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2024-06-12

浅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共11篇)

浅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1

浅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两位伟人的话,都诠释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有效途径。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共同研究的话题。教学实践中,许多孩子聪明,理科成绩好的学生,语文成绩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可见,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关键词》情景的导入、课前好的导入、课堂的精彩提问、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等可以提高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此提出一些想法和措施,并将这些想法和措施归结如下。

一、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非常枯燥如读课文、抄生字……就像每天都肯馒头,味同嚼蜡,学生难免会产生厌烦心理,这又何谈学好语文呢?这就需要及时的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动作、表情外,还可以使用一些教具(挂图、幻灯、录像等)。在教《三峡》一课时播放一段有关三峡的美丽画面,让学生用心走进三峡的世界,从而激发他们对三峡的美丽向往。于是三峡景就像一幅幅的画呈现在大家的眼前,通过画面意境的引导,学生便很自然地进入了三峡的意境中。在教《苏州园林》时,可以借助投影仪打出苏州园林外形图,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备课时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二、课前导入 激发兴趣

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会起抑制作用,语文教师应格外重视开场白的设计,它既是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每当上课开始,学生首先听到的是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例如在教《春》时要求学生在课前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上课时我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的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使学生充满遐想,这就极大地提高了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导入中除了诗词导入,我们还可以运用故事、问题、实验等导入,好的导人可以创造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脑海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增强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课堂设问 勤思多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特别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走进课堂之前老师要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必须是精神饱满,情绪振作

地走进教室,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端坐静盼,从而奠定一堂课的成功基础。上课时老师说话的声音要启承转合,抑扬顿挫。有的老师讲话总是拖拖拉拉,音调没有任何变化,甚至讲一句话“啊”一声,结果,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数“啊”字,这如何能调动的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也要注意艺术,有的老师猛然提出一个问题,叫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没有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结果,这个学生很紧张,其他学生就看笑话。还有的老师整节课都在讲,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学生毕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所谓多练,即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练兵,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如“一日一记”:让学生每天坚持写一篇日记,并在日记前拟上标题,围绕题目选材,由于学生观察细致,构思周密,感受真切,不少优秀作文就是从日记中加工、提炼、补充、修改而成的。“一日一句”:要求学生每人备个较精致的积词本,每天积一句名言或警句。这样做,学生就如同“蚕吃桑叶、蜜蜂采蜜,”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素材,丰富了词语,解决了作文时“巧妇难为无米炊”的难题。因此,要让学生多想想,多练练。

四、融洽关系,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学生对老师是真诚尊敬的,充分信赖的。讲课时,要尽可能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每一个学生发生心理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他们每一个对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为师生进一步接触创造有利条件。如果老师不尊重学生,不爱护学生,学生就会产生反感,甚至厌恶。这种反感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从而引起他们对该门学科的反感。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的,但从不发脾气,我通过与学生广泛的情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初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过渡期,他们不像小学生那样具有盲目的“向师性”,但却具有朦胧的“择师性”。他们学习时不但选择学习内容,而且选择师生感情。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尽量抽出时间接触学生,交流思想,培植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选择”、“认可”了我这个老师,同时,对我所教的语文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语言幽默 活跃气氛

语言的魅力是无限的,同时也是讲求艺术的。一个人的个性与素养从语言上就可以得知,见字如见人,闻声知其性。俗话说得好,“话不投机半句多”“三句话软人心”等等强调的是语言的巨大作用,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语言艺术可以让陌生的人接近你,可以让讨厌你的人慢慢喜欢你。让人更加欣赏你。不时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开怀一笑,只有这样你才会让学生接收你,长期地坚持学生就会对你产生兴趣,从而达到喜欢你的学科之目的。真的有这一天的来临时可以说你就离成功教育不远了。当然任重而道远,实现它需要耐心和毅力,更需要你对教育的热爱。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虽然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只要我们

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捷径,努力发掘有利因素,重视培养、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目的。

浅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2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是中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课题。

究竟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一些经验,概括说来就导、创、行、化。

一、导。就是教师正确地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动机,树立明确的目标,以激发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需要良好的动机。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要相应地加强激发动机和明确目标的目的性教育。这就要注意两个方面的联系:一是把学好语文与确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联系起来;二是把学习语文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联系起来。当然这种联系不是空洞枯燥地说教,而是要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明白,为了个人理想抱负目标和为了建设美好的祖国而学好语文是“自己的事”是个人的需要。同时,良好的动机,反过来又会激发兴趣。

二、创。就是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应该是轻松、和谐、愉快的。

首先,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语言不仅要精、准确,而且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尤其是那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能够于俏皮中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种语言环境中,学生听课便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不是精神的负担。要达到此种境界,就要求教师不仅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还必须不断加强中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其次,要注意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教学过程中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因此,教师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设法从学生中获得反馈的信息。还应该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才能顺利进行,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出理想的教学气氛。

第三,要注重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我们应该根据课文的特点,在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规范下不断创新自己的教法,使学生感到常学常新、饶有兴趣。当然,“新”要系统化、科学化,而不是故意变花样,别出心裁地堆砌,令学生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第四,创设情景,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电教媒体,可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尽快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中,激发他的兴趣。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可以说是多姿多彩、图文并茂、声乐俱全。它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迎合了身处读图时代的学生们的阅读习惯,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

第五,教学中要多方面挖掘有情趣的因素,横向扩充语文课文内容的涵盖面,使学生感到内容有趣,乐于接受。如在《马说》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急于串讲课文,而是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马”的偏爱谈起,学生自然感慨颇多,兴趣盎然,学起课文来不但分外专注,而且对韩愈“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叹息多了几分理解,无形之中受到了中国文化传统的熏陶。可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横向扩展语文课内容涵盖面的最明显的效果。

第六,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美育的渗透。就语文学科本身而言,它不仅具有工具性、思想性,而且具有审美性。因此,语文教学有必要进行审美教育。通过审美教育既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步入美的天地,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在感受的欣赏美的同时,有效地掌握相关的课堂内容。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行。就是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语文活动,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竞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成都市各种课外小组,有条件的还以把摄影和课外写作结合起来,这样也能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创设苏霍林斯式的“蓝天下的学校”,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去观察、去想象、去探索、去描绘,也不失为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良策。

四、化。就是发挥正强化的作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是激发学生语文兴趣的积极力量。

所谓“正强化”,是心理学术语,是指运用肯定、表扬、激发、鼓励等手段,充分发掘一个人的“美”点,使其及时得到巩固和发扬,从而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实施正强化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是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产生的源泉之一,作文教学尤其如此。我的做法是每一次作文之后搞一次讲评,并选出几篇“优秀习作”为重点讲评对象,每月搞一次“优秀习作”展。每次选评、选展决不拘泥于少数作文基础好的学生,尤其注视作文水平低但提高快的学生,只要这些学生作文中表现出点滴的创造性或微小的进步,我都及时给予肯定,因为他更需要老师的热情鼓励。此外,我还要求学生每个学期从自己的作文、日记中精选十篇自己满意的习作装订成册,然后在班上想互交流。无论是“优秀习作”还是自选习作,从中都可以窥见学生写作进步的轨迹,这对学生来说也可算是小小的成功。由于学生在学习中尝到成功的快乐,因而语文学习兴趣倍增,自觉性和积极性也日益高涨。

兴趣:浅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保持持久,他就一定能学好这门课程。现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上好第一堂课是关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我认为可以不依据教材按部就班地一开始就进入化学的学习,而是可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像“溶液变色”、“碘水写字”、“点铁成铜”、“黄铜变白银”、“溶液导电”等等。学生在观看这些有趣的化学实验时,他们情绪激昂,内心兴奋,注意力非常集中,他们被这些奇妙的化学现象所吸引,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对授课的教师也想急于了解和认识。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讲清楚化学是什么?它研究什么?学习有何用?怎样学好它?等等,把学生领进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在他们的脑海里对化学的第一堂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对今后的化学教学工作是有决定性意义的。

二、引导学生参与化学探究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也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有趣生动的实验,可以诱发学生的灵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使之不仅成为做好化学实验的动力,也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品质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给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十天准备三个干净的小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就比较好。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实验气氛,让一部分学生参与课堂演示实验,尽量通过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为学生搭建表现的舞台,让讲台变“舞台”,让教师变“导演”,让学生变“演员”,这样一来,不但有利于实验能力的培养,又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另外还要重视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三、结合教材进行化学史教育

初中化学教材中介绍了舍勒、普列斯特里、拉瓦锡等化学家,可结合教材内容,介绍这些卓越化学家的生平事迹。介绍他们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在化学上的巨大贡献和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介绍我国在化学上的伟大成就,使学生看到化学研究成果对人类进步的巨大作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鼓舞他们为了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学习,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踏踏实实地学好化学。

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同时又在实验中发现问题。以往全由教师包办代替,得出的结论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后死记硬背,造成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原则和方法,无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边学边探中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互相合作,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形式可采取:生生讨论,小组讨论,集体讨论,师生间互相讨论。通过对话、争论、答辩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优势,利用他们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各抒己见的特点,使问题的结论更清楚、更准确。

五、利用多媒体,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许多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能将声音、图像、文字、动态集于一体,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能更有效地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都充分调动起来,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地接受信息,使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时,由于分子和原子是肉眼看不见的粒子,讲解起来犹如讲天书,学生特别难以接受,这时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出其微观过程,通过三维动画不仅使学生轻松愉悦地掌握了知识,而且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平时最不爱听课学习的同学此时也是兴趣盎然。

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是否得法与培养学生的兴趣关系极大。教师除通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对概念、原理能用简明的语言和生动恰当的比喻表达外,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进而掌握新知识,掌握化学基本技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如在讲核外电子排布的时候,针对“电子离核越近能量越低”,可向学生打比方说:“这好比你婴儿时,妈妈将你抱在怀里;学会走路的时候,妈妈将你牵在手上;你再大一点,妈妈则会说:‘走,到外面玩去。’”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记住了“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离核越远,能量越高”。在讲分子性质时,可以先举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八月桂花开,为什么不在树下还能闻到香味?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为何容易干?问题一提出,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加深记忆。

七、因材施教

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还必须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等方面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强求一律的。因此,必须因材施教,把集体教学和个别辅导结合起来。对有创见的、肯钻研的、爱提问题的学生,予以鼓励肯定。对基础差的学生,要从“双基”上补课,从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讲解审题要领和解题技巧,并了解他们思想上知识上的缺陷,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帮助他们逐渐产生学习兴趣。

浅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4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赵艳红

登封市送表矿区初级中学,河南 登封 452470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的地位,是有其根据的。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思考”和“语言表达”的活跃,尤其是语言表达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分别进行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励与启发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考与语言表达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语言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语文学习可以进行娱乐的活动是很多的,如讲故事、猜谜语、课本剧、联句等,这些活动都能寓教于乐。如果学习中能够得到一定的欢乐,在欢乐中学到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就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语文兴趣。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要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单项施教的方式,实施教学过程的互动,活跃课堂,让语文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碰撞出思维火花,激起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互动教学的实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互动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互动方式。实现师生互动,首先,教师的备课要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而目前教师的备课大多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当然,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是需要的,但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为重要,而且任何方法的运用要取得好的效果,都必须将这种方法内化为学习者的一种习惯和技能。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之中。善于提出问题和善于分析问题是一个人思维独立的表现,而独立性是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础,课堂上学生提问是极为可贵的,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再次,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大胆打破原定的教学方案,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二、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意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语文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行为,感知、理解、顿悟,无不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建立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生生互动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宽松和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发言机会多于师生交流,更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社会交际和情感交流的发展。生生互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互动。在分组学习交流中,教师可通过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民主、平等的思考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进行多向思维。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与发散性,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设计比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互动。好胜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特点。把竞赛穿插于教学之中,对学生来说,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种享受。在比赛中,同学之间或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竞争,组内同学相互激励,从而在竞争与激励中得到共同提高和进步。有时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比赛,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起不同见解的争论。(3)组织生生学习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互动。依据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由学生之间开展互相评价,这是一种即时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中,常会有来自同伴赞赏的声音,他们会指出哪个同学发言最积极、谁提出的办法最妙等,为争取能在小组中有所发现或表现,这个欲望大大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生本互动

生本互动是指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交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生本互动体现在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中,其中的理解是能动的、带有创造性质的。学生和文本达到真正的互动,就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在日常的教学中,课本剧表演是生本互动最突出的代表。课本剧的表演提供了学生揣摩角色心理机会,通过表演,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同时,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并对一些情境优化、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并将他们引入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乐趣,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使他们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进行。

浅谈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论文 篇5

关键词:课程设计,学习兴趣,学生,老师,教材

在我国有几千万中学生在学习外语,特别是英语,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居世界第一。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有:只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只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机械单调、沉闷、刻板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为此,笔者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和与同事的沟通中记载了一些有意义的课堂并做了总结,认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老师的课堂设计和的引导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课程设计应该首先设计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的能力,调动他们的兴趣。

学生是我们课堂设计的第一要素。首先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没有兴奋怎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能唤醒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能鼓舞人。教师必须时时处处用真心去爱护学生,用热心去帮助学生,用信心去支持学生,用真诚去感化学生,用真情去打动学生,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相互尊重、信任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关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师生共同探讨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回答无论正确与否,老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的心灵才能得到舒展,聪明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思维活动才能最大限度的开发,才能获得更多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其次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学习者自己通过学习才能学会的,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学者必须把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纳入自己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必须注意把学生在语文、数学、体育等学科中已形成的学习技能迁移到英语学习中来,要尽一切努力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陌生感,化机械性的被动学习为创造性的主动学习,使认知学习、迁移学习和行为习惯学习拧成一根英语学习能力的三股绳。

再则着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改变老套上课思路,重新设计课堂。在英语课上要让学生敢于活动、乐于活动,不怕出错误。备课可以吸收学生参加,上课也可由学生主持。活动应在学生愿意的情况下进行,难度应在学生主动要求的条件下提高。在课堂上,可以进行讲和练,也可以进行竞赛和游戏。要千方百计地把各课内容与学生实际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直接兴趣。

同时教师要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具有应变性、主导性,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精讲、精练,“减负”让时,为学生“自动学习”提供重要保证。

二、课程设计中别忘了老师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及言行和动作。

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得依赖于和谐、详和、友爱、宽松的课堂气氛。这样他们才能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心情振奋的心理状态之中,他们的思维活动也才能真正地、深刻地创造性的展开。

老师的语言往往也影响学生上课的兴趣。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用鼓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学生回答正确时,应用肯定性、赞扬性的语言;学生回答错误时,应用谅解性、引导性的语言,以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老师得注意在每堂课要对不同的人设计不同的表扬,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往往老师动作的暗示,外部表情的流露,眼神的交流,也需在课程设计中加以考虑,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赞美的手势等都可能表达老师对学生的爱心,使学生有被认同感、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同时还应注重眼神对情感和意向的传递作用。

三、课程设计中最重要的是设计教学内容。

内容设计的简单明了,生动有趣,学生便乐于接受,才会产生真正的兴趣。如果内容设计的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学生自然就会失去兴趣。老师得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花很大的工夫,才能适应和满足学生的要求,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如在听力课上,学生们在听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于是产生了畏难的情绪;有的老师仅仅使用教材中的听力,使得听说课显得枯燥乏味,令同学们失去了兴趣。针对以上现象,笔者认为应该首先激发他们想听愿听的兴趣,可以通过给他们讲我们生活中听不懂而导致误解或者是一些笑话;也可以收集一些外国名人的演讲,先是让他们听一句就给他们翻译一句,让他们感受那种精彩;也可以常常为他们放一些英语歌曲,让他们激发想学会的情感,成为炫耀自己的资本;还可以为他们放一些外文经典名片,老师偶尔解说一些内容,让他们明白听力的重要,还可以采取很多种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渴望听懂的欲望。其次帮助他们排除听力中遇到的困难,应该先排除心理上的困难,中学生听英语的潜在困难属于心理障碍,总感到被动,无把握,因此过分紧张。这样,本来课以听懂的也听不懂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告诉学生越想听懂越可能听不懂的道理,过分注意每个音,每个词,每个句,每个细节,不但听不懂外语,也听不懂母语,听的注意要集中的哦内容上而不是语言上,大意上而不是细节上,正在听的而不是已听过的。针对学生听力内容的`困难,作为初学者,老师应该先向学生介绍其中的一些背景,让他有心理准备地去听,这样,在听时就不会思想转不过弯子。当学生在听力中遇到连读,弱读,失去爆破,重音移动等而使在语流中的词句发生变化的现象时,可以让他们通过分析性听力练习来解决,或者先选择一些较简单和熟悉的材料让他们来逐渐适应。 教学系统设计强调把选择和开发材料作为设计工作的重要部分,因此可以寻找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材料辅佐教材,如李阳的疯狂英语,中央电视台的阶梯英语,走遍美国,或者原版的英语动画片等等带有视听结合的材料。先让他们跟着模仿,既而运用同样的话题与同学一起说,这样既完成了教材,用拓展了教材,学生也就喜欢上听力课了。

如遇阅读课,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常常由于对阅读目的的确定过分一般化,因而使得阅读方法显得呆板、单调。常见的阅读方法是不论读什么材料,都一律以慢读、细读为主,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形式的分析理解,而忽略对意义内容的综合把握。由于阅读目的含混、阅读方法单一,因而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也不够理想。这种情况迫切需要教学者来不断改善。

上课之前,老师应该先对学生设置一些悬念,让他们急于想知道答案,但只能在书中寻找。比如,我在“On the farm”这个单元,先告诉学生,All the people say the country in China is very poor and that in America is very rich., is it true? What are the same and different between them? 于是学生不会凭着主观猜测来回答,而要去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样可以安排学生先略读课文,掌握大意,提出关键词,对老师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进而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精读并进行相互问答,加深对课文具体内容的理解。当他们在理解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点,就由他们提出,老师向全体同学讲解。后由同学们组成小组,自己找短语和句子进而拓展、创造和深化。如遇困难老师可以个别帮助。对课文的拓展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关键词进行复述或将课文改写成剧本进行表演等等。课后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相关此内容的文章,对某些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在多媒体上为学生设置一些场景或阅读资料,让他们参与谈论或快速阅读,回答一些即兴问题,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也激发学习英语的热情。如此整个课堂由学生参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英语思维的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交际能力,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使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挥。

结语

浅谈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6

------------浅谈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奇峰镇学校:刁 敏

【摘要】学生想要学好音乐,去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兴趣是一个很大的前提,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就在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进行探索,并就如何提高学生兴趣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音乐 兴趣激发 方法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新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创造精神的鼓励,那么营造一种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宽松自由,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应该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一个极重要的条件。在《音乐课程标准》前言中也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殿堂,感受音乐的真谛,首先应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多年来的教学活动中,我感觉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首先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想学生所想,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注着他、爱护着他。上课了,教师首先要面带微笑,来到学生身边,学生如沐春风,心情舒畅,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生疏感、惧怕感,拉近彼此的距离;然后用优美和谐的音乐师生问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学习;再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当学生在课堂上犯错或不遵守纪律,教师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他们,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做到童心未泯,青春焕发,愉快地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开动脑筋编儿歌,培养识谱兴趣

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认识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编了如下的儿歌,让他们边指边读: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好象上楼梯,越上音越高。

这样的儿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做表演,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①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②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③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如我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坐过火车,能说一下自己坐火车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当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青岛‛、‚北京‛、‚上海‛、‚广州‛。‚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师来当播音员。‛于是我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象自己真的坐上了。

四、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在音乐课上有许多乐器能发出各种各样好听的声音,每当这时学生都很好奇,这些东西怎么会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呢?我会顺势启发他们:“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不起眼的东西,会发出美妙的声音。还有的东西,通过你们的小巧手一加工,就成了各种各样的乐器。”于是很多学生就开始了他们的经验之谈:‚我用树叶和小麦的叶子和麦秆能吹出好听的声音!‛。‚我用竹筒能敲打出双响筒一样的声音!‛。‚我用我爷爷的锄头能敲打出三角铁一样的声音。‛‚我用小玻璃瓶装些水,能吹出与空瓶不一样的声音。‛‚我家有一棵银杏树,树上结了银杏果,银杏果成熟了,我捡了几个,从一端将果肉掏空,对着小孔能吹出美妙的声音,不信你们听。‛‚真好听!真好听!‛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各自炫耀起了自己制作的乐器。我赶忙说:‚既然大家这么能干,下星期我们举行一个自制乐器比赛好不好?‛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好!好!‛制作的乐器虽然简陋、粗糙,但学生在自制乐

器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在自制乐器展示活动中,他们充满了自豪,也不知不觉的爱上了音乐。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作沙捶;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两个香脂盒对击做小镲,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我在教学生学唱《过新年》时,做了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打小镲,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彩绸表演。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的灵活运用

五、图、讲、演结合,诱发欣赏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学生在兴趣的坚持上,因为时间或是难度等问题,逐渐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出来后,不可就此放心,要坚持把兴趣保持下去。灵活的把课件与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保持学生的兴趣稳定,让学生的学习时间能更好的延长下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构建趣味性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音乐学习情境,构建一种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经过情境发生的过程,同时掌握了必要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培养了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而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形成一种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的教学情境,把娱乐性的教学方式引进课堂。音乐作为一种生活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小学逐渐注重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认识生活,感受生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设立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借助于图片、实物、模型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造趣味性的教学情景。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小猫钓鱼》这首音乐时,可以先用向学生播放有关于《小猫钓鱼》的各种视频动画,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进而在课堂上营造出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此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歌曲内容进行讨论,或者分角色表演,将抽象的音乐理论课讲授转变为形象生动的课堂,以更加形象地讲授帮助小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比如,在教授《小雨沙沙沙》这类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而又较为活泼的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自己设想自然环境,然后将自己比作歌曲中的任何一种景物形象,诸如小雨点、花、草、鱼等,在音乐的演奏中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而真切的体会歌曲中的各种形象。

六、利用合作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性学习是小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合作意识群体意识。现阶段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各科教师所采纳,实践表明,与各自学习的班级教学方式相比较,学生通过合作性学习之后,在反应速度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一定要把握合作性学习的度,以不断提高合作性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音乐教师可以改变小学音乐教学方式,通过合作性教学,激发小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型。

在小学音乐合作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不断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成效。首先,在合作性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组时应该注意对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

保障每个人都在小组内扮演一定的角色,都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对于一些需要学生自己讨论的问题,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自由讨论,整合小组的意见,在班级中发言。

通过这样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小学生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另一方面则可以让每个小学生都有话可说,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加深他们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其次,小学教师在采取合作教学时,应该注意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知识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音乐本质上是一种自由的艺术,过分压抑的教学环境并不是音乐教学的本质,合作性教学方式是增强课堂活力,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方式。

七、结语

浅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7

关键词:创设情境,学习兴趣,教学艺术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更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 要想学好的确不易。很多学生语文成绩不够理想, 究其原因,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可见, 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 是多么的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 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为此, 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想法和措施。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枯燥无味的, 读课文、抄生字、分段、归纳中心……就像每天都啃馒头, 味同嚼蜡, 学生难免会产生厌烦心理, 这就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动作、表情外, 还可以使用一些教具来配合教学, 如挂图、幻灯、录像等。在教《春》一课时播放一段有关春天的美丽画面, 让学生有一个感官的认识, 激发他们对春天的美丽向往。通过画面意境的引导, 学生便很自然地进入了春天的意境中。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教学情境, 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工夫。备课时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 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 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 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 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 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 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 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 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课文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 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举足轻重。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反而会起抑制作用, 语文教师应格外重视开场白的设计, 它既是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 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每当上课开始, 学生首先听到的是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 定能精神为之一振, 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

例如, 在教《济南的冬天》时要求学生在课前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描写冬天的诗。上课时, 我请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 并让学生比较学习, 使学生充满遐想, 主动思考, 这就极大地提高了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三、注重课堂教学艺术, 善于设问, 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勤思多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因此, 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特别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上课之前, 老师要整理好自己的仪容,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必须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 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端坐静盼, 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上课时, 老师说话的声音要起承转合, 抑扬顿挫, 让学生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也要注意艺术。有的老师突然提出一个问题, 叫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 让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结果, 这个学生很紧张, 其他学生就看笑话。还有的老师整节课都在讲, 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 思路跟不上, 一节课都像是在坐飞机, 云里雾里的。学生毕竟是学习的主体, 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唱主角, 老师旁征博引, 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 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 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 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四、融洽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 学生对老师是真诚尊敬的, 充分信赖的。讲课时, 要尽可能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 最大限度地和每一个学生发生心理上的沟通,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他们每一个对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老师不尊重学生, 不爱护学生, 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 甚至厌恶情绪。这种反感的情绪, 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 从而引起他们对该门学科的反感。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的, 但从不发脾气, 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融洽师生关系, 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初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过渡期, 他们不像小学生那样具有盲目的“向师性”, 但却具有朦胧的“择师性”。他们学习时不但选择学习内容, 而且选择师生感情。针对这一心理特点, 我尽量抽出时间接触学生、交流思想、培植感情,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 学生“选择”“认可”了我这个老师, 同时, 对我所教的语文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浅谈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 篇8

【关键词】语文学习 原因 兴趣培养

语文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上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学生成长,在学习上教会学生学习,可以知道的是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手段,虽说语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的是真正热爱语文学习的可以说屈指可数,对其他学科的兴趣远超语文学科,要让学生热爱语文课,关键在于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过程的观察分析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差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是偏科,可以说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学生学习更喜欢追求自己内心的满足感,认为像数学这种学科学起来更有趣,而且数学等学科的答案是标准的,而不像语文学科一样答案是模糊的,在做题目的时候往往自己做了语文题目也不知怎么样判断,而数学这种学科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往往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乐趣,在这种思维下,就算是本来对语文感兴趣的人也会渐渐变得不想之前那么喜欢语文学科了,再加上学生在学习时在作业比较多的情况下,学生往往会把语文学科给留到最后,在学生看来,语文学习多阅读就可以,在这种心态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会急速下降。

2.学生对语文的认识的不足

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通常学生认为语文只要自己多读书,多阅读就可以提高,殊不知在阅读的时候还有就是得掌握相应的技巧,这些都是学生所没有认识到的。不仅如此,在学习上给各个学科让步,不管什么时候总是把语文给安排到最后。

3.学生的自我问题

学生自我的问题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在学习语文时通常会无法坚持下去,在语文学习上一遇到挫折就开始倒退,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我的成绩没有上升后便开始对语文丧失信心,还有就是学生的内心的脆弱,学生在学习成绩一不如意的时候便会怀疑自己学习语文的能力,久而久之便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在考试的成绩的一次次的失败下,害怕上语文课,甚至害怕语文,而这也就造就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是哪怕该学生一开始对语文有多大的热情,在这种心理的消磨下也会对语文失去兴趣。

对于学生的不喜欢语文学科的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也就显得极为重要,只要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出来才能更好的学习语文,才能够更好得完成教学目标。而关于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主动与学生交流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老师是一种敬畏的心里,这就需要教师主动与学生展开交流,教师与学生都交流,在课堂上学生的敬畏感降低也就能够相应的带动学生参与课堂,从而在教师的影响下喜欢上语文。

二、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在课堂上,只有营造出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学生才能更好得投入语文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学生与教师出于平等的地位,对于学生的提问,质疑要给予鼓励,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教师的教学中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兴趣才能得到发挥,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相信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忽视学生的自我能力,通常认为学生只有在教师的知道安排下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认为学生自我的安排会因为学生的认识不足,无法给自己设计一个好的学习方式,无法掌握好自己的学习,还有就是教师不相信学生会按照已经设计好的学习方案来学习,认为学生的自我控制力不行,教师应该做的便是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能够做好,甚至做到最好,教师相信学生还可以让学生拥有自信,肯定自己的能力,从而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乐趣,逐步形成自身的对语文的兴趣。

四、维护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主体地位,要注重学生的感受,对于学生的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的肯定,哪怕学生的回答和问题没有一点关联也应当热情引导,这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额,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教师应该展现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

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你应有的人格魅力和你对语文学科的热爱,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爱好首先自身就得热爱语文学科,不然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若教师自身都不热爱语文,那么将无法让学生信服,也就无法带动学生学习语文,不仅如此,教师应该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在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可以套用古诗词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折服,从各个方面展示自身的魅力,从各个途径来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因为对老师的抗拒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相反,还可以由学生对教师的喜爱来影响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握这一点,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让学生真正热爱语文学习,让语文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浅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9

艾道君

(遵义县虾子镇南坪初级中学 贵州 遵义563125)

【摘要】《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美术学习的主人,美术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和认知规律,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的活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美术教学;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美术学习的主人,美术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和认知规律,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的活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总是产生于一定的情景之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动脑筋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一开始就被情景感染,立刻处于积极探究的氛围中。

例如:七(3)班学生上《静物写生》一课。课前,我布置好静物台:一块绿色衬布,一个黑色砂罐,一个乳白色汤碗,一个淡黄色雪梨,剩下的静物(如草莓、甜橙、蛋糕等)就放在旁边。当我来到写生教室,发现静物台边挤满了同学,正叽叽喳喳的讨论着。我一看静物台,不禁怒从心起:雪梨竟变成了三颗草莓。原来是班上的一位“调皮大王”干的。然而,经他这么一改变,我却发觉雪梨换成草莓后,台面似乎全“活”了。我转怒为喜,趁机引导:“原来的雪梨拿走,配上草莓,大家觉得怎么样?”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好看多了啊!”我即而转向全体学生:“大家说说看,为什么有了草莓之后,画面活跃起来呢”?“红色的草莓和灰绿色的衬布产生了对比……”“大的和小的产生了对比……”大家踊跃发言。教室里的气氛异常活跃。草莓、甜橙和蛋糕一放到静物台上,原先沉闷的画面突然明快、艳丽起来。大家作画的热情也被调动起来。我适时地引导大家选择合适的角度,观察,构图,着色……这次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动手操作,促进兴趣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也是如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去实践,去动手操作,经历实践与再创造的过程。美术教材中很多内容都为学生动手操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每年9月10日教师节,学生们给老师送贺卡表示敬意。我就在教师节前,设计了一节手工制作课,让学生自己制作贺卡。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剪刀、卡纸等工具材料。一上课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意图,如:喜欢什么风格的,平面型、双面型还是立体型的?喜欢什么图案,卡通的还是风景的?从个人兴趣出发,目的是做出独特的个性卡片。接着交代注意事项,如:构思立体结构时,切开后起支架作用的形不能设计的太纤细,要使之具有稳固性,切开部分的长度要适合贺卡直立后倾斜的角度。插口的宽度大小要合适,如何把握好轻重等等。整节课同学们都以极大的热情制作着。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顺理成章,也极具人性化。

平淡又单调的笔画一次又一次的组合对学生来说是乏味的,那么,激发学生动手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绘画技法会让学生羡慕不已,教师示范的认真,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进而产生强烈的也要画出一幅好画的美好愿望。因此,教师首先自己要能练出好的技法,养成“提笔就是示范”的好习惯。中学生好胜心强,多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更有利激发学生绘画的兴趣。学生总喜欢像教师一样在黑板画画,课上时抽出一些时间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分别让同学上黑板来练习。让学生们当当小老师,做做小评委,和学生们一起画一画,平等地交流,增强学生们画出好画的信心。教师用信任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不时地给予进步的学生一些展示的机会,举办“绘画比赛”,渐渐地,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更是开创了美术电教教学的新局面。特别是随着新兴科技的发展,幻灯、多媒体等已相继进入了课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更加普及。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利用好多媒体这一手段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学生自然都会以最佳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之中。运用多媒体不但可提供生动逼真、色彩鲜明的声像资料,更可使抽象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我在教学中时刻谨记: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参考文献:

1、《中学美术教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主编:尹小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10

培崀小学 张艳阳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调动和维持他们的最佳情感状态。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任务,下面我就浅谈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一、以游戏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顺利掌握新知识,同时学生创造的自我表现。独立性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也能在游戏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为学生创设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内容和方式尽量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唱儿歌、画图画等方式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如在三年级教学水果单词时,可让学生听老师的要求画一画有关水果,Draw an apple, colour it red。Draw an orange,colour it orange。通过听画等形式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生动,形象逼真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生情绪上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情感意志、创造力等整体发展,因此创造情境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呈现新知识还是巩固复习旧知识,都应使学生尽量在一种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紧密联系,便于“学”“用”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为学生学习语言创造环境。可利用图片、实物,简笔画等教具,利用自己的手势、动作、表情等体态,利用录音等教学设备,利用游戏、歌曲、角色扮演等形式对学生实施直观教学,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Unit 5 How much is it ?B Let’s talk和Read and write部分。让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另处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妈妈和儿子进行购物。重点操练:Can I help you? Yes, I want a pair of „„。这样,运用情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用。

三、“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小学英语学习的对象是儿童,他们是小学英语课程的主体。课程应把他们的现实生活作为依据,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创造社会生活经验,因此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活动的“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Unit 4 B, Let’s talk 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充分扮演对话,让学生熟练运用句型“Cam I have an apple, please?Certainly.”气氛特别活跃。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浅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导课;情境;动手;练习;创设;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深厚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愿望,从而发挥自己的内因作用,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在我的长期工作实践中得出如下一些体会:

一、导课巧妙新颖,吸引学生兴趣

良好的导课是数学教学成功的一半,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导课的作用至关重要。合理的、有兴趣的导课会让学生痴迷于数学课,教师应抓住这一环节,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新奇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认识几何图形》一课时,课堂伊始,我给学生出示了一幅很漂亮的由几何图形组成的画,这时候学生很好奇,接着,我让学生数数这个图中一共有几个自己学习过的或认识的几何图形。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被激发出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抢着回答,然后再数数一共有几个几何图形。如此导课,不仅让大家认识几何图形,学会了知识,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合理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很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合理创设情景的关键在于找到学生们的爱好或兴趣所在,并将这种爱好和兴趣与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在学生思考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同时也进行了数学内容的思考。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这种教学的方式很有效果,就连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能积极踊跃地举手回答问题。

例如:动画片《海绵宝宝》小朋友们非常的喜爱,我利用动画片里的海绵宝宝作情景,让大家回想下,这个可爱的海绵宝宝是由什么形状的图形组成的,在大家回忆动画片的过程中,几何图形、立体图形一个一个浮现在学生的脑海里。通过这些合理的情景、情境创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提高数学及教学质量的良好途径。

三、增加动手机会,促进学生的兴趣

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更加有利于已学习知识的巩固,并能使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发现新的知识,动手活动需要学生的手脑并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学习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节活动课:上课的时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些牙签或火柴,让各小组自己摆几何图形,看哪个小组摆得最快最多。学生摆好后,给大家讲各种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大家对照着自己摆的作品,算出自己摆的几何图形面积。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更有利于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对新知识的掌握。

四、进行巧妙练习,增添学生的兴趣

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布置在学生兴趣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材施教的同时也要因人布置作業,布置练习题的原则是让学生巩固已学习的老知识,并为学习新知识做适当铺垫,在实际布置作业中,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应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不同,布置不完全相同的作业。

如学习程度较好,能顺利掌握新知识的学生应侧重新知识的诱导,将已学的老知识的巩固放在次要的位置。对于学习程度不太好的学生应重视老知识的巩固,在巩固老知识的同时,适当增加一点难度,如若学习程度不很好的学生的作业题和学习程度较好学生的一样,学习程度不很好的学生会感觉作业很难,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更加的巩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五、加强组织教学,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老师的个人威望对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都有经验,上某某老师的课的时候孩子们不敢在课堂上说悄悄话,但是在有些老师上课的时候课堂秩序却弄得一塌糊涂。良好的课堂秩序对学生兴趣的保持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六、注重个人形象,提高职业魅力

教师个人的形象也影响到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课的兴趣,不管是男老师还是女老师上课的时候都要衣着得体,不能打扮得过于花枝招展。不恰当的衣着会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放在老师的穿着上,而不能把有限的注意力放在数学课上。建议不管什么季节老师的衣着都要得体,不要穿奇装异服。衣着的原则是不过分吸引学生眼球,不跟数学课内容抢学生的注意,使自己和学生容易相处。

上一篇:聋班班主任工作总结下一篇:组网项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