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2024-09-18

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精选11篇)

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篇1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在国家进行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进程中,特殊教育的发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也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关键,思想品德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根本保障,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教会这些学生如何在生活中明辨是非,让他们用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使这些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健康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中去,用自己坚强的意志与乐观的心态去回报社会。由于这部分学生的特殊性,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需要广大的特殊教育教师耐心与细心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只有教师在工作实践之中长期地坚持,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切实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生活中的事例与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这些特殊的学生真正接受与理解教师所传授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知识。

二、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

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因此,教师在特殊教育工作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更应该把学生的年龄与性格特点、成长与生活环境作为备课的重点,这样才能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学生才能够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与扎实的掌握,并能够在生活实际之中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心理需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发展自己的个性,使学生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与认识,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思想的源头上净化学生的心灵,不断促进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或研讨辩论等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来给学生讲解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中的知识与其阐述的人生哲理,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课堂问题的精心设计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

特殊教育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在教学实践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在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与总结中,我认为特殊教育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在认知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障碍,这种认知上不同程度与层次的缺失使这些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与正常的孩子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之中,教师更应该把教学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学问题的设计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设计,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特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特殊教育的教学主体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会有一定的难度,这些孩子普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此,教师要通过富有启发性的教学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于发言,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予以纠正。

四、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分层施教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

首先,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身体上都有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也不同程度地限制了学生在生活之中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这也是导致这些学生在生活之中对是与非辨别能力较弱的主要原因。这些学生身体上的缺陷使家长在他们的成长之中对其过于溺爱,这些学生身体上的缺陷与家长的过份溺爱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之中性格比较孤僻与自私,不会与人沟通与交往。这些性格特点也给教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教会学生与人沟通与交往的方法,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让他们能够树立自信心,以阳光、乐观的心态融入社会中去。其次,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使他们在生活中产生很大的负面情绪,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出很强的自卑感,他们在生活中害怕与人交流,内心长期充满着各种压抑与不满,这也是这些特殊学生形成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正确认识这一点,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使每一名特殊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与生活中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不断克服自卑的心理,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坚强地面对自己的生活,教给学生对逆境的应对方法,使每一名有残疾或残缺的学生都能做思想上的巨人与生活的强者。

五、结束语

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学科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问题,避免课堂教学的枯燥,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真正做到分层施教,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篇2

关键词:特殊教育,心理健康,品德教育

近年来, 我国的教育体系不断在发生着改变,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对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也慢慢成为了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特殊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非常新的课题, 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在进行特殊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 要对培训的意义进行重视, 对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要进行重视, 这样能够够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培养是一项需要很长时间来进行的工作, 同时也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 因此, 在进行工作的时候, 教师一定要具有很好的耐心, 同时要在工作中切合实际, 这样能够更好的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很多的特殊学校的学生, 通常都是一些聋哑学生, 这些学生在听力方面是缺失的, 因此, 对一些事物进行认识的时候是非常容易出现理解片面的情况的, 这样就使得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非常重视, 这样能够树立正确是世界观和价值观, 同时也能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育的时候, 要结合学生的特殊性, 做到能够联系实际, 这样能够直观的对一些情景进行反映, 同时也能对一些道德规范进行掌握。这样学生在慢慢的教育过程中能够养成文明礼貌和遵纪守法的习惯, 这样也能更好的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1 在活动中全力培养盲聋哑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 这样能够更让学生对道德观念进行掌握和理解。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了解, 这样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能更好的发展其个性, 同时也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不健康的心理品质进行克服, 这样能够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和讲解的方式来帮助聋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学习, 同时也要帮助其对教材中的道理进行了解, 能够使其在情感方面进行升华。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是可以通过讨论和表演的形式来使学生明白教材中的道理。

2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特殊学校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的任务。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要进行精心的设计, 对问题的情境可以进行很好的设计, 这样能够更好的使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更好的对问题进行思考, 同时也能更好的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分析。

2.1 课堂提问要注意层次性

特殊学校的学生一些是聋哑学生, 一些是盲学生, 这些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和正常的学生相比是存在着一定差距, 在很多的方面都是存在着局限性,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问题进行设计的时候要由浅到深, 同时要从具体到抽象, 这样能够更好的围绕一个中心对更多的问题进行分析, 同时也能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2.2 课堂提问要富有启发性

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时候, 通常盲聋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非常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在进行课堂组织设计的时候对其要求要进行提高, 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要将问题问到非常关键位置, 这样问题是非常具有启发性的, 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能够对课文中的重点进行体现, 同时在进行提问的时候, 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的。

2.3 课堂提问要具有灵活与实践性

在对特殊学校的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 由于这些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都是存在着很大差距, 因此,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能够更好的对其内心进行了解, 这样能够对学生进行了解, 能够通过教学实现更好的心理效应。

3 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进行分层施教

3.1 初级阶段的养成教育

盲聋哑学生在生活中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 在信息量获取方面是存在着很大问题, 这样就使得很多情况下对是非进行辨别的能力是比较差的。很多的学生都是在骄纵的环境下长大, 这样是非常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情况, 在很多的情况下, 这些学生都是非常的自私的, 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不合群情况, 因此,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不断的在人际交往方面进行提高, 这样能够更好的使这些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

3.2 中级阶段的自我意识培养

初中学生往往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信心薄弱。自信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 由于听视觉的缺陷, 自卑感困扰着大部分盲聋哑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总是认为自己不如他人, 感到压抑和不满, 长此以往恶性循环, 形成心理问题。良好的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保证。只要我们在思想品德课上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 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 他们就能克服自卑感, 寻求良好的自我发展途径。

3.3 高级阶段的良好的意志品格培养

比起健全学生, 盲聋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处在这一时期的盲聋哑学生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 社会家庭的要求越来越高, 他们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挑战, 一旦遇到困难挫折, 他们往往就更脆弱.更容易灰心丧气。教师要告诉学生:“人生逆境十有八九”, 困难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如何战胜困难和挫折, 成为生活的强者。

4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时候可以采用的方式

4.1 发挥特长, 让学生演起来

聋生虽然失去了听力, 但观察能力、模仿能力极强。上思品课时, 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让学生自编自演, 活泼的授课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达到了教育效果。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自己课前查找与课堂中相关的知识, 课上进行表演展示, 通过学生的自我表演, 学生们深深了解课文的意义。

4.2 充分发挥师爱的作用

为了使盲聋哑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要和颜悦色、循循善诱,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样每当老师向他们投以赞许的目光、信任的点头、爱抚的微笑时, 盲聋哑孩子都会感到快乐和鼓舞。这种爱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 而且促使盲盲聋哑学生把教师的要求化为自己内在的动力, 积极实现老师提出的要求。

5 结语

在进行特殊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时候, 要做到能够因材施教,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这样能够更好的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情景和情感方面的追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非常的真实, 这样能够更好的使学生更好的在能力方面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刘长和, 孙万里.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聋生自强自立[M].天津教育年鉴.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0:635.

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特殊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浅析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系不断的在进行调整,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对特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变成了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大举措。对特殊人群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当前教育需要注意和解决的又一个难题。特殊教育学校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在于,树立特殊人群对于世界正确的认知,教会特殊人群明辨是非,关注特殊人群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以及帮助特殊人群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没办法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培养,这是一项非常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同时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善于联系实际,灵活的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讲解。学校里学生由于身体某一方面的缺失,使得他们认识事物的时候容易出现偏差和错误,帮助特殊人群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特殊人群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的前提。教师在教授特殊学生的时候,需要联系实际,针对学生的特殊性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对一些情景进行正确的反映,养成文明礼貌和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加强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

一、培养特殊人群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这样便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授知识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加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等有趣的方式来对特殊人群学生讲解课文,帮助学生更好地更快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师还可以提出论题,利用提问回答或者讨论辩论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会学生明白书中教授的道理。

二、精心设计课堂上提问的问题

特殊学校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达到新课改对于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标准,达到帮助特殊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进行精心的设计,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问题,因材施教和分层施教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两大问题。

1.设计问题要精心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都是认知能力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存在障碍的学生,这些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都因为一定的认知缺失从而影响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相对于正常的学生他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时候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时由浅至深,从具体到抽象,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更详细的、更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同时也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2.提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因为特殊学校学生自身的局限性,很多时候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就受到了很大的考验。教师进行课堂设计问题时候需要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问问题时候要由浅至深,善于鼓励学生发言以及纠正学生的不足,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和探究。另外,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不同的身体缺陷,设计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进行教学,如回答问题、讨论、或者表演的形式都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课文内容。

3.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特殊学生在认知方面存在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地教学,需要对其内心加深了解,加深与学生间的交流和探讨。这样可以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施教

1.初级阶段

特殊人群学生因为身体上的缺陷,限制了信息量获取的速度,这样就造成了很多特殊人群学生对于是非的辨别能力很是薄弱。很多学生由于家长的溺爱,性格变得比较自私,以自我为中心,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需要针对他的性格特点教授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得到良好的个人发展。

2.中级阶段

特殊人群学生自我意识薄弱,自信心不足。自信心是促进一个人进步的原动力。而身体残疾的缺陷带来了大量的负面情绪,自卑感就常常伴随着这类学生左右。害怕与人交流,害怕他人的目光,甚至抵触了解这个世界。由于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总是感觉自己不如他人,内心压抑和不满,长此以往形成了心理问题。良好的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前提。我们需要在思想品德教育课上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正确的认知自身的生理缺陷,进而正确的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克服自卑、乐观积极的了解这个世界,达到寻求良好的自我发展的良好效果。

3.高级阶段

相对于健全的学生而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心里承受能力比较差。随着特殊人群学生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各种信息纷至沓来,对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他们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各种困难。而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们会更脆弱,更容易垂头丧气、止步不前甚至自暴自弃。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对于逆境的应对方法。“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就是讲面对人生逆境时候要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都是难免的,关键是如何面對和战胜困难,做思想上的巨人和生活的强者。

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候可以采用的方式

1.发挥学生的特长

特殊人群学生虽然自生身体缺陷,但他们在某一方面的认知能力很强。上思想品德课的时候,应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特长,采用对话或者短剧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编排并表演出来,以活泼的授课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布置学生在课前查找与课堂中相关的知识,课上进行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和编排,深深理解课文的意义。

2.把关爱学生作为第一要务

关爱特殊人群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也是教学目的之一。教师要把这些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轻声细语、和蔼可亲的教授每一堂课程。对于学生的回答和表演等互动性行为要进行鼓励,对于错误的言论观点也要循循善诱、谆谆教诲。适当的夸奖鼓励会让特殊孩子感到温暖和关怀,对思品课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这种爱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把教师的要求化作自己努力的动力,积极的参与课堂的学习中来。

五、结束语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和分层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同时还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特长,从理念上、认知上等全方面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效的推进特殊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葛琼.特殊教育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J].散文百家(下),2014(9):57-57.

[2]杨中考.浅谈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J].科技资讯,2014(5):223.

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研究论文 篇4

2.2让孩子们能够更加贴近生活: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相对于城市里的孩子,农村的孩子会在很小的时候就跟随在父母身边,春种秋收,比城里人更早的了解到生活中柴米油盐的来之不易,也会在很小的时候就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就能够在生活中让他们具备热爱生活的品质。然而,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思想也比较陈旧,学校老师应该要对农村小学生的生活进行一个基本的了解,并且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实现家长学校相结合,共同对学生出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纠正,使那些不良行为习惯被扼杀在萌芽阶段,进而达到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2.3让孩子们能够更加接近传统文化: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传统文化项目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这些文化活动中有很大一部分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因此,农村小学老师可以对这些传统文化活动进行调研,筛选出能够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素材的活动,与此同时,老师应该与当地的村委会或者活动发起组织进行协商,让农村小学生也能够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使他们能直接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能更好地认识这个社会,进而养成良好的传统美德,为以后更好的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4让留守儿童也能感受到关爱:由于留守儿童常年没有父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一旦思想品德上出现了偏差,很难有人及时的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纠正。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和老师应该对这个特殊的群体进行重点关注,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并及时对这些儿童课外的心理变化进行了解,以避免他们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而出现心理偏差,甚至误入歧途。

2.5农村小学老师要以身作则:在进行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时,老师应该以身作则,从自身的行为、语言、作风以及仪表上出发,不断提高老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给学生做好学习的榜样。小学阶段的儿童思想品德还没有定型,极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应该净化农村小学的校园风气,抵制一切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保持校园的纯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积极发挥它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语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塑造良好的品德以及对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都会对小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农村小学教学的全过程,而且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慢慢渗透。因此,加强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力度,可以为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缺失,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小学学校应该加强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并与学生的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共同努力,来为农村小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陆亚峰.关注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8):4-4,5.

[2]李道知.浅谈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措施[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7):15.

[3]许治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见[J].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4,(11):25-25.

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篇5

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一、本课题的提出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系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也重新修订了《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社会普遍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肩负着党和人民重托,时代的希望,但仅靠学校教育是无法达到预期的育人目标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也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部分。如何协调学校、家庭教育是时代研究的课题,教育专家和学者都曾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为之工作。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分离,家庭教育的企望与学校培养目标相脱节,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要求不统一,存在诸多矛盾,都给学生的教育造成许多不利。因此,调动家庭与学校两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关注未成年人成长的合力,共同培养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已成为家长所需、教育所需、社会所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牵涉了成年人的太多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一些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未成年人中出现了很多沉溺网络、厌恶学习、心理自闭、性格孤僻、打架闹事,甚至抢劫、吸毒等问题,使得学校无所适从,学校教育显得十分苍白乏力、势单力薄,家庭教育没有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学校教育也未能与家庭教育完全融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需要。

本课题的研究将着眼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运用实践探究的方法,探索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影响,并针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实施教育影响,对于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本课题实施策略

1、科学设置机构,统分结合管理:根据学校特点,分普教部、职教部按年级(或专业)建学生教学班,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学校政教处和普教部、职教部政教室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两部相对独立,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独立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各班主任具体负责本班学生的教育管理,与家庭教育保持联系,机构设置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分线管理、分块落实、统分结合。

2、加强班主任培训,培养合格的师资:制定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实施方

案,学校定期组织班主任开展教育理论的培训,分批选送班主任参加省、市教育机构组织的骨干教师或优秀班主任培训,聘请一批教育学者或客座教师,定期来校上课,传授教育经验,建立能胜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队伍。

3、加强家校联系,拓宽教育途径:依托关工委,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卡”,让教师和家长经常沟通情况、交流信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规范管理,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探索研究,积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经验,以之指导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三、本课题实验步骤

(一)、实验准备阶段(20012年6月-10月)

1、课题研究的论证,制定实验方案。

2、培训实验教师。

(二)、实验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5年6月)

1、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构,兴办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卡”。

2、研究家庭环境、人文关系、经济条件以及家庭教育的观念、方法、过程等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及作用,进一步研究影响的对策。

3、针对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缺陷的成因、表现采取相应对策、方法进行纠偏研究。

4、综合研究,做好阶段性实验总结。

(三)、总结鉴定阶段(2015年9月-12月)

学校品德教育活动方案 篇6

本年度我校德育工作将以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严抓学生生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多种形式为手段,以全员参与为保障,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使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为成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切实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努力构建学校和谐文明的校风。

二、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德育监督工作,主管学校德育及教师师德、党政工作。

组员:

--——负责学校总的德育工作。

--——具体负责在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及学校特色工作;

--——具体负责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常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学校及家访日、校访日等方面的工作;

--——具体负责以生命教育为主线的各专题教育、负责法制学校、安保工作,学校德育活动的宣传、校园网、家校通等工作;

--——具体负责德育教科研方面的工作;

--——具体负责学校文体卫方面的德育渗透工作;

--——具体负责少先队方面的工作,如开展各种少先队活动,召开主题队会,民主选举少先队干部等;

--——具体负责各年段的德育常规工作。

三、工作思路:

1、确立一种意识:以学生为主体。

2、抓住一条主线:自主管理。

四、重点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提升教职工德育理念。

要牢固树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大德育观,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明确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每一个教职员工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岗位的育人功能,自觉承担起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的工作。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应该确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观念,把教书和育人的任务紧密地结合起来。

本学期将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每个教师的德育素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规,增强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提高教师科学育人的水平。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思想。加强职业道德自律,规范教学行为,增强爱生意识,关心学生品行健康发展,认识并掌握教育规律,坚持耐心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全面关心、爱护学生,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拿起表扬、赞美的武器,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继续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本学期将进一步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培训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品行好、能力强,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工作相关管理和考评细则。以《--小学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规》为依据,修改班主任考核细则,认真组织班主任培训学习,用专家的理论指导班级管理工作。

3、重视德育课程建设,构建德育内容体系。

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做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学生思想修养相统一,灵活随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创造者,作为教师个人,可以开发并实施一些孤本课程,例如节气课程、安全课程、感恩课程等等,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识别真善美的能力,使之形成理想与信念,进而转化为发愤学习,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4、抓好“三个结合”教育,促进学生发展。

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这一有利资源,定期召开会议,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校外德育教育基地活动,进一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

要定期召开好家长会,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建立家校联系卡,沟通学生在校和家庭情况,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使孩子在家长指导下,加快常规养成。全体教师要定期做好学生的家访工作,和家长一道做好学生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要充分发挥“家校联系”的作用,通过家教经验交流、给家长的一封信、课堂教学开放周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引导。

(二)强化“育人”目标意识,突出养成教育重点,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以深化“争做文明幸福学生”主题教育为抓手,着力提升学生的道德文明水平和学习成长的幸福感,加大力度积极开展并实施养成教育系列化工程,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道德和文明行为的教育、培养,促进学校良好的风气形成,促进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积极研究探索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对策、新方法和新途径,努力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熏陶人,以生动活泼的群体活动教育人,以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引导人。

1、用“规范”育人。

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坎山镇小学生一日常规》为依据,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坚持从细微之处入手,加强观察、监督、引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坚持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和卫生等习惯,继续以开展“班级”、“三项竞赛”等”活动为抓手,逐步形成富有校本特色的常规教育体系。

2、用“活动”育人。

学校坚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继续规范升旗仪式、提升国旗下讲话的教育含量。以班会课为平台,充分利用每周的班会课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课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利用纪念日、节假日时间开展实践感恩活动,通过学生的社区公益活动等,深化教育效果。同时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用“文化”育人。

我们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与育人相结合。积极开展丰富的绿色校园文化活动,以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协调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和谐的氛围,提高教育品位。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科学性和创造性为一体的目标,激励学生,教育学生,塑造学生,使校园文化活动成为高水平、高品位的德育活动。

(三)夯实德育工作基础,出好德育精品。

德育工作成效的根本呈现是学生行为规范与文明程度。因此从学校层面来讲是进一步完善三项竞赛的评比细则,进一步深入推进《--小学小学生一日常规》。从教师(班主任)层面来讲是加强教育、监督与评价,善于寻找契机深入剖析、紧盯不放、一抓到底。活动安全、环境卫生作为反映学生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要引起全体德育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

五、常规工作

(一)加强体卫工作,增强学生体质。

1、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有目的,按质量,按课程上好每一堂体育课。认真落实“两课两操”,保证学生每日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值日生及值日教师每日做好督导工作。

2、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监管力度,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校卫生监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督促学校整改,杜绝学校食品安全事故,防范学校群体性传染疾病的发生。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降低学生近视率。

(二)重视师生心理疏导,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

积极健康的心理氛围,能使大家心情舒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对于学生的错误和困惑,要耐心倾听、全面分析、积极引导,防止感情用事,简单粗暴,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本学期将继续重视行为偏常学生的跟踪教育。利用这一途径及时详细了解学生情况,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三)继续深化安全文明校园建设。

加强学生法制、安全、自我保护教育,建立健全学生安全教育制度,不断增强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着重抓好交通、防火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1、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完善职责,各负其责,层层落实,层层追究。

2、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制度约束行为。班主任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制度,就安全问题不给一次出错的机会。

3、充分利用家长护苗队这一平台,扎实有效开展好放晚学时校门口接送秩序的整治,并以此为契机,开展“小细节、大德育”学校德育难题行动。

4、加大检查力度,有制度就有落实,有布置就有检查,不搞形式主义,不拿学生的安全开玩笑。

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篇7

一、当前形势对小学教师的迫切要求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精神风貌, 而且这个阶段成长的学生富于创造力、可塑性强、接受新生事物快, 也正是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之重要阶段, 是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各种习惯、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的最佳时期。因此, 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学生将来的人生之路影响是非常大的, 所以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校各级各类人员都有责任把中小学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上来。

学校的第一带头人是校长, 学校校长处于学校行政事务的中心地位, 校长起到的是学校领导班子中合作团结、治校育人的核心作用。要坚持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家庭、学校、社会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共同来办好学校, 让学生健康成长。这需要校长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并且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开展全校普及的工作和感染家长来共同营造德育教育的教学情境, 以身作则, 带领全校师生培育出国家高素质人才, 推动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

班主任在整个过程中担当的是具体实施者, 领导和组织全班同学开展相关活动体验, 班主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书是手段, 育人才是目的。班主任必须掌握中小学教育的心理学和教育学, 身教重于言教, 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德育风尚。班主任应该从学生的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教育。例如:有一位高年级男同学, 进程时遇到一个骑摩托车的年轻小伙子撞倒了一位老奶奶而仓皇逃遁。这位同学急忙搀扶起了这位老人, 并且打了急救电话120, 送往医院, 老人的亲属赶到的时候, 却被老奶奶的亲属指责为肇事者, 无奈之下医治费与营养费花费上万元, 该学生损失了经济利益, 做好事却得到误解, 这怎么办呢?班主任老师告诉他, 这是社会上的一些个别人的行为, 还是存在的。但是如果是老师遇到这样的事情, 还是会这样做的, 老师以身作则给学生捐献了50元钱, 全班学生也都争先恐后的奉献了自己的爱心。这位学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怀, 受伤的心灵得到了愈合, 如果是在一片指责声中, 孩子那美好的心灵就会变得扭曲, 所以从小正确引导孩子非常重要。

在南海广佛的小悦悦被车碾压事件中, 7分钟内有18人经过现场, 竟然视若无睹, 不闻不问。这无疑造成了对于天真善良的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冲击, 费解、质疑、茫然等情绪油然而生。心中充满疑惑, “这些都是为什么呢?”每天收到的教育是要争做新一代好儿童, 好人好事新风貌, 这样的突发事件无疑已经和精神文明建设严重脱节。老师要适时的通过班级研讨会做正确引导, 让同学们认识到这是一些部分人群的极端做法, 会受到全社会的唾弃与指责。现在法制教育已经大力普及, 每个人都应以法律为准绳, 做新社会新风貌的德育先行者, 只有每个人都担负起爱心经营社会的责任, 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国泰民安。思想决定着意识和行为, 所以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势必力行的, 这决定着整个民族的未来精神文明风尚。所以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都应该是一个对社会充满爱心、热爱祖国的具有崇高品德的人, 才能用自己切身的行动和教育语言来指导好自己的学生。

二、家长要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 学校要和家长进行思想意识交流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家长要支持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相互配合, 统一思想认识, 保证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一致。为学校顺利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家长们人人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怎样才算是成才和成才的方法, 很多家长由于不懂教育教学规律, 往往与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够协调一致、整齐划一。所以家长们要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 经常和学校进行互动式沟通交流, 与学校的教育目标一定要达到共识共进。

对农村小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

为振奋学生精神风貌, 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 建立良好的班级班风,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来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为起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要开展“爱家乡、爱祖国、做贡献”等活动, 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 为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 提高劳动技能和助人为乐的思想意识。学校开展走出校门的校外活动, 通过农田劳作、修路、植树等活动开展劳动教育, 帮助村委会开展公益活动, 帮助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物, 实施组织纪律教育少先队每年组织好“七一”、“八一”、元旦、国庆节的歌颂庆祝活动, 同时组织好烈士墓在清明节的祭奠。“六一”发展新成员、新队员, 举办少先队知识竞赛, 通过对会开展“小红花”、“雏鹰奖”、“金太阳”活动, 在队员中鼓励大家学先进、做先进, 争做当代好少年的少先队工作。

为了使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加强, 提高每个学生的热爱祖国的责任使命感, 形成班级与班级之间的良好竞争局势, 争取每个同学都为自己的班级增光添彩。班主任老师要培养好的班集体要做好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年的具体计划的工作总结, 同时要帮助学习差的学生做好转变工作。组织班集体进行多种竞赛评优活动。安排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好班集体的小主人, 并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心得体会, 在班会上与大家分享。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 学校的精神风貌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教学环境舒适、整洁、优美, 学生会得到审美教育。学校精神风貌对学生的熏陶非常重要,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经常活动场所, 这里不一定要豪华气派, 但是宁静与整洁是必须有的, 一定要加以维持而且要经常性的美化, 如种植一些植物, 做一些文化宣传栏墙报, 以感染在校学生的思想精神文明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工作中的能力, 学校要求学生通过电子邮件、书写信件、学好写好毛笔字、到田间地头丈量土地、各种手工劳动等实地考察及评优竞赛, 进行对学生的使用技能技巧的培养。

为使学生树立爱党、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 从乡村聘请来一些老党员、退休老干部对学生进行校外辅导工作, 讲述革命历史故事和亲身经历, 言传身教, 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感悟到爱国主义精神, 讲述着本乡本土乡音淳厚朴实、平易近人, 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活动, 也容易接受。

总而言之, 加强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有多种有效途径, 家庭教育以及全社会对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必须给予积极地支持和配合, 使学校和学生的德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这样才能培养出能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国家教委在《中小学德育纲要.》指出的重要精神, 强调思想品德教育要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和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所以开展中小学生德育工程建设是当今的教学大计。本文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文件结合我校现状对于如何进行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展开论述。

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篇8

【关键词】寄宿制;思想品德;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5

1 引言

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基础保障。思想品德教育包含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与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学生高尚品德的养成,需要以正确的认知为基础,良好的行为为实践,其实质是健康、积极、向上的知行统一的过程。家庭因素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能够直接影响学生“三观”的形成。但在寄宿制学校中,学生长期离开家庭和父母亲人,正常的家庭教育活动无法展开,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由于学生众多,教师也无法逐一对学生进行周到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发展得不到很好的引导,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的状态。

2 寄宿制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寄宿制学校中,当前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学校教师并不是全部都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多数教师都在全力以赴地抓教学质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除了班主任在抓,很少有人关注;第二,没有形成多元评价体系,学生不能从评价中获得成功、成长的快乐;第三,学校结合上级部门要求,会开展一些时令性的教育活动,但局限性较大,而且活动多流于形式,还有更广阔的思想品德教育空间有待开辟。

3 寄宿制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与实践

3.1 做好学生常规管理,抓好三支队伍建设

班主任、生活教师和共青团监督岗,是寄宿制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管理中要抓的主要方面,如果要提升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效果与质量,就必须要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调动并全面激活这三支队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持久地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

(1)加强学生的个体管理,建立全面的管理和考评制度,营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除了正常的学习和纪律方面的管理外,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常规管理还应包括发型着装、生活纪律、就餐秩序、生活区卫生等。首先应结合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考评制度,做好及时的检查反馈和整改;并根据考评制度对逐一项量化,做好表彰奖励与违规处罚,最后,每月一汇总,对违纪严重的进行处理,对优秀学生予以表彰。

(2)加强班级管理,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教育权利还给每一个学生,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使学生得以自由、健康的成长。班主任应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应少说多做,不讲空话套话,多做实事,通过召开民主班会、民主家委会、民主评议等方式来解决班级事务,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动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努力做到班级事务让学生知情,让学生做主,由学生管理,请学生监督,让学生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注意语气、态度,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才会让学生心服口服,自觉地去承认错误并改正。

(3)重视生活区管理,依靠规范而科学的管理,向学生及家长提供优质服务。生活区的管理是寄宿制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区域,首先需从生活教师中选聘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教师担任生活部主任,组建生活区管理团队,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教师的岗位职责和考评细则,不断加强培训,提升生活教师的素质,并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定期召开班主任、生活部的工作交流会议,及时反馈,将班主任的考核与深入生活区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核相结合,提高生活区的管理力度,依靠规范而科学的管理,向学生及家长提供优质服务。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育人是校园文化最主要的功能。因此,寄宿制学校要充分发挥和结合好区域特色和地域优势,投入必要的物力、财力、人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娱乐场馆和课外活动要全方位地向学生开放,书法、绘画、器乐、合唱、舞蹈、棋类、特色跳绳、抖空竹、地书字等兴趣小组有序地开展,以满足学生娱乐、参与、创造的欲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3.2 加强校内外联系,整合资源巩固思想品德教育成果

要巩固好学生在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果,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寄宿制学校可通过如下方式,来巩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成果。

(1)家长会。家长会能增进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了解和信任,让家长对学校、教师和自己的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艺术性和效果。

(2)“校讯通”。教师利用“校讯通”系统,可将学生在学校的思想表现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和临时通知等反馈给家长,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时,学校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可以以短信的方式告知家长,得到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高度熟练、真才实学、有本领、有技术、手艺高超、实事求是、不辞劳苦——这才是最吸引孩子们的东西。”作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从自身做起,不断钻研业务知识,加强自身修养,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从而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精通教学业务,不仅可以使教师学生产生一种热爱科学、不断进取的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作用,也可以使教师本人对学生保持着一种源于科学、源于知识、源于专业的人格魅力。

3.4 不断创新,健全思想品德教育评价机制

首先,评价要体现出动态性。可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效结合。形成性评价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随时进行,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改进;同时一学期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有助于对学生的道德价值进行判断。其次,整个评价过程要科学。评价的整个过程应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为辅。再次,评价要体现出主体性。评价要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这样评价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曹宇. 内蒙古乡镇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措施[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21-26.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学习心得 篇9

一、把握时代脉搏,使思想品德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思品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我在讲述“中国的声音”时,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是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步骤:首先选定论题,供全班学生讨论正确与否,并阐述理由,认为正确的一方为正方,认为错误的一方为反方,要求双方学生各推四名代表就各自的观点加以论证,并对对方可能提出的观点加以反驳。其次正反双方代表分列在讲台两侧,正式展开辩论。第一步,先由正反双方各推一名代表分别在五分钟内,表明自己的观点;第二步,双方自由辩论十分钟,在第一步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并对对方观点提出质疑;第三步,由其他学生补充正反双方的观点,时间为十分钟;第四步,由教师根据双方观点提出的理由充足与否,论证是否严密来裁定哪方获胜,在总结双方优缺点的同时,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2、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

3、社会调查。理论只有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不只是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沸腾的社会生活。调查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调查课题,寻求符合实际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步骤,明确社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步:正式开展调查,掌握大量的和课题有关的数据和材料,并对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改造,然后再一次走向社会,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第三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一方面使书本知识得到检验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为改造社会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4、开辟“时事论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

三、质疑导思激活思维

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当讲到“我国经济建设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时,引出“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但教师进行引导,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哲学理论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

思想品德教育实施方案 篇10

小学思想品德课应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使孩子具有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认真学习、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的良好思想品质。从目前教育教学情况来看,不少教师还是习惯于把自己定格为道德知识的传授者、道德理念的捍卫者、道德权威的示范者。在这种思想主导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道德教育中的双主体的互动关系,忽略了道德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的价值,忽略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往往采用要么强制灌输要么干巴巴的说教,其效果可想而知。那么,怎样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呢?

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增强道德情感教育的意识。

道德情感教育是沟通教师与学生心灵的通道,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能创造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切实肩负起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责任,并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作为教师始终不渝的目标,做到以人格培养人格,以情感激发情感。例如,学生自私、狭隘、妒嫉、好斗、偏激等等的人格特征无不打上深深的情感烙印,这种人格的缺陷与其说是道德认知缺陷,不如说是道德情感的发育不健全所致。任何一个学生都不会认同上述人格,但却无力从人格缺陷的泥滩中自拔。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循善诱,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看待问题,不要什么事都要上纲上线,对学生讽刺挖苦,甚至把他们列入不可救药的行列。

教师只有对学生怀有真挚的情感,才会爱学生,把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子女,把爱心献给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对自己的事业怀有执着的情感,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教学水平,才会不断完善自身人格。

其次,打通课堂这一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主渠道。小学品德课更应该在这方面做出贡献。

1、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通过深入的审美欣赏来接受高尚的情感熏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课堂教学情境,通过鲜明、形象、生动的情景,唤起孩子们的情感。当然,好的教学情境还包括校园、教室的环境布置,教材及其它媒体展现的情景,教师的表情动作、语言声调等创设的氛围等等,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并把它转化成高质量的教学情境,使孩子们引起情感共鸣,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

2、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产生的心理规律告诉我们,愈是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事物,愈能激起我们的情感反应。在教学中,把故事情节跟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使学生领会故事的情感内涵。这样通过联系实际,设身处地地体会故事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物性格、接受情感教育。

3、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深化情感体会。情感的发生、发展过程,总是和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正如夸美纽斯所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情感的产生和发展都有赖躬行的实践,学生的实践活动又是丰富多彩的。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分角色表演、编排课本小品剧。通过学生分角色表演,或模仿自编小品剧表演,都能取得很好的情感教育效果。

4、重视教师情感的感化作用。情感的教育培养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情感的感染性。教师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必须自己先具有这种情感;要学生激动,首先就要教师感动。因此,教师自己平常要加强高尚情感的自我培养,教学中要讲究情感的投入。只有教师自己做到了情动于衷、言发乎情,才能使学生心有所动、情有所感。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育事业是引导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成熟、逐步完善学生人格的事业,因而,教师必须十分重视道德情感教育的作用,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增强道德情感教育效果的新途径、新方法。

再次,通过知情结合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

知就是要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产生自愿练习的愿望。道德行为习惯是与一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相联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一个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都需要运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自觉地练习才能形成,这是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

知情结合,是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在讲述道德范例的时候,满腔热情地加以赞扬,会使学生产生羡慕、向往的情感;在批评一些违反道德要求的行为时,用严厉的态度,否定的词语进行批评,使学生对这些行为产生厌恶、愤慨或羞愧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用自己真切的感情感化学生。一种正确的适当的情感的表达,能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道德的社会意义。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以理服人,丰富学生的道德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水平。常言道:“知之深,爱之切”。教育者不但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只有知情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够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第四,真情感化,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与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亲切感,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所讲的道理。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爱又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重要来源。学生取得进步时能得到老师的及时肯定和表扬,碰到困难时能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这些都会引起学生高兴、感激等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也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这种积极的情感能为“晓之以理”准备良好的心理环境。此外,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感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教师必须自己具有这种情感,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感。

第五,开展节日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有效途径。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衡量德育效果的真正标准,不是看其偶然出现的行为,更不是听其口若悬河地演讲,而是看其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应创设良好道德环境,使学生不重复不良行为,在练习和实践中,发展品德,践行能力。

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节日及庆典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节日活动开展是小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探索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在探究过程中,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轻松快乐的小组合作,不断变化的时间空间,以及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探究学习内容的自主形式,都深深地牵动着学生的好奇心,促使着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带给他们课堂教育中所无法得到的乐趣。另外,节日文化中的小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少先队,开展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活动来学习道德的。因此,对少年儿童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总之,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小学生在道德情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每个教师满怀热情地给予引导和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还必须重视学校小环境与社会大环境的有机协调,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教育功能,努力优化教育的大环境,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使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篇11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 德育教育 教学策略

思想品德课程是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道德修养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在新课改进行后,将思想品德这一课程与生活的结合更加紧密了,而且提升了对学生位于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

一、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情理法并用的原则

情感是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最基础保证。事实已经证实,如果教育者以及被教育之间拥有非常浓厚的感情,那么受教育者就很容易接受教育者的相关言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逆反心理,提升其学习思想品德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即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2.紧贴学生的原则

想要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就必须紧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抓住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3.开放民主原则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同时教师也应该努力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站在平等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启发,而不是自上而下的灌输。教师要能够灵活结合教材和社会实践,并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有效地在社会中进行运用。

二、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1.思想品德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1)思想品德教师要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会接受教师讲授的各种知识,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师自身道德修养的影响。尤其是对思想品德教师来说,不但要向学生们传递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知识,而且还要做好学生道德层面的领路人,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与道德观。

(2)充分了解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在高速发育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在充分了解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本身的特点与接受能力,有效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

(3)教师要拥有非常深厚的专业素养

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特点就是讲道理,用理服人,因此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老师必须拥有非常深厚的专业素养,可以非常清晰的理解和阐述教材中涉及的内容与道理。同时,这也要求教师在生活中要努力学习,不断地吸收新的马列主义理论新成果和信息,这样,教师才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做到旁征博引、信手拈来。

(4)教师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观

思想品德课在中考和高考中占据的比重较小,所以很多人认为只是一门副科,很多学生从心里上不重视思想品德课程。但是实际上思想品德课程在整个中学的课程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中学教师一定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观,时刻提醒自己热爱自己的事业和学生,在尽最大努力提升思想品德教学水平的同时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2.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渗透德育教育

(1)保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著名的学者布鲁纳曾说过:“只有学习者处于主动学习的位置他们才能够积极主动的接受和学习新的知识。”所以,想要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就要始终保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解放思想,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2)营造多样化的课堂形式,促进学生开展道德实践

新课标中指出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良好道德修养的高素养人才,这就是我国新时期教育的重点。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思想品德教師也应该重视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营造多样化的课堂条件为学生创造自己动手进行实践的机会,促进其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3)引导学生们关注时事政治

传统教育中强调学生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是这一理论在新时期是不适用的。假如学生们不关心国家大事,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意识和情感。

三、结束语

想要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除了要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之外还要求教师加强自我修养,用自身为学生们的德育教育树立良好的榜样。思想品德教师拥有德育意识以及良好的道德水平后才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充满责任感与信念感,才能够坚定不移的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尽最大努力来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 杜军兰. 探讨德育教育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 知音励志,2016 (13).

[2] 肖寅杰. 德育教育让每个人心中都有彩虹[J]. 好家长,2016(30).

[3] 郑志伟. 浅析“幸福课堂”下初中体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J]. 名师在线,2016(04).

[4] 杨建华. 刍议高中数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04).

上一篇: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柴河镇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调研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