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024-09-09

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用12篇)

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1

[内容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才能对相关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本文将从明确学习目的、改进教学方法,变换教学手段,培养师生情感等方面来论述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当我们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而假如没有学习兴趣的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显得枯燥无味,也就不可能长久的持续下去。数学在许多人心目中,往往是一个枯燥乏味,充满着各种怪异符号的学科,加之数学学科抽象性高,连贯性强,使得许多学生学而生畏,畏而生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动力,造成学生学习数学成绩的下滑。因此可以说: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生数学质量的高低。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增效减负,学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吗?

一、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该使学生了解所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各种知识技能对他们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用途。当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是他们达到某种重要的目的手段时,他们就会产生求知欲和认识的兴趣。事实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办法。

1、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通过这些事例使学生领悟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使学生明确数学在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可以克服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数学仅仅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需要的片面认识,加深了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的理解,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应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数学对于提高思维素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都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理解数学概念,进行推理论证,解答应用问题,都要广泛应用逻辑的统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的理由律等基本规律,并利用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类比等重要思维方法,它能养成人们从事确定的、不矛盾的、有序的、有依据的思维习惯。所以说“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使人变聪明的特效药”。从而给学生树立“学数学能使人更聪明”的观念,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的教学之法,关键的开巧之术,在于教师“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特点和容易乐于接受这一要求,使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把学生学习数学的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得到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和重要手段。

1、史料法 数学史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摇篮,它孕育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这两者我们的课堂就不再会枯燥乏味了,通过平时教学和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们发现现在的中学生仍有喜欢听故事的习惯,尤其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数学有关的数学趣事,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让学生产生学习这些榜样的动力,古今中外的数学家故事以及数学趣闻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从古埃及的土地丈量到几何学的形成;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从终生勤奋好学的欧拉到才华横溢的高斯;从黄金分割到优先法的应用,一个个历史境头会让学生深深沉浸在古人奋斗的情景中,它必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同时,学生也会从数学家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到不少启迪,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多读点数学史。

2、故事法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为了使学生富有成效,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并在学习中寻求欢乐”。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应积极创设数学情景,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作遐想。教师应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以引起学生心理矛盾冲突。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些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点多,与一些知识相关的故事也不少,尤其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如:讲无理数时引用帕斯金因发现无理数而被扔进大海的故事,讲授“反证法”时引用“道旁李苦”的推理故事,讲授对数应用时引用印度赏给国际象棋发明家锡塔麦粒的故事,充分利用故事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来增强课堂情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大法宝。当然如果没有现成的故事可引,教师如能恰当编一个故事出来,会使教师受欢迎度提升不少。

3、创设问题情景法 创设问题情景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刺激下,学生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效的理念气氛。创设问题情景是一种心理机制,它对大脑皮层具有很强烈的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人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加深。例如:讲授“直角三角形”这一章知识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能否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山测出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尽管这节课在后面的内容都是一些繁杂的运算,但学生在学习中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2

一、明确学习数学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该使学生了解所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当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他们达到某种重要目的的手段时, 他们就会产生求知欲和认识的兴趣。

1. 在数学教学中, 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事例, 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领悟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月之繁, 无处不用数学, 明确了数学在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随之而来。

2. 理解数学概念, 进行推理论证, 解答应用问题, 都要广泛应用逻辑的统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基本规律, 并利用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类比等重要思维方法, 它能养成人们从事确定的、不矛盾的、有序的、有依据的思维习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应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数学对于提高思维素质, 培养推理和想象能力的重要作用, 从而给学生树立“学数学能使人更聪明”的观念, 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明的教学之法, 关键的开窍之术, 在于“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特点, 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 并运用生动形象, 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 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 把学习数学的艺术美、科学美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调动起来。

1. 史料、故事法。

数学史、数学故事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摇篮, 它孕育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了这两者, 我们的课堂就不会再枯燥乏味了。教师可结合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 适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数学故事:从古埃及的土地丈量到几何学的形成;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从终生勤奋好学的欧拉到才华横溢的高斯。一个个历史境头会让学生深深沉浸在古人奋斗的情景中, 它必会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 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2. 创设问题情景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识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 人的兴趣最大。因此, 课堂教学中,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授“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这一节知识时, 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能否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山就测出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产生悬念, 急于要知道问题的结果, 以便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 竞争法。

实践表明, 大多数人在竞争氛围下的积极参与性远远高出平时, 因而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设计问题比赛, “一题多解”的解答问题比赛, 读背法则、定义的接力比赛, 默写公式比赛等, 会对本来枯燥单调的数学内容在学生间相互竞争所产生的热烈, 高昂的情绪氛围中得到落实, 从而引发竞争意识,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变换教学形式,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除了在改进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根据各类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 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开展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 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生动的函数变换、曲线的坐标变化、平面几何图形的重叠与旋转、立体几何图形截面的形成、空间图形等等。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 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学习上不搞一刀切, 对基础差的学生讲课时要注意浅显易懂, 对基础好的学生则可寓理深刻一些, 布置的练习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 使每人学有所获, 有所进步, 同时要随时注意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 调整自己的教学, 以保持课堂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重视师生情感的培养, 内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过程;培养;激发;学习兴趣

How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process to cultivate and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Wu Fushou

【Abstract】Students on mathematics interest determines the students' mathematical quality. Interest on teaching mathematics knowledge, improve efficiency, decrease negative, learning quality is very important. Mathematics teacher carefully cultivated and careful care, as long as we each mathematics lesson can carefully created some spectacular teaching scene, dug up some mathematics interest factors, thus making mathematics classroom climax happen frequently, be full of wit and humour, can we fundamentally improve the mathematics problems, boring negative characteristics, so that students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process can feel happy, so as to achieve the" fun math"," happy study " in the best state. 

【Key words】the process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culture; excitation; interest in learning

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生数学质量的高低。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增效减负,学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吗? 

1 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该使学生了解所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各种知识技能对他们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用途。当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是他们达到某种重要的目的手段时,他们就会产生求知欲和认识的兴趣。

2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的教学之法,关键的开巧之术,在于教师“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特点和容易乐于接受这一要求,使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把学生学习数学的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得到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和重要手段。 

2.1 故事法: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为了使学生富有成效,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并在学习中寻求欢乐”。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应积极创设数学情景,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作遐想。教师应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以引起学生心理矛盾冲突。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些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2 创设问题情景法:

创设问题情景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刺激下,学生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效的理念气氛。 

2.3 教具法:恰当运用教具,除了能向学生直观形象地传授知识外,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奇妙的效果,如有一个严冬的早晨,某老师摇着一把纸扇走进教室,同学们不解地望着他,当大家明白老师这节课要讲扇形的有关计算时,都露出了欣喜的微笑。 

3 变换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除了在改进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根据各类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情况,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

3.1 开展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通过幻灯投影的演示、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电教化教学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生动的函数变换、曲线的坐标变化、平面几何图形的重叠、旋转;立体几何图形截面的形成、空间图形等等。这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形象观的视觉会给学习数学留下鲜明和深刻的印象。 

3.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课堂教学之余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举办趣味数学小讲座、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专题讲座、数学学习交流会、出版数学墙报、开展数学实习作业等来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

3.3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学习上练习不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基础高低、兴趣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不同需要,使各类学生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基础差的学生讲课时要注意浅显易懂,对基础好的学生则可寓理深刻一些,布置的练习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对基础差的学生多练一些基础题;对基础好的学生可布置一些灵活题目和难度较大的思考题,使每人学有所获,有所进步,同时认真做好辅导工作,通过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越过学习上的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要随时注意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节奏的快慢,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慢,都应由课堂上学生对数学教学信息反馈来确定,以保持教学课堂上学习数学的兴趣。 

4 重视师生情感受的培养,内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某一学科上学业落后,考试不及格,倒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那冷漠的态度。如何改变学生这种对学习数学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态度呢?心理学理论认为:情感具布两极性,其一是积极的增力作用和消极的沉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积极的教学功能,尽量避免消极作用。

总之,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方法外,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还有赖于数学教师的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只要我们每堂数学课都能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一些数学趣味因素,从而使数学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我们能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的繁难,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的数学”,“快乐的学”的最佳境界。

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4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载体和工具,在各学科的学习及日常工作中应用之广、作用之大,已为人们所深知。计算机科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就是它的发展和更新速度极快,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

作为计算机教师,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传授给学生太多的知识,大部分知识的学习还得靠学生课外自学。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变学会知识为会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是达到不复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结合计算机学科特点,经过不断研究探索,总结了以下几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一、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终生学习、自主学习的观念

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的一生大部分知识的掌握,其实都是靠自学获得的。从古至今,一些有成就的人士之所以能够在一生中有所作为,是与他们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分不开的。学习不是学生时期的阶段性行为,而是一生的事。曾荣获最高数学奖――沃尔夫奖的著名数学家、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院士,九十岁时还在书房读书,研究他一生热爱的微分几何学。教师可以通过讲道理、举实例等方式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需要树立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观念;明确每个学生都要根据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自主学习获取和掌握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学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明白,要想有所作为,只有经过自主学习和不懈努力才能使理想变为现实。

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计算机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来学习掌握。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不能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结合学科特点少讲精讲,重质量,重效率,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变为会学知识。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兴趣才会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学生对计算机一般都有一种神秘感和好奇心,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如在讲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时,我将课前制作的一个带有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的演示文稿给学生播放观看,学生感觉神秘有趣,产生了好奇心,于是自己也想动手尝试制作。学生通过看书、想象、讨论及教师指导完成了各自的作品。继而我又组织同学将各自的作品在展台前放映,相互对比,让他们思考如何设计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好胜心促使学生进一步动脑思考,查阅资料,与同伴协作研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2.采用目标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我定向

所谓目标教学模式,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教师每一节课前与学生共同探讨和确定学习内容、学习重点难点以及学习方法。设定的教学目标应遵循实践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让学生明确下一节课的任务,安排学习程序,制订学习计划,为自主学习定向。例如在讲述windows资源管理器时,我给学生设定的目标是能够熟练运用至少两种方法进行文件的选取、复制、移动、查找和删除操作。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学生很快抓住了重点,做到了有的放矢。经过多次训练后,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3.重视实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只靠看书学习,不去动手操作,那就是纸上谈兵。因此计算机课堂不该成为教师一个人表演的舞台,应该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自主创新的乐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大胆探索、敢于发现、敢于创新的意识。在讲授如何使用WindowsXP附件功能时,我引导学生使用画图软件绘制出精美的图画,使用录音机录制自己的声音文件,这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为了提高上机的质量,我还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如在学习“Excel”数据处理软件时,我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各科成绩罗列出来,让学生自己尝试用“Excel”菜单功能算出总分、平均分,按平均分进行排序、单科分类汇总、筛选出及格与不及格学生名单等。这些看来只有教师才能做的事情,现在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动脑思考。通过创设这样的主动学习的情境,充分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我经常在实验课上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判断和讨论,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并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自学计算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使知识系统化

学生最初学习的知识是零散的,如果不将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学生们就不能全面透彻地掌握并灵活地应用这些知识。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归纳总结知识。如在学完每一章节后,采用小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每一章节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抓住重点,把握难点,使知识系统化,力争让学生做到融会贯通,记忆深刻,掌握牢固。

5.合理运用辅助教学软件,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其实,提高学生计算机自学能力的方法很多,比如可以通过机房开放方式,在机房里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辅助教学软件,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既提高了计算机设备的利用率,同时也给学生自学计算机创设了有利的学习环境。目前较好的辅助教学软件有提高汉字录入速度的《五笔高手》,学习使用flash的《Flash学习软件》等。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可以将开发的计算机教学课件、测试软件放在网上共享,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的辅助教学软件自学,并可利用测试软件对学习效果做出评价。

三、建立激励机制,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

除了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外,还可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充分施展才华、展示自己新奇想法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就感。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竞赛,通过表彰奖励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要想培养出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首先自身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索新的、好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

参考文献:

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5

盱眙县黄花塘中心小学 郭义林

【摘 要】在美术教学中,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运用媒体,挖掘乡土资源,积极开展游戏竞赛等活动,采用多元评价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挖掘资源 开展竞赛 多元评价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兴趣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以种种途径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的情意和认知相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突破封闭的静态结构,近年来,我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同时这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轻松、愉悦的环境会使人产生良好的心情,好的心情就会带来绘画的灵感,并将转化为创造的冲动。比如在教学五年级美术《表情丰富的脸》一课时,教师可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在音乐声中,通过一系列画面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展现给学生,让他们置身于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氛围中,当学生被形态各异的表情深深吸引住时,第1页

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声:“多么有趣的表情啊!”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活了,然后教师转入正题:“你能把看到的表情画下来吗?”通过多媒体的形、光、色、声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内在的兴奋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尽情发挥,大胆绘制,呈现最佳学习状态。

二、充分运用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的实践中搭起过渡的桥梁。充分运用媒体教学,能打破美术学科传统封闭、固定的教学模式,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化虚为实、化小为大,增强对美的事物的感染力。以内容生动、图像逼真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的认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在教学中可运用媒体让学生直接接受各种美术教育信息,如:中国刺绣历史,唐三彩、中华陶俑、中国画笔墨情趣等,以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便于他们认识、理解、接受、领悟,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这种有别于平时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更受学生欢迎,从而使学生体验到美术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美术带来的愉悦。

三、挖掘乡土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的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黏土,马铃薯、红薯同样可用;没有积木,茅草茎、竹子同样可以做造型;树皮、稻草,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具一格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猫头鹰,用茅草茎编成的风车,用竹管做成的乐器,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图,用皱纹纸做成的白雪公主等,美妙极了„„

四、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根据这一特点。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美术《我做的鸟和家禽》时,采用了分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看一看哪个小组设计的鸟和家禽造型新颖、完成的作品多。获得第一名的小组奖励制作好的小鸟或家禽一只,这样一来,同学情绪高昂,都想获得小鸟或家禽,于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并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竞赛,学生学得生动,也记得牢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培养了他们的自觉学习的习惯。

五、开展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高尔基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游戏是儿童的乐园。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在美术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例如,在学习五年级美术《瓜果的想像》时,我准备了各种水果。首先向全班宣布:“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吗?”学生一听到做游戏,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了。接着我请了几位同学到讲台来,先把眼睛用布蒙上,然后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各是什么水果?有什么特点?这时课堂一下热烈起来。很快,学生就摸出了是什么水果,特点也讲得很完整。这时我再引导学生根据熟悉的瓜果进行大胆想像,并经过动

手动脑再加工,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这样做不仅丰富了感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六、采用多元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美术课堂评价经常会出现只有个别学生作品得以展示作品、参与评价,展示、评价的全体性、全面性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因此,有效的评价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儿童绘画创作是反映儿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儿童自己才最了解他的作品。儿童更易从细小的事物中挖掘题材,表现生活,抒发自己不同于成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如在教《拼拼搭搭》一课时,要求小朋友用圆、方、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组成一幅画面。其中有个小朋友做了两面国旗:一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另一面是日本国旗,中国的做得很认真、漂亮,日本的做得较差。当问及他为啥这样做时,他认真地回答:“我不喜欢日本。”一个小孩子从小就懂得爱国,并把他的爱国情感在作品中得以体现,真是难能可贵。因此,要正确评价一幅儿童画,就要了解儿童,要以他们的方式和角度去观察儿童的生活活动,放手让儿童自己来说说自己的画,“画了些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觉得画得怎样呢”。

2.加强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儿童之间在心理和生理上存有极为相似之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学生与学生之间更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更容易沟通情感,更能读懂其美术作品的内涵。因此,在儿童绘画评价中我们可以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其他学生共同评价,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对作业中

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让学生相互评价,用学生的眼光欣赏学生的作品,是美术老师不可替代的。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

3.关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

有些教师误认为学生的作业漂亮美观,教学就算成功了。其实不然,他们只看到了作业完成后的效果,忽视了儿童的作画过程。在学习四年级美术《下雨啰》一课时,其中有个小朋友的画面中除画上了雨中撑伞的人外,还画了许多条又黑又粗的短曲线。这些黑曲线使得本来挺漂亮的画面变得一点儿也不美观。问他为什么要画这些黑曲线。“老师,这是在打雷。我没有乱画。因为雷的声音很响,听上去很害怕,所以我就用黑颜色画打雷了,”他认真地解释道。这幅看上去并不怎么样的画,如果没有孩子精彩的介绍,画中展现出来的丰富想象力就不会被发现。因此在教小朋友绘画时,不能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应当给孩子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画中完全自由地流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意愿。教师在帮助、指导、评价时,要理解孩子的绘画语言,尊重儿童创作自主性,切莫过分注重画面效果而轻创作过程,使得一些极富想象而画的不像的孩子,由于得不到理解和肯定而失去信心。应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评价活动,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学习自信心,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七、注重情感沟通,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相互沟通,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用自己的丰富情感去感染学生,师生之间长期情感的交流,使得教师客观上成为学生的兴趣中心,受学生爱戴尊敬的老师,学生都喜欢模仿,老师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甚至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和感染。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课上哪位老师能做到师生之间没有距离,课下能做到师生

是朋友,平等相处,那这位老师一定深受同学们的喜欢,得到同学们的尊重。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课上常用眼睛与同学们交流,我认为是提高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最有效的方法,教师一个亲切的眼神,孩子们会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教师一个严肃的目光,孩子们会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宽容。无论关注还是提醒,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恩格斯指出:“就个别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由此可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孩子们提供表现美的环境和创造美的空间,塑造学生美的心灵,提高学生美的素质。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少儿游戏概述》,《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6

摘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用关爱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去激发学生喜爱数学。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数学课中做游戏,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去做,精心设置课堂小结。通过以上方法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 激发 关爱 游戏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浓厚的兴趣,也就是使学生怀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认真思考,从而学到新的知识。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爱好数学,学好数学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一、以关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化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营造心理上的安全感。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误解,激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用赞赏的态度,正确的引导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到春天般的温暖,似如亲身父母。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不由自主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或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口算除法》时,引导学生思考:500÷100= 2400÷100= 1200÷400= 3600÷300= 800÷400= 5400÷600= 你们是怎么口算的?先小组讨论,然后推举一个同学发言,经过同学们一段时间的讨论后,有一组故意戏弄从不爱发言的杨坤代表发言。他站起来了,但却支吾了半天,吞吞吐吐地小声说了一些。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同学开始讥笑他,学习好的同学也不耐烦的地埋怨他耽误时间,我看看杨坤同学他满脸通红,低着头眼睛不敢再看老师和同学。我走过去抚摸着他的肩膀,亲切地说:“没关系,你能站起来发言,哪怕说的声音小了一些,也不完全对,但老师也特别的高兴,这证明你和大家一样努力学习了,也说明你是很勇敢的”。慢慢地这位同学爱上了我,喜欢上我的课,一学年下来。期末测试考了64.5分。我觉得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生活中的困难及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样学生就喜欢你这个老师,就喜欢上你的课,不由自主地就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我们要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要给学生自信心。因为关爱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感基础,以关爱、鼓励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语文那样有生动的语言和动人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客观事物的好奇,爱动的心理特征,以“激发兴趣”为目的,使学生不是在被动的听数学。而是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如我在教学生认1~9的数字时,为了让学生记住1~9数字的字形,我自编了顺口溜:“1像铅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红旗,5像称钩,6像哨子,7像镰刀,8像葫芦,9像气球”。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

三、通过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好奇、好动、爱模仿。不如在教师的组织下人人都动,如让他们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等,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获取新知识。如我在教学“数的组成”时,我让每个同学都拿7根小棒,有的同学没带小棒就让他们用水彩笔代替……大家拿出7根小棒,把它们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他们有的分成3和4,有的分成2和5,又通过总结得出7可以分成1和6,,1和6组成7,7可以分成2和5,2和5 组成7,7可以分成3和4,3和4组成7。这样通过动手操作,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从而掌握了7的组成,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活动,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100分抢答游戏,每题5分,把全班同学分为4组,每组选2名学生做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力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地数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又如: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我引用了帮助小白兔找家的游戏,即:把写有得数的多座小房子图片贴在黑板上,一群小白兔图片的头上有数学题。老师再把游戏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群小白兔外出找食物,在回家的路上迷了路,谁能帮助小白兔找到自己的家?同学们听了都争先恐后的帮助小白兔找家,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大家积极动脑筋算题,这样使学生在游戏中进行了计算,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而又不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有力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设计得好,不仅能巩固新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在教学中,我在设计练习时,力求做到分层练习,形式多样,讲究实效。如在练习时,内容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个别学生,师生间经常组织讨论、争论,进行同学之间互测、互批,加强直观演示和学具的使用,一题多变、多问、多解,让学生通过练习解决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教学中发现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情绪懒散,我想可能是对当时所学内容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我就给他们找了一些数学趣味题做,如:

1、一辆公交车里有15位乘客,到站后下去10位乘客,然后又上来8位,现在车厢里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 2、18位同学玩捉迷藏,走了3位男生,又跑来5位女生,现在玩捉迷藏的人还是18人吗?是多了?还是少了?

3、爸爸给小芳14元钱,妈妈给小芳5元钱,买水彩笔用了6元钱,现在小芳还有多少钱?

刚开始做时,大部分同学用两步计算来解题,当发现有人只用一步算式就能解题时,有些同学不服气了,于是积极地去找简单的算法,这样全班同学都动起来,几乎每个同学都有了自己的简单算式。所以,我想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以后我们每周都要进行一次这样的练习,这样不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大脑,开拓了思维。

六、精心设置课堂小结,延续数学学习兴趣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是上课伊始调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要在课堂结束时,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小结使学生再次回顾所学新知识,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堂课的主要内容,从中可以是学生体会到收获,体会到成功,从而使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认识时间”时,我们可以组织同学们以谈话的方式说说今天都学到了什么?然后教师总结归纳。老师小结邀请“时光老人”来做客(附)录音故事。“我是时光老人,小朋友们天天都和我打交道,我喜欢一个劲的向前走,从不肯停止,更不愿回头。会利用时间的小朋友抓紧每一分,学习就会有进步。不珍惜时间的小朋友,我就会从他身边悄悄溜走。今天,小朋友们学得都很好,我送你们一首儿歌,请你们记住它。” 小朋友,请记住,钟面数字有十二个,两数之间有五小格,一周共有六十小格。时针转一个数字是一时,分针转一个小格是一分,一时是六十分,六十分是一时。时针刚过数字几,就表示几点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这样的课堂小结,既有情趣,又有创造性地发展。从而使学生在一堂课中从欢乐中来,又从欢乐中去,让他们积极开展思维活动,脑子越用越灵活,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

总之,让学生学得主动,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在“关爱”中带有“语言”,在“语言”中进行“操作”,在“操作”中进行“游戏”,在“游戏”中进行“练习”,在“练习”后作“小结”,从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充分钻研教材,以“一法为主,多法并重”的学习活动方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7

一、调动积极因素, 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 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 教师要善于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兴趣因素,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的特征, 巧妙地选用教学方法,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使学生从新课的一开始就被一种愉悦的气氛所陶冶、所鼓励, 进而唤起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加强直观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仍然是以直观思维为主的, 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转变, 但他们对具体而又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而又新奇动人的故事更感兴趣, 因此, 直观教学的手段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 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有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造成功机遇, 激发学习兴趣

“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喜悦, 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因而在教学工作中要特别注意, 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也要认真及时地给予表扬, 使他们产生成功的喜悦, 促使他们努力学习, 以争取更大的成功。

与此同时, 更值得一提的是班内的暂差生, 他们一般会产生自卑的心理, 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特别是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一起的时候, 就更会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但此时此刻, 他们又有很强的自尊心, 对老师的批评和指责, 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厌烦情绪。他们也有求好上进的愿望, 但缺乏足够的毅力和自制力, 这时教师要动员一切可动员的力量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激励其上进。长此以往, 他们会觉得老师和同学们并没有忽视他们, 进而更加努力学习, 争取更好的成绩。与此同时, 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 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穿插游戏, 激发兴趣

课堂开始的15分钟到20分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佳时机。在这以后学生渐渐感到疲倦, 精神涣散, 注意力难以集中。这时,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游戏, 既可再度激发兴趣, 又可巩固所学知识。

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时, 我安排了“找朋友”的游戏。在教“13”时, 请一位小朋友到讲台前举起自己的一捆 (10根) 小棒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呢?”其余的学生立即举起3根小棒说:“你的朋友在这里。”再请其中一位小朋友送到前面来, 放在一捆的右边, 最后大家检查一下他找得对不对。对了, 便齐声说:“对!对!对!”同时要求小朋友讲清:左边一捆是1个 ( ) , 右边的3表示 ( ) 个一, 所以读作13。把游戏穿插在教学中, 让学生集体参加, 寓教于乐,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鼓动质疑, 激发兴趣

“疑”是思维的开端, 是创造的基础。教会学生质疑问难, 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 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中, 先让学生比较下面每组分数的大小:

学生很顺利地做完前2题, 在做第3题时, 学生提出疑问;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 该怎么比较?这时, 要鼓励学生自已解决问题。经过一番思考, 有的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 有的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 还有的认为与1相差

通过学生质疑,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重视教学改革, 激发学习兴趣

高效的教学质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而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往往来自良好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 使学生长期处于学习上的被动地位, 课堂上教师的重复唠叨, 做不完的练习题只能成为抑制的信号而增加学生的思维疲劳, 使其产生厌倦情绪, 感到学习过程枯燥乏味, 而丧失学习兴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深入改革势在必行。

数学教学的改革, 首先要优化课堂教学形式, 变注入式为启发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地位, 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意识, 使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探索去体会其中的乐趣, 以达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七、融洽师生关系, 巩固学习兴趣

“民主平等、爱生尊师、心理相容、教学相长”是新型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 作为教师一定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师生之间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 精神振奋, 毅力持久, 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8

一、把握小学生的特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和生理处于发展的过程,准确和适度地把握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搞好英语教学的前提。我认为小学生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并结合这些特点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1.好 奇

对什么事情都有一种好奇心,尤其是对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好奇心更强。根据这个特点,我在每次课堂教学的初始,不把要讲的内容平铺直叙的端出来,而设下一个伏笔,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教学结束时,也注意设下一个伏笔,把学生期待正确答案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上好下节课打下一个基础。

2.好 动

好动是小学生的本能,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摸一摸,亲自试一试。因此,我注意在教学中多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亲临其景、其境既满足了学生好动的特点,又增强了学习效果。

3.好 问

对不明白的东西,大多数小学生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对此,我注意在教学中让自己问同学几个为什么,启发学生问老师几个为什么,要求学生之间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

4.好 说

对于小学生来说,好说更多地表现为敢说,较少学生有怕错的心理障碍,我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加强课堂中的口语练习,多用英语进行教学,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课堂成为生动活泼的语言交际场所。这样的氛围也感染了有心理障碍的同学,促使他们也敢于发言,教师对这样的孩子更需要给予鼓励。

5.好 胜

小学生争强好胜的欲望很强,好表现自己,希望自己能处在领先的地位。在教学中,我注意正确引导,把竞赛式的教学方式引到课堂中,进行分组或单个的竞赛,看谁的英语念的准,谁的发音最好听,谁的对话编得好,在竞争中,学生格外注意对手们的表现,取长补短,努力使自己表现得更出色。正是在这种竞争中,同学之间加强了交流,口语水平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准确把握学生的特点,并结合这些特点制定和改进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经常采用的是灌输的方法,即我教你学、我说你读,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是十分枯燥的,时间长了就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克服课堂重“灌”不重“趣”的强制性,经常变换教学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总想知道老师在下一节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教给哪些新的知识。比如,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运用唱歌、讲故事,组织各种游戏、表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运用抢答赛、接力赛,增强学生竞争观念。同时,我还注意教师与学生位置的交换,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光集中在教师一个人身上,他们还非常关注自己的学习同伴,尤其是同伴们对学习所做出的各种反应。有时某个同学的一个回答,一个问题能激起他们的强烈反应,或赞同,或反对。

在课堂上,我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借以激发学生的成功动机,从而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如,对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说:Very good!对一些回答不上来或回答不够正确的同学说:Think it over!Try your best.等等,学生听到这些肯定和赞扬的声音就会洋溢在欢乐之中,他们的大脑皮层就会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学生的兴趣也就有效地被激发起来了。激发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英语学习这方面来,使他们积极地、自觉地、愉快地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9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点做起:

第一,改善学生学习状态,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及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采用适当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信学习、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

第二,紧密结合教学活动,严格要求。例如,要求学生计算时,必须要先认真审题。这样做不但能从整体上把握好运算顺序,寻找简便计算方法,而且还能避免因看错抄错数据、运算符号而产生错误。学生明白了,就会认真审题,逐渐形成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第三,多一些赞赏鼓励性评价。学生做作业时,老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做得是否正确,还要检查学生是否按老师提出的要求来做,是否独立完成作业,按要求做的,及时表扬。对有抄袭作业等有坏习惯的学生,应以鼓励性语言教育为主。对于学生点滴的进步及时表扬,耐心帮助他们,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第四,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课堂上或是作业中,对于同一道题,不同学生思路不同,方法不同却“殊途同归”,自然包含着学生各自不同的独创因素,即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敢于另辟蹊径的做法、想法、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甚至是不成熟的、或是错误的见解。教师都应从不同侧面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

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10

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

作 者:廖武金 作者单位: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保石镇水井初级中学校刊 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年,卷(期):“”(23)分类号:G622关键词:

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11

关键词:土力学;学习兴趣;工程案例

土力学是涉及土木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等多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随着现代工程技术飞速发展,课程所涉及的知识也在不断丰富,而与之相反的却是学时的不断减少。如何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的教学质量,是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讲授为主,即以教师为中心,将各章节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土力学课本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特别是一些经典的土力学理论,对于初学者来说既抽象又难以理解,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中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各种课外因素的影响,对课程学习本身就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课程抽象又难以理解,造成学生难以融入课堂学习中。尽管任课教师尽力讲授,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往往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强化教学中绪论的引导作用

绪论是一门课程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好的开场白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后续课程和教学计划的执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土力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绪论的引导性,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新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对本课程将要学习的基本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建立起整体概念,认识到在完成课程学习以后,自身能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了解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选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引入工程案例教学

土力学课程中涉及的理论大都很抽象,而具体的计算公式,包含了大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中难以详细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也就更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学习起来很吃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如果将一些工程实例的图片或者相关的实验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就很容易吸引绝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相关的工程案例(如比萨斜塔、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等),在每章节的开头,通过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后续的授课过程中,将学生的注意力由工程案例逐步引导到理论的学习,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进行分析,然后再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完成课程的理论教学。这样不仅更容易让学生融入课堂,一些有警示作用的案例还能使学生从中认识到如何在将来的工作中避免发生类似的事故,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意义,才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但是,在授课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虽然工程案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却是无法代替理论教学的,其最主要的作用是为教学内容服务,为教学提供支持。将案例教学引入教学环节,不应脱离教学大纲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而是要立足于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仍以教材为主导,以工程案例为辅助,通过有针对性的工程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吸收。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启发、引导,强化分析、讨论。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一定要扮演好教学活动中“导演”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踊跃发言参与讨论,把握课堂的讨论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自的分析有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哪些还需要改进,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印象。

四、强化土力学实验教学

在土力学课程中,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和基本力学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参数确定都离不开土工实验。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亲自动手测试、分析试验结果、编写试验报告的能力,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亲自参与到实验工作中来,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同时,在实验报告中增加试验结果的误差分析,对与实验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

五、结语

在土力学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引入,都是为了缩小理论教学与实际工程间的距离,让抽象的理论更加具体化,以达到活跃学生思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的目的,使之更迅速、扎实地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具备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芳芳.基于项目教学的铜筋混凝土技术课程改革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9):72-75

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12

如今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渠道获得各种信息, 但在获得信息的同时也疏远了与家长、老师和同学的交流, 使得有的学生对亲情变得冷漠。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更要重视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适时地穿插故事, 进行情感教育。比如在讲到近视及其预防时, 老师问学生:“长时间玩电脑会伤眼睛, 那长时间玩手机会不会伤眼睛?”学生回答:“会伤眼睛。”老师接着讲:“长时间玩手机不仅会伤眼睛, 还会伤心。”学生不解地看着老师, 老师接下来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老爷爷和他的儿女及孙子们围在桌子边等着吃饭, 老爷爷本想和儿女及孙子们说说话, 谁知儿女孙子们个个都在玩手机, 谁也不和他说话, 老爷爷伤心了, 一气之下拍桌而走。故事讲完后, 有的学生把头低下, 有的同学脸上出现了一丝愧疚, 有学生说自己也出现过类似情况。老师将故事穿插于教学中相信对于学生的情感触动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补充演示实验并让学生来做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不能老是纸上谈兵或只做课本上的演示实验, 而应适当补充演示实验, 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一个小小的演示不仅可以吸引学生, 还让课堂内容变得“动”起来。在学习《细胞的生活》一课时, 课文中提到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可以相互渗透的。对于“分子”学生看不见更摸不着, 课堂上老师除了准备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外, 还另外准备了红墨水和清水。并让学生到讲台上, 亲自将一滴红墨水滴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 红墨水逐渐分散, 如果手再晃动烧杯, 清水会很快变红。这个最平常不过的现象, 不仅可以充分说明分子互相渗透的道理, 还能说明运动可以加快分子的渗透。这样, 在教学过程中的演示让学生来参与, 达到了既动手又动脑, 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变得轻松起来, 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讨论热点问题可以增加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生物科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 生物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照本宣科, 而应广泛地联系实际。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让学生把接触或了解到的日常生活、生产及社会热点的问题放到课堂上来讨论, 并教会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意义深远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延续, 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会破坏人们的生存条件, 甚至会导致人类文明的消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因此, 老师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观念, 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生态环境的热情。保护环境任重道远, 在一次次灾难的提醒下, 人们已经认识到遵循自然规律, 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已刻不容缓。

五、把握好青春期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青春期的孩子身体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心理也随着有了许多变化, 如:自我意识增强、情绪容易波动、爱慕异性、兴趣易转移等。所以老师应重视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并且理解和包容青春期孩子的冲动。有一个叫李伟的学生, 他不爱说话, 平时也听老师的话, 在老师眼里他是一个乖孩子。一天, 在课堂上老师发现他有点恍惚, 注意力不集中, 老师装作无意地走到他的旁边暗示他, 谁知他非但不领情而且突然站起大声喊:“别碰我!我在家已经受够了!我不想活了!”李伟这一喊, 把老师和同学都吓了一跳。老师没有批评他, 而是轻声地对他说“:你心情不好, 等下课了到办公室和老师说说原因好吗?”通过了解, 原来李伟的爸爸爱唠叨, 整天念叨要李伟一定考上重点高中, 否则就不管他了等等, 有时甚至还动手打他。这样的次数多了, 李伟逐渐变得有点神经质了。老师在了解情况后, 主动与李伟的家长取得联系, 希望老师和家长一起找出孩子的问题源, 通过沟通等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去慢慢启发孩子, 帮助他们解开心中的疙瘩, 让他们健康成长。

青春期是孩子们学习和长身体的黄金时期, 也是培养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最佳时期, 老师应当鼓励、引导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 平时多锻炼身体, 积极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与老师、同学多交流, 健康快乐地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

当然,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 教学有法”, 只要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寻找并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边教边学不断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 多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乐于学习生物学, 我相信, 当前的困境肯定就会走出来, 生物学的教学质量也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冯明新.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4 (7) :266-267

[2]栗晓霞.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祖国:建设版.2013 (9) :211-212

上一篇:如何上好复习课心得下一篇:学习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感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