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兴趣培养(共12篇)
小学生兴趣培养 篇1
一、存在的问题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一方面, 教师忙于命题、指导、审题、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 讲述得面面俱到, 细致入微, 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批改、讲评, 疲惫不堪;另一方面, 作为作文主体的学生却厌恶、反感、畏惧, 或设法逃避, 或为完成任务而挖空心思去编造、拼凑, 致使假话、空话、套话连篇。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没有真正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一是作文教学的方法欠缺, 结果导致作文教学与学生的阅读、生活脱节, 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
二、解决的策略
(一) 尊重与鼓励, 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写作氛围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面对学生谈作文色变, 作为教师首先要尊重和鼓励学生, 给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和谐的写作氛围, 激发学生写作情感。教师的尊重和鼓励对学生来说, 是一种信任, 是一种力量。所以, 当我们批改学生作文时, 最好改变方式, 可以采用聊天式的批语。如学生写喜欢的歌曲或书籍, 教师便可以在批语中表示赞同, 并随即推荐更好的好歌、好书;学生写自己的烦恼, 可表示理解, 并介绍一些解决的方法;学生写对学校某个人或某件事的看法, 教师就把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当学生抄优秀作文应付或编造一些老套题材的时候, 就告诉他, 老师希望跟他聊天, 希望更了解他, 建议他写出真实的事情和想法;当学生取得进步时, 教师就用热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赞赏……只有当作文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 当师生的心灵在作文里碰撞, 写作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成为师生间的一座桥梁, 一种乐趣。那么, 作文教学也就可谓成功了一大半。
(二) “说”“写”结合, 启发学生写作的思维
“说”“写”结合, 可以集思广益。作为合格的语文教师, 应该是乐于诱导并善于诱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在一次作文教学中, 要求以“家乡巨变”为题, 有的同学觉得茫然无措, 无从下笔。于是, 我组织全班同学大讨论, 让他们各抒己见, 并启发他们:作文要抓住题眼, 这题眼就是巨变, 所谓巨变就是巨大的变化, 家乡的面貌过去与现在一样, 能否说是“巨变”呢?学生回答说:“不能”。我进一步启发他们, 什么发生了变化?是什么原因而变的?在我的启发下, 很快有学生站起来说:“我家乡的路变了, 过去是土路, 如今是水泥路”;还有同学说:“我家乡的房子变了, 以前是用石头、砖盖成的矮房子, 现在是又宽敞又明亮的三四层的楼房……”随后有同学补充说:“现在家乡的村民大部分买上了手机、电视、冰箱、洗衣机、摩托车……”我接着启发他们:这些变化是客观现实的变化, 还有什么也发生了变化?很快有同学回答:人们的精神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人们为温饱而发愁, 如今人们满面春风。经过讨论, 学生们互相取长补短, 集思广益, 一下子拓宽了写作思路, 大家对这次作文课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有东西可写。
(三) 调动学生写作的激情
作文往往是学生的生活感悟、情感体验、才智灵性的一种综合体现。“无欲不举笔, 无情难成文”。心理学认为, 人都有思想、有一种满足自己需要的欲望, 人的思想和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旦需要获得了一定的满足, 有了明确的目标, 就会促进人的行动。当他们在写作中体验到乐趣时, 就会激发起主体控制动机, 主动去探究问题。米勒曾指出:“每个教师都应认识到内驱力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学生正处在心理、生理的成长期, 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着特殊的兴趣。一部电影、一首歌曲、一场球赛、一个事件都可以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如果教师稍加留意, 并加以适当的指导, 这些都可以成为触发学生灵感, 激发学生兴趣的良好素材。
(四) 教师适时地写下水文, 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中学生的好胜心很强, 教师如能适时写下水文, 与学生同写、同批、同改,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上学期笔者与学生同时在课堂上用45分钟完成一篇作文, 第三节课上我首先读了我的作文, 让学生集体批改, 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作文课上得生动而有实效。
总之, 要让学生对作文发生兴趣, 作文就要从“人”出发, 就是要从启发学生的思维出发,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只有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问题, 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 作文才有提高。
摘要:要让学生对作文发生兴趣, 作文就要从“人”出发, 就是要从启发学生的思维出发, 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写作氛围。
关键词: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小学生兴趣培养 篇2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
(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2)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积极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4)趣味性课堂活动
兴趣:浅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保持持久,他就一定能学好这门课程。现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上好第一堂课是关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我认为可以不依据教材按部就班地一开始就进入化学的学习,而是可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像“溶液变色”、“碘水写字”、“点铁成铜”、“黄铜变白银”、“溶液导电”等等。学生在观看这些有趣的化学实验时,他们情绪激昂,内心兴奋,注意力非常集中,他们被这些奇妙的化学现象所吸引,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对授课的教师也想急于了解和认识。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讲清楚化学是什么?它研究什么?学习有何用?怎样学好它?等等,把学生领进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在他们的脑海里对化学的第一堂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对今后的化学教学工作是有决定性意义的。
二、引导学生参与化学探究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也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有趣生动的实验,可以诱发学生的灵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使之不仅成为做好化学实验的动力,也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品质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给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十天准备三个干净的小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就比较好。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实验气氛,让一部分学生参与课堂演示实验,尽量通过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为学生搭建表现的舞台,让讲台变“舞台”,让教师变“导演”,让学生变“演员”,这样一来,不但有利于实验能力的培养,又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另外还要重视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三、结合教材进行化学史教育
初中化学教材中介绍了舍勒、普列斯特里、拉瓦锡等化学家,可结合教材内容,介绍这些卓越化学家的生平事迹。介绍他们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在化学上的巨大贡献和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介绍我国在化学上的伟大成就,使学生看到化学研究成果对人类进步的巨大作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鼓舞他们为了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学习,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踏踏实实地学好化学。
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同时又在实验中发现问题。以往全由教师包办代替,得出的结论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后死记硬背,造成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原则和方法,无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边学边探中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互相合作,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形式可采取:生生讨论,小组讨论,集体讨论,师生间互相讨论。通过对话、争论、答辩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优势,利用他们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各抒己见的特点,使问题的结论更清楚、更准确。
五、利用多媒体,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许多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能将声音、图像、文字、动态集于一体,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能更有效地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都充分调动起来,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地接受信息,使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时,由于分子和原子是肉眼看不见的粒子,讲解起来犹如讲天书,学生特别难以接受,这时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出其微观过程,通过三维动画不仅使学生轻松愉悦地掌握了知识,而且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平时最不爱听课学习的同学此时也是兴趣盎然。
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是否得法与培养学生的兴趣关系极大。教师除通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对概念、原理能用简明的语言和生动恰当的比喻表达外,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进而掌握新知识,掌握化学基本技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如在讲核外电子排布的时候,针对“电子离核越近能量越低”,可向学生打比方说:“这好比你婴儿时,妈妈将你抱在怀里;学会走路的时候,妈妈将你牵在手上;你再大一点,妈妈则会说:‘走,到外面玩去。’”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记住了“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离核越远,能量越高”。在讲分子性质时,可以先举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八月桂花开,为什么不在树下还能闻到香味?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为何容易干?问题一提出,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加深记忆。
七、因材施教
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还必须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等方面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强求一律的。因此,必须因材施教,把集体教学和个别辅导结合起来。对有创见的、肯钻研的、爱提问题的学生,予以鼓励肯定。对基础差的学生,要从“双基”上补课,从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讲解审题要领和解题技巧,并了解他们思想上知识上的缺陷,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帮助他们逐渐产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篇4
目前小学写字教学情况, 不尽如人意, 甚至有的教师的字写得不规范, 影响了学生的写字。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及能力的训练, 却忽视了写字教学, 因此造成了有些学生作业书写不认真, 字迹潦草、乱涂乱画。对此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 加强写字教学已刻不容缓,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写字教学。首先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 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 做学生的表率, 同时认真学习《课程标准》, 明确对低年级写字要求,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写字教学。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笔画, 把字写得正确、端正
纵观小学语文第一册, 不难看出教材的编写意图就是强调对写字基本功的训练, 特别是在学生刚学完拼音后, 在看图识字中每课的课后田格生字中的上面都有用红色标有最基本的几种笔画, 如:点、横、竖、撇、捺、横折、竖折、横折弯钩等基本笔画,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基本笔画的教学, 做到指导细致入微:如何起笔、运笔、落笔, 达到能够熟练地运用。同时还应让学生知道汉字是由音、形、义构成的统一体。有些字在字形上只有细微差别, 稍不注意容易写错。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读“字”, 即认读字上的基本笔画、笔顺、部首和字的间架结构。 (1) 要注意笔画的位置; (2) 要注意笔画的长短; (3) 注意构字部件; (4) 应注意独体字作合体字偏旁时, 一些是在写法上的改变。应注意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里的范字让学生仿写, 这是把字写正确的有效途径。还有独体字各个笔画的安排, 合体字多个部件如何占位, 字形结构如何搭配都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认真练写。只有这样学生对字形结构和多个部位、笔画、偏旁的占位做到胸有成竹, 才能写出端正、美观、整洁的字。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在写字教学中首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把字写好, 而且还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发育。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 可让学生熟记“一尺”、“一寸”、“一拳头”。即眼离字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胸部离桌沿一拳头。同时, 还要让学生身体要坐正, 两脚踏平, 要求严格按规定执行。在写字的同时, 教师还应认真巡视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只有这样长期坚持, 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此外, 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要求学生写字时要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眼到就是让学生认真观察, 分析字体结构、笔画、笔顺;手到就是一笔一画地写正确、工整;心到就是把写的字与规范字反复对照, 寻找差距, 不断改进。
三教师要做到认真指导, 规范训练
课程标准规定小学每周设一节写字课, 从中不难看出写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执行课程标准, 加强写字教学指导, 依据课本认真练习。一般情况下写字过程的教学是“指导——示范——练写——批改——讲评”。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指导和示范尤为重要。指导时既要突出重点和难点, 又要起到示范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对比重点笔画形态特点, 并指导如何运笔。示范时要用田字格让学生看清楚起笔的位置以及怎样行笔、收笔。对相似的笔画和字形, 要让学生进行对比, 指出可能出现的问题, 做到把示范与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指导示范后, 让学生及时练写, 一般情况下写3~4遍即可。心理学研究表明写得太多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反而影响效果。学生练写时, 教师要认真检查, 发现普遍性的问题时, 立即在全班进行订正;对个别练写有困难的学生, 必要时要手把手地带写一两次。
当学生写字时应及时组织他们展开创造性的评比活动, 进行自评、互评。把写的字与规范字进行比较, 让学生画上圈交给老师检查。如果自评、互评比较正确的老师应当予以肯定, 然后当堂讲评, 总结训练情况。
四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调动学生的写字积极性。根据学生年龄不同和个性特点去培养他们的爱好。如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组织学生欣赏古今名书法家的作品, 同时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把写字好的学生的字张贴在学习园地,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作业展览, 参观石刻碑等活动, 使其产生兴趣, 促使他们的写字水平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有了写好字的愿望就能变被动的“要我写字”为“我要写字”。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篇5
内容摘要:针对当今小学生阅读兴趣普遍不浓,本文就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结合教学实际发表了自己的浅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
1、创设阅读环境
2、推荐适合学生的读本
3、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4、利用榜样的作用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关键词:培养阅读兴趣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阅读几乎是不可或缺的教育与自我教育、认识与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然而,大多数小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没有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也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有找到并正确运用了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的方法,小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小学生有了阅读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阅读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得到的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的兴趣。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创设阅读环境
阅读环境,即一种气氛。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儿童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在学生常规的校园生活中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教室两侧墙壁有专为读书开辟的栏目,如“我喜爱的名人名言”“本周推荐书目” “我喜欢的词句”等内容。这些内容不定期地更换,源源不断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参考和引领,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散发着浓郁的书香的环境之中,幼小的心灵饱受书香的浸透,浩瀚的书海自然就成为了他们留恋往返的乐园。
二、推荐适合学生的读本
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书,并注意可读性,尽量使读物的难度跟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这样学生看书才会有兴趣。选择接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理成长特点的学生感兴趣的书籍是培养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的前提。
我认为除了经典的童话、寓言、故事、诗歌、名著外,当代许多著名的儿童文学家的著作大都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如汤素兰的“笨狼”系列、张之路系列、杨红樱《流浪猫和流浪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等。这些书籍因为贴近现代学校生活、学生心理和教学内容,保管学生一读就爱不释手。学校有条件更好,如没条件,老师可以先对各文本进行阅读和大致了解后开具书目让班级学生人手购买一册
不同的图书,然后相互借阅,这也不失为一大良策。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又节约了金钱,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决不可能对所有篇目详加研究。因此,我注意培养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对于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详加研究,其它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
2、读思相结合。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知识。”因此,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质疑,并能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3、读记结合。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而教师在知道学生记笔记时,大可不必统一形式,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形式来记笔记。读书也是一种创作,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增加了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累了,在本子上描描画画,或一朵小花,或一课小草,或高山流水,或鸟兽虫鱼,这样,给阅读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四、利用榜样的作用
我们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也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榜样。我们要以入神入情的阅读为学生们作出榜样。在每个星期的两节读报课上,教师也要手捧一卷,沉浸其中,读到得意处,有时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教师的这种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教师的阅读对学生起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之乐、之趣,之令人陶醉,点燃起阅读的情感之火。体现了主导作用对于主体的唤醒,也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的人文意义,这也是科技发展所无法替代的教师的价值意义。陶行知 先生说: “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
老师爱阅读是对学生的最好的垂范。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个爱读书的老师,能让学生“爱乌及乌”。我喜欢读书,而且喜欢读儿童书籍,当然阅读的速度是很快的,有时一天能读一两本,然后可以很快的和学生交流或向他们推荐。蜂拥而上。在我娓娓的话语中,他们进入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激起他们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通过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交流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
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所以,根据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我们注重组织读书活动,以发展他们的兴趣,使之保持旺盛持久的读书热情。
在这么多的课外活动形式中,其中,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非“讲故事”莫属了。因此,我们教学工作者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发展,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六、倡导亲子阅读
孩子们的兴趣培养起来了,还需要精心的呵护,所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非常重要。让家长知道应该让学生尽量多地去了解教科书以外的知识,这除了实践、考察等方法外,最简单最能付诸实现的就是大量地阅读。鼓励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坚持这样做的家庭中,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逐步提高了。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篇6
【关键词】数学;兴趣
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般地说,人类对韵律、节奏、语言和美的感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所以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较之数学来讲,学生更感兴趣,而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常常使学生难以理解,对数学望而生畏,因此不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可见,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在应用活动中生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搜集饮料瓶、商品外包装上的百分数;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如在报纸上写着的百分数),让学生解释含义,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关注以后生活中的百分数。再如讲到“比的意义”这一节时,可让学生了解身体中大致的比,如拳头的周长与脚长之比是1∶1,身高与胸围的长度之比为2∶1,身高与脚长之比为7∶1,体重与血液重量的比为13∶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你能用这些知识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兴趣高涨,动手实践,计算验证。
二、在操作活动中生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发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形面积时,先让学生动手把圆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然后说一说学过图形与圆形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得到圆形面积=πr2。这种从动手操作到语言叙述,从语言叙述到公式的得出,就是由直观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在这种有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得积极、主动,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
三、在情境活动中生趣
数学教材有自己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可产生学生兴趣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接近和探究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源泉。”教师应挖掘这些因素,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在的潜力作用,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由学生出题,教师与学生比赛,看谁判断快,学生对教师的“秘诀”产生了兴趣,迫切想要了解,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种情境的创设已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设计情景,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四、在课外活动生趣
课外活动能创造一个非常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参加,因此它比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如开展数学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探索教学规律,发现规律,增强学习兴趣。又如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小知识,如古老的数学计算方法、数学符号来源,数学家们的生活片断、诗歌中的数学,让学生领略数学的丰富世界,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五、在体验成功中生趣
有人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一次次的成功就会给学生带来无限喜悦和美好的憧憬,从而可不断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师应设计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作业,使广大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成绩,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如6□7>649,□里可以是( )。对于差生只要求能够填出几个,对于中等生能够全部填出,对于优等生应概括出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这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积极评价,体验成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者。小学生很在乎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尤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进步时,教师应及时对其激励性评价。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九暖,冷言一句三伏寒。”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切莫让自己的评价使学生对学生数学失去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 篇7
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 让学生养成良好自主的运动习惯。如何才能提高学生体质,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呢?最主要的就是先要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有了积极健康的体育兴趣, 学生就会愿意去参与体育活动, 爱上体育课。因此, “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已经成为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让小学体育教学更加精彩和充满吸引力, 这是当下所有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的教学难题。下面对如何培养学生体育
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即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因此, 教师必须大胆放手, 给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成功的机会。
一、让课堂充满乐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创造引人入胜的境地, 去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如:在作文教学写一种水果课上, 孩子们并没有规规矩矩地坐好, 而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自由组合, 每组的桌子上都摆着孩子们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我并没有作过多讲解, 只是提示孩子们可以从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方面去观察。话刚说完, 课堂就热闹起来:有的用手摸, 有的用鼻子闻, 有的离开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还有的把水果切开, 美滋滋地尝一尝……让孩子们头痛的作文课如此快乐, 孩子们能不
二、让学生多动口
多年来的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学生只是被动地兴趣, 提出几点建议。
一、改变教学方式, 拉近师生距离,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一般都是满脸严肃的表情, 用以管理学生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而小学生年龄比较小, 胆子比较小, 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与教师产生距离感, 不愿意上体育课。很多学校都存在着学生愿意上音乐和美术课, 不喜欢上体育课, 觉得体育老师太严厉。因此,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学生采取人性化管理措施。教师平时应该经常保持微笑, 该严肃的时候再严肃, 做一名和蔼可亲又不失威严的老师。教师在课堂上, 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和学生做朋友, 教师应该多和学生进行交流, 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如果学生在体育学习上有什么困难, 教师要及时地帮助解决。小学生年龄比较小, 喜欢问各种问题, 比如问:“老师, 您跑得有多快, 和博尔特比怎么样?”“我学习篮球以后能像姚明易建联一样吗?”对于学生的好奇, 教师应该认真加以回答, 并进行引导, 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可以说, 只要大家从小努力锻炼身体, 人人都有机会成为易建联, 哪怕成不了易建联, 咱们身体也好啊。
二、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 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小学体育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运动技巧, 而是为了锻炼学生体质,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 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因此,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去选择教学内容, 学生才会对学习内容感兴趣, 同时也能迅速地掌握学习内容。当学生在所学的内容上取得好成绩时, 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体育潜力和擅长的项目, 从而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当然, 学生在某项内容上有潜力, 不一定感兴趣, 教师还应该多与学生沟通, 在考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 再进行课堂教学。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让体育运动水平相近的学生共同练习, 这样不仅便于教师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学生们也能互相竞争, 产生良性互动。例如, 有的学生个子高, 腿长, 如果耐力再不错, 就比较适合学习长“静听”,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 我们必须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口, 使动口活动始终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1) 形式多样的参与读。课堂中绝大多数学生有朗读的欲望, 教师应挤出更多的时间, 让学生参与读, 在参与读的过程中, 不仅要重视量的要求, 还要重视质的要求。如教学《司马光》一文, 在讲读“司马光没有慌, 他举起一块石头, 使劲砸那口缸, 几下子就砸破了。”这一重点句时, 我首先通过动作演示, 看图画等, 引导学生理解“举”“使劲”“几下子”等词的意思, 在学生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 我引导学生通过听录音读、加动作表演读、个别读、男女生对读等形式, 让学生体会到司马光的勇敢、沉着。在指导加动作表演时, 要求学生读到“举”“几下子”等词语时, 加上相应的动作, 读时也要念重音, 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 个个跃跃欲试。
(2) 参与评议。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评点、讨论, 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教《小猴子下山》一文, 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 我问:“你们觉得小猴子的做法对吗?”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对, 但有一位学生持不同的见解, 他认为小猴子是在不断追求新的目标, 永不满足也是可取的。这位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体现了思维的求异性, 对此, 我不一票否决而是引导学生对这种不同看法进行评议, 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一跑, 教师就可以多对其进行长跑指导, 学生很快就能取得明显的进步。还有的学生反应能力很强, 具有较高的爆发力。教师就可以让这样的学生多学习乒乓球, 学生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后, 水平肯定会突飞猛进。小学生都有较强的荣誉感, 当自己取得好成绩后, 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上好体育课, 学习体育知识。
三、调动学生参与课题活动,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作用
小学体育的学习比较简单, 知识内容一般没有难度, 大部分的体育知识是在学生做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的。通过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 以后更好地去参与体育活动。例如, 在开展体育游戏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当裁判, 去评定游戏成绩。教师在说让学生自己当裁判后, 学生们肯定踊跃报名参与。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当裁判。学生在当过裁判后, 就能迅速地掌握这一体育活动的知识。如在学习完广播体操时,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当裁判评比哪些学生做得好, 学生在评比的过程中, 自然能把广播体操的各项动作掌握好, 熟知技术要领。
此外, 教师还要改变日常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程序进行大胆的创新, 来吸引学生。例如, 每节课上, 都要进行体育活动热身, 长期以来, 热身活动内容一直没有变化, 学生做起来觉得十分枯燥, 学生做准备活动时也往往不积极, 应付了事。教师在热身时, 可以结合实际, 选择一些当前流行的街舞动作比如《江南style》里的动作, 选择的动作难度适中, 这样学生就有了极大的热情去参与热身活动。
总之, 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过程中, 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多渠道, 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对体育新课程标准进行深入地学习和领会, 钻研教材, 在结合学生实际的情况下, 大胆改革教学方法, 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形成教师“乐”教, 学生“乐”学的良性循环。
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篇8
一提起作文, 不少学生就不同程度地产生畏惧、厌倦和失望的心理。造成如此心理障碍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 但究其原因主要是觉得没有东西可写, 这跟习作素材的积累有关, 积累少, 写作时必然思路闭塞, 捉襟见肘, 举一而不能反三。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多层次、多渠道积累习作素材, 为学生习作成功奠定基础。
作文是客观世界在学生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认识人类社会, 通过观察、认识、体验, 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 在平淡中寻找新奇, 开拓视野, 增长见识, 成为学生极好的习作素材, 这样写作时就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从而使写作兴趣初步得到培养。
积累习作素材, 光靠直接感知现实生活即直接观察是不够的, 还需要学生通过电影、电视、图书、刊物等间接了解, 即间接观察, 积累各种知识, 开阔视野。这些间接观察具有时代性、广泛性、自主性, 学生可以随自己的喜爱任意学习吸收, 引发联想或想象。
小学生的知识主要是通过阅读获得。阅读可以使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 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因此, 首先要指导学生读好教科书, 从中获得读书的方法, 然后再去指导他们课外阅读, 让学生多读书, 读各种书, 并把读书思考、小练笔结合起来, 使学生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 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以丰富学生习作素材。
在作文教学活动中, 力求让学生获得习作成功感, 以刺激学生产生良好的习作动机, 推动学生主动参与习作活动, 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习作的欲望, 让学生把习作成功感与学习目标联系起来, 使之转化为具有稳定效应的内驱力。
一部分学生怕作文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忽视了写作能力上的差异, 一贯地用整齐划一的训练内容、方式, 要求参差不齐的学生齐步走, 结果优等生发展受到限制, 中下学生无法承受。
因此, 要让学生习作获得成功就必须针对学生的不同起点, 因材施教。一方面, 对中下学生的宽容和理解, 耐心和有效的指导也是十分重要的, 要努力做到宽而有度, 严而有格。教学中, 可对他们超前指导, 预先告知习作题目。另一方面, 在教学时应将修改的重点放到作文选材好、有能力、有希望修改成好作文的学生身上。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尽管整篇文章难以达到优秀, 但是部分片断, 甚至几个词句用得好的情况, 还是可发现的, 把进步快的习作, 整篇或者片断抄写出来并加以肯定和表扬, 让他们同样获得成功的感受, 以此增强习作的信心。
作文评分中的一个普遍的问题是评分太紧, 总觉得作文不像数学那样, 很难打高分, 更难打满分, 这就使一部分习作困难大的学生失去了信心。因为有些学生读了好几年书, 写了几十篇作文, 从来没有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 可谓是习作中的“贫困户”, 这样的学生能对作文树立信心吗?
中下学生习作不合格或等级过低暂不打分, 以“阅”代替, 鼓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改得好的加分, 使学生知道老师评讲后还有修改再加分的机会。我待讲评分再让学生进一步修改, 再批改予以加分。这样既可作为学生努力修改争取加分的动力, 又可达到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篇9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穆尔和格连曾说:“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 他将为自己建立一个更好的生活空间和一个更广阔的个性。”因此, 让每个小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都能够从兴趣出发, 从而享受学习的乐趣, 是每个小学音乐教育需要关注的焦点和努力的方向。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据研究调查显示, 小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等方面的现状不容乐观。
1. 小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
2. 小学生对音乐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原因分析
二对小学生音乐兴趣培养的途径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充分挖掘每个人的音乐天性和潜能, 培养每个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爱好。”事实证明, 小学生音乐教育的实施根本在于对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正如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经过教学实践, 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措施。
1. 营造轻松氛围, 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好动、想象力丰富、猎奇心强的年龄阶段, 因此, 他们更青睐于通过肢体动作和语言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笔者试图培养小学生们自由表达的能力, 把他们从固定的座位上解放, 让他们能够在音乐课堂上“唱起来”“动起来”“跳起来”, 从而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培养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因此, 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是引导小学生喜欢音乐课、对音乐课感兴趣的环境基础。
2. 创设音乐情境, 引发学生兴趣
创设音乐情境, 不仅可以在教室内, 同时也可以在楼道里利用空间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方面的培养和熏陶。例如, 可以在楼道和教室的墙上张贴著名音乐大师的画像, 如贝多芬、肖邦、聂耳等, 配上每位大师的生平简介, 使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 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启迪。
教室内的布置要具有吸引力, 如创设“音乐天地”“音乐世界”等栏目, 贴近学生生活, 讲述一些音乐方面的小故事, 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经典曲目。
3. 教学实践中善于创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教材中提供了许多创编课程, 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美, 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第一, 游戏表演。在教学《小青蛙找家》一课时, 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参与意识, 可以让学生自编动作表演, 表现小青蛙找到妈妈时的喜悦心情, 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验音乐带来的感动与收获。
第二, 创编歌词。在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教学中, 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曲调和旋律自己填写歌词,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如《打花巴掌》中, “一月一, 从小爱学习”, 而“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发挥想象力创编, 学生们能够唱着自己填写的歌词, 更能乐在其中, 同时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三, 自制教具。如在音乐教学中, 可将生活中的锅碗瓢盆有效利用, 变成“自制教具”, 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提高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还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只有教师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把学生真正当成朋友去沟通、去交流, 才能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应保持教态的自然流畅, 富有亲和力和吸引力,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真正爱上音乐, 愿意学习音乐。
总之,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充分激发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使每一名小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都能得到发挥潜能的机会, 使学生在动中学、玩中乐、乐中学, 从中感受音乐的乐趣和美的享受。
摘要:音乐教育对小学生思想道德、情操及身心发展等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对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是音乐教学有效进行的保障。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音乐兴趣的培养, 需要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
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篇10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据某研究调查显示, 小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等方面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对小学生音乐兴趣培养的途径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充分挖掘每个人的音乐天性和潜能, 培养每个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爱好。”事实证明, 小学生音乐教育的实施根本在于对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正如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经过教学实践, 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措施。
1.营造轻松氛围, 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好动、想象力丰富、猎奇心强的年龄阶段, 因此, 他们更青睐于通过肢体动作和语言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笔者试图培养小学生们自由表达的能力, 把他们从固定的座位上解放, 让他们能够在音乐课堂上“唱起来”“动起来”“跳起来”, 从而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培养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因此, 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是引导小学生喜欢音乐课、对音乐课感兴趣的环境基础。
2.创设音乐情境, 引发学生兴趣
创设音乐情境, 不仅可以在教室内, 同时也可以在楼道里, 利用空间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方面的培养和熏陶。例如, 可以在楼道墙壁上和教室的墙上张贴著名音乐大师的画像, 如:贝多芬、肖邦、聂耳等, 配上每位大师的生平简介, 使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 潜移默化受到音乐的启迪。教室内的布置要具有吸引力, 如:创设“音乐天地”“音乐世界”等栏目, 贴近学生生活地讲述一些音乐方面的小故事, 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哼唱的经典曲目。
3.教学实践中善于创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教材中提供了许多创编课程, 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美, 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第一, 游戏表演。在教学《小青蛙找家》一课时, 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参与意识, 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创动作表演, 表现小青蛙找到妈妈时的喜悦心情, 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验音乐给人带来的感动与收获。
第二, 创编歌词。在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教学中, 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曲调和旋律自己填写歌词,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如《打花巴掌》中, “一月一, 从小爱学习”, 而“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发挥想象力创编, 学生们能够唱着自己填写的歌词, 更能乐在其中, 同时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三, 自制教具。如在音乐教学中, 可以将生活中的“锅碗瓢盆”有效利用, 变成“自制教具”, 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提高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还要拉近师生的距离。只有教师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把学生真正当成朋友去沟通、去交流, 才能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同时, 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保持教学的自然流畅, 富有亲和力与吸引力,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真正爱上音乐, 愿意学习音乐。
总之,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充分激发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使每一名小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都能得到发挥潜能的机会, 使学生在“动中学、玩中乐、乐中学”, 从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
摘要:音乐教育对小学生思想道德、情操及身心发展等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对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是音乐教学有效进行的保障。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音乐兴趣的培养, 需要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
培养小学生“问”的兴趣 篇11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也是激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质疑也需要兴趣,有道是:兴趣是学习成功的最好老师。可是有些学生对质疑却提不起兴趣。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发现,质疑问难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能力、方法、习惯的形成有赖于我们教师长期用心去呵护、去培养。因此,培养学生“问”的兴趣尤为重要。
一、要让学生能“问”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在课堂中要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感到质疑是一种需求,从而产生主动质疑的内驱力。每当学生有疑问并质疑时,教师无论从口头语言还是形体语言,都要及时、认真、积极地给予鼓励性评价。这样,教师才有可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为了让学生能“问”,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要启思、设疑,教师决不掩饰自己在这些问题上的失察、无知,甚至否定学生的“问”,也不因似是而非的回答遏止了学生的创新。因此,我们教师需采取平等、开放、公正的态度,需要尊重并认真思考学生的提问。在学生问题多而杂时,教师要经常引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通过让学生“问”,使学生真正懂得学习的真谛不在于获得已有的结论,而在于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和超越自己。
二、要让学生争“问”
让学生“问”,教师可将“竞争”引入学生提问中。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汇报2~3个有趣的、可讨论性强的、给人启示的问题,最后哪组问题问得好,问得有价值,问得有意义,就给哪组每人一朵光荣花。在几分钟的合作学习之后,学生问的问题多彩纷呈,有的小组汇报:“为什么‘一拍掌,鸟儿们就飞起来了’,而画眉鸟飞出来后,一拍掌却‘又飞进了叶丛?’”还有的小组汇报:“为什么榕树长得茂盛,只用‘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用一大片一大片?’”我曾经进行多次调查和统计,总结得出:在竞争条件的刺激下,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清晰性、流畅性都与非竞争条件下不同,竞争氛围转化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增强了学生提出富有新意问题的动机。竞争中的优胜者在获得奖励的同时,还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种精神上的支持会有效强化其问题意识和提问兴趣。
三、要让学生插“问”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以往的“问答式”、“听说式”教学,提倡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允许学生插“问”。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无可非议的,它不是“乱”、而是“活”,它是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景观。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个男孩孟某,他总愿意在老师说话时插“问”。例如,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我对孩子们说:“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小巴迪一样,正确认识母亲的表扬和鼓励,父亲的批评与严厉。正确对待这两种声音……”孟某马上插问:“陈老师,如果当初小巴迪的爸爸、妈妈都说‘精彩极了’或者都说‘糟糕透了’,巴迪会成为后来著名的作家吗?”这一问是学生学文后的顿悟和灵感迸发出来的创新性思维,有助于对课文学习的理解。可见,插“问”是学生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
小学生识字兴趣培养策略 篇12
关键词:小学生,识字,兴趣,培养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玩乐,很难静下心来认真识字,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小学生在识字学习过程中觉得枯燥乏味,因而难以形成专注力。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营造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情境,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产生识字兴趣。
一、小学识字兴趣培养
1.师生互动促进识字教学
教师是学生识字学习的引导者,必须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反馈信息,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者在进行某项课程的教学时,针对课文中出现的新字和新词要着重讲解,在保证预期教学目标顺利完成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中出现的字词上。教师要善于营造特殊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提问,增强识字教学的效果。
2.生生互动强化识字学习
师生互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而生生互动则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合作能力,还能发挥良好的带动作用,营造较好的识字学习氛围。学生之间自发成立学习小组,由教师布置识字学习的具体任务,每个小组都要提交最终的学习成果,再由教师依次测评,为每个小组确立考核分数。这种任务驱动下的生生互动学习能够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也能激发和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的识字兴趣。
3.增强识字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上述两种教学方法主要立足于课堂之内,课堂之外同样也应成为培养小学生识字兴趣的“前沿阵地”。教学者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识字、认字,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生活中随处可见广告牌、标幅等,其中的内容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认字,并且和学生家长保持紧密沟通,注重观察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识字进展。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识字3中的课程“失物招领”时,教师提问学生:“大家知不知道怎样写一份失物招领启事啊?招领启事中要包含哪些生字呢?”不少学生都是一副疑惑的表情,此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一些已经写好的招领启事,带领学生认识其中包含的生字,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寻找生活中贴在墙上的招领启事,了解其写作格式,观察其中又包含哪些生字。学生由于要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十分认真投入,收效很大。
二、识字教学手段
1.激发想象力,创设识字情境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研究证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擅长通过想象力进行形象记忆,而对于抽象事物的记忆与理解则要弱很多。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设形象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想象力赋予每一个汉字特殊的意义,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提升记忆的速度和准确度。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中的课文《小熊住山洞》时,要求学生掌握“洞”字的写法。此时,教师鼓励每个学生讲一讲自己心目中山洞的样子,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洞中一般都会有水,有时是小河、小溪,有时是从岩石上滴下来的水珠。另外,洞一般都是围起来的密闭空间。”诸如此类,学生发挥想象力,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洞的样子。由于洞中有水,所以“洞”字的偏旁和水有关,而洞除了出口外其余空间又是封闭的,因而“洞”字的另一部分是“同”字。学生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联想记忆,必定会快速掌握识字要领。
2.引入猜字游戏,寓教于乐
猜字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风俗,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同样可以运用这个方法,而且还能发挥不一样的效果。教师设置谜面,既可以引入现成的谜面,也可根据汉字自行设计谜面,但不宜难度过大,尽量选择那些容易猜到的字,快速吸引学生的识字兴趣。学生之间也可相互设置谜面,引导对方猜字,真正将猜字游戏与识字教学相结合。例如,在学习汉字“雷”和“田”时,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多了一个“雨”字,为此,教师针对这两个汉字之间的关系设置一个谜面,即“打雷不下雨”,由谜面可知,“打雷不下雨”代表“雷”字中少了一个“雨”,答案为“田”字。通过不同汉字之间的转化关系设置谜面,既赋予了汉字本身以趣味性,又加深了学生对相关汉字的印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探究兴趣。
3.教会学生图像记忆
小学识字教学必须要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汉字的能力,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记忆图形,根据图像搜索相互关联的汉字,提高识字效率和质量。学生在观察汉字过程中不仅要在脑海中形成图像,还要手脑并用,熟练掌握该汉字的写法,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更为牢固的印象。例如,在学习汉字“口”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如果在原来汉字的基础上再多一个“口”将变成什么字,如果再多一个“口”字又将变成什么字。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手写,两个“口”则为“吕”,三个“口”则为“品”。诸如此类,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类似的汉字还有很多,如“日”“昌”和“晶”,以及“人”“从”和“众”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进行关联记忆。
总之,培养小学生识字兴趣的方法是十分多样和丰富的,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时机,并运用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郭爱爱.谈识字教学中的趣味性[J].考试周刊,2014(48).
[2]刘小阴.对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08).
[3]何江珠.小学生兴趣教育策略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
[4]曹超贝.从兴趣入手,增强写作能力[J].小学时代(教师),2015(07).
[5]张生海.浅探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