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计算机教学

2024-10-09

新课标下的计算机教学(共12篇)

新课标下的计算机教学 篇1

新课标下的计算机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计算机知识, 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 包括知识获取的能力、知识分析的能力以及知识应用的能力等。同时,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学到的知识, 使学生更好地应用知识。引导学生在网络中获取适合自己的知识, 正确对待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只有这样, 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达到使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目的。那么,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应该怎么来开展这门课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 现阐述如下。

一、注重课堂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 课堂导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段有趣的开场白, 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 使学生能够迅速地把思考方向集中到课堂上来。这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在设计课堂导入时, 教师一定要从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 设置适合本班学生的导入内容、导入方式。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课堂导入才能达到最佳的效率。课堂导入可以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为学生创设疑问的环境, 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还可以是激励式的导入,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 在教学Word软件时,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教学前就设计了一些根据语文课文排版好的文档, 并插入了一些课文中没有但是与课文相关的图画, 并对课文中一些重点内容作了“注释”。教学时, 我先把这些素材拿出来给学生看, 学生都会饶有兴趣地欣赏这些作品, 都想自己动手设计一下。看到学生有了动手的热情后, 我就引入了基础知识的讲解。因为有了课堂导入时展示的作品, 学生听得非常认真, 生怕一会儿自己做不好。当然, 我只是给学生讲了一些应用的注意事项, 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大量的知识留给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去研究、发现。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可见, 良好的课堂导入对我们的教学起着多大的促进作用。

二、任务式教学

任务式教学也是侧重提高学生动手应用能力的教学方式。任务式教学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 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与引导, 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学习效果。在实际应用中, 这种效果尤为显著, 并且任务式教学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探索能力,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 在教学图文混排时, 我先给学生展示排版效果,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实现方式。通过多人利用一台电脑的讨论式学习, 学生能够很快摸索出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 并且在制作的过程中还会发现一些其他的内容。在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对这些知识都能够很好地掌握。掌握知识快的组还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制作一些小贺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每一个学生都有很高的学习热情, 都在那里“指手画脚”地出谋划策, 学习效果显著。

另外, 在一些较难的教学内容中, 我们不能一味地去让学生分组探究学习。太难的内容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对计算机学习产生厌烦感, 那样整堂课的时间就会白白浪费, 而学生不会有一点进步。在较难的教学内容上, 我们教师一定要做精细的讲解, 必要时要结合一些实例, 先亲自动手演示给学生看, 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讨论。

三、分组探究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 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 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我在每个班都挑选出几个出色的学生, 作为小组长和我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 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 受到新的启发, 共同得到进步。当然遇到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师协助解决。每个学期末我都会评出助人标兵、优秀小组长、优秀合作小组等, 使学生能够体验多层面的成功。

例如, 在利用Excel函数完成求和计算时, 教师既可让学生尝试用“∑工具”完成求和, 也可以让学生用SUM进行计算。特别是不同区域数值的表示方法一直是函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尝试、多分析、多总结以达到灵活运用融会贯通的目的。

除了良好的教学方法, 还需要我们教师恰当的评价。课堂上教师多表扬, 多评比。因此, 我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以激励为主, 多鼓励、少批评, 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由于学生喜欢听表扬, 那教师就不要吝惜自己的语言, 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 如:“今天你做得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样的”等。还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因材施教, 适当降低操作任务的难度, 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增强自信心。

当然, 计算机教学主要还是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 我们的教学设计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重。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穿插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具体、生活。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灵活,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改变教学方式, 准确把握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学习进度, 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昌芝,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 《教学论坛》

[2].张向东,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尝试》[J], 《中国教育信息化》

[3].魏晓艳,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 《教师》

[4].石凯,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新课标下的计算机教学 篇2

21世纪我们如何做教师?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和转化加快,人类社会在工业革命后的近2间,第一个百年中知识总量大约是50年翻一番,而在本世纪60年代以后,人类知识以指数方式增加。国家、企业乃至个人的发展优势,愈来愈依赖于知识和科技。这既提供了依*先进知识超越传统发展模式的有利机遇,又对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教师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显得更加重大而庄严。今天我们做教师,最大的价值就是为中国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培养出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把我国建成中等发达国家的各种人才。因此,我们必须从知识传授向引导创新转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在总结继承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彻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创新意识,探求创新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掌握创新学习的手段和技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创新学习需要我们做创新型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加以运用,并且发现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思考,不断创造和运用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美国创造教育专家史密斯说过:“所谓创造型教师,就是能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加以应用,并且发现新的切实可行的方法的人。”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知识和信息的`储存、积累,尽可能多地吸收前人已总结出的思维成果。但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只要“传道授业解惑”就行了。在教给学生知识的时候,我们要更多地教给他们方法、思维、技能,给他们提供创新的时间、空间、机会和舞台。我们不只要求学生对课文、对基础知识烂熟于心、倒背如流,还要求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敢于综合、善于联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能够在社会的海洋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纵横驰骋,在创造的天地一展才华。

我们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一定要体现出鲜明的创新思维,并以这种思维去努力影响学生,给学生以示范与引导,并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养成学生的创新学习品质。同时,我们必须要有较好的气质和较强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而且要善于总结思维与实践的体会,不断地推出创新成果。此外,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还必须刻苦学习计算机技术,熟练地操作电脑,能自己制作教学课件。

新课标下计算教学的实效性的思考 篇3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照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顺序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会根据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谈话: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了,申办奥运会为了向外国友人宣传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送了一些小礼品给外国友人,其中就有中国结,今天我们就来做一题关于中国结的数学题。(出示例1)

(2)理解题意。

师:从题目中你知道哪些信息?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可以怎样列式呢?

(3)尝试解答。

想好了后,请你试一试:

生:自己完成。

师:巡视。

2、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有选择的展示交流,

(1)有选择的展示交流,

方法1.

25×18+35×18

=365+545

=905=18(米)

答:一共用彩带18米。

方法2.

25+35×18

=1×18

=18(米)

答:一共用彩带18米。

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个算式题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接着请学生汇报:1.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2.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先分别求出两种中国结各用彩绳多少米,因此列出的算式要先算乘法。算式:25×18+35×18的思路是,先求出两种中国结各做一个要用彩绳的米数,因此列出的算式要先算乘法。算式 :25+35×18的思路是,先求出两种中国结各做一个要用彩绳的米数,这正是在算式里加括号的目的。计算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你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吗?

生: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意图:让学生看着列出并计算的两道综合算式,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解决实际问题得到的体会成为十分清楚的数学知识;两种解法的结果相同,不但相互印证解答正确,还为理解运算律创造了具体的背景。引导学生回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比较,看到两者的相同,使它们和谐结合,从而对运算顺序形成更具概括性的认识。 )

3.初步感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师:通过刚才的方法,我们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5×18+35×18再请你看一看,这种方法。

25+35×18

=1×18

=18(米)

答:一共用彩带18米。

师:看过后,请你把它与第一种解法对比一下,你认为这种方法对不对?哪种计算方法好。

生:对。后一种方法好。

师:你又明白了什么道理?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指名回答:整小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意图:比较两种解法之间的联系是感受运算律的存在,比较哪种方法简便是引导简便运算。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单元计算分数连乘,把各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交叉约分,已经在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所以这里着重体会乘法分配律。最后总结出整小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使一些计算变得简便。)

4、完成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读题,理解题意。

互相说说运算顺序,指名说说运算顺序。

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分析两道题的计算过程,讨论两种解法间的联系。

(2)完成第2题。

独立完成简便计算。

集体核对。

说说你是怎样简便计算的?

计算中有什么要注意的?

结果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独立完成解题。

集体核对答案。

2、完成第2题。

独立完成。

说说这几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计算中有什么要注意的?

结果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3、完成第3题。

独立完成。

14×19+14÷9你是怎样简便计算的?

5-(67÷314+316)你是如何简便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4、完成第4题。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完成。

集体核对,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完成第5题。

独立完成。

集体核对,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细细反思这次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在教学中反映的问题:

1、学生计算速度慢;

2、计算缺乏灵活性;

3、对运算的顺序的处理不快。

发现的问题原因

(1)在教学中忽视了口算和适当复习铺垫再导入新课。

(2)过多注重算法学习的指导和渗透,弱化情境的作用,忽视了算法多样化并进行优化。

今后对计算

(1)经常进行口算训练和安排适当复习铺垫再导入新课。

(2)合理应用情境进行计算教学的同时,合理渗透算理和算法的教学;重视数量关系,并能有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并进行优化;在计算时注意分析、比较各种简便计算的类型,并重视计算过程中的简便计算

(4)计算训练,坚持不懈

真正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性。具体如下:

1 、加强口算训练 

口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与熟练程度的制约。因此,必须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真正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口算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基本口算和简单速算。作为笔算基础的基本口算,要求学生做到准确熟练、脱口而出。速算的内容主要是应用运算定律、性质及一些特殊的法则所进行的简算速算。 

本节课如果安排了口算,对新课和今后的计算都很有必要。不安排口算反映出的情况是计算慢。

2、进行合理的复习铺垫再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小学数学新授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联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同时复习铺垫也是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学习后继知识做好准备,可激活认知基础和激发学习心向,是做好顺利实现认知结构的同化或顺应的预备工作。能更好的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性。本节课的新授前没有进行必要的复习铺垫,如:口算和整小数的运算顺序复习,也就直接影响着后继教学进程的顺利展开。导致计算速度慢和对运算的顺序的处理不快。

3、 正确使用教材,把握计算教学的方法与目标 

教材把计算内容与打散的应用题相结合,在解决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中掌握计算的算理与方法,而且教材还列举了不同的计算方式方法。正因如此,有时没有读懂教材的意图,这样在教学中会步入误区,致使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计算教学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当运算意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时,可以化“ 抽象” 为“ 直观” ,大大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去理解和建构知识。现实生活既是计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 每次教学新类型的计算都以解决实际问题而展开的。这样让学生来学习计算,明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并能将学到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这样合理应用情境进行计算教学的同时,合理渗透算理和算法的教学,真正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性。

4、在计算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并进行优化 

新课标下的计算机教学 篇4

一、让学生参与到高职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教师以及家长过于迷恋学生的分数, 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下的分数, 多数的教师会将高职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神话, 或者说将自己过于专业化, 将学生视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或者生产线中, 准备组装的样品。为了分数, 为了多考上一个名牌大学, 在现实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教师将计算机课堂独占, 在上课教学过程中, 一个人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进行讲授, 部分教师认为这样做理所当然, 且多年来高职院校计算机也一直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 扼杀了学生固有的思维能力, 将其在课堂上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全部扼杀, 使得学生被动的成为计算机知识的载体, 而其真正的利用计算机知识去思考现实的人生以及风云变化的世界的时候, 学生便会知道在高职院校什么都没有学到, 此外, 由于传统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模式的输入, 限制了学生今后在社会中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未来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 淡化学生的分数, 在教学过程中的一大趋势便是需要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让出课堂, 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现实的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 让计算机教师让出课堂, 并非是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可有可无, 甚至极端的认为, 把整个教学过程全部交给学生, 自己躲在一边看热闹。具有这样的思维方式肯定不正确, 让出课堂, 仅仅说的是在教学形式上让出课堂, 在现实的课程实施过程中,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引导和组织学生按照既定大纲来进行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学等为主的学习方法, 淡化教师在课堂的教的时间, 增加学生在课堂中自己动手学习和独自思考的时间, 所谓的让出课堂并非是地位上的变革, 而是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动起来, 使得现实的计算机教学更加人性化。

二、想方设法增加高职院校计算机课堂的吸引力

在现实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在课堂上最为常见的便是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没有太大兴趣, 喜欢在课堂上睡觉。笔者作为一个成熟的计算机教师, 有过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已经能够正视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的问题, 不外乎, 教师讲课内容索然无味将学生催眠, 再就是学生实在困极了主动去睡觉。无论学生是出于什么原因睡觉, 则在现实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都需要教师反思, 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 纠正学生的试听, 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增加课堂吸引力,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在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评价的人性化等几方面着手工作。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注意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学内容要尽可能的生活化, 便于学生的理解, 使所学知识不至于过于繁琐, 而让学生对于学习失去兴趣。

三、让高职院校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矛盾。在现实的社会中也存在将学生送到学校去学习, 那么这里面所说的学习也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重视学生的地位, 淡化教师教的成份, 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利益得以被重视, 被尊重。在传统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独自霸占整个教学过程这一现象非常普遍, 教师将45分钟的计算机课堂视为自己的舞台, 负责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剧, 殊不知在这样的舞台剧中, 教师仅仅是自娱自乐的独角戏, 在不考虑学生感受和利益的教学情况下, 很难获得学生的共鸣, 教师仅仅是在课堂上教, 但真正的学生是否在学习则不得而知。

在现实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为学生将来负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 成为主导, 而非单纯的主体, 这里面所说的主导, 便是考虑学生的感受, 顾及学生的利益, 根据学生的现实需求来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 根据学生的现实表现来决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并且让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更符合学生的现实状况, 来在教学过程中让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再让高职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索然无味, 而是让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充满期待和兴趣。

结束语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 在现实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使得课堂教学出现一定问题, 为了更好的为国家培养出能力出众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保卫者, 便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下功夫, 未来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主要为:让学生参与到高职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增加高职院校计算机课堂的吸引力;让高职院校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教师要合理在课堂张有针对性的利用这些教学趋势, 以更好的把握时代育人的主题, 为国家培养出精良人才。

摘要:本文主要以新课标下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趋势为研究重点, 提出未来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主要为:让学生参与到高职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增加高职院校计算机课堂的吸引力;让高职院校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教师要合理在课堂张有针对性的利用这些教学趋势, 以更好的把握时代育人的主题, 为国家培养出精良人才。

关键词:新课标,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趋势

参考文献

[1]周永华.浅议如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进行课堂讨论[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34) .

新课标下的教学艺术 篇5

湖南省龙山皇仓中学:曹首纲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这几年的美术教学变革是有目共睹的,当前美术课堂教学由封闭式、单一化教学模式向开放式、多元化转变,美术教科书的内容也丰富许多,不再是单一的美术技能为唯一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提倡人文素养,开发和整合了课程资源,这样也极大地刺激广大美术教师的教学热情,使之美术教师对美术的教育教学有了更多的关注。于是基于多年的教育教学有了些个人的看法与想法。

一、现在美术教师美术教学的目的不再明确了。

我们要如何来面对现在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这是现行美术教师们思考最多的主题,美术课是教给学生什么知识的?是重点给学生美术方面的知识?还是文学常识的知识?还是其他?这个问题本来是一目了然,但在有的教师在课堂里,这简单的问题就变得十分模糊。一堂美术课,授课针对的不是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艺术内在规律的探索阐述,而是津津乐道于作品的历史意义、时代背景及艺术家生平、轶文趣事的故事性介绍。当然,这些因素对全方位、立体了解作品的艺术内涵起着不可缺少的帮助作用,问题是脱离具体作品内在艺术特点的表述,或文学性大于审美性,或变成看图说文,流于肤浅、简单的模式。这种对艺术作品本体的忽略、淡化,使这些艺术作品沦为其他学科观念的脚注,本身就是对艺术功能的错位颠倒,学生怎能领略到作品内在蕴含的美。《新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运用讲解、讨论、比较等方式来开展美术鉴赏教学,鼓励学生用文字描述、表演、造型等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作为教师,要熟悉教材把 1

握与引导这堂课的整体走向。

二、欣赏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自主评述。

现在的美术欣赏课被称为欣赏·评述课,以对学习、理解美术和对视觉现象审美有普遍意义的内容为基础,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之能会欣赏又能评述美术作品。美术欣赏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观赏来达到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接受教育、提高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由于人对作品的欣赏并不是机械的反映,而是受到生活经历、思想,文化素养的影响,因此人们总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围绕作品所提供的各种因素而展开各种联想和创造,并在许多情况下带上某种感情色彩,从而给作品以积极的评价。如在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我们首先要了解这幅作品所表现的事件的背景、内容、意义,才能理解作者所要表现什么主题,作品给我们什么感受。所以,教师要在上课时唤起学生的生活联想包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提供必要的审美经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同时本人在欣赏课上要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进行比较欣赏。如:美术作品与生活比较、东西方美术作品的比较、同一时代、同一题材的作品比较、不同时代、同一题材的作品比较,在美术欣赏教学的课堂上,运用作品比较的方法,也是一种很方便很实用的欣赏教学方法,它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学生能直观地、多角度地对不同的作品作比较分析,使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产生深刻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运用作品比较的方法,有利于释疑解难,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欣赏课学习不再是被动、无聊的事情,相反成为一种主动、快乐的事情,有利于学生对艺术作品审美欣赏能

力的提高。就艺术课程的实施、课堂教学的更新,我们美术教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

三、为美术课堂提供一种宽松舒适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

一种宽松舒适愉悦和谐的教学课堂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在全身心参与艺术活动时,不要让他们感到其周围总是有那样一双阴冷的眼睛在盯着他们,而应该让他们欣喜地发现教师也正在和自己一起分享着教学中的愉悦。怎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艺术兴趣呢?首先,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境,一个人只有心情不错,才能与艺术为伍。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自主参与艺术活动的条件,以便让他们有更多的获得艺术愉悦体验的机会。

因此,教师就应在美术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如在绘画的教学中,在课堂的开始部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祖国(如张家界风光、九寨沟风景等)美丽动人的自然景色欣赏,画家(包括教师)的国画作品或是水彩风景作品的欣赏给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同时进行新知识的传授就较为容易,学生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任何美术作品都基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并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这样学生就会从课堂中这愉悦的氛围中收获知识。遵循愉悦原则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具有愉悦性特征。这一方面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都获得美感满足,都感到意趣盎然。

同时愉悦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情感体验,这种积极健康的情感在教学中与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有种情感因素在起作用,对

学生的学习活动、包括整个教学活动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巴甫洛夫说:“愉悦可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接受。”通过美术课本身具有的美的形象来满足学生“畅神”和“悦情”的需要。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就要研究如何挖掘美术作品中的外在美与内在美,并使之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中,使视觉的“珍馐美味”与洋溢着美感的课堂教学艺术浑然一体,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学生的感情,完善人的生命感受,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教学的愉悦性还表现为: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托共鸣的师生情感,利用艺术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地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艺术活动。只有当学生从说教、强制、灌输的被动中解放出来,处于一种对艺术的向往和渴求,以强烈的兴趣和迫切的期待,融进艺术审美对象这样的状态下时,美术教学愉悦原则才得以完整的实施。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篇6

通过观察发现,近年来中考命题进一步以语篇为重点,且阅读文章的篇幅长、题材广、难度大。这些特点表现在阅读量明显增加,提高了阅读速度;选材多样化,更具有时代感;强化深层理解,大部分问题都需要整体阅读和分析才能正确判断。所以,我们一定要增加学生的阅读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那么,为了提高学生阅读那解的能力,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呢?下而是我的一些体验,仅供大家参考:

一、培养读书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喜欢读书,我经常给他们讲一些爱读书的名人的例子,进行榜样教学。为了让他们真正喜欢读书,我就给他们介绍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和名著等。八年级的学生英语词汇量还很少,让他们读太难得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所以我让他们先读一些简本的外国名著,并带有汉语翻译的,然后在慢慢读一些全英的故事小说等。

二、培养学生怎样读书

英语课本内的阅读材料是很有限的,为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扩大他们的视野,必须加大他们的课外阅读量。但是课外阅读书籍的利,类不同,文章的内容也深浅不一,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高低的区别,所以,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并且要根据不同的书籍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有些故事型文章篇幅比较长,旨在了解大概意思,这样的适合快读,也叫浏览(look through)。有些优美的文章,我们要细读,精读,掌握它的写作风格,可以一句一句地去读,遇到不懂得地方可以停下来做上记号。一边查阅工具书或者是向老师请教。在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时,应该指导学生怎样选书,怎样积累词汇。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词汇积累本,让学生记下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然后查阅字典,记住词义,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词汇量就会大大增加,为以后的阅读减少生词的障碍。

三、搞好读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开展了课前5分钟的演讲活动,每天一个学生。在课前讲故事,复述课文,讲笑话等等,进一步巩同他们读书的兴趣。为了让他们坚持读书,我们还开展了手抄报活动,人人参加,题目自拟,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相应的插图。去年寒假前,我们举办了迎奥运的手抄报比赛活动,学生办出了《One world,onedream》《Welcome to Beijing》等。全体学生并参加了全国七年级手抄报大赛,其中有3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5人获得三等奖,这大大提高了学生们读书的乐趣。为了学生对阅读不感到枯燥,我们还举办了朗读比赛,读书知识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增强他们读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必须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增加他们的词汇量,培养他们的兴趣。

新课标下的高职计算机数学课程 篇7

1 目前我国高职计算机数学课程的现状

1.1 课程内容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

目前, 很多高职学生对计算机数学课程的内容缺乏兴趣, 这严重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工作, 面对这个问题, 对计算机数学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高职院校根据计算机各专业方向的要求, 对计算机数学的学习内容、方法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很多教学内容不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1.2 课程理论教学时间缩短

新课标下的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改革, 更加重视高职工学结合的开展, 使实践课程的学习时间增加, 这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基础课程的实际授课时间, 而实际授课时间缩短, 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得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导致在计算机操作时出现会操作但是不懂得为什么这样操作的情况。

2 新课标下的高职计算机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体现

2.1 课程功能上的改革

从课程功能方面来看, 改革前的计算机数学课程只有单一的基础服务功能, 如今, 计算机数学功能已经拓展成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学生职业技能形成的服务性功能, 功能变得多元化。

2.2 课程内容选择的改革

和改革前的课程内容相比, 新课标下的计算机数学课程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强调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专业, 确保学生所学知识能够满足专业后续的学习。

2.3 对学生能力发展作用方面的改革

为了增加对学生能力发展的作用, 新课标下的高职计算机数学课程目标不在单一地强调知识内容的高层次学习, 而是将重点放在综合能力的提高上。

3 构建计算机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3.1 课程教学思想上的构建

在计算机数学这门课程中, 主要教学思想是以算法和程序性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结合N-S流程图, 直观形象地使数学思想在计算机的应用中突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 要深刻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得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计算机应用能够很好地结合。

3.2 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想

新课标下的计算机数学课程, 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八个模块, 各模块之间联系不大, 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中包括:模块一为数值计算与算法基础模块, 模块二为数制与动画设计模块, 模块三为应用微分学与求和积分模块, 模块四为随机事件与概率应用模块, 模块五为矩阵与线性方程组模块, 模块六为初等数论模块, 模块七为命题逻辑与布尔代数模块, 模块八为图论基础与数据结构初步。

3.3 课程教学中实验教学的设计

目前, 高职计算机数学注重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相关实验如下:实验一是利用matlab进行算法设计的程序实现, 数制间相互转换的程序实现, 绘制基本的函数图像并进行着色;实验二是利用matlab求极限、导数、微分及函数的极值, 定积分及微分方程运算;实验三是利用matlab进行数据描述, 如制作频数表、直方图、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等, 并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正态分布概率的计算;实验四是利用matlab进行矩阵的表示, “加减乘”转置运算, 并介绍求行列式的值及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3.4 课程教学方式的构建

在课程教学方式的构建方面, 除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外, 还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以构建理论为指导思想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引导、问题驱动、小组合作、数形结合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5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构建

课程考核分为学习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其中, 期末考核成绩占主要地位。期末考核主要分为上机实践考核和卷面考核两部分, 由学生独立完成。

过程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实践考核、素质表现三部分。计算机数学正走在改革实践的道路上, 将专业知识和数学思想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是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要以专业需求为前提, 寻找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计算机数学的教学质量, 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摘要: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 计算机数学作为一门基本学科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此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对计算机数学教程进行改革更新, 建立更加完善的课堂知识体系, 而新课标改革正为此提供了机会。本研究就新课标下的高职计算机数学课程进行分析。

新课标下的计算机教学 篇8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 计算能力的降低必然会引起“多骨诺效应”, 影响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 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多学生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容易得多, 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 或注意力不能集中, 结果错误百出。因此, 计算教学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在教学工作中, 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打消学生快速做题必然会出错的顾虑

我们要求的计算速度快, 是经过长期的训练自然形成的, 而不是一朝一夕强化的“拔苗助长”。有的学生做题非常慢, 虽然正确, 但耗时。实践证明, 一开始, 只要求正确, 后讲究迅速, 收到的效果比较慢。如果同时提出要求, 不但要正确, 还要迅速, 只要练习的次数多了, 二者是可以同时达到目的的。

二、适当增加练习题的分量

做题是一个慢热的过程, 就像赛跑, 一开始起步, 接着加速, 然后冲刺。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学特征, 每次练习开始, 思想都不会很快集中, 总有一些学生磨蹭。还有就是手部的肌肉还有点僵硬, 不很顺便, 做起题来, 自然快不了。大约两三分钟以后, 才会渐入佳境, 越做越快。此时, 如果题目少了, 刚想“大展手脚”, 一下子就做完, 心里上有一种“饥渴感”, 直接影响学习的快感。

三、教会学生迅速计算的方法

计算能力是刻苦训练出来的。计算能力的提高往往得益于教师教给学生的一些巧妙的计算方法。没有方法, 学生就会失去计算的兴趣。例如, 基本加法的卡片练习, 我要求学生眼看两个数, 直接说得数。做20以内的加法, 知道凑十法的道理后, 就应该直接说出得数。在计算中, 我要求学生能口算的尽量用口算, 口算是主要靠思维、记忆, 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 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

四、积极训练学生眼疾手快

做到这一点, 既要有训练的方法, 还要有具体的指导。例如, 口算训练时, 我安排学生适当的听算、视算。要求学生看得快, 可以要求起初看只能看清一行数字, 记住两三个, 逐步增加到五六个, 甚至八九个。

五、采取饶有趣味的练习

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我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 有意识地让学生记一些特殊数学的组合。如, 和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积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这些计算结果的记忆, 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形式多样也很重要, 如同吃饭, 我们要变换不同的口味。例如, 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 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让学生在这些有趣的练习中寻找计算的快乐, 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总之,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应该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只要认真钻研, 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 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 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摘要:小学低年级教学中计算能力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能力, 在教学中只有打消学生快速做题必然出错的顾虑, 适当增加练习题的分量, 教会学生迅速计算的方法, 积极训练学生眼疾手快, 采取饶有兴趣的练习, 才能切实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速度。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 篇9

一、贴近生活, 力求写实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同样生活也是学生习作的基础,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但不少学生作文偏偏脱离实际, 生编硬套, 字词不够废话凑, 像挤牙膏似的, 想一句写一句。就此现象, 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 用自己的眼, 以自己的心去理解, 感受生活, 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 写真人真事, 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 方有清甘的水喝”。“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

二、“创设情境”激趣

教学生写《当试卷发下来时》、《等车》等一类作文时, 我先让学生表演领试卷时的心情、态度、表情、动作, 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心情不一样, 伴随的一系列动作、表情也会有差异。可能会出现:语言 (抱怨) 、动作 (不时拍手叫好或不看一眼就把试卷捏成一团塞到抽屉里去) 、心情 (焦急、难耐) , 通过表演, 学生说得直观、形象, 能调动学生相似的感觉, 从而产生共鸣, 并激发写的欲望。

三、以说促写, 说写结合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时时可以看到, 有些学生滔滔不绝, 口若悬河, 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 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 而“写”却较少, 没有实践, 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 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 即在作文时, 让学生构思后, 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 这样既帮助学生写之前, 在头脑中理清作文的结构, 又给了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如我在教学生写《我喜欢的一门功课》时, 先让学生就“你最喜欢哪一门功课?你认为这门功课的重要性在哪儿?以前是怎样学习的?以后打算怎样学好?”等问题畅所欲言。同时, 我提示学生不要有任何顾忌, 说出心里话, 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很快, 学生的顾虑消除了, 跃跃欲试, 不一会儿就举手发言, 热情高涨。他们有的说喜欢语文, 有的说喜欢数学, 有的说喜欢音乐, 有的说喜欢英语……我让学生发言了近半个小时后, 我说:“现在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把老师刚才的提问作为提纲。”这时, 课堂气氛由热烈归于沉静了。学生们准备以笔代劳、一吐为快。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我喜欢音乐, 因为歌声能消除人的烦恼、痛苦, 给人以欢乐。当我听到婉转、柔美的歌声时, 我会陶醉;当听到高昂、振奋的歌曲时, 我会产生一种力量……所以, 长大了, 我要当歌唱家, 把我的歌声撒向人间, 撒向地球上的每个角落”。

四、扩大阅读, 积累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材料, 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好的文章的, 作文教学必须注重材料的积累, 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过,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 书读得多, 知识才厚实, 才能博古通今, 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 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 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先导, 没有读的耕耘, 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 我们要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进行热读精思, 融会贯通, 积累材料, 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 学会迁移, 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 吾意所欲言, 无不随意所欲, 内容应笔而生, 如泉之涌, 滔滔不竭。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 学校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 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 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 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健康思想和艺术, 同时也积累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 学生视野开阔了, 知识丰富了, 思维活跃了, 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了。

五、放飞畅想

青少年最富于想象, 想象能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能激励人们去探索新的科学领域。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应注意培养的想象能力, 带着想象力进入观察之中, 进行移情、联想、幻想性观察, 这样就可以使观察的对象变得更加灵活, 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产生一种种神奇景象。如, 小朋友在观察天上的白云, 如果只是看, 我们只能看到一片片漂浮在天空中的白色烟雾, 如果我们带着想象去看, 我们就可以看到白云像各种奇形怪状的事物, 像公鸡, 像大象, 像绵羊……如果再对白云投入我们的喜爱之情, 仿佛还可以嗅到白云的气息, 触摸到它的轻柔质感。又如, 面临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 人类的未来将怎样生活?同学们在20年后将从事什么工作?科学文化将会怎样发达?宇宙定居点该怎样设计?青少年对这些问题颇感兴趣, 我们可以出类似《我在2027年国庆的时候》、《2027年畅想》这样的题目让学生试作, 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 篇10

一、深入研究教材, 抓好备课

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 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 左右逢源。现在历史考试更加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因此对教师备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其次要明确教学目标, 第三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 第四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备课中了解学生, 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目标明确, 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有利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 备课时教师要力求创设一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积极探索的情境,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中, 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 我利用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将学生带入古代农业文明时代。然后通过讨论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 让学生分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又便于学生识记理解。

二、语言力求精炼生动有趣, 激发兴趣

任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离不开语言教学的作用。语言是从事教学活动最基本的手段, 知识的传授、思维的引导、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培养, 都要通过教师语言来实现。教师应具备好口才, 努力丰富自己的语言, 按新课标的要求,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 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要注重语言的表达技巧, 加强基本功训练, 做到准确形象、有启发性、有节奏感、有幽默感。如讲重庆和谈时, 毛泽东对蒋介石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你不让我们另起炉灶, 我们就到你的炉灶上做饭吃。”在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充分讨论后, 我作了如下阐述:面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中国共产党“不另起炉灶”是向全国人民表明了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 前提是实现民主政治, 国民政府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即“在你的炉灶上做饭吃”。

教学语言生动活泼和富有情趣学生才会爱听。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一《抗日战争》中, 探究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时, 我使用了一个灯谜:日本投降———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名。引导学生分析解谜后, 我用幽默的语言归纳谜底的含义:谜底一是“屈原”, 意为日本屈服于原子弹;谜底二是“苏武”, 指苏联的武装力量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谜底三是“蒋干”, 指蒋介石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抗战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谜底四是“毛遂”, 指毛泽东及其领导的军队是抗战的主要力量;谜底五是“共工”, 意为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同抗战才使日本投降。通过这一有趣的灯谜分析, 让学生形象掌握了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的原因。

三、开启学生思维, 发展思维力

历史教学需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习, 尽可能地发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引导学生去探索、寻求事物发展的过程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 从中找出规律, 形成概念。在讲解历史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理清思路, 使学生在今后学习中能用相关的方法去分析思考。如在复习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时, 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结果, 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都是我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经过认真思考、讨论、引导、分析, 一学生归纳出“清政府腐败无能”和“中国武器装备的落后”, 然后教师归纳两点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 二是经济技术落后。这样做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而且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历史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 重视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教是为了不教”, 教会学生思考, 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生自学过程中, 教师要把对学生的能力训练放在主要位置。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设计, 精讲巧问, 哪怕是浅显的教学内容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训练, 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度, 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形成问题链, 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索,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智力, 不断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生为本

现代教育理念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是属于学生的, 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旧知识相互交融中不断地建构知识体系, 而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则特别强烈。”如果忽视这一点, “这种需要就会萎谢, 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并使他们体验到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成功喜悦。

新课标下的情感教学 篇11

关键字 情感 情感教学 以人为本

教育需要有一个广阔的人文视野,需要立足于“以人为本”。在过去的教育视域中是把师生看成单一层面的抽象个体,较少关注师生的情感,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注重师生的情感,建立充满生命力的情感教学。

一、从心理学角度认识情感

(一)情感。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感。如渴求知识的人得到了一本好书会感到满足;生活中遇到知己会感到欣慰等。当客观事物或情境不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如失去亲人会引起悲痛;无端遭到攻击会产生愤怒,工作失误会出现内疚和苦恼等。

(二)情感与认知。

情感与认知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情感影响人的认知,认知又是情感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了情感的认知理论。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了情感的评定——兴奋学说。他认为,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感的本质,从刺激出现到情感的产生,要经历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感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感。

著名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认为情感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也就是说,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的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二、新课标下进行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一)情感教学能够有利的促进师生间的交流。

埃瑞克.波尔伯认为人们有三种交流方式,即孩子式,父母式和成人式。孩子式的对话交流方式是一种屈从于权威的或者感情用事的。父母式的方式则是在与人交流时感觉高人一等,更多采用的是批评指正。成人式则是以平等的姿态与人交流。而现代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则是以成人式的交流方式,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和语言对待学生,使学生在与教师沟通中感受到归属感,感受到教师的每一份爱,教师也由此拨开学生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二)情感教学能够有利的促进学生间的互爱互助。

心理学认为,班级成员之间如果相互关心和支持,其归属感,尊重,自我价值等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其心理健康水平就容易提高,积极的个性品质就容易形成。相反,如果班级人际关系紧张,不和谐,矛盾冲突较多,班级成员之间互相贬低,嫉妒,敌视,其内在的紧张压抑和消极情感体验就越多,心理健康状况就会受到消极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就会受阻。情感教学就强度要让学生在班级中获得自己的心理需要,并提出学生之间应该相互鼓励,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三、情感教学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一)以情育人,以情教人。

首先,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心理学认为,在学习工作中,如果学生心理上有满足感,愉快感,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和肯定,情感得到了尊重,那么其潜力会得到充分的释放,能力会得到更大的发挥。

其次,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寓情于教。教学情境是把教师,教材,学生的三种情感世界组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教育时空。教师用自己的灵魂和情感来感悟教材,从教材中发现,获取情感教育的因素,并带着自身的情感和对教材的情感撞击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使学生感悟到教材中的真谛。

(二)尊重理解教师,注重教师的身心健康。

“以人为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和谐,还要注重教师的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重。有研究表明,当教师心理压力过大时,会表现出工作迟缓,以及对学生缺少关注等。新课程标准下情感教学极力强调教师的身心健康,强调学生应该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用自己真挚的爱回溃教师。作为家长应充分理解教师工作,与教师和谐沟通。作为学校应充分肯定教师的工作,使教师体会到应有的归属感。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 篇12

关键词:创新,真实,个性

语文新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作为一线教师, 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在一步步的革新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因此, 作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也是语文教改中的重中之重。怎样使作文教学尽快从低效率走上快车道, 这是新课改对作文教学提出的新课题。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是作文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新课改下的教育应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是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 是开启创造力的钥匙。学生的习作过程, 应该是一个创新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 一个不断破旧立新, 迸发求异思维火花的过程。因此可以说没有创新意识的作文就没有灵魂。那么创新作文是什么样呢?我以为只要是写出了真感情, 真体验的就是创新作文, 只要是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就是创新作文。故此,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放飞其理想, 拓宽其思路, 给他们一个“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的广阔空间。

二、真实是作文的生命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角落, 一个不愿被人察觉的角落;每一个人都有一些生活感受, 它存留在自己的内心;每一个人都有一段不褪色的记忆, 它连接着自己的昨天和明天……所以, 个人写真不失为释放真情实感的最佳素材。在写真情时, 一方面求得心灵的慰藉, 一方面又为自己积累起丰富的情感体验, 如果一旦形成了这种习惯, 那就有可能文思泉涌, 下笔有方, 一挥而就。要尊重学生原始表达, 提倡社会写真。学生正处于接受能力最好的时期, 他们对语文有一种天然的敏感, 各种语言现象在头脑中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 在倡导说真话表真情的氛围中, 我们不能因为写作在表达上出现一点问题就一味的抹杀, 而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 批改时尽量顺着原来的思路, 尽量保持原意。

三、个性是作文的魅力

没有个性就会流于平庸, 没有个性就会失去魅力。强调个性, 永远是作文的创新之源。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 同样也不应该有相同的两篇作文。所以, 用个性化语言来写作文, 应成为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要引导学生做到“我心思我事, 我手写我心, 我笔抒我情”。不拘一格地表达真情实感, 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独特的作文风采。那么如何来实现这一愿望呢?我们首先应弘扬语言个性。习作的个性有俊庸之分, 语有柔刚, 学有短长, 气有雅俗……差别迥异, 一旦发现学生习作语言真切, 且有自己的特点, 就应该大加赞赏, 鼓励其继续张扬个性, 在宽松洒脱的写作心境中, 让个性语言的奇葩含芳吐艳。其次, 放飞想象的翅膀。鲁迅先生说过:孩子们是可以敬服的, 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 想到地下的情形, 想到花卉的用处, 想到昆虫的语言, 他想飞上天空, 他想潜入蚁穴……幻想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特殊方式, 它使儿童超越时空的限制, 摆脱理性的束缚, 在亦真亦幻中显露自己的天性。要做到这一点, 就得让学生多读充满想象的作品, 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 肯定和鼓励他们的点滴发现。要让学生从已经发生的情节中, 想象新的情节, 从人物的语言行动中, 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等。

上一篇: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下一篇: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