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下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生态化的研究张家英开题报告

2024-11-02

基于新课标下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生态化的研究张家英开题报告

基于新课标下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生态化的研究张家英开题报告 篇1

基于新课标下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生态化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基于新课标下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生态化的研究

一、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意义(包括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一)课题的来源

1、生态学和教育生态学的由来

生态学一词最早是由博物学家索罗于1858年提出的,它源于希腊文,有“研究住所”之意。1868年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为它下了一个较明确的定义,即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1932年,美国教育学者沃勒在其出版的《教学社会学》一书中率先提出“课堂生态学”概念。1976年,美国教育家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中首次提出了“教育生态学”,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运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教育现象,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揭示教育发展趋势和方向。教育生态学与传统教育学相结合,提供了新的教育研究视角。教育生态学可分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研究,宏观层面主要研究社会整体环境与人类教育活动的交互关系;微观层面的研究主要关注学校和课堂环境对人的发展影响。本研究对历史课堂生态中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从生态系统角度研究,为学生个性张扬提供了空间,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平台。

2、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生态化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逐步深入人心,生态学在教育理论领域的影响也不断渗入。国内有学者指出,教育生态化是指伴随着社会各领域的生态危机,现代教育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指导方针,逐步走向生态化,建立起符合生态规律的新型教育系统。

1、通过研究生态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实现教与学之间的生态平衡;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生态化”的研究对于中学历史课堂由“知识课堂”向符合生态规律的“生命课堂”转变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2、解决学生之间协作的生态失衡;

中学历史课堂生态化教学的价值和效果不是即时性的,而是显现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之中。

3、促进教师生态意识的觉醒、提高课堂效率;

这对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教师生态素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然趋势。

4、增加历史教师在新课标下课堂管理能力有着特殊的意义 本课题有助于中学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教育生态学的观点开展和反思课堂教学,寻找课堂教学中的不和谐和不平衡,然后加以调节,改变课堂教学中生态失衡的现状,使师生在的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矛盾运动中寻求发展,让中学历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 文献综述

1、国外现状: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A•克雷明1976年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cology of Education)”一词.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把教学方法视为可以进行多元解读的“方法论范本”。生态教学方法就是“方法论范本”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生态观下的中学历史生态课堂也就成为尊重自然、尊重学生人权,尊重社会的必然。

在国外,历史教学方法生态化已经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从互联网上我们可以搜寻到很多类似的文章。

2,国内研究现状: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也开始了很多关于教育生态的研究,特别是范国睿《教育生态学》一书问世。从教育生态的视角看,高中

系、多元共生的教学内容、创新开放的教学方法,以及动态平衡的教学系统”。(张天保,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创新,高等农业教,2010-7, 7: 23-25)

三、论文研究的思路、方法与框架

(一)研究思路

本文从生态学视角对中学历史教法进行研究,属于交叉学科研究。它在生态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立足当前中学历史新课标的现状,对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生态化取向进行研究,力图为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思考。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等大量的信息资源,查阅大量有关素质教育的书籍、期刊和报纸等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深入阅读与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依据。

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设计调查文卷,分别为面向学生的调查问卷、面向历史教师的调查问卷、面向学生家长的调查问卷,并通过对问卷的内容、效度和信度检验。

3、访谈法

对部分学生及其家长、教师以及相关专家进行访谈。

4、数理统计法:

主要运用excel2003软件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处理和整理。

5、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对收集到的相关文献资料、统计处理好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出研究结。

(三)论文的研究框架

基于新课标下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生态化的研究

5、逻辑分析法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1、新课标

2、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3、生态学及生态化

4、生态位

四、研究内容

1、对教育政策导致的传统课堂生态失衡归因研究;(刘振龙)

2、分析中学历史课堂资源分配失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蒋鸿元)

3、探讨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之间的生态失衡原因;(聂圣军)

4、研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生态失衡的原因;(时英科)

5、研究历史教师生态意识的觉醒和提高课堂效率的关系;(许峰)

6、探讨增强中学历史教师在新课标下课堂管理的能力。(张家英、郑诗余)

五、结束语

六、科研论文总工作量(估计),文献阅读,科学调查,试验阶段,理论分析,论文初稿,文字总结各阶段的进度(起止日期)和要求,以及预期结果

(一)论文工作量:

总工作量主要包括查阅文献资料、选题、开题、选定调查对象和地区、设计调查问卷、发放回收调查问卷、整理分析数据、完成论文初稿、论文定稿和论文答辩。文献阅读量大约包括十余本相关书籍和一百多篇期刊,以及在安徽六安市各中学发放调查问卷若干份。

(二)各阶段的进度(起讫日期)和要求:

第一阶段:搜集文献资料、选题信息,进行论文选题(2010年5月至2010年7月);

第二阶段:确定选题方向、研究方法,参加开题报告会,结合专

上一篇:专任教师工作职责下一篇:外管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