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精选13篇)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篇1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素质教育的要点之一是促使学生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才能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真正实现素质教育。那么,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所谓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同等的人格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条件。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会产生对话的欲望,课堂才能实现智慧的碰撞、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和理性的升华。师生之间这种平等的双向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教师与学生平等。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老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
二、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大部分都受过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他们观察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然后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我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逐渐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如果有8块月饼,平均分给小军和小丽,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4个手指。接着问6块、4块、2块。最后教师说现在只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军和小丽,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成了学生欲望。
三、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可赋予知识声、形、色,能使知识由抽象变具体,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复杂变为简单。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能形象逼真地为学生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能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增加课堂教学密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给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四、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全身的各个器官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课堂上首先要使学生学会听。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专心听讲,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我在教学中,当一个同学发言后,总是让其他同学对这个同学说的话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找到优点和不足。其次,要让学生学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
五、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大多是枯燥无味的,因而教师应不失时机的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环节。例如:我在上“周期现象的规律”时,为了让课堂更生动有趣,增设了一个游戏环节。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我们就捉他。小组内每人依次说一个字,谁说到最后一个“他”字,就被淘汰。然后让小组汇报谁是第一个被淘汰的,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说一说他被第一个淘汰的理由。整个游戏活动学生们充满了兴趣,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运用了知识,巩固了知识。
总之,教师要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体,他们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时,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另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还很多,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并恰到好处地运用,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乐平市浯口中心小学)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篇2
在数学教学中, 抽象与具体、逻辑与直观是永恒的矛盾。太简单的例子不能说明问题, 生动有趣的实例又因表达的困难而不易讲清, 于是造成理性与感性、理论与应用的脱节。因此, 在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首先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庞杂的问题明晰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 而这些目标的达成, 是靠运用电教媒体来实现的, 特别是CAI, 可以闪烁、变色、平移、翻折、旋转和透视等, 还可以设计问题模型和供学生探试的情境, 这为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 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如和学生研究二次函数的增减性问题, 这是一个难点问题, 以往都是从静态角度去和学生分析, 学生也因此容易走上只记结论不去真正理解函数增减性实质的误区, 更不要说让学生去主动探索了, 且讲授此知识点十分费时。为此, 我们充分利用了电教媒体寓教于乐易探的特点, 设计运用了二次函数增减性的二维动画片, 如图2。同时, 结合分析函数Y与自变量X的对应值表引导学生 (1) 观察函数变化 (P点在抛物线上运动……) 探索PxPy的变化情况;且分析函数变化 (结合X、Y的对应值表) , 探索函数变化实质; (2) 学会总结、探索函数变化的规律。又如, 在几何中有这样一个基本图形 (如图3) , 在教材中多次出现, 我们对这一基本图形通过多媒体对条件进行增减变化, 使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理解, 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水平。这样, 就有机地把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给学生, 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学会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 自觉养成自我探索的习惯, 这是使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能力, 同时这也是现代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前提。
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 事实上, 无论一个教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 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 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的过程再现等操作, 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 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轨迹一节内容时。充分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 就很容易使学生理解轨迹的意义, 再如“顺次连结四边形 (或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这是一道常见的题目, 以前用传统的方法来讲, 要在黑板上画出大量的图形, 而且很难讲清楚, 笔者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个课件, 动态地展示了当四边形变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时, 顺次连结四边形 (或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 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图形的变化情况, 使学生很容易掌握了这个规律。
“数学是人类思维体操”, 学生是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受到思维训练的。因此, 现代数学教育观特别强调要重视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过程和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现, 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 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受教学技术手段的限制, 在这方面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如讲抽象的数学概念, 难以形象直观地表述;讲数形结合, 图形不能召之即来;讲数形运动变化, 黑板上的图形却静止不动。所以, 我们必须借助各种电教媒体的经验替代功能, 将感觉器官、思维触角延伸到浩淼深邃的多维空间, 从而达到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展示的奇妙绚丽的声、光、形、色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自从媒体引入到课堂中来, 教师一直是课件的操作者, 学生虽然受到了多重感官的刺激, 但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 尽量让学生参与课件的操作和制作过程, 如此会使学生不仅是学习者更是研究者, 这样的课堂会彻底改观, 学生的参与意识会空前高涨, 学到的知识当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 “几何画板”软件当然是首选, 据了解, 国内已有大批学校开展了“画板”教学, 教师和学生一起制作、一起操作、一起研究, 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尽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 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课堂上, 教师只提供给学生现实情境、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 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真正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篇3
一、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活起来的前提
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束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解放学生双眼,不要只盯住课本,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解放学生大脑,点燃思维的火花;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解放学生嘴巴,使学生谈天谈地谈真理;解放学生空间,让学生在大自然里寻觅丰富的食粮。
其次恰当的要求,正确的评价。只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特别是对差生,更要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在对学生评价时,切忌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惟一标准,要看全面,看发展,评价要公正,多鼓励,少批评。否则,容易使学生对老师不信任,引起学生对学习产生反感。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会引起相反的结果。教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
生的学习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活起来的基础
寓教学于有趣的活动之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能使学生通过学习感到精神上得到某种满足,从而引起学习兴趣。讲课时用生动而又确切的事例来作比喻、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讲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建立直角坐标系时,用教室里某一列作为坐标轴,所有学生的位置都可用一对有序实数表示。于是可以让学生去说出某同学的坐标,例如:对于X=2或Y=3代表一条直线学生不易理解,而让行数为2及列数为3的学生站起来,既直观又深刻。当学生对不易理解的问题非常形象地理解时,心中必然兴奋,学习兴趣也就来了。
三、使用学具是促进学生活起来的工具
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内涵包括多方面,既包括数学知识、能力的发展,又包括数学情感(兴趣、自信心和数学观等)的发展。這两个方面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的,而后者我们却往往不够重视。我们必须把数学情感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和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平等看待。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得自然、轻松、高效。如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活动,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四、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活起来的主要方法
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实践及应用,能给沉闷的传统式课堂教学带来了些许生机,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如教学“测量活动”时,通过合作测量课桌的长和宽,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分工很明确,让那些后进生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出示小组1:长6分米、宽45厘米;小组2:长60厘米,宽45厘米;小组3:长6分米,宽4分米5厘米……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结果,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或疑问,引导学生注意到测量结果的表示形式不一样,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通过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进一步掌握用小数表示长度的方法,强化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为提高。因此,有效的合作学习是学生活起来的主要方法。再比如在教学“小数点搬家”时,在通过《山羊开快餐店》的故事引导下讨论为什么生意会变好,得到了标价变少这一发现,这样“小数点搬家”就成了新知的起点。情境导入越来越在课堂中得以体现,而适时引入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发现与解决问题,从形式上更为活泼,从心理上也是一种促进。
五、运用多媒体是促进学生活起来的手段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而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讲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反之学生很难马上进入角色,学习不会积极主动,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而运用多媒体,不仅能优化数学课的导入,节省板面,而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4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 要: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展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关爱每个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能力都有所增强,思维水平有所提高。关键词:激发 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重要的成分,也是学习动机最难实现、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因素。小学生的兴趣是广泛多样的,但是又不稳定,容易发生转移。往往这一时刻还是对这个事物感兴趣的,可是没有多久兴趣就发生了转移,被另一个事物代替了。我们就要根据小学生的这个年龄特点,尽量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化为创造、主动的学习。通过结合近几年的“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一、用爱去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
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2÷4=3 120÷40=3 1200÷400=3 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张宇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把他叫了起来,但他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他,学习好的孩子也不耐烦的埋怨他耽误时间。张宇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他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连他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退却了。可我走过去,亲切地说:“没关系,你在课堂上举手,老师特别高兴,这就证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了,第一次当着老师和大家发言,难免紧张,深呼吸一字一字的把你观察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即便是错的,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敢!”当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用颤抖 的声音结结巴巴的讲出了自己的观点,居然是对的!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二、通过情境培养学习兴趣。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一部分学生很害怕数学,不喜欢数学,我觉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数学很是枯燥无味,很抽象,与生活没有多大的联系,就觉得学习数学没有太大的作用。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学科。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通过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人人受益、个性得到发展,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面积和面积单位》等课时,我借助教学课件,分别以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游戏活动中,领悟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如数学游艺、数学谜语、趣题讨论、数学展望等,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产生了新问题,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利用争论激发学习兴趣。每个学生是个不相同的个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读者心中的《红楼梦》。我们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
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自我价值得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每个学生一些表现、展示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700÷300一题,我让学生先自己在本上试着做一做。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结果:商2余1不对!应该商2余100,此时班里一阵骚乱,而且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学生居多。这时,我让学生开展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结果呢?于是,双方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战,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的,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实践中得到结论,加深了印象。事实证明,学习效果是极好的。这样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实践。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因为,他们是在主动学习,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所以,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心需要。
四、以活动增进学习的兴趣。任何个体在获取知识时,其兴趣都要发
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可见最后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的同时,建立一个开放似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统计知识》时,让学生统计学校内的事物;在教学完《年、月、日》知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2011年的年历;在教完《长、正方形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测量生活中的长、正方形面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让学生自主参与,真正成为活动的小主人。数学课中,教师组织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展个性特长,通过独立思考和讨论合作,在研究教学问题中受到启迪,潜在智能得到开发。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篇5
新课标告诉我们,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授者,而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尽力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正处于在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持久的特点,可是他们对新事物却有强烈的好奇心。针对这种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要采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课件、教学模型、挂图等数学教具,让他们看得清、摸得着。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小手动起来,拼一拼,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
如在学习“拼组图形”这一节课时,先出示课件“机器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趣中质疑,问:“这个‘机器人’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数一数有几个三角形、几个正方形、几个圆形,几个长方形?它们分别表示‘机器人’身上的什么?”接着又用出示了小鸡、松树、小船等图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案分别是什么,每个图案分别由哪些图形拼成的?你能模仿着拼出来吗?试试看。经过模仿拼图,进一步引导学生,让他们展开想象,比一比,看一看,谁的思维灵活,谁的小手最灵巧,能把日常的人物、动物、植物、生活用品用我们的学具摆出来。这时候,同学们的积极性会很高,有的思考,有的已经动手摆起来了,一会儿功夫,同学们各显其能,小人、小鱼、不倒翁、小房子、电风扇、火箭等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图案摆在桌面上。小结时,老师要肯定每个学生的成绩,对摆出两种图案以上的,奖励一面小红旗,能摆出新颖图案的,奖励一朵小红花,并让全班同学给他鼓掌。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敢于思考、乐于参与,既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好胜心,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使他们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得到提高。
二、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可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有了学习数学的意识和愿望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最近所掌握的知识和原理,精心设置问题情景,使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差距,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篇6
【论文关键词】主体参与 小学数学 教材教法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会教”、“会研究”、“会创造”,提出了“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并对其理论建构、基本内容、具体操作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一、“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
1.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教学理论
弗赖登塔尔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有着极其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经验。他认为数学学习主要是进行“再创造”,或者是他经常提出的“数学化”。按照他的观点,这个“化”的过程必须是由学习者自己主动去完成,而不是任何外界所强加的。“主体参与”型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让所有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给所有学生以充分表现智慧与才能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2.现代教学价值体系论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实践过程,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追求价值是人们认识与实践的内在动因。现代教学价值体系论认为,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品格和掌握科学合理的方法是现代教学的基本价值。即教学具有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品格价值和方法价值。这些基本价值的实现应是学生主体的需要,而教师则要在教学活动中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
3.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
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主体参与”型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学生求知欲的天性上,给学生提供一种愉快的环境气氛,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使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有效地统一起来,使他们的兴趣、爱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4.“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观
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知识。“主体参与”型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种器官协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创设了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并对教学过程适当调控。
二、基本内容及具体操作
“主体参与”型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教学模式是运用课堂教学结构理论,构造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科教学特点与规律,以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前提,以创造性思维训练激活思维、发展元认知能力为重点,以坚持双主体二元互补为原则,实现以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发挥学生主体潜能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教师的主体引导,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参与水平达到最佳状态。其中“主体引导”的核心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参与。只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去追求,主动去获得,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进入最优化的境界,并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和提高。“主体参与”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操作行为,落实在教学上就是一种学生活动的实现过程。“参与意识”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并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这里包括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安排的一些显性活动,如研究性学习、讨论问题等。但是更大程度上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隐性思维活动。“参与水平”是指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思维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表现了学生的参与水平。具体操作为:
1.阅读教材,引导参与
这一环节是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完成的,旨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为使阅读成为一种饶有兴趣的智力活动,在阅读前教师要精心编拟一组思考题,即自学提纲,在每节课后出示下一节的自学提纲,让学生进行预习。应该注意的是,问题的设计要切中知识的重点、学生认识的盲点、理解的.难点,既不令人费解又不要太浅显。
2.相互交流,主动参与
这一环节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在每节课的开始,教师根据自学提纲提出问题,让学生到讲台上以教师的角色谈自己的见解和疑点,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相互解答,相互评价。如果学生回答有错或者不全面、不到位,教师要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对有错的回答进行矫正,对不全面的回答进行补充,对不到位的回答提高到位。
3.精讲要点,掌握知识
这一环节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在认识上带有普遍性的偏差、误区的问题,先让学生作重点讲解,然后教师进行讲评,强调重点,揭示知识结构网络,总结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指导性建议,调控学习。并介绍与之相关的一些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让学生去进行探索和研究,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4.做好小结,学以致用
这一环节处理得好能起到梳理概括、强化记忆、培养能力、训练思维、提炼升华的作用。为此教师要精心组织,以完成学生“画成整圆”的心愿,使所学的知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并能运用它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这一环节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参与,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去讲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收获。然后教师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去解决。例如,有针对性地播放教学示范片段,请学生用学过的理论进行评价,说出好在什么地方,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等,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这样学生很容易投入和参与,情绪会被再度调动起来,从而达到知识升华的目的。
实践证明,“主体参与”型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堂教学模式有如下优点:一是由于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满足了学生受尊敬、乐参与的需要,唤起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器,而成为知识的研究者。二是学生通过阅读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把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组成网络,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达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变过去被动地单纯听讲的学习方式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营造了民主、轻松、舒畅的学习气氛,使学习不再是一件强制性的枯燥无味的事情,而成为一种紧张又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三是增加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在相互交流中常会出现争论,他们为了能够较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反驳或补充对方的意见,会对语言的再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这个愿望就是一种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动力,这个动力就能变成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美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云南教育》第13期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7
一、以生动的实例, 描述枯燥的概念, 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 不像语文具有描述性, 美术具有直观性, 体育具有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 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利用数学知识, 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 “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 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 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盛夏, 酷暑炎热, 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 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瞧, 老师来了。师摆臂作走路状, 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 出示荡秋千图。这时老师立即一转, 进入话题, 老师说:“手臂这一摆, 秋千这一荡, 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 学生兴趣正浓, 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 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二、利用思辨问题或实验结论作引导, 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启发学生的思考
有时学生所学的知识混淆不清。在数学的很多概念中, “0除外”这个概念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但生硬的灌输会记忆不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0不能作除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设计了一个等式。首先教师说:“我知道3能等于0。”学生齐声说这是错的, 教师于是出示连等式:3=6/2=9/3=3/0=0, 学生认为3是不可能等于0的, 可是上面的等式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3=0吗?学生的学习兴趣猛增, 思维的神经必然迅速工作, 通过回忆、判断和推理, 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诱发求知欲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篇8
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别人代替不了,只有学生自己认真、主动地学习,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积极培养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才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呢?下面,我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表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2.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首先,要给予学生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的期待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的潜在力量,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都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努力即可享受成功的氛围。
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要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教师必须在课堂上使学生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1.会听。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告诉他们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去做: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适当提问。
2.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会用脑去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肯动脑去想。
4.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他“三会”,因此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1.教师与学生平等。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2.努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进行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教师不要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总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其目的不仅仅在于数学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并能独立地解决问题,做到随机应用。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做。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它是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出发的,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使学生用探究的态度去适应未来,对学生必将终身受用。
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内在的、直接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爱学、乐学,产生学习数学的巨大动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篇9
[导读]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意识倾向性。
黄元廷(贵州省罗甸县木引中学
550105)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意识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兴趣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从而注意力集中并积极地进行学习。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关键时期。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尝试。
一、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巧设提问,可以较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中提供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提供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性的学习,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认识三角形》的教学中我先提问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呢?学生先是回答:是。然后我为他们准备了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木棒,让他们动手操作,学生很是感兴趣,在他们的动手实践中找到了否定的答案。这是一个以数学活动创设问题情境的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例子。
二、注重直观,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数学上,他们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和形象的事物。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如用“字母表示数”由于字母在表示数字上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具有“代”和“变”的抽象性,他们原来就对数的认识就感到不太适应,所以老师根据这一思维特征对数学概念的引入、法则的说明,特别注意加强直观形象和具体的教学,把教学内容处理成符合学生原有认识上的东西,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教师是拿着实物温度计上课,温度计上有刻度,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测量不同的温度;与温度计类似,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那么这样的直线叫什么?于是引出了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使学生看有实物,想有形象,记有特征,不但使他们学得有感、记得牢固,而且使他们理解得也较为准确和深刻。这样处理教材的例子是相当多的,都加以充分利用,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教师也注意到直观形象教学的局限性,不能乱用,要特别注意类比的事物与新的概念法则间的内在联系,慎重考虑他们之间比较的科学性。注重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
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思考,发现知识规律,得出结论,使学生享受发现的乐趣,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多边形内角和”时,老师先在黑板上画出四个多边形,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如何把这四个多边形按四种不同方法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探究如何推导多边形内角和公式?(1)、取一个点在多边形内,该点分别与各顶点连接,这样可把n边形分割成n个三角形。(2)、取一个顶点,分别与其余不相邻的顶点连接,这样可以把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3)、在一边上取任一点(除两个端点外),分别与其余不相邻的顶点连接,这样可以把n边形分割成(n-1)个三角形。(4)、思考:取一个点在多边形外,该点分别与各顶点连接,可以分成多少个三角形?又如何推导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以上几种分法都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通过推导和计算就可以得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这样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思考,自己发现知识规律,得出结论,自己也感到高兴自豪,推导出的结论经过加强训练巩固,应用于有关计算,更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通过这种教法,我欣慰地看到学生对数学课从“不大感兴趣”到“十分有兴趣”,从而调动整个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干劲很高。
四、利用数学本身的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1、实用性。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自然科学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的应用了数学,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的实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一位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比如学了圆锥面的展开图的内容后,可让学生练习制作形状为圆台式的灯罩,圆锥形状的烟囱帽等活动。
2、规律性。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有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先让学生量出一个三角形的三内角和,或者用剪刀把三个角剪下拼在一起,观察能否组成平角,然后提出对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你能否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从理论上给予证明,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初中数学教材中类似这样的例子较多,教师要善于发掘。它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篇10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2.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1.会听。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
2.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会用脑去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
4.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l.教师与学生平等。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2.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篇11
关键词: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改革
当前,随着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丰富,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对某项专业知识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也有学生是抱着某种目的学习专业知识的。针对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教学形式不断发展的需要,对教师讲授专业知识的方法、教学模式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是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也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传统的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学,把学生当作机器人,不断的往里面输入东西,目的是让学生机械地学习,忽略了学生的个体能动性,学生盲目的接受相关知识,达不到教学的效果。正确的教学目的、合理的内容结构,还需与恰当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更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们的关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教学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只有靠学生内在的‘情感动力’才能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学效果总是跟学生的主动性联系在一起的。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然要求
任何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的参与。一般人认为:学生是老师教会的,这是一种十分片面的观点。没有学生主动的学习,再好的老师也体现不出教学水平。教学的成败,归根结蒂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取决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的程度以及参与的方式。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才能使学生得到成长和发展。哲学家苏格拉底把教学过程比作婴儿的出生,教师的作用就是助产士,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是否具有成效,首先取决于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首先要从思想教育抓起。比如:对会计班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学,第一堂课,就要让学生懂得,学好会计基础知识,是祖国经济建设的需要,是为将来谋生立业掌握一种技能,是财政部门对会计职业技能鉴定认证必考的基本知识内容,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积极性和欲望,从而自觉主动地,甚至不畏困难,乐此而不疲,上课也会认真,对问题也会探究,实务操作也会动手。可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机地联系起来,是教学方法改革必不可少的途径。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推动作用
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增强学生自觉性的重要手段。如果教师在讲课时照本宣科,满堂硬灌,讲者口干舌燥,听者麻麻木木,就根本谈不上使学生开动脑筋,自主自觉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讲课时,注意运用灵活的授课技巧,巧妙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奥秘,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自觉地思索、揣测,增强学习效果;二是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如,通过会计模拟实训,引导学生结合会计实务进行业务处理,为学生提供展现他们所学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机会,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克服以往学生只注意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机械记忆,而忽略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弊端,增强教学效果;三是可以增强学习自觉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气氛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参与教学过程,留机会让学生同教师一起研究教材,自觉地强化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自觉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具体作法
在具体的教学的实践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学生学习的目的为教学的出发点,并采取一定的方法。
一是尊重学生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成为主动的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就是许多专家提出的“像科学家一样地学习”。学生在进入教室前,由于早先的经验,对许多问题已有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可能是不成熟的,但不一定是错的。即便是错误的,教师也应该尊重这些看法,在教学中加以修正与提高,不能不予理睬,更不能嘲笑,甚至一棒子打死。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接受合适挑战和经验的机会以及传授新思维方法等措施,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调查作出自己的判断,并密切关注学生思想的发展和变化。
二是注重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活动(包括提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限制性的,只可能有一种答案,它能给出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背景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聚合思维;另一类活动是开放性的,它可以有多种正确答案,它鼓励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操作、去思考。后一类活动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因为它刺激学生的思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有知识,动手操作,展开联想,寻找答案。而答案又是多样的,不同经历和运用不同方法的学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相互的交流又使他们开阔了思路,从而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开展这类活动。
三是着重加强师生交流活动。学生学习不仅通过第一手的经验学习,交流和其他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要鼓励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成人的交流,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交谈或非正式的写作,他们不但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更加清晰,也能提高他们的反应、辩论及反思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大,知识面的扩展,他们更多地需要从教师、成人、课外书和各种传媒中去获取、选择和组织信息,并与自己的现有理解相联系。交流中要注以下问题:注意倾听学生的谈话,注意他们表达语言的正确性和精确程度;教师多提启发性问题,如“为什么会这样?”、“假如…会…”,给出适当的思考时间,鼓励不同的想法;有时可以让学生掌握讨论的方向,不要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为学生提供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演示机会,注意学生此时的各种表现,在学生需要帮助时,要适时给出恰当的反应和评价。
总之,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变成课堂上的主动者,使学生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在教学中才可以事半功倍,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段宝山 浅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年 第8期
[2]袁君英 探讨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1年 第1期
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篇12
一、在数学教学中增强教学语言的吸引力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语言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最重要的工具, 为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老师在语言上要从以下几点下功夫.
1. 语言要清晰简明. 教学时, 老师面对的是众多学生, 所讲授的内容对学生来说也是生疏的, 故老师的教学语言要声音洪亮, 吐字准确、清晰. 再者, 老师所讲内容要让学生去接受. 所以,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要简明扼要, 减少学生记忆、加工的负担, 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来参与.
2. 语言要生动幽默. 活跃的课堂气氛, 学生才能有兴趣来主动参与, 所以, 把生动幽默的语言穿插于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 比如一些形象有比喻、顺口的口诀、小品化的表达都可适时地加入课堂中.
3. 语言要富有启发性. 学生的主动参与需要老师语言上启发引导,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按照知识的具体内容创设思维情景, 提出问题, 引领学生的思维.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要激起学生生动参与还应协调好教与学的节奏
教学过程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 教与学的节奏一致, 才能形成共振, 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审题不能一读而过, 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解题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应用. 而题目是解题的依据, 故审题是解题的首要步骤, 审题时要逐字逐句地审, 教师适时地向学生提供思维信息, 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使学生的思维节奏与老师的语言节奏合拍.
2. 数学教学过程中, 知识推进的步子宜小不宜大. 数学的全部内容是一个庞大的复杂体系, 数学教学是把数学知识一点一点地、循序渐进地分解到每一节课中的, 因此, 数学教学是按知识点来教学的. 另一方面, 又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能力不同, 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困难需要解决, 这都决定了数学教学过程中, 知识点推进的步子宜小不宜大.
3. 适时增加一些小结与体会. 一次一次学的知识点都是凌乱的, 并且学生由于是第一次接触, 大多数人不能进行归纳整理, 故在教学时应适时增加一些小结, 把所学知识点纳入到数学理论体系中, 这样可使学生的知识上升一个新台阶, 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要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应充分展示思维过程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 不管是概念、规律, 还是解题, 其教学过程都有其严密的思维过程, 要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针对不同的数学概念充分展示各自的形成过程. 数学概念的形成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根据某些具体事实概括出新概念, 二是利用旧知识类比同化引导出新概念. 这两种方式都是要经过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 这个过程要充分展示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起主动参与. 如讲授“射线”这一概念时这样引入: 现实生活中的手电筒, 它射出的光束具有这样的特点: 从一点向一个方向射出, 有起点无终点, 抽象出其图形, 再与直线对比, 最后总结出射线的定义.
2. 讲授数学规律应退回到具体问题中去, 重新展示其加工、制作等思维过程. 数学规律包括数学里的法则、性质、公式、定理等, 它们都来源于实际问题, 又是解题的基础和依据. 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 必须回到具体问题中, 让学生“参与”探讨其形成过程, 重新展示其思维过程. 例如, 讲授“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时, 应先复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观察其上的任一点的特征, 归纳总结出这个性质.
3. 讲授例题时更要充分展示其解题的思维过程. 解题是概念、规律的综合应用, 其逻辑性很强, 不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 学生就不理解, 无法主动参与. 例如解如下方程组:
若直接消元求解太麻烦, 应采用以下思维过程: 首先让学生观察看出第二个方程中的x, y的次数分别是第一个方程中x, y的次数的二倍, 由此很容易想到已解过的方程组:
这个例子就把观察、分析、联想等思维方式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来学习.
总之,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从多方面想办法, 使学生乐学、爱学, 形成主动参与来学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刚.工科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 (1) .
[2]范六一.浅谈数学教学的反思[J].新课程学习 (上) , 2007 (7) .
[3]马书燮.数学史与高等数学教育[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 .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篇13
一、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该使学生了解所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各种知识技能对他们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用途。当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是他们达到某种重要的目的手段时,他们就会产生求知欲和认识的兴趣。事实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办法。
1、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通过这些事例使学生领悟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使学生明确数学在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可以克服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数学仅仅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需要的片面认识,加深了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的理解,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应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数学对于提高思维素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都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理解数学概念,进行推理论证,解答应用问题,都要广泛应用逻辑的统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的理由律等基本规律,并利用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类比等重要思维方法,它能养成人们从事确定的、不矛盾的、有序的、有依据的思维习惯。所以说“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使人变聪明的特效药”。从而给学生树立“学数学能使人更聪明”的观念,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的教学之法,关键的开巧之术,在于教师“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特点和容易乐于接受这一要求,使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把学生学习数学的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得到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和重要手段。
1、史料法 数学史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摇篮,它孕育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这两者我们的课堂就不再会枯燥乏味了,通过平时教学和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们发现现在的中学生仍有喜欢听故事的习惯,尤其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数学有关的数学趣事,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让学生产生学习这些榜样的动力,古今中外的数学家故事以及数学趣闻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从古埃及的土地丈量到几何学的形成;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从终生勤奋好学的欧拉到才华横溢的高斯;从黄金分割到优先法的应用,一个个历史境头会让学生深深沉浸在古人奋斗的情景中,它必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同时,学生也会从数学家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到不少启迪,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多读点数学史。
2、故事法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为了使学生富有成效,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并在学习中寻求欢乐”。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应积极创设数学情景,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作遐想。教师应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以引起学生心理矛盾冲突。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些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点多,与一些知识相关的故事也不少,尤其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如:讲无理数时引用帕斯金因发现无理数而被扔进大海的故事,讲授“反证法”时引用“道旁李苦”的推理故事,讲授对数应用时引用印度赏给国际象棋发明家锡塔麦粒的故事,充分利用故事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来增强课堂情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大法宝。当然如果没有现成的故事可引,教师如能恰当编一个故事出来,会使教师受欢迎度提升不少。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推荐阅读: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1-11
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07-09
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07-02
体育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07-01
如何激发小学生对语文阅读识字的自主学习07-20
如何发掘教材资源,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10-22
如何激发语文学习兴趣07-12
如何激发英语学习兴趣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