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精选13篇)
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1
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陈秀连
【内容摘要】兴趣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程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师生感情美、导语设计美以及教学方法美等方面来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字】激发兴趣 语文 提高语文成绩
参加工作,特别是担任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以来,我便一直思索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除了看文章,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外,我还深深得感受到,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在课堂上想方设法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意志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⑴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着手,下面结合我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简单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师生感情美,是激发兴趣的基础。
教师要融洽师生情感,让学生喜欢你。正所谓爱屋及乌,学生喜欢哪位教师,就会愿学、乐学、勤学哪门学科,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高。
(一)形象美。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首先得从外观开始,教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服饰,看起来得体大方,因为在这一点上,任何人也都一样,首先得赏心悦目,应该说美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审美主体强烈的审美愉悦。⑵给学生留下好印象。切忌不修边幅,穿着怪异,因为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二)精神足。情绪是会感染人的,教师在走进教室之前要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必须是精神饱满,情绪振作、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使学生望之精神一振,端坐静盼,从而奠定一堂课的成功基础,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埋下了成功的一笔。
(三)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充分尊重学生,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我觉得这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我始终认为,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老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只有充分的尊重,才能打心里喜欢,学生才会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状态。为了更融洽师生情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下了课后,并不急着回办公室,而是在课室和学生聊天,拉家常,问一下近来的学习状况,平时和什么人来往,对老师讲的课有什么建议等等,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真心的。记得我所带的班级有这么几位学生,我刚接手时语文成绩就没有试过及格,上课调皮捣蛋,从不交作业,也不会尊重老师。于是我就在上课时用简单的问题提问他们,当他们站起来时,我是微笑着的,有时他们回答不出来,我并没有表现出不高兴,而是循循善诱,不断地给提示,直到他们回答出来为止,当他们回答出来时,我便适时赞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当他们学习有进步时,我不但在班上表扬他们,我还打电话给他们的家长,让家长也表扬他们,渐渐地我发现他们上课时的眼睛是跟着老师在转的,并且炯炯有神。在升中毕业会考上,语文成绩还排到了班里的前列。正因为尊重学生,真诚地对待任何一位学生,不偏私。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⑶我充分鼓励和信任我的学生,肯定他们的不同能力所具有的价值,对任何一位学生的“勤问”和“勤思”,我都及时予以赞扬,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使他们能在语文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此基础上,我注重及时发掘学生智慧的闪光点加以引导。正是课堂上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使学生乐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之前我发现学生不爱上语文课,渐渐的我发现上课时学生的闪亮的眼睛越来越多。也正因为这样,我所担任的两个班在升中毕业会考中的语文成绩终于摆脱了倒数的命运。
二、导语设计美,是激发兴趣的催化剂。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深深知道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并非易事,这就要在教学的设计上多下功夫,其中一个便是导入语的设计。因为导语设计得好,可以一下子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我记得我在讲授《春》这一课时,是这样来激起学生的兴趣的,上课时,放一段优美的音乐,伴着优美的音乐,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另一篇描
写春天的短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繁花锦簇的春天中,然后请学生回忆并大声回答描写春天的优美诗句,通过这两件事的引导,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整一节课课堂气氛都很欢快活跃。又如我在讲授《愚公移山》一课时,在上课时,我先放了江涛的同名音乐,然后再看了愚公,智叟等漫画式的图片,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学习热情也高涨了。心理学指出,情绪和情感是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心理因素,所以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起学习的情绪后,让学生自觉自愿地配合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语文成绩。而在学习《台阶》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老实厚道的父亲经过漫长的准备,付出了艰辛的漏洞,终于造成了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但此时他的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为了实现一个在我们看来并不宏大的愿望,这位父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位父亲是怎样付出把新屋建起来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台阶》的故事,这样的一段导语,可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利用他们渴望了解课文的心理来培养其学习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美,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
教学方法要有利于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完成,在实际的教学中,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不同,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但教学方法必须有利于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实现是相同的。⑷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承担一门学科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因为中学生的持续性和忍耐力比成年人低下,他们更不可能持续不断地重复欣赏某一事物而不厌倦。他们的学习已经重复了多年,每天重复五六次以上,单调的学习生活已经使他们厌烦,特别是成绩比较不理想的学生,本来就有放弃学习的打算,假如教师还不改变教学方法,天天千篇一律,学生真的会对听课完全失去兴趣。所以,要使学生在一段学习时间内始终保持学习兴趣,教师不能不在教学方法上下大功夫。因此,想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朗读法。在讲授诗歌时我采用朗读为主的教学方式,我坚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读的过程中,我采用多种方式,有时个别读,有时齐读,有时默读,有时自由读,有时分小组读,有时分男女生读。而后两种方式我会采用竞赛的形式,当一组在读时,其他组的人就听他们读的时候有没有读错字,如错一字
扣10分,还要注意感情和节奏到不到位,酌情进行打分,最后在期末进行总评,等到他们读的时候,就避免了同样的错误,提高字音的积累能力。据我的观察,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
(二)情景再现法。文言文相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懂和枯燥的,每次上文言文单元学生都死气沉沉的,于是我想了一个方法,比如在教授《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时,我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准备好道具,让两学生分别出来扮演唐雎和秦王的角色,其他学生就观察看他们表演的人物形象到不到位,突出人物怎样的缺点,然后进行优缺点点评,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提高了。
(三)读讲写结合法。再精彩的课堂,学生成绩上不去,也不是一堂优质课。所以我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讲授《三峡》一课时,除了朗读外,我还设计了这样一题:同学们,三峡很美,那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_______美,你看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说吗?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围绕三峡的山和水,都踊跃发言,从而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拙见和做法。总之,语文教师要想学生爱上语文、乐学语文,并且要学得轻松,就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成绩。【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2]宋其蕤.《课堂教学美学论稿》[M].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 [3]唐思群 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4]张鸿苓等.《语文教学方法论》[M].北师大出版社.1982年
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2
1. 妥善处理好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新课改之后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从属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启发者和促进者。不再像从前一样,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主宰整个课堂,想怎么发挥就怎么发挥,根本不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在教学中往往就是采用“填鸭式”教学。在进行教育活动时,往往以长者自居,大有居高临下之感,让学生敬而远之,不也靠近。这样就造成师生之间距离越来越远,无法接近。新课改条件下,教师在课堂上应发挥的是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有效地抓住良好的课堂情境,及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对知识的欲望之火燃烧起来,让他们心灵的每一隅都充满光辉。在信息社会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帮助其去发现知识、组织知识,进而占有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并且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不断地启发学生,让学生能够找到切入点,进而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开展学习活动。要想让教师的启发有效,应当在导入时讲究兴趣性,在点拨时讲究科学性,在设疑时讲究思维性,在小结时讲究逻辑性。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启发者和促进者,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了,学习兴趣就会更浓了。
2. 教师自身能力和水平要让学生信服
“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决定着学生的听课质量。学生信服老师,听课质量就好;相反,学生讨厌老师,听课质量就差。要想让学生信服老师,一是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如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包括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一位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写好作文,自己的下水文必须首先过关,否则在学生心里就过不了关。作为教师,口头表达能力很重要,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启发都要用语言来表达,不能流利地表达,相关地方不能带有感情色彩地表达,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凡是有过教师经历的人都会有同感。再如,教师还要有一手好的板书。教师的板书除了表达教学意图之外,还要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学生看着富有美学色彩的板书,从内心深处也会喜欢板书所表达的内容,对书写板书的人也会钦佩。我曾在同一班级选择学习好的学生和学困生各3个,就某一学科,展开提高。我问其中3个学习好的学生:“你喜欢X科的X老师吗?”,三个同学回答的全是喜欢;而问其中3个学困生:“你喜欢X科的X老师吗?”回答全是不太喜欢。这一案例告诉我们,搞好师生关系是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它决定了学生的学
3. 教师的教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直接的影响
教师要有可亲的教态。教师的教态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现的容貌、举止、行为、衣着等等。对于教师来说,长得好看与否是先天的,而后天要做的是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看。要通过适当的打扮,把自己弄得更漂亮些。调查表明,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都喜欢漂亮的老师,如果老师漂亮,学生就愿意听他讲课,如果老师不漂亮,学生就不喜欢听他讲课。可见老师漂亮与否影响学生的学习。老师在课堂上的举止也需要规范。如在课堂上,老师一个劲儿的用单个手指指着学生,学生就会感觉老师不尊重自己,从心理上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学习质量。正确的作法是掌心向上,五指并拢指向学生。还有老师在课堂上不能有多余的小动作,如隔一段时间就用手捋一下嘴巴等。在行为上就更得注意了。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找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到学生头上拍一下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在轻重上还不注意把握,完全不同于父母喜欢自己的孩子时在其头上进行的抚摸,让学生承受不了。还有在衣着上也要讲究,老师不能终年穿一种颜色的衣服。如一年到头老师总是穿黑色的衣服,让那些不喜欢黑色的学生无法面对。老师更不能穿奇装异服,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听课效果。良好的教态,可以让师生关系更加亲近,学生愿意来到课堂,也愿意在课堂上努力学习。
4. 幽默的语言会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课堂上教师使用幽默的语言,可以让产生积极交往的作用。学生一定会觉得老师不是别人,是自己可以接近的人。特别在课堂上,同学们面对某些难题、怪题遭遇尴尬时,老师用上一句幽默的语言,一定会消除课堂紧张气氛,使课堂变得轻松愉快。不仅如此,教师的幽默还能让学生主动去寻找出现困惑的原因,进而从困惑中摆脱出来。教师在课堂上发泄自己内心不快时,也要用幽默来表达。这样的表达容易让学生接受,不至于产生敌意,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让紧张的师生关系瞬间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有一次,上课铃响了,我正在按自己的教学设计上着课,XXX同学从外边跑进来了,由于紧张,刚一进教室门,就摔倒了。按惯例,教室里一定会出现一阵哄堂大笑大笑,为了避免这一场面的出现,我马上说了一句话:“XXX同学,我不是说过了吗,咱们班成为学校三好班级时,才可以谢天谢地!”没想到这句话作用真大,大家不但没有哄堂大笑,反而有好几个同学主动站出来去门前扶那名同学。幽默的语言让师生之间更加接近了,学生对学习不会有倦怠感,只会滋长兴趣。
摘要: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是坚持学习的一种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对学习新知识欲望,也就没有坚持学习下去的动力。作为老师,理应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多下功夫,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学习,才能有效驾驭课堂,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3
【关键词】语文 兴趣 培养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少、慢、差、多”的问题,即有兴趣者少、提高见效慢、教学效果差、课时占用多的问题,教师应着眼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创造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一、介绍课文背景,诱发学生的兴趣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作家心声的流露,但许多作品的创作年代距今遥远。这就需要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充满激情地介绍时代背景,营造一个与所学课文内容相关的时代氛围,把学生引到文章的情境中。《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于1927年创作的,如何理解作者于大革命失败后的苦闷彷徨的心境,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等便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先向学生介绍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状况和中国知识分子的特殊心境,尤其是朱自清,他和许多旧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当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四顾茫然,在苦闷中彷徨。这样,学生很快进入到了所创设的情境中,对文章产生了兴趣。
二、通过朗读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应用自己丰富的神情和生动的语言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感情真挚、热情洋溢的语言,让人听了如沐春风;高低转折、抑扬顿挫的语言,让人听了得到美的享受;气势恢弘、铿锵有力的语言,让人听了激情昂扬,受到鼓舞。由此,教师可以利用语言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对剑桥大学的一片深情和无限依恋,笔者用轻柔、自然、虔诚的语言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很快就把学生吸引住,学生情绪由此受到感染,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课文学习中。
文学是人学,是以情铸成的,教师讲课而情注其中,文字就不再是无生命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能给人以启示、以鼓舞、以力量的东西。教师充分调动自己情感的感染力,给知识、信息附加上情感色彩,把课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带着浓烈的感情去教,那么学生的心田必定会得到滋润,他们主动学习语文的劲头必定会加大,热情也会高涨。
三、创设情境,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一)实物演示,加深认识。直观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从形象的感知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既缩短了认识的时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自觉的活动。学习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时,笔者将自家的景泰蓝花瓶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轮流观看景泰蓝实物,并将它与学生餐具搪瓷缸作对比,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景泰蓝这种工艺品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把握景泰蓝工艺的制作流程。
(二)角色表演,引导参与。心理学研究证明,越是鲜明、具体、活泼、新颖的形象,就越能缩短感知的时间,引起联想、想象,激发人们认知的兴趣,从而提高效率。表演集声色行情于一体,具有立体感,形象最具体。因而,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角色表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既省时省力又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威尼斯商人》时,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高利贷商人夏洛克的冷酷残忍和利令智昏、外强中干的一面,笔者选取法庭判决一幕,课前准备好刀子、托盘、天平,并把教室布置成法庭样式。学生热情高涨,很多同学想上台表演。最后笔者让学生由小组推荐了两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分别扮演安东尼奥、夏洛克和鲍西亚,这样,学生在紧张和笑声中亲眼目睹了剧情的最高潮,对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有了更深的体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播放音乐 ,设置情境。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的。在诗歌及现当代散文教学中,选择与作品格调协调的乐曲进行配乐或配乐朗读,可以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陶冶性情,升华思想。如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笔者选用了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和钢琴曲《月光》;教《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笔者选用了学生熟悉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首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等等。这样情因境生,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相得益彰,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论语注[Z].楼宇烈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84
[2]章泽等.名言1000句[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徐庆颖(1977- ),女,山东滕州人,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讲师。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 篇4
乡宁县昌宁镇碾角小学 杨茹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我们对一件事情或一样东西感兴趣,我们就会想尽办法去了解它、拥有它。其实,学习语文亦是如此,如果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便能产生强烈参与意识,把学习语文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学习效果自然会很好;反之,如果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就会厌烦它、抗拒它,学习效果固然就差。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语文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巧设导语
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得力于一个好的导语,因为导语是每节课的开场白,学生对每篇文章、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新鲜感,所以一个好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心理情绪,活跃其思维,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因此,我十分注重一堂新课的导入环节。采用不同形式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我还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即讲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这样既能丰富了课文内容,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巧妙地设计导语能为上好一堂课打下基础,活跃氛围。
二、变换教学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注意力不易集中、好动等心理特点,如果教师在一节课中一直平铺直叙地讲,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变换各种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手段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三年级学生学习生字时,发现让学生难记的不是生字的字形,而是这些生字的拼音,通过调查了解这些学生拼音基础很差,对拼音不感兴趣,于是,我在教生字的时候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先把不注音的生字写在黑板上,然后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些“客人”和我们一起上课,这些“客人”我们都不认识,怎样才能认识它们呢?(给它们注音),你们愿意上来帮帮它们吗?这时就会有许多学生争着上来给这些生字注音了,而且因为自己是去“帮助”别人,所以当然不能出错,于是学生平时写拼音、读拼音就更加认真了,而且课前也能自觉去预习下一课的生字,其实孩子们都是渴望去“帮助”别人的。
三、开展适当的竞赛
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一般好奇、好胜,乐于表现自己。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开展各种竞赛活动,给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一旦处理不好,教学形式单一就会使之变得乏味。于是我就采取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的形式来完成这一环节。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读”的兴趣。而且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在激励学生“读书”上,还可以用在回答问题等方面。
四、融洽师生关系
巩固学习兴趣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如果喜欢你,就喜欢你教的课,特别听你的话。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你呢?微笑着走进课堂,创造良好的气氛;关心爱护学生,始终带着愉悦的心情给学生讲解知识;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在教师情绪的感受下,学生就会愉快、轻松地学习,学习的兴趣自然能得以巩固。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5
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有很强的指向性,引入环节位于一节课的开头。引入环节设计的好,就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毕竟: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课时,根据学生情况以及课文内容,或讲一个笑话,或讲一个故事,或提一个问题,设计一个悬念,或讲一则奇闻趣事,或展示一幅画面,或做一个演示……总之,力求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例如: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就先放录音,让学生欣赏《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学生进入新的教学境界。通过“境”来表现“情”,再通过“情”来深化“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又如,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采用了以旧带新法和直观演示法。把初中学过朱自清的《春》与《背影》联系起来,再用多媒体演示“荷塘月色”的优美画面。通过复习旧知识,从而巧妙地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这种导入,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基铺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直观演示,能把教学主要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了感性材料,能引起学生寻求探索的积极性,为学生架起了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这种以旧带新法与直观演示法,同样可以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于漪老师说:“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实践证明:精心地设计课文的导入环节,采用恰当的方法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篇6
贵州省安顺市开发区宋旗学校李献平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当中,写作又是语文教育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它深入到各科领域甚至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长期以来,大部分学生都怕作文,一提到写作文就喊头痛,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学生觉得有话写不出,有的说不懂得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的说来是提不起兴趣。其中原因很多,究其主要原因是在于作文方法没掌握好,平常积累的素材少,训练不得要领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就十余年来本人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一、抓住课堂教学,体会课文中作者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
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让学生深入观察体验生活,是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处处有闪光点,只有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有所感所悟,从而才写出好文章来。如鲁迅先生的文章,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无不体现他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感悟,如《藤野先生》、《孔乙已》、《故乡》、《一件小事》等都能从当时生活中找到真实的人或生活中的原型。我们在学习时要懂得作者创作的目的。
试想如果鲁迅先生没有生活的观察体验、感悟是写不出来的。
又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胡适的《我的母亲》等都体现了作者对事物现实生活的重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坚持写日记、写周记,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事、物,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家乡的人物、景物、事物描写得活灵活现。
二、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内外时事、新闻,多阅报刊、杂志,积累资料
学生要写好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没有一定的素材是不行的,因此,要求学生收集一些时事政治资料,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如学生订《半月谈》、《语文报》、《作文报》、《语文世界》等。让学生写读书笔记,积累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刊、杂志上感兴趣的、感受深的文章剪下来集中归类,然后写读后感。这样学生的剪报(或集报、笔记)资料有了相当数量和质量后,学生掌握的资料丰富了,这样写作时也可以“左右逢源”。
三、注意对作文题目的审题,作文训练力求标准系统
我在这方面的教学中,第一步是审题。因为作文的审题是否正确,是关系到文章成败的重要一环,因此写作训练的第一步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具体过程为:①审题目(注意题目的限制性);②审文体;③审写作要求注意的事项;④在应试中除了上面几点外,还审材料(包括看图作文),其次再拟出写作提纲,这样经过半年的作文教育,大部分学生作文时不会“跑题”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四、提倡借鉴名家名篇,学以致用
我在教学中感觉到,不管是艺术还是其它技术包括作文在内,都离不开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如:学习了胡适写的《母亲》,也要求学生仿写自己的《母亲》,学习《一件小事》也仿写《一件小事》,这其中也可模仿用词造句。总之,借鉴学习名家习作和写作方法也是受益的。
五、教师评改作文时要重评讲、多鼓励
为了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缺点,具体做法是教师浏览学生的作文,找出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作文中的优缺点,列出批改的标准,重在鼓励。教师在批改作文过程中,由于学生用词造句和观点有局限性,因此要慢慢地训练,尽是少找毛病,多鼓励,由字数少向字数多发展,这样学生的作文兴趣就会慢慢提高。
以上做法是我在教学中一些尝试,通过一段时间的作文教学,学生收到了良好效果,由于过去怕作文,到现在的爱作文了,写作水平相应地有所提高。
二0一三年十月二十日
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7
—、精心设计课堂引言
好的开始, 是成功的—半。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设计好课堂的导入,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强烈求知欲的支配下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如我们可以采用设问、时事新闻、家乡名胜、成语故事等导入新课, 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在高中历史新教材中, 有很多图片及文字资料, 教师可以利用它们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器物、历史遗迹的图片, 可谓第一手资料, 直接形象地记录和显示了历史的真实状态。图像对感官的刺激往往比言语更直接,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历史图片的运用还能训练学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引起学生联想, 促进其思维活动。
例如, 在讲到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 我让学生观察秦始皇像后进行描述。有一位学生说:“秦始皇双目炯炯有神, 虎视眈眈, 流露出他威震六国, 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他头戴挂满珠子的皇冠, 身穿绣花龙袍, 腰佩宝剑, 这身打扮显示了他那唯我独尊, 居高临下的帝王身份;他面带微笑, 仿佛为自己功高盖世, 流芳万代而流露出洋洋自得的满足感。”这位学生短短几句话的描述, 把秦始皇的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 让听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激发了学生们了解相关知识的渴望。
三、利用对联或者民谣
很多对联或民谣反映了史实, 且颇有韵味, 朗朗上口, 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素材。
如讲到黄花岗起义时, 我利用了黄兴写的一副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风湿黄花。这副对联反映了壮烈的黄花岗起义, 表达了黄兴对烈士的高度评价和深深怀念。
又如, 在评价宋教仁时, 我引用了孙中山先生为其写的挽联:“作民权保障, 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 公真第一人!”该对联展现了宋教仁重要的历史活动、功绩, 高度赞扬了他捍卫共和宪政的精神, 表达了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誓死保障民权的决心。
上面几个例子在课堂上的运用都有良好的效果。这种方法的运用不仅能激起学生兴趣, 服务于历史教与学, 而且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形式的熏陶.开阔了学生的抑野, 使他们认识到史料种类的多样性。
四、引用古典诗词名句
中国优美的古典文学能让学生赏心悦目, 将文学和历史结合起来, 可使枯燥的历史知识会变得生动而有趣。
例如, 在讲唐朝的诗歌时, 我引用了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 古城落日斗兵稀”和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 三军大呼阴山动”的诗句, 引领学生在诗歌中捕捉诗人的豪迈, 体会开拓进取的唐朝风气。我还引用“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来表现李白的伟大抱负;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表明他的不屈人格。这样, 让学生在文学艺术的享受中完成学习任务, 也使历史教学充满了情趣和诗意, 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
五、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直观内容
直观形象的材料能再现历史,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使历史教学更形象、生动。如在讲述中国古代绘画时, 我将平时收集到的画作展示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能近距离体悟前人的艺术成就。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时, 我给学生播放一些介绍中国科技成就的录像材料, 以激发学生为振兴祖国的科学事业而创造性地学习,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巧用口诀和顺口溜
这种方法既可帮助学生记忆, 也可激发其兴趣。如讲述八国联军侵华时, 如何准确记忆八国成为难题。我把课本上的“英美俄日法德意奥”颠倒为“英法美俄, 日意奥德”, 读起来朗朗上口, 既能激发学生兴趣, 也便于记忆。又如《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个不平等条约, 其内容可以归纳为:哥 (割) 赔五双鞋 (协) , 这就概括了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等主要内容。
七、借助相关歌曲
讲述巴黎公社时播放《国际歌》;讲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可以播放《春天的故事》;讲“一国两制”、港澳回归时可以播放《七子之歌》等, 这样能使学生从新的视角审视历史, 在新奇中增强求知欲, 从而有利于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统—,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相关知识。
八、利用影视片断活跃课堂
在学习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内容时, 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林则徐》《甲午风云》《东京审判》等影片的片断。直观的电影场景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正确运用这些电影片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8
学习动机和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呢?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端正教育教学思想
这个问题包括很多方面,笔者认为与培养学生兴趣关系密切的有两点。
1.对学生要有爱心。愛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有人说:用心灵塑造心灵,用情感塑造情感。只有真诚,才能同学生交朋友,只有爱心才能同学生进行思想上、感情上的交流,学生才能认真听、努力学,有不懂的就问。相反,没有情与情的对流,学生对教师就敬而远之,就不会配合教学,甚至会起负作用。
2.教学要民主。民主是平等的,教学民主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双边是平等的。如果上语文课就是你听我讲,我不讲你就不会,这就是不相信学生的智慧和能力。老师写错字、说错话、读错音、解释问题不严密,学生不敢说、不敢问,甚至在总结课文上都是老师备好的那几句话,若是学生分析概括出来的,换换词语表达就说不对。如此,学生不敢与教师争论,不敢向教师提问题,也不敢随便举手;怕说错了影响老师的威信,怕耽误时间。教师高高在上,不到学生中去,不与学生共同研究问题,不去调查研究,这不是民主作风;抱着走、嚼着喂,把学生放在被动地位,这也是不民主。总之,要允许学生把理解知识的心里话说出来,把他们的语言能力表现出来;教师的责任在于调动、启发、激励,而不是挖苦、训斥。谁教学民主,学生学习积极性就高,主动性就强,那么每节课都能在平等、友好、宽松的气氛中教与学。
二、明确目的,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所谓目的,不只是每节课的教学目的,还应使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局部特点都能有明确的认识。每当我接一批新生开始一个新的学期教学时,第一节课便是向学生交待这一学期的要点;每当进行一个新单元、新一课的教学时,我都这样做,以便使学生明确奋斗目标,从而也明确了自己应掌握哪些知识,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提出一些五花八门、无所不问的问题。以上这些做法是对学生间接学习兴趣的激发。有时候学生对某些具体的学习对象或学习活动不感兴趣,但当他意识到学习目的或任务,对学习的结果发生兴趣,因而也能支配自己去坚持学习。
三、设计生动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在知识短文《得体》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言的:一天清晨,有一老一少两个很熟的人,在公厕门口一进一出相遇。其中小的问老伯:“您吃饭了吗?”说到这里同学们都笑了。您吃饭了吗?这句话是我们中国人见面常打招呼的一句话,但因用的不是地方,所以两个人都很尴尬。这种现象从反面告诉我们,说话要使人爱听,必须要适应语言环境。如何适应语言环境呢?接着就导入新课——在语言运用上要“得体”。精心设计导语,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新奇感,集中注意力,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我在讲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时,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排练,把全班学生分为三组,自选角色,每组选一个韩麦尔先生和“我”,剩下的就是出现在课堂上的特殊学生——镇上的人们。每个同学表演得都很认真,都能进入角色。这样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之真正体会到应如何爱祖国、爱母语,使同学们认识到学好自己祖国的语言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应义不容辞地去学好、学懂、用好它,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除此之外,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入情入境的导入法、故意设障的激疑法、简洁而明快的结论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这样,每节课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何愁学生对学习语文没有兴趣呢?
五、课内外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语文的经验告诉我们,课内学习阅读的方法,在课外广泛阅读,收效最大。语文学科的课外活动,是课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教师按年级有计划地要求学生记日记,组织朗诵会、竞赛等活动,都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但要注意的是,教师对课外活动要精心指导,切不可放任自流。比如要求学生写日记,但如果没有指导,任他们随便写,那么学生在写法上就会不伦不类,在内容上容易五花八门,甚至会出现观点的错误,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会受到影响。长此下去,学生觉得没什么长劲,兴趣自然也就没了。所以说,教师不但对学生的课外语文活动认真指导,还应对课内的读写活动加强指导,把课内的读写活动有意识地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这样会使学生的积极性保持高涨。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兴趣,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引起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三中)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9
再谈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长沙市宁乡县白马桥滨江学校
袁正连
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早巳毋庸置疑。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那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兴趣对于学习的最大作用呢?
一、精彩开场,创设氛围。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一个好的开场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反而会起抑制作用。如果一位老师每次走进课堂第一句话都是把书拿出来,翻到第×页,尤其是在学生上了几节课之后,身心都已疲惫,正昏昏欲睡时,这样的开头无疑是最好的催眠曲。特别是语文,学生自认为看得懂,一两节课不听没关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格外重视开场的设计。它既是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每当上课之始,学生首先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他们的精神能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有了良好的氛围,学生定学得用心、学之有效。
有经验的老师是从不忽视开场白的,我也在这方面也努力而为。如学习《草原》一课时,我与学生展开歌唱、吟唱草原的歌唱、诗歌比赛,激起学生对草原的神往,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如学习《童年的发现》一课,我先神采飞扬地讲述我童年时候的两个自以为了不起的“发现”,引得学生哈哈大笑,也引起他们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学习古典名著一单元时,我在布置学生充分搜集资料之后,我并不急于讲解,而是给足时间鼓励学生充分交流,并给予他们充分肯定与欣赏,激发他们对名著阅读的最大兴趣,以收获阅读的乐趣与喜悦。如此等等,精彩的开场师生一起活动,一扫压抑沉闷的气氛,既复习了学生原来学习的诗词,又极其自然地与即将学习的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这为下面的课文学习创造了良好氛围。魏书生老师在上课之始也很善于用各种方法触及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如果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进入课堂以前,精心设计一下哪怕只有三言两语的开场白,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巧揭题旨,激发兴趣。
如何出示课题,如何引导学生审题、解题,对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关系很大,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必须仔细考虑,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例如:我在教《桥》一文时,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语“桥”引导学生:“初看这个标题时,你如何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同学们都说是村民走的木桥。我没有否认同学们的回答,而是继续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从文中寻求答案,最后得出标题中的“桥”既指村民走的木桥,又指老村支书用自己的生命在洪水淹没村庄之际,为村民搭起的生命之桥,一语双关,这样,既揭示了题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紧扣文本,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的兴趣,还得从文章本身入手。(1)从字词句入手培养兴趣。
语言准确是对所有文章的要求。大师级的文章尤其讲究语言准确,以便恰如其分地反映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易为读者理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关键语和其有特色的用词来引导学生反复琢磨品味,以提高兴趣。
《晏子》一文开头写道:“„„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其中“乘机侮辱”是全文的文眼,表现出楚王的高傲与别有用心,文章又以“从此以后,楚王不得不尊重 晏子了。”来结尾,这样的对比措辞足以引学生体会到晏子的巨大能量与高超的语言魅力。又如《金钱的魔力》中以准确的语言对比描写如:“终于等到托德把手头所有的工作都做完,他才从一堆无人问津的衣服堆里随便翻出一件大小并不合适的丢给他„„尊贵的公爵殿下„„”一针见血地讽刺了小市民的金钱至上、唯钱是论的丑态。如能通过这些比较阅读可使学生领略到遣词造句的妙处,从而产生兴趣。(2)从内容入手培养兴趣。
教材中所选的范文一般观点鲜明、思想性强。学习阅读这些课文能激发学生的各种优情感,接受正确的理论教育,使之学有榜样,从而提高觉悟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有极大的帮助。如《趣味语文》从一则笑话故事引出交通安全之重要,所说道理学生非常容易接受;如从《杨氏之子》中领略到语言的丰富多彩、幽默、含蓄、生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做好范读,激发兴趣。
良好的范读胜过讲解,不仅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因此在备课时,我反复阅读课文,领会作者意图,理解中心意思,然后大声朗读,自我鉴定,努力做到使自己满意为止。这样,教学时就可以在适当时机,用表情朗读,激发学生感情,唤起思想共鸣。如教学儿童诗《我想》时,我以未泯的童心、轻柔的语调、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全班同学沉浸在充满幻想、无拘无束的气氛中。听后不少学生抢着交流自己童年的趣事、奇特事,范读起到了很好的感染效果。由于我重视范读,大大提高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在课堂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产生满足感,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进而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对于后进生更为需要,后进生在上课时 比较被动,视上课为“煎熬”、“受罪”,由于这种情感障碍,还何谈上课产生兴趣?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撤擅于把握设计一些较为容易的问题,把机会给予他们,并给以适当的表扬与鼓励,“你挺棒的!”“你回答得真不错!”“你的进步真不小!”„„心理学认为效果可以激发兴趣,当学生发现自己有了进步,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后,就会体会到一种快乐,从而产生了兴趣。
六、多种形式,引唱主角。
大胆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尽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变换位置,让学生唱主角,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方法。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主要手段是两支粉笔一张嘴;形式是教师高高站在台上,学生正襟危坐于台下;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有了许多新途径。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语文课比其他学科更适合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录音机、投影仪、电视机、电脑应当充分利用起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搜集相关资料与信息,这样学生投身参与的学习效果大大胜于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真可谓“事半功倍”。
另外鼓励学生将课本改编成课本剧、表演,演后再讨论评析,全过程都由学生完成。老师只有幕后作指导。还可以改变学生“排排坐”的形式,采取“圆桌式”,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平起平坐”地进行讨论,留出空间,学生随时可以走出来发言、表演。还有像诗歌、散文采取配乐欣赏的形式,不是简单找一段音乐边放边朗读,或者直接播放事先配乐的朗读带,而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意境和所表达感情的基础上自己挑选音乐来配,看谁的配乐与诗文的内容、意境、感情、主旨最吻合。音乐是学生喜爱的,诗文的意境美是学生不太容易掌握的,利用艺术相通的特点,把二者结合起来,既是语文课又是美学欣赏课。既学语文知识,又受到美的熏陶。学生能不有兴趣吗?
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 的兴趣。教师退居“第二线”让学生唱主角,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相反还会学得更主动,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10
江苏省邳州市向阳小学张妍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灵感的窗户。”让学生愉快学习,饶有兴致地轻轻松松地把作文写好,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小学生把作文写好,也是我教学工作一直以来努力探索的问题。经过近十年的教学摸索,我总结出了五个方面,在这里抛砖引玉,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让学生有动笔的欲望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作文是无处不在的。要想写好作文,必须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从身边的细微小事、美丽瞬间去挖掘,选择真实的材料,大胆打开思路,深入感受生活,克服惧怕心理,写出真实情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大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你让我写,我写不出来,可是你让我说,我能说”。在课余的时候,同学们都喜欢
凑在一起,有着说不完的话。什么新闻、童话故事、游戏、动画片等等,可一到写作文就“哑口无言”了。其实,写作就是把我们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通过一定的方法记录下来。当我们认清了这一点,捅破了那层让我们感觉高高在上、很神秘的窗户纸时,作文就不再可怕了,未写先怵的情绪就会相应减轻了。
因此,教师应该创造尽可能多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同时,不必固定学生的作文题目,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作文也就“美丽”起来了,动笔的欲望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二、让写作成为一种快乐
“言为心声”,学生的作文表达是发自学生内心的“倾吐”,小学生和成年人一样,也在品尝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有喜悦,有感动,有委屈,也有愤怒,通过作文让他们自由表达出来,不拘形式,不限内容,动笔行文对于他们来说将不再是沉重的负担和苦恼,而是一种自我宣泄的快乐和轻松,是一种情感喷发的畅快和平衡。
教师应该多创造条件,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利用眼耳鼻舌手全方位进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和语言表达力,才能使学生写出的东西富有真情实感,内容不空洞。激发出学生心中的情,用“畅所欲言”引导学生由“被动”说变为
“主动”写,才能使其在愉快的情感中完成作文训练。为了配合作文训练的教学,可以在每节语文课前做一个三分钟讲演,内容就是学生看到的细节,生动、有趣地表达自己所看到的大千世界,让学生切实感觉到我们周围生动的环境。“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三、让学生融入阅读
如果让繁重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和条件,再加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机械讲解和灌输,学生就会疏远排斥阅读,结果定会造成“读写分离”。如果学生不能从阅读中获得快乐,也就不能去体验“作文”的快乐。只有让阅读融入学生的心灵与精神世界,他们才会产生表达的需要和激情。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把阅读课上得生动有趣;其次教师自己也要喜欢并坚持阅读,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再次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爱上读书,养成从书中汲取营养的习惯。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深度与广度相结合,变他人所知为自己所知,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情感。孔子曾警示我们“学而不思则罔”。让学生融入阅读,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激发创作灵感,使自己文思泉涌。
四、让学生把作文“用”起来
传统的作文教学,除了极个别学生的作文能被当众阅读或刊登外,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是写了让教师或几个优秀的学生改后就完事了,成了一个封闭的没被“用”起来的东西。
而当前的作文教学依然很少在“用”上下工夫,即便“用”起来也很难面向全体,这样怎能让大多数学生感兴趣呢?因此,教师应创设多种形式让学生都有机会把作文“用”起来,这就必须在“相互交流”和“自我展示”上下功夫。
比如,让每个学生每个月出一张手抄报,把自己积累的作文、日记、读书笔记等编出来。让每个小组每周出一张“组报”,每个月出一期黑板报,所有文章都从小组成员中选出来,并定期将所有的手抄报在班级里展出交换阅读。每天语文课上占用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新闻报导”;每次自习课上抽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最满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让大家评论;逢年过节,还可以把自己作文里的“精言妙句”抄录在贺卡上赠给别人等等。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写”以致用的目的,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感受作文带来的成功与自豪,从而使学生乐写、善写。
五、让发表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满足学生的发表欲是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手段。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满足学生的发表欲望,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勇往直前,享受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从而激发写作欲望。上学期我将学生习作向报刊推荐,共有10人在报刊发表习作15篇,这既增强了已发习作同学的写作信心,同时又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写作欲望。学生习作发表后,我都把作品从报纸上剪辑下来贴在教室的墙上,供学生阅读学习。每当报纸一贴上墙,大家都争相阅读,不时还有学生向我请求:您几时也指导我在报上发一篇作文吧!我则及时对他们的热情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表示只要你认真努力把作文写好,我一定帮你发表。这些同学后来作文果然肯下功夫多了。
激发兴趣是小学作文教学永恒的主题。如同婴儿牙牙学语,最需要的不是母亲“语法”的讲解,而是母亲心领神会地去鼓励和表扬一样。在小学这一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教师首先应该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为目的。
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11
关键词:兴趣;数学;多媒体;教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对某事物的一种不自觉的喜爱,好像这些事物本身具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使人们不由自主想去接近和探索。数学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它不像语文有优美动人的文字,有振奋人心的故事情节;它也不像美术课,有鲜艳的色彩和栩栩如生的图案,数学更多的是数字和一些抽象的概念、符号、图形和公式等。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用什么教学方法来激发点燃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教师在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喜好的同时,要认真研习教材,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有趣味性的数学导语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通常都有一个好的导入。好的导语起到一个先声夺人的效果,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感兴趣,教师讲课也更有动力和激情,良好的互动氛围会为一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所以,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将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对新鲜事物通常都存有好奇心,同时对一些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内容也很感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喜好,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甚至变魔术等形式多样的充满趣味的导入方式。只要教师的导入与所学内容有着必然的关联性,教师尽可使出浑身解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零的认识”这一节时,教材上给出的是四幅图——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这个故事趣味性也很强,但如果只是单纯地给学生按课本内容读一遍的话,显得很死板。如果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做游戏来体会学习,导入学习内容,相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会很高,而且印象也会很深刻。
二、多媒体和小道具的使用
在数学课堂上,教学道具是必不可少的.教学道具的使用使抽象的数字和符号变得生动、形象、有趣。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教学中。一些精彩的教学实例通过多媒体被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给枯燥单调的数学课堂带来了一丝亮丽,也迎合了小学生对新型学习模式的好奇心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教学道具不仅包括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包括传统教学中常用到的圆规、尺子、三角板、挂图,甚至可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图案等。比如,我在教“认识图形”时,带了放过饼干的小长方体纸盒、孩子们常玩的魔方、乒乓球等,通过具体的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长方形、正方体和球的特点,同时也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多加注意,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教学道具弥补了数学语言表达有限的欠缺,使教学更加丰富和生动,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
三、活用教材
教材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范本,是实现课程标准具体要求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使用教材。只有灵活运用教材,适当引入校本教育内容,结合班级及学生情况,补充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素材,才能真正用好教材,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不能把教材变成禁锢教学的手段,一字不落地照抄照搬。
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一节课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固然可喜可贺。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教师选择了画句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再次提示重点,走出课堂。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显而易见,不容否认。当然我们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行成于思毁于随。”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能让学生带着问号走出课堂,无疑会启发学生思考,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这样的课堂就像一支美妙的曲子,余音绕梁;又像一首诗,言有尽而意无穷,让人久久回味。一节课能给人艺术享受,孩子们会不由得喜欢上数学老师,喜欢上数学课堂。学校开展的数学公开课,假如这节课结束时,老师没有总结,而是提出了一个问题,紧扣教材又有一定难度,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不仅让听课老师耳目一新,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课堂正是孩子们喜欢的课堂。对于一个数学老师来说,让课堂充满激情、充满活力,让每一个参与课堂的人都能全身心投入,找到成功的喜悦,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堂课如果只有一种节奏,平铺直叙,语言贫乏,听来就像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别说是学生听了犯困,就是老师听了也会昏昏入睡。所以一节数学课,老师多一点精巧的构思,多一点幽默,多一点笑容,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激情,多一点动感,相信没有学生不喜欢你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王麗.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5).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语文朗读的兴趣 篇12
如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 让课堂书声琅琅, 成为我们语文教师要长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如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
优美的音乐, 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 能带领人们进入精神的领域, 能烘托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情绪, 更进一步感受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但是小语课文类型不一, 所以我们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 选择与其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 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指导朗读《静夜思》一文时, 我在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大致的了解了诗歌的内容, 感受了诗人李白孤独、怀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之后, 播放了著名小提琴家马思聪的《思乡曲》, 忧伤而悠长的曲调一响起, 我发现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思绪仿佛进入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渐渐, 个别孩子脸上有了一丝丝不宜察觉的忧愁, 于是我在这安静而平静的氛围中轻轻地朗诵了起来, 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跟着我轻轻地随着音乐也读了起来。那停字断句, 轻重急缓随着音乐自然的表现了出来。然后, 我再次把古诗唱了起来, 这下可热闹了, 孩子们兴趣盎然的跟我唱了起来, 连下课了也不知道。
又如教学《四季》和《小熊住山洞》时,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四季的美, 在欣赏四季景色的时候, 我陪上了优美的钢琴曲, 让学生在惊讶之中充分地享受。还让学生在舒缓、轻柔、抒情的音乐中进行朗读, 个个读得兴趣盎然, 声中融景, 景随声出。
二、直观形象的画面欣赏朗读
目前使用的人教版试验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 增强了直观性, 特别是低年级的每篇课文, 甚至语文园地的相关内容都配有密切联系的插图, 这些插图不仅画面充满童趣, 而且色彩鲜艳, 让人赏心悦目, 借助电教手段, 如制作投影, 多媒体课件等方式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 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学生进行看图训练的基础上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对画产生喜爱之情, 产生朗读的欲望, 从而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
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13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好物理,对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科学的其它学科将有很大的帮助。而学生普遍感觉物理难学,觉得“物理概念越学越多,定律、定理越学越乱,题目越做越难”,因此,有不少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若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消除学生学习的障碍,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物理,会怀着一颗求知的心去探索物理这个美妙的世界,从而为学好物理奠定基础并提供保证。
一、提高学生对物理的认识
物理学作为人类探索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的最有力的工具,有着和为人类一样古老的历史。物理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及人类本身的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要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的进步和文明无一不闪耀着物理学的光芒,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进入科学技术的任何一个领域都必须敞开物理学的大门,树立学生学习物理学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物理的目的不仅在于单纯地学习一些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物理学,使自己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较好的训练,培养自己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唯物辩证观,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好物理学,不仅能了解物质世界的奥秘,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为将来进一步探索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利用“好奇”心理,激发求知欲,培养兴趣
中学生对成长过程中见过的很多新鲜事物和新奇现象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想寻找这些现象和事物发生的原因,这种好奇心正是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的动力和源泉。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仍是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使学生去探索。例如,大气压强这个概念,对中学生来说进比较抽象的,因而精心设计演示实验来调动学生积极探索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水杯厚纸片”的演示实验: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盖上纸片,将杯倒过来,放开手后,厚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是不是受到一个向上的力?那么这个力是谁施加的呢?接下来教师再和学生共同做“马德堡半球”实验,空心的半球合在一起,用两抽气筒抽出球内的空气后,请两个大个子学生用力往两边拉,结果两名学生滿头大汗,而结合在一起的半球并未被拉开。这是为什么?教师打开半球管子上的开关,嘶嘶声响过后,两手轻轻地就把两个半球分开,学生感到惊讶,充满了好奇。经学生们认真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认识到大气具有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在任何方向都存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探索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愉悦,就会更加激发他们潜存的愿望,此时的学生思维就会十分活跃,教师这时应抓住时机,向学生发问: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呢?这时学生们就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有的说,在喝汽水时把吸管插入瓶中,用嘴吸就能吸到瓶中的汽水,这个现象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有的说,用嘴吸空的塑料袋,就会看到塑料袋瘪下去,这也是由于大气压存在的缘故……这样,通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三、利用“好动”特征,鼓励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在对自然现象观察的基础上从科学实践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物理学的发展也是如此”,可见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离不开观察,观察是实验的前提,实验是观察的发展。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也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条件在课内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多实验,使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独立探索物理世界的本质,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在课外,多开展活动,比如参观、访问、听讲座、看科普展、参加物理竞赛等,让学生不仅从课内学习物理知识,在课外也能增长见识和开拓视野、丰富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同时,还应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鼓励学生搞小发明、小创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四、注重师生的感情交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是双边活动,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信息的传递,还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感两方面的动态人际过程。学生可能因为不喜欢老师而厌学,而学生的厌学情绪,往往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发挥,容易使教师在教学中产生急燥情绪,这样在学生中产生逆反心理,影响课堂的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所以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要有充分的耐心,一定要擅于利用情感因素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很好地进行自我情感调控,使自己的情感一直处于饱满、愉悦、热忱的状态,以感染学生情绪,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教师还应对教材进行适当情感处理,避免学生学习时的枯燥乏味,并且能够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加工处理,使用情感迁移法、言语情趣法、拟人比喻法、轶事插入法等方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教学内容高质量完成。教师还应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与培养,在学习、生活中处处关怀和爱护学生,与学生多交流、谈心,对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要单独加以辅导,帮助他们分析学习差的原因,提出其改进学习的方法和建议。再者,教师还应该积极了解同学们对自己教学的意见和要求,根据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总之,优秀的教师一定要注重利用情感因素来教学,使学生爱上物理课,爱学物理。
五、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物理兴趣
有的学生在初中时对物理兴趣很浓,而到了高中阶段却逐渐失去兴趣,甚至讨厌学习物理。其原因是从初中到高中,物理学习的层次、要求明显不同。初中物理以定性讨论为主,而高中物理以定量描述为主,学生对这一转变常常不习惯,出现所谓的“台阶过高”的障碍,尤其是由物理概念的定量化而引进较多的数学表述、数学测量和数学计算,进一步增加了物理学习的难度。正因为此,使学生学习起来颇感吃力,往往花了功夫却没有成效,从而失去信心和兴趣。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足够重视,多了解、分析其学习困难的原因,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法降低台阶,适当放慢速度,逐步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加强理解和认识。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不应直接进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讨论,而应首先从力和加速度的概念入手,讲清力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质量的概念,从而做好有关的知识铺垫,再引入定律的实验,最后进行理论讨论。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从而掌握好这一定律。总之,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物理学习能力,使他们恢复自信,再次对物理产生兴趣并提高兴趣。
六、结束语
【浅谈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推荐阅读:
如何发掘教材资源,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10-22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07-28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05-18
如何激发语文学习兴趣07-12
激发小学生语文兴趣07-29
如何激发小学生对语文阅读识字的自主学习07-20
浅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06-12
语文教学中的兴趣激发06-11
语文课堂上还学生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