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精选12篇)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 篇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 新课标下的写作教学, 不再是过去脱离学生实际、过分强调写作技巧训练的作文教学, 而是强调降低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重视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倡导的是让学生关注现实, 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 发现亮点, 自由表达, 写出真情实感。
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一活动激趣, 让学生说起来
小学生刚由学前教育的“玩”和“游戏”中走出来, 若一味地在写话的起步阶段就提出要求, 固定写话内容, “命题写话”, 会让孩子失去写话的兴趣。因而, 遵从用“游戏”的表象, 以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先“说”起来, 是作文指导的关键。如让学生说一说:“谁会变?变成什么?能做什么?”“假如你会变, 你最想变成什么?为什么?”……这样, 小学生的话题就会层出不穷, 五花八门:“我想变成一只手机, 藏在爸爸的口袋里, 不怕风吹, 不怕雨淋。”“我想变成另一个地球, 让现在这个地球歇一歇。”“我想变成风, 到处去旅游……”其他如画画说话、自编顺口溜、说电视故事等, 只要能让学生有创意地大胆、放松地说起来, 就是作文的雏形和基础, 剩下的就是循序渐进地模仿和迁移了。
二拼音搭桥, 让学生写起来
学生在扎实地掌握了汉语拼音之后, 拼音就为学生的写话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结合拼音教学、创设情境, 让孩子们说词语, 说短语, 说句子, 说完整的话, 说有头有尾的话……在此基础上, 再引导学生把说与写联系起来, 让他们用拼音兴致盎然地把说的内容写下来、拼出来, 就是作文入门的进一步发展了。
三日记起步, 让内容实起来
拼音为写话搭好了桥梁, 接下来写短小的日记, 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因为日记正好把孩子的生活同写话联系了起来。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汉字+拼音”的方式写日记, 在学生学会查字典后, 再逐步过渡到用汉字写日记。学生日记要写得实在、真实, 只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应加以鼓励。丰富的生活, 广泛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 “我手写我心”, 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同时, 写作不仅仅是应付差事, 写作是为生活服务的:写信能与人交流, 写建议书能提出建议, 板报与墙板能宣传发动, “红领巾广播站”的稿件能丰富学生的语文课外活动……注重写作的实际应用, 能让日记的内容更真实, 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快乐。
四童话引路, 让题材多起来
孩子们喜欢听童话、讲童话, 同时也喜欢编童话, 因为童话有丰富的幻想、奇特的情节、优美的语言。中年级 (也即第二学段) 即可充分利用童话来进行习作教学。教师可用图画、音乐和语言来渲染课堂气氛, 用一些辅助手段, 创设特定情境, 唤起情感共鸣, 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仿写童话、续写童话、表演童话、创作童话等多种形式, 让他们去感受、去学习、去实践,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 变静为动, 变无声为有声, 学习童话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五随文练笔, 让作文活起来
到中高年级, 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 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也加深了。随文练笔就成为学生阅读与写作的中介, 读写结合, 不仅能有效减缓习作教学的坡度, 更能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如在上完《三峡之秋》后, 让学生给三峡写一段旅游简介或广告词;上完《小英雄雨来》后让学生将该文改编成课本剧……这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随文练笔, 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写作热情。
六训练交流, 让作文新起来
首先, 可进行多角度的立意训练。即引导学生针对同一题材, 从不同角度进行审视, 从而写出具有不同立意的作文。如人人谴责“狐假虎威”的欺骗行径, 我独赞扬狐狸“处险不惊”的灵活机动。其次, 可进行多方面的选材。教师引导学生由此及彼, 产生联想, 针对同一题目, 从不同角度选取新颖的材料。再次, 强调多种形式的表达。文章不能局限于固定的模式, 对同一题材, 可以采用不同的体裁来写。如以“电视机”为题材的作文, 可以写成介绍电视机的外形、功用、使用方法的说明文;可以写成围绕电视机发生有关事情的记叙文;还可以写成赞扬电视机给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的散文。
总之, 从活动激趣、拼音搭桥到日记起步、童话引路再到随文练笔、训练交流, 一步一步, 架桥引路, 只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组织练笔、习作, 持之以恒, 循序渐进, 就能有效减缓习作难度的坡度,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笔者认为, “减缓坡度, 架桥引路”的方法能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实际, 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提升作文教学的效率, 让学生用自己的热情、凭自己的创新, 描画出多姿多彩的生活, 如诗如梦的心灵。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 篇2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可以说是一个孩子开始学着表达自己的开始,良好的表达能力可以判断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对孩子进行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成功干任何事情都要建立在一个理解的前提之上,优秀的语文作文基础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从而促进对其他学科的理解,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作用
小学教学活动是着重于对孩子启发性的教育,对孩子未来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创造力同样可以给老师带来启发性的教学体会,共享经济的发展使得孩子们的作文创作缺乏活力,但是在小学的语文作文教学中由于孩子天生的灵气,往往能给教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对他们在以后的作文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给他们带来新的思维模式,新的启发,新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自身的教学能力。
(三)对社会发展进程促进的作用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孩子的基础培养教育是社会各个群体一直关注的重点。各种经济政治活动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参与社会活动也需要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活动目的无疑是对这些能力的有效培养。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多种专业学科只是人才的供给,而各种学科知识的学习基础也是来源于对知识有着较强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就更需要加大各种投入来对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进行调节,使得这项基础教育可以间接培养出各方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综上所述,重视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仅是对于孩子的能力培养方面,还是对教育园丁的一种思想启发,更是对祖国未来发展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有效促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措施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孩子们创作不出来好的作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喜欢写作。兴趣是掌握一个本领的基础,没有对一件事情有参与的兴趣,那么就不会有参加这个活动的信心和动力。对于一个小学语文作文老师来说,作为作文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必须要掌握一些技巧来增进孩子们对写作的兴趣。首先,要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让他们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创作出不错的作品,在这期间老师不仅仅是一个领导者,更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鼓励者,这要求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夸奖学生称赞他们的作品,跟他们交流方法,写作心得,从而让孩子们有继续创作出新作品的信心;其次,要让孩子认识到对语文作文知识的掌握对未来自己的与人交往能力提升的重要影响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学好写作对自己未来的生存道路有着很好的意义,让他们从心里不排斥写作,并为了自己的发展而热爱语文作文的学习。
(二)营造一个好的写作环境
应试教育下的.小学生作文充斥着严格的“模式”,“套路”,“体系”,这些在无形中磨灭了小学生爱好写作的兴趣,给予他们过大的压力,正处于兴趣培养阶段的孩子,面对那些枯燥无味的东西,很快便会产生厌恶情绪,不再享受写作带来的乐趣。在这么一个大环境下作为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努力改变现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他们自愿自由创作。老师一定要打破固定的思维,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来原谅孩子们在作文中体现出来的天真,幼稚的观点,并从中找出亮点,加以鼓励。还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善于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在个性的探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多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多多参与集体活动或者亲近现实生活的活动,然后让他们在活动之后谈及自己的感受,以及在活动中他们所面对的问题,更或者是让他们简单描述活动内容。这些看似没有用的活动却可以给他们带来丰富的实践经验,让他们有话可说。从另一方面来看,孩子们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处于兴奋开心的状态,在他们描述情况时便不会觉得乏味,也不会感觉无趣。
(三)写作内容适应社会需要
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社会上展现自己的价值意义,当然语文作文的学习来源于实践生活,最终它也要会回到社会生活之中去。因此,对于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主要参与者,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看到自己身边最简单的小事,并学着从对这些小事的背后慢慢总结出一些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作为一个小学生也要学会用最简单,朴素的言语来阐述自己的所见,所听,所想,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尽早培养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用于社会实践活动。另外,一些简单的应用文也是学生未来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要掌握的写作内容。书信,假条,申请书等,这些都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内容,并让孩子们真正把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真正用于实践生活。
(四)写作内容融入生活
写作源于生活,作为一个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文学习的主体,学生要积极收集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这就要求学生要走入生活用心体会生活中的一切。世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美好的事物产生就源自人们的观察,那优秀的作文创作当然也就来自学生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一篇作文的质量好坏往往取决于创作者对生活体验的深浅,用心的观察体验就会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这样在文章中就更能将文字展现得更加生活化,简单来说就是更加真实。
四结语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讨 篇3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语文作文是小学教育最主要的课程之一,其对于小学生未来的语言水平、文字能力都有极为深远的影响。由于词汇量有限、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等原因,小学生对语文作文课的热情普遍不高。这种情况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极为不利,因此,要想保证教学质量,就必须首先改变作文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普遍低下,尚未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此种情况的产生一般是以下三项因素导致的:(1)认知原因。作文实际上并不是一门高难度课程,但却经常令人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就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抵触感,失去了兴趣。(2)学生原因。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时间并不长,掌握的词汇量和表达方式都比较少,再加上逻辑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相对较差,写作文时往往是词不达意。(3)教学方法原因。当前教师在语文作文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往往是跟着被动学习,带有消极态度。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进建议
1.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空间
小学生的思维受到的约束很少,他们的想法往往是与众不同的,经常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因此,对于学生的“奇思妙想”,教师应耐心解答,而不是粗暴否定。作文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写作文,而是通过作文的形式,提升与此相关的能力,因而,要求学生按照“模板”或者固定套路去写作文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因而,小学教育中必须要考虑到孩子的天性和年龄特点,写作文时应为其自主思考留足空间。在现实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不一样的观点,若条件允许,教师或者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帮助小学生认识课本以外的世界,有助于其自主思考,写出来的作文也会更具“真情实感”。
2.鼓励学生阅读
对于小学生写作文困难的问题,教师可以考虑通过鼓励阅读的方式进行改善。小学生在作文课上经常出现“不会写”的问题。阅读是获取知识、产生感悟的过程,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了解词语的用法,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想。另外,阅读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果小学生阅读的书达到一定的数量,其在写文章的过程中一般就不会出现“下笔困难”等问题。但要注意的是,鼓励阅读的目的是丰富学生词汇量、帮助其掌握写作方法,并非使学生一味模仿别人。因而,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
3.加强师生交流
优秀的作文往往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反映的是作者的心理。因此,文章是否具有真情实感,是评价作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小学生写作中,最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文字脱离感情”。这样的文章尽管词汇用法准确、描写生动,但依旧给人一种非常生硬、别扭的感觉。高质量的文章体现在其可以使人产生共鸣、触动人心,而这些都需要以作者融入感情为前提。小学生在情感表达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不仅在批改作文的时候要认真、细心,在课堂上也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鼓励学生勇敢表达。
以苏教版小学作文中《我最喜欢的节日》这个题目为例,教师可以在学生写作前,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最喜欢某一个节日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写好这篇作文打下基础。情感就相当于作文的灵魂,如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将学生的真情实感激发出来,那么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就不会出现无从下手的问题。此种做法除了可以改善作文教学质量之外,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鉴于每一位小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在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方法一定要因人而异。
综上所述,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育模式存在诸多缺点,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因而,调整教学模式是必要的。小学生词汇量相对贫乏、语言组织能力低下、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在作文课上经常出现“不会写”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有必要在充分了解问题根源的前提下,从自身职责出发,尝试采取改进办法。作文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重新定位自身角色,积极为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肖成杰.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刍议 篇4
一、立足生活, 创设情境来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写作的源动力, 生活是写作的原材料, 脱离了这两点, 作文教学只会难上加难。其实, 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只不过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过于概念化了。所谓的概念化是教师因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把作文当做是获得高分的手段, 在作文教学中更多注重如何写才能符合教师的要求, 在词语的选择上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而进行, 而是根据教师的要求而进行的罗列, 结构上成了总分总还是总分总, 更没有学生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情的升华。这样的要求让学生逐渐走入了怕作文的怪圈。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就得首先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走出来, 树立“我手写我口, 我口述我心”的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写景作文为例, 教师无法在课堂中将要写的景色直接呈现给学生, 但在多媒体得到广泛应用的今天,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来展现所要描绘的景物, 从而让学生在感受中获得写作的灵感。如写森林, 教师不妨展示“早晨的森林”、“午间的森林”、“傍晚的森林”三幅图景, 让学生在三幅中感受不同时刻的森林的景色。其次, 要让学生从封闭的教师走入到生活中去,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以“夕阳”为题的写作教学中,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傍晚, 选择一个合适的观察地点, 带领学生去观察夕阳, 在观察中讨论, 在讨论中获得对夕阳的理解和感受, 再将感受以文字的形式来表达。
二、合作交流, 讨论生成写作素材
学生写不出来就是因为缺乏写作素材, 甚至对同一个题目写出来总是千篇一律。写母亲就写母亲早起晚睡, 还背自己到医院看病, 人物刻画总是用“炯炯有神的眼睛”、“粗糙的双手”等格式化的词语。在写作教学中, 教师也是布置写作要求, 然后写作, 批改后讲评, 完全是套路化的机械模式。笔者认为, 作文教学同样可才采用交流合作的方式来进行, 在合作交流中, 学生的素材得到对比, 自己的构思得到补充, 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他人的长处。
以“一件难忘的事”记叙文写作教学为例, 在讨论中,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就生活中难忘的事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当学生在讨论中会发现, 有的难忘是被父母骂了, 有的是在课堂中被教师批评了, 有的是伙伴中发生了争执, 有的怎是获的表彰时的难忘, 诸如此类。当学生将自己难忘的事情在小组内说出来后, 小组成员将自己的难忘的事和其他同学进行对比, 同样是被父母骂, 但事件的原因不同, 结果也不同, 写出来的效果就不同。其次, 在讨论中确定自己的主体, 同样是获得教师的表扬, 可以从“成功是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功源于表扬”等角度来进行。其次, 引导学生就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梳理。很多学生虽然在心中能知道一件事的缘由, 往往在写的过程中去不知怎么安排, 通过对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梳理, 学生对整件事有了清晰的脉络, 写起来就显得结构清晰。最后, 交流人物的刻画, 同样是对母亲的描写, 要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母亲和他人母亲的不同之处, 在用恰当的语言来进行描绘, 同时, 在修辞上的使用也可以进行讨论。
其实, 讨论是将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的过程, 通过讨论, 学生不仅能在主题的确定, 层次的安排上获得清晰认识, 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他人的成功之处。
三、互批互改, 师生合作寻找技巧
教学中不难发现, 学生经常出现写错别字, 句子不通等现象, 而这些问题本来应该可以避免的, 只是因为学生一时粗心而造成, 如果教师在批改中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字, 每一句话进行推敲, 不仅在时间上不允许。从另一个角度说, 小学生只是小学生, 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他们, 如果一篇作文被教师的“红笔”批得一无是处, 相信学生不但不会喜欢写作, 更会怕写作。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同桌互改, 师生合作的方式来进行。
同桌互改是同桌之间交相批改作文, 主要是解决字、句问题。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 不容易发现自己的错误, 但将作文交由他人看时, 问题得到暴露, 学生之间的相互指正在心理距离上缩短, 学生更容易接受, 能较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师生合作则是在教师对学生互批的基础上进行再次批改后的反馈。主要从主题、结构布局等方面进行。在这一个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挑选几篇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 在互评中先让学生来说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教师对学生写作中的优点给予鼓励, 再在写法上给予指导。如在写景类的作文中, 学生虽然能对描写的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但因在顺序上把握不到位, 显得混乱, 那么, 教师就可以从观察方法上进行引导。同样是在记叙文的写作中, 学生能对事件进行描述, 但人物形象刻画不够, 教师就要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在互评中, 教师需要注意一点, 即互评后要引导学生重新进行作文, 这也是当前作文中一大缺失。作文教学总是评讲完就不管了, 学生只能在评讲中获得鼓励或批评, 而不能在评讲后进行修正。因此, 笔者提倡在评讲后进行再次写作。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要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就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培养, 在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 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指导写法, 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快乐, 能快乐作文, 顺利作文。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最头疼的莫过于作文教学, 学生怕写、写不出来, 老师怕教。而作文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作文教学容不得忽视。笔者发现, 学生之所以怕, 根本原因是对作文没有兴趣, 而写不出来则更多是源于写作素材的匮乏和写作技巧的缺失。因此, 要解决学生的写作难问题, 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素材和技巧就成为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兴趣,素材,技巧
参考文献
[1]、刘志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浅见[J], 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09年02期。
[2]、张爱华:新课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探索[J], 魅力中国, 2009年29期。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 篇5
海城小学 陈兴跳
当我们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往往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习作题材经常如出一辙,没有任何新颖性,甚至与一些作文参考书中的例文非常雷同;同时,学生习作似乎没有什么“亮点”,体现学生个性化,能倾吐自我心声的文章实属罕见。于是,教师们常常把抱怨投向学生:为什么不会写作文?为什么总不开启思维想想写些什么?为什么写作水平就那么低,连400字的文章也写不出?自始而终,我们教师们只把问题的原因归结于学生的智力水平与能力问题上,根本未曾想过症结就在于自身的教学。
曾经有位学生交给我一本空白作文本内夹一张纸条:老师,我不会写。我非常生气,问这位学生为什么不会写,这位学生的回答竟让我感到触动:老师,我不是不想写作文,而是尽管你在课堂上讲了很多写作方法,可我就是不会写,我想了一天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原来,我在课堂上的作文指导一切都付诸东流,这不得不让我开始注意寻找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要求,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很显然,这要求给我们语文教师的启示就是:作文课堂教学应是以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有效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习作时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呢?我认为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一、从重视教师的习作方法指导向重视学生的习作感悟转变
过去,我们语文教师非常重视习作方法的指导,文章的“开头———过程———结尾”用什么样的方法写,怎样写都一一讲述得深刻透彻,甚至整节课时间都用于指导上,但往往这种指导总会导致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毫无创意。学生的个性化容易受到压抑,自然在习作中自我表达的情感也不会流露。然而,要张扬学生自身的习作个性,主动习作极需要依靠学生自身的习作感悟,哪怕教师在作文课堂中只讲了一篇文章开头如何写,只要学生一旦有了习作感悟,他就能按自己的思维发展很快把过程、结尾写出。学生习作感悟就如同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感一样,有语感,对文字的理解当会顺理成章。因此,我们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从指导与培养学生习作感悟比对学生只进行习作方法指导更为重要。
培养学生的习作感悟,我们可以依靠学生阅读文章,体会写法去培养。例如教师在上作文课前布置学生从文章杂志上找一篇自己喜爱的文章,然后带进课堂进行集体交流,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体会写法。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写法,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除体会自己的文章写法外,还体会了其它许多别的同学喜爱的文章的写法。这样,由学生自己感悟总比老师一味传授写作技巧的效果好得多。
二、从重视学生习作的结果性向重视学生习作的发展性过程转变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体验 篇6
关键词:写作热情;日常生活;作文教学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作文写作质量和写作水平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其中最精华的部分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具体分析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
小学阶段的语文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发挥“迁移”规律的作用,将学生的兴趣迁移到作文的写作上来。例如,新学年伊始,学生都会购置一些新的文具,并在课间聚在一起相互讨论。针对这一现象,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向学生询问这些文具的优劣,告诉学生自己也想买些文具的“想法”,让学生帮自己出个好主意。学生一听立马来了兴致,有向我推荐书包的、有向我“传授”如何采购文具盒的,课堂氛围非常的活跃。借此机会,我向学生提出了,“大家说的都非常好,但是一时间我也听不清楚大家的意见,不如大家将自己给老师推荐的文具以小作文的形式,书面告诉我,好不好。”学生的回答异口同声,这让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因为可以利用这种互动的形式,将作文巧妙地布置给了学生,而且得到了学生们的承诺;于是,以“我的学习用具”为题目,给学生巧妙地布置了作文,而且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二、将作文写作与日常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言之无物,或者不知道写些什么是最大的障碍,时间久了,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应当先引导学生大量背一些范文,根据写作模式仿写;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对学生的思维加强训练,全面开拓其写作思路。同时,应当将作文写作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密切联系起来。比如,带着学生走进生活,去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积极引导他们观察生活、认知事物,这样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
总而言之,只有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写作,发自内心地去做才能做好;只有结合实际,才有东西可写,才能发自肺腑地去表达一些情感,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復。
参考文献:
黄韧华.小学语文作文教改应给学生一处芳草地[J].教育教学坛,2011(22).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 篇7
一、运用多媒体, 激发兴趣
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乐于表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写作的动力。学生只有乐于写作, 才能迈出写作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为先导, 让学生产生想写、乐写的主观意愿, 从而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现代心理学提出:“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 采用了新颖的方法, 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具有形象、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 在写作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可以用动听的音乐与优美的画面效果来吸引学生,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使学生的学习、思维与智力处于最佳状态。如让学生描写一种小动物, 我运用多媒体的动态效果向学生播放一些动物活动的视频, 并配以悠扬动听的背景音乐。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活跃于屏幕上, 也活跃于学生的头脑中, 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写作, 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得以充分调动, 个个兴致勃勃, 热情高涨, 带着微笑愉悦地进入了写作环节。
二、学会观察生活, 丰富积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写作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写作的一切素材都来自于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以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与情感来进行写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 将学生带入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
1. 带领学生走入美妙的大自然。
自然界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写作的基本材料, 我们要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走进自然, 在大自然中倾听各种声音:风声、雨声, 各种动物的叫声, 观看各种景象, 给学生以心旷神怡之感, 使学生在享受的同时积累写作材料。
2. 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
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的人是无法写出感人的活动场面的。我们要善于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 如学校的各种文体比赛, 让学生在参与与观看的过程中来体会感人的瞬间, 感受集体力量的伟大, 从而在写作中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引导学生阅读, 提升能力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也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主要渠道。现行教材所选入的文章, 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 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 同时也是学生内化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多阅读, 要让学生大声地将课文读出来, 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优美与意境的深蕴, 并使学生将这些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在阅读时我们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 要让学生用心阅读, 用心思考, 要避免阅读流于形式。同时还要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课外阅读有着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可以满足学生多样的阅读需求, 开阔学生的视野, 增长学生的见识。我们可以指定书目让学生阅读, 同时在学生间展开充分的交流, 这既是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检验与监督, 同时也能真正达到学生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高。
四、由仿写开始, 循序渐进
小学是学生系统写作的起始阶段, 那么学生的写作训练要如何开始呢?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同时受知识、经验与情感等的限制, 一开始很难写出精彩的句子来。模仿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 来降低写作的难度。但仿写绝不是抄袭, 而是在借鉴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与思维习惯来进行再创造。因此我们要注重从仿写开始, 来过渡到多种形式的写作。仿写, 由模仿词汇开始, 逐渐过渡到一句话、一段话, 最后到整篇文章。在此过程中要加强教师的指导,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训练, 进而学会如何仿写。在仿写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余地, 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最为感兴趣的内容来进行, 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入其中。仿写也不一定要局限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与形式记录在日记中。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量, 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后, 可以让学生进行多种写作训练, 如扩写、续写等等。
五、展示成果, 体会成功
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交流与展示平台, 让更多的学生看到成功的作品, 使写得好的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写作的乐趣, 激起更强烈的写作热情, 同时使其他学生学有目标, 学有榜样, 激励全体学生努力。
1.办黑板报。在黑板报上开辟专门的写作专栏, 从学生中选取优秀作品定期更换, 可以是一句话, 也可以是一段话。只要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有个性特点就可以入选。
2.办班级摘抄本。鼓励学生积极写作, 踊跃投稿, 对于学生提交的作品在全班展开评比, 让学生选出优秀作品。在评比的过程中,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个人意见, 从而总结优点, 同时针对文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同时对于学生的自我修改能力也是大有裨益。
3.我们还可以选出优秀作品投稿到相关的报纸杂志上, 当学生看到文章变成铅字, 学生会产生巨大的成就感, 会激励全体学生写作的激情。
关于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的探析 篇8
一.采用先导式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不是对课文的生搬硬套,而是以更具有创造性、一致性和活跃性的教学模式,以日常交流和表达作为学习平台,根据学生学习的兴趣来制定科学的、有逻辑可循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更好的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对自己生活情感的观察和感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多看、多想、多思考、多领悟,养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不再局限于一本语文书构成的框架中,让学生看到大自然,体会到:“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流水,源泉丰盛不枯竭,流水自然流不停”的感悟。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以学生自我为主体,从实际的生活出发,感知一项事物,可以是一座山、一棵树、一朵花。可以是一个人、一副画,也可全凭自己想象,描绘自己脑海里的景象,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可让他们自己身临其境,体验自己就是一座山、一棵树的感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会得到提升,让他们将自己心中所有真实想法充分表达出来,朝着多元化和自由化的方向成长,开阔视野,体验大自然最真实的感受。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故事,或者改编一篇自己看过的童话,将里面的人物现场复制出来,加上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表达出人物的动作和形态,在无形中学习到语文。或让他们和同学之间进行比赛,在风筝比赛中学习《放风筝》,在跑步比赛中学习《和时间赛跑》,也可以把语文书中的课文,放在眼前细细观赏,在春雨绵绵的屋檐下学习《春雨》,在百花绽放的花丛中学习《菊花比美》。
二.组织学生课外教学
写作的动力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只有真实的感受生活,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课外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提高写作能力,在无形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爱上写作,爱上学语文。比如在学习《山雨》的时候,带着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如诗如画的文字活灵活现的浮现在眼前,让学生感受山雨的声音、山雨的颜色、山雨的余韵,感觉作者对这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他们会跟随作者的文字爱上大自然,他们自己笔中也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对大自然的喜爱。对比在教室中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一次又一次枯燥无味的背诵,学生更愿意看看真正的《山雨》。看到雨落在山林,听到雨打林叶的声音,他们会在心里想起《山雨》中:“山中的那每一块岩石、那每一片树叶、那每一从绿草,此时都变成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就如无数清洁绕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动听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带着幻想的色彩。”自然的声音就是最美的诱惑,就是课文中文字最直观的体现,诱惑学生爱上语文,爱上文字,仿佛就在说:你听,听这文字的声音多美呀!就算回到教室,学生的脑海里也会呈现一幅“山雨图”,比课堂里的一次次背诵要更加印象深刻。比如在学古诗《悯农》的时候,可以带着学生去庄稼地亲眼感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体验农民种庄稼地的生活,在烈日当空下体味劳动的艰辛,然后得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结论,不仅可以带给学生鲜明强烈的印象,引发学生更深处的思考,也能带给学生丰富的活动体验。
三.加强写作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 篇9
一、学会观察、拓展思维 (写作材料、灵感)
我们常听说,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很多小学生写作文都是千篇一律, 一件事情从一年级开始写, 写到六年级, 内容缺乏新意, 原因就在于小学生的活动范围较小, 常常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穿梭, 生活阅历较少, 缺乏社会实际经验。现在社会发展不断进步, 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 都有条件带着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让他们能够贴近生活, 主动去观察社会中的现象, 这样他们在写作的时候就有了写作材料, 写出来的东西就会越丰富。新课标要求要改善教学方式,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那么我们先从拓展学生思维入手, 一旦开阔思维, 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就能在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发挥, 积极自主学习, 从而也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就很容易获得写作灵感。传统的作文教学, 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 会让学生背诵好词好句, 模仿范文, 即使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 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观作用思维得不到扩散。所以, 在写作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帮助学生打开想象和联想的大门, 这样他们在写作的时候就会思如泉涌、笔奕生辉!
二、加强阅读, 积累知识 (写作能力)
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写作文需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而这种能力主要就是知识储备能力, 这就要求在语文学习中要加强阅读能力, 多读书, 读好书, 涉及的书海知识越广, 受文化熏陶的程度就越深, 语文功底越好。相反, 一个学生家庭条件较好, 经常外出游玩, 生活阅历很丰富, 但是不喜欢读书, 知识能力缺乏, 这样的情况下心智也不会健全, 写出的文章用词平淡, 缺乏韵味。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一定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当然,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工作, 时间较长, 见效缓慢, 所以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耐心指导, 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好词好句, 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分析, 在学习教材文章时, 要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写作方式, 学生可以仿写, 模仿他们的格式、模仿他们的用词、模仿他们的名言警句、模仿他们的写作结构等, 但是不能抄袭, 写作灵感仍要靠自己。模仿写作只是起初, 在学生打开写作思路之后, 要鼓励学生大胆思维, 通过自己的想法来进行写作, 学生阅读广泛, 大脑中的知识库就越充足, 可以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想描述出来。
三、师生互动, 促进情感 (笔者情感)
在学生的作文中我发现, 文章是否投入感情, 写出来的文章质量有很大的差别。有的文章写得语言优美, 情景丰富, 人物描写也很生动, 但是文章读起来比较生硬, 因为缺乏感情的投入, 就缺乏了一种真实感。相反, 一篇文章语言很平淡, 事件也很一般, 但是运用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就会给人一种很有触动性的感觉, 看来, 文章的可贵之处更在于其中的意境和情感。所以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还要促进学生的写作情感。语文教师在修改学生作文中, 也要投入自己的情感, 不但要将小作者的语句修改通顺、结构整齐, 还要将自己的感受写在评语中, 语言中要包含夸奖和希望, 语言真实富有情感, 让学生在看到老师评语后能够更加有信心, 情感升华。另外, 语文教师还要和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共同探讨, 共同玩耍, 在学生心目中, 教师的地位甚至高于家长, 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学生, 因此, 我们要做好榜样, 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在教学方面, 朗读诗句和短文要饱含感情色彩, 突出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 篇10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小学生作为特殊群体, 其心理和生理发育都不成熟, 对世界的感官认识也和成人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以成人视角来评判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例如, 小学生在这个阶段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都还处于开发阶段, 不具备较高的概括能力, 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以作文的总结概括能力作为评价作文水平高低的标准。为了得高分, 学生不得不生搬硬套别人的写作模式。这就使得现在很多小学生写的作文都千篇一律, 模仿成人思维方式写作, 缺少儿童应有的天真童趣。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 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学生缺少必要的积累
学生缺少必要的积累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缺少阅读积累, 另一方面是缺少必要的生活积累。作文写作的灵感是源于我们对文章书籍的感悟以及对日常生活的感知, 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和生活实践积累, 必然会导致写作的不畅。目前, 依据小学生写作的情况来看, 学生在这两方面的积累严重缺失。第一, 现在经济发展迅速,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各种娱乐项目齐全, 小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选择的娱乐项目比较多, 很多学生都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 致使学生的阅读积累缺失;第二,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单一, 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了解。没有对生活的感悟就不会写出带有自己感情色彩的作文, 这也是导致现在小学生作文套话、大话、假话的一个原因。
3. 作文训练形式枯燥
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教学生如何写作文, 即告诉学生如何将作文写得符合教师的评卷标准, 包括怎样进行段落分配、怎样突出作文的中心等内容。但却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情感表达, 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如何使作文整体结构严谨、语句通顺上面。这种作文教学模式没有教学生写什么, 即没有教学生如何将对生活的感悟应用到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枯燥乏味的训练形式导致学习缺少写作的兴趣, 往往采用应付差事的态度使用各种写作技巧完成一篇老师“满意”的作文。
4. 重视应试作文, 忽略能力培养
“应试教育”思想对小学作文教学工作产生了严重影响。为了学生能在考试中得到高分, 许多一线小学语文教师都投入到“应试作文”的研究工作中, 归纳总结出一套能使作文得高分的理论, 并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应用了这套理论。这种“应试教学”模式将小学作文教学工作引入教学误区, 所有的作文基本都是一个套路, 使得学生的作文水平严重下降。学生写作形成固定模式, 不敢创新, 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二、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1. 改变传统作文教学理念
小学作文写作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所以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会对学生的作文写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 要想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改变教师传统的作文教学理念。改变教师传统作文教学理念首先要改变教学成果评判标准, 不能再以学生成绩的高低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唯一标准, 应对授课教师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 避免“分数至上”的考核标准。其次, 还要加强教师语文素养的培训工作, 提高教师个人的文化素养更加有利于帮助教师认识到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会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最后, 有关教育部门还应加大对新课标的宣传教育工作, 使教师、家长、学生都认识到教育改革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2. 增加学生阅读积累
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 大量的阅读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学习的规律, 有助于学生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第一, 如果学生多读一些语文素材, 并对所读内容加以思考必能从中有所收获, 获得写作的技能, 这种写作技能与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教授的写作技巧不同, 不是生硬的模仿, 而是对所学知识的内化。第二, 通过这种读写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作文写作的方法, 加深学生的印象, 有利于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3.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是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入手点。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在某件事物上, 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才能指导学生认真完成写作, 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 如情景教学、实践教学、作文竞赛等, 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鼓励学生写作创新, 努力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 进而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4. 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任何文学创作都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学生作文写作也不例外, 应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方便日后的作文写作。第一, 要让学生亲近生活。在生活中多让学生参与到生活的各种琐事中, 只有真正的亲近生活才会对生活有所感悟;第二, 培养学习观察生活的能力, 懂得欣赏生活中的各种美好;第三, 要让学生体味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成为学习写作中的灵感, 只有真正的体味过生活才能在写作过程中做到真情流露, 这样的作文才更有感染力。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 篇11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 语文作文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68-02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质量的改革不仅仅要重视知识的积累,最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小学生能够对小学阶段的作文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日后的小学语文作文教育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不论是小学老师还是小学生,对于作文作业的教学和学习都有着抵触心理,因此,为学生创造更加享受和自然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汲取到更多的知识。
一、观察生活,激发练笔欲望
为了更好地保证作文内容更加丰满,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通过不断的观察以及感悟,来丰富小学生语文作文的素材,以保证学生有事可叙述。我们常说,写作来源于生活。因此,激发学生的练笔欲望,最关键的就是培养学生耐心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只有不断提高该能力,才能让学生具备更高的写作能力。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内心的写作激情,使得学生的感情以及观察事物的能力有所提升,这样不仅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强化学生日常生活的敏感性。
写作主要由素材、感情以及语言组成,所谓的语言就是写作的硬件,而情感表达也是写作的软件。所以,目前教学中一味地注重写作语言表达训练而忽视情感是不正确的,应该全方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敏感性。
二、体验生活,叙写生活
之所以强调学生强化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是由于现代化写作要求学生能够将现在进行时的真正含义涵盖进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我国小学语文作文能力的提升。目前,现在进行时所不仅指的是生活事件,还有就是应对生活的感情变化,只有掌握这两点因素,才能够真正表达学生的真实想法,以至于能够将眼前最新鲜最刺激的事情记录下来。
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强大的好奇心,对任何新鲜事物以及刺激事物都有著强于成年人的好奇心,因此,对于各种新鲜的事观察的会更加仔细,感情表达也是最直接和浓烈的。所以,应该让学生多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这样才能用最真实的语言叙述生活。
三、范文引路,大胆创新
学生在儿童阶段,模仿能力是极强的,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写作方面得到更加本质的优化,应该强化范文引路的方式,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确什么样的文章是好的,而什么样的文章是不宜模仿的。在范文引路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动力。同时,在引路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绝对效仿的情况发生,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防止学生一味地模仿范文而失去自我的写作风格。
四、具体指导,尊重个性
小学生的作文应该注重创新与思想的培养,正是由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比较小,接触到的事物都比较新鲜,所以老师应该具体指导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和思路,保证学生能够在构思作文的时候可以形成一定的体系,即使没有太过成统的体系,也应该有自身的想法作为支撑。
在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去想象,让学生积极地创作才是保证小学生语文作文能力的重点。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利用投影或者录像等现代化方式,使得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写作对象的实物图,之后再慢慢地、具体指导学生写作思路,最后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才是最佳的教学成果。
五、巧下评语,激励习作
小学生的教育特点就在于激励大于批评。不论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哪一种状况,都应该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慢慢走向正轨,而不是受到老师的一再批评指责,从而丧失写作兴趣以及积极性。因此,要想保证小学生写作兴趣的保障,教师就应该巧下评语,利用激励习作的方式保证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以及兴趣。
在教师的评语中注重情趣的抒发,这样才能够激起学生的共鸣,保证学生的童趣得到更好的保持。同时还应该避免用成人的想法去指导小学生写作,这样不仅不会提升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还会导致学生理解出现偏差,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老师的评语中,一定要强调老师自身的评价方式以及能力,不仅仅要提升评语的鼓励程度,还应该不断完善老师的评价能力,这样才能够保证一次次的评价实践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六、结束语
通过全文的论述,我们能够直观地看出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对于小学语文作文的教育改革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正是由于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缺乏创造性和激情,无法保证小学生对于语文作文的学习热情,以至于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育受到抑制。因此,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提高重视,激发写作热情,拓展小学语文作文素材采集范围,同时还应该重视教师对小学生的指导作用。总而言之,只有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不断优化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育模式,才能够提升我国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以保证小学教育水平得到改革。
参考文献:
[1]陆春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浅析[J]. 学周刊. 2016(25)
新课标下的小学古诗教学策略 篇12
一、整合:增强学生感受
入选小学教材的古诗在文字上比较通俗易懂, 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本的注释来理解诗句应该说不难, 但要学生较好地体验诗人的思想情感, 领悟深远意境, 就比较有难度。因为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大多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 是需要学生自己从中去感受, 去反复体会的。限于小学生的阅历和经验, 他们面对文字所能产生的表象和情感体验是有限的, 所以制约了学生对美好情感、意境的体验和领悟。《标准》中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的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在古诗的教学中可以将多种方式进行整合应用, 如把图画、音乐、散文甚至是相关的生活场景整合到古诗的教学中去, 这对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是大有帮助的。
二、设疑:引导学生探究
古代贾岛和尚“推敲”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推”和“敲”一字之差, 贾先生为何茶饭不思, 值得后人深思, 更值得我们在学习古诗时进行“推敲”了。贾岛和尚反复琢磨“推”和“敲”哪个更好, 他也是在进行探究。在新课程的改革中, 我们积极倡导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而字词凝练、讲究意境的古诗又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有的一首诗之精、神、韵就体现在一两个字词中, 如《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一“绿”字, 《江雪》“独钓寒江雪”句中一“钓”字, 《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句中一“裁”字, 等等, 在学习中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三、活动:鼓励学生创新
古诗具有简洁而意境深远的特点, 注重诗句的言外之意, 这对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不能不说是一个有益的契机。研究表明, 广泛的实践活动有益于学生创造人格的培养, 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 产生的新需要, 往往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一) 演中创新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组织指导一位学生演一演李白是怎样送别老朋友的。这位学生在久久注视“天边”之后, 忽然用袖拂面, 并作举杯喝酒状, 还以指代笔在空中“画”了起来。老师问他在干什么?他解释说李白送别老朋友时, 想起这一别后不知何时方能相见, 心中自然伤感, 会忍不住流下眼泪, 所以用袖子擦眼泪。又因为李白是个豪放的诗人, 心中有感, 自然马上要喝酒写诗了。师生都不禁为他鼓起了掌。这样的表演不是好看, 而是让学生对诗句进行深入地阅读, 展开了联想, 继而进行了有创意的表演, 真正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 画中创新
课堂上画古诗是指以“画”为手段,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草》时, 就引导学生画一画诗中描述的“草”。学生在细读诗句后, 有的画了嫩黄色的草, 说从“春风吹又生”这句中看出来这草刚长出来, 应该是这种颜色;有的画的草是斜着的, 说是诗中写“春风吹又生”, 肯定当时吹着风, 那么草肯定是斜的。学生在画画中主动地读悟诗句, 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 这自然是一种创新。
(三) 写中创新
在学生学习了古诗, 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 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 触发学生的灵感, 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 对古诗进行改写。例如, 在《赠汪伦》一诗教学的最后, 老师进行这样的启发:诗中送别的场面是如此感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离别的场面, 同学转学、亲人远行……在依依惜别之时, 大家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 让我们都来学学作者, 把心里的话写成一首送别诗赠给他。在老师的鼓励下, 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 兴趣盎然, 跃跃欲试, 纷纷模仿古诗书写出自己的诗篇。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推荐阅读: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11-18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12-16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研究论文06-19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作业一07-19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新探10-07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习作06-10
新课标下高中作文教学05-22
新课标下的初中作文教学01-08
新课标下有效教学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