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心得

2024-10-05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心得(共10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心得 篇1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心得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中的‘听’、语法、古诗文”教学的几点认识及心得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心得

初登讲台,真正的让我体会到了“教然后知困”可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知困”才更有前进的动力。督促自己不断的去摸索;不断的去创新。二年多的讲台生涯,让我感悟到了很多,感悟的同时也让我认识了很多;更总结了很多……

下面就结合我的课堂实例来谈一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肤浅的心得。

一、“山重水复”仍有路——小学识字、写字教学

中国汉字是象形表意的方块字,它以鲜明的民族特点凝聚着博大的民族智慧。每一个方块字都是一个信息源,每一个方块字后面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如:“男”和“妇”,“男”意指男子有力从事田间的耕作,“妇”意指女子从事清洁打扫,表明原始时代的男女分工;“乳”表示母亲怀抱着哺育婴儿;繁体的“国”字最初是“或”意为拿起武器保卫人口和脚下每寸土地后来又加上“□”意为国家是有疆域的。每个汉字都蕴含着中国与东方特有的天人观、价值观、审美观。

在以前的识字教学中我也曾走过一些弯路,每节课不厌其烦地讲解生字,认读生字卡片,尤其低段教学时,每天都是一成不变地带领学生学习、复习生字,浪费了大量时间,但是教学效果并不好。还记得去年刚站在小学讲台的我,总以为小学的知识能有多少,那点知识早已烂熟于心,哪里有什么困难和障碍啊,心目中只有“好生”和“差生”罢了。“好生”不用怎样去指导,头痛的就是“差生”,无论怎样“罚写”“罚读”,可当你再检查时,他依然用一双“茫然”的眼神望着你,或者干脆“低头思过”。嗨——怎么办呢?可即使是这样,当时也并没有真的潜下心来好好的琢磨琢磨到底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更好的让孩子们识字和写字。总以为老师课堂领写了;领认了,剩下的就只能靠他们自己了。(其实现在想想,这不正像汪老师讲座中说的一样恰恰忽略了孩子们的识写兴趣。)

转机,往往是发生在一瞬间。在与其他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原来这个“识写”难题并不单单存在于我所教的班级,它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大部分语文教师都对这个难题感到头疼,值得深思。于是,我开始留意这这方面的知识,网上、刊物上、各种语文学习资料上。一段时间下来,还真的懂得了不少关于“识写“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也试着应用。

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教三年级孩子们《金色的草地》一课时,花瓣的“瓣”字比较难认也比较难写。在备课时我就注意到这个字,我设计了一个让孩子们自由讨论记这个字的环节。课堂上,出人预料的场面出现了。有的孩子说:“老师,我们原来学过“辫子”的“辫”,把角丝旁换成瓜字旁就是“瓣”了。”我灵机一动说:“我们可不可以用数学中的加减法的形式来演示一下啊?”孩子们一听,都很好奇,反应快一点的孩子,早已经将小手高高的举起,于是找了一个孩子到黑板上做了演示“辫—纟+瓜=瓣”孩子们一看“豁然开朗”。似乎明白了,原来字是可以这样认的,课堂活跃起来。还有的孩子说:“老师看到这个字我就想起了夏天时我们吃的一瓣一瓣的西瓜,因为这个字中间就是“瓜”字”„„

这堂课后孩子们不但习得了方法,似乎让我一个做老师的也明白了许多。其实孩子并没有“好”与“差”。关键在于是否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那以后我尝试着用各种方法,像“形声字”的方法、“会意字”的方法、“熟字加偏旁”的方法等等。当然不能说达到了多高的水平,可孩子们的识字能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让我做老师的也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至于“写字”,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书法在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孩子都会成为书法家。可是小学阶段,无论哪方面都是基础。写字当然也不例外。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种好的习惯、一个好的方法会让孩子受益终身。对于孩子们的写字,我始终以自己的表现来影响他们。无论是板书;还是作业批改;作文评语我都会认真书写每一笔,我觉得这样做的效果要远远高于纯粹的理论。针对孩子们的一些不正确的用笔姿势、一些不当的身体姿势,做出及时的纠正,给他们讲一些负面影响。在平时的语文课和写字课上,还结合具体的例字,帮他们分析并指导笔画的书写要到位;结构和各部分的组合穿插要美观„„并结合每一课课后字表,指导孩子们观察、仿写,鼓励他们每天对照字表练习一行或几行字,不在于“多”在于“精”,对于写的好的孩子及时点评。老师们都知道,写字并非一日之功,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这个漫长的过程也正是我所面临的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因为即使是像我上面所说的那样采取了方法,可有些孩子的写字水平仍然是一大难题。

正如我的题目一样,无论是“识字”还是“写字”,我想只要老师真的用心去研究、仔细去思考,看似已经“山重水复”了,其实仍是有路可循的。

二、“注意听!”——“我要听”——小学口语交际教学

“倾听”是一种美德;“倾听”是一份理解;“倾听”更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平时我们经常听人说:“这个人很有修养,那个人很有内涵„„”,即便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只要他乐于倾听,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他也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倾听”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啊。课标明确阐述,口语交际能力,是以听、说能力为核心。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倾听和表达能力。由此可见,倾听在口语教学中是重中之重。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第一步就是指导学生的“听”而且要“会听”。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学生做一名“善听者”。可是问题马上就出现了。老师们都知道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高段还可以,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想让一个低年级的孩子,认真的坐在那听上10分钟的课,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一件天大的难事。即使是“安分守己”的坐在那,可他们的心却早飞到“九霄云外”去了。这也是让低年级所有老师头疼的问题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小学中段,虽然孩子们的有效注意时间增加了,可如果老师一味的采取敲着黑板“注意听!”这种课堂模式,我个人认为效果也是远远不够的。

下面我就结合我的一堂“口语交际及习作指导课”,谈一谈我的几点体会。

口语交际及习作——《我最熟悉的一个人》(个别环节有省略)

(一)、激发“听”的兴趣:

上课伊始我设置“秘发电报”这一环节,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的第一名同学得到一张神秘的字条。(上面写着:教我们语文的是一名漂亮的女老师)同学看完字条后立即“销毁”。我要求以接力的形式向下转述,说的同学要保证清楚、准确、保密;而听的同学一定要仔细的听清楚。由最后一名同学,清晰、工整的写在黑板上。以完成最快、最准的一组为获胜组。

游戏结束,我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了充分的表扬,表扬他们“讲的细、听的准”,对其他小组,指导他们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

我接着问:“同学们,你们看一下黑板上的这句话,你们觉得有问题吗?”

学生笑着说:“老师你是男的,不是女的”还有的说:“再说了,老师你也不漂亮啊”(生大笑)

我紧跟着说:“我是男人,不要漂亮,只要有风度就好了”(生笑)

我接着问:“同学们,老师和你们每天‘朝夕相处’你们熟悉我吗?”

生:熟悉

我又问:“那谁来为同学们介绍一下老师?”话音刚落,就有很多孩子几乎都站了起来,我接着说:“老师就站在你们面前,有人介绍老师的时候,其他同学可要再认真听啊,你觉得他说的不完整的地方可要及时补充”。

生:(主要抓住外貌和爱好方面介绍的)

(二)、学会“听”中辨别:

我概括说:“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连老师参差不齐的牙齿和小耳朵都能观察到,佩服。可老师觉得你们了解的只是表面,我真想把自己完全介绍给你们,不知道你们想不想听啊?”

生:„„

我又说:“那可要认真听啊,老师说的不当的时候,你可要提醒老师。”

接着我做自我介绍,刻意将某些地方出错,用来指导孩子们听的辨别能力。孩子们积极性都高了起来。我设置的问题被他们一一“识破”。我对孩子们的认真听,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指出为别人更正问题时的态度和方法。

(三)、体会“听”中含义:

结合上一环节我说:“同学们呢,我把我的个人秘密都告诉了你们,你们还有什么想了解的?”

有的孩子说:“老师你平时最爱吃什么?”(生笑)

我接着问:“同学们,我们要向真正熟悉一个人,了解一个人,就单从他爱吃什么?爱穿什么?方面了解吗?”(孩子们窃窃私语)

我又说:“提问题,一定要抓住有用的问题,才能对这个人有真正的了解。现在老师给几分钟时间,小组内部探讨探讨,列出一个你们小组最想问的,有用的问题。”(孩子们开始讨论)

有个孩子问:“老师,你有没有过最伤心或者最难过的事?” 开始时还真把我给问住了,后来我索性将自己毕业后在工作上所遭受的几次失败,最后到怎样站上讲台的经历讲给他们听。从孩子们的表情和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听的那么认真。于是我“趁热打铁”问孩子们:“同学们从老师的经历中你‘听’出了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有的说:“老师,我是我真佩服你。” 有的说:“老师没想到你还有这样的经历。”

还有一个孩子半开玩笑的说:“老师,从你的经历中我明白了一句广告词,不过是我改编的。只要坚持,‘一切皆有可能’”(生笑)

„„

(四)、把握“听”的关键:

交流完毕,我引导孩子们都是从那几个方面细致的了解老师的。孩子一边梳理我一边板书“外貌、性格、爱好、经历的事„„”

接着我说:“老师唠叨了那么多,不论是你们描述的,还是我讲的,就是这几个关键点,我们在今后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把握关键的字、词,这样你才能做到更好的理解。”

(五)、加强“听”的巩固:

在快结课的时候我留了一次课外作业,做一张《我最熟悉的一个人》的资料卡。要求:家长帮忙完成,自己动手或家长帮助设计表格,将你最熟悉的一个人的详细资料,包括姓名、年龄、身高、体重、职业、性格、爱好、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不了解的地方可以问一问家长或他人,但一定要自己动手写,明天早晨带会学校。接着我又指导孩子们明确这次作业的要点,并强调回家对家长转告时不要遗漏。

这就是我在训练孩子们“听”的能力方面的一点方法。对于小学阶段孩子们“听”的能力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尽办法,多思考、多动脑调动孩子们“听”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始终认为,与其老师在课堂上“口水乱飞”的强调“注意听!”到不如将它转化为学生自主的“我要听”。

三、语法中的“灌”与“引”——小学语法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基本的语法知识可随文学习,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作为老师的我们都知道“语法”知识其实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什么句子成分、修辞、短语等等。不要说对于孩子,即使是对于我们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来说,如果想真的把它吃透,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何况我们所面对的都是一些小到几岁;大到十一二岁的孩子们。从事小学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都知道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每天就按照老程式——一味的对他们“灌输”语法方面的知识,那么六年下来,我们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这样不正违背了国家的教育方针的“育人”了吗?所以我个人认为小学阶段语法教学关键在于“引导”“渗透”,不要刻意去强调什么“比喻、拟人”;什么“主语、谓语”之类的;更不用单拿出来“刻意去训练”。教师如果“引导”好了,学生自然也就明白了这些东西的妙处。

比如我在教授三年级语文《花钟》一课时,文中很多地方都运用了“拟人”这种修辞。我并不着重为孩子们讲解,什么事“拟人”,就拿这段来说吧,“„„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我先让孩子们反复读这一段,然后在大屏幕出示这样一段话,“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七点,睡莲也开了”。然后让孩子们对照原文比较会发现什么?孩子们有的说:“原文的语言生动,而改过的文字显得硬”“没意思”还有的说:“课文中写的各种花就像人一样”。我紧跟着问:“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孩子说:“吹小喇叭、绽开笑脸、梦中醒来,而改过的文字就没有那么有趣”。于是我进行“引导”、“启发”,“我们可不可以就自己身边的小动物、植物也像这样有趣的写一写?”结果,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写的不错。

假设这节课,我就只是一味的对孩子们“灌输”什么是“拟人”,也许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可效果可能就会大大“折扣”

四、古文在“品”不在“解”——小学古诗文教学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反复诵读,读多了,诗文的意思自然就会明白了。培养古诗文的阅读能力也不例外。从教学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在朗读和背诵这两种与语言最亲密接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最直接地体会到古代语言艺术的魅力。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把课本学到的古诗文知识运用到课本之外,就必须对学过的古诗文知识进行梳理,掌握古诗文阅读的规律和方法,学会迁移,才能够较好地阅读其他古诗文。

我结合自己教学中的体会,谈一谈具体方法和做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放手发动学生,培养学生注重诵读、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特别是自学的习惯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我主要采取了:

朗读——自读——质疑——讨论——答疑——总结——朗读——背诵——拓展的教学模式,如:教学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过程中,我运用了上面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能从这首诗悟出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更能感受到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范读不少于一遍,学生的齐读和自由朗读不少于两遍。强调朗读,特别是学生的朗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教育,注重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古诗文课堂。如: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寒冰,面对如此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独自怒放。•诗人运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就在这“凛冽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关头(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样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这个“俏”包含了积极进取、永不屈服的含义。做到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价值的并重。使古诗文教学具有真实的语文味,使古诗文的课堂成为富有诗意的课堂。我通过合理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带着激情兴趣走进文本,走进诗情画意的语境,与作者一起喜怒哀乐,一起徜徉在美好天地间,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把作者的情感经过过滤,形成自己高雅的情趣、丰富的情感,进而获得情感体验、情感熏陶。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如今的语文课程改革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古诗文教学从理解、评价、鉴赏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需要我们把课本里学习到的经典篇目的语言知识迁移到课外学生从未读过的古诗文篇目中来,把学会的语文能力、文学文化知识融会贯通,在理解语言文字上,训练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理解能力。

以上就我在从事了二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不成熟的心得体会,当然还有很多认识不到位或认识肤浅的地方。但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不放弃才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最好的诠释。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相信只要像李吉林老师说的那样做一名“善学、善思、善行、善著”的教育永动机,就无愧于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人民教师的称号。

【参考文献】

[1]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版)[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3]巢宗祺《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对话

(一)》,(《语文建设》 2002 年第 7 期)[4]陈寿红《讲白讲深讲透是小学古诗教学的大忌》(小学语文教学2009年5月)[5]李吉林《行者的温暖与快乐》(选编《人民教育》2009年19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心得 篇2

一、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明白贴片的基本过程

目前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发展以及新型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电子贴片技术方面也越来越复杂与集成化,因此,对电子贴片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精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明白相关的理论知识。当学生对于理论知识能够对答如流,在头脑中有一个明确而且清晰的图像的时候,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就会变得轻松而愉快。对于贴片技术,教师在讲授的时候要化难为简,把抽象性的理论知识表述的尽量简单、形象、易懂,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不会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模型或者多媒体的帮助,让学生能够看到很具体的东西,便于学生对于贴片技术的理解。贴片的基本过程并不复杂,但是教师一定要选择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才便于接受。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掌握贴片中常见的故障与排除方法

在电子贴片技术的教学中,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后,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来进一步巩固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细心,还要有耐心。每一个元器件的位置是否能够准确无误地放置到正确的位置,需要学生仔细地观察,认真地研究,精确地操作,这些只有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才会注意,有时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时候想不到的。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要正确地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学生还都在学习阶段,犯错误是很正常的,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鼓励学生继续努力,让他们能够分析问题,找出自己所犯的错误,看看故障到底出现在哪里,是元器件的问题?还是焊盘的问题?还是焊锡膏、贴片胶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分析问题,之后找到排除障碍的方法。

三、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电子贴片技术,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教师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只有从自身做起,熟练灵活地掌握并应用电子贴片技术,才能够用学生易懂的方法给学生讲出来,常言道“给人一碗水,自己应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所以,教师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让自己能够与时俱进,掌握电子设备发展的方向,自觉拓宽相关的知识领域,以使自己和自己所教的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实训环境企业化,让学生熟悉工作流程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即使是生手也不能让用人单位感觉到笨手笨脚,所以教学中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给学生提供与教学专业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如黑板甚至多媒体教学设备,上课所需要的的相关设备和环境。有时也可以请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做指导教师,协助教师开展相关的技能辅导,让学生更熟悉工作环境。同时学校可以参照企业运作模式和工作中的实践要求,制订较为现代化的符合企业要求的培养方案。

总之,在电子贴片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掌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把相关的知识转化成实际应用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贴片技术,提高学生的贴装准确度和贴片率高,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拥有一技之长,在激烈的工作岗位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春生.职教课程改革目标取向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

[2]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期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几点心得 篇3

关键词:习作 教学 心得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但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疼,就害怕,根本不原意去好好地去写,因此,习作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在教学中,通过实践,我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了几点心得:

一、教会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收集材料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要让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写,就要教会学生如何收集材料。如在春天来临之际,为了让学生写好《春天来了》,我特意带领学生到金湖观察周围景物的变化。学生通过观察体会,写出了自己亲眼所见的真实感受。于是,“湖边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就像春姑娘的绿辫子。微风一吹,春姑娘就跳起舞蹈,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湖面静静的,好像一块透明的玻璃。有风的时候,湖面又会泛一层层波纹。”有的学生到宝华公园去找春天,也写下了“满树的梨花你挤我碰,满树的桃花笑盈盈地望着我们。”这样的好句子从学生的笔下悄然流出了。教师要真正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二、通过教学内容,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习作能力最好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完文章后,进行多种教学环节,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从中找到作文的乐趣。如“雨打在窗户上,就像用鞭子狠命地抽打着窗户。”“雨落在球场上,立刻溅起一朵朵喇叭花。”“有的同学脱下衣服顶着,有的老师跑到屋檐下躲雨,有几个调皮的小同学,干脆在球场上玩水……”就这样,一句句生动有趣的句子从同学们的笔尖下流出来。还有的同学通过观察后,是这样描写芦荟的,“芦荟的叶子长得厚厚的,上面有许多白色的斑点,叶子边上长着小刺。用小刀轻轻地割一片叶子,上面立刻会渗出许多汁水。涂在手上凉凉的,很舒服。”这样,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习作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把写作与阅读、积累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方法。

三、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训练

课堂作文限制了学生的写作动机,这样容易使學生失去写作兴趣。而课外练笔则相对不受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地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情感,比较灵活。学生只要有了材料、有了写作动机,就可以提起笔来自由写作。这样就能全方位、多方面地发展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有的学生在观看了州庆放礼花后写道:“有的礼花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飘落下来。”“有的像流星一样拖着长长的白尾巴掉下来。”有的同学去了建水燕子洞后写道:“最让我惊心动魄的是攀岩绝技表演。表演者从地上,沿着峭壁往上爬。他有时手脚并用,有时先伸手抓住岩石,再伸脚踩稳,奋力向上攀。稍不小心掉下来,就会粉身碎骨。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擎天玉柱。那棵钟乳石就像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高高耸立在那里。”有的同学看到个旧的夜景后写道:“每当夜幕降临,个旧灯光点点,像一颗颗闪亮的小星星。彩灯勾画出的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学生每到之处都可以灵活习作,记录自己的见闻,谈论自己的感受。

四、用心去体验生活,激发写作动机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只有真正地去感受生活,有了写作的原材料,才会觉得写作也是一件趣事。因此,为了让学生写好一次活动,我特地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篮球比赛来进行指导。我先让学生观察同学们打球时的动作、神态,特别要留意那让人欢呼一刻。然后再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要求将自己打球时的动作、心情和想法记在脑里。随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加工整理,鼓励他们说自己的真实想法,将心中的感受一吐为快。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习作自然是水到渠成。

五、在给学生评语中,要多表扬学生,才能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在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学生作文中那一两个形象生动的词语,那一两句鲜活的句子,给予他们表扬和肯定。学生看到老师对他的肯定评价,心里一定会充满喜悦,对写作也就充满了信心。

小学语文基础教育的几点心得论文 篇4

一、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误区

1语文教育不应该是“填鸭式”教育

语文成绩好并不代表语文水平高。语文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在目前的教育中,大多数老师还是为了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而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这种做法只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卷面成绩,而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在脱离试卷以后,学生都不知道该如何运用语文,这不得不说是语文教育的悲哀。一位真正的语文好手,即能应付语文考试,也能活学活用。语文并不是无聊的文字,而是表达思想的方式,不让语文成为无趣的应试教育,而是让语文成为学生学习如何在书籍中理解作者的思想,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田野旁边了解蝌蚪是什么,并在父母的带领下了解蝌蚪最终能够变成什么。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便会迫不及待地讲述自己在田野中看到的样子,并说出当知道蝌蚪最后变成青蛙时的惊讶。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语文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能够积累生活的知识,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语文教学不应该给学生太大压力

在很多家长眼里,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人中龙凤,希望孩子能够在考试中考到第一名。很多教师也依据成绩偏爱学生。这样只会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考试的机器,而忽略了对孩子自身的教育。教育最重要的不仅是教会知识,更要学会做人。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给学生莫大的压力,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考试过关。心里却更加畏惧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产生对语文的兴趣。这样成绩自然而然就能提高。

例如,在教学《爱迪生救妈妈》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随机制造一些危险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表演,如何才能逃脱危险。学生对于情景表演一定会主动参与,发散自己的思维想出各种办法让自己逃离危险。教师可以把这个作为课前引入,让学生看看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是如何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救出自己的妈妈的。

二、小学语文的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学生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时,很多学生都在幼儿园学过拼音。但大多幼儿园教师教的拼音并不标准,容易让学生读音出现错误,养成不良习惯。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在掌握拼音能力、在朗读时不会出现语音的不标准,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能够让学生在遇到每一篇陌生文章时都能准确朗读出文章的内容。在学生的生活中,说出的普通话也能越来越标准。

教师应该重视语文的基础教育,只有打好了根基,才能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不会出现看到拼音不会读的情况。每一位学生都能准确读好文章内容,在口语表达时也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学生也会更加自信。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源于平时的积累,平时积累得知识越多,在写作时就越能仔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心中有墨水,写作水平才能提高。所以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结合教材,选出适当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意思,也能让学生不断积累课外知识,在写作中得到合理运用。

3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语文教学多会以儿童文学的角度选取一些适合学生理解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都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思维和判断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学习做人的道理。

比如,在教学《闻鸡起舞》时,教师可以找出一些相关的教材让学生了解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选取“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等刻苦读书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我们对学习应该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明白现在教育环境的美好来之不易。让学生能够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相似的例子有很多,教师要结合教材,多给学生选取一些有意义的课外读物,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也能提高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

小学机房管理的几点心得 篇5

要有专门的机房管理员,他的职责的应该是从制度上严格的、从技术高效的管理好机房的软硬件,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和管理,不能安排其上课,这就从人员,也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机房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当然、学校对机房管理员系统的业务培训是必要的,使其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

(二) 制定科学、合理的机房管理制度,加以严格落实

机房管理历来是让许多信息技术老师和房管理人员头疼的事。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规范机房管理,提高机房管理的效率,保障学校机房的正常运转,笔者建议每个机房在正式开放之前,都应该制订周密详细的制度,并且由轮值教师或机房管理人员加以严格执行,使得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机房纪律,做到合理、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关于机房管理制度的制定,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不同学校根据其不同的实际都会制定相应细则,诸如要求学生“上机时对号入座”、“不准在机房大声喧哗、吵闹”、“不准私自带软盘、光盘进机房使用”、“不准玩游戏”等等;

(三)努力提高机房管理的技术含量,从而高效而又轻松的管理好机房。

以下是笔者在平时的机房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种方法,愿与读者共享:

(1)利用Ghost软件轻松管理机房,选择Loacl→Partition→To Image,将C盘资料备份到目标分区D,备份文件的后缀为“.gho” 镜像文件的恢复过程基本同上,只是在操作过程2时,需选择Local→Partition→From Image,将D盘镜像文件恢复到C盘。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轻松还原系统。

(2)利用还原卡或还原精灵保护硬盘数据,防止学生的乱操作和病毒致使系统崩溃。

四、用公民道德观念教育学生,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教育

用公民道德观念教育学生,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教育,引导其成为教师管理机房的好帮手众所周知,要维持良好的机房秩序,帮助学生上好电脑课,光靠严格的管理显然是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公民道德观念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计算机道德观,在上机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适当地分配一些任务给那些动手能力强、调皮捣蛋的学生,努力引导其成为我们管理机房的好帮手,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负担,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创造了锻炼其实际动手能力的良好条件,学生觉得在老师眼里受到了重视,蓄意破坏学校机房的可能性也就小了。相信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在一个班级里,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他们的计算机知识比较扎实,动手能力也较强,用引导的方法把他们转化成老师的小帮手。

初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心得 篇6

荣昌县石河中学朱巧

【摘要】时代在进步,教育的改革是必然的趋势。通过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和对于新式教育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在此,将我多年的心得与大家共享。新的初中化学教育的精髓就是:掌握双相的教育,即老师和学生的思想是交互的,而不是老师像喇叭一样的放出声音,学生就像录音机一样的硬记录下来!

【关键词】心得

时代在进步,教育的改革是必然的趋势。通过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和对于新式教育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在此,将我多年的心得与大家共享。

我的教学构想分为两个部分:

一、教师篇

1、备课准备

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如何将备课做好,这一点是所有的教学基础。备课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同时也是一个老师的实力的一种体现。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仓库”。可以为老师和学生提供最根本的帮助。传统的备课强调的是“以教学大纲为本”,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当新一轮课程改革把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时,我们的备课也该有更新的突破,才可以满足我们的教学需求。作为工作在教育前线的教师必须冲破传统的清规戒律,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

教学设计要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这样才可以真正的教育学生,让学生学到知识。只有当备课的准备融入教师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这样才可以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

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然后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同时,要跳出只看待课本的的圈子,引导学生领悟教材的精华,把教材用活,让学生学活。

2、教育模式的改正

教育的思想应该不要在局限于书本的条款。教育应该是双向的,但是,在新的条件下,我们的教育模式应该体现在创新和灵活的方面。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化学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化学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化学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对学习方法,使学习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教师在现在的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是达到创新的一大法宝。初中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

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这样才可以真正的利用学生自身的本能来学生,达到真正的掌握。以下是我十年来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3、重视实验

化学应该是一门动手性很强的学科。在化学实验中,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东西,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好方式。因为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兴趣,了解知识的重要性,把握好重点。做到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际!要做到这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同时,在老师的演示下,学生自已实验时兴趣较高,这就很利于教学的开展,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2)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并且在实验的时候,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让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找到知识点,不足点。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动手能力。这是在新新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点!

(3)实验应该要有目的性要明确

现在很多学校,在进行实验的时候,重视的只是一个很不起眼的结果。其实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受的是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东西。

让学生学会在实验当会思考,学到解决的思路。这种思路是自己独立设计完成的,不是老师给的;这些思考是很必要的,但也不是老师强行灌输的,而是学生自己找到,并且提出解决的。这才是我们实验的目的,也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把握的!

(4)教师教学语言表达要有吸引力,感染力。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的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化学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语言的魅力就是在于让你的事物变的更加的有美感。教师拥有这样的能力,对于教学的提高是十分的有利的!

二、学生为主体

何为主体?

主体的含义就是要求,所有围绕在其身边东西,所有的工作的努力

都是针对它而进行!

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求老师无论做什么样的教学,都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要做到学生为主体,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依次开展这样的活动来达到这样的要求:

(1)多实验,多实践,放手让学生去做。

理论的学习是很枯燥的东西,如果学生没有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那有如何可以主动的去学习和探索?

老师在学生中强行的灌输,这样会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更加的反感。每天面对抽象的知识,死记什么混合,分离,鉴别,化合价等等,这样的结果只是导致培养的学生都是一些高分,但是低手的学生。

因此,我们为了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可以让学生大胆的做有关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失败和成功中寻找到答案!

这种放手让学生参与的做法激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增强了化学实验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学生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种实验解题比过去只按书本背几种混和、分离、鉴别、加什么

试剂、有什么现象的死背硬记更有意义;做这样的实验,不但觉得学得开心,而且知道怎样做,做后记得也牢,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实验只能按课本“照方抓药”,个别人动手大家观看的现象。

2、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把握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点的突破,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又一关键。因为只有在让学生理解透了知识点,还有难点,这样,他们才能够主动的学习新的,和这些有关的东西。并且因为有过成功揭开难题的经验,他们的兴趣将更加的浓烈,学习更有信心!

并且在对于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帮助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为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

由上面的的一些看法,我真正的感受到,新的初中化学教育的精髓就是:掌握双相的教育,即老师和学生的思想是交互的,而不是老师像喇叭一样的放出声音,学生就像录音机一样的硬记录下来!正确,灵活的教学方式是我们在教育的时候应该大力倡导的!

并且,由于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许多新的教育工具也在产生,我们应该多学习,多运用,为学生找到一条更好的学习之路!

参考文献:

1、《开启学生的心灵》(美)FrankSiccone(美)Lilia Lopez杨韶刚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多元智能教学的艺术——八种教学方式》

David Lazear 吕良环等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成为反思型教师》(第2版)

(美)Timothy G.Reagan等沈文钦译

4、《成功教学的策略》(美)C.M.Pelletier李庆等译

5、《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性——理论与实践》(美)Mervin

D.Lynch,Carole Ruth Harris著胡清芬 陈桄译

6、《初中教学方法》(美)Kenneth D.Moore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几点心得 篇7

1信息收集, 感悟关系

解决问题的基础是数量关系, 学生理解了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 也就疏通了解题思路, 掌握了解题方法。而数量关系一般隐含在解决问题事理中, 是抽象的, 学生不易理解。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教学中, 我注重加强情境感知,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图形等手段进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从而透彻理解题中悟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确定解题方法。

例如教学行程问题:“张华和李诚同时从家里向学校走来, 张华每分钟走65米, 李诚每分钟走75米, 经过4分钟, 他们同时到校, 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在理解题意阶段, 教师必须通过“图象直观” (挂出题目内容示意图) 和“动作直观” (让学生根据图意表演) , 以及符号直观 (线段图) 等, 让学生多角度充分感知题意, 从中积累悟出“相向”“同时”“相遇”“速度”“速度和”“时间”“距离”等概念的表象, 理解表象间的相互关系, 为思考解题思路奠定基础。然后, 才能对表象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综合, 从中找出决定整体特征的本质联系。即:距离=速度和×时间, 而速度和指张华速度与李诚速度之和。这样, 解题方法自然而然在分析过程中归纳出来。

2补充条件, 训练思维

即把不完整的题目补充条件或问题, 使之成为一道完整的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在掌握各种基础知识后, 提高思维方法, 对各基础知识进行连接, 并做一定的比较, 从而更快掌握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从中发展思维能力。

如在分数解决问题教学中, 当学生已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或少) 几分之几”后, 教师可这样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思维训练。出示题目“六年一班男生有36人, 女生有24人, () ?”然后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提出问题, 使它成为一道简单的分数解决问题。使他们对“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内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或少) 几分之几”两种知识进行巩固复习, 并进行连接比较, 从而既活跃课堂气氛, 又在无形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一定的训练。

3一题多解, 创新思维

即不同的角度进行一题多变, 让学生快速说出一题多解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思维能够触类旁通, 不受定势束缚而随机应变, 不局限于某一方面, 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构思, 得出多种解题方法, 并从多角度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防止解题思路发生模式化与思维定向。教学时应加强学生思维上“变和说”的训练方法。

例如:“修路队修一条3000米的公路, 前5天修了这条路的25%, 照这样计算, 修完这条路共要用几天?”这时我们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 并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A:我先求这条路的25%是多少, 再求一天修多少米, 最后求出共要多少天。列式:3000÷ (3000×25%÷5) 。

B:我把总工程当作单位“1”, 先求出一天完成总工程的百分之几, 就可以求出完成总工程共要用几天。列式:1÷ (25%÷5) 。

C:因为已完成总工程的25%, 也就是完成天数5天占完成总工程的总天数的25%, 即总天数的25%是5天, 所以就可以直接求出共要几天。列式:5÷25%。

D:我也把总工程当作单位“1”, 但却先求总工程是已完成的几倍, 就可知道总天数是已完成的天数的几倍, 然后就可求出共要几天。列式:5× (1÷25%)

E:我把共用几天设为未知数X, 再根据比例的知识知道每天修路的米数一定, 总工程和时间成正比例。3000:X= (3000×25%) :5

4概括归纳, 触类旁通

数学思维的概括能力, 是指能够从大量而复杂的数学材料中, 抽象概括出事物的基本特征。数学思维概括能力的培养,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教者仔细研究探索, 设计多方位的变式训练问题。例如: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 一辆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 每小时行60千米, 几小时可以到达?

当学生解完此题后, 就变换角度提出下面的问题, 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变式1:要加工480个零件, 每小时加工60个, 求多少小时可以完成任务。变式2:有480元钱, 鞋子60元一双, 求一共可以买多少双。从表面看, 它们分别是行程、工程和买卖问题。学生通过分析比较, 能较好地概括三者之间的共同关系, 能由此及彼的解决问题。

5逆向思维, 互相转化

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遵循互相转化、互相联系这一规律, 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不例外。学生在学习了很多顺向叙述后, 往往会形成许多“形而上学”的观点。如:“比...多”用加法计算, “比...少”用减法计算的错误思维。要排除这种情况的出现必须注意穿插逆向叙述题让学生分析。如:“苹果比梨多30千克”这一条件可以在不改变题意的情况下改变比较标准:“梨比苹果少30千克”。让学生进行这种变式练习, 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心得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念转变;激发兴趣;朗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06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043

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被忽视的一部分,语文学科是否能学得好很大程度上是由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的。阅读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需要频繁运用,学会阅读,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阅读正是一种很好的培养能力的实践方式。对于如何指导小学生做好语文阅读,在教育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明确阅读教学目标,转变思想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的课程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首次强调了多年来语文教学中被忽视的人文性,所以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能力,还应使其体会文章中的人文精神。

过去的阅读教学,主要是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现代阅读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现代阅读则在传统阅读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要求。

因而现代阅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把文章视为生命主体,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让他们体验作者的喜怒哀乐,同时自己也可以与作者产生共鸣。这就要求不仅要突出学生在阅读时的主体地位,更要突出人文精神,从中体会语言的精妙,学会语言的知识技能。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兴趣才能有较好的阅读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章前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阅读状态。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教师还需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己掌控阅读节奏,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

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时,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即“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探究,与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并抒发情感。在朗读、理解、交流中使学生受到情绪感染,获得启迪。

三、注重朗读教学,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证明了在阅读教学中,“读”是占主体地位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重视朗读,才能使语文教学活起来,多朗读才能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获得真切敏锐的感受,产生情感共鸣。这里的“读”并不是一味追求数量的读,而是有理解有体验的朗读,能传情达意的朗读,浸透着朗读思索与情感的朗读,同时是有着良好基本功的朗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首先,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在阅读时应该一边读一边理解文章的感情,乐作者之乐,愁作者之愁。这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朗读时注意语调,根据情感抑扬顿挫,注意语速的快慢及语句的重音、停顿等。

其次,带领学生多读。小学生由于对朗读的技巧不精通,对待朗读时很多仅仅存在于“读”的表面,这就需要对学生多进行朗读训练,在不断的朗读中,体会、领悟朗读的技巧。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范读,给学生做一个良好的示范,帮助学生做各种不同朗读方式的体验。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改革中,“要逐步克服重写轻说的倾向,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广开言语,让思路畅通,课堂的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才能养成熟读精思的习惯,使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

语文阅读教学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研究,以及不断地反思与发现!

参考文献:

[1] 宋晓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五定”[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0(9).

[2] 苏建芬.阅读教学要找准切入点[J].教育科研论坛,2009(10).

[3] 程大妹.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J].成功,2013(20).

[4] 卢红伟.让知识滋养学生的心灵——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思

考[J].赤子,2013(7.)

[5] 宋长青.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3(7).

[6] 沈卫东.以读促悟,积淀小学语文素养[J].文理导航,2013(6).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几点心得 篇9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历来是困扰广大师生的一大难题,也是高考重要的一大内容。语法是框架,没有它就无法建设起语言的大厦。本文是结合课堂教学实例,探讨了英语语法教学的策略,即情景法,游戏活动法、任务型活动法、观察总结归纳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心得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任务之

一。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没有词汇,人们无法表达事物,而没有语法,人们表达的事物将寥寥无几。”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像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学生难于真正理解所学的语言教材。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运用和发展语言能力。

一、创设真实情景,增强语法学习的生动性

情景法是借助体态语、表演等,利用图片、多媒体和实物等具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的一个真实生动的情景。这样子不但可以有效的避免语法教学的枯燥性和单一性,而且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虚拟语气时,首先教师口头造一句子:If I were a bird, I would flyIn the sky.(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就能在天空中飞翔。)此时学生会好奇:主语是I,be动词却是were,通常情况下是用am或者是was,会不会弄错了呢。这样子就把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教师根据所教语法项目的这个交际功能,去创设运用这个语法项目的情景,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活动结合起来,将语法知识的学习综合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比如说,教师可提出下列三个话题,供学生围绕话题根据语法结构来设计对话、语境:

If you became the head of the United Nations, what would you do first? If you were the mayor of our city, what changes would make?

If you could travel anywhere, where would you go and what would you-1-

do ?

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新教材教学特点,有利于学生观察、思维、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探讨研究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它要求教师增加自身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备课、思考怎样教好学生,让学生在情景英语中自然的使用语法。

二、设计游戏活动,增强语法学习的趣味性

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意识,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枯燥的语法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1、在歌谣中学习语法。

在优美的歌曲中找出歌词中包含的语法现象的句子:在哼唱中记住该句子和语法运用规律。让学生心情愉悦地感受语法,避免了单纯的说教和被动的接受。比如,“AN ANGEL ”这首歌,就是一个复习虚拟语气的很好利用。

2、在故事中学习语法

故事可以让枯燥无味的语法课堂教学变得灵活、生动。例如,在讲解一般过去时态时,我们可以让同学先复述白雪公主的故事,然后引出时态:Long long ago, there lived a girl named The Snow-white.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不但从中掌握了一般过去时的用法,而且提高了他们英语表达能力及学习积极性。

三、设计任务型活动,增强语法学习的交际性

在语法教学中,教师有必要通过任务型教学来巩固语法教学项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这种任务可以是填空练习、英汉互译、造句练习、做游戏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所学语法现象的记忆。

例如,教学一版将来时态 be going to 和will时,教师设计如下任务型调查活动:明天是星期天,你要做什么?圣诞节将至,你打算给你的父母和朋友买什么礼物?学生在调查中,理解了一般将来时态表达的意义,练习了所学句型,还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运用观察、总结、归纳法,增强法学习的完整性

学生通过观察,然后总结和归纳语法的规律,有利于他们的知识系统化,这样就会促进学生口头表达和笔头表达的准确性。如我在教语法一致原则时,先

列出两组句子让学生观察,“Our group are all going to visit the chimps in the forest.Our group includes six boys and five girls ”,学生通过观察后会发现虽主语同是our group。而前者用了复数,后者用了单数。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再给了一组句子,“The family is very big.The family are early risers.”在观察中,学生会总结和归纳出:group,family有两个用法,一个指整体用单数,一个指个体用复数。如 class,government,team 等。这样的学习方法,比老师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强,学生懂得发现问题,然后归纳总结规则。

总之,在英语教学及高考题中语法贯穿始末,有了准确的语法知识,学生才能正确的运用语言。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精讲精练,以学生为中心,创设课堂生动活泼的气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参加课堂学习活动,使语法教学生动有活力,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正动,解析语法教学的困惑,2008(17)

(3)卢丽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改进英语课堂教学,2009(4)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心得 篇10

结创新之果

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五小学 覃艳苗

尝试教学法,是给学生创造一定条件或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运用邱教授的“尝试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它运用“五步”(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基本教学程序,把“两主”辩证的统一起来。“先练后讲”,让学生在“尝试中思,在自学中创”,营造课堂创新氛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一、在尝试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支柱。“尝试教学法”的运用,通过“出示问题——自学——讨论讲解”的主要课堂教学程序为学生学习与发展提供了更多地参与时间和更多的活动空间,创设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体、主动的地位,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自学尝试、探索研究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创新欲望和积极的创新学习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利用“尝试问题”的新颖性,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尝试问题”是引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及进行知识迁移的主要材料。因此,只有富有启发新颖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创新思维。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例:“三味书屋上午卖出数604本,下午卖出的比上午多卖出145本,这一天共卖出多少本书?”一开始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做一做,连续两问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商店上午卖出作业本100本,下午比上午多卖出50本,下午卖出多少本?这一天共卖出多少本?”如果把“下午卖出多少本?”这句话去掉,这道题能解答吗?这个问题我不教,先请教一下不开口的老师——课本。这样出示尝试问题,富有新意,激发了学生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去看书学习——尝试练习——讨论质疑——悟法明理——探索创新的积极性。

2、“自学尝试”营造了创新的氛围。学会自主学习是学生能否创新的必要前提,而学生能否自主的学习关键在教师的善于指导。“尝试问题”出现后,教师需引导学生从“自学课本,尝试解题”的阶段中,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营造创新思维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不强求学生的做法、想法与自己的一样,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时,教师给予支持和鼓励。如:在学生“自学尝试”1+2+3+4+5+6+7+8+9=?学生出现了(1)(1+9)+(2+8)+(3+7)+(4+6)+5=45(2)(1+2+3+4)+5+6+7+8+9=45(3)5×9=45(4)(2+4+6+8)+(1+3+5+7+9)=45 教师鼓励学生,这些思路都是对的,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3、“讨论讲解”给了学生创造空间。“学生讨论”抓住知识构建规律和重点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发表意见,在争论中明理,在研讨中创新,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和分析推理能力。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发现、研究,归纳出要求一天共卖出多少本书?就必须先求下午卖出多少本书?解题时,关键找出隐藏条件,提出中间问题,分步列式解答。

以上三方面做法,用新颖的尝试问题引路,通过学生的积极尝试,自学课本,积极讨论和教师的启迪讲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这四个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尝试法基本教学程序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形成过程。

二、尝试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

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每个班分成四到六个组,每个组有六到八个同学。学习小组的划分按成绩好差搭配,尝试学习中同学间的交流起到了互补作用,你会一点,我会一点,相互竞争又共同进步;学习所得的交流和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引导式解答辅助了有困难的学生,保证了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例题的示范、事物的认知、知识的迁移、学生的互补、教师的辅助等各项尝试教学法的要素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互动的、整体运动的有机组合整体。在这样一个运动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素养、知识结构、组织能力、亲和能力等就像“点火器”,把学生尝试学习的“发动机”启动;就像“润滑油”,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就像驾驶员,操纵着航行的方向;就像机修技师,维修各项零件,调整着运转的最佳性能。如果这些要素的功能都正常运转,尝试学习就形成了一个由学生、教师、教材组成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动力系统。这样就使课堂教学开始面向全体学生,最终改变了“只为少数人教学”的现象,达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并且有利于营造同学之间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在具体问题的合作讨论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在“尝试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最终体现,是学校教育目标之一。我们必须通过“尝试训练”作为教学的延伸阶段,让学生在“试练”中巩固知识,让学生在“再创造”的学习活动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1、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想象,只有对已有的经验及表象进行加工、提炼或空间想象,才能悟出新的见解。因此,“尝试训练”必须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如尝试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设计如下的练习: 当你看到“∏”时,你想到了什么?(“∏”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一个无限循环小数,取两位小数时约是3.14……)从C= ∏d中,你想到什么?(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圆的周长是半径的2∏倍,直径是周长的1/2∏)这样的“尝试训练”,从已学过的知识出发,进行两项思维训练,触发了学生思维的活动,沟通了圆的半径、直径、圆周率、周长之间的关系,是学生从思维训练中发现利用周长半径,利用周长求直径的规律,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尝试训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创新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尝试训练”是进行新课的延续,为此,教师应努力发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的多发性,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思路,让学生在求异思维中进一步了解事物。如“自学尝试”混合运算应用题。涉及如下尝试练习题:“三年级学生有67人,参加唱歌组的有18人,参加舞蹈组的有29人,其余的参加科技小组,参加科技小组的有多少人?”让学生根据题意,自主的发挥独立再创造潜能,虽答案一样,但方法灵活了。(1)67-18-29=20(人)(2)67-(18+29)=20(人)(3)67-18=49(人)49-29=20(人)

学生按自己想法去做,学习变成了一种乐趣,这也是通往创新之道。

3、开放性的训练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尝试训练”作为进行新课的延伸和发展阶段,要重视利用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探索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条件问题开放题。设计如下训练:“————上午比下午多卖出8本书,————?”让学生补充不同条件和问题,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再解答,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上一篇:龙坪镇屠宰工作汇报下一篇:唯美文艺的思念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