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2024-09-18

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共7篇)

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篇1

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升市民的综合文明素质,最大限度地发动和引导全县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活动,现根据省市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县文明城创建暨市容环境整治指挥部关于做好迎接2014年城市管理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强调几个问题:

一、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活动,是文明城创建和市容环境整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让广大市民充分认识创建文明城市的必要性、重要性,明确创建目标,激发创建热情,增强创建合力,使创建活动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良好社会氛围和人文环境,这项工作迫在眉睫,说远点,有利于促进全县五城同创蓬勃开展,说近点,如果市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市容环境必将慢慢净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不断变好。前不久,田洪光县长多次跟指挥部同志谈到市民教育培训的问题,他指出,要加强城区居民文明素质的教育,要在城区各社区开办市民学校,要把全县中小学生文明素质教育当做重点来抓。

二、要明确活动举措

社区:

1、社区要开办“市民学校”和道德讲堂。社区要以“创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共建美好家园”为主

题,深入推进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活动。社区工作当前一个重点的任务就是开办市民学校和道德讲堂,具体培训内容就是县文明办下发的《英山文明市民读本》,要结合市容环境整治行动,密切配合各责任区,共同努力建好市民学校阵地,通过向市民免费发放宣传单、培训、讲座等形式,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强化市民文明素质教育,进一步掀起市民学习文明知识的高潮,促进城市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

教育系统:会后,请教育局领导重视,启动全县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培训活动月活动,开展专门的中小学生文明素质教育;

一是组织“文明讲坛”活动。全县各中小学要组织开展“文明讲坛”活动,要选定优秀教师讲授文明素质培训课,要以学生为教育主体,以“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为主题,分期、分批、分年级对学生开展文明素质教育培训。县教育局要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在下个星期五之前,启动城区学校“文明讲坛”活动,要选择一个城区学校重点突破,举行“文明讲坛”启动仪式,县文明办将参加这个启动仪式,届时,将把县电视台、新闻周刊、英山新闻网等县内媒体都请到现场,重点报道。

二是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家校互动活动。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文明伴我成长”主题活动;10月下旬开始,在全县中小学中组织开展一次“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家校互动活动,请城区学校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印制《文

明市民倡议书》,《家校联动、共创文明城市责任书》,交学生带回与家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学习并签字承诺,通过广大青少年学生带动家长共同参与争创文明城市活动。

三是组织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今天把教育局团工委的负责人也请过来,就是想依托团组织的力量,把文明素质教育活动推向深入。具体而言,就是做好“三个一”,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以“争做文明小市民,共创文明新县城”为主题,策划一次主题班会;开展一次主题黑板报活动,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布置一次主题黑板报活动;做一次国旗下的主题讲话。

三、开展专项督查

教育系统和各社区要密切配合,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好每一项活动,并将活动开展情况书面报告县文明办。县文明办办将根据责任分工及部署,对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经常性开展督办检查,特别是对城区各学校“文明讲坛”活动,我们将重点关注进展情况,各学校“文明讲坛”开办的情况将纳入文明单位验收重要参考指标。

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篇2

我们课题组对石家庄市城市公共文明指数做了一番深入的实地调研工作, 采用问卷形式进行了抽样调查, 涵盖石家庄市6个区, 共发问卷500份, 收回476份, 回收率为87.6%, 有效率为100%。这次调查的各项数据表明, 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开展, 特别是2012年全省开展“善行河北”活动以来, 石家庄市市民的文明素质有所提高:“善行河北”所倡导的“互助、诚信、敬业、友善”正在成为市民主流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 在树立“善心、善思、善念、善言、善行、善事、善道、善德、善人”的“十善”品格的舆论导向下, 市民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有所增强;与此同时, 在对“善行河北”活动中涌现出的最美人物的先进典型事迹的传颂中, 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追求不断提高。如在调查中, 93%的人认为市民参与身边慈善捐助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90%赞同在全社会积极开展志愿者行动;96%认为见义勇为行为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94%的认为身边的人在乘车时能主动为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 92%的人认为周围的人能热情详细地为他人指路。市民对基础公共设施较为满意, 但对公共文化设施有64%的人回答“不满意”。

调查中, 大部分问卷对石家庄市城市的公共问题如环境卫生、道路交通、社会秩序等等都普遍认为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如有87%的人认为身边普遍存在乱丢垃圾的行为;78%的人认为身边走路或骑自行车的人经常闯红灯;84%的人认为身边的人经常在非过街通道穿行。总结调查结果, 目前石家庄市市民行为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第一, 市民交通法规意识淡漠。省会集中整顿交通秩序时, 交警全体出动, 一时间交通秩序大为好转。现在交警人员少了, 乱闯红灯、随意穿马路的人又多了起来, 加剧了我市道路交通拥堵状况, 而且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第二, 社会公共道德缺失。比如有人在公园景观前拍照留影时, 总是攀爬到最上面;夏天, 公园里的座椅总是随着树阴的变化被人搬来挪去, 但很少有人把它放回原位;造型喷泉的玻璃盖板, 经不住一部分人的肆意踩踏, 现已被迫更换成了不锈钢的;草坪灯的灯罩被人卸掉, 里面的灯泡不翼而飞。第三, 对社区公共环境缺乏爱护。宠物扰民、车辆乱放、公共区域堆放个人杂物、高空抛物、夜半“歌声”等现象层出不穷。

由以上石家庄市市民文明程度我们可以看出, 石家庄这个省会城市, 其市民素质远没有像他所归属的城市的硬件发展一样, 站在“现代化”的平台上, 市民中还保持着很多农村经济制度下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第一, 石家庄确实可谓“天下第一庄”, 其中内含了若干改造过的和正在改造的城中村, 而且曾经身处城中村所养成的某种生活习惯, 很难随着拆迁再造而即刻改变。应高度重视城中村回迁居民素质提升问题, 这是石家庄市民整体素质提高的关键。第二,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深刻变革, 大量农民走出家园, 离开乡村土地, 走向城市务工经商。这种社会现象对于城市文明的发展喜忧参半。城市农民工人员身上虽然有着农民勤劳朴素、艰苦创业等优良传统, 但同时他们身上也有着陈腐落后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这是长期在自然经济和小生产条件下形成的, 并不能随着农民工人员进入城市而马上改变。大量农村人口涌入, “边缘市民”的公共文明意识、城市环境意识欠缺, 这对提高整个城市的文明水平来说, 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第三, 目前在市场经济大潮下, 市民中物欲化、个人主义思想滋生。这使得部分市民公共文明素养偏低。

“善行河北”活动是对传统燕赵文化厚德重义的传统继承, 又体现了当代河北人文精神, 强调知与行的高度统一, 是构建和谐河北的重要内容。这次“善行河北”的主题词是:“互助、诚信、敬业、友善”, 意在善、重在行, 要努力培树“善心、善思、善念、善言、善行、善事、善道、善德、善人”的“十善”品格。“善行”活动从人的信念出发, 落脚点为人的素质的提高。探索在“善行河北”活动中, 提高石家庄市市民素养的途径, 是提高石家庄市城市文明程度的关键性环节。

一、挖掘石家庄市优秀的文化传统, 打造以“善行”为核心的优良城市精神, 建立市民素质提升的精神支柱

石家庄是由一个小村庄伴随着铁路的兴建发展起来的, 到1968年才成为河北省省会。作为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一个新兴城市, 新中国辉煌的革命史, 是这座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资本。因此石家庄市的城市精神应该是以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与西柏坡精神相结合的精神。石家庄作为现代移民城市和新兴现代化省会城市, 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交融, 逐步形成了石家庄人“爱国、善良、包容、质朴、求新”的城市精神, 深刻梳理及挖掘石家庄城市精神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 努力锻造石家庄城市精神之魂, 既是推动城市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 又是引领广大市民不断提高整体素质的巨大精神推动力。

二、结合公共文明引导活动, 发动市民参与城市管理, 增强城市中的“善行”氛围, 提升城市全体市民的文明素质。要大力开展市民素质建设, 就要找到市民素质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契合点

城市的文明绝不是单纯靠“管”出来的, 它是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只有充分地调动起广大市民的积极性, 使市民从根本上树立起城市主人翁意识, 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 才能使市民公共文明素养得以提升。北京市在申办和成功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中, 重视“人文北京”的建设, 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市民道德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是一次最广泛的全民道德教育与养成活动,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涉及人群面极其广泛。

目前, 石家庄市也在开展公共文明引导行动, 因此借鉴北京十几年来公共文明引导行动的经验, 对我市的文明建设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第一, 坚持常抓不懈, 不断扩大引导范围, 实现公共文明建设的常态化。提高市民素质,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是一项长期的、渐进的工程, 不能一蹴而就。北京的公共文明引导行动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坚持实施十几年, 每年都提出新的活动主题及方案, 参与人数由最初1300人扩展到8000人, 引导区域也由主城区内全市重点大街的430多个站台疏导维护秩序, 到2010年服务范围涉及五环内1800个站台、2300个公交地铁服务站。服务时段也由以早晚上下班高峰向全时段、全天候扩展。因此, 石家庄市的公共文明引导工作更要做到常抓不懈。

第二, 健全公共文明引导行动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实现公共文明引导行动的制度化、规范化。首先要搞好公共文明引导行动的组织建设, 应建立市、区县、各 (街道) 乡镇三级组织。全市公共文明引导员总队, 由市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指导管理。在各区县、各街道 (乡镇) 分别成立公共文明引导员大队、公共文明引导员中队。其次, 应广泛发动群众, 建立公共文明志愿服务组织。按照行动内容类别建立礼仪文明、环境文明、秩序文明、服务文明、观赏文明等引导分队。最后, 要建立公共文明引导员录用、培训、监督机制。公共文明引导员作为社会公益性岗位, 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 保障引导员招募录用、任务职责、纪律要求、学习培训等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最终应形成由专家指导监督、基层组织管理、社会志愿组织、公共文明引导员专业队伍组成的公共文明引导工作的组织管理格局, 这样将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环境和公共服务。

第三, 明确公共文明引导服务的主题, 打造专项品牌活动。在公共文明引导服务活动中, 石家庄市可以在包括公园、街道、社区、路口、站台、扶梯、剧场等人员聚集区着重开展文明引导, 在礼仪、环境、秩序、服务、观赏几大方面开展服务行动。全市还可以依据当下突出的文明问题, 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文明引导服务主题活动, 并逐步形成品牌。例如, 在节假日期间开展假日交通公共文明引导服务, 开展垃圾入箱等环境文明引导行动, 开展“少开一天车, 减少雾霾, 从我做起”文明引导行动, 开展扶贫济困春风行动服务文明引导行动。全市还可以推进各种公共文明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等活动, 明确宣传主题, 使市民从自身做起, 从身边事做起, 践行公共道德, 提升自身素养。

三、重视城中村回迁居民的市民素质提升问题, 加强“新市民”的思想教育, 以争做“善行”公民为目标, 提高石家庄市市民整体文明素质

从石家庄市“城中村”到而今的城市花园, 对千年村落的改造拉开了城市化建设的新篇章。然而, 随着以国家战略为后盾的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原生态的村落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破旧立新的过程, 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改变, 对于回迁居民而言, 还面临着精神生活的重建, 面临着由“农民”向“新市民”的转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 住上高楼大厦的“新市民”还保持着很多农村经济制度下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 这严重影响着石家庄市这一省会城市的文明程度, 如, 红、白喜事大操大办, 鞭炮大鸣大放, 在社区道路上搭锅垒灶, 形成噪音扰民现象。这些“新市民”虽然生活在高楼大厦之中, 但生活中杂物乱堆乱摆, 露天晾晒, 破墙开店, 饲养大型犬, 开园种菜等现象屡禁不止, 造成回迁户居住区环境杂乱, 严重影响了社区和谐秩序。这一问题的解决一要靠宏观、显性层面的行政管理手段, 二要靠微观层面的思想教育来提高。

1. 以“善行”为目标, 重视城中村回迁居民的市民素质提升问题, 把回迁小区纳入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创建的内容, 加强领导, 做到有组织、有措施、有考核。把回迁小区纳入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创建的重点内容。市、区各职能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 协调联动, 形成合力, 做到远有长期规划, 近有主题活动, 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活动中陶冶情操, 提升素质, 确保城中村改造不仅体现在房屋楼舍上, 更要融化到精神面貌中。

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篇3

宣传引导,强化市民遵德守礼意识

长期以来,海淀区以提升区域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目标,注重加强公共文明礼仪宣传引导,积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不断强化市民遵德守礼意识,大力培养社会良好道德风尚。

一是加强宣传发动。为扎实推动市民礼仪普及工作,海淀区每年年初都要召开一次市民礼仪普及动员会,并把文明礼仪普及工作贯穿全年,发动全区人民积极踊跃参与文明礼仪教育普及活动,广泛宣传文明礼仪普及的主要目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使更多的市民充分认识到遵德守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是利用媒体传播。海淀区通过专栏专题,并发挥网络博客、微博、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作用,组织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参与论坛讨论、微博评论等,推动全社会形成学礼仪、重礼仪、讲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营造氛围熏陶。海淀区在辖区主要道路、重点区域、窗口服务场所、社区楼门等,注重加强遵德守礼宣传环境布置。利用户外广告牌和电子显示屏宣传文明礼仪常识、倡导遵德守礼风尚;在北京市植物园、香山公园、紫竹公园等区域13个公园设置了4675块遵德守礼提示语标牌;在区域145个主要交通路口全部设置了文明出行提示语标牌;在工地围挡、宣传栏、文化墙等征集绘制了礼仪漫画作品,同时还制作了宣传海报、宣传折页、电视专题宣传片、公益广告等,加大对社会面的宣传力度,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遵德守礼氛围。

培训普及,规范市民遵德守礼行为

文明礼仪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是人们在社交场合采用的一种“通用语言”。为广泛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推动文明礼仪向规范化、大众化和常态化发展,海淀区注重从培训普及市民礼仪行为入手,努力提高市民文明礼仪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是调查摸底,精心设计培训方案。为搞好文明礼仪的培训普及工作,海淀区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培训教育的有效途径,依托北京城市学院、海淀区中关村学院的师资力量,专门成立了课题调研组,深入机关、单位、社区和学校,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了解、个别谈话等方式,对不同领域、不职业、不同年龄等群体进行了调查摸底,针对大家在礼仪方面存在着不懂不会的问题,海淀区以《公民道德公约》和《首都市民公共文明行为规范体系》等为依据,拟定了《海淀区市民文明礼仪培训方案》,设置了生活礼仪、社会礼仪、职业礼仪、涉外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等7个培训板块,265项培训内容,为开展市民文明礼仪培训工作提供了遵循和依据。

二是编写教材,分类设置培训内容。海淀区聘请了人民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等有关专家学者,编写了海淀区机关政务礼仪、窗口行业服务礼仪、校院师生礼仪、社区交往礼仪、新市民公德礼仪等36讲培训教材,并编印出版了《文明礼仪在身边》普及读本,下发到街镇社区(行政村)人手一本。同时还研究制定了实施培训教学的各项措施和制度,并将市民文明礼仪培训活动纳入了全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定期考核。

三是科学施教,扎实搞好培训工作。海淀区以“弘扬北京精神,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主题,依托区文明市民学校总校和北部新市民文明学校的教学平台,开设了“我身边的礼仪”系列培训讲座,聘请了人民大学、农业大学和城市学院等高校的有关专家学者,突出重点行业和人群,分批次、分阶段地进行了礼仪培训,让市民了解掌握在城市不同公共场所应具有的礼仪常识、公德意识和公共行为,从细微之处接受文明礼仪知识的熏陶,逐步强化首都名城意识和个人形象意识,学会宽容、敬人、自律、真诚等礼仪,自觉规范礼仪行为,争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

实践推动,塑造市民遵德守礼形象

礼仪是现实生活的产物,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才能体现出全部价值。近年来,海淀区坚持以开展实践活动,推动文明礼仪的养成,全面打造城市文明形象品牌。

一是广泛开展礼仪社会实践活动。海淀区在全区公务员队伍中广泛开展了“以为民服务为宗旨,塑造良好公仆形象”为主题的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推行党政机关公务员的礼仪规范,教育机关工作人员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以自己的文明言行为市民做出表率;在窗口行业中广泛开展了“学礼仪、看窗口”为主题的文明礼仪实践活动,进一步规范窗口行业服务礼仪,提升窗口单位文明形象和办事人员文明素养;在社区、农村中广泛开展了“学礼仪、践行礼仪”活动,促进市民、村民从点滴小事上不断强化文明礼仪行为,引导市民、村民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在中小学校中广泛开展“学礼仪讲道德,争做文明小使者”活动,提高中小学生文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塑造完美人格。同时,海淀区还广泛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推动关爱农民工、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助残人、维护城市交通秩序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们还深入居民楼院、商业大街等人流量集中的区域,开展不文明劝导活动,对仪表不文明、语言不文明、举止不文明、环卫不文明、居家不文明等现象进行劝导。此外,海淀区还围绕“学习礼仪、展示礼仪”活动主题,广泛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现代文明习惯,自觉抵制和克服不文明陋习,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

二是建立完善礼仪行为约束机制。为把文明礼仪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形成全民学礼仪、守礼仪的长效机制,并建立完善了文明礼仪宣传、培训、考核、奖惩等制度规定,健全了“计划-培训-评估-反馈”闭环式管理模式,确保了市民文明礼仪培育和提升工作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篇4

开展“提升文明素质,争做文明市民”活动的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提升文明素质,争做文明市民”活动的精神和实施方案要求,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师生文明素质,充分发挥学校和师生的先导、基础和纽带作用,以学校为主阵地,发挥学生的宣传、辐射和渗透作用,从而提高我校的整体文明素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教育局关于开展“提升文明素质,争做文明市民”活动的要求,坚持以“提高师生文明素质,提升学校文明程度”为核心,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实践活动为主题,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师生文明素质,争创文明学校,争做文明教师、文明学生。

二、工作目标

通过组织学习宣传,开展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广大师生率先当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文明风尚的示范者、服务社会的志愿者、城市文明的守护者。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科学文化教育为基础,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校风校容建设为切入点,把我校建设成为具有整洁的校容校貌、严谨规范的教风学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安全有序的治安秩序、文明高尚的道德规范、整体完善的基础设施的文明校园,并通过师生向社会辐射,为创建文明南桐增光添彩。

三、主要任务

通过开展提升师生文明素质实践系列活动,教育引导我校师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不断提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各方面道德修养,促进师生文明素质显著提升。

(一)积极动员、全员参与宣传,营造文明创建的良好氛围

1、在校园醒目位置悬挂提升师生文明素质的宣传条幅、标语,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黑板报等,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提升文明素质,争做文明市民标语口号、提示语和文明礼仪等相关知识,为本次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2、制作先进模范人物展示窗。利用学校橱窗、网站、博客等宣传阵地,宣传展示我校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少年先进事迹。利用校园广播,定期播报文明行为、文明师生的典型事迹。

3、组织师生走上街头,发放道德规范、文明礼仪、市民文明公约等宣传资料,劝导不文明行为,影响并号召周边居民摒弃不文明行为,争当文明市民。

(二)积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争创文明校园

1、以创建“文明校园、书香校园”,提升师生文明素质为重点,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场所作用,定期组织师生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文明礼貌和法律法规教育。以“仁”为目标,突出知荣辱、懂感恩、尽责任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加强师生理想信念教育。学习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 “三字经”诵读比赛。

2、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心灵工程”。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突出心灵沟通、心灵塑造、心灵保护三大行动。抓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提高文明礼仪水平。以《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为抓手,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深入开展养成教育。以“文明礼仪进课堂”、“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征文、读书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文明礼仪教育,扬中华美德,兴礼仪新风。

3、以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发动更多的学生家长和其它居民、群众加入学习队伍,充实学习队伍。学校也将组建校级“文明礼仪小讲堂”,吸收老党员、老干部、退休教师和优秀教师为主讲人,普及提升文明素质知识和文明礼仪常识,对师生和家长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开展“爱心四个一”行动,即参加一次爱心救助,养护一株爱心树木,主动帮助一次他人,劝阻一次不文明行为。

(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争做文明教师

1、以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为契机,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以“诚”为重点,突出忠诚事业、诚实劳动、诚信待人的主题,教育引导全体教师增强文明礼仪意识,争做文明行为的表率;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争当爱岗敬业的模范;树立雷厉风行、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争做诚信为民的标杆。每位教师要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本职岗位上示范职业文明素养,传播文明新风,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去感召影响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开展“争做学习型教师,增强创新能力”主题活动。广泛开展读书学习活动,活动中要求每位教师“每天至少读书1小时,每月至少通读一本书、每周至少记学习笔记500字”。学校将组织开展“读一本好书”征文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撰写征文,并进行评比;每月组织一次全体教师参与的读书心得交流会,通过读书活动焕发学校和广大教师活力,增强工作动力和创新意识,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

3、塑造教师文明形象。要求全体教师要注重文明礼仪,带着感情家访,打造文明家访,树立教育形象。要将创建文明校园、提升文明素质的知识、文明言行、文明风尚带进家庭,延伸到社会,为创建文明南桐添砖加瓦。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德才兼备、敬业爱生的教师队伍。将师德建设列入教师考评体系,加大考核与奖惩力度,与评职、评优和绩效工资挂钩,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度。积极开展“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促进教师提高职业修养,自觉抵制不文明从教、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行为,做文明表率。以“文明素质大提升” 行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

(四)全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争当文明学生

在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做文明学生,创文明校园”主题教育,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以“仁德、孝德、诚德、爱德”为主题,引导学生知感恩、懂礼仪,倡文明。

1、开展“三个一”活动,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要求定期组织“励志警句”背诵评比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感恩故事”讲故事比赛;每学期评选一次“好习惯”标兵。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良好文明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把“三个一”活动及“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贯穿在学科教学和学校日常活动中,切实把每名学生培养成具有文明理念、文明习惯、文明素养的文明学生。

2、以“孝”为切入点,弘扬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风尚,在学生中开展“我向父母献孝心三个一”的家庭实践活动,即每周帮父母做一次家务、陪父母唠一次家常,每月给父母洗一次脚。并通过教师家访活动,向每位家长了解活动落实情况,学期末通过走访结果和学生整体表现及社会反响评选“孝敬父母”小标兵。

3、以“爱”为核心,突出关爱他人、爱护环境。开展“有序乘车、主动让座”活动。倡导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有序乘车、主动让座、不拥挤打闹,维护公共设施,做到文明相处、文明乘车、文明行走、文明骑车,使用礼貌用语等,使文明乘车逐步成为每位学生的自觉行为习惯。我们将以班为单位,进行乘车“让座”统计,学期末,评选“文明乘车”模范标兵。

4、开展“小手拉大手,争做文明人”活动。通过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引导学生将文明、卫生、环保等理念传播到家庭、村庄和社区,促进学生和家长一起增强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共建文明家庭。针对八〇一社区、二郎峡社区乱倒垃圾比较严重的现象,组织学生上街进行清扫、劝导活动,通过“你倒、我扫”活动,让广大学生家长和居民受到感染,让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大人们的表率。通过学生行为影响家长和他人,让居民都能够按时、定点倒垃圾,为创造干净整洁的生存环境贡献力量。

四、日程安排

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自2014年2月开始至2014年11月,分三个阶段

实施,抓出成效后常态开展。由办公室牵头,负责整个行动的安排部署、组织协调、督导落实,全体教职工积极配合,认真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营造气氛(2014年2月)

召开全校师生动员大会,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开展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校形成“提升文明素质,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广泛开展(2014年3---11月)

办公室根据学校实施方案的活动安排,分阶段、分层次的认真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确保此项活动顺利组织实施。少先队、共青团和各班要以活动为载体,配合学校扎实开展提升文明素质宣传、文明校园创建、文明班级创建、师生道德素质提升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推动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的深入实施。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巩固提高(2014年12月)

学校对各班文明素质教育大提升行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与此项活动不和谐的现象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要不断总结活动中的经验做法,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化行动教育成果,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师生文明素质延续提升的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全体教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摆在重要位置,认真研究师生文明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明确工作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活动开展,确保把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精心组织,务求实效。要切实加强对师生文明素质提升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行政班子和班主任为组员的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工作组织机构。把师生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常态机制,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方法、创新形式,确保行动体现特色、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3、培树典型,强化宣传。学校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橱窗、校园网等多种宣传形式,宣传文明素质大提升行动的意义,不断发现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班级和典型学生,校园广播站将开设专题栏目对典型学生的典型事迹进行报道,并号召全体学生进行学习。

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篇5

关于推进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方案

(中共松原市委 松原市人民政府 2013年5月27日)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形象,为成功举办第八届全国农运会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市委、市政府决定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一根本,突出文明行为养成和弘扬良好道德风尚两个重点,着力开展好“迎农运、讲文明、树新风、做谦恭有礼松原人”等五项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教育与管理并举、发动群众参与和加大新闻舆论宣传引导并重,教育引导人们崇尚文明、摒弃陋习,传承美德、弘扬正气,不断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增强松原城市文化软实力。

二、工作目标

按照“试点先行、分步推进、延伸覆盖”的总体安排,经过三年努力,实现市民的文明礼仪素养、思想道德素养、诚信素养、科学文化和法制素养、身心健康素养显著提高,社会风尚良好,城市品位全面提升,使广大市民的文明程度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举办一次高水平的全国农运会要求相适应。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打基础,从现在开始到2014年7月,出台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各牵头部门按照方案要求,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并试点推进相应工作;修订完善《松原市文明市民守则》、《松原市市民“十不”行为规范》和《松原市城市管理办法》;编辑出版《文明礼仪常识》、《科学常识与市民生活》、《法律法规常识与市民生活》;成立文明礼仪协会、道德协会,建立健全学习会、研究会等学习组织和各种文体协会。

第二阶段,上台阶,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全面推进文明礼仪、思想道德等工作,扩大工作覆盖面和渗透力,推动市民文明素质提升整体上水平、见实效。

第三阶段,大提升,2015年8月到2016年全国第八届农运会举办,围绕举办农运会,着重深化公共文明、公共道德教育,着力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广泛深入开展文体活动,建立农运会专业志愿者队伍,把各项提升工作推向高潮,实现市民素质大提升目标。

三、重点工作

(一)大力开展“迎农运、讲文明、树新风、做谦恭有礼松原人”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市民的文明礼仪素养。一是要切实加强文明规范的学习宣传教育。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重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市民自觉践行“八荣八耻”;广泛深入宣传《公民道德规范》、《松原市文明市民守则》、《松原市市民“十不”行为规范》、《松原市城市管理办法》等,强化市民的文明意识,市民对相关文明规范的知晓率要达到90%以上。开展“学礼仪、践行礼仪”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培训、知识竞赛等形式,大力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进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家庭,使广大市民在衣、食、住、行、娱和人际交往中,逐步养成文明礼貌、尊重他人、举止文雅、爱护环境的文明习惯,市民的各种文明礼仪知识知晓率要达到80%以上。突出抓好党政机关公务文明礼仪和企事业单位职业文明礼仪学习教育,制定文明行为守则,推行文明用语和文明行为规范。着力加强公共场所文明礼仪学习教育,提高公共文明水平。同时,抓好社区、校园、经营领域等文明礼仪学习教育,全面提高市民的文明礼仪素养。二是要深入开展公益广告宣传。各级各类媒体媒介要围绕“迎农运、讲文明、树新风、做谦恭有礼松原人”这一主题,持续刊播公益广告。要在城区交通运载工具、公共场所、主干道、商业街和大型商场、宾馆、饭店显著位置,设立公益广告和“遵德守礼”提示牌,推进公益广告宣传规模化、常态化,引领文明风尚,公益广告占城市户外广告比例不少于20%。要在市直主要媒体开设“曝光台”,开设我心中的文明与不文明“随手拍”专栏,大力营造文明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良好氛围,引导和规范人们行为。三是扎实开展文明引导和规范行动。深入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劝导警示奢侈浪费行为,使文明用餐、节俭用餐成为广大市民的一种行为习惯,宾馆、饭店、餐馆参与率要达到80%以上。深入开展“文明出行”行动,引导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行文明车、走文明路,排队上车、文明乘车、礼貌让座;引导市民自觉排队购票、购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乱图乱画。深入开展“文明观演(赛)”行动,引导市民“把自己丢在座位下的废弃物捡起来”,做到人走场净。深入开展“文明旅游”行动,引导人们自觉保护景区环境。深入开展“网络文明”行动,建立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引导人们文明上网,不信谣传谣。深入开展“文明服务”行动,着力提高执法部门、窗口单位的文明服务水平,把执法部门和窗口单位打造成展示松原形象的良好平台。要严格执法,对违反规定的行人乱穿马路、占道经营及乱停、乱放、乱堆、乱倒,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纸屑、烟头等废弃物,乱涂乱画或乱贴小广告,在公共场所吸烟,破坏公共设施等不文明现象,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监管,依法规范不文明行为,使不文明现象大幅减少、公共环境显著改善。

(二)深入开展“德润松原”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养。一是广泛开展道德典型选树活动。组织开展道德模范遴选、“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松原美德少年”评选等活动,力争3年打造1000人左右的“好人”队伍,建立全市道德典型库,广泛宣传各种典型的感人事迹,在全市营造“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和浓厚的道德氛围,使广大市民在学习先进典型的过程中受到精神鼓舞,得到教育提高。二是持续开展道德大讲堂活动。依托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市委党校、中小学校、职工学校、社区课堂等阵地,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建设机关、行业、学校、社区、村镇、企业、军警民共建八大类“公民道德大讲堂”。市、县(市、区)两级分别设立道德大讲堂总堂,每月开展活动2次以上;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全部建立道德讲堂,定期开展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道德模范到讲堂宣讲,引导市民确立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取向,用道德力量引导人们向上、向善,弘扬新风正气。三是扎实推进志愿服务活动。要广泛宣传“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志愿理念,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使志愿服务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理念和行为习惯。要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力争3年全市注册志愿者规模达到10万人以上,市、县(区)两级专业化志愿服务队达到50支。围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利用重要节假日或纪念日,有计划地组织志愿者开展敬老爱幼、扶困助残、赛会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打造成新时期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四是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形式,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下一代。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路上一起走”、“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和“中国梦”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的影响与辐射作用,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影响一个社区,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强化课外教育阵地建设,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救助孤残儿童活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五是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讲文明、做表率、比贡献”为主题,不断深化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等文明创建活动;以“美丽乡村”为主题,着力抓好文明村镇、文明生态村、文明集市创建活动,把文明理念和思想道德建设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之中,丰富创建内涵,使文明创建的过程成为弘扬社会新风、提高文明素质的过程。

(三)积极开展“诚信松原”建设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的诚信素养。要以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诚信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以“铸诚信松原,做文明市民”为主题,坚持每年集中开展“诚信教育宣传月”活动,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形成良好的以诚信为基础的人际互助关系。推动“诚信建设进机关”,不断强化机关干部诚信教育,建设诚信政府。倡导“经营文明”,组织“讲德学法、诚信经营”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店)、文明诚信商店、文明诚信市场等创建活动,着力打造诚信企业、诚信商户,营造诚敬生产、诚敬经营的浓厚氛围。建立健全诚信机制,加快推进政务诚信体系、商务诚信体系、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力争使群众对党政机关行政效能满意度达到90%以上,行业风气满意度达到85%以上。

(四)扎实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和法制素养。要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单位)、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为重点,加快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促进市民素质全面提升。在加强义务教育、中高等教育的同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拓展成人教育、终身教育。每年坚持开展“全民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社会科学普及周”等活动,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进社区活动,开办“市民学校”,针对不同行业(岗位)、群体,广泛开展各类学习教育。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引导市民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抵制歪理邪说,形成健康风气和良好生活氛围。大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落实,引导市民学习掌握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疗卫生、优生优育、科学健身、安全生产生活、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各种灾害知识,强化市民的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等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认真开展“六五”普法活动,深入推进法制宣传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普及法律常识,在全社会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良好风气,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普及率要达到80%以上。

(五)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全面提高市民的身心健康素养。要深入开展“身心健康迎农运”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健康生活知识,推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保健、康复、心理疏导、计划生育等服务,塑造人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力争60%的街道社区设有体育活动场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迎农运”活动,通过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和赛事,使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市民人数不少于城区总人口的50%,不断增强市民体质。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广场、楼院文化和农民自办文化,使参与文艺活动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时尚,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紧紧围绕中国民间传统习俗,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文化活动,深化春节、元宵、清明、端午和元旦、“五一”、“七一”、国庆、重阳等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日的文化内涵,将传承优秀文化、树立节俗新风与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有机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一定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幸福松原和确保举办一次高水平的全国农运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的重大意义,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淑红任组长,市政府副市长梁弘为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的整体规划、督促检查、考核评估、总结推广经验等。办公室设在市文明办,主任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郭志彪担任。各地、各部门和中省直企业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责任,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认真抓好落实。各牵头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出台具体实施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切实负起牵头责任。

(二)搞好舆论引导。全市各主要新闻媒体要发挥舆论主阵地作用,大力宣传推进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这项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活动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各种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引导广大市民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要充分发挥市民群众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组建成立市民巡访团、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经常性地开展文明巡访、道德评议活动,以群教群,遏止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新风。

市开展市民素质提升活动实施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忻州、新市民、新形象”为主题,着力提升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素质、文明礼仪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为加快落实“三五”工作总要求,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旅游城市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

坚持思想塑造与主题实践相结合,坚持干部表率与机关先行相结合,坚持典型带动与全民参与相结合,坚持媒体宣传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形成自主提高,齐抓共管,科学约束的良性运作机制和浓厚的社会人文氛围。

三、主要内容

立足忻州,科学定位,全面提升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素质、文明礼仪素质、身心健康素质。

1、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重点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知忻州、爱忻州、兴忻州”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市民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2、提升市民科学文化素质。重点是倡导市民养成“热爱科学文化、学习科学文化、运用科学文化”的良好习惯,培养市民具有辩证的思维方法,正确的学习观念,旺盛的求知欲望,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的知识结构技能,高品位的文化修养,较强的认知能力,较好的智能基础,积极的创造精神。

3、提升市民民主法制素质。重点是增强广大市民的民主意识、法律法规意识。增强民主意识,就是使广大市民具有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懂得维护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权利,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承担起应尽的义务和对社会的责任。增强法律法规意识,就是使广大市民自觉遵守和服从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种社会规则,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将法治精神内化为生活方式,作为一切行为的底线和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

4、提升市民文明礼仪素质。重点是培养市民的社会礼仪、生活礼仪、涉外礼仪、职业礼仪素质,使广大市民在衣、食、住、行、娱和人际交往中,养成举止文雅、知礼重仪、尊重他人的文明习惯。

5、提升市民身心健康素质。重点是培养广大市民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有强健的体魄、正常的智力和充沛的精力。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保持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四、具体措施

围绕提升市民五大素质,具体开展好以下五项活动:

1、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爱单位、爱家庭”系列活动,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

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拓展有效载体,加强宣传推广,全方位提升广大市民思想道德素质。

一是开展“看革命影片,唱革命歌曲,读革命书籍,游红色景点,谈红色感想”系列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市民观看《开国大典》、《长征》、《建国大业》等革命影片;组织市民传唱《义勇军进行曲》、《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等革命歌曲;组织市民阅读《红岩》、《保卫延安》、《吕梁英雄传》等革命书籍;组织市民游览毛泽东路居纪念馆、白求恩模范病室、徐向前故居、薄一波故居、续范亭纪念堂等红色景点;组织市民开展“红色记忆大家谈”主题活动。

二是开展“读地域文化读本,看忻州展示中心,游忻州秀美山河”系列活动,增强市民热爱家乡的情感。组织市民阅读《山·河·关》、《仰望三关》等地域文化读本;组织市民参观忻州展示中心;组织开展“忻州人游忻州”等主题实践活动。使市民了解忻州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开展“故乡情、故乡人、故乡事”主题征文活动,激发市民“热爱忻州、建设忻州、美化忻州”的情感。

三是开展“做表率、讲奉献、比贡献”系列活动,增强干部群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机关继续引深争做“真抓实干、清正廉洁、顾全大局、良风美德、努力学习”的“五个表率”系列活动,记好、用好“心清、身正、行廉、任贤、善谋、勤勉、敏事、惩恶、有容、忠诚”十句话、二十个字,提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素质;在全市开展“我的岗位与和谐忻州”、“我的岗位与忻州发展”主题大讨论,选树行业标兵,开展“感动忻州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掀起一场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

四是开展“孝老爱幼、关爱亲人”系列活动,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利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我家爱我,我爱我家”主题活动,倡导市民从琐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弘扬传统美德,共享幸福生活。

2、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活动,提升市民科学文化素质

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学习型政党建设”,在广大市民中倡导学习,加强学习,推动学习。

一是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继续举办“忻州大讲堂”、“千人理论大培训”等学习培训活动,提高领导干部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

二是广泛开展科学知识讲座,举办广场科普图片展、学校科普画廊、社区科普茶座、电视科普知识竞赛,着力建设科普教育基地、示范基地,强化市民的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等意识,引导市民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抵制歪理邪说,形成健康风气和良好生活氛围。

三是开办“市民学校”,针对不同行业(岗位)、不同人群,广泛开展各类教育学习,增强市民的工作能力、生活能力和顺应时代发展等综合竞争能力。

3、开展“知法用法、执法护法”活动,提升市民民主法制素质

一是开展宪法、物权法、行政诉讼法及城市管理规章等与市民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的学习培训,提高市民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以法维权的能力。在广大市民中开展“我知法、我守法、我用法”主题活动。

二是在执法领域开展法律、法规等业务知识学习和遵纪守法宣传教育,采取岗前教育、集中培训和日常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在全市执法人员中开展“我执法、我懂法、我护法”主题活动。

三是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倡导“六大文明交通行为”。即大力倡导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机动车按序排队通行、机动车有序停放、文明使用车灯、行人/非机动车各行其道、行人/非机动车过街遵守信号等文明交通行为。“摒弃六大交通陋习”。即自觉告别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占用应急车道、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行人过街跨越隔离设施等交通陋习。“抵制六大危险驾驶行为”。即坚决抵制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闯红灯、强行超车、超员/超载等危险驾驶行为。“完善六类道路安全及管理设施”。即进一步完善城市过街安全设施、路口渠化设施、出行引导与指路设施、道路车速控制设施、农村公路基本安全设施、施工道路交通组织与安全防护设施。

4、开展“文明卫生、文明语言、文明交通、文明行为”创建活动,提升市民文明礼仪素质

一是开展文明礼仪知识万人“学”活动。组织文明单位负责人举办“文明礼仪大培训”活动,提高文明礼仪水平;编写《忻州市民素质提升读本》,进行广泛宣传教育;组建文明礼仪宣讲团,深入社区、学校、军营、企事业单位开展文明礼仪知识宣讲,推出文明礼仪系列讲座,提供“菜单式”选课服务,增强礼仪学习和宣传的互动性。

二是开展文明礼仪常识万人“谈”活动。在全市机关、大中型企业、大中小学校、窗口行业、服务单位和来忻创业者、个体经营户等各个层面,举行文明礼仪大讨论;举办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由市各系统和各县(市、区)推荐代表队参加全市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和文明礼仪演讲比赛。

三是开展文明礼仪实践万人“行”活动。结合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在机关干部中抓好文明言行、公务接待等公务礼仪实践活动。在公路、交警、城管、税务、通信、工商、运营等行业窗口单位中要率先开展“文明礼仪示范岗”、“文明服务、文明执法先进集体和个人”、“文明经营户”、“诚信经营户”等争创活动。通过职业中介机构、民工学校等途径,抓好外来务工人员的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在青少年中开展“日常行为讲规范、人际交往讲礼仪、社会活动讲文明”等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广大市民中开展“文明礼仪我先行”演讲比赛,开展“遇错我纠,遇污我洁,遇乱我治”市民竞赛活动。

四是开展文明礼仪言行万人“评”活动。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电台和网络等媒体的优势,组织查找市民最厌恶的不文明行为,发动市民查找陋习,征集革除陋习的“金点子”。

五是开展文明礼仪电影(剧目)万场“演”活动。面向社区、面向群众,组织万场电影、戏曲、小品等文艺演出进社区活动;开展文明礼仪社区文艺汇演活动;继续举办“清明·我们的节日”、“中秋·月满情圆”等文艺演出活动。

5、开展“健康快乐与我行”活动,提升市民身心健康素质

一是增强市民身体素质。在全市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通过环城越野、拔河、摔跤等群众性的体育竞技项目,增强市民身体素质;在社区开设“运动健身俱乐部”,大力开展医疗卫生、身心健康、体育健身等知识的普及;推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社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服务。

二是增强市民心理素质。在学校、社区、机关等开设心理健康咨询点,对有心理障碍的市民进行心理疏导矫正;在网上开设心理交流互动平台,搭建心理沟通的桥梁;开展“爱工作·爱生活·爱自己”主题活动,引导市民保持健康的心态,树立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攻坚克难的良好心态。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有序提高广大市民的公民意识、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形成自觉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城市公共秩序,自觉爱护公共设施,自觉维护城市形象的人文环境;与此同时,要着力改善城区主要街道路口、影剧院、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秩序和卫生环境。实现软实力与硬环境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激发市民干事创业的热情。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6月29日-207月7日)

一是召开全市市民素质提升行动动员大会。二是各级各部门制订出本部门本单位的市民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三是加强宣传,在全市营造行动声势。

2、大力实施阶段(年7月8日-2011年5月1日)

一是各级各部门根据工作重点,部署安排好工作任务。二是根据实施方案,全面铺开工作。三是把握部门行业特点,积极开展各项具体活动。

3、集中攻坚阶段(2011年5月2日-2011年6月2日)

一是部门联合行动,掀起活动高潮。二是针对焦点、难题,集中力量解决问题。三是清除死角,将市民素质提升行动向纵深推进。

4、巩固提高阶段(2011年6月3日-2011年6月21日)

一是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整改问题。二是根据市委、政府要求和群众反映,查找薄弱环节,完善提升工作。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将市民素质提升行动长抓不懈。

5、检查评比阶段(2011年6月22日—2011年6月29日)

一是评选一批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进行隆重表彰。二是加大宣传推广,在全市掀起学先进、当先进、争先进的热潮。

五、组织保障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办法,各级党委、政府和市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把提升市民素质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按照属地和管辖范围,对本地本部门的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负全责,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主管领导、主管处室,实行专人负责。

2、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要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根据分工要求,结合工作目标,各有侧重,循序渐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扎实推进。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社会团体、民主党派、社会各界的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各方力量,达到最好效果。

3、明确细则,完善制度。提升市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特别是通过严格的制度约束,来培养市民的文明行为,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社会风气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基层单位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时,要充分体现相关的道德规范和具体要求,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确保各种行政规章、道德守则和公约在实践中得到落实。

4、舆论先行,强化监督。全市各主要新闻媒体要发挥舆论主阵地作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创新宣传形式、宣传手段与宣传内容,开展舆论监督,结合自身特点,长期开设专栏、专题节目,传播文明知识、颂扬文明行为、评议不文明现象。在城市主要街区设立公益广告、宣传橱窗和宣传栏,利用多种载体和手段,宣传先进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营造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做好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管理、监督和宣传工作,努力形成崇尚先进、争先创优的舆论氛围。

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篇7

关键词:徒步运动,绿色体育,国民素质,幸福指数

1 前言

大连是全国著名的足球城、田径之乡和游泳之乡。举办的国际徒步大会、国际马拉松赛、万人太极拳展演、国际冬泳节、国际武术文化节等活动参与人数众多, 社会影响广泛, 已将健身活动形成品牌。

2004年在德国召开的国际徒步联盟会议上, 经过22个成员国投票, 大连市成为中国惟一一个取得入选资格的城市。自申请加入国际徒步联盟以来, 大连市已连续十年举办国际徒步大会, 参加人数逐年增加, 时至今年, 参与人数已超过160万人。追溯2003年非典过后, 大连举办了首届国际徒步大会, 当年参与人数达3万人;2004年徒步大会吸引了7.6万人参加;第三届达23万人, 第四届共有27万人参加了徒步走, 创造了历届之最。国际徒步联盟主席伊勒先生称:“大连创造了世界徒步史上参加人数之最”。大连国际徒步大会已经成为绿色体育的舞台、城市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成为大连市全民健身活动的集中展示, 成为提升市民综合素质, 营造出人人崇尚健康、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氛围, 同时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

大连国际徒步大会吸引了日本、韩国、美国、荷兰、德国、俄罗斯等十余个国家体育爱好者参与, 为提升大连国际知名度、展现城市健康、文明的良好国际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仅2006年第四届国际徒步大会, 就有1200余名外国人专程参加, 实现了国际徒步大会群众性、国际性、安全性的要求, 促进和推广徒步活动为宗旨的世界范围性的绿色体育。

2 徒步运动与绿色体育的理念

2.1 绿色、健康、和谐是主题

绿色是大自然的本色, 是生命之色、和平之色。绿色体育, 就是文化、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相互关怀、共生共容、共同发展。

绿色体育的内容是以体育全面协调的思想和手段, 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和谐在内的整体动态和谐目的。人与自然和谐是绿色体育的物资基础, 人与人和谐是绿色体育的社会根基, 人自身和谐发展是绿色体育最终归宿。因此, 绿色体育是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更是一种新的价值理念。

绿色体育对人的行为选择、道德升华、文明导向等都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现代体育理想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绿色体育就是要将绿色理念浸润在体育运动理想中, 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实现体育运动与绿色意识、体育成绩与人文修养、体育发展与人格培养协调共生展示了中国的形象和风采, 彰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精神与风貌, 赢得大家的微笑、世界的微笑, 向世界传递了文明、和谐、进步的声音。

2.2 幸福.时尚.个性展示是主调

大连徒步大会正是基于绿色体育的理念, 它象征着大众在体育运动中的健康、美满、幸福与愉悦, 标志着社会、人、自然系统的繁荣、发达、文明与进步, 融合了环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 人们在余暇时间里培养了生活情趣、提高了生活品位、获得了身心快乐。全程沿滨海路进行, 大连的滨海路风光迤逦, 地形起伏, 依山傍海, 富于变化, 非常适合徒步运动, 因而也有了“徒步路”的别称。滨海路是蜿蜒于大连山光海色之间的一条观光路, 沿途经过星海公园、森林动物园、付家庄、燕窝岭、老虎滩、棒棰岛和东海公园等知名景点。徒步大会使滨海路变成了生动的风景画:市民灿烂的笑脸、欢快的歌声、跃动的脚步, 处处洋溢着民众幸福.时尚.展示个性的景象。

徒步健身活动是大连市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市有徒步爱好者已愈百万, 滨海路上每天都可以看到众多徒步爱好者的身影。大连市10年时间举办了10届徒步大会, 大连市民中的徒步爱好者日益增多, 徒步大会也成了市民的节日, 成为了大连这座爱好体育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 徒步走已形成大连以其时尚、浪漫、健康充分彰显个性的特点, 目前已成为最受大连市民欢迎的体育运动。

2.3 提高国民体育素质是宗旨

体育素质的概念及其基本内涵:体育素质不同于身体素质, 是人们建立在先天生理基础上, 由后天获得体育的知识、技能并经心理系统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体育个性特征和体育能力的总和。由此可见, 一个人的体育素质与其先天基础有一定关系, 但主要是后天形成的;体育素质的获得与生理有一定关系, 但主要是指心理方面的。徒步大会是全民健身, 其旨在提高国民体育素质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促进人身心调适的一种运动时尚, 与一般时尚不同的是, 它不仅能增强人的体质, 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人精神的调整与升华, 是一种积极健康的运动时尚。人们在绿色体育运动中, 可以更好地思考生活和生命的真谛, 调整认知, 缓解心理矛盾和冲突, 把人们从压力和疲惫中解放出来, 获得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放松, 真正做到身心和愉, 获得自身身体素质和生理健康的体育素质。

3 徒步走形成绿色体育发展的趋势与内涵

大连徒步大会举办10年来, 参加人数之多, 影响之大引起震动。国际徒联前主席、观察员瑞克与12万徒步者同走滨海路, 所闻所见让他十分吃惊:“没想到大连这么美, 没想到徒步队伍这么壮观, 堪称世界之最!”它已由中国走向世界。笔者通过对大连徒步走绿色体育的组织方式、发展策略、幸福认同等方面的问卷调查, 发现调查对象中了解绿色体育的占58.8%, 经常参与徒步运动的占36.6%, , 愿意继续参与徒步运动的占89.1%, 认可绿色体育发展的占72.6%。认为绿色体育可以提高幸福指数的占93.6%, 对绿色体育前景持乐观态度的占92.1%。通过调研与分析得出研究徒步走形成绿色体育发展的趋势与内涵如下:

3.1 生活需求满足的体现, 以大连市民为骄傲, 许多市民全家出动

体育时尚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 随着和谐社会的不断构建, 大连人民通过自身潜能的充分发挥, 基本生存需要得到了充分满足, 积极追求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幸福体验, 每年的国际服装节已体现了浪漫的主题, 而徒步走绿色体育为大连人民的幸福体验提供了更多可能。

从历届现场看来, 徒步活动的参加人数众多, 规模也是空前的。报名年龄最大的84岁, 最小的为1周岁。在徒步大会中, 年轻人和全家出游也成为活动的一大特点。许多家长都将此看成是教育、锻炼子女的好机会。在徒步大军的队伍中, 经常发现一家三口、祖孙三代的家庭小分队, 相互扶携、其乐融融的温馨场面。他们在纪念布上写着:“爸爸”、“妈妈”“宝宝”的字样。从市内四区到北三市、长海县, 从稚龄儿童到耄耋老人, 从干部到群众, 从工人到农民, 凸显全民参与之势。采访中, 一位80岁的老大爷深情的说“我爱大连, 我以大连市民为荣”。大会形成弘扬亲情, 传递爱情, 发展友情, 幸福大连, 生活富足的充分体现。

大连作为运动明星所在地或者国家级训练基地所在的城市, 其市民对体育的态度往往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偏向性和热情度。市民在体育运动上投入的热情和时间、体力和精力、持之以恒和超越自我的毅力凝聚成为一种体育精神。这种精神一经融入城市便成为一种可贵的品质, 甚至是改变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提高了城市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使整个城市焕发出积极的、健康的精神面貌, 形成一种具有动感和活力、奋斗和前进的城市品牌形象, 成为城市证明自己、走向世界的捷径。民众也为此更热爱自己的城市, 更愿意为此投入更多的精力与财力, 而且市民对某种运动的痴迷往往会感染整座城市, 并体现在城市生活的每个角落, 进而凝练成为一种象征和符号, 一种独特的、明显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品牌个性。徒步大会使人们不仅能感受这座海滨城市迷人的夏日风情, 更能切身体会这座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市全民体育运动的热力四射!

3.2 以幸福生活为出发点, 是幸福感的反映, 徒步者来自四面八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推动着新的幸福观的产生, 幸福不仅仅是物质的, 也是文化的、精神的。作为大连人, 开始注重生活的质量, 日常生活中除了追求物质性的满足外, 也会为获得更多的心理与精神的满足而努力。在大连市民看来健康因素对人幸福感的影响力不亚于收入的高低, 健康可以创造财富, 金钱只是生活的手段, 能有健康的身体享受生活才是生活的目的。

大连徒步走绿色体育的开展与形成, 为大连市民提供了更多提高生活质量、健康体验的机会, 也给世界友人提供了了解大连, 体现幸福的机会。徒步者来自世界的四面八方。每年市领导都会与广大市民共同徒步大连山水。07年参加者有国际徒步联盟的观察员、荷兰徒步协会主席特·蒙特先生;87岁高龄泛太平洋徒步协会会长、日本徒步协会名誉会长江桥慎四郎先生, 日本久留米市副市长柿本真佐子;韩国体育振兴会会长宣相圭等贵宾, 同时1200多名在连外籍人员也参加了此次活动。刚刚结束了南极科学考察的中国第22次南极科考队领队魏文良也出现在徒步队伍里。西安、沈阳、鞍山等城市的徒步爱好者也参加了大会。渤海大学的几十位校友正在大连聚会, 听说有这样的大会, 立刻将聚会地点改为滨海路。举办活动宗旨, 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大连居民因绿色体育所带来的精神需求的迅速增长, 加速了大连居民对绿色体育时尚的追随和模仿, 绿色体育时尚由此在更大范围扩散也就变得合情合理。

3.3 浪漫、时尚大连生活展示的愿望

历届徒步者的服装颜色格外艳丽, 红橙黄绿青蓝紫各色皆有。徒步大会使大连星海广场和滨海路沿线成为色彩的海洋, 成为徒步爱好者展示个性、张扬激情、展示浪漫大连、时尚大连的舞台。众多徒步团队成为大会活动的主角, 据统计, 众多团体徒步者打出横幅和旗帜, 煞是惹眼, 徒步者的装扮个性十足, 有一律系着红方巾的, 还有在脸上贴着国旗与徒步大会标识的。2011年大连叉车有限责任公司派来了770人的团队, 还特意打出“大连叉车为玉树人民祈福”的横幅, 表达对地震灾区的慰问。来自海外的徒步者更是将参加过的各国、历届徒步大会徽章、坠饰一一别在背包上, 如同一个小型流动“荣誉展室”, 见证着一双脚走过的漫漫长路。30公里后段行程完全走在海边, 眼看波涛拍岸, 耳闻海鸥鸣叫, 身心更加惬意舒畅。很多环保志愿者在徒步线路沿途发放环保袋, 这也表明人民的综合素质在提高。全民运动的今天, 大连人用徒步运动率先践行了低碳和节能, 也展示了一座城市的文明风尚。每年都参加徒步大会, 今年66岁的赵立中老人为本届徒步大会所作的《清平乐》诗, 表明徒步已成为大连的一种城市性格。“人流10万, 徒步海滨畔。无限激情途无限, 直把全球踏遍。国际徒步大连, 高潮不断年年。融进大自然, 越万水千山, 徒步走世界。关爱生命和健康, 绿色世界我们向往”。

大连这个品牌城市在崛起的过程中, 经济、文化、国民心态乃至国际地位影响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绿色体育作为城市战略意义的实现被赋予新的内涵。目前人与人之间, 人与社会之间,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实际上就是人的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共同发展问题, 是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提供绿色体育服务, 服务国民健康, 满足生活需求, 以幸福生活为出发点、承载着人民的幸福指数和生活理想, 是新时期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趋势。通过徒步运动使人民真正成为绿色体育运动的忠实者, 言传者和推行者。只有这样, 绿色体育才能够吸引、组织更多的民众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 既能满足大连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 又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绿色体育成为健康的、持续的、积极地健身运动, 使生态文明成果惠及百姓。

参考文献

[1]李国岳等.绿道体育与幸福与广东.体育学刊, 2013 (3) :39-43.

[2]许峰等.体育元素在城市品牌系统构建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体育学刊, 2012 (3) 31-34

[3]李国岳, 杨小玲, 宋文利.珠三角绿道体育发展的低碳文化构建意义与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9 (5) :41-43.

[4]方世南.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的幸福观[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 :1-5.

上一篇:关于玫瑰花的励志句子下一篇: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