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024-08-20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共12篇)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1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蔺慧

摘要 :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这一论述,把新形势下学校德育教育摆在了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突出强调 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和现实针对性,明确了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和根本任务。体育教育工作者在传播运动技能、运动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德育工作的渗透,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全面型人才。

关键词

体育

德育

渗透

新课改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教学角度看,高校体育教学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无不渗透着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教师的道德行为是学生道德行为的楷模,教师应身正为范即是此理。

一、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 1.健身功能

从运动对人体的影响看,体育的直接作用增强体质,因此,健身是体育的主要功能。

2.智育功能

体育是促进智力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手段,知识的获得,所依赖的是思维器官,即脑或脑中枢,通过体育锻炼,使体质增强,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都得到训练,不断提高脑中枢传导速度,从而使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有助于牢固掌握科学知识。

3.德育功能

体育活动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内涵,通过复杂的练习,克服来自生理、心理方面的各种困难、阻力等,磨练刻苦、勇敢、顽强、坚毅等意志,通过集体活动,树立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等群体意识和观念,通过竞赛,培养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等良好道德风尚;通过体育史和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的事迹,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

此外,体育教育还具有社会、发展、政治、经济、教养、美育、文化传播等功能。但是,体育教育的功能具有潜在性,只有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组织实施,才能使体育的功能得以发挥。本文从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探析对学生德育的潜移默化的功能。

二、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关系改革

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是体育教师在从事体育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体育教师与学生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师生关系可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划分,有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发生的教育关系,也有单纯为满足交往需要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即社会关系,概括为教育关系、心理关系和道德关系。

1.从行为学的观点看,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受教师的主观行为而控制的,教师的行为有心理行为和付诸实际的语言行为和身体行为,外在表现出来的语言行为和身体行为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道德品行影响也较大,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是一种道德关系。学生会因教师的鼓励、支持而更加勤奋地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好恶作为某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行为具有调节作用。因此,体育教师与学生间的道德关系是靠责任感、义务感来维持和巩固,建立健康的道德关系是体育德育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在这种关系中教师的道德观、信念观、情感、意志、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不仅要肩负教书任务,更应担负育人的重任。

2.从教学角度看,高校体育教学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可是,从社会学角度看,其深刻的意义是人与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无不渗透着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教师的道德行为是学生道德行为的楷模,教师应身正为范即是此理。充分认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和特殊价值,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要求,从而为自觉地遵循教师道德要求,履行教师道德义务奠定科学的、理性的基础。

3.新课程改革后,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归宿,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落实常规教学的同时,实现“三个转变”,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转变由单一的课本课堂为主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转变“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试题答案的单一性,提高学生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转变学生思想主阵地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大胆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路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施教者首先应该明确德育的重要性

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作为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身体素质的要求也提高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并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去,体育也不例外,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的教育目标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认清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创造性地探索在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体育教学在对人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成为广大的体育工作者所关心的热门话题。1.教师应做到表率作用

如何教育好学生,作为教师,既要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强烈的敬业精神,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只有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和热爱,教风端正,行为高尚,谈吐文雅,爱护学生,严于律已,处处、事事都成为学生的楷模,才能称得上真正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

教师高尚文明的言行,以身作则的形象,对学生的思想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反之,如果教师忽视自身的思想品德建设,在教学工作中,不负责任,作风浮夸,行为散漫,其后果必然误人子弟,害人害已。德育工作始终围绕着紧张的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的结合进行。在学生身体活动中抓活的教育,体力活动引起思想活动,思想活动又往往影响和指导着体力活动。在体力活动中出现的思想活动,往往是一闪而过,是小的东西,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及时发现,积极引导,抓紧教育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如在体育理论课中,可以通过我国奥运健儿为国争光,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及树立远大理想。2.体育教育中如何参入德育

规范课堂常规。上课时,提出本学期体育教学任务、要求、教学内容、考核项目与标准,以及本学期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安排等。对待新生还要向他们介绍本校体育方面的成绩,宣布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上课的常规要求等。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以激发他们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上好体育课和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常规是对师生提出基本要求,内容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种种常规。这些常规内容和讲文明礼貌、讲思想品德、组织纪律、安全教育结合在一起,并使之制度化。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保证课的正常进行,培养良好的班风班貌。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里,更有助于正确思想品德的形成。

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并无先后轻重之分。教师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和学生思想状况,有条不紊地重点实施,要深入分析结合对象,努力把握结合时机,有效掌握结合程度,不断改进结合方法,保持学生共性特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中把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之中,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利用体育教学鲜明动态性和群体性,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身体练习实现对学生德育教育,就能全面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身体和心理都能健康成长,就能保证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和任务的完成,就能为全民族素质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四、体育教育中的德育实施方法

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美的体格,发展理性行为,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扩大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如下: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5、结合教师以身作则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参考文献:

[1]张振川主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论.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2]袁振国著.教育改革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3]金一鸣.教育原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4]乐龚进.教师职业道德.北京教育出版社.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2

一、创设情境, 寓情于景中渗透德育教育

首先, 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思想, 不要强制他们去画他们不愿意画的东西, 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创作的绘画空间, 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其次, 对于学生的作品不要一味地批评, 要引导他们发现自己作品的个性和特色, 吸取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填补自己的不足, 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帮助, 从而更好地发现美、创造美。

第三, 作为引路者, 应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兴趣。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地向他们灌输新的内涵, 并针对生活中的新发现以及所见所闻所感去分析美、丑、善、恶, 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来。

第四, 作为教师, 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和学生交心, 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把你当良师, 在课后把你当益友, 接受你的教诲。

二、挖掘教材, 在不同课型中实施德育教育

1. 在绘画中提升品德修养

笔者带领学生走进自然, 仔细观察, 捕捉自然中美的情趣, 识别什么是真、善、美, 什么是假、丑、恶。引导学生用心尽情体会, 用笔尽情描绘, 这不仅仅训练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 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获得自然界“美”的启迪。

2. 在美术欣赏中辅生启德

美术欣赏教学中所选择的美术作品都具备健康有益的思想内容和较完美的形式, 有着客观、真实而又典型地反映现实生活美和自然美的题材。让学生在欣赏中既能感受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 也能深刻体会画家在作品中寄予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从而精神上得到提升。

3. 在手工制作时育生悟德 (1) 节俭教育

制作课是美术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 废旧画报、旧花布、易拉罐等, 经过艺术加工, 都会变废为宝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因其强烈的反差性, 所以受到学生的喜爱。上课前笔者都会鼓励他们尽量在生活的废旧物品中寻找材料, 找不着再去合作购买, 避免浪费。这样在教学中还能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 创新教育

在工艺制作中, 学生自己动脑创意、自己动手制作, 这样能锻炼他们的综合创新实践能力。如今的学生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 对其加强勇于实践务实创新品质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工艺品虽小, 意义却很大。

(3) 审美教育

放眼生活, 传统的文化艺术之美无处不在, 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竹节、一团泥巴、几根木头, 在劳动人民手中都被赋予了艺术生命。如剪纸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形式, 在剪纸教学中, 学生通过动手剪刻, 不仅懂得了剪纸艺术的一般知识, 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方法, 也懂得了剪纸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美化环境, 装饰物品, 了解了人们用剪纸寄托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对未来的憧憬。

三、举行活动, 在美育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除了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我们也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来推进情感教育。例如, 结合学校的“美丽的校园我的家”主题, 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 (1)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相机捕捉校园中的美与丑。 (2) 板报设计、海报类的宣传。 (3) 能体现本次活动主题的文化衫、帽子设计。 (4) 把家里的废旧纸箱进行艺术加工和美化制作成垃圾桶, 放在学校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 既回收垃圾、美化校园, 又提醒学生注意公德。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正如教育专家所说:“教无定法, 贵在实效。”所以我们的美术课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 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在思想品德上得到陶冶和升华, 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那么我们的美术课就不单单是一节美术课那么简单了, 因为它不只让艺术之花完美绽放, 也让德育之花愈开愈美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3

一、利用教材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就能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贯串于知识教学中。例如,在一年级教学“高、矮”时,出示了两个小朋友护送一位眼盲的老爷爷过马路,不言而喻,可对学生进行尊敬老人的教育,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如,教学“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时,教师讲故事:有一天,唐僧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只好叫猪八戒去化斋,八戒好不容易化来了一个又大又圆的饼,非常高兴并很乖巧地说:“师父是长辈,就吃这个饼的1/9,二师兄比我年长,就吃这个饼的1/6,我就吃这个饼的1/3。”讲完故事教师接着问:“唐僧分到的饼最多吗?为什么?”这样充满情趣的故事,不但引起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注意”和乐学的情绪,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强烈欲望,孕育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思想,形成了正确的学习目的。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祖冲之是中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的人,这一成果要比外国数学家早一千多年。还可以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结合教学过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也不是少先队活动,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够整节课对学生进行品德、说理教育,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例如,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分针走一小格表示一分钟,让学生感受一分钟的长短,然后教师给学生一分钟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让学生读书、写字、拍皮球、跳绳等,让学生感受一分钟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从而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又如,在教学“元、角、分”时,可教育学生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应该爱护好人民币;还可顺而延伸到学生的零花钱是从哪儿来的,教育学生要懂得钱是父母辛苦的劳动所得,来之不易,使学生学会节俭,学会感恩父母。

三、课后巧设练习,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要靠实践来体现,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关的教学环节,自然地随机引导。如,教学“节约能源”时,课后让学生统计近几个月家里用水、用电的情况,计算平均每月在水电方面的开支,如果按每吨水3.00元计算,每度电0.40元计算,一年开支多少钱?那么十年、二十年呢?学生对这一忽视而又非常熟悉的生活问题,通过调查、交流,就会懂得有效利用能源,形成对数学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懂得节约的重要性。

四、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要注意从实践中进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可这样引入课题:演示举世瞩目的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是几时?结束时,再演示“神舟七号”成功返回地面的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舟七号”返回的时间是几时?通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引出课题,这样既能及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外界的信息,又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科学和用科学的兴趣。又如,在教学统计知识时,通过调查改革开放前后家庭拥有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等数量进行教学;或者收集历届奥运会获奖的金、银、铜牌数进行教学。这样联系生活实际,选取现实生活中与数学紧密相关的新颖信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听到经济飞速发展的声音,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又如,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数学与实践的关系。学习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的性质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自行车要造三脚架、铁门要造四边形、车轮要造圆形,以及运用比例分配知识调配农药、混凝土等。学生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一系列常见事例中,就会感受到数学基础知识的作用,增强责任感和义务感。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4

雁江区清水乡中心小学文德旭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是《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总目标。我觉得只靠这科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做一个品德修养较高的学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呢?

一、利用英雄,教育学生知荣辱。

以时代英雄,进行思想教育。如《小英雄雨来》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根据地的人民配合八路军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出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事迹。小英雄雨来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热爱祖国、不畏强敌、、勇敢机智的好品质使学生深受感动,我乘机教育学生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以作者为榜样,学习他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念、热爱祖国、不畏强敌、、勇敢机智、顽强坚韧的意志,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和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和英雄相比,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掉陋习,争做优秀学生呢!

二、利用典型人物,教育学生真诚处世

学习《十年后的礼物》课文讲十年前,音乐家爱德华与守林人的女儿

达格妮相遇,答应十年后送她一件很好的礼物,果然,十年后她收到了最好的礼物 ——《献给守林人女儿达格妮》,使人感受到礼物的珍贵,从而感受到大音乐家爱德华信守诺言的崇高品质。让学生想想自己信守诺言吗?今后该怎么做?学生非常感动,讨论时,有的红着脸说出自己失信的事,有的认识到说谎话的错。大家都说今后一定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学习《月下浆声》,课文中的小姑娘退还“我”无意中多给的鱼款,她在万般无奈之下多收了三角钱的鱼款,然后用一把大葱来补偿鱼款。“我”被姐弟俩的诚实深深感动了,以至每夜都想念他们。结合学生中的一些不良行为,对学生适时教育,效果很好。

三.学习欣赏大自然,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大自然是画家,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画卷;大自然会说话,为我们讲述了丰富的知识;大自然是奇妙的,它让世界 千变万化;大自然是伟大的,它时时带给人们震撼。我让学生读古诗,了解诗人对大自然的情怀。《海上日出》作者称赞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表达作者对这一大自然壮观景色的无限赞美及光明之情。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学会写大自然的美景,热爱大自然。

四、了解中华文化,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先人的光辉足迹令人怀想。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心正笔正”的书法家柳公权,著名艺术家梅兰芳„„他们一个个动人而曲折的故事,在告诉人们: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肩负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伟大使命。我在教学《孔子》这一课时,让学生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一书记录了孔子平时的言行,在这部著作中,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

家学说,教导学生怎样为人处世。在教学《“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这一课时,让学生知道柳公权是唐朝著名的大书法家。他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让学生感受柳公权正直不阿,为国为民的优秀品质。在教学《梅兰芳》这一课时,让学生知道梅兰芳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一次次地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迫于无奈,不再登台,他的生活日渐窘迫,但他仍然坚持,等待抗日胜利。让学生理解他不向恶势力屈服,顽强斗争的精神。

五、欣赏名著,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让学生欣赏名家笔下的艺术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这是一个斑斓而奇妙的文学世界:透过天窗,我们仰望星空,寄托梦想;一只小猫偷吃年糕时,竟然发现了许多“真理”,让人哑然失笑;至于大闹天空的孙悟空碰上二郎神,假扮土匪的杨子荣面对匪首的考验,喝醉酒的武松遭遇到老虎,又该是这样的精彩的场面呢?学生在阅读《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时,了解他们大战的故事,让学生理解猴王的机智勇敢。学生阅读《杨子荣借题发挥》时,知道侦查员杨子荣在虎穴中与座山雕斗智斗勇的故事,学习杨子荣的沉着、机智、勇敢。学生阅读《武松打虎》时,知道武松酒后在景阳岗上次手空拳打死猛虎的事,学习武松机智勇敢、无所畏惧的英雄性格。

六、利用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一)、在写记人的习作时,先让学生们谈了现实生活中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致的关怀,但自己不知道感激,反而嫌父母啰嗦,学生们不但反省了自己,还决定在以后的生活中珍惜亲情,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然后学生以自己的父母为题写一篇作文。因为学生最了解自己的父母,写出了一篇篇的生动感人的文章,描写出了慈祥的父母伟大的爱,同时也写出了学生力尽孝道。相机对学生进行尊敬父母的教育。

(二)、在写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时,以雷锋的事迹为例,学生听了雷锋的故事后,很受启发。然后在身边找小雷锋,写出了很多助人为乐的故事,也发现了不少的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学生。不但教育了学生助人为乐,还鼓励学生以实际行动学雷锋。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5

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呢?本文试从以下几点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 透,是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对初中一年级学生,主要对他们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 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对初二的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是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培养学生的护法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须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初三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内容都是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

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思想品德课基本上是一节课灌输一个道德观点或观念,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用心感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例如:我在上《做诚信的人》这一课内容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撒谎、作弊、违纪等不守诚信的现象,开展了一次《诚信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活动中,学生们对身边各种不守诚信的现象进行分析,就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踊跃发言,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更真实、更深刻地体会到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从而增强了诚信意识。

又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结合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面对庄严的国旗,把自己心里想对祖国说的话,热情洋溢地说出来,从而在学生心里逐渐树立起对国旗对国家的神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再比如:结合学校“爱心助学会”成立七周年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爱心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的专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表示以后要把每月的一些零花钱省下来捐给“爱心助学会”,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同学,还有更多的学生通过捐书,收废品(将废书、废纸、饮料瓶积攒起来)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良好道德品质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体验,只有在实践中体验,不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德育教育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就是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理论知识源于生活的需要,是从实践经验中抽象出来的,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初中生虽然涉世不深,但对生活已有自己的经验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强化理论灌输的同时,更要通过联系实际,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学生对生活实际的了解、认识和感受作为认识理论知识的基础。特别是用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一些事例去教育学生,极具亲和力和说服力,很容易和他们产生共鸣。比如在教学“如何拒绝诱惑”时,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就先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因势利导,把好的想法推广给全班同学。这样既摆脱了课本上条条框框的束缚,也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了拒绝诱惑的方法。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常常采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意义重大,作为德育一支中坚力量的思想品德课,要充分发挥和强化它的德育功能,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提升青少年整体道德水平,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6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教育内容的不断丰富,在初中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施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不仅能够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还能优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本文针对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教学 思想品德 心理健康 教育理念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60-01

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渐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因此更加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衡量人才的标准不仅需要专业化知识,同时还需要健康的心理。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敏感时期,同时也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养成的重要阶段,由此可见,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的重要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大纲中曾明确指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法律基础知识、伦理道德知识等多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1]。”由此可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还能优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效果,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的有效策略

2.1结合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有机渗透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可以根据思想品德教学的实际内容和进步,深入挖掘教材本身内容寻找与心理健康教学的契合点,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二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二者优势,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例如:在学习《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掌握孝敬父母的原因,父母从我们小时候就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不仅从物质上满足我们的生活,而且还从思想品德上教育我们,应该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教师可以以此为契合点,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是一种十分正确、健康的心理,教会学生可以从日常小事中孝敬父母,我们在日常与父母交谈的过程中一定要懂礼貌、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为父母分担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回报父母。

2.2结合思想品德教学目标适当渗透

教师应该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标适当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助教学内容,例如:一节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45分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最合适,保持适度原则。由此可见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目标要适中,不能过低或者过高;(2)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材施教;(3)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要掌握深浅,不宜渗透过深的思想,也不宜将其流于表面[2]。例如:在学习《我们共有一个家》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本知识的同时,适当渗透我们应该如何热爱祖国,包括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坚决拥护祖国的领土完整;热爱祖国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祖国56个少数民族与汉族应该相亲相爱,拥护民族团结。

2.3结合思想品德教学主体灵活渗透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不应该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掌握教学的灵活性渗透,重视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进行心理疏导。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3]。例如:在学习《党是我们的领路人》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地位,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然后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力量,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目标等,这些思想品德教学内容都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因此我们应该坚决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情祖国、热爱党。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阳光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而漫长的任务,需要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者、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7

近几年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过于重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而忽视德育渗透,这对学生的培养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的问题。下面仅就我自己的体会和做法谈几点粗浅的心得。

一、爱国主义教育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有充分的民族自尊心、自毫感,使学生了解、认识我国伟大、光辉的历史文化,中国人民对人类的贡献,以及我们社会主义祖国通过改革开放,正在蓬勃发展的情形。

英国科学家培根讲过,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只有造纸、印刷术、火药和罗盘对整个历史进程的影响最大。这说明了中华民族对全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是值得骄傲的。爱国主义体现了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一个伟大民族不仅是政治标准,还是道德规范。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主要表现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侵蚀,克服自卑感,增强责任感和为国献身的使命感。

例如在讲授“中国的疆域”一节时,我重点介绍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然后通过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国土等内容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则重点强调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完整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二、国情教育

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我国国情,如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增长过快,人均资源的占有量较少;经济发展迅速,但环境污染、资源被严重破坏等,使学生初步树立起正确的人地协调的观点,懂得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的道理,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逐步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

例如在讲授“中国的人口”一节时,我告诉学生我国人口约13亿,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因为人一多,衣、食、住、行都紧张了,年青人升学、就业也困难了。这样学生就了解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从而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出路,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因为讲的都是身边的事,无半点矫柔造作,丝丝入扣,入情入理,学生自然都乐于接受,并且都能积极向亲戚朋友作进一步的宣传。

三、乡土教育

加里宁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通过对家乡地理知识的讲解和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家庭访问,学生了解了家乡,从而萌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崇高思想。因此,我在讲授“中国行政区划”时,一再强调江苏省的连云港市的地理优越性,以激发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的情感。我举例说连云港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是孙悟空的老家,是全国著名的水晶之乡,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通过乡土教学,直接与学生周围的生活、生产结合,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亲身感知体验到的乡情联想国情,达到从知国到爱国再到报国的情感升华。在教育力度上,构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两翼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四、法制教育

国家制定的各类法规,无一不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可是,至今人们的法制观念仍然很淡薄,违法违纪、有令不行的情况时有发生。近年来,国家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已经很多了,例如跟我们地理有关的《土地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生物资源保护法》等,虽然早已公布实施了,可是滥伐森林,滥垦荒地,滥杀野生动物,滥放污水、废气……种种违法违纪之事,多如牛毛,这是令人极为痛心的。因此,我在讲授“森林资源”一节时,沉痛地教育学生,由于滥伐森林,滥垦荒地,黄河、长江沿岸、水土流失严重,如今,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难怪外国地理专家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而长江呢,目前已是紧跟黄河之后黄水滚滚,水无清日了。因此,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这样才能国富民强,否则将会变成历史的罪人。

五、人地关系教育

新编地理教材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阐明人地关系环境、资源和人类活动不是孤立发展的,而是有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和资源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物质的条件和场所,人类活动又无时无刻不在作用于自然环境,环境的改变,又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环境、资源、人口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命运。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联系这方面的实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我在讲授“环境的保护”一节时,就以本市为例。本市由于当初忽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把新海发电厂、化肥厂建造在市区,如今,废水、废气、废渣和噪音严重地影响了城区居民的生活。建议学生课后做一个社会调查,并把相关内容以班级或个人名义寄往相关职能部门,以引起注意。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8

一、了解体育课结构,全方位开展德育

体育教学是一个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美的体格,发展理性行为,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扩大社会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贯穿德育的内容。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内涵,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则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又可增进学生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3、结合不同的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选择合理、科学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把学生的心理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例如,队列队形的练习,可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4、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经常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是中学生共同的性格特点。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代表事件,因势利导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5、结合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二、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1、体态暗示法

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

2、实践体验法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久跑练习可磨练意志品质,艺术体操可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对一些懒读书的体育尖子生多表扬方法, 把他们引到体育上来, 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3、激励竞争法

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该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既享受成功的喜悦,更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4、时机捕捉法

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5、情感感染法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公平、公正的氛围。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制教育 篇9

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使其成为有益社会,有益人民的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律素质已成为当代公民的一项基本素质。而青少年学生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21世纪的建设者,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并保障其健康成长,已成为关系国家发展、民族腾飞的千秋大业。然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了犯罪年龄下降、团伙犯罪和暴力犯罪现象等特点,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已刻不容缓。邓小平同志提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掌握社会生活中必备的法律知识,培养守法习惯,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创设各种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以指导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那如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把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

.一、思想政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 在时事政治讲评中渗透法制教育。思想政治课的灵魂就在于其鲜活的时代性,因此每节课要让学生进行五分钟时政演讲,学生通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体验生活,关注社会万象,也可以提高认知、辨别、判断、参与社会的能力。在时政材料的选取上选择一些法制教育方面的时政。例如,在讲到《消费者合法权益》时,引导学生选用一些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时事政治让学生进行评讲,例如引用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损害了婴幼儿的健康,帮助学生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法制教育方面的时政要在课任老师的指导下,能有效的和本课要讲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时政评讲作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个窗口,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思想政治课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现在的学生对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普遍不感兴趣,甚至十分反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系统掌握法律理论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成为我们课堂的手段,实际教学中,经常采用“小辩论会”、“我做小法官”、“法律知识竞赛”“小品表演”等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公民的义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权利和义务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该享受权利,还是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忘记履行自己的义务?我就组织了同学们进行一场辩论。我们的辩题是:正方:既享受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反方: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或不履行义务。学生们辩论的热情很高,争论激烈。结果学生自然就清楚了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辩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辩论他们的理解更深刻,更新他们的观念,指导他们的行为。

三、在课堂总结升华中渗透法制教育。

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律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既起到法制教育的目的,又可以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中总结中得以升华。

四、坚持不懈抓好课外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组成部分,我们一般都采用常规教育的办法,例如老师讲课、学生讨论、总结交流等。有时也用黑板报、学习园地、学生小报等形式。这些常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进行法制教育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我还努力探索特色教育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例如,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编排,自己表演、自己评价。由于主题班会生动活泼,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教育效果就格外突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经常性的教育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节日、活动日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每学期放假前夕,都要对学生进行社会治安方面的法制教育,防止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或影响。这些教育,往往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10

我们知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不管是数学概念的建立,数学规律的发展,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乃至整个“数学大厦”的构建,核心问题在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它是从数学教材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桥梁。在人们的数学研究中,最有用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如何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我们教师上好课的关键。下面我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教师的导课”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向学生渗透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必要性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常创设与教学有关的情境。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首先拿出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几个?然后再拿出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几个?最后再拿出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几个?这时孩子会提出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半个”。这时教师紧跟着提出怎么表示“半个”呢?这样简单而易懂的情境向学生渗透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还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在“学生的探索”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学生的探索”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多,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渗透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符号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下面我针对这几种数学思想方法举例说明。

1、符号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用符号化的语言来描述教学内容,这是符号化思想。而符号化思想是数学信息的载体,能大大简化运算或推理过程,加快思维的速度,提高学习效率。如:我在教学“比较大小”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我伸出左手的两根手指食指和中指表示出“<”,这是小于号。因为从左到右张开的嘴越来越大,说明左边小于右边。再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大于号。直观形象的引导学生掌握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符号,从中渗透了符号化数学思想方法。

2、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和形是数学教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不离形,形不离数,一般会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例如我在教学这样的习题时:丁芳家、小刚家、书城都在同一条路上。丁芳家离书城2000米,小刚家离书城1200米,小刚和丁芳相距多少米?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只要引导孩子画出线段图,孩子们会马上理解题的含义。

3、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化归思想能增长学生的智慧和创造能力,是数学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思想方法。简单的说就是把问题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化曲为直。这样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计算教学中应用最频繁。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时,对于38+57学生是这样做的,把38分成30和8,把57分成50和7,30+50=80,8+7=15,80+15=95。

4、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分类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思想方法,它在各个学科体现的都很多。在数学中分类思想方法体现的是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例如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中《分类》这一课时,本节教材让孩子了解某些物体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成几类。

5、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

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把一些凌乱的东西经过整理能清楚分辨的过程。在青岛版教材中每一册都有统计的内容,让孩子从小培养统计的意识。

三、在“师生的总结”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师生的总结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归纳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关键。师生的总结是对知识进行深化、精炼和概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发展和提高能力的机会,而且还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

四、在“学生的习题巩固”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前面的探索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怎样应用于实践,还需要我们的习题巩固。如果说探索是重点,应用于实践是重中之重。在这个环节中是利用我们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11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与习题中包含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具有说服力的统计材料,只要努力钻研、认真备课、就能利用这些材料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例如,第一册数学第一节“准备课”中的主题画就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看到图上五星红旗,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我们每周都要参加升旗仪式,唱国歌、聆听国旗下的讲话,这样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热爱祖国的种子。除此之外,利用图画,还能进行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热爱劳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等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因此,教师要经常及时地搜集新的信息,精选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编成习题介绍给学生,这样赋予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以时代气息,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有新鲜感。二、利用数学教材中蕴含的辨证、唯物因素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辨证法和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观察世界、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对学生加强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論的教育,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学教材中蕴含的辨证、唯物因素很多很多,如对立统一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的观点等等。教师就是要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方能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际,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大与孝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三、结合数学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们要紧密结合应用题的教学,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结构,处理数据资料,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抽象推理,建立数量关系,合理推理求解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将来在急剧变化和剧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结合数学计算的正确性、解决方法的简洁性、图形结构的和谐性等特点,来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结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产生活中节约原料、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勤劳简朴、快捷高效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能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优良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增加实践性体验,培养实践合作精神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12

一、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英语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学科, 有其自身的特点。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重在激发和维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发展其基本的能力, 所以在平素的教学中, 我们应当密切结合这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按照语言导学的原则, 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养。

(1) 在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时, 教师要非常重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学习意志与教学相糅合。如, 学生在遇到困难时, 可能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受挫, 这时就需要我们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培养他们努力克服困难的信心, 采取多种形式的英语教学活动。像视频直观展示实物 (物品部分显露) 让学生猜单词等活动, 培养学生在“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英语单词记忆的能力、毅力。这个活动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 也可以较好地磨练学生的性格、意志。

(2) 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是小学3~6年级, 这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决定性阶段。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正确的英语学法是一种不由自主的历程, 关键靠教师的循序渗透和渐进培育。英语学习活动的核心组成, 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习惯, 而小学的侧重点就是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的点拨, 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如, 在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 仔细听录音, 认真倾听别人的“说、读”, 尤其是在他人发言时要善听不要随意插嘴, 发言要举手, 等等。再比如, 培养学生在公众面前或学生集体面前大胆地、大方地“读、背诵、说”英语的习惯, 教育他们注意方式和礼貌, 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良好习惯和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点。

二、通过日常礼貌用语渗透德育教育

中国是“礼仪之邦”,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事实上, 在现行的牛津英语教材中编制了大量的日常礼貌用语, 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比如授课始终和过程中的问候语 (Good morning/afternoon, teacher/class.Sit down, please!) ;早、午、晚与他人的问候语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How do you do?) ;关心他人的问候语 (How are you?Fine, thank you.) ;介绍本人和他人的礼貌用语 (Hello, I’m...This is...Glad to meet you!) ;告别时的礼貌用语 (Good bye/night!) 等。教师不能单纯地要求学生记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内外的交往活动中学会并能自如地运用这些礼貌用语, 使之体现在学生的言行上, 促进学生学会文明交往、礼貌待人。当然, 教师在授课时应以身垂范、言传身教, 课堂教学英语化、礼貌化。如在导学过程中, 多用“Please, Thank you, Sorry”等礼貌用语, 在表达时表情要自然亲切, 语气要温和;在和学生交流时, 要多多使用婉转的语气:Who will...?Can you...?Let’s...;在教学策略上, 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设置大量的以学生为主的活动情境, 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对话, 在真实的活动中学会并应用文明礼貌知识。如在教学“What’s wrong with you?”这个病人在医院看病的交际用语时, 可让学生模拟文本中场景, 在进行语言学习的同时学会与他人礼貌交往、合作, 同时也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 使他们的言行得以规范。

三、通过主题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节日是儿童的天堂, 是他们最喜欢的日子, 全球各国都有各自的节日。我们可以此组织主题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言, 在语言学习中得到品德教育。如, 在圣诞夜来临时, 我组织学生活动, 首先听唱英文歌曲“Silent Night”, 让他们体验圣诞的安宁和吉祥, 再让他们“许愿”, 接着组织互赠礼品活动, 让孩子们感受同学间纯真的友情, 使他们体会到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幸福的大家庭。再如西方国家的情人节 (Valentine’s Day) , 这在我们中国很多家庭是忌讳对孩子提及的, 但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 让学生体会到这个日子不是特殊的日子, 而是人人都可以为此庆贺的, 同时要求他们自作贺卡送给好朋友、老师, 等等, 同时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 使他们懂得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珍爱自己和生活。还有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 在庆祝这些节日的同时, 抓住时机教育学生爱自己的老师、爱自己的父母。

四、通过名言警句渗透德育教育

上一篇:课程教材教法改革实践下一篇:工程项目部年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