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表现的形式

2024-10-13

色彩表现的形式(共12篇)

色彩表现的形式 篇1

摘要:色彩作为动画影视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觉形式元素, 一直以来为刻画角色的情感, 反应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的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分析影视动画色彩语言表达基础上, 对于中国影视动画中色彩语言表现进行分析, 说明带有着强烈的中国传统色彩, 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语言风格。

关键词:影视动画,色彩语言,表现形式

1. 引言

爱森斯坦作为一代电影大师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关注色彩在电影艺术表现手段中的审美意蕴和艺术表现力, 他说:“电影的色彩表现手法将与形象和主题、内容和戏剧性、动作和音乐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彩色作为电影感染力与电影语言的一种新的强有力的因素, 也将加入它们的行列。”由此可见, 色彩语言在影视动画中的作用, 本文主要分析了影视动画中色彩语言的表现形式等相关问题。

2. 影视动画色彩语言表达

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说:“一般说来, 色彩直接影响到心灵, 色彩宛如键盘, 眼睛好比音锤。心灵好像绷着许多弦的琴, 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 有意识地接触各个琴键, 在心灵中引起震动。色彩本身是物质性的, 没有任何的情感, 而是色彩视觉会引起人们对各种色彩的心理联想, 这是在色彩感觉与色彩记忆的基础上产生的。当人们看到某种色彩时, 会通过视觉对色彩信息进行传递并与头脑中记忆的类似色彩信息比较、联系, 回忆带有这种色彩特征或者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事物。色彩中, 有的是与客观存在的具体景物相呼应, 有的则从抽象的概念出发与某种事物或人的感觉、情绪相联系, 从而从视觉引发其它各类的感觉。法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马赛尔·马尔丹在他的名著《电影语言》中说:“电影色彩的真正发明应该从导演们懂得了下列事实的那一天算起, 即色彩并不一定要真实 (即同现实完全一致) , 必须首先根据不同色调的价值和心理与戏剧含义去运用色彩。例如对绿色, 人们都能联想到自然、和平, 而对于黑色则联想到黑夜和悲惨、恐怖的事件。每种色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 它们和人类的色彩生理、心理体验相联系, 从而使客观存在的色彩仿佛有了复杂的性格。如幸福的红, 甜蜜的橙, 青春的绿, 理智的蓝, 高贵的紫, 纯真的白等等。色彩语言的表达积淀了民族文化内涵, 关涉政治、宗教或社会结构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可能会随着时间与地域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所以特定的颜色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即用一定的色彩来隐喻某种理性或观念的含义。如中国人喜好的红色, 它代表着积极向上和生命活力, 黄色在我国古代被尊称为至尊无比的天子色, 成为的最高权势的象征等。[1]

不同的色彩使人们的联想在影片中成为表达情感语言内容的词汇和辞海。如红、橙等色使人觉得温暖, 蓝、紫等色使人觉得寒冷, 深色的物体使人觉得沉重, 浅色的物体使人感觉轻;纯度高的颜色活跃, 纯度低的颜色则趋向于抑制, 使人感到低沉、宁静。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色彩语言的运用以象征喜庆意味的红色为主基调。而日本人深受民族传统、民间因素的影响在色彩语言的运用上喜好白色、蓝色, 《机器猫》以蓝色为主基调。再如美国动画《狮子王》中“辛巴歌舞”这一段落戏的色彩语言表达, 极富美国民族情感表达装饰性色彩的运用, 效果浓烈,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色彩视觉影像。片中十分丰富的用色, 大量运用金黄色、绿色等色调, 以展现色彩的和谐感, 表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感觉。随着剧情的发展, 当“刀疤”继位后, 整个色调完全以灰暗色来表现, 与“辛巴”生存的环境形成了极强烈的对比, 渲染了影片的气氛。

3. 中国影视动画中色彩语言的表现形式

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及丰厚的文化底蕴, 形成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的民族色彩语言。1941年, “万氏兄弟”摄制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的上映, 奠定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新中国成立后, 影视动画得到了全面发展, 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底蕴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为这一时期创作各种类型的动画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丰富养料, 动画片同时被称之为“美术片”。脱胎于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和写意山水画而形成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和《山水情》等, 色彩语言的运用上充分展示出水墨画单纯, 幽雅的韵味, 以黑白墨色为主的大的基调, 局部加人一些浅绿色、淡黄色、粉色、淡蓝色等略为鲜艳的淡淡的色彩。但总体上依然保持镜头色彩语言的简洁, 追求色彩的单纯、雅致、概括, 将中国文人的气质融人其间, 形成了淡雅、朴素的色彩视觉氛围, 将美术与电影艺术形式相结合、使民族色彩语言特点完美地通过再现出来。[2]

六十年代由万籁鸣导演的动画长片《大闹天宫》是一部民族色彩风格鲜明而成熟的代表作品。影片从敦煌壁画、民间年画、庙堂艺术等方面汲取了丰富养料, 通过创作者的精心设计, 推陈出新, 创造了一种既是民族的、又是新颖的艺术风格。宏伟的场面、奇特的形象、绚丽的色彩, 都给观众一种强烈的的形式美。在对色彩处理上, 充分考虑了中国人对色彩语言的爱好, 以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为基础, 具有传统中国画的技法, 色彩语言运用较多的红、绿、蓝色彩, 配合明朗、精炼的造型, 使色彩运用得极具民族特色。在此基础上, 处理色彩语言时也使用色彩的表现性, 并且把色彩语言作为一种艺术手段, 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质, 而且被赋予创作者的主观意图, 成为一种艺术的语言、符号。结合剧情和人物的情感, 创造性地运用色彩是其一大特色。如孙悟空这个形象的色彩设计中, 身着鹅黄色大衣, 腰束虎皮短裙, 大红的裤子, 足下一双黑靴, 色彩的运用上借鉴了戏曲脸谱与民间年画的色彩配比, 运用红、黄、绿这些鲜艳装饰的色彩来体现人物性格, 设计出既具有现代装饰意味又带有民间传统、民族特色的色彩形式语言, 称得上是中国动画色彩语言艺术运用的经典之作。在中国艺术尚谈“神似”, 以看似“不似”之形来求“真似”之神中, 取形于意, 寓意于象, 以象尽意。从而造就了中国影视动画意象化的色彩语言特征, 是民族性、艺术性、观赏性之间完美结合的典范。

4. 结语

动画艺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其题材广泛, 在情节、角色及环境还带有幻想性、虚拟性, 因而其色彩必然异于真实生活。不光更夸张、更概括、更典型、更丰富而且色彩必须更具设计性和创造性, 使色彩在影视动画中发挥极至的艺术感染力。从而达到强化主题, 促进剧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赫聪.影视动画中造型设计依据的理论基础[J].文教资料, 2008 (30)

[2]曲春景, 童云霞.影视动画作品中色彩语言的表意功能[J].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16 (6)

色彩表现的形式 篇2

一是没有调查就有了发言权。脱离群众,闭门造车,凭印象和主观臆想办事,好大喜功、偏听偏信,工作忙乱。

二是工作流于形式。热衷于提新口号,定新指标,典型的“发烧友”,图虚名、争彩头,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

三是花花点子层出不穷。今天一个“主意”,明天一个“点子”,从表面上看很有道理,很有功底,实际上是纸上谈兵,不好操作。

四是哗众取宠。考虑问题不是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立足于吸引眼球,喜欢整视觉大餐。

五是弄虚作假。把准备做的说成已经做了,把个别的说成普遍的,把布置的说成落实的,华而不实,制造虚假政绩,粉饰太平盛世。

六是取悦领导。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善于研究领导心理,投其所好,一门心思跑后门拉关系,以博取领导的赏识和提拔。

七是工作动机不纯。一旦走上领导岗位后,不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能平等待人。自以为职务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瞒上欺下,追逐名利。

八是嫉贤妒能。心胸狭隘,心理阴暗,以个人的好恶为标准,以个人的利益得失为根本,选人用人,把奴才当人才。

形式主义一是体现为不关心群众疾苦,遇事不负责任,做官当老爷的官僚主义;二是体现为以我为中心,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利己主义;三是体现为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本位主义;四是体现为主观与客观相脱离、认识与实践相脱节的主观主义;五是体现为不讲原则,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自由主义和机会主义;六是体现为以投机、钻营、欺骗、虚伪、圆滑为特征的市侩主义。毛泽东:官僚主义的二十种表现

第一种,高高在上,孤陋寡闻,不了解下情,不调查研究,不抓具体政策,不做政治思想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旦发号施令,必将误国误民。这是脱离领导、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第二种,狂妄自大,骄傲自满;主观片面,粗枝大叶;不抓业务,空谈政治;不听人言,蛮横专断;不顾实际,胡乱指挥。这是强迫命令式的官僚主义。

第三种,从早到晚,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对事情没有调查,对人员没有考察;发言无准备,工作无计划;既不研究政策,又不依靠群众,盲目单干,不辨方向。这是无头脑的、迷失方向的、事务主义的官僚主义。

第四种,官气熏天,不可向迩;唯我独尊,使人望而生畏;颐指气使,不以平等待人;作风粗暴,动辄破口骂人。这是老爷式的官僚主义。

第五种,不学无术,耻于下问;浮夸谎报,瞒哄中央;弄虚作假,文过饰非;功则归己,过则归人。这是不老实的官僚主义。第六种,遇事推诿,怕负责任;承担任务,讨价还价;办事拖拉,长期不决;麻木不仁,失掉警惕。这是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第七种,遇事敷衍,与人无争;老于世故,巧于应付;上捧下拉,面面俱圆。这是做官混饭吃的官僚主义。

第八种,学政治不成,钻业务不进;语言无味,领导无方;尸位素餐,滥竽充数。这是颟顸无能的官僚主义。

第九种,糊糊涂涂,混混沌沌,人云亦云,得过且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一问三不知,一曝十日寒。这是糊涂无用的官僚主义。第十种,文件要人代读,边听边睡,不看就批,错了怪人;对事情心中无数,又不愿跟人商量,推来推去,不了了之;对上则支支吾吾,唯唯诺诺,对下则不懂装懂,指手划脚,对同级则貌合神离,同床异梦。这是懒汉式的官僚主义。第十一种,机构庞杂,人浮于事,重床叠屋,团团转转,人多事乱,不务正业,浪费资财,破坏制度。这是机关式的官僚主义。第十二种,指示多,不看;报告多,不批;表报多,不用;会议多,不传;来往多,不谈。这是文牍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官僚主义。第十三种,图享受,怕艰苦;好伸手,走后门;一人做“官”,全家享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请客送礼,置装添私;苦乐不均,内外不一。这是特殊化的官僚主义。

第十四种,“官”越做越大,脾气越来越坏,生活要求越来越高,房子越大越好,装饰越贵越好,供应越多越好;领导干部这样,必定引起周围的人铺张浪费,左右的人上下其手。这是摆官架子的官僚主义。

第十五种,假公济私,移私作公;监守自盗,执法犯法;多吃多占,不退不还。这是自私自利的官僚主义。

第十六种,伸手向党要名誉,要地位,不给还不满意;对工作挑肥拣瘦,对待遇斤斤计较;对同事拉拉扯扯,对群众漠不关心。这是争名夺利的官僚主义。

第十七种,多头领导,互不团结;政出多门,工作散乱;互相排挤,上下隔阂;既不集中,也无民主。这是闹不团结的官僚主义。第十八种,目无组织,任用私人,结党营私,互相包庇;封建关系,派别利益;个人超越一切,小公损害大公。这是宗派性的官僚主义。

论色彩的情感表现 篇3

关键词:色彩;联想;搭配;民族;情感表现

美丽的东西都是有色彩的。哪里有光,哪里就有色彩——当光线减弱,色彩会失真;当暗夜降临,色彩会消失。可以这样说,在有光的地方,在我们的视野里,颜色随处可见,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与色彩有关。

喜欢颜色,是人的天性。我们长期生活在各种各样的颜色里,自然然便对色彩产生了依赖。如果哪一天,世界不再五彩缤纷,只剩黑白灰,那么我们的快乐也会随之减少吧。

色彩很奇妙,如同音乐一样,没有国界和种族之分,它是世界性的,永远激发着我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既能代表大众的整体情绪,也能代表个人的私有情感。色彩很少单独存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同色彩间的搭配有如一个个音符谱出的乐章,有的美妙,有的激昂,有的俗气,有的反常。

色彩作为视觉第一语言,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审美元素,它作为一种个性艺术语言,是每个创作者情感表现必不可少的载体。每个人喜欢的颜色不同,每一种颜色所蕴含的寓意也不同。不同的颜色能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它能间接或直接影响人的心理与情绪变化。因此,对颜色有感觉也是每个美术创作者的必备技能。如果一个设计师连颜色都分不清,或怎么也感觉不到色彩的不同和各自的魅力,那谈何搭配色彩,谈何用色彩传递情感和美学价值?

也许,在绘画的诸多要素中,最能体现情感的便是色彩。它能直接传达画面的内涵并带动每位观者不同的情绪体验,因此,色彩是一切作品的灵魂与生命。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就学会用色彩表现情感,越到后来,人们对色彩的运用便愈加熟练、愈加丰富、愈加成熟,也愈加随心所欲。

在世界美术史上,运用色彩极力表现情感的“典范”要数大家最熟悉的梵高,他喜欢暴风雨般酣畅淋漓地涂抹颜色,他善于用最直接、最明艳、最单纯的色彩传达他对生活、对艺术、对人们最厚重、最质朴的爱。这一点,从他的《向日葵》与《吃土豆的人们》可以看出来。

而后来的野兽派,则刻意打破人们对颜色的习惯搭配,惯于采用大红大绿作画,颜色特别单纯且强烈,好像一桶桶原生态的颜料直接泼洒到画面上一般。他们敢于突破传统,另辟蹊径,不再抄袭,也不再刻意,总是试图在打破色彩和谐的基础上,营造一种强烈的、独特的情感震动。而蒙克的《呐喊》,则创造性地将某种沉闷的色彩与某种扭曲的线条完美结合,真实再现了某种被逼到绝境只能无声呐喊的心理状态。

当然,色彩本身并不设任何情感代码,但久而久之在人们的联想、习惯、审美等因素影响下,会披上不同的情绪外衣。一旦我们眼中的色彩与日常的体验联系在一起,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联想。也就是说,色彩的情感体验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就像血液流淌于每个人体内一样正常,春天到了百花盛开一样寻常。

因此,有关色彩的联想既是自由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色彩的联想分两类,一类是具象联想,另一类是抽象联想。当思维融入色彩,即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让情感色彩实现彻底解放,在所有民族和象征的基础上,搭建出无穷无尽的可能空间。

一般而言,具象聯想很好理解,简单举例就是看到“黄色”会想到香蕉,看到“蓝色”会想到大海,看到“白色”会想到雪花……而抽象联想实际上就是在具象联想基础上升华的情感联想,比如看到“绿色”会联想起健康与希望,看到“红色”会联想起热情与温暖,看到“紫色”会联想起神秘与优雅等等。

世间,有的颜色是真实存在的,有的颜色却是提炼而成的。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不管颜色多寡与否、鲜艳与否,当创作者能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赋予笔下颜色以情感象征意义时,才能增添作品的魅力与内涵。

此外,色彩的感觉与我们的生活戚戚相关。比如,色彩有冷暖、轻重、明暗之分,它们之间细微的不同,都可能影响人的喜怒哀乐之变化。还有,貌似色彩只单纯作用于眼睛,其实它对人的味觉、触觉、嗅觉等同样起作用,例如尖红椒配上小炒肉,视觉上很漂亮,味觉上也很辛辣。

对我们而言,色彩是扑面而来的视觉刺激,它往往能第一时间就抓住我们的感官,引领我们的情感。例如清晨的日出,红红地露出小半边脸儿,它会让我们感觉一整天都生机勃勃的。

而通常具有装饰意味的色彩,更能带给我们某种感觉和联想。因此,在艺术创作中,若不注重色彩的装饰性,倒有点本末倒置的嫌疑。概而言之,在作品中,垂直的色彩容易让视觉产生跳跃,而水平的色彩则让人感觉舒缓。

色彩的情感表现有点挑战性。因为色感是一切美感中最大众的形式。每个人在接触到色彩时,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心理反应。怎样在色彩运用中,赋予观者一种高层次的情感体验,让情感溶于色彩,让色彩极富感情,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必须。

色彩同时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无论我们察觉与否,它都会引起我们心理上的体会和理解。当然,并不是每一种颜色或每一种搭配,都会让我们感觉舒适,有的会让我们感觉刺激,有的会让我们感觉模糊,甚至有的还会让我们感觉俗不可耐。

所以,色彩的运用若违背了大众生理和心理感觉的规律,即便色彩再丰富、再艳丽、再出奇,也不会产生很好的情感体验。因此,每次色彩的运用都要富有人文性和意义性,要努力探索色相、色调跟人的感情、思想之间的关联。总之,色彩情感的真实表达能提高作品的价值性和内涵性。

色彩作用于情感,自然会产生心理、象征、文化、政治、娱乐等效果。而这些效果作用于我们的经验,会渐渐成为我们内心世界的一部分。比如,我们看到冬天飘落的枯叶,会联想起死亡与衰败,自然然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再比如,我们看到白色的衣服,会自然然联想起婚纱或丧服,因为它分别代表着喜悦、纯洁和诀别、复活。

另外,色彩的情感也极具民族性。在东方,红色代表喜庆、吉祥和如意,春节时,大伙儿都贴红色春联,穿红色衣帽、挂红色灯笼等。而西方,红色则让人联想起火与血,是紧张、激进、危险、残暴和屠杀的象征。

色彩表现的形式 篇4

20世纪是西方美术界风起云涌的时代, 各种风格主义流派出现。在当时政治经济格局大变的局势下, 分析哲学、实用主义哲学等哲学思想的影响下, 艺术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 发生了一件戏剧性的历史事件。马蒂斯与马尔凯、弗拉芒克、德兰等一群年轻画家的作品被集中在同一展厅展出, 他们色彩强烈、简洁粗犷的画作震撼到了前来参观的观众。展厅的中间陈列着雕塑家马尔克所作的一件类似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多纳太罗风格的小铜像。批评家路易斯活塞尔进人展厅一看, 不禁惊呼道:“哎呀, 多纳太罗让一群野兽包围了!”于是这群画家便获得了一个很不雅致的称号—野兽派。马蒂斯就是那位“野兽中的野兽”。阿波里耐称马蒂斯是“一位集法兰西最温柔特质于一身的艺术家:简单却有力, 明亮也柔和。”在1906年的秋季沙龙后, 马蒂斯在众多的“艺术革新者“中的中心地位已确立。这位原来在律师事务所供职的律师, 由于生了一场病, 在疗养中, 他用画画打发时间, 就这样, 马蒂斯作为画家大师的人生真正开始了。

二、色彩艺术的主观表达

(一) 马蒂斯色彩运用的演变与创新

马蒂斯在幸运地进入莫罗的画室后, 他先开始是主要临摹古典作品, 以夏尔丹作品为代表。早期的绘画, 他的风格受到印象主义的影响, “我的调色板上只有茶褐色和土黄色两种颜料, 而威利的调色板上是印象主义的色彩……我当时就被那种纯色的光泽所吸引了。”这是他当时说的话。《读书的女人》和《餐桌》都是表现出印象派的造型方式和色彩感。同时, 他对西涅克的点彩画技法很感兴趣。1905年用彩虹纯色构成的《豪华、安谧和快乐》是对印象派学习的一个总结, 使用印象派的点彩法, 然而画面色彩鲜明大气, 终结了对自然色彩的单纯模仿, 具有较强的主观性。1905年之后马蒂斯认识到印象派的色彩分解导致了形与轮廓的模糊, 使画面跳跃不定, 不足以表现画家的情感, 于是他转而采用鲜亮的色彩和强烈的色调对比, 渐渐地以忽略阴影的处理方式来探索艺术。《马蒂斯夫人》《戴帽子的女人》《科利乌尔风景画》等都是他探索中的转折之作。《舞蹈》《音乐》等作品的出现, 表现出色彩的平面性和抽象性逐渐加强, 马蒂斯直到晚年的创作阶段都在追求简洁有力的艺术表达, 在剪纸上涂色并拼贴组合。“我完全出乎本能地理解色彩的表现力。”马蒂斯认为他自己在色彩运用中最大的贡献就是通过色彩传达了一种对空间的情感。

(二) 色彩中的音乐律动

在没有深入了解马蒂斯画作之前, 绘画给我的律动感主要通过线条的变化和画面结构布局体现的。但是在欣赏了马蒂斯的多幅作品后, 我觉得马蒂斯完全改变了我之前的想法。“绘画必须有一种自然发光的力量”马蒂斯自己这样说。马蒂斯本人非常喜欢小提琴, 喜欢音乐, 他常用音乐片断诠释他所认为的绘画中的特殊之处。马蒂斯作品中的色彩结构安排的井然有序。马蒂斯的色彩结构理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塞尚色彩结构的影响。塞尚认为, 绘画的色彩必须具有一种结构。马蒂斯坚持色彩的“稳固性”, 而不是像印象派的色彩只是一种过往感觉的记录;另外, 他还认为色彩只因关系而存在, 构成的技巧就是建立对比、比例关系, 以此来造成画面的平衡。具体的色彩像一个个音符, 马蒂斯像一个作曲家, 安排好节奏和旋律, 通过建立比例关系, 达到整体的平衡。以《野兔》这幅作品为例, 一开始我看到这幅作品, 我很惊讶, 因为色彩用的非常大胆和狂野, 完全用色彩把一只野兔形象表现出来, 画面左上角的色彩使用向下的笔触, 右上角是横笔触, 左侧是一些点彩块, 右侧是自由曲线, 整体颜色则是左边偏深。整幅画面充满了动感, 这只野兔仿佛在画面中要奔出来。在《开着的窗户》这幅作品中, 我们也可以看到马蒂斯忽略了透视, 将窗内窗外景色融为一体, 画面右侧的窗户边上是粉紫色与海水的颜色相似, 仿佛是窗外温暖的海水涌入了室内。绿色笔触下的藤蔓好像打破了界限, 将里面和外面的世界融为一体, 又好像因为海水上帆船的运动也动了起来, 色彩的音乐感跃然纸上。

在马蒂斯看来, 色彩不应该散乱无规律, 而应与人的感情建立密切联系。这些色彩要能表现人物, 还要能表达主要线条里传达的重要情感。马蒂斯的《舞蹈》和《音乐》这两幅著名的代表作就是色彩传达感情的成功之例。两幅作品构图都十分简洁, 色彩上的对比十分鲜明, 大面积的颜色使用, 褚红色的人体成为画面的中心, 原始的粗犷之美, 色块在画面上舞动起来一样, 节奏在某种意义上被切割、不连贯中却依然显得流畅, 通过这种方式, 马蒂斯把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融合起来。正如马蒂斯自己所说:“我经常在舞蹈中看到富有表情、节奏感和音乐性的动作, 这些都是我十分钟爱的。这个舞蹈似乎就是我心中的舞蹈。”

三、异国情结下的表现形式

在1903年巴黎举办的东方艺术博览会上, 当时展出了很多独具东方意味的作品, 其中浮世绘版画给马蒂斯带来了很大影响。浮世绘版画的色彩艳丽、单纯、鲜明、强烈, 装饰性也极强, 这种色彩的表现力使马蒂斯大为震惊。马蒂斯在他的《马蒂斯夫人》这幅作品中, 将自己对日本文化那种情结融入进去, 我欣赏这幅作品的时候, 觉得画面中人的左半边脸用色相对大胆, 立体感强, 像是一个西方的女子, 而右半边脸则比较含蓄, 感觉像一个东方女子。也许, 这表达了马蒂斯对异国东方的神秘向往。东方艺术中大红大绿的色彩、强烈的光线、平涂的色彩技法、富有表现力的线条以及东方式的热情丰富了马蒂斯的调色盘。《戴着马德拉斯头饰的女人》《穿着红色灯笼裤的奴婢》将印度拉丁风情展现出来。《亚洲》这幅作品非常有意思, 红色背景下, 画面中人物的脸部线条勾勒与中国石窟佛像感觉相似, 马蒂斯在用色上也捕捉到了一点东方的神秘感。

喜欢雕塑、陶艺画的马蒂斯, 在晚年还采用了剪纸这种艺术形式。雕塑让马蒂斯绘画结构感突出, 陶艺剪纸则凸显出马蒂斯绘画的装饰性优势。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在马蒂斯后期的剪纸作品中也有这种艺术感。马蒂斯在《马拉美的抒情诗集》中的插图中, 都是运用线条进行绘画, 没有色彩, 但一样流畅生动,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这样一种东方的境界, 同样也出现在了马蒂斯的作品中。

广告标题的表现形式 篇5

一、新闻性标题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发布信息,向消费者提供一些新事物。例如:隔断新贡献,抗火立大功——燃烧两小时,抗热温度986℃——台湾环球牌石膏板广告标题治疗关节炎的突破性产品终于问世——阿斯巴膏——阿斯巴膏广告标题要注意的是,当采用新闻性标题时,必须有真正称得上新闻的广告内容,否则报纸或杂志将它作为新闻登载出来,而读者发现其并无新闻价值,会破坏读者对媒介的信任程度。

二、诉求式标题这类标题无论理性的还是情感的,其意旨都是告诉视听众,从我们的商品中可以获取某种好处。这类标题一般都较平淡,但对一般缺乏经验的人来说,能向他们直陈诸般好处,这正是他们所期望的。比如,有一种电子计算机办公系统广告,其标题为:“以最简单的操作,完成最复杂的工作。”无疑,这对办公室部门一般秘书工作人员,特别是对计算机语言没有多少知识的人,是一个有力的吸引。

三、炫耀式标题广告主总期望能在标题上体现生产者对产品的骄傲以及引以为豪的态度。只要产品的确令人满意,文案人员都尽量满足雇主的这种心理,以致标题带上那么一些公开吹嘘的气息。如:“从台湾第一到世界金牌,统一鲜乳是最好的鲜乳!”——台湾统一特级鲜乳广告标题也有将咄咄逼人的口气变得比较柔和些的:“尽善尽美,我用来用去还是它”——法国首饰广告标题

四、建议式标题许多文案人员喜欢采用这种形式的标题。它兼具多种优点,主要的有3项:1.标题主动地劝说或强暗示读者去做或去思考某些事情;2.标题一般直接言明所推荐产品的某种用途或使用方法;3.它同时具有利益性标题的优点,由于建议使用及促使购买的说辞铺陈,直接或间接地将使用该品牌产品的利益告诉读者,标题就具有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双重功能。如:加点新鲜香吉士柠檬,让冰茶闪耀阳光的风味——香吉士柠檬广告标题果珍要喝热的——果珍广告标题

五、悬念式标题人类天然具有好奇的本能,这类标题专在这点上着力,一下子把读者的注意力抓住,在他们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产生兴趣。譬如有这样一则香烟广告:“禁止抽各种香烟,连555牌香烟也不例外。”读者的第一印象便是“555”有点特殊,接着要问为它为什么值得单独提出,于是忍不住要尝一尝它究竟有什么与从不同。还有一则眼镜广告,其标题是:“救救你的灵魂”,初听之时令人莫明其妙;正文接着便说出一句人所共知的名言“眼晴是心灵的窗户。”救眼睛便是救心灵,妙在文案人员省去了这个中介,就获得了一种特殊效果。

六、设问式标题设问当然是自问自答。如美国Compag电脑广告的标题:为什么美国1000家最大企业采购微电脑时,大部分都首先考虑Compag又如法国有家巴黎商店推销中国沱茶的广告标题:您要外形美吗?那就请喝沱茶,它可以溶解血液中的油脂中国广告中也不乏这样的实例,恒星牌灯泡的广告标题就是这样形式:谁为万家燃灯火?恒星牌灯泡为你带来光明与欢乐正确的答案似乎应该是发电厂,可那便不成其为广告了,人们宁愿接受这似对又似错的答案。

七、标语式标题这类标题简短有力,主要由广告的名字或品牌(大都为系列性的)构成。这种标题大都将产品与知名度很高的公司或系列品牌挂钩,有助于产品的销售。如奥琪男用化妆品广告为:“奥琪没有忘记男士们!”日本的两则摩托车广告更是有力:“要骑就骑丰田”——丰田摩托车广告“‘银座’就是豪放”——‘银座’摩托车广告以上参见邰启扬、王克等:《实用广告技巧》,知识出版社1993年1月版,第110页—114页。

八、陈述式标题这类标题是客观陈述事实,将广告正文的要点如实地向读者点明。例如:结实的杜邦塑胶能使薄型安全玻璃经冲击致碎后,仍粘合在一起——杜邦塑胶广告标题只要三十元,孔兰蛋蜜乳,能使你的脸蜜蜜柔柔,表现个性美——孔兰蛋蜜乳广告标题这类标题庄重严肃,无需强调刺激和加强感情色彩,常一目了然地点明广告信息内容。九祈求式标题用祈求、劝导、叮咛等言词来敦促人们行动。例如:让你的眼光更敏锐——三洋录音机广告标题用功读书时,灯光不足是最大忌讳,请保护你的眼睛——台灯广告标题这类标题能满足消费者的利益所求,并保证承诺的可靠性。十问题式标题用提问的方式来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他们去思考问题,加深广告的印象。例如:想想今天的和昨天的洗发感觉有何不同?——凤凰系列香波广告标题既然每天要喝水,为什么不用哈磁杯?!——哈磁杯广告标题这类标题站在消费的位置上,提出“为什么”或“怎么办”的问题,促使消费者在购买时进行分析思量。

十一、对比式标题通过对比,突出产品的优点。这类标题用于产品本身前后的对比,或者不同类事物的比较,效果较好。例如我们是第二,我们更加努力——艾维斯出租汽车公司广告所有航空公司向您收的费用是一样的,但是它们所给予您的服务却并不平——泛美国航空公司广告对比式标题应避免褒已贬人之嫌,对比一般是泛比,而不指名道姓。

十二、比喻式标题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促人联想,让人加深对某种思想和观点的认识。例如:三洋电叶轻转,转出清凉世界——日本三洋电扇广告标题小莫小于水滴,细莫细于沙粒——银行储蓄广告标题以水滴和沙粒比喻储蓄,向人启示积少成多的道理。第一封信的愉快回忆——手摘新茶广告标题以初恋第一封信纯洁、清雅的感受来比拟品茗新茶的愉快,十分巧妙而富于人情。

十三、夸张式标题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抓住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以夸大强调,突出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加强艺术效果。例如“审慎保险公司具有直布罗陀的力量”——审慎保险公司广告标题直布罗陀是位于南欧和北非之间的一道海峡,是大西洋通向地中海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显然,把保险业务比之直布罗陀海峡是夸大其词的,但却使顾客对该保险公司的资信产生了信任。

十四、诗歌式标题借用和改用古今诗歌原句,或者采用诗歌式的语言做题,能收到醒目传神、绘声绘色的效果。例如:东风夜放花千树——沙洲灯具给您带来光明美景 赤橙黄绿青蓝,点缀人间春色——化工染料广告雄关漫道,闯进上海,远涉重洋——骆驼牌电扇一日千里竞称雄凉风习习,芳香阵阵,消暑佳品,祝君夏安——苏州檀香扇广告悬崖百丈冰,独有花枝俏——香雪海电冰箱广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星球”收录机给您带来四海知音

十五、借名式标题借用古今中外著名人、事、地、物的名气和影响,赋予新意,常常能使消费者信服,或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徐州食品厂生产的“云龙山牌”蜜三刀,是传统名点,驰名南北。相传北宋时,徐州太守苏东坡得宝刀一把,在青石一连砍三刀,留下三条刀印,蜜三刀故而得名。该厂在广告中使用了这样的标题:“苏东坡连砍三刀,云龙山‘蜜三刀’名扬天下”。江苏金坛县生产一种“丰登牌”封缸酒,此酒选用糯米中之佳品“标米”制造,故醇稠似蜜,馥郁芳香,风格独特,相传为明代皇帝朱元璋在金坛卧龙山畅饮之酒。该厂借用这种名气,使用的广告标题是:“丰登牌,明代贡酒——朱元璋痛饮卧龙山。”

色彩表现的形式 篇6

[关键词]色调 色彩表达 色彩的张力 感性认识 理性控制

[作者简介]贾枫(1969- ),男,辽宁辽阳人,襄樊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美术教学与研究。(湖北 襄樊 4410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3-0112-02

一、色调的统一

有的学生能将素描画得很结实,但色彩却表现不出来,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将学生自身的素描能力和色彩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造型中讲素描和色彩的关系,这两者不是因果关系,但又是紧密关联的。如果除去色彩感觉的天赋,我们讲理性的控制,那么正确的素描观念至少可以避免过分地关注色度的变化,而去辩识体面之间冷暖色相不断转换的关系,即将体面之间的深浅色度变化转换为体面之间的冷暖色相变化。有了素描对造型体积的认识,就有了色彩涂抹的范围和位置。这时更多的只是考虑整体的色调,实体与虚空的基本关系,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相互作用的空间色彩关系以及复杂的微差层次,力求色彩运动起来形成一个相互照应的色彩关系。

色调的确定是由作品的精神内涵及画家的审美倾向所决定的,它是一种感觉上的追求。比如在色彩关系中要将一块黄色反映出来,只要将它调整到使人觉得它是黄色就行,也许将它从关系中剥离出来再看,它根本就不是一块黄色,如果脱离相互的关系局部而孤立地去看这块黄色,它肯定就不入调了。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但需要有感觉,也就是说这里面有对固有色的认识,有调整的能力。在教学中笔者主张睁大眼睛去看,不用聚焦,用眼睛的余光去感受整个空间,特别是去感受那些敏感的固有色,从而获得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存在的色彩关系。调整是主动的行为,面对一个空间要做大量的取舍,提高或降低色彩的纯度要反复地比较,直至有一个明确的有色彩秩序的主观色调。

当然,色调的统一还涉及面积的问题,如果一幅画中占大面积影响的主色调的色彩固定下来了,即使局部有小块的与主色调形成反差很大的颜色也不会影响主色调,而且往往还需要有一些局部的非常饱和的色彩来引导整个色彩关系的发展。

画面和谐的表现方法是复杂多样的,不一定将所有色彩都统一在一个明显的色调中,主要是在色彩构成上做到和谐,做到完整。有时候几种反差很大的色彩摆在画面上,也能做到和谐。它们通过面积上的色彩的微妙调整、相互对比补充、虚实呼应等手段的处理,在画面上也能获得均衡和协调。

二、色彩的张力

有的学生偏爱使用饱和度高的色彩想去获得一种色彩的张力,然而画面上却总是给人一种无力的感觉,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色彩张力的问题。从色彩的物理性来解释,饱和度涉及的是一种色彩的纯度,是由一种单一的光波波长产生出来的,由这种单一的波长产生出来的色彩,最接近光谱上的那种饱和色。当波长不同的各种颜色混合在一起时,所产生出的波形也就相对复杂起来,而与这种复杂的波形相对应的色彩,就是一种看上去比较阴暗的颜色。某种色彩的饱和度,还因这种色彩亮度的不同而不同。当这种色彩达到最亮和最暗的时候,它看上去无异于纯白和纯黑;而当这一色彩的亮度值位于中等时,就能看到它在同样的亮度下,由最高饱和状态向灰色过渡的等级序列。也就是说,调色时颜色越单一饱和度越高,反之饱和度就低。一幅画的色彩张力是依靠色彩的整体性来获得的,而不是单纯靠颜色的纯度和亮度来解决的。它可以是丰富而复杂的,也可以是单纯而简练的;可以是强烈饱和的,也可以是委婉柔和的,重要的是和谐。

笔者常常让学生试着将作品处理得很虚很淡,然后在虚和淡的基础上,对色彩的层次和色相的对比再做一些减法,力求将色彩的体验推到艺术表现的极限。由于主观的制约,这样做使得色彩展开极为有限,到了视觉难以承受的地步,确实很难画,更多的是依靠色彩构成的严谨,但画进去触及秩序的本质就能找到一种和谐,和谐就是一种内在的贯通的气,有气才有张力可言。如果似是而非,半调子不敢走进去,达不到在极端的关系表达中形成气的贯通,就不可能获得整体的力量。

当然,这种虚的处理是相对于实而言的,本质上其实也是实。虚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存在,当艺术家发现了它的存在,并加上创造性的体验,就为拓宽视觉、感受自然本质提供了可能性。虚同样能够体现与表达意图的高度和谐,而且更为闪光。试想一种视觉上的不确定性,但又非常整体,无声无息地迎面而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色彩的张力还包含着色彩的硬度因素。体现色彩的硬度,笔者觉得应当将补色关系做得略微生硬一点,显得直接和单纯一些。

三、色彩风景写生

笔者认为应当多让学生出去进行风景写生,因为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斑斓缤纷的色彩世界,长期滋养在自然的光色中会使学生观察的双眼变得更加敏锐。捕捉色彩变化来自敏锐的观察与整体的比较,悉心的感受才能获得用语言无法表述的色彩关系。但这一切又必须是在有意识的控制下进行,客观物象的色彩关系仅仅是我们的参考。只有对自然物象进行选择取舍,才能更好地组成表达我们想要的更加完美的形式和色彩关系。被动的照抄会使我们离绘画和艺术越来越远,主动的表现才是寻求艺术表现与心灵沟通的途径。

面对不同的自然风景,感受一年四季朝朝暮暮的不同变化时,自己的情绪也会因之不同,使画面上的色彩和色调随之而变化。夏天的郊外满眼绿色,受光背光各有不同,那么多的绿色,那么多的变化,让人无从下手,这个时候画面的色彩归纳和主动的控制就摆在面前,每一笔色彩在画面上挤压和碰撞,又互为一体,物象的不同质地、不同的生长组合和态势,变成了不同的用笔和色彩,给画面注入了新的生命。而在秋天中午苍白的阳光之中,一切都已失去了它的纯度,成为含灰色为主的景色,在黑白对比之余,透着明晰的色彩倾向,学生好像要把所有的色彩都输入画中,却又感觉到眼前仍有许多与情理不相容的“音符”,这个时候让学生环顾四周去搜寻那些能够强化感受的替代色彩进入画面,才能使色彩倾向单纯和明确,使情感表达得更加透彻。

在写生的过程中,尤其是刚刚开始画风景的时候,笔者一直是按上面所说的内容来严格要求学生的,时时提醒学生不要被动,不要跟着自然跑,当这种意识慢慢地变成一种习惯时,学生的作业反而灵动起来,画面也变得更加耐看。

四、色彩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控制

在课堂上,每个学生的色彩感觉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的色彩感觉直接关系到作业的色彩表现力。色彩感觉不太好的学生,可以通过技术上的完善、理性的控制使色彩合乎关系。这大多表现在色调的控制上,或者控制好最大面积色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依靠塑造的能力,也能创作出好的作业。但就色彩而言,少有灵光闪现,因为色彩感觉对一个绘画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它更多的是体现画者的一种天赋。这种与生俱来的敏感力出其不意的表现常常精彩得使人惊叹不已,难以模仿,其中道理似乎讲不清楚,但内在规律一定存在。梵·高就是这样一个天才,看他的作品,你会感觉色相在不断地转换,自由自在,丰富而又协调,常常让人有神游之感。

如何使用色彩来表达,看看印象派画家的画,应该会有所认识。印象派的绘画是色彩的写实绘画,他们表现了自然色彩的本质真实性,将色彩运用发挥到极致,印象派的画看似消解了自然的形状、色度,而实际上它们统统被融入其中。而古典主义绘画的色彩表现则是建立在可靠的素描关系上,色彩更多的是在色度上变换,用固有色的深浅层次表现,冷暖的倾向是一种概念化的关系。透明与半透明的多层画法能够获得一些丰富的微妙层次,但是缺乏真实,尤其在暗部。从根本上讲,古典绘画的色彩作为语言是缺乏感染力的。

以上虽然是老生常谈,但若不是教学中亲身体验过,就总不觉得有那么重要。教与学本来就是紧密相连的,就像艺术上的一切问题一样,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色彩表现的形式 篇7

在欧洲久负盛名的瑞士艺术家、理论家约翰内斯·伊顿1曾在《色彩艺术》一书中说道:“不论造型艺术如何发展, 色彩永远是首当其冲的造型要素。”通过在包装中运用色彩的基本原理, 从而达到准确传达信息、吸引消费者注意的目的, 并通过明艳动人的色彩引发联想, 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进而产生购买行为, 实现包装视觉传达的最终目的——销售。

一、国内巧克力包装设计色彩表现形式现状分析

和国外巧克力市场相比, 国内的巧克力生产工业属于后起之秀。在欧洲, 仅瑞士一个国家每年人均消费巧克力达到10公斤左右;在亚洲, 韩国和日本的人均消费量也达到1.4公斤左右。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消费大国, 拥有几千年的饮食文化, 如今巧克力消费量远远小于其他国家, 这正说明了中国巧克力市场的潜在能力。

面对中国巧克力市场的不断扩大, 众多国际知名巧克力品牌进驻国内市场, 如今, 世界排名前20位的巧克力国际企业都已经全部进入国内, 包括:美国玛氏、好时、意大利费列罗、瑞士雀巢, 以及韩国、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巧克力品牌。这些国际品牌的进入无疑对国内巧克力行业产生巨大冲击, 但这也加速了国内巧克力市场的日趋规范和完善, 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 势必更快的促进市场走入成熟期。

随着国内巧克力行业的发展, 人们的审美需求越来越向欧洲巧克力品牌靠近, 包装的设计越来越多的成为时下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色彩鲜明、生动的巧克力包装更容易吸引消费者注意。一个设计精良的包装就象是产品的“代言人”, 以最快的速度抓住消费者的眼球, 让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接纳并购买产品。

审视国内市场巧克力包装设计: (1) 产品包装设计中缺乏自身品牌的内涵, 缺少品牌独特色彩风格; (2) 产品包装设计在色彩表现中过于低俗繁杂, 色彩过于绚丽庸俗, 造成消费者审美疲劳; (3) 产品包装色彩表现中体现不出品牌自身的传承性, 同时, 产品系列化包装中难以形成品牌统一感, 针对品牌功能分类不明确, 容易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等。这些包装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会大大制约国内巧克力品牌的发展, 造成巧克力产品在销售以及展示陈列视觉效果中处于下风, 不利于国内巧克力产品在未来巧克力行业中与国际品牌竞争。

二、国外巧克力包装设计色彩表现形式现状分析

包装行业业内人士都奉行一个信条:“每个包装就是一副活广告。”设计精良的包装能够提升产品的吸引力, 准确传递出品牌的价值及品牌包装自身的独特定位, 最终目的都是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因此, 提高巧克力包装的吸引力是非常重要的, 这方面, 从国外的许多巧克力包装上都能清晰的体现出来。

国家的包装工业的发展水平及其包装设计的理念, 是一个国家文明的重要体现。欧洲巧克力品牌拥有悠久的历史, 在包装设计上将品牌传承和品牌演绎展现得相当到位, 欧洲巧克力品牌已经成功树立起自身品牌的高贵形象, 不断引领着巧克力领域包装设计的潮流, 通过风格迥异、定位不同的经典展现, 使我们感受到欧洲巧克力包装设计的成熟。

世界顶级巧克力—法国的黛堡嘉莱2巧克力, 它的特殊配方巧克力曾经被欧洲众多皇室青睐, 成为当时欧洲贵族阶级追逐的时尚, 也被奉为艺术领域的经典。200多年过去了, 黛堡嘉莱巧克力坚持挑选世界上最棒的可可, 始终坚持纯手工制作, 以独特传承下来的方式延续传统;作为世界顶级巧克力品牌, 黛堡嘉莱巧克力所有的产品包装上除了象征着高贵的品牌标志之外, 包装上其他就是白色一片, 任何图形, 文字在包装中都显得多余。

Choco Honey巧克力是巴西索罗卡巴本土品牌巧克力, 包装设计整体风格简约大气, 色彩与色彩之间、色彩与文字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相互呼应, 和谐统一;包装的色彩设计中不失清新的色彩, 白色与淡绿、淡蓝、橙色在色彩上带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展现其独特的品牌个性魅力, 即区别于其他巧克力品牌包装, 又一改巧克力包装那种咖啡色包装的大众印象。

综上所述, 色彩富有美感, 被赋予特殊魅力, 不但具有强烈的视觉效应, 而且对消费者的生理及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还可以左右人的感情、情绪和行为, 也是激起消费者购买欲望、促进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当今社会是感性消费的时代, 当消费者面多五光十色的商品海洋, 需要消费者对商品立刻做出反应, 对于一种能赢得消费者青睐的产品来说, 整个购买决策的过程是瞬间的, 这时包装色彩就可以充当吸引消费者的重要作用, 所有说色彩是包装设计的灵魂。如今, 包装的色彩设计已经成为消费大众判断产品质量的一种直觉体现, 在产品包装设计中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总结

巧克力是一种“情感产品”, 重要的不是品尝, 而是感受巧克力带给人们的幸福感。巧克力行业前景无限, 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同时巧克力的特殊性表现出对包装设计越来越高的要求, 包装色彩不再一味地追求华丽、奢侈的包装色彩设计, “回归自然”“绿色包装”“平淡是真”开拓了包装色彩设计的新概念, 那些朴实无华的天然色彩走入包装色彩设计中, 给人带来真实感和信任感。包装色彩所散发的魅力不光是产品自身的魅力, 更是一种巧克力文化的魅力。“最好的包装就是没有包装”。也许是未来包装设计中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王晓玲.浅析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地位[J].电影文学, 2007 (16) .

[2]张媛媛, 伊嫱.设计色彩在包装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与实践[J].艺术与设计 (理论) , 2011 (5) .

[3][日]伊达千代.色彩设计原理[M].悦知文化.中信出版社, 2011.3-64.

色彩表现的形式 篇8

传统节日是早期农耕社会, 先民根据日常天气和时令变化的经验, 结合四季农业生活, 为表达对自然社会生活的热爱之情, 从而形成的祝贺和纪念方式, 后逐渐演变为一种仪式、庆典与游艺的活动, 在民间广泛流传, 成为人们主要的庆祝时刻。

节日是民族历史和文明的产物及象征, 承载了民族文化的核心部分。在全球化热潮中, 弘扬本土文化, 继承和发扬传统, 保存和丰富民族文化, 是每个民族的使命。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结果,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递和发扬。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清晰地展现了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也是一条精神的文脉, 生生不息。

目前, 我国国家法定休假的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以法律的形式将传统节日深入民心, 深入到百姓生活, 结合全民休假的方式, 突出节日氛围, 全民共欢。这些节日内容以人的装饰及器物修饰还有环境装饰和人的行为参与等形式展现, 更大范围地突出民间美化的形式和作用。

这几大节日, 最具有民俗特点, 深入民族文化集体无意识, 是民间最重视最隆重的时刻, 也是色彩使用最丰富, 装饰性最强的时刻。通过民间的传承, 以庆祝的方式, 表达节日里人们的情感变化和心理诉求, 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成为生机勃勃的民族文化的长流, 源远流长。

二、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类别

中国传统色彩观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发展过程中历史沉淀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独特文化现象, 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标识。传统色彩观在节日的庆典和装饰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人的色彩观源于中国传统阴阳五行学说, 五行相生相克, 提出的五色学说, 系统地指出了青、赤、黄、白、黑五色一个整体, 相生和相克连续地交互循环产生无数颜色, 形成万象的色彩。

中国传统色彩的特征是师法自然, 重视等级与次序。从春秋开始, 色彩与季节和方位相对应。季节配以色名和方向, 春为青阳, 主东;夏为朱明, 主南;秋为素白, 主西;冬为玄冬, 主北。黄为远古五帝中心的象征色彩, 黄色具有特殊象征意义, 它位居五行的中央是象征大地的颜色。将色彩运用于节日的形式中, 从而形成了历代节日色彩的主导色。色彩丰富了民俗的表现力, 强化了民俗的感染力和多功能释放。

三、传统节日色彩在民俗艺术中的表现

传统色彩的五色说, 对应四季的自然色调, 成为主要的色调, 在节日中发挥最重要的烘托作用, 也成为民俗艺术中色彩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春节和元宵节突出红色, 枚红色, 热闹喜庆。清明节和端午节突绿色青色, 亮丽的杂色, 五彩线辟邪。中秋节和重阳节突出橙黄色, 橙色, 菊花盛开, 夕阳暖调, 秋水长空的淡青色, 秋月的水白色。本文将六个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节, 按季节整合, 表现节日色彩的特色。

(一) 色彩艳丽, 装饰性强,

民间色彩, 主要表现在节日的装饰性上, 与季节相应和。大多取色于自然, 色彩艳丽, 有生命活力, 以黄青赤三色原色为主, 突出其活力。色彩明亮富有装饰效果, 如春节, 作为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 举国欢庆, 家家团圆。这时冬季, 色彩暗淡, 主要采用赤红色, 东方色, 突出其装饰效果。红色被视为春节主色调, 与春节相关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比较多地呈现了红色, 灯笼、春联、爆竹、红包、新衣等等。红色代表艳丽、芬芳、生命力、饱满、成熟, 红色象征着幸福、欢乐和喜庆, 是传统节日最突出的色彩。

清明和端午节以绿为主调色, 色彩与季节相呼应, 也介于青黄之间的颜色, 成为最生动的组合。绿色是植物王国的色彩, 象征着丰饶、充实、平静与希望, 正是大自然最生动的时刻。绿色是南方色, 突出绿色的清新欢活。

中秋节和重阳节更突出黄色, 秋天的季节, 黄色是主要色调, 植物的衰老色, 果子成熟的色, 还有黄菊的色彩。在所有色彩中, 金色是最暖的色, 金色也属于能引起食欲的色, 给人香甜略带酸味的感觉, 金色又是明亮、华丽、健康、辉煌而动人的颜色。金色的秋阳, 金色的菊花, 成为秋天最主要的色调, 在民间艺术的色彩表现上, 以金黄色为主, 突出金色的温暖, 丰收, 喜悦之色, 成为秋季节日的代表。

(二) 色彩任意组合, 夸张而有视觉张力

民间艺术最大的特点是夸张变形, 富有想象力, 色彩搭配夸张。民间艺术的手艺, 是发自内心对生活的热爱, 如春节的窗花剪纸, 是依赖于想象进行剪刻的, 各种动物属相, 参照动物形象随手赋形, 进行创制, 生动活泼的形象更具有民间的特色。元宵节的灯笼也是以手工制作为主, 进行形态与色彩的任意组合, 突出变化的生动性, 想象力的丰富性上。端午节的手工荷包, 也以各种荷包形式进行缝制的, 突出其民间工艺色彩与图形的想象力, 越变形越生动, 越夸张色彩越有特色。五彩线, 更是色彩随意组合。中秋节的拜月方式, 同样突出想象力, 表达对团圆的祝贺。重阳节的登高, 插茱萸, 菊花酒, 在各种表现艺术形式中, 突出视觉的张力和突破性。

(三) 色彩追求心理和谐, 突出吉祥图案

节日作为民俗最重要的表现方式, 吉祥图案是人们祈福祝愿达的形象化表现。尤其是在祝愿的节庆里, 表现得格外醒目。春节, 作为新春的伊始, 人们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合家幸福, 用最吉祥的图案来表达新的开启。在年画上绘制的吉祥动物, 鸡, 鱼, 荷花, 福娃娃, 表现人们内心和谐的追求。清明节端午节的传统民俗画里, 清明上河图时里, 都表现了春天的和谐美好。重阳节和中秋节里的色调同样表现祝福, 用金色, 表达对团圆和老人的敬重, 追求圆满的和谐感。节日里人们一直用植物动物的美好品性, 表达人的内心追求, 对生活的热爱。

总之, 传统节日在历史长河中被赋予各种色彩联想表达, 而这些色彩联想都与传统文化中的五色相关, 并由这基本五色拓展形成颇具深刻意蕴的形象, 与和谐美好的生活愿景相呼应, 成为民间艺术的色彩长脉, 成为艺术长河里最有生命力的民间活力。

参考文献

[1]鸿洋著.《传统色彩图鉴》.东方出版社, 2010.

[2]袁晶著.《中国传统色彩观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江西师范大学, 2009.

色彩表现的形式 篇9

一、非理性的色彩表达

德国美学家利普斯认为人天生就具有审美的本能,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本能。这种本能能够把现实物象中的纯粹的美抽离出来。审美主体对于审美对象产生快感是由于主体感情的灌注[1]。美学家沃林格则在利普斯的基础上将其理论做进一步发展,他认为主观情感高于客观观察,艺术家创作的过程是将主观对客观的看法进行物化。虽然色彩本身不具有任何的情感和意义,但是由于每一位艺术家的经历与个性不同,所运用的色彩便会传达出不同的艺术感受与主观情感。德国表现主义的色彩不再是为了表现形体空间感,再现客观世界而存在的,它和形体在整个作品中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甚至有时色彩的地位更加的突出。色彩成为心灵与情感表达的窗口。以桥社画家凯尔希纳的作品为例,在1911年至1915年间他创作了一系列的街景作品。这些作品人物形态颓废,色彩充满了不协调感,暗示了一次世界大战前都市生活中的重重危机,带有浓厚的直觉心理因素。在1913年创作的《柏林街景》中,他采用了富有情绪感的,带有尖锐角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没有过度关注人物造型的表达而重视精神的突出。处在画面中心的男性深蓝色的衣服与道路上的暖红色之间无论在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上都产生了强烈的对比。画面左边最前端的女性人物、头发被处理成红色,身上的紫色衣裙将道路背景的粉红色和深红区分开来。画面最亮的白色衣领与帽子的羽毛构成了接近菱形的形状,锐利的下脚几乎要将深紫色衣裙从中分裂开来,对比十分强烈。在凯尔希纳眼中世界是孤独和令人恐慌的,对生命的不安与犹疑也充斥了他的其他作品。在作品《市场和红塔》中,空无一人的街道到处弥漫着死一般的寂静,黑色塔楼的尖顶造型和几乎要斜刺冲出画面的动势让观者形成了一种莫名的紧张,两道橘色的如牛角般造型的路面与黑色尖塔形成相互冲突,没有任何和谐的美感可言,这让艺术家的心理冲突达到了高潮,同时背景蓝灰色的天空和浅色的云朵也制造出一种幽闭和压抑的视觉效果,让人在心理和情感上更加容易产生共鸣[1]。

二、装饰化的色彩并置

表现主义的画家都在考虑如何处理在平面上的绘画空间。他们的色彩常带有一种平面化的装饰化的效果。他们采用大面积高纯度的颜色,制造平面效果,打破纵深空间。罗特卢夫是除诺尔德以外用色最大胆的画家,他的作品《自画像》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这幅作品中他身着高领绿色上衣,黑边眼镜,八字胡须,背景被处理成几块抽象的颜色,仿佛紫色的帘子有一个黄色的洞口,色彩并置对比鲜明夸张,色彩之间不和谐使得两种颜色相互激荡,带有一种抽象的结构。这体现了画家鲜明的性格特征。[2]在诺尔德的《最后的晚餐》中,人物平面性的布局突出了基督的形象人物被塞在一个立体感被消解了的空间内,他们长袍的红色、面部的黄绿色像火炬一样从背景的阴影里向外闪着光芒。平面化的色彩很好地传达了他绘画中特有的宗教意味,而康定斯基则更进一步,作品中已经逐渐消解了具体的物象,走进纯粹的平面空间。总体来说,表现主义画家首先拒绝和消解作品的立体感,然后再制造平面化色彩并置的艺术效果。

三、充满联想的色彩象征

色彩能够使人产生一系列的具象与抽象的联想,对色彩的联想可以逐渐发展成为对事物的象征。象征从本质上以直觉的、意会的方式来表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带有观念象征意义的感性形象。从形式上讲,它抹杀了事物本身某些特性,但是却概括出一种精神含义,成为一种人生感触的表达。青骑士社们的艺术家重视色彩象征性的探索,他们对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以及儿童艺术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画家马尔克的作品在色彩的象征性上最具特色,呈现出一种精神上的重要含义,表现出画家对精神世界的一种肯定。这种对于精神力量的表现是通过与色彩的结合完成的。他希望用象征性的色彩效果表现大自然内在的精神力量, 而不是一味逼真的去模仿客观对象的外貌。与凯尔希纳作品中体现的激进与夸张不同,马尔克的作品带有些许的浪漫主义气质。他认为只有从现实生活的幻想中解放出来才是艺术的精神所在,艺术的目的在于融化人们的情感,表现出不朽的生命力。动物生命的纯洁性带给他创作的灵感,他要在色彩的交织中体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来。他对于动物的描绘,忽略了造型的主题,通过色彩寻求表现意志,带有宗教信仰般的虔诚,企图在大自然骗人的幻觉之外,找到客观的和精神的现实,把绘画引向对世界更深层次的理解。作品《黄母牛》没有强调对象具体的外表特征,大面积高明度的黄色居于画面中心,基本成为倾斜的四边形,带有强烈的动感,黄色本身所象征的具有太阳般力量的情感加强了对其旺盛的生命力描绘。黄色与橙色之间的细微过渡则更体现出主体物激烈的动感。揭示对象中蕴含的巨大力量[3]。而在作品《蓝色的马》中色彩基调深沉而冷静,圆滑起伏的曲线充斥整个画面。蓝色象征着永恒和真理,几匹变形的马匹如同层层涌动的云团周围带有黄色、红色、墨绿色的衬托,上方形似山峰的地方呈现一片红色,显出些许燥热,冷色调的马匹就这样被笼罩在不协调的色彩对比中间,产生了更为鲜活的视觉效果。画家在想表达出对生命本真的一种诉求的同时也使得画面带有一种深奥莫测的神秘感。

四、音乐与色彩的联觉

青骑士的画家们认为色彩中带有音乐的特色,诺尔德曾写过:“动物的苦难和惊恐的喊叫,永远跟在画家的耳边,很早就深化为色彩,在刺眼的黄色里喊叫,在深紫色的调子里夜袅的惨嚎。梦不是象音调,音调象色彩,色彩像乐曲吗?我爱色彩的音乐!……一个色彩规定着另一色彩,完全协和着情调,并且不思虑地摸索前进,顺着调色板上全部灿烂的色彩系列,在纯洁的倾倒感官和物象的快乐中……。诺尔德的作品中色彩浓厚,高纯度色常与黑色并置,对比强烈,有种光线闪烁的韵律感。康定斯基追求绘画中音乐性的体现,通过颜色的挤压并置,产生伸缩感和强弱音,他用色彩在画面上演奏着音乐。他甚至借音乐标题的方法把自己的作品的名称定为抒情”,“即兴”、“构图”,以此来提示自己的潜在意图。绘画不再是自然物的再现,而是通过色彩、线条的组合,产生运动与空间,从而传达艺术家的感情意识。

色彩因光产生,同时也是人类感受的结果。德国表现主义的色彩观对于传统的艺术和谐论是一种反叛,通过研究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色彩对拓宽艺术的审美领域,把握西方油画语言的本质和精髓,指导具体的绘画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样我们才能够创作出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中国当代油画,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表现主义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邵晶坤著.光和色的美感表现[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

[2]王传品.浅析西方绘画中的表现论[J].美术, 2002, 32 (9) .

如何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 篇10

美术高考班的学生进校后, 开始在色彩方面的学习, 特别是进行实物写生时, 便遇到许多的问题和困难。作为专业院校的学生, 不但应有扎实的素描造型能力, 还需在色彩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提高色彩的综合表现能力, 需从色彩的写生方面进行突破。高中生在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 主要通过短平快的方式集中训练, 这样往往在知识理论的构建、色彩技巧的熟悉和把握, 并未建立一个完备的体系。在色彩训练中常常是通过临摹色彩, 背画色彩而应对专业考试, 表面看来, 分数还不低, 入校后如果老师过高估计学生的色彩能力就会出现偏差, 如果老师未进行系统的色彩训练, 必然会造成在色彩的感知、表现和应用方面都很差, 会严重的影响学生未来的专业成长, 并使其难于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自身专业的生存需要。如何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方法, 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 单纯使用临摹是远远不够的, 而这些能力的获得最终必须通过写生这一手段来达到。

二、策略

如何从写生色彩中提高自己的色彩能力并获得突破呢?

首先,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色彩在整个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性, 明白色彩在自身专业成长方面无可替代的作用, 不管是何种美术专业方向, 色彩总能为这个专业方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并使自己更有成长的潜力。直接写生, 能让我们系统的训练我们的色彩感知、判断, 也让色彩表现得到充分的锻炼, 回避写生, 将使自己的色彩感知、理解、创造等潜能变得弱化。故此, 我们要高度重视写生。

其次, 在学习色彩过程中必然有许多的艰难和困苦, 需要充分调动自身的意志力, 需要在画面中倾注饱满的情感, 这样更有助于发现对象中的闪光点。当表现中出现了来自画面感受、技法等困难的时候, 他便能推动自己调整情绪, 调动潜能, 挖掘对象的情趣和对象的精神。集聚内能, 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促进写生训练的顺利发展。

然后, 需进行卓有成效的色彩训练, 特别是通过色彩的大量写生, 来获得系统的色彩能力。我们可以从色彩理论、色彩感受和观察、色彩思考、色彩的塑造、色彩表现、色彩的创新方面进行训练。

学习系统的色彩理论知识, 才能更有效的指导自身的色彩实践活动。色彩是什么?对于大自然的这一恩赐, 我们必须知晓其中的规律和奥秘, 诸如色彩怎么产生?怎么分类?怎么调配?它的规律和光色原理, 色调和对比, 如何利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等等, 我们都要进行悉数的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色彩的感受和观察, 我们要仔细、专注的选择对象, 不同形象我们需要感受到不同的气息, 如古老的木屋, 破旧, 沉寂, 历史, 它和现在的建筑, 高端大气的现代建筑是有区别的, 我们需从光线、角度和时间上去感知不同的色彩。我们不可以把色彩概念化而忽视其个性化的区别, 避免千篇一律。比如画风景, 我们需将不同时间 (早、中、晚) , 不同的地域 (高原、丘陵、河流、山川) , 不同的光线 (阳光、阴天) , 不同的季节 (春、夏、秋、冬) , 以及个人在特定时刻的情感体念, 在比较中找到差别, 寻找到不同的感受, 获得不一样的结果, 我们要在观察中找出对象不一样的东西。

色彩思考。这需我们全面的考虑画什么, 站在什么样的角度表现什么样的情感, 让对象承担什么样的表现意识。怎么画, 对构成画面的内容、形式、光色原理以及表现方法、手段, 借助怎样的顺序和过程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全面思考。做到动笔前胸有成竹。

色彩塑造。我们往往在画大稿之前, 需进行画小色稿, 我们可以先小后大, 先整体后局部, 先快后慢, 快速的画出对象给我们呈现的光色和印象, 我们可以一景多稿, 捕捉色彩万千的变化, 来提高我们的认识和辨析色彩的能力, 最后多稿选一进行深入展现。有时, 借用一下现代工具, 诸如照相机, 我们可以先写生, 再用照相机拍对象, 拍画面进行对比来提高色彩的分析能力, 验证我们的判断能力, 但切不可用照相机完全来取代实物写生的训练。直面对象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实在的形象、丰富的色彩、生动的气息, 激发表现力。在对象塑造方面, 我们既可以采用单一笔法训练, 也可以一物多种笔法尝试。时常采用多种手段来避免长久单一的习惯性表现。对形象塑造中如何用笔、如何找色来表现空间、体积、肌理进行努力探索。进行反常规、反定势的思考和探究, 即便重复的画也要不重复的思考, 还需单点突破多点并举, 常规方法和特殊技法并重, 我们是从整体画到局部, 还是从局部逐渐推开, 我们都需要在写生中加以思考并付诸实际行动, 让我们获得表现塑造的能力。

色彩表现。我们不能只是机械的再造色彩, 要让色彩承载更多的内涵, 我们需让对象除了符合色彩原理, 更符合我们的情感和意志的体现。我们通过客观的色彩表现来提高判断和鉴赏能力。积极挖掘潜藏的巨大的魅力。经过积累经验和反复思考借助情感内化产生的色彩印象和重组, 以获得不凡的色彩理解。随着写生色彩能力的逐渐提高, 我们对色彩的理解必将向更高层次方面去体会思考, 为创造性的表现色彩作准备。

有时进行创造性的表现训练是必要的, 以色彩创造为目的色彩写生活动更让我们知道需要什么, 促使我们画好色彩。

色彩表现的形式 篇11

关键词设计色彩理性变换传导性训练感性表现

设计色彩,是基于色彩的变化原理和人对色彩的感觉。有目的地表达或表现一定的既定“内容”。以色彩这一特定的“语言”。求得物的内涵与人的情感上的“沟通”。所以,设计色彩的教学,是基于色彩的理性变换,强化于感性表现的传导性训练。

一、理性变换中的感性作用

光是色彩之母。不同光束的投射和光的变化作用,带来了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同样,由于自然界光束变化和投射的规律。各项物质的色彩也以可循的规律展现出种种理性变化现象。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光束序列,色相环上的邻近色、对比色等的相加变化,以纯色等份相加任何一色的渐变推移变化,围绕着各种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的渐变推移性等份变化等,都是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出的色彩变换现象。根据这种理性分析,能科学地推导出色彩的变换原理,提供一个系统的色彩变换体系。所以可先作一张纯色加黑、加白,加灰,及补色互混的基本练习,使之增加理性变换上的感性认识。然而。纯理性的变换性练习易忽略色彩的感性应变作用,色彩变换中的感性作用应随理性的变换而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提高。根据理性变换中的色彩虽以规律性排比,但变换出的感性作用就难能用这同一规律来解释,这也是色彩变换中感性作用的最大特色。

因此,在学习色彩之变换原理的同时,需配合感性课题作练习,通过对色彩变换的整体关系中感性作用的把握,从实处真正领悟出色彩的理性变换原理。色彩变换虽然具有内在规律,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已总结出条条理性法则。但人的感性的不定和设计特性的发展,都将预示着色彩新感性的出现。所以在设计色彩的学习中多结合些感性选题作练习,注重于色彩定理关系中的感性作用的培养,并能训练出灵活的设计思路。

二、设计的目的在于感性的满足

达到感性的满足,是设计的根本目的之一。设计色彩中的感性满足,指的是色彩性格的综合感性。针对设计的感性作用,通常并不需要将色彩按比重相加调和成一种均衡色彩关系。用得最多的是以个性色块间的拼接组合。形成对比、调和比重上的综合感应,从而求得目的性的纯感性满足。

要达到上述表现力。可以先从空间混合的练习中掌握色彩的综合感性。这种训练可以任选一张色彩关系比较好的人物照片,将画面中调和好的色彩进行分解,分解出冷暖、明暗的相加色彩。然后将这些色彩按网格并置,体块、色彩比较细腻的部位可以将大网格分成小网格,通过这种视距和视觉作用上的混合,能用直接明了的并置手法达到总体画面的感性满足。在达到上述由具象延伸的表现力的基础上,接着结合具体商业性实物进行无文字的色彩命题训练。如酸、甜、香、辣罐头贴的色彩设计,要从自然界物性色彩作用的关系上归纳、总结色彩性格,从色性表现上尽力追求总体感性中的高度满足。即达到:酸,甜、香、辣的感性都非常够“味”。这些罐头贴虽然没有任何文字,但都会从色彩的综合感性中领受到物的感性。

上述二种感性表现练习,是围绕目的性的理性变换性训练,同时又是为目的性而追求感性的高度满足的强化性表现。从直观上讲,它更重于目的性的感性表现效果。

三、从原理到具体形式化训练

根据色彩变化原理。结合具体物品品性作形式化训练,能更好地将色彩表现的原理直接运用于物品品性,以物品品性为表现力的追寻中心,求得色彩的最佳物性效果。如科技、文学、卫生、艺术期刊的封面色彩练习,它们都运用着不同的色彩构成原理,艺术期刊多运用高纯度、强对比的原理。科技期刊多运用近似色中性调和的原理,文学期刊多运用中性彩度、明度的类似调和原理,凡此种种,都能运用色彩构成的种种原理将各种期刊特性表现得更加够“力”。当然,不仅限于这几种类型的期刊,其它期刊或产品包装,广告等都可作为形式化训练的选题。在训练中,一是要分析物品的最大特性,二是要弄清用什么色彩构成原理去表现最为恰当,三是要分析研究根据色彩变化原理所构成的总的色彩关系及色彩性格的表现力,四是要追求具体色彩的表现力与具体品性的最高统一效果。

将种种色彩变化原理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形式化的训练,能更加具体、直接地将思路一步步引入设计轨道,从直接投入设计活动中提高色彩原理的思辨力,并从中深刻地认识和掌握色彩在各项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及表达技巧。所以,从这方面投入训练,对培养设计感觉、技巧,能力来讲,会更加容易人手,收获也会更大。

四、掌握“色彩语言”

色彩以自身的变化规律作用于人,在人的感应中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定性原理。在人类社会中,色彩已作为一种交往、传媒的特殊“语言”,在生活、工作中发挥着种种特殊作用。因而,透过色彩的组合意义、表现力的系统理解,视它为“色彩语言”来掌握和运用。由明度、纯度、色相决定的色彩面貌会给人不同感性,在常规和非常条件下,它都作用于人产生种种特定感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善于学习他人对色彩的经验性总结,要做一个对色彩敏感的有心人,通过日积月累,就能掌握到丰富且富于变化的色性。

表现力是色彩设计的最终目的。用任何一组或一块色彩去表现物品品质特性,往往都会出现左右偏差,这就需要从他人或自己的经验积累中加以总结。在具体表现中多作比较。这如同懂得运用恰当的词句去描写一件动人事物一样。所以在具体表现中,在明度、纯度、色相、面积、冷暖的大的差别和小的微弱变化上多排比,对比、温和、中性调和、深透感等种种组合意义的追求,都要力图表现得恰到好处。

结语

色彩表现的形式 篇12

关键词:色彩教学,色彩表现力,颜色

所谓色彩表现力,指的是作品中色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感染力,包括意境、节奏、韵律等因素。色彩表现力的强弱需要绘画者通过各种技术手法和不断的练习后方能更好地将其表现出来,因此,在进行色彩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色彩表现力的培养。

一、引导学生利用简单颜色概括色彩丰富的物体

学习色彩的同学都知道,在进行色彩绘画时,如果画面色彩过于简单,就会给人一种平面化的感觉,导致画面空间效果较弱,从而影响整个画面的效果。在学习色彩的初期,教师往往喜欢引导学生多用各种颜色调和后按照形体结构进行上色,这种教学方法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但学生如果用色过多,就会导致画面色彩过于花哨,色彩自身表现力冲突等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用最为简单的颜色来概括物体的真实颜色。比如在画一个褐色的坛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色盘中选出深蓝加红、暗红和赭石色三类颜色,然后按照坛子的不同结构区域进行上色,让整个坛子的基本结构先借助色彩的表现力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就能通过简单色彩将整个物体的本来面目表现出来,从而完成对色彩表现力的培养。再比如在进行一组实物描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单色加白进行画面的描绘,比如用蓝色进行表现,通过不断地加白色来表现画面的整体结构,从而让学生对形体的塑造有一定的把握。

二、分析光源,更好地表现物体的环境色

光源是整个景物色彩绘画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灯源分为冷光源和暖光源两部分内容,一种光源是冷光源,主要的光源是太阳光,其写生时间主要是白天。在白天写生时,由于太阳光是冷色调的,因此,它照射到物体表面就表现出冷色调。一种是暖光源,它主要的物理光源是照明灯,这种灯源的颜色为暖黄色,因此,照射在物体表面就会呈现出一些暖黄的颜色。分析光源对于学生环境色的表现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在进行环境色的处理时,必须先分析光源的冷暖,然后再根据冷暖光源来分析具体物体的环境色。这里所涉及到的主要是环境色的冷暖关系以及环境色的色调的选取。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这块内容时,首先,要确定颜色的冷暖,当光源是冷光源时,亮部周围的环境色应为冷色系的颜色,而暗部的环境色则为暖色系;相反,如果亮部是暖色调,那么亮部的环境色就应该是暖色系,而暗部的环境色就应该是冷色系。其次,环境色的色调选取也应考虑光源的问题,这里主要是涉及到颜色调和的问题,当亮部为暖色调时,在亮部的环境色选取上应适当增加一些暖色调的光源色,比如亮部周围有红苹果,光源为太阳光,那么这时环境色就应为红加冷淡黄颜色,这样的颜色放在亮部才能显得和谐。而暗部的颜色选取则需与亮部相反,比如暗部周围如果有一个橘子的话,那么暗部的颜色就应该以暖橘红色为主,即使有一些衬布的蓝色调,也要尽量选取一些暖色调的蓝,从而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舒适,色彩的表现效果更好。

三、运用色彩对比原理处理好物体之间的空间美感

首先,是色彩冷暖对比。这种对比方式在前面已经提到,在这里教师还应注意一些其他涉及到冷暖对比的地方。比如冷色调在视觉上容易往后退,而暖色调则给人感觉往前跑。抓住这一规律,在绘画时将前面的物体画得较暖,后面的物体画得较冷的话,整个画面的空间效果就会比较强。暖色调往往能给人带去一种新鲜的感觉,因此,在一组画面中有多组相同的物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最为重要的物体,用鲜艳的颜色进行描绘,而其他的物品则可以选择相对较冷的色彩进行描绘,这样画面的空间感就会更加强烈。

其次,是色彩的明度对比。与冷暖对比类似,明度对比主要是色彩明暗度的对比,它的规律主要有明度越亮,物体越明显;明度越暗,物体越模糊;对比越强,越能突出空间层次;对比越弱,空间效果较小等。抓住这些原理进行绘画时,才能使画面的空间效果变得更为合理。比如在描绘一个橘子时,由于整个橘子处在画面的内部,因此,不用将其描绘得过于生动,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整个橘子的明度对比变弱,以使其能够隐藏在画面当中。

第三,是色彩的纯度对比。它主要指的是色彩纯洁度的对比。色彩纯度越高,越容易给人带去新鲜的感觉,纯度越低,人们对色彩的感觉就越低。比如在表现一个水果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选一些纯度较高的颜色,如橘黄、橘红等,并不掺杂任何其他色彩,这样就能将这个橘子描绘得更为鲜艳和丰富。

上一篇:小学生兴趣培养下一篇:技术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