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2024-0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精选10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篇1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作者:赖丽萍单位:瑞金市云石山乡黄安小学

【摘要】根据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当前语文教学的现象,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看法。充分利用课文中涉及到的人物性格、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感情,通过朗读赏析,分析辨别及写作训练等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唾弃假恶丑,从而增强品德意识,形成健全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育;小学教育

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原则之一,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关系。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把握思想品德教育时机,正确地进行德育渗透,为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基础,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呢?

一、利用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

语文课堂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主阵地,在这里学生除了学到语文知识外,还可以学到许多人生的哲理。比如在学习《詹天佑》时,我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课外查找资料,了解詹天佑的生平事迹,了解詹天佑的为人处世,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之情。学生从詹天佑的杰出爱国中学到了这样的人生道理:在面临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应该怎样取舍,应该怎样面对困难、嘲笑。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面临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应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为了祖国,为了集体,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学生自然而然会说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之类豪言壮语。在这堂课上,学生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做出人生的重大抉择。

二、利用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语文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最好机会,而有针对性的语文活动,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演讲会、朗诵会、黑板报、读书活动等等诸多语文活

动,都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舞台。在举办“祖国在我心中”诗歌朗诵会时,全体学生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台上朗诵的学生声情并茂,台下的听众不时掌声雷动,并跟着台上同学一起朗诵起来,台上台下成了朗诵爱国诗歌的海洋。

同学们一句句真诚的饱含深情的话语,也让老师深深地为之动容,深深地为之感动。我觉得这次活动办得非常成功,达到了活动应有的效果。同学们的爱国之情被激发了,懂得了怎样去爱国。相信他们以后一定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强盛做贡献。

三、利用作业评改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作业是一个学生每天都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也是对课内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作业做得是否合格,是否规范,是否正确,最能体现一个学生是否具有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于是我充分利用平时的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让学生保持作业本封面的整洁。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注意保护自己的作业本,一直到放学都要使作业本封面干净整洁。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养成了保持作业本干净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求学生每一次的作业书写都要规范,不论作业难度有多大,数量有多少,都要始终如一,书写规范。一旦有不规范现象出现,马上给他们指出来,让学生立即改正。这样经过训练之后,学生都养成了作业整洁、规范的习惯,这实际上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做人的规范。再次,要求学生作业在整洁规范的基础上,做到语言表述的优美、内容表达的精确。既做到形式上的美观,也达到内容上的准确。这样把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让他们在做作业中体会做人的规范,了解做人不但要外表美,心灵更要美。通过长期的作业要求及训练,学生行为习惯会有较大的改观,为他们以后的人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们以后走上社会、正确做人制定了行为准则。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越做越好。

四、通过作文训练,教育学生克服困难,完善自我。

读文章能陶冶人的情操,写文章也能塑造人的品格。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不是为“写”而“写”,而是做到“写”中“育人”,即在作文训练中,围绕写作目的,结合实际,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选取恰当的写作题材,通过写作,达到既训练作文能力,又培养人格熏陶思想的目的。2009年下半年,我任教的五(2)班,部分学生集体观念淡薄,班风较差。于是我结合作文训练,指导学生写《我爱班级体》的演讲稿,并以此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的群体意识明显增强,良好的班风逐步形成。2010年,我任教的班有一个姓许的学生,他纪律表现较差,个性强,很难接受教师的批评教育。有一次,我指导学生写《真使我——》为题的作文,要求从“激动、高兴、伤心、后悔等词中选择一个补充题目,写一篇记叙文。结果小诸同学以《真使我后悔》为题,写了他有一次因违纪,致使班级失去了“流动红旗”的事,表达了后悔之情。我在评讲作文时,表扬他的作文有真情实感,鼓励他克服缺点,争取进步。从那以后,他确实有了较大变化。另外,我通过学生写《理解》使学生认识人与人之间应宽宏大量、和睦相处;写《我最需要母爱》使学生懂得亲情;写《假如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机地把握思想品德教育的机遇,正确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形式繁多,方法多样。在教学中,我们应不失时机,从一点一滴做起,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像春风化雨那样润物细无声,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灵,哺育和陶冶一代新人的爱国情操,这样才能出色地完成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双重任务,才能培养出新世纪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3.4.5.黄全明主编:《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倪文锦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小学语文教学》(月刊),太原,山西教育报刊社,2006—2011年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周一贯主编:《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经典设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篇2

一、在识字中培养

识字教学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识字、写字的过程,挖掘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既让学生掌握字形、字义,又让识字教学过程不再枯燥。一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在识字教学中,还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联系生活识字本身就是一个有很多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过程,例如在教学“打”字,让学生进行组词时,学生会组“打架、打人、打骂”等词语。教师在肯定学生答案正确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不能随便打人、打架、打骂别人。然后引导下学生用“打”组成其它词语。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避免识字教学简单而又枯燥的过程。另外,教师也可通过让学生对字形的观察,引导分析字形同做人处事之间的关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教育。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在朗读中感悟

朗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学生只有通过朗读,在读中明情,读中悟理,才能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受到德育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要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让学生通过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从而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例如:教学《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简介天都峰入题,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初读课文,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再读一读。接着默读第二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指导朗读,学生练读,评读,从充分的读中体会天都峰的高与险。然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后面课文人物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联系上文理解“终于”的意思,体会到“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难爬上天都峰的,使学生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这样,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从中对学生也进行了很好的德育渗透。

三、在写作中体会

在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在课文教学中渗透,作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练习中的德育教育也不可忽视。例如学生现在很多孩子们都是独身于女不爱参加家务劳动,在家中受到长辈的宠爱和娇惯,要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尊重别人,教师就可以以写作训练为载体有计划开展一系列活动。可在班上组织学生开展做家务活动,引导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会和别人合作才能把事做好,学生通过这项活动既能亲身体验做家务的辛苦和乐趣,又能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辛苦,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另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习作中表现的思想变化的细微之处,利用习作评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指导,让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强化德育效果,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文明行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目的。

四、在活动中感受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这门学科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的情趣。”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言文字是情的载体。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依托的,脱离语言文字这个工具的训练,或避而不谈语言中的思想品德内涵,就不能叫语文课。小学语文教材中选了大量文质兼美、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的形象,描绘了许多美不胜收的景致,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语文教学要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这些不同类型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又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1.抓住重点词句,在课文讲解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这一手段,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声情并茂,在朗读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朱作红先生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悟。”文章中所饱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都是透过语言文字的叙述表现出来的。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学生能被作者表露的情感所感染,对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能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收到讲解和作文收不到的效果

3.拓宽视野,在课外阅读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学好语文和课外阅读是分不开的,通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孩子们关注生活,重视生命的意义。

二、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作文是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反映和综合应用。小学作文教学纲要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又是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渗透品德教育,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1.叙写真情实感,培养诚实品质

诚实是一种美德,它在小学生作文中的具体体现是写真人实事,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就是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而且“求诚实含着以下的意思:从原料讲,要有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上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这是对小学生作文的要求,也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基础。教师在作文教学上要严格要求,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拓宽视野,采取多种命题形式,使小学生养成写真实的习惯,改正其编造情节的通病,使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2.面向社會实际,提高鉴别能力

社会生活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其中既有真、善、美,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假、恶、丑。随着改革开放的进 一步深入,各种思想、各种人物都会登台表演。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耳闻目睹,必然会受到社会上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分析,提高他们对事物属性的鉴别能力。通过引导,使学生知道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在观察分析时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3.创设良好环境,陶冶道德情操

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所以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的关键。“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感召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加强政治修养,如不要利用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等。戒掉自己的不良习惯,以自身良好的道德风尚去影响学生。

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语文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德育,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因为其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养成独立的学科性质,而不是德育的附庸。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由于年龄的局限,往往不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对社会上的一些事情看法不全或以偏概全,或以次充主,或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因此,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人生观、道德观、理想前途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他们逐渐完善、成熟起来,为提高素质尽一份绵薄之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王岩.让德育渗透语文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64.

[2]黄有强.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探索[J].广东教育,2008(2):66.

[3]沈淑芬,张玉梅.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J].全国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选刊.

[4]张东梅.也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语文学刊,2009(5):64-65.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篇4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 小学生

思想品德

教育

家校合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良好品质形成的初始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所以思想品德教育,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好的思想品质使人受益一生。相反,不好的思想品质则能毁了人的一生。

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学校。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更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重要力量。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抓常规训练

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小学的孩子年龄小,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做到。因此从开学起,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礼仪行为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

二、优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所谓优化,是指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达到知行统一的教学目的。另外,课外要设计练习,留置作业。练习题要从实际出发,紧扣《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思想品德课的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让学生进行行为训练。学习一个品德形象,接受一个品德道理,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伸出爱的手》一课,我让学生进行有关调查,了解身边残疾人的事例,了解他们生活的不易,体验他们的生活,从而教育学生要关爱帮助我们身边的残疾人,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学《助人为乐》一课,我布置学生调查周围做好人好事的人。实践证明,在调查了解的活动中,学生的思想会默默地受到周围的先进人物事迹所感染﹑受到启迪,其教学效果往往比说教好得多。另外,每一课上完以后,我都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行为得到训练,认识得到印证。《孝敬父母》一课,我要求学生人人做一些使父母满意的事。结果,有的学生父母生病,他就前往求医问药,照料父母;有的学生父母工作忙,她就每天除了做作业外还帮着做家务;有的学生会为工作辛苦一天回来的父母洗洗脚、捶捶背;有的学生在父母空闲时主动和父母一起交流谈心。他们在校能够做个好学生,在家能够做个好孩子。

三、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对小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 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多个孩子在一起学习,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我常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成立光荣榜,弘扬好人好事

班级及学校成立光荣榜,大力弘扬发生在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如班级成立红旗台,好人好事登记薄;学校成立好人好事宣传栏等。使那些积极做好事的同学觉得光荣而自豪,觉得更应该那样做,也能使其他同学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在学生中形成人人做好事、个个争先进的风尚。

六、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小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在教师道德修养中有“为人师表”的要求,然而,教师对学生提出了“讲究卫生”﹑“爱护公物”﹑“讲文明”“知错能改”等德育要求时,教师本身的品德将影响着学生,学生会产生比较的心理。所以,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坚持示范性,不然对学生的教育便会削弱力量。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我就每次上课提前到教室。要求学生知错能改,我有时读错字音、写错字、误解学生等,及时发现错误,及时道歉纠正。慢慢地我成了学生的一面镜子,多多少少受到了我的影响,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试想,一个上课经常迟到、旷课的老师,去教育学生不要迟到、旷课,学生会听他的吗?一个经常骂学生、说粗话的老师,去教育学生不要骂人、不说粗话,学生会听他的吗?等等。这样的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如何,大家可想而知。

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在每一个班级里或多或少都有。因此,转化后进生是科任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更大的耐心和一片真诚的爱心,去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单元末或学期末除了给优秀生发奖以外 也要给后进生有进步的给予进步奖,鼓励有进步的或没有进步的都要努力进步。课外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八、家校合力——教育孩子

小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只靠学校,不要忘了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教授,在人一生教育中,家庭教育处于初始和基础的地位,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德行的教育,“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在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凡事要讲理,不能以暴施暴。而有的家长在家教育孩子别人欺负你,你要学会反抗,比他更强,他人才不敢来欺你。人进一寸你得进一尺,理不站气势得站上风。两种不同的教育,学生会选择哪种方式呢?家庭是儿童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成长。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紧,抓得好,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较快,反之就比较困难,进步得比较慢,甚至有的还会变坏。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敬,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选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他们做出榜样。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情感教育的渗透 篇5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会关心他人,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感脆弱,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所以有必要加强当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促使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与小学生的情感交流,培养小学生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为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寓教于乐

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就是加强小孩子的团队意识,加强团结有爱的意识,摆脱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的形象,使小学生以良好的思想品德,融入大家庭中,提高小学生对于思想品德的学习和对于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理解。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太过于乏味,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台上讲解深刻的大道理,台下当成催眠曲的现象时常发生,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入情感教育,在课堂上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加强同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同学们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负责找到能激发起学生兴趣的故事或是电影,来使同学们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情感教育明白一些道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处在小学时代的孩子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讲的一些故事或是影片中的一些思想品德高尚的英雄人物就会激发起小学生的模仿兴趣,来提高自身思想品德素养,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讲到一年级思想品德课本的“说谎话,害处大”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找班上几位同学来排练一个小故事《狼来了》,给同学们准备好台词本,由教师指导进行排练,分两组进行,一个是原著放羊的小孩由于说谎狼来了,欺骗山下的大人们,导致真的狼来了没人上山救助,导致羊被吃了,自身也有危险。另一个是小孩勤奋务实,从不说谎话,狼来了后,山下的大人们帮他赶走了狼。当同学演完小话剧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为什么两个小孩遭遇的情况一样结局却有很大的不同,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今天的主题,诚实是最难得可贵的品质,诚实的孩子人人夸,说谎话危害很大,同学们要争当说实话的好孩子。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作为引导者,使学生成为参与者,通过小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寓教于乐使同学们在游戏中懂得道理,提高自己对于教师情感教育的接受能力。

关注时事

当前教学模式还处在应试教育当中,对于思想品德的学习教师只是单纯地要求小学生背下来知识点,来应对考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这往往忽略了思想品德作为一门思想性的学科,重在对孩子品质的培养。教师应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与当前发生的时事结合在一起,利用情感教育的渗透,进行心灵净化,减少高分低能的出现。正因为小学生的客观理解能力不好,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客观理解能力的训练,教师要将情感教育融入时事来加强小学生的见闻,教师要在课堂上多鼓励小学生读书看报,观看新闻节目,上课时教师对小学生在观看时事时遇到不懂的问题进行解答,课上抽出时间让小学生分成小组,整理昨天自己记住的时事热点来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提高小学生对时事的客观理解能力,还能通过对时事的了解学习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来提高小学生对时事的关注,使自己的情感教育联系现实。

例如,讲到小学四年级的“为了祖国尊严”一章时,让小学生自主观看新闻报道,查阅资料,做一篇手抄报,之后由教师选出内容较好的进行适当奖励,把教师的情感教育联系时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加强对于时事的理解,还能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

课外实践

传统的以考试为核心的教育大部分时间都把学生关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没有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却没有实践来使知识融会贯通,如此教学不是新课标的要求模式。教师不仅要改变当前的课堂模式,在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还要多组织一些课外实践,使情感教育丰富化。

比如,在讲到二年级“粒粒粮食要爱惜”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带同学们到农村土地里观看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也可以帮助农民伯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锻炼自己,使学生感到粮食粒粒来之不易,通过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体会到节约的光荣,浪费的可耻,珍爱粒粒来之不易的粮食。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增加课外实践的机会,让教师的情感教育丰富多彩,使学生在快乐中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

当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情感教育时,能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会使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情感教育能改变这样现状,让学生们在课上积极思考开放思维,在课下进行时事学习,喜爱上学习思想品德,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处于兴奋状态,思想品德的实践能使小学生快乐学习,通过教师情感教育的使用,来培养出一批批具有良好习惯的祖国栋梁,让含苞待放的祖国花朵绽放出美丽的花。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篇6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小学生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教育、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小学生容易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加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本身特点的影响,导致以下现状发生:有的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不高,较自私,不会关心别人,更不用说政治思想了,还有的学生随意拿别人的东西,逆反心理较强,如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有些学生小声讲话等。总而言之,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有待提高。因此,对小学生也要不断加强思想品德教学,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重要性

青少年儿童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学校肩负着对他们教育成人的重担,学校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忽视了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学校和教师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在狠抓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同时,要在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利用晨会课、思想品德课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基础。如:学生在学校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开展“弯弯腰,伸伸手”的活动,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教育同学们爱护学校的环境人人有责,同时使学生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在校园内要求学生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着装整齐干净,每天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但其其实实就是道德品质行为的教育。经过差不多一个学期的常抓不懈,学生比以前爱卫生,有礼貌了。现在几乎很少会在走廊上发现有人乱丢垃圾。只有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的家庭、和谐的社会,才能保证我们中华民族的稳定发展。学校只有把思想品德教育和智育等方面有机地结合,才能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人才。

二、如何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1、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提供条件,进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基本上都是以一些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和处理事情道理方面出发,是一个宏大的世界,而在这个世界中,学生是主体。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弱,兴趣是他们学生和生活的最显著特点。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其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的这种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面对变化多端的社会现象,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适当地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给学生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生活在各种信息的社会里,这样也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2、抓住机会,及时教育。由于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一个小孩,全家都将爱集中在这个小孩身上,每个人宠着,从不敢“怠慢”,过分溺爱,家长们只重视教学科知识,而根本就不重视教他们如何做人从而导致小孩从小就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为此,教师必须加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应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及时教育,以期收到好的效果。

3、加强情感教学。积极愉快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加强情感教学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教师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语言、体态作为切入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来将情感融入到教学中,通过教师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反应,为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2)营造一种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情感要想处于一种积极状态需要民主课堂氛围的支持,这样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进取心。(3)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在看问题时容易绝对化,对此情况,教师在讲解时不要片面,更不能对学生的这种理解有讽刺挖苦的意思。

4、时事阅读,课外延伸。小学生虽然客观地理解问题的能力较弱,但是也需要进一步进行培养,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可以让学生平时多听一些新闻或者多看看报纸之类的期刊,对国内外的事情能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可以每节课都抽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汇报下自己了解的最新信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如在讲《维护祖国荣誉》时,主要从尊敬和爱护国旗、国徽这种小事情做起。针对每周一升国旗仪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讲赛,主题就是“国旗在我心中”,从而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不断增强。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关心国家事情的习惯,认清形势,由知国到爱国方面发展,进而促进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虽然我国目前教育都在提供素质教育,但是完全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比较少,对于思想品德这门学科,更需要彻底消除应试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它是一种内在的学科,影响学生思想和观念的学科,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可以实现的。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不懈努力,摒弃不好的教师方式和习惯,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思想品德的相关知识,还能够提高觉悟。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必要手段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相结合。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读有意书刊、演爱国主义歌曲。相对应的展开“热爱祖国,振兴中华”故事演讲会,“画画我们的家乡黑龙江”书画展,歌唱“祖国明天会更好”演唱会、“我为家乡做贡献”征文赛、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等活动。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敢于竞争、不怕挫折、勇于探索的新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篇7

一、太极文化的作用

太极运动的核心是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等, 太极运动套路的内涵博大精深, 主张无为、天人合一、内外兼修、意动心随的思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太极运动不断去粗取精, 吸收了道教、儒教等文化精髓, 采纳了阴阳、经络知识和古代导引、吐纳原理, 形成了系统、规范的拳法, 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哲理, 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以静制动、阴阳互补、强身健体、舒缓压力, 促进身心的和谐统一。

二、太极运动思想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1. 在小学品德课堂中运用太极文化的“无为”思想

小学品德教师可以采用无为的理念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无为”不等于不作为, 而是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让小学生能够自由、快乐地成长。品德教师要避免强制性、灌输性地照本宣科, 要尽量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和合理的教学艺术, 循序渐进地熏陶小学生的灵魂, 开阔小学生的心胸和视野。教师的从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对品德教学效果起到关键作用, 应该学会挖掘和利用“无为”思想中的精华部分。教师应该具有耐心和爱心, 尊重和顺应小学生的天性, 要真正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喜爱和亲近, 继而接受教师的讲授和点拨。“无为”思想倡导辩证地分析, 学会处理困难和容易的关系, 认为遇到困难时要从简单着眼, 追求大事应该从小处开始。小学品德教师在课堂中应该保持思维的理性和冷静, 不能急于求成, 要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 能够运用小故事、短剧、多媒体素材等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 启发学生踏实做人, 从细微小事到严于律己;勇于面对和解决人生中的各种挫折和困难, 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2. 在小学品德教学中运用太极运动的“天人合一”思想

(1) 情感与精神的沟通。品德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教材知识的同时, 要更加重视对其进行高尚思想品德方面的渗透。教师可以充分采用情境创设法, 利用语言、文字、图片、影视资料等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对小学生进行情感引导和灵魂的沟通。教师首先必须改变固有的灌输教育模式, 将自己放在课堂主导者的位置, 充分尊重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改变师道尊严的观念, 不单纯地照本宣科, 而是灵活运用轻松、愉快、幽默的语言, 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例如, 在孝道的讲课中, 教师可以为小学生讲个小故事:某个从农村来的大学生到公司应聘时, 考官问他:“你是否为妈妈洗过脚呢?”大学生愣住了, 从小到大都是妈妈在照顾他呀。考官说:“那你帮妈妈洗一次脚后再应聘吧。”大学生很疑惑, 为了工作只好回家帮妈妈洗脚。当他把妈妈的脚放在水盆中, 发现妈妈的脚已经失去了光泽, 常年的劳动让她的脚变得干枯、僵硬, 他很久没仔细关注过自己的妈妈了, 上学就是要钱时打个电话, 放假回家也是和朋友出去玩, 现在的妈妈的头上多了很多白发……当大学生再次到这家公司应聘时, 他对那个考官说:“无论是否聘用我, 我都要真诚地谢谢你们, 我更加清楚了自己的责任。”教师创设了故事情节后, 设置问题:同学们认为给父母洗脚的活动是否有意义?你将如何回馈父母, 感恩父母呢?小学生在反思和讨论中, 明白了体贴父母与关心父母的重要性, 能更加懂得珍惜和理解父母的爱。

(2) 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品德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规则、纪律的重要性, 遵守法律和道德并不是禁锢了思维的发展, 教师应该在品德课堂中不断创新, 同时还要注重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一个民族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才能繁荣和发展, 因此我们品德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和发散思维。品德课堂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活动课形式, 激发小学生对品德课内容的好奇和兴趣, 增加他们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引用各种新式的活动模式, 如小品、辩论会、演讲、朗诵、主题班会等, 还可以模仿电视节目《出彩中国人》《现在开庭》等, 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当小演员、导演、编剧, 在表演的过程中增加对生活与社会的感悟, 提高表达、沟通能力, 锻炼思维和胆量, 在潜移默化中价值观受到影响, 升华精神境界。

3. 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养

小学生的心理发育处于初级阶段, 心理素质较差, 对挫折和问题的承受能力不强, 因此帮助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也是小学品德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现代社会要求人才必须身心均衡发展, 太极运动主张意动心随、内外兼修, 长期坚持可以克服许多心理压力和障碍。品德课堂中, 教师可以为小学生讲授生动的故事, 介绍典型人物的事迹, 让小学生在对榜样的敬佩和热爱的情怀中, 用先进人物激励自己, 用模范典型规范自己, 从而实现德育。

例如, 在《尝尝苦滋味》教学中, 教师可以介绍张海迪的事迹, 让学生体会张海迪面对生活的磨砺和困难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 让学生思考:张海迪自学成才是在什么样的身体条件下进行的?她需要克服生活与学习中的哪些困难?她从没上过学, 为什么能够自学小学到中学的课程并学习了多门外语?你现在的学习环境和身体条件, 遇到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都是如何处理的, 将来打算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通过换位思考和激情讨论, 小学生被张海迪的顽强毅力打动, 产生对自我的严肃拷问, 有利于在今后的人生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品质和不怕吃苦的良好心态。

4. 小学品德教师加强“内外兼修”意识

小学生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很强, 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 身教胜于言传, 品德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意志品质, 注重日常教学和生活中的细节, 率先垂范做好小事, 例如: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 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认真讲课等敬业精神的体现, 配合学校和班主任对小学生开展养成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观点, 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养直接影响课堂质量, 小学品德教师应该善于钻研教育学、儿童心理学、新课改理念和教学方法, 增加文化品位, 提升课堂掌控能力和活动开展效果。要精炼自己的语言表达, 运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和富有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教师要主动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对有进步的学生不吝鼓励与表扬, 让小学生愿意倾听和倾诉, 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心里和思想中存在的问题, 给予针对性的改进和解决办法。通过学习太极拳, 让学生爱打太极拳, 在运动中了解太极拳, 并通过教师在品德课中深入太极拳思想, 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一定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太极文化与小学生品德教学有机地结合对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一定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摘要:太极运动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太极运动提倡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和谐, 主张克己复礼、贵和持中、内外兼修等, 其思想与小学品德教学的价值目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本文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 针对太极运动思想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展开浅谈。

关键词:太极运动思想,小学品德教学,运用

参考文献

[1]刘娟.论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4.

[2]魏选福.农村小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2014.

[3]金名磊.小学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探究[D].烟台:鲁东大学, 2014.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篇8

但单纯的德育教育并不能真正完成这个任务,需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而语文学科,因其特有的性质与功用,在贯彻德育教育中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更具有思想性。人类传递思想的物质外壳就是语言,语文课文更是人类杰出思想的结晶。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沉淀了一个民族乃至人类精神的精髓,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不过,我们也应认识到在完成德育任务中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教育课,而是应该在遵循语文学科固有属性的基础上把握语文学科德育的特点,有机地进行品德教育。

一、语文德育过程具有相涵性

在语文学科中,德育内容包含其中。而且,同一个德育的内容会在不同的课文中出现。如爱国主义思想,既可以融入《唐雎不辱使命》《三峡》等古文作品中,也可以在《沁园春·雪》《我用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诗词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也可以在《芦花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优秀现代文中展开。不仅如此,在同一篇文章中,也会有多个思想品德教育的点出现。比如,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既有对恩师给予的无私关爱和真诚鼓励的感激,又有作者强烈忧患意识和民族自尊心、爱国心的体现,教师便可以在教学中抓住这两个点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一篇好的课文便是一个优秀的德育教育的舞台,它以丰富的德育内涵,对学生产生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二、语文德育过程具有随机性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段的理解,有不同人生经历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性格和兴趣爱好的学生也会在理解上出现不同。因此,学生思想的体现具有个性特点和极大的随机性。这就要求教师能“相机而动”,把握住德育教育的时机。其次,德育内容在语文教材中的出现并不像思想品德课本一样,各节课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会有层进的阶梯性,因此,語文课中的德育内容在编排上没有严密鲜明的系统性。语文德育内容是分散在各册和各篇具体课文之中,这样的德育内容也要求语文课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随机点化引导。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方法就具有了随机性,即从各篇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出发,采用灵活随机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学《行道树》这类的散文时,应该从剖析象征的表现手法入手,深入挖掘形象所代表的更深层的含义,使学生明白作者是借赞颂行道树,来赞颂了像行道树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们,赞颂他们的高尚品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样的叙事性文章,可以通过对情节的分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来使学生认识到战胜困难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也可以由此体会到苦难是成长的财富及怎样对待朋友;而教学《中国石拱桥》等说明时,可以利用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以及直观教具,来了解中国桥梁的发展史,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也具有情理性和潜隐性

语文是一门具有很强思想教育情感的学科,其内容文学成分较多,更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感情体验的过程,是心灵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德育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学生没有感受是在接受思想教育,而自己的思想却在受到深刻的教育。例如,《散步》一文,作者在初春景色的铺排、一家人选择路线的谦让以及我们慢慢的行走,无不让学生体悟到亲情的美好、生命的美好,也将引导着他们用心去体会生活中浓浓的亲情。正是文章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画面给了学生心灵的感悟。

那么,如何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

1.语文学科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进行,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多种有效地教学方法,这样才会既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又取得较好的德育教育的效果。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筛选编选而成的,大多具有鲜活的艺术形象。这些活生生的形象,对于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尤其是一些贴近于他们年龄特点的文章,更是会引起他们的共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教材中美好形象,不仅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熏陶他们的情感,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动他们不断积极向上。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致剖析,在人物描写的学习中去体悟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在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藤野先生》一文中,通过对藤野先生外貌、声调、衣着的描写,再现了一位生活简朴的教师形象;又通过对藤野先生修改讲义、改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等事情,表现了先生的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可贵品质。又如《变色龙》一文中,通过对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的事件中,因为狗的主人地位不同而表现出来的言行,深刻揭示了作为反动阶级走狗趋炎附势、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卑鄙灵魂。

2.语言是思想的外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抓住作品中具有生命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分析,在品评中理解作品的含义。例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作者用他们的热情赞扬了富有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

总之,语文学科独特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思想品德教育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教师,需要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较好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责编 周春晓】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篇9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度不断的加深,中学教育成为教育体制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育体制的改革是期望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理念,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人们对此的重视越来越深刻。本文通过分析终须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从而提出强化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人教育作用的具体措施,以望提高中学思品德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人文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47-01

1.人文教育的思想内涵

1.1人文主义。人文教育来源于人文主义。世间万物都是通过人为主义衡量的,其更加重视对善与恶的分辨,重视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中国的“人文主义”中的人,是社会主义的人,群体中的人。其从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出发,认为个体的感情、需求、义务等都必须以社会和群体的感情、需求为前提。在教育中的体现为对人理性的培养。

1.2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人文教育主要追求的价值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人文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新时代背景之下,人们更加注重“平等、民主”的理念,在对道德修养的培养上,又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个性,追求平等公平的精神世界。

1.3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学会如何做人。其目的在于对思想道德培养,从本质上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重视人在发展过程当中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自然的发展。在重视个体自由发展的同时,又强调了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人既要对自己负责,还需要对社会、对自然负责。作为重要的是对人的精神、肉体、心理、智慧等进行全面塑造的同时,还强调了人内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协调统一。

2.思想品德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的具体措施

就目前而言,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教育理念还没有完全的健全,教师普通重视对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忽略的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缺乏人文教育的思想品德教学不符合教育机制的改革,更是阻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对此笔者在下面提出了四个强化思想品德课程中人文教育的具体措施:

2.1教育中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目前中学教育围绕人文教育相继开设了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人文教育课程,就这些人文教育课程而言,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内容已经十分的充足,学生的人文素质应该已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而实际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不难发现中学生出现暴力行为、偷窃行为以及更为严重犯罪行为频繁的出现在各大媒体新闻当中,这反应出中学实际的人文教育内容偏向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目前中学思想品德中的人文教育需要进一步内化为对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教育教材只是实现人文素质培养的工具,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将认识理论转化为对思想素质的培养,将人文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去,让人文教育实际的反应在实际生活当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确保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2.2深化思想品德中人文教育的理念。“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应以该遵循这样的理念。人文教育的实现是建立在是思想品德课堂基础之上的,思想品德教材知识是实现人文教育的主要工具。人文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其实用性和实际性。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当中,应该改变以往单调乏味、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以现阶段的社会需求出发,认识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教育措施。让人文教育很好的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使得整个思想品德课程更加的务实科学符合社会时代进步的需求。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改变以往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实现课堂的人性化教育。实际上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实现的主要途径,也就是通过不断的沟通、实践、互动来实现的,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掌握人文教育的核心理念,促进学生全身心的发展。

2.3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教育者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实现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人文教育,就必须提高教育者的素质水平。教育者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对学生的影响十分的巨大,其人格魅力、人生价值观念等都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者必须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来为学生树立优秀的形象。

教育者在教学过程当中,还需要坚持人文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为学生指引正确的人生道路方向,正直做到为人师表的典范。

2.4构建人文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实现人文教育的辅助措施。学生只有在富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当中,才可以有效的接受人文教育的内容。这一过程当中,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要建立一系列符合学生发展的文化氛围。学生至于这样的环境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质。此外,良好的人文教学环境,还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对人文教育的积极性。

3.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们可以通过多种休闲娱乐方式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这导致人们很容易迷失在对欲望的满足上面,忽略了对优势品格的追求。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转型阶段,是基本人格和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面对物质生活诱惑,青少年很难与之抗衡,容易迷失在其中。对此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显的尤为重要,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可以有效的提高青少年的自治能力,提高对事物的辨别能力,最后还可以保持积极的心态来接受新事物,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善良正直的灵魂,得以接受正确的信息,确保在未来人生当中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之上。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篇10

李建平

太和县大新镇李花园小学

2017年10月10日

内容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新目标告诉我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则义不容辞的担当起这一重担,本文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转换教师角色,勿忽视非智力因素与个性品质,尊“生”也是重“教”以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几个角度论思想品德课中的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教师角色 非智力因素 个性品质 心理指导

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老师,尤其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其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也就是少不了思想品德课教学,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培育新人,教学中,必须立足于素质教育。

正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对教育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为素质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然而,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承担者是思想品德课的教育,自始至终都要贯穿于思想教育。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四十分钟,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谈思想品德课中的素质教育。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理论基本上是:教师是权威,学生更多扮演着“遵从者”的角色,这种不对等的关系造成了师生间的隔阂,影响了师生间的交往,很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和独立性,不易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积极性彰显出来,更谈不上解放学生的嘴巴和思想。所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很必要,也有利于学生的德育培养。

1、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素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课程与教材是客体,教师是主导,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应把这“三体结构”合理应用。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我国古代有很多优秀的师生交往的范例。其中“亦师亦友”的主张启发我们:教师是学生的友伴,和学生的交往还体现在娱乐、生活和思想交流等方面,学生和老师共同组成学校生活的共同体。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真正体现“良师”与“益友”的角色。从大教育家孔子的教学经验上来看这种教育模式是非常成功的。

从根本上说:教师不是导演,不应该按照设计好的一切进行程序化教学而抹杀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丰富性,从而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性、自主性、能动性。教师更不是“演员”,让你一个人在三尺讲台上唱独角戏,让学生成为你的观众。师生应站在同一个心理平台上,让学生能说、敢说、善说,这不仅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融洽了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其它方面的素质。例如与别人相处的能力、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让学生深刻了解这是一个自我展示的大舞台,不要有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想法,也不要等着伯乐挖掘。

总之,素质教育从根本上彰显了师生、生师、生生之间的多渠道、多方向的互动,课堂不仅完成了教学的任务,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之间的交往技能和团结合作的氛围。一滴水很快就会被蒸发,但是如果很多聚在一起汇成大海的力量就会很强大。在平等的师生氛围里,学生的学习是轻松愉快的。

2、在民主、和谐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能促进素质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教师要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投入的情感被学生感受后,学生才会排除内心的障碍,坦诚的向教师表述自己的观点,把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出来。

在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独立思考作为学生的第一常规训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还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要每事问。”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石,他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激发和培养,因此,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能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保障,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序的思考题,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对优生做到“锦上添花”,对差生做到“雪中送炭”。规避“落井下石”。只有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才能让学生解放头脑,解放双手,在民主、和谐的土壤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的重任是向高一级学校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也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然而《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发了我,要善于把教师“权威者”的角色转变为“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器”为“信息器”,“遵从者”为“主动者”,真正做到师生互补,教学相长。

在课堂中,有时我会故装愚昧,而向学生发问,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学生积极动脑,勤于动手可完成的问题,但要有一定的难度。在此前提下,我会说:“这个问题恰好是我的知识盲点,同学们思考后告诉我。”此时,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脑习惯,大胆发言,而后,我还会说:“在你们的启发下,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观点,又补充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不足,此教法的目的是:在满足学生心理愉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如:心理素质,语言表述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归纳、整合能力等。

三、勿忽视非智力因素与个性品质

人的素质表现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实践中却往往把教学活动局限于智力因素的培养,而未顾及非智力因素,如:习惯、观念、意志、情感、品格等非智力因素。一般说来,非智力因素可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人们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帮助学习者确定学习目标,具有维持学习的作用等。因此,在挖掘智力因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1、适当煽情,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

2、教会学生“授人以渔”的学习方法。丰富自己的大脑,完善自己的个性。

3、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持之以恒、自强、自立、奋发向上、不怕困难、不畏挫折。

课堂因不同的个性而精彩、丰富、多样,学生通过分工和通力协作,各抒己见,各表其态,进行“互动交流”,学会了如何融入群体,如何与不同个性的同学交往,如何发表与保护自己的意见,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四、重视素质教育,要做到“尊生”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背景(贫困、富有、单亲、重组等),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也得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学生是否喜欢一个教师,并不是一定得有超人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而是需要一个会尊重学生的老师,因而,“尊生”也是“重教”的表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人际交往,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样有利于师生的和谐相处,有利于搞好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五、当好“心理医生”,因人施教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老师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教学的老师,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正确地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与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呢? 我的做法是:

1、循循善诱。老师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2、重视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医生”。由于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平时我就开展一些有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学雷锋、献爱心”社区服务,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上一篇:慈善募捐策划案,liuyang下一篇:新学期小学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