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社会资源

2024-07-14

发掘社会资源(精选4篇)

发掘社会资源 篇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不难看出,“活动化教学”是新课改的一个有效途径,活动化教学是指让学生“动手做数学”,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如果说学生是课堂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那么教师就是课堂灵魂的制造者和导引者,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学习过程,发掘主体资源,还教学于原本的理性与人性。

一、教材:摒弃“平淡”,还原“多彩”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原本就是多姿多彩的。现行教材把生活经过数学处理,人为地简单化、典型化、理想化,留给学生的操作、探索、发挥的空间十分狭窄。因此,教师应该从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出发,对教材进行重新处理,或增或减,或详或略,或整体铺陈,或在某一点上深掘,融入学生的生活,融入社会,还教材于实践性、开放性、多元性、生活性、趣味性。

在教学“加减法简便运算”中例题150-35-65时,进行如下设计,把要讲解的例题变成了适合学生“做”的素材。

(1)播放录像:张阿姨从家中拿了150元钱上街,她先用35元钱给孩子买了一盒水彩笔,又花了65元钱给自己买了一双鞋,现在她又看上了一台价值55元的单放机。

(2)猜一猜:张阿姨的钱够不够买这台单放机?

(3)算一算: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4)想一想:你能用几种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测?

(5)比一比:小组讨论,哪一种方法最简便?从而得出简便的计算方法。

这样把抽象、枯燥的数字运算经过生活的加工,呈现出真实的、有探讨价值的实际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尝试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了知识的价值。

二、课堂:摒弃“平庸”,置换“奇崛”

1. 冲破教案的框框。

教学预案是教师根据大纲(或课程标准)、教师课前掌握的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的经验在授课前预设而成的,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课堂教学的过程往往不能事先预料,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是以鼓励学生展现自己思维过程为主要内容的。因此,教师不能死抱教案不放,应随着学生的学习思路,不断调整教师的教学思路,积极主动又妥善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 突破课堂即教室的局限。

长期以来,课堂即教室的概念深入人心,数学教育要想真正有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是必然的选择,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所以,课堂必须打破教室在空间上的局限,真正地关注学生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将学习与学生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

3. 挣脱教学任务的束缚。

教学任务的理念,许多人仍然禁锢在对知识点的条分缕析上,似乎计划要一课时讲完的内容,没有在一课时内完成,就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告诫教育者:“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可见,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应该以该发展的思维是否发展到位为准。否则,即使设计的教学内容全部讲完了,学生该会的没会,该培养的能力和素质没有得到培养,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也不能算完成。

三、思维:摒弃“平板”,追求“立体”

数学教学是以理性教学为主,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激情,引人入胜?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要潜心预设,用自己的教学魅力感染学生,抓住每一个教学点,让每个学生可以“做数学”,使思维“立体化”。

这里面涉及两个问题:第一,是教师精心设问。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诱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起疑点,引发解决问题的动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第二,是鼓励学生善问。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暴露思维过程,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学生的质疑,或让他自悟,或让他找学生帮忙,或集体讨论,或引向课外实践活动。就在学生感到有问题存在,自己不得不问个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被启动了。学生质疑能力越强,思维就越灵活、越深刻,“做数学”的效果就越强。

发掘社会资源 篇2

突出特色

探索农村初中办学模式 武汉市黄陂区泡桐二中

学校特色是学校办学个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教育优势的集中反映。在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努力发掘学校的教育资源,精心打造学校的教育品牌,对于发展学校的优质教育,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特色建设的过程,就是利用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按照学校发展的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优化组合的过程。由于学校的办学基础和办学条件(包括师资力量、基础设施、教学设备、文化积淀等)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实际上也是各不相同。如何根据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建设特色,打造特色教育品牌,这是学校特色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凸现时代特点,构建特色。

我们学校是一所只有短短九年历史的新建初级中学,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思想统揽学校工作全局,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设和实践作为学校工作的特色来抓。我们认为,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抢占教育的至高点,必须凸现时代特点,不遗余力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坚持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师生,才能将广大教师长期的发展愿望变成现实,学校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形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几年来,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加强管理,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我们坚持低投入、高配置的原则,多方筹措经费,先后购置了大量的现代教育设备,建立了地面卫星接收系统、校园网,接通了KU波段教育信息网和互联网,配齐了现代教育设施,总计投入100余万元。同时,我们还注意了教师现代教育思想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将现代教育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作为教师必学内容和上岗条件,狠抓了普及型培训和专业型培训,建立了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

学校还重视对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效用,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工作。一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作用。我们在建立了非书资料系统和自增式资料库后,大胆摒弃了传统的管理方法,启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管理,使学校的管理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政务管理严格周密,分类科学;教务管理丝丝入扣,资料详实;总务管理精确无误,条分缕析。这种规范、高效、快捷的管理,对于保证学校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加强了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我们不仅率先将信息技术课程纳主学校的学科课程之中,还大力倡导将现代教育观念和技术引入课堂,使课堂教育出现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大好局面:老师们或播放录音纠正朗读,或出示录像再现情景,或自制投影(幻灯)片,或开发CAI课件。这些活动既增加了课堂教学密度,扩大了教学容量,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教与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达到了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目标。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实验学校”、“武汉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武汉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也成为了我们精心打造的教育品牌和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二、着眼学校未来,发展特色。学校教育资源有显性与隐性之分,不同的资源对学校的特色建设有不同的作用。有的资源对特色建设有直接的作用,有些资源具有间接作用,有些资源从表面上看似乎平常,但实质上蕴涵着许多有价值的因素,所以我们在制定特色建设目标时,特别注意挖掘这些潜在的教育资源,以发展学校特色。首先,我们狠抓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体的隐性课程的开发,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我们充分发挥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德育功能、知识功能、美育功能和激励功能,对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合理布局、精心施工,先后开辟了月季园、樱桃园、百草园、梅园等四处植物园,修建了多处小桥、曲径、凉亭,在茶叶、花卉、膏塑三处基地,摆放了陆羽、屈原、鲁迅等古圣今贤的雕像,让学生在情与景、物与我的交融中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收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其次,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我们学校是一所新学校,由于历史原因,学校的师资结构单一,青年教师占85%以上,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这些老师的发展优势,那就是思想观念新,知识结构新,敢于挑战传统,敢于改革创新。因此,我们响亮地提出了“以教研促教改,以科研兴学校”的口号,在全校开展了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为主题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科研活动,以加强课堂教学手段、方式的创新。围绕着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乐学善思,提高教学效率,老师们积极投入到了教科研活动之中。目前,我们承担的多项市级以上课题或已成功结题,或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湖北省“十五”重点课题《农村初中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武汉市教科院课题《武汉市绿色证书研究》已经开题,进入了实施阶段。我们学校师生的论文、电教设计、教案、CAI课件等作品,获得省市区等200多项荣誉,我校教师自制的课件《活板》在教育部电教办举办的“2000年CIETE金海航杯全国教育技术应用成果大奖赛”中,获奖国家一等奖,标志着我校的教科研水平跃上了新台阶。以上成果的取得,就是我们大力挖掘显性与隐性教育资源,不断创新而取得的,“科研兴校”不仅已成为学校的办学品牌,而且成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学校先后被评为“武汉市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学校”、“武汉市园林式学校”、“武汉市绿化红旗单位”,还被武汉市教育局确定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

三、结合农村实际,探索特色。

基础教育承担着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培养合格劳动者的双重任务。农村中学如何完成了这两个任务?我们对此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初步形成了“教劳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模式。这一模式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为依据,从农村实际出发,按国家对普通中学的要求,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内容,使学生既学到了文化知识,又学到了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升学的升学,不能升学的回乡能成为建设农村的带头人,能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我们实施“教劳结合,知行合一”模式的方法和途径是:

1、与劳动实践相结合。“教劳结合,知行合一”办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劳动实践性。因为生活、生产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通过劳动实践才能真正获得。劳动实践是它的灵魂,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实践过程,鼓励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目的。

2、与学科课程改革相结合。从1998年起,我们开设了花卉(因为花卉种植是我镇经济新的增长点)、膏塑(泡桐素有“泥塑之乡”的美誉,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闻名海内外,曾为国家作出过重大贡献)两门课程,作为初

一、初二的劳技课和初三分流班的专业课,自编了《花卉》、《膏塑》两套校本教材(其中《膏塑》教材已被武汉市教研室编入市编劳技教材,自2001年秋季起供武汉地区初二年级学生使用),落实了专业教师、授课时间、考核标准和实习基地。

3、专业与产业相结合。我们在与东湖园林公司、武汉哥特公司联营的同时,还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将两个实习基地扩展成校办产业,目前年产值已达40余万元(《长江日报》曾以《将花卉和膏塑请进课堂》为题,作为专题报道)。为学校的发展,为继续探索办学模式注入了资金,增强了后劲,初步实现了“专业带动产业,产业促进专业”的良性循环。

4、学校、基地、农村、市场相结合。我们充分发挥学校的辐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以花卉、膏塑、油桃为科技示范,实行职业渗透,为学生就业作准备;我们还利用教学实习基地的示范作用,和 镇林管站一起向农户提供种苗,并对生产方式、生产技术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利用学校的专业产业优势,带动一批示范户,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开拓市场。“教劳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模式,从农村实际出发,以基础教育为主,职前进行职业渗透,职后实行“回炉教育”,“一主两翼”,为建立适合农村中学发展的办学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成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这种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不断开发教育资源的实践活动,也使学校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武汉市举办的“艺术小人才”竞赛活动中,我校师生的陶艺(即我校的膏塑)作品多次获得一、二等奖,学校也成功的承办了“武汉市发展校园经济深化校办产业现场会”,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发掘教材资源 优化物理课堂 篇3

人教版教材在不同的章节段落中安排了不同的思考与讨论, 我们明白了这个栏目安排设置的目的, 就可以更好地发挥该栏目的作用。

一、思考与讨论栏目开设的目的

1. 探究引入

在必修1第25页的思考与讨论中, 要求学生再举出一些例子, 说明“速度大”“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三种不同情况。这个问题就是为了引出加速度而设置的, 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提出肯定会有疑惑:难道这三种情况不是在描述相同的运动情况吗?如果不是, 又是什么含义呢?课堂以启发思维的方式提示本课的要点知识, 让学生主动参与即将学习的内容。

课本第57页的思考与讨论中, 相互接触的物体相对静止的时候, 是不是也可能产生摩擦力?在学生已经有了摩擦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启迪学生的思维, 让其自主判断某种情况下是否存在摩擦力, 为学习不同的摩擦力做铺垫。

2. 承上启下

在课本第15页的思考与讨论中第二问:如果上述汽车沿x轴向另外一个方向运动, 位移Δx是正值还是负值?这一问中的正值和负值, 学生在初中的概念就是大于零和小于零, 但是学过矢量之后就要明白这里的正负代表的是方向问题, 为下一步讲解速度设下伏笔, 让学生思考, 如果速度反向了, 是否也会有负值?这个负值又代表什么意思呢?让学生通过自我的反思, 利用客观规律的递进式提问, 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 总结拓展

课本第63页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定则后, 要求学生考虑当夹角分别等于0°和180°时, 怎样确定合力F的大小与方向。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 可得出两个力的夹角分别为0°和180°时刚好是合力的最大和最小值。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学会了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

课本第40页的思考与讨论则是要求学生画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的草图, 并且考虑为什么画出来的图像不是直线, 利用数学知识将物理学的概念知识拓展开来, 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如何合理利用思考与讨论优化物理课堂

1. 教师充分准备, 发挥学生主体性

新课程教材对知识的教学目标设计不是一次性到位, 而是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教材, 有效实施教学。教师首先要熟知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才能正确判断本节课的“思考与讨论”作用。正确使用思考与讨论, 让学生展开科学的探究讨论, 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 懂得认识未知事物的方法, 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 张弛有度, 适时点拨

被动的学习无法超越主动的学习, 现在的物理教学模式更凸显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因此在明确本节课的思考与讨论的设置目的后, 教师要大胆放手, 让学生先自行思考, 然后与同伴交流, 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在学生做出总结后, 教师也要适当点拨, 让学生拨开云雾, 提高学生思考与交流的效率。

3. 正确评价讨论内容, 及时反馈

学生自主讨论后提出的问题, 具有很大的价值, 教师要积极的反馈, 整理课堂教学的情况, 这样就可以有目的地矫正学生的错误观点, 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控制教学过程, 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 同时也可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合理利用的效果

1.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 学生要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明确的目标可以激发起兴趣, 通过兴趣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思考与讨论使学生合理运用物理知识, 相互讨论、相互交流, 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同时也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的魅力,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优化物理课堂

不论是思考、交流还是最后的总结反思, 学生始终都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思考与讨论, 让学生动手做到眼到、心到, 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一种对知识的全新体验。学生得到了锻炼, 思维积极了, 那么课堂效率也就随之提高了。

3. 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思考与讨论充分体现了教材与学生的对话功能, 有利于学生利用多种学习方式, 重新体验科学家发现某个物理规律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促进物理学语言水平的提高。

上好一堂物理课, 决定因素很多, 教师的角色已经转变为穿针引线的作用, 应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 灵活运用教材的思考与讨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在丰富、有序、较为开放的问题情境中, 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的目的。

摘要:物理知识是一种精华, 是经过无数科学家的实践、钻研和概括等活动后凝聚而成的科学知识, 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课堂如何做到减负不减效, 是一个很深的课题。因此教师在授课时, 首要的是灵活把握教材, 给学生适当的交流讨论,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素养。

关键词:思考与讨论,优化,效率

参考文献

[1]郭九胜.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如何把握和使用教材.中学物理参考, 2010 (11) .

发掘社会资源 篇4

此次论坛议题涵盖了四个方面,包括通过有效的财务控制保障利益相关者与投资者的利益;充分发挥财务共享服务的价值;聘任和留用财务专业人士的技巧;有效更新财务专业人士的知识和技能。

高级财务人员的匮乏已成为国际财会人才市场的一大特点。随着财务部门职能的转变,财务工作已经从原来的数据汇总、整理和记录转变为公司战略支持者、决策者和公司变革的积极推进者和主导力量。在这样的形势下,人力资源部门如何聘用,保留高级财务人员,如何更新财务人员的知识与技能,已成为其制定人力资源方针的重点,同时,如何更有效地使培训计划与企业目标相结合,充分利用优秀财务人才,使其价值最大化,更是人力资源部门亟需考虑的。

就这些财务部门以及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关心的话题,acca邀请到来自埃森哲(accenture), bp, capgemini以及微软(microsoft)的四位高管担任演讲嘉宾,与百位企业高层人士进行深入探讨。

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性专业会计师组织,acca目前在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4万5千名会员和学员。acca的会计师职业资格认证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尤其得到了欧盟以及许多国家公司法的承认。acca一直密切关注着财会行业的动态和财会人员的职业发展。在2005年3月,acca在全球范围内首创针对财务人员培训发展的调研。在培养财务专业人士方面,不断加强与雇主的合作,为雇主的培训体系提供全球化的标准。目前,全球已有约6500家知名企业成为acca的认证雇主。

正如heathcote先生所说,与雇主合作提高培训与发展的水平,可以使财务人员感受到价值的提升,从而忠于雇主,使雇主利益更有保障,从容地应对竞争压力, 使acca为会员和学员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我们相信,通过共同的努力,能够让财务人员保持高度的竞争力和责任心,并且重建公众对财会行业的信心。

★ ACCA学习心得精粹

★ ACCA的考试和学习情况

★ 考试注意事项:ACCA考试规则

★ ACCA财会执业资质宣传语

★ ACCA的无悔人生--JimmyMaojinming

★ 我和ACCA十一年之间的故事

★ 留学新加坡ACCA课程的优势

★ ACCA的评分标准和国内考试差别很大

★ ACCA在中国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上一篇:红五月农场下一篇:电流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