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2024-05-10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共12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1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科:科技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朱里镇中心学校 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朱里镇中心学校 姓名:刘军文 邮编:261111 联系电话:0536—7380434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懂英语,会电脑。”、“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可见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部分,这不仅对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由于目前学校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上的不足,硬件设施的不完善等多方面的原因,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和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缓解这些矛盾,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最好的方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多方入手,培养自信,激发兴趣

初一的学生对新开设的信息技术课感到既神秘又心生胆怯,所以在上第一堂课时,我就明确地告诉学生,在语数等学科面前他们可能已有优劣之分,但在信息技术面前,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都是一样优秀,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学好,如此激励学生自然爱听,从而无形中有了自信心,学习的兴趣由然而生。其二,在学生刚接触电脑时每堂课只布置三个到四个简单的操作任务,比如改变桌面背景和设置屏幕保护程序,这些操作学生只需用鼠标轻轻点击就能完成,当学生看到自己能够轻而易举地给计算机改头换面,或者看到屏幕保护程序的形象、直观、和谐的声音与图像融洽的画面时,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增强了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二、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如果课堂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工,是“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学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和兴趣感过去之后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浏览信息》这节中,我只是指出重难点,让学生对照课本和重难点边学边练,很快就攻克了本节的难点。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合作学习,保持学习兴趣。

我所教的初一年级每班都有40多人,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我根本忙不过来,有时无意中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积极性,于是,每次上机分组时,我都兼顾好中差的原则,让一组学生既有好,又有差,互相合作、探讨学习,由先掌握的同学充当“小老师”,从而减轻了我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我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而我也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通过合作,学生就能互相得到启发,就能较顺利地寻找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发挥了主体能动性,保持了学习兴趣。

四、培养创造思维,激发兴趣

以前我喜欢把每一个内容都讲得很详细,上机步骤每一步都规定得很严格,久之我发现了它的弊病,一是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二是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激发了兴趣。如在电脑绘画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各种基本工具的使用后,我出示了一幅《月亮》,大部分学生从常规思维出发,采用了曲线工具来画,用两条曲线圈起来,结果花了不少时间,画出的月亮还不够理想,可是有些同学却突发奇想,先画好两个大小基本相似的圆,然后移动其中的一个圆,把它覆盖在另一个圆上面,组成一个新月形,然后用橡皮擦去多余的部分就成了,对这种创新思维,我表示了赞赏,接着,我又出示了一个花瓶,请同学们来画,有了以上的经验,大部分学生很快找到了极具创造性的方法,在这个练习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创造性的火花被点燃,学习兴趣从而更加浓厚。

五、运用对比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理论性很强、专业术语很强的内容,学生往往有一种畏难情绪,处理不好,学生将会失去学习兴趣,对比教学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文件的操作中我是这样对比的:文件放的位置不妥,可用鼠标拖到我们认为合适的地方;文件不要了,我们可以删除,配合类似于废纸篓的回收站,还可捡回来;我们可以用专用软件把计算机中的文件加密,无关的人打开文件就会看到所谓的“乱码”,这和现实中的记载重要信息的密码文件是一样的等等,于是学生就很轻松地记住了该知识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师生间的氛围和谐轻松,教学效果必然明显提高。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努力创造条件,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2

一、巧妙创设问题情境, 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恰当的问题情景不仅能够使学生激发兴趣, 掌握知识, 增强理解, 还要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的愿望, 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效的问题情景能促使学生产生问题, 最终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 经过同化和顺应进行整合, 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能力和发展智力。

现代多媒体技术能把生动的动画、图象、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有机地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讲《画图》时, 我从光盘、网络上找了一些精美的卡通图片给学生看, 学生赞叹不已, 我抓住机会问:“好看吗?你们想画出这样的画吗?”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后, 我鼓励学生,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 他们也能画出这样的画。无形中学生的心已向往能画出漂亮的画了, 学习兴趣自然就高了。

二、运用形象教学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学生, 所以更要注意运用形象法教学, 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有的学生来自农村, 初次接触计算机时, 大都怀有一种既畏惧又好奇的心理, 很想知道计算机可以用来干什么, 更想切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学生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动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我在讲《认识计算机》一课时, 抓住这一契机, 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计算机是什么样子的呢?”“计算机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纷纷举手, 各抒己见。接着我利用教学演示光盘, 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电脑世界, 通过观看, 学生产生了“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动画、编辑声音等工作, 它的作用真大”的想法。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教学气氛活跃, 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三、组织各类竞赛, 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我的做法是按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组织一些不同层次的兴趣小组, 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例如汉字输入、电脑语言教学、Windows基础等。学校也可通过各种竞赛, 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指法输入比赛”、“绘图比赛”等各类比赛。让学生有一个小小的奋斗目标,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游戏教学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 因此, 我经常利用一些趣味性与娱乐性强的小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初中生好动性、好奇性强, 往往坐不住, 厌烦单调的练习, 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我适当地采用了一些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吃苹果、青蛙过河、打地鼠、警察抓小偷、啤酒吧、食人花、24点计算游戏、智慧拼图、金山画王等。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学生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指法练熟了, 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了一些障碍和关卡, 学生主动地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 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

教师如果强行让学生去学习理论知识, 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 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 同时学生也没有更大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 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初中生玩电脑游戏利多弊少, 因为“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但教师对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严格控制, 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 更要强调趣味、益知和学习的功能。

五、利用微机辅导学生, 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微机辅导学生, 既可以控制教学进度, 又可以辅导学生练习;既利于教学, 又利于复习。微机辅助教学能帮助学生进行自检自查, 使学生全面要求自己, 务求答案精确。微机教学中的计算机程序会以“对”或“错”的方式对学生的答题给予评价, 从而有利于学生逐渐找到正确的答案。微机的反馈信息将会使学生按自己的进度独立地完成课程的学习, 强化学习效果。微机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极有耐心的老师, 教师要充分利用微机的使用方便、训练精确和教学软件适应范围广泛等特征, 开展好包括基础训练、单元测验、模拟考试在内的多种基本能力训练, 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强化辅导, 让微机辅助练习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3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学习兴趣

初中信息教学需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教学观念落后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还秉承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以自己为主导,学生处于听讲的被动接受状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知识,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并能够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信息技术教师认为,只要在教学中教授了这些基本的知识和概念,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这就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陈旧

对于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很多教师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是一般的课堂讲解,其实还有很多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采用,如活动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以及情境教学法等,这些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教师并没有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这对于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水平是非常不利的。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

1.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通过情境教学法,可以很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讲授信息技术的具体内容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基本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着基本的教学目标精心创设一种教学情境。

如在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有一节课的内容是“Powerpoint2000”,在讲授这节课时,要根据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给学生展示这种多媒体演示文稿,让学生观看集视频、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悦耳、悦目、悦心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本节课的内容,懂得这种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优点和基本特点。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教师如果一成不变地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必然会感到枯燥和乏味,因此,教师要善于贴近初中生的心态和特点。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特点,将一些比较新奇和有趣的事物展现给学生。教师可以将所要讲授的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展现出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讲授关于剪切、复制、粘贴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题的形式来进行讲解。例如:教师在授课开始之际,给学生播放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然后给学生布置问题:我们知道这首歌非常好听,那么如果让你们将这首歌的歌词录入到word文档中,你们可以采用什么有效的方式呢?带着疑问,学生开始思考,有的学生会回答“通过打字的方式”。教师再引导学生:“打字的速度是有限的,而且还要一字一句进行输入,速度很慢。那么,如何将歌词内容快速、便捷地展现在word文档中呢?”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剪切、复制、粘贴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有一种方式是可以快速地完成这一任务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一步步地探索教材的基本知识,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实践操作,培养兴趣

初中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有很多知识都是需要进行上机操作的,但是上机操作的很多知识都是枯燥和乏味的,教师如果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就会有很多学生对计算机操作降低兴趣,这对于计算机技术教学的顺利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能力丰富自己的已有知识,这样能够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如在讲解Windows操作时,教师尽量让学生自由地进行操作,然后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所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恰当地引导学生,如每个学生都想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更新电脑桌面,但是有些学生并没有掌握实际的操作过程,这样教师就可以适当地指引学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在这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如教学观念落后、未建立完善的课堂活动评价机制以及教学方式陈旧化,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要不断地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侯慧玲,王新龙,李学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J].长治学院学报,2011,11(5):21-22.

[2]张姣姣.《分析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调查和培养策略[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2(3):23-24.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4

盱眙县黄花塘中心小学 郭义林

【摘 要】在美术教学中,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运用媒体,挖掘乡土资源,积极开展游戏竞赛等活动,采用多元评价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挖掘资源 开展竞赛 多元评价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兴趣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以种种途径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的情意和认知相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突破封闭的静态结构,近年来,我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同时这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轻松、愉悦的环境会使人产生良好的心情,好的心情就会带来绘画的灵感,并将转化为创造的冲动。比如在教学五年级美术《表情丰富的脸》一课时,教师可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在音乐声中,通过一系列画面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展现给学生,让他们置身于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氛围中,当学生被形态各异的表情深深吸引住时,第1页

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声:“多么有趣的表情啊!”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活了,然后教师转入正题:“你能把看到的表情画下来吗?”通过多媒体的形、光、色、声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内在的兴奋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尽情发挥,大胆绘制,呈现最佳学习状态。

二、充分运用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的实践中搭起过渡的桥梁。充分运用媒体教学,能打破美术学科传统封闭、固定的教学模式,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化虚为实、化小为大,增强对美的事物的感染力。以内容生动、图像逼真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的认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在教学中可运用媒体让学生直接接受各种美术教育信息,如:中国刺绣历史,唐三彩、中华陶俑、中国画笔墨情趣等,以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便于他们认识、理解、接受、领悟,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这种有别于平时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更受学生欢迎,从而使学生体验到美术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美术带来的愉悦。

三、挖掘乡土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的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黏土,马铃薯、红薯同样可用;没有积木,茅草茎、竹子同样可以做造型;树皮、稻草,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具一格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猫头鹰,用茅草茎编成的风车,用竹管做成的乐器,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图,用皱纹纸做成的白雪公主等,美妙极了„„

四、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根据这一特点。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美术《我做的鸟和家禽》时,采用了分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看一看哪个小组设计的鸟和家禽造型新颖、完成的作品多。获得第一名的小组奖励制作好的小鸟或家禽一只,这样一来,同学情绪高昂,都想获得小鸟或家禽,于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并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竞赛,学生学得生动,也记得牢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培养了他们的自觉学习的习惯。

五、开展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高尔基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游戏是儿童的乐园。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在美术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例如,在学习五年级美术《瓜果的想像》时,我准备了各种水果。首先向全班宣布:“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吗?”学生一听到做游戏,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了。接着我请了几位同学到讲台来,先把眼睛用布蒙上,然后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各是什么水果?有什么特点?这时课堂一下热烈起来。很快,学生就摸出了是什么水果,特点也讲得很完整。这时我再引导学生根据熟悉的瓜果进行大胆想像,并经过动

手动脑再加工,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这样做不仅丰富了感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六、采用多元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美术课堂评价经常会出现只有个别学生作品得以展示作品、参与评价,展示、评价的全体性、全面性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因此,有效的评价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儿童绘画创作是反映儿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儿童自己才最了解他的作品。儿童更易从细小的事物中挖掘题材,表现生活,抒发自己不同于成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如在教《拼拼搭搭》一课时,要求小朋友用圆、方、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组成一幅画面。其中有个小朋友做了两面国旗:一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另一面是日本国旗,中国的做得很认真、漂亮,日本的做得较差。当问及他为啥这样做时,他认真地回答:“我不喜欢日本。”一个小孩子从小就懂得爱国,并把他的爱国情感在作品中得以体现,真是难能可贵。因此,要正确评价一幅儿童画,就要了解儿童,要以他们的方式和角度去观察儿童的生活活动,放手让儿童自己来说说自己的画,“画了些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觉得画得怎样呢”。

2.加强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儿童之间在心理和生理上存有极为相似之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学生与学生之间更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更容易沟通情感,更能读懂其美术作品的内涵。因此,在儿童绘画评价中我们可以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其他学生共同评价,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对作业中

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让学生相互评价,用学生的眼光欣赏学生的作品,是美术老师不可替代的。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

3.关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

有些教师误认为学生的作业漂亮美观,教学就算成功了。其实不然,他们只看到了作业完成后的效果,忽视了儿童的作画过程。在学习四年级美术《下雨啰》一课时,其中有个小朋友的画面中除画上了雨中撑伞的人外,还画了许多条又黑又粗的短曲线。这些黑曲线使得本来挺漂亮的画面变得一点儿也不美观。问他为什么要画这些黑曲线。“老师,这是在打雷。我没有乱画。因为雷的声音很响,听上去很害怕,所以我就用黑颜色画打雷了,”他认真地解释道。这幅看上去并不怎么样的画,如果没有孩子精彩的介绍,画中展现出来的丰富想象力就不会被发现。因此在教小朋友绘画时,不能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应当给孩子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画中完全自由地流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意愿。教师在帮助、指导、评价时,要理解孩子的绘画语言,尊重儿童创作自主性,切莫过分注重画面效果而轻创作过程,使得一些极富想象而画的不像的孩子,由于得不到理解和肯定而失去信心。应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评价活动,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学习自信心,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七、注重情感沟通,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相互沟通,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用自己的丰富情感去感染学生,师生之间长期情感的交流,使得教师客观上成为学生的兴趣中心,受学生爱戴尊敬的老师,学生都喜欢模仿,老师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甚至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和感染。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课上哪位老师能做到师生之间没有距离,课下能做到师生

是朋友,平等相处,那这位老师一定深受同学们的喜欢,得到同学们的尊重。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课上常用眼睛与同学们交流,我认为是提高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最有效的方法,教师一个亲切的眼神,孩子们会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教师一个严肃的目光,孩子们会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宽容。无论关注还是提醒,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恩格斯指出:“就个别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由此可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孩子们提供表现美的环境和创造美的空间,塑造学生美的心灵,提高学生美的素质。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少儿游戏概述》,《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5

【摘 要】据调查统计,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由于学业负担重、身体素质的限制、体育课枯燥乏味、教学内容单一守旧等原因,导致高中生的运动兴趣不高,大大影响了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为此,本文主要从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完善体育教学的硬件配套、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以及实施多层次的评价标准这五个方面阐述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措施,以期能有效地激发高中学生的运动兴趣。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 运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3-0171-02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纵观当前高中体育的教学现状,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且文化课程较多,学生更多的是待在教室里看书做题,很少参加体育运动。据调查统计,导致高中生运动兴趣缺乏的原因有:学业负担重、身体素质的限制、体育课枯燥乏味、教学内容单一守旧、体育教师技术水平差等。随着新课标的逐步深化,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其能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是许多工作在一线的高中体育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本文就如何激发高中生的运动兴趣,提出几点措施。

一 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体育课堂上,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教师上课马马虎虎,对学生放任自由,讲解含糊不清、示范动作不准确、不协调、不优美等,就会诱发学生对体育产生厌学行为;而课堂上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熟练、轻松、优美地进行动作示范,且语言生动、风趣幽默等,学生就会很快领会动作要领,可引起学生对动作的直接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素质,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条件。

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地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具备较好的运动能力和渊博的体育知识,在教学中能准确地示范动作,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如在教学篮球时,教师如能准确、熟练地示范一个“三步上篮”的动作,就能给学生起到榜样作用,使其跃跃欲试。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场地器材变化,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多样、新颖、新鲜多变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布置场地器材等,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

二 完善体育教学的硬件配套

体育课对体育器材的要求比较高,但学校体育器材在配置上不尽如人意,使得体育设施无法满足教学要求,从而限制了体育课的正常开展,不仅挫伤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使学生丧失新鲜感而失去了运动兴趣,大大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因此,要想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需要学校加大对体育场地和设备的投入,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体育项目,引进先进的体育器材,并改善场地设备条件。如果遇到体育设备和场地实在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体育教师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引导学生自制器材。如利用废旧的羽毛球作轻物投掷;用稻草、旧编织袋制作垫子;校园里的水泥道沿,可以替代平衡木,让学生在上面练习近平衡走等。

三 采取丰富多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由于高中生普遍具有好动爱玩的特点,一直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乏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丰富多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如在进行耐久跑的教学时,教师可采用追逐跑、接力跑、越野跑及自然地形跑等方式,并结合小组比赛、趣味游戏、互动练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轻松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另外,可采取情景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将快乐体育教学思想融入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如在一节足球课的准备活动中,笔者采用了绕杆接力的游戏比赛,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一个球,一共10个杆,两组第一个绕杆的同学听教师的哨声从同一条线上出发,绕到最后一杆时再绕回出发点由下一个学生接替,中间不能漏杆,依次类推,先绕完杆的组为获胜方。游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在游戏过程中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身体也得到了有效的放松。

四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之间的关系具有颇深层次的研究,并为后人留下了诸多精辟的论述。剖析一个班级、一个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上学习成绩的变化,不难看出,学习兴趣的转变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容忽视。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学家贝费奇指出:“只有那些发现真正兴趣和热情的人,才会成功。”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保持高昂的热情呢?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注重提高自身素养,用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喜欢你,才能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对大部份学生来说,如果不喜欢他的老师,很难将这门课学好,作为老师,从接手学生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你。特别是语文老师,你的一手好字、一篇文章、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知天文,晓地理,通古今,这些都是你可利用的资源。适时的示范与展示,可以让学生在惊叹中去效仿,在效仿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下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自身资源的沉淀,琴棋书画虽不能精通,但应略有浅尝。这样,你展示给学生的舞台会更大,学生学习的空间才会更广。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就会产生。

二、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引导,培养他们的积极兴趣。

怎样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也是教

师发挥指导作用,进行愉快教学的重要方面,要充分利用中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高度自信等特点,课堂上尽可能地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传递信息,创设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使学习内容与相应的情景结合,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感知把握教材,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新教材要求教师必须用新的教法来抓住学生。我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来辅助教学:

1、多鼓励,多表扬。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别人的鼓励,所以说教师鼓励对每个学生都很重要。我对每个敢于回答问题的孩子无论对错都给予最大的鼓励。而且是真实的、亲切的赞美和鼓励。例如:我班的张研个性顽皮, 入学时上课没有意识随便下位, 嘴里不停的嚼着泡泡糖,是个典型的问题的学生。我针对他的特点对他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 特别是在课上和别的任课老师的面前。他慢慢改掉了一些坏毛病, 进步很大 ,特别是课上他总是把手高高举起我觉的对待学生没有一颗爱心是得不到孩子的爱的。我不断的让张研这样的或比他强的学生们知道我喜欢他们。在加上不停的鼓励,在我的课上没有不举手和不回答问题的学生,他们的兴趣很高。

2、小组合作学习。我按照入学的成绩把每个班分成5个组,每组6个人,设一名组长。在上课时按照小组的位置坐,并以小组为单位看展任务性学习和竞争比赛, 并当堂给出评价等级或分数, 他们对这样的比赛有激情也很在乎。我看到他们争先恐后的参与,我的心是快乐的。我鼓励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奖励团队精神,对于主动思考,善于合作,积极展示的给予充分的肯定,而对于缺乏合作,沉默

不语,懒于发言的小组给予必要的责罚。这样就从奖惩两个方面激励小组成员积极思考精诚合作大胆探究,不至于出现课堂死角。我本着“只有意见的不同,没有意见的对错”的原则,给所有学生以机会,使其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发展。

我认为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地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更多地创设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环境;应该使学生更多的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

3.多种评价并用。在课堂上我运用组长记录制, 把组员的课上表现都记录在册。上课时组长把本组的组员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很有兴趣回答问题,他们也很在乎自己回答问题的次数。下课时争先恐后的查看自己的记录。这样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即时评价,评价注重过程性,激励性和发展性,鼓励自主独立学习,突出合作学习,强调对于学习内容的探究。检查成绩单上没有数字性的记录, 只有等级性评价。我的做法是80分以上是A , 60分以上是B , 60分以下是C。这样他们之中就没有最差的了,个人的自尊心受到保护, 因而他们更有信心再次努力而不会灰心。我班有一名女生叫赵静,她生性害羞上课时不爱举手,在自我评价中她写到:“我这一周表现不太好,举手的次数少,下次我一定增加自己的信心……”.我在教师评价中说:“你有很多优点,我看到了,加油,努力,你会成功。”由于及时给她鼓励,她进步很大。

三、教法灵活,讲究艺术。

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直观式、演示式、启发式等,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最容易接受的方法。选择了方法,还要讲究教学艺术。优秀的教师为什么一踏上讲台就显示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教材已有深刻的理解。那么怎样使教学艺术得以体现呢?古人曰:润物细无声,就是将有意识的计划安排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所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素质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学生的热情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东风,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我用小组竞争来快速提问、快速回答,使本课达到一个学习的高峰,适时加入美文欣赏,恰如其分的让学生重温进行时而且放松身心。最后用生动的课外知识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主动去搜集有关的内容。趁热打铁我布置作业,他们兴趣特别高。

四、教学活动灵活多样

语文这一学科的内容包罗万象,语文学习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语文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去激发学生探求语文知识的欲望。课内教学,老师应分清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的教学,在紧张的重点内容教学上应充分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然后以轻松活泼的非重点内容调节、舒缓学生紧绷的神经,学生毕竟是孩子,我们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一节课丰富又多彩。

比如,学生上语文课要进行四种实践活动:听、说、读、写。以

此来增长学生的这四种能力。如果教师把课堂变成讲堂,只是一讲到底,一般地,最终效果不太好。因为学生失去了说、读、写的实践机会。通常,学生一节课的注意力持续不了45分钟,特别是中下等学生,听得太多,失去了练习、消化、理解的机会,时间长了,欠债越多,上课就会越来越没兴趣。比如要板书某节课的教学重点,偶尔可以请学生写。这样学生关注学习重点的兴趣就浓一些。如果请几名学生同时写,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一些。我有时在板书时故意写错一两个字,然后让发现错误的同学到黑板上纠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发现错误的能力,又使爱写错别字的学生引以为戒。比如,我在写《沁园春》的板书时,故意将“沁”写成“泌”,一时间下面议论纷纷,爱溜号的学生也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当然,也可以将难写的字、易错的字空着不写,然后请爱写错别字的学生到黑板上填写,激发了学生改错别字的兴趣。

读课文,教师范读是一种形式,学生朗读、范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同样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形式。考虑到学生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应不断变换讲课形式,学生就能从上课到下课始终有较浓的学习兴趣。

五、鼓励质疑,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热情。

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索的动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开端。在英语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设想,在质疑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中学到了新

知识,而且思维与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思维的飞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篇7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力量的源泉,是人们成功必备的一种心理品质。古往今来,凡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以坚强的自信心为先导的。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宣称:“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这是何等的气魄,正是这种令人惊叹的自信,燃起了他无穷的智慧,使他作出了光照史册的巨大贡献。学生要想搞好学习,缺乏自信是不可设想的。

经过调查发现,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不多,对计算机感到很神秘,对计算机虽有好奇心,却缺乏学好计算机的信心。要破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首先就必须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学生只有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就有了学好计算机的信心。

要让学生成功完成三到四个操作任务,给学生一个能够驾驭计算机的感觉,增强学好计算机的信心。这些操作任务必须简单容易上手,比如改变桌面背景和设置屏幕保护程序,这些操作学生只需用鼠标轻轻点击就能完成。当学生看到自己能够轻易地给计算机改头换面或者看到屏幕保护程序那形象、直观的画面时,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增强了学习计算机的信心,也就有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二、分层施教,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

成功是兴趣的支柱,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特别不能放弃后进生兴趣的培养,因材施教,让全体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1. 设计课堂教学分层

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备课时要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为此,我以每一个学生的现有水平为起点,制定了不同的目标。对程度高的同学设立较高的标准,而对程度差的学生则降低标准要求,指导他们单项训练,强调不管是谁,只要能达到目标、次次有进步就给予一定的肯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激发全体学生的兴趣。

2. 设计课堂任务分层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新的上机任务。教师针对本班学生微机技能的差异,可设计三个层次的任务,即基本任务、综合任务、创造性任务。通过上机操作分层任务,学生各自学有收获,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设计分层练习

布置练习是检查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练习的布置不应统一,在掌握各层次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后,可设计分层练习。例如:在处理“信息的处理技术”等类型章节时,教师可先为学生设计一定的练习,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成创作组,允许他们以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在小组里,水平不同的学生可根据各自不同的基础或是特长、爱好自由地选择子练习,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美术功底好的同学可负责画面的设计,文采好的同学可负责文字草稿……分层练习设计使全体学生不同程度地落实了新知,充满了对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情感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情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技术作为高新技术,广大学生都认为它深不可测。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信息技术,培养信息技术情感,我们可以安排一些信息技术活动。如设计一些课外信息活动,或者让学生每人每周通过各种来源获取一些信息技术产业新闻,或者让学生制作关于信息技术的电子板报,主题是关于信息技术的“综合报道”、“硬件天地”、“软件世界”、“名人轶事”、“网络与通信”、“高手妙招”、“经典网站”等。这些活动,能让学生逐步养成主动了解信息技术的习惯,建立起信息技术情感。

四、营造平易近人的和谐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师表形象和师德修养。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都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和尊重。对待学生要和蔼可亲、一视同仁,特别是对后进生要倍加关心,不厌弃鄙视,更不应讽刺挖苦,对于他们回答的问题,哪怕只有一点是对的,老师都应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认真地予以补充,增强他们回答问题的信心,消除他们的恐惧、自卑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上不应严肃有余而幽默不足,不应整节课都非常严肃地说教,适当地插入几句幽默的话,就能化解一些尴尬,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从而建立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达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1-073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在小学学习中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小学生好奇心旺盛、自觉性差,信息技术对他们来说只意味着游戏与网络聊天。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并纠正信息技术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呢?通过实践,我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让其自主学习的最优途径。教师可下载丰富的网络素材,扩充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中,既可以完善教学设计,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唤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只有真正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认真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才能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成为课堂的主角。为了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做如下尝试。

一、活用教材

为了能让书本的知识进入学生的大脑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活用教材。

键盘是计算机最基础的组件之一,在进行键盘操作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明确学生年龄小,记忆内容过多、训练过多显然不科学。因此,教师可利用打字软件中配套的打字游戏来进行训练。游戏通过使字符从上方落下,让游戏者在一定时间内找到对应按键,命中该字符来帮助游戏者记忆键位。速度可由慢到快,循序渐进,游戏者在轻松愉快地练习中不知不觉地加深对键盘的记忆,学生既能玩游戏,又能学到知识,寓教于乐,一举多得。

二、多视角教学

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虽然熟练掌握了计算机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巧,但是在教学技巧、了解学生心理等方面都较为欠缺。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单纯地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和因特网的使用,信息发展动向、设计、信息检索等概念是信息技术学科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信息技术的特殊性,以便帮助教学者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1.因材施教

教学要有目标,而好的教学除了常规的教学内容之外,还应有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对于一些计算机基础较好或者掌握知识较快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安排学习选修任务。通过平时观察,先了解学生的特长与兴趣,再分别提出不同的设计要求作为他们的选修任务。同时,根据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出的任务难度还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收集作品后,教师应对完成度和完成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并引导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2.渐进式教学

学生学习和实践,可以分为感知、理解和运用三个阶段。感知是指学生已经接触过该知识点,对其中描述的内容有个大体的认知;理解是指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掌握并消化了相关知识;运用是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能完成实际地相关操作,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要稳打稳扎地做好每一步工作,防止学生由于脱节而出现基础不扎实、掌握不牢固的问题。

3.自学培养

信息技术可以挖掘的信息也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就不再只是一个可选的任务。首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应该先把每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告诉学生,让学生先自行研究教学内容,对知识的难易程度有初步的认知。其次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中对信息技术兴趣较浓厚的部分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在课外时间给他们安排设计任务。通过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及时引导学生再进行自主的学习,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

三、交换角色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传统的备课和教案撰写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教师教学模式应有转变。知识地传递应该是在教师的提示下,由学生自己吸收并消化;知识的运用和实践也应该是让学生独立完成,只有适当的时候教师才提醒;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应该是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发现课本的知识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自行检索并学习并获得。在鼓励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进行情景设置,把学生带入相关的问题情景中,激发学生渴望解决问题的决心。如将问题带入现实生活中,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从而在摸索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的习惯。

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学会看懂教材、挖掘教材,还要拓展教材内容,做到在教学中不断切换视角,并把学生培养成为自己的老师,这样才能真正完成自己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最终使命。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9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方法和必要的数学技能,还要求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念,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发展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的身心。变苦学为乐学,只有乐学,才会有独享其味的“苦学”,才会有发现和创新。数学作为一个开放体系,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它既多姿多彩,能使人的情感得到升华,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使其更趋合理、科学),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表现出对人的终极关怀,这就是数学赋予人类的感情与价值。

(一)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成为张扬“个性”的天地

研究表明,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和学习兴趣基础上,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原有经验的建构,任何脱离经验的灌输都是低效的学习,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情绪。体验和感受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习者真心感悟,真心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上,从学生身边有趣的具体事件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所接受,并从中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在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学生与自我三围情感关系的体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在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鼓励性语言与学生沟通,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 大胆质疑,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与表现,让他们享 受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得出五花八门的答案时,教师用一颗通融的心,一双欣赏的眼睛,给学生送去一片鼓励、赞许、期盼和爱意,这时的学生自信心油然而生,思维是无拘束的,产生强烈的追求成功的渴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时时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身体力行,培养求真品质

数学具有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同时也有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无限逼近的过程。数学知识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的一个要求是对数学智育的客观基础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交流、探索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集体力量,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如在探索“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结论时,学生在得出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后,教师通过课件在屏幕上显示过一点的直线在不停转动画线,便提出:“若使动的直线固定下来,有什么办法?只须怎样做?”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无限探索的境地,让学生自已发现“只须使动的直线再经过一点”,结论浑然天成,真理无可辩驳,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教师要准确地描述数学对象,做到严谨、规范。如数学语言要清晰,有条理,有趣味,合乎逻辑,富有启发,板书要突出重点,有利于启发思考与运用。在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以谦虚的态度和同学共同探索,关心帮助、引导同学质疑、调查、实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热情宣传和捍卫真理,体现出数学的科学性和高尚的师德,使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让学生在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踏实向上的人生观,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懈追求真理的进取精神。

(三)揭示数学美,发展审美能力

数学的美育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实践、探索、观察,总结等一系列活动过程,来揭示数学的神秘面纱,让千姿百态的数学美的形式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审美能力。数学的简洁性是数学家刻意追求的目标之一,学生有了简洁美的体验,就注入了精益求精的内部动力。通过课堂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数式、结构形式的表述简单明了去获得,如:学了有理数后,a可以简单明了表示一个有理数。对和谐对称美的欣赏可以通过观察图形的对称性,数的对称性、式的对称性等获得。如 | a | 的几何意义。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对称的思想去解决问题。对数学统一美的欣赏可以从数学各知识点提炼、综合以建立起知识网络,使学生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从引导学生观察各种象征性的建筑物,花纹图案,以及几何题的代数智取等,让学生领略数学的奇异之美。惟有从不同的侧面揭示数学美的特征,才能从根本上变“苦学”为“乐学”,显现数学的文化意韵,陶冶审美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四)凸现数学思想,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粹。是普遍适用的并且强有力的思考方式,应用这些数学思考的方式的经验构成了数学的能力,它是人的智力特征,它能使人判断地阅读,能识别谬误,能探察偏见,能估计风险,能提出变通的办法,能使我们了解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充满信息的世界。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10

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修改的兴趣

李正锋

有人说,三分文章七分改。可见,修改文章有多么重要。

修改文章是写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唐朝诗人李白曾经说过:“好句时时改。”难怪这位大诗人写出了那么多流芳千古的诗句,就因为他注意了“时时改”。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写下了不朽的传世佳作,被人称为“大文豪”。他同样十分重视文章的修改。他说:“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事实上,许多学生写作文一次完成,很少再去修改。主要是因为他们一是不会修改,二是觉得写过的文章反复看没意思。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第一,利用故事,培养修改兴趣。

针对学生爱听故事这一特点,可事先找一些名人修改轶事,如白居易念诗给老太太听、稿改8次是规定、布拉果夫改标点、王安石三改“绿”字等。上课时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文章只有认真修改,才能称为佳作,以此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第二,范例引路,增加修改兴趣。

“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是小学作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结合这一训练点,我们可提前准备修改范例,上课时将原作与改作利用多媒体同时展示,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原作与改作的差异,明白可从哪些方面着手修改文章,从而指导学生懂得如何去发现作文的`毛病,增加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第三,利用投影,激发修改兴趣。

在评改作文时,我把添加较大,删减较多,认为有批改讲评价值的习作挑选出来,做为共同评改的对象。上课时,利用投影将所选作文映在屏幕上。这时,根据小学生爱挑毛病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讨论文章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凡是学生提出的合理的修改意见,我都在原作上用改正号、删除号、增补号、对调号、分段号等符号一一修改。这样,通过修改过程的完整展示,不仅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而且使全体学生的评议,修改能力上升一步,从而激发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第四,学生互改,提高修改兴趣。

经过以上步骤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怎样检查作文的毛病及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但自己的文章,自己看不出毛病,这是常有的事。因为一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找人挑毛病,往往会得到“意外收获”。为此,我将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打乱发给学生,让学生互改,改完后再将学生的评议用实物投影打出来,其他同学来讨论他的修改是否合理。由于修改后的作文要展示给大家看,所以学生修改时是很认真的,并且其兴趣是相当浓厚的。

第五,录音赏析,保持修改兴趣。

出声读一读,一边看,一边读,比单纯的看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因为声音,通过人的耳朵,就会起到强化感官刺激的作用。加上读时声音时时“敲击”耳膜,刺激大脑,人们往往凭借语感就能捕捉到文章的毛病。于是,我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在初步修改的基础上,再出声读一读,并把声音录下来,再放再听,听语句通顺吗?重复嗦吗?音调用的恰当吗?听听意思表达清楚了吗?有不合情理的地方吗?经过一番修改,学生往往会感到自己的作文没有一点毛病了,处在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

而实质上,作文仍有可能存在很多语病。这时,不妨让学生做个“冷”处理,即把作文放到一边,先不去理它,过一段时间后,再把作文录音放一遍,听一听,就会找出毛病。用这种方法,就能使学生保持修改作文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11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激起学生的课堂兴趣。

1.鼓励语言导入,激发兴趣

体育教学一直沿用旧的教学模式,一板一眼的语言导入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精神需要,带有激励性的语言导入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笔者在课堂中常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共同完成教学目标。这样的方式既能让学生很快地集中注意力,融入到课堂中来,又可以使学生带着激情积极地完成教学任务。

2.改变传统的开始部分

传统的队列队形、徒手操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要,只能引起他们的消极抵抗情绪。跳出旧的模式,带给学生新鲜感,才是激发兴趣的根本。笔者将竞争激烈的游戏和活力四射、韵感强烈的健身操编排到体育课中,学生不仅愉快又充分地活动了身体,更调动了学习的兴趣。

二、挑战自我,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成功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和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的源泉。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良莠不齐,要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就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一个弹性的标准。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常运用分层的教学来对待这些学生。例如,涉及跳高内容时,笔者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自己参加哪一个组的学习。当他们完成了本组的基础任务后,再鼓励他们向自己的极限挑战,向另一个更新的高度冲刺。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增添自信,从而乐学、好学。

三、合作竞争,激发兴趣

“学会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多年来,学生之间的竞争以个体竞争为主,由于只有少数人取胜,而大多数人将以失败而告终。因此,自认为没有竞争能力的学生开始退出竞争,他们面对失败,自然而然地对学习失去兴趣。然而,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了小组而共同解决问题,大家有一种责任感。在小组合作中,既有个人的成功,又有小组的共同目标,每个人都想要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想最好的办法为小组争光,并通过组与组的竞争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教学中教导学生充分利用各小组成员的各自优势,分组学习,展开互帮、互助、互学,团结协作,互相观摩,互相评比以达共同提高。

四、倡导愉快,激发兴趣

1.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教学中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让教师把更多的教学活动让位于学生设计,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况,实现共享共进、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富有激情的学习活动。师生的互相尊重能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地投入进来。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常常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实施愉快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感到厌烦,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使学生感受到课堂中教与学的愉快过程,必须在这个过程中挖掘其快乐的潜能。通常的体育教学不外乎跑、跳、投等纯粹的技术教学,枯燥又乏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情景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来淡化技术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激发他们对新的认知的需要,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以事物演示情绪,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以迎合学生心理爱好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欢乐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

总之,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艺术,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大胆的改革。实践证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有兴趣才有质量。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12

从大的方面来说,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的学生不重视学习语文,重理轻文现象很普遍。因此,要向学生讲明作为一个中国人,学好本国语言是义不容辞的事情,而且语文学科又是学习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为使“鼓励性”强,不妨采取“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方法,结合学生实际,讲清学好语文对其他各学科学习的促进作用, 并强调指出即使离开了学校,不管从事何种工作,“语文”仍用得最广,学好语文终身受用,同时向学生说明只要有端正的态度,语文学习就并非难见成效,最后鼓励学生不要被动接受,而要主动求索,以积极态度学习语文。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课前恰如其分的过渡语作导语, 不仅能使课与课之间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五彩池》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五彩池的神奇,然后将用简洁明快、抑扬顿挫的语调描述五彩池的大小、形状、颜色的语句作导语,这样使人听了如临其境,不仅激发学生学好这一课的兴趣,而且使学生产生美好的境界及无限向往之情。

二、巧设提问,激发兴趣

课堂上巧妙地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学《五彩池》一课,当学生了解到来自同一溪流的水流入池里颜色就不同了,甚至一个池里有几种不同色彩,而舀出来看又跟普通水一样提问:同学们想知道其中原因吗? 同学们极感兴趣,有的想,有的查找工具书,教师在班中来回询问,再加以总结,则问题迎刃而解。这样不但使他们受益匪浅,而且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引导争论,激发兴趣

争论往往能折射出智慧的火花, 有争论的课堂就有求知的高潮。一次班会时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城要扩展公路,可一旁有几株树怎么办? 为此,同学们展开激烈的争论,大家各抒己见,纷纷摆事实、讲原因,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启发想象,激发兴趣

有位名人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启发性训练, 对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作用很大。如学了《小摄影师》这课后,我启发学生想象“小摄影师回去怎样想的? 他还会来吗? 高尔基会怎样接待他呢? ”,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有的甚至产生续写故事的念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使他们爱上语文的关键。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困生来说至关重要,只有想方设法使学困生对语文感兴趣,才能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驱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采取积极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特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动之以情,这样才能感染学生的思绪,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走进语文天地,走得进方能悟得透。

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只有双方携起手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在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有了彼此的感情倾向,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并乐于请教,愉快教学才能顺利进行。但师生关系的和谐关键是教师。只有教师热爱所有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从而为兴趣培养埋下种子。

俗话说: 人不因时间而改变自己, 但会因环境而改变自己。也就是说,除了良好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外,良好的课堂气氛与愉快的教学也是极重要的。好的课堂气氛应该与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学内容的情感基调相一致、相协调。现行语文教材中有些作品离现今时代较远,有些背景学生不甚明晰, 学起来自然有些陌生感。如果教师仍平铺直叙,就难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和现实多加联系,得到“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惊喜。如讲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学生很可能对海伦·凯勒的三天生活产生平淡之感,如果让学生首先设想假如自己失去三天光明,怎样安排三天生活, 设身处地地体会残疾人的心理历程和心理感悟, 将对作者在黑暗中渴望与人类交流及对世人的博爱襟怀有更深的理解,阅读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创设一种活动情境,营造一种欢悦或凝重的氛围,把学生带进去,沉浸于角色的体验中。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周总理,我们怀念您》一课时,在黑板上贴了一张总理的肖像,苍松翠柏环绕着。学生凝望相片,动情地诵读课文《一张珍贵的照片》中描写总理外貌的句子,接着学生通过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声情并茂地追忆起总理的足迹。于是“小桂花”来了,“清洁工人”来了,站岗的“小郭”来了,青年工人“刘秀新”来了……他们纷纷缅怀总理的丰功伟绩,一同来到“十里长街”哭别总理,正是这种情境式活动,加深学生对总理品格的感受,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热爱之情。

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必将成为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源泉,必将促使语文教学和谐、健康地发展。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学不应停留在知识的表面, 而要深入挖掘其内涵;不应是僵死的知识灌输,而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只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至少应该把握以上四个环节。应该努力做到避免晦涩难懂的语言,消除紧张尴尬的气氛,创造兴趣盎然、积极主动的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进而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总之,只要语文教师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进而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有用人才。

上一篇:给小朋友的生日祝贺词下一篇:独闯天下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