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

2024-09-25

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共12篇)

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 篇1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要把有效作为一种坚实的追求, 让无效或者低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真实、有效。我针对聋生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努力。

一、教师不仅要备好课, 还要写好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听一个历史教师上课时没有记录一个字, 因为那节课精彩得很。课后, 他问老师备课花费了多少时间。老师没有正面回答, 而是间接地说:“我这堂课直接时间是15分钟, 但是我一辈子都在备这堂课。”

用一生的时间备课。达到这种备课境界的老师怎能不优秀呢?我想:只要我们努力着, 实践着, 我们也会走进“用一辈子去备课”的那种境界。其实, 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做到:学生缺少什么给什么, 不懂什么讲什么, 不会什么教什么, 以学定教。

教师还要有反思的习惯, 从反思身边最熟悉的教育现象做起, 关注身边最平常的教育小事, 反思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与得失。“每天从问题出发, 把自己的行动拿出来研究, 再把研究的成果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刚开始 (反思、研究) “同样很累, 但这种累解决着以前工作中的问题, 它正在促进我的成长, 它能让我体验到快乐, 并看到希望, 我不断感觉到因为自己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不断提升, 我的工作变得越来越从容, 也越来越轻松了”。

处在新课改下的特教教师, 要具备很强的课堂调控能力, 去驾驭课堂, 驾驭学生的学情, 驾驭学生的思维活动——用一辈子去备课、去反思。

二、创设情境, 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 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 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 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教师若能运用各种手段、方式和方法来调动聋生, 感染聋生, 创造出教学的生动氛围, 使教学进入较高的境界, 那么教学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控制力和感染力, 才能使聋生自觉培养起语文学习兴趣、自觉调动起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于教材的特点, 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学环节设计, 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朗读、讨论、交流、表演、辩论等形式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投入课堂, 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课堂活泼、有趣、富有活力。学生喜欢新奇的事物, 形象思维比较发达,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比较适宜的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辅助教学, 吸引学生的眼球, 调动他们的思维,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本领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调动出来的工具和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教师可利用评书、读书、藏书等活动让学生口、手、脑动起来。

一个失败的老师只能用一种方法教育一百个学生, 但一个成功的老师可以用一百种方法教育同一个学生。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本领为目标, 通过学生喜欢的活动改变其消极的心态, 让教育不再常态化。

四、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有效教学, 对于教师来说, 意味着精神享受, 意味着尊严的获得与提升, 意味着生命价值的实现, 而对于聋生来说, 其意味着智力的愉悦、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升华。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有: (1) 问题的预设必须紧扣教材内容, 目标的提出以老师为主; (2) 要求学生探究的问题指向要明确, 紧扣教学内容, 题目力求通俗, 让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够一目了然; (3) 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师的引导需适当, 逐步实现从“扶”到“引”, 由“引”到“放”,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 对于提高聋校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待进一步研究。笔者抛砖引玉之言, 希望能为聋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一点参考。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 篇2

为加强提高学生的身体的协调能力以及平衡能力,我根据新入学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尝试通过舞蹈基本动作和游戏来让学生体验到律动课的快乐,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有较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一、可喜之处

1、注重师生的互动性,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想象。

2、教学内容活泼,教学内容经常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

二、反思之处

1、启发学生对动态感受的教学环节过少,太早或太直接的进入教学环节,没有塑造很好的学习氛围,这在以后的教学中值得提高。

2、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不太熟练,教学方法过于单调。

3、在教学内容上有点单调,不够丰富。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丰富教学内容。

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 篇3

关键词: 培智学生 特殊教育 语文课堂 教学策略

一、特殊教育学校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在普通小学教育体系中,语文学科是基础,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石,在特殊教育学校中也不例外。特别对于这群培智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与现实社会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的生活是被家长与老师所全权包办的,能力有限的他们在家中无所事事,不会做家务;交往能力弱的他们极有限地参与社会活动,需要家长和老师手把手地辅助。语文学科包含他们大部分的生活,让他们学会生活技能,增强他们的能力,重拾自信。语文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让他们学会与他人文明友好地相处,让他们渐渐走出家门,慢慢融入社会。语文学科就像一把钥匙,它能开启培智学生与现实社会间的一扇门。

二、特殊教育学校语文学科的现状

1.语文教材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现在特殊教育学校中使用的教材是各校经过自己的社会实践或教学经验所提炼而装订成册的,尽量考虑自己学校学生的能力,贴合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有的学校是根据学生的能力,结合他们生活实际而临时设计进行教学的,因此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材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2.教学内容单一化。

因为培智学生的各项能力有限,他们模仿能力弱,需要教师不同程度的辅助;记忆能力弱,需要不断反复练习;理解水平较低,需要实际事物的帮助。他们在学习知识时总是需要重复和直观,老师在教授时也选择浅显的内容并不断地提醒。因此,久而久之课堂内容变得简单且单一,重复且枯燥。

3.学生程度差别大,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

一个班的培智学生虽然少(8-9名),但是学生的程度差异却很大。以本班(10-12岁儿童)学生为例,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写短篇日记,与别人进行有目的的交流,而程度差的学生,他不能与别人进行简单的交流,甚至很难配合老师完成一个简单的活动。因此,课堂中的内容要配合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选择,而一个内容可能不同时满足九个学生的能力与需求,往往就会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

三、语文课堂中教学策略的运用

1.创造和谐舒适的教学环境,克服学生的畏缩、自卑等不良心理。

培智学生由于认识活动等方面的缺陷,在生活和学习中遭受的挫折和失败比常人多得多,他们普遍存在退缩和自卑等不良心理。他们对所从事的事情缺乏自信,缺乏成功的期望,甚至事情尚未着手做,就觉得无法成功,从而放弃努力。对于这样的学生,需要教师为他们创造和谐温馨、欢乐愉快的教学环境,尽可能地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师生间的信任,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不良情绪,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2.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成功机会和体验。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尽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他们通过努力能够学会所教知识和技能。当学生感到自己能够学得懂、学得会、记得住、用得上,当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别人赞许的目光时,会受到很大的鼓舞,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在教授拼音时,对于某些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拼读就可以,有的学生可以要求他独立拼读。再好些的学生,就可以请他帮助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当起小老师的角色。总之,分层要求,让每个学生都做他能做到的事,先建立自信,再增加难度,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3.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强化。

对于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强化。比如有一个自闭症学生,上学快一年,很少跟同学交往,平时也从不主动开口说话,我想尽办法也没能让他主动开口说一句完整的话。突然有一天,我拿来了一个印有米奇图案的盒子,我发现这个自闭症学生眼睛总是盯着米奇的图案,嘴巴微张,似乎想说什么。这时候,我主动走到学生跟前,拿出盒子放到学生手里,问:“好看吗?”学生答:“好看。”由此开始,学生渐渐跟老师互动起来,主动性的语言也出来了,让我激动不已。

4.设计多种学习通道,实现个体学习目标。

班级中学生程度差异大是教学困难的一个主要因素。同一个教学内容并不适合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有的学生适合回答简单的问题,有的学生适合在提示下回答问题,有的学生适合复述问题,有的学生适合适合用行动回应问题,有的学生适合完成一项跟问题答案相关的任务。这堂课大家在同一个课堂上同样的内容,但每个人实现的目标不同。能听懂问题的学生,请他回答问题;能注意听我说话但不甚理解的学生可以重复我的问题或答案;不善于说话但有理解力的学生可以用行动表达他的答案;完全听不懂的学生请他完成一项相关任务,等到完成时全班给予他适当的评价。在这样的过程中看似各忙各的,实则每个学生都各有所得,都是根据自己的学习优势参与课堂学习,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总之,对于培智学生来说,语文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使他们的生活更丰富,使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使他们的生活更精彩。怎样把语文这门学科带入培智学生的人生里,是需要经过教师们的极大耐心的。怎样合理地、恰如其分地将语文知识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需要教师们无限与博大的智慧。

参考文献:

特殊教育学校电脑教学的活化策略 篇4

一、要有活的教学目标

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目标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由于残疾学生的特殊性,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心中要有学生。但是,如果教师心中只有个抽象的群体意义上的学生,其教学目标必将是全班一律的,甚至于今年和去年一个样。这种心中没有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不考虑学生学习上的具体需要,没有个别差异的目标,就是一种“死”的目标。因此,我从两个方面使目标“活‘起来:一是变抽象的学生为具体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充分考虑其兴趣和爱好。比如,有的同学希望毕业后能做文秘工作,他们就需要非常刻苦地练习文字输入的速度。二是要变静态的目标为动态的目标,使教学目标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而不是硬性地完成某个不适当的目标。我们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根据他们的意见灵活地制订教学目标。如有的学生绘画基础好,就可以选择电脑绘画等有关知识去教学。

在具体的“活”的目标上,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努力。例如在教学Word中,课前就可以提出一些不同的要求,从简单的文章到复杂的文档……完成后他们很吃惊:我们也做出这么漂亮的“文档”吗?随着一课课的深入,学生发现这些技巧自己也是能掌握的。再把目标分成一个个具体的环节,每节课达到什么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决定,甚至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调整。

二、要有活的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选教材是我们“特校”的特别之处。我校电脑数量足,课时多,班级生数少(8~12人),容易进行逐个指导。除教材基本内容外,还可适当自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材,可以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意了以下原则:

1.应用性。

使学生学了就能用,在学习中、生活中立即能使所学的内容用得上,学生就会产生兴趣。比如学习Word后,就要求学生自己写自我介绍、写课程表、打印贺卡等。同时,在用的过程中有发现和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反过来又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去解决问题。这样,坚持不断,“量变引起质变”,形成了知识和能力的不断积累。

2.趣味性。

为适应学生的特点,我们抛弃了一般教材的“套路”,通过“小游戏”、“小竞赛”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寓知识于娱乐之中。同时,因为学校的职业课将直接影响将来的就业,生活出路等问题,所以学生把压力又变作了动力。就是说,大家对它的结果是很感“兴趣”的。

3.思考性。

“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既传授知识,又传授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电脑的神奇和巨大潜能,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只是“九牛一毛”,更多的问题是需要大家探索和学习的。有人形象地说:电脑学校没有“大师兄”,意思就是说不是你先学电脑,或先接触电脑,你就是“电脑高手”,而只有不断地学习和钻研,才能跟上科技的发展。“不进则退”在这一领域最为准确。

4.开放性。

由于学校开通了无限时上网,学生可以在网上了解所有渴望获得的知识资料,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则很容易便融会贯通,既扩大了知识面,又开阔了眼界。

三、要有活的教学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回答。学生的智慧会反作用于教师和别的学生,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效果,使教学往往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堂中,我们还十分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从知识的获得到能力的迁移,并使这些结构具有适度的灵活性。

1.从课程安排开始。

我们把理论和实践课穿插安排,对一些基本知识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而有一些内容则要在学生操作中产生困难时,才能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2.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不愤不启,不排不发”:只有学生自己产生疑惑,有解决问题的冲动时,才能更好地去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Word操作的“段落复制”时,学生想到,在Windows中画相同的图形时可以使用剪贴板,那么在Word中能不能重复这一效果?学生的这一想法立即激起全班的热情。他们不用你说,自己就会去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往往似懂非懂的,好像会了,但当他真正做时,又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用才知不足”,只有把所学的东西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才是真正地掌握,也才会越学越感兴趣。在教Word制表时,从第一课,我们就让学生去处理实际问题,从简单的“课程表”、“座位表”到较复杂的“成绩统计表”。所学的知识,每个同学一定亲手做,不许说:“我会了,知道了”等等,要教育他们没自己做过,就别说“会”字。

四、要有活的教学评价

《特殊学校课堂教学》学习感悟 篇5

《特殊学校课堂教学》学习感悟

《特殊学校课堂教学》学习感悟今天听了马xx老师讲的《特殊学校课堂教学》这门课程,主要是解决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上课伊始马教授便以一篇文章《新课改最大误区——课堂教学形式》(马xx、韩xx)引入课程讲解。文章中列举了六点课堂形式化的情况:一是只图课堂气氛活跃,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二是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大屏幕代表黑板的现象比比皆是;三是内容空洞,言不由衷的鼓励大行其道;四是以问代讲,一问到底的所谓“双向交流”太多太滥;五是不分清红皂白,一律分组讨论,搞“合作学习”;六是教学情境过多,教学方法杂乱,让学生目不睱接。我觉得有些课确是这样的情况。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所以要保持课堂教学的井然有序,这一过程的设计极其重要。无论是复习、导入、新授,还是巩固练习、小结等,都要做到环环相扣,有条不紊,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按照老师的思路一步步去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转身板书的时间稍长,学生就有可能转移注意力,指指划划,有所动作,所以这一段时间我们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练习或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为下一步的教学做一些铺垫。另外,课堂教学切勿“满堂灌”,要时刻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课堂教学不能形式化,更应该注重内容的实效性。教学中无论采取哪种形式,什么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教学内容服务的,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不能舍本遂未,要采用有效的、适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能为了“热闹”、为了“合作” 而分组,不能为了使用课件而强用多媒体课件,不能为了提问、为了活动、为了活跃而活动。这样课堂教学就真的形式化,失去了课改的本身意义。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组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会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课堂气氛活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教学特殊教育的课堂教学成为师生释放激情、展示个性、发挥智慧的舞台。

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 篇6

【关键词】特殊教育 语文教学 创新探索

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学生一般都是一些在接受能力上存在缺陷的孩子,包括智力方面的缺陷,听力或者视力方面的缺陷。由于这些缺陷使得他们在接受知识教育时比一般人都更加困难,语文教学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传统的教育方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就语文教学的新路径进行分析探索。

1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创新路径探索的必要性

语文教学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知识,只有把语言知识学好才能更加方便的对其他的学科进行研究探索,可以说语文是连接其他学科之间的桥梁,只有培养好对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理解力才能保证对其他学科能正确的理解,进而有效的学习。

1.1特殊学校的老师文化程度偏低,缺少提升自身的意识

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特殊学校的学生进行培养的教师,因此一般在聋哑学校任职的老师都是一些学历比较低,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的教师,他们的理论知识缺乏,自身的实践能力又不足,最重要的是针对一些特殊的儿童没有专业的经验,这是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现状。与此同时,我国对这种特殊教育的培训机构也有限,再加上聋哑儿童作为一小部分的特殊群体,社会群体给与的关注较少,对学校的资助也有限,因此特殊学校根本支付不起对任职教师的专业培训,而有的老师认为对聋哑儿童进行教育的老师根本算不上一个值得骄傲的职业,社会上的人一般都不认同这个教师行业,因此一般没有人想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来适应学生的发展。

1.2教学使用的教材落后,没有针对性

我国普通学校使用教材为了适应学生和时代的发展更新速度很快,但这在特殊教育学校却没有体现出来,他们使用的教材往往都是很久之前的课本,版本落伍,使用周期较长,信息更新速度慢,教学思想观念守旧,已经不能跟上学生们的发展速度。这些教材在内容上匮乏,在思想上守旧,在选材上落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而且由于没有专门针对聋哑儿童的教材,这些课本大多数都是采用普通学校的教学内容和理念,不能适用于特殊教育,往往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吸收和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

1.3传统的教学模式单调乏味,对学生们缺少情感教育

特殊学校对聋哑儿童的教育基本上也是采用灌输式教育,老师作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只是一味的讲解理论知识,对孩子们缺少实际的锻炼和实践,再加上特殊学校的学生们接受能力差,只知道一味的模仿,没有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因此对语文的学习也缺乏感性的认识。长此以往,本来聋哑学校的孩子因为自身的缺陷很可能在心理上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再加上缺少情感方面的教育最终导致学生们对学习产生厌恶感。

2特殊教育学校对语文教学创新路径的探索

对于聋哑儿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注重的是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具备良好的心态,才能在知识的学习上事半功倍。俗话说,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有生理缺陷的孩子往往在自学的能力上比正常的孩子要强,自己主动学习的意识也很积极,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上要积极提升孩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把它归结为“三步走”策略。

2.1塑造课前情景,正确引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我们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我们要结合教学的目标,为每个孩子设置一种适合他们的教学情景,比如改善教学场所或者更新教学设备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情景教学,这样更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

2.2在课堂上多进行互动,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往往因为自身的缺陷很可能在心理上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再加上和别人在沟通上存在障碍,因此在课堂的学习中通常都是沉默寡言的,而语文作为一门比较开放的课程,经常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互动,这就需要孩子们用活跃的思维去主动学习,在思想上经常交流,主动创新。所以说,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2.3课后进行作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适当布置课后作业,必要时要求孩子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而且作业要尽量贴近生活,这样既能让孩子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强,又有利于孩子们把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进行实践。

3结束语

语文教学是对个人文化素养的培养,能对一个人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从而培育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它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主要针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弊端,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更加有利用我国特殊学校语文教学对创新路徑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宗敏.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创新探索[J].教育界,2013(26):67-68.

[2]张青梅.多媒体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8):36-37.

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创新研究 篇7

特殊教育学校是由各个地区的政府、社会中的一些团体和组织以及一些企事业单位等举办的学校, 其主要教育对象是社会中一些残疾儿童或者青少年。特殊教育学校是对这类孩子实施义务教学的学校, 通过基础义务教育让这部分孩子可以获得最基本的知识、开发思维模式、树立乐观的心态、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 在尽可能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 使学生获得更多心灵方面的成长, 治愈学生心理的自卑, 从而让这部分学生可以有自己更加精彩的人生。

二、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特殊教育学校会传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知识, 其中语文教学就是学生认知世界的第一门课程, 所以, 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语文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近些年, 国家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方式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尤其针对语文教学, 国家更是号召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 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启发学生的思维, 从而保证这些残疾学生在接受基本教育的同时, 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语文教学之所以如此重要, 主要在于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对语文教学实行创新改革, 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逐渐让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 保障这些残疾学生的道德品质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增强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 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现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现状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情况并不乐观, 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其教学理念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脱离, 很多教学手段也比较守旧, 使得其语文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一) 教学方式过于单调化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或缺陷, 对于这类学生的语文教学就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但是, 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并没有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没有重视学生的需求, 也没有顾忌每一名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语文教学方式的单一, 毫无新意, 对本来就带有生理缺陷的学生来说,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 这不仅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更加无法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二) 教学内容过于书本化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教学内容, 因为教学内容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如果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经常按照书本进行朗读和讲解, 而且让学生反复阅读, 会使得学生经常面临重复性的知识内容, 这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会让这些带有残疾的学生越来越失去学习的信心, 甚至对他们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有的语文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 忽略学生的兴趣点, 对语文教学内容没有做出合理的更改, 致使教学内容缺少吸引力, 这不仅造成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低下, 而且使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很好的启发, 从而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四、创新教学策略, 提升教学质量

对特殊教育学校实行语文创新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可以全面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一) 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来改善课堂氛围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 要结合一些其他特殊教育学校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优点,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层次制定一些新颖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方式, 并将语文知识渗入其中, 使学生通过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获得语文知识, 逐渐产生主动学习意识, 而且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极大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使学生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二) 丰富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要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将书本中枯燥的知识灵活化, 使之带有生动性。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设定为一些故事情节, 利用故事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在故事中获得语文知识, 掌握语文知识;教师也可以增添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如增添游戏、趣味的图片和短片等, 利用这些色彩性强、趣味性高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兴趣中获得语文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也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和学生积极学习心态的培养, 还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各项知识水平的启发性教学, 尤其在特殊教育学校中, 语文学科更是重中之重。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 可以逐渐开始了解社会, 认知世界, 从而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掌握更多的文字、语句等, 这些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可以逐步开始学习其他学科, 并获得全方位的知识。对特殊学校的语文教学实行创新教育, 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思想水平, 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心态, 还有利于这些残疾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乐观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使得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都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海燕.“创新”让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熠熠生辉[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3) .

[2]陈秀玲.谈特殊学校的语文教学[J].宁夏教育, 2011 (11) .

关于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的探讨 篇8

音乐不仅可以启发、提高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人格,更能够为学生道德情感的建立和健康成长带来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音乐能够满足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内心的需求,关怀他们的心灵,带给学生信心和希望。与此同时,音乐是人类最有共鸣的语言,音乐需要身体和音乐的高度配合,更是培养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积极心态的良好渠道,使学生可以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音乐学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更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灵健康发展,帮助学生远离孤僻,融入社会,增强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这也是特殊教育学校注重音乐教学的原因之一。

二、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的对策

1. 改进管理模式和教学理念

近些年来,我国特殊教育院校开展的音乐教学大多以娱乐为目的,虽然音乐教学可以给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带来快乐,但是这样的音乐教学并不等于高质量的音乐学习。所以,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都要对特殊教育中音乐教学的意义进行重新的认识,要重视音乐教育对于特殊教育学生心理康复以及生理恢复的作用。因此,要加大财力投入以及人力投入,改善特殊教育的音乐教学环境,鼓励学校的音乐教师对课程所有内容进行自觉学习,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把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升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对学生认知不足进行有效的弥补,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特殊教育音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音乐课堂要走出教室

人们都对课外活动的意义了如指掌,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能够展现出真实的自我,陶冶自身的情操,音乐教学同样如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在环境优美的公园里播放优雅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还可以让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特长和优点,方便教师以后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与此同时,课外活动是对校园文化生活的补充,因此要加强与其他学校的沟通、合作及交流,发现其他学校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本质上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3. 结合音乐治疗开展教学

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音乐治疗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不是每所特殊教育学校在音乐治疗中都会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身为音乐教师,必须要对音乐治疗理念进行学习和掌握,灵活运用音乐治疗的方法,将音乐治疗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及时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情绪变化,走进学生的心灵中去,将学生身体和心理特征作为出发点,满足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需求,从本质上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 篇9

从教学理念的角度上看, “所谓支架教学是在社会建构主义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一种以实现儿童认识发展潜能为根本目的、以师生平等交往为基本途径、以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准确把握为鲜明的教学理念, 以便为教师探索具体的教学策略或方法。”在一些文献中, 支架教学被定义为“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 为此, 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 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渐引向深入”。

一、支架教学的步骤

关于支架教学的操作步骤, 国内外的很多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在我国, 支架教学的步骤通常被认为有以下五个:

1. 进入情境。

就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手段,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知识框架中的某个位置) , 使学生的已有经验与新的问题情景产生矛盾冲突, 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愿望。

2. 引导探索。

进入情境之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分解问题, 把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分解成可以一步步解决的问题, 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线索。

3. 独立探索。老师提供的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支架, 学生需要做的是自己探索, 沿着支架不断攀升。

4. 协作学习。同学或者跟老师的协作能够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从而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

5. 效果评价。能够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并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

二、支架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运动学科中的具体运用

支架教学策略近年来被广泛运用到基础教育中, 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和普遍适用的教学干预方式及策略。笔者根据特殊教育学校中的一般性课程运动学科的教学目的与原则, 结合实践经验与理论基础, 在运动学科课堂教学中运用支架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不断发展和康复特殊需要儿童的运动技能。

具体的实施策略如下:

1. 搭建情境支架

根据“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教学原则, 结合运动学科的特点和具体课时的教学目的, 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气氛, 在运动学科课堂里, 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和体育活动情境来实现情境支架的搭建。

教师在设计游戏或体育活动时, 要熟悉和了解特殊需要儿童已经掌握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经验等, 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入手, 选择之前的运动课中已经习得的运动技能和该堂课要学习的新的动作技能搭建合适的技能要点支架。支架的构建在于引导学生, 使新旧技能有平滑和柔和的过渡。

由于特殊教育学校中的班级中, 特殊需要儿童的程度和障碍类型都不同, 因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是不同的和动态的, 提供给学生的支架也要根据特殊需要学生不同的程度调整, 比如在学习球类运动的课程中, 可以在授新之前安排拍球游戏或球操活动, 通过球操伴随音乐活动, 带领学生做课前准备, 熟悉球性。教师根据游戏设计或教学设计随时调整球操动作为教学支架, 当学生能够承担更多的任务时, 不断根据支架设计的球操的新动作,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逐步提高, 并提示动作的线索, 使动作技能的难度梯度从原有旧知识顺利过渡到新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通过师生互动与合作, 复习旧知识, 接受新知识,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这个过程的重要核心, 外界经验的获得, 如规则的掌握、教师指导后动作要点的习得都是过程中的“支架”, 对于动作完成的过程起到指引和辅助支撑的作用。

2. 引导探索, 分解任务难度

教师根据特殊需要学生的具体情况, 将该节课需要习得的运动技能进行分解。值得一提的是, 因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智力残疾或发育迟缓造成的肢体协调问题,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运动学科, 需要教师将每个动作分解细化成为步骤很多的一系列动作。例如投掷口袋, 要将动作分解成拾起口袋, 将口袋以正确的姿势拿在手中, 左腿的位置或站姿, 右腿的位置或站姿, 腰部及重心的位置, 左手的位置, 右手的位置, 抛出口袋的动作, 等等。在这个环节里, 运动学科的教师可以借助图示支架, 即图示动作身体每部分肢体的个别动作和整体动态的图片来作为教学支架, 也可以运用自身肢体和姿势作为直观形象的动作流程来演示整体动作的运作。学生通过这个步骤, 可以接受和理解新的动作技能及其新知识, 发展学生倾听语言、理解语言和模仿动作的能力。

在这个环节中, 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选择适宜的支架。如重度学生思维形象具体, 有意注意时间持续短, 那么根据这个特点就可以设计整个动作的某个环节作为这部分学生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教学支架, 难度也可适当降低。

3. 独立探索,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当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以后,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运动学科课堂教学中, 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发地模仿新的运动技能, 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 帮助学生按动作要领逐步掌握动作关键。起初的引导和帮助可以多一些, 之后逐渐减少。此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摸索和体会动作运作时肌肉和骨骼的运动, 教师在提供肢体演示或图示支架后, 要进行讲解、启发式提问、非正式讲解等, 同时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互相模仿、教学设计中的重点通常在这个环节得以体现, 并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探索下突破, 协作学习, 相互学习。

在这个阶段,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建立共享信息和交流的平台。在运动学科课堂里, 教师可以按学生程度分组, 使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相互模仿, 共同习得新的动作技能。教学设计中的难点可以在这个环节经过学生之间的学习和教师的启发来突破。例如在交替运球的课程中, 按程度不同的学生分组, 在穿越障碍环节, 一组学生挑战更难的障碍, 二组学生进行体前变相换手绕障碍沿标志走。

4. 效果评价, 教学总结, 反馈与反思

这个环节是教学设计中总结的部分,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和对整体课堂的效果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通常情况下, 在特殊教育运动学科课堂上, 会对学生个人习得新技能的效果进行总结, 也会总结分组协作学习中各个学生的贡献。支架教学意义构建部分的总结与反思, 会在教学设计或教案中体现出来。

以上, 就是笔者在从事特殊教育学校运动学科课堂教学中, 运用支架教学模式进行的探索和尝试。如何针对特殊需要儿童的个别差异搭建有效的支架, 及支架教学的益处和弊端, 是在运动学科课堂教学中有待特殊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深入探索和思索的问题。

摘要:在特殊教育学校运动与保健学科教学中应用支架教学, 要遵循支架教学的操作步骤, 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支持特殊需要儿童的学习。具体的实施策略有:搭建情境支架;引导探索, 分解任务难度;独立探索,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相互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总结, 反馈与反思, 等等。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运动与保健,支架教学,特殊需要儿童

参考文献

[1]余震球, 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35.

[2]龚浩然.维果茨基儿童心理与教育论著选[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9:46.

[3]王希华.现代学习理论评析[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3.

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 篇10

(一)特殊儿童我们都知道的原因,他们生理上或多或少都区别于一般正常儿童。由于他们先天的原因也好或者由于后天人为的原因也好,他们在某些方面都有异于正常儿童。对于普通孩子非常轻松的日常生活能力,对他们来说可能要比较困难。如果比较严重的话,有些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无法得到保障,所以,他们在学习的路上要付出更多,要接受更多身体上的付出,即使这样,都很难达到正常儿童的水平。

(二)特殊儿童思想上的问题要比身体上的问题更突出。要先让每个特殊儿童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本身是最大的挑战,也是特殊学校老师们最应该做的。只有通过爱让他们接受自己从而慢慢的认识到这个社会也是接受他们的,才能把他们心灵最低处的小窗户打开,才能让他们从思想上拉近和我们的距离。思想上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一是好解决,还有的问题根本不用我们关注,可能就迎刃而解了。思想上的问题,需要更多的关爱,关爱让他们思想的翅膀飞翔起来,他们思想的眼界才会更宽广。

每个特殊学校的儿童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比一般孩子脆弱的多,他们比一般孩子更敏感。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都会存在一种自卑感,特别是生理上的短缺会直接导致他们心理上自卑,感觉自己不如人。他们更容易失落、更容易敏感,更容易把自己和这个世界隔离开来,更容易放大这个社会的负面的东西,也就意味着他们更不容易释放他们的负面情绪,反而会弱化自己本来的正面的东西,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说特殊教育学校的儿童们的思想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给予更多关爱的理由。

(三)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学习本身的问题。因为他们生理上的某种缺陷,使得他们在学习上会遇到更大的困难,他们要付出的是一般学校普通学生几倍甚至更多的辛苦和汗水,换来的可能是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进步,所以,这种情况对于老师的要求更比较高了,老师们绝对不能以以看待普通学生的眼光看待这些学生们。

二、怎么更大程度的给予他们爱

(一)需要数学老师真正走近学生。特殊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采取住校的模式,很少有特殊学校招收走读生,一方面减轻了这些学生家长们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校老师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每一个特殊学校里的学生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他们需要的最多的是帮助、鼓励和老师对他的爱。特别是,这些学生都比较信任数学老师。因为数学老师和他们接触的时间最久。首先做他们的朋友,对他们的要求要降到最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客观的对待这些孩子。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这些孩子,教育学习知识是第二位,第一位是当他们的守护者,给予他们无尽的爱,让他们不至于对这个社会有炎凉的看法,这样,才能让特他们主动的拥抱社会,才有可能在将来真正的融入到这个社会中。

老师们要自习观察每个学生的生活规律,及时捕捉每个学生的生活细节,要及时记录每个学生的特点,过一段时间行程汇总,做这样的分析能够从长时间跨度上分析了解学生,更好的把我学生,这样也才能更好的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关爱。

(二)多从思想上下功夫。数学思想或者思维的建立,有利于他们今后逻辑思维的发展,对于他们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前章已经说明思想的把握对于这些特殊教育学生的重要性。每一个数学老师要勇于做特殊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当他们因为失落在校园里某个角落发呆的时候,当他们因为自惭形秽而自暴自弃的时候,当他们因为别人的冷风热潮而心灰意冷的时候,我们要想想,这些时候,我们的老师在哪里,我们的老师是否已经察觉并采取了措施,我们是否用爱去化解了这些问题,还有,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否有因为我们关心不够导致的。思想上的问题,无声无息,有时会很那觉察到,但是,一旦问题出现,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解决起来还有些棘手。最有效的是从一开始就要给这些孩子们倾注足够的爱,从思想上一些有可能引发问题的小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我们还要及时捕捉这些孩子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特长,及时进行有效有针对性的鼓励。老师们应该有这样一种信念:上帝是公平的,每一个残疾儿童在生理机能上某一方面的残疾,必然会在生理机能的另一方面会有超长发展。而这些超长能力能否被发现,能否获得发展,能否给这些孩子以自信式的鼓励,关键看我们老师能否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爱,只要爱达到了,他们的潜力一定能发挥出来。对于这些特殊学校学生心理上的缺陷,老师们也得重视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操炼来促进其健康,只有心理上健康,才能带动他们的思想健康起来。比如,多让学生走出教室,参加一些运动项目,在运动中培养自己慢慢坚强的品质。

三、后记

爱是教育最好的营养品,是所有阶段学生都应该得到的,这也是教育感化作用能够发挥的源泉,而对于特殊教育来说,爱是我们的生命生命,也是挽救学生生命之花的重要手段。如果特殊教育老师们内心充满了大爱,那对于学生是万幸,对于老师们自己也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力量来源。有爱才有方法,有爱才有教育,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更是如此。

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 篇11

一、识字对发展智障儿童语言的作用

识字对智障儿童缺陷补偿的教育教学有着极大的作用和重要性。儿童喜欢看图,喜欢涂鸦,喜欢东拉西扯,这是发表自己意见的进行。“字不是一件神秘的东西,可以当作图画看的……无论图画、手工、读法,都是儿童发表意见的方式,都可以做的。”

1. 识字的目的是帮助智障学生发展阅读能力。2. 识字是智障学生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基础,通过识字可以极大程度地帮助他们矫正发音,培养简单的语言沟通和交往能力,甚至简单的阅读与书面语言等。3. 识字具有工具性目的。教会智障儿童识字,积累一定数量的汉字,才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提高认知能力。4. 写字也是识字的重要环节之一,它需要大臂、小臂和手指等肌肉的控笔动作及视觉的协调,且在写字训练过程中使这种协调得到发展。随着识字教学的发展和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精细动作能力会出现阶段性的变化或加速现象,这是识字促进心理发展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补偿智障儿童某些心理缺陷的一种手段。

二、智障儿童的心理特征

智障儿童就是在智力发展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水平或在智力发展上有严重障碍的儿童。他们一般具有以下心理特点。1. 知觉方面:知觉速度缓慢,整个知觉比正常儿童明显迟钝。2. 记忆方面:记忆表象贫乏,识记速度缓慢,记忆保持差。3. 言语方面:词汇量小或含糊,不能清楚地表达等。4. 思维方面:判断力、分析能力弱。5. 注意力方面: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暂,难以分配注意等。

三、智障儿童识字教学方法

智障儿童有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智障等程度之分,不同程度的智障儿童心理功能也不一样。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只有全面深入了解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大致的智力程度之后,才能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及训练方法进行缺陷补偿教育。

前面已经分析了智障儿童在感知、记忆、言语和思维等方面与正常儿童相比有着许多缺陷与不足。特殊教育教师在识字教学遇到困难时,不应惊慌失措认为无法可行,而应抓住智障儿童的特点、认知规律及教学原则进行教学,使得智障儿童课堂一样有活力、生命力。笔者长期担任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利用识字教学策略对学生的语言矫治进行了较深入的实验与研究。低年级的儿童平均年龄在6~12 岁之间,智力属于中下程度,有言语障碍、认知差等明显的特点,但识字对他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训练。为了使教学更有活力,笔者在教学路上不断探索着智障儿童识字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发展记忆

由于智障儿童具有注意力易分散、认知范围狭窄、头脑中具体生动的表象少等特点,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上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字形特点,了解构字的规律,采用学生易学、易懂、易记的教学策略。

1. 学习基本的独体字,打好识字基础。在帮助儿童识字的时候应该从最基本、最简单的汉字开始,如“一、二、三、十、土、口”等既简单又形象的汉手。通过直观的实物、形象的图片等引导学生学习字音形义,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欲望。

2. 利用基本字的组合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独体字后,就可以把这些简单易记的独体字或笔画少的字当作基本字,利用基本字加一笔、减一笔(如“大”加一笔是“天”字,“天”少一笔是“大”)这种识字方法补偿智障儿童识记速度缓慢,记忆保持差,记忆表象贫乏、缺乏分化,不稳定等缺陷,提高教学效果。

3. 以多种形式编辑字形,帮助学生有趣记忆字形。还可以根据一些字的字形特点编成儿歌等,帮助学生记忆,使其能永久地记住。

(二)激发兴趣

课堂上教育者在组织教育对象识字教学的时候,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手段等使课堂教学气氛生动、活泼,富有弹性和生命力,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识字教学中做到音形义的统一对于智障儿童而言是一个难点。仅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字形的记忆上是不够的,智障儿童对识字学习的渴求欲望低,获得成功的体验差,对知识缺乏一定的兴趣。那么,在教学中就更应该注意运用多种方式,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奋状态中积极参与教学。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必要性,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强化理解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字词大都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是在生活中都能看到、用到、接触到的,如关于日常用品脸盆、扫帚、毛巾等,关于自然现象天气,关于家庭中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把识字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感到亲切熟悉,另一方面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字。例如:教“扫地”时,在扫地的过程中不断认识它们的读音、理解用途;教“白天、黑夜”就联系作息时间:白天我们在教室上课学习,晚上(黑夜)我们在宿舍睡觉。经过一段时间,慢慢就学会了相应的字,智障学生识字量就会大大地增加了。

(四)巩固效果

训练写字是巩固识字、提高识字能力的另一种手段。怎样把字写好对智障儿童来说是个难题。儿童刚进学校难免会有些不良的写字现象,如不会握笔、乱涂乱画等。尽管儿童写得不好,不会握笔,作为老师,一定不能灰心、不能放弃。越不创设机会给他们涂涂画画,他们就越来越不会,相反,如果创设了机会给他们去写去练,那情况又截然不同。在教学生写字前,先了解学生情况,再抓基础训练,最后针对情况进行训练。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写字的兴趣,如每次学生写字认真或有进步时,及时用口头表扬或在作业本画上小星星、小红花、小太阳、笑脸等方式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写字兴趣和欲望。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篇12

目前,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是很理想, 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一篇课文并为大自然的壮丽奇观而吸引陶醉时, 学生却怎么都领会不到其中的美;当教师为祖国的辉煌历史而感到骄傲自豪时, 大多数学生却没有任何感慨。因此, 增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事不宜迟, 教师要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 改善审美教育学实施模式, 将审美教育渗透进语文的教学当中, 使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完美结合, 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中职教学审美教育的必然性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 中职学生有这样几个缺点:一是没有形成好的做事习惯, 存在惰性, 语言行为不讲文明。二是没能很好地认识价值观, 在中考的打击下, 大多数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严重挫伤, 严重的还造成了心理叛逆和人格扭曲, 没有追求。三是缺乏责任心。现在社会、家庭等因素造成他们中的有些人自我放纵, 不懂得宽容, 自私, 弘扬传统美德仅仅流于形式, 而没能解决本质问题。四是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 网络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 有些学生以某些社会负面人物作为偶像, 这些都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中职学生身上的这些问题提醒着我们, 审美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

三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实施的方法

1.享受朗诵阅读过程的美

语文中的文学作品是语文中的精华, 通过学生的不断阅读朗诵, 将自己的情感潜移默化融入其中, 读课文的同时不仅享受文学的魅力色彩, 更能让自己身临其境, 将文字通过自己的想象变为一幅幅映入眼帘的美画, 使人心旷神怡, 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2.提高审美能力的策略

如今的语文课本中, 有着不少形象的例子, 它们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这些形象的课文图例正是通过对文学美的鉴赏辨析来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3.加强写作训练, 从内心产生美、感受美

中职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对学生内心美的创造和培养。学生每个人都有创造美的能力, 而中职教学的审美教育在于发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文学作品的写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就好比实践、创造, 将以前的语文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 最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处于文学创造的世界中, 真实地感受语文审美观所带来的不一样的魅力。

四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1.提高自我意识和情操

语文的教学任务不仅在于对学生文学素养方面的提高, 更在于对学生人格、情操、意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教育。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个人人生价值观将直接影响着他们人生的发展方向, 所以, 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色彩, 指导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正确方向, 必须要求学生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健全自身的人格情操, 这亦是中职语文审美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挖掘深处的美

审美观的培养不能仅拘泥于文学表面的色彩, 更应挖掘文学最深处的美, 这才是作者最终想要向读者表达的思想和文学的魅力。好比文言文的文学审美在于对每一个字的刨根问底、知其所然, 这样, 通过对文学作品深处含义的挖掘, 领悟作品本身极其强烈的感情色彩和社会色彩。

3.深刻认识到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把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放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首位。通过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和加强, 更进一步完善语文教学工作体系。

摘要:中职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且实用性非常强的基础课程, 也是培养中职学生情操和修养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也是中职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改革后的语文新教材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育,审美教育,主观认同

参考文献

[1]张艳丽.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12)

[2]吴东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欣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1

上一篇:现代医院人事档案下一篇:整体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