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

2024-10-18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精选12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 篇1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

文/张 迪

摘 要: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应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充分发挥中学数学学科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数学;教学;品德教育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抓住每一个可以渗透德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广泛的品德教育。下面我就如何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更新育人观念,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正确的育人观念是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过程的前提条件。品德教育不仅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形象的修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学生做榜样,通过自身的形象来感染和陶冶学生的情操。初中生极爱模仿教师的行为、语言,所以在日常生活、教学中,语言文明、仪表端庄、爱护环境卫生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口头上的严格要求效果还要好。只要教师做到的,学生一般都能做到,即使做不到,教育学生也能使学生信服,从而起到典范的作用。

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

数学课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够整节课对学生进行品德德育、说理教育,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题一例、一图一表来进行渗透。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教学中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连带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让他们从小养成正确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很强的科学,其自身的精确、严密,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着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概括、判断,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做到步步有据可依、有理可推,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人学习不吃力,且学习很好?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使用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什么有的人学习很用功,却学习不好?这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头。而我们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教学生预习的方法、教学生听课的方法、教学生课后归类复习的方法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道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以其积极的行为定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作用和实际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也要关注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课前预习的习惯、注意听讲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归纳总结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自我反思的习惯等等。

四、组织数学活动进行品德教育

首先,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尝试成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比如小组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在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计算出一个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家庭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数学家的故事比赛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以更好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五、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中学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审美教育,用美的力量去唤起学生美的感受,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学会欣赏美、升华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数学不是符号,图形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定理、公式的复杂关联,而是简单、统一、和谐的理性美。美是数学生活中固有的,蕴含在教材中的,是零散的、不明显的,我们应当善于用美的眼光审视教学内容,去挖掘、整理、显示出教材中的数学美,并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线渠道展示给学生。教师还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自身的魅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内容美和本质美,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总之,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以新的定位、新的德育观念来影响每一个学生。把德育化成春雨,浸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我们要将德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从而产生一种“春雨润物、潜移默化”的渗透效应。

(作者单位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古城子学校)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 篇2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美国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要求学生都要有一套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是要求学生排好队安静、有序地进入计算机教室,培养他们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二是要求学生进计算机教室立刻保持肃静,按正确的方法开机、关机,下课摆好键盘、鼠标和凳子,培养他们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三是要求他们不准把零食、纸屑、水、玩具等带入计算机教室,培养他们爱护公共环境的习惯。四是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要体现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精神。五是要求学生规范操作,文件存放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不随意乱动、乱删别人的文件,培养他们规范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六是要求学生在计算机教室不准拥挤,合作学习也只限于本组同学,进出计算机教室要有序,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虽然这些都只是小事,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注意小节、尊重他人、做事严谨的良好习惯。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美德意识

1.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加深对操作技能的印象,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例如,我在讲授“Word 2003插入图片、文字”的内容时,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北京奥运会”的情境,首先让学生欣赏一段北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夺冠的视频,让学生体验奥运健儿夺得金牌时的喜悦感,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表达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这样,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极有说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课堂实践中得到了更好的升华,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助长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是对21世纪青少年重点培养的方向,在教学中我尝试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例如,“制作漂亮的演示文稿”这部分内容涉及素材的搜集、整理,图片的加工,版面的设计,色彩的搭配等许多知识与技能,如果让学生单独制作,在课堂时间内很难完成。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首先确定主题,然后由小组长按每位组员对各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搜集资料、设计版面、录入文字、处理图像等工作进行分工,成员各负其责又通力合作,一个个主题鲜明、图文并茂又独具特色的演示文稿赫然出现。接着汇报工作情况,各小组推荐讲解员,由他对自己小组制作的文稿进行讲解,最后各小组之间互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在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树立了团队意识与竞争意识。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例如,在教授“Windows下的画图软件”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美,然后让学生用画笔表现大自然的可爱和生活的美好。又如,学完“电子邮箱”的内容后,让学生算一算,如果大家平时都用电子邮件联系,一年下来可以节约多少纸张,又可以挽救多少森林。在教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渗透了环保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

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之一,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知法、守法意识,维护自身的权益。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有关知识:有哪些常见的病毒,各有什么危害,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以及如何预防、检测和消除这些病毒。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 在网络应用中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

因特网信息庞杂,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既利用因特网学习,又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呢?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学生看的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和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的聊天室,及早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正确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品德教育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抓住每一个可以渗透德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广泛的品德教育。下面我就如何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更新育人观念,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正确的育人观念是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过程的前提条件。品德教育不仅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形象的修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学生做榜样,通过自身的形象来感染和陶冶学生的情操。初中生极爱模仿教师的行为、语言,所以在日常生活、教学中,语言文明、仪表端庄、爱护环境卫生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口头上的严格要求效果还要好。只要教师做到的,学生一般都能做到,即使做不到,教育学生也能使学生信服,从而起到典范的作用。

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

数学课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够整节课对学生进行品德德育、说理教育,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题一例、一图一表来进行渗透。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教学中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连带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让他们从小养成正确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很强的科学,其自身的精确、严密,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着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概括、判断,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做到步步有据可依、有理可推,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人学习不吃力,且学习很好?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使用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什么有的人学习很用功,却学习不好?这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头。而我们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教学生预习的方法、教学生听课的方法、教学生课后归类复习的方法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道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以其积极的行为定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作用和实际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也要关注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课前预习的习惯、注意听讲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归纳总结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自我反思的习惯等等。

四、组织数学活动进行品德教育

首先,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尝试成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比如小组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在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计算出一个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家庭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数学家的故事比赛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以更好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五、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中学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审美教育,用美的力量去唤起学生美的感受,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学会欣赏美、升华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数学不是符号,图形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定理、公式的复杂关联,而是简单、统一、和谐的理性美。美是数学生活中固有的,蕴含在教材中的,是零散的、不明显的,我们应当善于用美的眼光审视教学内容,去挖掘、整理、显示出教材中的数学美,并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线渠道展示给学生。教师还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自身的魅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内容美和本质美,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总之,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應该以新的定位、新的德育观念来影响每一个学生。把德育化成春雨,浸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我们要将德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从而产生一种“春雨润物、潜移默化”的渗透效应。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 篇4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按照这一精神,我们应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把品德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的途径与方法。总结自己从事物理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我认为应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在物理概念、定律、原理的讲授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每一个物理概念、定律、原理都是对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总结和升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作为物理教师,不仅要讲清楚物理学的概念、定律和原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如,在上复习课时,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在的统一性,使纷繁复杂的现象、概念、公式、定律、原理等物理知识,在为数不多的几条基本原理的指挥调度下,组成一个井然有序、简单明了的物理体系讲给学生,促进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飞跃。通过正确的讲授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二、在物理学史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在物理教学内容中,适当地、有选择地引入我国古代物理学发展史和现代我国物理学家(包括外籍华人)的成就是非常必要的。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学史上有过光辉灿烂的篇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我国物理学史上一些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插入教学内容。如在讲物体重心时,可以先介绍六千年前的半坡氏族所用的“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说明当时我国人民对物体的重心已有认识;在讲光学时,不妨先给学生讲一下公元前四世纪的《墨经》记载的关于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成像的观察研究事实。这样,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激励他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贡献。

三、在物理实践课中,注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

物理教学应根据需要,安排好实习、实验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课,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和不脱离工农群众的思想作风的任务。在物理实践课中,教师要解决好如下三个问题。

一是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比如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研究物理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充分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二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使学生不仅学会物理基本原理,而且能运用这些原理去解释和解决生产、工作中遇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三是培养学生从事经济建设的本领。物理教学活动要紧密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学生深入工厂、农村进行实习,参加物质生产劳动,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从事经济工作的本领和有关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这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教育环节。

物理教学的内容涉及到我国的自然环境、能源分布、历史和现代的科学成就、建设新貌等,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好教材,特别是充分利用教材介绍我国科学史上的辉煌成就对世界文化史的巨大贡献,将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讲经典物理学时,结合介绍古代墨翟和沈括在力学和光学力面的贡献;讲近代物理学时,介绍吴有训、钱三强、王淦昌等物理学家在原子物理学上的贡献,可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当然也应承认在某些方面由于历史等原因与其他国家还存在一些差距,要适时激发学生对祖国前途命运的责任感,使他们能把目前的学习与将来的四化建设密切联系起来。又如,把物理学史和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结合到物理教学中去,有助于学生学习科学家勤奋严谨的科学态度,也能帮助他们树立为祖国献

用心 爱心 专心

身的远大理想。再如,钱学森为了报效祖国,多次遭迫害,监禁在孤岛上达五年,在一切书籍被没收的情况下,他把资料强记在脑子里,终于胜利地回到祖国。在我国西部,一大批科学家、青年知识分子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上奉献一生,终于使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居于世界前列,等等。这些事迹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增强爱国主义的崇高感情。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和思想实际,确定德育对教学的要求。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日益成熟,思维能力日益增强,教学中要有足够的深度,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在实验教学、课外物理兴趣小组活动,甚至是学习环境中,都可以进行德育。如实验课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物理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集体现念、道德品质,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还有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教学态度、对待事业的感情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进行教学时,不论是讲新课还是复习课,分析实验还是讲解习题,都要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讲到祖国的成就要有自豪感,处处表现出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的强烈爱国热情。课堂讲授,实验操作时的科学态度,负责精神都是无声的教育,只有教师自己言行一致,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 篇5

浅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审美教育

梁允莲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明珠路小学)

摘 要: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要求内容,现已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但能否有效开展却仍亟须解决。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为了迎合审美教育的发展,教师必须竭尽全力地寻找积极有效的教学战略,为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打好基础。通过对目前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开展审美教育的意义加以分析,浅析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审美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有效性

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脍炙人口的典故“孟母三迁”则鲜明地论证了此观点,因此,现代社会的学校、家长、老师必须明确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力求为孩子的发展做好第一手的准备。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关键性基础课程,以其独具文化色彩的语言讲解形式,一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情感、性格和文化底蕴的形成,另一方面对提高学生思考问题、感悟世界均有着重要意义,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学生的审美判断。但就目前情况来说,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存在较大问题,学生不但无法感受到语文之趣,而且开展审美教育的路途更是问题重重。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现状

1.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的各种美

综观目前广泛应用于教学的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其所选定的300多篇阅读篇目,主要是根据小学生心理成长历程、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的综合所编,符合教育的规律,也紧跟时代脚步,为学生充分展示了各式各样的美。《桂林山水》《黄山奇石》和《富饶的西沙群岛》凸显了自然之美;《一次成功的实验》《捞铁牛》和《长城》展现了智慧之美;《桂花雨》《地震中的父与子》和《少年闰土》彰显了情感之美;《狼牙山五壮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一面五星红旗》张扬了节操之美。

2.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不连续、断层的,大多数教师仍旧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立于督导者的地位、面朝应试教育方向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动机、兴趣以及个性的发展,同时根本不注重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而且令人十分头疼的一点,即为某些教师片面认为审美教育完全偏离教育目的,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提高毫无作用,因而在此思想的诱导之下,更加忽略了审美教育的施行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开展审美教育的方法

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必须是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同步而行的,将良好的审美体验贯穿于知识的学习之中,便于学生与阅读素材能够有效交流,从而在阅读的历程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审美教育的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1.激起审美欲望,乐中求美

优美的阅读素材本身就带有一种特殊的美感,给人以心灵上的触动与情感上的陶冶,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素材自身的优势,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将这种天然的美感发挥到极致,从而激起学生心中最原始的阅读欲望。首先,教师需要提前阅读教学篇目,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风格;()其次,教师在把握文章整体风格的基础上,需要将文章所体现的美进行总结规整,巧妙用语言指出其中渗透的虚幻美;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快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文本素材的别样美,于乐中求美。

2.感受阅读情境,思中求美

一般来说,每一篇文章均会营造出不同的情境,或虚或实,却已足够表达作者的感情,但是这种感情模糊不清、虚无缥缈,需要读者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合理想象去寻求文章之美。小学生普遍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而且思想天马行空、想象力极为丰富,教师正好可以抓住学生这一性格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孩子的想象力,开发学生每一处天马行空的思想热点,鼓动他们利用现有的情感经历和知识水平去探求文章作者的感情,在文本载体中与作者形成异时空交流,于思中求美。

3.体会真情实感,阅中求美

“情”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缺失“情”的文章便如人没了执念一般,浑噩而不知所终,可见“情”在一篇文章中的重要地位。上文已提及到小学语文的阅读篇目选材特点,不同类型篇目自然展现出不同类型之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凸显“情”,用“情”教学。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看,采用阅读、朗读、通读以及诵读等多种阅读形式,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器官去体会文章中的真情实感,继而产生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与作者相通的感觉,于阅中求美。

4.鼓励开口表达,说中求美

为什么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呢?无非就是一个目的,即创造美。既然学生已经通过阅读、感悟以及欣赏的过程领略到了文章的美,肯定对于文章之美有了一定的自我感受,而这种自我感受必然埋藏在心底,这时就需要教师热切地鼓励学生善于表达美的感受,将个人快乐传递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于说中求美。比如,在讲授《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之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谈谈自己心中的西沙群岛模样,在开口表达的过程中展现美、求得美。

总之,在如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不但对于学生自身审美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而且代表了一代社会人才的审美水平。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课本阅读素材为文本载体,选定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多管齐下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语文课程的文化美,进而提高自我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郎文静。小学语文教材与审美人格涵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09)。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 篇6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那么,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已成为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在新形式下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自身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在每个学期初,信息技术教师都应该向学生提出一些常规要求,让学生明确,在课堂里、特别是在机房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例如,告诉学生不准迟到、不准早退,要听从指挥,规范操作,爱护机器;要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要养成习惯,正常关机,摆齐桌椅。通过这些常规在课堂教学中的贯彻落实,就可以让学生渐渐地养成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很多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都寓有明显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其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学生有很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如认识计算机、认识“我的电脑”、认识键盘、指法练习、认识“写字板”、输入汉字、认识“画图”、输入图形、修改图形、玩“纸牌、扫雷、空档接龙、红心大战”游戏;认识WORD、输入文章、修改编辑、排版设计、认识因特网、网页浏览、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网页设计等。在这些教学内容中,学生最感枯燥乏味的恐怕是指法训练、输入文章,而最感兴趣的是上网浏览、玩游戏等。接下来,我就以指法练习和上网玩游戏为例,谈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游戏中的思品教育

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项目,那么,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适当介绍学生玩一些有益、又有适当难度的智力游戏。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玩“纸牌、扫雷”游戏时,可以教育和指导二个学生一起想办法、动脑子、出主意,合作完成。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介绍一二个有益、益智,又有一定难的适合二个学生协作完成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配合、同时又能增进友谊。

2。训练中的思品教育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材中,指法训练是各个年级都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熟悉操作计算机的一个前提条件。但是在练习时也是最枯燥和最不容易掌握的,特别是在刚刚开设信息技术课的三年级,学生到了机房以后都是很兴奋的,同时其注意力又很容易被外界情况分散,以致于练习时间无谓的浪费。因此在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两个同学必须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在一个学生练习时,另一个同学在旁边观看,指出其不对的地方。别外,一个同学练习了五分钟以后要自觉换另一个同学练习。”这一要求,不仅能有目的的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自觉性,而且能进一步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

3。学习中的思品教育

现在的有些小学生节约意识不强,花钱大手大脚,特别是每到节假日或同学生日,总要买一些贺卡互赠。买贺卡互赠不但给家庭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环境污染。那么,教师可以教学生利用所学的WORD知识来设计一些贺卡,用于送给同学或老师。一方面可以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也教育学生知道金钱来之不易,知道家长的艰辛,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爱护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同时,通过制作贺卡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和热情。

4。上网中的思品教育

对于小学生来说,上网是学生很喜欢的一项学习内容。利用这一点,在上网浏览、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因特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利用因特网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计算机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中学生的看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上课时可以适当多投影一些精美的图片,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光盘,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

三、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机房上机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如能抓住契机,及时、充分地利用遇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期初在机房上课结束后,机房里总能找到一些纸张、包装袋一类的垃圾,影响了机房的环境。针对这种情况,我有意识地利用一些机会,用事实来教育学生。有一次上课将结束前,我在座位下又发现了几只塑料袋,就抓住这个机会,当着全班同学展示了几只塑料袋,问:“同学们,我们是否愿意在飘满了塑料袋的机房里上课”?同学们都摇摇头,有的同学马上环视自己座位周围,那些未穿鞋套的同学都羞愧地低下了头。这时我再问:“同学们,每次上课时机房总是很洁净,我们却没有打扫过一次机房,有没有同学想知道是谁在为我们服务?”很多同学都点点头。这时我把六(4)班同学利用每周二下午帮助打扫机房卫生的事告诉学生,并进一步启发:“我们班有的同学利用周六到外面学雷锋做好事,其实,有很多好人好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还有没有理由不爱惜机房环境,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呢”?从这件事以后,不穿鞋套的同学少了,既时偶尔真的忘带鞋套,也会主动留下打扫卫生,用行动来改正错误,使思品教育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四、结合榜样的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学生的榜样教育:(1)在第一次讲授文字处理软件WORD前,可以先给学生投影本校学生以前制作的电脑小报(用于告诉学生这是我校某某班级某某学生用WORD制作,而且在某某比赛中还获了什么奖),使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学习了WORD之后,能够做什么,有什么用处。当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之后,有了一个好的榜样之后,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够认真学习,虚心求教,不断探索。(2)教师每个学期都应在班级里评选了一些学习积级分子,积极分子中要选择一些先天条件一般乃至较差,但通过后天的努力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这样的评选可以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信心。

2。教师的榜样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位教师,不管你是否自觉,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即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也应有良好的习惯。教师师表美的作用,能够发挥产生潜移默化的榜样;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效能。比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的良好习惯。反之,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个问题,由于学生的模仿心理很强,学生就会照样,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方方面面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但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只要能不断地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抓住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一定能取得成效的。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起着积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适应新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将德育融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

一、深入挖掘教材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创设情境

?

教材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思想品德因素,教师要善于从信息技术教材中发掘出这些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适时教育,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能从中体会到家乡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自豪感。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指法学习是信息技术低年级教材中的一个内容,是熟悉操作计算机的一个前提条件。但是在学习时,也是很枯燥和不易掌握的,特别是刚开课的年级,学生进机房很兴奋,注意力又容易被外界情况分散,练习短时间后就“玩心”四起,浪费时间,学习效率低。因此在指法教学中,教师首先强调指法的重要性,学生明确熟练的指法是学好、用好计算机的基础;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教导同学们要相互提醒、相互帮助,而且教师适时地设计一些课堂“小比赛”,看谁的指法掌握得好,打得又快又准确。通过这样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竞争性以及互帮互助的好品质。?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信息技术课作为技能课,偏重于实践、侧重于操作,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如果把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结合起来,穿插、渗透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就能使信息技术学科中可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在很多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都寓有明显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其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项目,那么,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适当介绍学生玩一些有益、又有适当难度的智力游戏。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玩“纸牌、扫雷”游戏时,可以教育和指导两个学生一起想办法、动脑子、出主意,合作完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介绍一两个有一定难度、适合两个学生协作完成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配合,同时又能增进友谊。

三、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感染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组织者、变革者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然成为学生的第一审美对象。学生良好的情绪、积极的思想动态都要靠教师去激励、去塑造,因而教师的自我素质提高,为人师表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位教师,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思想品德教材。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发挥产生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提高改善思想品德教育的效能。

在信息技术课上,有的同学趁教师不注意打游戏,有的自己学会了但不把自己的做法告诉别的同学,破坏别的同学已经保存好的文件,有的甚至删除别人的文件或私自拷贝他人的劳动成果,等等。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笔者首先从自身做起,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帮助学生们尽快转变这些坏的行为习惯。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的良好习惯。此外,在课堂上经常用警示的语言“随便删除他人的作品是不道德的,随便抄袭他人的劳动成果是可耻”的等提醒学生。这类语言课堂上经常提及,且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示范。

四、通过网络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普及给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使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加多姿多彩。对于小学生来说,上网是一项非常喜欢的学习内容。利用这一点,在学生上网浏览、下载图片、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开放的网络中,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有益进步的信息,也有不少迷信反动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计算机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上课时可以适当多投影一些精美的图片,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光盘,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平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看的内容,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 篇7

一、充分挖掘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我市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中, 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十分明显,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发掘出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 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数学教学中。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 教师不仅可以介绍周朝商高发现了它, 比古希腊的毕达拉斯发现早500多年, 还可以适当地介绍世界四位最伟大的数学家 (欧拉、阿基米德、牛顿、高斯) 以及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并对他们的一些定理进行证明。这样既体现了“形数统一”的思想方法, 又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二、充分挖掘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数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 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 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在讲一次函数时, 将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计算问题设计成例题, 既融入了所学的一次函数知识, 又向学生渗透了税法的知识。通过具体的题目演绎法律条文, 使抽象的条文形象化、具体化和实用化, 不仅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理解了依法纳税的光荣。

三、根据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数学是一门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极其广泛的学科。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的同时, 还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与用相结合的好习惯。例如, 在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时, 启发学生寻找日常生活中应用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实例, 如人字形房梁、桥梁中的三角形等,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两种几何图形的理解, 也使学生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实际中的应用,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教育, 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其实, 数学中的很多规律和定律, 如果光靠教师口头传授, 效果不是很明显。这时候,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如小组合作学习法, 学生们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境中, 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 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从而培养学生的团体观念。

1. 利用数学应用的教学,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加强数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而且利用它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如在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 进一步启发学生, 数学知识只有同实际问题相结合, 才能体现它真正的实用价值。另外,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以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一些实习作业, 如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或者让学生周末回家了解有关的数学知识 (如粮食的产量、瓜菜的产量与收入等)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 既积累了实物测量的经验, 又培养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 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 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 及时渗透生产生活知识, 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 应与课外学习有机地结合。例如: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之后, 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 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在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内使用垃圾袋的情况, 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五、利用数学教学进行审美教育

在德育大纲中明文指出:“美学素质是形成一个人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极重要因素, 结合有关学科和各种课外活动进行审美教育。”在数学教学中, 根据课程特点恰当地使用教具, 既有利于帮助教师讲授知识, 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审美教育。如讲解轴对称图形时, 可以通过教具的演示, 使学生感受美。再如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在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 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六、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坚强的意志品质

由于数学是一门结构严谨、系统性与逻辑性极强的学科, 在数学教学中, 可通过数学推理的言必有据、环环相扣及在学生练习中要讲究解题格式、步骤安排、书写整齐、清洁美观、努力寻求合理简捷的解题方法等,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七、从概念、定理、公式等内容的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它的产生及发展同其他事物一样严格遵循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如:从数学概念的产生、延伸及推广, 从数、式、方程、函数的应用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从几何的点、线、面、体的关系等可对学生进行“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等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总之, 只要我们精心设计, 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数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 有意识地把数学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 篇8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与习题中包含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具有说服力的统计材料,只要努力钻研、认真备课、就能利用这些材料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例如,第一册数学第一节“准备课”中的主题画就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看到图上五星红旗,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我们每周都要参加升旗仪式,唱国歌、聆听国旗下的讲话,这样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热爱祖国的种子。除此之外,利用图画,还能进行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热爱劳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等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因此,教师要经常及时地搜集新的信息,精选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编成习题介绍给学生,这样赋予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以时代气息,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有新鲜感。二、利用数学教材中蕴含的辨证、唯物因素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辨证法和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观察世界、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对学生加强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論的教育,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学教材中蕴含的辨证、唯物因素很多很多,如对立统一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的观点等等。教师就是要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方能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际,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大与孝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三、结合数学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们要紧密结合应用题的教学,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结构,处理数据资料,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抽象推理,建立数量关系,合理推理求解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将来在急剧变化和剧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结合数学计算的正确性、解决方法的简洁性、图形结构的和谐性等特点,来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结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产生活中节约原料、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勤劳简朴、快捷高效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能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优良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增加实践性体验,培养实践合作精神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 篇9

文化基础部 张玲玲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所创造的体育文化的传递过程。体育教学承担着提高人才素质的使命,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首先能提高人才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其次它也有助于提高人的智力、道德品质等。国家教委颁发的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对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都有明确的规定,在为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我们体育教师制定每一节体育课的具体任务时,都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应从学生、教材和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体育教学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体育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寓道德品质教育于身体活动之中。它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报告、个别谈话等以语言形式为主的教育,而是把身心活动、活动内容和活动要求、意识与动作、理论与实践,使学生的行为表现直接受到实践检验,这些都是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有利条件。

1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1.1政治思想方面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感和义务感。

1.2道德行为方面遵守纪律、遵守规则、文明行为、爱护公物、勤劳诚实、公正无私、谦虚谨慎、有礼貌、有集体主义精神。

1.3个人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勇敢顽强、机智、坚毅、竞争拼搏、自信心、自制力、进取心,养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好作风。

1.4人际关系方面尊重他人、团结友爱、互助协作等。

1.5体育精神方面胜不骄、败不馁、讲文明、讲礼貌、尊重裁

判、尊重对方、与同伴协作等,有高尚的共产主义品质。

2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1崇拜效应法崇拜是人对人的尊敬、钦佩、羡慕及至仿效的一种心理倾向。体育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体育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人格是学生效仿的重要内容;高雅的情趣、稳健的性格、得体的举止等,都会使学生产生仰慕感;广博的知识会引起学生的仰慕感;高水平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是赢得学生信服的重要条件;体育教师只有加强修养,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崇拜的权威。

2.2结合教材特点体育教材内容繁多,有的教材本身思想性强,有的则不明显,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结合不同教材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一般来说,田径、体操、球类等教材,都能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刻苦、机智、灵活等品质,但由于练习形式不同,因而在培养品德方面也有侧重。基础理论教材一般有的思想性,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讲清体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身体好与学习好、思想好的关系,再具体事例加以说明,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大部分游戏教材,都有一定的情节、主题思想、竞赛方法和比赛规则。教师应善于利用游戏中特有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维护集体利益、爱护公共财物、自觉遵守纪律、胜不骄、败不馁等方面的教育,培养顽强拼搏,争取胜利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2.3利用表扬和批评的方法表扬的方式是多样的,比如可用整体表扬、局部表扬、横向表扬、典型表扬、促进表扬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上课铃一响,全班同学立即集合,队伍快、静、齐、思想集中、精神饱满,教师应加以肯定;教师在讲解时有干扰情况,多数学生不受干扰,教师应加以肯定的表扬;对本年级的各班或本班的各锻炼小组,通过横向比较,对学生锻炼态度,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加以肯定的表扬;对班级中表现突出的典型人物及勤学苦练的作风、顽强拼搏精神等,加以肯定的表扬;对体育后进生,取得点滴

进步,加以肯定的表扬;教师对它们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反,对学生学习和锻炼时,思想不端正,态度不认真,甚至违反纪律的行为等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批评方法,不能姑息、迁就。总之,教师抓住各个环节及时采取激励、表扬、批评等方法帮助学生磨练意志,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2.4运用规范指导所谓“规范指导”就是利用制度和规则,指明行为的规范标准,指导学生的行为,从而收到培养良好道德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效果。体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在一定规则要求下进行的。那些具体规定能使学生明确行为的是非界线,为建立良好的道德意识打下基础。要发挥制度和规则的教育作用,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认真执行,否则,规范不能变成行为,反而在心理上出现惰性,丧失意识,导致教育活动的失败。同时,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对符合规范的行为给予维护和支持,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批评,使学生的道德情感上升为道德意识,从而自觉遵守制度和规则。

2.5运用实践、组织教法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且在实际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寓品德教育于体育教学活动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认识到体育与生命的关系和“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了解德、智、体、美和辩证关系,懂得健康的身体是事业成功的支柱。教师合理地选择运用教法,不仅是传授知识、技术及发展学生体力和智力的需要,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需要。在运用和选择组织教法时也要认真研究组织教法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程度,同一教法,可以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其教育效果也有不同。

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呢?要做到四项教育和四心:

2.5.1四项教育

2.5.1.1加强唯物辩证体育观的教育教育应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组织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提示教材的原理,明确活动的性质。

2.5.1.2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的思想情操的教育体育教学是一项具有集体感的身体教育活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利用其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要求学生按照集体的共同义务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使之符合运动规则和集体需要,并使一些基本的道德义务、人与人之问正常关系,以及在运动场上应遵守的行为准则为学生所感知,且在运动实践中得到体验。

2.5.1.3加强组织纪律教育体育教学是一项严格组织纪律的集体活动,教学应充分利用这种严密的组织形式,通过严格的课堂常规,有条不紊的身体练习,培养学生雷厉风行的作风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克服松懈散漫的作风。

2.5.1.4加强审美教育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寓乐于教”,主要是靠优美的形象来打动人,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形象美、姿态美、艺术美、韵律美和心灵美等为素材,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其对周围事物的鉴别能力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作为一位体育教师,不仅应该忠诚社会主义的体育教育事业,端正专业思想,热爱本职工作,还应该在体育教学中视徒为已,诲人不倦;通晓业务,端正教风;精心传技,教书育人;严于律已,为人师表。

2.5.2四心

2.5.2.1诚心,就是以学生要有诚心诚意。

2.5.2.2热心,就是对学生要满腔热情。

2.5.2.3关心,在教学中,教师应处处关心学生。

2.5.2.4耐心,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耐心,不急不躁。

在体育教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师生之间才能互相理解,感情相融,在情绪、态度、思想及行为等方面就可达到一致性。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 篇10

高密市姜庄镇崔家小学窦吉健

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还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数学基础知识以及富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的内容,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材料,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将来参加现代化建设努力学好数学,因此,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并在教学中切实完成这方面的任务。

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着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学好数学的目的性教育:结合数学内容,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意义,立志为参加现代化建设学好数学,运用好数学。

(二)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用有意义又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编成应用题,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旧社会的对比、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如祖冲之的圆周率)、小学生的公益活动以及有趣的科学知识等,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三)进行初步的唯物辩证观点的教育:例如,通过数和形的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人们掌握了它们,还要应用于实际,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又例如,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说明一些数学概念之间或运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加与减、乘与除、积商的变化等),使学生初步领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四)培养一些优良品质:通过数学作业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细心检查验算的习惯,书写工整、工作有计划、有条理的良好作风,有毅力、肯于动脑筋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等。

(五)进行安全教育: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数字,改编成数学应用题,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纪律,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家长为学校为社会负责。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 篇11

一、适应时代要求,素质教育需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的素质、素养对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我们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成为思想健康的社会人,因而在当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活动中,德育教育显得异常重要。作为初中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初中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我们的体育教育不仅担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任务,还要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健康作为教学的一个突出重点。一方面,初中生对外界的诱惑抵抗力不足,免疫力不够。所以,我们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是非观、价值观,让其有足够的是非判断力去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身体力行,还要有意识、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有策略地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让学生不仅身体健康,还要思想健康。另一方面,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向往独立,但很大程度上仍存在着依赖倾向;有自觉、自发努力的激情,但是又有着幼稚性、情绪化、冲动化的个性需求。而我们的素质教育就需要我们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人才。因此,我们对这些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的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势在必行的。

二、适时有效推进,潜移默化熏陶

初中生在个性上仍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中要适当选择教学体育教学内容,在活动中培养、推进他们这些好品质的发展,时刻注意纠正他们自我为中心、懒惰、自私等不良习惯和心态。在整个体育教学的教学活动和环节中都要有效推进品德教育的渗透。如上课要求学生迅速整队集合,做到“快、静、齐”,对那些行动迟缓、态度慵懒甚至说笑打闹的学生和现象要及时指出并纠正,让他们明白体育课的纪律要求,潜移默化地渗透课堂礼仪、组织纪律、思想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准备阶段,严格组织纪律性,如学生跑动中队形的保持,跑动或基本活动的投入与坚持等等;我们要适时鼓励和要求,培养学生的班级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而在体育教学的主体部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时,要先做准确到位的示范,让体育能力强、接受效果好的同学做榜样,注意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和心理,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奋斗的精神和团队、互助、友爱的意识,让学生们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集体的力量,互相合作的魅力。对跳跃、攀爬、低单杠等容易产生畏难、惧怕心理的项目,我们更要以鼓励为主,充分显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关怀,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再如,在长跑项目训练,初中生本身就不善于吃苦,而这项运动需要耐力、恒心和吃苦精神。我在平时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的耐力和持久性的品质和能力的培养,因而在我校举行的冬季长跑活动中,我所任教的几个班级学生的个人成绩和班级整体成绩都比较理想。体育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中,不是一打铃学生就自动散去,我们要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小结,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对他们寄予中肯的评价,对训练、活动中表现好的寄予表扬,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并进行批评纠正,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思想觉悟。

三、激发自我认识,因材施教渗透

体育课最能看出一个学生的品质与素养。那些在体育活动中一丝不苟的学生,在学习上、在为人处世上也是严谨而认真的。相反,那些对自己要求不严、好出风头的学生,往往人际关系、个人素养也应是有待提高的。对于比较腼腆的女生,我们在教学中多鼓励、少批评;想方设法让她们克服畏难情绪,害羞心理,并在体育活动大胆放手,鼓励她们努力尝试,让她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对极个别行为懒散的男生和性格怪异的学生,我们不能武断批评,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文化科学习情况,家庭情况等。采用个别谈话,通过朋友式的交谈,化解他们的心理问题,鼓励他们积极投入集体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别人欣赏自己。在上室内课时,运用多媒体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教育,如李小龙的传奇人生、美国现任黑人总统奥巴马的奋斗史等等。让他们明白,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和人生境界,才能让别人刮目相看,获得成功。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通过集体的力量,改变个体;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大家;也可以在分组、分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呵护,让她们自我意识到顽强坚韧品质的重要,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 篇12

一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 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不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 做到允许学生来动摇自己的“权威”。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的情感信息, 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爱, 并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 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 得到美的享受。让学生对你有亲近感, 体验到活动是有趣的, 受教育是快乐的, 发展是愉快的, 从而逐步形成主动参与、敢于争辩的氛围, 让潜能得到发展, 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二二、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触动学生心灵

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处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只要对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加以梳理, 即能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中的《珍爱生命》一课, 我们可以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 感受生命的精彩, 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自己存在的价值, 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走近中学》一课, 让学生们认识到怎么才能使我们新建立的班集体更加有凝聚力, 同学之间怎么相处等等;《自强不息》一课, 同学们能领略到自信者的风采和自卑给人带来哪些影响, 从而在生活中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走向自信……再如初二思想品德中的亲子关系、同学友情、师生结伴同行、诚信等;初三教材中的正确对待学习压力、我的责任等, 其中也不乏正确看待自己、锻炼心理品质、善于调节情绪、磨砺坚强意志、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塑造良好性格、陶冶高雅情趣、培养爱国情操、增强自律能力等与中学生心理密切相关的内容。

三三、满足学生成才需求, 加强学生心理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 进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思品教学中要根据本学科内容特点, 改进教学的策略方法, 使学生愉快地、兴趣盎然地学习。成功和失败不仅是反映学习成果的信息, 而且还可能对后续学习的动机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提问、板演练习等方式, 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因人而异地提出不同要求,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失败, 进而不断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准备的基础上, 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大胆发言, 把预习或思考后得到的知识和方法充分体现出来。对能够给出正确结果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 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通过思考但解答中有不足的学生, 先肯定他们解答中的正确之处, 然后用鼓励性的语言“你可以从某某方向来继续考虑”、“请你再……, 你会想出来的”等;对于学生中新颖、简捷的解答, 可以用“你的解答很棒”、“老师还没有想到这种方法”等语言来激励, 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

四四、转变教学方式, 增强学生培育健康心理的自觉性

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还必须改变旧有的教育教学方式, 采用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 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要善于利用教材内容的新异性、悬疑性、差异性、不确定性, 创设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好奇心。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学会交往》的教学设计, 就完全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 自觉发现友谊的重要、获得友谊的方法, 自觉懂得待人接物要平等、尊重、真诚, 要理解, 要宽容。学生受到教学内容的影响, 必将在合作探究过程中, 更注重自己的言行, 实际上是让学生在行动中实践了教学内容。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掌握了交友的技巧, 更为重要的是, 还使学生实践了交友的过程, 协调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五五、化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困扰, 适时对学习困难生给予个别帮助

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疲劳、紧张、懒散、分心、烦躁、厌倦等情绪, 要善于因势利导地进行调适、疏导, 并随机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使学生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平静、愉悦的心态, 从事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对学习困难生进行个别教育, 帮助其改进作业方法, 提高学习技能、保持自信心以及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生物学科有青春期教育的知识点, 但教学中一闪而过甚至忽略不教或让学生自己阅读, 结果, 学生不能从正规的途径获取性知识和正确健康的性心理知识, 不能正确抑制性冲动, 就容易发生问题, 阻碍身心发展。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发育特点的同时,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战胜性冲动。破除学生在性问题上的神秘感, 改变对性的无知与困惑, 形成健康的性心理。

上一篇:恍惚醒来已是半生散文下一篇:庆七一慰问演出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