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精选8篇)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 篇1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第一部分
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语文是培智学校学生学习应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也是培智学校学生发展思维、改善功能、学习文化知识和形成生活技能的基础。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是培智学校实施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生活语文课程的基础作用与多重功能,奠定了该课程在培智学校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生活语文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般性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生活语文课程应使培智学校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具有基本的适应生活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工具性、人文性、生活性相统一是生活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
生活语文课程应面向培智学校的全体学生,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都能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语文素养。
生活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扩大生活经验范围,丰富语言积累,丰富形象思维,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要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倾听与说话能力、识字与写字能力,初步的阅读、写话能力;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 养,使他们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构建以生活为核心的开放而适性的语文课程
生活语文课程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按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存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注重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倾听与说话和书面语言学习的结合。在生活实践中要注重拓宽生活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课程的整合,既注重现实生活的需求,又注重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关注生活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生活语文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要依据培智学校学生的能力和生活环境,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社区资源和现代化信息资源,实现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
(三)倡导感知、体验、参与的学习方式
生活语文课程应根据培智学校学生的特殊需要,在目标制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等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文字学习创造条件。语言的运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应重视创设生活化情景,使学生能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感知语言、丰富体验、有效参与,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情景化、个性化的语言学习体验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能动发展。
(四)注重潜能开发与功能改善相结合 生活语文课程应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与功能改善有机结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高度重视不同程度、不同障碍类型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学习需求,科学评估学生的特殊需要,根据个体的语言发展特点,通过多种方式开发潜能,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发展的现实性。既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又要重视学生的功能改善,充分利用支持策略和辅助技术满足其特殊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健康发展、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 第一部分
前言 │
三、课程设计思路
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程坚持以育人为本,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把握培智学校教育特点,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设“倾听与说话”“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综合性学习”五个学习领域,并按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学段分别提出课程目标与内容,体现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达成总目标。
在“课程目标与内容”的设计中,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需求设计了选择性目标,以体现课程的弹性要求。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总目标
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程总目标是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培育热 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促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 值观;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为其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二、学习领域目标
(一)倾听与说话
初步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能听懂日常用语;能说普通话;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和社会交往,养成文明的沟通习惯。
(二)识字与写字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能认读和书写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例如:个人姓名、家庭住址、小区名、医院、车站站牌、超市、商场等公共场所常用文字)。
(三)阅读
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阅读简单的应用文及个人资料;能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例如:表格、说明书、时刻表、购物清单等),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具有初步的阅读兴趣。能阅读简单的绘本或儿童文学作品,累计阅读绘本或图书18本以上;能累计诵读或背诵儿歌、童谣、儿童诗、古诗 18 ~ 50 首。
(四)写话与习作
具有初步的写话和习作能力。能根据表达需要写一句话或几句话;能填写简单的表格和个人资料;能书写简单的应用文;初步养成用文字记录生活信息的习惯。
(五)综合性学习
能结合生活语文的学习,参与语言活动、文化生活,参与社区生活;能尝试用文字、图画、照片、现代媒体等多种方法呈现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三、学段目标与内容
低年级段(1 ~ 3年级)
(一)倾听与说话
1.能在别人对自己讲话时注意倾听。
2.能听懂常用的词语,并作出适当回应。3.能听懂简单的句子,并作出适当回应。
4.能听懂生活中的常用语言。
5.能模仿运用生活中的常用语言。
6.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个人基本需求。
7.能使用人称代词(例如:你或你们、我或我们、他或他们)。
8.能作简单的自我介绍(例如:姓名、班级、主要家庭成员等)。
9.* 能在生活情境中进行简单对话。
* 注释:“*”为选择性目标,下同
10.能听懂生活中常用的普通话。
11.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能关注汉字,萌发识字的兴趣。
2.能区别一般图形与汉字。
3.认读生活中常用汉字10 ~ 50 个(例如:姓名、校名等)。
4.* 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5.认识汉字的笔画。
6.能用铅笔描写或抄写生活中常用汉字。
7.* 认读生活中常用汉字50 ~ 100个。
8.* 会写生活中常用汉字50 个以上。
9.* 学习汉语拼音的单韵母。
10.能按从左到右的格式书写。
(三)阅读
1.对书感兴趣,能模仿成人的样子看书。
2.能以基本正确的阅读姿势阅读。
3.能从图片中找出熟悉的人、物和生活情景。
4.知道图片上的文字和画面是对应的,文字是用来表示画面意义的。
5.能阅读背景简单的图画,了解大意。
6.* 能阅读情节简单的图画故事书,了解大意。
7.* 能结合图片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
8.能认识句号、逗号、问号、感叹号。
9.能用普通话朗读简单句。
10.会诵读诗歌(例如:儿歌、古诗)5 ~ 10首。
11.愿意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四)综合性学习
1.熟悉班级环境,能与同伴一起交谈,获取有关信息(例如:同学姓名、任课教师、课程表、场馆名称等),从中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具有初步的文明交往意识。
2.* 观察校园环境,能用自己的方式说出观察所得。
3.能参加班级、学校活动(例如:听故事、看动画片等),在活动中初步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例如:不大声喧哗、听从指令、有礼貌等)。
中年级段(4 ~ 6年级)
(一)倾听与说话
1.能认真倾听他人讲话,不随意插话。
2.能听懂他人的问询,并作出适当回应。
3.能听懂简单的故事。
4.能从语气、语调中理解交际对象的情绪变化。
5.能使用礼貌用语,文明地与人交流。
6.能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
7.能作自我介绍(例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兴趣爱好、亲戚朋友等)。
8.* 能参与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9.能简单讲述生活中发生的事情。10.能简单转述一二句话。
11.能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
12.*能根据以生活为主题的图画说一二句话。
13.*能根据不同的场合,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说话。
14.能进行简单的提问。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初步认识常用的偏旁部首。
3.累计认读常用汉字50 ~ 300 个(例如:小区名、街道名、车站站 牌等)。
4.* 累计认读常用汉字300 ~ 500 个。
5.* 能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自主识字。
6.* 能用硬笔按笔顺规则书写汉字。
7.能书写(描写或抄写)生活中常用词语(例如:姓名、校名、家庭
住址、小区名、街道名、所居住的城市名等)。
8.累计会写生活中常用汉字50 ~ 100个。
9.* 累计会写常用汉字100 ~ 300 个。
10.能修改自己所写的错字。
11.知道有不同的书写工具,愿意尝试使用不同的笔写写画画。
12.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正确的写字姿势。
13.*学习汉语拼音,能认读声母、韵母、声调和音节。
(三)阅读
1.能阅读环境中的常用符号信息(例如:交通标志、广告牌、指示牌、警示语等)2.能阅读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书,了解大意。
3.能阅读图文并茂、内容贴近生活的图画书,理解意思。
4.阅读时能注意把握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
5.能知道一本书的组成部分。
6.能阅读图文结合的短文,了解大意。
7.能阅读一段话(例如:手机短信等),获取相关信息。
8.能初步阅读叙事性短文,了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9.* 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初步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10.*能认识冒号、引号、省略号。
11.*能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12.能用普通话正确、连贯地朗读一段话。
13.*能轻声朗读。
14.累计背诵诗文(例如:儿歌、古诗、儿童诗等)10 ~ 20 篇(段)。
15.初步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四)写话与习作
1.能用图文卡或词语组成一句话。
2.能仿写一句话。
3.能使用句号。
4.能尝试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写句子。
5.* 能用词语造句。
6.* 能使用逗号、问号、感叹号。
7.对写话有兴趣,愿意写话。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
2.能参与语言活动(例如:讲故事、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等)。
3.*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4.熟悉社区环境,认识社区中常见的文字标识。
5.体验社区生活,能就感兴趣的内容与他人交谈。
6.* 关注新闻事件,能收听、收看新闻,并简单转述新闻。
高年级段(7 ~ 9年级)
(一)倾听与说话
1.能耐心、认真地倾听,并能理解别人所表达的意思。
2.能听懂与生活相关的话题,并作出适当的反应。
3.能听懂任务分工、操作步骤和要求。
4.* 能听懂媒体播报(例如:广播,影视等)内容,获取有用信息。
5.能用语言求助。
6.能向他人介绍自己(例如:学习和身体情况、家庭情况、特长、愿望等)。
7.能简单转述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
8.* 能讲述生活见闻,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9.会使用电话等通信工具与他人沟通。
10.*能围绕谈话的主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11.*能与他人谈论合适的话题,并尊重对方的意见。
12.能依据所处情境使用恰当的语言。
13.*能注意说话的语速和音量。
14.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
15.养成文明、友善交流的习惯。
(二)识字与写字
1.有主动学习汉字的兴趣。
2.能掌握常用的偏旁部首。
3.累计认读常用汉字100 ~ 500 个(例如:超市、商场、医院、车站站牌等公共场所常用文字等)。
4.能用硬笔书写
5.累计会写常用汉字100 ~ 300 个。
6.* 累计认读生活中常用汉字500 ~ 1000个。
7.* 累计会写生活中常用汉字300 ~ 500 个。
8.* 学用音序查字法或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尝试独立识字。
9.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字迹清楚端正。
(三)阅读
1.能使用目录、页码、题目寻找指定资料。
2.* 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积累好词、好句。
3.能借助关键词句,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4.* 能简单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5.能阅读叙事性短文,理解文章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6.能阅读简单应用文(例如:通知、公告、说明书等),并理解主要信息。
7.能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例如:时刻表、购物清单、存取款单等),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8.* 能通过生活报刊或网络媒介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9.* 能阅读简单的文学作品,体验积极情感,向往美好生活。
10.能正确朗读课文。
11.*初步学会默读。
12.*能使用字典、词典帮助识字与阅读。
13.累计背诵诗文18 ~ 50 篇(段)。
14.*喜爱阅读课外读物,扩展阅读视野。累计阅读图书18 ~ 50 本。
15.喜欢阅读,能和别人分享阅读心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写话与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能仿写一段话。
3.* 能缩写、扩写句子。
4.能根据生活情境图写几句话。
5.能留心观察生活情景,借助观察、想象写一段话。
6.* 能写简单的应用文(例如:贺卡、简历表、收条、短信等)。
7.* 能运用文字记录与个人生活相关的信息(例如:购物清单、重要活 动安排、作息时间等)。
8.* 能初步养成检查、修改习作的习惯。
(五)综合性学习
1.参与社区生活,能运用图片、文字展示或语言表达在社区生活的经验。
2.* 能积极参与语言活动(例如:小记者活动、知识竞赛、灯谜游园活
动、制作剪报等)。
3.* 能参与文化生活,观看文艺演出、电视电影,参观优秀传统文化、民俗展览,与同伴交流感受。
4.* 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例如: 民主、自由、公正、法治;环保、和平、领土主权、海洋问题等)收集资料,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画、照片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5.* 在家庭、学校、社区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别化教育
培智学校学生的障碍类型复杂,障碍程度各不相同,其学习生活语文的特点和需求,学习的起点、方式与能力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教师应公正地对待学生的差异,通过教育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最近发展区,通过对个案的综合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与方式,并据此实施个别化教育。应注重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在教学组织实施中,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
课程目标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点与教育需求整体设计教学目标。根据培智学校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生活语文课程标准设计了一般性课程目标和选择性课程目标。在实施教学时,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发掘学生的语文学习潜力,在落实一般性目标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运用选择性目标,使所有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接受生活语文课程内容的教学。
(二)明确课程目标,实施生活化教学
教师应明确生活语文课程的目标是致力于学生学会生活、适应社会、提高生活品质,因此要始终把培养、提高学生生活与社会适应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生活语文教育中的听说先行,读写跟进,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尊重和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运用生活化教学,突出语文教育的功能作用,发展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支持性策略
教师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特质和能力,提供恰当的支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四)重视生活语文实践,实施综合性活动
语文实践是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习得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要重视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实践活动,围绕教学主题开展实践性活动。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应强化听、说、读、写的有机联系,整合教学目标与内容,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应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语文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和丰富生活语言及经验,提高生活语文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重视正确的价值导向,培育公民素养
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生活语文教学中,通过语文教学培育学生良好的公民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六)具体建议
1.关于倾听与说话的教学建议
倾听与说话是学生适应生活的必备能力,也是培智学校学生需要优先发展的语文能力。生活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初步能力。
在倾听与说话的教学中,应以真实生活为基础,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采用示范、模仿、游戏、表演等手段,结合生活情境体验活动开展语言训练;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对语言障碍程度较重的学生可以提供肢体辅助、动作提示、口语提示等支持策略,引导学生模仿和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模拟生活场景,培养倾听与说话的能力和习惯,初步具有文明、友善的交流素养。
2.关于识字与写字的教学建议
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话的基础,要遵循先认后写、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特点,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开展识字教学。
为适应学生个别化学习需求,本课标提供《生活语文五级水平识字表》(附录1),水平一:五类常用字;水平二:100个简单常用字;水平三:300 个基本字;水平四:500 个基本字;水平五:1000个基本字。在识字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选择五级水平的识字目标。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识字水平逐步发展识字与写字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依据学生的基础与能力,弹性实施。
识字教学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识字情景、生活环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与主动性。识字教学要贴近生活需要,注意在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力求识字与学生实际需要相结合,注重积累,不断巩固。
写字教学重点是书写与学生生活需要相关的常用字词。在教学中要把握起点,循序渐进,从训练写字的手部控制和手眼协调能力起步,从连点描画、描红仿写入手,逐渐过渡到独立书写,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培养写字的兴趣。应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写字目标要求(例如:数量、质量等)可以弹性实施。
汉语拼音教学应注重借助拼音工具矫正学生的发音,为说话与识字教学提供辅助与支持。作为选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能力和需要进行拼音识字和音序检字的教学,在教学中尽可能贴近生活,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提高教学趣味性。
3.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阅读应用文和生活中常用信息,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本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起点能力,减缓坡度,循序渐进。可从借助图片阅读、绘本阅读到生活中常用短语、短句的阅读,读图和读文并重;从读句、读段到读篇;从阅读连续性文本到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运用个别化的支持策略为不同学生提供支持。
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按照从指读到视读、从朗读到默读的学习顺序加强指导,关注学生个体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情感、形成语感。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能力和生活需要选择相应的阅读材料。同时要尊重学生个别化阅读取向,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逐渐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4.关于写话与习作的教学建议
写话与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生活语文教学的难点。写话与习作从中年级起步,在教学中要贯彻先说后写的原则,由说到写,借助范例(句式)指导学生写话,从写一句话到写几句话,逐步到写一段完整的话。同时鼓励、支持学生用多种方式练习写作,逐步培养学生用文字进行表达的意识和习惯。
写话与习作教学应根据学生不同水平,提供个别化的支持策略。在教学中要体现梯度发展,从借助图画、符号等非文字材料写话到纯文字写话,从看图写话到独立写话„„重在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
写话与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写日常应用文,例如:贺卡、短信、便条、日记等。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范例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表达真实的情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5.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建议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生活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生活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活动应贴近现实生活,要以解决生活问题为核心,以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活动,促进学生在与社会和他人的和谐互动中提高应对能力。在综合性学习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态度和合作精神。
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应体现开放和多元,提倡与相关学科教学相结合,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与家庭、社区、社会活动相结合。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丰富生活经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评价建议
生活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改善教师教学。评
价应依据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目标、内容要求和个别化教育计划,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情况,采取合适方法,力求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评价应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始终坚持生活导向,充分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适时提供多种支持,恰当运用评价方式,真实反映学生发展轨迹。
(一)充分尊重个体差异
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依据,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既要关注全体学生要达成的共同目标,也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别化目标,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二)始终坚持生活导向
评价要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运用,通过生活语文课程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倡导在生活情境和活动过程中突出以解决生活问题为重点的教学评价。
(三)充分发挥多种功能
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等多种功能。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弥补不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身心发展;通过评价,帮助教师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四)适时提供多种支持
教师要采取与个别化教育计划相对应的支持策略开展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发展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服务,在支持策略下评价学生的表现,促进学生发展。
(五)恰当运用多种方式
教师应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坚持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评价相结合。同时可根据需要,让学生家长、社区相关人员、专业人员等适当参与评价活动。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之外,还可运用日常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多种方法。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呈现,如:折线图(侧面图)、评语、观察描述、案例分析、成长档案等。
(六)真实反映发展轨迹
教师要找准学生学习和评价的起点,对学生生活语文知识与技能进行全方位、持续性的评价。要注重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与发展的过程性资料,真实地记录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
(七)评价内容与方法
1.关于倾听与说话的评价
低年级主要评价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环境当中基本需求的表达和参与意识,鼓励学生自主表达;中年级主要评价学生在生活环境中日常会话的基本能力和自主表达意识,鼓励学生主动表达;高年级主要评价学生对社会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的理解与表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交往活动。
2.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
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与书写习惯。识字与写字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汉字的能力。
识字能力可以从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初步掌握字义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四个方面进行考察,并结合生活情境重点评价常用字词的认读;写字能力评价包括握笔姿势、手腕与手指协调、手眼协调、纸笔接触时力量的控制等方面;书写习惯评价包括书写态度、坐姿、书写整洁程度等。各个学段都应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在同一学段中、学段与学段之间,识字与写字目标应有弹性,要根据不同学生能力水平,给予不同的支持策略进行评价,例如:会写,可以是仿写、抄写、听写、默写,也可以是在提示下、示范下、协同下书写。
汉语拼音作为选学内容,评价应将重点放在学生不同读音的听辨、借助汉语拼音矫正构音障碍,以及认读拼音的能力上,但对学习拼音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考察其借助拼音认读汉字和用音序法查检字典的能力,在具体运用和练习中进行评价。
3.关于阅读的评价
阅读教学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的阅读兴趣、方法和理解力,同时考察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评价的重点是个人信息、常用标识语、常用应用文的阅读。
读图与读文并重是生活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要关注学生读图和读文能力的评价。通过借助图片阅读、绘本阅读到生活中常用短语、短句的阅读,从读句、读段到读篇,从阅读连续性文本到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过程,分别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
读图评价应重点考察学生对图片的观察、理解和对图片之间关系的把握。读文评价可重点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受和主要信息的把握。
朗读评价重在评价学生能否用普通话朗读。各学段的要求可以有所侧重,弹性实施。对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还可考察其默读能力。
4.关于写话与习作的评价
写话与习作的评价应按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的写话与作水平。中年级主要评价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和写话的基本能力。写话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具体目标综合考察学生的写话能力发展状况,写话评价的重点是生活必需的词句,会用一二句话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可采用作业、测验和档案评价的方式。
高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需求、见闻、想法,培养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习作评价的内容是常用应用文,考察学生写贺卡、写便条和短信,填写个人信息等实用写话、习作能力。评价的重点是学生选词、用句的规范性和应用文格式的正确性等。对习作能力强的学生还可考察日记等习作能力。评价方法可采用作业、测验和档案评价等方式。
5.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评价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即考察学生能否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以及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要关注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要与相关学科教学相结合,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与家庭、社区和社会活动相结合,要充分关注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使用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三、教材编写建议
1.教材编写应依据课程标准,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注重体现基础性和阶段性,关注各学段之间的衔接。
2.教材编写应体现时代特点,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语言文字基础。
3.生活语文教材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价值导向正确。要遵循文以载道的原则,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内容和反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内容融入选文,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4.教材编写应根据培智学校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身心发展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易适度,文质兼美,符合语文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和中年级选文应以词句、儿歌和短文为主,力求简短、浅显、生动、有趣;高年级选文应以应用文为主,适当选择古诗词、寓言故事。
5.教材编写的基本形式为:围绕一个生活主题组织一个教学单元,每册教材不少于4 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后设计一个综合训练,综合训练内容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每个单元3 ~ 4 篇课文,每篇课文后设计导学、练习(巩固练习)、作业(拓展性学习)、评价表和学习园地;综合训练中可设计 “资源包”等探索性学习内容,供选择性学习。
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重点,教材应设立口语沟通训练专题模块,以发展学生的沟通能力。每册教材的沟通训练应设计4 ~ 5 个专题。
针对学生不同发展水平和能力,应设计选择性教材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选择性教材内容可安排在综合性训练中。
6.教材编写中的练习设计应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游戏,表演,听、说、读、写等活动,巩固知识与技能,有助于学生将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
7.教材编写应图文并茂、色彩鲜明、版面活泼,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要重视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材中的体现和在课程资源中的运用。
8.教材编写要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尽量留给地方、学校和教师以开发、选择的空间,留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生活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等;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等;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等;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广告标牌等。
应积极开发地方教材,促进学生适应当地的社会生活;应充分利用家庭、班级、校园、社区等资源,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为学习生活语文打下基础;应充分挖掘本地区的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等,丰富生活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资源。
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例如:在班级中组织不同的学习区域(阅读角、资源角、展示角等),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阅读或进行与生活语文相关的学习,力求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附录1
生活语文五级水平识字表
水平一:五类常用字
五类常用字词范围:
1.个人基本信息(例如:姓名、性别、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学校名、班级名等)。
2.公共服务行业名称(例如:商店、邮局、汽车站、医院等)。
3.本地地名(例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西安、沈阳等)。
4.公共场所常见文字标识或指示(例如:出口、入口、售票处、收款处、派出所、挂号处等)。
5.方位词(例如:前后、左右、里外、上下等)。
水平二:100个简单常用字
B
八
爸
白
北
本
不
C
草
长
车
吃
出
D
大
刀的电
多
E
儿
耳
二
F
飞
分
风
G
干
个
工
公
共
瓜
关
果
H
好
红
后
花
回
火
J
几
家
加
今
巾
九
K
开
口
L
来
了
里
力
立
六
M
妈
马
门
米
名
木
目
N
男
你
牛
女
Q
七
去
R
人
日
S
三
山
上
少
舌
十手
水
四
T
他
她
天
田
头
土
W
王
我五
午
X
下
小
Y
牙
羊
一
衣
又
Z
早
中
子
足
左
水平三:300 个基本字
A
阿
爱
安
B
巴
吧
把
百
板 被
比
笔
币
伯
C
才
操
茶
常
成 从
村
粗
D
打
代
蛋
当
灯 东
动
都
豆
对
朵
F
发
法
饭
方
房
G
赶
高
告
哥
歌
H
孩
还
海
喊
汗 坏
会
活
J
机
鸡
己
季
架 金
睛
就
K
看
可
空
哭
快
L
拉
老
乐
李
丽
M
吗
买
卖
毛
么明
N
拿
哪
那
南
能
P
爬
怕
拍
跑
皮
Q
期
气
汽
千
桥
R
如
S
伞
扫
什
师
石
T
它
台
汤
条
跳
W
卫
味
无
X
西
吸
习
洗
学
Y
言
阳
要
爷
也
Z
在 再
站
这
只
右
雨
办
包
城
虫
低
底
放
夫
给
跟
禾
和
见
件
脸
凉
没
每年
鸟
平
轻
请
市
书
听
停
因
音
主
字
月
云 保
宝 穿
船
弟
第 服
父
姑
光
河
很 讲
角 两
林
美
妹 求
区
说
同
应
用
自
正
杯
背
窗
床
点
店
湖
画
叫
姐
楼
路
们
面
全
有
鱼
昨
坐 贝
次
丁
话
斤
苗
水平四:500 个基本字
B
半
别
病
卜
C
菜
厂
晨
尺
吹
词
D
达
但
到
道
地
冬
读
肚
F
反
非
丰
付
G
刚
故
广
过
H
行
号
合黑
户
互
华
化
黄
J
级
记
计
甲
江
交
脚
教
节
借
进
近
京
居
句
军
K
客
课
苦
L
蓝
兰
劳
冷
礼
连
良
亮
令
流
弄
绿
M
忙
棉
命
N
奶
内
农
P
朋
片
品
苹
Q
齐
奇
起
前
钱
且
亲
青
清
情
秋
球
取
R
让
热
认
任
肉
入
S
色
闪
伤
身
生
声
升
失
时
实
识
使
世
事
室
是
收
叔
数
术
树
双
死
送
岁
孙
T
太
体
甜
图
脱
拖
W
外
完
玩
晚
万
王
往
为
位
文
问
X
细
下
夏
先
现
线
香
相
想
向
校
笑
写
血
心
信
星
行
兄
休
Y
严
眼
养
药
叶
页
业
夜
医
已
以
义
英
永
由
友
于
与
语
玉
元
园
员
远
院
乐
Z
找
着
真
整
知
直
纸
钟
众
周住
桌
走
组
做
作
水平五:1000个基本字
A
按
暗
B
佰
抱
倍
碧
便
饼
玻
播
菠
边
变
表
冰
兵
布
部
C
擦
材
财
错
察
场
唱
肠
超
吵
炒
陈
臭
乘
持
处
存
春
此
彩
层
产
冲
D
袋
单
胆
党
岛
递
钉
顶
订
丢
独
短
洞
冻
掉
答
带
旦
得
等
定
队
E
鹅
饿
恶
F
罚
防
访
肥
费
粉
封
否
肤
扶
辅
复
富
份
福
妇
G
盖
改
肝
感
钢
岗
港
糕
革
根
狗
购
骨
挂
馆
管
规
贵
柜
滚
锅
够
该
格
根
更
古
观
国
H
寒
航
贺
横
滑
灰
婚
厚
忽
虎
或
货
昏
害
喝
虹
候
换
汉
护
欢 J
圾
疾
集
际
价
尖
肩
检
剪
减
姜
奖
解
介
紧
境
静
饺
桔
局
具
决
假
将
经
酒
旧
技 夹
间
洁
界
井
净
救
K
考
烤
渴
刻
肯
扣
裤
宽
困
况
阔
科
块
卡
棵
克
L
垃
辣
篮
览
梨
例
粒
联
练
粮
列
邻
陆
轮
论
萝
落
旅
雷
离
辆
录
利
辆
领
龙
乱
M
码
麦
猫
秒
梦
密
秘
蜜
灭
摸
陌
慢
帽
迷
N
耐
脑
闹
泥
纽
暖
难
呢
念
P
排
旁
胖
泡
碰
漂
瓶
陪
培
婆
盘
盆
帕
破
Q
妻
骑
旗
启
器
墙
抢
悄
敲
巧
缺
琴
穷
趣
裙
铅
晴
强
庆
群
R
忍
扔
荣
绒
乳
软
弱
然
容
S
赛
洒
森
丝
松
宋
苏
算
碎
沙
厦
晒
商
烧
绍
蛇
设
射
深
剩
湿
狮
始
适
售
舒 输
蔬
熟
署
暑
竖
刷
睡
食
试
顺
社
伸
拾
视
首
思
诉
所
T
堂
糖
桃
逃
讨
套
梯
调
铁
厅
庭
筒
吐 兔
退
通
童
腿
谈
疼
提
投
团
推
W
娃
袜
弯
湾
碗
网
危
围
尾
委
未
闻
污 屋
吴
伍
舞
勿
雾
望
物
伟
温
X
席
戏
虾
鲜
险
箱
像
形
醒
性
修
秀
熊
凶
需
宣
选
喜
谢
希
息
乡
响
象 兴
许
雪
Y
呀
鸭
芽
亚
烟
验
燕
杨
腰
摇
壹
椅
议
阴
银
引
印
迎
营
勇
泳
优
游
幼 寓
预
育
圆
愿
越
孕
姨
样
油
羽
原
运 Z
杂
灾
脏
澡
皂
责
则
增
族
嘴
尊
遵
丈
战
账
招
赵
者
珍
枕
诊
阵
枝
植
职
止
质
智
制
终
肿
州
洲
珠
猪
注
爪
转
装
状
最
造
怎
张
照
针
证
指
志
种
竹
祖
座
附录2
古诗诵读推荐篇目
1、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票
勤
衫
示
诉
统
胃
胸
些
艺
愉
展
值
庄
总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2、一去二三邵康节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3、江南 江南可采莲,鱼戏荷叶东,鱼戏荷叶西,、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5、赋得古元草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春风吹又生。、游子吟
意恐迟迟归。
春晓
处处闻啼鸟。
8、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悯农
李绅
孟郊
李白
莲叶何田田
鱼戏荷叶南,鱼戏荷叶北。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春眠不觉晓,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0、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1、风
12、寻隐者不遇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润物细无声。
江雪
万径人踪灭。
鹿柴
空山不见人,返景入深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李峤
贾岛
杜甫
柳宗元
王维
杜牧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随风潜入夜,千山鸟飞绝,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但闻人语响。
复照青苔上。
牧童遥指杏花村。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村居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飞流直下三千尺,高鼎
李白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遥看瀑布挂前川。
疑是银河落九天。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 篇2
基于《课标》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指学校以《课标》的精神与要求为依据, 在分析学校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基础上, 由体育教师、学生、校长和其他管理者共同开发的体育与健康的目标、内容、活动组织和评价等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过程。
一、建构以校为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诉求
(一) 建构以校为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整个课程改革的重要追求
课程改革是涉及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方面给予充分的理解、支持与参与, 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但是, 这一切对于课程改革而言都还是外部环境。学校课程改革并不是只要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 组织专家编制课程标准, 学校和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即可。同样,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不是领导制定好相关的政策, 体育课程专家设计出一个完美无缺的《课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施工图) 后, 体育教师按图索骥、照本宣科就可以万事大吉的过程。
美国学者艾利森认为:“政策方案对于政策目标的贡献率只占10%, 其余90%则取决于政策的有效执行。”“中国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是解放每一所学校的主体性。只有当每一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体, 而不是课程改革的被动执行者、实施者的时候, 课程改革才有希望。每一所学校的主体性集中体现在通过选择并开设有关课程来创造和形成本校的学校文化特色。不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 在课程门类及其关系方面都应适应每一所学校之学校文化的特殊性, 学校有必要也有能力根据本校的教育宗旨对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选择和开发, 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只有每一所学校都能真正有效地建构与实施《课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二) 建构以校为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课标》提出的明确要求
《课标》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课标》明确制定了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后学生应具备的体育与健康素养方面的要求, 又为学校校本化开发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既明确规定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内容选择范围和程度的标准, 又为各校创造性地编制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 充分开发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 创造性地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提供了可能;既为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提供了要求与思路, 又为学校和体育教师制定具体的体育学习评价标准与实施体育学习评价提供了充分的余地。
(三) 建构以校为本的体育与健康课
程是我国学校体育实际情况的需要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 各地区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发展、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等都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学校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不能要求全国的所有学校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齐步走, 一二一”。课程论专家斯基尔贝克指出:“尽管选择目标的过程中涉及科目、学习理论以及对儿童的理解, 但是课程目标不能仅仅从科目中推论出来。相反开发应该从考察学校层次的环境着手, 因为每一所学校都是不同的, 从一所学校获得的环境分析结果不能搬到另一所学校。只有了解本校的环境, 才能开发出适合本校环境的课程。” (转引自《校本课程论》王斌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57~58) 只有根据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 建构以学校为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才能使《课标》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二、制约建构以校为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因素
要想建构符合《课标》精神, 具有实效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 最主要的是对影响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外环境因素进行梳理与分析。在一定意义上讲, 环境决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课程论专家斯基尔贝克认为, “课程开发应该针对单个的学校和个别的教师。以学校为单位的课程开发是真正促进学校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因此, 环境开发模式主张,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 应该根据各个学校的不同状况, 对学校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估价。” (《校本课程论》王斌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40~47)
(一) 外部因素
教育学家查尔斯·汉梅尔明确指出:“教育的未来更取决于外部因素, 而不是教育制度的内部因素。”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也有类似论述:“不顾教育过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来论述教育学理论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是自甘浅薄, 势必在社会上和教室里受到蔑视。”两位学者的论述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构也非常有启发。学校在建构与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知识、技能等, 也比较关注学校内的师生、办学条件等, 但是, 对外部世界往往关注不够、研究不够。“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教育世界之中, 如果我们只关注学校, 就意味着用禁锢的思想去面对瞬息万变的形势。” (克雷明Lawrence.A.Cremin, Public Education, New York Basic Book Inc.Publishers, 1976, P59转引自《校本课程论》王斌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104)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相对于一个具体学校而言的:
1.《课标》与《实施方案》
《课标》是教育部制定的指导全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文件, 各省、市、自治区在《课标》基础上制定的地方实施方案是指导本地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文件。从这一意义上讲, 《课标》《实施方案》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制约着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构。在一定意义上讲, 《课标》《实施方案》是建构以校为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前提与基础。因此, 应结合本校的实际认真研读《课标》《实施方案》, 理解《课标》《实施方案》的精神实质, 明确《课标》与《实施方案》的结构、目标与内容框架, 在此基础上思考本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构。
2. 学生家长
所在学校的学生家长对体育的认识, 对待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态度、对待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建构以校为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 必须了解与把握学生家长的态度、期盼等。
3. 社区文化与资源
学校总是在特定的社区存在, 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总是受特定的社区文化与资源等的制约。建构以校为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一定要充分了解与把握特定的社区的文化与资源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构适应社区特点, 并能与社区有效互动的体育与健康课程, 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好地适应与促进社区的健康发展。
另外, 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构还要对当下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等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能引领社会科学、文明、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的体育与健康课程。
(二) 内部因素
1. 学生
学生既是接受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被教育者”, 同时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体。所有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能否取得实效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身。这里的学生的自身, 包括:学生群体的基本情况、学生的生理心理、学生的体育基础、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经验等。在一定意义上讲, 建构以校为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须以了解与研究学生为基础, 没有对学生的切实了解与把握就不可能建构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
2. 教师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构者、实施者, 没有一件事可以绕过体育教师。正如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舒尔曼所言:“教师必定依然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关键。……如果这些教学的主导者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任何关于教育政策的争论都是无稽之谈。没有什么计算机可以取代教师, 没有什么脚本可以导演教师, 没有什么责任只可以绕过教师。”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体育教师的期望、体育教师的职业态度、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等都是决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最关键的因素。
3. 学校体育的物质资源
现有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购置体育教学器材设备的经费、社区可以提供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备。
4. 其他因素
学校的体育传统, 开展体育运动项目、水平、影响;学校领导对待体育的看法与态度;其他科任教师的态度与行为。
只有对上述制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因素进行认真地分析, 挖掘与优化上述因素才能建构符合实际的、有效的以校为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
三、基于《课标》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具体建构
(一) 认真阅读理解《课标》与进行环境分析
我国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明确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国家课程, 《课标》明确规定了学生学习后应具备的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素养, 以及学习的内容, 这些是进行以校为本体育与健康课程建构的基础。认真阅读理解《课标》《实施方案》, 把握精神实质, 并在此基础上, 认真分析研究学校所处的外部和内部环境, 在学生、学科、社会三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这是每一所学校建构以校为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前提。
(二) 建构学校为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具体目标
《课标》通过总目标——分目标——水平目标——课程内容 (标准) 形成完整的体系。《课标》制定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目标。运动参与是关于正确与积极参与体育学习与活动的态度与正确的方法;运动技能是关于体育文化、科学锻炼与娱乐的知识, 以及正确进行运动的方法;身体健康是关于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提高体能水平;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关于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内化为自己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四者紧密相关, 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应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结合具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阶段、教学资源等整体思考与设计具体的学习目标。
建构以校为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时, 应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思想, 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目标。在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 整合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 应结合具体的教学阶段、教学内容、体育课程资源、学生等情况有所侧重。校本化《课标》目标的三种策略:
1. 替代策略
以本校的水平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模块计划、单元或课时中的某一主题、具体内容替代《课标》中的关键词, 形成具体的学习目标。比如, 将《课标》水平一中以“初步学会篮球游戏”替代“初步学会常见的球类游戏 (如学习小篮球、小足球、乒乓球等适合本水平学生学习的球类游戏) ”, 即可形成篮球游戏单元的一个学习目标。再比如, 以“在做广播操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替代“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 (如注意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姿态和读写姿势等) ”, 即可形成广播操教学目标。
2. 拆解策略
将《课标》中的内容标准拆解为几个相互联系的细小目标。比如, 将《课标》中“初步发展柔韧性、灵敏性和平衡能力。完成多种柔韧性练习 (如完成横叉、纵叉、仰卧推、起成桥、握杆转肩、跪坐后躺下、坐位体前屈和立位体前屈握脚踝等柔韧性练习) ”可以拆解为“80%的学生能完成横叉练习, 发展学生的下肢柔韧性”、“75%学生能完成起成桥动作, 发展学生腰腹的柔韧性”、“完成逐渐减少握杆距离的握杆转肩动作, 发展学生肩带的柔韧性”等, 即可形成“身体健康”教学中的若干具体学习目标。
3. 组合策略
以一个具体的单元和课时的内容将《课标》中分散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目标融合到一起, 形成学习目标, 比如, 将《课标》中学习目标:“改善体形和身体姿态”和“全面发展体能”两个目标组合成为“完成跳绳的综合性练习, 发展学生的下肢爆发力和塑造强健体格”。
(三) 建构以学校为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
《课标》的内容 (内容标准) 指明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知识点和具体的运动技能所包含的、所反映的、所支持的课程目标。《课标》的内容为学校和体育教师选择课程教学内容提供明确的指向、范围与程度。校本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是对《课标》内容的选择与创新。
1. 以《课标》的内容为依据
在建构校本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时, 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和活动选择、创编的过程中应明确意识到, 期望通过所选择、创编的内容和活动可能给学生带来什么经历与体验, 即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经验, 促进学生在哪些方面、发生什么程度的良好变化。教师应根据《课标》目标与内容标准, 认真分析教学内容、选择和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水平, 加强学生健康维护的意识, 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等学习目标的具体内容。
2.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和活动的选择、设计,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基础、身体特征、运动兴趣与需求、体能发展敏感期和心理发展特点等, 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应注意选择和创设学生喜闻乐见, 与学生已有的体育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联系, 激发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容。
3. 适合教学实际条件
教学内容和活动的选择和设计要充分考虑场地与设施条件、季节、气候和安全等具体情况, 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 同时, 要充分利用雨雪等天气的上课时间, 对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学。各地各校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各不相同, 加之体育教学内容和活动存在一定的可替代性, 所以为了实现同一个学习目标, 可以在分析实际条件的基础上, 选择和创设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活动。
基于《课标》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建构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课标》中体能与运动技能内容:“做出基本身体活动动作。”“初步学会常见的球类游戏。”“知道基本的安全运动知识和方法, 注意体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初步了解饮食、用眼、口腔卫生等个人卫生常识。”“完成多种柔韧性练习。”“乐于参加户外运动。”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从中选编与创新的运动进行教学实现。
运动参与往往是结合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的具体内容进行, 或是通过体育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进行, 比如, 《课标》中运动参与的内容:“积极、愉快地上体育与健康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体验运动过程并初步了解一些运动现象。如体验速度、节奏、力量、方向等运动现象。”主要是通过创设和谐的、安全的学习氛围, 或是通过学生不同速度、力量、方向的运动体验加以实现。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内容一部分通过具体内容的讲授实现, 另一部分是通过运动技能与体能练习的具体情境创设等加以实现。比如, “认真完成体育学习和锻炼任务。”“在新的合作环境中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 与同学友好相处。”“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同学的关心与爱护, 乐于帮助同学。”可以通过创设团结合作、克服困难、新的体育活动情境等活动进行。
(四) 制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内容和标准
制定校本化的体育学习评价内容与标准是基于《课标》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依据《课标》中指明的学习评价要点与举例, 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 制定体育学校评价内容和标准。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 篇3
【关键词】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新课程标准;传承
一、前言
宁夏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回族“踏脚”、回族木球、 回族方棋等。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代表性强、能集竞技性、游艺性、娱乐性于一体、能较好传达文化信号等特点。 另一方面代表了回族勇于拼搏的民族精神,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如何把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与学校教育融合起来,如何在中小学体育指导大纲的框架下,就回族传统体育和学校的具体条件等进行学校体育教学,丰富学校体育形式和内容,广泛开展优秀的回族传统体育,使之与全民健身计划开展相适应,与大众体育发展相接轨,把回族聚居区学校体育办成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就成为急需研究的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06年7月2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2006年9月1日起实施)第三十五条规定:鼓励、支持大中专院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把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教育教学内容。这个“保护条例”给了一定的政策支持。
二、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
回族体育类“非遗”项目——踏脚、木球和方棋来源于回族先民们的生产生活,多以游戏娱乐的形式开展,在全区回族聚居区乃至周边省区(甘肃省、陕西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娱乐性、观赏性和浓郁的回族特色。在我区学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回族传统体育内容不仅为体育教学增添了活力,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实现体育教学目的,而且使回族体育类“非遗”项目在学校教育得到传承与发展。
當前我区回族聚居区中小学的体育教学都存在形式单一、内容不够活泼、缺乏时代气息和传统文化底蕴等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学校,由于缺少相应的运动器材,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性不大,兴趣附属于动作练习,阻碍了学生愉快的体验。相反,回族体育类“非遗”项目——踏脚、木球和方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游戏娱乐性强,内容丰富、动作发展全面,学生易学喜玩,而且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易于普及。由于有广泛的群众和社会基础,在课外,家长与亲朋好友也会参与指导,有利于回族体育类“非遗”项目的持久开展。同时,回族体育类“非遗”项目的组织形式也是灵活多样,便于放手让学生自由结伴活动,不受时间、场地、人数和器材的限制,弥补了体育器材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缺陷。
三、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体育教学的意义
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体育项目深受广大回族人民的喜爱,自1958年宁夏解放以来,尤其本世纪,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体育部门十分重视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与研究,通过举办各级少数民族运动会和传统节庆活动,使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传承和发展。由于回族非遗中传统体育项目多以健身、游戏和娱乐为主,相对缺乏竞技性,使得回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大部分依靠民间,有少一部分通过学校体育教育这种有效形式加以传承。
通过对宁夏回族聚居区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区各级各类学校中,有 67%的各级学校领导、24%的体育教师、82%的中小学学生普遍认为体育就是乒乓球、田径、体操、健美操、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等现代竞技体育,对于回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尤其是对其具有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认识不足,认为回族传统体育只是游戏和娱乐活动而已。因此,在制定学校体育教学计划时仍以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为主。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回族传统体育课,如泾源县有5所中小学开设的“踏脚”,固原回中开设的回族木球,固原回族聚居区中小学开设的方琪,但是课时量少,没有引起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的重视,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教育和传承作用。
如何将有价值的、反映回族特色的体育类“非遗”项目——踏脚、木球和方棋引进学校体育课堂,是需要教育界、文化界和体育界必须引起重视的课题。回族体育类“非遗”项目——踏脚、木球和方棋具有浓郁的回族特色和健身娱乐价值,简单易行,不受场地和器材的限制,深受广大回族青少年的喜爱。把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引入学校体育教学,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回族传统体育的教育,可以充分认识和理解优秀的回族传统体育文化,并把它内化成自己的文化素质,以指导自己亲身参与其中进行回族传统体育的实践活动。对于传承与发展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区回族聚居区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不同形式的回族传统体育教育,不仅可以加快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能够补充宁夏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它还有利于体育类“非遗”项目——踏脚、木球和方棋的整理、挖掘和推广,能造就一批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研究的理论工作者,促使体育类“非遗”项目的传承和民族文化的传播。
四、《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传承回族体育类“非遗”项目的对策
(1)体育类“非遗”项目与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相结合,使得回族体育类“非遗”项目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 在1991年至2012年,参加第四、五、六、七、八、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开幕式上,有回族群众和学生组织的踏脚表演队获得表演金奖四次,银奖两次的佳绩。还有回族木球项目在宁夏少数民族运动会上由中小学学生组织的队伍经常获得比较好的名次。
(2)回族体育类“非遗”项目种类繁多,有踏脚、回族木球、方棋、惯牛、拔腰、回族武术等,适应范围较大,教学中可选择的余地也较大,不但符合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更适应地处西北高原环境的回族聚居区农村学校的实际,回族聚居区农村学校开展回族体育类“非遗”项目的教学,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简便易行。在进行回族传统体育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兴趣和爱好安排回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回族体育类“非遗”项目制成教学光盘,使用多媒体方式加以演播,可克服师资力量不足的状况。
(3)将回族体育类“非遗”项目引进学校体育教学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为了让回族传统体育能够不断延续下去,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师不了解回族体育类“非遗”项目的基本技能、方法,就不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更谈不上是学校教育的领路人。因此,教师应加强学习、认真实践,提高对回族体育类“非遗”项目的认识,普及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把回族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回族体育类“非遗”项目继承并发扬下去。学校体育将为继承、发扬、传播回族体育类“非遗”项目提供良好的教学场所,回族体育类“非遗”项目中有的项目符合学校体育课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可在回族聚居区各级各类学校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加大回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比重,树立素质教学“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让各民族学生系统地了解、学习、掌握回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并通过他们实现回族体育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牟延林,谭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2]谭细龙.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宁夏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2NXYDCG21)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篇4
1.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落实招生入学方案,公开范围、程序、时间、结果,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或升学考试,不以各类竞赛、考级、奖励证书作为学生入学或升学的依据。
3.实行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编班过程邀请相关人员参加,接受各方监督。
4.实行收费公示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免费的规定。
5.执行国家学籍管理相关规定,使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学籍管理。
6.执行学生考勤制度,每天统计学生到校、上课信息,实行缺勤跟踪。
7.及时将学生辍学情况书面上报主管部门,在义务教育年限内为其保留学籍,在学籍系统中进行标注。
8.主动联系辍学学生家长,针对辍学原因,积极帮助学生返校。
9.制定保障教育公平的制度,通过宣传栏和校园网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不让一名学生因学习、家庭、身体、性别等因素而受到歧视。
10.坚持合理便利原则满足适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需要,并为其学习、生活提供帮助。
11.创造条件为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建立资源教室,配备专兼职教师。
12.为需要帮助的儿童提供情感关怀,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寄宿制学校可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配备服务人员。
1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让学生熟记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4.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5.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统筹课程资源,落实全员责任,体现综合育人。
16.创新德育形式,开展适合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17.在学校管理各个环节分层开展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18.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开展心理辅导。
19.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0.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
2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3.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开足并上好体育课,使每个学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24.制订并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每年举办全员参与的运动会。
25.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定期开展学生体检或体质健康监测,重点监测学生的视力和营养状况,及时向家长反馈。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及体质体能健康状况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6.配齐体育教师,加强科学锻炼指导和体育安全管理。有效利用体育场地和设施器材,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要。
27.科学合理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家校配合指导好学生课外活动,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
28.保障室内采光、照明、通风、课桌椅、黑板等设施达到规定标准,端正学生坐姿,做好眼保健操,降低学生近视率。
29.按照国家要求开设音乐、美术、书法课。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艺术教育课程,培养学生艺术爱好。
30.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数和学校班级数配备艺术教师,设置艺术教室和艺术活动室,并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艺术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器材,满足艺术教育基本需求。
31.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
32.充分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利用当地文化艺术场地资源开展艺术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与社会艺术团体及社区建立合作关系。
33.增加学生劳动和社会实践的机会,适当布置学生家务劳动,培养劳动观念,掌握初步劳动技能。
34.为学生在校园内参加劳动创造机会,采用“校园加农户”等方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卫生保洁、绿植养护、种植养殖等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劳动。
35.充分利用各类综合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学工、学农等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寒暑假布置与劳动或社会实践相关的作业。
36.指导学生利用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完成个性化作业和实践性作业。
37.要求教师熟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常开展师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8.引导教师加强学习,阅读经典,提高修养。要求教师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39.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收受学生或家长礼品,不从事有偿补课。
40.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1.关心教师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定期安排教师体检。
4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熟练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
43.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等校本研修,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44.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制定班主任队伍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班主任学习、交流和培训,提高班主任组织管理和教育能力。落实班主任工作量计算、津贴、奖励、表彰等待遇和保障。
45.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提升教师普通话水平,规范汉字书写,增强学科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46.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制订教师培训规划,指导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47.按规定将培训经费列入学校预算,支持教师参加必要的培训,落实每位教师五年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要求。
48.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定期开展专题培训,促进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发挥校本研修基础作用。
49.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的平台开展教研活动,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
50.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教材、教辅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国家课程全面实施。不拔高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
51.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每学期组织一次综合实践交流活动。
52.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社区的资源条件,组织开发校本课程。
53.引导教师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54.定期开展教学质量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个别化学习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教学有效性。
55.建立基于过程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统筹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环节,主动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教学。
56.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7.合理控制作业量,布置分层作业,创新作业方式。
58.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对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指标体系,开展检查,改进教育教学。
59.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真实反映学生发展状况。
60.减少考试次数,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考试内容不超出课程标准,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61.按照规定配置教学资源和设施设备,指定专人负责,建立资产台账,定期维护保养。
62.建立图书馆(室)、实验室、功能教室等的使用管理制度,面向学生充分开放,提高使用效益。
63.积极借助政府部门、社会力量、专业组织,构建学校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组织教职工学习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落实《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
64.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学校师生人身安全、食品饮水安全、设施安全和活动安全。有校车的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65.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和应对溺水、交通事故、不法分子入侵、校园暴力、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
66.配备保障学生安全与健康的基本设施和设备,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等相关要求。
67.将校舍安全信息等录入国家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并及时更新,定期对校舍、食堂、厕所、体育场地和器材、消防设施、饮用水设施等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安全卫生隐患。校舍安全隐患要向主管部门及时书面报告。
68.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按要求配备专兼职医务人员,落实日常卫生保健制度。
69.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和安全、卫生教育宣传橱窗,定期更换宣传内容。
70.有计划地开展生命教育、防灾减灾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
71.普及疾病预防、饮食卫生常识以及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知识。
72.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和自救自护能力。
73.树立尊重差异的意识,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营造多元包容、和睦相处的环境。
74.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营造体现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教育引导学生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安全上网。
75.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合理布置和设计校园,有效利用空间和墙面,建设生态校园、文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76.每年通过科技节、艺术节等形式,因地制宜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
77.每年组织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增强法治观念,提升依法治校能力。
78.依法制定学校章程,规范学校治理行为,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79.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确定实施方案,客观评估办学绩效。
80.健全管理制度,建立便捷规范的办事程序,完善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
81.指定专人负责学校法制事务,或聘请专业机构、人员作为法律顾问协助学校处理法制事务。
82.定期召开校务会议,民主决策学校重大事项。
83.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84.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及学校发展的重要事项,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
85.设置信息公告栏,公开校务信息,保证教职工、学生、相关社会公众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
86.落实学校领导接待日制度,设立校长信箱,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听取学生、教职工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87.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或参与学校治理。
88.建立师生申诉调解机制,畅通师生权利的救助渠道。
89.完善家长委员会,设立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治理,形成育人合力。
90.引入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密切学校与社区联系,促进社区代表参与学校治理。
91.主动争取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支持学校改革发展。
成长教育课程标准 篇5
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能够分辨不同行为的后果,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培养键康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为他们一 生的幸福打下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安全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掌握自放,自护,自救的基本技能,保护自己,又不对他人的安全造成威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安全是一种社会责任.生命教育;从生命的由来,青春期生理的保护,禁毒及防止艾滋病,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等方面,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在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健康成长.第一单元面对灾难
第一课 地震来了莫慌张
教学目标教育学生地震来了不要慌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自渎课文思考问题想一想莘长林和同学是如何从废墟中爬出来的?2 发生地震时,下列哪些做法是正确打对勾。()迅速到阳台上。
()不要到外强边或窗边去。
()立即关闭电源、煤气。小组讨论
4指名回答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阅读指南地震来时,在各种情况下如何躲避?思考问题 :
1室内避震?
2户外避震/?在公共场所避震?
4特殊情况下的求生?
5被震倒建筑物埋压时?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回答
四、小结
第二课 学会接受失去
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对自己失去的东西不要伤心过度,把它当做成长中一个小坎坷,要坚强,有毅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自渎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同位讨论想象一下莹莹会不会有下面我们描述的这些感受和体验?莹莹会非常伤心吗?莹莹总会想着邮票为什么能掉出来吗?莹莹会怪自己为什么不小心吗?莹莹灰没心思学习,总会想着邮票的事吗?你有过自己心爱的东西损坏的经历吗?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四、指名回答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阅读指南
当我们心爱的东西丢失或被损坏时,我们都会伤心,痛苦,怪自己,后悔等,这些心理反应是正常的,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类似这样让我们伤心、难过的事情,当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怎样做才能减轻痛苦呢?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回答
四、小结
第三课 做好灾后防疫确保生命安全
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发生自然灾难后,应怎样保护自己。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二、自渎课文讨论问题:怎样才能做好灾后防病工作?在正确的做法打对。()注意饮食卫生,要喝开水、吃熟食。
()及时清理灾后垃圾。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环境消毒和灭蝇、灭蚊、灭鼠工作。
()讲究个人卫生,保护环境清洁,严防疾病发生和流行。
二、指名回答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阅读指南思考问题发生自然灾难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保护自己,才能避免传染疾病呢?
2、灾后常见有种传染病?
三、指名回答
四、小结
论义务制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篇6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教育部制定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并启动实验区工作以后,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的一些理解和条例分析,从而引申出对标准所涉及的问题的相关思考。
关键词: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平等;心理健康;减负;督导检查
2014年8月6日,教育部制定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下简称管理标准。)并启动实验区工作。《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和“实施要求”三部分组成。在“基本内容”方面,设置了六项管理职责,分别是:“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和谐安全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六项管理职责下设22项管理任务,管理任务共下设92条管理要求,基本涵盖了学校管理的主要方面。
为什么在已经有多部教育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出台《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教育部发言人分析原因如下:
当前,一些学校管理水平不高,问题较为突出。2014年5月,北师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心理环境指数”,显示我国11%的中小学校处于“心理环境预警线”之下,在学校纪律秩序管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自主发展等软环境指标上存在突出问题,说明学校基本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急需指导和改善。制定管理标准,有利于指导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发挥管理的育人功能,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谈谈我对管理标准中的具体条例的理解:
一、“管理职责”中的“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两部分的7大项、32条小项体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要求。针对各地各校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社会广泛关注的“三残”儿童、留守儿童的入学作出了强调和保证,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看得出以均衡教育资源为目的。教育均衡还体现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明确纳入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对增强学生体质作出了师资、器材、教学时间配备的要求,同时规范了学校艺术的教育方式,将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放到了文化素质培养中的一个重要位置。同时劳动和社会实践也出现在标准中,这也是教育部首次明确提出要在学习安排中增加让学生实践的机会,适当布置学生家务劳动的作业,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其养成劳动观念。为学生在校园内参加劳动创造机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卫生保洁、绿植养护、种植养殖等与符合学生年龄段的劳动。在这些要求下,考察学校教学质量的项目必将发生变化,随之必然改变学生的评价方式,唯分数论将会遭到摒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加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引导的部分,近年来,我国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数有上升的趋势。据保守估计,目前我国至少有3000万到5000万名孩子存在心理问题。心理专家认为,当前“问题儿童”人数越来越多,外部因素是主要原因,社会上负面的信息不断出现、家长亲子教育方法不当、学校过分强调应试教育,已经成为目前导致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三大主要因素。中小学生应对挫折能力差,处理考试成绩不理想、挨老师批评等问题时,动不动就离校出走、跳楼自杀,甚至杀人。更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见诸报端的少儿自杀现象呈增多趋势,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警钟长鸣。在这种情况下,管理标准加入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要求,对学生心理问题由“堵”到“疏”是新形势下是加强学生安全稳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二、“管理职责”中的“引领教师专业发展”部分将“加强教师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摆到了这一部分的最首要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今年1月11日,《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发布,这是教育部今年发布的“一号文件”,其中列出违反师德的几种情形,包括体罚学生、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对学生实施性骚扰等行为。守住师德红线,长效机制是依法治校。管理标准依据法律对师德行为作出具体规定,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管理标准也高度重视教师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40和41条作出了具体规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对教师从心理上获得归属感、认同感、价值感、尊严感,优化学校人文环境、教育才能展现它美好的一面。虽然标准的制定者未能在这些方面提出更多的要求,但标准的执行者必须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
三、“管理职责”中的“营造和谐安全环境”把保障学生安全的制度和设施两方面软硬件要求摆到了具体要求上,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当前学校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中小学生在校园内受到伤害的事件日渐增加,加强校园安全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标准细化安全管理标准,建立明确的防范措施和责任体系,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管理标准还把培养学生主动安全防护能力做了细化,要求开展生命教育,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和自救自护能力。此外,管理标准中的重视学校师生的心理健康引导、营造尊重文化也成为改善校园安全的有力措施,对消除隐形的校园安全隐患作用也不容忽视。
四、“管理职责”中的“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要求学校内部行政向师生放权,建立真正能发挥作用的教代会和家长委员会,由教代会对教师进行同行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由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办学管理、监督,促进学校尊重学生权利,这些内容就把《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的要求变成学校实际管理标准中的具体条款。
最后谈谈对管理标准的思考:
一、义务教育“国家标准”,应该说是为学生减负、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注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软硬件配备上实现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尝试,而现阶段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制度影响最大的就是升学考试制度。一直以来,教育行政部门都强调以学生为本,而当前的升学考试制度,是竞技制度,把学生纳入一个分数跑道比赛,落后的就成为失败者。残酷的中高考,特别是高考制度让几乎每所学校都采取升学教育模式教育、管理学生,办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分数。于是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应试化十分严重,学生被分为“差生”、“优生”,学校明显表现出对“优生”的偏爱,对差生的“歧视”,并非个例。高考已经异化成为教育的终极目的,不仅为基础教育应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阻碍了教育改革进行。但现实是我们在没有找到比高考更为科学合理的选拔人才的途径和方式之前,现行的高考制度(包括其他的升学考试制度)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并可能长期存在。此形势下政府对老百姓广泛而又高度关注的高考升学率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硬性指标,甚至唯一指标,促使教育行政部门也对应试教育的现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年推行素质教育,但成效不大。
二、制定该管理标准,是教育领域对学校简政放权的表现,可以解决学校管理中“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起到规范办学行为,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行政部门不干涉学校具体办学,为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在管理标准的规范和指导下,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管理标准实际上为学校搭建了一个平台,又为学校设置了一条底线,在这个平台上,不跨越这条底线,学校可以自主发挥。对于促进学校公平竞争、协调发展是福音;对于不思进取、观念陈旧的学校管理者来说是鞭策和激励。但另一方面,学校办学自主权交给学校了,是否就意味着交给校长了,学校和校长是否有能力把权力用好,如何在权限范围内处理好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依法办学与科学管理的关系?怎么用权,怎么把管理标准落到实处,这是对学校管理者的挑战。
三、制定管理标准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教育部对自己的职能定位是“制定标准、发现典型、督导检查”,管理标准可以让教育行政部门卸下对学校管理存在问题的忧虑,以往总要提前若干次的颁布各种减负令、禁止择校相关规定、强调师德师风的行政命令,而在管理标准的出台后,学校管理有了具体的法规规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可以卸下原来大而全的行政指导包袱后轻装上阵。
四、管理标准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进行监督、指导和服务的重要手段,92条具体管理要求为教育教学的督导评估指明了具体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在管理标准的基础上继续修订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开展督导评估工作,通过精密的观察、调查和考核,作出审慎的分析和评定,给予明确的评价和指导,促进学校规范办学、科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同时充分了解基层情况,做到下情上达,做好教育管理中的服务工作。
综上所述,教育部这次制定的管理标准,是新中国教育发展史上颁布的第一个学校管理标准,有着较强的改革和创新意义。这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和学校三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认真贯彻落实,从而促进学校治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 篇7
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霁同志代表调研组介绍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调研工作说明、关于现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贯彻落实情况的调查结果、对现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落实现状与反映意见的调查结果、调研组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调研组对中职德育课进一步改革的建议。会议特别邀请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组长朱明光同志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情况做了介绍,特点主要是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纲,着力打造“活动型”课程,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为中职德育课课程标准制订提供重要参考。
周为同志充分肯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实施情况调研组的工作,并强调了此次会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时机好,是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标准制订工作的推进;二是形式好,既对中职德育课实施情况调研进行了总结,又学习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特点。针对中职德育课程要不要改、怎么改、改成什么样,周为同志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标准制订要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和组织架构。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明确是修订教学大纲还是制订课程标准,要定好位;二是处理好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关系,明确是普适性加特色还是具有独立的特征;三是研究确定课程采用模块化还是延续现有的模式;四是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要兼顾好德育课课时与学校整体教学计划。
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围绕中职德育课课程设置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建议。大家普遍认为2008年的中职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很成功,进一步体现了“三贴近”的原则,突出了职教特色。但是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中职德育课程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
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主任龙杰同志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标准制订的出发点是立德树人,是为了学生发展,不能为了学科体系而体系。一是要明确中职立德树人的教育方法和模式与普通高中不同,教育对象与普通高中学生也有差别。二是中职德育课程既要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尊重学校教学实际,同时也要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实际,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目的,让中职生成人成才。三是要摸清德育规律,按照规律设计德育课程,根据课程的教学规律和教学目标设计课程的呈现方式和知识体系。四是重视课标制订专家团队和教材编写队伍建设,根据中职生的特点,以“互联网+”思维设计课程内容。
教育部职成司中职德育与学校管理处处长邬跃同志肯定了各位专家的意见建议,他指出,这次研讨会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标准制订工作的启动,下一步将尽快组建顾问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标准的制订工作。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 篇8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要求:建立“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学校需主动联系辍学学生家长,积极帮助学生返校。加强教师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关心教师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收受学生或家长礼品,不从事有偿补课。义务教育学校要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或升学考试,不以各类竞赛、考级、奖励证书作为学生入学或升学的依据。
中国政府采购名单剔除苹果产品
目前一场由国家主导的针对美国科技公司的运动正在中国形成势头。彭博社报道,7月下发的政府采购名单剔除了10款苹果产品,包括iPad、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而6月这些产品还在列。8月初,俄罗斯的卡巴斯基实验室和美国的赛门铁克也被排除出中国的政府采购名单。
苹果公司发言人克里斯汀·于盖拒绝就此事发表评论。彭博社称,这份清单并未包括智能手机产品。目前确认仍在名单上的有中国的联想,以及美国的戴尔和惠普等。下一次清单调整将是明年1月份。权威人士称,并非中国政府禁止采购苹果产品,而是苹果放弃进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
华为称不再玩超低端机
今年上半年,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超过3400万部,同比增长62%,位列全球第三,也是全球前五大手机厂商中增速最快的一个。定位中高端的华为P7两个月内销售超200万部。这些捷报坚定了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对手机趋势的判断——“超低端手机没有未来,华为没兴趣玩下去。”
余承东称,“华为以前在欧洲一度卖了很多手机,都是低端白牌,开始还挣一点,后来参与的厂商多起来,就不挣钱了。”运营商3个月换一代机器,经常推出超低端手机。“如果不是用户喜欢什么做什么,而是运营商喜欢什么做什么,结果就是没有精品,款式繁多,利润率低,无法形成品牌。”
个人公共号未经批准不得发时政新闻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8月7日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从公布之日起施行。
规定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循“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新闻单位、新闻网站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非新闻单位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转载,其他公众账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应当承诺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
百度诉360案一审宣判
百度诉360搜索引擎不正当竞争案,8月7日在北京市一中院宣判。法院判决360的行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应赔偿原告百度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70万元。百度要求360停止抓取的诉求未获法院支持。百度此前起诉奇虎360违反“Robots协议”,强行抓取、复制其网站内容索赔经济损失1亿元。
“Robots协议”由荷兰籍网络工程师Martijn Koster于1994年首次提出,是一个被放置在网站中的TXT文件,为搜索引擎爬虫做出提示,设置允许与不允许两种语句,网络爬虫据此“自觉地”抓取或者不抓取该网页内容。该协议是为了保障著作权、保护个人隐私,尽可能地让互联网健康发展。
中国因反恐封锁KakaoTalk和Line
中国政府已经确认封锁了移动聊天应用KakaoTalk、Line,原因是这些应用成为传播恐怖主义信息的工具。这是Line服务一个月前在中国中断以来的首个官方解释。
被封锁的应用还包括Didi、Talk Box以及Vower。中国通知韩国,恐怖组织正通过移动聊天应用或视频网站密谋或煽动发动袭击,并传播如何制造炸弹的信息。KakaoTalk、Line在中国服务于今年7月初中断。韩国工信部称,“将继续与中国相关部门协商,确保KakaoTalk、Line服务的中断问题以及为中国用户带来的不便能尽早得到解决。”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推荐阅读:
特殊教育课程标准测试09-30
特殊教育的课程理念08-08
特殊教育课程改革12-11
特殊教育学校01-06
涉县特殊教育学校10-22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09-16
如何办好特殊教育学校05-19
特殊教育学校师生比例08-16
特殊教育学校总务计划09-09
特殊教育学校招生方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