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6-23

宿松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精选8篇)

宿松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篇1

安庆中公教育:安庆市菱湖南路201号(安庆二中隔壁)咨询热线:

0556-5585658 宿松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宿松县人民政府网|安庆人事考

试网

宿松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负责人力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三)负责全县促进就业工作,拟定全县统筹城乡就业发展规划,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完善落实职业资格制度;负责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工作;牵头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拟订落实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

(四)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全县行政机关公务员的综合管理。

(五)建立覆盖全县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城乡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农村社会保险及补充保险的政策,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六)负责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实施行政监督;负责全县就业、社会保险基金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编制应对预案,实施预防、调节和控制,保持就业形势稳定和社会保险基金总体收支平衡。

(七)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关于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福利政策,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离退休政策。

(八)拟定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参与人才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组织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录用工作。

(九)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负责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贯彻执行部分企业军队转业干部解困的有关政策;负责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工作。

(十)综合管理、指导、协调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奖惩工作;承办县政府管理的部分领导人员的任免事宜;承办县奖励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十一)贯彻落实农民工工作相关政策,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农民工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十二)负责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依法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贯彻落实劳动保护和劳动关系政策,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组织实施劳动监察,协调劳动者维权工作。

公务员考试辅导首先品牌中公教育安庆中公教育官网:anqing.offcn.com

(十三)综合管理、组织实施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培训和人事考试。

(十四)组织实施人才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承办政府间有关人力资源协定、合作项目的实施工作;综合协调、归口管理全县引进国外智力工作。

(十五)承办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宿松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简介:

吴灿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社局局长、党组副书记

吴灿华,男,汉族,1961年10月生,安徽宿松人,1982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7月入党,本科学历。1982年7月至1996年6月历任 县农业局种子公司技干、凉亭区农技站技干、助理农艺师,陈汉区农技站助理农艺师、副站长、站长、县良种轧花厂农艺师、厂长;1996年6月至1998年5 月历任县轻工总会副会长、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1998年5月至2006年8月任县经贸委主任、党组书记;2006年8月至2007年4月任县法院副院 长、党组副书记(正科级);2007年4月至2010年5月任县建设局局长;2010年5月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社局局长。

领导分工:主持局全面工作。

联系方式:0556-7821270转

方厚俊:县人社局党组书记

方厚俊,男,汉族,1963年6月生,安徽宿松人,1982年7月参加工作,1989年9月入党,大学学历。1982年7月至1985年2月在汇 口、洲头中学任教;1985年3月至1990年8月任县电大教师、教导主任;1990年9月至1996年9月任县教委纪检员、人事监察科长;1996年9 月至2001年1月任县委组织部干部科副科长、办公室主任;2001年1月至2002年7月任县委组织部副科级组织员、办公室主任;2002年8月至 2010年5月任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12年3月任县人 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

领导分工:主持局党组全面工作,分管人事工作、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大厅)、人才服务中心、招商办。

联系方式:0556-7821270转

徐申宏: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徐申宏,男,汉族,1965年2月生,安徽宿松人,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9月入党,本科学历。1989年7月至1995年7月任高岭 乡秘书、人事助理员;1995年8月至1998年4月任县人劳局奖惩股办事员;1998年5月至2000年12月任县人劳局仲裁办副主任;2001年1月 至2002年6月任县人劳局办公室主任;2002年7月至2005年12月任县人

事局办公室主任;2005年12月至2010年7月任县人事局副局长、党 组成员;2010年7月任县人社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领导分工:分管就业和失业保险股(民生办、双增办)、事业单位管理股、职业能力建设股、人事考试中心,联系县就业局。

联系方式:0556-7821270转

甘霖: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甘霖,男,汉族,1965年10月生,安徽宿松人,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7月入党,本科学历。1989年7月至1992年3月任二郎 区韭山乡政府团委书记;1992年3月至1993年12月任河塌乡政府团委书记;1994年1月至1996年10月任二郎镇政府企办主任、企业总支书 记;1996年11月至2002年7月任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办公室主任;2002年8月至2009年7月任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主任;2009年8月至 2010年4月任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2010年5月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领导分工:分管办公室、信息中心、养老保险和离退休股、专业技术管理股,财务工作,联系县社保局、劳动监察大队(农民工工作办公室)。

联系方式:0556-7821270转

孟水兰: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孟水兰,女,汉族,1968年10月生,安徽宿松人,1991年8月参加工作,1996年1月入党,本科学历。1991年7月至1998年3月任县 水产局人秘股科员;1998年3月至2002年5月任县水产局人秘股副股长;2002年5月至2004年6月任县水产局人秘股股长;2004年6月至 2013年2月任县水产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13年2月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领导分工:分管公务员管理办公室(县奖励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军转干部办公室、工资福利股、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股,联系县医保局。

联系方式:0556-7821270转

梅其江:县人社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梅其江,男,汉族,1975年9月生,安徽宿松人,1997年9月参加工作,2000年12月入党,大学学历。1997年9月至2003年11月任 县血防站医师;2003年11月至2008年8月任县药监局办公室副主任;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被选派到陈汉乡朱湾村任第一书记、办公室主 任;2008年8月至2012年3月任县药监局办公室主任;2012年3月任县人社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领导分工:主管纪检监察工作,分管调解仲裁管理办公室、监察股(行政许可股、信访办公室、社会保险基金监督股),计划生育和安全工作,联系县民保局。

联系方式:0556-7821270转

陶霞: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就业局局长、支部书记

陶霞,女,汉族,1963年1月出生,安徽省枞阳县人,1982年7月参加工作,1990年10 月入党,本科学历。1982年7月至1987年2月任教于枞阳县官埠学校;1987年3月至1996年8月任宿松县原劳动服务公司会计;1996年9月至 2001年9月任县就业局副局长兼会计;2001年10月至2003年9月任县医保局副局长;2003年10月至2006年7月任县社保局支部书 记;2006年8月至2012年3月任县社保局局长、支部书记;2012年3月任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就业局局长、支部书记。

领导分工:主持县就业局工作,协助分管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

联系方式:0556-5665100转

张方江:县人社局党组成员,社保局局长、支部书记

张方江,男,汉族,1961年12月生,安徽宿松人,1982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7月入党,本科学历。1982年7月至1992年7月在县 教育系统工作;1992年7月至1997年11月在县国土系统工作;1997年12月至2001年11月在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工作,历任办公室主任、副 局长;2001年11月至2003年8月任县医疗保险事业管理局副局长;2003年8月至2007年5月任县劳动就业管理局支部书记;2007年5月至 2012年3月任县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支部书记;2012年3月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局长、支部书记。

领导分工:主持县社保局工作,协助分管职工养老保险工作。

联系方式:0556-7821869转

祝鹤鸣: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劳动监察大队(农民工工作办公室)大队长

祝鹤鸣,男,汉族,1988年9月生,安徽宿松人,2006年12月入党,2008年7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任县 人民法院书记员;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任县委组织部干部科科员;2012年12月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劳动监察大队(农民工工 作办公室)大队长。

领导分工:主持县劳动监察大队工作。

联系方式:0556-7849307转

宿松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地址:宿松县人民中路241号

更多考试信息请关注:安庆人事考试网

安庆中公地址:安庆市菱湖南路中公教育(安庆二中大门隔壁)

安庆中公教育祝您考试成功!

宿松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篇2

1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个人档案管理现状

1. 1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计算机技术早已广泛应用于工作、休闲、娱乐等各个领域, 在诸多的企事业单位中, 无论是档案管理、财务管理, 还是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中, 都普遍采用了计算机技术, 就目前而言, 很多事业单位、大中小企业、图书馆, 甚至是个体经营者都已经把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个人档案管理工作中,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然而在现实中, 又不得不承认在目前的一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 个人档案管理的方法还是比较落后, 人工操作所占的比重仍然很高, 还经常会采用手绘表格、纸质办公等老方法。没有充分实现数字化办公, 这是制约个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1. 2 有些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及业务素质在日常档案管理的工作中有待于提高

凡是在基层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都知道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 工作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个人档案管理工作者, 其工作亦是十分琐碎的, 如果仅仅是为了应付差事, 凡事做个大概, 差不多, 那么一个初中毕业生, 甚至一个小学生都可以完成个人档案管理工作, 但是想要将档案管理工作 “做精、做细、做实”, 就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 然而目前在一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 个别工作人员在日常的档案管理水平及素质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致使个人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受到了很大影响。

1. 3 没能做到集中统一管理

很多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分支部门比较多, 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又不相同, 致使个人档案管理工作无法做到集中统一管理, 严重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 意思是各个部门都是自行管理个人档案, 必定会导致个人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统一性, 科学性。这也是制约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个人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另一主要因素。

2 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个人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2. 1 提高有关领导对个人档案管理的重视是前提

很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个人档案可以说是党和国家的历史财富, 是属于社会和人民的, 甚至于是属于民族的。想要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个人档案管理工作, 首先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高度重视, 树立档案管理意识。要大力支持个人档案管理工作。只要领导重视了, 就会很快见成效。

2. 2 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

当今, 个人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极其要求会越来越高, 人事档案有其时代的特点。档案管理人员的新旧更迭, 新人已经脱离了以往的时代, 对当时的事情不了解, 因此查阅档案难免会有困难, 提供数据会有误差。单位要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要对档案的管理知识加以系统培训, 宣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使其能够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

2. 3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现在计算机管理广泛应用于各类单位管理的方方面面, 在各项管理活动中, 电子文件以其快捷的办公速度和传递速度逐步取代了纸质文件, 档案信息电子化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提高个人档案信息电子化化程度, 才能真正实现工作方法、工作模式的创新。

2. 4 进一步完善个人档案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

想要做好个人档案管理工作, 就需要进一步完善个人档案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 将个人档案和其他档案相结合起来, 形成完善的档案管理总系统, 例如个人档案管理、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再就业保险档案管理、失业保险档案管理等工作, 属于档案管理总系统下的分支系统, 这样一来, 就可以使整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档案管理工作井然有序。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个人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本文内容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对相关单位及工作者有所裨益,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个人档案管理措施会日益完善, 不断提升工作效率, 进而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正常运转保驾护航。

摘要: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档案管理工作者, 平日里工作职责会涉及到公务员基本信息、人事关系调动、薪资审批、医疗保险, 甚至还会涉及到职业培训信息、资格证书、技师信息等方面的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看似简单, 实际难度较大, 在一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个人档案管理工作中, 目前就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对此本文将与大家共同探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个人档案管理的措施, 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事及有关单位有所帮助。

关键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档案管理,措施,数字化,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海鸥.议社保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现状[J].读写算:教育导刊, 2012 (12) :142.

[2]郭婷婷, 孙玲玲.浅议人事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建议[J].决策与信息旬刊, 2013 (10) :260.

[3]张聪.浅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个人档案管理[J].赤子 (上中旬) , 2014, 11:251.

府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巡礼 篇3

创新篇

2010年,府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全局继2008年新农保率先在全省、全市启动以来,又一次弥补了一个历史性的空白,启动并实施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了府谷有史以来的创举,达到了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的目标。

自2008年初,府谷县即被确定为榆林市三个新农保试点县之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2008年10月1日,府谷县率先在全市启动实施新农保,翌年11月被列为省级试点县,目前,正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申报国家级试点县。

自工作开展以来,全局上下不等不靠,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不的懈努力,新农保工作取得了让政府满意、获社会赞许、得广大人民群众肯定的多重成效。截至2010年底,全县已经有10.9798万人参保,其中16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参保率达到了98%以上,累计收缴保费1888.6116万元,参保情况远远好于预期;享受待遇人员2.196637人,死亡注销登记人员879人,累计核发新农保养老金和丧葬补助费4007.8821万元(其中新农保养老金3977.5221万元,丧葬补助费30.36万元)。

根据县政协和郝培丽委员的提案,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设计制度,先行先试,已正式启动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已经开展的新农保并轨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从而实现全县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全覆盖。截至目前,我县城镇居民参保人数已达到1483人,参保率达90%以上。其中享受待遇的有883人,参保缴费600余人,收缴保费15.48万元,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金累计发放26.49万元。

民生篇

2011年重点工作计划——

1、府谷县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大楼建设项目:2011年,计划完成主体建设工程,年度投资1870万元,其中争取专款385万元,财政拨款1485万元。

2、府谷县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项目:2011年上半年开始主体建设。年内完成投资2534万元,其中争取专款1200万元,财政拨款1334万元。

3、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分别在黄甫镇、新民镇、老高川镇、武家庄乡开始改建或新建,计划完成投资148万元。

4、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每年培训高技能人才300人,年度计划投资350万元。

5、提高劳动技能培训工程:2011年预计培训初、高中毕业生3000名,青年农民20000名,对进入职业技能院校学习的初高中毕业生给予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500-2000元。年度计划投资2000万。

6、再就业补助资金项目:2011年预计开发公益性岗位2000个,月工资900元,工资共需支付2160万元;企业离退休人员约2000人,人均补贴1500元,共需补贴300万元;下岗失业人员约1000人,人均补贴2800元,下岗失业人员养老补贴共需补贴约280万元;实行蓝领计划260万元;年度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

7、社保补贴资金项目:2011年预计开发公益性岗位人员2000人,预计人均社保补贴10000元,共需补贴2000万元。

8、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镇新增就业人员项目:2011年预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400人,每年农村劳动力转移45000人,有序输出24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年度计划投资360万元。

9、农村基层人才振兴计划项目: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奖励;用于在校期间助学贷款偿还;从医从教助学金和“三支”人员的补贴;为了提升农村基层人才素质.对基层人才学历教育进行资助;选派科技副乡长的补贴;优秀乡土人才学习培训考察经费;引智项目补助;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经费;其它需要资助的项目。年度计划投资650万元,其中争取专款600万元,财政拨款5093兀。

10、社保系统网络化建设项目:到2015年底,社保各系统站点实现乡、县、市三级联网,提高业务办事流程效率,总投资1380万元,其中2011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76万兀。

11、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项目: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培训,年度计划投资376万元,其中争取专款168万元,财政拨款208万元。

12、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项目:到201L年底预计城镇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达到5450人,其中60周岁以下参保人数2660人,需县财政补贴27.46万元,60周岁以上2790人,养老金补贴401.76万元。年度总投资537.31万元,其中争取专款39.46万元,财政拨款429.22万元,征缴养老保险金68.63万元。

13、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项目:到2011年底预计农村居民参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达到110571人,其中60周岁以下参保人数达87804人,需县财政补贴906.14万元,60周岁以上22767人,养老金补贴3278.45万元,以上两项合计共需财政拨款4184.59万元,另外争取专款416.13万元,征缴养老保险金2265.35万元,年度计划总投资6866.07万兀。

14、工伤保险项目:到2011年底。预计参保人数达19081人,其中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人员10081人,需县财政补贴188万元。10年缴费标准为1752元,由于缴费标准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变动,预计11年缴费标准为186.5元。年度计划投资360万元,其中征缴工伤保险金172万元,财政拨款188万元。

15、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程项目:到2011年底,预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2262人,18周岁以上参保人数达8083人,其中县财政补贴按年龄残疾三無人员标准不同,共需补贴165万元。18周岁以下及申小学生达14579人,按是否残疾补贴标准不同,需补贴41万元,以上两项合计共需财政拨款206万元,征缴居民医疗保险金122.45万元,争取专款221万元,年度计划总投资549.45万元。

16、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项目:到2011年底,预计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1247人,其中财政供养人员15500人,全年需财政补贴2300万元(其中社会统筹医疗基金1715万元,大病统筹医疗基金140万元,公务员补充医疗445万元),另外征缴医疗保险金1623万元,年度计划总投资3923万兀。

17、失业保险项目:到2011年底,预计参保人数达8200人,其中事业单位人员5600人,年度计划总投资350万元,其中财政拨

款2(10万元,征缴失业保险金150万元。

18、生育保险项目:2011年底,预计全县参保人数达14600人,缴费标准为工资总额的0-5%,人均补贴标准为71元。年度计划投资103万元。

19、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项目:预计2011年公益性岗位人员参保达1800人左右,需县财政补贴920万。

辉煌篇

十年如一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十年来的风雨兼程,府谷县医保中心书写了波澜壮阔的辉煌篇章;真诚倾听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真心解决人民群众的切实问题,鼓励创新.谨慎突破;十年的孜孜以求,府谷县医保中心进行了继往开来的不懈奋斗。

2010年正逢医保中心成立十周年庆典之际,全县医疗保险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是干部职工医疗保险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全县加强了对医保基金的认真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暂行管理办法,严把参保患者住院审核关,实行证与人、人与病、病与费循环核对,坚决杜绝挂名住院、冒名顶替等现象,确保基金用到实处。截止2010年底,全县干部职工医疗保险参保单位共有364个,参保人数20247人,参保率达96%,征缴医保金3803万元。共支出2881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出1531万元,个人账户支出1257万元,大病统筹支出93万元。

二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从2008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正式启动以来,城镇居民参保人数121844人,参保率达91.8%,全年征缴基金206.5万元,其中个人缴纳98.5万元,县财政补助108万元。统筹基金支出229万元,个人账户支出8.7万元。

宏图激斗志,战鼓催征人。在府谷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人们有幸一次又一次见证历史,经历辉煌,十年庆典为府谷县的医保事业发展积蓄了不竭的动力。重担悠悠,长路漫漫,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众心凝聚,共同携手为府谷县的医保事业发展擎起崭新希望!

旗帜篇

府谷县劳动监察在全省堪称一面旗帜,作为“旗帜效应”,它不断引领着全省的劳动监察工作。六年来,府谷县劳动监察大队,全队上下思想向跨越式发展统一,力量向跨越式发展凝聚,工作向跨越式发展推进。曾于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四年被省、市、县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评为“先进集体”,并于2006年被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命名为“陕西省劳动监察示范单位”,2007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农民工权益保护先进单位”等殊荣。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全年总结 篇4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全年总结

201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局的关心指导下,我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追赶跨越”总体取向,突出“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和谐至上、均等服务、正风肃纪”的工作思路,主动融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进入全县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主动承担民生改善责任,求实求新,锐意进取,努力为建设“生态**、美丽家园”谋求民生福祉、提供智力支撑、筑牢稳定基石、夯实基层基础。全面完成了承担市政府下达给县政府的6大项53小项民生保障目标任务,10项工作受到县委县政府和市局表彰,6项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及市局、省厅、部委领导肯定性批示,15项工作被市级以上媒体刊物转载报道。

一、开拓创新,务实进取,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2015年,我局革新工作理念、整合经办资源、创新工作方法,推行人社工作项目化落实、品牌化推进、单项制考核,圆满完成了各项民生保障和人才服务目标任务。

全面完成承担市政府下达给县政府目标任务。全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03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7%;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2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53%;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8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5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7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5%;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7.63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4%;实现劳务收入11.7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0%;全县五项保险累计参保20.86万人,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2.01亿元;社会保障卡申报制发卡16万张;组织招录各类人员312人,组织培训机关事业单位人员2000余人次;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到期结案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均达到100%;军转干部解困维稳、转业军官安置工作顺利推进。

全面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办工作。人社部门十三五规划圆满完成;网箱取缔工作任务8月底前顺利通关;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顺利推进;省级示范仲裁院创建、创业型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圆满完成;“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开展;扶贫攻坚定点帮扶工作精准对接。全年共争取项目资金20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25%;招商引资30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协助完成3000人次的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党建、计划生育“三结合”、创省级文明县城和国家级卫生县城、依法治县、信息宣传、组织人才、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思想、机关效能、统战、综治维稳、安全生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生态文明建设、防邪、保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等各项工作目标全面完成。

二、创新举措,自我突破,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突出民生为本,在谋求民生福祉上有新突破

就业创业工作深入推进。创造性地落实国家和省、市推进创新创业、扶持就业的政策措施,就业局势保持稳定。一是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深入推进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坚持实施“1+5+X”创建模式,不断完善创业孵化、担保融资体系,实施创业培训+产业项目模式,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落实大学生创业补贴49万元,倾力打造“众创空间”,“双创”氛围日益浓厚。二是大力援助重点群体就业。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把“零就业”家庭、被征地农民和城镇低收入家庭成员作为促进就业重点,开展“每月一个援助主题、一次援助活动”和“高校毕业生招聘月”等活动,帮助102名大学生、1400余名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和稳定就业。三是不断提高就业培训质量。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行动,扎实开展职业培训进园区、进乡镇(社区),全面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培训各类劳动者3500余人,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培训后就业率达70%以上。

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我们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建筑行业参加工伤保险办法等新政策,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一是社会保险制度更加完善。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建立登记信息数据动态管理机制,全民参保登记率达99.5%。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22万人,参保率达91%。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医保所有参保人员全部纳入大病医保范围。下调失业保险费率0.5%,缓解了企业下行压力。二是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量质双升。深入实施五险统一征收,加强政策宣传,健全联动机制,充分运用劳动监察、社保稽核等手段,确保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城镇五险参保21万人次,征缴基金2.01亿元。三是社会保险待遇逐步提高。连续11年调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11146名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64.33元;调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月人均提高15元,达到75元;结合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待遇提高到966元/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达80%,居民医保报销比例达75%。四是社保基金监管规范有序。健全社保基金征缴、支出、管理、运营等社保基金监督制度体系,严格实行预留印鉴、“三方对账”等制度,实现全程监管。全面开展基金县级交叉检查和安全评估,严格执行社保基金存款优惠利率,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五是社保经办管理服务不断优化。下延58项人社经办业务到各乡镇,建立完善社会保险经办规程、运行分析和预警制度,强化医疗保险定点服务协议管理和医疗保险责任医师管理,开通定点医疗机构联网结算92家。

(二)突出人才优先,在提供智力支撑上有新成效

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我们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公务员考录、培训、奖励政策,落实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强化人才引进、培养、服务,人才质量明显提高。一是公务员队伍管理更加规范。全年录用公务员78名。举办公务员培训3期,培训公务员2000人次。二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围绕全县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引进5名高层次人才。推荐审批高中初级职称185人。三是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培训各类技能人才450人次,新增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75人、技师24人。

人事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我们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一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公开推行。建立考官数据库、面试录音录像、“双抽签”等制度,把好招聘方案核报、笔试、面试“三关”,实行分级负责,加强分类指导,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2名。二是收入分配改革稳慎推进。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政策,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整基本工资标准和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工作,全面实施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乡镇工作补贴。三是人事考试安全推进。不断规范考试操作流程,努力提升人事考试组织监督水平,成功组织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等,无安全事故发生。

(三)突出和谐至上,在筑牢稳定基石上有新业绩

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我们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切实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一是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大力实施“春暖行动”“集体合同制度计划”,全面提高工资集体协议履约率,集体合同覆盖职工9500人,签订集体合同8692份,签订率达92%。二是强化主动监察执法。严格执行《**县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加强对建筑企业的主动监察,打击恶意欠薪,为531名劳动者追回工资2816万元。积极构建大维权模式,从国土、住建等6个部门抽派人员组成农民工维权工作办公室,实行“四个一”工作办法,凝聚合力,化解矛盾。三是强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继续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实体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争创省级劳动人事争议示范仲裁院,全面优化仲裁程序,提高办案效率,受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4件,结案率达100%。

信访维稳工作扎实有力。我们牢固树立全员抓信访、全程保稳定的理念,积极推进信访源头化解。加强诉非衔接,完善“大调解”体系,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定期接访活动,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访分析、维稳预警、积案化解,受理信访1100件人次,信访事项按时办结率100%。

(四)突出服务均等,在夯实基层基础上有新进展

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我们积极顺应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加快社会保障卡发放、应用。发放社会保障卡16万张,整合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管理等信息系统,完成社会保障卡应用试点,实现人社系统业务“一卡通”的目标。

基层平台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坚持惠民便民理念,深化推进县、乡、村(社区)人社基层服务平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36个乡镇服务中心、93个村(社区)服务站规范有序运行,建成率96%,标准化规范化达标率85%。

(五)突出党风廉政建设,在锻造人社队伍上有新气象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开展。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忠诚、干净、担当,突出拧紧思想总开关,制定工作方案,围绕“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真抓实干”四个方面,开展“一党课四专题”和典型案件专题剖析反思,党员干部自觉排查不严不实思想倾向、找准不严不实行为表现、解决不严不实突出问题,促进人社系统队伍形象显著提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我们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健全工作规则、机关财务管理等25项制度,严格执行主要领导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和物品采购工作制度。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行政权力和非行政许可事项,认真落实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积极推行业务网上申请、网上办理、网上查询,加速推进“零距离”服务。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依法依规简化社保退休人员资格认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年检等事项办理流程,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三、查缺补漏,正视问题,强化问题导向作用

2015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过十二五期间的规范完善,人社各项工作指标已基本呈现我县民生保障和人事人才实际,目标任务的达成将从按比例增长转变为按现有基数自然变化的新常态,面临人社工作转型升级压力。

二是就业专项资金缺口大,难以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支持农民工、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服务工作开展需要。

三是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资金缺口大,受年龄、知识水平、职业技能限制,就业状况不佳。

四是人社经办服务下延增加后,乡镇人社服务中心经办人员不足,工作经费短缺,服务能力与群众需求差距加大。

四、提前谋划,突出重点,全力做好2016年工作

2016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化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上级部门人社工作安排部署,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以更加扎实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科学推进人社各项工作取得新业绩、新成效。

一是继续深化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做好迎检筹备工作,确保我县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成功验收;深化推进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工作;打造市场导向、政府促进、城乡统筹的融项目储备、技能培训、贷款支持、政策扶持、平台支撑为一体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

二是继续优化社会保险资源整合,全面深化经办业务下延工作;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工作;借助全民参保登记大数据平台,稳步推进应保尽保、应缴尽缴工作;持续推进失地农民社会保险遗留问题解决;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确保社保基金保值增值。

三是全面推进职务与职级并行工作;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人才引进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和人才队伍结构。

四是继续强化劳动人事维权维稳工作,确保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环境;深化落实农民工权益保护10项制度;充分发挥“大调解”格局的功能,主动引导劳动人事关系各方主体依法依规办事。

五是继续提升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化、专业化水平。推进基层公共服务机构(窗口)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行电话咨询服务系统、网上业务大厅和社保一卡通业务。推动基金监管、劳动保障监察、调解仲裁等领域信息化运行。

六是持续深化领导干部职工的作风建设,深化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强化问题导向,确保忠诚干净担当要求充分落实,进一步提升人社部门形象。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篇5

行政执法依据

为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责任,明确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确保依法行政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加快推动职能转变,促进管理创新,根据国务院和本市的相关规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外国专家局、上海市医疗保险办公室向社会公开行政执法依据,并接受社会监督。

一、行政执法主体(6家)

1、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上海市外国专家局

3、上海市医疗保险办公室

4、上海市社会保险事业基金结算管理中心

5、上海市外来人员就业管理中心

6、上海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

二、主要行政执法事项(67项)

(一)行政许可事项(10项)

1、设立职业中介机构审批

2、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业务范围的审批

3、对举办人才交流会的批准

4、对介绍外国文教专家来华工作的境外组织资格认可

5、对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许可

6、外国人来沪就业许可

7、台港澳人员来沪就业许可

8、职业培训机构资质许可

9、社会保险费缓缴许可

10、企业实行其他工作时间许可

(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8项)

1、集体合同的审核

2、特殊工种、因病丧劳提前退休(退职)审批

3、对引进紧缺、急需人才的审批

4、对申请《上海市居住证》的审批

5、留学人员及其家属来沪工作户口审批

6、对医疗机构定点资格审批

7、对零售药店定点资格审批

8、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认定

(三)行政处罚事项(27项)

1、对用人单位违反最低工资、工作时间、女职工及未成年工保护等行为的处罚

2、对用人单位违反城镇社会保险费、小城镇社会保险费、农村养老保险费、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费征收与缴纳规定等行为的处罚

3、对介绍、使用童工等行为的处罚

4、对用人单位抗拒、阻挠劳动保障监察,拒不履行劳动保障部门的行政处理决定等行为的处罚

5、对用人单位违反招、退工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等行为的处罚

6、对职业中介机构违反职业中介规定等行为的处罚

7、对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违反职业技能培训规定等行为的处罚

8、对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违反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规定等行为的处罚

9、对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数额等行为的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罚

10、对用人单位或劳动者骗取社会保险待遇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等行为的处罚

11、对用人单位招用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从事技术工种工作等行为的处罚

12、对境外就业中介机构违反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等行为的处罚

13、对外国人和用人单位伪造、涂改、冒用、转让买卖就业证和许可证书等行为的处罚

14、对用人单位违反台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相关规定等行为的处罚

15、对企业未按规定缴纳欠薪保障费的处罚

16、对用人单位强迫劳动、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等侵害劳动者人身权益行为的处罚

17、对劳务派遣单位违反劳务派遣相关法律规定等行为的处罚

18、对企业未按照国家规定提取或者挪用职工教育经费等行为的处罚

19、对未经批准擅自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包括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或从事人才中介服务活动的处罚

20、对未经批准擅自组织举办人才交流会的处罚

21、对未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授权从事人事代理业务的处罚

22、对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擅自扩大许可业务范围、不依法接受检查或提供虚假材料,不按规定办理许可证变更等手续的处罚

23、对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超过许可业务范围接受代理业务的处罚

24、对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不据实中介,提供虚假材料的处罚

25、对用人单位以民族、性别、宗教信仰为由拒绝聘用或者提高聘用标准的,招聘不得招聘人员的,以及向应聘者收取费用或采取欺诈等手段谋取非法利益的处罚

26、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等医药机构违法行为的处罚

27、对个人医保违法行为的处罚

(四)行政确认事项(1项)

1、城镇、小城镇社会保险登记

(五)行政给付事项(7项)

1、城镇养老保险待遇的给付

2、生育保险待遇的给付

3、工伤保险待遇的给付

4、小城镇社会保险待遇的给付

5、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待遇的给付

6、医疗保险待遇的给付

7、对企业欠薪款项的垫付

(六)行政征收事项(9项)

1、对城镇养老保险费的征收

2、对生育保险费的征收

3、对工伤保险费的征收

4、对城镇医疗保险费的征收

5、对失业保险费的征收

6、对小城镇社会保险费的征收

7、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

8、对欠薪保障费的征收

9、对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费的征收

(七)其他执法事项(5项)

1、对社会保险费征缴的监督检查及处理

2、对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金以及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等的监督检查和处理

3、医保监督检查

4、对定点医药机构的审核结算

5、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核发

三、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59件)

(一)法律(6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二)行政法规(13件)

1、《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

2、《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3、《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4、《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5、《失业保险条例》

6、《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8、《工伤保险条例》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10、《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

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

12、《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13、《残疾人就业条例》

(三)地方性法规(8件)

1、《上海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征缴若干规定》

2、《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

3、《上海市人才流动条例》

4、《上海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5、《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

6、《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

7、《上海市促进就业若干规定》

8、《上海市集体合同条例》

(四)部门规章(16件)

1、《关于印发〈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的通知》

2、《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

3、《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

4、《社会保险登记暂行办法》

5、《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

6、《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

7、《人才市场管理规定》

8、《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职业介绍机构设立管理暂行规定》

9、《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

10、《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

11、《集体合同规定》

12、《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

13、《中外合作职业技能培训办学管理办法》

14、《关于〈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

15、《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16、《职业技能鉴定规定》

(五)市政府规章(16件)

1、《上海市残疾人分散安排就业办法》

2、《上海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办法》

3、《上海市职业介绍管理暂行规定》

4、《关于实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通知》

5、《上海市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

6、《上海市失业保险办法》

7、《上海市职业介绍管理暂行规定》

8、《上海市居住证暂行规定》

9、《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

10、《上海市社会保险费征缴实施办法》

11、《引进人才实行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

12、《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

13、《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暂行办法》

14、《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15、《上海市城镇生育保险办法》

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篇6

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一一年五月

目 录

1、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办法

…………………………(宁政办发〔2006〕99号)(1)

2、关于转发市人事局《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 暂行办法》的通知

…………………………(宁政办发〔2008〕103号)(17)

3、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 的通知》的通知

…………………………(宁人社〔2011〕 129号)(25)

4、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印发《南京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 通知

…………………………(宁委办发〔2009〕53号)(37)

5、省人社厅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48)

6、省人社厅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问题的处理意见局级

……………………………(56)

7、南京市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 意见

………………………(宁人社(R)〔2010〕 6号)(59)

8、关于转发江苏省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 见的通知

………………………………(宁卫〔2010〕 90号)(75)

9、关于转发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加快推进省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 通知》的通知

…………………………(宁人社〔2010〕 270号)(99)

10、关于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我省事业 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后工资待遇如何处理的 答复意见》的通知

…………………………(宁人社〔2010〕 198号)(104)

11、关于转发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印发〈江苏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管 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的通知

…………………………(宁人社〔2011〕 184号)(109)

12、关于印发《南京市中小学教师系列五级教师岗位 基本任职条件》(试行)的通知

……………………………(宁教人〔2010〕 5号)(121)

13、关于印发《南京市卫生局局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三、五、六级岗位基本任职条件》(试行)的通知

……………………………(宁卫人〔2010〕 7号)(124)

14、关于在玄武区开展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通知 …………………………(宁编办字〔2011〕 66号)(131)

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办法

宁政办发〔2006〕99号

第一章

第一条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制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2〕35号)和《江苏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暂行办法》(苏政办发〔2005〕123号)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是指事业单位与职工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在平等自愿、公开竞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之间的聘用关系及工作岗位,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人事管理制度。

第三条

本市所有事业单位与其受聘人员之间建立 — 1 —

聘用关系的适用本办法。参照公务员法进行人事管理的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执行。

中央部属在宁的事业单位和本市使用事业编制的单位聘用工作人员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组织和管理

第四条

政府人事部门是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的综合管理部门,对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负有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的职责,依法保护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双方的合法权益,并对违反政策法规的行为予以纠正和处理。

聘用合同的文本由市人事行政部门统一制发。第五条

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督促所属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工作。

第六条

聘用单位应当成立或明确实行聘用制的工作组织。聘用工作组织由本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纪律监察部门负责人和工会代表组成。根据需要,聘用工作组织也可聘请有关专家参加。

不具备成立聘用工作组织条件的事业单位,其人员聘用工作由其主管部门负责。

第七条

聘用制的实施由聘用工作组织提出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聘用单位的人员聘用、考核、续聘、解聘等事项,由聘用工作组织提出意见,报本单位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第三章

合同订立

第八条

对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任用,根据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可以采用聘用或者任命等形式。

对事业单位的党群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在已与单位建立了聘用关系的人员中,按照各自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并任用。

第九条

事业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和科学规范的要求,设置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工勤人员的岗位,并按照岗位的职责要求和聘用条件,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公开招聘等方法择优聘用工作人员。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应当符合编制计划有关管理规定。

第十条

人员聘用的基本程序是:

(一)公布空缺岗位及其职责、聘用条件、聘期工资待遇等事项;

(二)应聘人员申请应聘;

(三)聘用工作组织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初审;

(四)聘用工作组织对通过初审的应聘人员进行考试或考核,并根据结果择优提出拟聘人员名单;

(五)聘用单位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受聘人员;

(六)聘用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第十一条

聘用合同分为四种类型:3年以下(含3年)的合同为短期合同,对流动性强、技术含量低的岗位一般签订短期合同;3年以上的合同为中期合同,对岗位需要或职业要求期限较长的可签订中期合同;签订至职工退休的合同为长期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为项目合同。

对工作已满25年,或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已满10年且年龄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已不足10年的人员,本人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聘用单位应当与其订立。此类人员如在单位内部竞争上岗中未被聘任,应当比照有关未聘人员安置政策予以妥善安置,不得解除其与单位的人事关系。

第十二条

事业单位首次实行聘用制度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应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

(一)现役军人的配偶;

(二)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三)残疾人员;

(四)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经劳动能力签定委员会鉴定为1-6级伤残的;

(五)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有明确规定的。第十三条

聘用单位与新进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但最长不超过6个月。被聘人员为大中专应届毕业生的,试用期可以延长至12个月。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

事业单位首次签订聘用合同时,原职工拒签的,单位应当给予其3至6个月的择业期。择业期满后未调出的,应当劝其办理辞职手续;未调出又不辞职的,予以辞退。

原固定制职工签订聘用合同,不再约定试用期。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等政策性安置人员首次签订聘用合同时,不得约定试用期,合同期限不得低于3年。

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订立聘用合同时,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抵押金、抵押物或者其他财物。

第十四条

经指定的医疗单位确诊患有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精神病的,暂缓签订聘用合同,缓签期延续至前述情况消失;或者只保留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直至该人员办理退休(退职)手续。

经劳动能力签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退休(退职)手续。

第十五条

聘用合同应具备以下条款:

(一)聘用合同期限;

(二)岗位及职责要求;

(三)岗位纪律;

(四)岗位工作条件;

(五)工资待遇;

(六)聘用合同变更和终止的条件;

(七)违反聘用合同的责任。

除上述必备条款外,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在聘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培训和继续教育、知识产权保护、解聘提前通知时限以及纠纷解决办法等条款。

聘用单位根据工作需要,与被聘人员在协商一致的基 — 6 —

础上所签订的岗位协议书、专项协议书、专业技术职务聘约书及变更合同书等,作为聘用合同的附件,与聘用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十六条

聘用合同由聘用单位法定代表人与受聘人员双方以书面形式签订,一式3份,当事人双方各执一份,一份存入本人档案。聘用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之日起生效。

第十七条

下列聘用合同为无效合同: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

(二)采用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订立的;

(三)权利义务显失公正,严重损害一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

(四)未经本人书面委托,由他人代签、本人提出异议的。

无效合同由有管辖权的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裁决。第十八条

人员聘用工作按有关规定实行回避制度。

第四章

聘期内考核与管理

第十九条

聘用合同期内,聘用单位应对受聘人员的 — 7 —

工作情况实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聘用工作组织在征询群众评议意见和受聘人员领导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考核等次意见,报聘用单位负责人集体决定。考核结果是续聘、解聘、奖惩以及岗位调整的主要依据。

受聘人员考核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的,聘用单位可以调整该受聘人员的岗位,或者安排其离岗接受必要的培训后重新上岗或调整岗位。受聘人员无正当理由不同意调整岗位的,聘用单位有权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调整岗位后,双方应对聘用合同中的有关条款作相应的变更。

第二十条

受聘人员的工资收入在核定的工资总额内按照所从事的工作和岗位确定。受聘人员岗位变动后,按新聘岗位确定其工资待遇。单位也可根据受聘人员的工作性质、岗位职责和实际情况,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多种收入分配方式。

聘用单位不得随意拖欠、扣减受聘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第二十一条

受聘人员和聘用单位应按照国家、省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办理或接续有关社会保险。

受聘人员在聘期间享受规定的各项福利待遇。解聘、— 8 —

辞聘后,原待遇取消。

经确诊患有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精神病的缓签合同人员,在治疗期内执行规定的病假期间生活待遇。

第二十二条

受聘人员在聘期内应参加国家和省、市规定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第二十三条

受聘人员的退休(退职)待遇按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合同变更、终止和解除

第二十四条

聘用合同签订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合同内容。聘用单位法定代表人变更后,原聘用合同的法律效力不受影响,仍然有效。确需变更的,双方应协商一致,并按原签订程序变更合同。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原合同继续有效。

第二十五条

聘用合同期满或者双方约定的合同终止条件出现,聘用合同即行终止。

聘用合同期满,岗位需要、本人愿意、考核合格的,可以续签聘用合同。

第二十六条

经聘用合同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聘 — 9 —

用合同。

第二十七条

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可随时解除聘用合同:

(一)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本岗位要求;

(二)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的;

(三)严重扰乱工作秩序,致使聘用单位、及其他单位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受到治安行政处罚的;

(四)违反工作规定或操作规程,发生责任事故,或者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被依法判处管制以上刑事处罚或者被劳动教养的。

第二十八条

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聘用单位可解除聘用合同,但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拟被解聘的受聘人员:

(一)受聘人员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又不同意聘用单位调整其工作岗位的,或者虽同意调整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的;

(二)受聘人员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又不能从事由聘用单位安排的其他工 — 10 —

作的;

(三)聘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聘用合同达成协议的。

第二十九条

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聘用单位不得终止或解除聘用合同:

(一)受聘人员患病或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二)因工负伤,治疗期终结后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为1至6级伤残的;

(三)患职业病以及现有医疗条件下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或有精神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的;

(五)受聘人员正在接受纪检监察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六)属于国家和省规定的不得解除聘用合同的其他情形的。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受聘人员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的;

(二)考入普通高等院校的;

(三)被录用或选调到国家机关工作的;

(四)依法服兵役的。

除上述情形外,受聘人员解除聘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聘用单位。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聘人员不得提出解除聘用合同:

(一)在涉及国家秘密岗位上工作,处在规定保密期限内的;

(二)承担国家和地方重点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其工作任务尚未完成的;

(三)正在接受纪检监察审查尚未结案的。第三十二条

受聘人员提出解除聘用合同未能与聘用单位协商一致的,受聘人员应当坚持正常工作,继续履行聘用合同。6个月后受聘人员再次提出解除聘用合同,仍未能与聘用单位协商一致的,即可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第三十三条

聘用合同解除后,原聘用单位和解聘人员应当在3个月内办理人事档案转移手续。原聘用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解聘人员的人事档案;解聘人员不得无故不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第三十四条

从事国家机密工作,或曾从事国家机密工作,在规定的保密期内的涉密岗位受聘人员的解聘或者工作调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涉密人员管理的规定。受聘人员解除聘用合同后违反规定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原所在单位的知识产权、技术秘密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六章

责任与补偿

第三十五条

聘用合同当事人违反聘用合同约定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聘用合同当事人对违反聘用合同约定均有过错的,应当根据过错的大小,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十六条

聘用单位出资引进或培训的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约定引进或培训后的工作服务期限及违约责任。没有约定的,受聘人员提出解除聘用合同时,聘用单位不得收取相关费用。有约定的,按约定执行,但不得超过引进费和培训费的实际支出,培训费可按培训后每服务1年递减20%执行,引进费可根据实际约定。

第三十七条

有下列解除聘用合同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应当根据被解聘人员在单位的实际工作年限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

(一)聘用单位提出解除聘用合同,受聘人员同意解除的;

(二)受聘人员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聘用单位安排的其它工作,聘用单位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的;

(三)受聘人员考核不合格又不同意聘用单位调整其工作岗位的,或者虽同意调整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聘用单位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的;

(四)聘用单位分立、合并、撤销,受聘人员不能安置到相应单位就业而解除聘用合同的。

第三十八条

经济补偿以被解聘人员在该聘用单位每工作1年,支付其本人1个月的上年月平均工资为标准(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被解聘人员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当地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

试用期内被解聘的,不给予经济补偿。

第三十九条

受聘人员与所在聘用单位的聘用关系 — 14 —

终止或解除后,聘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为被聘人员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调转手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

第七章

争议处理

第四十条

受聘人员与聘用单位因聘用合同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可以根据人事争议调解和仲裁的有关规定向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提出调解或向当地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对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的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裁决一经生效,对争议双方具有约束力。

第八章

第四十一条

聘用合同当事人如有一方要求进行合同鉴定的,可在聘用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到当地政府人事部门办理,人事部门应当为其提供相关服务。对聘用合同中与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相抵触的内容,人事部 — 15 —

门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南京市人事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南京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管理规定》(宁人字〔2000〕80号)停止执行。本办法施行前,依据有关规定订立并已经生效的聘用合同,聘用合同当事人应继续履行;聘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可以按照本办法变更聘用合同。

二〇〇六年八月十日

南京市政府办公厅文件

宁政办发〔2008〕103号

关于转发市人事局《南京市事业单位 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人事局拟定的《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京市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八年九月十八日

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

(市人事局 2008年9月)

第一章 总 则

一、为进一步推进我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和《江苏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意见》(苏人发〔2004〕32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应当公开招聘,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和政策性安置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的除外。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除外。

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当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实行“统一规范、分级管理、分类实施”办法,以岗位需求为依据,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接受社会及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二章 招聘范围、条件及程序

四、公开招聘应当面向社会,凡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应聘: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

(三)具有良好的品行;

(四)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

(五)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六)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公开招聘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要求。

五、公开招聘应当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订招聘计划;

(二)发布招聘简章;

(三)受理应聘并审查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

(四)考试、考核;

(五)体检、考察;

(六)确定拟聘人员;

(七)公示招聘结果;

(八)办理聘用手续。

第三章 招聘计划、信息发布与资格审查

六、公开招聘计划由用人单位制订,其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单位性质,隶属关系,岗位空缺情况,经费来源,招聘理由,招聘岗位、数量、时间及方式等。

七、市各主管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计划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市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市直属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计划由市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区、县所属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计划必须经区、县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并在发布招聘简章3个工作日前报市人事行政部门备案。

八、事业单位拟发布的公开招聘简章必须经有核准权的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并自报名之日起提前至少2日在有核准权的人事行政部门指定的媒体和南京市人事网站上发布。

公开招聘简章应当载明:

(一)招聘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隶属关系、基本职能、地址等);

(二)招聘岗位、数量及所需资格条件;

(三)报名时间、地点及手续;

(四)考试、考核方式及时间;

(五)开考比例要求;

(六)成绩计算方法及录取办法;

(七)公示时间、方式;

(八)咨询、监督电话;

(九)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九、用人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当按公开招聘的要求,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方可参加考试、考核。一般情况下,同一岗位的招聘数与参加考试(核)人数应有一定的比例要求。

公开招聘可成立工作小组负责招聘的具体实施工作。招聘工作小组一般由人事、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也可吸收有关专家及职工代表参加。

第四章 考试与考核

十、公开招聘考试、考核可采用笔试、面试和技能测试等多种方式。考试、考核内容主要是招聘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

具体的考试、考核科目和方式应根据用人单位的工作 — 21 —

性质、人员结构、岗位特点和实际需要确定。

十一、根据公开招聘的范围、数量、专业和岗位要求,公开招聘考试、考核可经主管部门批准由事业单位自行组织,也可由本级或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或者由本级或上级人事行政部门统一组织。

人事行政部门所属考试服务机构和相关机构可受事业单位、人事行政部门或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委托,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提供服务。

十二、对通过考试、考核的应聘人员,招聘单位应对其资格条件进行复查,并对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考察。

第五章 聘 用

十三、公开招聘的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当按核准的公开招聘计划数,根据考试、考核、体检和考察的结果,研究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并按公开发布的公示时间、方式予以公示,公示时间应当不少于7天。

招聘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对公示中反映的问题应当及时查清,以决定是否聘用。

十四、公示期满后,公开招聘的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将拟聘用人员名单报有核准权的人事行政部门备案,并办理进人手续。

十五、用人单位与受聘人员应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并按规定实行试用期。试用期包括在正式聘用合同期限内。

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第六章 纪律与监督

十六、公开招聘应实行回避制度。凡与聘用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应聘人员,不得应聘该单位负责人员的秘书或人事、财务、纪检(监察)岗位,以及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聘用单位负责人员和招聘工作人员在办理人员聘用事项时,涉及与本人有上述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招聘公正的,应当回避。

十七、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 — 23 —

规范监管,重点是考试、考核环节的指导和监管。对公开招聘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应当予以制止和纠正,并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作相应的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其 他

十八、事业单位接收政策性安置人员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下达安置计划。事业单位根据本级人事行政部门及其主管部门下达的安置计划,可直接接收安置对象,也可在安置对象中进行招聘。

对事业单位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短缺人才及岗位有特殊要求的人员,经本级或上级人事行政部门批准,可采用简化招聘程序,在一定范围内考核、考察等方法进人。

事业单位招聘外国国籍人员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十九、本办法由市人事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二十、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

文件

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宁人社〔2011〕 129号

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

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各区县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各部委办局人事(干部)处、各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干部)处:

现将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转发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苏人社发〔2011〕46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1、认真学习人社部发〔2010〕92号、苏人社发〔2011〕46号、宁政办发〔2008〕103号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做好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意见》(宁人字〔2008〕18号)等文件精神,并在工作中严格贯彻执行。

2、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凡违反政策规定的,不予办理聘用等人事手续。

3、严格执行核准备案制度。市各主管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计划(含招聘简章)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市直属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计划(含招聘简章)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

区、县所属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计划(含招聘简章)须经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并在发布简章3个工作日前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4、公开招聘考试、考核方法,既要规范、完善,又要体现事业单位行业、专业及岗位特点。考试可采取笔试、面试、实际操作能力测试等多种方式。

5、公开招聘要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招聘信息要内容完整、简洁清晰,须在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网站、招聘单位及主管部门网站上发布,也可同时在其他网站和媒体向社会发布,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招聘信息一经发布,应当严格执行,不得擅 — 26 —

自更改。

6、各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并落实监管制度。公开招聘工作要主动接受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确保公开招聘工作公平、公开、公正。

附:关于转发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苏人社发〔2011〕46号)

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 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七日

附:

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

文件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苏人社发〔2011〕 46号

关于转发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

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各有关单位:

现将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92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规范事业单位进人行为、提高进人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是实现公民平等就业的重要途径。各地 — 28 —

各部门要认真学习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并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在2011年要基本实现公开招聘制度在全省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全覆盖。

二、坚持“干什么考什么”原则,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科学性。事业单位行业分布广、岗位门类多、技术要求高,公开招聘工作一定要坚持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各地各部门要积极探索公开招聘的组织方式、选拔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公开招聘的考试、考核方法应符合事业单位特点,充分体现行业、专业和岗位特点。在考试内容上,要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根据岗位要求合理设置考试内容,提高公开招聘工作的科学性,把适合的人才在需要的时候选聘到合适的岗位上。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可以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进行。

三、抓好公开环节,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公信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要切实做到“信息公 — 29 —

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增强透明度,提高公信力。招聘公告要内容完整,文字简洁,意思清晰,并通过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网站及其他媒体统一向社会发布。招聘公告一经发布,应当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要健全公示制度,拟聘人员名单及其考试成绩与名次、招聘岗位,以及该人员与岗位招聘条件相对应的有关信息,都应予以公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严禁内部招聘、人情招聘、内定名单、依人画像、设置歧视性条件等违法违规现象。

四、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监管力度。各地各部门要建立严格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监管制度,通过检查巡视、台帐查询、舆论监督等形式强化监督,对招聘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有错必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各地各部门要重点加强对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工作人员招聘的监督管理。各市要加大对县(市、区)级以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指导力度。

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四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

文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人社部发〔2010〕 92号

关于进一步规范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福建省公务员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人事局,各副省级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干部(人事)部门: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推行以来,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稳步实施,有力推动了公开招聘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建立。但同时也要看到,在实施公开招聘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制度推行不平衡、政策执行不到位、操作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为贯彻落实《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 — 31 —

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办发〔2009〕43号)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6号),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规范事业单位招聘行为,促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严格政策,全面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各项规定

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一律实行公开招聘。事业单位要在岗位空缺的前提下,按照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通过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关于招聘范围、条件、程序、信息发布、资格审查、考试考核、聘用等方面的要求。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制定公开招聘方案并报送有关部门核准备案。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规定权限严格履行招聘方案核准备案职责。

各地各部门要加快完善政策措施,尚未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公开招聘实施办法的,要在2011年3月份前出台。已经出台实施办法的,要分类细化要求,完善公开招聘组 — 32 —

织工作规程。到2012年,要基本实现公开招聘制度在全国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全覆盖。

二、坚持公开,增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透明度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要遵循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严格规范公开招聘信息发布。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招聘信息,内容应包括公开招聘范围、条件、程序和时间安排、招聘办法、报名方法等内容。发布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招聘信息须在组织人事部门网站、招聘单位及主管部门网站上免费公布,同时也可以在人力资源市场网站或者其他媒体上公布。招聘信息一经公布,应当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

增强公开招聘实施过程透明度。对于公开招聘中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核等环节的进展情况应当面向社会公布,并确保及时、全面、准确。

健全公开招聘结果公示制度。公开招聘结果应在招聘信息发布的范围内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公示内容应包括招聘单位名称、招聘岗位情况以及拟聘人员基本情况。

三、突出分类,创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组织方式方法

公开招聘要坚持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分级管理。要严格按照统一的公开招聘制度的要求,充分体现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特点以及各类工作人员的专业特点,分类组织实施公开招聘。

公开招聘方式方法应符合事业单位特点,充分体现行业、专业及岗位特点。公开招聘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择优聘用。公开招聘高层次、紧缺人才,可以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各地各部门要积极探索符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的公开招聘方式,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规范和完善公开招聘考试、考核方法。考试可采取笔试、面试、实际操作能力测试等多种方式。按照“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合理设置考试内容,符合岗位要求。对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招聘,不应将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列为笔试内容。考核应侧重于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以及与应聘岗位相关的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等。

各地各部门要研究制定公开招聘考试工作规程,规范考试命题、笔试阅卷、面试组织等环节。要完善保密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考务安全。要加强公开招聘考官培训工作,提高面试、实际操作能力测试工作水平,增强考试公正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强题库建设。

组织人事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实际需求,发挥考试、人才等服务机构的优势,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搭建考试考务服务平台。

四、严肃纪律,提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公信力

要认真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关于回避制度的规定。在公开发布的招聘信息中,要明确有关人员回避的要求。对违反回避规定的公开招聘行为,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对相关人员予以批评教育,造成不良影响的,要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对违反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组织人事部门视情况责令纠正或者宣布无效;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予以严肃处理,根据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调离工作岗位或者给予处分;对违反公开招聘规定的应聘人员,要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应确保符合条件的应聘人员不因民族、性别或者身体残疾而受歧视。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要求,除卫生部核准并予以公布的特殊职业外,事业单位在公开招聘中不得要求进行 — 35 —

乙肝项目检测。

五、强化监管,确保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有序进行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履行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责,建立严格的制度规范,加强管理,强化监督,指导事业单位依法行使用人自主权。要加大对县级以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指导力度。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职责。公开招聘工作要主动接受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

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及时受理有关投诉或者举报,接受社会监督。对有关投诉或者实名举报的调查处理情况,应当向投诉人或者实名举报人反馈;对新闻媒体反映问题的调查处理情况,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

要建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舆情监测报告制度,密切关注网络、媒体等舆论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加强对公开招聘突发性事件的舆情研判,制定应急预案,通过新闻发布会、向媒体提供新闻通稿等形式,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消息,引导舆论,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妥善处理。畅通信息渠道,对于重大舆情要及时处置并报同级党委政府和上级组织人事部门。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七日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文件

宁委办发〔2009〕53号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 南京市人民政府 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事业单位 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南京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南京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事业单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江苏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苏办发〔2008〕2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对我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列入事业编制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为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都要进行岗位设置,建立和完善岗位管理制度。

2、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 — 38 —

团体,参照本实施意见执行。

二、岗位设置原则

4、事业单位应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等特点进行岗位设置。

规范有序。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省、市及省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岗位设置权限、程序和经核准的比例、最高岗位等级设置岗位。

科学合理。事业单位应按其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科学确定本单位所需岗位的名称、类别、职责、任职条件、任务和岗位等级。

精简效能。事业单位应结合单位的功能和职责任务,综合考虑优化人员结构、提高服务效能、提升竞争能力、降低运行成本等设置岗位。

动态管理。事业单位应根据社会事业发展、单位功能调整的实际,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适时对岗位设置方案和岗位说明书进行调整,确保岗位设置适应社会公共服务需要。

三、岗位类别及等级

5、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6、事业单位应根据其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等特点,综合确定其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结构比例,并确定相应的主体岗位。

(1)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5%。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和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总量的55%。

7、事业单位设置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有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8、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分别划分不同的岗位等级: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四、管理岗位设置

9、管理岗位分为单位领导岗位、内设机构领导岗位 — 40 —

和普通管理岗位。

领导岗位、内设机构领导岗位、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编制部门和上级机关确定的规格、职数以及本实施意见设置。副局级及以上岗位由市委组织部确认,其他管理岗位由市人事局会同有关主管部门或单位确认。

10、事业单位中的党群组织,除国家、省和我市另有规定外,不单独设置管理岗位,其工作人员在本单位已聘人员中,按各自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

11、相当厅级的事业单位设置领导岗位的层级原则上不超过3个;相当处级的原则上不超过2个;相当科级及以下的不超过2个。少数规格低、规模小、人数少的事业单位,一般只设1个领导岗位层级。

12、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和办事员的管理岗位,依次分别对应三级到十级岗位。正局职、副局职管理岗位分别对应四级和五级岗位。

五、专业技术岗位设置

13、专业技术岗位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 — 41 —

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为员级岗位。

全市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首次原则上按1.3:4:4.7控制。

14、专业技术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为,二级、三级、四级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比例为5:5。

15、各行业专业技术岗位的数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除一级岗位设置由国家统一确认,二级岗位设置由省统一核准外,其余岗位设置,由市人事局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综合确定,并分类控制。

六、工勤技能岗位设置

16、工勤技能岗位分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级至五级。

17、工勤技能岗位数量、结构比例和最高岗位等级设置,根据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技术工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25%。其中一级、二级岗位总量占岗位总量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5%。

— 42 —

七、岗位任职条件

18、各类、各等级岗位基本任职条件:(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5)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19、管理岗位的基本条件:一般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四级以上管理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各等级管理岗位任职的基本条件:

三级、五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四级、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2年以上;

四级、六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五级、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3年以上;

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3年以上。

20、专业技术岗位任职的基本条件:

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按行业指导意见和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有关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可根据需要,综 — 43 —

合考虑人员资历、承担责任、工作业绩、考核结果、准入条件等因素,制定各等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的具体标准。

21、工勤技能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评。

学徒期、熟练期和试用期满,并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八、岗位设置程序及权限

22、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按以下程序进行:

(1)编制岗位设置方案。事业单位在对单位职责、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梳理的基础上,编制岗位设置方案,确定各岗位的类别、名称、等级等。

(2)岗位设置方案核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由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市管干部的岗位设置,报市委组织部核准。

区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由区县人事局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

(3)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事业单位按核准的岗 — 44 —

位设置方案,制定本单位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并编制岗位说明书。

(4)广泛征询意见。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和岗位说明书应广泛听取意见,经单位或主管部门设立的聘用工作组织或聘用委员会讨论,由单位负责人集体研究通过,并报主管部门和市人事局备案。

(5)组织实施。事业单位按通过的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

(6)岗位设置方案经核准后,应保持相对稳定。事业单位因编制增减或因事业发展需要调整岗位设置的,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变更核准。事业单位合并、分立的,应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重新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并经核准。

九、岗位聘用

23、事业单位聘用人员不得突破经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岗位等级。按本实施意见首次岗位设置时,现有人员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应按有关政策规定,通过自然减员、交流、低聘或解聘等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

24、事业单位要严格按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通过公开、平等、竞争等程序,择优选聘人员,签订聘用 — 45 —

合同或变更合同内容。

对确有真才实学、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可按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25、专业技术一级岗位人员聘用,按国家规定执行。二级岗位人员聘用,由市人事局审核,报省里核准。三级岗位人员聘用,须经聘用工作组织或聘用委员会评审,由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人事局核准。五、六级岗位人员聘用,经评审后,由主管部门核准,报市人事局备案。

26、事业单位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任的,须在所兼任岗位结构比例限额之内,并按有关规定报批。

27、在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之间流动的,应具备任职岗位规定的条件。

28、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组织岗位聘用、签订聘用合同情况进行验收认定。在此基础上,按有关政策确定工资待遇。

十、组织实施和管理

宿松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篇7

一、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总体发展情况

自从改革发放的不断发展下,尤其是在21世界的今天,在党中央的正确引导下,不同的地区都开始对科学的发展方向以及符合社会的标准采取实行手段,从而加大城乡统筹等发展的力度,促进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工作的不断发展。

首先,相关人员应当对区域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协调的相关措施不断完善。东部地区主要有长江三角洲地区等不同的地区,相关人员应当对开发复合型人力资源方面引起一定的重视,并且已经对相关的协议进行签署,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复合型人力资源的开发。

中部地区主要针对能够适应本地区特色的人力资源重点开发,与此同时签署了相关的宣言,给劳动力的合理分配提供的方便,而且也促进了东部地区人才交流的发展进度,从而也加强对人才培养的整体素质。

东北地区签署了东三省的相关协议,主要内容是为了对老工业基地中的人才进行有效的培养,提高人才流动的效率,为老工区的发展带来更高的益处。

西北地区对人才资源引起了重要的注意,并且对高级人才创业给予大力的支持。与此同时,该地区也推动了培养人才的发展,并且根据内容也简述了相关的协议书。

其次,相关人员应当对社会保障的相关政策内容做到恰当的完善,采取统账结合的形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也在逐渐完善,社会群体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人们获得社会保障的利益也在大幅度提高。就社会保障基金而言,不管是收入还是支出都具有一定的平衡性。省内不同的地区或者是省与省进行转移对接,也在逐渐的改善。

二、区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对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保障的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在发展时依然会存在不同的问题没有得到相应的解决。

(一)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还不够成熟,尚未形成统一的机制

相关人员在对人力资源市场进行建立时,应当制定合理的制度,这样做是为了将人力资源配动有效的消除,从而推动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协调发展的主要手段。通常情况下,虽然在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但是制度的实施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上还应当不断的改善。因为不同地区的劳动部门之间没有进行恰当的交流,致使信息出现分散的情况,进而出现很多的问题。

(二)人力资源结构呈现出一种不平衡的态势

从整体来看,我国的人力资源供大于求,尤其是结构不合理。例如,企业急需的研究型人才都囤积在高等院校,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状况不佳等问题。国家对人力资源的培养有些脱离现实的轨道,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社会保障的公共产品属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健全,统账结合的框架模式也基本得到了确立,但各项制度条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整合,统筹的层次也需要逐步提高,公用产品的均衡性与可及性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限制,不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国家对不同种类的人群采取各种形式的制度,这样就致使政策没有合理分配,从而让制度出现不公平的现象。

第二,各地区对各种不同的保险在划分中也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比如:倘若向省级以上逐渐加大养老保险的力度,这里有很多关键内容是需要慢慢处理的;医疗保险通过市级统筹的推进时,同样也有很多内容是需要逐渐解决的。对于促进统筹城乡的发展,在目前的情况下对国民收入的支配变得很紧张,但是由于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还没有较好的落实。

三、区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协调发展的新认识

(一)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调概念

区域间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协调的含义是通过区域内部等方式条件下提出的,主要是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的过程。这个概念的提出,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划成了地区经济发展与实现地区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成分。促进区域内部以及区域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的协调发展目的就在于获得更丰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二)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调的内容

区域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协调通常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方面是横向协调方面;另一种是纵向协调方面。横向协调可以理解为是区域内部以及区域内部之间进行合理的协调,纵向协调简单的说是中央和地方区域之间应当保持一定的协调性。协调内容通常包含以下几点:第一,地区收入情况的平衡协调;第二,区域社保情况的协调;第三,区域人力资源所产生供或者是求等方面的协调;第四,人力资源组成和产业需要组成的协调;第五,区域人力资源以及社保相关标准的协调;第六,区域社会保险基金相关的协调等。

四、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调发展的策略

(一)从就业角度探寻协调发展策略

首先,相关部门应当提高第三产业发展的整体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和就业共同协调的发展。尤其应该将服务业作为主要对象,发挥出成本低、效率高等方面的优势,进而加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位置,充分发挥出服务业重要的作用,促进经济和就业发展有效的协调发展。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服务业重点项目的开发,从而建立合理的发展链;加大发展服务业的力度,与制造业之间有效结合;对于不同方面的服务业应当合理的进行完善。

其次,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创业环境建设的力度。就业是生存最基本的保障,而创业却是就业的升华,是提高就业率的有效措施。创业对就业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相关部门应当将政策作为指引的方向,从而达到相应的效果。相关部门应着眼于对年轻人创业理念的培养,将创业制度不断的完善,给创业人员创造出良好的创业氛围。为了加大人们创业的力度,政府可将设审批等相关流程简单化,加大办事效率的力度,从而提高服务的整体品质;相关部门还应当将创业给予的政策充分落实到创业中,提供足够的资金,将政府扶持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放宽,采取免税收等优惠政策,给创业人员提供方便;相关部门还应当不断的改善培训制度,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加快创业培训信息的整体进度。

最后,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的整体特征。在我国摩擦性失业的情况依然存在很多,倘若想尽快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那么就应当让劳动人员转换就业理念,不断将自身的能力提升,从而紧跟社会的脚步不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下,劳动人员职业技能的标准与职业需要产生一定的不平衡性。所以,相关部门应当将市场作为引导方向,进而有目的安排培训相关内容,达到培训的整体效果。相关部门应当提倡终身学习的内容结构,并且将培训制度不断的改善,通过把职业培训等方面的人才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让职业培训和市场需要达到良好循环的效果,让职业培训不管在品质方面或者是在结构上都能够符合现代发展的标准。相关部门还应当将劳动人员的整体从业品质做好合理提升,对劳动人员相关水平等矛盾做好恰当的管理,从整体上对失业问题进行有效改善,促进劳动力朝着新的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二)从收入分配方面探寻协调发展策略

相关部门应当对劳动人员的薪酬等方面的比例进行适当的调高,将我国政府财政和相关企业收入占据比例大的现象进行扭转,以财政机制作为依据,将劳动薪酬进行合理分配,给劳动人员的收入带来益处,从而达到劳动人员在经济建设、企业效益等方面共同的提高。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当将内需进行扩大,进而提高群众的整体收入水平。

五、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整体阐述,可以看出:区域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协调在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区域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之间的协调发展经过上述分析以后发现:相关部门应当采取合理措施来加大对区域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协调发展的力度,对此上文已经将相应的措施详细的阐述,提供给相关人员,仅供参考。

摘要:促进我国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何使用恰当的手段,应当结合我国区域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的现状来看,从而发现相关的问题,对区域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之间的协调发展做出相关探讨,着眼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进而促进区域人力资源以及社会保障的发展措施。

关键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探究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完善“三个体系”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跨越发展[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3(06)

[2]谭颖.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促进江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J].唯实.2013(01)

[3]陶晓波.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06)

宿松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篇8

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385人,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的78.2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9%以内;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9610人,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99.35%;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1426人,完成年度任务的99.08%;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6500人,完成年度任务的98.70%;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6477人,完成年度任务的92.95%;参加生育保险人数43295人,完成年度任务的81.69%。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6.7%;事业单位签订率为91.3%;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结案率为93.1%。

立足新形势,抓住新机遇,我局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一是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稳定就业再就业局势。第一,建项目,促就业。引进计划投资6.1亿元用于桂粤湘人才创业工程,构建人才就业创业平台。第二,抓培训,促就业。全市再就业培训2053人,完成年度任务的73.32%;创业培训607人,完成年度任务的80.93%;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14083人,完成年度任务的61.23%,培训后再就业达82.1%。第三,抓服务,促就业。共组织承办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春风行动”等29场次人力资源招聘会。二是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政策,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23990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待遇,人均月增加养老金121.73元。阶段性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费率。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到6月底,八步区共登记参保215122人,参保率为62.3%,养老金发放率97.8%。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先后到区内外重点高校进行公开招聘优秀人才。四是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开展了市直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人员结构等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工作。选择3个单位作为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试点单位。五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督促139户单位进行社会保险登记,缴纳社会保险费38.29万元,查处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案件58件。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05起,其中立案处理 81起,已结案78起,案外调处劳动纠纷324起。六是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树立部门良好形象。通过开展“创先争优”、“工作落实年”、“政风行风评议”活动,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努力打造高效廉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队伍。

【宿松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荐阅读:

上一篇:麻精药品管理和使用下一篇:刘利娟-幼儿园德育误区与对策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