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教学评价(共12篇)
新课标下教学评价 篇1
《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 着眼于评价的教育、鼓励于改善的功能, 通过科学的音乐课程评价, 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因此, 高中音乐课程评价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 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 评价要力求做到全面、客观、公正, 真正实现评价的教育增值和促进发展的功能。那么, 如何才能有效地实施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评价呢?在这里,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意见以供探讨。
一、音乐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化
1. 学生评价
首先,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为关键的是, 自我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 进而促进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其次, 学生成为评价他人的主体, 在对他人进行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 学生通过自我与他人的对比能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也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最后, 多主体共同参与评价, 多主体意味着多角度,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获取有关自己学习情况的信息, 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 从而提出改善自我的策略, 最终实现自我的提升。
2. 教师评价
首先, 鼓励教师积极主动的进行教学反思, 通过自评分析和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 及时修正教学活动计划, 优化教学过程。其次, 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 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来获取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 理解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求, 进而帮助教师改变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水平。最后, 学校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对音乐教师进行教学思想、职业素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进行综合考评, 尊重教师个体差异性, 满足教师差异发展需求, 以评价促进教师素养的全方位提高。例如, 在对音乐教师进行年终考核时, 一个年轻的音乐教师随带的班级音乐考试成绩不理想, 但是学校领导将学生对这位教师的高度评价纳入了总体评价中, 使得这位教师获得了优秀教师的称号。
二、科学合理的进行音乐评价体系内容的构建
1. 学习兴趣和态度
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生成性的客观存在, 也要注意对学生的主观情感进行考核。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进行评价, 能保护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有效监督和刺激, 以便切实落实新课标的评价精神。
考核标准:学习兴趣浓厚、上课注意力高度集中、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学习自信心十足、敢于表现自己的个性观点、群体意识等。
2. 音乐知识和技能
音乐教学的目的, 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对于知识与技能的熟练掌握和个性化理解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能力的层次, 所以, 实施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是基础, 也是关键, 给予足够的关注是理所当然。
考核标准:熟练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完整流畅的进行音乐某一模块的展示、对于音乐深层次情感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对音乐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对音乐的相关背景有一定的了解、音乐模块的相关技能有一定的掌握等。
3. 音乐鉴赏和表现
音乐鉴赏和表现能力是音乐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音乐鉴赏和表现是学生音乐学习成果的输出形式, 也是考核学生音乐素养和能力的关键。音乐欣赏和表现是学生展现自我、凸显个性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音乐的个性化看法会形成一个聚集, 并产生碰撞和摩擦, 学生通过对他人观点的思考和自我反思, 逐渐完善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最终形成自我的音乐风格。
三、全面优化音乐课程教学的评价方法系统
1. 个体差异化评价法
新课程改革不仅关注学生的音乐成绩,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音乐潜能。因此,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就要在面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差异化的评价方法。个体差异性评价法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 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考察。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密切关注他们每一环节的表现, 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和个性特点, 在横向比较的同时, 充分考虑学生的纵向发展, 有机的引导学生从独特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体验、鉴赏、表现音乐, 关注并重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让他们善于发现自身的进步, 挖掘深层的潜能。例如, 期末考核中的一环节以音乐会的形式进行, 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强项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给予学生展现魅力的机会, 有的学生选择歌曲模仿, 有的选择乐器演奏, 有的进行歌舞表演, 还有的展现音乐原创。这样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同时保证了音乐评价的有效性。
2. 集体激励性评价法
课堂教学组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采用标志吉利的方法, 让集体的荣辱观来激励和监督学生, 用团结互助的高尚品德来教育学生。首先, 集体激励性评价能使学生在良性竞争意识的督促下有更好的课堂表现, 进而优化课堂教学秩序。其次, 将小组的每一环节表现纳入评价之中, 使得学生在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激发下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 学习小组中各成员通过集体评价过程可以加强相互的了解, 彼此取长补短, 及时发现和弥补整体的不足, 从而实现共同进步。而且在相互的交流过程中, 思维得到发散, 促进了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加之各小组竞争激烈, 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最后,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促进了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智能, 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增强了集体向心力, 进一步加深了学生间的情感。
总之, 音乐课程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笔者所提出的建议尚很粗浅片面。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 继续探索评价改革之路, 使之更科学、合理、全面、易行。
(作者单位:江苏姜堰市第二中学)
新课标下教学评价 篇2
唐红才
四川省大英中学
摘要:
目前信息技术虽然在中小学已经逐渐普及,但是对于客观的评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方式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探索和总结出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原则和评价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能力 评价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学科,进入学校的历史还不是很长,由于地区的差异性、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的节数、以及学生所使用的教材都各有不同,加上没有统一的评价机制和方法,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也各有不同。在信息技术新课标下,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在信息课堂教学中,应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目标的达成。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现代人要有读、写、算之后所必须具备的第四项基本能力。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因此信息技术的评价体系应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要求,同时要将评价作为一个过程贯穿于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整个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始终有阶段学习目标和总体学习目标,将被动应考变为主动测评,在完成阶段学习任务的同时完成总体学习目标。为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就不能太单一,在评价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要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下面,我就根据自己这几年的教学与实践,谈谈在新形势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原则和方式方法。
一、评价的原则
1、公平公正原则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过程和作品的完成情况,对学生做出公平公正的评价,以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2、实时性原则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上,设计好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完成的任务,在课堂中留3-5分钟,组织学生对本堂课自己的表现和完成作品的效果进行自评和互评,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评价,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在本堂课中的评价结果,不要把评价放到课后,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3、诚信互助原则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自评或互评时遵循诚信互组原则。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学生不能有意或无意地互相攻击,不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给自己打满分。对于那些操作不熟练的或未完成规定任务的学生,就有可能不自信,不能参与到整个评价过程中,并对以后学习这门课程失去信心和兴趣,像这种情况,我们在评价时可以根据实际,给一定的分数,以鼓励学生互帮互助,互相监督,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个体差异性原则
高中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以及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性很大,同时,高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分化也很明显,进行信息技术创造创新的欲望也更为强烈,在评价时我们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和创造性,进行客观分类评价。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
5、全面性原则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整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对学生的操作技术能力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还要求对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当堂课教学过程、效果和得与失进行评价,写好教学后记,对下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进行及时调整,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评价的方式
1、作品评价方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学生要完成的操作任务、操作要求和限定时间,由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自主完成作品,然后上交最终作品,由教师对学生上交的作品完成情况和作品的技术以及创新的成份进行评价。
2、理论平价方式
信息技术课和其它学科一样,把所要考试的内容设计成为试卷形式,或设计成为WEB网上答题方式,指定时间进行测试。然后,由教师批阅,再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打出分数或等级,以达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的目的。
3、过程评价方式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学生,多了解学生的操作和学生的思想过程,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对学生提出其不足的地方,以达到及时督促学生进行整改,同时,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和问题适当的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
4、电子档案袋方式
成长记录电子档案袋就是将学生的作品收集、归类、分析以及评价结果整理在一起,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学生成长的过程。首先,使用电子档案袋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也使学生更方便地查看自己的成长记录。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比较关心自己的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他们通过对自己作品的回顾,看到自身的进步及不足。其次,电子档案袋是教师责任心的有力证明,大量的学生作品和完整的成长记录也体现了教师的责任心,教师也可以通过对电子档案袋的分析,更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做到因材施教。
三、评价的方法
一个评价活动不仅是前一个学习过程的结束,更重要的是又一个新的学习过程的开始。后一个学习过程的开始决不是前一个学习过程的重复,而是质量更高的一个学习过程。现代先进的评价方法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学生评价中可以采用:
1、小组评价法
即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进行评价。这种方法是采用先小组自评,然后再进行他评的方式。例如,在学习WORD后,我们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己编辑排版一篇文档,然后小组进行交流改进,由小组进行评价。这样不但发挥了团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更好地获得发展。
2、观察法
这种方法通过日常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态度与情感等各方面的观察,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注重过程性评价,容易形成对学生综合的、动态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发展。在信息技术课中这种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的不断增长和丰富,有些学生就会认为书本上的知识太简单了,或者根本没有兴趣,而只对游戏或上网感兴趣,这样就导至学生偏离了自学的目标。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可以根据平时的观察,客观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并且让学生知道评价的依据,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3、自我评价法
信息技术课对学生的评价,应当是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和有效结果所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的上机操作中,学生应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辅。例如,学生对上机操作的结果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作好自自评结果的记录,以作为期末对学生的总体评价的参考。
4、教师评价
即教师对学生的总体评价。在信息技术课中,教师综合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情况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是灵活的、多元化的,要把评价机制建立起来并逐步完善,这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逐步探索和总结。参考文献:
[1] 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探索 篇3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美术;教学评价
对于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而言,课堂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的一种评定,这也是师生间交流与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与启发,并且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更多的鼓励与认可。这样的评价方式才能够更好的被小学生接受,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内心对于美术课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一、教学评价标准多元化
好的教学评价首先应当体现出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这也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的一种更为全面与客观的判定。教师在评价标准的制定时应当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从技能目标上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大部分教师会列为的评价标准的首选。然而,评价的标准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个因素,教师还要从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比如,学生在作品完成时的情感投入,大家是否用心来完成一幅作品,对于这一点的考察也很重要。此外,教师还应当有意识的考察学生的创作能力,是否在作品中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化思考。这一点对于美术课程的教学非常重要,这也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否有更多收获的决定所在。例如,在教学《近大远小》这一节内容时,在评价学生的作画时我会综合制定评价标准,具体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其中“基本要求”是基本的技能目标和认知目标,即对于“近大远小”是否理解和掌握。对象是画一幅自选的风景,只要学生作业做到这一点就意味着已经达标,应当给予合格。“具体化”是区分合格以上作业的优劣等级的依据。这两项强调了这一课的技能目标和认知目标,具有制约性、规定性,可以采用相对定量的评价。“可选部分”是审美情感、个性化、创造性的表现,是情感目标和创造性目标的体现,可区分作业的生动性、表现力,允许学生个性发挥。这种逐层深入的评价方式不仅让评价标准很好的实现了多元化,这也可以从不同层面来衡量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且能够透过评价内容给予学生一定的教学指导。这才是高效的教学评价应当有的方式,在这样的评价中才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
教学评价不应当是单向的,仅仅局限于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学评价也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展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作品的评价中来,这对于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将会很有帮助。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互评,可以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观点与视角来对于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赏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这也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作品的完成情况,并且意识到其中的不足,进而积极做出改善。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首先是对于学生教学主体性的一种体现,这也能够让大家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可以发挥的价值,进而激发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碰到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班上有一个男生开始总不交作业,再三催促还是不肯交。经和学生的耐心交谈后我意识到,他认为自己的画画的太差了,实在不好意思交上来。我便和他一起打开了自己的图画本子,耐心引导他在每一幅作业中找出自己认为画得不错的地方,及时肯定了他的自我评价,并把他的自我评语写在了作业本上,等我写完所有的评语,小男生笑了。这个学生显然是因为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并获得老师的肯定而自信起来了,在今后的课堂上他交作业也更按时了。这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过程中来可以发挥的教学优势,这也是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的一种很好的模式。
三、注重对学生的激励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会非常渴望受到教师的鼓励与认可,教师的肯定将会让学生受到极大的激励,会让学生极大的感受到美术课程的学习乐趣。因此,教师在给予学生们教学评价时一定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激励,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认可。美术课程的教学本来就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从来都没有对错之分,对于作品的好坏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进行观察。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并且要将这些内容得以凸显,培养学生内心的自信心。这才是美术课的教学评价应当有的侧重点。在《罐和壶》这一节内容的教学结束后,我让学生结合课堂上讲到的内容自己进行创作。我会专门利用一节课在每个班进行评奖,按一等奖五分之一,二等奖三分之一,三等奖三分之一,余下的为四等奖,先给学生十分钟作业整理的时间(二次作业),然后各人根据作业的实际水平,对照教师提出的相关等级标准,进行个人获奖等级申报和作品展示,全班学生根据个人的审美判断举手表决。按得票多寡评奖。随后我会将各班获一等奖的作业复印编号,展览于学校橱窗。在这个评价模式下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得奖,无论得到哪个奖项,对于学生而言都会是一种鼓励,这才是激励评价法的体现形式。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选择。首先,教师应当让评价标准更加多元,要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来综合衡量学生的作品。同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这也是凸显学生教学主体性的一种方式。此外,教师在给予学生们教学评价时一定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激励,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认可,这将会让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更感兴趣。
【参考文献】
[1]蔡建良.美术教学评价要实现“四大”转变[J].教育科研论坛 2008年04期
[2]邱志友.新课程标准下初探小学美术教学评价[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年08期
[3]贾刚.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 2011年01期
[4]华刚.对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一点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 2012年18期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探索 篇4
一、教学评价标准多元化
好的教学评价首先应当体现出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这也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的一种更为全面与客观的判定。教师在评价标准的制定时应当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从技能目标上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是很有必要的, 这也是大部分教师会列为的评价标准的首选。然而, 评价的标准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个因素, 教师还要从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比如, 学生在作品完成时的情感投入, 大家是否用心来完成一幅作品, 对于这一点的考察也很重要。此外, 教师还应当有意识的考察学生的创作能力, 是否在作品中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化思考。这一点对于美术课程的教学非常重要, 这也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否有更多收获的决定所在。例如, 在教学《近大远小》这一节内容时, 在评价学生的作画时我会综合制定评价标准, 具体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其中“基本要求”是基本的技能目标和认知目标, 即对于“近大远小”是否理解和掌握。对象是画一幅自选的风景, 只要学生作业做到这一点就意味着已经达标, 应当给予合格。“具体化”是区分合格以上作业的优劣等级的依据。这两项强调了这一课的技能目标和认知目标, 具有制约性、规定性, 可以采用相对定量的评价。“可选部分”是审美情感、个性化、创造性的表现, 是情感目标和创造性目标的体现, 可区分作业的生动性、表现力, 允许学生个性发挥。这种逐层深入的评价方式不仅让评价标准很好的实现了多元化, 这也可以从不同层面来衡量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并且能够透过评价内容给予学生一定的教学指导。这才是高效的教学评价应当有的方式, 在这样的评价中才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
教学评价不应当是单向的, 仅仅局限于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 教学评价也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展开,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作品的评价中来, 这对于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将会很有帮助。一方面,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互评, 可以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观点与视角来对于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赏析。另一方面,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 这也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 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作品的完成情况, 并且意识到其中的不足, 进而积极做出改善。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首先是对于学生教学主体性的一种体现, 这也能够让大家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可以发挥的价值, 进而激发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碰到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班上有一个男生开始总不交作业, 再三催促还是不肯交。经和学生的耐心交谈后我意识到, 他认为自己的画画的太差了, 实在不好意思交上来。我便和他一起打开了自己的图画本子, 耐心引导他在每一幅作业中找出自己认为画得不错的地方, 及时肯定了他的自我评价, 并把他的自我评语写在了作业本上, 等我写完所有的评语, 小男生笑了。这个学生显然是因为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并获得老师的肯定而自信起来了, 在今后的课堂上他交作业也更按时了。这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过程中来可以发挥的教学优势, 这也是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的一种很好的模式。
三、注重对学生的激励
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会非常渴望受到教师的鼓励与认可, 教师的肯定将会让学生受到极大的激励, 会让学生极大的感受到美术课程的学习乐趣。因此, 教师在给予学生们教学评价时一定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激励, 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认可。美术课程的教学本来就具备一定的特殊性, 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从来都没有对错之分, 对于作品的好坏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进行观察。因此,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 并且要将这些内容得以凸显, 培养学生内心的自信心。这才是美术课的教学评价应当有的侧重点。在《罐和壶》这一节内容的教学结束后, 我让学生结合课堂上讲到的内容自己进行创作。我会专门利用一节课在每个班进行评奖, 按一等奖五分之一, 二等奖三分之一, 三等奖三分之一, 余下的为四等奖, 先给学生十分钟作业整理的时间 (二次作业) , 然后各人根据作业的实际水平, 对照教师提出的相关等级标准, 进行个人获奖等级申报和作品展示, 全班学生根据个人的审美判断举手表决。按得票多寡评奖。随后我会将各班获一等奖的作业复印编号, 展览于学校橱窗。在这个评价模式下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得奖, 无论得到哪个奖项, 对于学生而言都会是一种鼓励, 这才是激励评价法的体现形式。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选择。首先, 教师应当让评价标准更加多元, 要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来综合衡量学生的作品。同时,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 这也是凸显学生教学主体性的一种方式。此外, 教师在给予学生们教学评价时一定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激励, 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认可, 这将会让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更感兴趣。
摘要: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与启发, 并且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更多的鼓励与认可。首先, 教师应当让评价标准更加多元, 其次,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 第三, 教师在给予学生们教学评价时一定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激励。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美术,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蔡建良.美术教学评价要实现“四大”转变[J].教育科研论坛2008年04期
[2]邱志友.新课程标准下初探小学美术教学评价[J].小学时代 (教师版) 2009年08期
[3]贾刚.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 (下) 2011年01期
[4]华刚.对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一点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2年18期
新课标下教学评价 篇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教学中阅读是学生亲身参与阅读实践的过程,要靠自己的体验和语文基础去思考,领悟,理解的过程。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虽然电化手段得到广泛运用,但是始终代替不了学生主体在阅读中的读。语文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朗读是其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重视朗读,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阅读教学中,指导朗读的的方法很多,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探索和实践,我在课堂采用以导促读、以问促读、以讲促读、以悟促读等方法,学生的朗读开始融入自己的感悟和真情。而这个过程里,朗读评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关键性作用,可以说,它是开启阅读教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朗读评价,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提供反馈信息,可以不断调节朗读训练的动态过程,使其向预定的教学目标逼近。
教育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及时反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阅读教学而言,经常地让学生朗读是对教学的反馈,及时地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又是对朗读的反馈评价的过程也是训练读的过程,评价语不但是朗读水平的鉴定语,也是教学过渡语,还是朗读的指导语。朗读训练必须抓好评价环节。
课堂上,针对学生的朗读,教师评价语言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朗读情况的认识。
教师指导朗读的评价语言主要有三类:
1.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朗读做出反馈。
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描写暴雨的猛烈有这样一句话:“然而,不知过了多少 1
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道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学生第一次读完后,情感平平,教师问道:“雨下得大不大?”学生都说:“不大。”于是让学生再读,果然读出大雨滂沱的感觉。
又如《翠鸟》中描写翠鸟捉鱼动作快的句子:“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一位学生读得比较流利,但不够生动,教师问同学们:“这只翠鸟的动作迅速吗?”同学们笑着回答说:“不够迅速。”再请一个学生读的时候,他能抓住“蹬、飞、叼、贴”等动词重点读,突出了翠鸟捉鱼时的灵活、麻利。这样的评价语能贴合文本,使学生始终处于课文传达的氛围中。
2.利用修辞手法来评价学生的朗读感悟。
记得有一次听《乡下人家》一课,文中有一句话:“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教师在学生读完后这样评价:“你们读得像这歌声一样,真好听。”这一评价看似顺手拈来,用通感这样的修辞手法来评价,恰到好处地表扬学生读得轻柔优美,读出了欢快的情绪。
3.用亲切幽默的言语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幽默亲切的语言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它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翠鸟》最后一段有这样几句话: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跟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逮它不容易呀!
课上,一位学生故意放低了声音来读,但仍不乏童声稚气。老师说:“你这么读,我觉得你不是老渔翁,而是个不到10岁的感冒了的小渔娃。谁能把老渔翁的年纪读出来?”第二个学生读时,声音就立刻变粗了,速度也放慢了。于是第三个,第四个,一个比一个“老”,一个比一个读得有意思。老师见好就收,连忙说:“别读了,别读了,再读你们就都变成八、九十岁的老人了,早就该退休了。”在读声中,笑声中,让孩子们感到朗读是多么有意思!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也领悟到朗读此段的处理方法。
阅读教学中,如何将朗读指导落到实处,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评价性语言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是阅读教学中的难点,也是一门较难把握的教学艺术。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在课堂指导学生的朗读训练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朗读感悟,朗读训练的评价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评价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朗读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不仅是朗读教学的总要求,同时也是我们进行朗读评价的标准。
正确,指的是学生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响亮,读准确,不不错字,不添字、不减字、不重复,要按句读停顿,不指读、不顿读、不唱读。流利,是要求学生把句子读完整,不断句。要读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间歇。要读得连贯自然、速度适中。有感情,是指朗读时,要读出不同语气,语调适中,有轻重、缓急,表情达意要真实自然。
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要注意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首先,教师要通过示范,使学生学会评价。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教师要注意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引导、组织他们参与评价,发表意见。在评价中帮助别人,完善自我。
2.评价要能使学生正视自己朗读中的优点和不足。
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师,而应是一个教育家。在阅读课文朗读训练中,不同的学生,语文基础不同,朗读水平不同,加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同,朗读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但每个学生,只要能勇敢地站出来朗读,即便不通顺,不流利,也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应该让每一个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刚开始在学生互评过程中,学生们站起来,大都是指出别人的缺点,说这儿不好,那儿不行。比如“我觉得他读得不好”、“我觉得他的声音不响亮”、“他读得没有感情”、……有的学生对别人的朗读评价甚至十分苛刻,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这也很正常,因为学生们是没能学会正确地评价,需要老师引导,先评价别人的长处、优点(比如“他能举手完成朗读,我觉得他很勇敢“),其次才是不足。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训练,学生们能找出越来越多的有点了。同时,评价时教育学生在指出对方不足时,语言要委婉得体。比如说“我觉得他声音洪亮,如果再加上点感情就更好了”、“ 他读得很大声、很有感情,不过,我对他还有个小建议……”之类的话。久而久之,学生们在学会朗读评价的同时,还能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3. 评价要能激励学生在朗读训练中不断进步。
朗读评价要富有激励性,才能学生在朗读训练中获得不断进步。缺乏激励性的指导用语,只能使朗读停留在表面上。如“谁再来读读”、“谁还能读读”、“你读得真好”、“谁能读得比她还好” 等等,这种评价用语只能增加学生的朗读次数而没有真正的实效。
激励要以事实为依据,评价要中肯,而不能无根据地乱夸,学生每次读完都是“读得不错”、“鼓掌祝贺”,就会使激励庸俗化、廉价化。
于永正、窦桂梅等优秀的特级教师们总是善于激励学生,点燃了他们的希望之火,扶植了他们的自信之树,让学生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武器,做到“好话多说,坏话好说”,突出激励性。
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在理解了阮恒当时复杂的心情之后,一个女孩子有感情地朗读了这句话,老师对她赞扬道:“读得很好,听得出你已将当时阮恒的害怕和犹豫读出来了。”这么一说,在接下来的齐读中,听到了全班同学准确而到位的朗读。于是老师适时说上一句:“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当时,学生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4.评价过程中要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的独特个体,发展个性必须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之中,环节当然也不例外。在指导学生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朗读训练的评价更应注重让每个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对于文本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表情朗读作为学生对文章情感内省的一种外现形式,因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个性色彩。例如:“把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充分带到课文中再朗读一遍!”“请同学们再自然轻快地把课文读一遍,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最好把表情印在脸上!”我觉得这样的朗读评价语不仅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对文本自主创造性感悟。当然,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倡导学生在评价中的合作,从小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
新课标下教学评价 篇6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生发展 评价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实施评价,而学生评价是课程评价的核心。学生评价指的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它包括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所谓发展性学生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学生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全面了解学生,建立学生个人档案
了解学生是评价的基础和起点,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决定选择何种适当的教学方法。
笔者刚接手七年级新生的四个星期,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作了全面了解,重点了解学生已获得的数学知识与基本技能、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习惯、思维特点。在这三个方面,学生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笔者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出了恰当的评价,建立了第一份学生个人的数学学习档案。
二、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注重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要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全过程的关注,而不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了数学问题的探究,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否乐于和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是否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是否具有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要注意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重点应放在纵向评价,强调学生个体过去和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成绩和素质的提高,不能简单地分等排序,从而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明确下一个努力方向。
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的手段和方式是多样的,应以过程评价为主,既可以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表等方式,也可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方式。在学生评价过程中,既要有对学生知识学习的评价,也要有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各种非智力因素,诸如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和意志等的评价,还有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评价。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的同时,可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有时也可让家长参与评价过程。
1、建立学生课堂评价表
在课堂观察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也要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笔者将学生课堂评价表设计为每节课一评,课堂教学结束前五分钟学习小组互评、自评。
学生课堂评价表(在恰当一项的空格内打“√”)
姓名:______编号:______
2、建立学生作业评价表
在作业批改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作业对与错的情况,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为了便于操作,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笔者将学生作业评价表设计为每节课一评,每次课堂作业批改后发下去时,让学生自评。课外作业也可以让学生家长参与评价,这样既可以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也可以监督教师认真批改作业。
学生作业评价表(在恰当一项的空格内打“√”)
姓名:______编号:______
3、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让每一个学生都留下成长进步的足迹,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自信。”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笔者还采取了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方式,以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比如满意的课堂评价表、满意的作业评价表、最满意的作业、单元测试卷、自己特有的解题方法、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对解决问题的反思、深刻的学习体会、满意的自我评价和反省、自己设计的练习等等。
成长记录袋的内容教师可指导学生分阶段进行整理,比如分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这样可使相关的资料定期加以更新,使学生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也能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據。成长记录袋中的有关资料由学生自主选择,并与教师共同商量确定,这样由学生负责判断提交的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的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的机会。事实上,让学生参与成长记录袋建立的整个过程与其所收录的内容一样重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监控的能力和负责的态度。
4、“推迟评价”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因此,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会有所不同,发展的目标也会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因此,学生之间在数学学习的发展上必然存在着差异。重要的是从这些差异的分析中去了解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目标。这样,笔者采用了“推迟评价”的方法。比如学生对某次测验的答卷觉得不满意,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原答卷中的错误后,老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予评价,给予鼓励性的评语。这样的“推迟评价”淡化了结果性评价和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强化了发展性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功能,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为适合,这种“推迟评价”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求知欲望。总之,学生的评价并没有固定章法,只要得法,就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快速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晓杰 编著《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广西人民出版,2000年出版。
刍议新课标下音乐学科的教学评价 篇7
一、音乐学习情感的评价
学习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兴趣与情感属意向活动, 即潜智力因素。意向活动决定着认知能力的强弱:当学生情感强烈、兴趣盎然时, 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 当认知活动深入进行时, 意向活动就会得到相应加强。从这一意义上来说, 音乐是情感的产物, 毋庸讳言, 也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 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活动, 获得审美感受。换言之, 学生在体验歌曲内容美与情感美的同时, 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由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体验、审美理解最终达到审美的至上境界。因此, 学生的学习情感理应作为音乐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
学习情感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采用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如教学《奥林匹克风》,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评: (1) 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 用一句话概括这首歌曲的主题。 (2) 说说自己对这首歌曲的兴趣点是什么? (可结合歌曲的内容、旋律情感各抒己见) 。 (3) 你是如何正确把握附点音符的时值和切分音的唱法, 表现出一种欢快、自豪的感情的? (4) 你是如何通过演唱表现出歌曲情感的起伏的? (5) 演唱这首歌曲时, 你思想上的共鸣点是什么? (6) 你能说出“奥林匹克”的内涵吗?这样, 将自我评价融合于音乐学习的过程, 不仅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而且丰富了学生的音乐阅历, 从而为课堂教学的展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音乐知识技能的评价
这里所说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是指《音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经过学习应达到的演唱、演奏以及识谱视唱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 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内容。普通中学音乐教育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教学不同于专业音乐教学, 其内容和要求都应从感受与表现音乐的情感需要出发, 适应音乐实践活动的需要, 而不应作过高或过难的要求。况且, 普通中学音乐教育的音乐知识技能学习都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之中, 并未独立分科。因此, 以往那种把演唱、演奏、识谱视唱分开评价的方式是不足取的。笔者认为, 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评价应根据中学音乐教学的特点, 综合演唱、演奏、识谱视唱、音乐欣赏等内容进行。如选取苏教版八年级 (上) 《爱我中华》让学生演唱,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评: (1) 双人演唱或三人演唱, 看相互配合得是否默契; (2) 用指掌击拍的方法, 演唱歌曲中任意两句, 说说拍和拍的区别; (3) 读谱视唱任意两句, 把握休止符号的时值, 尤其是半拍休止的时值。 (4) 用即兴舞蹈的方式, 表达歌曲强烈、奔放的感情。这样, 将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结合在一起, 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查和评价, 从而较好地体现了评价的综合性和可行性原则。
三、音乐创造能力的评价
中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创造主要是指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改编歌曲的活动, 它不同于专业音乐实践活动中的音乐创作。《音乐课程标准》已把音乐创造教学列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 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根据课标的要求, 音乐创造能力应作为音乐学科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讲的“创造”, 既包括探索音响和音乐, 也包括对歌曲内容与形式的改编, 还包括根据歌曲的内容、情绪创编相应的动作等。
如教学初一第五单元《地球是个美丽的圆》时, 笔者引导学生为原歌曲改编不同的拍号,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原曲抒情优美, 曲调委婉典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一合作小组将此改编成为四二拍, 笔者就让同学们唱一唱, 学生发现改编后的歌曲节奏变得紧凑了。另一合作小组将原作改编为四三拍, 优美抒情的旋律更是让每一位学生惊喜不已。这样, 通过编、演、唱的实践活动, 学生既享受到了改编 (创编) 的乐趣, 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四、可持续发展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倡导发展性教学评价, 对评价的方式方法都作了明确的阐述。因此, 传统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已经不合时宜, 取而代之的是评价目标的综合性、评价内容的开放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过程的常态性。如在学期初就确定一些项目:唱歌、演奏、舞蹈、创编歌曲……让学生自由选择, 到期末时, 以组织音乐会或演唱会的形式进行考评。这样, 使学有专长的学生得到应有的锻炼, 素质平平的学生也有用武之地。学生的期末成绩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按等级评分, 给学生全面的综合性评价, 从而使评价体现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之中。
综上所述, 音乐学科的教学评价不仅要突出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只有坚持评价的综合性和发展性原则, 才能体现以评价促进步、以评价促提高、以评价促发展的评价功能。
摘要:针对音乐学科传统评价方法存在的弊端, 提出建立综合评价机制的观点。并且从音乐学习情感的评价、音乐知识技能的评价、音乐创造能力的评价等方面, 结合中学音乐教学的实际, 阐述了实施综合评价机制的意义和方法, 旨在体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浅谈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篇8
评价是一种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方法。它包括了比一般期末书面考试更多种类的证据, 是简述教育的终极目的与教学任务目标的一种辅助手段, 是确定学生按照这些理想的方式发展到某种程度的一种过程。
评价作为一种反馈系统, 判断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是否有效, 如果无效, 必须采取变革, 以确保过程的有效性。它同时作为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一种工具, 用于查明在达到一整套教育目标时, 可供选择的程序是否同样有效。
二、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地位
新课标的实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升, 但这并不意味着评价功能的削弱, 相反是评价方式、评价时机、评价艺术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在鼓励、引导学生“有创意的表达”的同时, 也要让学生从中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并进行改正,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为自己设定榜样、目标, 进而向着目标前进。那么, 如何正确地进行课堂评价呢?
多元智力的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语言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因素构成, 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存在, 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 应根据个体的不同, 遵循不同的原则来进行评价。
三、课堂评价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一) 多元化原则
评价形式要多样化, 不仅要考查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掌握程度, 更要对学生身心各方面的素质发展作出质和量的价值评断。它包括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工具, 其中评价主体显得尤为重要。在评价的主体上, 它应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使学生由被动受试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评价的标准上, 它既要以课程目标为参照的统一标准, 又以学生的纵向发展水平为参照的个人标准, 二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共同对学生状态进行评价。
(二) 科学性原则
课堂评价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原则。由于教育观念的偏差, 以前我们把评价与考试等同起来, 特别是与高考、中考等同起来。结果导致学生从开始学英语就不得不进入残酷的分数竞争当中。现在, 我们应实施科学的英语评价体系, 一定要体现评价的激励作用。课堂评价中一些任务的完成过程, 就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过程。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做了什么和能做什么的记录和反思, 它反映了学生的进步情况, 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激励, 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进而形成继续努力的动力。学生参与评价可增强对学习的责任感, 通过对自己学习的反思, 可以掌握并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增强学习能力, 在提高当前学习效果的同时, 也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积蓄起后劲作用。
(三) 情感原则
情感与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情感与科学的教学评价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为评价而进行的课堂表现、观察记录等都是在自然的状态和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教师与学生从事教与学都是带着情感的, 而这种情感的差异也导致了教与学的差异。我们一直强调情感教学, 也就是因为英语教学脱离不了情感。因此, 教师应努力创设宽松友好的氛围, 要尽可能地提供学习空间, 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 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降低学生的紧张程度, 使他们的兴趣和创造性得到激发, 自信心得到增强。同时, 为促使学生自我激励和进步, 在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测试上, 可以给学生二次评价的机会。在评价学生时, 教师要带着积极的情感来工作, 关注学生的进步, 善待学生, 让学生从评价中获益。
(四) 主体性原则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学生。在英语教学中, 每位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着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学生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有个性的。我们应该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针对他们的差异性提供切合实际的学习指导。在实际英语教学中, 我们会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女生擅长于记忆单词和记忆规则, 男生擅长于阅读思考, 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强, 有的学生擅长书面表达。作为教师, 在教学中就要根据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
(五) 导向性原则
学习评价应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 在充分重视评价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前提下, 要强调通过非测试型的评价来促进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而这恰恰是以往被忽视的一方面, 因此, 在学习评价中特别要把非测试型评价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 这是实施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既要注重学习结果, 又要注重学习过程, 它同时具有双重功能, 既具有选拔功能, 又具有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功能, 后者应当是评价改革的重点。
教师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做到客观科学的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同时还要转变自己的角色观念。新课标强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和平等对话, 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标中,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课程将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 教学也将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 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应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策略;应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 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应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轻松的课堂气氛;应作为学习参与者, 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应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 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新课标的实施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精通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在更深广的背景下高屋建瓴, 运筹帷幄地处理教材。在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 认真学习新课标, 掌握新课标的精髓, 从而为我们正确客观地做出教学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 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 遵循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
摘要: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它的目的在于检查和促进教与学。同时, 它也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 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做出描述和确定。传统教学评价由于其目的在于甄别和选拔, 所以只关注教学活动的结果, 而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很少关注。而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则与此不同, 它强调教育活动中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互动、理解和交流,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也就是说更多地给予被评价者关注和关怀, 关注被评价者个体的处境和需要, 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 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和积极评价, 以帮助每个个体认识自我、挖掘潜能、发展特长、拥有自信, 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得到最大的发展。
新课标下教学评价 篇9
评价教学要突破传统的束缚,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 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 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
1 过程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其学习的最终结果, 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不能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和尝试、所用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及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内外部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学生学习的过程, 应该是体验学习并学会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比如, 在《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节的四课时学习之后, 我布置了一个研究性学习任务:2-3人自由组合, 选用word或frontpage或powerpoint等熟悉的软件, 选择健康向上的主题 (鼓励结合其他学科选题) , 制作一个完整的电子作品。任务布置之后, 每个学习小组自行确定组内分工, 如:一人主要负责收集、整理素材, 另一到两人主要负责制作、完善作品。我对于学生的作品, 无论好坏, 首先应肯定其积极的一面, 给予鼓励性的评语, 再针对其不足进行细致的分析, 引导其走向合理的方向。还有不少学生提出怎样实现许多网站中的“鼠标跟踪”效果。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可能“鼠标跟踪”这几个字都不能准确表达出来, 我就首先告诉他们这一名词, 再鼓励他们利用这个关键词上网查找相应的小程序。等他们找到以后, 再进一步引导他们如何正确地插入到自己的网站中;同样的问题, 基础好的同学也可能表达不准确 (毕竟他们没有学过) , 但我不会告诉他们“鼠标跟踪”这个关键词, 而是鼓励他们自己摸索, 直到利用合理的关键词搜索出相应的小程序。接着再鼓励他们自己试着插入到网站中。对于有条件的学生, 我还鼓励他们自己“读”程序, 甚至修改程序, 比如改变时间周期, 并观察效果等。这样, 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探索、比较会在无形中学到许多知识和技能, 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独立探索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等, 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也大大增加了。由此可见, 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不仅在于研究的成果, 更在研究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在直接经验中, 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培养自己独立研究的能力, 体验科学创新的艰辛, 同时享受获取成功的快乐。
2 自我评价
学生完成作品后, 我一改以往师生共评的形式, 放手安排课代表作为“特邀主持人”, 主持一场作品“展示秀”活动, 并起名为《我的作品·我来秀》:鼓励各小组上台介绍不同主题的作品, 涉及知识的叙述、技术的运用等等方面。这里各小组内仍可分工:一人负责演示, 一到两人负责主讲及补充。此时我又鼓励其他组 (或同学) 对作品“挑刺”, 内容或是技术问题均可。在学生上台演示作品的过程中, 我提示“特邀主持人”试着引导全体学生发掘研究性学习成果中的“闪光点”, 并大加赞赏;对“挑刺”同学提出的不同看法和创新之处, 积极鼓励和支持。比如, 用Frontpage制作网站时, 背景图片的设置往往是争论的焦点, 它也是个教学重难点。初学者很容易把设置网页的背景图片和插入图片混淆, 部分学生可能怎样将一张现成的图片设置为网页背景都不太会, 而基础较好的同学甚至能自己在PHOTOSHOP中制作或修改图片, 再设置为网页背景。根据这样的情况, 我请基础较差的同学上台演示, 引导他回想操作的通用方法——右击弹出快捷菜单, 选择最有可能, 或是最接近的一个子菜单。台上学生演示的同时, 下面同学可给予一定的提示, 以表示友好互助, 也不会让台上同学感到紧张和难堪。往往台上的同学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我便鼓励他:“所谓‘难者不会, 会者不难’, 相信通过这次演示, 你一定会牢记怎样设置网页背景, 更会把操作的‘通用方法’深深印在脑海里。下次再碰到类似的操作, 就能迎刃而解了。”接着, 我激发所有同学思考:设置好的网页背景图片还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这时, 台上的同学消除了内心的紧张, 反而会积极的回答:“背景图片过深。”我再请他试着将颜色变淡。如果一时找不到方法, 可以请本组同学或愿意帮助他的同学一起上台演示。最后, 我再请利用PHOTOSHOP制作出倾斜、灰兰色“定义图案”的那位同学上台演示, 并介绍操作方法。此时, 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所有同学都全神贯注的观看操作。演示完之后, 我带动所有学生鼓掌, 表扬他的自学能力及共享精神, 并推广到学习领域的各门学科:“不要吝啬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要知道帮助别人的同时, 能进一步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通过互学、互助, 加深印象, 促使大家 (包括老师) 共同进步。”
整节课下来, 学习气氛非常活跃。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当中。有时对作品中一处细节的不同看法, 同学们还会争论得面红耳赤。这种放手让课代表主持整场“展示秀”的大胆举措, 从开始就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 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再加上现场“DJ”干练的主持, 学生一拿到话筒, 顿时增添了许多自信。一件件作品, 一个个想法, 一种种心情, 学生的才华在这个“秀”字里面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通过自己的作品充分展示自我。同时完全改变了往日高中课堂的沉寂。学习气氛变得愉悦和自信多了。每位同学都在听其他同学介绍或是相互争辩的过程中, 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
3 反思评价
接下来的一节课, 我不是用简单的考核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分等划类。而是采用自我参照标准, 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学生先根据评价表进行作品自评, 再将自己的作品提交到一个共享文件夹中, 供其他同学浏览。并指定每位学生对自己学号往后的5名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 填写评价表并提交。利用学生评价法, 由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 产生不同想法, 引出多条思路。最后每位学生集思广义, 根据评价表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实践证明, 改变传统生硬而单一的教师评价法, 加强学生之间的自评和互评, 效果非常好。因为学生的想法和考虑问题的角度有时要比教师还全面、独到得多。
我想通过这样的安排, 对于中学生, 尤其是刚入校的高一新生来说, 能更快的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大大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学习交往, 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的学习机会也增多了。经过分组、选择工具、制作并呈现作品, 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和交流表达能力, 激发了大家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其它评价
当然如果教学时间及教学条件允许, 我们还可以组织各小组学生进行辩论赛, 在辩论中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组内的研究过程, 发表自己对研究课题的看法。通过这种形式来培养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研究意识。
综上所述, 在信息技术课中要有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 才能更好的顺应新课改的实施。信息技术作为新课程学科架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尤其是研究性学习的加入, 其设计更应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自信、自立的意识, 积极地为学生设计利于其个性发展的情境。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认真研究, 勇于探索更多、更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为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全面提高与发展服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摘要:评价教学要突破传统的束缚,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 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 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
新课标下教学评价 篇10
一、反思学生的参与状态
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确定, 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 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 就谈不上“主体”。评价学生的参与状态, 既要看参与的广度, 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 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了, 是否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 学生是被动应付地学习, 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是浮光掠影、尝浅辄止, 还是潜心钻研、情动辞发?所以, 教师唱主角, 学生当配角的课不是好课:只有少数优秀展示才华, 大多数学生做陪客旁观的课不是好课;表现热热闹闹, 但没有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使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动情。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对教学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才是一堂真正有效的课。
确定教学目标时, 是否把握好了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在整合教材时, 是否从学生生活上着想, 形式注意儿童化, 内容适合学生经验。在设计教学过程时, 是否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是否让问题从他心里自发冒出来, 而不拿成人的眼光来替他设计问题。学生小组的学习和讨论, 是否有具体的指导和分工, 而不是只停留在形式上, 要对学生的学习确切起到交流想法、丰富见解的作用, 通过讨论、交流, 学生能够解决问题, 或者产生了新的想法。总之, 是否每节课都能带给学生一些新的, 他所感兴趣的、期待的东西。
课堂上是表面的热闹, 还是学生参与了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呢?这取决于学生的思维状态, 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挑战性和独创性。学生的主动创造是课堂教学中最令人激动的一道风景, 也是教师自我评课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这一切对教师的教育素养、专业素养、教学机智提出很高的要求, 特别要求教师是否能把课堂的注意中心从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维上, 能敏捷地捕捉教育过程中各种信息、灵活果断地采取恰当有效地策略与措施, 潜移默化地生成智慧与见识。
二、反思学生的交往状态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活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体现的生活过程。而这一切都是通过交往实现的。在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师生、生生互动交往, 孩子们在情感活动、智力挑战、人际交往过程中, 实现着人的需要, 潜在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发挥。
课堂上, 教师是否创设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 他能与同学、老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讲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 没有人笑话;他不认同老师, 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 也没有人指责。当他学习困难时, 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 会得到诚挚的祝贺;当他标新立异时, 会得到大家的喝彩。在这样的环境里, 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 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语文教学使学生敞开了自己的心灵, 成为有灵性、有鲜明个性的人。
三、反思学生的达成状态
新课标下教学评价 篇11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评价理念;评价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生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和科学化,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关注成功体验的开放性评价体系。笔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倡导民主化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个体性,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开展民主式的评价,能给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以愉悦的、高潮的情绪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的形成和发展。对阅读教学来说,小学生有不同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教师不能用“标准答案”来禁锢学生的思维,应该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发扬教学民主,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培养了学生自信的个性品质。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多元化评价
多元评价方式将代替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生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课堂教学要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只看它有没有掌握,更要看它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败的勇气。这样使学生能从多方面来把握自己的现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保护学生个性的健全和潜能的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阅读教学中,在自评的基础上,应该鼓励小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激励性评价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需要教师的激励。激励性的语言犹如扬帆的劲风,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激励性的语言能激发人的潜能,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里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课堂上应常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如“相信自己,你们一定能读好。”、“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再试试。”、“你真棒。”、“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你说的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呢?”、“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你真行。”、“我看到了大家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鼓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这样学生会增强学习动机,主动探索而不畏困难。
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形成性评价
新课标指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因此,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可以建立学生成长记录的方式,以反映学生学习进步的历程。成长记录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收集学生各方面的信息,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还为学生的成长过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形成性评价。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成长纪录袋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成长记录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并与教师共同确定。它可以反映学生学习语文的进步历程,通过学生的自我反省,提高学习质量。语文档案袋包括:录音磁带、录像带、优秀作文、小创作、红花本、优秀作业、试卷等。录音磁带、录像带主要是记录学生读书、讲故事、演讲、课本剧表演等方面的内容;优秀作文、小创作、优秀作业、试卷,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不断的进步,并认识到自己的天赋与能力。让学生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重要依据。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评价体系将向着更加完善、科学、具体,在《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的驱动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也一定向着人性化、平等化、科学化道路发展。教学这门艺术的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有待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以便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娜.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J].学周刊.2011年08期
新课标下教学评价 篇12
1. 高校体育公共课教学评价的内涵
体育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组成部分,是一般评价活动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体育教学的要素、过程和效益进行价值评判的活动。在高校体育公共课的体育教学评价活动中,评价的主体是实施教育的社会群体及其组成的组织机构,如学校领导班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直至国家等;评价的客体是指体育教学的实践对象,包括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如教学质量、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学生在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发展,以及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既体现了高校体育公共课的培养目标、高校体育公共课的功能与属性,又体现了体育教学评价的主体与客体之问的价值关系。因此,教师在进行高校体育公共课教学评价时,首先要了解主体的需要,其次要弄清体育教育的本质属性,最后要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评价观,只有将三者统一协调起来,才能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公共课教学评价的功能。
2. 新课标实施前的高校体育公共课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实施前的高校体育公共课教学评价强调教育评价的科学性,量比的客观性,以及体育的功效性,以身体素质达标或运动机能测定来具体操作,忽视了人为中心的教育取向,偏离了教育培养人的目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2.1 目的认识有偏差
高校体育公共课教学评价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二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高校体育公共课教学评价却存在着为评价而评价的做法,把评价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对待。高校体育公共课教学仿佛就是为了考核而进行的,考什么就教什么。
2.2 内容不全面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时受“技术技能”教育观的影响,过于强调体能和技术技能评定,对定性评价重视不够。这种考核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和习惯的目标不一致。从“评价应为教育目标服务”这一观点出发,高校体育公共课教学评价应加强对学生体育态度和情感的评价。
2.3 方法较单一
从评价的性质上划分,评价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两种。量化评价就是力求摒弃主观情感和导向,把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情况转化成数据或量化表,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并判断对象成效的过程。质性评价就是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以及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和细致的对照观察、体验,以超越“自我”的境界,全面而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促进理解的过程。很显然,量化评价回答了“是什么”或者“有多少”的问题,而质性评价更关注的是“什么样”、“什么方式”或者“多大程度”之类的问题。众所周知,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仅以数值或量表的方式表现出来,必定是不全面或不完整的。
2.4 方法欠合理
2.4.1 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而对过程评价重视不够。
由于评价与课程同步结束,因而不能对教学和学习过程给予及时的反馈,无法适时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教学和学习。
2.4.2 过分强调绝对评价,而对评价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重视不够。
采用统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的做法值得重新审视。按照统一的标准,有些学生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由于先天原因,却达不到标准要求,被视为“不合格者”,积极性受到打击[1]。
3. 新课标实施后的高校体育公共课教学评价新视野
新课标下的高校体育公共课教学评价从评价的功能、内容、主体、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3.1 体育教学评价功能的多元化
新课标下高校体育公共课教学评价功能的多元化主要体现为:(1)价值导向功能,教学评价对学校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2)诊断功能,教学评价为教学的决策或改进指明方向。(3)信息反馈功能,无论对教学哪一方面的评价,都必然要提供一定的信息。(4)心理功能,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动机,有助于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5)考查、评鉴功能,教学评价对教学质量和水平、优点和缺点,学生学习能力、学业状况和发展水平起判定和鉴别作用。
3.2 体育教学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重视科学性与客观性的传统评价,为了能有效地预测和控制教育现象,往往把被评对象置于一个共同的标准或常模之下,用评价者的某种价值观要求被评对象”。新课标下高校体育公共课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而且能很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3.3 体育教学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新课标下高校体育公共课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第一,把学生的情意、能力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第二,教学目标被纳入评价内容之中,根据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情况,制定出一系列动态的目标,来控制发展不定的教学过程;第三,评价者也成为评价内容,教学评价者的知识水平、兴趣及价值观等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精确性;第四,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的基本情况也成为评价的主要内容。
3.4 体育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主体在评价活动中控制着评价活动的目的、方向及进程,对确定评价对象、制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方法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合理确定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学评价成功的重要保证。新课标下高校体育公共课教学评价日益注重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力争把教学评价信息的使用者、教学活动的相关利益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等都纳入到教学评价的主体中来。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参与评价活动的人除了教师外,还可以包括专职的评价机构、教育决策机构、学校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学生群体和个体、学校内外的其他有关人员。
3.5 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新课标下高校体育公共课教学评价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通过体育教学,学生不仅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还能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心理品质,而这些人文素质又不像体育课的密度、运动负荷、掌握动作的数量和完成动作的质量等容易量化,如学生的体育态度、思想品德、心理素质、锻炼能力等指标具有明显的定性特征,是难以量化的,忽视这些难以量化指标的教学评价是不全面的,是缺乏科学性的。
3.6 体育教学评价形式的多元化
“传统评价往往用行为目标作为判断的依据,而行为目标是结果取向的,它重视的是学习结束后的成就,而忽略学习的过程”。新课标下高校体育公共课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体质状况、体育基础和年龄差异等多种因素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的学生;重视成绩后面不同的动机取向、努力程度、内在情意目标和态度的培养等,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既保证评价结果的效度和信度,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2]
摘要: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 高校体育公共课应在“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下, 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从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着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良好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课标,高校体育公共课,体育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吴昊.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和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 2004, (1) .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