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论文(共12篇)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论文 篇1
怎样搞好特校的电脑课堂教学?这是从事特校电脑教学的教师们长期以来一直苦苦探讨的问题。即便是经验丰富的电脑教师,也多是“事倍而功半”,因为你面对的学生比较“特殊”,不能采用和普通学校的儿童一样的那套“教法”。怎么办呢?几年来,我的做法是:活化电脑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电脑课堂活起来。
一、要有活的教学目标
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目标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由于残疾学生的特殊性,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心中要有学生。但是,如果教师心中只有个抽象的群体意义上的学生,其教学目标必将是全班一律的,甚至于今年和去年一个样。这种心中没有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不考虑学生学习上的具体需要,没有个别差异的目标,就是一种“死”的目标。因此,我从两个方面使目标“活‘起来:一是变抽象的学生为具体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充分考虑其兴趣和爱好。比如,有的同学希望毕业后能做文秘工作,他们就需要非常刻苦地练习文字输入的速度。二是要变静态的目标为动态的目标,使教学目标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而不是硬性地完成某个不适当的目标。我们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根据他们的意见灵活地制订教学目标。如有的学生绘画基础好,就可以选择电脑绘画等有关知识去教学。
在具体的“活”的目标上,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努力。例如在教学Word中,课前就可以提出一些不同的要求,从简单的文章到复杂的文档……完成后他们很吃惊:我们也做出这么漂亮的“文档”吗?随着一课课的深入,学生发现这些技巧自己也是能掌握的。再把目标分成一个个具体的环节,每节课达到什么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决定,甚至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调整。
二、要有活的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选教材是我们“特校”的特别之处。我校电脑数量足,课时多,班级生数少(8~12人),容易进行逐个指导。除教材基本内容外,还可适当自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材,可以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意了以下原则:
1.应用性。
使学生学了就能用,在学习中、生活中立即能使所学的内容用得上,学生就会产生兴趣。比如学习Word后,就要求学生自己写自我介绍、写课程表、打印贺卡等。同时,在用的过程中有发现和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反过来又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去解决问题。这样,坚持不断,“量变引起质变”,形成了知识和能力的不断积累。
2.趣味性。
为适应学生的特点,我们抛弃了一般教材的“套路”,通过“小游戏”、“小竞赛”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寓知识于娱乐之中。同时,因为学校的职业课将直接影响将来的就业,生活出路等问题,所以学生把压力又变作了动力。就是说,大家对它的结果是很感“兴趣”的。
3.思考性。
“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既传授知识,又传授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电脑的神奇和巨大潜能,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只是“九牛一毛”,更多的问题是需要大家探索和学习的。有人形象地说:电脑学校没有“大师兄”,意思就是说不是你先学电脑,或先接触电脑,你就是“电脑高手”,而只有不断地学习和钻研,才能跟上科技的发展。“不进则退”在这一领域最为准确。
4.开放性。
由于学校开通了无限时上网,学生可以在网上了解所有渴望获得的知识资料,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则很容易便融会贯通,既扩大了知识面,又开阔了眼界。
三、要有活的教学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回答。学生的智慧会反作用于教师和别的学生,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效果,使教学往往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堂中,我们还十分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从知识的获得到能力的迁移,并使这些结构具有适度的灵活性。
1.从课程安排开始。
我们把理论和实践课穿插安排,对一些基本知识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而有一些内容则要在学生操作中产生困难时,才能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2.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不愤不启,不排不发”:只有学生自己产生疑惑,有解决问题的冲动时,才能更好地去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Word操作的“段落复制”时,学生想到,在Windows中画相同的图形时可以使用剪贴板,那么在Word中能不能重复这一效果?学生的这一想法立即激起全班的热情。他们不用你说,自己就会去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往往似懂非懂的,好像会了,但当他真正做时,又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用才知不足”,只有把所学的东西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才是真正地掌握,也才会越学越感兴趣。在教Word制表时,从第一课,我们就让学生去处理实际问题,从简单的“课程表”、“座位表”到较复杂的“成绩统计表”。所学的知识,每个同学一定亲手做,不许说:“我会了,知道了”等等,要教育他们没自己做过,就别说“会”字。
四、要有活的教学评价
在我们的评价体系中,尽量做到多元、客观、个性。由于残疾学生智力水平参差不齐,不能一张试卷“论英雄”,只要努力学习了,就都要表扬。同时,测试内容也要尽可能做到有层次,可分成A、B、C多套试题,让学生任选一套。这一点特别受学生欢迎,因为他们知道:从来都是老师拿试卷考他们,哪有自己选题这等“好事”,所以学习这门课更是兴趣倍增。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论文 篇2
库车县特殊教育学校是以培智为主的学校,培智领域面向的主要是智力发育残疾的孩子,而个别化教育是培智学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特殊教育现代化的标志。
一、认真落实两个常规,加强教学管理。在常规教学管理中,建立各种常规管理制度,实行校长负责下的领导分工把关制,认真落实《库车特校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不断完善常规管理办法。
二、要求全体教师因材施教,不但要备学生而且备教材教法、实现教学技能多样化,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特殊孩子们的“生活语文”课
特殊教育的“生活语文”课程,是要求老师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针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把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这门课程总体来看有2个亮点。
亮点一:主题突出,课程内容生活化。根据《新课程实验方案》的精神,培智学校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应突出其内容的生活化,使儿童通过课程的学习获得相应的生活技能和社会交往技能,能将学校中所学到的知识经验应用于现实生活。
亮点二:图文结合,教材编排情境化。
2、特殊孩子们的“生活数学”课
特殊教育的“生活数学”课程,要求老师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与生活相关的简单的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时空认识以及数的运用,学习运用简单的运算工具,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计算技能、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3、特殊孩子们的“生活适应”课
(1)、切实做到在生活中学习锻炼,生活中成长(2)、重视个别化教学
(3)、重视将各科教学融合进生活(4)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劳动技能教育
三、积极开展“比教学”活动,以练兵、比武促教师能力提升。学校先后开展了全体教师基本功训练、教师专业知识培训、讲课和优秀教案评比等活动。
四、加大教研力度,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学校鼓励教师加强业务学习,积极为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创造条件,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论文 篇3
关键词:新理念;特殊教育;数学教学
G76
根据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单位、机构的需求,特殊学校数学教学也要进行改革,通过应用适合特殊学校使用的教材、课本,对特殊学生进行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的能力,学生能够用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去学好数学。
一、特殊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运用学生不适应的教学模式
从实际上来说,我国很多所特殊学校的教学模式同普通学校的教育模式并无差别,普通学校的学生和特殊学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运用相同的教学模式会使特殊学校的学生不自觉的感到一种压力,并且会在心理上暗示自己的能力不如普通学校的学生,从而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成立特殊学校的目的是为了能够针对性的对一些生理、心理方面特殊的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替他们考虑问题。制定一套适用于特殊学校学生的教育方案,在难度上也要有所考慮[1]。
(二)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
特殊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上比较的宽松,没有给他们制造一定的压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学生在做练习题的时候,粗心大意,做错了习题没有当回事,没有重视起来,书写不规范,难以看清字迹,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一些稍微有难度的习题,就放弃不做了,这些不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
(三)缺乏专业的人才,社会不够关注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社会上,都是处于弱势的,他们很容易就会被整个社会忽视,他们的声音淹没在人海里而不会有人重视起来,特殊学校顺利的展开教学活动,必须要依靠社会方面资源的支持。此外,由于特殊学校的特殊性,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必须是专业培训的人才,这样才能达到特殊学校特殊教育的效果,让特殊学校的学生一样服务于社会。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说,国家没有特别针对性的对教师进行培训,在整个市场,这种专业性的教学资源也很少。使得不能推动特殊学校教学的发展进程[2]。
二、改变特殊学校特殊教育现状的方式
(一)改变教学的模式
教师要针对特殊学校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和理解能力不足的弱点,改变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用实践结合理论。数学的很多内容都是不具象的,学生难以理解,教师要给学生设立多个学习目标,并引导学生一个个去实行,在学习三角形、长方形的图形内容时,可以应用到多媒体播放实物,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在脑海形成图形的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辨认三角三角尺、三角架、电视机屏幕、柜子、盘子、碗、杯子都是些什么形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也要在课后针对所学知识设置一些练习题,这能够巩固课堂上的所学,学生在理解知识之后再去做练习题,会大大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激发主动去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可以邀请一些知名的特殊学校的教师给他们传授经验,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教学,给学生营造一个他们认为舒适的、轻松的学习环境。
(二)利用多媒体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教师采用到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化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知识起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在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应用到教学当中去,把分月饼的情景以动画、PPT与录音带入数学课堂。首先利用幻灯片,屏幕显示桌子上放着一个苹果,4个学生围在桌子旁,一教师提出问题:怎么样把苹果平均分成4份?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平均切苹果,认识到平均切分后,每一份月饼的大小都是一样。然后教师将苹果的一份递给了小黄,等小黄吃完了,教师又提出问题:小黄吃了这个苹果的多少?让学生在分苹果中认识到小红吃了四分之一个苹果,用数字表示为,读作四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占据了其中的一份。就这样,最后通过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图片的定格、闪烁等方法将平均的分的图片重现。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保证教学的质量[3]。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特殊学生一直是教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实践证明,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有效的提升学习成绩、激发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设置这样的问题:妈妈让小明去买水果,两斤苹果、两斤橘子,橘子4块钱一斤,苹果6块钱一斤,这些水果总共要多少钱?学生基本都能很快得出答案4+4+6+6=20元,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其他方式解答,学生之间可进行讨论,得到2×4+2×6=20元这样的解决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特殊学校的数学教学还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由于教师使用不恰当的教学模式,社会对特殊学校的关注度不够,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都不能使特殊学校的教学事业顺利开展。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实处,使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应用多种方法去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的去探索知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去。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彭校蓉.如何培养“特殊”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J].读写算(教研版),2012,02(13):209.
[2]袁丽娟.培智数学活动课的实践与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14,34(1):28-31.
[3]王静贤.浅谈教师如何提高聋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6):151.
作者简介:
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创新探究 篇4
一、培养学生交流技能,提高表达能力
语言交流是信息逐步被加工、表达、形成、传播以及接受的一个过程。语文课堂教学既需要培养学生具备较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更需要学生拥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通过不断创新、丰富手语的内涵,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一些词语及其近义词的细微差别,使之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词语乃至整篇课文的内容。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通过手语将自身的课堂学习感受与对课文的理解加以表达和阐述;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与同学进行交流;更多地去了解其他同学的观点与感受,这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语文教师也可以通过实施语文课堂讨论、交流来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通过上课提问、创设短小的讨论话题等,让学生们能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逐步养成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意识,并积极回答教师的各类问题,进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锻炼其语文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逐渐树立起大胆表达内心感受、不同见解的信心。语文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一些短小的、学生感兴趣的“讨论”话题作为课业,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带着“内容”回到家里去学习、思考,这对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激发观察与写作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陶行知在其教育思想中提示:“生活即教育”“社会及学校”“教学做合一”。受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自身因素影响,其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客观存在一定的障碍,但也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具备高于常人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因此,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生观察能力与写作兴趣的培养,以此来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培养其思维能力。如可以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激发其写作兴趣,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教师应着手培养、启发学生如何去观察自己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事情,为将来激发其作文写作兴趣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引导学生去观察、接触身边的事物,用心去感受生活;使之对身边的事物有更多的了解,以达到丰富其写作素材的目的。指导学生将一些日常生活所发生的事情,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并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语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学会如果去观察,如观察初一、十五的月亮及其变化,写出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去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思考、记录,并形成一个生活随笔,这对激发学生的观察与写作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均具有积极的作用;另外,还可以有效地培养、训练其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传授”“灌输”教学模式,应立足于尊重学生语言表达欠缺以及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不断创新。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教学任务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用一些更具直观展示、引导作用的教学用具(如多媒体),使之可以在日常语文课堂学习中学到更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另外,语文教师需理性地认识到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的客观性,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培养、发展的动机与情感意志,避免学生因其生理上的缺陷而形成自卑心理。
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在尊重学生、尊重其主体地位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均能得到良好的个性培养。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适当课外阅读,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更具有时代气息、具有培养良好人格内涵的文学作品。针对个别学生因自身原因而性格内敛,不喜欢主动回答教师提问的现象,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则可以为其布置一些适宜于独立思考的问题或课业,让每一个学生均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另外,语文教师在学生展示自我的同时,还应适时地、适度地鼓励他们不断“超越”自我,进而让每一位学生均能够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展示自我,使之对自己未来的生活与学习充满信心。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多角度、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去进行教学创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个性化创新能力;通过培养学生交流技能、观察能力与写作兴趣等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开展因材施教,使之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个性化发展。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机地融入一些爱国精神、集体荣誉感教育,使之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一个健康的心理与良好的个性,最终达到促进其健康发展,培养其独立个性,使之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论文 篇5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特殊教育的课程也不再不断的进行调整,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学模式也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新课程要求转变师生角色,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当前形势下一些新的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数学水平。
关键字:特殊教育 数学 教学技能 对策
一、当前我国特殊教育中数学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为了做好我国特殊教育,就需要转变当前特殊教育数学教育的方式,做到优化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学资源。但是目前我国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在开展数学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不足。首先是我国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在开展数学教育是只是注重数学理论的讲解,缺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很多特殊儿童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还不能更好的利用数学知识,其次是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学手段较为落后,还是采用传统数学教学手段,不能够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感悟能力尤其是对聋生进行数学教学时,传统数学教学手段表现的毫无作用,只有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育过程中注重发挥教学手段的优势作用,突出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集中学生的有意注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灵感和动力,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使聋生能够深刻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奠定基础。
二、提高我国特殊教育数学教育的措施
(一)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拉进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相对普通学校的学生,接触的生活资源较少,他们对一般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感觉很陌生尤其是聋生,由于他们听不到人们的声音,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他们没有生活中的数学语言,不能通过语言了解生活数学常识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验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为学生学好数学,服务生活奠定知识基础 比如,在进行‘认识钟表”的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把钟表的模型拿到教室里,让学生观察钟表的结构,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辨出时针、分针、秒针,利用多媒体展示钟表表盘的图片,讲解读时间的方法学生基本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教师也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自主学习意识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在本节课对聋生的数学教学中,鉴于学生听不到声音,但对直觉感觉较为灵敏的特点我提前安排学生从家里带来钟表,上课时让每个学生亲自感知钟表的形状、结构,结合自己对教材的阅读,学生通过手语讨论字会了辨别时针以及读数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愿意接受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技能,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二)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对聋生的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是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利用学具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效果很好,让学生在游戏中、在玩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感悟数学本质,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比如,在进行‘解决问题”专题教学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设置问题:小明要买5个乒乓球和1个羽毛球,每个乒乓球2元,每个羽毛球4元,那么小明要想把这些东西买回家需要支付多少钱?本题是比较基础的题目,很多学生能够用基本的方法做答:2+2+2+2+2+4=14元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技能,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利用学具探索其他解决方法学生利用自己拿来的乒乓球、羽毛球等学具进行组合式计算,经讨论得出很多方法如:2x5+4=14元,或者把4分成2个2,2x7=14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数学资源,为学生创设形象直观的教材情境,提高学习效果。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数学知识基础较差,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新知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到手这就要求教师要科学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聋生创设真实的数学教材情境,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数学素材通过感官刺激,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比如,在进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实物的图片,有长方形的黑板、书桌、课本、电脑液晶显示屏等物体的图片;有正方形的魔方,板凳、地板砖等物体的图片;有三角形的三角板、自行车的支架、空调安装用的支架等物体的图片;有圆形的篮球、足球、乒乓球、铅球等物体的图片学生在形象的图片中,感知了不同物体的图形,从而在头脑里建立了各种图形的概念,以便在生活中看到相应的图形能够进行准确的鉴别新课结束后,教师利用Flash课件进行游戏式复习,教师点击要测试的图形序号,出现图形之后让学生在纸上画出相应的图形,看谁回答得多回答的正确率高,通过这样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进行特殊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针对当前我过特殊学校的数学教育情况来说,优化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模式,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至关重要。也只有转变特殊教育学生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走向社会也具有相应的运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论文 篇6
关键词:特殊学校;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374-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发展好特殊教育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越来越成为特殊教育工作的热点、重点、难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聋教育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案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改变传统做法,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学案。“学案”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中下学生,他们缺乏兴趣,甚至不知道如何进行预习。而“学案”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预习步骤及预习内容,让那些不懂得预习的学生跟着教师的步骤走,逐步掌握预习的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通过运用“学案”进行课时的自学,初步掌握了课本内容。上课时气氛活跃,自我表现欲增强,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但理解透彻,而且印象深刻,达到了目的,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
新课程下的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在宽松和谐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也只有老师的作风民主,在课堂中能体现人性关怀,学生才会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回到学习中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把学习局限在教室的四周墙壁里。”教师要因时、因地、因听力障碍原因、因教学内容灵活的巧设课堂,想方设法的为听力障碍学生营造以个宽松和谐的课堂。例如: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九册数学第五单元中的《小数的性质》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末尾有0的小数化简,把一个数改写成含有指定位数的小数,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并会用小数的性质。这堂课内容看似简单,但是要想让这群特殊的孩子真正学会却并非易事,在他们不会说,又听不到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上好这堂课,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小数的性质,我是这样设计我的教学课堂的。
师:以提问方式问学生有没有去过超市买过东西?
学生:有。
师:紧接着问问学生你们在买商品时有没有注意过商品上的标价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脸迷惑的样子。
师:趁机出示课前准备的教具:飘柔洗发水(15.00元)、手套(8.50元)、棉签(1.00元)、数学课本(7.00元)、镜子(3.00元)等,在课堂中临时设置一个小卖部。指名学生扮演售货员和消费者,让学生在买卖过程中明白15.00元、8.50元、1.00元、7.00元、3.00元的意义,从而理解小数的性质。通过这个过程再来讲例1,就很好讲了。
在平时上课前,如果每位老师都能去想一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来设计自己的课堂。我想这不仅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很自然地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不会过于沉静、呆板,从而使得整个课堂如在游戏中一样轻轻松松就过去了。同学们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不仅能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而且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从实际出发,因人施教
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有组织的认知活动,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要注意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上很多教师往往只采取上大课的形式,没有考虑每个同学的具体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听力程度的不同、智力程度的不同应该给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采用不同的方法,根据每个学生所能吸收的进度安排课程。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只是通过教学完成任务就可以了,它再一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平台。因此,课堂教学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实际出发,设计出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内容,切实做到因人施教。下面以分层教学为例,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我们把听力障碍学生分为A、B、C三类:A类有残余听力、智力较好;B类有听力障碍、智力中等;C类综合组,智力迟缓。按照这三类听障学生的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分层: ①、学生自身的分层 ②、学习目标的分③、练习的分层 ④、作业的分层。对于A类听力障碍学生在上课时对他们的提问可以稍微难一点,作业也可以加大一定的难度,而对于C类听障学生可以于A类学生相反,对B类听障学生的提问、练习、作业难易适中即可。
四、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也就是说,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索,学生应该主动地去配合,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应该有回答,而不仅是回答“是、不是”去迎合老师,学生要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有一定深度地看问题。
在聋校课堂教学的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接受—灌输,聋生的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背—练。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方法机械、呆板,知识靠死记硬背完成作业,当他们进入社会或到高一级学校就读时,听力障碍学生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上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论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篇7
一、教师不仅要备好课, 还要写好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听一个历史教师上课时没有记录一个字, 因为那节课精彩得很。课后, 他问老师备课花费了多少时间。老师没有正面回答, 而是间接地说:“我这堂课直接时间是15分钟, 但是我一辈子都在备这堂课。”
用一生的时间备课。达到这种备课境界的老师怎能不优秀呢?我想:只要我们努力着, 实践着, 我们也会走进“用一辈子去备课”的那种境界。其实, 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做到:学生缺少什么给什么, 不懂什么讲什么, 不会什么教什么, 以学定教。
教师还要有反思的习惯, 从反思身边最熟悉的教育现象做起, 关注身边最平常的教育小事, 反思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与得失。“每天从问题出发, 把自己的行动拿出来研究, 再把研究的成果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刚开始 (反思、研究) “同样很累, 但这种累解决着以前工作中的问题, 它正在促进我的成长, 它能让我体验到快乐, 并看到希望, 我不断感觉到因为自己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不断提升, 我的工作变得越来越从容, 也越来越轻松了”。
处在新课改下的特教教师, 要具备很强的课堂调控能力, 去驾驭课堂, 驾驭学生的学情, 驾驭学生的思维活动——用一辈子去备课、去反思。
二、创设情境, 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 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 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 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教师若能运用各种手段、方式和方法来调动聋生, 感染聋生, 创造出教学的生动氛围, 使教学进入较高的境界, 那么教学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控制力和感染力, 才能使聋生自觉培养起语文学习兴趣、自觉调动起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于教材的特点, 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学环节设计, 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朗读、讨论、交流、表演、辩论等形式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投入课堂, 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课堂活泼、有趣、富有活力。学生喜欢新奇的事物, 形象思维比较发达,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比较适宜的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辅助教学, 吸引学生的眼球, 调动他们的思维,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本领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调动出来的工具和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教师可利用评书、读书、藏书等活动让学生口、手、脑动起来。
一个失败的老师只能用一种方法教育一百个学生, 但一个成功的老师可以用一百种方法教育同一个学生。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本领为目标, 通过学生喜欢的活动改变其消极的心态, 让教育不再常态化。
四、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有效教学, 对于教师来说, 意味着精神享受, 意味着尊严的获得与提升, 意味着生命价值的实现, 而对于聋生来说, 其意味着智力的愉悦、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升华。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有: (1) 问题的预设必须紧扣教材内容, 目标的提出以老师为主; (2) 要求学生探究的问题指向要明确, 紧扣教学内容, 题目力求通俗, 让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够一目了然; (3) 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师的引导需适当, 逐步实现从“扶”到“引”, 由“引”到“放”,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 对于提高聋校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待进一步研究。笔者抛砖引玉之言, 希望能为聋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一点参考。
关于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的探讨 篇8
音乐不仅可以启发、提高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人格,更能够为学生道德情感的建立和健康成长带来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音乐能够满足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内心的需求,关怀他们的心灵,带给学生信心和希望。与此同时,音乐是人类最有共鸣的语言,音乐需要身体和音乐的高度配合,更是培养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积极心态的良好渠道,使学生可以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音乐学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更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灵健康发展,帮助学生远离孤僻,融入社会,增强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这也是特殊教育学校注重音乐教学的原因之一。
二、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的对策
1. 改进管理模式和教学理念
近些年来,我国特殊教育院校开展的音乐教学大多以娱乐为目的,虽然音乐教学可以给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带来快乐,但是这样的音乐教学并不等于高质量的音乐学习。所以,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都要对特殊教育中音乐教学的意义进行重新的认识,要重视音乐教育对于特殊教育学生心理康复以及生理恢复的作用。因此,要加大财力投入以及人力投入,改善特殊教育的音乐教学环境,鼓励学校的音乐教师对课程所有内容进行自觉学习,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把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升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对学生认知不足进行有效的弥补,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特殊教育音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音乐课堂要走出教室
人们都对课外活动的意义了如指掌,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能够展现出真实的自我,陶冶自身的情操,音乐教学同样如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在环境优美的公园里播放优雅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还可以让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特长和优点,方便教师以后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与此同时,课外活动是对校园文化生活的补充,因此要加强与其他学校的沟通、合作及交流,发现其他学校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本质上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3. 结合音乐治疗开展教学
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音乐治疗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不是每所特殊教育学校在音乐治疗中都会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身为音乐教师,必须要对音乐治疗理念进行学习和掌握,灵活运用音乐治疗的方法,将音乐治疗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及时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情绪变化,走进学生的心灵中去,将学生身体和心理特征作为出发点,满足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需求,从本质上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论文 篇9
从教学理念的角度上看, “所谓支架教学是在社会建构主义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一种以实现儿童认识发展潜能为根本目的、以师生平等交往为基本途径、以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准确把握为鲜明的教学理念, 以便为教师探索具体的教学策略或方法。”在一些文献中, 支架教学被定义为“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 为此, 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 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渐引向深入”。
一、支架教学的步骤
关于支架教学的操作步骤, 国内外的很多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在我国, 支架教学的步骤通常被认为有以下五个:
1. 进入情境。
就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手段,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知识框架中的某个位置) , 使学生的已有经验与新的问题情景产生矛盾冲突, 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愿望。
2. 引导探索。
进入情境之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分解问题, 把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分解成可以一步步解决的问题, 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线索。
3. 独立探索。老师提供的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支架, 学生需要做的是自己探索, 沿着支架不断攀升。
4. 协作学习。同学或者跟老师的协作能够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从而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
5. 效果评价。能够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并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
二、支架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运动学科中的具体运用
支架教学策略近年来被广泛运用到基础教育中, 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和普遍适用的教学干预方式及策略。笔者根据特殊教育学校中的一般性课程运动学科的教学目的与原则, 结合实践经验与理论基础, 在运动学科课堂教学中运用支架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不断发展和康复特殊需要儿童的运动技能。
具体的实施策略如下:
1. 搭建情境支架
根据“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教学原则, 结合运动学科的特点和具体课时的教学目的, 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气氛, 在运动学科课堂里, 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和体育活动情境来实现情境支架的搭建。
教师在设计游戏或体育活动时, 要熟悉和了解特殊需要儿童已经掌握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经验等, 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入手, 选择之前的运动课中已经习得的运动技能和该堂课要学习的新的动作技能搭建合适的技能要点支架。支架的构建在于引导学生, 使新旧技能有平滑和柔和的过渡。
由于特殊教育学校中的班级中, 特殊需要儿童的程度和障碍类型都不同, 因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是不同的和动态的, 提供给学生的支架也要根据特殊需要学生不同的程度调整, 比如在学习球类运动的课程中, 可以在授新之前安排拍球游戏或球操活动, 通过球操伴随音乐活动, 带领学生做课前准备, 熟悉球性。教师根据游戏设计或教学设计随时调整球操动作为教学支架, 当学生能够承担更多的任务时, 不断根据支架设计的球操的新动作,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逐步提高, 并提示动作的线索, 使动作技能的难度梯度从原有旧知识顺利过渡到新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通过师生互动与合作, 复习旧知识, 接受新知识,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这个过程的重要核心, 外界经验的获得, 如规则的掌握、教师指导后动作要点的习得都是过程中的“支架”, 对于动作完成的过程起到指引和辅助支撑的作用。
2. 引导探索, 分解任务难度
教师根据特殊需要学生的具体情况, 将该节课需要习得的运动技能进行分解。值得一提的是, 因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智力残疾或发育迟缓造成的肢体协调问题,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运动学科, 需要教师将每个动作分解细化成为步骤很多的一系列动作。例如投掷口袋, 要将动作分解成拾起口袋, 将口袋以正确的姿势拿在手中, 左腿的位置或站姿, 右腿的位置或站姿, 腰部及重心的位置, 左手的位置, 右手的位置, 抛出口袋的动作, 等等。在这个环节里, 运动学科的教师可以借助图示支架, 即图示动作身体每部分肢体的个别动作和整体动态的图片来作为教学支架, 也可以运用自身肢体和姿势作为直观形象的动作流程来演示整体动作的运作。学生通过这个步骤, 可以接受和理解新的动作技能及其新知识, 发展学生倾听语言、理解语言和模仿动作的能力。
在这个环节中, 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选择适宜的支架。如重度学生思维形象具体, 有意注意时间持续短, 那么根据这个特点就可以设计整个动作的某个环节作为这部分学生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教学支架, 难度也可适当降低。
3. 独立探索,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当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以后,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运动学科课堂教学中, 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发地模仿新的运动技能, 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 帮助学生按动作要领逐步掌握动作关键。起初的引导和帮助可以多一些, 之后逐渐减少。此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摸索和体会动作运作时肌肉和骨骼的运动, 教师在提供肢体演示或图示支架后, 要进行讲解、启发式提问、非正式讲解等, 同时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互相模仿、教学设计中的重点通常在这个环节得以体现, 并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探索下突破, 协作学习, 相互学习。
在这个阶段,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建立共享信息和交流的平台。在运动学科课堂里, 教师可以按学生程度分组, 使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相互模仿, 共同习得新的动作技能。教学设计中的难点可以在这个环节经过学生之间的学习和教师的启发来突破。例如在交替运球的课程中, 按程度不同的学生分组, 在穿越障碍环节, 一组学生挑战更难的障碍, 二组学生进行体前变相换手绕障碍沿标志走。
4. 效果评价, 教学总结, 反馈与反思
这个环节是教学设计中总结的部分,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和对整体课堂的效果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通常情况下, 在特殊教育运动学科课堂上, 会对学生个人习得新技能的效果进行总结, 也会总结分组协作学习中各个学生的贡献。支架教学意义构建部分的总结与反思, 会在教学设计或教案中体现出来。
以上, 就是笔者在从事特殊教育学校运动学科课堂教学中, 运用支架教学模式进行的探索和尝试。如何针对特殊需要儿童的个别差异搭建有效的支架, 及支架教学的益处和弊端, 是在运动学科课堂教学中有待特殊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深入探索和思索的问题。
摘要:在特殊教育学校运动与保健学科教学中应用支架教学, 要遵循支架教学的操作步骤, 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支持特殊需要儿童的学习。具体的实施策略有:搭建情境支架;引导探索, 分解任务难度;独立探索,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相互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总结, 反馈与反思, 等等。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运动与保健,支架教学,特殊需要儿童
参考文献
[1]余震球, 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35.
[2]龚浩然.维果茨基儿童心理与教育论著选[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9:46.
[3]王希华.现代学习理论评析[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3.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论文 篇10
(一)特殊儿童我们都知道的原因,他们生理上或多或少都区别于一般正常儿童。由于他们先天的原因也好或者由于后天人为的原因也好,他们在某些方面都有异于正常儿童。对于普通孩子非常轻松的日常生活能力,对他们来说可能要比较困难。如果比较严重的话,有些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无法得到保障,所以,他们在学习的路上要付出更多,要接受更多身体上的付出,即使这样,都很难达到正常儿童的水平。
(二)特殊儿童思想上的问题要比身体上的问题更突出。要先让每个特殊儿童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本身是最大的挑战,也是特殊学校老师们最应该做的。只有通过爱让他们接受自己从而慢慢的认识到这个社会也是接受他们的,才能把他们心灵最低处的小窗户打开,才能让他们从思想上拉近和我们的距离。思想上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一是好解决,还有的问题根本不用我们关注,可能就迎刃而解了。思想上的问题,需要更多的关爱,关爱让他们思想的翅膀飞翔起来,他们思想的眼界才会更宽广。
每个特殊学校的儿童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比一般孩子脆弱的多,他们比一般孩子更敏感。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都会存在一种自卑感,特别是生理上的短缺会直接导致他们心理上自卑,感觉自己不如人。他们更容易失落、更容易敏感,更容易把自己和这个世界隔离开来,更容易放大这个社会的负面的东西,也就意味着他们更不容易释放他们的负面情绪,反而会弱化自己本来的正面的东西,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说特殊教育学校的儿童们的思想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给予更多关爱的理由。
(三)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学习本身的问题。因为他们生理上的某种缺陷,使得他们在学习上会遇到更大的困难,他们要付出的是一般学校普通学生几倍甚至更多的辛苦和汗水,换来的可能是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进步,所以,这种情况对于老师的要求更比较高了,老师们绝对不能以以看待普通学生的眼光看待这些学生们。
二、怎么更大程度的给予他们爱
(一)需要数学老师真正走近学生。特殊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采取住校的模式,很少有特殊学校招收走读生,一方面减轻了这些学生家长们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校老师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每一个特殊学校里的学生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他们需要的最多的是帮助、鼓励和老师对他的爱。特别是,这些学生都比较信任数学老师。因为数学老师和他们接触的时间最久。首先做他们的朋友,对他们的要求要降到最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客观的对待这些孩子。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这些孩子,教育学习知识是第二位,第一位是当他们的守护者,给予他们无尽的爱,让他们不至于对这个社会有炎凉的看法,这样,才能让特他们主动的拥抱社会,才有可能在将来真正的融入到这个社会中。
老师们要自习观察每个学生的生活规律,及时捕捉每个学生的生活细节,要及时记录每个学生的特点,过一段时间行程汇总,做这样的分析能够从长时间跨度上分析了解学生,更好的把我学生,这样也才能更好的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关爱。
(二)多从思想上下功夫。数学思想或者思维的建立,有利于他们今后逻辑思维的发展,对于他们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前章已经说明思想的把握对于这些特殊教育学生的重要性。每一个数学老师要勇于做特殊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当他们因为失落在校园里某个角落发呆的时候,当他们因为自惭形秽而自暴自弃的时候,当他们因为别人的冷风热潮而心灰意冷的时候,我们要想想,这些时候,我们的老师在哪里,我们的老师是否已经察觉并采取了措施,我们是否用爱去化解了这些问题,还有,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否有因为我们关心不够导致的。思想上的问题,无声无息,有时会很那觉察到,但是,一旦问题出现,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解决起来还有些棘手。最有效的是从一开始就要给这些孩子们倾注足够的爱,从思想上一些有可能引发问题的小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我们还要及时捕捉这些孩子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特长,及时进行有效有针对性的鼓励。老师们应该有这样一种信念:上帝是公平的,每一个残疾儿童在生理机能上某一方面的残疾,必然会在生理机能的另一方面会有超长发展。而这些超长能力能否被发现,能否获得发展,能否给这些孩子以自信式的鼓励,关键看我们老师能否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爱,只要爱达到了,他们的潜力一定能发挥出来。对于这些特殊学校学生心理上的缺陷,老师们也得重视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操炼来促进其健康,只有心理上健康,才能带动他们的思想健康起来。比如,多让学生走出教室,参加一些运动项目,在运动中培养自己慢慢坚强的品质。
三、后记
爱是教育最好的营养品,是所有阶段学生都应该得到的,这也是教育感化作用能够发挥的源泉,而对于特殊教育来说,爱是我们的生命生命,也是挽救学生生命之花的重要手段。如果特殊教育老师们内心充满了大爱,那对于学生是万幸,对于老师们自己也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力量来源。有爱才有方法,有爱才有教育,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更是如此。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论文 篇11
一、美术与德育结合,培养学生思想品质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美是人的道德财富”。聋校在美术教学中,应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给聋生讲古今中外一些美术家的感人故事,如艺术大师徐悲鸿如何画马,达芬奇如何画鸡蛋等。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同时引导聋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利用美术欣赏课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走向大自然,描绘大自然,感受我们伟大祖国山河壮丽,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教学中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从思想教育出发,通过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和表现陶冶学生情操,形成完美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聋校美术教学是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美术课不能成为机械的临摹课或单纯的技法课,枯燥的依葫芦画瓢,将泯灭聋生的创造性,禁锢他们的心灵。因此,在教学中通过绘画工具、绘画风格、美术欣赏等,引导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一)绘画工具渗透民族自豪感
笔、墨、纸、砚是国画传统的绘画工具,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产物,人们称之为“文房四宝”。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了解“文房四宝”的悠久历史。教师在传授技能技法的同时,不断地向学生渗透笔、墨、纸、砚的艺术价值。就拿一支小小的毛笔来说吧,通过画家的灵活运用,可八面出锋,产生粗细、刚柔、浓淡、燥润等变化,创造出各种富于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它的这种表现功能是其他任何绘画工具无法代替的。这样进行教育和教学,就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二)绘画风格渗透民族精神
中国画根植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肥沃土壤,是世界艺术之林的一支奇葩。它独特的表现形式是西方绘画无法比拟的。用笔的提按、逆转,线条的刚柔、明暗,色彩的对比、调合,墨色的浓淡、枯润,构图的疏密、虚实等,无一不体现了东方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只有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才能培育出这种独特的艺术之花。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引以自豪的。因此,我在对学生进行绘画技术训练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将这种自豪感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灵中,从而使他们受到爱祖国、爱民族的传统教育。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还组织学生举行师生绘画表演赛,参观书画展览等。这样就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对祖国的文化艺术产生了一种敬仰之情。
(三)美术欣赏渗透爱国之情
正是由于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为之奋斗、求索,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传世之作。通过对传世作品的欣赏,犹如把学生引进了一座艺术宝库,使他们吸收着丰富的营养。在如此众多的文化遗产面前,让学生体会到我国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在欣赏时,我力争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比如,挂图欣赏,利用多媒体欣赏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在欣赏时,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以及构图、笔墨、色彩上的艺术特点等,都是欣赏的内容,特别是对于那些有进步意义的作品,更是我们欣赏的重点。
在中小学美术教材中,有不少我国各时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名画佳作。教学中,结合名家国画作品,适当介绍有关画家的生平事迹、艺苑轶事,如徐悲鸿先生是我国近代富有盛名的愛国主义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的许多作品倾注了爱国主义的崇高思想。他的《八骏图》,那奔腾的骏马,激发了中国人民奋发自强、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还有《愚公移山》,象征着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可贵精神。中国近代画坛巨匠齐白石先生毕生勤奋,有成千上万的作品传世,这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珍贵的财富。他的艺术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他画的《和平鸽》、《祖国万岁》都反映了画家对新中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郑板桥的《兰竹图》、任伯年的《苏轼牧羊》等,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同时我还经常向学生穿插讲述一些画家勤奋学习、献身祖国艺术、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和民族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的动人事迹,从生动感人的故事中,同学们同样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二、美术与能力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聋生因失去了听力,靠双眼来观察这个世界,所以培养他们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临摹时,就要抓住事物的最基本的特征,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这样学生不仅会观察身边的世界,还会感到这个世界多么美好。
聋生的想象力一般比较天真,他们因听不到声音,对这个世界有他们自己的看法。要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造想象力,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美术课教学中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教学目的的,正是要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要引导学生培养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准确观察和敏锐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聋生想象力丰富,在泥工、纸工课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做出许多精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品尝到创造的乐趣。
欣赏名家名作,并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或启发,这就是所谓的审美能力,教师要打破传统欣赏课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中突破纯视觉感受,进行多元化的审美体验。教师应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进行全方位的感受,甚至通过动作上的模仿或者表现来增强他们内心的感受,以此来丰富、细化感受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从中体会美、发现美。
美术教师可积极配合学校开展一些活动,如定期组织书法、绘画比赛,配合班主任办板报、办学报,组织学生参与创作,并评选出优秀作品,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三、“知”与“行”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中学生的审美认知处于由主观“表现性”向对客观“依赖性”转变的阶段,学生的审美认识极易出现“单一化”的倾向。尽管大美术有其丰富多彩与特有的艺术魅力,但学生可能会因教育不到位,出现“视而不见”或“视而不知”的审美状态。因此,丰富多样的审美认知应该是认知教学的主体。无论是自然美、具象美、抽象美、意象美、形式美或不同形式的造型艺术美,都应使学生在比较教学的体验中有所了解和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对美术的学习,是人生的一种审美性的文化学习和体验,是一名现代人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通过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美感,使学生的认知观念在比较中选择,认知能力在体验中发展。中学生在美术课中受到的技能教育,更多的是无数个伴随着“知”的第一次与“技能”第一次的结合体验。正是这种“知”与“技”的结合体验,才能使学生在体验中既要认证“知”的正确与否和对“知”的需求,又要认知“技”与“知”的结合是源于对生活观察、感知、认识理解的结果。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认知的深入,“知”与“技”是可变的。而“知”与“技”的可变在于人的“思”。人的“思”在“知”与“技”的确立中起主导作用。对技能的认知与体验也就是对人的形象思维发展的一种认知和体验,是人间接地促使自身思维发展的手段,这是技能体验教学的前提。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篇12
目前,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是很理想, 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一篇课文并为大自然的壮丽奇观而吸引陶醉时, 学生却怎么都领会不到其中的美;当教师为祖国的辉煌历史而感到骄傲自豪时, 大多数学生却没有任何感慨。因此, 增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事不宜迟, 教师要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 改善审美教育学实施模式, 将审美教育渗透进语文的教学当中, 使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完美结合, 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中职教学审美教育的必然性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 中职学生有这样几个缺点:一是没有形成好的做事习惯, 存在惰性, 语言行为不讲文明。二是没能很好地认识价值观, 在中考的打击下, 大多数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严重挫伤, 严重的还造成了心理叛逆和人格扭曲, 没有追求。三是缺乏责任心。现在社会、家庭等因素造成他们中的有些人自我放纵, 不懂得宽容, 自私, 弘扬传统美德仅仅流于形式, 而没能解决本质问题。四是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 网络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 有些学生以某些社会负面人物作为偶像, 这些都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中职学生身上的这些问题提醒着我们, 审美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
三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实施的方法
1.享受朗诵阅读过程的美
语文中的文学作品是语文中的精华, 通过学生的不断阅读朗诵, 将自己的情感潜移默化融入其中, 读课文的同时不仅享受文学的魅力色彩, 更能让自己身临其境, 将文字通过自己的想象变为一幅幅映入眼帘的美画, 使人心旷神怡, 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2.提高审美能力的策略
如今的语文课本中, 有着不少形象的例子, 它们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这些形象的课文图例正是通过对文学美的鉴赏辨析来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3.加强写作训练, 从内心产生美、感受美
中职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对学生内心美的创造和培养。学生每个人都有创造美的能力, 而中职教学的审美教育在于发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文学作品的写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就好比实践、创造, 将以前的语文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 最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处于文学创造的世界中, 真实地感受语文审美观所带来的不一样的魅力。
四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1.提高自我意识和情操
语文的教学任务不仅在于对学生文学素养方面的提高, 更在于对学生人格、情操、意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教育。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个人人生价值观将直接影响着他们人生的发展方向, 所以, 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色彩, 指导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正确方向, 必须要求学生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健全自身的人格情操, 这亦是中职语文审美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挖掘深处的美
审美观的培养不能仅拘泥于文学表面的色彩, 更应挖掘文学最深处的美, 这才是作者最终想要向读者表达的思想和文学的魅力。好比文言文的文学审美在于对每一个字的刨根问底、知其所然, 这样, 通过对文学作品深处含义的挖掘, 领悟作品本身极其强烈的感情色彩和社会色彩。
3.深刻认识到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把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放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首位。通过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和加强, 更进一步完善语文教学工作体系。
摘要:中职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且实用性非常强的基础课程, 也是培养中职学生情操和修养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也是中职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改革后的语文新教材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育,审美教育,主观认同
参考文献
[1]张艳丽.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12)
[2]吴东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欣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1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学校语文特殊教育论文09-04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09-18
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09-25
特殊教育学校关爱教育研究论文10-03
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研究论文10-22
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几点心得09-08
特殊教育学校01-06
涉县特殊教育学校10-22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