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识字教学

2024-08-22

新课标下的识字教学(精选12篇)

新课标下的识字教学 篇1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学生识字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低年级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几乎每篇课文后都有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要求必须认写的生字,可谓识字、写字任务量大,而且内容比较枯燥,再加上低年级学生是识字、写字的起步阶段,他们有意注意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优势,这使得原本就不吸引人的识字教学难上加难。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一、形近字比较记忆

汉字都是由基本的笔画组成,有的字与字之间只是一个微小的笔画差别,甚至是笔画都相同,只是出不出头或者长些、短些的问题,有的形近字读音完全不同,如“己”“已”“巳”,几乎是相同的,如果不细心观察看不出什么差别。为了帮助学生区分记忆,教学这类生字时,可多采用儿童化的语言:“同学们,你们看这三个字,它们长得很像,就像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双胞胎姐妹一样,如果我们不细致观察很难区分它们,也就不能较好地使用它们。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区别在哪里?”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不同之处:“己”“已”“巳”这三个字的竖弯钩的起笔处不同。当学生发现不同后,我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探讨:“那请你们在小组内共同商讨,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呢?”在全班交流时有的学生说:“自己只有一个人比较孤单,所以竖弯钩最短,这样我就记住自己的己了。”有的学生说:“我听我妈妈说过巳是时辰快到中午了,所以竖弯钩从上面起笔把上面的开口封上。”大家叽叽喳喳、七嘴八舌,一个同学说:“这三个字的上半部分像一张嘴巴。”经他的提醒,最后终于有了最为满意的办法:“张大嘴巴,自己的己;半张嘴巴,已经的已;紧闭嘴巴,巳巳巳。”事实证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记忆的效果更好,印象更深刻。

还有一种形近字,它们不但字形很接近,读音也相近或相同,这类字学生使用时,错误率最高,理解它们的意思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辫“”辩”这两个字都是左中右结构,只是中间表意部分不同,启发学生想一想“:言字旁“”绞丝旁”一般和什么有关系,让学生明白偏旁表意,要根据意思选择使用文字。辩是“言字旁”和语言文字相关,争辩、辩解是需要语言的。绞丝旁的字和丝线、绳子有关联,所以编辫儿、扎辫儿是绞丝旁的辫。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对形近字一目了然,对字的结构和字意更加清晰。

二、顺口溜辅助记忆

儿歌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正如诗人樊发稼所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儿歌的趣味性和朗朗上口的特点,引导学生创编一些短小精悍的儿歌,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诉的告;白大娘和王大娘坐在一块石头上,碧绿的碧等等。生动形象的顺口溜使学生更容易记住生字的组成部件。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的学习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归类识字法记忆

低年级学生要在短短的时间里认写一定数量的生字,时间紧任务重,教师要尽快教会学生识字方法,由浅入深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也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有象形、会意、形声、指事几种,它们都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特点,帮助学生适当归类学习,如从偏旁部首入手帮助学生认识“梧、桐”时,可以从形声字上找一找与树木有关的字,柏树、松树、枫树、橄榄树、桃树、梨树、柠檬树等,通过整理,学生会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这些字的左边木字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右边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又如在学习“打”这个提手旁的字时,引导学生联想出手还能做出的其他动作的字:提、撕、拍、拉、按、抓、捏、揉、推、扯、挠……这样的归类识字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帮助,既有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形成一定的识字结构,还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拓宽识字的范围。

四、变式思维记忆

识字教学枯燥无味,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的方法认识更多的生字。如:(1)加一笔:土 +()=();日 +()=();(2)改一笔:田改()变成();戍改()变成();(3)加一加、减一减:打-()+()=();江-()+()=()。这样的方式就像做数学题一样,更富有挑战性,更容易产生成就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种情境下的识字也不再是索然无味的而是充满吸引力、充满情趣与挑战的游戏,学生沉醉其中乐此不疲。

总之,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尊重和顺应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果,让学生在识字教学中享受乐趣。

新课标下的识字教学 篇2

新课标从现实意义出发,提出了多认少写 识写分开的理念。它关注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多认少写,增加识字量,为尽快实现独立阅读创造条件。这也是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挑战,我觉得新课标这样的修改非常合理。可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识字任务也非常艰巨。就拿本学期来说吧,要认加要写的字共有500字。前面的一个多月时间要教孩子拼音。剩下两个多月的时间,我们除了要巩固拼音教学成果,还有阅读教学、口语交际训练等任务。那么留给学生识字写字的时间也非常有限,每课基本上要求会认会写的字都有10——14个,课堂上如果就走马观花地一带而过的话,那么学生无疑是掌握不了的。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识字率?这成了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于是,在日常教学中,我采用了种种方法吸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一、游戏参与,体验快乐,培养兴趣

汉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体系,为了让孩子喜欢上汉字,因此,我总是会想方设法地使这些枯燥的字变得形象生动,甚至富有故事性、情感色彩,让学生展开想象,自然而然地掌握生字。如在教学拼音时,可以利用拼音卡片进行“猜一猜”、顺口溜、“快找同伴”等游戏,帮助学生掌握拼音,学会归类; 再如在教学第一册识字《口、耳、目》时,可以利用手中的图片、生字卡组织学生玩起有趣的“点鼻子”,遇到容易错的生字,我就经常请“小医生”帮忙纠正。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大脑对文字有深刻的理解。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在小组内一起猜字谜,根据合体字的构成做加减法,自编儿歌或顺口溜,把字编成故事来记。通过猜谜语来巩固已经学过的字,既可调动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 “一口咬掉牛尾巴”(告);“一点一横,叉叉顶门。”(文)“一人胆子大,敢把大王压”(全);“两个人土上坐”(坐);小朋友们要坐直,身体不正就要歪(歪);大口妈妈等小口,小口要回家(回)„„”。这样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带着兴趣,带着我要识字的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教学也事半功倍。

二、字理分析,教给方法,自主识字

著名汉字研究专家唐汉说过:“几乎每一个汉字,尤其是初始阶段的汉字,几乎都是一种实物的摹绘,一幅生活场景的缩影,代表着一套独立的宇宙观、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体系,代表着一种艺术传统和一个民族对世界的独立发言权。”因此,从某个角度而言,指导学生进行识字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文化熏陶、理解、认同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具有审美意义的过程。我们老师也应该主动去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在教学过程中也能更得心应手。

特别是一些基本字很多是象形字、会意字、指示字、形声字。对于这些类型的字,学生非常感兴趣。通过观察(插图、字型)分析字形,了解字意,很容易就能帮助学生认识该字。当学生掌握了这些类型的字,还可以进行“学法迁移”,掌握更多的汉字。

三、开展比赛,扩宽平台,激励探索

小孩子大都喜欢争强好胜,针对孩子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把比赛活动引入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如在“展示台”中比比谁识的字多,再如,为了鼓励孩子有意识地在生活中识字,我就开展了识字比赛,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认识家里的、街上的、超市里的等其他地方能看到的字或说明等,在班会课上,食品包装袋、广告牌、街标、路标、单位名称牌、电视、卡拉OK等等都成了学生比赛的考题,让生上台认读,介绍识字经验,给于表扬奖励。把他的照片贴在荣誉栏上。在比赛的带动下,每个学生都产生的竞争的心理,都不知不觉地留心识字,争着上榜,从而让学生把识字的舞台从课堂拓展到广阔的生活当中去。识字的方式和途径也就更加多样,识字量也越来越大。

当然,自主识字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尽早教学生学会查字典,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通过种种教学方法,课堂也取得一些效果。学生在每堂识字课上,许多生字都能对同一个字找出两三种识记的方法,有的同学还会绞尽脑汁地去想出更多的办法记忆。当然课堂上所花的时间也较多。有的时候他们的记忆方法并非合理。所以我们仍在探索着到底怎样教才能省时高效?而且我们发现,学生的回生率极高,尤其学生间存在差异,那些学困生或记忆力不是很好的学生,学习本来就吃力,再加上每天不断都有新的字要认要写,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生字自然无法掌握。因此,我们又产生了另一个困惑,认识了这么多的汉字,有何好方法能更好的防止生字回生,做到有效巩固?

新课标下的识字教学 篇3

关键词:识字教学;必要性;培养措施

一、识字教学的必要性

识字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后续的发展。在小学语文识字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对教学方式的把握,采用创新性的识字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中,了解和掌握丰富、多样的识字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识字的热情和兴趣。

二、培养识字教学兴趣的措施

1.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识字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特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因为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所以,老师可以利用趣味性的活动和游戏的开展进行识字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和积极性,还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2.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老师想要在识字教学中,吸引学生长时间的注意力就必须改变单一化、简单化的教学方式。而是要采用多样、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汉字的学习,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吸引力和好奇心的冲击下,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3.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将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还能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认识汉字,不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创新的学习场所,还培养了学生对汉字的实际运用能力。这样既巩固了课堂的知识,还能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热爱。

总而言之,识字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并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老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汉字的习惯,并经常性的鼓励学生勇敢的尝试和练习,让学生逐漸树立识字的自信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余小红.浅议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9).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镇赉县大屯镇中心校)

新课标下识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4

一、看一看,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事物,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同时,通过创设情境讲述,可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如去年冬天,我们讲到“雪”这个生字时,正巧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于是我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外面看一看,为的是让学生对“雪”形成感性认识。我说:“同学们,我们主要观察雪花的形状及颜色。”说起颜色,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白色。”我又问:“像什么呢?”学生们兴奋起来了,七嘴八舌地说:“像棉花,像白面粉,像白糖,像羽毛。”他们把雪花和生活的食物进行类比,得出结论,这本身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说起雪花的形状,学生们的扩散性思维又得到了充分调动,有的学生说:“像鲜花,像六角星,像鹅毛。”学生们争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我打心眼里高兴,因为他们虽然年龄小,但他们的创新萌芽却很旺盛。我也不失时机引导大家:“同学们,把手伸出去和雪花亲近一下。”学生们都纷纷伸出小手让雪花落在手心里。我问:“接到雪花了吗?有什么感觉?”学生们争先恐后回答说:“接到手里就融化了,变成了水。”我再及时启发他们:“这就是‘雪’字为什么是雨字头。”

二、说一说,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鼓励,要提倡,要引导。一个好的问题,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质疑问难,在讨论争辩中达到“茅塞顿开”的效果。对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所了解的知识,引导学生敢问、会问。例如,在学习“河”字的时候,我拿出一张卡片,上面画着一条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床上有几块鹅卵石,当我让学生们给“河”字组词时,有的说:“小河,大河,河水。”我又让学生们用“小河”说一句话,大多数同学都说:“我们村周围有一条清清的小河。”总之,学生们都说河的美丽。这时一个学生出乎意外地说:“老师,我见过的小河,里面都是脏兮兮的,为什么他们都说河水是清的呢?”对于这个学生的提问,我鼓励他说:“这个问题问得好!”并对同学们说:“现在大家讨论一下。”同学们沉思了一会,有的说:“是人们把脏东西扔进了河里。”有的说:“是人们想河水变清才这样说的。”……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得到了锻炼。可以说,这种创新思维可以改变学生对熟悉事物的看法,敢于发现新的观点,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启发他们去思考。

三、画一画,激励学生的创新实践

中国的汉字有其自身的特点:象形性。再加上小学生特别偏爱画画。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把画画与识字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激起了学生深处的创作灵感,一幅幅标新立异的作品相继出现,令老师惊叹不已。这样做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1. 指定学生给某一字配画

比如,学到‘日、月、水、火、竹、电、风”等字的时候,就让学生在字的旁边,画上一个简单的象形画。这样,学生就要开动脑筋,想想这些文字在生活中的形象,然后,才能动笔来画,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形象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发明创造的过程。

2. 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意愿画画、涂色

按自己的意愿画画、涂色,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涂什么颜色就涂什么颜色,这样一来,学生没有了束缚,摆脱了限制,他们的创新能力就得到充分的展示。例如,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位同学随便在上面画一个人,在下面画朵云彩,旁边的同学喊“会”字。这一偶然发现激起了同学们的灵感,他们做起了画字、猜字的游戏。像“秋、鸦、休、笑、哭”等字,都是他们笔下美丽的图画。

四、编一编,激起学生的创新兴趣

认识汉字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特别是对于小学生。但如果你肯去思考,肯去创新,学习汉字就变成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例如,在学习“金”字时,我给同学猜一个字谜:一个人姓王,口袋里塞了两块糖。一说谜语,同学们的兴趣来了,有的说“全”,有人说:“玉”,最后我告诉大家是“金”。从此,同学们轻松地记住了这一字,再不会写错读错。后来,每学到有意思的汉字,我就让他们编一编。如“月”字: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们的创新兴趣。

新课标下的识字教学 篇5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提高识字效率,加快识字步伐,让学生尽早闯过识字关,这就为尽快提高读写能力打开了通路。语文的新课改对低年级实行了大集中识字。要求一年级学生要认识950个生字。这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任务。识字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真正体现了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的教学目标。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一年级识字教学的质量呢?下面浅谈个人的一些初步的体会。

一、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小学生入学前已经接触了大量的词汇,会说,会用,就是不认识字形。而汉字是一个个的方块字,不直接表音的,学生看到汉字不知道怎样读写。因此音和形的问题就成为小学生开始识字时的主要矛盾。我注意教给学生识字的工具。一是掌握读音的工具。(汉语拼音)一是掌握字形的工具。(汉字的笔划名称、笔顺规则、偏旁部首等)新教材从一开始就同时用两套工具来教孩子学习识记生字。告诉学生,遇到生字先拼读音节,读准字音,再分析字形,想办法记住字形。开始要求学生反复拼读每个生字的音节,因为学生虽然学过拼音,但还不巩固,拼音也不熟练。认识了一定的汉字以后,学生的拼读能力便不断提高。关于字形,要使学生掌握笔画名称和笔顺规则。学习合体字,又教给学生构字规律,让学生自己分析字形。当学生分析字形的能力相当熟练了,就要求他们和以前学过的形似的生字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如:“邮、油、由”“低、底”“闭、闲”等。学生在比较之后,都会有自己的发现。在相互交流中,便对生字的印象进一步加深。学生在掌握了识字方法以后,识字能力大大提高,加快了识字速度,提高了识字质量。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学生运用识字工具解决了字音和字形的问题。还有一个字义的问题。我在教学中注意了遵循儿童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先认读,在课文中理解,逐步在语言中运用。在第二学期,课本中出现了不少意义比较难懂的字词。我们经常运用动作、演示、观察、联系生活实际,加上教师简明扼要的讲解,使学生了解词义。

随着识字量的不断增加,就会逐步出现一些同音字,形近字、多义词等。学生很容易混淆。我们通过归类,分析,比较,辨清相同点和不同点。如“工、公、共、功”四个字的音同,字形不同,意义也不同。“扬、杨、场”三个字是形近而音不同,意义也不同。经常这样做,就能使学生牢固的掌握字词的音、形、义,同时又逐步把学过的字词积累起来。

运用汉字构字规律指导识字教学。汉字的构字方法是有规律的,在识字教学中充分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就会大大降低学汉字的难度。如在第一册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象形字,如:山、水、火、土、竹等。在教学时用多媒体技术,从实物图形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的简化字,利用学生丰富的联想,诱发学习的兴趣。还有会意字。我告诉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字的意思。如:“休”即人累了,靠在一棵树旁休息。“苦”有的同学说,古代的劳动人民生活的很苦,带着草帽在田里劳动。汉字中绝大部分是形声字。我在教学中提早引入形声字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形声字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如:我打出“青、情、晴、清、请、晴、蜻”让同学们观察,看自己能发现什么。很快,一双双小手就举起来了。然后,我在他们的观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汉字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渗透了汉字的造字规律。

二、识字教学与写字、阅读、说话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1、识字与写字相结合。教学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a、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首先教学生有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认认真真的写,写的正确,整齐,干净。从一年级就要严格要求,使学生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这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b、具体指导示范。充分发挥课本上“田字格”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会看清田字格里范字的每一笔的位置并描红、模仿着写。针对学生写字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具体指导。在指导写字的过程中注意渗透疏密、穿插、迎让等美育、德育的教育。

c、注意每次书写的数量,保证质量。《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每课要求书写的生字只有三、四个,下册每课也只有六个。所以在书写时,不要求学生写得过多,每个字认真书写,保证质量。在学生书写的生字逐步增多后,便要求他们找出哪些字能相互组成词语,学着抄写词语。

2、识字与阅读相结合。

识了字,我们就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多读,熟读。凭借早识字多识字提前开始了大量阅读,通过阅读又反过来巩固了识字。

注意培养学生认真的读书习惯。首先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每一句话的内容读清楚,然后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的流利,能表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如:在学习《棉花姑娘》第一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试着把课文能流利的读下来,再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到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了蚜虫,深入体会棉花姑娘的痛苦。然后老师请一名学生再朗读这一段,读后集体评议:“读的好吗?应该怎样读才更好?”学生评议中指出:该生虽然读得流利、通顺但还没有把棉花姑娘痛苦的心情读出来。应注意边读边体会到棉花姑娘那着急、痛苦的心情。这样才能读好。很自然的,学生注意了读书时的表情、句子中重点的词语,并掀起了一个赛读的小高潮。

指导学生熟读背诵,使课文中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储存到学生的语言仓库中去,以便今后的阅读和说话中随时取用。

课外阅读对于巩固字词,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词汇,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唐诗三百首(儿童版)》、《中国少年报》《当代小学生》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刊物,都是班内学生喜爱的课外读物。这对于巩固识字,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训练阅读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识字与说话、写话相结合。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是巩固字词,运用字词的重要手段。

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说话的习惯。要求学生想好了再说,一句一句地说,说的清楚明白。鼓励学生多用从课本中学到的词语,使语言逐步规范化。在下学期,逐步教学生学写简单的日记,书信,进行初步的写作练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会写句子,并能巩固识字的成果。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趣味中学习。

汉字与母语,与生俱在。汉字是母语的书写符号,与儿童的生活、成长密切联系。他们对于认识汉字具有极强的欲望。老师要善于引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热情鼓励,使他们成为识字的主人。《课程标准》也在阶段目标中指出:“学生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重视调动和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学生在学校,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学习。因此,要使学生积极而有兴趣的学习,主要靠我们改进教学方法。《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指出:“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经常运用实物、标本、幻灯、录音机等教具,使教学内容具体形象,便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下册第四组《识字四》中认识各种昆虫的名字。我们到实验室借来几种昆虫的标本,让学生观察认识,并出示词卡,请学生给昆虫找到名字。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既认识了汉字,又了解了昆虫的样子,有了具体的感性的认识,这样学习的积极性也高了。

教师还要善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指导学生看插图来说,插图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还要进一步启发学生想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对图画的观察,思考和分析,学生们自己做出了判断,不仅使他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和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也有力的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再如通过“编字谜”、“编顺口溜”、“编儿歌”等形式引导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如:雷:大雨下在稻田上。七: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比十少三。明:太阳月亮同时来,天空放光彩。

新课标下的识字教学 篇6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1.明确识字学习目的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在认字、写字教学方面使用统一标准,而是将"认字"与"写字"分开,这样一来,就有"认识字"以及"学会字"两个要求。因此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确的认识到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目标。对于课文要求认识的字,只需认识便可,即使在别的地方出现这一汉子,也需要认识,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之中。而对于那些要求会写的字而言,则需要满足两个个原则,即会读、会写,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这些字多练多写,同时明确告诉学生需要进行默写,并纳入到考试范围之中。只有对识字教学的教学目标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引导学生知道自己应该要完成的任务,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有明确的目标,少走弯路。

2.在游戏中开展识字教学任务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成长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对事物充满好奇,同时普遍喜欢游戏与运动。其实,只要是孩子,他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游戏。试想一下,将一些积极的小游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乐在其中,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在游戏之中学习到了知识,所取得的课堂效果必定不错。在对游戏选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结合实际情况,由于教室场地的限制,小型游戏为宜;②游戏必须积极向上,且要与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在游戏中激发兴趣、学习知识。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可以选择学生现场讲小故事,猜谜语,进行知识竞猜游戏等。从表面来看,这些游戏似乎非常简单,但通过这些游戏,使得学生充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且能够激发兴趣,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所取得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例如在开展识字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将班上的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抢答问题,游戏结束之后哪个小组回答对的问题最多,就给予一定的奖励。下面列举几个游戏的题目:

①说说"己"和"已"的区别?

②三个人是什么字?三个木是什么字?

③说出两个、三个或四个带"氵"偏旁的汉字,并尝试将其组词(参考答案:波涛汹涌)

把这些题目让学生限时抢答,学生只要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这些问题就很简单,这样一来,课堂的气氛立即被调动起来。学生乐在其中,又了解了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3.小组合作,交流经验

新课标中十分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因此在开展识字教学任务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如同桌合作、四人小组合作,在交往中识字。老师提供了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的机会,这样学生在互听互检的形式下交流,每个人把认的字读给伙伴听,如果遇到不懂的字,组里的伙伴给予提醒再认一认。每个学生又把自已的识字方法在组內说给大家听,可互相取长补短。如此一来,学生在小组内互教互学,其乐融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教师则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针对难认的字再重点指导,提高了识字效率。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还应该学会总结方法,经常指导学生把学过的字进行整理,得出规律性的东西,一方面防止遗忘,另一方面为以后学习同类生字打基础,提高识字、写字能力,为自主学习打好基础。汉字中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在识字上,如形声字规律;写字,如提手旁、木字旁、三点水等基本上所占位置及写法都差不多,要经常帮助学生整理,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4.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①校园环境识字。我们的校园有宣传标语、校训、学生规范、黑板报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识字教学的学习资源。我们要善于发掘这些识字的资源巩固识字的同时,拓展识字量。例如:在下课时,可以让孩子看看我们的黑板报,说说哪些字我们会认识了,不会认的,互相交流,然后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读给大家听,在潜移默化中巩固拓展了识字。再比如:全班同学的名字也是一个识字的资源,我把每个同学的名字都按座位打在一张纸上贴在讲台上,下课让学生认名字,然后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当老师的小助手去发作业本,孩子很快就认识了班上大部分同学的名字。

②动画故事识字。孩子最爱看动画片了。孩子对动画片的名字、主人公的名字及相关内容,如数家珍,老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动画片有关的字,孩子兴趣高涨。当然老师更应引导孩子课余阅读感兴趣的拼音读物,这是更重要的识字途径。老师可以开展"故事大王"这类的竞赛来检验孩子的识字阅读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③超市识字。超市是个非常有利的识字场所。孩子对超市中的零食和玩具都是钟爱有加。因此,我经常在和家长的沟通中,请家长利用逛超市的时机,教孩子认识食品和玩具包装上的名称,孩子边逛边买边识字,不知不学又增加了识字量。我还让孩子收集食品用品包装上漂亮的名称和商标,让孩子剪剪、贴贴、记记,然后到一定的时间,让孩子带上收集的商标和大家交流,比比谁收集的最多,做的最好,认的字最多,孩子在动手的快乐中识字量又有了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家芳.浅析小学语言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以《秋的畅想》为例[J].教师:上,201l(4).

[2]张璇.小学语言教学活动的一些体会[J].考试周刊,2012(22).

浅谈新课标下识字教学新体验 篇7

一、营造识字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抽象的、枯燥的书写符号,识字过程不像他们看动画片、听故事、做游戏那么充满趣味性。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运用形象化的多媒体图片、视频,运用游戏学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愉快气氛中学会汉字。

例如新学期开学后,当一年级的孩子们怀着好奇而又激动的心情来到小学校园这个新环境中,一切是那样陌生而又新奇。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对教学的参与性很高。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新环境、适应新的学习,学期第一课我开设了一堂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制作名片。孩子们都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各自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他们在自己做的“名片”上勾勒出各式各样的卡通画,涂上漂亮的色彩,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通过各自上台展示“名片”和自我介绍,让同学们相互了解的同时也认识了汉字。课后,我将学生的“名片” 贴在他们的课桌一角,让他们课后互认,比一比谁认的字多。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不仅认识了新朋友,交流了感情,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许多新字。

二、创设形象化教学情境,挖掘学生记忆潜能

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识字十个左右,怎样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从认识到记住,是识字教学的重点,需要教师发挥创造力。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形象化、感性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挖掘他们的记忆潜能。例如在教授“右”字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打仗的将军,走到一个岔道口,不知向哪里走了。于是就问一个过路的秀才,秀才走到一块大石头后边露了一下头,然后就走开了。将军通过思考就知道走右边那条路了。通过这个生动形象的故事让学生很容易地知道了“石”和“右”的区别。

另外,教师还可以用身体语言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看”可以演示为把手放在眼睛上做看的动作;“人”可以演示为手贴裤缝,分开双腿站在讲台前;“大”可以演示为双手平举张开,双腿分开站立;“掰”可以演示为手掌心相对合拢,向两边分开的动作。通过老师形体和形象化的动作,学生积极地进行猜想和思考,很容易就可以把字记住,并且经历了这样一个有趣的主动识字过程,学生对新字的记忆将会更加深刻。

三、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为学生提供识字大课堂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因此书本知识最终还是要回归于生活。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开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将学生的识字学习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教师可以举办一个主题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学习。比如我们可以举办题为“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等识字活动。教师还可以针对小学生好胜心以及荣誉感强的心理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识字比赛,比比谁识的字多,谁记得快。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识字,从而激发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例如:让学生认识同班同学的名字,认识校园内的一些小标语,认识生活用品的包装袋上的汉字。另外,在学生逛商场、看电影等的过程中读一读看到的标语、广告,并且在心里回想一下,有哪些字是学过的,如果有不懂的字问一问身边的家人朋友,这也不失为一个识字的好机会。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将学生所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教学素材,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并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记忆。

四、通过猜字谜、编顺口溜,增强识字教学趣味性

孩子们大都爱读儿歌、猜谜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汉字的结构特点,通过拆分或者重组的方法,将汉字编成活泼有趣的谜语或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人在高处走,云在脚下行”是“会”;“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是“高”;“辛辛苦苦说句话,站在两边争论它”是“辨”;“辛辛苦苦种个瓜,时时刻刻抱住它”是“瓣”。又如:“四个人搬一根木头”是“杰”;“两个人在土上”是“坐”;“一家十一口”是“吉”;“一阴一暗,一短一长,一昼一夜,一热一凉”是“明”,等等。在识字教学中,通过教师编字谜,学生猜字谜的方式,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既能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又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还有助于其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教师指导下,孩子们能够自行分析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编出极具创意的顺口溜来。例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种”——禾苗种在水田中;“朵”——几根木头;“浇、烧、晓”——“用水浇,用火烧,太阳出来就念晓”;“青、清、蜻、晴、睛、情”——草青青,水清清;天晴了,有事情;天晴了,看蜻蜓;看蜻蜓,用眼睛……这样的识字教学方法既富有趣味性,又具有思考性,可以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发现汉字的规律。

五、在口语交际中提高学生识字水平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已由过去的单纯的听和说的训练转变成了口语交际,这改变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与别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在口语交际中也能提高识字水平。

当学完课文中的生字,在巩固阶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让小老师带领其他同学朗读生字,教师对领读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还可以让同学们围绕生字的学习向这位小老师提出问题,让小老师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实现语言的交际互动。当然,小老师可以轮流当,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但能较好地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而且也能较大地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

六、总结

新课标下的识字教学 篇8

一、要有符合课标的思想理念

(1) 教师要有教好识字教学的思想意识。上好识字课是教学的难点, 教师要有坚定的信念, 用现代教育的思想理念武装自己, 这是基础。

(2) 教师要通过了解、调查、观察、综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吃透学生, 用民主、合作的新理念, 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思想、意识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发展成长规律。

(3) 要始终树立创新意识。现代教学离开了教学的创新, 教学就会平淡无味, 学生的个性、特长、思维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因而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 学生的潜能才会得以启迪。

(4) 要吃透课标、教材, 把握准“三维目标”, 合理定位, 科学设计教案, 优化教法、学法, 最大程度落实目标。

二、要有相当的专业知识

(1) 要有复合的、多元化的扎实专业知识结构。既要有汉语拼音知识, 又要有音韵学知识;既要有汉语基本知识, 又要有训古知识;既要有博览群书之渊博之特点, 又要有能说会道之能事。

(2) 要有过硬的语言功底。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很强, 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无误, 通俗易懂, 且生动形象, 符合小学生的特点。要讲纯正的普通话, 并适时运用好语态。

(3) 要有丰富的心理教育学知识。

三、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环节, 也是完成识字教学任务, 提高效率的最重要的渠道。

(1) 要有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常规、习惯的能力。这些要在课堂中经常抓、反复抓, 才能形成定式, 才能配合教学。

(2) 要有适时组织教学的能力。低年级学生易动、易说、注意力不集中, 教师要适时恰当地组织课堂教学, 学生才会在课堂中注意听、思、说、议, 才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3) 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低年级的学生, 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符合课堂教学常规及其他意外情况, 教师要冷静沉着、巧妙应变, 变不利因素为我所用, 为课堂所用。

(4) 要有“导演”教学的能力。在吃透教材、学生的基础上“导演”好课堂教学要变课堂为学堂, 变学生为主体、演员。

(5) 要有把握课堂教学结构、环节的能力。严密的思路、合理的环节、优化的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习惯, 有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零乱无章的课堂结构环节, 不适合教学, 也不适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6) 要有善提问激兴趣的能力。教师的提问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 提出有价值、有思考、能激趣的问题, 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 开启思路, 力戒漫无目的的问答式的提问。

(7) 要有合理选择教法的能力。教学有法, 而教无定法。低年级识字教学更应该在选择合适、新颖、有趣的教法上下工夫, 力戒选用平叙直述, 单一死板的一种方法, 使课堂索然无味, 学生兴趣不高。

(8) 要教给学生学法的能力。低年级识字教学, 要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相关的规律和方法, 从易到难, 从少到多, 才能达到目的, 力戒教师课堂结束了不总结、不归类, 学生学无所得的教学。

(9) 要有开启学生思维的能力。开启思维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尤其是低年级教学。

(10) 要有培养学生动口动脑, 动手操作练习的能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要真正让学生动口说、动手做、动脑想, 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能力。

(11) 要有创新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这是教学的又一重要环节。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创造的地方很多, 学生可创新的条件也很多, 需要教师给学生创新的机会, 并且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创新。

(12) 要有合理选用教具、学具的能力。教师要合理选择恰当的、学生易懂的、形象的、利于课堂教学的、便于操作的、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教具、学具来完成教学任务。力戒学生不感兴趣的, 深奥的教具、学具搬到课堂上, 浪费教学时间, 中看不中用, 摆花架子。

新课标下的识字策略探究 篇9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识字教学,探究

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 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弱, 而低年级阶段识字的数量较多, 难度也比较大, 如何调节两者之间的矛盾就成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如果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单调呆板地机械识字, 时间一长, 他们就会对识字学习感到枯燥乏味, 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万丈高楼平地起,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环节, 唯有打牢字词的根基, 阅读和习作才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创设主动识字的情境

任何知识都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 最终也会回到情境之中去。知识和情境是相互依存, 相辅相成的, 正如汤和盐一样。假如把十克盐放在我们面前, 我们肯定难以下咽, 但是把十克盐放到一碗汤里面, 汤不仅变得美味可口, 而且盐也顺便被我们吸收了。因此, 教师要善于把情境之汤构思好, 让学生乐于把知识之盐吃下去。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据主要位置, 因此, 在识字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设置生活情境, 采用实物、图画、音乐、语言描述等方法手段, 把抽象的词语具象化, 使它们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便于学生去理解和运用。例如, 苏教版小语二上“识字二”是一篇采用词串形式识字的课文。如果只让孩子通过简单的跟读和朗读来认识词语, 借助抄写来记忆有关国庆的词语, 孩子一定会感觉索然无味, 丧失识字学习的兴趣, 教师也难以达到识字教学的目标。所以,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 设置了孩子观看抗战阅兵的环节。让孩子们看巍峨壮观的天安门城楼红灯高挂, 习近平总书记乘坐阅兵车从金水桥驶过检阅海陆空部队。礼炮轰鸣, 焰火飞舞, 整个北京, 整个中国, 都沉浸在激动和兴奋之中。孩子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后, 上课时借助多媒体再现阅兵情境, 看到天安门城楼、金水桥, 孩子都会兴奋地大喊, 教师顺势指导识字和书写。每一个词语都配以相应的情境, 让孩子在情境中识字。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得到了积极调动, 生活情境和所学词语得以匹配, 形成了和谐共振。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 孩子主动感知, 主动体验, 他们的识字水平得到提高, 知识视野得以拓展。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想象, 在想象中认读词语, 理解意思, 学会运用, 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制作图声并茂的课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融合了视听与计算机的优势, 让图文、音频和视频等有机结合, 化抽象为形象, 变深奥为浅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我们想教会儿童读和写的时候, 应该让他们置身于音乐、图画、幻想的世界里。因此, 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地呈现相关的词语, 能够加深孩子的感性认识, 并由感性向理性平滑过渡。同时图文并茂的情境, 优美动听的声音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调整学习的情绪状态, 将孩子的学习欲望转化为识字的内驱力。心理学表明, 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保持的时间大约在十分钟左右, 因此, 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来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精美的画面和动听的乐曲来激发孩子主动学习字词, 使他们能够带着兴趣主动走进文本, 他们的思维总是被课件所牵引, 识字的学习效率就得到大大提升。例如, 教学苏教版二上“识字一”的时候, 我设计了如下课件: (1) 秋景动画图。秋风送爽, 枫树叶红了, 柳树叶黄了。菊花婀娜多姿, 竞相开放, 桂花散发着阵阵花香, 苹果穿上了红袄, 葡萄披上了紫袍……一阵秋风吹过, 银杏叶在枝头翩翩起舞, 好像跳着扇子舞。不少叶子打着旋儿从枝头飘落, 随风飘飞, 好像黄蝴蝶在漫天飞舞, 树下铺上了一层黄色的地毯。荷塘边芦苇在风中摇摆, 池水中人们忙着采莲藕。兴高采烈的孩子来到田野, 感受着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丰收喜悦。 (2) 背景音乐:《秋日的私语》。 (3) 根据学生的观察和发现出示词语:金秋、烟波、水乡、芦苇、莲藕、荷塘……通过投影显示, 一幅图声并茂的秋景图把孩子带入了硕果累累的秋天, 激发起孩子对大自然的感情。抽象的词语和形象直观的视频无缝对接, 引起孩子思想上的共振, 他们立即就变得兴致勃勃, 其学习的内在动力得以激发, 课堂学习效率得以提升。

三、引导丰富多彩的阅读

引导孩子识字的目的是为了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字词进行阅读和写作, 识字是阅读的根基, 广泛的阅读能够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在识字的基础上读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识字。识字和读书就这样相辅相成, 同步发展。教材提供的仅仅是阅读教学的范例, 而阅读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 而应该广泛地涉猎才能让视野更加开阔。教师应该为学生推荐更为广泛的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的书籍。比如绘本、童话故事、童谣、科幻小说等, 这些都是孩子感兴趣的。课间, 我经常看到孩子在阅读, 有的独自阅读, 有的和伙伴共同阅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孩子的识字水平不断提升, 知识面也不断拓展。

四、结束语

总之,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识字的内驱力,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识字, 主动识字, 丰富学生的词语世界。

参考文献

[1]田本娜.识字教学的传承和创新[J].课程·教材·教法, 2001 (03) .

新课标下的新诗教学 篇10

一.把握新诗情感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而入情。”可见“缀文”、“观文”均关乎情。而初中语文现代诗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要饱含深情, 老师在教现代诗歌时, 务必结合诗歌内容, 充分发掘诗歌的情感因素, 细致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膊。体作者的情, 察作者的意, 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然后才能向自己的学生传情达意。教师首先必须先找出诗歌的动情点, 深入进去, 用心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深情, 努力做到与读者、作者心心相映, 从而达到言之有情、动之有情、寻之有情的效果。如余光中的《乡愁》分别写了母子分离、夫妻分离、母子死别及游子和大陆分离, 分别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寄托其情感。母子分离、夫妻分离、母子死别, 其情感已层层深化, 但还仅仅停留在个人之愁, 而最后一句的两岸分离却由个人之愁上升到家国之思, 深刻地表现了居住在台湾的同胞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迫切心情。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中, 诗人以“残缺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的形象化思绪, 在想像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他没有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 诗人先是凄楚忧愤, 转而热切期盼, 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这些情感通过摸索、触到、灰烬、微凉、蓬蒿、憔悴、苦水、希望等词语表现出来。这种情感通过教师的讲解, 学生完全可以体会。

二.分析新诗形象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意象, 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的人、物和自然景象。现代诗中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只有真正了解诗歌形象, 才能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的内涵, 这是现代诗教学中很关键的一步, 把握诗歌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 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 构成整体形象,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该诗涉及的形象有鸟、土地、河流、风、黎明, 形象虽然较多, 但他们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鸟是作者自身形象的化身, 更是中国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化身, 土地象征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悲情的河流和激怒的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胜利的曙光。诗人作为人民的一员为祖国而歌唱, 相信胜利一定会到来。这样, 众多的形象就串成了一个整体。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 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 这就必须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 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

三.品味新诗语言

新诗语言新颖、凝练, 不拘泥于通用的语法规范、逻辑结构, 写景抒情能直入人心。初中语文新诗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让学生品味新诗语言的精妙之处。如《回延安》的第一节有“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这里用一“抓”一“贴”, 为何不用其它诸如“捧”、“拿”、“放”、“靠”等词呢?很明显, “抓”字急而紧, “贴”字近而紧。这两个字动作逼真, 非常传神,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游子重回故土时激动而喜悦的心情。而其它的四个字就没有如此传神的功用。后面的“双手搂定宝塔山”的“搂”字以及“一头扑在亲人怀”的“扑”字跟“抓”、“贴”均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充分表现了诗人急不可耐的怀念之情。新诗《在山的那边》中“山那边的山啊, 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铁青”一般用来形容人的脸色, 这是用来形容山, 既和山的青色相符, 又传神地表达了大山在孩子里眼里的威严与无情以及沮丧的心情。通过传神字词的品析、参悟, 学生自然而然就体会到用词的妙处, 悟透情感,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篇11

通过观察发现,近年来中考命题进一步以语篇为重点,且阅读文章的篇幅长、题材广、难度大。这些特点表现在阅读量明显增加,提高了阅读速度;选材多样化,更具有时代感;强化深层理解,大部分问题都需要整体阅读和分析才能正确判断。所以,我们一定要增加学生的阅读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那么,为了提高学生阅读那解的能力,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呢?下而是我的一些体验,仅供大家参考:

一、培养读书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喜欢读书,我经常给他们讲一些爱读书的名人的例子,进行榜样教学。为了让他们真正喜欢读书,我就给他们介绍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和名著等。八年级的学生英语词汇量还很少,让他们读太难得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所以我让他们先读一些简本的外国名著,并带有汉语翻译的,然后在慢慢读一些全英的故事小说等。

二、培养学生怎样读书

英语课本内的阅读材料是很有限的,为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扩大他们的视野,必须加大他们的课外阅读量。但是课外阅读书籍的利,类不同,文章的内容也深浅不一,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高低的区别,所以,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并且要根据不同的书籍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有些故事型文章篇幅比较长,旨在了解大概意思,这样的适合快读,也叫浏览(look through)。有些优美的文章,我们要细读,精读,掌握它的写作风格,可以一句一句地去读,遇到不懂得地方可以停下来做上记号。一边查阅工具书或者是向老师请教。在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时,应该指导学生怎样选书,怎样积累词汇。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词汇积累本,让学生记下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然后查阅字典,记住词义,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词汇量就会大大增加,为以后的阅读减少生词的障碍。

三、搞好读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开展了课前5分钟的演讲活动,每天一个学生。在课前讲故事,复述课文,讲笑话等等,进一步巩同他们读书的兴趣。为了让他们坚持读书,我们还开展了手抄报活动,人人参加,题目自拟,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相应的插图。去年寒假前,我们举办了迎奥运的手抄报比赛活动,学生办出了《One world,onedream》《Welcome to Beijing》等。全体学生并参加了全国七年级手抄报大赛,其中有3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5人获得三等奖,这大大提高了学生们读书的乐趣。为了学生对阅读不感到枯燥,我们还举办了朗读比赛,读书知识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增强他们读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必须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增加他们的词汇量,培养他们的兴趣。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 篇12

一、深入研究教材, 抓好备课

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 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 左右逢源。现在历史考试更加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因此对教师备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其次要明确教学目标, 第三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 第四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备课中了解学生, 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目标明确, 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有利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 备课时教师要力求创设一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积极探索的情境,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中, 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 我利用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将学生带入古代农业文明时代。然后通过讨论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 让学生分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又便于学生识记理解。

二、语言力求精炼生动有趣, 激发兴趣

任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离不开语言教学的作用。语言是从事教学活动最基本的手段, 知识的传授、思维的引导、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培养, 都要通过教师语言来实现。教师应具备好口才, 努力丰富自己的语言, 按新课标的要求,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 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要注重语言的表达技巧, 加强基本功训练, 做到准确形象、有启发性、有节奏感、有幽默感。如讲重庆和谈时, 毛泽东对蒋介石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你不让我们另起炉灶, 我们就到你的炉灶上做饭吃。”在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充分讨论后, 我作了如下阐述:面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中国共产党“不另起炉灶”是向全国人民表明了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 前提是实现民主政治, 国民政府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即“在你的炉灶上做饭吃”。

教学语言生动活泼和富有情趣学生才会爱听。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一《抗日战争》中, 探究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时, 我使用了一个灯谜:日本投降———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名。引导学生分析解谜后, 我用幽默的语言归纳谜底的含义:谜底一是“屈原”, 意为日本屈服于原子弹;谜底二是“苏武”, 指苏联的武装力量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谜底三是“蒋干”, 指蒋介石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抗战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谜底四是“毛遂”, 指毛泽东及其领导的军队是抗战的主要力量;谜底五是“共工”, 意为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同抗战才使日本投降。通过这一有趣的灯谜分析, 让学生形象掌握了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的原因。

三、开启学生思维, 发展思维力

历史教学需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习, 尽可能地发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引导学生去探索、寻求事物发展的过程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 从中找出规律, 形成概念。在讲解历史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理清思路, 使学生在今后学习中能用相关的方法去分析思考。如在复习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时, 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结果, 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都是我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经过认真思考、讨论、引导、分析, 一学生归纳出“清政府腐败无能”和“中国武器装备的落后”, 然后教师归纳两点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 二是经济技术落后。这样做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而且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历史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 重视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教是为了不教”, 教会学生思考, 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生自学过程中, 教师要把对学生的能力训练放在主要位置。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设计, 精讲巧问, 哪怕是浅显的教学内容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训练, 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度, 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形成问题链, 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索,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智力, 不断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生为本

现代教育理念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是属于学生的, 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旧知识相互交融中不断地建构知识体系, 而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则特别强烈。”如果忽视这一点, “这种需要就会萎谢, 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并使他们体验到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成功喜悦。

上一篇:工频电场下一篇:提高习作评改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