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语文特殊教育论文(精选12篇)
学校语文特殊教育论文 篇1
我国特殊教育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相关的教育体系尚不完善,教学创新方法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我国在继续加大新建特殊教育学校之余,我们还应进一步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创新研究。本文就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的创新进行了系统探究,以期为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提供更多的创新思路。
一、培养学生交流技能,提高表达能力
语言交流是信息逐步被加工、表达、形成、传播以及接受的一个过程。语文课堂教学既需要培养学生具备较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更需要学生拥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通过不断创新、丰富手语的内涵,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一些词语及其近义词的细微差别,使之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词语乃至整篇课文的内容。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通过手语将自身的课堂学习感受与对课文的理解加以表达和阐述;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与同学进行交流;更多地去了解其他同学的观点与感受,这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语文教师也可以通过实施语文课堂讨论、交流来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通过上课提问、创设短小的讨论话题等,让学生们能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逐步养成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意识,并积极回答教师的各类问题,进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锻炼其语文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逐渐树立起大胆表达内心感受、不同见解的信心。语文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一些短小的、学生感兴趣的“讨论”话题作为课业,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带着“内容”回到家里去学习、思考,这对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激发观察与写作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陶行知在其教育思想中提示:“生活即教育”“社会及学校”“教学做合一”。受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自身因素影响,其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客观存在一定的障碍,但也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具备高于常人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因此,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生观察能力与写作兴趣的培养,以此来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培养其思维能力。如可以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激发其写作兴趣,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教师应着手培养、启发学生如何去观察自己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事情,为将来激发其作文写作兴趣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引导学生去观察、接触身边的事物,用心去感受生活;使之对身边的事物有更多的了解,以达到丰富其写作素材的目的。指导学生将一些日常生活所发生的事情,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并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语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学会如果去观察,如观察初一、十五的月亮及其变化,写出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去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思考、记录,并形成一个生活随笔,这对激发学生的观察与写作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均具有积极的作用;另外,还可以有效地培养、训练其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传授”“灌输”教学模式,应立足于尊重学生语言表达欠缺以及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不断创新。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教学任务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用一些更具直观展示、引导作用的教学用具(如多媒体),使之可以在日常语文课堂学习中学到更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另外,语文教师需理性地认识到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的客观性,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培养、发展的动机与情感意志,避免学生因其生理上的缺陷而形成自卑心理。
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在尊重学生、尊重其主体地位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均能得到良好的个性培养。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适当课外阅读,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更具有时代气息、具有培养良好人格内涵的文学作品。针对个别学生因自身原因而性格内敛,不喜欢主动回答教师提问的现象,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则可以为其布置一些适宜于独立思考的问题或课业,让每一个学生均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另外,语文教师在学生展示自我的同时,还应适时地、适度地鼓励他们不断“超越”自我,进而让每一位学生均能够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展示自我,使之对自己未来的生活与学习充满信心。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多角度、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去进行教学创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个性化创新能力;通过培养学生交流技能、观察能力与写作兴趣等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开展因材施教,使之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个性化发展。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机地融入一些爱国精神、集体荣誉感教育,使之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一个健康的心理与良好的个性,最终达到促进其健康发展,培养其独立个性,使之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张桂荣.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4(10).
学校语文特殊教育论文 篇2
我于2012年9月到特殊教育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在近两年的教学经历中,我积累了一些语文教学方法的经验。让孩子学会听,学会简单的语言表达。我担任的是培智二年级语文教学,孩子们平均年龄在10岁左右,大多数不会表达,能说话的也只会说些单字或单个的词语。智障孩子的语言发展迟缓,与人不易沟通。要让孩子走向社会,语言的沟通是关键。而语文课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口语交际。因此,语言训练课上,我利用多媒体收集一些小故事来训练孩子们的听、说能力。作为特校的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让这些智障孩子学会听,学会简单的表达,为师生间的正常交流架桥,为以后的各种教学奠定基础,为他们打开走向社会的语言大门。
课前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等。我在备课时,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主旨是学生易懂、易学。比如在课堂上,我发现智障孩子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黑板上的学习内容不能出现过多,应以单字或单句出现较好,这样学生学起来就简单明了了。
“教学点”要重复再现。人都有遗忘性,智障孩子的记忆较弱且支离破碎,没有连贯性,对同一个事物的认识需要的时间比普通孩子多得多。比如我教孩子辨认男女厕所的标志就用了近一个月。针对类似的情况,我每节课的前5分钟都用来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能简单自我介绍了,对学校里的标志物有了认识,但仍有一些的孩子表达不清楚。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对特殊孩子的教育要不愿其烦,需要反复进行教育。
教学方式要多元化。智障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是靠机械记忆。因此,我们的教学方式不能单一,对同一个内容要使用多种手段重复出现,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我在教学中结合了图片、实物、手语、肢体语言等各种途径来进行教学。比如,在教授“菜”这个字时,我让学生先学习声母c,再学习韵母ai,再利用一些实物蔬菜和图片来进行认知。这样,孩子们下次看到蔬菜时就知道是“菜”了。同时,在学生吃中午饭时,我引导他们用味觉进行体验,让孩子们真正理解菜的含义。经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孩子们上课更认真了,学习也进步了,也更感兴趣了。
教学要求要放低。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要求不能太高,不能用同龄孩子的标准要求他们。因此,对于课文教学不能走老套路,要根据学生情况采用灵活的方式。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上海卢湾区的培智教材,好多内容对农村学生不适用,我就结合当地的情况进行相关内容教学。难写的字不要求学生写,他们看到图片或者实物能说出名字就可以了。用低标准,低要求帮他们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树立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学校语文特殊教育论文 篇3
特殊教育学校是残疾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场所,促使这部分残障孩子也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接受教育,更快更好地成长,国家对特殊教育学校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制定了相关特殊政策,配置了教育资源,公共教育政策也向特殊学校教育倾斜。本文就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大胆地尝试和提升残疾孩子的学习效果,提出些许建议。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 小学语文
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中,小学语文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只有先将语文教学搞好,才能对整体教学的提高奠定基础。因此,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对听觉障碍的孩子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
一、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在生理、心理以及智力等方面与平常的孩子有着极大的差异,内心的诉求比正常的孩子更加强烈和迫切。因此,语文教师在这些特殊孩子面前的威望是极高的,给予他们的希望也是最直接的。教师肩负着培养这些特殊孩子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用特别的语言方式和语言工具,表达他们的情感,提升他们对语言的认知、阅读及理解能力,使他们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取得享有社会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具备自我独立、自尊的优良个性,从而提升特殊教育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二、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师资力量缺乏,语文教师专业知识不强
在我国特殊教育学校里,专业教师的力量不足,师资结构与特殊教育学校的需求量严重失调,远远滞后这类学校发展的需要。加上智障儿童的群体文化标志就是智慧程度严重低于平常的孩子,而有些教师因为他们的智力迟缓,交流起来十分费劲,失去足够的耐心,影响了师生的沟通,使师生双方在课堂上的思维达不到平衡,在教与学之间出现了断层,理解的知识侧重点有所偏颇,教学效率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教学技能,成为智障儿童的“心理医生”和学习的引导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普通教育进行攀比,进行拔高教学,在潜意识中影响了特殊教育的语文教学效果。
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学习积极性低
特殊教育对象因为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性多样化,感知迟钝,缓慢地生活节奏,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能力差,在心理上不敢与外人交流,对自身的特殊性和个性不了解。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有80%以上的学生小学毕业时,仍然写不出通顺的语句,语言障碍严重,发音困难,且出现大量的语法错误,语言病句屡见不鲜,阅读普通报刊的能力极差,难以实现完整地说出、阅读所表达的语言情感。
三、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途径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殊教育已成为全民教育的重要任务,从某一角度来审视特殊教育的发展,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否公平的折射点,保证国家教育公平化、和谐化与稳定化的重要标尺,满足特殊学生的个性需求,彰显特殊教育成果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格局及教学成果。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改善教学态度
由于教学对象的物殊性,语文教师要耐心地进行训导,对同一个问题要进行反复地解答,要比普通教育对象的教育责任感更强,耐心细致的程度更好,对受教者的观察要更加的体贴入微,对语言的解说次数频度更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运用游戏或多交谈等教学方式,决定着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准,因地制宜地针对不同的特殊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对学生待亲人般地关爱、呵护,避免师生之间的信任危机感,使顺畅轻松的教学课堂形成。所以,加强特殊学校的语文教师专业水平,改善教师的教学态度,提升教师的福利待遇,稳定教师队伍,是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2.合理运用高科技,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因为特殊受教者的生理条件受限,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很弱,但他们对声音及图像的敏感度,机械记忆的能力还是可以的,因此,在对他们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课文进行精心的电子处理,图文并茂,声形合一,使学生通过听和看,来体味语文学科的精髓,欣赏到语文文学的魅力,快速掌握到语文教学的内容知识,引发学生更深的接收语言的欲望,利用自我的优势和本能,对语文课堂的内容进行自我消化和筛选,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和方法,语文材料也为智力障碍的学生量身定制一定量的语言词汇及蕴含语法的课堂内容,通过练习教材中的词汇和语法表达,结合多媒体的应用,缩小发展的差异性。如:表示“小芳的课本掉在地下”这个动作,由学生表示,因对语文语法的缺失,常被演示出“小芳掉在地下”的意思,使词语的组合及表达意思出现断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可以使学生通顺、自然地理解条理性的词汇,对语文语法有个深切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语文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
3.拓宽特殊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入生活化教学
在当前倡导的“大语文观”环境下,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来,如:学生买饭、购物、看病时与医生进行和谐的交谈,语文教材密切结合课堂与生活应用原则,正确定位语文教学的社会性,多开展游戏活动,努力地指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组织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做形成整体式,贴近特殊受教者的生活,有效地采取教育与训练,开发和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提升他们的智能和用语文交往能力,促使特殊受教者吸取生活中的精华,阅读到生活化的精品,积累生活中的语文素材,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施展他们的特殊才华,开拓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养成富有理想、敢于发展自我的习惯,对现有的教材进行突破性地思考,依靠接受到先进的学校教育,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延伸和拓展,帮助他们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 语】
总之,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要耐心地依靠教育,借助多元化的教学工具,扬长避短,使不同条件的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接收到丰富的语文知识传输,真正地了解语文教材中所诠释的思想,开启他们智慧的心门,积极主动地学习,加强阅读和写作能力,以此来弥补生理上的缺陷。在能力范围内,增加语文阅读量,增长知识,发展个性,使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炜锋. 论特殊教育学校规划之特殊性【D】.西安美术学院,2013
【2】郑虎.当代国内特殊教育学校设计新趋势【D】.大连理工大学,2010
【3】李佳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殊教育政策的变迁与发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创新研究 篇4
特殊教育学校是由各个地区的政府、社会中的一些团体和组织以及一些企事业单位等举办的学校, 其主要教育对象是社会中一些残疾儿童或者青少年。特殊教育学校是对这类孩子实施义务教学的学校, 通过基础义务教育让这部分孩子可以获得最基本的知识、开发思维模式、树立乐观的心态、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 在尽可能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 使学生获得更多心灵方面的成长, 治愈学生心理的自卑, 从而让这部分学生可以有自己更加精彩的人生。
二、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特殊教育学校会传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知识, 其中语文教学就是学生认知世界的第一门课程, 所以, 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语文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近些年, 国家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方式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尤其针对语文教学, 国家更是号召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 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启发学生的思维, 从而保证这些残疾学生在接受基本教育的同时, 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语文教学之所以如此重要, 主要在于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对语文教学实行创新改革, 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逐渐让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 保障这些残疾学生的道德品质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增强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 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现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现状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情况并不乐观, 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其教学理念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脱离, 很多教学手段也比较守旧, 使得其语文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一) 教学方式过于单调化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或缺陷, 对于这类学生的语文教学就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但是, 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并没有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没有重视学生的需求, 也没有顾忌每一名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语文教学方式的单一, 毫无新意, 对本来就带有生理缺陷的学生来说,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 这不仅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更加无法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二) 教学内容过于书本化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教学内容, 因为教学内容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如果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经常按照书本进行朗读和讲解, 而且让学生反复阅读, 会使得学生经常面临重复性的知识内容, 这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会让这些带有残疾的学生越来越失去学习的信心, 甚至对他们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有的语文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 忽略学生的兴趣点, 对语文教学内容没有做出合理的更改, 致使教学内容缺少吸引力, 这不仅造成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低下, 而且使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很好的启发, 从而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四、创新教学策略, 提升教学质量
对特殊教育学校实行语文创新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可以全面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一) 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来改善课堂氛围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 要结合一些其他特殊教育学校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优点,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层次制定一些新颖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方式, 并将语文知识渗入其中, 使学生通过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获得语文知识, 逐渐产生主动学习意识, 而且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极大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使学生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二) 丰富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要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将书本中枯燥的知识灵活化, 使之带有生动性。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设定为一些故事情节, 利用故事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在故事中获得语文知识, 掌握语文知识;教师也可以增添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如增添游戏、趣味的图片和短片等, 利用这些色彩性强、趣味性高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兴趣中获得语文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也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和学生积极学习心态的培养, 还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各项知识水平的启发性教学, 尤其在特殊教育学校中, 语文学科更是重中之重。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 可以逐渐开始了解社会, 认知世界, 从而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掌握更多的文字、语句等, 这些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可以逐步开始学习其他学科, 并获得全方位的知识。对特殊学校的语文教学实行创新教育, 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思想水平, 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心态, 还有利于这些残疾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乐观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使得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都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海燕.“创新”让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熠熠生辉[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3) .
[2]陈秀玲.谈特殊学校的语文教学[J].宁夏教育, 2011 (11) .
学校语文特殊教育论文 篇5
我国著名聋生教育家、聋校语文教材主编季佩玉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聋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他说,语文学科在聋校占的课时最多,花的精力最大,但效率不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始终得不到根本提高。在对高年级聋生读写能力调查资料中显示,聋生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只稍高于及格线,自拟题目作文也不及格。聋校语文教学“费”、“慢”、“差”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
下面谈谈改革聋校语文教学的思考:
一、适应“回归主流”思想,端正聋校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改变教学观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回归主流”运动相继展开。所谓“回归主流”,也称“一体化”,就是让残疾学生尽可能地回到社会的主流群体之中,每天的生活模式尽可能接近主流社会,在最小受限制的环境中受到适当的教育。顺应这一思想,进入主流社会的聋人就要求在读写、思维、智力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以期能在社会中进行正常的交际、工作、学习和生活。这一重任无可非议地要落在语文教学的肩上。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聋教育界接受了新的思想之后,其教育理念也应有所更新。聋校语文教学的正确指导思想应该是:“着眼素质,加强双基教学,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也就是重视素质教育,切切实实地使聋生经过特殊学校的培养,成为掌握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服务于社会的劳动者,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在教学观念上必须实行七个转变:⑴由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能力的培养;⑵由让学生被动地学,转变为乐学、愿学、主动地学;⑶由单篇课文或单方面教学转变到整体教学;⑷由单纯采用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的教学方式转变到语言文字训练方面来;⑸由“满堂灌”、“满堂讲”的灌输式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⑹由注重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教学与即时教学相结合;⑺由师生授受式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友爱的关系。
二、发挥阅读和写作的补偿能力,拓宽教学内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语文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的能力,而聋童本身听不到,加之由此而直接导致的“说”的障碍,仅存的也就只有读和写了。所以,对聋生来说,阅读和写作是他们获得各方面能力的主要途径,对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中要在聋生尽可能接受的范围内,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拓宽教学内容和聋生获得信息的渠道,由一定的量而产生质的飞跃,量中求质,以质求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聋生的书面语能力,而且可以丰富聋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同时受到思想教育。但阅读要根据聋生各年级段的特点有明确的目的性、实用性,起到以读代“耳”的作用。对课本上的阅读文章要侧重学知识、懂方法,对课外的读物侧重用方法、成习惯,使课内课外紧密联系、相得益彰。
写作过程既是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尤其对于聋生来讲,写作是其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重要一环。作文教学中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提炼主题的训练。例如,阅读爱因斯坦童年做小板凳的故事后,引导学生可以从勤能补拙的角度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在常规思维训练之外,要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如练习《驳“知足常乐”》;还比如思考“人们都赞美雪的洁白,而也有人说雪遮盖了一切丑恶、肮脏和黑暗”,试举例论述之。这种训练,使聋生摆脱了思维的定势,从反方向认识事物,培养其求异思维。聋生的思维发展了,其语文能力便会相应提高。 写作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实用性。因为聋生虽然听觉器官有缺陷,但他们生活的环境是有声世界,他们要与周围的人们交往,单凭手语是不行的。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内容应与学生的社会实际需要结合起来,这一点尤为明显:凡属学生亲身参加的活动内容进行写作,此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尽管学生文学水平不高,但基本上在写作时畏难情绪相对减少,写作兴趣较强。
三、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从整体入手,建立宏观意识。
学校语文特殊教育论文 篇6
一、散文中潜藏的情感教育
散文类型的教学素材在特校语文课本中十分常见,散文这种文体本来就能很好地抒发与传递情感,是一种有效表达情感的载体,学生如果能够对散文有深入的理解与认知,那么对文字背后潜藏的情感自然能够有更深刻的洞见。教师应当善用这部分教学素材,利用那些优秀的散文,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实现情感教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文字中透出的作者内心的情怀有更深刻的感知,这才是情感教育的目的之所在。
散文的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感教育强调的就是让学生完全投入到文章中,尤其是文章的情感中。无论是《我的思念是圆的》中那种细腻的情愫,还是《充满活力的春天》中的那种畅快欢愉,这些情感都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深的感触。此外,教师在渗透情感教育时可以采用诵读的方式。例如,在学习《繁星》时,可以让学生以清幽淡雅的语调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充分体验作者所描绘的漫天繁星的画面,感受那种美;在讲解《夏夜》时,朗读中需要带有的情感则完全不一样,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诗中的那种格调与韵味,以及那种婉约中透出的柔美。透过散文展开的情感教育需要立足于生活,毕竟生活是一切活动的归宿。在情感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学生具备人文情怀,最终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借助优秀的文本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生活,教育学生宽待他人、善待生命、善待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及方向,这才是情感教育的目的與价值之所在。
二、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教育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诗词作品背后往往蕴含了非常深厚的情感。无论是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凄楚,还是伤春悲秋、离人洒泪的惆怅,古典诗词作品中的情感不仅深厚浓郁,而且意味深长。正因为如此,古诗词才是不可多得的情感教育素材,教师应当对这部分教学内容更好地加以利用,除了让学生从字面领会诗词的意思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文字后的情愫有进一步的感知,只有从情感层面来解读古诗词,才能对诗词作品有更深层次的体会,这也是情感教育的重点所在。
与唐诗相比,宋词往往更为细腻婉转,其中的情感内容也更为丰富。以《相见欢》和《浣溪沙》为例,这两首作品都是非常经典的婉约派作品。《相见欢》的作者李煜在创作这首词作时被囚禁于宋国,作为曾经的君王,在家国灭亡时产生了难以言喻的愁苦,他将自己的心绪都融入到了这首词作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句。《浣溪沙》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伤春之作,伤春悲秋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情绪,作者晏殊通过细腻的笔触向读者描绘出了一幅唯美而又渗透着淡淡哀愁的画面,透过文字仿佛能看到作者“小园香径独徘徊”的落寞身影,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惆怅之情更是深深刻在了很多人的心底。通过对比相同风格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对这种风格有更深的体会,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对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有更加透彻的理解,情感教育也能获得更好的成效。
三、 古文中渗透的情感教育
古文一直都是特校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中选取的古文通常都是非常经典而且流传千古的作品,这些作品中饱含着很深的情感,是情感教育的良好素材。在开展古文教学时教师应当做更充足的准备,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文意进行有准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为情感教育打好基础,才能让学生对文字后的情感有更深的体会。
《桃花源记》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这篇文章是陶渊明所有作品中非常有价值的一篇。但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篇理解难度较大的文章。因此在教学这篇散文时,教师首先要充分引导学生准确地明白文意,在对文意有了准确的认识后,再来引导学生慢慢欣赏作者为我们展开的这幅美好的画面。透过感受这幅画面,学生就能够慢慢体会到作者内心的那种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之情,情感教育也由此展开。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篇7
目前,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是很理想, 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一篇课文并为大自然的壮丽奇观而吸引陶醉时, 学生却怎么都领会不到其中的美;当教师为祖国的辉煌历史而感到骄傲自豪时, 大多数学生却没有任何感慨。因此, 增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事不宜迟, 教师要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 改善审美教育学实施模式, 将审美教育渗透进语文的教学当中, 使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完美结合, 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中职教学审美教育的必然性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 中职学生有这样几个缺点:一是没有形成好的做事习惯, 存在惰性, 语言行为不讲文明。二是没能很好地认识价值观, 在中考的打击下, 大多数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严重挫伤, 严重的还造成了心理叛逆和人格扭曲, 没有追求。三是缺乏责任心。现在社会、家庭等因素造成他们中的有些人自我放纵, 不懂得宽容, 自私, 弘扬传统美德仅仅流于形式, 而没能解决本质问题。四是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 网络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 有些学生以某些社会负面人物作为偶像, 这些都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中职学生身上的这些问题提醒着我们, 审美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
三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实施的方法
1.享受朗诵阅读过程的美
语文中的文学作品是语文中的精华, 通过学生的不断阅读朗诵, 将自己的情感潜移默化融入其中, 读课文的同时不仅享受文学的魅力色彩, 更能让自己身临其境, 将文字通过自己的想象变为一幅幅映入眼帘的美画, 使人心旷神怡, 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2.提高审美能力的策略
如今的语文课本中, 有着不少形象的例子, 它们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这些形象的课文图例正是通过对文学美的鉴赏辨析来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3.加强写作训练, 从内心产生美、感受美
中职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对学生内心美的创造和培养。学生每个人都有创造美的能力, 而中职教学的审美教育在于发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文学作品的写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就好比实践、创造, 将以前的语文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 最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处于文学创造的世界中, 真实地感受语文审美观所带来的不一样的魅力。
四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1.提高自我意识和情操
语文的教学任务不仅在于对学生文学素养方面的提高, 更在于对学生人格、情操、意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教育。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个人人生价值观将直接影响着他们人生的发展方向, 所以, 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色彩, 指导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正确方向, 必须要求学生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健全自身的人格情操, 这亦是中职语文审美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挖掘深处的美
审美观的培养不能仅拘泥于文学表面的色彩, 更应挖掘文学最深处的美, 这才是作者最终想要向读者表达的思想和文学的魅力。好比文言文的文学审美在于对每一个字的刨根问底、知其所然, 这样, 通过对文学作品深处含义的挖掘, 领悟作品本身极其强烈的感情色彩和社会色彩。
3.深刻认识到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把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放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首位。通过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和加强, 更进一步完善语文教学工作体系。
摘要:中职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且实用性非常强的基础课程, 也是培养中职学生情操和修养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也是中职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改革后的语文新教材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育,审美教育,主观认同
参考文献
[1]张艳丽.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12)
[2]吴东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欣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1
学校语文教育定位问题分析 篇8
1.1 高职语文教学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语文是人类的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人文性。通过语言人们展开交际活动,所以语文是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而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最显著的特点。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社会能力主要是指学生今后所从事的的职业活动需要具备的社会行为能力。具备较强的社会能力,可以很快地适应周围的环境。社会能力主要强调从业者需要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社会能力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所以学校设置语文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含义是指社会上的人都是建立在先进的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接触和吸收人类优秀的文化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面貌和内在的文化气质、心理素养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学校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地利用语文的工具性的特性,强化其人文性,引导学生追求正确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发展人性教育,陶冶情操。所以,学校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指导思想就是提高学生对本民族语言的热爱,能够准确地运用民族语言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1.2 大学语文课程学习被“边缘化”的现象
学校培养学生是以学生的充分就业为主要目的,所以,职业教育也就是就业教育。由于过分地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所以一些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主要以专业课为主忽视了对以语文为主的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主要表现在 :一是学校的语文教师数量不多,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同时也兼职其他学科的教学 ;二是学校设置的文化基础课学时不多,有的理工专业甚至没有开设语文课程。大部分学校的学生一般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很少花课外时间去学习语文课程,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学习语文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三是有的学校虽然设置了语文课程,但也知识形同虚设,实质上是搞形式、走过场,将语文课作为选修课或者“超大课”处理,甚至是讲座方式处理,导致语文课程边缘化现象突出。另外,学校以及一些单位一般比较注重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计算机能力,对学生的语文要求较低。导致许多学校的语文教学被“边缘化”,导致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发展严重滞后。有的学生在毕业时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写一份合格的求职信,在工作面试时语言表达不得体。无法与招聘人员进行顺畅地交流。总之,这种落后的司相观念导致学生的文化素养普遍偏低。
1.3 高职语文课在大学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自2006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增加一定比例的传统诗词以及经典范文。中小学的语文课程的编写要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学校应该普遍开设语文课程。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每个学生都应该学习语文,并且学好、学精语文。学好语文对学生以后的为人处世以及做人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些功能的发挥是需要长时间慢慢发现的,其具有过程性、滞后性以及长期性,需要教师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影响学生。
2 语文课程教学合理的定位
2.1 对语文课程的地位需要有正确的认识
学习语文课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学习语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用到这个工具,比如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以及社会科学的学习都会与语文产生交流,学生需要善于使用这个学习工具,发挥这个工具的最大实效。学生以及学校需要转变对语文的认识,意识到语文教学对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性,提高语文课程的地位。另外,从价值观的角度分析,语文教学是实现全面教学、综合教学的必要途径,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整个教育水平的质量。如果学生不具备高质量的语文素养,则很难与单位的高素质文化的管理人员进行和谐的交流。
2.2 改革语文课程的设置
首先,学校需要积极开展具有深厚人文色彩的新课程。语文教师要敢于打破课堂的局限性,运用多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改革教学工具,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语文与多媒体技术融合在一起,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引导学生感受各国的优秀文化,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校的语文教学落实到实处。其次,探究新的语文教育模式。增加语文课程的学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优化语文教学是知识结构。明确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即以“高质量、强能力、实用性”为前提,以“必需和够用”为目标,根据“会说会写”的原则编写语文教材,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教材,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2.3 努力培养高职学生必备的职业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文体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欣赏名作能力以及普通话达标的能力,即培养“会写会说”的人才。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对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进行重点训练 ;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的规范训练,规定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口齿清楚、语调自然、说话得体。
3 总结语
学校语文特殊教育论文 篇9
关键词:多媒体,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作用
从上文我们知道特殊教育学校的招生对象是身心不健全的学生,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合理应用,使残疾学生更能彻底的领悟小学语文知识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使特殊教育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归根结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是极为显著的。
一、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道理。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与普通学生不同,他们可能因为身体的残疾或者残障而存在自卑的心理,因而他们的学习兴致是低沉的。此时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及时的应用多媒体开展语文知识的教学工作,学生的好奇心理被有效的激发了,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明显的提升。
例如在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上海教育出版社实用语文第二册)第12课《洗手》的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首要做的工作是使小学生学会“手”字的书写过程,向学生讲述手的现实作用。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洗手”有关的视频,例如某幼儿用脏兮兮的五指去抓食物,有的小朋友在父母的指导下在流动的清水中洗手。色彩多样的教学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致,此时教师发现这些生理存在缺陷的小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中。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小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学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二、多媒体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对现象主动探究的能力
特殊教育学校在小学期间对学生主要展开的语文教学项目,主要是教会学生“识字”与“认字”。当我国教育改革的旋风刮起的时候,对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标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与“认字”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尽早实现分离的目标,这样小学生就会尽快的进入语文简单阅读阶段。为了增加学生的认字数量,丰富学生的文字库,小学语文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多媒体利用图文并构的自身特点,使学生达到深刻记忆文字的学习目标。例如在某听力障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积极引用多媒体教学形式,通过多媒体影像的作用,使学生利用视觉效应达到识字与认识的目的。在识字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的设置游戏环节,使学生体会“学中玩,玩中学”的愉快之感,例如在对“林”这个汉字的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视力存在缺陷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一片茂盛森林的大好景观,教师对在多媒体的主页上呈现这样的文字信息“该字左右结构,左右字体一直,且与树木有关,联系图像猜猜该字是什么?”教师采取这类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使学生忘却了自身听力残疾的缺陷。学生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就会积极的对汉字进行探究,回答出是“林”字的谜底之时,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又学会了新的汉字“森”。所以说,多媒体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协助学生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顺利的完成汉语语言的学习目标
听力方面存在缺陷的小学生在学习汉语语言的过程中,由于生理条件的作用使他们的构音出现障碍,他们说出的语句是错综而不完整的,有的语序是混乱的,这就证明他们的口语表达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多媒体教学的参与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而愉快的学习气氛,学生在多媒体视频图像的正确指引下,使自己的错误语言得到及时的纠正,使学生实现正常参与人际交往的心理诉求。例如在某特殊教育学校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认识水果》的教学中,当学生认识了常见水果以后,并能顺利的在多媒体上找到教师提问的对应水果图片以后,教师为了达到学生口语表达相对流利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谈论五分钟,探讨各种水果的特点。当五分钟谈论环节过去以后,教师指着多媒体版面的苹果图像向学生提问“苹果的特点是什么?”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出来了。有学生顺利的说出这一长句“苹果是圆圆的,有的苹果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它们的口感都是很甜的。”通过这样的语文教学课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确切结论: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新型式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听力障碍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实现健全的目标,增强了小学生的自信满足感,为他们完善了人际交往的表达渠道。
四、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设备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利用声音以及视频图像的影视效果,它自身具有动静结合以及情感色彩丰富的特点,可以有效的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中。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中,教师积极践行以人文本的教学方针,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娟.多媒体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阅读),2015.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职学校语文教育 篇10
1 中职学校语文教育的现状
中职语文的教学现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 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 入校成绩较低, 文化课基础薄弱, 而教师上课遵循是按大纲的要求进行授课, 大纲的编写则是依循旧的体制, 这就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节;另一方面,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对文化课热情度不高, 缺乏足够的重视, 没有学习兴趣, 认为文化课可有可无、无足轻重, 这就会出现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老师似乎一个人在唱独角戏, 诸如此类现象时有发生。
有人这样概括中职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现状:“听不懂、说不出、读不通、写不成。”应该承认,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长期处于一种“门前冷落鞍马稀”的状况, 近年来已经引起教育界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 并积极努力地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但终究因弊端的沉疴痼疾而阻碍了理想的课改氛围的形成。“变则通”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寻觅变革的途径有一定的困难, 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语文是一个人文性很强的学科, 教学生做学问的同时能够时刻渗透出做人的道理。但是语文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 在中职教学体系中处境却比较尴尬。中职学校普遍重技能, 轻人文, 语文教学课时可以随意压缩, 似乎也可以可有可无。中职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 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很差, 更谈不上促进人文精神的发展, 灌输中国传统文化,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了。
2 中职学校语文教育当中灌输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长期以来, 基础教育围着考试转, “重科学轻人文, 重知识轻能力”;而职业教育则围着市场转, 造成“重专业轻文化, 重技能轻素质”现象。职业教育只教会学生“如何而生”, 但没有教育学生“为何而生”, 缺乏人文关怀、人文教育。学生学会了职业的知识、技能, 却不知道人为什么、应该怎样活着。只有有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知道何以自处的人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现代社会。我们目前的职业教育一手软、一手硬的现状是明显的。科技成果如何正确应用, 科技发展能否遵循正确的轨道, 这些要靠掌握科学技术的人的思想意识、人文素养去解决和引导。人类的科技发展要以人文精神为基础, 所以, 掌握未来科技的青少年一代的人文素养如何, 关系到科技的发展方向, 关系到人类的未来走向。培养青少年一代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人文素质刻不容缓。
中职生阶段不仅需要丰富的物质基础, 更需要充实的精神食粮, 这一时期是培养中职生高尚情操、塑造完美人格的最后关键时期, 所以我们应抓住中职生最佳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教育。
中职生是中学生中较为特殊的群体, 多是中考的“失利者”, 他们在学习上基础差, 纪律观念较为淡薄, 多数人有挫折感、自卑感和失落感, 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态度不端正, 缺乏学习兴趣, 缺少吃苦精神, 意志力薄弱, 自控能力差, 缺乏生活信念, 是非观模糊, 对前途迷茫找不到方向, 这样的精神面貌, 迫切需要我们加强以人文精神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加强人文教育, 重视语文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教育, 把中职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培养, 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备的性质, 保持好语文这块人文教育的天然沃土就显得尤为重要。
3 中职学校语文教育应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中健康合理的伦理道德思想, 有助于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用儒家的“民无信不立”等诚信观教育学生, 有助于其树立诚信意识, 规范自己的行为;用儒家“见利思义”、“君子爱财, 取之以道”等义利观教育学生, 有助于其确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伦理道德观念。可供借鉴的还有经世致用, 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以德治国, 修身为本的重德精神;各族一家, 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人道主义精神等等。在素质教育中渗透中国古代的优秀道德传统、必然会对中职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如果不很好地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科技这把双刃剑就可能起负面的作用。科学呼唤人文的回归。与西方人本主义相比, 儒家人文思想是一种彰扬利他思想的人文主义, 充满着浓郁的人文关怀。它推崇博爱之仁, 提倡天人合一, 万物一体。有助于培养中职生同情他人, 关心他人和爱护他人的社会公德意识、热爱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对后代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 重视向他人学习, 把他人的品行作为镜子来对照自己。如:孔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中国传统社会的各个阶层, 都表现出谦虚谨慎的优秀品质, 注重尊重他人, 规劝人们应当“兼爱”、“非攻”, 认为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要“和而不同”等。因此, 文化素质教育中应加强中职生合作精神培养, 强调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及谦让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 有利于提高中职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热情;“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士可杀不可辱”,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 都是对中职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
4 在中职生中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4.1 摒弃旧的思路, 轻分析重品味
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整体感和品味感, 要注重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 不应该是墨守成规的按套路分析。俗话说的好,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中职的课堂上是否要多些诵读, 让学生融入课文, 适时感受其中之妙呢?古典诗词诗歌等自不必说, 一篇看似浅显直白的现代语文, 也还是要靠多读才行。反复朗诵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才能体会到什么叫“言已尽而意无穷”。学生通过阅读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具体的形象, 将孤立的场景、人物、细节整合成有机统一的画面, 从而领悟形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 激起心灵深处的感触。如在对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大声朗读, 体会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 蔑视反动统治者, 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整体把握了景物辽阔、瑰丽、宏大、生机勃勃等特点, 这样的效果比教师单纯的灌输、告知, 效果不知好上多少。
4.2 结合课外阅读, 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多读书对学生的成长有益是不容置疑的, 可现实生活中, 中职学生的阅读量相对较小、知识面狭窄,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能够明显感觉到这个不足, 并直接影响到对经典文本的理解。相对普通高中学生而言, 中职学生的功课比较轻松, 课余时间较多, 如果他们能够加强语文课外阅读, 相信会更好地接受读本中人文精神的影响。老师在指引学生阅读的过程中, 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 循序渐进地选择优秀的篇目让学生去阅读。在教学实践中, 尝试着将《读者》、《意林》等杂志引入课堂, 因为这类杂志中文章篇幅较短, 有着大量贴近生活, 启人心智的文章, 学生能够读得懂, 有兴趣搜索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课余时间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 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谈谈内心感受,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感受人文精神。
阅读一段时间后, 教师要提倡学生做好课外读书笔记、摘记或读书卡片, 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 让学生在交流中抒发自己的感受, 开拓视野, 促进他们的精神成长。
4.3 通过课内外实践加强中职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学校可以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 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中职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例如, 组织诗词词吟诵比赛、古典文学知识比赛等, 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中职生产生情感、心灵的互动和交融;发挥两课教育的主渠道功能, 建设具有教育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使传统文化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使学生们通过欣赏、沉思、体会, 在知、情、态等方面得到陶冶。
5 结语
中职学校应利用一切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 使中职生从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得到启迪, 多途径、多形式地推进文化素质教育。这将大大地推动我们对中职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有利于中职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质, 有利于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对培养中职生的人文精神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必须在教学中改变思路, 使学生汲取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提高中职生的人文素质, 使中职学生具备完善的人格。
学校语文特殊教育论文 篇11
关键词 多媒体;特殊教育;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066-02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主要是一些接受能力有障碍的学生,其中听力障碍、视觉障碍、智力障碍的学生居多。他们对周边的事物很少感兴趣,他们思维方式很简单,这些学生对各种信息的搜集能力、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对语文材料的感悟能力、对语文知识点的接受能力、自学能力相对较差,更有甚者几乎没有相关能力,比如有的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几乎为零。
如何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分析理解教材的能力,这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长期以来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把多媒体引进语文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教学的难题。它改变了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环节,活跃了课堂氛围,有效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受障学生的认知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帮助他们学会分析和理解课文大意,激发想象思维,提高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1 应用多媒体改变教学模式,实现优质高效的特教课堂教学
要改变传统的特殊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必须革新教学理念,以全新的教学模式展示给学生,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声音的选择、图片的衬托、视频的有效刺激,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乌鸦喝水》的教学,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常规的教学准备之外,还从网上下载乌鸦喝水的动画视频,链接到PPT课件中,课上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从哪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视频的内容,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看完动画故事之后,叫学生讲述这个故事的大概意思,在学生熟练之后,让学生在边描述故事边演示乌鸦喝水的大概过程。当学生出现困难时,教师再次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视频,学生通过进一步熟悉故事的梗概,再次操作乌鸦喝水的动作过程。这样教学,使学生能够感觉到文章的内容很形象、很生动,简单易懂,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减轻了教师的语言工作量,优化了教学过程,使特殊教育课堂教学形式不再单一,教育的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2 应用多媒体的展示功能,激发有障碍学生的辨音识字能力
口语交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因此辨音识字是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最重要内容,也是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生存的基本技能。有障碍学生的辨音识字能力较低,他们对那些枯燥的文字、句段、读音非常陌生,很难理解和接受,加之这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即使能临时记忆,过一段时间也很容易忘掉。针对特教学生的这些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展示功能,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有关的字母、生字或生词时,如称呼、建筑物、花草树木、山水、各种小动物、常见的水果、单位名称时,笔者用多媒体技术把这些字设计成艺术字,并且把这些字幕设计成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字体,在每个字的旁边放上相应的彩图,在每个字的上面加上汉语拼音,当鼠标单击拼音时,课件就能发出准确动听的读音。学生通过反复的视听、泛读和跟读,结合自己的练读,很快就认识这些新字、新词,并通过图片与文字的结合,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新字、新词的含义。
3 应用多媒体技术交互性,培养有障碍学生的感知能力
有障碍学生的字词、语法等知识的积累极少,语言文字感知速度很慢,语文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记忆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很差,缺乏必要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由于先天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语文感知很差,学习没有定性,注意力不易集中,意志力薄弱,但他们对视觉的刺激、对声音的变化较为敏感,接受这方面信息较快。因此,在教学时,笔者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运用电子教材进行授课,做到动静交互、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学生看着大屏幕上的视频信息,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很快接受语文基础知识,理解教材内容,并学会应用。
例如,在进行生字的教学时,用电子教辅书进行动画展示,既能展示生字的读音、笔顺,又能对该生字进行组词、例举辨析字等。学生看着那些会动的生字、听着美妙的发音,感觉很新奇,自觉地跟着读起来,并用手比划着写字的笔顺,学生的语感、集中注意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再如在进行《人类的朋友》的教学时,用电子教辅展示视频动画,配上准确优美的范读,用小瓢虫代替进度条,多方面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尤其是人类的朋友小鸭子的出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数学生能根据内容提示进行跟读并理解大意。这样教学,不仅调动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更有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 应用多媒体技术培养有障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也有其优势的方面,比如视觉有缺陷的,听力可能很好;语言表达能力不好的,模仿能力可能较强。依据“缺陷补偿”理论,在对这些有一定障碍的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要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培养他们的学习情感,使他们真正理解教材的中心思想,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合理的想象,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
如在进行《小猫钓鱼》的教学时,课前教师引导学生:“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的话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很有趣、很生动的动画片。”随后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小猫钓鱼》。学生聚精会神地看着自己喜爱的动画片,有的学生还边看边说台词,更有的学生结合动画的画面做出钓鱼的动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看完动画片之后,教师乘机提问:你从这个動画片里发现哪些小动物呀?它们都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呢?学生积极发言,表现很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小花猫、猫妈妈、小蝴蝶、小蜻蜓、小鱼、大鱼等图片粘贴在黑板上,并在对应的图片旁写上相应的字,让学生读一读。在学生对故事的情节有个大概的了解后,教师借机提问:刚开始小猫钓到鱼了吗?猫妈妈钓到鱼了吗?她们是怎样做的?小猫看到妈妈钓到鱼,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小猫和妈妈说了什么?猫妈妈告诉小猫什么了?小猫又是怎样做的?结果如何?学生组成小组,边看图画书和动画片边讨论,探索问题的答案。通
过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形象的展示,图画书的巧妙结合以及板书的精心设计,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等神经系统,激发学生思维,从而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这就使学生对小猫钓鱼的故事有了深刻的理解,明白“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的含义,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综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等能力。
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12
关键词:技工学校,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技工学校跟普通的高中学校不一样, 主要就是体现在教学上的知识侧重点, 技工学校更多的是注重对专业技能的培训, 而普通高中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培训。正因为这个原因, 技工学校的语文课程非常不受欢迎和重视, 教师和学生都把重点放到了技术的课程上面。为了改变这种现象, 让语文教学找回本来的吸引力,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重新感受到语文的重要性。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 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世界观
语文对于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 它是我们沟通交流的基础, 更是其他知识学习的基础, 所以它在技工学校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教学氛围, 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 在学习相关爱国人物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爱国的观念, 并且学会珍惜我们目前的幸福生活, 懂得今天生活的不容易, 同时也让他们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 语文教学汇总的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二) 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重点是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学习, 忽视了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 长期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 学生会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就会大大地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调查发现, 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是紧密相关的。比如, 在学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古代诗词五首》的时候, 学生可能对诗词本身的学习没有兴趣, 但是如果教师从诗词表达的情感入手, 先让学生了解诗词内部的情感, 然后很容易就可以激发出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
二、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一)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 情感交流是必须的,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 把兴趣放在教学过程中。技工学校的教师在语文教学的时候, 不能只是机械地讲课, 还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另外,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必须主动了解学生的想法,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 更是自己能够交心的朋友。
(二) 多用情感化语言进行教学
好的语言能够表达出一个人的情感,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用情感化的语言来教学。语文跟其他学科不一样, 它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要求都比较高, 不像其他学科只是单纯地利用思想逻辑, 不需要情感的深入。所以, 为了在语文的教学中运用情感化语言进行教学, 教师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和感情, 然后融入自身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更丰富地表达出来, 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形象, 充满丰富的感情。
(三) 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的大多数内容都和情感教育有关, 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只是表面的讲解, 让语文的教学内容太过空洞。在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中, 教师应该融入一些具体的案例和历史事件, 让整个情感教育过程更加丰富, 让情感的表达更加形象。情感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所以对教师的要求特别高, 教师在讲课之前应该精心准备, 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和充满情感, 同时也更好地掌握授课的方法和技巧, 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
(四) 注意学生情感的变化, 及时作出反应
教师在语文的情感教育中, 除了表达自身的情感外, 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 以此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转变。比如,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都表现出积极的状态, 学习情感非常浓烈, 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抓住机会, 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让学生继续保持这种状态;如果学生表现得比较消极, 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 为学生创造新的学习情境, 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同时用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三、结语
在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中, 情感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教师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情感教学, 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更能促进他们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拓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 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媛媛.中职铁路专业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2.
【学校语文特殊教育论文】推荐阅读:
乌金学校二年级语文教学论文06-03
涉县特殊教育学校10-22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09-16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05-11
如何办好特殊教育学校05-19
特殊教育学校师生比例08-16
特殊教育学校总务计划09-09
特殊教育学校招生方案10-16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论文08-17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