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掘教材资源,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2024-10-22

如何发掘教材资源,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通用12篇)

如何发掘教材资源,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篇1

如何发掘教材资源,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如何发掘教材资源,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文/林明子

摘 要: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如何发掘教材资源让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思考、探索、实践的问题。因为,小学生在上课时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爱“走神”的现象,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障碍。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营造气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新,依据课文选择了不同的激趣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首先采用直观演示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其次采用音乐渲染法――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情趣,培养学生情操。最后采用情景表演法、绘图展示法及激情讲演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情趣;音乐渲染法;音乐渲染法;绘图展示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如何发掘教材资源让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思考、探索、实践的问题。因为,小学生在上课时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爱“走神”的现象,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障碍。心理学证明:无意注意在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中占主导地位。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不断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而完成教学任务,让小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呢?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营造气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新,依据课文选择了不同的激趣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直观演示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演示法就是在教学中运用教学器具进行直观演示,要求学生多看、多思、多说、多做,从而理解课文,训练思维,锻炼能力。例如,《乌鸦喝水》一文,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善于解决问题的道理。我拿出细嘴玻璃瓶放在桌上,当讲到“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发现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时,我把水倒进瓶里(满半瓶),又讲到“可是瓶子里的水不满,瓶口又高,它喝不着。”又问学生:“你们能想出办法帮助乌鸦喝到水吗?”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为学文作铺垫。我引导学生看乌鸦的办法怎样,我边讲解,边把准备好的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里,当讲到“瓶里的水流出来了,乌鸦就喝到水了。”一句时,课桌上瓶里的水流出来了。学生不约而同地拍起手来,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在此基础上,及时点拨:如果乌鸦不及时动脑筋想办法,乌鸦就会渴死了。那么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应该怎样做呢?于是学生认识到:要开动脑筋,解决困难。这样做事半功倍,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音乐渲染法――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情操

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耳悦、心悦,兴趣浓烈。如,在教学《我爱祖国》一课时,我先播放了一首欢快、悦耳的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学生都被这动听的歌声陶醉了,有的还跟着唱起来,同时对祖国产生了憧憬和热爱。我趁势引导学生到文中的“祖国”走一走,看一看。并用课件演示“万里长城、五星红旗、白鸽……”一幅幅壮观的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此时我将“你要问我最爱什么?我最爱我的祖国”的爱国教育贯穿于教学中,()做到创设情景、以情引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学生从中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产生强烈的自豪感,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情景表演法――引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适当地运用“小表演”形式进行情景教学,学生参与生动的表演,既能学到知识,又能锻炼创造表演能力。在教学《王二小》一课时,我先介绍了抗战时期的形势,同时设计了节目让学生表演,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编排。当学生自由表演时,由一名男生扮演王二小,我让他自己根据课文想想应该如何面对敌人的凶残,表现出王二小的机智、勇敢。而两个“小日本”和一个“汉奸”也演得惟妙惟肖,一场王二小同敌人的斗争开始了,当“王二小”壮烈牺牲时,我给这一情景配上了音乐,在下面观看的学生脸上布满了揪心的神色。当英勇的“八路军”赶来歼灭敌人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通过这样的表演,使学生钻研课文扎实,理解内容深刻,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很好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四、绘图展示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许多学生一听说上语文课就愁眉苦脸,而一上美术课就眉开眼笑,这是低年学生对抽象的文字理解较难,对形象的画面却有兴趣的缘故。那么,我们何不抓住儿童的这一心理,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引入画图教学呢?例如,在教学《比尾巴》课时,这是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特点的课文。教学时,我分别给学生发了印有六种没有尾巴的动物图(猴子、兔、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学生边听我慢慢地读课文,边根据文义画图。我读完一、二节学生就画出了猴子、兔子、松鼠的尾巴,当我读完三、四节时,学生就画完了公鸡、鸭子、孔雀的尾巴。这样边读边画,趣味横生,学生从栩栩如生的画面理解了语句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动物的尾巴画得各具特色,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个性,也从中明白了动物尾巴的不同特点。

五、激情讲演法――激发学生的情感,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上正确穿插小讲演,能活跃气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悯农》时,我针对学生中扔馒头和蛋糕、吃饭时掉饭粒、剩饭的现象请学生看图中农民的形象,将农民种地辛苦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作对比,作简短的发言。有的学生说:“我们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而在我们中间,倒饭菜、剩饭菜的现象时时发生。这是我们不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表现,是不对的行为。”有的学生说:“想想那烈日下的农民伯伯,想想那省吃俭用、日夜为我们操劳的父母,我们的做法对吗?”这一讲演,学生的激情顿时高涨,学生斗争先恐后地参加讲演,倾吐内心的感受,并一致表示要珍惜粮食。这样,就巩固和强化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学生自省、感悟和体会比教师的思想教育和灌输效果要好得多。

在课堂教学中好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创新。

总之,课堂教学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从激趣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才能使学生的个体得以体现,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 吉林省安图县朝鲜族学校)

语文课如何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 篇2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一堂课的好坏,开头至关重要,它影响着学生整节课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在上课之前,如果教师能紧扣教材精心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启迪智慧的谜语,或用电教手段创设美妙的情景导入新课,就常常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味盎然,主动去获取知识,可以说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我曾见到一位教师在讲《斑羚飞渡》一课时,在导课阶段,选用了美国大片《垂直极限》中的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一家三口在攀登山崖时,突然发生了意外,绳索上的钉子从崖缝中崩落,唯一剩下的一个钉子也在吱吱作响。为了减轻绳索的重量,保住一对儿女的性命,父亲毅然命令儿子割断了悬挂自己的绳索,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们……,这个片段和课文主题极其相似,为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理解课文起了极好的作用。

类似这种在课堂教学方面探索的例子很多。一本教学杂志上介绍有位老师在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先让学生听歌曲——《好汉歌》,通过雄厚的旋律、激昂的歌声把学生带到了官逼民反的风风火火的农民起义战争年代。曲罢,就问:“谁能用《好汉歌》中的歌词来概括鲁达这一人物形象。”学生个个劲头十足,纷纷答道:“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师说:“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正是鲁达性格的根本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看看作者施耐庵是怎样把鲁达这一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的。”这新颖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经验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标题,巧质疑

标题文章的眼睛,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即把题目当作教学的“纲”,去寻找课文中为题目直接服务的具体材料。这是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语文素质能力的好方法。抓住题目引导教学,即节约教时,又训练了能力,而且对写作还具有指导意义。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在学生研读课文后,可抓住标题这样设问:“既然主要人物是菲利普夫妇,为什么题目为《我的叔叔于勒》呢?”经过讨论,学生知道了于勒是故事发展的线索,是菲利普夫妇思想情感的试金石,又是“我”同情怜悯的对象。将“于勒”作为题目中的重难点,还加深了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对拟定文章标题的重要性的认识。

还有一次,我在听一位小学教师讲授《一定要争气》一课时,教师围绕标题中“争气”一词,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文中讲到几次争气?为谁争气?结果怎样?”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着“争气”一词层层深入的,学生的思维也就随着由浅入深的问题不断深入发展。一堂课下来,不但使学生达到了练脑、练口、练胆的目的,而且还形成了主动学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三、抓主题,纵向深入

文章的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因而必须交给学生掌握理解主题的方法。这种教法目的明确,教学内容高度集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苦柚》这篇课文,我和堂妹同伯父去买柚子,在集市上看到一位与众不同的卖柚子的女孩,别人都在吆喝,她却低头看书,我们在准备买她柚子时她不但不夸自己的柚子好,反而告诉我们,她的柚子非但不甜,而且还有点苦,是苦柚;当知道伯父是从遥远的国外回来时,又劝伯父少买她的苦柚;当伯父买下她的苦柚给她100元时,小女孩不但没要,而且提起竹篮消失在人群中。这样就把“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可以买到金银珠宝和山珍海味,却买不到善良的灵魂,小女孩有一颗金子般的美好心灵这一主題,一层层地表达出来了。

四、巧设问题,延伸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早在其《教育目的》一书中就指出:“成功的教育在其所传授的知识中必须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要么知识本身是新的,要么具有某些适用于新时代、新世界的新颖性,你必须设法使知识带着新鲜性呈现给学生。”这就说明课堂上趣味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教《挖荠菜》一文中,通过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根据想象,把“我”因在地主家里不敢回家,母亲找“我”的情形描述出来。针对这个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争相一显身手。有一个学生是这样描述的:天,渐渐黑了下来,乌鸦呱呱地叫着,“我”光着脚,拎着一只鞋子,躲在村子的一个草垛边,又饥又渴,难受极了。只听见妈妈在村头用凄厉的声音一遍一遍呼唤着:孩子,你在哪儿?快和妈妈回家吧,妈不打你……这一问题,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和主题的理解,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既未脱离教材,又紧扣教材中心,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自我展示的机会。

因此,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敢于推陈出新,找准切入点,大胆实践,课堂教学就一定能走出一条新路来。

当然,课堂教学趣味性,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谨防课堂教学走样,搞成教学方面的“花架子”,那样就会出现课堂上热闹闹,煞是好看,课后学生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培养不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来,而且连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也难获得。

要避免课堂教学“花架子”的出现,这就要求老师真正把握课堂教学实质,从观念、方法、手段等方面去琢磨教材的内涵,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总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新颖性、趣味性,只要从教材入手进行创新,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作者单位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教师进修学校)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 篇3

乡宁县昌宁镇碾角小学 杨茹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我们对一件事情或一样东西感兴趣,我们就会想尽办法去了解它、拥有它。其实,学习语文亦是如此,如果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便能产生强烈参与意识,把学习语文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学习效果自然会很好;反之,如果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就会厌烦它、抗拒它,学习效果固然就差。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语文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巧设导语

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得力于一个好的导语,因为导语是每节课的开场白,学生对每篇文章、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新鲜感,所以一个好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心理情绪,活跃其思维,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因此,我十分注重一堂新课的导入环节。采用不同形式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我还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即讲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这样既能丰富了课文内容,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巧妙地设计导语能为上好一堂课打下基础,活跃氛围。

二、变换教学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注意力不易集中、好动等心理特点,如果教师在一节课中一直平铺直叙地讲,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变换各种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手段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三年级学生学习生字时,发现让学生难记的不是生字的字形,而是这些生字的拼音,通过调查了解这些学生拼音基础很差,对拼音不感兴趣,于是,我在教生字的时候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先把不注音的生字写在黑板上,然后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些“客人”和我们一起上课,这些“客人”我们都不认识,怎样才能认识它们呢?(给它们注音),你们愿意上来帮帮它们吗?这时就会有许多学生争着上来给这些生字注音了,而且因为自己是去“帮助”别人,所以当然不能出错,于是学生平时写拼音、读拼音就更加认真了,而且课前也能自觉去预习下一课的生字,其实孩子们都是渴望去“帮助”别人的。

三、开展适当的竞赛

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一般好奇、好胜,乐于表现自己。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开展各种竞赛活动,给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一旦处理不好,教学形式单一就会使之变得乏味。于是我就采取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的形式来完成这一环节。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读”的兴趣。而且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在激励学生“读书”上,还可以用在回答问题等方面。

四、融洽师生关系

巩固学习兴趣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如果喜欢你,就喜欢你教的课,特别听你的话。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你呢?微笑着走进课堂,创造良好的气氛;关心爱护学生,始终带着愉悦的心情给学生讲解知识;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在教师情绪的感受下,学生就会愉快、轻松地学习,学习的兴趣自然能得以巩固。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4

一、用爱心做学生的知心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前提就是需要有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才能接纳孩子,包容孩子的一切。特别是在我们的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学生占一半多,这些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缺乏关爱,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导致大部分学生来到学校后根本不把学习放在心上。我们的农村教师好多人都说 :“现在的学生难以管理,教学成绩难以提高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要用我们无私的爱去关心他们、尊重他们,做学生的知心人,让这颗爱心永驻学生的心间,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奠定基础。

(一 )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心。

不能否认现在是一个浮躁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在对名利的追求中奋勇拼搏,甚至不惜牺牲人格尊严。而教育在这个物质追求的大潮中也变得越来越势利,唯利是图,恰恰违背了一个教育者的本质。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从第一次走进讲台起,除了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探索创新外,最重要的是还要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心,踏踏实实的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才会有一颗真正的爱心,无私的爱着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搞好师生关系,巩固学习兴趣。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喜欢的老师,除了知识渊博、讲课生动等等之外,还要对人和蔼,充满爱心,是学生的良师,更是学生的益友。作为一个教师要懂得与学生进行心理换位,在处理完一件具体事情之后,要自问:“假如我是学生,我会怎么想,我会怎么做。”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不要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假如伤害到到学生的自尊,要及时找机会向学生道歉,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师要放下架子,走进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他们对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就更浓一些,自然效果也好些,反之则然。所以,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开展好本学科的教学工作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与后进生的情感交流。

作为一位教师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发展优等生,更要重视提高中、下水平的学生。下水平的学生,也就是后进生,要做后进生的父母、兄长、知心人。学习上的后进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在家里本来就得不到真正的关爱,来到学校后再得不到老师的关爱,可能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一蹶不振,进而可能会变成“双差生”。实践证明,当一个学生喜欢某一位老师时,往往也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并会尽力克服一切困难把这一学科学好。反之,如果他(她)对老师存在对立心理,便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厌烦心理甚至与教师进行对着干,拒不学习这门学科,而且干扰其他同学学习。久而久之,就成为某些教师心目中无可救药的学生。所以教师经常性的与学生接触交流情感的同时,多欣赏一下后进生的闪光点,给后进生多一点点的关爱,给他们多一点点温暖,多一点点的自信,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自我,心理学告诉我们,自信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心理基础,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的安全需求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被尊重,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得到社会肯定性的评价,找到自我的价值,促进他们积极主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保障。

众所周知,学习兴趣是学生认知某种知识或事物的心理倾向,是小学儿童维持注意力的有效手段,也是维系良好注意能力的关键要素。良好和谐生动的课堂气氛,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不断增益,教学活动就会事半功倍,但是兴趣的激发和作用的发挥依赖于课堂氛围的营造。

(一) 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面对农村教育现状,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去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有效的教学情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由此,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教学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启发下,踊跃地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为此,备课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发,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 ”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表达问题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二)激趣导入课堂,激发学习动力。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教师一上课就能用短小精悍而有趣的导语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必将对整节课产生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千方百计设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以这个兴趣点导入课堂,向他们展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求知世界,鼓励学生质疑求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生自己需要的的效果。比如:在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匆匆》这篇课文时可以这样导入: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一个朋友与我们形影不离、息息相关,是我们一生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叫“匆匆”,你们想不想认识他?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这样的激趣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 让生活走进课堂,提高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当学习的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但是教材仅是起一个导向的作用,至于怎样组织教学,怎样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则需要我们做教师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教学资源和生活实践的统一。为此,教师尽可能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信息的情景,使学生在熟悉的现实生活中探索知识,领悟知识,掌握知识,逐步养成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的习惯,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中离不开本学科,本学科存在于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本学科,从而对本学科学习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兴趣。生活知识的导入,使所讲课内容变得浅显易懂,还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四)设置悬念式情境,激活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道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不可收,采用灌输式或串讲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这样的教学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特别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参与学习意识能力和自控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其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所以课上教师尽可能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挖掘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形成自学、自主、自能学习的最佳状态。

(五)运用优美语言,调动学生情绪。

人们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离不开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较深的言语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作为传道载体之一的教学语言,应有一系列的品质特点,使语言富于教育的性质,成为对渗透思想教育有积极教育的作用。教师讲课,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听起来有兴趣,有情趣,有新意,想听、爱听、乐听,吸引人。不需要辞藻的华丽,关键是有一种号召的力量,有激励的作用,激发探索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劲头,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

(六)保持良好的心态,创造愉快和谐气氛。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不管今天的心情如何,都要带着微笑走进教室,用微笑的表情和温和的语言给学生们讲课,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在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使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即使是对待差生,老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盼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一个暗示的动作,有时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使学生能自觉改正缺点,避免产生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变一切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师生共同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气氛。同时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愉快感中受到鼓励,激发起爱老师,爱这门课的相应情感。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5

大丰市第二小学刘惠芳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6

一、设疑、释疑激发兴趣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经过思维才能释疑,才能有所收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设疑、释疑,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感觉“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适时给予释疑,就能给他们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比如我在讲解人生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时,首先让学生明白,人生价值包括奉献和索取两个方面,然后设问:“一个人对社会的奉献和索取是什么关系时,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奉献大于、等于还是小于索取的时候?”问题一经提出,各学习小组都热烈讨论,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其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平铺直叙讲解理论更有效果。

二、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相对较大。在讲授中如果利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曲径通幽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与这一基本国情相适应,我国必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鞋要合脚”来做比喻,即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脚,把生产关系比作鞋子。并说明随着年龄的变化,脚不断地变化,所穿的鞋子也要随之发生变化,这样鞋子穿在脚上才合适。可以接着问学生:“买鞋子时,你是愿意买大一号的、小一号的还是买正好合脚的鞋?为什么?”这样设问,学生就能明白两者的关系了,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关系)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生产力)决定的。通过这一比喻,就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学生学起来也感到容易、轻松。

三、以生动形象的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漫画不仅生动、直观、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大量的漫画、图片,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漫画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融知识点于漫画分析中。透过生动形象的漫画,揭示出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浅显生动的漫画中深思,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例如,在学习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时,可以充分运用教材漫画“被打之后进行教学”:有三个学生在同学被打之后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一是算了吧,人家势力大,我们惹不起;二是等伤好之后,把对方痛打一顿;三是一定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学生在比较鉴别中明辨是非,懂得要依法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遇到这种情况,既不能忍气吞声,更不能以恶对恶,非法报复对方。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欣赏漫画达到教学目的,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明白道理,知道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四、理论联系实际,思品课堂生活化

生活是思品课教学的基础,它既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如果思品课不联系生活,特别是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就会感觉学习这门课毫无用处,就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在思品课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学习《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时,我让学生看课本漫画——两个学生在诉苦:一个说,真倒霉,新买的球鞋才穿了两天就坏了!另一个说,我也一样,刚买的圆珠笔就写不出字了。问他们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学生纷纷列举:校门口有很多三无产品;新买的书包,用了两三周带子就掉下来了;買的橡皮泥味道很刺鼻;买了双便宜耐克鞋,味很大且不耐穿……这些现象对学生来说司空见惯。问了几个学生,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他们一般都不了了之。很少有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告诉他们,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是不容许侵犯的。如果你的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应该依法维权。如果你买了三无产品,买了断带的书包、写不出字的圆珠笔,应该怎样维权呢?通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使学生知道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件应该如何去做,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联系生活,思品课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激发了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

课堂教学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思品课教师要在教学中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既要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思品课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思品课,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7

学习上帮助差生

小学生的数学成绩,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成绩好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会表现的很强烈。而对于那些学习很吃力的差生,则会对数学的兴趣表现的越来越消极。所以教师要及时帮助这部分差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我们不仅要在课外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而且还要注重课内的辅导,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讲课时多注意他们;提供给他们较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对这部分学生的家庭作业和课堂练习及时的检查讲解,存在的知识缺陷及时补救;对学生存在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的表扬、鼓励。这样从点点滴滴中帮助差生,他们就会逐步转变,渐渐喜欢上数学,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成绩。

其次、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除了要在生活中关心学生,学习上帮助差生等方式之外,能好好的把握住这短短的课堂40分钟也是至关重要的。那如何才能充分的利用好这堂课呢?那就需要我们把握住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上精彩了,才会使整个课堂发挥出整体的教学效果,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起到提高学生数学兴趣的作用。

导入时设置悬念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上课伊始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在使用情境导入、实验导入、演示导入、设疑导入时,给学生创设一个悬念。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烈,它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小学生兴趣的重要来源。强烈的好奇心会紧紧的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从而牵引着小学生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原因。因此,在数学教学的导人中,教师应巧设问题,制造悬念,为上好整堂数学课打下铺垫。

例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提问:“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当学生轻松回答后,教师再问:“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呢?”有的学生可能受前者的影响回答:“个位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是这样吗?让同学们通过动笔试一试,像13、16、19、23……都不能被3整除,显然这不是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然后,教师再让同学们说数字,自己不用动笔试一试就能很快的说出它是不是3的倍数。接着让学生检验老师的判断是否正确,从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当学生问及原因时,教师先不告诉他们,让他们把刚才检验的几个数的数字的位置调换一下,看看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经过检查惊奇地发现它们仍然是3的倍数,这说明能被3整除的数与其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无关。“那么这里边有什么奥秘呢?”不等教师提问,学生自己便会积极思考起来,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

2数学兴趣培养

利用新课改教材中的具体事例提高学生的兴趣

新课改后编写的教材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有很大帮助,编者把旧教材中的很多强加给学生的公式、定义、定理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分析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明确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

例如当初上学时有这样的一种题目:一个水箱开进水管,12个小时能把水箱灌满,开排水管24个小时能把水箱的水放光,如果同时开进水管和排水管要多少小时能把水箱灌满?这种题目让人很费解,因为它与现实生活脱节。因此学生在做这样的题目的时候心里总是存在一些想法,导致不愿掌握这样的题目。其实我们会发现这无非就是一个有进同时有出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离开水的问题,有进有出最典型的就是财务问题,也就是家庭收支问题等等。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心中的想法,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会就题论题了。

培养学习数学的成就感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学数学

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不认可,认为学习数学没有用处,那么哪怕他在数学上有非常大的天赋和成就,他也会不以为然。反过来一个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非常必要的事情,那么哪怕他学习过程中解开了一个小问题都会为此而沾沾自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首先要对数学有个清楚的认识。说的更通俗些就是你要知道为什么学数学,我学完数学对我有什么用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数学使人严密。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每一个人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也就是说:“在二十一世纪,人人都要学会的数学”。蔡元培先生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因重视数学,“列数学系为第一系”,这种传统一直保持至今。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数学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

3数学兴趣培养

在探讨新知中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数学脱离了生活实际,只是一系列单纯的数字或符号。那将不再是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了,整个数学都会失去存在的价值的。那我们学习数学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把生活实际和数学充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所在,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数学的积极情绪。把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来实现,如: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竞争情境等,让学生从中认识到数学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演示这样的一个情境,小明家有一块长方形的耕地,邻居家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耕地,由于某种原因邻居家想和小明家换一下耕地,问如果把耕地直接换了,小明家会有亏损吗?这时学生肯定会说算出两块耕地的面积来就可以知道有没有亏损了,这时学生就会去量两块地的边长,前面刚学过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_宽,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算呢?是边长乘边长吗?显然不是这样的,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如何来求?小明着急死了。同学们快来帮小明想想办法。这样同学们找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意义了,自然就会产生对它的乐趣。

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练习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手段。是学生对所学新知的巩固,也是教师对学生新知掌握程度时一种检测。同时它还可以引导学生更深一步的理解新知。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这就造成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那如何才能使所设计的练习既使掌握快的同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又不至于使掌握慢的同学感到吃力呢?那就需要我们在设计练习时做到多层次、多样化,使其难度逐步提高,同时尽量设计到班里的每一个人。

例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听写分数练习:八分之一;一个分数分母是十,分子是一;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份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是多少.用分数怎样表示;一个分数它的二分之一是八分之一,这个分数是多少。这样逐层次的将难度提高,层层递进,层层深入,便于学生将本课的知识灵活掌握。

4数学兴趣培养

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成就感

1.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要从浅入深。每个学生对于数学的敏感度不同,基础的薄厚也不相同,因此在让学生体会数学成就感的初期时一定要把起点放低,保证不丢掉一个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提高,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体会着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再小步子提高习题难度,强化学生的成就感程度。决不能高起点直接被老师“屏蔽”掉一部分学生,或者大步子打消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2.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要因材施教。在进行由浅入深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个体差异较大的情况,对于同样的基础题目,一个同学10分钟能做10道,而有的同学10分钟只能做一道,那么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对其因材施教,可以利用分层教学方法或者考察作对题目数量的方法分别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收获,使得他们都能够感受到成就感。

引导学生操作,发展学生思维

实践操作是少年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心理学中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数学具有很大的抽象性,而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活跃思维,发展思维。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篇8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前进小学 邢光妹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人们认识事物或参与活动的积极倾向,是进行学习和创作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的有效手段。激发兴趣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激发兴趣是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手段。许多实践证明,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两种:首先是认识,其次是兴趣。兴趣是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激发兴趣是增强美术课吸引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是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本文就作者多年的教学体验做一简要的概述。

一、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灵活、实用地组织教学,以好奇心为先导,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索新奇事物的动机,是形成兴趣的重要条件。通常,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为此,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手段,合理的措施,营造良好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美术知识的渴望,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在小的时候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在学校经常向老师提一些千奇百怪的问题,让老师觉得他是个最笨的学生,老师便叫他母亲把他接回家。爱迪生因此而辍学,但他对科学依旧充满了好奇,精心钻研,最后在自己的自学和努力之下,发明了电灯等一千多种东西,成了著名的发明家。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有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

二、制作优秀的范画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采用范画的作用非常重要。优秀的范画能使我们的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并能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然而有些老师在教学中不使用范画,光靠粉笔和书本,空对空口传式讲课,使原本应该兴趣盎然,艺术感染力很强的内容被挖得干巴巴,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厌倦,兴趣就更说不上了。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课堂上有意识的寓绘画于游戏之中,以此促进儿童绘画的积极性。有些人把美术课称为图画课,认为美术课就是教师把范画往黑板上一挂,让学生临摹就行了,这种呆板的教学方法是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的。美术课可以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学生有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地构图,引导学生真实地表现自我,使儿童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提高。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活动,最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老师要善于创编美术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完成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上课时先引导学生观察书本中的范画,让学生找出每幅画的特别之处,也可以采用分组比赛的方法,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就会跃跃欲试,情绪高涨,于是作画的兴趣也就来了。作画时可以让学生欣赏同龄小朋友的画,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强,又好自我表现,此时,他们的思路已经被打开,创作心理急切。因此,对绘画的兴趣就浓厚,学习也就随之提高。教学上课,要让每个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喜悦。采用这种愉快教学法,有利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有很大的益处。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更重要的在于进一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美术课并非限于室内教学,适当开展一些如风景写生、材料收集、参观画展、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让他们在活动中对美术产生兴趣,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

五、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作的自信

老师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采用鼓励的方法,发现和充分肯定的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的进步,是他们对自己的才能产生自信心。绝不能轻易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怎么画成这个样子,我是这样教你的吗?”之类的话语,比如对不足的地方可以这样说:“画得不错,如稍微改一下更好,”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换另一个方式进行辅导,教师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的自信,不要轻易毁掉他们那刚刚萌芽的兴趣。

六、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舞台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舞台,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通过课堂绘画作品的展览,让学生有成就感。展示学生的优秀成果和才华,让学生在看中学、在学中产生浓厚兴趣。当班上学生和自己的作品被展出或采用时,学生都会很高兴,会自觉的学习其中的优点。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创作中来,对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绘画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的益处。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教师激发他们潜在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好好学习,自主学习,积极学习。美术教学是通过艺术形象的陶冶,使人情感丰富,心灵美好,品格高尚,使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学生学的学习兴趣,尽量使课堂产生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去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想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以此来启动学生内在的动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9

关键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一个成功的老师总会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语文的课堂学习中应该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活跃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素质文明的进步,过去死记硬背式的课堂教学显然已经不能再用。它会让学生墨守成规,甚至厌学。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学生才是做好自己事业的前提。只有这样,他才会通过多种渠道(比如:主动听课,积极查资料,不斷创新等等)去备课,从而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上活自己的课堂,使自己的课堂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既有趣又能有所学,既有学生的思考空间又不会上成十万个为什么,既要让学生参与还要让他们有所快乐有所成就感,力求每节课都有新的形式,都有新的节目。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师要熟练教材,赢得课堂上的超常发挥

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都是学生的主导,只有主导好了,学生才会喜欢,才会有兴趣上自己的课。当然,这必须要求教师熟练教材。我常常在课堂的最后五至七分钟让学生以采访的形式向我提出与教材有关的任何疑难或看法,这是课堂上学生最盼望的时候,他们会争先恐后地向我提出许多很有水平的问题;也是我最紧张的时候,唯恐自己不能正确流利地解释或回答学生。比如,在学习毛泽东的词《菩萨蛮·大柏地》时,学生问我:“老师,这‘弹洞前村壁’是夸张呢还是事实描写?我认为这战斗再激烈也不会穿透前村的墙壁吧?可是这真实的战斗又不适合夸张吧?”学生一头雾水,满脸的疑问。当时我心里一颤:是呀,孩子说的有道理,这备课时没想到啊!不过我在瞬间就反应过来了,就坚定地回答了孩子:“当时中国很落后,尤其是山区,墙都是土坯垒的,当时战斗那么激烈。”接着我又模仿了战士们嘟嘟使劲开枪的情形,然后问大家:“同学们,那墙壁能不能穿透?”我发现学生们都在点头。我也舒了一口气,还真佩服自己的超常发挥。所以,教师对教材的熟练,对课堂的成功主导并赢得超常发挥也一定会使学生深深地爱上语文。

三、感情细腻而投入的必备

一位成功的语文老师,他的感情一定是细腻而投入的,这不但会让学生爱上语文,而且会陶冶学生的情操。教材中不论是诗歌散文、政坛杂文还是小说剧本,即使是拼音字母、识字、识句也都倾注着作者及教材编辑者的真情实感与心血。作为语文老师必须感情细腻而投入才能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领悟教材编辑者的意图,才能编辑、作者、教师、学生融为一体,达成情感上的强烈共鸣。为此,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仪表

进课堂前,要整理好自己的形象,注意仪表,调整心态,精神饱满,情绪振作地走进教室,给学生一种精神上的震撼,情绪上的感染,这会给成功进入上课状态奠定好基础。

(二)教师讲课时思想中要抛开一切杂念,扔掉自己所有影响教学质量的情绪,完全投入授课状态,要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老师,而是教材中的主人公在与大家共喜、共悲、共爱、共恨。还要让学生感到老师同时还是一位和蔼、风度、幽默、民主、平等、友好的导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来完成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及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情感教育。

(三)课下要让学生发现语文无处不在

现在语文知识面的扩展,仅仅局限在课堂是远远不够的,但是课下过多地布置教条性作业学生又容易厌倦或应付,因而不会有明显的效果。不如让学生走进社会,进入生活去发现语文、应用语文,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大街上的广告词中去搜集错别字,用拼音或智能等输入法和老师五分钟聊天,亲手制作生日贺卡,给妈妈写留言等等,既让学生做了,他们还沾沾自喜,还能学得知识写出感受,这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兴趣的激发是多方面的,老师们也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上是笔者教学多年的体会与总结,愿和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1-5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M].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如何发掘教材资源,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篇10

一、通过学习评价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对体育课的评价是很最重要的一关,首先我们应该看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或整个体育学习过程中是否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相互评价,教师是否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体育的乐趣。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为他们而服务的,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了解学生主体的差异,给予不同的教法,进行指导和帮助,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分不同个体等进行合理评价,因材施教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学是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所以,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是评价该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的根本保证。在一堂体育课学习中,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地去锻炼自己,这样的效果定然可佳,然而,要想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去发展自己个体进步的话,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充分发挥,且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评价主体作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如果我们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就会尽情去做,会努力去达到学习目的;(2)我们应该选择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如引导发现法、赏识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自主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等等。而这些教学法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用民主的、科学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从而发展他们的智能和体能。(3)要有传授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动作技能,对重点技术环节详细讲解、示范。要做到精讲多练、多介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去尝试,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提高自我反馈能力。总之,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愉悦中提高技能,是学习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体进步的重要途径。

二、及时点评和总结

评价有学生自我评价,也有教师评价。对生理和心理共同成长的学生来说,获知自己在学习等方面的任何进步都是很重要的,反馈能增强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学阶段是学生自我价值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大学第一年,学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没有独立的、内化的评价自我的标准,他们的自我评价主要是根据他人的评价如教师、同学等,从而形成对自我的评价,在众多人当中,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有着权威的地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显得举足轻重了。如:在一次游戏教学中,当游戏告一段落时,我对刚才的活动进行评价:1.自我评价。四个小组中,为什么有的小组跑得快?找出原因。2.小组评价。找出自己小组的不足,进行战略调整。3.教师评价。我把学生没提到的或没想到的地方进行评价,表扬好的,然后告诉学生,不论做什么事情,当做到一定的时候,要进行总结,这是为了做得更好。得到表扬的小组更加兴致勃勃,没有得到表扬的也受到鼓舞,不甘落后,小组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学生自始至终处在兴奋之中。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篇11

【摘要】当前中学生缺乏户外活动,比较懒惰,很多人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严重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交融的过程,体育教师应该根据中学生的身体生长、心理特征以及体育课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十几年来的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从四种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激发 中学生 方法 兴趣

目前,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达标就行,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地认识,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成了不爱活动的比较懒散的一族,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的身体发育受到了影响,不利于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上体育课,按照教师的要求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作者根据自己十几年来的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从四种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一、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也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强烈的事业心;同时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体育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做任何动作必须以身示范,动作要规范、到位、准确、熟练、轻松、优美,这样可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精湛的业务能力及优秀的心理品质,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有助于提高中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如果教学方法呆板、机械,学生就会产生倦怠厌学行为;相反如果在教学中,言语风趣,形象生动,精练而带有鼓励性,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激情就会很高。另外根据中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在课堂上开展具有竞赛性的游戏,如“迎面接力赛跑”“黄河长江”,课堂就会出现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活跃气氛。

二、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注意的心理过程,是对事物的感觉、思维的反映。例如:在队列队形的练习过程中学生注意教师发出的各种口令,而做出不同动作,就是学生对刺激物的反映。注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在体育活动中,如果心不在焉或注意力不集中,便不能掌握所学的内容,就会出现动作错误,有时可能出现损伤事故。注意分被动与主动两种,被动注意是属于本能的,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它由条件刺激或个人爱好所产生。例如:上体育课时,新奇的道具,显目的标志,宏亮的口令,都能引起学生们的被动注意,而主动注意则由意志去指挥,带有强制的意思,往往学生对某些事物并不感兴趣,只是由于某种需要才去注意。

三、挖掘教材中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一般的说,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力所能及与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新兴的项目不断涌现,中学生喜欢时尚,当然也喜欢追求新兴的运动。因此,在设计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多观察、了解。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合理的搭配,把握时机,在学生兴趣高的时候学习技术。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手臂力量,我采用游戏“打保龄球”的方法进行锻炼,学生互相合作,讨论打的技巧,积极地参与练习,既锻炼了力量,又培养了团结合作能力,效果很好。跑是最常见的身体活动方法,它对发展技能有较大的作用,对提高心肺耐力好处最大,如在教学中,采用游戏“闯迷宫”的方法,在操作上划一个迷宫,让学生进行闯迷宫练习,以此来调动学生跑的积极性,激发其运动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

营造良好、融洽的运动环境和气氛,有利于运动兴趣的培养。优美的场地器材的布置、恰当的音乐的选择、教师优美的动作示范,给学生美的享受,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学习、运动,学生会有一种激昂愉悦、跃跃欲试的情绪体验,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从目前的教学形式看,学生对课内教学相对较重视,而对课外活动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形式单调划一。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还使一些学生把体育当成了累赘,因此改革体育教学形式,丰富课外活动是引导学生投身体育、培养兴趣的重要方面,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教育实践工作中灵活运用技巧性的表扬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适时的表扬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激发学生自觉行为的关键环节,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与快乐的情绪状态。如:某位学生身体素质一般,学习积极性也一般,平时很不起眼,在一次有氧操的教学中,她做的动作很舒展,比较漂亮,我及时给予表扬,并请她给全班表演,表演后,大家报以掌声。后来,她上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并对有氧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12

关键词:语文教学;激发;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H319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漪老师也强调:“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内驱力,只有激发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思想上要转变

我曾受朋友之托辅导过一个学生。她从小就到外地去学习舞蹈,各门功课落下不少,临近高考,请我去辅导一下语文。有一天,在上课时,她的一个今年也是回家参加高考的朋友偶然碰到,问她在补习什么。她说在补习语文。她朋友说,语文还要补习呀。言外之意就是语文不需要学习也能参加高考。确实,去各种补习班、网校随便一打听,补习语文的寥寥无几,说明有这种思想的人并非少数。进入中学,特别是上了高中,学生普遍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语文学不学都一样,平时不怎么学,考试成绩也不会太差,即使非常用功的学上一段时间,考试成绩提高也不大。而有的学科,一用功,成绩就上去了;一松懈,成绩就下来了。反差很大。为了高考的成绩,出于功利的目的,很多学生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这种错误思想不转变,要想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谈何容易。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学生这种错误的认识。兴趣源于需要。语文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语文不仅仅是为了高考,高考仅是我们学语文的副产品,我们的日常生活时时需要语文,处处都用到语文,语文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中学阶段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养将使我们终身受益。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转变了,学生才可能积极行动起来,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二、师生关系要和谐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是感性的,对各科的喜好和任课教师有极大的关系。你对学生好,学生就对你好;你真诚对待学生,学生就会真诚对待你。要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神圣的,但不能因为这份神圣就疏远了学生。教师要随时抖落身上的这份神圣,面带微笑,多给学生关怀和帮助,以平等的态度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这种充满爱心的朋友般的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輕松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有利于调动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另外,在和学生近距离的交往中,老师更容易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并能及时对他们学习上的点滴进步给予毫不吝啬地赞赏,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课堂上重引导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课堂的有限时间,引导学生落实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产生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1、课前设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就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课学习的准备。导语设计得好,就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就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课中激趣

只有充满趣味的语文课堂,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课堂效果。课中激趣的方法很多,如激将法、迁移法、表演法、冥想法、讲笑话、唱歌、师生互换角色、利用多媒体等等。只要语文教师勤于探索,因势利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课堂气氛就会越来越活跃。

3、结语引趣

导语的重要性教师早已形成共识,而结语的重要性却往往被人忽视。讲完即结束,或时间到即结束,或许早已成为许多教师的习惯。课堂结语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成功的结语,应是让学生沟通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桥梁,应是让学生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纽带,应是激发学生向更广更深的知识领域探索的催化剂,应是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写作的切入点。因此,教师应重视结语设计,以精彩的结语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四、课堂外抓组织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因此,学生的课余生活是更大的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地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是每个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所有语文教师都知道,仅靠课堂的45分钟,仅靠几本教材就想使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语文教师要把学生的课余生活看作语文课堂的延续,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利用青年的好胜好强之心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如书法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书信比赛、朗诵比赛等等,也可以组织一些带趣味性的语文活动,如成语接龙、对对子、猜谜语、出班刊、古诗仿写等等。这些活动形式多样,适应面广,选择余地大,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都会做一点,只要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就有收获的机会。有了成功的喜悦,就能激发出学习的动力。

上一篇:如何掌握接打电话的小技巧下一篇:秋天的四年级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