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政治课教学(精选10篇)
新课标下的政治课教学 篇1
新课标下的初中政治创新教学
【摘要】现阶段的课程改革对我国初中基础教育的各个学科都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对于政治学科的教学,它要求学生能够在掌握相关政治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并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样的前提下,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教学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政治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创新教学模式,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初中政治的教学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政治
一、转变教育观念,以素质教育作为目标
要实施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首要在于改变当前以教师传授为主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开展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人类文化知识,积极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的学习方式。只有在良好的“教与学”方式与习惯形成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得以落实。当今随着信息多媒体的发展,学生可以获取到信息的途径简单而多样化,社会现代化的建设则更加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因此适时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新教学方式的开展,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主动求学的教学方式才是培养素质人才最有效的途径。
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下产生和表现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促使学生智力发展的动力。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材较为抽象和难懂,对初中学生来说学起来较为枯燥。但只要初中政治课教师认真分析和研究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有选择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为学生创设感知教材的种种有效环境,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如教学电影、电视、幻灯片等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学生创造出直观形象的情境,呈现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画面,使学生以趣入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任务顺利而有效地完成。
三、巩固新知识要讲究实效
如果说课堂组织教学是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讲授新知识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那么巩固新知识则是为了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与记忆。这个环节不必每个课时都穿插,一般放在一个单元内容讲授结束时,效果比较好。因为,“要使学生获得巩固的知识,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并把它系统化,只有理解了有系统的知识,才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并在需要的时候很快地提取出来。新知识讲授结束时,学生己经系统地学习了整篇章节,此时再让学生简单的复述所讲的内容,回答相关的问题,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强化学生对政治品德内容的消化,又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
四、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整合把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入到初中政治课堂中不仅有利于加强教学的时代性、竞争性与拓展性,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新观念和新方法。多媒体技术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整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最能取得实际效果的多媒体教学于段,时机和数量要适当,切不可为使用而使用,切忌哗众取宠,盲目追求形式和数量,将师生变为教学软件的仆人。多媒体设计和应用要通过情境设置,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洞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在课件设计结构上,可采用模块思想,变“线性结构”为“拓扑结构”,使课件流程、资源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开放性及其界而的人文性,将课件设计成服务学生学习的平台,以减轻学生的脑力负担,为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发挥提供时间和空间。
五、初中政治创新教学开展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应有针对性和计划性。新课程理念下,政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角色已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更多地承担者引导者的作用。可以说,初中政治教学的主体就是学生。故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上必须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基础出发,注重学生个性化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需求的发展。
2.教师角色应准确定位。如上述内容所提,教师的权威主导者的地位已日渐淡化。故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努力培养学生自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意识。课堂活动的整个过程,教师始终同学生完全平等的参与者,并以求真、求实、求佳、求新的思想来影响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学会创新,并勇于创新。
3.评价应公允客观。政治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应公允,注重学生的自尊心,不去伤害任何学生。教师应用区别、分层的标准来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衡量,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积极性的保护。对于学生所有的创新间接,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其树立其创新的信心,从而促进其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大幅度提升。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传统的政治教学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它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比较陈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他们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政治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入时政竞赛的内容,通过网络这一工具创新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的政治学习和自身的课堂教学给予合理有效的评价。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好地创新初中政治的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丁昭光.论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J].新课程(上),2011(07)
[2]陈建斌.新课改创新视角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探究[J].成才之路,2012(22)
[3]刘志智.刍议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1)
[4]邓秀峰.初中政治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J].成长之路,2012(29)
新课标下的政治课教学 篇2
一、当前高中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
1.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条化与死板化。
长期以来, 由于课程设计上的封闭性, 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问题、困惑、理解、智慧、意愿、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丰富的素材性课程资源通通被排斥在教学过程之外, 原本十分丰富的教学过程缩减成为单一的传授书本知识和解题技能的过程, 教师、学生在课程和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束缚了, 在教学互动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被忽视甚至被压制了。
2. 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增加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难度。
社会转型时期, 思想困惑多。在当前转型时期的社会状态下, 各种制度尚不完善, 社会各个领域存在大量的失范和混乱, 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虚无主义、怀疑主义等思潮大量涌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的大多是“应然”状态的思想化的理论知识, 这些知识与学生们所接触到的“实然”状态的社会现实之间存在一定距离, 因而会使教育对象在思想上产生许多冲突和困惑, 对思想政治教育造成极大的冲击和消解, 而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无力解决这些问题, 在现实面前, 有时理论是苍白无力的, 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3. 教师观念转变的问题。
(1) 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是教学观念的转变, 其只有更新教学观念, 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 以便从根本上推动课改。在教学工作中, 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只是忠实地执行教学计划, 充当传声筒、录放机的角色, 只注重结果, 忽视过程, 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 这说明教师教学观念的改革还远远不到位。而通过这样的学习, 成绩突出的学生在思维方式、素质发展、品格形成等方面大都比较相似, 存在求同存异的特点;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成为被教师遗弃的对象, 其个人素质得不到开发、潜力得不到挖掘、优点得不到足够重视, 而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放弃的情绪。
(2) 教师教学方式的问题。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 面临的困惑还表现在教学方法单一, 缺乏更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许多教师仍没有从课程内容的传授者中解放出来。课前, 备课主要是备“书”, 变教材内容为讲述内容。课堂上教师根据已经制定好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按部就班地单向传递知识, 学生配合教师活动, 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另外, 许多教师受高考和统考的束缚太紧, 既想大胆尝试改革, 有所创新, 又担心会影响统考和高考成绩, 可谓进退维谷。
4. 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我们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学习方式没有转变和学习习惯依然没有养成。具体体现在: (1) 对接受式学习已经习以为常, 习惯于知识由教师灌输, 习惯于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知识; (2) 不注意知识的建构, 知识面窄; (3) 不善于思考问题; (4) 缺乏探究精神; (5) 学习方法与方式单一化。
二、解决对策
(一) 教师方面
1. 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探讨关于新课标下的政治课教学 篇3
首先,转变观念。
新课标下的政治课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深钻课标教材,了解学生实际需求,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激活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要创设其交往的情境,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教师要把学生现实生活作为教学的基础。从教学观念上讲,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
其次,改变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新特点。
处在改革开放年代的中学生,思想敏锐,兴趣广泛,参与意识强烈,这样的特点,对政治课教学既是挑战又是动力。过去沿用了几十年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一定要彻底改变。我们必须针对他们的新特点,改革教学方法,从课堂教学的变革中走出一条新路来。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快乐教学
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达到学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进行快乐教学时就要注意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教学气氛。这是政治课堂实行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老师必须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构建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放胆在课堂上发表。总而言之,师生间平等了,教学才能“快乐”起来。
二、兴趣教学
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的求知欲强烈,学习兴趣就浓厚,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在教学中巧妙地预设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可以使之产生浓厚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秘。兴趣教学首先要注意树立学生信心。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学生经常受到激励、鼓舞会产生肯定性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这就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的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
三、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来。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动态的示意、丰富的视频声音,以及其强大的交互性,使学生在视学、听学等方面产生强大的冲击。从而创设教学情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总之,在新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改革,我们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应认真实践新课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感受新课程,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新课改、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法,推动政治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新课标下的政治课教学 篇4
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展开,许多教师却觉得迷惘、困惑,发出“越教越难,越教越累,越教越不会教”的感叹。那么,如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仍然需要探索的问题。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第一.教师课前充分准备,上课驾驭自如
要减轻学生负担,建设高效课堂,教师必须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备教材、教参、教材知识体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易混点、易漏点、易错点,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素材一一准备好。备学生:对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思想动态、心理特征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备练习:精心准备与课上所学内容配套的习题,要有针对性,突出重点,明辨疑点,突破难点,习题要有梯度,有高度。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改变过去满堂灌式教学,以提高课堂质量。
第二.构建和谐互动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活动的中心舞台,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而课堂教学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构建和谐互动的课堂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课堂上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友好交流、诚恳辩论,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氛围,促使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在互动中学习和发展。西方谚语云:你可以把牛牵到河边,但你无法强迫牛喝水。积极的情感和接受的态度,是教育影响学生的关键。过去思想政治课教育实效性不强,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教学模式忽视了师生互动,教师自己唱独角戏。新课改形势下,教师不要忘记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因此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需顾忌。
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活创新的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改下,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改变过去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状况,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活起来,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有最大的收获,才能提高课堂实效。首先要让学生动起来,把教学内容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思考。其次,教师动起来,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手段,通过个性的宣扬来吸引学生。教师要用思想把沉睡的知识激活,赋予政治以显示和灵魂的思考点燃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思潮奔腾,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政治的魅力,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最后,让教材动起来,通过解析、延伸、补充,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让教材中的例子、图片更加生动,如学习文化创新时,通过出示奥运会开幕式京剧表演的图片,指出京剧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创新文化,这样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知识和能力。
第四.写好教学反思
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不断思考过去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写好教学反思,使自己的教学不断进步,让学生少走弯路。首先从课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来反思,学生的学习劲头、学习兴趣、保持的时间,是否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其次对课堂训练进行反思:从学生练习的准确率,做题速度、出现问题来反思教学效果,以便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最后注意不要搞题海战术,习题要精选、精讲、减轻学生负担,当堂该会的要当堂教会学生。
新课标下的教学反思 篇5
2、教学艺术的反思: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教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种“想法”要比自己平时所想宝贵得多。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后悔莫及。
3、教学教益的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想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二、对学生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围绕“以人为本,自主管理”的中心任务,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新的课程要求在教材上有突破、创新;在教法组织上给学生合作、创新、探究的机会;在评价上有师生、生生、生师的互动。学生真正达到了懂与会的结合,真正有了“汗”与“活”的效果。
1、学生参与度的反思: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算不上“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地、主动地探究。从这一点来讲,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
2、学生交往的反思: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的,他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反思 篇6
一、对历史教师的反思
1、教学观念的反思:新的《历史课程标准》首先要求的是理念的更新。我们要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扫除满堂灌、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等教学认识态度,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合作探究,情景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要围绕“以人为本,自主管理”的中心任务,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2、教学艺术的反思: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教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种“想法”要比自己平时所想宝贵得多。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后悔莫及。
3、教学教益的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想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二、对学生的反思
新的课程要求在教材上有突破、创新;在教法组织上给学生合作、创新、探究的机会;在评价上有师生、生生、生师的互动。学生真正达到了懂与会的结合,真正有了“汗”与“活”的效果。
1、学生参与度的反思: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算不上“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地、主动地探究。从这一点来讲,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
2、学生交往的反思: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的,他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心得 篇7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标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其显著特征便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虽不成熟, 但并非一无所知, 而且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幻想, 并且他们的自主意识在增强, 平等观念在强化, 再加上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 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信息量成几何倍的激增, 学生关心热点问题和民主参与的热情明显提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学生对过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那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 普遍要求增加师生互动和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在台上费劲地讲, 而学生却收效甚微, 甚至有学生与教师对着干。因此, 我们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 改进灌输方式, 进而改进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方式。所以,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很注意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有时候让学生轮流讲课, 我只在旁边指导, 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很多学生为了能讲好课, 会积极地进行课前预习, 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
二、结合时政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对新闻时事特别感兴趣, 于是在授课过程中不时插入一些时政新闻, 如中国的“神七”上天、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全球反恐局势等等。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而我不失时机地将话题转到教材上来, 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这些尝试, 让我受到莫大的鼓舞。随后, 我就有意识地插入与教材所讲的内容相关的时政材料到教学中, 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而且逐渐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而单凭教师的课堂讲授, 仍无法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通过不断尝试, 我发明了一个好方法———开新闻发布会, 即指每堂思想政治课讲课前, 先让2—3名学生上讲台发布一条近期的时政新闻, 要求每个人发布新闻时间不超过2分钟, 内容要真、准、新, 并对所发布新闻作简要评论, 演讲者由全班同学轮流担任, 每周评出“最佳播报员”, 并给予表扬。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更好地展示自我, 学生都积极搜集相关新闻材料, 努力学写评论稿, 并不断练习演讲。每节课短短几分钟的演讲, 非但不影响正常教学, 还能让全体同学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使学生向“我要学”迈出了成功的一步。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培养, 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三、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多维目标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目标。基于此, 在政治课教学中, 我们不能顾此失彼, 而应该努力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
1. 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中, 重视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再发展的史实, 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重视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与方法选择的意义, 授学生以“渔”, 使学生受到方法论的教育;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 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觉性。
2. 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之中, 使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获得坚实的基质。
重视教与学的方式的配合;重视学生活动与训练的设计, 保证覆盖面和参与度, 体现程式性, 留下延伸性;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 即选准探究内容、创设探究情境、提出探究问题、营造探究氛围、亲历探究过程、启迪探究思维、体现探究价值。
3. 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 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获得体现的载体。 (1) 思想政治课一定要重视情境创设。教师应创设源于学生的经验而又高于学生的简单经验的学习情境, 把学习目标定在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内, 激励学生跳起来摘取学习成功的桂冠。我善于针对教材内容创设学习情境。例如, 我结合教材讲解学习方法, 使初一新生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融入了新的集体, 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念, 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又如, 我组织学生模拟法庭进行审案, 使学生从中了解了一些基本法律知识, 学会了自我保护。再如, 我带领学生参观了国庆60周年的画展, 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了我国的国情, 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正是通过创设源于我们的生活和学生心理需求的学习情境,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在学习动机, 促进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从而唤起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达到了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2) 要重视榜样的力量。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影响学生的行为, 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还可通过宣传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 把看似死板教条的思想政治课上得生动、活泼。此外, 教师还应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参与和体验的机会, 使学生在实践行动中既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 又完成了我们的政治课教学目标。
新课标下高中政治的创新教学漫谈 篇8
关键词:创新教学;主动性;作业功效
创新教育是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对于高中生来说,仅仅学好理论知识还是不够的,个人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对自身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要求,是为了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
一、找准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开展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材中的实际内容,找到开展创新教育的切入点,通过有效的引导和渗透,使学生进行创新,在不断追求创新的过程中,把创新当成自己的一种意识。只有创新成为学生努力学习动力的时候,学生才能够在思想和行为上进行有效的创新。在高中政治教材中,有许多可以用来进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素材,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准确驾驭教材,就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意识培养“企业如果给员工发更多的工资,那么企业的收入就会减少。但是如果不给员工发足够的工资,员工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正是因为这对矛盾的存在,才使员工更加积极努力地工作,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在创新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努力创设适合学生的情境,让学生在认知上出现一些冲突,从而很好地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各样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比较强以及争强好胜的特点,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这样能够使学生在感官上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学生的思维创新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一个问题情境“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最终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引导学生探究,促使其进行创新思考
通过探究,能够使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一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其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其良好的创新精神。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来给学生进行探究的问题有很多,教师需要多问几个问题或者让学生思考做事情的方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所以,教师既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又需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只有让学生主动体验,才能够使其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另一方面,还需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激发创新思维。在学习的基础上,以合作为主要手段来进行互教、互学、互助。通过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研究,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很好的激发,从而借助集体的智慧进行创新学习。
四、创新作业形式,发挥作业功效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政治作业过于倾向于应试教育。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变得死板,缺少创新点。所以,开展政治创新教育,教师需要进行作业创新,创新作业形式和内容,注重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锻炼。作业除了布置基础性的问题之外,还需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有效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完成作业。例如,在学习《投资理财的选择》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每个学生回家之后,向自己的父母了解一下自己家庭投资理财的选择对象,在选择的时候会考虑哪些因素”。因为这份作业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所以学生能够根据家长的描述进行自主思考,起到了很好的创新教学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开展创新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就会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政治知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修养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师应该开展有效的创新教学,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有效的情境,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能够就创新进行有效思考。最后就是应该充分发挥作业的功效,创新作业形式,从而有效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小华.关于高中政治创新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2):21-22.
[2]祁德兵.高中政治创新课堂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根基[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4(12):86-87.
[3]杨晓娟.浅谈高中政治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5(8):212.
[4]解辉.谈高中政治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4(2):93.
新课标下对作文教学的思考 篇9
——解放学生 放飞思想
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中学 秦松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重点,更是难点。语文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做出了诸多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比如在作文的写作形式上改变了单一的先指导后写作在评改的模式,产生了“快速作文”教学;在批改上形式多样,师生共评,学生自评等等。我认为,更要从思想上进行释放,才能培养更多的文学人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有如下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鉴于这一总体指导性原则,近几年来,写作教学以“命题形式多样、文体自由宽泛,内容丰富多姿”的特色,努力做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人人有话可说,使不同写作层次的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自由发挥写作水平。如何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有创意的作文呢?笔者认为,应该着力解放学生,还原学生写作自由,促其有创意地表达生活。
一精神的解放与自由
1、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社会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青少年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在他们的视野里,每一次的日升日落都是新的,每一声蝉叫鸟鸣都是美的,每结识一个新面孔,都可能成为朋友。这一切会使他们感动,而要变成文字,就必须用自己的眼睛去细心观察。俄国作家冈察洛夫说:“我写的只是我所体验、思索、感受、爱、详细看过和知道的”,这“详细看过”就是观察。观察是扩大视野,解决题材来源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做到准、深、活、新、博。重在“新”上,观察角度要新,角度新就要把角度选好,既可观察事物的全貌,又可把握各个局部,然后由局部推及总体,对总体的认识就有了飞跃。另外,观察点要选得巧,“开窗”要小,可以从一个角度看到整个社会的缩影。让学生把观察所得写成日记或周记,不论什么题材、体裁,只要是自己观察所得即可。如一名学生经过自己细致的观察,把家乡的月夜描写得非常细腻、生动,给人以美的向往。
2、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一篇为人称道的好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浓厚的感情。大多数写作,主要是心灵受到了某种情感的冲击,苦苦等待的成功,得到了最渴望的回报,高兴,激动,愤怒,悲伤等感情就会自然流于笔端。像这样“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文章,才可能具有震撼读者的心灵的力量。学生作文的时候,应该尽量让他们挖掘、捕捉那样动情的一瞬间。要能学生的作文所表现的情感有积极和消极,高昂和低沉的不同,教师不能武断地摒弃后者,只让学业生表现光明的一面,这种人为的筛选是对学生心灵的扼杀。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如有学生在文章中,为自己多年养的一只猫的意外死去而伤感,读来令人产生同情。老师就不能无端地指责为格调低下。
3、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问题。客观世界纷繁复杂,人们往往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这就需要去伪存真,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只有深刻地认识,周密地思考,才能全面、准确地作出判断。十几岁的学生世界观尚未成熟,对事物的分析必须有天真、稚嫩的一面,但事物的答案是多元的,就是这天真、稚嫩使事物充满了色彩。学生的结论正确与否,教师都不能盲目地加以评判,更多的是要加以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套住学生的思维方式,不能用现有的道德规范约束学生的道德评判。让学生对观察到的事物从多角度去分析,然后加以组合、加工,提炼出富有价值的主题,写出的东西也就有了新鲜感。
二笔墨的解放与自由
1、写作的内容是宽泛的。“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诗;天地之间,人生百味皆成文”。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可以入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命题应尽可能从宏观方面入手,不要在微观方面兜圈子。如《我的妈妈》、《我爱我家》、《窗》等,这些限制性的例题局限了学生的生活视野,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我们可以借鉴一下美国小学生的命题方法,如“假如你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你的船已经沉没了,你将怎样生存下去?”“你的未来人生是什么样子的?”“中国的过去与现在”等。题目的宽泛,也使写作的内容伸缩较大,思维不受限制,写出的文章就会有新意。学生的生活范围毕竟有限,为了拓宽他们的视野,学校、教师就要为他们创造一些条件。校园外,让他们多观察自然,了解社会,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校园内,可以组织他们看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或“焦点访谈”节目等,不定期地让他们写出自己的认识,学生们的视野宽了,下笔时也就有话可说了。由于生活内容的宽泛,写作的内容自然也就宽泛了。
2、写作的形式是多样的。文章的内容决定文章的形式,内容的宽泛,就使得形式呈多元性,但这里所说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文章本身。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布置正常的作文外,可以布置学生写一些日记或周记、读书心得、名著赏析、影视评论等。教师命题时,尽可能考虑到体裁是否受到限制,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文章。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也使学生写出的文章具有了新意。
3、语言具有自己的个性。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文章的载体。文章要有新意,所运用的语言也必须具有自己的个性。对于学生文章的语言,教师不能盲目
新课标下的物理课堂教学 篇10
作者:刘春梅单位:重庆市木洞中学校 电话:1375280031
4摘要
新课标加强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详细要求,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来进行教学:重视过程教学;重视师生关系;重视物理课堂教学环节和物理教学策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发散思维培养;重视引导科学探究;重视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巧妙注意以上几个环节,使学生迅速融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愉悦获取知识。
关键字:过程方法,创设情景,策略、探究、兴趣,思维
新教材更注重实用性和科学性,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的,加强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详细要求。这对习惯于传统教学的物理教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故我们该如何从事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呢?我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师,我把我对新课标的理解以及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记录如下,与各位同仁共免
(一)重视过程教学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大纲的执行者,知识的传授者,疑难问题的解惑者,应对考试的组织者。“堂堂三尺讲台,有我在此,谁敢与之争锋!”充分体现了教师总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在课堂上永远唱的是主角。传统教学重视结论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活动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被动的接受方式,忽视知识的产生过程,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结论,解题乱套公式,形成高分低能。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中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各抒己见,开放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阐明各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平等、公正地进行讨论、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比如我在讲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让两位同学进行猜测,这两位同学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都不能说服对方,然后我启发他们要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实验来说明,于是我就组织学生做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了问题,总结了规律。但是我们教师要控制好节奏,否则就会使课堂变得“乱”,所以我们要注意把握分寸,适时引导,才能真正让课堂“活”起来。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不但要关注知识和技能,同样要关注过程和方法,即不但要注重知识结论,而且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深入的。这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有效渠道。我认为重视过程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
1、充分展现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的例子,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建立概念、总结规律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先出示下列问题:
(1)假如一个人在沙地上玩溜冰鞋,方便滑行吗?(2)假如这个人是在水泥地上玩溜冰鞋呢,可行吗?(3)假如这个人是在冰地上玩溜冰鞋呢,可以吗?这样既符合了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科学地剖析实例,注意揭开事物的本质特征、突出事物的共性,把科学研究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例如,激光手电筒的光束可作为光线的现实原型,茶壶可作为连通器的现实原型,使用筷子时可作为杠杆的现实原型等等。通过联系现实原型,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内容,认识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从而唤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渴求。
3、教学中要适当设计一些情境展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把物理概念和规律同具体情境进行有机联系,以寻找抽象、概括、归纳的最佳切入点。例如在学习“声音”内容时,我要求学生自带乐器,并允许音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讲解他对声有特性的理解;有一个平时只对音乐感兴趣、其他功课学的很差的女同学在这节课找回了自信。在讲“音色”这一抽象概念时,我让前、后排各两个同学站起来,叫后面其中一个同学问:“我是谁?”再前排学生猜出后,我问大家:“他们是怎样判断出他是谁的?”“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就这样不知不觉在游戏中,学生很轻松地明白了音色这一抽象概念。
4、教学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兴趣、爱好的差异,课堂教学中我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对症下药。如有些学生对实验操作感兴趣,而有些对基本知识和规律感悟好,对他们不采取取长补短,而是采用扬长避短,让他们在不同层面上有所发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创造,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重视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的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的初中物理教育中师生关系的不尽人意,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的产生,这是素质教育的大忌。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运用新课程理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老师评价语言多样化,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我上课时尽量做到多用“你的想法有新意”“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你还有什么新设想”。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你想到这方面,你再想想还另外的因素影响吗?”,不伤学生自尊心,他们容易接受。学生也在我的引导下逐渐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常常会这样说:“我觉得”“我认为”“我看”“我想要”“我发现”。课改实施以来,学生普遍反映较好,他们喜欢这样的授课方式。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新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堂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就需要物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学生不断的沟通、交流,彼此尊重,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我在上2002级时有一位女同学叫漆玉娟,刚开始时我并没有注意到,上了两周课了我发现她并不爱说话,上课同学都激烈讨论而她不说话,我抽她起来回答问题她也不说,当时我虽然也很气愤,但我并没有责备她。而我却是采用迂回的战术,先通过其他教师和同学了解她的情况,原来她是由于家庭情况才变得性格内向,不爱学习。于是我利用周末时间进行家访,与家长和她进行谈心交流。渐渐地她把我当成了她的好朋友,什么知心话都要和我说了。经过一期的努力学习成绩飞速上升。现在她在重大学习,即将毕业。这可以说是教师改变了她的一生。
(三)重视物理课堂教学环节和物理教学策略
1、课堂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的效益密切相关,我们的物理教学应该使每一个环节尽量合理化、科学化。例如新课的导入可采取以下的方法和措施:(1)由科学史实导入新课;(2)由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导入新课;(3)由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导入新课;(4)由小实验导入新课;(5)由演示实验导入新课;(6)由提出疑问导入新课;(7)由介绍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导入新课等等。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教师积极探索,认真去想,认真去实践,就会产生好的效果。
2、要运用课堂教学结构、环节的新理论、新技术。我认为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其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独立完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二是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性。即确定课堂教学每一环节要符合学生认识发展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3.练习与作业:(A)作业设置的层次性。例如:在学完了《摩擦力》后,我除布置一课一练的同步练习外,还布置了三道“弹性作业”让学生选做:①结合本节内容自编一道与摩擦力现象有关的题目,题型不限。②写一篇“假如没有
摩擦”的科幻小论文。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出题(可以从其他参考书上找题),互相检查批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做其中的一题。(B)作业设置的多样性:①观察查阅题;②动手实践型;③研究性学习型;④超前预习型;(C)作业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例在水泥地上进行班际篮球比赛中,为了防止运动员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A.在水泥地上撒些小沙子;B.运动员穿的鞋底带有凹凸不平的花纹;C.扫净水泥地上的小沙子; D.穿上平底的塑料拖鞋。因为作业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教师还要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反馈再次强调纠正,使巩固练习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4.教学策略选择得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探索教学、启导教学、发现教学、自学辅导教学、问题教学、尝试教学、单元目标教学等方法各具特色,各展身手。而我是一位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师,面对的学生整体素质较低,我采用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每一堂课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广泛涉猎各种教学方法,吃透各个教学内容的特点,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教学对象的特征,科学地、合理地应用教学策略。真正做到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和产生理想的效果。启悟学生的“学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物理。
我“通过重视物理教学环节,注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怎样去学,最终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物理。
(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必要的解题训练是学生学会初步应用的基本需要,但传统教学过于强调解题训练,热衷于题海战术,这是浪费学生时间和精力的不负责任的做法。物理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保持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亲近、热爱,以及和谐相处的情感,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勇于探索日常用品和新器件中的物理原理,切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物理教学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我认为主要有以下途径:
1、引导学生认真做好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
2、生实际的问题,鼓励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把“死”的知识应用到“活”
3、引导学生多进行观察和思考,多从生活、身边发现实际问题,及时应用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科学素质。的问题中,锻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五)重视发散思维培养
传统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定向思维的培养,而定向思维往往使学生思考问题时思路狭窄、解决问题时方法单一,容易造成解决问题死搬硬套,缺乏创造性。例如:某物体重4.9牛顿,体积为1立方分米,将它浸没在水中,问它静止时所
受浮力多大?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F浮=ρ液 gV排 应用较熟练,绝大多数同学都只按上述公式求得结果,却没有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因而得到了错误的结论。若能继续思考到物体的最终状态,也就能顺利得出正确结论。定向思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我在物理教学中比较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其做法是:
1、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表达和表现的欲望与时空,鼓励学生敢说敢做,建立融洽互信的师生关系。例如在学习〈〈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导体的电阻〉〉时,按常规原理,用到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我引导学生思考若只用其中的一块电表,一个已知电阻和原有器材能否测出未知电阻?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纷纷动手设计电路,然后用实际电路证明,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得出了多种方案,有的组只用一个电键、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源、导线和未知电阻; 有的组只用一个电键、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源、导线和未知电阻;有的组只用一个电键,已知电阻、电流表、电源、导线和未知电阻等,设计方案多种多样。这样学生不但对实验加深了理解,还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课后我还趁热打铁,留了这样的作业:把只用一只电表测电阻的可行的电路图画在本上。结果有几个学生提议若用两只同样的表会怎样?我在及时表扬他们同时又留了这到补充作业。在所交的作业中喻安琴同学画出了十几种电路图,我在班上及时给以表扬,后来又有许多同学也是这样做的。再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充分利用实验所得数据描点画线得到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而温度不变的正确结论。使学生认识到图象法的妙处,与数学图象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增进了学科间的联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正是在物理教学中,思维定势限制的太死,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不到发展,就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极其不利。其实,发散思维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信息,广开思路,充分想象,开发自己的创新性的作法和思路,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创新性,独特性的品质。
2、我设计题目时给学生留有余地,使学生有思考的空间,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我手中拿一透镜请同学设计探究是什么透镜。同学们得出了如下结果:(1)从透镜的侧面观察,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反之为凹透镜;(2)放在阳光下,或用光源对着透镜照射,如果能使光通过透镜后,变得会聚的透镜为凸透镜,反之使光变得发散的透镜为凹透镜;(3)用透镜靠近并观察手指,或书上的文字或图形,如果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则这个透镜是凸透镜,反之如果看到的是正立缩小的像,则这种透镜是凹透镜;(4)用手拿着透镜,伸直手臂眼睛通过透镜看远处的物体,如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则这种透镜是凸透镜,反之如果看到的正立的缩小的像,则这种透镜是凹透镜。
(六)重视引导科学探究
知识积累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但仅仅依靠知识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需教给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技能,科学探索就是人类获取新知识的有效方法。把科学探索引入课堂,渗透到物理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例如:在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时,可将学生实验变为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时,我先展示物理情境,营造“融洽点”。将标有100W和25W的两只灯泡串联后,让两名学生将其接入电路,电灯发光,学生看此情景后,非常兴奋、惊奇。接着我把握教学的“引入点”提问:你对刚才展示的情景感到最惊讶的是什么?你最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启发学生提问。结果可能会出现:灯泡通电后为什么会发光呢?两灯为什么一个亮一个暗呢?灯亮的电流是否比暗的电流大呢?等问题,我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给予肯定、赞扬,并指出本节应探究的问题:即串联电路中两灯电流大小的问题,对其它问题让学生课后去探究。探究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去猜想,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地说出猜想依据。有的学生说:由前面学习电流的概念可知,一只灯泡越亮,电流越大。因此,串联两灯泡,亮的电流大;有的说:两灯电流一样大。猜想的依据是电流相当于水流,电路相当于水路,由于水管中无分支时,水管中的水流大小不变,串联电路中,电流无分支,电流大小不变。我对学生善于动脑,大胆猜想给予肯定后,让他们自己分组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实施探究,并对其猜想进行验证,得出结论。在研究并联电路中电流时,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得出的结论远多于书上的内容,如:干路中的电流大于任一支路上电流,两用电器规格相同时,各支路电流相等,且干路电流是其中一个的两倍等。
(七)重视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