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表现语言

2024-10-02

色彩的表现语言(共12篇)

色彩的表现语言 篇1

在美术史上, 每次新的艺术样式的出现, 或者许多大师诞生的时代, 其背后都伴随着技法和材料的大革新, 也就是新的表现语言的出现。

一、传统绘画语言表现

(一) 壁画

湿壁画是在湿灰泥上用颜料绘制的。要趁湿一次性画完, 等水分蒸发以后, 壁画表面形成一层碳酸钙结晶, 使颜料与底子紧密结合, 并且不完全溶于水, 同时产生壁画特有的光泽。

绘制湿壁画需要非常熟练掌握材料的特性;需要熟练的技巧和简单有效的绘画方式。湿壁画的绘制非常复杂, 对石灰、沙子、墙壁、颜料都有很特殊的要求。所以它是一种受到很多因素制约的技术, 不只是来自其自身还有周边建筑物及景物因素的影响。

(二) 丹培拉

丹培拉是一种乳液, 同时含有油和水。用这种乳液作为绘画媒介的技法, 被称为丹培拉技法。常用的一种即是使用鸡蛋作为乳化剂制作乳液的。

乳液的制作选取鸡蛋黄或者鸡蛋全液。取少量亚麻仁油和上光油, 逐滴滴入蛋黄, 同时不断搅拌, 使其成为发白的稠状乳液, 然后加入一倍水搅拌, 即可得到丹培拉乳液。其中水的分量可以加大, 来绘制非常透明的色彩, 相反比较稠的乳液用来绘制肌理感强的作品。

二、传统画面的新材料表现

随着油画技术的日臻成熟和画家们对材料越来越深的掌握, 新的表现技法开始出现。

各国都出现了代表人物。在荷兰有鲁本斯、伦勃朗, 西班牙有维拉斯贵支, 还有后来的戈雅, 法国有普桑以及后世的达维特、安格尔等人。他们的技法充分发展了油画的材料研究, 使之逐步成熟。从早些时候的透明罩染间接画法发展到了后来的直接画法与间接画法相结合, 流派不可谓不多。

三、水彩语言表现

水彩画是以颜料的透明特性为基础的, 在水彩画中颜料以极薄的涂层画上去。

各种透明画法都以浅色底子为先决条件, 在纯水彩画中, 明亮的颜色都来自于底子。这种底子要尽量洁白还不易变色。

水彩颜料必须用极少量的粘合剂研磨, 同时必须容易和持久地保持可溶于水的状态。干后有一定附着力, 因其牢度较差, 不易反复着色。

生动和新鲜是水彩画的特点, 随意的笔触、鲜艳透明的色彩、自然有趣的水痕都是一幅水彩画吸引人的地方。

四、色粉语言表现

与透明的水彩不同色粉颜料只有表面光泽, 没有透明效果。色粉颜料没有调色液, 因而不会变色, 也不会开裂。但是它的表面很脆弱, 只是松散地依附在底子上。

色粉笔只需要很少的结合剂来固定颜料, 否则颜料不容易从粉笔上分离下来。由于这一特性它对底材的粗糙度有一些要求。

色粉的使用比较随意, 可以重复涂抹, 利用手指或别的工具擦涂, 也可以大面积地涂画。这一特性深受初学者和一些喜欢特殊效果的人们所喜欢。并且适用于迅速捕捉稍纵即逝的色彩效果, 还特别适用于草图的构思。

五、印象派语言表现

当绘画发展到印象派的时候, 直接画法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印象派画家多在外光下即景写生, 为了适应这种写生的需要, 画家们多采用吸收性的画布底子, 溶剂多采用速干的松节油等挥发性油脂, 颜料也多采用不透明色多层覆盖, 易于厚涂得方头硬豪画笔也取代了尖头软豪笔。这时期工厂化制作的颜料大行其道, 各种合成类颜色的发明为印象派画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画家们不必再去研究和制作各种类型的颜料, 所以对各种颜料的习性和特点都不了解, 经常导致色层脱落, 变色。绘画技法在此虽然得到了空前的自由, 但是传统色彩表现语言逐渐被大多数画家们所淡忘。

六、20世纪后的多元化表现

20世纪到来以后, 追求新奇的东西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画家们开始对各种绘画表现语言进行尝试和试验。有些重新发掘古代的技法来表现现代新奇的内容, 还有的勇于尝试各种新材料来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

现代艺术的创作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结构主义与立体派, 工业技术革新与未来派, 机械制造形式与达达派绘画, 弗洛伊德的学说与超现实主义, 还有以理性手法表达非理性的抽象表现主义, 等等, 都是科学和艺术联手的结果。人们把艺术创作看成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造物过程,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这种现代思潮发展很迅猛。那时, 许多艺术家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业与材料试验, 各种以前从没有过的技术和材料进入艺术领域并大行其道。

摘要:通过对古典绘画、印象派绘画, 以及现代诸流派的材料与技法进行研究, 了解色彩的继承和发展轨迹, 领悟其精神内涵, 增强创新和审美意识, 并能运用不同的材质和技法进行绘画创作, 强化和丰富自己的创作能力。

关键词:绘画语言,湿壁画,丹培拉,色粉,多元化表现

参考文献

[1]修·昂纳, 约翰弗莱明.世界艺术史[M].海口:南方出版社, 2002.

[2]姚尔畅.绘画颜料与色彩指南[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色彩的表现语言 篇2

2007-7-5 19:04:00 大连教育学院 点击:1381 2006年6月26日“大连市高中美术《绘画》模块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大连市102中学如期举行。本次活动是本学期最后一次研训活动,目的是为下学期的选修模块教学做好准备;下学期在即,无论有文史类发展倾向的学生还是对理工类专业发展的学生,下学期的选修可能都涉及到“绘画”、“设计”、“工艺”和“媒体艺术”等模块,因此,这次研训活动是就是针对选修模块中的“绘画”教学活动而设计得的。

以下是本次研讨教学观摩课的教案:

课题:“简捷地捕捉物象的方法--线描写生”

教案设计及使用教师:大连102中学唐德富

课题:“色彩的表现与材料的选择--色彩画初试”

教案设计及使用教师:大连108中学的田华

指导并推荐:大连教育学院高中教师教育中心相毅敏

《色彩的表现与材料的选择--色彩画初试》教案

授课人:大连市108中学田华

教学内容第六课色彩的表现与材料的选择--色彩画初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材分析教材着力于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了解绘画作品中的色彩表现与材料选择的相关知识,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提高色彩表现与材料探索的能力,进而提高艺术修养。

学生分析学生对本课内容是很感兴趣的,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对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表现与材料的选择等知识有所了解。由于学生绘画基础的薄弱和艺术修养的限制,在实际练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尝试,在原有基础上达到色彩表现与材料探索能力的提高即可。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学生对色彩表现的多样性及绘画材料的丰富性有深入的了解。

2.了解剪贴装饰画的设计与制作,调动学生进行色彩表现和技法探索的勇气和积极性。

3.进行剪贴装饰画的练习,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提高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装饰画材料的运用

教学难点装饰画色彩的把握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查阅装饰画的相关书籍;准备剪贴彩色装饰画的用具

教师准备:准备各种材料做的装饰画。借助这些作品展开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头脑,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同一题材不同的绘画作品(幻灯片)

哪一幅更象,哪一幅更美观呢?

如果选择一幅来装饰我们的环境,你会选择哪一幅?

(装饰画。装饰画更美,更具有装饰性,趋向大众化。)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装饰画的知识[运用对比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

(一)装饰画的发展(幻灯片)

装饰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了。原始彩陶的人物形象、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变形的纹样,一直到明清的年画和民间剪纸中的造型,都具有强烈的装饰风格。这些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体现我民族民间特有的审美情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装饰画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现代建筑装饰、壁挂、工艺品、广告等等。可见,装饰画已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二)中外装饰画的比较(欣赏中国的农民画和法国画家马蒂斯的作品)

学生比较两幅画的特点

教师小结:中:色彩、造型体现我国民族民间特有的审美观

外:简约、平面化的装饰风格

--我们说装饰画与纯绘画相比更趋向大众化,更易被我们接受。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

(三)装饰画与纯绘画的区别(幻灯片)[对比法,易于学生理解]

内容{纯绘画一般负载着一定的社会意识,如:歌颂、批判、赞美等等,鼓励并欣赏实现画家的个人意愿;装饰画却很少涉及社会政治,尤其是批判意识,总是乐观的、轻松的、唯美的。以时代的大众意识归依,趋向大众化、生活化。}

思想{纯绘画注重作品的内在的思想内涵、表现技法等,不具有实用性,受材料的制约;装饰画更注重营造画面的艺术氛围,观赏性等,具有实用目的,不受材料的限制。}

(四)形式特征与色彩特征

形式特征:主观化、平面化、理想化。通过夸张、变形、简化等手段,将自然的形象变成装饰性的形象。(欣赏幻灯片)

色彩特征:响亮明快的装饰色彩。根据内容的需要综合考虑色相、明度、纯度等因素,在色彩配置上注意色调的选择、色彩的均衡等问题,形成和谐的色彩整体。1.复习旧知识:色相、明度、纯度。(提问形式,学生回答)

2.色调的选择(结合幻灯片讲解)

--教师小结:装饰画的形式、色彩等因素在表现手法上是相互制约,彼此补充,在制作时要注意协调好它们的关系,才能增强艺术的表现力。装饰画的表现力和趣味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材料的熟悉和材料的运用技巧上,那么如何利用材料,最大限度地进行艺术表现,制作出装饰画的佳作呢?接下来,我们重点讲一下装饰画材料的运用

(五)装饰画材料的运用

装饰画与其它绘画相比较,不受任何材料的限制,它可以通过各种材质表现出来,可以是画出来的,也可以是制作出来。因此它能够充分展示材料表面肌理特点和效果。

在现代设计中,多种材料的运用,丰富了装饰画的表现范围。有以绘制为目的的彩绘装饰画;还有以巧用各种现成材料进行加工的剪贴装饰画等等,我们这节选择剪贴装饰画来制作,因为它更能体现装饰画的表现力和趣味性。(欣赏幻灯片)

不同的材料有其各自不同的形态、色彩、肌理(指材料的纹理、质感等)等视觉特征,有的粗糙、有的细腻、有的光滑等等,它有着绘画颜料无法替代的美感效果,关键在于掌握各种材料的特点和美感,合理地加以运用,才能形成独特的装饰美。

1.介绍几种简易材料的特点及制作技巧(欣赏幻灯片)

布:各种零碎的布头拼贴,种类多。布贴画追求写意效果。

纸:各种彩色纸、印刷品的彩页、报纸等,色彩、质地丰富。

蛋壳:将蛋壳放在涂胶的底子上,用力压碎,产生纹理、大小不一的色块。

还有木质材料、植物的材质、纤维编织、挂盘等等

2.使用材料制作注意的问题

3.展示以“纸”为材料的剪贴装饰画的制作过程(观看录像片)

三、实践阶段

分组尝试,利用手中材料制作一幅装饰画

题目:《鱼》《室内一角》《美丽的大黑山》《我们的家园》;也可自由命题

要求:1.合理利用材料

2.注意色彩关系

四、展评作业

1.以小组形式介绍自己的作品

2.教师作总结性讲评

五、课后作业及拓展

色彩的表现语言 篇3

关键词:中国画 色彩元素 陶瓷首饰 应用

我国中国画色彩的发展历程可谓是漫长而多变的,但是不论经历过何种变革,中国画色彩都以其深刻和独特的内涵成为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将中国画的色彩元素充分的运用到陶瓷首饰的设计中,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的再升级。二者的完美结合,能够开拓出陶瓷首饰设计的新视野,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由此可见,将中国画色彩元素与陶瓷首饰设计相结合,是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一中国画色彩元素在陶瓷首饰中的运用概述

(一)中国画色彩在陶瓷首饰中运用的发展历程

中国画色彩具有悠久的发展历程。在古代,中国画被称之为“丹青”,“丹青”一词源于东汉时期,“丹”和“青”分别代指“朱砂”和“蓝靛”,是古代中国两种最为常见的色彩,在中国画中被广泛的应用,这也是“丹青”一词的产生缘由。古人为了增加陶瓷首饰的美观,将中国画色彩元素运用到陶瓷首饰中,实现中国画色彩在陶瓷首饰中的完美融合。

在东汉之前,中国画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的中国画独特形式。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了“以色貌色”的理论,为中国画独特理论体系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为色彩元素在陶瓷的运用打下基础。

事实上,原始时期人们就非常重视色彩元素,在很多石器和彩陶中就能够充分的体现出人们对色彩的运用。但是,在当今社会,提到中国画色彩问题时,人们普遍首先会想到淡雅的水墨画,而忘记更早以前浓墨重彩的色彩表现形式。但即使如此,也不能忽视远古时期对人们对色彩的运用,因为这是中国画色彩元素流传至今的基石。

中国画色彩的演变历程是比较复杂的,例如在春秋战国和西汉时期,中国画的色彩元素主要通过重彩来表现,以朱、黄、黑、墨等几种色彩为重;发展至隋朝,中国画的色彩元素主要以朱、赤、绿为主,在山水画中很容易就能体现出来。中国画中的色彩元素之所以会产生以上这些变化,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多种色彩元素在陶瓷中的运用,增加的陶瓷的美感。

发展到当今社会,中国画的色彩元素可谓是五彩缤纷、绚丽多彩,不仅继承了古代常用的色彩元素,还出现了很多新的色彩元素,使中国画变得更加完美和耀眼。而现如今,人们又在寻求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表现形式,即将中国画色彩元素同陶瓷首饰设计进行结合,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文化的创新。由于色彩元素的增多,在陶瓷首饰中的运用也增多,色彩元素与陶瓷首饰的实际结合中也形成了一种文化。

(二)中国画色彩在陶瓷首饰中呈现的特点

中国画色彩所呈现的特点与色彩在陶瓷首饰中所呈现的特点是一致的,具体描述如下所示:

1.主观性

中国画色彩运用中的主观性是非常强烈的,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在色彩的选用方面,主要是根据自身的主观想法,以突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为主,旨在展现自己的主题思想。而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画色彩运用的主观性又存在很大的不同点,例如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比较强大,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较高的历史时期,中国画色彩就在追求金碧辉煌、大富大贵的主观性,而相反,若一个国家正处于战乱,或是生产力低下,人们的温饱问题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是无暇顾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的,这就会导致中国画的色彩比较单调,中国画的色彩表现形式也是以沉郁、消极的主观性为主。

2.概括性

我国南齐画家谢赫在他的作品《古画品录》中曾提出了这样的绘画品评标准:“应物形象、气韵生动、随类赋彩、骨法用笔、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是我国历史上对中国画色彩最早的理性认识,这其中的“随类赋彩”就能够很好的体现出中国画色彩的概括性。上文中我们探讨过,中国画色彩具有主观性的特点,也就是基于这样的特点,促使中国画具有了概括性的特点,因为画家在进行创作时,普遍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来进行色彩的填充,在选择中国画的题材时也主要是依据自己的主观思想,构思方面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就促使中国画的内容具有了强烈的概括性特点。

二、陶瓷首饰设计概述

(一)陶瓷首饰的特殊优势

陶瓷首饰是首饰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单方面的优越,而是更加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陶瓷首饰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这就进一步促进了陶瓷首饰设计的发展。

陶瓷首饰是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首饰的,例如金属、塑料等首饰在整个制作过程都是可以被预见的,并且由于材质的特性,使制作出的首饰也具有一定的规格、形状和大小。但是,陶瓷首饰却不同,它们的制作过程是不可能被预见的,并且制作出的首饰同其他形式的首饰相比具有更加吸引人的外观,更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刺激和享受,也具有更好的搭配效果。这就不断的刺激陶瓷首饰设计人员增加设计的元素,大胆进行创新,尤其是在首饰中融合中国画色彩元素,更是将陶瓷首饰的设计提升了一个新的审美标准,为陶瓷首饰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

(二)陶瓷首饰的主体设计风格

自古以来,陶瓷作为一种装饰品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每个发展时期社会生产力和文化形式的不同,使陶瓷首饰的设计也具有了不同的设计风格和特征,陶瓷首饰的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风格

自然风格是当今陶瓷首饰设计的重要风格特征之一。所谓自然,就是对原始意味和返璞归真的追求,这主要是由于受当今社会形态的影响而形成的。科技时代的到来,城市不断崛起,高楼林立,入眼都是钢筋水泥,而自然生态少见,这就不断刺激人们对大自然的寻求,企盼找到原始的大自然清新、质朴的感觉。如图(1)所示,这件陶瓷首饰中将荷花、蜻蜒等大自然的产物完美的融合进去,将大自然与^类社会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就促使陶瓷首饰的设计不断的追求大自然的风格,以自然淳朴的风格为设计的主流。

2.“新”古典风格

所谓的“新”古典风格,是指在原有的古典风格的基础之上,融合了当今社会陶瓷首饰设计中的新内容,最终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在陶瓷首饰的设计中,人们将古典的图形、符号、色彩完美的融合到设计作品中,不仅是对古典文化的继承,还是一种新文化形式的创新,有效的推动了我国陶瓷首饰设计的发展。

3.概念性

所谓的概念性风格,是指陶瓷首饰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专门为了表达某种观念和意向而进行陶瓷首饰的制作,这类作品都带有强烈的个性和寓意。陶瓷首饰设计者通常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来进行设计制作,比如在设计作品中突出“龙”、“凤凰”、“牡丹花”等具有深刻内涵的形象,将陶瓷首饰的特征明显的展现出来,成为一种具有高度概念性的陶瓷首饰作品。

三、中国画色彩元素在陶瓷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一)淡彩形式在陶瓷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所谓淡彩形式,从字面上就能够理解出,是颜色比较清淡雅致的一种色彩形式,是在保证水墨足够的基础之上,略施淡色的—种色彩绘画形式。这种绘画形式在元朝时朗是—种主流的绘画形式,多被应用在描绘植物和山水画中,以胭脂、花青等植物为主流描绘对象。如图(2)和图(3)所示,是两个将淡彩形式运用到陶瓷首饰设计中的陶瓷作品,在这类形式的作品中,尤其要注重的是色彩和墨的比重要非常合理,在绘制时要将色彩同墨之间的层次感完整的体现出来,使绘制出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既清新淡雅,又不失高贵,让消费者体会大自然的韵律,感到身心舒爽。

这种陶瓷首饰通常以白色为背景,在这一清爽、纯净的背景上绘制出淡色与墨的混合物,更加凸显出了陶瓷首饰的内涵,能够在视觉上给人带来舒适的感觉,若绘制的图案够深刻,还能令人感到身临其境。

(二)重彩形式在陶瓷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所谓的重彩形式,是指颜色基调比较浓重的色彩表现形式,并且这些色彩主要是以天然矿性物质制作而成的,例如朱砂、金、银、石青等等,由于这些矿性物质自身的色泽特点就比较浓郁沉重,就促使色彩呈现出与之相同的特点。如图(4)所示,这种色彩被运用到陶瓷首饰的设计中,能够将各种浓郁的色彩进行搭配,使之融合到一起,每一种色彩都具有自身的特点,融合在一起之后能够使陶瓷首饰的色彩产生强烈的对比,使作品的层次感更加鲜明。这种重彩的方式,不同于淡彩,需要对图画的色彩搭配和比例有较高的要求,重彩只是以其自身的自然形态来进行涂染,甚至对骨法、棱角、颜色比例并无要求,不仅具有浓郁的色彩,还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给人以奔放、自由的感觉。

(三)水墨形式在陶瓷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水墨形式是—种单纯以墨来进行绘制的形式,通过对墨的干湿程度进行调节,来控制形象的层次和棱角。因为墨在经过水的调节之后,在色彩的轻重方面会发生变化,或浓或淡,都是可以通过水来调整的,能够产生不同程度的墨色层次,虽然在整体色彩和基调上是比较单一的,但是完全由同一种色彩,却营造出不同的层次和意境,仍旧能够将画面内容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不得不说,色彩的能力是难以想象的。中国画色彩中墨色主要可以分为五色,即焦、浓、重、淡、清’。其中,“焦”是墨色最黑的层次;“浓”是稍次于“焦”的墨色;“重”基本上会呈现出灰色;“淡”是稍次于“重”的墨色;“清”是最淡的—种墨色。这五种层次不同的墨色,在进行合理的搭配的运用之后,能够使陶瓷首饰呈现出—种高雅、简单、质朴、大方的效果。

(四)彩墨形式在陶瓷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彩墨形式是将色彩同墨色进行混合的—种绘制方式,主要用以表达制作者的追求,以及等形象更加突出的展现出来。彩墨形式,既不等同于以上三种形式,但是又在很大程度上同这些形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彩墨形式是将这三种形式进行融合为一体的—种绘制形式,将淡彩、重彩和水墨三种形式的优点集于一身,这也是中国画色彩的新型表达方式。

彩墨在融合了这三种形式的优点之后,具有了更加强劲的表现能力,色彩和墨色二者之间能够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相互凸显,在色彩的浓艳对比中达到和谐统—。如图(5)和图(6)所示,彩墨形式在陶瓷首饰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以彩绘装饰的方式来完成,制作出的首饰不论是在外观,还是在内涵上都具有更多的优势,是当前中国画色彩元素在陶瓷首饰中应用最主要的形式。

总结

色彩语言情感在绘画中的表现 篇4

一、情感与色彩的关系

色彩能够表现感情, 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色彩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客观存在, 一种视觉感受。在绘画艺术中, 色彩是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 是最具有感染力的绘画语言, 色彩在绘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一幅作品中, 色彩的自身属性、面积、位置的处理与安排都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色彩是表现“构图需要”、“内在需要”、“装饰审美需要”、“情感需要”的视觉象征符号, 是人的视觉在感知形象时的第一要素, 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也就是说, 色彩能够触及人的心灵最深处, 能够引起人的情感共鸣, 是绘画作品里最富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 具有独特的功能。

色彩语言是传达艺术精神的重要媒介, 它不仅是画者在自然物质中所看到的颜色, 更是视觉艺术的一种形式语言。画作中的色彩可以唤起观赏者的各种情绪、情感, 观赏者的情感使色彩超出了简单信息与素材的范围, 使色彩具有了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

艺术源于生活, 同时又是高于生活的。艺术家的创作是生活的反映, 色彩的调配和运用是绘画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同时, 色彩又体现着画家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实质。“情”是客观的景与主观思想情感的统一, 是画家创造的一种特别的艺术境界。色彩语言是画家借以表达和传递情感的媒介, 通过视觉形象的表达完成传递作用, 画家不仅能使色彩传递感情, 赋予它们灵魂, 还能传递出自身对艺术、自然、人生的体验和看法。

二、色彩之情感表现的历史效应

在古典主义时期, 受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模仿论”的影响, 画家们所追求的为在画作中表现出“模仿”和“再现”, 致力于局部色彩丰富细腻的变化层次和利用色彩的色相及纯度孤立的视觉刺激。

以固有色自身明度的差别展开, 同样表现色彩的冷暖关系, 只是将微小的冷暖变化控制在大的色域里, 从而产生各种色相本身具有的力度。另外, 色彩语言还讲究各种色相的纯度秩序, 造成色彩的层次感染力。色彩在绘画中的表现, 完全依照严格复杂的程序, 采用的技术方法是多层叠色法或半透明染色法等, 使色与形完美结合, 从而产生古典主义色彩表现的审美标准, 此时的色彩具有服务于形体的庄严肃穆之情。如拉斐尔的色彩充满和谐之情, 有一种富丽柔和、协调的颂美特色;乔尔乔涅则冷暖色点并置, 着力于在画面上构建一个可以随观赏者视觉联想拓宽的“无限”空间;伦勃朗的作品暗部色彩薄而透明, 与亮部响亮浓厚的色彩形成诗般对比, 加之光线的微妙处理, 使画面充满亲切感和神秘感, 并显示出忧郁的感情因素, 带来真实美妙的形体质感。

19世纪以前的绘画寻求形色并重互补的结合, 在“色彩”方面, 主要体现在固有色基础的经营中。印象派动摇了模仿自然色彩为全部目的的传统绘画信念, 完成了西方传统范畴内的条件色体系的色彩探索。特别是印象派画家莫奈致力于大自然中环境与光线的研究, 突破传统绘画原来以褐色调子为主的基调, 采用鲜明的色彩和笔触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 表现微妙的变化, 创立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色彩学。此时的色彩语言融入了艺术家更多的主观情感, 他们对自然色彩进行重新组合、调配、强化,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色彩可以直接体现画家的思想感情。

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 不仅是艺术家技艺性情的不同造成的, 而且是艺术家不同的色彩观念造成的。莫奈运用灵动的色彩语言表现他的情感, 用创新的色彩观念在瞬间唤起人们的视觉注意与感情共鸣, 从而表现出艺术品真正的艺术生命力。

艺术家都给予自己的作品以感情的表达。莫奈作品的感染力不在于扎实的写实能力, 也不在于丰富的故事情节, 而在于色彩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对情感的抒发。色彩艺术语言既要表现色彩敏锐的感觉, 又要表现色彩的规律性, 在此基础上对色彩进行综合概括, 从而完成艺术家情感的抒发。艺术家在缤纷的世界中捕捉有价值和感兴趣的事物, 富有感情地用独特的色彩语言描绘生活, 在作品中凝聚自己的心血和感情。

莫奈以纷繁复杂的色彩笔触赞美着自然界中光与色的多姿多彩;雷诺阿笔下沐浴在阳光的儿童妇女, 五彩缤纷的色彩表现了他对于生活的热情;凡·高以狂热的色彩语言描绘出他痛苦热灼的心灵;而塞尚则用色彩的秩序和结构, 为我们解释他对于自然界的本质与永恒性的理解。印象主义在色彩表现方面的实践, 将色彩与情感相融合的表现力推向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并使色彩形式自身获得了更大的独立性和审美价值。

色彩语言是传达艺术精神的主要媒介, 它不仅是自然物质中所看到的颜色, 更是视觉艺术中的一种形式语言。

三、色彩语言的情感意义

康定斯基说:“对一个较敏感的心灵, 色彩的效果就会更深刻, 感染力更强。”“在精神上引起了一个相应震荡, 而生理印象只有在作为通往心理震荡的一个阶段才有重要性。”色彩对人的有机体产生巨大的作用并直接影响着精神。色彩隐藏着一种力量, 虽然不为人们所感觉, 但却是真实的、显著的。这种色彩的力量指的就是色彩的情感表现力, 它是人能够直接意识到的:“眼睛受到明亮的纯净的色彩的强烈吸引, 而明亮的暖色吸引力更强。红色使人想起火焰, 它一直为人类所眷恋迷醉。浓烈的柠檬黄非常刺眼, 就像长鸣不止的尖叫声那样刺耳。为了缓和紧张, 人们会转向绿色和蓝色。”绿色在可见光谱中波长居中, 是人眼最适应的色光, 在色相中属中性色, 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作用都较为温和。

绿色是自然界中植物的色彩, 是自然界中最为宁静的色彩, 并会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展示它不同的色彩变化。鲜艳的绿色, 非常美丽、优雅。黄绿色调使人感到春天的到来和青春的气息。蓝绿色使人想到平静的湖水, 有安静、清秀、豁达、宽阔的感觉。当绿色里渗入灰色时, 仍有宁静、和平之感, 就像暮色中的森林或晨雾中的田野一样迷人。

歌德认为:“绿色给人一种真正的满足, 当视线落到绿色上, 心境就平静下来, 不再想更多的事情。”

蓝色在可见光谱中波长较短, 常用于表现某种透明的气氛和空间的深远。由于蓝色对视觉的刺激较弱, 当人们看到蓝色时, 情绪较为安宁、祥和, 使人联想到宽阔的海洋和蔚蓝旷远的天空, 在心情烦躁时, 蓝色能使人变得心胸宽阔。

色彩语言中的那种超乎于物象之上的非现实效果, 有时恰恰是艺术作品所体现的情感所在。色彩语言构成的张力和色块组合, 与对比形成的色彩韵律感、节奏感, 对画作中意境的表现和内在感情的传达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受到色彩美的影响, 并以美丽的色彩装饰点缀自身, 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感情的精神作用。无论是古典主义时期的色彩、印象派色彩、表现主义时期的色彩, 还是抽象派的色彩, 都把色彩作为各种绘画语言中最重要的一项, 去表达画家内心或热烈、或美好、或扭曲或奔放的思想感情, 去描绘画家心中之歌, 给世人留下许多感动人心的巨作, 成为人们世代学习的典范。

当代绘画的多元价值观, 让许多绘画者觉得无所适从。还有市场的导向, 绘画者面临着更多选择, 包括艺术观和人生观。每种风格、每位画家的探索, 只能是一种选择, 并不是发展的唯一出路或最佳出路。艺术家有必要从全方位去探索如何创造绘画色彩的生命力, 确立自己卓立不群的艺术品质。

绘画意义上的色彩不仅仅是对美的颜色的发现和创造, 更是画家的心与对象的色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色彩不仅具有物质属性, 还承载着精神因素, 具有文化性。绘画色彩的艺术魅力在于瞬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并表达色彩背后所隐含的作者的思维、修养和精神境界。

摘要: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 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 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 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正是基于这一特殊的表现方式, 画家才能将情感依托于绘画语言, 在作品中折射出人与客观世界种种简单、复杂乃至扑朔迷离的关系。本文通过情感与色彩的关系;色彩之情感表现的历史效应;色彩语言的情感意义三个方面, 阐述色彩语言的情感及其在绘画当中的表现。

关键词:色彩语言,情感,绘画

参考文献

[1]肖丹.心理学基础知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 .

[2]瓦尔特·赫斯编.宗白华, 译.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北京:人民美术出版.

油画风景的色彩表现特点初探论文 篇5

摘要:色彩作为视觉的主要成分,在绘画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它通常也被作为独立的课题来加以研究。要学好油画,除掌握造型手段的素描外,还必须掌握色彩的一切规律性知识,本文对油画风景的色彩表现特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油画风景;色彩;特点

自然界的色彩现象为我们的视觉提供了丰富的色彩资源,呈现出千差万别的色相,而多种色相因为光的作用又产生多种不同层次的色彩,这便使得色彩在自然中具有无限的丰富性。但是人们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总是同步进行的,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不仅认识到色彩的差异性,同时也认识到了它的统一性与协调性,这种色彩中既对立又统一的特征构成了绘画中的色彩基本关系,成为我们掌握绘画中色彩关系的关键,使我们能驾驭和运用色彩,由此,色彩成为我们表现自然,表现情感的自由手段。

一、油画风景艺术中色彩表达

随着油画的发展,色彩的影响力也是极为显著的,它要求画家凭借自己的感受、理解、想象来充分地表达它,以显露其自身的力度和美感。因此,在这里画家的色彩感觉仍然是头等重要的,首先必须对色彩的`纯度、对比、和谐及微差有所敏感,才能驾驭它、发挥它的能量。古典油画则是主张色彩与形共存,其特征是强调固有色的力度,统一客观中纷乱的色彩,表现色彩的微差。它所表达的色彩关系是与形和谐的、互补的,但并不能因为它的色彩关系比印象派含蓄而否认它作为另一种系统的存在,因为它的庄重、典雅及和谐的品格是印象派所不及的。古典油画在色彩关系上同样是相当严格的,它只是以固有色的区别而展开,同样也有冷暖关系,只是将微小的冷暖变化控制在大的色域里,从而产生各种色相本身所具有的力度。

另外,它还非常讲究每种色相的纯度秩序,以造成色彩的层次感染力。在传统古典油画的技法中有许多方法都被用来达到其理想的色彩关系,如对纯色用亮底上透明纯色罩染的方法,可以使该色域既有形的细节,又有色彩的极强纯度,还不失透明感。在对待一些细微灰色上则采用干皴或半透明罩染,使这种灰色产生一种既明亮又含蓄的效果,而且还有利于表现微妙的色彩层次变化及冷暖关系,这是直接画法中无法达到的。另外,通过罩染还能控制整个画面的色调,抑制某些色彩的生硬和燥气,能产生色调的和谐同时还能使整个色彩保持一定的纯度。这些技法都直接地对色彩的具体效果产生作用,说明了色彩的表达欲望与产生色彩效果的方法是密不可分的。可见,古典大师们的色彩修养同样是其艺术成就的一部分,因为它与造型修养同时构筑了古典油画艺术坚固的堡垒。

二、印象派油画风景

在古典油画原作面前,我们总是对作品中形的完美和谐所陶醉时,同样也会被其色彩的魅力所打动。在艺术观念的变化下,使油画对追求视觉真实性以及表现感情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印象派便肩负起这历史的使命。印象派画家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和姿态,大胆宣言:“走出人工的光线的画室,舍弃画廊的调子与褪色的颜料!到明快的日光中来描画!”舍弃想象而作写生画,走出人工的光线的画室而到野外的天光下作画,把旷野当作最好的画室,极力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于是明亮而美丽的阳光充溢了画面,一扫过去的沉闷与单调的褐色调,以一种空前新鲜、活泼、生动、自然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

“印象派”绘画运用色彩并置手法,突破固有色观念,画面获得辉煌效果。印象派在画面上采用色彩并列的手法组成色调,即把颜料从锡管挤到调色板之后,使用时尽可能不混色,将各种纯度高的色,用小笔触分开来描绘,从而增强了色与色的对比效果。印象主义大师莫奈正是看中了这种色彩效果的魅力,他合理的将多种颜色并置的笔触交错的平铺在画面上表达所需的色调,产生闪动的,迷人的色彩效果以表现大自然中阳光的绚丽与空气的颤动。正如他的那幅《日出・印象》已成为印象派的一面旗帜。

《日出・印象》的展出,使“印象主义”成了19世纪后半期一个重要艺术运动流派的称谓,成了极富号召力的光辉符号。莫奈在这幅画中只是用稀薄的色彩。对于这个新手法的展现,很多人为之激动不已,但也有大部分人包括当时一些成名画家不解或并不赞同。新事物的出现总是要受到旧观念的排斥。当然亦并不排除新事物自身的缺陷,比如“印象派”的描绘光色过于关注自然,而感情表现不足。但是他们的尝试不能不说是艺术史上又一里程碑,他们不单单创建了新的画派,更引发了同时代及后继者对色彩艺术的新的思考而成了引路人。

参考文献

[1]吾敬东,西方艺术的精神历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3).

浅析乡村影像的色彩表现 篇6

关键词:乡村影像;色彩;表现

一、乡村影像的色彩概述

乡村作为中国文化的根源,有必要对其加以形象化的纪录。文字的纪录显得太过单薄,图片的纪录更加形象,但图文并茂的纪录则是对乡村的完美再现。乡村影像是用摄影工具,对乡村的事物进行纪录,是乡愁的记忆。对于乡村的色彩,观者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大红、大绿的色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的典型的两种颜色。红色代表着热血的革命和生活的激情,绿色代表着永恒的青春和生长的意向。概括来说,乡村影像的颜色可以用“艳俗”一词来表达。在照片的表现中,丰富的色彩信息会干扰影像的主题表现,摄影者通常会采用黑白照片的形式高度提炼作品的主旨。

二、乡村影像的色彩特征

自摄影诞生以后,人们从对黑白摄影的成熟使用,到对彩色摄影的泛滥使用,摄影者开始根据不同摄影题材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色彩来表现被摄主体。黑白摄影犹如思想的史诗,彩色摄影明快亮丽,总是用于表现生活情趣,传达愉悦之情。

(一)视觉特征

乡村影像改变了人们观看乡村的方式,为人们留住了乡愁。因乡村文化的差异,所以采用的色彩表现也是有差别的,有冷、暖色之分,有高、中、低调之分。暖调是以红、橙、黄色为主的色彩,其乡村影像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温馨、舒适之感,让人回想到家的温暖。冷调是以蓝色为主要色彩,其乡村影像在视觉上给人一种陌生、凄凉之感,让人和乡村之间存在一种隔阂,是一种回不去的乡愁。低调的色彩是指低明度的色彩,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沉重、悲痛、以及压抑等之感,多用来反映乡村灰色一面的事物,具有后退之势,使人深陷其中,感觉黑夜即将到来。高调的色彩在视觉上多以给人一种欢快、敞亮之感,是一种具有前进之势的色彩,让人感觉到轻松和光明。高调与低调的照片,往往更具视觉冲击力,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中间调是处于高调和低调之间的灰色调,视觉上具有柔和、稳定之感,是摄影者最长用的色调。

(二)心理特征

色彩的心理特征,是指人们通过生活经验的累计,用不同色彩的色相感知不同的心理活动。乡村影像的红色在心理上会让人产生一种激情,同时它也代表一种警告以及危险的信息。乡村影像的橙色在心理上让人具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家的温情。黄色是色相中明度最高的颜色,在乡村影像中的心理表示为一种光明之感。绿色在乡村影像中的视觉心理代表一种健康和生长。蓝色属于冷调,在画面中的心理表达一种冷静、冷漠等。紫色是色彩中名度较低的颜色,在画面中的运用,会产生一种神秘、高贵之感。白色在画面中的大量运用,反映了一种天真、淳朴、明朗以及柔弱之感。灰色在乡村影像中的运用,代表一种平凡、安静、礼让、消极的心理感受。黑色在照片中的大量运用,会产生一种崇高、严明、沉默、罪行、惊骇甚至是死亡的象征。不同的色彩表现不同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的映射也和观者的生活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三、乡村影像的彩色表现

近年来,全民摄影时代,导致彩色照片的泛滥,摄影似乎出现了一种“回归经典”的趋势,黑白影像画面纯粹,便于聚拢视觉中心,但相比之下,彩色影像能容纳更多的视觉信息,更加客观的忠于乡村影像的纪录。乡村影像的色彩种类丰富多彩,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有彩色和无彩色。

(一)有彩色的乡村影像表现

有彩色即指色彩三要素中的色相,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人眼可见的颜色。新事物的诞生总会受到旧事物的抑制,摄影先驱们在不断的努力下,终于可以用彩色影像去表现客观世界。但是,当人们第一眼看见彩色照片时,除了新鲜感并没有对其加以充分的利用,认为全彩色照片是俗气的表现。这是由于摄影在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已经适应了用黑白照片的表示方法观看世界。

乡村彩色影像是真实的还原拍摄瞬间,被摄物的真实色彩,让观者一看便了然于心。乡村的色彩主要是鲜艳的颜色,象征乡村人对生活的赤热的追求。乡村的春季,是五彩缤纷的花色、是万物复苏的活力;乡村的夏季,是绿荫浓密的绿色、是骄阳似火的热情;乡村的秋季,是金灿灿的黄色、是硕果累累的喜悦;乡村的冬季是银装素裹的白色、是寒风萧瑟的凄凉。不同的季节对应不同的色彩,不同的人解读出不同的情感,对于乡村影像的色彩表达,摄影者应根据乡村对应色彩的真实情况来表现。例如,姜健三部曲中的《主人》系列,表现了河南乡村人家庭堂屋的特色和家里主人的合照。

彩色摄影容易产生视觉定势。对生活中物体的颜色加以巩固,看见百合花,第一影像就是白色的,其实不然,还有粉色的,为什么不能出现黄色的呢,彩色影像的色彩定势导致人们缺乏创新和大胆的想象空间。在乡村彩色影像的表现上,通过饱和度及色温等因素选择乡村色彩的独一无二之处,突出画面的形式,增加乡村影像的色彩美。

(二)无彩色的乡村影像表现

无彩色是指黑色、白色以及由黑白色调以不同比例调和而成的不同深浅的灰色,即单色摄影。黑白影像的抽象性,和中国的绘画具有共同之处,具有气韵生动、应物象形的特征,追求神似而非形似的艺术特色。在影像史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摄影大师的经典之作多是黑白摄影的形式表现,如桑德的《年轻的庄稼汉》。当时是由于摄影设备的局限,银版时代、火棉胶时代、明胶银盐时代等,在影像的表现上都是黑白色的,人们已经习惯了以单色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在西方还出现了一套完整的和黑白摄影相关的理论,如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精确的把影调分为十个等级的曝光。

数码摄影的进步,对黑白影像的制作变得简单,免去了暗房的复杂冲洗技术。如今,不仅在数码相机上可以直接拍摄单色照片,也可先拍彩色照片,其后再一些图片软件上调成黑白色。但是,部分摄影人仍然在坚持使用莱卡M型等单色相机,享受着暗房冲洗带来的摄影乐趣。褪色的彩色照片是一种乡愁的回忆,黑白照片本不会褪色,其单色调影像自带乡愁的味道,黑白影像具有复古风,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四、结语

乡村影像无论是用黑白还是彩色表现,在艺术语言中并没有高低之分,都是为拍摄主题服务。有彩色的乡村影像,可以通过色温、饱和度、色相等去表现;无彩色的乡村影像,可以通过细腻的影调去表现画面丰富的层次。一幅经久不衰的影像作品更不是以照片的色彩来判断的。无论是黑白还是彩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而摄影更要结合自己的题材、能力、表现手段来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宋黎.黑白摄影与彩色摄影的比较[J].大众文艺2010(08):116-116.

[2]杨小军.彩色摄影的历程[J].中国摄影家,2011(04):122-125.

[3]朱晓红.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南都学坛,2000,20(01):107-108.

色彩的表现语言 篇7

关键词:影视动画,色彩语言,表现形式

1. 引言

爱森斯坦作为一代电影大师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关注色彩在电影艺术表现手段中的审美意蕴和艺术表现力, 他说:“电影的色彩表现手法将与形象和主题、内容和戏剧性、动作和音乐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彩色作为电影感染力与电影语言的一种新的强有力的因素, 也将加入它们的行列。”由此可见, 色彩语言在影视动画中的作用, 本文主要分析了影视动画中色彩语言的表现形式等相关问题。

2. 影视动画色彩语言表达

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说:“一般说来, 色彩直接影响到心灵, 色彩宛如键盘, 眼睛好比音锤。心灵好像绷着许多弦的琴, 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 有意识地接触各个琴键, 在心灵中引起震动。色彩本身是物质性的, 没有任何的情感, 而是色彩视觉会引起人们对各种色彩的心理联想, 这是在色彩感觉与色彩记忆的基础上产生的。当人们看到某种色彩时, 会通过视觉对色彩信息进行传递并与头脑中记忆的类似色彩信息比较、联系, 回忆带有这种色彩特征或者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事物。色彩中, 有的是与客观存在的具体景物相呼应, 有的则从抽象的概念出发与某种事物或人的感觉、情绪相联系, 从而从视觉引发其它各类的感觉。法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马赛尔·马尔丹在他的名著《电影语言》中说:“电影色彩的真正发明应该从导演们懂得了下列事实的那一天算起, 即色彩并不一定要真实 (即同现实完全一致) , 必须首先根据不同色调的价值和心理与戏剧含义去运用色彩。例如对绿色, 人们都能联想到自然、和平, 而对于黑色则联想到黑夜和悲惨、恐怖的事件。每种色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 它们和人类的色彩生理、心理体验相联系, 从而使客观存在的色彩仿佛有了复杂的性格。如幸福的红, 甜蜜的橙, 青春的绿, 理智的蓝, 高贵的紫, 纯真的白等等。色彩语言的表达积淀了民族文化内涵, 关涉政治、宗教或社会结构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可能会随着时间与地域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所以特定的颜色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即用一定的色彩来隐喻某种理性或观念的含义。如中国人喜好的红色, 它代表着积极向上和生命活力, 黄色在我国古代被尊称为至尊无比的天子色, 成为的最高权势的象征等。[1]

不同的色彩使人们的联想在影片中成为表达情感语言内容的词汇和辞海。如红、橙等色使人觉得温暖, 蓝、紫等色使人觉得寒冷, 深色的物体使人觉得沉重, 浅色的物体使人感觉轻;纯度高的颜色活跃, 纯度低的颜色则趋向于抑制, 使人感到低沉、宁静。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色彩语言的运用以象征喜庆意味的红色为主基调。而日本人深受民族传统、民间因素的影响在色彩语言的运用上喜好白色、蓝色, 《机器猫》以蓝色为主基调。再如美国动画《狮子王》中“辛巴歌舞”这一段落戏的色彩语言表达, 极富美国民族情感表达装饰性色彩的运用, 效果浓烈,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色彩视觉影像。片中十分丰富的用色, 大量运用金黄色、绿色等色调, 以展现色彩的和谐感, 表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感觉。随着剧情的发展, 当“刀疤”继位后, 整个色调完全以灰暗色来表现, 与“辛巴”生存的环境形成了极强烈的对比, 渲染了影片的气氛。

3. 中国影视动画中色彩语言的表现形式

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及丰厚的文化底蕴, 形成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的民族色彩语言。1941年, “万氏兄弟”摄制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的上映, 奠定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新中国成立后, 影视动画得到了全面发展, 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底蕴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为这一时期创作各种类型的动画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丰富养料, 动画片同时被称之为“美术片”。脱胎于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和写意山水画而形成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和《山水情》等, 色彩语言的运用上充分展示出水墨画单纯, 幽雅的韵味, 以黑白墨色为主的大的基调, 局部加人一些浅绿色、淡黄色、粉色、淡蓝色等略为鲜艳的淡淡的色彩。但总体上依然保持镜头色彩语言的简洁, 追求色彩的单纯、雅致、概括, 将中国文人的气质融人其间, 形成了淡雅、朴素的色彩视觉氛围, 将美术与电影艺术形式相结合、使民族色彩语言特点完美地通过再现出来。[2]

六十年代由万籁鸣导演的动画长片《大闹天宫》是一部民族色彩风格鲜明而成熟的代表作品。影片从敦煌壁画、民间年画、庙堂艺术等方面汲取了丰富养料, 通过创作者的精心设计, 推陈出新, 创造了一种既是民族的、又是新颖的艺术风格。宏伟的场面、奇特的形象、绚丽的色彩, 都给观众一种强烈的的形式美。在对色彩处理上, 充分考虑了中国人对色彩语言的爱好, 以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为基础, 具有传统中国画的技法, 色彩语言运用较多的红、绿、蓝色彩, 配合明朗、精炼的造型, 使色彩运用得极具民族特色。在此基础上, 处理色彩语言时也使用色彩的表现性, 并且把色彩语言作为一种艺术手段, 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质, 而且被赋予创作者的主观意图, 成为一种艺术的语言、符号。结合剧情和人物的情感, 创造性地运用色彩是其一大特色。如孙悟空这个形象的色彩设计中, 身着鹅黄色大衣, 腰束虎皮短裙, 大红的裤子, 足下一双黑靴, 色彩的运用上借鉴了戏曲脸谱与民间年画的色彩配比, 运用红、黄、绿这些鲜艳装饰的色彩来体现人物性格, 设计出既具有现代装饰意味又带有民间传统、民族特色的色彩形式语言, 称得上是中国动画色彩语言艺术运用的经典之作。在中国艺术尚谈“神似”, 以看似“不似”之形来求“真似”之神中, 取形于意, 寓意于象, 以象尽意。从而造就了中国影视动画意象化的色彩语言特征, 是民族性、艺术性、观赏性之间完美结合的典范。

4. 结语

动画艺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其题材广泛, 在情节、角色及环境还带有幻想性、虚拟性, 因而其色彩必然异于真实生活。不光更夸张、更概括、更典型、更丰富而且色彩必须更具设计性和创造性, 使色彩在影视动画中发挥极至的艺术感染力。从而达到强化主题, 促进剧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赫聪.影视动画中造型设计依据的理论基础[J].文教资料, 2008 (30)

浅析现代工笔画色彩语言的新表现 篇8

然而, 纵观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 我们会发现在中国工笔画发展中色彩却是相对薄弱的环节, 其表现力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尤其是在唐宋以后, 文人画对笔墨的热衷抵消了对色彩的热情, 使得工笔画的发展受到限制。在现代多元化环境的影响下, 由于多方面文化艺术的冲击, 再加之中国艺术家对长久不变的传统程式与审美规范的不满足, 在色彩上表现出觉醒的状态, 中国工笔画色彩开始走上变革之路, 以求创新与发展, 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使现代工笔画色彩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面貌。

一、审视传统工笔画的色彩观

中国传统绘画对色彩的认识随着历史的沉淀, 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中, 形成了自己独特审美规范和理论体系。我们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形式都是其哲学思想的视觉体现。就中国而言, 在东方文化下对色彩起到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儒家重视色彩“礼”的象征, 从而发展了一条具有一定规定性的色彩审美之路。比如, 统治者阶层用正黄、大红。还有所谓的“女红、妇黄、寡青、老褐”正是对不同年龄在设色上的规定性。道家提倡自然无为、返璞归真, 在色彩方面讲究单色, 发展了另一条朴实的色彩审美之路。其“天人合一”的思想也给人和自然、主观和客观之间架起了桥梁。传统绘画的色彩是以客观为依据, 围绕着传统的审美要求去实现主观意象的表现, 这种主观性达到了“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境地。由此可见中国绘画传统色彩是哲学的、主观的、规定的、表现的。但是过于强调主观规定性也让艺术家在对色彩世界的直觉和感受在表现上的无能, 对绘画色彩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束缚。宗白华先生也曾说过:“色彩的音乐在中国画久已衰落。”

二、西方绘画色彩观对传统绘画的影响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画家就已经开始大量接触和认识西方绘画。中国的近代美术家开始对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中国画色彩观进行反思与革新的探索。直至今天, 艺术家们都没有停下脚步, 以融合、包容的心态向西方绘画加以借鉴、大胆尝试。

西方绘画的色彩观是以科学为依据, 在色彩的研究上强调对自然的直接反映, 以光学原理来分析色彩及其变化, 表现固有色的同时还追求光源色、环境色的影响, 西方画家使用色彩表现世界, 是科学的、客观的、再现的、情感的。

从中西绘画的色彩观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异, 而这种差异会带来色彩调配和最终的效果的不同。中国绘画关注的是墨色的深浅层次, 而西方绘画追求的是色彩的丰富变化, 这种差异中的某些因素正好可以弥补中国传统绘画色彩上的不足, 值得借鉴。艺术家们采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态度, 在传统的基础上, 给现代工笔画的色彩注入了新能量。

(一) “光”与明暗的引入

中国传统绘画色彩从来不关注捕捉现实空间的光影, 甚至是有些避讳, 画面往往追求的是平光状态下的表现。现代工笔画家为了更加真实的、客观的再现自然之美, 使画面色彩变得丰富起来, 把光源色、环境色引入了中国画, 从而发展了色彩语言, 尤其增强了画面意境的表达。中国艺术家或是客观、真实地运用光影明暗表现事物的质感差别, 使画面色彩层次变化丰富, 同时也能加强形体的厚重感;或是按自己的情感和画面效果要求来处理光效, 而不是按照光影科学性来处理光效。在李魁正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他注重光色表现, 画面除了平光还加进了逆光、侧光、顶光, 营造了一个个氤氲浑然、烟云弥漫的光影世界, 跳跃的光效让人感受到生机勃发。蒋采苹也在其工笔人物画作品中也大量运用光感处理, 以增强人物意境的塑造。

(二) 丰富色调, 强化色彩的情感因素

中国传统绘画虽也讲究色调的统一, 但是画面色调主要靠画面主要事物的色彩决定, 而背景环境则没有太多的处理。比如《捣练图》和《出水芙蓉图》, 两个作品表现的一个是人物、一个是花卉, 内容和情感都不相同, 但是背景处理却是一致的, 这样气氛就没有被营造出来, 当然也就更不会强化其情感的抒发, 由于色彩的联想和象征性, 色彩其实是最具情感共鸣的艺术语言, 但是传统工笔画中却没有把色彩的这个优势发挥出来, 而是通过线条和用笔用墨来表达感情。

西方绘画是用色彩来表现世界, 他们注重背景色的渲染, 刻意于色调的经营, 更以生动的色调直接地宣泄情感。表现主义画家蒙克作品《呐喊》全画的色彩是郁闷的:浓重的血红色悬浮在地平线上方, 它与海面阴暗处的紫色相冲突;这一紫色因伸向远处而愈益显得阴沉, 而他的手和头部, 则留在了苍白、惨淡的棕灰色中, 这些颜色都统一于这焦躁不安的色调中, 是血与火的世界。这样的色调正是表达了他因童年阴影产生的内心挣扎。

现代工笔画也开始摆脱单一的画面色调处理, 加强背景环境的渲染, 从而更好地利用色彩来表达情绪心境和个性。作品中开始出现了金黄调来表现醉人的秋季;灰紫调表现夏天傍晚的凉爽, 表达舒适安静的心绪;用甜腻的红绿色彩表现欢愉的心情。何家英的《山地》给我们的感觉是震撼性的, 画家借鉴油画手法, 用高光强化光线效果, 将整幅作品处理成偏红的暖色调, 突出了烈日灼烤的感受, 人物形象和背景中的斑驳的黑褐色山石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用西方古典绘画常用的高贵色调把一个普通的老农形象升华到一个宏大的主题, 同时也表达了画家对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

三、中国现代工笔画对日本画色彩元素的借鉴

日本绘画受西方绘画的影响, 学习西方绘画的色彩观念、材料和技术等表现方法,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日本绘画很重视色彩, 采用高科技手段研发出新的人造矿物质颜料与画材工具, 借助岩彩粗粒和晶莹的质感, 致力于色彩的塑造力和材质美感。

其实中国运用矿物质颜料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的岩画, 可以说中国是矿物质颜料的发祥地, 并且取得了很辉煌的成就, 这在很多壁画中已经得到印证, 但是随着审美规范的发展, 大家都已经放弃了对矿物颜色的热衷, 只把自己局限于那一小盒中国画颜色中, 使颜色的发展受到很大的束缚。

现代工笔画摆脱了传统绘画材料的单调化, 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 借鉴了日本岩彩画的材质特征, 大大拓宽了工笔画的色域, 并且采用厚画法, 使画面更加厚重, 颜色更加鲜艳绚丽, 而且呈现出自然的斑驳肌理美。蒋采苹的工笔重彩作品中还大量使用金箔材质加强画面视觉冲击力。随着色域的拓宽, 工笔画技法也顺应时代的发展, 一改传统的“三矾九染”的程式化, 追求创作个性。积水撞色法、撒盐法、脱落法、揉纸法、拓印法、冲洗法等等多样技法的使用, 也使现代工笔画精彩纷呈。

四、中国民间绘画色彩对现代工笔画的影响

现代工笔画色彩除了借鉴外来艺术形式语言, 还积极汲取本民族的优秀传统因素。民间美术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创作的表达人民群众最质朴的愿望的绘画形式。其创作形式自由灵活, 色彩上也是随心所欲, 多用纯色、对比色, 装饰意味十足, 用色大胆、泼辣、鲜艳、单纯, 极具视觉感染力。

这种自由没有约束的用色形式正是条条框框限制下的工笔画家所需要的, 他们通过民间美术色彩的启示, 力图随心、自由的用色造境, 表现一种单纯、稚拙、发自内心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色彩。

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无数艺术家的努力, 积极探索和勇于尝试, 中国现代工笔画色彩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给我们带来了众多惊喜的新表现, 重谱中国工笔画色彩的新篇章, 并向我们展示了工笔画色彩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M].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色彩的表现语言 篇9

一、非理性的色彩表达

德国美学家利普斯认为人天生就具有审美的本能,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本能。这种本能能够把现实物象中的纯粹的美抽离出来。审美主体对于审美对象产生快感是由于主体感情的灌注[1]。美学家沃林格则在利普斯的基础上将其理论做进一步发展,他认为主观情感高于客观观察,艺术家创作的过程是将主观对客观的看法进行物化。虽然色彩本身不具有任何的情感和意义,但是由于每一位艺术家的经历与个性不同,所运用的色彩便会传达出不同的艺术感受与主观情感。德国表现主义的色彩不再是为了表现形体空间感,再现客观世界而存在的,它和形体在整个作品中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甚至有时色彩的地位更加的突出。色彩成为心灵与情感表达的窗口。以桥社画家凯尔希纳的作品为例,在1911年至1915年间他创作了一系列的街景作品。这些作品人物形态颓废,色彩充满了不协调感,暗示了一次世界大战前都市生活中的重重危机,带有浓厚的直觉心理因素。在1913年创作的《柏林街景》中,他采用了富有情绪感的,带有尖锐角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没有过度关注人物造型的表达而重视精神的突出。处在画面中心的男性深蓝色的衣服与道路上的暖红色之间无论在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上都产生了强烈的对比。画面左边最前端的女性人物、头发被处理成红色,身上的紫色衣裙将道路背景的粉红色和深红区分开来。画面最亮的白色衣领与帽子的羽毛构成了接近菱形的形状,锐利的下脚几乎要将深紫色衣裙从中分裂开来,对比十分强烈。在凯尔希纳眼中世界是孤独和令人恐慌的,对生命的不安与犹疑也充斥了他的其他作品。在作品《市场和红塔》中,空无一人的街道到处弥漫着死一般的寂静,黑色塔楼的尖顶造型和几乎要斜刺冲出画面的动势让观者形成了一种莫名的紧张,两道橘色的如牛角般造型的路面与黑色尖塔形成相互冲突,没有任何和谐的美感可言,这让艺术家的心理冲突达到了高潮,同时背景蓝灰色的天空和浅色的云朵也制造出一种幽闭和压抑的视觉效果,让人在心理和情感上更加容易产生共鸣[1]。

二、装饰化的色彩并置

表现主义的画家都在考虑如何处理在平面上的绘画空间。他们的色彩常带有一种平面化的装饰化的效果。他们采用大面积高纯度的颜色,制造平面效果,打破纵深空间。罗特卢夫是除诺尔德以外用色最大胆的画家,他的作品《自画像》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这幅作品中他身着高领绿色上衣,黑边眼镜,八字胡须,背景被处理成几块抽象的颜色,仿佛紫色的帘子有一个黄色的洞口,色彩并置对比鲜明夸张,色彩之间不和谐使得两种颜色相互激荡,带有一种抽象的结构。这体现了画家鲜明的性格特征。[2]在诺尔德的《最后的晚餐》中,人物平面性的布局突出了基督的形象人物被塞在一个立体感被消解了的空间内,他们长袍的红色、面部的黄绿色像火炬一样从背景的阴影里向外闪着光芒。平面化的色彩很好地传达了他绘画中特有的宗教意味,而康定斯基则更进一步,作品中已经逐渐消解了具体的物象,走进纯粹的平面空间。总体来说,表现主义画家首先拒绝和消解作品的立体感,然后再制造平面化色彩并置的艺术效果。

三、充满联想的色彩象征

色彩能够使人产生一系列的具象与抽象的联想,对色彩的联想可以逐渐发展成为对事物的象征。象征从本质上以直觉的、意会的方式来表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带有观念象征意义的感性形象。从形式上讲,它抹杀了事物本身某些特性,但是却概括出一种精神含义,成为一种人生感触的表达。青骑士社们的艺术家重视色彩象征性的探索,他们对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以及儿童艺术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画家马尔克的作品在色彩的象征性上最具特色,呈现出一种精神上的重要含义,表现出画家对精神世界的一种肯定。这种对于精神力量的表现是通过与色彩的结合完成的。他希望用象征性的色彩效果表现大自然内在的精神力量, 而不是一味逼真的去模仿客观对象的外貌。与凯尔希纳作品中体现的激进与夸张不同,马尔克的作品带有些许的浪漫主义气质。他认为只有从现实生活的幻想中解放出来才是艺术的精神所在,艺术的目的在于融化人们的情感,表现出不朽的生命力。动物生命的纯洁性带给他创作的灵感,他要在色彩的交织中体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来。他对于动物的描绘,忽略了造型的主题,通过色彩寻求表现意志,带有宗教信仰般的虔诚,企图在大自然骗人的幻觉之外,找到客观的和精神的现实,把绘画引向对世界更深层次的理解。作品《黄母牛》没有强调对象具体的外表特征,大面积高明度的黄色居于画面中心,基本成为倾斜的四边形,带有强烈的动感,黄色本身所象征的具有太阳般力量的情感加强了对其旺盛的生命力描绘。黄色与橙色之间的细微过渡则更体现出主体物激烈的动感。揭示对象中蕴含的巨大力量[3]。而在作品《蓝色的马》中色彩基调深沉而冷静,圆滑起伏的曲线充斥整个画面。蓝色象征着永恒和真理,几匹变形的马匹如同层层涌动的云团周围带有黄色、红色、墨绿色的衬托,上方形似山峰的地方呈现一片红色,显出些许燥热,冷色调的马匹就这样被笼罩在不协调的色彩对比中间,产生了更为鲜活的视觉效果。画家在想表达出对生命本真的一种诉求的同时也使得画面带有一种深奥莫测的神秘感。

四、音乐与色彩的联觉

青骑士的画家们认为色彩中带有音乐的特色,诺尔德曾写过:“动物的苦难和惊恐的喊叫,永远跟在画家的耳边,很早就深化为色彩,在刺眼的黄色里喊叫,在深紫色的调子里夜袅的惨嚎。梦不是象音调,音调象色彩,色彩像乐曲吗?我爱色彩的音乐!……一个色彩规定着另一色彩,完全协和着情调,并且不思虑地摸索前进,顺着调色板上全部灿烂的色彩系列,在纯洁的倾倒感官和物象的快乐中……。诺尔德的作品中色彩浓厚,高纯度色常与黑色并置,对比强烈,有种光线闪烁的韵律感。康定斯基追求绘画中音乐性的体现,通过颜色的挤压并置,产生伸缩感和强弱音,他用色彩在画面上演奏着音乐。他甚至借音乐标题的方法把自己的作品的名称定为抒情”,“即兴”、“构图”,以此来提示自己的潜在意图。绘画不再是自然物的再现,而是通过色彩、线条的组合,产生运动与空间,从而传达艺术家的感情意识。

色彩因光产生,同时也是人类感受的结果。德国表现主义的色彩观对于传统的艺术和谐论是一种反叛,通过研究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色彩对拓宽艺术的审美领域,把握西方油画语言的本质和精髓,指导具体的绘画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样我们才能够创作出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中国当代油画,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表现主义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邵晶坤著.光和色的美感表现[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

[2]王传品.浅析西方绘画中的表现论[J].美术, 2002, 32 (9) .

如何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 篇10

美术高考班的学生进校后, 开始在色彩方面的学习, 特别是进行实物写生时, 便遇到许多的问题和困难。作为专业院校的学生, 不但应有扎实的素描造型能力, 还需在色彩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提高色彩的综合表现能力, 需从色彩的写生方面进行突破。高中生在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 主要通过短平快的方式集中训练, 这样往往在知识理论的构建、色彩技巧的熟悉和把握, 并未建立一个完备的体系。在色彩训练中常常是通过临摹色彩, 背画色彩而应对专业考试, 表面看来, 分数还不低, 入校后如果老师过高估计学生的色彩能力就会出现偏差, 如果老师未进行系统的色彩训练, 必然会造成在色彩的感知、表现和应用方面都很差, 会严重的影响学生未来的专业成长, 并使其难于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自身专业的生存需要。如何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方法, 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 单纯使用临摹是远远不够的, 而这些能力的获得最终必须通过写生这一手段来达到。

二、策略

如何从写生色彩中提高自己的色彩能力并获得突破呢?

首先,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色彩在整个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性, 明白色彩在自身专业成长方面无可替代的作用, 不管是何种美术专业方向, 色彩总能为这个专业方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并使自己更有成长的潜力。直接写生, 能让我们系统的训练我们的色彩感知、判断, 也让色彩表现得到充分的锻炼, 回避写生, 将使自己的色彩感知、理解、创造等潜能变得弱化。故此, 我们要高度重视写生。

其次, 在学习色彩过程中必然有许多的艰难和困苦, 需要充分调动自身的意志力, 需要在画面中倾注饱满的情感, 这样更有助于发现对象中的闪光点。当表现中出现了来自画面感受、技法等困难的时候, 他便能推动自己调整情绪, 调动潜能, 挖掘对象的情趣和对象的精神。集聚内能, 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促进写生训练的顺利发展。

然后, 需进行卓有成效的色彩训练, 特别是通过色彩的大量写生, 来获得系统的色彩能力。我们可以从色彩理论、色彩感受和观察、色彩思考、色彩的塑造、色彩表现、色彩的创新方面进行训练。

学习系统的色彩理论知识, 才能更有效的指导自身的色彩实践活动。色彩是什么?对于大自然的这一恩赐, 我们必须知晓其中的规律和奥秘, 诸如色彩怎么产生?怎么分类?怎么调配?它的规律和光色原理, 色调和对比, 如何利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等等, 我们都要进行悉数的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色彩的感受和观察, 我们要仔细、专注的选择对象, 不同形象我们需要感受到不同的气息, 如古老的木屋, 破旧, 沉寂, 历史, 它和现在的建筑, 高端大气的现代建筑是有区别的, 我们需从光线、角度和时间上去感知不同的色彩。我们不可以把色彩概念化而忽视其个性化的区别, 避免千篇一律。比如画风景, 我们需将不同时间 (早、中、晚) , 不同的地域 (高原、丘陵、河流、山川) , 不同的光线 (阳光、阴天) , 不同的季节 (春、夏、秋、冬) , 以及个人在特定时刻的情感体念, 在比较中找到差别, 寻找到不同的感受, 获得不一样的结果, 我们要在观察中找出对象不一样的东西。

色彩思考。这需我们全面的考虑画什么, 站在什么样的角度表现什么样的情感, 让对象承担什么样的表现意识。怎么画, 对构成画面的内容、形式、光色原理以及表现方法、手段, 借助怎样的顺序和过程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全面思考。做到动笔前胸有成竹。

色彩塑造。我们往往在画大稿之前, 需进行画小色稿, 我们可以先小后大, 先整体后局部, 先快后慢, 快速的画出对象给我们呈现的光色和印象, 我们可以一景多稿, 捕捉色彩万千的变化, 来提高我们的认识和辨析色彩的能力, 最后多稿选一进行深入展现。有时, 借用一下现代工具, 诸如照相机, 我们可以先写生, 再用照相机拍对象, 拍画面进行对比来提高色彩的分析能力, 验证我们的判断能力, 但切不可用照相机完全来取代实物写生的训练。直面对象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实在的形象、丰富的色彩、生动的气息, 激发表现力。在对象塑造方面, 我们既可以采用单一笔法训练, 也可以一物多种笔法尝试。时常采用多种手段来避免长久单一的习惯性表现。对形象塑造中如何用笔、如何找色来表现空间、体积、肌理进行努力探索。进行反常规、反定势的思考和探究, 即便重复的画也要不重复的思考, 还需单点突破多点并举, 常规方法和特殊技法并重, 我们是从整体画到局部, 还是从局部逐渐推开, 我们都需要在写生中加以思考并付诸实际行动, 让我们获得表现塑造的能力。

色彩表现。我们不能只是机械的再造色彩, 要让色彩承载更多的内涵, 我们需让对象除了符合色彩原理, 更符合我们的情感和意志的体现。我们通过客观的色彩表现来提高判断和鉴赏能力。积极挖掘潜藏的巨大的魅力。经过积累经验和反复思考借助情感内化产生的色彩印象和重组, 以获得不凡的色彩理解。随着写生色彩能力的逐渐提高, 我们对色彩的理解必将向更高层次方面去体会思考, 为创造性的表现色彩作准备。

有时进行创造性的表现训练是必要的, 以色彩创造为目的色彩写生活动更让我们知道需要什么, 促使我们画好色彩。

论油画色彩的表现力 篇11

关键词:色彩表现力风格真实感受

一、古典油画中色彩的表现

欧洲最早的油画主要是宗教体裁,为宣扬宗教、统治阶级服务。绘画的体裁多是叙事性的,这就使画家对于形体的要求要相当的严格。画家对画投入的感性方面的东西比较少,人们都注重画的体裁、技法,对颜色的要求还比较机械性。这就使画的内容、色彩显得机械。虽然绘画的体裁单一,但是古典绘画以它独特的魅力放着夺人的光彩。画家们通过现实生活感受色彩,总结出不同颜色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

在古典油画中色彩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在古典油画中习惯使用纯度比较高的颜色,使画面看上去特别地清晰、明朗。红色作为对比色经常出现在画面中,因为红色的视觉感很强,再加上和其他的颜色形成对比,颜色间互相衬托使画面主次突出,更加生动。二、画家运用色彩带给人们的感受增加画面的感染力。如蓝色,蓝色和天空、大海联系在一起,是天与海的代表色,是博大的色彩,圣母玛利娅的蓝色服装是希望的象征。在基督教中蓝色代表着天国之色,蓝色被认为是最高尚的色。

运用色彩明度的性质拉开画面前后的空间关系,使画面的层次感加强,突出画中主体。冷暖颜色的对比增加画面的视觉效果使画面形象生动。利用色彩视觉上给人的感受帮助画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传递画的思想。

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列宾的色彩

随着艺术的发展,到了十九世纪后期欧洲美术史上引人注目的流派是法国的印象主义和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这两个流派的作品多彩而壮观,列宾就是俄国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古典油画中严格的构图和严谨的色彩规律,在这基础之上他把印象派对光和色的研究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当中,使写实绘画有了新的生命。

《水中王国的莎达可》是他在法国进修时画的,画的是在幽暗的水底“莎达可”一群人经过的场面。画的周围是暗灰色,看上去很沉稳,使人们想到水底的那种幽静,深邃的暗色给画面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气息。中间的主人用的是十分鲜亮的柠黄和橘红色,在视觉上有很强的冲击感。“莎达可”的皮肤、衣服用了很耀眼的亮色,加上周围的暗色,使画中的人物很突出,金黄色增添了画中人物那种神圣的感觉。

大量中性色的使用使画面和谐统一,颜色调和的饱满、浑厚,表现了油画色彩的稳重、华丽,增加了画面的观赏性。重颜色压住画面使画面稳重有力量,亮颜色使画面变的鲜亮不死板。重颜色和亮颜色的鲜明对比突出了空间、形体和画面的主次,使画面的色彩有一种跳动的感觉。用色彩描绘光的出现使画面明亮、鲜艳。他把古典和印象的风格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给人更完美的感觉。

三、印象派和它的色彩

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改变了从十六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并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印象派的画家们一直在研究光与色,在光的照射下,由于物体反射光的长度不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颜色也不同。在他们的眼里每一个事物都有着绚丽的色彩,经过环境色、光源色、固有色的分析,把各种颜色有秩序的呈现在画面上。由于对光的追求印象主义的画面十分的明亮、鲜艳。

从印象派开始,所有的画家都坦率起来,雷诺阿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他一生中大多数画的都是女人,他用自己的技法、自己的感受描绘着女人。他画的女人给人一种恬然,呆滞的美感,女人身上那斑斑勃勃的光斑让人想到了天堂。随着艺术的发展,艺术家在画中倾诉的情感越来越多。

印象派的色彩表现的就是阳光下色彩的世界。它色彩表现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世界本身事物的颜色,就是简单的颜色另一个是光的颜色,而光的色彩是千变万化的。把光的色彩和客观事物的色彩合理的融合在一起,就是印象主义的色彩,它的色彩表现就是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运用色彩的明暗在画面上表现出物体的受光和背光,使画面有空间感。通过对光使物体产生色彩变化的描绘,让人们真实的感受到色彩的魅力。

四、后印象的色彩

说到表现自己的情感就要说一说高更了,他那么卓越、超凡脱俗,他的勇气和所走的道路令人铭记。这里说的不仅是指他告别闹市和家庭,前往土著人的小岛终其一生,更重要的是他进一步冲破专业规范和禁忌,更大胆、更不顾一切、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地欲求和力量。

高更描绘自己生活在塔希提岛时说:“文明慢慢地从我身上消退,我的思想也变的单纯……我的生活自由自在,既有动物性的一面,又有人性的一面。其中自由无穷的乐趣。我逃离了虚假与矫饰,进入自然之中。我坚信明天会和今天一样,一样自由,一样美好。安宁降临我的心中,我各方面一切正常,种种无谓的烦恼皆不复存在。”在岛上高更用自己的色彩表达着自己。

与高更相同塞尚也在用自己的色彩表现着他所看到的世界。我们看到塞尚的世界是直白的,是被他去除了许多表面的、虚有的东西,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在塞尚的画中每一个物体都是以色块的形式出现的,他再把大的色块分解成小的色块,然后对每一块颜色要表现的内容仔细的研究。

色彩的表现语言 篇12

关键词:色彩教学,色彩表现力,颜色

所谓色彩表现力,指的是作品中色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感染力,包括意境、节奏、韵律等因素。色彩表现力的强弱需要绘画者通过各种技术手法和不断的练习后方能更好地将其表现出来,因此,在进行色彩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色彩表现力的培养。

一、引导学生利用简单颜色概括色彩丰富的物体

学习色彩的同学都知道,在进行色彩绘画时,如果画面色彩过于简单,就会给人一种平面化的感觉,导致画面空间效果较弱,从而影响整个画面的效果。在学习色彩的初期,教师往往喜欢引导学生多用各种颜色调和后按照形体结构进行上色,这种教学方法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但学生如果用色过多,就会导致画面色彩过于花哨,色彩自身表现力冲突等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用最为简单的颜色来概括物体的真实颜色。比如在画一个褐色的坛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色盘中选出深蓝加红、暗红和赭石色三类颜色,然后按照坛子的不同结构区域进行上色,让整个坛子的基本结构先借助色彩的表现力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就能通过简单色彩将整个物体的本来面目表现出来,从而完成对色彩表现力的培养。再比如在进行一组实物描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单色加白进行画面的描绘,比如用蓝色进行表现,通过不断地加白色来表现画面的整体结构,从而让学生对形体的塑造有一定的把握。

二、分析光源,更好地表现物体的环境色

光源是整个景物色彩绘画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灯源分为冷光源和暖光源两部分内容,一种光源是冷光源,主要的光源是太阳光,其写生时间主要是白天。在白天写生时,由于太阳光是冷色调的,因此,它照射到物体表面就表现出冷色调。一种是暖光源,它主要的物理光源是照明灯,这种灯源的颜色为暖黄色,因此,照射在物体表面就会呈现出一些暖黄的颜色。分析光源对于学生环境色的表现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在进行环境色的处理时,必须先分析光源的冷暖,然后再根据冷暖光源来分析具体物体的环境色。这里所涉及到的主要是环境色的冷暖关系以及环境色的色调的选取。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这块内容时,首先,要确定颜色的冷暖,当光源是冷光源时,亮部周围的环境色应为冷色系的颜色,而暗部的环境色则为暖色系;相反,如果亮部是暖色调,那么亮部的环境色就应该是暖色系,而暗部的环境色就应该是冷色系。其次,环境色的色调选取也应考虑光源的问题,这里主要是涉及到颜色调和的问题,当亮部为暖色调时,在亮部的环境色选取上应适当增加一些暖色调的光源色,比如亮部周围有红苹果,光源为太阳光,那么这时环境色就应为红加冷淡黄颜色,这样的颜色放在亮部才能显得和谐。而暗部的颜色选取则需与亮部相反,比如暗部周围如果有一个橘子的话,那么暗部的颜色就应该以暖橘红色为主,即使有一些衬布的蓝色调,也要尽量选取一些暖色调的蓝,从而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舒适,色彩的表现效果更好。

三、运用色彩对比原理处理好物体之间的空间美感

首先,是色彩冷暖对比。这种对比方式在前面已经提到,在这里教师还应注意一些其他涉及到冷暖对比的地方。比如冷色调在视觉上容易往后退,而暖色调则给人感觉往前跑。抓住这一规律,在绘画时将前面的物体画得较暖,后面的物体画得较冷的话,整个画面的空间效果就会比较强。暖色调往往能给人带去一种新鲜的感觉,因此,在一组画面中有多组相同的物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最为重要的物体,用鲜艳的颜色进行描绘,而其他的物品则可以选择相对较冷的色彩进行描绘,这样画面的空间感就会更加强烈。

其次,是色彩的明度对比。与冷暖对比类似,明度对比主要是色彩明暗度的对比,它的规律主要有明度越亮,物体越明显;明度越暗,物体越模糊;对比越强,越能突出空间层次;对比越弱,空间效果较小等。抓住这些原理进行绘画时,才能使画面的空间效果变得更为合理。比如在描绘一个橘子时,由于整个橘子处在画面的内部,因此,不用将其描绘得过于生动,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整个橘子的明度对比变弱,以使其能够隐藏在画面当中。

第三,是色彩的纯度对比。它主要指的是色彩纯洁度的对比。色彩纯度越高,越容易给人带去新鲜的感觉,纯度越低,人们对色彩的感觉就越低。比如在表现一个水果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选一些纯度较高的颜色,如橘黄、橘红等,并不掺杂任何其他色彩,这样就能将这个橘子描绘得更为鲜艳和丰富。

上一篇:文本细读与精准阅读下一篇:定性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