考是开卷考试, 部分教师甚至学校领导都认为, 既然是开卷考试, 不必在这一科目上花太多的时间。于是在课时上安排不足, 甚至连各种奖项的评比机会都比其他学科教师少。在这种大环境下, 一些思想品德教师也就没有多少激情去上课, 只是为教而教罢了。
二、农村中学实施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对策
(一) 教师方面
加强理论学习, 更新教学观念。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教师要深入细致地学习。平时要经常学习有关的课程改革理论, 了解教育教学中最前沿的信息, 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上践行先进的教学方法, 并把它细化到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 严重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和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因此, 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灌输式、一言堂、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如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调查采访、小品表演等。通过这些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给严肃而沉闷的课堂带来一些“新鲜空气”,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
(二) 学校方面
改变“重大轻小”的现象。虽然思想品德课在中考中所占分值较少, 但它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首要目标。因此, 学校如果为了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而忽视思想品德课程教学, 这与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学校的不重视必然会导致教师的不重视, 从而上课应付了事, 缺乏激情和动力去研究和实施高效课堂。
搭建平台, 提供机会, 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更新农村教师的教学理念, 有条件的学校应多派一些教师去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理论培训或“优质示范课展”, 或到新课程改革开展较好的县 (市) 去学习取经, 或广泛开展校际之间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等。通过这些“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促进教师教学理论的更新和能力的提升, 为高效课堂的实施打下基础。
(三) 教研室方面
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师较少, 往往与历史、地理学科组成教研组。因此, 教研室要综合本县 (市、区) 思想品德学科的情况, 发挥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专业引领的指导作用。一是要利用各种教研平台, 加强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引导和相关教法指导。二是充分发挥全县 (市、区) 学科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多开展“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三是定期举行思想品德学科高效课堂的展示或比赛活动。
中学生态课堂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G633.2
正文:新课程理念中,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侧重点是如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在社会价值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如何课程教育的真正目的。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关于核心素养的内容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方向,引导学生获得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基础的理论常识,运用辩证唯物的思维方式,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品德政治素养。为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四个方面,首先是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具备公民意识、公民品德、公民常识;其次是方法的指导,如何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并加以实际运用;再有,就是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最后就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方向性引领,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1.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培养方向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达成点。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关系到整个课程的设定与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会帮助教学走出一条清晰的轨迹,不会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上偏离核心。为此,目标的制定要兼顾知识的传授、过程与方法的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只有这样,目标才不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学科目标、单元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是泛泛而谈,必须是具体而细致的。比如九年级的《国家荣誉》这一单元,从单元题目来看,外眼光,内涵深,概念笼统,难以入手。因此,要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将本单元所涵盖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最终确定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什么是国家荣誉?如何形成和增强国家荣誉?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认识国家荣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增强国家荣誉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国家荣誉进行阐述。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国家荣誉高于一切的思想观念,并愿意用实际行动践行国家荣誉。
三维目标的设定从表及里,形成的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体系,学生可以从身边的事、自己的事去理解这一宏伟的概念,从而树立并形成真正的技能与情感。
2.创设真实情境,构建思维训练平台
认知理论与建构理论都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而积极的过程,学习者知识的获得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同学间的交流来实现。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式,学生在范式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由此判断学生的行为动机、观察学生的思维养成,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学科所要达到的核心素养。比如最近在网上频频出现的公交车让座的社会新闻引发了大量网民的讨论,从中可以看出价值观的不同,甚至是两极分化。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现象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和观看的过程中,分析公交车现象的成因,对于这些现象可能引起的社会影响进行讨论,并从中得到启示。学生会在一系列鞭辟入里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增强了法制观念,提高了公民素质。同时深刻的认识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这就是真实情境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他们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生们的兴趣,引发共鸣,自然在认知的形成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只要是和学生密切相连的生活实际,或是社会上的热点现象,都可以作为学习的素材,帮助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里,创设的是热点生活情境,生活化的情境由于其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思维,形成认知,也教会了学生探寻现象背后的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情境的创设多种多样,只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与课堂内容关联,有针对性、思想性、趣味性,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能力,提升境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3.回归现实生活,设置有效作业
思想品德课程本身的课程性质就是带有一定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在形式多样的课堂设计中,加深对社会的认识、积极融入到社会中去,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力量,形成客观理性的价值体系,学会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去看待事物。因此,现实生活既是学生们学习素材的来源之处,又是学生们检验真理的具体渠道。作业作为课程学习的一部分,是检验真理的渠道之一,有效的作业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感悟理论知识,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九年级的《责任与角色同在》这一单元,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1、观察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对他们的行为中所体现的责任进行分析;2、观察社会成员的角色与责任之间的关系;3、就自己的角色与责任写一篇议论文。学生在完成这三项作业的过程中,经历的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了从他人向自我的内化。作业完成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核心素养进一步深化。
4.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美好的潜能,因此,在学习活动中要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中肯的评价,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奖励,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我们一定要摒弃那种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式,应该是结合着日常学习中的表现,给予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态度等综合性的评价,运用科学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与要求,才能更加有力的激发学生的學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自己,改善自己的学习行为,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龙梅.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7
[2]叶素贞.中学生道德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5
[3]祝丽华.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4]刘凤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中学生态课堂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篇4
政史地郭小健
我有幸参加了“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培训,即贯彻思想品德新课标修订精神,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经过培训,我深有感触,下面我将谈谈学习后的一些体会:
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就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让思想品德课程由过去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变为受学生喜欢的新颖有趣的新课程。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人格意义上说,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恢复到主体地位上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第四、要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初中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采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总之,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篇二: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2013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西安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远程培训,这次培训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强、培训计划新颖、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特别设立研讨小组,供我们随时讨论交流。通过培训,使我受益非浅,我对教育技术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教学技术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课堂教学重视生活体验,把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创设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注重能力的培养,最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我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自己过去的教育教学方法有了重新审视,现总结如下。
第一、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和职业专业知识的学习。
初中的思品课涵盖了心理健康、伦理道德、传统文化、公民常识以及国情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系统知识,这需要思品老师一方面加强学科知识的修养和职业知识的整合,一方面提倡学科综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做学习型教师,同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第二、提高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在教学设计的预设中,以情景设计的生活化为主线,以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切入点,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升华为着力点,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为落脚点,通过巧妙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去,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和对知识的认知与提高,从而使学生感到思品课有趣、有理、有用,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达到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统一。当然,学科的科学性是基础,应把趣味性寓于科学性之中。
第三,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第四,要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
初中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
评价时要采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总之,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篇三: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镇康县木场中学刘芳
新课标实施已经几年了,但新课标的要求与我们的现实的考核存在着许多矛盾,让许多思想品德教师难以适从。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要求的新形势下,师生都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稳中求新,现在认真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
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1、师生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
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
“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中学生态课堂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篇5
【摘要】实施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论述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内涵、应遵循的原则,着重阐述了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以利于探究式学习有效而顺利的开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探究式教学 原则
策略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教学建议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的能力”[1]根据这个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应该凸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面我就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自主探究教学的构建及策略简要进行分析。
一、新课程改革与初中思想品德课自主探究式教学
1、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初中新课程改革对思想品德课提出的要求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通过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往往要比书本上教条的讲解更为有效。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而真正的价 1
值观体验是蕴含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课内外的结合是这门课程开展的重点。鼓励学生深刻思考在生活体验和生活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矛盾,积极地探究解决方法和思考的方向,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养成。新课改主张将学习的主体归还给学生,提倡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要密切关注内容的现实性和社会性,同时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些都与探究式教学的目的不谋而合。[2]
2、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 “倡导以主题模块的方式呈现标准内容”有利于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是指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一定的知识和基本的分析能力的前提下,将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并以生活主题模块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互动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教师启发性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思维结果,再通过学生自我的表达能力陈述出来,并反复修正,最终得出个人信服的正确答案。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可以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新知,将攻克难题当做乐趣,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是探究式教学的现实意义所在。
3、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评价标准多元化便于实施探究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强调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而德育教育更重要的是在施教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思考、感悟,最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其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定位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
应是多元的、综合的,这才符合这门课程的内在需求。所以,传统的评价体系,很难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也难以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3]只有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才能充分调动师生热情,才能有效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二、自主探究教学的基本内涵
自主探究教学是一种教学观念或教学的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表现为一种教学的行为方式。自主是指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探究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等渠道,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教学,就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和自主讨论为前提,以现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为基本的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讨论、探究问题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注重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推动学生关心生活、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
2、主体性原则。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自主权、发言权,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3、问题性原则。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问题的存在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动机,并引起学生搜索加工处理信息,最终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实践活动性原则。把室内外校内外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成长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构建自主探究教学的策略
(一)自主探究教学构建的途径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如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茂、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奇、新、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新奇感、新鲜感、趣味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康姆斯和斯耐格对学校学生如何促进学习提到“给学生必须提供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到耐心启发,循循善诱。只有我们给予学生应有的平等和尊重,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教师,才能激发学生潜化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才能。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几乎满堂讲解,学
生只能被动听记,整个课堂沉闷不堪,学生自主思考、个性解答几乎没有,很难构建民主的课堂气氛。
实施探究式教学,可以把教师从课堂的知识讲授中解放出来,这样可以有效地发挥其主导作用,使之在教学中的激发、引导、启迪、组织、交往、评价的作用体现得更为明显,教师“教”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加强。这样的师生关系呈现民主互动态势,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有助于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共同发展。
3、优化教学设计,拓宽自主探究的空间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着眼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有意识、有计划地采用多种方法激起学生思维冲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学生对教学过程有无兴趣,能否主动积极参与,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如何“导学”。一个优秀的教师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和教学内容,巧妙地创设各种受学生欢迎的学习情境。如在教学“珍惜父母给予的生命”时,可以让学生网上查阅我国每年中小学生意外死亡人数,上海及本县中小学生意外死亡情况,写一份调查报告。学生把自己调查的的数字,以表格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有的学生还找到了一些死于车祸或溺水的惨不忍睹的图片资料向全班展示。学生们深深地感受到生命如此脆弱,稍不注意生命就会受到威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然后让学生反思自己以前在遵守交通法规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方面做得怎样?今后又如何做?最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如何自觉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并
讲出具体防范保护措施,引导学生有效的认知和思维冲突,主动地提出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使自主探究收到良好的效果。
4、加强学生提问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在无疑处设疑、有疑处释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参加讨论,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可以利用故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故事的种类很多,如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技故事、军事故事、时事故事等,但无论什么故事都要有情节和主题,不仅吸引人,而且蕴含着一定的道理。
5、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展富有创意的活动。
在讲“保护环境”这一内容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环保局要策划一则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请写出你的创意。不一会儿学生就设计出这样的图画和描述:一条蜿蜒大河,河边管道污水滔滔,学生旁注:黑龙江;一位学生感慨道:一江污水向东流;一位学生笑颜道:用墨水不花钱;一位学生赋诗一首:春眠不知晓,处处机器吵,夜来风雨声,酸雨知多少。可见,学生的想象能力是何等广阔,创新意识是何等奇特。
6、尽量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处处有活动,时时有活动,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教材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景、事例、问题、冲突,设置了令人深思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辨别、选择,把相关的思
想品德规范寓于形式多样的现实生活之中,使学生感到这些规范源于生活,是社会和谐发展所必须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创设教学情境,设计诸如讨论、抢答、小品表演、辩论、漫画、音乐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将内容的呈现与开展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
(二)构建自主探究教学的方法
1、巧妙设计问题,导引学生自主探究
巧设问题就是巧妙地设置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发挥其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键是教师如何真正做到“巧设”。问题设置的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他们的思路。如在教学《捍卫国家尊严》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设计以下几项预习目标:①通读本节内容,能结合有关知识理解国家尊严的含义;②搜集古今中外捍卫国家尊严的典型事例及现实生活中与捍卫国家尊严相悖的人和事;③想一想,作为青年学生要不要捍卫国家尊严,为什么?;④结合国家尊严的表现,谈谈作为青年学生应如何捍卫国家尊严。因问题的设置在内容上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原则性,使学生感到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很多同学在课堂上争着抢着发言,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这种师生共同合作探究,学生不仅明白了捍卫国家尊严的道理,而且也知道了必须要把理论知识化为实际行动。从中可看到,巧设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不仅扩充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形成探究的兴
趣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
设问置疑的方法众多,概括起来,可归纳为:⑴激趣创设法。要求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生活,掌握学生兴趣的动向,在设立探究问题时尽量考虑以上因素,从问题本身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⑵音美渲染法。就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逼真的情景,通过情景感应对心理影响的效果,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开拓思路。⑶讨论争议法。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具有争议的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以辩论或讨论的方式来得出最后的结论,同时在倾听不同观点的过程中,要给予说服性的依据,锻炼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提高课堂的活跃性。[4]
2、成立探究合作小组,提高课堂探究实效
合作学习小组是自主探究式学习有效的组织形式。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各个不同的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者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在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之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不同性别、不同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小组内,形成团队,在学习小组内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氛围,在自主探究中,各组进行有计划的合作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要适时地引导探究合作小组互相讨论、切磋研究,主动探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层层解剖,步步扩大,让学生不停地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激励学生的活跃的思维、强烈的求知欲、萌动的创造性意识,让学生在思考、探索、求新过程中获取知识。
3、给学生探究的时空,提高自主探究的效果
自主探究式教学要求给学生一个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主动的进行参与。探究讨论是初中思想品德课互动教学的核心组成,它是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通过代表发言、课堂讨论、问题探究等形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习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应更多的关注生生互动以及学习个体与环境的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自由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就某一个问题共同学习、相互帮助。如,关于“克隆”技术的争论,关于中学生减负问题的争论等等。对于这些有争议的问题,凡是适合学生讨论的、能够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的,我们尽可能地引进,给学生以足够时间充分讨论。实践证明,这样做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探究能力的好方法。
4、拓展延伸引发内化,提升课后探究成果
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明白道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化为实际行动,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拓展固有的教育空间,其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优化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的模式。当代中学生已不再满足教材中的简单结论,他
们思想活跃,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颇为关注。为此,教师必须把学生带入社会这个大背景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的同时多体验社会生活,既拓宽视野,又能掌握大量的感性材料,以便更好地把握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不断确立学生的实践意识。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知识,增强理论的可信度,同时通过实践的锻炼,来进一步提高觉悟,磨炼意志,培养行为,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如教学“可持续展战略”内容时,为了使学生对战略的内容理解得更具体、更深刻,结合崇明生态建设,组织了“绿色调查、绿色行动”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形式了解崇明生态现状和发展规划,使学生既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意识,又深深感到任重而道远。在绿色行动的社会实践中,学生开展了“绿色行动在家庭”、“绿色行动进校园、”“绿色倡议”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加强了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也锻炼了与人交往能力、合作互助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延伸了课堂教学内涵,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课堂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生成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的活动。今天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改革就要关注师生自主探究教学的质量,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与渗透,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活力,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增进课堂教学的实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
苑庄镇中学学生思想品德评定方案 篇6
一、评定内容
根据中央德育工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精神、《德语大纲》规定的教育目标要求,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有关要求进行评定。学生的思想道德评定包括操行评语和操行等级评定两部分。
二、评定标准
学生的操行等级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学生的操行评定等次由班主任每学期组织班委进行评定,一般班级学生的优秀率控制在10%—30%;优秀率和良好率总和控制在85—95%;争取100%的合格率;学生若被评为不合格者,班主任须向学校政教处提出书面说明,并由学校行政会研究确定。
三、评定原则与方法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特学生,实事求是的学生优缺点,防止片面性,力求客观公正。
2、实行民主评定的方法。严格按学生自评、班委评价,征求任课教师意见后,班主任确定,政教处审定的步骤进行。
3、操行评语由班主任负责,在班级评议的基础上写出,在评语中要指出优点、缺点、努力方向,以表扬为主,对受过学校以上表彰
奖励或记过处分的要如实写在评语中。
操行等级由班主任在征求学生和任课老师意见基础上评定。
四、评定领导与管理
1、政教处负责学生思想道德评定工作,学生操行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操行等级都要认真审定。
2、评定结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3、各班思想道德评价等级需填表上交政教处,并算好优秀率、良好率、合格率、不合格率。
4、思想道德评价纳入班级目标管理和班主任工作考核。
苑庄镇中学政教处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情境教学初探 篇7
一、用图画勾勒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教材中提供的丰富的图画资源和课外一些适当的图片、图板、挂图等, 利用景物烘托环境氛围, 创设情境,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疑中学、在图中悟,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启迪学生思维, 起到了“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的作用, 能达到“一石多鸟”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 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用这种方式清晰地表现出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好理解, 易接受。图画情境为学生再现了事实, 提供了详细的材料, 让学生如身临其境, 注意力集中, 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这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又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参与实践, 创设情境
实践是思想品德新课标的一个亮点。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 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 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 以主动探索为特征, 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实践是培养学生能力, 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此外, 还应该走进社会, 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增进学校和家庭、社会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从而实现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统一。
三、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情境教学
思想品德课教学一般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一定的道德或法律要求, 以此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所以教师必须运用规范、精确、形象、生动、幽默的语言来对这些事例进行描绘、渲染, 使其富有情趣并从中引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启发学生思考。
思想品德课堂上运用幽默语言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的情境, 使课堂活跃,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师生互动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 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教师给出能深深打动学生的情境, 然后让学生叙述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景。可以用小品作为一堂新课的导入情景出现, 一方面来源于学生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情景, 另一方面教师也更能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
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别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其情景的作用才能发挥到最好。
教师可安排学生表演进行情境教学, 这样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激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学习, 认真思考教师所设置的情境问题。教师要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表演, 尊重和信任他们,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去。
五、用授课导语制造情境
一个新颖的导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基础, 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质量, 教师应注重授课导语的科学性, 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情景教学法, 渲染气氛,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 在一节课的开头可以用朗诵诗歌的形式给学生留一个悬念, 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 这样学生就能够积极地思考, 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声色兼备、动静结合等特点,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节课的成功首先要有一个巧妙的新课导入, 这样能将学生带入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 使其很快进入积极求知的情境。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新颖的导入新课形式, 更是别具一格。这样做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为随后的活动提供适宜的情境,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使之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创设与讲解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可变抽象为具体, 拓宽教学空间, 调动学生共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降低抽象思维的难度, 从而解决教师用语言难以讲清的问题。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让学生身临其境, 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新教材、新教法、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可以开启学生心灵,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6.
中学生态课堂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篇8
【关键词】课堂 关爱 兴趣 包容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94-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的关注。我们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的作用,努力创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使它成为我们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情趣、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推进剂。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是我们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去实施,才能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呢?本人结合自己近一年来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关爱学生,乐观自信
现代教育观念提倡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课堂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地方,但更是一个爱的空间,学生在这里期许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来自教师的的点滴关怀与情感支持。对学生要有爱心,要真诚的爱护每一个学生。作为老师,应该完全尊重学生的个性,包括所有的不足,以我们的热情,宽容,理解,去关爱他们,要多用鼓励与赞扬,让学生觉得成功并不遥远,一旦在课堂上发现他们拥有的点滴进步,马上就毫不吝啬地通过言语、神情、动作姿势给他们以赞赏,当着同学的面褒奖他们,让他们能真正地感受到老师的殷切期望与无尽的爱。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进而通过充满激情的教学以渲染和引领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让学生在情感态度、认知、行为等维度上产生积极的反应,继而让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
当然对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偶发事件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机智地处理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是优化课堂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手段。课堂上,对于那些好出风头或恶作剧的学生,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注意给他们台阶下,千万不能闹对立,把矛盾扩大。教师要怀着一颗爱心,宽容对待所发生的事,不能用训斥甚至是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方法简单粗暴地对待他们,教师应信任和尊重他们,注意把善意的批评与信任的鼓励结合起来。教师要用爱的小雨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多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教学的成功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包容万岁
针对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特点,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每个环节都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对知识感到新奇、有趣,这样学生学起来才更有兴趣。首先新课导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例如我在教学《亲子之间》时,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名字所隐含的寓意。学生的兴趣马上就来了,纷纷发言介绍自己的名字。在介绍自己和听别人的介绍过程中,他们深深感悟到父母家人对自己的希望和爱;接着我播放了央视公益广告《FAMILY》,在此基础上我导入新课:“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人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那么,什么是家呢?怎样让家hold 住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了新课的教学活动。
其次创设教学情境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激发思维例如,我在教学“师生之间” 时,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精选电影《烛光里的微笑》中老师将没有饭吃的学生带到自己家吃饭,将自己孩子的衣服给没有衣服穿的学生穿的镜头,配上宋祖英的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让学生反复看、反复听,尽管我不说话,但学生的思维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他们一直在感动,在沉思,将平时老师对自己的爱和关怀一幕幕在头脑中闪现。教师在教学中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比如我们在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时,提到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时可向学生“设置学习障碍”:“目前我国经济还落后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还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呢?”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取查阅资料,运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即不但比现状,还要比起点,比发展历史,从而比出两种经济的发展速度,以此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即“布惑”,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辨的情景之中,并以此激起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并去解决问题,并去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那些内容深刻、耐人寻味、诙谐幽默的趣味性语言,运用录像、表演、歌曲等创设教学情景,激发情感等,必然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
最后我们老师要本着“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的心态包容对待学生的错误理解与回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①学会倾听,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期待学生说出他想说的话,允许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大家的注视下思维。②学会微笑,决不能有因为学生的探究没有正中自己的下怀而气急败坏,急于纠正的教态。教师用微笑来肯定学生们的表现,学生们情绪就稳定,心情就舒畅,对知识技能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便能更主动、更高效地学习。③学会商量。如学生谈论一些与探究主题实无联系的内容,提出一个本堂课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都要用一种商量的语气,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课后单独交流,或下一节专题研究,决不能因为所谓浪费时间而粗暴地令学生闭嘴。④学会克制。当学生有调皮,冒犯老师的地方,在瞬间可能非常生气,有回击的冲动,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忍耐,忍过几分钟,就能心平气和地与学生谈谈你的看法,能心平气和地教诲学生,而不会有暴风骤雨般地斥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己的设想;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心灵的对话,才会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样一幅生气勃勃、生动活泼的教育画卷。
三、合作探究,营造和谐课堂
合作学习的课堂,体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感受与情感体验,是老师、同学、课程内容与学习环境之间的全新融合,是生命的对话,是情感的交流,是思想品德学习生长和发展状态的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非常适宜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因为其中“需要”学生交流的问题真的很多。如:“你有过挫折的经历吗?”、“举一个你身边违法犯罪的实例。”、“你觉得怎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和“你怎样看待中学生上网?”等问题。显然,这些问题是极具交流价值的,合作学习的效果远好于让学生单独回答。在教学实践中,我看到,一些性格内向、平时不愿回答问题的学生都在积极的发言,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和“独舞”的舞台,而是学生们思维碰撞、交流和展现自我的场所。当课堂教学进入到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学生之间的人际沟通会形成多层次信息互动,众多的信息供每一个学习个体收集、整理和决策。例如:在《跨越国界的沟通》一课中,同学们就网络的利与弊在课堂上展开了大讨论,持反方观点的同学明显占少数,大多数同学认为,网络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休闲娱乐及交友带来了很大地方便,网络让我们这一代人真正享受到了现代文明;也有同学认为,现代人已经沦落为网络的奴隶,特别是部分人因抵制不住网络负面内容的诱惑,道德败坏甚至走向违法犯罪,使整个社会风气肮脏颓废。我认真地点评了所有学生们的观点。然后总结说: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有网络,也可以随时离开网络,全凭我们自己决定。听到我的归纳,学生们笑了,原来,问题是如此的简单,我们应该利用好网络,而不应该沉迷于其中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当即有学生表示,要重新审视网络这把双刃剑,利用这把剑磨砺自己坚强的意志。我也适时提出了一些上网时遇到的难题,被学生中的网络高手迎刃而解,师生角色的转换成功拉近了我与学生们的距离,教师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权威者,学生们也不再是任凭灌输的朽木。这样,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就形成了平等对话、信息多方交流、师生互助、师生与文本互动的格局,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也就构成了愉快、轻松、民主、自由的情感生态环境。
【中学生态课堂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08-02
中学思想品德教学05-17
中学秦岭生态保护方案10-03
圩塘中学非基础学科课堂教学情况问卷调查表05-21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培养论文10-03
南漳县肖堰中学创建襄阳市“绿色生态校园工作规划与实施方案09-13
高三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评语08-08
土溪中学生态文明宣传简报09-12
中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