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情感表现(共12篇)
色彩的情感表现 篇1
一、色彩技巧展现作品情感
当你欣赏到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这部代表着他的精华作品之一,图中画面单从构图方面说,属于一种和谐的氛围,但它却产生了强大的气场。如此第一点是造型的峻巍,第二是笔墨的酣畅厚重。所以说,只有在作者情感激放时期所展现出来的自己的娴熟的绘画技巧,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寞成金,利用色彩绘画的技巧表现出作品的情感,从而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画家大气的概括简化,使得画作妙笔生花。所以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情感和谐的体现在画作中的一种利用色彩的技巧所呈现出的结果。由发而生的环境中,才能妙笔生花,展现出画家高妙的技艺。那雄伟、冷峻的笔锋勾画出山的轮廓和石头的纹路,浓墨点出秦陇山的雄伟、壮丽的气派。山下是小路,一对对旅徒缓缓地走入了我们的视野,给我们一种动态的音乐的感觉。整幅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十分诗情画意,来自生活,却超越生活,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精神和情感之中,散发出无法抗拒的激情,进而之将自己熟练的绘画技艺体现于作品之中,这样才能将自然景色画出生动,才能使画作具有真正的艺术价值。
成功的画作不仅归功于画家高深的技艺,还有利用色彩表现的技巧,才能突出画家对于作品的情感的作用,作品表现出的丰富情感,无疑是作者在观察生活的画面时,充满了对于生活的热情,通过手中的画笔将这种情感渗透到画面之中,这种绘画情感,是取决于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娴熟的绘画艺术水平。所以虽然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技巧,但与作者自身的艺术情感和艺术情感有着不可分离的情感,与其同时作者的情感又是油然而生,跟随者,但也有可能难以利用色彩绘画技巧来突出作品的情感结果,让你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
运用色彩技巧展现绘画的情感,决不是可以无缘无故产生,它是由作者的情感的熏陶,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了各种的心理路程接受了各种的启发中萌发出来。这可以是一种必然的规律,现实与情感是可以建立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的辨证与统一的关系。当我们听到一些歌颂长江的诗词时,我们便会想到长江是我们祖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支流,是祖国雄伟的象征,长江承载着大中华儿女的梦想与渴望,通过长江激放出来,世代子孙对之崇敬。
运用色彩表现作品时是脱离不了绘画时的情感因素的,想要让自己作品达到出神入化的级别,得让自己所要运用的色彩技巧与自己的情感相融合,提升自己的情感素养,使自己的内心与万物合二为一达到一种和谐,,这样自己的情感与色彩才会与自己所要创作的作品融为一体,所以说每个创作者面对同样的事物会描绘出不一样的作品,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情感历练,他们能够体现出独特的色彩创作风格,所以能够运用各自的色彩技巧展现出各自的作品情感。
二、情感表现的色彩运用
在我们平时的绘画创作过程中,各自在画面上的色彩表现情感的手法都是不一样的,不过一起归纳起来都是有大致的框架的。
从这基础的方面来阐述。平衡的和谐的色彩关系是我们最常见的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通常我们在运用色彩创作时,画面中跳眼的色彩要尽量的减小范围,而那些微小的色彩要尽量的提上来,这样才能使画面的色彩达到平衡,同时也不失去画面上色彩的对比性,这样的画面才会自然不别扭,这就是对画面的协调而成的一种色彩平衡。
当然我们创作时所构成的平衡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一种唯心化的观念,情感一样的东西,每个人对画面的色彩平衡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每个人的画面的协调性也是不一样的,这才能早就多种多样的作品。
上面讲到了色彩平衡每个人不同看法,然后要造就协调的色彩画面还离不开补色,我们在追求平衡时的补色运用就像是条件反射般的存在,运用好补色关系可以使画面更加明亮,画面更加生动,它可以将一个死气成成的作品完全带活起来,补色就好比画面的救世主般的存在。
所以说补色对于画面来说是有巨大的影响的,我们知道莫奈的《撑阳伞的女人》一共画了三幅但是最著名的就是他以妻子为模特创作的第一幅,这幅画采用了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运用小笔触和色调并列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动态美和光色的斑斓绚丽,黄蓝并列与重叠,运用黄和绿,蓝和橙这几个颜色进行互补,使色彩在画面中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这些补色构成了和谐的关系,体现出作者的绘画独特风格,从而表露出作者对色彩表现的感觉和内心丰富的情感。
在梵高的作品《星夜》中他大胆的运用了互补色,黄色和紫色这一对补色,整幅画给人的感觉十分明亮那是因为梵高在画面的天空部分加入了大量的亮色进行补充,画面的房屋部分也加入了亮色进行点缀给人一种星空照亮大地的感觉,整幅画的互补色运用完完全全体现出梵高强大的内心情感世界对于星空的向往之情。
每个人对于色彩的感觉和理解不同的画,他们色彩运用的方式也会出现差异,所以各自画面呈现出的情感也会各不一样。这也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创作中,我们要依据自己的色彩感觉下手不要受其他和环境干扰,只有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才能表达出画面的真实情感。
当然我们也需要知道在作画时运用不同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表现。所以选择不同的色彩能够体现不同的情感内容,这都得看作者对于作品有着怎样的需求。我们每个人自身的一些因素会决定我们对于色彩的选取,最主要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这是个很大的范围,这关系到各自的性别,成长经历,年龄,所了解的知识等方面,所以说不同的个性对于色彩会有不同的理解,比较有活力阳光的人会喜欢选红色,喜欢安静内向的人往往喜欢运用蓝色,悲伤的人往往喜欢黑色。除去这些自己主观的因素外,自己所存在的社会环境与制度,宗教信仰等都会对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个人对于色彩看法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宗教和一些种族部落他们都会有特定的色彩信仰,然而这严重遏制了他们对于更多色彩的追求,这会使他们色彩表达情感时变的单调。正常的社会环境影响是有益的它会让不同的创作者带来不同的色彩理念。
色彩能够展现画者的情感,亦能感染观赏者的情感,因为真正的创造者是能够通过色彩与观赏者产生共鸣,一种情感的交流与碰撞,所以这种作者是能够走进观赏者的心里去,独特的色彩感染力深深吸引着观赏者。所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色彩,没有色彩就没有情感。
三、个人对于情感与色彩表现和谐的看法
自己在色彩运用中最爱的就是紫色、土黄、白色和天蓝色,最开始自己就偏向于这几个颜色,也许是由自己性格所致,我喜爱用这几种颜色调出新的灰色,所以对我来说我的绘画之路是十分情绪化的。在作画过程中会慢慢发现自己并不是十分注重事物形体的构造,而更加注重于色彩的表现而运用的色彩则能够体现自己创作时的情感。
自己喜欢前卫的事物,每个具有时代感的事物都会吸引到我,由西方传到国内的即兴街头艺术涂鸦艺术深深吸引了我,那种毫不收敛的大胆的创作风格完全符合自己的意志,用色鲜明,外形夸张,而且这种街头形式会随处可见,让众人都能感受到你的色彩表现于绘画情感。
进入高校后渐渐发现色彩的运用表现应该要回归原本,所以自己喜欢步入森林中感受大自然的原本与真实,每一处的细节,这不是人为决定的,这是自然本身的色彩,慢慢的自己会萌生出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悟,这是令人欣喜的,仿佛自己已经融入大自然的生命中,无数灵感,色彩汇入脑中,这是一种自己需要亲身经历的过程。
所以说自己认为,色彩和绘画情感是需要同步成长的,情感需要自己在人生成长中不断的积累,而色彩也源自于情感,情感丰富的话,色彩表现的方式也会呈现出多样化,这样的话情感与色彩的培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如同培养一个婴儿般的过程,需要你自己的感同生受。不过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欣赏我们画的人能够感受到我们的作品中色彩所要表达的东西,能够形成作者和观赏者之间的共鸣。毕加索说过,色彩和形式一样,与我们的情感形影不离。色彩最丰富的艺术语言能够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它有沟通人与物关系、传递信息、影响人们心理、表达感情、享受生活等功能,它能引起不同的心理感觉和情感联想,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但是色彩的情感体验不是绝对的,它会受到很多客观条件影响,特别是个体对于色彩的视觉和知觉经验造成了情感体验活动的不同性质。所以自己还得努力培养自己的情感,使之能够更好的与色彩汇合创造更好的作品。
四、结论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摆脱一切障碍,放入自己绘画时的真情实感到画面中才能够造就强大的色彩表现,自己认为一个合格的艺术创作者就应该靠情绪去作画,艺术本该就和情绪相辅相成,有了情感才会造就艺术,有了情感波动才会出现多种多样的色彩变化才会有多种多种多样的的画作,这样才能算是一种对艺术本源的追求,用生命情感去铺垫真实的本质的艺术,这才是自己想要的艺术人生,这样的去创作才能够与将要观赏你作品的欣赏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构成一种和谐,让艺术的历史长河绵绵不绝的
摘要:在艺术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发展到印象派时,色彩成为一种绘画要素的个体在画面中起决定性作用,色彩大多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和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到了后印象派则是一种感性化的色彩,用更多形式的艺术形式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独有的性格,这样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作为一种表现形式,让画作更有表现性。绘画情感和色彩其实是互通的和谐的存在,色彩可以表达情感,情感中却又能感受到色彩,所以情感和色彩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在创作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核心在于将情感与色表现的和谐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绘画情感,色彩表现,和谐
参考文献
[1]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8年第一期姜金泽浅议色彩的情感体验
[2]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第一期崔丕鑫论色彩的情感与和谐因素
[3]利用色彩绘画的技巧突出作品的情感邓腾;廖漫云《才智》2012-04-25
色彩的情感表现 篇2
归纳色彩的课题训练是通过写生的方式.以归纳为表现手段来获取对装饰性色彩的认识和把握。将自然色彩的写实性表现转换到自然色彩的装饰性表现,这是色彩造型观念的转变,也是造型方式、方法的转变,其表现特征为:
一化冗繁为简约
—般自然形象具有形、色丰富而繁杂的一面,形体具有体积感和空间特征.色彩上存在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等因素。归纳色彩摈弃写实性表现因素、将繁杂的形、色关系通过概括、提炼、归类的删繁就简过程,并结合艺术形式语言的运用和表现,使之成为平面化具有装饰特征的艺术形象。
化繁为简是色彩归纳的必要手段和必然结果,简不是简单,艺术上的“以少胜多”常常用减法,艺术中的减法更为难能可贵。
二、化杂乱为条理
客观的自然物象存在着庞杂无序的特点,即使井然有序也未必符合画面的艺术需要。室内的静物虽经人为摆设,也会由于角度不同而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关注画面构成的基础上,对客观物象的理顺是通过概括、梳理使之达到画面的秩序化和条理化.这既体现了归纳色彩的技术要求,也从内涵上体现出一定的艺术原理,只有伴随对形式语言和风格的追求,才能得以准确把握。
三、化写实为夸张
色彩归纳摆脱对自然物象的传真、摹写.而采取平面的手法将自然形象转化成艺术形象,夸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常用方法。夸张能强化主题.突出形、色特征,增加形式风格特点,增强艺术感染力。归纳色彩的表现离不开对夸张手法的运用,然而只有结合画面追求的特点需要,才能使夸张具有真正的意义,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变形、变色是夸张的主要表现方式.也是获取画面形式意味的重要因素。通过变形、变色是摆脱客观的真实感、实现装饰效果的主要途径。
四、化立体为平面
平面效果是装饰色彩风格的主要特征。它所具有的朴实无华和单纯、舒展的装饰美感是装饰色彩所独具的审美风格。归纳色彩是通过归纳的手法将具有二维的自然形、色转变成具有二维平面的装饰画面。因此,平面化是色彩归纳写生表现的主要特征和研究目标。
装饰性色彩无论从观察方式、思维方式和表现方法上都与写实色彩有着截然不同的造型理念。学习归纳色彩必须首先转换头脑.从对客观写实的依恋中解脱出来,转入到对平面性色彩的感悟和方法的学习。其次,在改变客观真实性中,归纳色彩导人到对艺术形式和本质深层次的认识和研究*也必然带来艺术形式和风格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第一章、写实性归纳
绘画的写实性色彩课题训练,主要针对以客观的自然色彩的规律性为研究为目标,从而建立起对色彩基本要素的感性认识。其表现特征是将具有三维特点的客观物象在平面上表现出具有三维的真实感。色彩的关注点侧重于条件色,而在表现上多做加法,即尽量感受丰富的色彩关系和微妙的色彩变化并加以表现。
归纳色彩是以归纳为手段,将课题切入对自然的再创造为目的,探索装饰性色彩造型的表现语言。其表现特征是将二维立体的客观物象表现出二维平面的画面效果。色彩在感受的基础上更注重理性的处理和对固有色的关注,注重做减法。以简约的色彩创造出富有形式意味的装饰画面,是归纳色彩的目标。
一、写实性归纳的概念
写实性归纳是介于写实性绘画与平面性归纳两者之间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写实性归纳既尊重了写实色彩的客观性,又增强了对具体物象概括、表现的主观性,是两种造型理念转换的有效过渡方式,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二,写实性归纳所形成的画面风格既有客观的具象特点,又有别具一格的装饰效果,其视觉样式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审美特征和独立存在的艺术价值。因此,在装饰绘画和现代绘画以及在现代各种设计中,这种形式不乏其用。
二、写实性归纳的特点
1、写实性归纳是以客观物象的形、色关系为表现依据,通过概括和梳理得以删繁就简和秩序化、条理化的处理过程,使之产生既有一定的三维具象特征,又有装饰效果的画面。
2、写实性归纳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客观物象的依赖,增加了学生在各自感受基础上的表现成分。因此,势必带来不同的感受,运用不同的技法,都会产生作品风格的不同。
三、写实性归纳的表现方法
1、块面表现:在保持客观物象的立体感、光感、空间感的基础上,以形、色合一为原则,对丰富的形、色关系通过概括做局部性有限度的归纳,并采取平涂的手法加以平面化的处理,形成色阶的变化,效果如块面状。块面表现的块是指具有立体感的整体,而面是指局部性的转折面,每一个面部是经过形、色归类后所具有典型色彩的特征。因此,色块的变化也随形体的转变、推移而形成色阶。
在块面表现中.因表现方法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
(1)拼接法:这是一次性表现法。即对概括归纳的区域性特征加以界定后,再逐一平涂填色,完成一个部分,再画另一部分,以此推完全画。拼接法是采取整体把握、局部完成的方法。因此,作画者要心中有数,前期要全面筹划好。
(2)叠加法:这是逐层表现的力法。画时要一层一层地画,首先铺基本色,再压第二套色,逐层叠加,使画面丰富起来。
2、点、线表现法:点、线都是造型的基本要素。点和线都可以单独使用,并以限色为基本原则,但在制作中要精心编排,步骤清晰。
(1)点绘:点的组合可以表现光影,表现明暗丰富细腻的形、色关系。归纳法是以点绘的形式,通过限色实现的,用预先设定的几种颜色分别加以点绘。点的疏密、大小都是变化的因素。对塑造具体形象可采取单色来表现,也可通过多色点的空间混合达到预想的色彩效果。
(2)线绘:线的作用不仅表现了形的外部特点,也可用疏密、粗细不同的线组合不同明度、不同色相的色面,以达到表现形、色关系的效果.也会产生独特的画面风格。通过运用不同长短、不同形状、不同方向变化的线的组合均可以创造不同的效果。
(3)点、线、面综合运用:点有细腻感,线有方向性,面有概括性。点、线、面的综合运用,使画面的表现语言更为丰富,采用有限的色彩既可以表现出丰富的效果,也可以塑造出不同风格的画面。
第二章平面性归纳
平面性色彩归纳是在写实性归纳课题基础上的训练内容,是更具装饰语言和装饰特征的一种表现形式。平面性归纳简而言之,是以平涂的手法追求具有平面性的艺术形式和装饰效果.这是一种常见的表现风格。这种风格从传统艺术到当代艺术,从东方艺术到西力艺术,从现代绘画到现代设计,广为应用,屡屡可见。其鲜明的装饰效果和简洁的艺术手法为人们所熟悉和喜爱,也使众多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不约而同地选择并加以发展。时至今日,平面化 的装饰手法依然备受青睐。
一、平面性归纳的概念
个平面性归纳色彩写生,首先应改变常规的全因素的观察认知习惯,在物体正面受光或逆光下,弱化了体积感和色彩,在变化中感受形.色合一的完形特征,从中领悟平面的整体效果。
平面性归纳是在高度限色中营造出的画面。因此,在构思立意中,要力求把握画面形象的完整和色调的协调统一,使每个构成部分都能在视觉上符合整体的需要,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平面性归纳构成中,更要关注面积、形状、方位等可变因素,以及色彩关系中影响色调的主体色和起活跃、点缀作用的主导色彩的合理运用。
在平面性归纳的实践过程中,在感受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意识,逐步延伸到从理想主义的浪漫构思到取代现实主义的理性原则,以及主观的判断取代对客观的分析和依赖。因此,对于物象的自由选择和夸张变形,寓意化和工具材料的综合运用也必在考虑的范围,都会增加画面的独特效果与艺术感染力。
二、平面性归纳的特点
1.改变客观物象的立体感为平面感,将具有三维深度的空间关系,处理成具有二维的层次变化和画面的平面效果。
2.色彩中去掉了光源色和条件色的客观色彩因素,侧重固有色彩或以主观设定的理想色,并以大面积的平涂手法加以表现。
三、平面性归纳的表现方法
l、平涂表现:这是平面性表现的基本方法。即以色彩干净利落、涂平涂匀为特点.运用不同的平涂手法也能产生画面不同的效果。
(1)拼接法:先明确形,再一色接一色地画。
(2)勾填法:以线、面结合的形式表现,以线塑形,以色表现面。画时可先勾线所填色,也可光设色后勾线。
(3)重叠法:在构图上使两色部分相交,产生重叠部分,从而形成第三色;或主观对第三色设定,以增加画面的效果。
2、肌理表现:即以平面化效果为基本规范,运用不同的笔法创造不同的画画效果、如下蹭、湿染、点、挂、擦等。
3、其他表现:
(1)运用某些工具。如油画捧.利用其具有蜡质不着色的特点做底子,再以水粉覆盖产生特殊的效果.(2)对印法,利用一定的材料针对具体形涂色、再对贴、压印后,产生—定的效果等。
第三章 意象性归纳
艺术源自于对自然的感情,艺术也发自于自我的追求和表现,艺术的本质和活力在于创造。
拘泥于对自然的依赖和模仿并不是学习色彩的目的,达到自如地运用和表现,才是学习色彩的目的所在。意象性归纳是在写实性归纳和平面性归纳课题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形象思维的想象空间和艺术形式语言的表现空间,在“创新与完美”的艺术原则规范下,进行创作性课题的训练。
一、意象性归纳的概念
意象的“意。泛指本意,是自我表意的意思;“象”指物象,即客观对象。这里的意象所体现的创意表现具有更大的自由性和包容性。意象性归纳的课题是以归纳的手法,以设定的客观对象为表现母题,通过自我感悟和审美判断的酝酿,引发种种创作构想,在寻求独特的形式和表现方式中.使作品展示比新颖出风格样式。
二、意象性归纳的课题要求
1、在写实性归纳和平面性归纳课题训练的基础上,以平面性的装饰性色彩为意象表现的基准,确立色彩的形式美感和审美要求的定位。因此,色彩的自由发挥,必须以色彩的和谐和相应的视觉美感作为训练的前提要求,以免误入歧途.2、改变观察方式和定向思维的习惯定势,从客观的束缚中走出来。运用逆向思维.变换观察视角,在对象中寻找兴趣点和可变化的因素,在构思中运用夸张、变形、变色、变调、打散、重构、借物联想等各种手法,以创造新的艺术图像进行画面营造。结合草图色稿,寻找多种答案,从中筛选.加以深人、完善,绘制完成。
3、运用各种形式语言,调动可以调动的表现手法以追求独特的作品风格。通过观摩各种艺术作品以开扩视野,启发思路,获得灵感。古今中外
一切具有装饰风格的优秀艺术作品的艺术形式,都将对我们在艺术形式的追求中有所帮助和借鉴。可从传统的壁画、陶瓷、装饰画中得以借鉴;可从民间艺术品如年画、剪纸、少数民族蜡染、刺绣中得到感悟;可 从国画、油画、版画、漆画、装饰画等艺术画种中补充营养;也可从20世纪以来西方艺术结合东方艺术的平面风格,从而形成具有装饰风格的现代绘画以来的野兽派、纳比派、立体派、表现主义等,以及马蒂斯、毕加索、勃拉克、米罗等众多绘画大师的具有鲜明个人风格和形式特点的作品中得到启发。当然应引起往意的是,当代艺术流派纷呈,具中有些色彩 运用已失去了视觉美感,与艺术设计的要求也背道而驰,因而是不可取的。同时,现代各种繁多的艺术设计中可以借鉴的表现形式也为数不少。
借鉴本身就是学习,借鉴要注重领会其色彩的形式语言和表现手法、不宜不得要领地生搬硬套。
色彩的情感表现 篇3
抽象,是指艺术家将現实自然物象的描写予以简化,或者完全抽离的艺术。此种艺术的美感成份表現在线条与色彩的形式组合。
抽象艺术(Abstract Painting)是泛指二十世纪想脱离模仿自然的绘画风格而言,包含多种流派,并非某一个派别的名称,它的形成是经过长期持续演进而来的。但无论其派别如何,其共同的特质都在于尝试打破绘画必须模仿自然的传统观念。抽象艺术是无主题无逻辑的艺术,是经验之外的生命感受,是通过抽象的线条、色彩来表达和叙述人性的艺术方式。它追求独创性,并把创新作为唯一的艺术。
1.线条
线条是什么呢?客观世界中并没有主观的线。线是人对物象的再加工结果,是人的主观臆造,是画家从客观对象中提炼出来的。线条原本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中的线是指点在平面上或空间中沿着一定规律和方向运动所形成的轨迹。而作为绘画中的对象而言,线条是构成绘画语言的最为基本的元素之一。绘画中,线条是最简单、直接、简练,最容易掌握的基本造型语言。它的适用范围和表現范围极其广泛。在抽象绘画中,线的功能并不局限于“塑造形象”,因而成为表达作者思想、观念、意念和情感的手段。此时的线条,是画家情感波动的记录,是画家反映在画面中的心境,是画家对客观反映的视觉表現。
线条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摹写客观事物的轮廓、体面与质地,表現有形的具象事物,其更重要的功能在于它还可以表現无形的意象世界、抽象的精神、观念与情感。线条在画面中承担了整体结构和主体形象的作用,不论形象,我们都可以根据其特点,从中选出直、曲、横、斜等线条形式,在画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线条也能描绘出不同的质感,体积感和空间感。在抽象绘画中处处都能找到线条的踪影。抽象画派赋予线条的含义,很大程度上是画家自我情结的反映。
2.色彩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色彩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色彩是绘画表达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色彩是视觉最响亮的语言。世界是由色彩组成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颜色,都会受到光的影响,通过光的照射,产生千变万化的色彩現象。色彩是有感情的,不同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性,对人产生不同的心理联想,并寓意着不同的事物,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红色:可以联想到热情、愤怒、活力……
橙色:可以联想到轻快、欢欣、热烈、温馨、时尚……
黄色:可以联想到快乐、希望、智慧,轻快、生活……
绿色:可以联想到生命、希望、安全、和平……
蓝色:可以联想到永恒、博大、理智、平静、科技……
紫色:可以联想到优雅、神秘、压迫……
黑色:可以联想到刚健、绝望、死亡、压抑……
白色:可以联想到纯洁、光明、纯真……
灰色:可以联想到平凡、谦逊、中立……
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对色彩的表現是非常重要的。抽象艺术还特别强调绘画语言的单纯性,即绘画色彩的纯粹性,不带任何经验的构想。不模仿任何已有的创造,刻意在视觉空间,创造出独特的绘画语言,以鲜明个性的色彩及艺术符号来完成画家对艺术的生命体验。
抽象艺术的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
(一)几何抽象(或冷抽象)
这是以塞尚的理论为出发点,经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新造型主义而发展出来,其特色为带有几何学的倾向。这个画派可以蒙德里安为代表。他认为抽象是艺术的目的,主张艺术应该完全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完全摒弃客观物体的形式和内容,从而表現出一种纯粹的抽象。 色彩应该是原始的,纯粹的红、黄、蓝三原色,没有任何体积。他反对使用曲线,崇拜直角美,认为直角可以静观事物内部的安宁。这种安宁、和谐、节奏的直角风格将代替充满严酷阶级矛盾的社会。
(二)抒情抽象(或热抽象)
这是以高更的艺术理念为出发点,经野兽派,表現主义发展出来,带有浪漫的倾向。这个画派可以康定斯基为代表。
他主张以色彩、线条、形状作为表現思想和唤起感情的主要手段,否定了绘画的客观形象和具体内容。他的作品以鲜明的色彩语言表达出源于灵魂的魅力。他把色彩当成是物质和精神的固有特色,并尝试以自己的方式赋予它以独立的生命。
抽象艺术在不算长的发展过程中,作品已显現出足够的内在美和表現力,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現手法,仅将线条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因此抽象艺术呈現出来的是纯粹的形和色。抽象艺术是非理性的,在色彩线条面前,每个人的答案是不同的,不同的答案即是不同的思维。一个没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是很难体会抽象艺术的奥秘的。抽象艺术无边无际的漫游和没有围墙时空感应,给現代人的审美提供了新的平台,激活着現代人的猎奇心和创新意识,编织自己的美感触角,筑独属于自己灵魂的色彩世界。事实上,抽象艺术中,线条和色彩能更为直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氛围。它是一个不守规矩的艺术、也是一个特别讲究个性、拒绝雷同性的艺术,因此怎样与众不同就成为创作宗旨。在原创的利益驱使下,每一个抽象画家都在进行独创。抽象艺术是原创的艺术,可以任意的用色彩、线条、来布置艺术空间,可以在随意的涂抹中发現灵感和选择精华。抽象艺术使艺术回归人性。着力于开发人性尚未被开发的潜意识和想象空间。艺术家们通过对色彩与线条的描绘,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流露在画布上,不同的色彩和线条能表現出不同的情感。
试析油画中的情感色彩表现 篇4
关键词:油画,情感,色彩
作为任何一名艺术家,他们是通过独特的视角来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进行作品的创作。对于近代油画的创作而言,色彩是其最为基本的组成,而且在油画艺术的表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现代的艺术家开始更多的开始注重在作品中来进行个人精神以及情感的表达,这在无形中使得色彩在油画的情感表现中具有了更为重要的作用。观众在进行作品观赏的时候不仅能够获得视觉方面的享受,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艺术家们对于生活的这种感悟。
一、色彩在油画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对于油画艺术家们而言,色彩是其情感意念的载体。在油画艺术中,色彩元素给人的视觉所带来的冲击力是最大的,它所表达出的艺术家们的情感是用语言无法替代的。色彩之于油画,就如同生命一般重要,无论是对于画面的寓意、绘画者的精神表达,亦或是作品的感染力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传递作用。
第二,色彩在油画的创作过程中是一种最为主要的表现手段。作为一名油画家,他们进行作品创作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来传达一种情感,而这所依靠的就是作品的感染力。当然,感染力的表现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来最终实现,但是能够给人最为直接的视觉冲击的,并且能够很好地来表达作品主题的则是色彩的运用。因为色彩所产生的美感能够与观者产生情感上的对接。
第三,色彩在油画的创作过程中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语言。对于油画艺术而言,用色彩来进行形体的塑造是其本质特征。我们可以看到,色彩的成功与否是一幅油画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对于色彩的认识,由于国家与民族的不同自然会产生差异。在油画创作之中,对于色彩的运用东西方也具有差异。比如西方油画是以色彩来作为核心的,这是其油画创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造型手段。但是无论画家怎样来看待并且运用色彩,色彩都是他们进行自我情感表达的一个凭借,并且带给人们不同的审美感受。
第四,仔细分析油画的发展历史,无论是写实派还是印象派,他们都是将色彩来当做一种重要的绘画语言来进行内心情感的表达的。
二、色彩在油画创作过程中的情感表现
作为人类而言,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是与色彩视觉体验有关,那么就会使其产生刺激,继而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情感联想,出现开心、恐惧等各种不同的情绪,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表现。举例而言,黄色一般象征着权威,红色则代表着喜庆和吉祥,银色则是经常在西方的奇幻中出现,这其实也与民族文化特征具有密切的联系。一般而言,暖色系的色彩会给人温暖的情感体验,青色系则会给人踏实沉静的情感体验。
情感主要指的是人类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等心理特征,同时也是作为一个个体对于外部所处的这种客观生活环境在主观方面的一种反应。在油画的创作过程之中,作为绘画者,他们运用各种不同的绘画语言,尤其是运用色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色彩在油画的整个创作过程中其实就是为了情感的存在而存在的,它所体现的是作为画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油画中的艺术情感指的是是画家利用色彩所流露出来的这种真情,而这种真情则是画家利用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来进行创作的最终结果。对于任何一幅油画作品而言,丰富的个人情感是其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同时也是画家进行创作的一种动力。毋庸置疑,油画作为绘画的一个门类,其属于视觉艺术,因而作为绘画者要想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则需要依靠强烈的视觉冲击,其中最直观、最好的表达载体便是色彩。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不仅要具有丰富的色彩,同时更需要绘画者倾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从某意义上而言,色彩同绘画者情感的这种完美融合才会使得作品具有更大的魅力,才会给人带来更大的视觉冲击。
作为一名优秀的油画艺术家,通常情况下都能够很自然地来将客观现实中的物同自己的主观情感来进行转换,也就是说他们通常都能够发现色彩与人的心理感情所具有的这种联系。因此,在进行油画创作的过程中,作为创作者,绝对不能够仅仅将色彩的运用浅层次地停留在生理以及心理反应层面,还要深刻剖析、领悟色彩和人的情感,然后将色彩转化成情感的色彩,只有这样,一幅油画作品才能够真正具有生命力。
作为我国近现代油画杰出代表的沙耆,其在色彩以及笔触的应用方面已经达到了一种疯狂的状态,直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被称为中国梵高。在他晚年的作品中,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山坡》。这幅油画作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画面中所充斥着的跳跃鲜亮的色彩,整个画面采用了蓝黄对比、红绿对比,这样一来,透露出了一种狂热的激情,这也是画家内心最为真实的一种情感。他非常擅长采用这种冷暖色彩的强烈对比,并且能够使色彩之间达到相互呼应的效果,作品中偶尔运用到的灰色调也给人一种含蓄、典雅的情感体验。当然,在他的作品之中还会运用诸如黄色、黑色、红色等颜色,虽然看似画风狂野,但是却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充分表达出了画家对于生命的这种无限热爱。
三、结语
色彩无论是在人类的生产以及生活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油画艺术的创作之中,色彩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要素,是油画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可以说,色彩是油画的灵魂。随着近代油画艺术的不断发展,作为艺术家开始注重个人情感的这种表达,其表达的载体便是色彩,所以其在油画创作中的这种情感表现也日益重要,手法也趋于多元。
参考文献
[1]滕飞.关于油画中的情感色彩表现研究[J].美与时代.2016(03)
色彩的情感表现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色彩的对比>>,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色彩的对比>>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色彩的对比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色彩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色彩搭配带来的视觉效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下节课学习<<色彩的和谐>>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色彩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深入,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色彩的对比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色彩带来的魅力,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本课重点是:运用所学的色彩对比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创作一幅作品。
难点是:恰当运用对比色,使画面和谐统一。
三、教法学法的选择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选择的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法和演示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交流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让学生体会创造的快乐,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
引出本课的课题<<色彩的对比>>,这样的导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中来。第二环节:新授
首先,“同学们,我们之前欣赏的照片之所以会产生冲击感,是由于他们都是对比色组成的。”此时,我出示十二色相环,“请你们找一找三幅照片中的两个颜色分别在色相环中什么位置?”学生发现:这些颜色都在色相环中180°夹角相对的位置上,从而得出对比色的定义。通过直观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对比色,为下面的学习垫定基础。
然后,接着,我出示三张相同的花瓶照片,请同学们利用对比色对他们进行填充,学生填充后,呈现出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三只花瓶。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对比色应用时产生的强烈效果,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最后,我让学生视线集中在黑板上的三幅作品中。然后,我问他们:“你们看的时间长了以后,是否有疲劳、厌烦的感觉呢?”学生纷纷表示赞同,“那么怎么做能够使画面中的对比色变得和谐呢?”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完毕后,请小组代表上台来总结。经过思考和探索,学生得出:改变物体面积大小,或背景的纯度、明度,或用金、银、黑、白、灰等色线勾勒边框。这样能使画面变得和谐自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进行交流和碰撞,养成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第三环节:作业布置
了解了对比色概念和调和对比色的方法,你们想不想试着画一画呢?学生开始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伴有优美的轻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而我将走下讲台,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和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并适时提出我的建议,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创作。第四环节:作品欣赏评价
评价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能力较弱的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自内心的赞扬他们,使他们获得自信,相信我能行!
色彩写生的观察与表现 篇6
关键词:色彩;意识;观察;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44-01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语言,它对于深入刻画形象,抒发情感,烘托气氛,准确、鲜明地生动地表现生活等方面,是其它绘画语言不可代替的。
这里就如何正确地表现色彩浅谈几点。
一、注重分析与理解
生活中一切物象的色彩都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每一种物象都有区别于其它物象的颜色。另一方面,我们所看到的任何物体都处在某具体的环境之中,无论是静物、人物、风景写生,它既受到光源的影响,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进行写生训练的过程中,应当“多思”避免盲目地实践,用色彩理论知识帮助、指导、观察、分析色彩现象,时时将所看到的色彩现象与理论知识对照,不断加深理解,积累经验,用观察所得分析物象的色相、明度、纯度、色调、冷暖,分析构成画面的基本因素,物象的结构主次虚实和光学明暗等,只有认真分析、综合理解,明确立意,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减少作画时的盲目性。
色彩的正确认识、观察和充分表现,以色彩基础理论为指导。无论画素描还是画色彩,都需要理解和感觉共同参与,缺一不可。正确的认识论认为“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一定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解才能解决本质问题。”
在色彩教学中,常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往往被第一印象所吸引,不假思索地画起来,这正是色彩写生缺乏理论指导的激情行为,这种行为往往导致心中无数,下笔迟疑,抹来涂去反复修改,甚至半途而废。因此色彩写生,特别是对初学者来说,单凭感觉去表现千变万化的现实世界或瞬间即逝的色彩是很难奏效的。重要的在于对所描绘的物象的观察、分析和理解,在于学习、研究和掌握,色彩写生的理论和变化规律,掌握色彩写生的观察方法,发挥理论对正确观察、分析客观对象等绘画实践的导向功能。
二、强化色彩意识
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是构成色彩关系的三大要素,三者有主,有次,相互制约,形式和谐统一的色彩整体。在进行色彩写生时,只有淡化“固有色”观念,强化色彩可变意识,正确认识和把握住这三个因素在描绘物象上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而起的色彩变化,才能获得生动丰富的画面效果。
所谓“固有色观念”是指为了探索色彩理论在绘画实践中运用而定名的,实践证明:只有打破固有色彩观念才能正确地理解和认识色彩。比如电影的屏幕,大家可能认为它是白色的,可当放映影片时,它会变成五彩缤纷的图像。再如天空的色彩,早、中、晚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以上例子说明“固有色”观念,阻碍色彩的正确观察认识和表现。强化色彩意识,即认识物体在不同环境、光照下的色彩变化的异同。“固有色”的其“固有”而烙印在学生头脑之中,如黄色的桔子、红色的苹果等,形成了牢固的观念。
因此,在写生的时候,“固有色”成了写生中拦路作梗的障碍,成为色彩写生的大敌之一,致使写生色彩写生被“固有色”所牵制,而捕捉不到“固有色”被光源色、环境色影响的物象的色彩变化,画不出正确的色彩关系和色彩变化。故此,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在讲解色彩关系的六要素时,把影响色彩认识观察的固有观念淡化,强化色彩意识,作为重点和难点。我在强化学生的色彩意识打破固有观念,培养正确观察、认识色彩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直观实验,即用白色立方体置于几种不同光源照射的条件下,在不同的色彩空间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认识了解“固有色”为白色的立方体在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环境色情况下,三个面的色彩变化和三个面的相互联系。这一实验强化了色彩意识,启发学生认识了解“固有色”的变化规律,即随光照环境色的变化而变化。
三、指导整体观察
虽说“画无定法”,但对学生来说,绘画学习中,要讲究观察方法和作画过程。
分析学生色彩写生习作,大凡失败者,原因为二。1、“固有色”观念,阻碍其对色彩的观察、分析和认识。2、错误的观察方法,即缺乏整体的观察和比较去描绘对象,而是局部的,即画哪儿盯哪儿的方法观察物象。研究整体观察,必须定方法、定观点、定焦距,只有注视于景物的某一处,此外形、色是清晰的、实在的,其周围的物象色彩,便自然地比较模糊,相应减弱了。要抓住画面中的主体,视觉中心,这样才能把所需描绘的各种景物,按主次、远近、虚实,摆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关系,把握色彩的关系,表现出空间的瞬间色彩现象,成为一幅好的色彩写生作品。因此,色彩教学要指导学生树立整体观念、整体理解,整体地表现对象,强化色彩训练中条件色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随着教学的深入,使学生逐步认识,正确的色彩关系和生动的画面效果,是靠整体的观察、整体的表现来完成的。
四、培养“比较”技能
反复比较,是正确的观察的重要手段,在色彩教学中,为了减少学生作画的盲目性,除了必要的色彩理论、分析、理解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反复比较,即A、比色调——一幅画的总指挥,(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等)。B、比明度——区分黑、白、灰层次。C、比纯度——区分色彩空间变化。D、比色相——区分色彩相貌及构成画面色彩的种类。E、比色性——区分色彩倾向。
在写生过程中应强化“五比”的方法,如比色调,一幅作品若没有统一的画面基调,即使局部分色彩很好,也会全盘失色。因此,我在教学中,同时摆两组不同色调的作业通过比较方法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描绘能力,色调的辨别能力和培养对色调的控制记忆能力,观察描绘物象时,在把握画面色调的同时,还要注意整体与局部比较,做到睁眼看具体,眯眼看关系。
明度、纯度、冷暖,色相、相比较,基本方法是:明度相近比色相和纯度;色度相近比色相冷暖;冷暖相近比色相和深浅;色相相近比纯度和明度。
谈色彩的情感作用和艺术表现 篇7
在公元还没开始的时候, 我们的老祖宗庄子问道:“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这天的蓝色是它的本色吗?造化神工的色彩, 恰构成了神工造化的世界。遥想法国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里那些史前时期的岩画, 红色赭石颜料和黑色线条绘制的野牛, 应该是史前人感情和想象的一种表达吧!半坡彩陶, 是什么使我们的先人本能地把红和黑淬炼得那样动人?虽然, 他们都已进入艺术史的叙说范畴, 但我想开始的时候真的是一种直感的、对色的敏锐和尝试。就像色彩, 它在天地自然, 在日常起居, 在语言图像以及就在色彩中。人类与色彩是密不可分的。色彩是阴晴冷暖的, 是喜怒哀乐的, 是文化政治的, 也是历史的。随着人类视觉感官机能的进化, 人类具有了色彩感知, 并运用色彩感知, 由全面自发向自觉的、方向的进行着色彩艺术的设计和创造, 满足来自社会更高层次的对色彩的需要。
色彩使一切生命充斥着活力。它极大地丰富着, 影响着人的个性、共性、社会团体、社会阶层及其所形成的意识、情趣、爱好和创造。它促进人类意识从视觉、感知、认识走向生命意志的成熟。色彩具有真正的情感和震撼人心的内在力。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说:“色彩并非语言, 但它是表现人类感情的符号, 同样可以说成感情信息传递的效应。”的确, 色彩是变化无穷的。它是一部交响乐, 能吸引人、感动人, 把人们的思想带入情感世界的高峰。所不同的是一个为以听觉为中心的音乐世界, 一个为以视觉为中心的色彩世界。而在一定程度上视觉中心比听觉中心更能直接全面地影响人类的感情。英国色彩专家进行过一次试验:举办一次丰盛的晚宴。客人们就席后看到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当人们正要开始用餐时, 餐厅的光一下子由白色变成紫色。桌上食品突然变色, 肉食和蔬菜都变得如同腐烂了一般。客人胃口大失, 许多女士站起身来跑了出去。尽管灯光还原后, 食品又恢复了诱人的面貌, 但大多数人都不再用餐了。色彩就是如此具有神奇的力量。如果这个世界失去了色彩, 一切只有形体而不再有灵魂。
要表现一种生命的意象, 传达个人的情感就需要使色彩成为一种有血有肉的语言。触目所及, 感受到的都是鲜活的呼吸, 那样一种内心的触动, 本身就是一种收获。但艺术终究是为了他人观看和欣赏而创作出来的, 作者内心的感触, 不论多么强烈都是微妙而细腻的。要将那种无形却真实的体味, 凝聚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还需要凭借一定的形式和表现技巧, 以及通过对色彩的研究领悟艺术的真谛。
在色彩中感受色彩使我们的视觉拥有了色彩思维。天地间的色彩于是既是自然的, 也是象征的、隐喻的。好比青藏高原上的蓝天白云是蓝得满眼阳光, 蓝得透明高远的那种, 让人恨不得长出飞升入天的翅膀;在蓝的谱系中, 明代的青花瓷, 灰蓝中依稀可见“苏泥麻青”点点深蓝, 土火窟里神秘的箴言;乡间的蓝印花布, 靛蓝植物染成的凤凰牡丹就是大地的欢歌精灵。再请看王维的诗句“白云回望台, 青霭入看无”;杜甫的“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那一片翠绿当中两点黄色, 怎能能说不漂亮?色彩此时此刻是灵魂心声, 某种存在、却无法言表的力量, 诱使你的内心有一种东西要涌动出来。这就是色彩的情感作用。从描绘客观的自然过程到表达人自身的情绪波动, 画面的内容由感受客观事物的存在, 回到人自己关照自我内心世界的变化, 这是艺术史上从再现到表现的过程。再现的依据是我们视觉所看到的, 表现的基础是我们内心所感受的, 是外界事物与我们个人的情感沟通。我们每个人有着丰富的感情生活, 不同的性格特征, 又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 对事物的看法, 认识上的差别, 促成了我们个人情感的个性化发展。在近些年举办的画展上有一些情况:如在某一件优秀绘画作品面前, 有些人被绘画作品产生的艺术魅力深深感动。他们长时间地站在画前, 反复品味其中的情趣和奥秘;有的观众则淡淡地向画面瞟一瞟;也有的人目光刚与画面发生接触, 就露出满脸厌恶的表情……每个人对绘画色彩的观念不一, 感受不同, 所以才有不同的情绪反映。个性的产生是因为外界因素的迫使。我们对发生的或者形成的事物看法回到自我封闭的情感世界之中, 进行独自语言对话, 达到自我内心的理解和情绪平衡。有时我们无法理解每个人各自所表达的内容所在, 就是因为无法进入他们各自的生活、内心情感的空间中去。所以对他们所产生的语言, 只能通过我们的经验和语言本身所表达的进行解释和了解。
单从色彩语言来讲, 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是来自于本身不同波长的光感, 通过视觉而产生作用。人的心理承受颜色的能力又有不同的反应。这种不同在我们生活当中, 使人与接触到的色彩环境必须进行必要的选择和调整。我们在一个明亮色彩的房间里和在一个灰暗色彩的的空间中所产生的舒畅与压迫感, 使我们每个人心理情感上都要负担一定的承受力, 好和坏、高兴与烦恼、紧张和平静、奔放和收缩等等。有证据表明人对色彩的感觉, 在一些可以测量的生理反映中都能测到一定的强度。例如;暴露在红色环境中, 人的心跳和呼吸加快, 血压升高。另一方面, 蓝色使血压降低, 脉搏改慢, 呼吸变弱。所以在学校和医院等公共场所, 传统上总是用肃静、平和的颜色作墙壁的色彩, 其目的显然是想创造出一个不损伤任何人的, 让人们心理情绪平静的自然空间环境。这些表明, 人有一个共同的对色彩感受的生理特点和相同的心理反映能力。还有, 黄色和紫色象征着一种至高无上的富贵。绿色象征着生命。黑色代表着一种肃穆。此外, 每个民族都有一种对颜色的喜好和崇拜。比如中国人喜欢红色、黄色, 而西方人喜欢黑色、灰色等等。颜色除了其规律性的变化以外, 它所蕴藏的内涵, 足以让人们品味和研究。对色彩的反映也受社会民俗的影响, 甚至改变色彩的一般作用, 上升到象征的地位。象征着个人和社会对某个色彩的独特认识和赋予它的意义内涵。而这种意义通过一种权力, 或信仰的方式, 注入到人们的心理, 逐渐地变成一种自然的接受。罗马天主教士有他们自己的象征色彩, 有一种规定必须遵守, 这就是深红色是主教的衣服, 白色是教皇的衣服。在古代中国, 黄色是权力, 是皇帝的象征, 平民百姓被禁止穿着黄色衣服;伊斯兰教的民族都偏爱绿色;而基督教堂则以蓝、紫色为主调。
在艺术家个人的艺术体验过程中, 个性的体现在于他不同于其他人所具有的独特的个人见解。从而预示着他对色彩的表达上产生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 也带给我们观者全新的感情交流。说到色彩的情感问题, 我们不能不提凡·高这个名字。他的艺术探讨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以至于对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从他的画面上可以看到一个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 对下层人的同情与怜悯的孤独者的心灵。利用一种运动和急速旋转的笔触, 在画面上不停的涂抹。强烈的色彩倾向, 厚重的堆叠在画布上与排列的笔触产生炽热具有物质感的画面效果。画面上到处充斥着黄色颜料的堆积物, 仿佛人们置身于燃烧的世界, 经受着阳光的洗礼。人的心灵完全地暴露在此之中接受考验。凡·高火热的感情色彩投入绘画表现, 使他的色彩视知觉把树木、村庄、山川等世界上的一切看成纯粹的色彩情感激流冲击着的旋涡。
从色彩上来讲凡是被认为具有表现性的色彩都有一个主要特点:其组织结构, 色彩选择有强烈的主观意识性, 也可以理解为是色彩的强化, 实质是艺术家个人的体验和感受。从凡·高的绘画中感受到的就是一种力量和生命的活力, 还有那强烈的个性色彩和具有表现力的笔触。《夜咖啡馆》中, 凡·高描述道:“我要表现那咖啡馆使人颓丧, 发疯和犯罪的场所。我终于寻找出用红色和绿色来表现人间的冲突……。”高更独具匠心的色彩选择, 给人们以超自然的诱惑力。明亮的平面式的色彩涂抹在其中形成图案色彩组织, 让人们从中感觉这块净土的魔力。他认为“印象主义把自然的色彩看成是协调, 但是协调本身既无任何目的, 也无思想, 而绘画须表现思想。”莫奈的《日出·印象》或者修拉的《大碗岛的礼拜日下午》其实也是光和色彩的另一种实验和实践。光线幻化着的色彩, 色在光之下奇妙地碰撞, 分离和交融, 吸引了渴望创新的艺术家们。渴望以人工的画笔留住这一切神气。就是古典画家们何尝不是与色彩终生纠缠, 伦伯朗的金色, 维米尔的室内光线, 柯罗的银灰熟褐风景, 鲁本斯的红色和肉色的性感野性……反观我们本土, 水墨的浓淡枯干, 范宽雄壮的山, 倪瓒清冷的树, 齐白石灵动的虾。
康定斯基的画是一种来自艺术家本身内在感情的绘画。他说:“艺术作品包含两个因素:内在和外在。内在因素是艺术家灵魂中的感情。这种感情有力量, 激发观众同样的感情, 有来自内心的激情产生的对色彩概念的认识。”我们说表现主义绘画主要是利用色彩的情感因素, 在画面上制造出一种发自艺术家内心感受的气氛。接受这情感实际就是与他们语言发生了心理上的共鸣。而色彩的表现性正是为了达到此目的而被艺术家所利用所发挥的。可以说我们有时可以不接受作品的内容, 但是我们很难逃避这种表达方式的感染力, 因为这种语言符号是人心底情感的浓缩。
色彩作为外在于人的现象充天塞地。而作为人的内在感知本能, 色彩随人类生命产生又永远与人和生命活动同在。像人的声音一样, 色彩属于人类原始自发的生命本能。随着人类在时间里的进化, 人的色彩本能升华为以生命直观为特征的色彩艺术创造。在色彩艺术创造过程中, 人类实现了从史前发展至今的全部色彩本质的丰富性。一方面要认清人类从原始时期开始发展至今的全部色彩本质丰富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实现一个随着生命过程不断创造的当代艺术家。
总的来说色彩既是精神的, 又是物质的, 既是相互排斥的, 又是相互渗透对立统一的, 既是无限变化的, 又是有规律可循的。色彩赋予了人们灵感和想象, 使感受和体验在色彩里找到了家。
摘要:人类现代世界色彩文化, 包容了人类原始生命自发的色彩本能和民族集体色彩同性。通过对色彩的情感作用和艺术表现的分析, 让色彩深触人们的心灵最深处。用眼睛能动地去抓住自然最易消逝的色彩感受, 实现以感觉为主的绘画色彩形式。总结色彩规律, 揭示色彩表现性。在自然中不断获取灵感, 应用色彩于各种艺术领域, 享受着丰富色彩的创造性愉悦。
关键词:色彩感情,色彩语言,表现性
参考文献
[1]邓福兴.色彩艺术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0.
[2]李广元.绘画色彩系统[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0.
[3]彭天年.色彩艺术展现[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1.
色彩语言情感在绘画中的表现 篇8
一、情感与色彩的关系
色彩能够表现感情, 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色彩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客观存在, 一种视觉感受。在绘画艺术中, 色彩是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 是最具有感染力的绘画语言, 色彩在绘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一幅作品中, 色彩的自身属性、面积、位置的处理与安排都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色彩是表现“构图需要”、“内在需要”、“装饰审美需要”、“情感需要”的视觉象征符号, 是人的视觉在感知形象时的第一要素, 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也就是说, 色彩能够触及人的心灵最深处, 能够引起人的情感共鸣, 是绘画作品里最富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 具有独特的功能。
色彩语言是传达艺术精神的重要媒介, 它不仅是画者在自然物质中所看到的颜色, 更是视觉艺术的一种形式语言。画作中的色彩可以唤起观赏者的各种情绪、情感, 观赏者的情感使色彩超出了简单信息与素材的范围, 使色彩具有了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
艺术源于生活, 同时又是高于生活的。艺术家的创作是生活的反映, 色彩的调配和运用是绘画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同时, 色彩又体现着画家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实质。“情”是客观的景与主观思想情感的统一, 是画家创造的一种特别的艺术境界。色彩语言是画家借以表达和传递情感的媒介, 通过视觉形象的表达完成传递作用, 画家不仅能使色彩传递感情, 赋予它们灵魂, 还能传递出自身对艺术、自然、人生的体验和看法。
二、色彩之情感表现的历史效应
在古典主义时期, 受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模仿论”的影响, 画家们所追求的为在画作中表现出“模仿”和“再现”, 致力于局部色彩丰富细腻的变化层次和利用色彩的色相及纯度孤立的视觉刺激。
以固有色自身明度的差别展开, 同样表现色彩的冷暖关系, 只是将微小的冷暖变化控制在大的色域里, 从而产生各种色相本身具有的力度。另外, 色彩语言还讲究各种色相的纯度秩序, 造成色彩的层次感染力。色彩在绘画中的表现, 完全依照严格复杂的程序, 采用的技术方法是多层叠色法或半透明染色法等, 使色与形完美结合, 从而产生古典主义色彩表现的审美标准, 此时的色彩具有服务于形体的庄严肃穆之情。如拉斐尔的色彩充满和谐之情, 有一种富丽柔和、协调的颂美特色;乔尔乔涅则冷暖色点并置, 着力于在画面上构建一个可以随观赏者视觉联想拓宽的“无限”空间;伦勃朗的作品暗部色彩薄而透明, 与亮部响亮浓厚的色彩形成诗般对比, 加之光线的微妙处理, 使画面充满亲切感和神秘感, 并显示出忧郁的感情因素, 带来真实美妙的形体质感。
19世纪以前的绘画寻求形色并重互补的结合, 在“色彩”方面, 主要体现在固有色基础的经营中。印象派动摇了模仿自然色彩为全部目的的传统绘画信念, 完成了西方传统范畴内的条件色体系的色彩探索。特别是印象派画家莫奈致力于大自然中环境与光线的研究, 突破传统绘画原来以褐色调子为主的基调, 采用鲜明的色彩和笔触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 表现微妙的变化, 创立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色彩学。此时的色彩语言融入了艺术家更多的主观情感, 他们对自然色彩进行重新组合、调配、强化,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色彩可以直接体现画家的思想感情。
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 不仅是艺术家技艺性情的不同造成的, 而且是艺术家不同的色彩观念造成的。莫奈运用灵动的色彩语言表现他的情感, 用创新的色彩观念在瞬间唤起人们的视觉注意与感情共鸣, 从而表现出艺术品真正的艺术生命力。
艺术家都给予自己的作品以感情的表达。莫奈作品的感染力不在于扎实的写实能力, 也不在于丰富的故事情节, 而在于色彩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对情感的抒发。色彩艺术语言既要表现色彩敏锐的感觉, 又要表现色彩的规律性, 在此基础上对色彩进行综合概括, 从而完成艺术家情感的抒发。艺术家在缤纷的世界中捕捉有价值和感兴趣的事物, 富有感情地用独特的色彩语言描绘生活, 在作品中凝聚自己的心血和感情。
莫奈以纷繁复杂的色彩笔触赞美着自然界中光与色的多姿多彩;雷诺阿笔下沐浴在阳光的儿童妇女, 五彩缤纷的色彩表现了他对于生活的热情;凡·高以狂热的色彩语言描绘出他痛苦热灼的心灵;而塞尚则用色彩的秩序和结构, 为我们解释他对于自然界的本质与永恒性的理解。印象主义在色彩表现方面的实践, 将色彩与情感相融合的表现力推向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并使色彩形式自身获得了更大的独立性和审美价值。
色彩语言是传达艺术精神的主要媒介, 它不仅是自然物质中所看到的颜色, 更是视觉艺术中的一种形式语言。
三、色彩语言的情感意义
康定斯基说:“对一个较敏感的心灵, 色彩的效果就会更深刻, 感染力更强。”“在精神上引起了一个相应震荡, 而生理印象只有在作为通往心理震荡的一个阶段才有重要性。”色彩对人的有机体产生巨大的作用并直接影响着精神。色彩隐藏着一种力量, 虽然不为人们所感觉, 但却是真实的、显著的。这种色彩的力量指的就是色彩的情感表现力, 它是人能够直接意识到的:“眼睛受到明亮的纯净的色彩的强烈吸引, 而明亮的暖色吸引力更强。红色使人想起火焰, 它一直为人类所眷恋迷醉。浓烈的柠檬黄非常刺眼, 就像长鸣不止的尖叫声那样刺耳。为了缓和紧张, 人们会转向绿色和蓝色。”绿色在可见光谱中波长居中, 是人眼最适应的色光, 在色相中属中性色, 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作用都较为温和。
绿色是自然界中植物的色彩, 是自然界中最为宁静的色彩, 并会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展示它不同的色彩变化。鲜艳的绿色, 非常美丽、优雅。黄绿色调使人感到春天的到来和青春的气息。蓝绿色使人想到平静的湖水, 有安静、清秀、豁达、宽阔的感觉。当绿色里渗入灰色时, 仍有宁静、和平之感, 就像暮色中的森林或晨雾中的田野一样迷人。
歌德认为:“绿色给人一种真正的满足, 当视线落到绿色上, 心境就平静下来, 不再想更多的事情。”
蓝色在可见光谱中波长较短, 常用于表现某种透明的气氛和空间的深远。由于蓝色对视觉的刺激较弱, 当人们看到蓝色时, 情绪较为安宁、祥和, 使人联想到宽阔的海洋和蔚蓝旷远的天空, 在心情烦躁时, 蓝色能使人变得心胸宽阔。
色彩语言中的那种超乎于物象之上的非现实效果, 有时恰恰是艺术作品所体现的情感所在。色彩语言构成的张力和色块组合, 与对比形成的色彩韵律感、节奏感, 对画作中意境的表现和内在感情的传达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受到色彩美的影响, 并以美丽的色彩装饰点缀自身, 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感情的精神作用。无论是古典主义时期的色彩、印象派色彩、表现主义时期的色彩, 还是抽象派的色彩, 都把色彩作为各种绘画语言中最重要的一项, 去表达画家内心或热烈、或美好、或扭曲或奔放的思想感情, 去描绘画家心中之歌, 给世人留下许多感动人心的巨作, 成为人们世代学习的典范。
当代绘画的多元价值观, 让许多绘画者觉得无所适从。还有市场的导向, 绘画者面临着更多选择, 包括艺术观和人生观。每种风格、每位画家的探索, 只能是一种选择, 并不是发展的唯一出路或最佳出路。艺术家有必要从全方位去探索如何创造绘画色彩的生命力, 确立自己卓立不群的艺术品质。
绘画意义上的色彩不仅仅是对美的颜色的发现和创造, 更是画家的心与对象的色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色彩不仅具有物质属性, 还承载着精神因素, 具有文化性。绘画色彩的艺术魅力在于瞬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并表达色彩背后所隐含的作者的思维、修养和精神境界。
摘要: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 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 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 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正是基于这一特殊的表现方式, 画家才能将情感依托于绘画语言, 在作品中折射出人与客观世界种种简单、复杂乃至扑朔迷离的关系。本文通过情感与色彩的关系;色彩之情感表现的历史效应;色彩语言的情感意义三个方面, 阐述色彩语言的情感及其在绘画当中的表现。
关键词:色彩语言,情感,绘画
参考文献
[1]肖丹.心理学基础知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 .
[2]瓦尔特·赫斯编.宗白华, 译.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北京:人民美术出版.
浅析色彩的表现语言 篇9
一、传统绘画语言表现
(一) 壁画
湿壁画是在湿灰泥上用颜料绘制的。要趁湿一次性画完, 等水分蒸发以后, 壁画表面形成一层碳酸钙结晶, 使颜料与底子紧密结合, 并且不完全溶于水, 同时产生壁画特有的光泽。
绘制湿壁画需要非常熟练掌握材料的特性;需要熟练的技巧和简单有效的绘画方式。湿壁画的绘制非常复杂, 对石灰、沙子、墙壁、颜料都有很特殊的要求。所以它是一种受到很多因素制约的技术, 不只是来自其自身还有周边建筑物及景物因素的影响。
(二) 丹培拉
丹培拉是一种乳液, 同时含有油和水。用这种乳液作为绘画媒介的技法, 被称为丹培拉技法。常用的一种即是使用鸡蛋作为乳化剂制作乳液的。
乳液的制作选取鸡蛋黄或者鸡蛋全液。取少量亚麻仁油和上光油, 逐滴滴入蛋黄, 同时不断搅拌, 使其成为发白的稠状乳液, 然后加入一倍水搅拌, 即可得到丹培拉乳液。其中水的分量可以加大, 来绘制非常透明的色彩, 相反比较稠的乳液用来绘制肌理感强的作品。
二、传统画面的新材料表现
随着油画技术的日臻成熟和画家们对材料越来越深的掌握, 新的表现技法开始出现。
各国都出现了代表人物。在荷兰有鲁本斯、伦勃朗, 西班牙有维拉斯贵支, 还有后来的戈雅, 法国有普桑以及后世的达维特、安格尔等人。他们的技法充分发展了油画的材料研究, 使之逐步成熟。从早些时候的透明罩染间接画法发展到了后来的直接画法与间接画法相结合, 流派不可谓不多。
三、水彩语言表现
水彩画是以颜料的透明特性为基础的, 在水彩画中颜料以极薄的涂层画上去。
各种透明画法都以浅色底子为先决条件, 在纯水彩画中, 明亮的颜色都来自于底子。这种底子要尽量洁白还不易变色。
水彩颜料必须用极少量的粘合剂研磨, 同时必须容易和持久地保持可溶于水的状态。干后有一定附着力, 因其牢度较差, 不易反复着色。
生动和新鲜是水彩画的特点, 随意的笔触、鲜艳透明的色彩、自然有趣的水痕都是一幅水彩画吸引人的地方。
四、色粉语言表现
与透明的水彩不同色粉颜料只有表面光泽, 没有透明效果。色粉颜料没有调色液, 因而不会变色, 也不会开裂。但是它的表面很脆弱, 只是松散地依附在底子上。
色粉笔只需要很少的结合剂来固定颜料, 否则颜料不容易从粉笔上分离下来。由于这一特性它对底材的粗糙度有一些要求。
色粉的使用比较随意, 可以重复涂抹, 利用手指或别的工具擦涂, 也可以大面积地涂画。这一特性深受初学者和一些喜欢特殊效果的人们所喜欢。并且适用于迅速捕捉稍纵即逝的色彩效果, 还特别适用于草图的构思。
五、印象派语言表现
当绘画发展到印象派的时候, 直接画法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印象派画家多在外光下即景写生, 为了适应这种写生的需要, 画家们多采用吸收性的画布底子, 溶剂多采用速干的松节油等挥发性油脂, 颜料也多采用不透明色多层覆盖, 易于厚涂得方头硬豪画笔也取代了尖头软豪笔。这时期工厂化制作的颜料大行其道, 各种合成类颜色的发明为印象派画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画家们不必再去研究和制作各种类型的颜料, 所以对各种颜料的习性和特点都不了解, 经常导致色层脱落, 变色。绘画技法在此虽然得到了空前的自由, 但是传统色彩表现语言逐渐被大多数画家们所淡忘。
六、20世纪后的多元化表现
20世纪到来以后, 追求新奇的东西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画家们开始对各种绘画表现语言进行尝试和试验。有些重新发掘古代的技法来表现现代新奇的内容, 还有的勇于尝试各种新材料来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
现代艺术的创作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结构主义与立体派, 工业技术革新与未来派, 机械制造形式与达达派绘画, 弗洛伊德的学说与超现实主义, 还有以理性手法表达非理性的抽象表现主义, 等等, 都是科学和艺术联手的结果。人们把艺术创作看成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造物过程,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这种现代思潮发展很迅猛。那时, 许多艺术家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业与材料试验, 各种以前从没有过的技术和材料进入艺术领域并大行其道。
摘要:通过对古典绘画、印象派绘画, 以及现代诸流派的材料与技法进行研究, 了解色彩的继承和发展轨迹, 领悟其精神内涵, 增强创新和审美意识, 并能运用不同的材质和技法进行绘画创作, 强化和丰富自己的创作能力。
关键词:绘画语言,湿壁画,丹培拉,色粉,多元化表现
参考文献
[1]修·昂纳, 约翰弗莱明.世界艺术史[M].海口:南方出版社, 2002.
色彩的情感表现 篇10
一、非理性的色彩表达
德国美学家利普斯认为人天生就具有审美的本能,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本能。这种本能能够把现实物象中的纯粹的美抽离出来。审美主体对于审美对象产生快感是由于主体感情的灌注[1]。美学家沃林格则在利普斯的基础上将其理论做进一步发展,他认为主观情感高于客观观察,艺术家创作的过程是将主观对客观的看法进行物化。虽然色彩本身不具有任何的情感和意义,但是由于每一位艺术家的经历与个性不同,所运用的色彩便会传达出不同的艺术感受与主观情感。德国表现主义的色彩不再是为了表现形体空间感,再现客观世界而存在的,它和形体在整个作品中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甚至有时色彩的地位更加的突出。色彩成为心灵与情感表达的窗口。以桥社画家凯尔希纳的作品为例,在1911年至1915年间他创作了一系列的街景作品。这些作品人物形态颓废,色彩充满了不协调感,暗示了一次世界大战前都市生活中的重重危机,带有浓厚的直觉心理因素。在1913年创作的《柏林街景》中,他采用了富有情绪感的,带有尖锐角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没有过度关注人物造型的表达而重视精神的突出。处在画面中心的男性深蓝色的衣服与道路上的暖红色之间无论在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上都产生了强烈的对比。画面左边最前端的女性人物、头发被处理成红色,身上的紫色衣裙将道路背景的粉红色和深红区分开来。画面最亮的白色衣领与帽子的羽毛构成了接近菱形的形状,锐利的下脚几乎要将深紫色衣裙从中分裂开来,对比十分强烈。在凯尔希纳眼中世界是孤独和令人恐慌的,对生命的不安与犹疑也充斥了他的其他作品。在作品《市场和红塔》中,空无一人的街道到处弥漫着死一般的寂静,黑色塔楼的尖顶造型和几乎要斜刺冲出画面的动势让观者形成了一种莫名的紧张,两道橘色的如牛角般造型的路面与黑色尖塔形成相互冲突,没有任何和谐的美感可言,这让艺术家的心理冲突达到了高潮,同时背景蓝灰色的天空和浅色的云朵也制造出一种幽闭和压抑的视觉效果,让人在心理和情感上更加容易产生共鸣[1]。
二、装饰化的色彩并置
表现主义的画家都在考虑如何处理在平面上的绘画空间。他们的色彩常带有一种平面化的装饰化的效果。他们采用大面积高纯度的颜色,制造平面效果,打破纵深空间。罗特卢夫是除诺尔德以外用色最大胆的画家,他的作品《自画像》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这幅作品中他身着高领绿色上衣,黑边眼镜,八字胡须,背景被处理成几块抽象的颜色,仿佛紫色的帘子有一个黄色的洞口,色彩并置对比鲜明夸张,色彩之间不和谐使得两种颜色相互激荡,带有一种抽象的结构。这体现了画家鲜明的性格特征。[2]在诺尔德的《最后的晚餐》中,人物平面性的布局突出了基督的形象人物被塞在一个立体感被消解了的空间内,他们长袍的红色、面部的黄绿色像火炬一样从背景的阴影里向外闪着光芒。平面化的色彩很好地传达了他绘画中特有的宗教意味,而康定斯基则更进一步,作品中已经逐渐消解了具体的物象,走进纯粹的平面空间。总体来说,表现主义画家首先拒绝和消解作品的立体感,然后再制造平面化色彩并置的艺术效果。
三、充满联想的色彩象征
色彩能够使人产生一系列的具象与抽象的联想,对色彩的联想可以逐渐发展成为对事物的象征。象征从本质上以直觉的、意会的方式来表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带有观念象征意义的感性形象。从形式上讲,它抹杀了事物本身某些特性,但是却概括出一种精神含义,成为一种人生感触的表达。青骑士社们的艺术家重视色彩象征性的探索,他们对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以及儿童艺术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画家马尔克的作品在色彩的象征性上最具特色,呈现出一种精神上的重要含义,表现出画家对精神世界的一种肯定。这种对于精神力量的表现是通过与色彩的结合完成的。他希望用象征性的色彩效果表现大自然内在的精神力量, 而不是一味逼真的去模仿客观对象的外貌。与凯尔希纳作品中体现的激进与夸张不同,马尔克的作品带有些许的浪漫主义气质。他认为只有从现实生活的幻想中解放出来才是艺术的精神所在,艺术的目的在于融化人们的情感,表现出不朽的生命力。动物生命的纯洁性带给他创作的灵感,他要在色彩的交织中体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来。他对于动物的描绘,忽略了造型的主题,通过色彩寻求表现意志,带有宗教信仰般的虔诚,企图在大自然骗人的幻觉之外,找到客观的和精神的现实,把绘画引向对世界更深层次的理解。作品《黄母牛》没有强调对象具体的外表特征,大面积高明度的黄色居于画面中心,基本成为倾斜的四边形,带有强烈的动感,黄色本身所象征的具有太阳般力量的情感加强了对其旺盛的生命力描绘。黄色与橙色之间的细微过渡则更体现出主体物激烈的动感。揭示对象中蕴含的巨大力量[3]。而在作品《蓝色的马》中色彩基调深沉而冷静,圆滑起伏的曲线充斥整个画面。蓝色象征着永恒和真理,几匹变形的马匹如同层层涌动的云团周围带有黄色、红色、墨绿色的衬托,上方形似山峰的地方呈现一片红色,显出些许燥热,冷色调的马匹就这样被笼罩在不协调的色彩对比中间,产生了更为鲜活的视觉效果。画家在想表达出对生命本真的一种诉求的同时也使得画面带有一种深奥莫测的神秘感。
四、音乐与色彩的联觉
青骑士的画家们认为色彩中带有音乐的特色,诺尔德曾写过:“动物的苦难和惊恐的喊叫,永远跟在画家的耳边,很早就深化为色彩,在刺眼的黄色里喊叫,在深紫色的调子里夜袅的惨嚎。梦不是象音调,音调象色彩,色彩像乐曲吗?我爱色彩的音乐!……一个色彩规定着另一色彩,完全协和着情调,并且不思虑地摸索前进,顺着调色板上全部灿烂的色彩系列,在纯洁的倾倒感官和物象的快乐中……。诺尔德的作品中色彩浓厚,高纯度色常与黑色并置,对比强烈,有种光线闪烁的韵律感。康定斯基追求绘画中音乐性的体现,通过颜色的挤压并置,产生伸缩感和强弱音,他用色彩在画面上演奏着音乐。他甚至借音乐标题的方法把自己的作品的名称定为抒情”,“即兴”、“构图”,以此来提示自己的潜在意图。绘画不再是自然物的再现,而是通过色彩、线条的组合,产生运动与空间,从而传达艺术家的感情意识。
色彩因光产生,同时也是人类感受的结果。德国表现主义的色彩观对于传统的艺术和谐论是一种反叛,通过研究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色彩对拓宽艺术的审美领域,把握西方油画语言的本质和精髓,指导具体的绘画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样我们才能够创作出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中国当代油画,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表现主义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邵晶坤著.光和色的美感表现[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
[2]王传品.浅析西方绘画中的表现论[J].美术, 2002, 32 (9) .
探究如何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 篇11
色彩的运用在美术中属于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一幅好的绘画作品,一定是在色彩的利用以及对色彩表现能力的体现方面都非常合理、非常优秀的作品,因此,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一定要非常注重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这往往关系着一幅作品能否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否对人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由此可见,色彩的表现能力无论对于作品来说还是对于作者本身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色彩的表现能力概述
文章本部分主要介绍的是色彩表现能力的概念以及色彩表现能力的体现。
1.色彩的表现能力的概念
色彩的表现能力指的是作品中的色彩能够表达出的思想感情以及带给人的感受,主要包括的因素有诸如意境以及韵律等很多种。
色彩表现能力有强弱之分,而其表现能力强弱与否主要在于作者对于色彩的运用,一般情况下,作者必须经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才能将色彩更好的运用到作品当中,由此可见,色彩的运用并不是十分容易的,同时,想要使作品能够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充分的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作品的灵魂也是一件需要长期研究的事。
2.色彩的表现能力体现
色彩的表现能力主要体现在色彩的主观性、象征性、色彩的情感表达以及色彩的统觉这四方面。
首先,色彩的表现能力是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的。以大师梵高和大师鲁欧奥尔特为例,梵高在绘画中通常会运用到黄色,同时也非常善于对黄色进行利用,例如在著名作品《向日葵》和《有乌鸦的麦田》中,大师梵高都运用了大片的黄色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情绪,而大师鲁欧奥尔特在作品中通常利用的则是红色。由此可见,色彩是具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利用色彩对作品的灵魂进行表达。
其次,色彩的表现能力是具有象征性的。例如黄色代表的是欢快和希望,同时也代表着高贵的形象,在我国古代,皇帝的龙袍一直都是以黄色为主,由此可见,黄色在那时是尊贵的象征;白色代表的是纯洁、朴素和神圣,从古至今,在世界名画中,在表现女性的纯洁和神圣时利用的都是白色,例如在圣母玛利亚的画像中,通常会出现大面积的白色。
再次,色彩能够表达相应的思想感情。以波长的不同来划分,色彩主要分为冷色和暖色两种。暖色会给人温暖明媚的感觉,而冷色则会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由此可见,色彩能够表达的情感也是不同的。
最后,色彩的表现能力还包括色彩的统觉。所谓色彩的统觉,指的即是色彩的共同感觉,色彩的统觉可以延伸到味觉、嗅觉乃至听觉等很多领域,因此能够看出,色彩的表现能力并不是仅仅只局限于视觉方面的。
对色彩的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在对色彩的运用方面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认识不到色彩运用的重要性
这是学生在色彩运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大多数学生对色彩运用的认识都不够深刻,大多数都是只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没有考虑到自己色彩运用水平以及对色彩的表现能力的提高,这即使得很多学生在色彩对色彩的运用方面一直达不到质的飞跃,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学生的色彩训练程度不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在入学之时所学习的知识都是为了应对考试,这就使得学生根本得不到有关于色彩方面的训练,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了解各种色彩所代表的涵义,另外,对于色彩的表现能力的体现方面,学生也并不是十分了解,因此,学神也就无法很好的在作品中利用和搭配色彩,这就造成了大多数学生无法合理的运用色彩,同时也无法提高对于色彩的表现能力的状况的出现。
提高色彩表现能力的策略
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对于在作品中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充分的表达作品的灵魂是非常有利的,因此一定要想出一定的策略以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
1.使学生认识到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的重要性
如果认识不到色彩表现能力的重要性,学生也就无法从内心里接受色彩,从而也就无法自主的去对色彩的搭配以及运用进行学习。
想要使学生认识到色彩表现能力的重要性,首先就要使其认识到,一部作品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其对色彩的运用及搭配的巧妙,要使学生认识到,对于色彩的学习并不可以仅仅停留在应付考试的阶段,色彩的运用是绘画的精髓,想要在绘画的路上更好的发展下去,就一定要加强对色彩运用的重视。
2.加强对学生有关色彩方面的训练
加强对学生进行色彩方面的训练对于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创作水平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首先,在色彩表现能力的主观性方面,要使学生认识到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种景象或同一幅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不同的领悟,对于色彩的运用同样如此,不同的人善于利用的色彩以及色彩搭配也是不同的,这与人的性格特征以及思想特征都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因此,对于色彩的表现不一定要模仿名家的作品,只要通过对色彩的搭配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情就是可以的。
其次,在色彩表现能力的象征性方面,要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颜色象征的意义也不同,例如红色象征着热情和活力,同时也能给人一种喜庆和热闹的感觉,这也是在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中,红色一直被广泛的利用的原因。因此在对色彩的利用过程中,要根据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来对作品的色彩进行搭配。
再次,在利用色彩表达思想感情时,要使学生分别认识冷色和暖色两种颜色,要使其认识到例如暖色调中的橙色以及红色等颜色,在被适用到作品中时,很可能会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但如果大面积的利用暖色调,则会使人产生一种不安和暴躁的情绪。蓝色属于冷色的一种,在作品中使用蓝色会给人一种安宁、平静的感觉,但如果大面积的利用冷色,则会给人一种消极的暗示,使人情绪萎靡不正。因此对色彩的运用一定要适可而止,这样才能完美的通过作品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最后,要使学生学会利用色彩的统觉。要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同时在利用色彩来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时,要善于利用色彩的统觉。例如对于红色来说,这种颜色表面所表现的是热情与活力,但延伸到味觉领域,在看见红色时,通常有辛辣的感觉。同时,红色还能够有效的促进人的食欲,这也是很多餐厅的餐桌都会大面积的利用红色的原因。
只有在这四方面分别对学生加以训练,才能够使学生在色彩的运用方面更加科学合理,同时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
结束语
色彩的表现能力主要体现在色彩的主观性、象征性、色彩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色彩的统觉这四方面。在对色彩表现能力的应用上,学生还是存在诸如对色彩表现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对色彩方面的训练不够等问题,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创作出更加好的作品,就一定要分别对这方面问题进行解决,要在使学生认识到色彩表现能力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加强其在色彩的运用方面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
色彩的再现与主观表现 篇12
在传统绘画中的色彩注重对象固有色具体、写实的描绘。这种绘画作品中艺术家意在再现客观物象的色彩, 侧重于对象固有色的复制, 在这种观念下创作出来的绘画色彩形式被称为再现性色彩。掌握色彩再现能力是写实绘画最基础、最重要的一步, 它直接影响到是否能掌握色彩表现形式或更强有力的语言内涵。色彩表达从客观真实描绘转向主观真实表现。由根据光描绘自然物象发展到表现纯粹的色感,由对自然色作精致的客观的描绘,转向主观的表现,色彩作为一种语言符号,越来越具有独立性特征。在这种色彩观念下创作的绘画色彩形式被称为表现性绘画色彩。表现性色彩语言有着一定的象征性、情感性、个性。画面色彩被画家的个性、创作意图所左右, 画家主观的、个性的, 甚至是潜意识的东西在画面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且通过色彩,表现其本质以及画家本身的经历,感受以及对世界的理解。艺术家在画面上并不再现或不完全再现自然物象的真实色彩感觉,而是根据作品主题和画面的需要对色彩进行再创造,使它成为具有个性的艺术语言,以表达主体的情感、意念,使作品获得更强烈的视觉表现效果和特定的精神内涵。绘画作品中色彩的感情力量和艺术表现,主要是通过画家具有个性的色彩来体现的。
梵高是西方绘画艺术由“再现”转向“表现”的重要人物, 是一位充满炽热情感的伟大艺术家。他认为,传达自己的印象仅是画家的一个任务,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在绘画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凡.高的色彩具有强烈自我表现性特性,无论什么事物都被他赋予了强烈的感情,其色彩的表现性,首先来自于强烈的色彩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同类色对比,往往都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普蓝、冷绿、灿烂的暖灰、明净的天蓝色与绚丽的绯红色等都达到了一种强化了的自身和谐。其次,凡高的色彩带有明显的示意性,比如,他用红与绿的对比来表现人的矛盾和可怕的情绪,用补色混合表现神秘悸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强有力的表现自己。因此,色彩内在的真实表现成了最本质的东西,成了真实的主体,作为“表现主义”先驱。他的表现性色彩为“表现主义”绘画作了最好的诊释。
毕加索艺术生涯中经过一段蓝色时期,他用蓝灰色调,表现出一种疲惫、苦闷的情绪,画面表现了伤感、压抑的情调,这种主观的个性的色彩的运用使画家在这一人生阶段的情感得以。宜泄。表现派代表画家蒙克的绘画色彩带有强烈的情感。他把死亡、恐怖、忧郁和现代人的痛苦情感,用色彩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他给人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呐喊》。这幅作于他艺术成熟时期的作品充满了画面中的人物像是被巨大的力量挤压而出现变形,天空的红色突出了这种被威胁的感觉。画家用近似版画的方式,把红、蓝、绿、蒲石的色线,组成流动的河水与天空形象。画面中所传达出来的恐惧、压抑的感觉十分清晰。
色彩感觉与色彩的情感共同作用,使绘画色彩增加精神涵量,使画家更具鲜明的艺术性。经过个人主观感情强化的色彩感受、表现的是画家感情色彩的真实。对于色彩的研究可以说是画家追求个人化语言首先思考的重点,作为画家来讲,应在掌握必要的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在绘画创作时既无需被传统的色彩理论和系统所禁锢,也不仅仅为追求丰富色彩而变的矫揉造作,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提炼概括色彩,从而形成对色彩独特的认知和掌握,使画面色彩语言更具有魅力和个性化。
参考文献
[1]《艺术哲学》丹纳著, 傅雷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
[2]《中国当代美术史》高名潞.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3]《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周宪.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