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地理兴趣培养

2024-10-11

中学生地理兴趣培养(精选12篇)

中学生地理兴趣培养 篇1

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中学教育中, 地理占有一席之地。但是, 目前中学地理出现了学生不愿学、不好学的状况。如何摆脱困境, 再现地理教学的春天呢?唯有一条路:让学生喜欢地理, 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 让他们认识到地理有趣、有用、值得学!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 教师就必须认真、持久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多年来, 我正是本着这一原则, 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兴趣,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在教学进行前提出预期的学习目标

在新课程中, 教师考虑更多的是怎样“教”才能促进“学”“教”必须为“学”服务。以学论教关注的是学生做什么,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参与热情、情感体验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 学习的任务是真实的, 而学生又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控制权, 教师要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 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学习, 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为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路, 在教学进行前预先使学生对自己要达到的结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学生就会主动地使自己的学习与任务的预期要求看齐。如在高中地理上册《地质灾害》一节的教学过程中, 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 特别是联系汶川大地震的情况, 每位同学课下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 地震的发生具有区域性吗?

(2) 地震是否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可预测性?

(3) 地震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4) 在世界地图上观察地震的颁布范围。

(5) 你认为地震的防御措施有哪些?

二、缩小师生距离, 以真挚感情培养学生兴趣

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植到另一个头脑中的过程, 而是一个师生间心灵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 我亲身体会到, 教师良好的情绪, 会使学生精神振奋, 教师不良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友好、和悦、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 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差。这说明师生间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 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所以, 我认为, 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 绝不是靠多次的重复, 而是靠兴趣、靠理解、靠师生间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因此,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 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 缩小师生距离,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从各种感官诱发学生兴趣

如我在高中地理必修上册《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 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地球公转运动的动画演示, 创设情境, 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接着进行教师提问, 让学生观察以上动画, 思考回答: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 如轨道、方向、周期、速度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观察归纳能力;然后展示地球仪, 让学生观察地轴的方向, 昼夜半球的状况, 培养学生对实物的观察能力。总之, 通过观察实物、动画等活动,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 通过教师提问、共同讨论、教师点评、小结, 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充分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 在探究中不断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各项技能, 达到了优化教学,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多种方法组织教学, 调换口味激发学生兴趣

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不仅关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还要对学生如何获得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予以关注。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 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如在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节的教学中, 我安排学生围绕“水土流失的形成和防治”这样一个主题, 自主组织研究活动。在活动前, 我将全班48名学生组成6个小组, 各组推选出组长, 并给他们两节课的时间, 由组长带领大家制定出本组比较具体的研究方法、研究途径、活动的地点和时间。经过努力, 6个小组都很快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活动方案, 有的小组课外去图书馆查找资料, 有的小组则在有电脑的同学家中上网查询, 还有的小组干脆“兵分两路”, 一路上图书馆, 一路上网……针对水土流失的防治, 学生讨论热烈, 各抒已见, 两节课在讨论中很快结束了, 学生们个个胸有成竹, 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十分明显。

五、发动学生自己动手, 从实际需要引发学生兴趣

发动学生自己动手, 联系实际, 适当组织课外活动, 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的一条有效途径。如地图知识一直是较为突出的重难点, 但又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如何打好这一攻坚战?可以从其实用性出发, 在学习一开始, 就布置一道作业:学完这一章后, 结合课本上“动物园导游图”和“某村平面图”, 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这样, 学生有了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就会引发兴趣, 激发对新知识的探求热情, 学习态度认真而主动, 而且会随时将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疑难问题向老师提出, 寻求支持, 最终全面掌握地图知识, 出色完成这一项作业。另外, 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地理模型的制作 (如简易经纬网、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地形模型等) , 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明信片、邮票, 结合教学让学生进行野外考察、气象观测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 学生不仅体验到知识的力量, 学习兴趣大增, 更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六、加强教学语言艺术, 在语言美中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一位教师即使拥有很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最终也是必须借助教学语言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因此, 地理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语言修养, 在语言美中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 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 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不是负担, 而是享受, 才能加强地理教学效果。因此,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 是教师在教学研究中需要十分重视的问题。

中学生地理兴趣培养 篇2

1、强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从地理新课程教学的开始直到结束,都要强调地理知识、能力在日常生活、工作、经济、军事、国际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大量学生可亲身感受的事例体会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处不用。

2、精心设计新课导入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学习“天气和气候”中,提问学生今天我们的天气怎样,学生们便七嘴八舌地回答“晴”“15到23摄氏度”“吹东北风”等,这时使学生们都动起来了,接着问学生什么是“天气”?

3、发现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

同一班的学生不但有身体差异,智力差异,也会有学习兴趣差异。有部分对地理学习兴趣不大的同学,教师不能责怪,而应从日常观察出发和其它教师交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和在其它方面的优势兴趣。

二、保持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会地理学习的乐趣。中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性格特点,使学生对地理活动参与有极大的欲望。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多设计体验、参与类的活动,会使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得到很好的保持。如在学完一个专题后,将班级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然后采用“幸运五十二”和“开心词典”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进行竞赛。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保持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如学习“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差异时,可通过录像剪辑出南方和北方在从房屋建筑,耕地类型,交通工具,文体活动,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录像在课堂中放映让学生感受。

三、发展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深化地理学习兴趣。

如学习“中国地形特征”时,结合“山地多,山区面积广大”这一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本地地形特点,结合本地的资源特点,如何开发和建设本地?如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积极投资设厂,引进外资,发展本地工业。这样把问题放在学生身上,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发展地理兴趣。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不但是传授知识,培养地理技能的重要方法,也是发展地理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如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或寒暑假,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社会调查或实地考查,并要学生写报告。

3、传授学法,指导迁移,升华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3

1精心设计课堂引言。地理教师应重视课堂引言的艺术性,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讲述地震时,可以用低沉的声音说:“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一场空前的、惨绝人寰的地震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无辜的唐山人民正沉浸在甜蜜的梦乡中,毫无察觉地陷入了这场劫难……”这时,学生们都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怎样才能预防地震,并把它带来的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2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挂图进行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又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或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

(2)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起到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画地图的基本技能。例如:在讲长江的内容时,老师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从长江的发源地画起,一直画到人海口处,像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边画边讲。

(3)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投影、幻灯、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化教学法是现代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运用自制的投影片作为一种直观的、形象的、实用的地理教学软件,能解决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

(4)利用英特网。利用英特网可以转载需要的图片,展示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例如在学习青藏高原时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关那里的图片,把那里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一并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3巧妙插叙、激发情趣。课文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地使用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加以说明,一方面可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讲中国地理第一章第一个问题“从宇宙空间看地球”时,讲述:“…--圆形星球悬挂在空中,上面有白色的云和蓝色的海,没有云遮挡时可以看到地球上下的海陆轮廓。”这是学生新学期的第一堂地理课,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十分重要,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谁在宇宙间看到地球的样子呢?引出我国“神舟5号”和“神舟6号”载人航天飞船在太空飞行这一历史事件。这样既解开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4利用歌谣、谚语辅助教学。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的歌诀或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易于记忆。如讲内蒙古高原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就通俗易懂了。

5巧借成语、谜语、古诗教学。短小精悍的成语会使教学过程增辉添彩,如“沧海桑田”描述了地壳的运动。谜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并能活跃课堂气氛。如一些城市名称“上海”——“船出长江口”,“双喜l临门”——“重庆”等。诗词歌赋,朗朗上口,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如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等效果很好。

6穿插趣味故事进行教学。在地理教学中,根据内容适当穿插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又能引人入胜,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如讲“日界线”时,可先讲一对孪生姐妹出生的故事,再问为什么妹妹反比姐姐大一岁。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思想特别集中,对跨越“日界线”的日期变更情况容易理解,掌握得牢固。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篇4

一、利用多媒体网络采取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

利用多媒体网络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可以发展学生个性, 满足不同差异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构建不同特色的个性化的智能结构。例如:讲我国的河流———“黄河”, 第一课时, 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大“几”字形的黄河全景;再展示冰雪融水的黄河源头、雄伟壮观的壶口瀑布、中游黄土高原的植被景观、下游的浑浊河水, 以及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地貌;最后布置“多渠道了解有关黄河的传说”和“黄河流域的风土人情”两个课后拓展学习任务。第二课时, 则先让学生自己相互交流拓展学习成果, 学生们在愉悦的互动氛围中, 既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培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又交流、拓展, 得到了知识。我再趁热打铁, 将探讨引向深入, 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这些问题, 七嘴八舌, 议论纷纷。有一男生举手发言, 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 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 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直接流到中下游。我接着又引导:“假如全班一半同学是住在这“几”字形地区的居民, 他们是否同意这位同学的建议, 为什么?”这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 师生都受益很大。

二、教学语言要准确、精要、清晰、直观、形象

知识的传授, 师生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 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可以决定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

1. 当教师在课堂上提纲挚领地讲清教学要点或教学目标之

后, 教师除了组织学生据此讨论、自学外, 还要由学生据此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并开展师生或者生生合作、互答, 也可畅谈相关本专题的知识与见闻。

2. 按班级进行野外考察。

带领学生骑自行车向西走, 感受中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从太行山入手, 看它的走向, 结合地图册, 实地测量山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爬到山顶, 体会温度的变化:海拔每升高100米, 气温下降0.6摄氏度。

四、选用简短的地理信息, 故事穿插,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针对一些枯燥的知识, 及时引入简短的地理信息或者生动的故事, 可以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 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诱发学习动机,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 在讲季风气候之前, 我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 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 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呢?”问题一出, 学生精神为之一振, 兴趣被激发了, 接着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又例如, 讲日界线前我先提了一下麦哲伦16世纪航行世界一周的故事:当他的船队在1522年9月6日返回西班牙时, 岸上的日期是当月7日, 船上“丢失了一天”。我让学生揭破谜底, 学生一听就议论开了, 学习热情迅速高涨,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五、学生主持“听我说”节目, 培养学生搜集地理信息的习惯

在信息社会里,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是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能力之一。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身边事事处处皆地理的理念, 认识地理知识对人的一生的重要性, 促使学生养成收集地理信息的习惯, 我们开设了

大小。因此, 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精要、清晰、直观、形象。“地理信息听我说”活动。具体做法是:每堂地理课由学生轮流

准确、精要、清晰的语言能确保知识传授得科学、正确, 绘声绘色的直观、形象性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梅雨一节时, 我引用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让梅雨天的情景跃然而出, 学生似见景闻声, 如临其境。教师还可以选用有关地理的民间俚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他们的思维, 增加他们的知识。例如地理谜语, 像“有个老公公, 天亮就出工, 一朝一日不见它, 不是下雨就刮风” (太阳) 等;又如歇后语, “船出长江口”———上海, “空中码头”———连云港, “用圆规画圆”———太原, “大言不惭”———海口, “银河渡口”———天津等。

三、开放式教学代替封闭式教学

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知识的有机结合, 作为教学课程, 其知识只有回归自然和社会, 才能让学生产生并保有持久的兴趣。而以自主和创新为核心的“开放式”教学, 注重教学的多元化和学习的自主性, 注重教材知识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 注重知识系统之间的横向关联, 这对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创新、独立精神, 发展他们的个性, 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充当主讲人, 发布自己在生活中所得到的与地理知识相关的所闻所见。这样的课堂自主学习活动, 学生参与面广, 自主性强, 人人有上台创造“成功”的机会, 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兴趣自然会得到充分发挥。

六、变地理课为游戏课

中学生地理兴趣培养 篇5

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作者/何志文

摘 要: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谓的“好”“乐”就是兴趣。地理是了解我国山川河流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了解全世界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况且地理在现代教学中地位不是很高,以至于很多学生都对地理不是很感兴趣。因此老师要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种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引导学生,要学会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对地理浓厚的兴趣,最终帮助他们学好地理,了解大山名河、人文风情。

关键词:地理教学;兴趣;探索;培养

一、让学生理解高中地理内容意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高中地理已经不被老师和学生重视,他们对于地理更多的是翻一翻书,简单地看一看,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办法怎么能够学好地理呢?因此老师要给学生分析学习高中地理的内容和意义,让他们对地理有一个全新且正确的理解,并且激发他们对地理的兴趣。

老师在课堂之前要给学生分析一下课堂内容,让他们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和认识。有必要的话还得给他们介绍所学本节课带来的巨大影响,学习后在日后生活中有什么意义。这样会给学生留下一点点的好奇感,让他们保持着一颗探索、观望的心去学习地理。

老师可以在课堂中用高中地理书本中多彩丰富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这也不失为一种提起他们兴趣的办法。图片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奇妙景观,有人文地理的奇彩,自然景观的美妙,人类社会的生活等等。这些课文内容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讲得生动丰富,还要与学生进行一下密切的交流,让他们知道地理中学到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自然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比如,天然气、石油、煤炭等资源;同时如果我们破坏了与自然的关系,那么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讲到这些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老师要注重引导,这样才会使学生对地理感兴趣,学生也能学得快,学得好。

二、老师可以运用科学记忆法来提高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兴趣

高中地理知识复杂且难以懂得,而且十分难记忆,如果老师能够想到一种好办法帮助学生记忆,那么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就会有极大地提高。或许老师可以寻求一种科学记忆法帮助学生渡过地理学习的难关,那么,将有利于调动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他们也会更加热爱地理。

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编写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地理位置或者一些矿藏。这样可以让学生用简单生动的语言将复杂的事物联系起来,而且记得也牢。这样的科学记忆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记忆地理难的问题,学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教学要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且还要走出课堂,开展多彩的课外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仅仅依靠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这样他们才能深深地发现:其实地理也是一门有趣的课程。我们可以举办读书活动,让学生阅读一些课外地理杂志,使他们在地理的世界中畅游,同时也可以丰富地理知识。也可以分组举办一个天文观测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在近期一周内观察天气水温的变化,并且进行记录。在一周后让大家展示自己记录调查的数据,大家一起进行讨论,谈论在此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偏差以及一些问题等。在讨论中学生就不知不觉地对地理有了一定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篇6

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有记忆的地方一定存在兴趣。多年来,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的学生不在少数。对地理课不感兴趣,原因如下:

1.学生、家长心目中认为地理学科是“小科目”,谈不上多有用;2.地理学科知识點多,不好记;3.授课教师不能激发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学起来枯燥无味;4.更有极少数学生从骨头里就排斥学校、排斥知识。

历史原因和偏见,确有一部分人至今对中学地理的教育价值没有正确认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地理事实材料过多,缺乏趣味性等问题,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更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学科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提高学生认识

地理是怎样的一门学科,绝大多数学生认识不明确。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可以说为地理。地理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主要是研究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自然地理主要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二、培养学生兴趣

1.联系实际。例如:家里盖房子要看地基是否牢固,村里修路要勘察线路,花草树木的向阳性,学校旗杆一年四季的影子有长有短等等。

2.注重观察。例如:不同地域生活的人肤色、语言、习惯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

三、巧用课堂语言

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并通过面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加以辅助,可以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老师指引的求知路。例如:

1.启发:根据教材特点,对于难点知识,讲解内容时,应当多采用启发设问的语言。这样可以步步诱导,环环相扣。比如讲地球是一个球体时可以这样设计:为什么我们在大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时,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学生众说纷纭)继而又问:如果地面是平的,我们看到的情况又会怎么样呢?层层设问,步步逼近,结论自然而然就得出来。

2.谐音:对于学生易于混淆的,难于记忆的知识利用谐音形式,学生一听形象生动,很轻松地也就记下了。如讲我国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分界线时,大兴安岭(大)、太行山(太)、巫山(雾)、雪峰山(雪),我教学生倒着记小括号内的就成了“雪雾太大”,这样学生既好记又易于理解。

3.联系:如讲我国省级行政区轮廓图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甘肃省轮廓像一个哑铃或者骨头(两头大中间细),山西省轮廓像一个平行四边形。

4.灵活:如讲云南省及周边省区时,引导学生观察后,可以这样与学生分享:云南轮廓像只鸡,脚踢广西,嘴叼贵州,冠顶四川,尾巴翘到西藏。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忆了。

四、充分了解学生

有极少数学生自暴自弃,对待这种学生,我们可采用曲线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如:信任他们,使学生在内心对教师产生好感和尊敬;尊重他们,维护他们的尊严。比如部分调皮捣蛋学生,可以通过劳动、文体等活动,有意让该生接近自己,抓住该生闪光点就表扬。这样他就会想方设法努力学习。

目前,地理被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许多学生对该学科重视度不够。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突出。

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7

一、电教课

这种课型主要是结合课内的知识,给学生上地理景观录像课,在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地理景观方面,此课型可以起到独特的作用。这是一般讲述式教学法无法相比的。相当多的地理知识本身以景观的形式存在。“百闻不如一见”,这样就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学习了课本知识。如结合印度地理的学习,以录像“莫卧尔王朝的建筑”展示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泰姬陵这一人文景观。她的清新典雅之美,使学生在欣赏伊斯兰文化与印度文化完美结合的艺术精华中,得到美的享受。学生普遍反映这是他们最喜欢的课型。喜欢此课型的学生占91%。

二、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讲述课

讲述课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课型,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例如,讲授一个新的区域或国家),可根据该地区的地理特色,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兴趣的问题。如除石油之外,海湾战争背后还有哪些地理上的原因?日本发展为今日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是如何扬长避短利用本国地理条件的?与日本相比,美国的发展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是什么呢?从发展中国家较成功的范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和借鉴呢?等等。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很像推理小说中一个个悬念,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找到问题答案,使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继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

又如,地图知识一直是教材较突出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从它的实用性出发,在教学一开始,就结合教材中某动物园平面图,布置一项实验作业:学完此章,绘制一张校园平面草图。使学生带着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习。兴趣来自需要,需要会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学生的学习态度自然比以有很多规模较大的乡镇企业,规模最大的要数江苏××集团,它从原来的一个小车间发展到今天在地方上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大企业,我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调查,主要调查该企业的发展历史、发展工业依靠的条件等。因为学生的家长、亲戚等很多都在××集团工作,调查起来非常方便,学生兴致很高。通过调查,他们知道了小镇上出大企业的有利条件为“主要依靠长江方便的水上运输、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等因素”。学生在参与调查的过程中学会了动口、动手、动脑,分析思考一连串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使其知道了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乡土地理的课外调查,既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如教到水资源一节内容时,可组织学生观察、调查并思考:近几十年来家乡附近河流的水质往更认真而主动。在准备这项作业时,学生不断提出遇到的各种地图学方面的问题。最后,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不懈努力,完成了这项难度较大的作业。因为这是一个室外观察,室内绘制多次反复,最后成图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体验到了知识的力量、学习的乐趣,更培养了面向未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大大深化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三、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

分国地理一般是通过一个国家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展示该国的地理概貌。如每一国家都一成不变地逐一讲授,有些像陈述“地理八股”,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这是教区域地理常遇到的问题。如何在兴趣的引导下,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呢?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主要分以下步骤:(1)阅读教材;(2)学生运用地理学基本思维方法分析教材,独立整理笔记;(3)教师检查,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指导;(4)请几位同学把自己的笔记写在黑板上,大家修改;(5)学生进一步阅读教材、修改笔记。

上述的(3)和(5)步骤,可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多次反复,最后全体学生能整理出内容较全面且简练、条理性较好的笔记。这样做不仅可避免平铺直叙的枯燥,更能真正教会学生“读书”,即使他们将来离开学校,离开教师,仍可按照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学到所需要的地理知识。学生反映这一方法对他们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很大帮助。

四、专题讨论课

这种课型是结合教材的某一内容,让学生展开专题讨论。其优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直接参与的过程中,让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真正得到发展,兴趣油然而生。如在讲分国地理印度、埃及等国时,让学生搜集有关的地理资料,为讨论课的发言做准备。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收集资料要看很多书报,可以扩大视野,而整理资料更能锻炼能力。经过充分的准备,进行了题为《我所了解的××国》的专题讨论课,给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能力较强的学生将其编写成一篇篇精彩的短文,在课堂上宣读;有的把异国的自然人文景观描述得令人神往;有的表达了自己认识某些地理事物的观点或体会;也有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积极发言,他们虽然有的仅是谈一些搜集到的资料,但贵在参与,教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他们也体验到学习乐趣。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珍贵、不容忽视的内部动因,引导得当,不断给予学生学习乐趣的体验,最后可深化为志趣,使他们受益终生。因此,兴趣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负有培养学生兴趣的重任。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时分析河流水质变化的原因,水质变化对周围环境及生产、生活有何影响;还可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对整治河流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通过调查,学生明白了原来以为“我们就住在长江边,还怕没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虽然地处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但由于各种污染目前也面临缺水的危机,意识到节水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节水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从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地理双语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8

一、降低难度, 体验成功

1. 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寻找兴趣

如果没有愉快和谐的氛围还谈什么兴趣, 而创设这种氛围要使用简洁的英语让学生听懂, 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困难, 但实际上复杂的多。首先要尽量使用学生学习过的词汇来表达, 其次要语言口语化, 让学生易于接受。这不仅需要教师对语言删繁就简、精雕细酌, 而且还要查阅大量资料及原版教材保证语言的准确性。同时采用一些小游戏、英文小故事等情境活跃课堂。如讲《中国旅游和交通》时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来当一次小导游“If I am the cicerone”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给了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和建立自信的舞台, 并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 采用“层层推进、由浅入深”的方法。初一第一学期尽可能简化英语, 使用量在20%~30%, 学会一些必备的专业词汇;第二学期开始逐步加大英语使用量达到30%~40%;初二第一学期使用量达40%~50%;到最后一个学期使用量可达50%~60%甚至80%。学生并没有感到负担加重, 相反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 每一天都有愉快的心情。

2. 多媒体教育技术给地理课堂双语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多媒体教学的操作优点是多种媒体交互使用, 迅速而方便。多媒体教学不但能体现传统单媒体的功能, 而且通过三维影视可以宏观纵览地理环境, 可以微观放大展示地理模型、标本, 使地理课堂比较生动、直观地模拟地理现实。同时, 地理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机进行交叉、重叠或反复使用不同的媒体。如讲《西北地区》的内蒙古草原时, 放一段草原放牧的影视;讲《长江的开发》时放一曲《长江之歌》, 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而且能调节课堂气氛, 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状态。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获得了丰富而直观的教学信息, 增加地理课堂双语教学容量, 能获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3. 用心编织, 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没有持续的兴趣只是好奇, 不能保持长久。一些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如果不是老师特意给他机会, 那么他可能永远也体会不到成功, 有时哪怕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发自内心的赞扬都会让他找到自信, 体验成功。如讲到人地协调发展时同学们设计出来的漫画不仅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而且针砭时弊、发人深省。他们对每一幅作品的英文讲解更是运用自如, 不由你不刮目相看。同学们正是从这一幅幅作品中学会了学习, 找到了自信。所以, 在这种课堂上学生真的不是在玩乐、在浪费, 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的课堂。

二、丰富形式, 感受生活真谛

1. 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发掘兴趣

地理教法要善于运用形象教育、愉快教育、感情教育等艺术手段, 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枯燥的原理趣味化, 让学生在接受地理知识的同时, 受到美的熏陶。采用野外开放式教学, 不但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 锻炼身体、愉悦心情、增长知识, 而且还能发现大自然的美, 欣赏大自然的美。如利用课余时间走出课堂对东山和炮台山的参观游览, 使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通过3月12日植树节, 让学生植树种草栽花, 认识“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 采用适宜的方法, 相信地理双语不仅能在课堂上抓住学生, 更可以从生活中走进学生。

2. 开发专题课程, 展现学生风采

学校根据教学实际每月设置一节地理双语专题课。专题课内容包罗万象, 可以是对所学知识的扩展应用, 如Map (地图) ;可以是对当前热点问题的追踪, 如War on Iraq (伊拉克战争) ;可以是对乡土教材的完善, 如Dalian─A beautiful city (美丽的大连) ;还可以是根据学生需要专门对其感兴趣的话题深入探究。专题课英语使用量可达95%~100%。因为专题课讲的是学生喜欢的话题, 有许多课甚至是学生自己准备资料, 自己用英语讲解有关知识, 而课堂更多的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舞台。

3. 在美的教学中陶冶情操, 感悟生活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以及现实存在的许多人类物质建设的业绩, 都是劳动人民和艺术家们共同创造美的事物, 具有强烈的艺术影响力和思想感召力, 这是地理美育教学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教学中, 只要加以引导启发, 引起学生共鸣, 唤起快感和愉悦, 就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进而建构美的心灵。如讲到热带、亚热带时, 自然会有椰风蕉雨的意境;讲到温带草原时会有天高地阔“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画面;讲到冰原带时, 油然浮现一幅银装素裹、冰雪苍茫的洁白画卷……只有懂得欣赏美的人才可能热爱生活, 追求不止, 而培养生活的强者就要从教育开始。

以上只是我在双语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当然双语教学还需要大的环境。校园中的一景一物皆有教育内涵,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双语教学是新生事物, 需要更多的人了解它、关心它、爱护它。它为课程改革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值得研究探索的东西还很多, 我们的路还很长。相信有学校领导搭设的平台, 有全校教师的鼎力相助, 双语教学会走得更快更稳, 就让我同双语教学一起成长。

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篇9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学习兴趣,难学原因

纵观中学课程中的所有科目,我们不难发现,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地理是一门“既爱又恨”的学科。爱,源自于地理学科内容的丰富性、有趣性、实用性,学生因而爱学,但爱之深,恨之切,大部分学生认为地理难学,想学而学不好。

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使之成为一名对地理既好学又学好的主体,是地理老师面临的一个课题。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想法。

一、分析难学原因

目前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主观和客观两大因素共同造成的。主观上,学生在从小学到初中的转换过程中,思维习惯未能及时转变,地理学内容开头是从地球入手,诸多要素的反映都是建立在立体的空间球体之上,而学生的主导思维仍停留在以平面形态为主的意识上,造成地理基础知识难以理解,这成为学生学习地理最大的一个瓶颈;学生也会受到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客观因素的干扰,社会、家庭一般认为地理学是一门所谓的副科,可念可不念,考前背一背就可以了,松弛的心态已难以为其努力学好地理知识提供足够的动力;地理学最难部分在最前面(初中第一章的地球地图、高中的地球运动),而中学的教学模式与其学习方式及思维一时难以融合,造成学生“出师未捷身先死”,进而打击到其自信心,影响他们在学业上的进一步发展。

等)在图上相应位置标出来;更正地名或填上相关历史地名。5.写出读图记录,目的是及时记下所看所想问的问题。如图中隐含的知识点(气候类型及特点等)和图中的疑难点等。这样做,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耳,多种感官的活动能及时加深对地图的记忆,回顾时,地图笔记能再现原来记在地图上的大量信息,明确记忆重、难点,提高读图效率。

四、一图多思,多图并用,总结归纳

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因素的结合和联系,都可以通过区域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图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一图多思。每一幅图都可以提出“有什么?”“在哪里?”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多图并用,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联系,同时用几幅图综合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其原理,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图”既可以从中读出其分布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结合地形图、洋流分布图),又可以与北美洲同类气候分布图比较,得出其差异及形成因素。还可以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水系进行比较,不仅可以加强记忆地理知识,区别不同区域的异同点,而且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交叉运用各类区域图进行对比时,还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概括规律。如观察分析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来自海洋信风、沿岸暖流、山地迎风坡等),再考虑和这一现象相类似的地区(如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等沿海地区),从而总结出分布规律,得出热带雨林气候在大陆东岸可以向较高纬度方向伸展的结论。这

二、追寻爱学的根源

地理学独特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深深吸引着学生,内容包罗万象,而且与日常生活、生产习惯有着较紧密的联系,如关注天气、生活地区的环境质量、出行所需用的地图等;学习形式以现象为契机,分析原因,再从个案推及一般,进而探寻新的现象,不断循环。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未来世界未知领域的探究,用理论印证自己所碰到的各类事件,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导因素。

了解了学生对地理既爱又恨的原因后,我们最关心的问题自然就是如何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 利用本性,提高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地理作为一门综合科目,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和范围是广泛的,其中不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立足于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切实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初中学生思想较单纯,兴趣方面大多凭自己个人的喜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增加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内容,如展示“彩色的海”相关的图片和资料、举办些小活动———利用学校平面图来熟悉学习环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而高中生在思维性、逻辑性方面已初具雏形,我们可以联系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如结合2008年汶川地震事件,探究其发生的原因及防灾、自救对策等。只有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才会对地理产生想学的冲劲。

2. 从微入手,树立信心。

学生起初接触地理学时,信心满满,可一碰到困难,特别样,从直观形象思维上升到概括抽象思维,提高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多方位判断图像能力。

五、图文互换,图形创新,提高能力

从地理高考试题发展走向看,试卷中的图形基本照搬地理课本的比重减少,根据课文知识点设计的图形日益增多。这些图设计新颖,灵活多变,应用性强,能力要求高,学生必须具备完善的地图基础知识,掌握知识点与图形间的内在联系,具备图文互变能力,才能再现与灵活运用课本中的原有知识,解决新情境(图形)中的具体问题。因此在复习区域地图时,应注意对图进行剖析,把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吃透,并研究可能出现的变式(图形创新),这样才能以不变(基本原理)应万变(图形)。在对地图进行剖析时,要加强对学生从图形信息的归纳到地理规律的分析能力的培养,要以高中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概念、规律统帅区域地图信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方法,改变死记硬背学地理的弊端,让学生从具备读图技能到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因果规律,学会由使用工具到明理的转变。如从获取地理位置信息到分析其对气候、交通发展的意义;由地形、气候特点入手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从收集图形中的气候信息入手分析农业生产特点;从对影响工业布局各因素信息的归纳到工业分布合理性的分析,等等。在探究图形创新时,可采用平面图变剖面图、多要素图叠加拓展图式、视角转换图式、局部取舍图式、地图加文字表格材料、结合历史政治地图等方式,让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判断分析,熟练掌握区域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结构,促进学科能力的提高,增强对文综能力测试的适应性。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杨春梅

(宁城县向阳中学,内蒙古宁城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能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特别是在初中地理学科中效果较为明显。在组织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主要从明确小组讨论的主题、商定小组讨论规则、小组讨论的问题及调控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地理教学组织方法

一、组织合作前明确小组讨论的主题

为了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要积极创设有效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讨论欲望,从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问题情境的创设通常可采用以下方式:提供背景资料、播放有关的地理影像资料、地理案例交流、话题讨论等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关注,进而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教师此时要抓住时机,向学生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心理矛盾,使学生明确本课要学习或要解决的“主题”是什么。主题明确后,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就有了导向标。

二、协商制定小组讨论的规则与要求

为了避免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确定小组讨论的规则十分重要。为此,地理课上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重点是小组讨论的指导与帮助。小组合作讨论的规则是教师提出来好还是学生提出来好,这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教师提出来可以缩短时间,完成此事的效率会高,但不利的是学生不一定会认同教师提出的建议和规则。是在瓶颈处,往往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若我们在此时,给予适当的帮扶,增强信心,使之较顺利地渡过难关,相信他们会表现出对地理浓厚的兴趣,当然在之后的学习中也要适时加以关注,使之不断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都碰到过这类事情,平时我们不经意间的举止言行,会对孩子留下终身难以磨灭的印迹,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心态,使之成为开展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从细节处入手,不断促进他们发展。事无巨细,大方面我们要欣赏,而细节处更能凸显其闪光点。大多数时候,我们能在任何时刻把握学生的出彩点,包括课堂的积极发言、课后时间的孜孜求知抑或在其与他人为某一知识点争得面红耳赤时,适时地鼓励与参与,会激起学生的兴趣。但我们经常忽略另一种有效途径,就是适时地与他们交朋友、聊天,不论是初中生或高中生,其心态都较单纯,谁跟他们好,他们就会多关注对方。作为教师,我有体会,学生经常会爱屋及乌,有时虽然他们对地理学得不好,但仍很努力,原因是我经常当他们是朋友,其实我做的事不多也很简单,只是课堂间多留心他们、课后(下课后)多停留一两分钟,与其讨论问题或了解其近期发展情况,不一定是地理这个学科内容,让学生感知到我对他们的关心与在意,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大幅提高,而这就是好学的一种表现,也是学好的前提。

3. 以惑立足,自主学习。

新课改精神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引导者,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经过一轮实践,大多数教师都有一句体会语:说来容易,做起难。主要原因是实施起来缺乏配套器材与时间,所以大多数学校或教师不太愿意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包括我自己在内,但现在回想、反思,发现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受教师心态的影响,不是说每一课、每

若学生自己提出来则可能开始会花费一些时间,但是这些规则是学生讨论定下来的,学生的接受度和拥护程度会高一些。经过实践比较,笔者采取了教师首先向学生提供一个小组讨论规则建议方案,然后学生结合教师的方案,又不拘泥于教师的方案,展开讨论,最后形成了一个师生都能够接受的新方案。为便于方案出台,在讨论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几个组织能力强和对此事有兴趣的学生负责组织和策划方案的修订工作。通过对“小组讨论规则”的讨论,学生明白了课堂中维护讨论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教师对小组讨论的问题要及时关注并进行有效调控

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的行为是多样和多变的,教师要随着课堂教学的进程,积极参与、指导和帮助遇到困难的小组或学生。笔者对小组讨论中的异常行为做过统计和分析,并相应地找到了一些指导对策。对于首次出现的异常问题行为采取“当场记录,共同解决,首次不罚”的策略。具体做法就是在第一次讨论时,让学生充分自由讨论,暴露出的一些异常行为不是立刻制止,而是及时记录。在讨论结束时,把记录的异常讨论行为提交给全班同学讨论、辨别,哪些是好的行为,哪些是对小组讨论活动有妨碍的行为,使学生自己对照行为自行纠正。但同时对首次出现的异常行为不记录在个人评价中,让学生有一个改正的机会。

为了强化小组讨论规则的落实效果,笔者借鉴了杨静平老师提出的“有效执行规则”的策略,采取了“具体要求小组评价,及时指导”的做法,着重对小组讨论的行为作集体评价。但一节都要用新理念操作,但其中不乏部分内容的介绍或知识的迁移是可以应用的。还以上述例子为例,介绍“彩色的海”,要了解其现象,初步分析成因,(初中生只要让其知道所处自然环境即可,而高中生则需要让其了解成因),相信在课堂前布置,学生查找是较容易的事。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如红色的海———红海,在探寻原因时,我们可以创设问题,红海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那么这么多的沙子,它的来源又是什么?在学生的疑惑和讨论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风带、气压带的移动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做综合分析、说明,进而将知识点推广到全球,使之将以前的知识加以复习、回顾,相信这样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分析与理解定然会有所改变,其过程可通过课前查找资料,课间讨论,得出结果,然后小组做出报告,作为成果加以展示,所取得的成绩与他人的认可会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强。接着我们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对比,通过不同“彩色的海”的异同点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并加以解决的能力,做到一举多得:既实践了课改理念,又促进学生良性发展。

只有心中有了爱,才会抱着十分的热忱,认真地去做一件事,学习地理也是一样。只有立足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同地理这一学科,才会让他们成为既爱学又学好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沈坤滨.运用事物的两面性原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2]张志.浅谈如何给学生装上“地理的头脑”.

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篇10

一、加强情感教育

在目前的地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往往过多注重知识目标, 而忽视了情感目标。教师上课照本宣科, 过于拘谨和强调地理思维, 课堂不够生动活泼, 因而学生对地理没有学习热情。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 那又怎么能把它学好呢?因此, 教师应当“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以趣引思, 知趣相融”, 努力拉近师生关系;教师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和亲和力, 用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的语言, 把课堂变成进行思想交流、陶冶情趣的研讨论坛, 让学生轻松愉快、无拘无束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二、把“师生互动”引入课堂

时代在进步, 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很大, 地理课已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 把互动教学引入课堂, 即变教师讲授为主为师生互动为主。教师要尽力设计教学情景, 组织学生亲历这些过程。如组织学生进行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也可以请学生讲述一下自己到外地旅游中的所见所闻, 看看有哪些经历、见闻与书本上提到的知识相关, 这样记忆会更深刻, 学习起来效果会更好。同时还要关注一些与地理有关的时事或新闻, 让学生就一些问题大胆思考, 提出一些解决办法等。这样学生会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对师生都有很大好处。

三、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 其时空界限广阔遥远, 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 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 地图、景观图、示意图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因此, 教师可借助地球仪、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地图册这些“第二语言”, 让学生更直接地获取地理知识。教师也可以自己设计地理略图, 上课时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 学生边听边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发挥现代教学仪器的长处, 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幻灯片和地理教学片, 教师在播放时穿插地理知识, 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 做到视听结合, 手脑并用, 可以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课堂所讲知识。

四、开展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引申和辅助, 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是目前深入教学改革、进行地理学科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乡土地理调查研究, 把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身边的现实环境相结合, 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地理现象的理解, 巩固课堂知识, 而且能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操和环保意识。教师也可利用课外时间, 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气象站, 进行天气预测、物候观测, 到天文馆观星座、月相, 还可组织地质考察夏令营、制作地理模型等。这样把书本知识变得有声有色, 熔知识、趣味于一炉, 使学生在乐中学、在用中学, 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

总而言之, 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地理教学的更高要求, 重视情感教育、师生互动、直观教学及第二讲堂的作用, 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摘要: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地理教学的更高要求, 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笔者结合多年的地理教学经验, 从重视情感教育、师生互动、直观教学及第二课堂的作用四方面逐一论述,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地理课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11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地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想上好地理课,前提在于学生感不感兴趣,爱不爱地理,这就完全要靠我们教师去调动、去激励了。画龙贵在点晴,在第一堂地理课堂上,我从身边的地理知识着手,举例说明《南方周末》报上讲到的一不懂地理知识所造成的悲剧:某年某月某学校的三位学生,一日在三楼上听到了一声巨响,同时感觉到地面在强烈的震动,“地震来了”三人同时产生了这个念头,于是就奋不顾身地从三楼跳下,结果呢,事实是此时并非发生地震,而是距该校约10里处的一非法炸药储备点,因管理不慎而引发了20吨炸药爆炸所导致的震动。而此时的三位同学却已乌呼唉哉了,真是可悲!可叹!我进而结合实际,联系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桑枣中学的事例, 当大地震发生时,这所学校的老师只用了1分36秒,就组织2000多名学生下楼,全校师生无一人伤亡,这是一个多大的奇迹啊。同时指明台湾海峡区域正好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地震的多发地带,让学生从心理上强烈认识到掌握地震知识、防护自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产生学习地理有用,我要学地理的意识,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积极引导,让学生主动“学”地理

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价值、展示自我的舞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去调动、去引导,千方百计地寻找最佳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

1、引导学生课外收集整理地理信息,主动学习地理知识,创设课前三分钟地理小知识播报栏目时间。学生通过长期以来对地理知识的收集、整理、播报、共享,在学习生活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在不经意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地理小知识,知识面也变宽了。三分钟地理小知识播报,同时也丰富了地理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就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提倡课堂45分钟当堂吸收,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我试行了课前3—10分钟自学法,做到敢于放手: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小组,起初教师设置好自主学习问题,引导学生看课文和相关图形,如《中国的疆域》一节,教师简明提出问题,(注意问题应当具体、简明,有针对性,紧扣教材,不宜过多个,否则容易造成讨论的无序性)“我国疆域的范围在哪里,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分别有哪些?”让四人小组在课堂上自学讨论,提出疑难点,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和对知识点的吸收。随着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的适应化和程序化,学生渐渐地可以在没有老师置问的情况下,做到自已可以对较简单编目课文进行自学分析归纳,理清重点了。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难度,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做到“教的轻松”、“学的开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当然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特别注意要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做到课堂放得出去,收得回来。

3、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能力。这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我们必须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备好课,特别是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不打无准备之战。溶娱乐于课堂,开展多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如开展七大洲、四大洋的拼图游戏:在讲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时,采用拼图游戏的方法,分组进行比赛。事先把地球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描下来,利用硬纸片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剪下来,然后打散掉。各组同时开始拼图,全部拼好后,统计各组所花的时间,时间最少者,即是本次拼图活动的冠军。所有的同学为了各自的一组都在努力地拼图,这无形当中就使全体学生自觉地参与活动,同时也在活动中学到的新的知识,掌握了七大洲和四大洋在地球上的分布。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在中国行政区划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不同的课型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自已动手、动脑的基础上,感性地吸收课文知识,形成活泼、生动、有趣的课堂,以助于学生达成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联系实际,让学生“用”地理

1、联系实际,学以至用。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知识,不仅仅是一种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师要通过相关课文的学习,辅以一定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热情,巩固理论知识。在《交通运输业》一节,“中国铁路”这一部分知识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现实生活问题“我校12届一毕业生考上了四川成都某学校,请你帮她找一条去上学的最佳铁道乘车路线?”同时点明路在脚下,我们每位同学今后都可能奔赴祖国各地乃至世界上的其它国家去学习、工作、生活,我们心须要掌握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充实自已。

2、联系实际,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开好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特别是要注意做好乡土地理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工作。我在学生主动学习基础上,组建了地理学习兴趣小组,努力让学生融知识于生活中。平时有机会我会带同学们深入到化坑矿山、横坑温泉、东亚溪水库等现实的地理活题材中,并参与到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中来,让他们去感受大自然的胸怀,领略地理知识的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欲望。

在自主学习的教法探索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地理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太重要了,它能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上的“主人”。当然,这必须要靠我们教师去引导、去培养,正所谓一哲人所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2]许宁,《培养学生自信心,变‘教’师为‘导’师》,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巧用“五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 篇12

一、艺术导入法

一堂课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 导入新课的方法尤为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地理教师在导入新课时, 只是采用平铺直叙的灌输方法, 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 教师应该注重新课导入的艺术性, 巧妙地运用一些具体的故事、谜语、事例及活动等形式导入新课, 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如在讲《日界线》一节内容时, 笔者采取给学生讲一则日界线的趣事导入新课:一只前进中的海船, 一对孪生姐妹先后降生, 按照我们平时的习惯, 姐姐应该比妹妹大, 但却出现后出生的妹妹比先出生的姐姐还大一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通过这样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看似不合情理但又客观存在的趣事, 使整堂课始终围绕解决这一悬念展开, 激发和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在讲授区域地理内容时, 教师可采用讲故事、举事例等方法导入新课, 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上《日本》章节内容时, 可以搜集一些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在上《印度》章节内容时, 可讲一些《西游记》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在上《西亚》章节内容时, 可讲一些有关“两伊战争”、“海湾战争”等方面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感官诱导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已广泛应用, 地理教学也不例外。运用多媒体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读图观察能力, 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和形象,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 达到最佳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不是神丹妙药, 只能适当运用, 不能过分依赖。在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感官诱导时, 绝不能削减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而应该注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恰当运用好板书和多媒体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方法。同时, 在制作课件时, 还要避免“画蛇添足”, 既要把握课件对学生的吸引力, 更要注重课件与教学内容的联系, 处理好课件播放速度与教学节奏之间的关系。

三、创设情景法

地理新课标提出:教学应从实际情景入手, 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创设一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环境, 能够激发学生对复杂地理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认知兴趣, 使学生把学习地理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如在教学“长江”时, 为了让学生认识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危害性, 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 笔者让学生先观看1998年长江洪灾的记录片, 创设了一个洪涝灾害的生动场景, 让学生对长江洪涝灾害有一个认识。又如在讲授“地震”时, 笔者把发生在身边的实事应用于课堂中, 让学生先看2008年发生在四川汶川地区的“5.12”地震记录片, 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当堂课需要讲解的内容上来, 让学生产生主动把教学内容弄懂的积极性。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需要, 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景, 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但在创设情景时, 不能牵强附会, 搞脱离教材的“外延活动”, 要切实把握好一个度。

四、联系实际法

地理学科知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结合生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对激发学生地理兴趣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联系实际重在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知识和身边的自然现象, 如在讲《中国地形》时, 可以帮助学生明白长江之水向东流的道理;讲《气压》内容时, 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在高原地区煮饭要用压力锅等。这样, 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 还能够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 解释身边的自然现象, 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主动性, 形成主动学习地理的良好兴趣。另外, 现实问题也是地理考试命题的主旋律, 教师联系实际组织教学, 还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对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做到得心应手, 其效果可谓是“一剑双雕”。

五、动手实践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 教师在教学中结合中学生喜欢动手创作的特性, 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事物, 主动学习与课本内容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 可以培养他们对地理课的直接兴趣。如新教材七年级《地球和地球仪》一节内容, 让学生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一直是教学的难点。笔者为了让学生加深记忆, 课前事先布置, 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 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评比、交流, 对学生自制的地球仪进行完善, 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 这样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又能很好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方法有很多, 例如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地形图知识绘制我校的平面图, 动手做拼图游戏, 开展课外小组活动等,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组织学生开展课前、课中或课后的实践活动,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把课堂知识进行巩固理解, 加深记忆。

上一篇:工法比较下一篇:弥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