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表现性(共12篇)
色彩表现性 篇1
如果你能巧妙地运用色彩理论, 就能使绘画作品增加光彩, 给人的感觉就更加强烈、更深刻, 塑造的形象, 也就更加的真实、更鲜明地表现生活的气氛, 作品也就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都知道, 如果你有比较好的色彩感觉和敏锐度, 就算构图一般, 但是色彩处理得比较较到位, 肯定能吸引观众。与此相反, 如果你光有一副好的构图, 比较好的造型能力, 但是在色彩的问题上出现问题, 那这幅作品也就失败了。更重要的是我认为它不但能渲染整幅绘画作品的气氛, 而且对画面各个分割的空间给以色彩的平衡等, 给人以更加强烈的感觉。它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视觉艺术语言.在我们欣赏绘画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色彩是结构画面重要的元素和表现方法, 是在当今众多的绘画形式下更直接表达作者心情和最给观众刺激表现力的一种视觉表现, 更给人一种强烈的内心感情变化, 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王克举说:“不刻意追求画面的空间感, 只讲求画面色彩关系的处理和画面各种对比关系的层次安排。点、线、面的构成是画面形式感的基础元素, 当绘画抛开了主题性时, 画家更多关注画面形式语言的探索”。在形体与颜色的聚散与对比中无不充满着构成的变化与节奏, 进行重新组合。尽管保留了具体写生场景的一些基本的物体, 但经过他的视觉因素的处理和造型样式上的变化, 早已是重新组合成的画面了, 对原来的进行了重新的构成。具有好高水平的造型功底王克举更能熟练地提取出对画面有益的元素。他更是对色彩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含糊不清的色彩关系, 就像说不明白的话一样没有感染力。他善于以小面积的、笨拙的笔触、对比强烈较纯的颜色加以简单调和的色块来形成画面节奏, 更加具有视觉的冲击力。我认为这更像是一场激动人心的音乐会。色与色的碰撞,
强烈视觉刺激的色块与粗犷浓重的笔触相互穿插又交相呼应, 使整幅作品的色彩关系具有交响乐般的力度, 成为具有生命力的视觉元素。他的绘画许多画面线条用笔很笨拙, 没有潇洒流畅的笔触, 却更加突出了色彩的生命活力, 更加体现了积极向上的力量。色彩于沉稳之间相互跳跃, 尤其在被他称为“画眼”的位置, 形色各方面都表现出特有的精致与厚重, 细节刻画入微, 精致而吸引人的眼球, 更像是在向人们诉说。形成了和谐的画面节奏。他还有许多精彩的对同类近似色、对比色之间的相互转换, 单纯的色系却蕴涵着丰富的色彩倾向, 使画面具有薄纱般的透明质感, 层次分明, 对比强烈。“收之于天地, 发乎于心扉, 赋注于画面”, 这是王克举对自己艺术状态的解释, 更是一种自由的心态。
关于色彩的情感, 还有一人我们不能不提起。他就是凡·高。凡·高是人类绘画史上最典型地运用全部生命, 倾注色彩感情本质的画家, 是用生命在作画的艺术家。他的全部感情色彩的投入, 使得凡·高的绘画以一种扭动, 旋转, 运动的笔触, 画面的厚重堆积而大放光彩, 每一个笔触的排列都散发着拨动内心的强烈激情, 注入了全部的感情。明确地显示着色彩自身的情感力量, 给你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生命情感的印象。凡高是我喜欢的画家之一, 佩服他这种为生命画画的生活状态, 更是对今天的我们一种鞭策。
而对于莫奈来说他的绘画中, 他无暇顾及调配颜色, 而是快速的把颜料堆积在画布上, 加强画面的氛围感, 忽略掉细节。他认为绘画的主题并不重要, 什么东西都可以如画, 哪怕是一棵树, 一堆干草。莫奈说:“当你画画时, 你要设法忘掉你面前的物体, 一棵树, 一片田野, 只是想:这是一小块蓝色, 这是一长天粉红色, 这是一条黄色, 然后准确的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与形状, 直到它达到你最初的印象为止。”在他的画面中很难见到具体的物体, 而是色彩斑斓的世界, 充满了空气和阳光。
这些都是我们从画面上所读到的, 色彩可以传达人的思想和感情, 明快与忧郁, 兴奋与平静。然而, 不同色彩的完美组合, 会使人寻觉到色彩的奥妙, 感受到迷人的旋律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 画者通过对不同色彩的感受把自身的情感和富有诗意的想象力, 创造力一起融入绘画当中, 使色彩和画者的情绪并置在一起。
色彩虽然是构成画面的一个因素, 但是至关重要。在画面中各种色彩的空间位置上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 有秩序的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左右上下相互呼应, 才能构成画面的和谐。画面的和谐不是各种色块在画面中占据的位置、大小、明度的平均统一,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我要说的不是单指就画面而言的平均, 是一种心理、视觉的和谐。画面中各个色块的层次、对比、呼应, 是建立在视觉平衡的基础上。在这里色彩基本的原理就不再说了, 就色彩的创作中的布局这一点聊以简短的叙述。色彩中颜色给人的心里感觉是不一样的, 各种颜色的冷暖、重量等各种变化都是不一样的。
塞尚作为现在绘画之父是名符其实的。他画面中的色彩是那样的朴实却是他智慧的体现。就色彩而言为了达到画面的平衡进行各种尝试。画面被分割成了各种色块, 尤其是他的静物画。如果一处改变那么整体就不和谐了, 画面各个空间的搭配做到了极致。《玩纸牌者》是塞尚优秀的作品之一, 整幅作品的色彩效果运用对比色, 右边玩牌者的上衣是黄色的阴影, 左边玩牌者的上衣是紫蓝色, 二者的形象对比、皮肤的颜色、桌面的颜色、背景的处理都是十分和谐的。作品通过各种色调的运用, 背景的明暗变化, 色调对视觉得影响, 形象刻画的刻画出了人物的立体感, 突显了人物的性格。画上所有远近事物都用一片片色彩组成, 并无一块妨碍作品统一整体的色块。如果说画家要再把他的边缘线给画出来, 反而会使人物形象不和谐, 破坏画面的立体感和整体的关系。塞尚用通过各个色域有节奏的变换加强形象的塑造。色块的结合主要不是取决于画面总的结构, 而是取决于各个场景的相互位置变化关系。他曾说:“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 它意味着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从这些关系中所产生的统一, 是精神方面, 视觉方面的统一。因此, 塞尚虽未画出这两个农民的轮廓, 却刻画出了他们彼此的性格。这幅作品是他所有画过这一主题最满意的作品, 也是他风格成熟的重要标志, 然而他对色彩和造型的探索却并未因此而停止。塞尚的色彩不追求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 而是根据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画面的结构, 主观的加入了自己的一些主观色彩。但也不完全抛弃真实的景色, 这样反而使色彩竞价的人性化。他自己也表明自己的观点, 塞尚说:“按照自然来画画, 并不是意味着摹写客体, 而是主观色彩的印象。”但也并不完全抛弃造型的因素。事实上, 在油画创作中, 色彩和造型永远是相互矛盾的。艺术史上, 塞尚也曾批评印象派的画造型不够结实, 无法处理好形体的变化。如何处理好色彩与造型之间的矛盾, 是每位画家必须要面对的课题。创作时根据写生对象的情况变化, 以及每一幅作品的题材和自己所需要表现的内容来对画面进行处理, 至于强化和减弱他们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在常年的练习中寻求经验。
博纳尔对色彩的微妙关系作出了大胆的探索, 大胆运用对比色。他的绘画作品传递给人的是一种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在他的画中每一个区域不同倾向的色彩组成了一个整体, 而在这个整体中每一部分的颜色都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每一个小的区域中到整幅作品中对比色的相互转变是那么的自然和谐, 产生强烈的刺激。色彩经过博纳尔的组合之后, 整幅作品就像是一首优美的乐曲, 而每一个色彩斑斓的颜色更像是音符一样形成节奏和动听的旋律, 整幅作品和谐, 给人以强烈的刺激。他用自己的方式, 令人信服的把强烈的色彩与细腻的心理感受结合起来。博纳尔对色彩的变化十分敏锐, 仅凭对色彩的直觉运用和草稿就能充分描绘他记忆中的世界, 从而达到惊人的画面效果。在他的绘画中会有一种颜色的颤动感, 这是强烈对比和混合才能达到的迷人效果。
马蒂斯是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他善于以单纯而强烈的色彩作画。马蒂斯受到了高更、塞尚等人在色彩方面的影响, 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他喜欢运用不真实的色彩创造出一种最能表达内心的意境, 主观的运用自己内心的变化, 利用红绿色与蓝橙色这样的互补色相, 简化与省略的画面的细小的变化。利用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来法处理画面, 达到一种对于色彩的独特理论和对于色彩形式上的一种全新的理解与形式上的创新。马蒂斯认为, 即使不用色彩来再现具体的对象内容, 色彩本身的构成秩序也同样能表现主体的情绪和情感。色彩本身表达出来的的明暗、冷暖等不同色相表达出来的心理变化, 不同对比色之间产生的感情变化等等这些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因素本身就是一种语言。马蒂斯认为自己在艺术的创作中应该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 对生活的热爱、感受, 以及在自己情感的表达的需要, 主观的处理这些因素。马蒂斯说:“奴隶式的再现自然, 对于我是不可能的事。我被迫来解释自然, 并使它服从我的画面的精神。色彩的选择不是基于科学, 我没有先入之见的运用颜色, 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涌来。”他更加相信这些色彩直观的给人们带来的情感信息, 这些色彩表现出画家自我情感的体验与对生活的见解。
色彩是绘画创作的基本要素之一, 重要的绘画表现手法, 是绘画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审美元素。色彩在每个画家的描绘中都有其独特的蕴意, 其笔触、线条、内容、意境等绘画语言所无法替代的。色彩是绘画创作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 色彩的变化运用可以反映画家心灵深处的感知, 同样也是为观赏者理解、接受并产生共鸣的重要手段。
色彩是绘画的灵魂的生命一点也不为过。在当今架上绘画式样几乎穷尽, 我们的视觉出现疲劳麻木之态。在对当代绘画作品的赏析或阅读似乎已变得略显尴尬:一方面, 对当今时尚与品位的追逐使人不屑于对作品再做技术层面上的介评或按传统的审美习性进行描述, 对看不懂的作品更加不敢肆意评论;另一方面, 众多策评家对作品进行更加繁多的意义阐释, 更使人变得紧张和盲目起来, 稍有不慎, 就恐有掉进艺术家和叙者共谋的策略陷阱中去的危险。说“好”似乎我们真是无法读懂画家的心理;说“不好”对于一个以画家自居的人难免显得尴尬。因此, 在当代对各种细微化的问题加以放大宣传就更加使人盲目选择, 使人们几乎丧失了辨别好画的能力。在一大堆当代的各种题意形式命名下的作品, 你已难以区分哪些作品是出于对艺术本真的探索, 哪些作品是出予利益策略编织的谎言?于是, 阅读, 已成为一种当代人的心理障碍和负担, 变得病态起来。
当代画家中陈子君自述:我的创作过程是一个游戏式的过程。先全凭感性地让色彩、线条各自在画面中立足, 寻找自己的位置, 自由形成自己的状态, 这个过程我是先跟着它们跑的, 什么该留, 什么该盖掉重来, 又全在你的掌控之下, 当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可预料的情况会再发生的时候就停下来, 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始修正和发展, 直到在表达上饱满了就停笔了, 其实走到后来动笔越来越少动心越来越多。她试图用她自己的色彩语言和表达方式来诉说人生的不可预料性, 将点滴的心理体验转换到作品中。她想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气氛的渲染, 试图将这样一种充满变数, 快速更替的不安感给人带来的一连串矛盾的心理反应传递出来。它使人在寻找着一种宣泄的逃脱方式时产生了向往幸福美好和冲向未来的念头, 这是一种夹杂着无奈的挣扎, 一种充满了对抗的平静。这就是她的创作思想, 也是对色彩表达的自由化。
当我们谈到色彩已变为表现性的时候, 它已形成了自己的色彩体系。在各个历史时期他们都形成了具有时代气息的色彩体系。我相信只有那些挚爱着色彩的人才能真正的体会到色彩的美妙。色彩对于每一个人都展示着它不同的一面, 这就是它最打动人的一面。
摘要:色彩语言在油画创作中是不得不提到的关键。塞尚说:“只有当色彩达到和谐的时候, 画面的素描关系也就和谐了。”色彩在一幅作品中承担着重要角色,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一种绘制一幅作品重要的表现手段和必要的条件之一。在绘画中色彩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个人对它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它对塑造人物形象、描绘景物特色, 起到引人入胜、增强作品环境气氛的作用。
关键词:色彩语言,油画创作,色彩运用
色彩表现性 篇2
教学目标
1、内容标准
本课教材内容由五个部分组成:色彩表现的多样性、材料选择的丰富性、表现形式技法的求新性、装饰画的设计与制作、实践与体验------剪贴装饰画的制作。
2、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了解绘画的色彩知识,启发学生对绘画的艺术境界和情趣的体味和追求;主要进行色彩的剪贴装饰画的练习,调动学生的进行色彩的表现和技法探索的勇气和积极性,培养创造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3、过程与方法
课前预习,准备材料,课堂教师示范,学生动手实践,学生作品欣赏与讲评,教师总结。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精神、实践能力都能够提高。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关于装饰画的设计与制作的知识,特别是装饰性色彩的设计、配置和运用方面的知识要和学生讲解到位。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具体作品制作中运用好色彩,如何做到色彩的整体和谐和色彩的大胆奔放。授课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色彩画的有关知识,什么是三原色、什么叫色彩的情感? 知识要点
色彩绘画表现的多样性与材料的丰富性,色彩画在绘画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等
疑难辩析 要让学生多找些不同的材料来进行色彩尝试,告诉学生色彩并不是局限于颜料才能画画,色彩是有很多的形式和表现的;在剪贴的过程中要遵循色彩的整体协调,鼓励大胆尝试和创意。学法指导
1、了解必要的色彩理论知识,并要求学生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运用色彩知识,如穿衣的色彩搭配,房间的色彩布置等等
2、剪贴画制作之前一定要多收集不同的材料,(如有色纸、花布头、树叶等)那样就可以多进行一些创作的尝试和练习,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色彩。
典型例析
见课本P79页装饰画《秋》的设计与制作过程,让学生从中了解并能学会色彩装饰画的制作过程(1选材与立意2设计与构图3勾画正槁4确定色彩关系5深入刻画 调整完成)为下面的剪贴画打好基础。基础练习
剪贴装饰画的选材和制作,过程参考课本地80页,(教师课堂示范整个制作过程)学生进行立意创作。能力提高
色彩表现性 篇3
[关键词]色调 色彩表达 色彩的张力 感性认识 理性控制
[作者简介]贾枫(1969- ),男,辽宁辽阳人,襄樊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美术教学与研究。(湖北 襄樊 4410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3-0112-02
一、色调的统一
有的学生能将素描画得很结实,但色彩却表现不出来,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将学生自身的素描能力和色彩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造型中讲素描和色彩的关系,这两者不是因果关系,但又是紧密关联的。如果除去色彩感觉的天赋,我们讲理性的控制,那么正确的素描观念至少可以避免过分地关注色度的变化,而去辩识体面之间冷暖色相不断转换的关系,即将体面之间的深浅色度变化转换为体面之间的冷暖色相变化。有了素描对造型体积的认识,就有了色彩涂抹的范围和位置。这时更多的只是考虑整体的色调,实体与虚空的基本关系,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相互作用的空间色彩关系以及复杂的微差层次,力求色彩运动起来形成一个相互照应的色彩关系。
色调的确定是由作品的精神内涵及画家的审美倾向所决定的,它是一种感觉上的追求。比如在色彩关系中要将一块黄色反映出来,只要将它调整到使人觉得它是黄色就行,也许将它从关系中剥离出来再看,它根本就不是一块黄色,如果脱离相互的关系局部而孤立地去看这块黄色,它肯定就不入调了。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但需要有感觉,也就是说这里面有对固有色的认识,有调整的能力。在教学中笔者主张睁大眼睛去看,不用聚焦,用眼睛的余光去感受整个空间,特别是去感受那些敏感的固有色,从而获得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存在的色彩关系。调整是主动的行为,面对一个空间要做大量的取舍,提高或降低色彩的纯度要反复地比较,直至有一个明确的有色彩秩序的主观色调。
当然,色调的统一还涉及面积的问题,如果一幅画中占大面积影响的主色调的色彩固定下来了,即使局部有小块的与主色调形成反差很大的颜色也不会影响主色调,而且往往还需要有一些局部的非常饱和的色彩来引导整个色彩关系的发展。
画面和谐的表现方法是复杂多样的,不一定将所有色彩都统一在一个明显的色调中,主要是在色彩构成上做到和谐,做到完整。有时候几种反差很大的色彩摆在画面上,也能做到和谐。它们通过面积上的色彩的微妙调整、相互对比补充、虚实呼应等手段的处理,在画面上也能获得均衡和协调。
二、色彩的张力
有的学生偏爱使用饱和度高的色彩想去获得一种色彩的张力,然而画面上却总是给人一种无力的感觉,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色彩张力的问题。从色彩的物理性来解释,饱和度涉及的是一种色彩的纯度,是由一种单一的光波波长产生出来的,由这种单一的波长产生出来的色彩,最接近光谱上的那种饱和色。当波长不同的各种颜色混合在一起时,所产生出的波形也就相对复杂起来,而与这种复杂的波形相对应的色彩,就是一种看上去比较阴暗的颜色。某种色彩的饱和度,还因这种色彩亮度的不同而不同。当这种色彩达到最亮和最暗的时候,它看上去无异于纯白和纯黑;而当这一色彩的亮度值位于中等时,就能看到它在同样的亮度下,由最高饱和状态向灰色过渡的等级序列。也就是说,调色时颜色越单一饱和度越高,反之饱和度就低。一幅画的色彩张力是依靠色彩的整体性来获得的,而不是单纯靠颜色的纯度和亮度来解决的。它可以是丰富而复杂的,也可以是单纯而简练的;可以是强烈饱和的,也可以是委婉柔和的,重要的是和谐。
笔者常常让学生试着将作品处理得很虚很淡,然后在虚和淡的基础上,对色彩的层次和色相的对比再做一些减法,力求将色彩的体验推到艺术表现的极限。由于主观的制约,这样做使得色彩展开极为有限,到了视觉难以承受的地步,确实很难画,更多的是依靠色彩构成的严谨,但画进去触及秩序的本质就能找到一种和谐,和谐就是一种内在的贯通的气,有气才有张力可言。如果似是而非,半调子不敢走进去,达不到在极端的关系表达中形成气的贯通,就不可能获得整体的力量。
当然,这种虚的处理是相对于实而言的,本质上其实也是实。虚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存在,当艺术家发现了它的存在,并加上创造性的体验,就为拓宽视觉、感受自然本质提供了可能性。虚同样能够体现与表达意图的高度和谐,而且更为闪光。试想一种视觉上的不确定性,但又非常整体,无声无息地迎面而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色彩的张力还包含着色彩的硬度因素。体现色彩的硬度,笔者觉得应当将补色关系做得略微生硬一点,显得直接和单纯一些。
三、色彩风景写生
笔者认为应当多让学生出去进行风景写生,因为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斑斓缤纷的色彩世界,长期滋养在自然的光色中会使学生观察的双眼变得更加敏锐。捕捉色彩变化来自敏锐的观察与整体的比较,悉心的感受才能获得用语言无法表述的色彩关系。但这一切又必须是在有意识的控制下进行,客观物象的色彩关系仅仅是我们的参考。只有对自然物象进行选择取舍,才能更好地组成表达我们想要的更加完美的形式和色彩关系。被动的照抄会使我们离绘画和艺术越来越远,主动的表现才是寻求艺术表现与心灵沟通的途径。
面对不同的自然风景,感受一年四季朝朝暮暮的不同变化时,自己的情绪也会因之不同,使画面上的色彩和色调随之而变化。夏天的郊外满眼绿色,受光背光各有不同,那么多的绿色,那么多的变化,让人无从下手,这个时候画面的色彩归纳和主动的控制就摆在面前,每一笔色彩在画面上挤压和碰撞,又互为一体,物象的不同质地、不同的生长组合和态势,变成了不同的用笔和色彩,给画面注入了新的生命。而在秋天中午苍白的阳光之中,一切都已失去了它的纯度,成为含灰色为主的景色,在黑白对比之余,透着明晰的色彩倾向,学生好像要把所有的色彩都输入画中,却又感觉到眼前仍有许多与情理不相容的“音符”,这个时候让学生环顾四周去搜寻那些能够强化感受的替代色彩进入画面,才能使色彩倾向单纯和明确,使情感表达得更加透彻。
在写生的过程中,尤其是刚刚开始画风景的时候,笔者一直是按上面所说的内容来严格要求学生的,时时提醒学生不要被动,不要跟着自然跑,当这种意识慢慢地变成一种习惯时,学生的作业反而灵动起来,画面也变得更加耐看。
四、色彩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控制
在课堂上,每个学生的色彩感觉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的色彩感觉直接关系到作业的色彩表现力。色彩感觉不太好的学生,可以通过技术上的完善、理性的控制使色彩合乎关系。这大多表现在色调的控制上,或者控制好最大面积色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依靠塑造的能力,也能创作出好的作业。但就色彩而言,少有灵光闪现,因为色彩感觉对一个绘画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它更多的是体现画者的一种天赋。这种与生俱来的敏感力出其不意的表现常常精彩得使人惊叹不已,难以模仿,其中道理似乎讲不清楚,但内在规律一定存在。梵·高就是这样一个天才,看他的作品,你会感觉色相在不断地转换,自由自在,丰富而又协调,常常让人有神游之感。
如何使用色彩来表达,看看印象派画家的画,应该会有所认识。印象派的绘画是色彩的写实绘画,他们表现了自然色彩的本质真实性,将色彩运用发挥到极致,印象派的画看似消解了自然的形状、色度,而实际上它们统统被融入其中。而古典主义绘画的色彩表现则是建立在可靠的素描关系上,色彩更多的是在色度上变换,用固有色的深浅层次表现,冷暖的倾向是一种概念化的关系。透明与半透明的多层画法能够获得一些丰富的微妙层次,但是缺乏真实,尤其在暗部。从根本上讲,古典绘画的色彩作为语言是缺乏感染力的。
以上虽然是老生常谈,但若不是教学中亲身体验过,就总不觉得有那么重要。教与学本来就是紧密相连的,就像艺术上的一切问题一样,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色彩表现性 篇4
关键词:油画,色彩,情感,交融
人们生活在绚丽缤纷的色彩世界中,用视觉感知着色彩的神奇魅力,在绘画艺术中,人们又运用独特的表现手法去再现生活中的色彩,创造出反映艺术家的思想和丰富情感的艺术作品。色彩与情感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在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架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
西方表现性油画中色彩作为一种造型语言,发挥其艺术魅力,对表达画家内心情感和精神实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画家又在极具个性的情感支配下,对色彩的运用体现出独特的风格。西方表现性油画在印象主义之后得到了突破性地发展,在色彩与情感的表达方面体现出突出的特征。从后印象派开始,色彩的主体性精神逐步得到加强,主要强调画家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促使了20世纪野兽派、德国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画派的兴起,梵高、马蒂斯、蒙克、康定斯基等作品中体现出的色彩与情感相互影响的精神实质,对艺术家进行油画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我们的创作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后印象派——情感色彩的象征性表现
后印象派的画家们强调的是画面的主观再创造,要表现出自己的艺术追求和个人感受。因此,画家们开始吸收东方绘画色彩的特色以及运用色彩的象征意义来营造画面的装饰性与表现性,以此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梵高是后印象派画家中将全部生命倾注于色彩情感表现的代表。
梵高不再致力于描绘客观事物,而是借这一对象表现他内心的某种感受,并且希望将这种感受传递给他人。他喜欢用纯色来作画,尤其喜爱纯得耀眼的金黄色。因为梵高认为黄色是太阳之光,是光与热的象征,同时也是他内心翻腾的感情烈火的写照,是他苦难生活的缩影。[1]在《向日葵》这幅作品中,金黄色是整幅画的主色调,他又用蓝色和绿色的笔触勾出向日葵的花茎,金黄色的向日葵在蓝绿色花茎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明快。从而展示了画家心中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也表现了其对美好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梵高一生的孤独寂寞以及长期的情感缺失,也促使他以炽热的黄色来释放内心压抑的情感。
2、野兽派——色彩中的个性解放
受后印象主义的影响,野兽派的画家们认为绘画中最重要的是色彩,他们也受到东方艺术和原始艺术的影响,在绘画中强调色彩的对比及装饰性,用大色块和粗犷豪放的笔触,来追求强烈情感的表达和个性的解放。马蒂斯作为野兽派的倡导人,他所追求的是色彩的真正解放。
马蒂斯早期的作品色彩鲜艳夸张、对比强烈,线条与笔触粗犷豪放,他试图利用这样的手法来表现内心真实的情感。在《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一画中,虽然色彩对比极其强烈,但整个画面却显得十分沉静。一条绿色直线穿过人物脸部成为整幅画面的色彩核心,这道绿线还与蓝绿色的背景相呼应,使头部不会因为强烈的红色、橙色块面而与蓝绿色的背景产生距离,从而不至于破坏画面的平衡感。画面中红绿两色的强烈对比也让人眼前一亮,达到了视觉上的愉快和欢乐。画家用夸张的色彩展现了内心对于模特的真实感受,虽然画面中的色彩与模特本身千差万别,但表现了作者内心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创造力,实现了色彩的情感个性解放。
3、表现主义——情绪化色彩中的扭曲美
表现主义画家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对世界主观感受的表现,艺术家们运用情绪化的色彩、扭曲夸张的形象、自由粗放的线条来表现个人的内在感受和心灵的激情。表现主义画家蒙克在这一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他的作品《呐喊》中,画家夸张地运用了极富有表现性的蓝色、棕色、红色,画面中扭曲变形的人物在惊恐的呐喊着,天边红黄相间的云彩像血河一样悬挂在那里,给人一种不祥的预感,海面伸向远处的紫色显得更加阴沉,桥头两个被拉长的黑色人影僵直地朝深处走去,不禁让人感到毛骨悚然。这些强烈的色彩、扭曲的线条,与他内心强烈的情感尽情地交融着,在画面中感染着观赏者的情绪,画中的变形人物就好似画家自己的化身,他将自己寓于其中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恐惧与无助。这不仅是蒙克自己的“呐喊”,也是他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绝望与冷漠的抨击,也揭示着人类命运的悲惨。
4、抽象主义——色彩与音乐的交响曲
抽象主义绘画不再表现自然物体的表面形象,而是以抽象的色彩、线条、体块地交织来表现客观形象的精神实质,将事物从其真实的外表中解脱出来以此来传达艺术家的内心情感。抽象主义的艺术家们用富有激情的色彩交响曲揭示着其内在的精神、情感和思想。
康定斯基常常把绘画与音乐结合起来,他曾形象地用乐曲的弹奏来比喻画家的创作:“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锤,心灵仿佛绷紧着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它有意按动着各个琴键,以激起心灵的和谐的震动。”[2]在他的作品中强调色彩、线条、形状的交融,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形体和色彩的想象,他的作品给人一种音乐般抒情的效果。在《构图—8号》中,画面上色彩狂乱,红、黄、黑、蓝错落地交融着,热情奔放,就像是一曲音乐的交响曲,鲜艳明快的色彩与不规则的点、线、面交织在一起,让人产生强烈的动感和精神上的愉悦之情。虽然画面中没有具体的形状,但人们仍能从中找到画家形象思维里的某些痕迹。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色彩与情感在表现性绘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艺术家通过色彩的魅力表达着内心强烈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感悟,而个性化情感的融入使色彩呈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在不断探索西方现代绘画色彩观念的同时,我们要解放传统思想的束缚,自由地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心灵的触动。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用心灵去感受色彩、热爱色彩,吸收借鉴前人优秀的绘画因素并运用到我们的创作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从而使我们的艺术作品闪耀出迷人的光辉。
参考文献
[1]、鲍诗度.西方现代派美术[M].北京: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绘画艺术中色彩表现的意义论文 篇5
摘要:印象派作为欧洲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画派,先后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印象派所体现的独特绘画理念和形式,对艺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仍具有研究价值。文章首先对绘画中色彩表现的形式进行了分析,对其所表现出来的美学特点进行概括,从而明确了色彩在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学属性,并对其审美价值进行提炼。
关键词:印象派;审美价值;色彩表现
一、色彩表现形式的特点
形式在西方美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李斯托威尔在《近代美学史评述》中曾经说过:“只要对美学的历史稍微的瞥一下,就可以充分了解形式论所表现出的重要地位……形式一直处于最为显著的地位。”日内瓦学派的重要代表让鲁塞也曾经说过:“如果说存在一个相关的概念能够引起矛盾或者是分歧,这个因素必定是形式这个典型的概念因素。”因此,对于色彩形式的分析是对色彩表现出的审美价值进行探析的基础。在绘画艺术形式中,色彩的运用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古老的洞窟绘画就对色彩进行了大量的使用,虽然只有黑色、棕色、赭石等单一的色彩,但是仍然能够营造出原始、质朴的艺术效果。物理学家牛顿运用三棱镜实验从太阳光中分解出不同的颜色,发现了具有可循性的光谱。米歇尔尤金谢弗勒尔的《色彩的协调和对比规律》,在牛顿的基础上从心理学方面说明了色彩之间的对比带给人的不同心理效果(如冷暖对比、色度对比、明暗对比等)。
二、色彩在绘画艺术中的体现
色彩在绘画艺术中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的洞窟壁画中,从这些人类早期的壁画、洞顶画艺术中可以看出,其所运用的色彩主要来自于自然界。如,黑色来自于炭火烧尽之后留下的残渣,红色通常为动物的血液,所呈现的色彩比较单一,大多运用平涂的形式记录,同时也成为人们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印证,彰显出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和走向文明的精神力量。古希腊绘画中对色彩的运用表现单纯,具有非常明显的符号化倾向与较强的装饰效果。古希腊绘画对色彩的运用趋向于理性的特质,绘画线条轮廓的表现虽然较之古埃及绘画有所突破,但是在色彩方面仍然表现出比较简练的风格。在绘画作品中,区域单色化的艺术表现特征比较明显。古希腊画家阿佩莱斯通常运用黑色、红色、白色、黄色这四种颜色作画,不是因为没有更多的色彩可供使用,而是阿佩莱斯追求比较简洁的绘画风格所致。中世纪以后,绘画中色彩的运用逐渐被重视起来,人们开始运用不同的色彩形式进行艺术表现,在色彩表现方面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三、色彩在绘画艺术中所具有的审美价值
随着绘画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绘画中色彩所表现出来的装饰性特点逐渐削弱,但是对于印象派画家而言,色彩的装饰性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印象派绘画家的观念中,色彩所具有的.装饰性效果并不仅仅依附于造型,而是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这对后来的后印象派、野兽派和维也纳分离派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代画派的色彩使用都在不同程度上借鉴了印象派的色彩理论,并融入了东方绘画的特点,从而创造出极具特色的造型、色彩组合形式。色彩的运用在获得画家重视的同时,也成为彰显绘画者思想、情感、意识的有力的媒介载体。运用色彩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象征性的主观表达,使油画中色彩的象征性表现变得突出。现代绘画的色彩运用,色彩不只是用于对客观事物的表现方面,更扩展到对绘画者抽象经验和思想观念的表现方面,绘画者通过对画面色彩的协调搭配,对自身的思想、情感进行表达,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体验。
结语
在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中,色彩的表现如同音乐艺术中跳跃的音符一般,成为绘画艺术中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作为人类对世界进行认识的重要媒介,色彩被赋予了社会经验和画家自身情感经验的双重载体特征,其独有的表达特点和艺术魅力成为众多画家为之着迷的重要原因。探究色彩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立华.西方绘画色彩的发展与演变.艺术百家,(5).
[2]王丽梅.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色彩观.文艺研究,2007(1).
色彩表现性 篇6
关键词设计色彩理性变换传导性训练感性表现
设计色彩,是基于色彩的变化原理和人对色彩的感觉。有目的地表达或表现一定的既定“内容”。以色彩这一特定的“语言”。求得物的内涵与人的情感上的“沟通”。所以,设计色彩的教学,是基于色彩的理性变换,强化于感性表现的传导性训练。
一、理性变换中的感性作用
光是色彩之母。不同光束的投射和光的变化作用,带来了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同样,由于自然界光束变化和投射的规律。各项物质的色彩也以可循的规律展现出种种理性变化现象。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光束序列,色相环上的邻近色、对比色等的相加变化,以纯色等份相加任何一色的渐变推移变化,围绕着各种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的渐变推移性等份变化等,都是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出的色彩变换现象。根据这种理性分析,能科学地推导出色彩的变换原理,提供一个系统的色彩变换体系。所以可先作一张纯色加黑、加白,加灰,及补色互混的基本练习,使之增加理性变换上的感性认识。然而。纯理性的变换性练习易忽略色彩的感性应变作用,色彩变换中的感性作用应随理性的变换而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提高。根据理性变换中的色彩虽以规律性排比,但变换出的感性作用就难能用这同一规律来解释,这也是色彩变换中感性作用的最大特色。
因此,在学习色彩之变换原理的同时,需配合感性课题作练习,通过对色彩变换的整体关系中感性作用的把握,从实处真正领悟出色彩的理性变换原理。色彩变换虽然具有内在规律,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已总结出条条理性法则。但人的感性的不定和设计特性的发展,都将预示着色彩新感性的出现。所以在设计色彩的学习中多结合些感性选题作练习,注重于色彩定理关系中的感性作用的培养,并能训练出灵活的设计思路。
二、设计的目的在于感性的满足
达到感性的满足,是设计的根本目的之一。设计色彩中的感性满足,指的是色彩性格的综合感性。针对设计的感性作用,通常并不需要将色彩按比重相加调和成一种均衡色彩关系。用得最多的是以个性色块间的拼接组合。形成对比、调和比重上的综合感应,从而求得目的性的纯感性满足。
要达到上述表现力。可以先从空间混合的练习中掌握色彩的综合感性。这种训练可以任选一张色彩关系比较好的人物照片,将画面中调和好的色彩进行分解,分解出冷暖、明暗的相加色彩。然后将这些色彩按网格并置,体块、色彩比较细腻的部位可以将大网格分成小网格,通过这种视距和视觉作用上的混合,能用直接明了的并置手法达到总体画面的感性满足。在达到上述由具象延伸的表现力的基础上,接着结合具体商业性实物进行无文字的色彩命题训练。如酸、甜、香、辣罐头贴的色彩设计,要从自然界物性色彩作用的关系上归纳、总结色彩性格,从色性表现上尽力追求总体感性中的高度满足。即达到:酸,甜、香、辣的感性都非常够“味”。这些罐头贴虽然没有任何文字,但都会从色彩的综合感性中领受到物的感性。
上述二种感性表现练习,是围绕目的性的理性变换性训练,同时又是为目的性而追求感性的高度满足的强化性表现。从直观上讲,它更重于目的性的感性表现效果。
三、从原理到具体形式化训练
根据色彩变化原理。结合具体物品品性作形式化训练,能更好地将色彩表现的原理直接运用于物品品性,以物品品性为表现力的追寻中心,求得色彩的最佳物性效果。如科技、文学、卫生、艺术期刊的封面色彩练习,它们都运用着不同的色彩构成原理,艺术期刊多运用高纯度、强对比的原理。科技期刊多运用近似色中性调和的原理,文学期刊多运用中性彩度、明度的类似调和原理,凡此种种,都能运用色彩构成的种种原理将各种期刊特性表现得更加够“力”。当然,不仅限于这几种类型的期刊,其它期刊或产品包装,广告等都可作为形式化训练的选题。在训练中,一是要分析物品的最大特性,二是要弄清用什么色彩构成原理去表现最为恰当,三是要分析研究根据色彩变化原理所构成的总的色彩关系及色彩性格的表现力,四是要追求具体色彩的表现力与具体品性的最高统一效果。
将种种色彩变化原理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形式化的训练,能更加具体、直接地将思路一步步引入设计轨道,从直接投入设计活动中提高色彩原理的思辨力,并从中深刻地认识和掌握色彩在各项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及表达技巧。所以,从这方面投入训练,对培养设计感觉、技巧,能力来讲,会更加容易人手,收获也会更大。
四、掌握“色彩语言”
色彩以自身的变化规律作用于人,在人的感应中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定性原理。在人类社会中,色彩已作为一种交往、传媒的特殊“语言”,在生活、工作中发挥着种种特殊作用。因而,透过色彩的组合意义、表现力的系统理解,视它为“色彩语言”来掌握和运用。由明度、纯度、色相决定的色彩面貌会给人不同感性,在常规和非常条件下,它都作用于人产生种种特定感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善于学习他人对色彩的经验性总结,要做一个对色彩敏感的有心人,通过日积月累,就能掌握到丰富且富于变化的色性。
表现力是色彩设计的最终目的。用任何一组或一块色彩去表现物品品质特性,往往都会出现左右偏差,这就需要从他人或自己的经验积累中加以总结。在具体表现中多作比较。这如同懂得运用恰当的词句去描写一件动人事物一样。所以在具体表现中,在明度、纯度、色相、面积、冷暖的大的差别和小的微弱变化上多排比,对比、温和、中性调和、深透感等种种组合意义的追求,都要力图表现得恰到好处。
结语
色彩表现性 篇7
一、非理性的色彩表达
德国美学家利普斯认为人天生就具有审美的本能,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本能。这种本能能够把现实物象中的纯粹的美抽离出来。审美主体对于审美对象产生快感是由于主体感情的灌注[1]。美学家沃林格则在利普斯的基础上将其理论做进一步发展,他认为主观情感高于客观观察,艺术家创作的过程是将主观对客观的看法进行物化。虽然色彩本身不具有任何的情感和意义,但是由于每一位艺术家的经历与个性不同,所运用的色彩便会传达出不同的艺术感受与主观情感。德国表现主义的色彩不再是为了表现形体空间感,再现客观世界而存在的,它和形体在整个作品中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甚至有时色彩的地位更加的突出。色彩成为心灵与情感表达的窗口。以桥社画家凯尔希纳的作品为例,在1911年至1915年间他创作了一系列的街景作品。这些作品人物形态颓废,色彩充满了不协调感,暗示了一次世界大战前都市生活中的重重危机,带有浓厚的直觉心理因素。在1913年创作的《柏林街景》中,他采用了富有情绪感的,带有尖锐角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没有过度关注人物造型的表达而重视精神的突出。处在画面中心的男性深蓝色的衣服与道路上的暖红色之间无论在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上都产生了强烈的对比。画面左边最前端的女性人物、头发被处理成红色,身上的紫色衣裙将道路背景的粉红色和深红区分开来。画面最亮的白色衣领与帽子的羽毛构成了接近菱形的形状,锐利的下脚几乎要将深紫色衣裙从中分裂开来,对比十分强烈。在凯尔希纳眼中世界是孤独和令人恐慌的,对生命的不安与犹疑也充斥了他的其他作品。在作品《市场和红塔》中,空无一人的街道到处弥漫着死一般的寂静,黑色塔楼的尖顶造型和几乎要斜刺冲出画面的动势让观者形成了一种莫名的紧张,两道橘色的如牛角般造型的路面与黑色尖塔形成相互冲突,没有任何和谐的美感可言,这让艺术家的心理冲突达到了高潮,同时背景蓝灰色的天空和浅色的云朵也制造出一种幽闭和压抑的视觉效果,让人在心理和情感上更加容易产生共鸣[1]。
二、装饰化的色彩并置
表现主义的画家都在考虑如何处理在平面上的绘画空间。他们的色彩常带有一种平面化的装饰化的效果。他们采用大面积高纯度的颜色,制造平面效果,打破纵深空间。罗特卢夫是除诺尔德以外用色最大胆的画家,他的作品《自画像》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这幅作品中他身着高领绿色上衣,黑边眼镜,八字胡须,背景被处理成几块抽象的颜色,仿佛紫色的帘子有一个黄色的洞口,色彩并置对比鲜明夸张,色彩之间不和谐使得两种颜色相互激荡,带有一种抽象的结构。这体现了画家鲜明的性格特征。[2]在诺尔德的《最后的晚餐》中,人物平面性的布局突出了基督的形象人物被塞在一个立体感被消解了的空间内,他们长袍的红色、面部的黄绿色像火炬一样从背景的阴影里向外闪着光芒。平面化的色彩很好地传达了他绘画中特有的宗教意味,而康定斯基则更进一步,作品中已经逐渐消解了具体的物象,走进纯粹的平面空间。总体来说,表现主义画家首先拒绝和消解作品的立体感,然后再制造平面化色彩并置的艺术效果。
三、充满联想的色彩象征
色彩能够使人产生一系列的具象与抽象的联想,对色彩的联想可以逐渐发展成为对事物的象征。象征从本质上以直觉的、意会的方式来表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带有观念象征意义的感性形象。从形式上讲,它抹杀了事物本身某些特性,但是却概括出一种精神含义,成为一种人生感触的表达。青骑士社们的艺术家重视色彩象征性的探索,他们对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以及儿童艺术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画家马尔克的作品在色彩的象征性上最具特色,呈现出一种精神上的重要含义,表现出画家对精神世界的一种肯定。这种对于精神力量的表现是通过与色彩的结合完成的。他希望用象征性的色彩效果表现大自然内在的精神力量, 而不是一味逼真的去模仿客观对象的外貌。与凯尔希纳作品中体现的激进与夸张不同,马尔克的作品带有些许的浪漫主义气质。他认为只有从现实生活的幻想中解放出来才是艺术的精神所在,艺术的目的在于融化人们的情感,表现出不朽的生命力。动物生命的纯洁性带给他创作的灵感,他要在色彩的交织中体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来。他对于动物的描绘,忽略了造型的主题,通过色彩寻求表现意志,带有宗教信仰般的虔诚,企图在大自然骗人的幻觉之外,找到客观的和精神的现实,把绘画引向对世界更深层次的理解。作品《黄母牛》没有强调对象具体的外表特征,大面积高明度的黄色居于画面中心,基本成为倾斜的四边形,带有强烈的动感,黄色本身所象征的具有太阳般力量的情感加强了对其旺盛的生命力描绘。黄色与橙色之间的细微过渡则更体现出主体物激烈的动感。揭示对象中蕴含的巨大力量[3]。而在作品《蓝色的马》中色彩基调深沉而冷静,圆滑起伏的曲线充斥整个画面。蓝色象征着永恒和真理,几匹变形的马匹如同层层涌动的云团周围带有黄色、红色、墨绿色的衬托,上方形似山峰的地方呈现一片红色,显出些许燥热,冷色调的马匹就这样被笼罩在不协调的色彩对比中间,产生了更为鲜活的视觉效果。画家在想表达出对生命本真的一种诉求的同时也使得画面带有一种深奥莫测的神秘感。
四、音乐与色彩的联觉
青骑士的画家们认为色彩中带有音乐的特色,诺尔德曾写过:“动物的苦难和惊恐的喊叫,永远跟在画家的耳边,很早就深化为色彩,在刺眼的黄色里喊叫,在深紫色的调子里夜袅的惨嚎。梦不是象音调,音调象色彩,色彩像乐曲吗?我爱色彩的音乐!……一个色彩规定着另一色彩,完全协和着情调,并且不思虑地摸索前进,顺着调色板上全部灿烂的色彩系列,在纯洁的倾倒感官和物象的快乐中……。诺尔德的作品中色彩浓厚,高纯度色常与黑色并置,对比强烈,有种光线闪烁的韵律感。康定斯基追求绘画中音乐性的体现,通过颜色的挤压并置,产生伸缩感和强弱音,他用色彩在画面上演奏着音乐。他甚至借音乐标题的方法把自己的作品的名称定为抒情”,“即兴”、“构图”,以此来提示自己的潜在意图。绘画不再是自然物的再现,而是通过色彩、线条的组合,产生运动与空间,从而传达艺术家的感情意识。
色彩因光产生,同时也是人类感受的结果。德国表现主义的色彩观对于传统的艺术和谐论是一种反叛,通过研究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色彩对拓宽艺术的审美领域,把握西方油画语言的本质和精髓,指导具体的绘画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样我们才能够创作出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中国当代油画,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表现主义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邵晶坤著.光和色的美感表现[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
[2]王传品.浅析西方绘画中的表现论[J].美术, 2002, 32 (9) .
色彩表现性 篇8
关键词:色彩教学,色彩表现力,颜色
所谓色彩表现力,指的是作品中色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感染力,包括意境、节奏、韵律等因素。色彩表现力的强弱需要绘画者通过各种技术手法和不断的练习后方能更好地将其表现出来,因此,在进行色彩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色彩表现力的培养。
一、引导学生利用简单颜色概括色彩丰富的物体
学习色彩的同学都知道,在进行色彩绘画时,如果画面色彩过于简单,就会给人一种平面化的感觉,导致画面空间效果较弱,从而影响整个画面的效果。在学习色彩的初期,教师往往喜欢引导学生多用各种颜色调和后按照形体结构进行上色,这种教学方法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但学生如果用色过多,就会导致画面色彩过于花哨,色彩自身表现力冲突等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用最为简单的颜色来概括物体的真实颜色。比如在画一个褐色的坛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色盘中选出深蓝加红、暗红和赭石色三类颜色,然后按照坛子的不同结构区域进行上色,让整个坛子的基本结构先借助色彩的表现力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就能通过简单色彩将整个物体的本来面目表现出来,从而完成对色彩表现力的培养。再比如在进行一组实物描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单色加白进行画面的描绘,比如用蓝色进行表现,通过不断地加白色来表现画面的整体结构,从而让学生对形体的塑造有一定的把握。
二、分析光源,更好地表现物体的环境色
光源是整个景物色彩绘画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灯源分为冷光源和暖光源两部分内容,一种光源是冷光源,主要的光源是太阳光,其写生时间主要是白天。在白天写生时,由于太阳光是冷色调的,因此,它照射到物体表面就表现出冷色调。一种是暖光源,它主要的物理光源是照明灯,这种灯源的颜色为暖黄色,因此,照射在物体表面就会呈现出一些暖黄的颜色。分析光源对于学生环境色的表现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在进行环境色的处理时,必须先分析光源的冷暖,然后再根据冷暖光源来分析具体物体的环境色。这里所涉及到的主要是环境色的冷暖关系以及环境色的色调的选取。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这块内容时,首先,要确定颜色的冷暖,当光源是冷光源时,亮部周围的环境色应为冷色系的颜色,而暗部的环境色则为暖色系;相反,如果亮部是暖色调,那么亮部的环境色就应该是暖色系,而暗部的环境色就应该是冷色系。其次,环境色的色调选取也应考虑光源的问题,这里主要是涉及到颜色调和的问题,当亮部为暖色调时,在亮部的环境色选取上应适当增加一些暖色调的光源色,比如亮部周围有红苹果,光源为太阳光,那么这时环境色就应为红加冷淡黄颜色,这样的颜色放在亮部才能显得和谐。而暗部的颜色选取则需与亮部相反,比如暗部周围如果有一个橘子的话,那么暗部的颜色就应该以暖橘红色为主,即使有一些衬布的蓝色调,也要尽量选取一些暖色调的蓝,从而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舒适,色彩的表现效果更好。
三、运用色彩对比原理处理好物体之间的空间美感
首先,是色彩冷暖对比。这种对比方式在前面已经提到,在这里教师还应注意一些其他涉及到冷暖对比的地方。比如冷色调在视觉上容易往后退,而暖色调则给人感觉往前跑。抓住这一规律,在绘画时将前面的物体画得较暖,后面的物体画得较冷的话,整个画面的空间效果就会比较强。暖色调往往能给人带去一种新鲜的感觉,因此,在一组画面中有多组相同的物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最为重要的物体,用鲜艳的颜色进行描绘,而其他的物品则可以选择相对较冷的色彩进行描绘,这样画面的空间感就会更加强烈。
其次,是色彩的明度对比。与冷暖对比类似,明度对比主要是色彩明暗度的对比,它的规律主要有明度越亮,物体越明显;明度越暗,物体越模糊;对比越强,越能突出空间层次;对比越弱,空间效果较小等。抓住这些原理进行绘画时,才能使画面的空间效果变得更为合理。比如在描绘一个橘子时,由于整个橘子处在画面的内部,因此,不用将其描绘得过于生动,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整个橘子的明度对比变弱,以使其能够隐藏在画面当中。
第三,是色彩的纯度对比。它主要指的是色彩纯洁度的对比。色彩纯度越高,越容易给人带去新鲜的感觉,纯度越低,人们对色彩的感觉就越低。比如在表现一个水果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选一些纯度较高的颜色,如橘黄、橘红等,并不掺杂任何其他色彩,这样就能将这个橘子描绘得更为鲜艳和丰富。
色彩的再现与主观表现 篇9
在传统绘画中的色彩注重对象固有色具体、写实的描绘。这种绘画作品中艺术家意在再现客观物象的色彩, 侧重于对象固有色的复制, 在这种观念下创作出来的绘画色彩形式被称为再现性色彩。掌握色彩再现能力是写实绘画最基础、最重要的一步, 它直接影响到是否能掌握色彩表现形式或更强有力的语言内涵。色彩表达从客观真实描绘转向主观真实表现。由根据光描绘自然物象发展到表现纯粹的色感,由对自然色作精致的客观的描绘,转向主观的表现,色彩作为一种语言符号,越来越具有独立性特征。在这种色彩观念下创作的绘画色彩形式被称为表现性绘画色彩。表现性色彩语言有着一定的象征性、情感性、个性。画面色彩被画家的个性、创作意图所左右, 画家主观的、个性的, 甚至是潜意识的东西在画面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且通过色彩,表现其本质以及画家本身的经历,感受以及对世界的理解。艺术家在画面上并不再现或不完全再现自然物象的真实色彩感觉,而是根据作品主题和画面的需要对色彩进行再创造,使它成为具有个性的艺术语言,以表达主体的情感、意念,使作品获得更强烈的视觉表现效果和特定的精神内涵。绘画作品中色彩的感情力量和艺术表现,主要是通过画家具有个性的色彩来体现的。
梵高是西方绘画艺术由“再现”转向“表现”的重要人物, 是一位充满炽热情感的伟大艺术家。他认为,传达自己的印象仅是画家的一个任务,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在绘画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凡.高的色彩具有强烈自我表现性特性,无论什么事物都被他赋予了强烈的感情,其色彩的表现性,首先来自于强烈的色彩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同类色对比,往往都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普蓝、冷绿、灿烂的暖灰、明净的天蓝色与绚丽的绯红色等都达到了一种强化了的自身和谐。其次,凡高的色彩带有明显的示意性,比如,他用红与绿的对比来表现人的矛盾和可怕的情绪,用补色混合表现神秘悸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强有力的表现自己。因此,色彩内在的真实表现成了最本质的东西,成了真实的主体,作为“表现主义”先驱。他的表现性色彩为“表现主义”绘画作了最好的诊释。
毕加索艺术生涯中经过一段蓝色时期,他用蓝灰色调,表现出一种疲惫、苦闷的情绪,画面表现了伤感、压抑的情调,这种主观的个性的色彩的运用使画家在这一人生阶段的情感得以。宜泄。表现派代表画家蒙克的绘画色彩带有强烈的情感。他把死亡、恐怖、忧郁和现代人的痛苦情感,用色彩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他给人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呐喊》。这幅作于他艺术成熟时期的作品充满了画面中的人物像是被巨大的力量挤压而出现变形,天空的红色突出了这种被威胁的感觉。画家用近似版画的方式,把红、蓝、绿、蒲石的色线,组成流动的河水与天空形象。画面中所传达出来的恐惧、压抑的感觉十分清晰。
色彩感觉与色彩的情感共同作用,使绘画色彩增加精神涵量,使画家更具鲜明的艺术性。经过个人主观感情强化的色彩感受、表现的是画家感情色彩的真实。对于色彩的研究可以说是画家追求个人化语言首先思考的重点,作为画家来讲,应在掌握必要的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在绘画创作时既无需被传统的色彩理论和系统所禁锢,也不仅仅为追求丰富色彩而变的矫揉造作,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提炼概括色彩,从而形成对色彩独特的认知和掌握,使画面色彩语言更具有魅力和个性化。
参考文献
[1]《艺术哲学》丹纳著, 傅雷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
[2]《中国当代美术史》高名潞.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3]《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周宪.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色彩表现性 篇10
何坚宁的油画从早期的高更式的平面象征转向热烈的色彩表现, 打开了艺术中偶然性的大门。画家罗伯特·莫里斯 (Robert Morris) 认为:“对秩序的考虑应该是随意的、不精确的和非强调性的。因为对材料的重新安排就会形成另一种造型, 又因为需要坚持与事物原有的持久的形式和秩序相脱离, 所以, 偶发性和不确定性在作品中得到了应用和表现。”何坚宁将形体表现与色彩抽象自由组合, 将理性思考与感性冲动、形式秩序与色彩变化、严谨态度与自由手绘融为一体。
美国晚期印象主义批评家弗兰克·马瑟曾经批评印象主义表述的是一种“孤立的印象”, 是完全个人意志化的, 因此, 其“绘画方法必须要扼要直接, 一张画数小时内完成……必然要牺牲形的准确性, 更多地注重对光线的捕捉。”而另一位美国纽霍普画派的画家丹尼尔·加博却认为印象主义并没有放弃对现实的研究:“人们喜欢谈论冲动, 谈论印象, 但对我而言, 印象并非一种纯粹个人化的感受。我必须针对同一物象反复地试验, 以期达到最满意的效果。印象主义是建立在对主题的深入研究之上的, 绝不等同于速写。”何坚宁的艺术更接近后者, 他以浪漫的形式表现现实, 但没有停留在冲动和印象的表达, 而是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色彩与空间的主题。
何坚宁近年来的作品中有两个不同的类型, 一种以“海南写生系列”为代表, 这些作品中具有将观众视线引向远方的空间表达, 色彩也以综合性的纯度较高的灰色调为主, 与现实景象保持了较为明显的联系, 是对自然的提炼与概括。另一类作品以“阳光系列”为主, 这些作品并不拘泥于现实的景象, 不追求空间的纵深表达, 而是以浓重的色彩结构画面, 这些色彩在平面上相互包围、侵入, 交织、覆盖, 形成了一种音乐性很强的色彩织体。这批作品主观性较强, 更多地体现了作者心中的色彩意象, 是一种以色彩进行的表现性抒情。这反映了何坚宁个性的丰富与复杂, 即清醒的心理自我认知和自信的画面结构意识是其个性的一面;另一面则是感性的抒发、视觉的直觉, 在绘画过程中的冲动与偶发。而他的许多作品都具有这种平面的结构关系与色彩的笔触跃动, 并将其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具有一种交响乐的性质, 这正是贝多芬、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等古典与现代音乐家的交响音乐作品的特征。
何坚宁的作品具有很强的“书写性”,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 “书写性”其实是一种生命的运动感, 是生命运动的轨迹。在现代艺术中, “书写性” (Cal igraphy) 是指通过活跃的笔触显现的踪迹速度。如果说波洛克以个体的行动主义与对物理的运动速度的控制, 为其心理空间构建网络的话, 那么, 何坚宁则将绘画书写与颜料笔触的不可预料性推到一个捭阖自如的境界, 通过即兴式的描绘, 将个体的无意识冲动转化为视觉的力量。所谓绘画中的行动主义, 不仅是指艺术家在绘画过程中的身体行动, 而且也表明色彩、材料与艺术家主体的共同行动, 在这一过程中, 艺术家的感觉与颜料在画布上的展开呈现是同步的, 从开始到结束, 既是感觉与心理的释放, 也是行动与色彩的平衡。在画面上, 物形的自然生成、笔触的不同方向, 色彩的不同位置, 这些看似偶然、不可重复的因素, 构成了浑然一体的平衡关系, 不仅留下了艺术家内心的意识痕迹, 也显现了艺术家身体行动的痕迹。
何坚宁的绘画反映了中国当代油画在经历了写实与再现的解构后, 重新回到绘画的原点。从绘画的动机、图式, 再到绘画的材料, 我们感到绘画重新强调人的心手相应的表达潜力, 它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扩充视觉张力之后达到某种精神升华的努力。
不同于欧洲的表现主义绘画, 何坚宁的绘画心态是放松的, 他的作品中没有欧洲现代主义时期表现主义画家对于城市和现代化发展的紧张反映, 而是带有浪漫抒情的心态, 更多的在油画语言方面探索一种书写性的自由。总结自己的艺术道路, 何坚宁认为他的艺术可以归为一种心理现实主义, 即绘画的根本不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 而是通过心理感觉释放出来。这个过程有三个阶段, 即奴性 (象) ——个性 (归纳) ——人性 (内心) 。
何坚宁喜欢描绘中国南方的风景特别是海南岛的风景, 这一类作品使他有可能在强烈的光线和鲜明的色彩之间, 找到一种更加有力的表现语言和结构关系的平衡。在何坚宁的心灵深处, 珍藏着童年的记忆与感受, 在他看来, 海南是原始的、是强烈的、不俗的, 给他最大的感觉就是“神秘”, 让人说不清楚是什么东西。阳光、自然界一切的一切, 让人有说不清楚的感觉, 但何坚宁的内心又觉得很清楚。可以说, 何坚宁专注于南方风景画的创作, 着力于造型的自由和色彩的解放, 在一种抒情性的表达中, 获得了面对自然时的那种心境契合与快慰。在风景中, 他找到了个人的精神家园, 也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心性表达, 而这种表达直通人类对自然的持续热爱, 触及了人性的敏感与温暖。
在何坚宁的艺术成长之路上, 对他影响最大的有两样东西:一是自然界的色彩, 二是音乐。色彩使他激动, 音乐使他知道如何去表达。音乐对于何坚宁的色彩表现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但它是一种整体胸怀与视野的开拓, 而非一首曲子的优美, 何坚宁说:“不可能是哪首曲子、哪个音乐家对我怎么影响。它是一个整体、一种精神的感觉。就像米饭维系你的生命, 米饭是肉体的, 音乐是精神的。它包括了一切, 是一种长久的激情, 存在了几十年的时间, 不是一瞬间, 也是一种色彩的激情。”这种色彩的激情来自于笔触的跃动, 在何坚宁的作品中, 彩色的笔触就是音乐中的音符, 随着艺术家的心绪而跳动。
这里, 我们注意到, 何坚宁对于“笔触”有着独到的理解和运用。在某种意义上, “笔触”构成了何坚宁作品中最有价值的形式核心。笔触既是造型再现的工具, 也是传达心情的媒介, 还是形成画面节奏韵律与结构关系的关键。何坚宁坚定地将“用笔”作为自己画面的主旋律, 在这里, 他找到了心、手、笔相一致的内在奥秘, 从而将“笔触”的功能和内在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何坚宁用笔触控制画面的色彩和块面, 节奏和韵律, 真正进入了油画语言的形式内涵。
何坚宁的油画与南方的自然景物直接契合, 色彩厚重而流畅, 没有生涩和粘滞, 光感强烈, 形体与色彩融合一体, 显示出画家自由舒展的心态, 超越了现实的沉重与羁绊, 画出了新鲜而充满活力的南方风景。画家抓住了写生中那种转瞬即逝的感觉, 将其迅速地固定于画布之上。欣赏何坚宁的油画, 所有的人心情都会明亮起来, 我想, 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 一定十分快乐, 陶醉于其中。正如他接受访谈时所说:“我为愉快而来, 我不能拒绝这种愉快。”可以说, 何坚宁生为绘画而来, 绘画给了他人生的自由, 人生自由是由精神自由而决定的, 精神自由才是人生快乐的真正源泉。
何坚宁对表现性手法的选择还有一种原因, 即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写意手法的艺术价值的重新认识。他将自己的油画视为一种“大写意”, 他认为“大写意”的要点在写, 不在画。“大写意能够把复杂的东西单纯化、概括化, 用很少的笔触去画出更多的东西, 想象的空间会更大。”从何坚宁的创作中, 可以感受到中国油画界近年来对油画中的“写意”境界的追求, 只不过何坚宁的努力更具有油画语言的本体性特征。何坚宁在他的油画中加入了东方的抒情, 追求一种自由与率意的审美境界, 努力使中国的写意表达与西方油画材料达到一种自然的结合, 从而使中国民族绘画中的写意传统与西方油画在观念、技巧上相融合, 使中国油画更接近当代人的审美理想。
何坚宁
1960年, 出生于海南。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广州画院画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个展:
2014年纵横的阳光——何坚宁油画作品展, 艺海堂美术馆, 广州
2012年何坚宁个人画展, 法国巴黎
2011年何坚宁个展, 法国巴黎
2010年何坚宁油画展, 法国
联展:
2014年香港亚洲当代艺术展、第28届亚洲国际美术展
2013年“情·景·境——当代南方艺术名家作品展”
“艺·粤秀——当代南方艺术名家作品展”
2011年法国六区市政府迎中国新年, 展出何坚宁作品8件
“回望中国——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综合美术作品展
获奖及收藏:
2014年作品《欢歌起舞》、《阳光No.8》被法国总统府收藏2011年作品《荔枝熟了》被广州大剧院永久收藏
油画创作中色彩的情感表现 篇11
关键词:油画创作;情感表现;色彩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65-01
情感反映人对外部世界的主观态度。在绘画创作中,到处都充满着情感因素。积极的情感活动是艺术创作的一项必要条件。没有情感的艺术创作就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哲学以理服人,艺术作品以情动人,没有情感的艺术不是真正的艺术,情感因素是连接生活与艺术创作的纽带,是艺术创作的核心与灵魂。
德拉克洛瓦是法国杰出的色彩大师,他的色彩充满魅力,震撼人心。其作品《希阿岛的屠杀》充分展示了画家的同情,生动地塑造了几组看似独立但又紧密联系的人物。就这幅作品来看,画家注重色彩,采用了豪迈奔放的大笔触,色彩表现强烈,体现了画家的愤怒,塑造出了人间悲剧的场面。
凡·高也是因为在画作中倾注情感的色彩才使作品如此非凡。凡·高的一生充满挫折和灰暗,凄苦而短暂。但凡·高能夠巧妙地运用绚丽的色彩,将普通的常见场景以独特的色调和表达方式展现在画作中。其作品《向日葵》就是色彩与情感的完美结合,画家用奔放的笔触表达内心的激情,充满象征内涵。凡·高通过自己自由的表达方式为后人展示了色彩自身所具有的强大表现力。
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也是一位善于运用色彩的大师。在户外写生的时候,他善于捕捉细微的光色和瞬间的印象,每幅作品都能表现出不同的色调和情绪。色调的合理运用是表现油画色彩的关键,也是保证色调与情感的统一的途径。油画色彩具有丰富性和力度感,艺术家在绘画时善于调配色调,既表现出丰富的色彩变化,又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给予观者不同的审美感受。
色彩是绘画语言重要的表现手段,对于刻画形象、抒发感情、烘托气氛等具有独特的作用。创作者要认真感悟色彩与情感,通过色彩深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绘画作品赋予灵魂。事实上,色彩能直接、有效地表达画面的情感与氛围,能直接对心灵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当观者欣赏一幅作品时,会产生联想和回忆,受到震撼和启发。
艺术家用独特的视角发现生活中的美,继而创作出作品。油画作为能充分表现人们情感的艺术,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现代人的生活。对于绘画者来说,色彩就是生命,没有色彩的画就像一个没有知觉的人。在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画家热情四溢,执着向前,才使自己的艺术作品灿烂多彩,载入史册。当我们感叹这些伟大的艺术家和作品时,我们无法抑制自己的想象,会情不自禁地发问:是什么使这些艺术家以饱满的热情创作出那么多感人的、充满个性色彩的作品?我们要亲临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让思想摆脱空间的局限,努力表现自己的内心,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和挑战。时间和思考会慢慢改变我们的看法,我们最终对绘画创作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并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和欣赏艺术创作。
艺术自有一份和谐,与自然并行不悖,共同为世界增光添彩。艺术创作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艺术的真正魅力也存在于艺术作品的独特风格中,表达创作者内心或强烈或美好或奔放的思想感情。油画艺术的创作过程也是画家自我情感的表达、完成内心审美需求的一种精神活动。
当我们进行油画创作时,要努力控制和把握情感与色彩的互融点,着力调整以达到最和谐的状态,从而在画面中准确表达出所要吐露的情感。一定要处理好构成关系,使富有情感的画面色彩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张扬。艺术家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和感受,大胆创新,突破局限,尽情施展才华,创造出独具个人魅力的佳作。油画在视觉印象和表达自我方面,取决于创作者能否对情感和色彩进行准确的表达和独到的处理。艺术作品注重情感表达,而油画作品更加注重利用色彩表达情感。
我们要从本质上理解色彩语言的情感表现力。其一,要多看、多感受。只有依靠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对色彩的准确调配,才能真正创作出独具艺术性的作品,从而提升创作水平。其二,要体会绘画大师创作的独特视角,更要学习他们对艺术的无限追求与热爱的精神。中国油画要想迈出坚实的一步,必须结合中国情怀,把情感和技巧真正融入创作,创作出具有独特民族性的绘画作品。
参考文献:
[1]马新君.德·斯塔埃尔的色彩情感.艺海,2010(2).
[2]耿鑫瑶.用情勾画灵魂的表现艺术.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试论设计色彩写生及其表现 篇12
设计色彩写生是艺术设计中十分重要的造型基础课程, 是衔接绘画基础和艺术设计专业的桥梁。一般的色彩写生多采用条件化的方法, 以准确地表达对象的客观存在状态为训练目标, 以写生为主在造型上强调直觉和感性认识。设计色彩写生则是在感性地面对客观对象的基础上, 强化了理性的设计意识和主观表现, 它不以描绘客观存在为目的, 而是以设计的造型需要和思维发展为取向。它是一种充满运用物体观察中的“感知”, 通过“概括、条理、表现”理性与情感交织的作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要掌握一定的造型能力, 而且必须疏导和扭转一般色彩写生惯用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 掌握以惯用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为基础所产生的新的造型观念和创造思维方法。
一、一般绘画色彩写生与设计色彩写生的区别
(一) 在观察方法上。一般绘画色彩写生所关注的是自然物体被置于常态下所呈现出的自然属性;而设计色彩写生的关注点则是对客观物体形与色的主观处理和形式构成方法, 以及自然色调中各种色相、明度、纯度、面积之间的规律。
(二) 在创作理念上。一般绘画色彩写生比较侧重纯艺术的观念表现, 表现自我的主观意识和个人情感;而设计色彩则同时具有公共艺术的属性, 设计色彩从根本上讲不属于自我, 它需要与特定人群的审美情趣相吻合。
(三) 在表现方法上。一般色彩写生以客观、真实地描写对象在自然状态下的相互关系为主要原则;而设计色彩写生虽然也以自然物为参照, 但不拘泥于它的自然属性, 它更注重理性分析。
(四) 在使用功能上。一般绘画写生以纯艺术欣赏和自我个性张扬为追求目标, 几乎不考虑实用功能;而设计色彩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更多地关注时尚和流行, 以自己的特定服务对象来确定其相应的审美价值取向。
二、设计色彩写生的特征
(一) 化冗繁为单纯。当物体以常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时, 往往在造型上有着丰富的层次, 虚实和空间等相关特性, 这正是一般绘画色彩写生所追求的因素, 而设计色彩写生则需要在这看似丰富而繁杂的表象下, 以简化的方式通过做减法概括提炼、集中本质、整理归纳, 剔除多余, 使主题更突出、形象更典型、色彩更鲜明, 画面更符合形式美法则, 因而更具有艺术价值。
(二) 化杂乱为秩序。自然状态极为丰富, 但常常是杂乱无序的。设计色彩写生的重要方法是根据自己画面的需要, 在把握对象本质, 不失自然真趣的前提下, 通过对客观对象的概括、梳理, 把自然中杂乱无序的东西归纳成章, 使画面达到秩序化、条理化的效果。
(三) 化写实为夸张。夸张是艺术表现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也是获得画面形式美感的重要因素, 一般绘画色彩写生虽然也常常使用一些夸张的手法来加强画面的效果, 但它们通常以呈现客观对象为主, 在整体上强调写实的表达。而设计色彩写生则拥有更多的空间, 在构图上可以打破常规的焦点透视;在造型上可以根据需要对原型进行夸张变形;在设色上可以将对象作变色处理, 亦可以打破自然存在的空间关系, 创造出全新的视觉效果。
(四) 化立面为平面。把一般绘画色彩写生的三度空间转化为二度空间。即客观的立体, 把空间形态转化为人为的平面化主观空间形态, 这是设计色彩写生的主要表现特征。它那朴实舒展的造型特征, 单纯而多变的造型美感, 形成了全新的视觉形态语境。我们在进行设计色彩写生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转换头脑, 建立新的观察和思维方法, 从客观写实中解脱出来, 转入到平面化色彩的感悟和方法的学习中去, 从而形成设计色彩艺术写生的个性化和风格的多样化。总之, 设计色彩写生作为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对现代艺术设计专业, 如广告、插画、标志设计、建筑外观设计、服装设计、包装设计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在美化生活, 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同时, 也提供了精神上的享受。因此色彩的协调与正确运用, 是产品成功走向市场的保证。正是由于色彩的特殊化, 在一般绘画色彩写生中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运用和表现色彩, 而在设计色彩写生中, 则不允许有明显的个人偏好。当人们的审美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时, 设计色彩也随之不断创新, 并要符合时代性以及环境、地域等不同的审美需求。同时, 强调以实用为前提以大众接受为目的, 其要求色彩效果明确、清晰、单纯。设计色彩写生在绘画写生的基础上, 通过主观的整理夸张表现出来, 它不受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的影响。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满足于自然中客观变化的色彩, 而要灵活地调配出比现实生活更理想的色彩, 表现出更高境界的色彩。
三、设计色彩写生的基本表现形式
(一) 写实性归纳写生。写实性归纳写生是介于写实性绘画写生和平面性归纳写生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它既对自然形态的表现对象给予尊重, 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具体物象进行主观的概括提炼。写实性归纳写生大体有以下特点:1.在构图上。写实性归纳写生仍然以焦点透视为基本特征, 与一般绘画色彩写生大致相同。有一点不同的是, 绘画性写生可以用木炭或水粉直接起稿构图, 而写实性归纳写生则要考虑后面的绘制工艺, 一般不宜起稿太重。2.在造型上。写实性归纳写生的形象描绘仍然基本忠实于客观对象的自然形态, 各个物体形与形之间的空间关系均按照自然序列来进行塑造。在绘画写生过程中, 不能像一般意义上的看到什么就画什么, 而是将丰富的层次予以减化, 集中本质、剔除多余, 从而达到强化造型整体化的目的。3.在设色上, 写实性归纳写生的设色不能机械地照抄、被动描摹对象, 而应在把握好色彩关系的前提下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 将物体本身丰富微妙的色彩层次予以归纳、提炼、限定、简化。
(二) 平面性归纳写生。平面性归纳写生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主观意念, 摒弃条件色的观察方法和认知习惯。在面对物象时要排除光线的干扰, 压缩影调的变化, 弱化三度空间, 强化二度空间, 将复杂的自然立体形态进行平面化处理。平面性归纳写生可分为两个步骤进行:1.客观性平面归纳写生, 客观性平面归纳写生是从写实性归纳写生到主观性平面归纳写生之间的一个过渡。客观性平面归纳写生在构图时, 原则上, 仍可将客观对象按自然序列以焦点透视的方式来构成画面。2.主观性平面归纳写生, 主观性平面归纳写生与客观性平面归纳写生相比较, 绘画者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自由度, 它最大的特点是以比较纯粹的二度空间观念来观察和表现客观对象。因此, 它在构图上首先要求在观察方法上将三度空间转化为二度空间, 变一般意义的焦点透视为散点透视。主观平面性归纳写生与客观平面性归纳写生基本的不同点在于它不求自然形态表现的完整性, 而更多地关注画面自身的整体结构和形式语汇的有机统一。由于主观平面性归纳写生在构图上强调散点透视和平面化, 如果在造型上不对物体进行处理和变化, 很容易让人产生不合理, 不协调, 不舒展, 缺乏美感的视觉效应。所以, 绘画都应对物体进行感性的再创造, 使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画面也更加富有个性特点。3.平面性归纳写生的设色方法和表现形式。 (1) 设色方法:平面性归纳写生的基本设色方法是平涂。运用不同的平涂表现形式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2) 表现形式:拼接法、勾填法、重叠法、肌理表现。
(三) 意象性归纳写生。意象性归纳写生是从造型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的终端课程。它既是造型基础课学习的尾声, 也是专业课学习的开始。意象归纳写生要求观察习惯的改变, 表现手段的把握逐步转向画面意境的追求和个性的抒发张扬。意象性归纳写生再创作, 基本可以脱离客观物象, 仅仅是自我主观意识, 或真实情感的宣泄。因此, 画面效果常常呈现出下面的创作倾向:1.写意性倾向。在设色上不拘泥于表现对象自身的固有色彩以及物体之间原有的色彩关系, 自觉依据色彩构成原理, 以邻近色、对比色、补色以及色相、明度、纯度等各种对比因素充分发挥作者的主观想象, 运用大色块、大笔触来进行塑造和表现。2.表现性倾向。表现性倾向常常运用夸张、变形、扭曲的造型方法, 以形、色、线条、块面、肌理为媒介, 根据情感的需要对物体进行主观的组合, 画面常呈现出张狂的造型和奇艳的色彩,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由于表现性倾向更注重自我的主观意识, 因此, 在绘画者不失对画面整体控制的前提下, 其表现方法与手段要相对自由一些。3.寓意性倾向。寓意性倾向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们一种浪漫情感的表达, 它常常利用比喻、联想、寓意、象征等形式将这种情感寄托于自然。在意象性归纳写生时, 因每个人的生活经历, 社会阅历以及个人兴趣、年龄、爱好、习惯和思想意识的不同他们会对同一组物体的造型、色彩与感觉要素产生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对绘画者各自的个性发展及风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寓意性倾向是一种浪漫情感的表达, 它的主要表现特征并不在于具体的绘画过程, 而在于寓意和构思。4.抽象性倾向。抽象性倾向是意象性归纳写生中一种比较极端的创作形态, 其特点表现为在画面上摒弃一切具象因素。它是一种较为纯粹的情感表达方式, 不论采取何种抽象的表现形式, 有感而发、内在需要是大前提, 是真我的展现, 而不是装腔作势和涂鸦。
通过以上对设计色彩写生及其表现的论述, 展现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练习, 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从绘画写生色彩的科学观察认识到主观理性的归纳的过程, 设计色彩写生会对以后的艺术设计有重大影响, 为将来从事艺术专业设计者正确使用色彩、设计色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贤培、李白丁编著.设计色彩[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5
[2]席跃良编著.色彩与设计色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