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的色彩美

2024-09-21

园林的色彩美(精选12篇)

园林的色彩美 篇1

室内设计是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用艺术的形式, 来对建筑物内部的空间进行的理性创造和设计。室内设计属于人为环境设计的范畴, 设计的目的在于将室内环境设计成为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的、具有一定艺术品味和文化内涵的环境。而色彩作为在现代艺术中被广泛应用的一个领域, 在室内设计中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室内设计与色彩的关系

任何艺术设计都讲究艺术表现力, 室内设计也不例外。而谈到艺术表现性, 自然就会谈到美, 美源于艺术, 艺术的目的就是创造美和表现美。而美的表现又与和谐、色彩密不可分。也正因如此, 室内色彩设计在整个室内设计过程中, 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曾经提到过, 人类是“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生产的”, 换句话说, 人是“依照美的尺度来生产的”。纵观人类发展历史, 无论是石器时代简陋的草棚石穴, 还是现代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 无论是在建筑物的比例、色调、质感、排列、构图、协调等方面, 都体现着建筑之美, 其中色彩更是自始至终一直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各种各样的色彩丰富了整个世界, 而色彩本身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世界。某种程度上所, 色彩既是客观存在的东西, 又是人类主观判断和感觉的产物。例如, 人们就常常将自己的情感、联想等加诸于不同的色彩身上, 绿色往往使人想到大自然、生命和春天, 蓝色往往使人联想到天空、大海和忧郁, 红色则能让人联想到火焰、血液, 并能让人激动。正因如此, 人们可以通过色彩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审美的倾向。清代的李渔曾经说到, “居室之制, 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 不贵织巧烂灿。凡人止好富丽者, 非好富丽, 因其不能创与标新, 舍富丽无所见长, 只得以此塞责。”他提倡居室应当简朴, 平凡中带有新意, 以充分表达和追求内心的闲情逸致, 而不是简单的仿效他人。“新”、“奇”、“雅”以及“创与标新”, 正是自己内心的创造和情趣的体现, 而不是一味去追求“富丽”和“灿烂”。这是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所应当借鉴和学习的。无论是对于公共室内环境, 还是私人室内环境的设计, 其设计目的都是要既能为大众和私人提供舒适、便利的空间和环境, 又能符合人们心理上的审美追求, 从而为人们工作生活创造良好氛围。而要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室内环境, 就必须设计出一个和谐的色彩环境, 使之符合室内空间特有的需要, 从而令使用者能够体会到愉悦的感觉。在创造良好氛围和视觉效果的同时, 室对比中找出统一的因素, 使设计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 相互配合, 使产品整体协调。

4.结语

中国古建筑元素作为传统图案, 蕴藏着丰富的内涵, 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 它不仅具有平面意义, 还有立体意义, 是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功能的接合体。中国古建筑元素不但与物质生活紧密相关, 还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和外来文化的不断涌人, 众多的国人和外国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商品包装上我们就可以看到, 现在无论在国内市场, 还是国际市场, 具备中国传统图案或包装样式的商品总能吸引更多的眼球, 这使我们认识到, 中国古建筑元素, 通过建筑文化的积淀和人们对古建筑的怀旧, 始终营造着或古朴典雅或庄严大方或豪华奢侈的设计语境, 这正是中国古建筑元素在现代设计中被再发现、再利用、再创造的魅力所在。利用传统进行设计, 如果运用得当, 内色彩设计还兼具表现个人性格、调节室内光线和空间、配合室内空间功能、适应地区气候等功能。

二、室内色彩设计的方法

(一) 色彩强调室内空间

室内色彩设计可以发挥色彩强调和调节室内空间的功能, 这一功能主要利用色彩搭配, 来增强空间感, 突出室内空间形象, 从而使人们在室内能更加明显的感觉到空间大小和形状。当室内空间过大时, 可以运用色彩搭配, 加强空间的围合感, 营造出温暖而安全的室内氛围。当室内空间过于单调时, 可以运用色彩搭配, 突出空间的形象, 使人们在视觉上不感到乏味。例如, 可以选择室内适当的构件, 将之涂刷为不同的或者较为鲜艳的颜色, 突出它的存在性, 从而丰富了整个室内空间的存在感。也可以对空间细节着重处理, 包括门框、线脚等等, 通过色彩处理, 使之在大范围中得到突出, 成为视觉的重点, 从而使空间更加鲜明。

(二) 色彩削弱室内空间

除了色彩强调室内空间, 人们还可以利用色彩设计来达到削弱室内空间的目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色彩处理, 弱化空间形状和空间感, 减轻空间距离给人们的感受。例如, 可以运用冷色系或浅色调涂刷墙壁或构件, 在室内创造出一种空旷感。在处理不规则的室内空间时, 更需要注意对室内空间的削弱处理, 可以对天花板进行不同的颜色处理, 使其颜色较其他墙面略淡, 从而使其显得更高, 空间也自然更为开阔。

(三) 分色处理

在室内设计中, “分色处理”的色彩设计方法还好可以使整体设计增色不少。这一方法是利用互补色的设计, 来实现良好和精妙的视觉效果。在室内设计中使用互补色的设计, 效果颇佳。多种互补色在室内共同运用, 并突出某种色彩的支配地位, 使其他色彩为其服务, 不仅调节和中和了过于强烈的主要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 还能够更加挖掘出主导色彩的内在活力和情感, 得到良好的色彩效果。而且, “分色处理”的色彩设计方法, 还可以进一步强化室内设计中色彩设计原有的强调效果, 在色彩强调出空间构成的同时, 更深化空间层次、轮廓和细节, 从而实现空间的展开和推进。实际上, 在室内设计中, 运用“分色处理”的色彩设计方法, 是十分常见的。通过这一方法, 色彩既能在时间层次上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又能在空间层次上突出空间的纵深感, 使得色彩实现了在空间和时间之中的流淌。这样, 当人在室内空间移动时, 更能体会到色彩随着时空变换而带来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黄国松.色彩设计学[M].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1

[2]牟跃.现代居室环境设计[M].知识产权出版利, 2004

[3]葛志伟.室内环境中的色彩设计[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7, (6)

园林的色彩美 篇2

以一种色彩布置于园林中,如果面积较大,则会显得景观大气,视野开阔,所以,现代园林中常采用单种花卉群体大面积栽植的方式,形成大色块的景观。但是,单一色彩一般显得单调,若在大小、姿态上取得对比,景观效果会更好,例如绿色草地中的孤立树,园林中的块状林地等。

双色配合

采用补色配合,如红与绿,会给人醒目的感觉。例如大面积草坪上配置少量红色的花卉,在浅绿色落叶树前栽植大红的花灌木或花卉,如红花碧桃、红花紫薇和红花美人蕉等,可以得到鲜明的对比。其他两种互补颜色的配合还有玉簪与萱草、桔梗与黄波斯菊、黄色郁金香与紫色郁金香等。

邻补色配合可以得到活跃的色彩效果,

金黄色与大红色、青色与大红色、橙色与紫色的配合等均属此类型。

多色配合

多种色彩的植物配置在一起会给人生动、欢快、活泼的感觉,如布置节日花坛时常用多种颜色的花卉配置在花坛中,创造欢快的节日气氛。

类似色配合

文学作品中的色彩美 篇3

色彩是画家情感流露的记号,也是画家用以表露心声的语言。而色彩感,正如马克思所说得那样:“乃是一般美感的最普遍的形式”(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人们在感受色彩的时候,会产生某种联想,赋予色彩以特定的内涵,从而产生美感。文学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人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的世界,红彤彤的旭日,初春嫩绿的白云,湛蓝的大海,飘逸高远的白云……这一切不仅体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的美,更使作家面对这一切时,不由得生发出绵绵不绝的遐思,从而妙笔生花,色彩绚丽。

因此,我们在审视文学作品中的色彩美的时候,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语言与我们审美心理相契合,便会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感。那么,怎样审视文学作品中的色彩美呢?

一、描拟生活原色。

文学作品对大自然的描拟,既可以凭借感官,对花开花谢、云起云飞、日出日落等生活原色做忠诚的记录,又可以从绘画的色彩美里受到启示,在遣词造句中把握光与影、明与暗的影调变幻。以杜牧的《山行》为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的末句,诗人惊奇地发现,那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红透了山林、红透了大地、红透了天际。这句诗的近景,特别重视色彩的点染、对比和浓淡,颇中画理。诗中摄取了几种优美的景象加以描绘,有山路、白云、人家、霜叶,从而构成了一幅和谐怡人的自然风景图。

二、展现诗情画意。

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与色彩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作家、诗人出于反映社会生活的需要,以画法为诗法,以画法慰问法,“擒表五色”(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运用富有色彩美的语言描写大千世界的绚丽多彩的景物,构成不同的色调,赋予色彩以或浓或淡,或冷或暖,或喜或悲的情感和特定的象征。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享有“诗中有画”的美誉,他不仅善于用语言构图,也善于以语言“设色”。如“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原无雨,空翠是人衣。”(王维《山中》)全诗写色彩的词有三个:“白”、“红”、“翠”。在一片浓郁的翠绿之上,诗人有意点染了“白”、“红”两种色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泽斑斓鲜明,富有诗情画意的山中冬景图。这首诗给人直觉的艺术感受是满目绿色扑面而来,整个身心都受到浓绿的侵染滋润,产生一种心灵的快感。

三、渗透作者主观感受。

在中国画中,色彩具有特殊的含义。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运用也是如此。色彩中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感受,是作家心灵世界的折射。只有客观世界丰富多彩的形象与世人浓厚热烈的情志相统一,才能创作出完整的艺术形象。一切景语都应该是饱蘸着作者的感情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冯延巳《踏鹊枝》),“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元好问《颖亭留别》),“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这几句诗中的“乱红”、“白鸟”、“绿杨”等色彩构成的意象都流露出诗人真挚的感情,在写景中寄托了不尽的情思。

综上所述,审视文学作品中的色彩美,要从描拟生活原色、展现诗情画意、渗透作者主观感受等方面进行考察。黑格尔曾经说过:“绘画毕竟要通过颜色的运用,才能使丰富的心灵内容获得它的真正的生动的表现。”其实,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色彩美,关键在于掌握色彩运用的情感特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独特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浅析油画艺术的色彩美 篇4

一、对油画艺术地看待方式

在面对一幅作品时, 应保持一种像第一次看见人间一样的情感去观察世界, 抛开色彩公认的色彩观念来看待色彩, 把既定的传统观念抛开, 重新观看世界大自然万物和色彩。这样, 我们就可能发现世间万物具有出人意料的色彩。然而这样的作品最振奋人心。

油画艺术主要是有两个因素构成的, 即形和色。油画色彩的表现力基于画面总的色调所给人带来的视觉作用。在事关形状的协调或者颜色的调配上, 艺术家永远要极端地“琐碎”, 更恰当地说, 要极端地挑剔。他有可能看出平常人无所察觉的色调上的差异, 在画面中, 画家不仅要平衡两三种颜色、外形或味道, 更甚至在他的画布上大概要有几百种色调和形状必须加以平衡, 直到看起来“合适”为止。

任何一件绘画作品都包含着画家的情感思维、主观建构、艺术感受和个性体验, 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主观色彩, 当然主观色彩不是完全主观的自由化, 它有其自身的客观性, 在人们眼中, 喜欢去只管地分析色彩的形成和风格, 而忽视了画面具体的色彩语言构成。

二、再现色彩基础及色调

不论是西方油画色彩还是中国画色彩, 首先要遵循的是其最基本的原则, 即素描基础。素描作为一门学科一直在各专业的训练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素描基础性语言包括形体结构、解剖、透视、比例、光影及空间等重点, 在此基础上, 我们来着重学习和研究在油画绘画中色彩的一些基本体现和基本法则。

1、油画色彩的基本体现在于:条件色体系, 以自然变化为依据, 再现环境色彩变化。

具体地说, 将自然界的色彩归纳为不同色块的组织, 按照明暗、冷暖、纯度等关系进行组合, 制造一个真实场景的色彩幻象。在此, 我们来看一下色调, 色调是客观存在的, 在大自然中, 一切物体皆有色彩, 普通的人能看见色彩, 但不一定能看见色调, 色调的形成是由于光的作用, 光线照射在不同的物体上, 笼罩着一定的明度、色相的光源色, 使各物体带有一定的色彩倾向, 就形成了色调, 它在一幅绘画作品中起着色彩支配的作用。

2、油画色彩的基本原则:色调原则。

色调原则可分为两个层次, 即黑白色调 (也叫明度色调) 及色彩色调。明度色调可分为高调、中调、低调三种。色调是指在一幅作品中, 我们来分析出这是以哪种颜色为主的色调。例如, 在伦勃朗的绘画作品中, 我们分析出他的画面中所体现的的原则是其作品的画面整体较暗, 并且对比很强烈, 可归纳为其绘画表现形式为低长调。色彩的种类很多, 从色相上分有红调、蓝调、黄调;从色性上分, 有冷调、中间调、暖调;从明度上分有亮调、灰调、暗调。调子的确定一般以光源色来定, 或是在画面中占大部分面积色彩的基本色调来定, 在一幅油画中, 色调一定要统一, 给人以色调和谐的印象。‚在画面中, 要有对比, 不能一味地使整个画面成一个颜色。而色调的调和是从色彩的三属性, 即色相、明度、纯度三个方面通过艺术处理和加工而求得变化和统一的。油画色调的调和有对比色调和、邻近色调和、单一色调和。

三、当今油画艺术的发展

综观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地域出现的大批画家们, 他们对艺术的那种追求精神, 以及为达到其想要的画面效果, 他们进行了不同领域学科的研究及探索, 最后总都是来为自己画面效果来服务的。从他们开始, 他们所一步步积垫下来的各种经验, 为当今油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每个油画大师的绘画作品, 不论是从技法上, 还是从其色彩研究上, 都是我们当今艺术家们所探索的重要依据。在现阶段, 当今油画艺术发展的轨道上, 画家们面对着全新的挑战, 在这样一个面对着各种声音的艺术领域中, 画家们一方面要去面对其画面语言的要求, 另一方面还要对作品自身文化角度和道德境界有所更高的要求。面对当今油画色彩的发展, 更多的是不受到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 更好地为艺术家们的创作提供了更好地发挥空间, 在画面中体现出的那种自由的张扬, 大胆的试验, 不论是在形还是在其颜色的组织上, 都有了一种新的开拓。当然, 在那些知名的艺术家身上, 我并没有看到狂放不羁的态度, 反而每个真正热爱艺术绘画的人, 对艺术史及那些流传至今的著名佳作, 逐一进行研究, 再从中提炼精华, 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 在此基础上, 开始改变对形和色的理解, 更甚至可以介入各种材料来辅助画面, 以至达到自己想要的画面效果。

四、总结

通过对上述从古至今的对于油画艺术色彩的研究, 使得自己更明确地来理解自己的研究方向, 使得我明白了, 在面对艺术大师的作品时, 不能一味地进行临摹其画面效果, 我们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揣摩艺术大师当时的情感表达来研究其色彩色调的处理原因及方法, 即使有材质的介入, 我们也要弄清楚, 为什么会用此种材质来表现?这种材质的运用及处理方式与作者的情感表达有何种联系?等等的一系列问题来让我们去思考去研究, 再在此基础上开始个人的创作, 积淀于这些理论之上让自己能理性与感性适度地表达与自己的画面, 这应该是我们目前该研究的方向。我的理解和思维也许是很浅薄的, 但能希望通过对此的了解能引起自己更大的兴趣所在。

参考文献

[1]、《美的历程》李泽厚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7月版

[2]、《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

托班《体会色彩美》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知红黄绿,体会色彩美。

2、可以在教学中找着与其相应的色彩,加强对色彩的认知。

教学要点:认知红黄绿,体会色彩美

教学难点:能找着相应色彩

教学过程:

一、导出教学幼儿教师展示3张大圆,提问是啥色彩?要点认知红黄绿三种色彩。

二、找寻对应的色彩,加强对色彩的的.认知

1、游戏“小圆孩子找母亲”。

先请孩子说一说身上小圆的色彩,接着依照幼儿教师展示的大圆色彩依照幼儿教师口令如:“红色小圆孩子学小兔子跳到母亲周围”,“蓝色孩子学小鸟飞到母亲周围”等,加强对色彩的认知。

2、游戏“大灰狼来了”

(1)、(先在地面上铺好与孩子人数相等的杂志,杂志上各自画着三种色彩的大圈圈),小圆孩子听Music在场所四周漫步,Music一停大灰狼就来啦,小圆孩子得立刻找着一個家躲起来,不然就要被大灰狼捉住啦。(孩子游戏两边)

(2)、提出新的游戏要求,启发小圆孩子找对应色彩的大圆母亲。

小圆孩子等Music一停得找着与自个儿色彩一样的家躲起来,不然還是要被大灰狼捉住。(孩子游戏两边)

园林植物中色彩的应用 篇6

关键词:园林植物 色彩 色彩的应用

色彩是景观造型的基本构成元素之一。在整体园林色彩的设计中植物色彩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园林设计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色彩构图是否和谐、美观。因此了解植物色彩搭配的基本原理,准确、具体地把握植物景观色彩设计的原则是很有必要的。

1 植物色彩与造景的关系

1.1植物的色彩美

植物是构成景观的主要材料,是园林绿化中有生命的主要题材,它由叶、花、果、杆的颜色、形状等综合构成其观赏的特性,以多样的姿态组成丰富的轮廓线,以不同的色彩构成瑰丽多彩的景观。在园林植物诸多造景因素中,色彩最为深刻,色彩予环境以性格:冷色创造了一个宁静的环境,暖色则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红色:意味着热情、奔放、喜悦、活力,给人以艳丽、芬芳、甘美、成熟、青春和富有生命力的感觉。

黄色:给人以光明、辉煌、活跃和轻松的感受,又具有崇高、神秘、华贵、尊严等超然物外的感觉。

蓝紫色:给人以深远、清凉、宁静的感觉,是典型的冷色和沉静色。

白色:表示和平与神圣。白色的明度最高,人看到白色易产生纯净、清雅、神圣、安适、高尚、无邪的感觉。

绿色:大自然赋予了植物叶片丰富多变的绿色,如浅绿、嫩绿、鲜绿、浓绿、黄绿、褐绿、蓝绿、墨绿、灰绿等。

1.2植物色彩美与造景的关系

植物造景就是应用园林艺术手法将各种植物的景观要素结合起来,与山石、水体和建造等其它景观要素相搭配,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形成引人入胜的优美景观。植物丰富的自然色彩,柔和多变的线条,优美的姿态及风韵都能增添建筑的美感。

2 色彩在植物配置中应遵循的原则

2.1要确定基调、主调、配调和重点色

园林色彩的基调决定于自然,地面以植被的绿色为基调,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重要的是选择主色调、配色调和重点色。每块绿地中都要种植许多种树木,但是不论种多少种树木,

总要有一两种主要树种,其他为配衬树种,或在某一局部以一种树为主。园林中的主色调是以所选植物开花时的色彩表现出来的,配调对主调起陪衬或烘托作用,因而色彩的配调要从两方面考虑: 1)用类似色或调和色从正面强调主色调;2)用对比色从反面强调主色调

2.2运用植物色彩对比和调和原则

对比与调和也称变化与统一,这是设计中获得美的色彩效果的一条重要原则。对比意味着色彩的差别,差别越大,对比越强,相反就越弱,所以在色彩关系上,色彩对比的强弱程度与对比的性质,可以改变单调平淡的色彩效果。互补色对比,色彩效果鲜明、强烈,在视觉上的知觉度也最强,具有吸引力。由于对比作用而使彼此的色相都得到加强,产生感情效应更为强烈。只有在对比有主次之分的情况下,才能协调在同一园林空间中。黄、绿、青三色之间含有某种共同色素,配合在一起极易调和,故又称调和色,色彩学上也称类似色。在园林中类似色和调和色处理是大量的,因为容易取得协调统一,可以把有差别的、对比的、不协调的色彩关系,经过调配整理、组合、安排,使画面中产生整体的和谐、稳定和统一。获得调和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减弱色彩诸要素的对比强度,使色彩关系趋向近似,而产生调和效果。两个不调和的对比色之间,处理一个与两个对比色都能协调的色彩,就可以使不协调的两个对比色协调起来。园林中常用片植方法栽植一种植物,如果是同一种花卉且颜色相同,势必产生没有对比和节奏的变化。因此常将同一种花卉,不同色彩的花种植在一起,如金盏菊中的橙色与金黄品种配植,这样可以使色彩显得活跃。

园林植物中的色彩,不论是对比色还是调和色,如果画面色彩对比杂乱,失去调和统一的关系,在视觉上会产生失去稳定的不安定感,使人烦躁不悦;相反,缺乏对比因素的调和,也会使人

觉得单调乏味,不能发挥色彩的感染力。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有意识地从艺术效果去考虑植物配置问题,要熟悉色彩的应用原则,同时要注意色彩的统一和均衡,重要的是要在景观中给人以美的心理感受和情感感受,得到人的情感认同。

3 植物色彩美与色叶树的应用

3.1色叶树种

植物的美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叶色,色度和色调的不同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而不同,我们把这种叶色因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树种称为色叶树种,即彩叶树种,它的叶片呈现红色、黄色、紫色等异于绿色的色彩;而有些树木因品种和遗传特性的不同,它的叶片在整个生长期内呈现均一的色彩或具有彩斑,

3.2植物色彩美与色叶树的应用方式

色叶树种色彩艳丽,具有绿叶树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园林应用上,根据彩叶树种叶色变化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春色叶树种、常色叶树种、斑色叶树种和秋色叶树种等几类。如果与开花乔灌木、灌木植物、常绿植物等合理配植,往往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能充分表现园林的季相美。

孤植:树形高大的银杏、金叶皂荚及株形紧密的紫叶矮樱,花叶槭等都可以孤植于庭院或草坪中。

丛植:将紫色或黄色系列的彩色植物丛植于浅色的建筑前,或以绿色的针叶树种为背景,将花叶系列、金叶系列的种类与绿色树种丛植,均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群植或片植:以彩叶植物或开花乔灌木为主要树种成群成片地种植。

参考文献:

[1]熊济华《观赏林木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苏雪痕《植物造景》中国林业出版社

[3]藏得奎《彩叶树种选择与造景》中国林业出版社

[4]郑曙《景观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5]赵春林《园林美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如何欣赏绘本图画的色彩美 篇7

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即对色彩的辨认能力是极其初级和简单的, 也就是说, 他们仅仅对最主要的色彩, 如黑、白、红、绿、黄、蓝有最原始的感知和辨识, 对于介于这几种主要色彩的中间色或过渡色就很难辨识, 通过绘本阅读, 可以拓展幼儿对色彩多样性, 复杂性的感知和辨识, 使他们的色彩辨识能力得以较大的提升, 并使各种色彩与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中的景物联系起来, 初步对色彩的内涵和表达的情感有所了解, 这就为进一步使幼儿可以用更多的色彩表达自我中心的景物和情感提供了初步的条件。

二、阅读绘本, 理解内涵

每个绘本都有不同的内涵和情感,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 我们辅以多媒体、图片、幻灯、动漫等形式, 引导幼儿感受绘本故事的内涵。理解绘本应把体验放在第一位, 在孩子大胆表现自己对绘本故事的体验后, 教师对幼儿的直觉体验进行提升。结合中班幼儿的阅读特点, 我选取了《黄雨伞》、《好饿的小白熊》、《小牛的春天》、《小黄和小蓝》《乱七八糟的变色龙》、《彩虹的尽头》、《花格子大象艾玛》《五只小鸭》等图画绘本书, 引领幼儿阅读绘本, 感受绘本的色彩美。

三、结合重点画面感知

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 我们要把握绘本的重点画面进行重点欣赏和层层分析。我们欣赏的重点画面要内容丰富, 与幼儿生活相联系, 色彩鲜明, 情境性强, 具有一定的情感性, 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渐进性和目标性原则, 由近及远、由简至繁进行欣赏。绘本《好饿的小白熊》, 重点欣赏了具有代表心情色彩的四幅图画。从这四幅图中, 幼儿对颜色体会比较到位, 表述得也比较贴切, 看到颜色亮丽的都说心情会很好, 看到黑色或深色都感觉很沉重, 明白了颜色能代表人物的心情。

四、在体验中创造色彩

幼儿对色彩的理解不仅包括色彩感知能力, 还包括色彩运用能力。我们在丰富幼儿美术技能的同时, 利用阅读拓展活动和区角活动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并运用于绘画当中: (1) 注重想象。在绘本《好饿的小白熊》的阅读活动中, 启发孩子进行想象, 锻炼幼儿将故事的情节画出来。孩子们通过前期的学习和欣赏, 大胆想象自己在天空云朵中的情形。 (2) 注重故事性。启发幼儿自己创编故事并能把自己编的故事画出来。如《小黄和小蓝》的绘本阅读中, 通过一系列的玩色游戏后, 请幼儿把自己配色图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 幼儿会发现两种颜色相混时会产生新的颜色, 教师就引导幼儿去思考, 去观察色彩的变化。让幼儿了解三原色及间色、复色产生的过程, 从而使幼儿更好地感知色彩丰富多样原变化。孩子们不仅通过故事交流记住了各种漂亮的颜色是怎么配出来的, 而且百玩不厌, 每次都有不同生动的故事。 (3) 注重意境。通过欣赏音乐或创造意境, 引导幼儿富有情感的创造。培养幼儿通过欣赏音乐, 用颜色, 线条或物象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在绘本《黄雨伞》的阅读活动中, 画面非常美丽, 虽然没有文字表达, 但配音非常优美、动听, 通过提问、结合音乐, 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绘画画面来充分感受雨中伞的美丽风景。教师还根据具体情况, 尊重每个幼儿的点滴创造, 鼓励别出心裁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引导幼儿善于发现生活中不一般的情景结合内容题材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学习逐步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绘本《黄雨伞》的拓展活动欣赏了各种各样美丽的雨伞, 然后结合优美的音乐引导幼儿充分感受表现雨中伞的美丽风景, 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拓展活动:社会活动———伞的用途;科学活动———大自然里的伞。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了各种菌类的实物与图片以及像伞一样的树叶, 在相互分享的过程中, 幼儿拓宽了对大自然中像伞一样的东西的了解。美术活动———各种各样的伞。点彩画“小花伞”。彩泥———我的小伞面。 (4) 注重体验。绘本的内容一定要结合生活中的体验进行欣赏创造。幼儿美术创作的前提是观察, 走进自然, 感受, 观察世界对幼儿来说尤为重要。《小牛的春天》的绘本阅读中, 就是让幼儿感知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以及有生命的个体的生长。在一年四季的交替过程中, 同样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色调, 也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春天来临时, 选择描绘春天景象的内容时, 先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看看、听听、摸摸、闻闻, 充分感知春天的美丽, 然后对感知到得美丽进行再次想象, 用彩笔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形成色彩美感。 (5) 注重幼儿的大胆表现及材料的运用.以绘本《乱七八糟的变色龙》为例。从封面开始阅读:绿色的灌木中, 一只色彩斑斓的变色龙蹲在大石头上……孩子观察、思考并提问:变色龙怎么没有变颜色保护自己?是啊, 它可能会怎么办?孩子想象、表达:它可能要去医院看病;换个地方再试试, 跳到红花里……可是, 试了半天还是没有用, 如果狮子来了就会发现它, 吃了它, 怎么办?如果你是它的朋友你会怎么办 (思考、表达、倾听) 。看看朋友们是怎样帮助它的 (观察、倾听) 还是没有成功。谁来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观察、分析) ?如果你是变色龙会怎么做 (想象、表达、倾听) ?变色龙是怎么做的 (观察、分析、表达) ?狮子逃走了, 为什么?你喜欢变色龙吗?为什么? (分析、审美) 朋友们怎样做?为什么这样? (观察、分析、表达和审美) 乱七八糟的变色龙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无尽的思维想象空间) 从而使审美发展这一课题在幼儿绘画活动中得到逐步的解决。引导幼儿去感受去发现, 并根据幼儿生活中所见所闻, 鼓励孩子创造出自己的图式。追随幼儿创造性活动, 充分发展幼儿的审美表现能力。我们根据活动内容和目标, 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 有单独涂色添画《会变色的变色龙》, 有集体作画, 这样既增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 又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幼儿的活动需求, 又促进了幼儿的更好表现。另外, 在集体活动的基础上, 我们还组织一些分组活动、分区活动, 使幼儿通过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完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进而感受创造美的乐趣。在活动中, 我们理解并鼓励幼儿运用与众不同的表现角度和表现方式, 提倡个性化。

我们通过绘本, 让幼儿找到审美活动的最佳结合点———说和做, 不断丰富了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审美能力也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1]陈衍, 于海波.论建构中专语文模糊教学观[J].职业技术教育, 2000, (19) .

[2]金彦, 张丽.从接受美学看电视受众参与[J].安徽大学学报, 1999, (03) .

试论插画艺术中的色彩美 篇8

一、插画艺术的发展

插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表面上看来平凡简单的画面却常常能表达出深刻的内涵。从世界最古老的洞窟壁画到上个世纪的抗战版画, 都在演示着插画艺术悠久的发展史。插画早在19世纪初便随着报刊、图书的印刷逐渐发展起来, 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在美国迎来了它真正的黄金时代, 当时刚从美术作品中分离出来的插图明显带有绘画色彩, 之后又受到抽象表现主义画派的影响, 到了70年代前后, 插画又重新回到了写实风格。中国最早的插画是以版画形式出现的, 当时是为宣传教义而在经书中以配图的形式来解释经文内容。到了宋、金、元时期, 书籍中的插画有了长足的进步, 应用范围扩大到医药书、考古图录书、地理书、历史书、日用百科书等书籍中, 并开始现了彩色插画。明清时期是古代插画艺术大发展时期, 全国各地的刻书行业促进了插画的创作, 而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形成了不同风格插画艺术。欧洲的插画历史与我国相似, 最早也是用于宗教图解, 然后被广泛的应用于自然科学书籍、文法书籍和经典作家文集等出版物之中。

二、插画的色彩变化

早在文字出现以前, 人类就会用图画记录生活点滴、历史变迁、表达情感思想。人们把图画绘制在岩壁上、器物上、身体上, 由于资源的匮乏, 人们只能用血液和几种矿物当作颜料为图画上色。在这个阶段的岩画、壁画、器物上的图案等不论发现的地区和年代, 大都是红褐、红黑、黄褐、黄白几种色彩, 这是由当时人类发展的历史阶段所决定的。到了商周时期的青铜图画多是黄绿色调, 汉代漆器则以红黑为主色;南方少数民族喜欢蓝白的搭配, 而沙漠地区的敦煌壁画又是一种凝重、深邃的色调;古埃及高耸的金字塔中耀眼的金色壁画, 古希腊人偏爱清新淡雅的用色, 非洲厚重粗犷的岩画, 日本色彩鲜明的浮世绘等都处处张扬着不同民族的独特性格特征与风俗。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生产资料的日益丰富, 人们由于不同的地域文化, 使用的色彩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

在彩色印刷术出现之前的阶段的插画大都以黑白线条勾勒为主。书籍中多是传统的版刻插图, 17世纪50年代, 法国印制出了第一张彩色石印图样, 上世纪90年代插画艺术飞速发展。直至今日, 伴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 颜料早已经不是我们进行插画创作的难题。色彩的风格变化更是多种多样, 这为插画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

三、插画艺术的色彩美

插画艺术作为现代设计的一种视觉表现形式, 以其直观的形象性, 真实的生活感和美的感染力, 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讲, 插画中的色彩是创作者潜意识的表现, 是创作者的思想的折射。

1.插画色彩的基本属性

自然界中的色彩种类是无限的, 在色彩学中将色彩分为有色彩和无色彩两类。有色彩指的是所有在光谱中的色彩, 由红、黄、蓝三原色混合而成;无色彩是指黑、白、灰, 因为它们不包括在可见光谱中, 因此称不上是色彩。色彩因其体系多样而复杂, 而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色相、明度、纯度构成色彩的三属性。

色相是色彩的相貌。插画创作中要有精密的色彩秩序的表现和安排, 作品创意创新必须在符合色彩规律的前提下进行, 否则就会失去艺术美感。

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 主要由光波的振幅决定的。在无彩色中明度最高的是白色, 最低的是黑色;有彩色中最亮的是黄色, 最暗的是紫黑色。我们可以通过加入黑白灰来改变明度。明度变化也可以单独使用, 如素描用单一的色相来表现事物的形体与结构;也有只用色相和纯度变化来做画的。色彩明暗的反差度是决定插画视觉清晰度的关键。

纯度指色彩的鲜浊度, 也称饱和度。通常在自然界中我们看到的色彩不会像光谱色那么纯。而且由于受技术限制颜料无法达到理论纯度, 因此我们也很少会看到高纯度的插画作品。

在插画设计中只要把握好色彩的色相配比, 在明度和纯度上进行细心的调整, 使作品整体的色调符合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这就有利于插画创作的语义传达。

2.插画色彩的心理感受

插画可以带给观众的感受有时不仅仅是图片本身的意义, 还可以通过色彩与观众达到心理的交流。虽然色彩本身是没有温度的和冷暖之分的, 但我们对自然的认识和经验往往会给起到很多暗示的作用。如红、黄让人联想到太阳, 使人感觉到热和温暖;青、绿让人联想到大海、森林, 使人感觉到凉爽等。同时, 人们还会对不同颜色产生不同的味觉体验。如红色系是果实成熟的颜色, 橙黄、朱红相间, 给人甜蜜的感觉;红、绿色是辣椒的颜色, 常给辛辣之感;黄、绿色这样的组合是果实未成熟时的颜色, 给人酸涩的感觉;灰褐色是无望的颜色, 像中药给人带来苦涩的味道一般。甚至色彩有时还会影响人的生理机能。如暖色能引起血液循环和肌肉活动的快速变化, 产生亢奋, 称之为兴奋色;冷色具有压抑心理亢奋的机能, 会令人消极、沉默, 称之为冷静色。

所以, 插画表现中采用不同的色彩表现, 带给观众的心理感受也不一样。把握好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 结合插图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可以为插画创作带来更多体验。

3.插画色彩的韵律体现

节奏和韵律是音乐、舞蹈中的术语, 常用来指一种有方向、有秩序、有组织的运动。插画色彩的节奏与韵律是在视觉空间形成的有规律、有秩序的编排和组合, 通过有秩序的色相、明度、冷暖、虚实、形状、位置、方向、大小等要素表现以形成节奏感。色彩的节奏与韵律是现代插画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无论节奏还是韵律都会激发人的情感, 引起人的视觉与心理上的快感。在比亚兹莱以黑白为主的插画作品中, 他始终遵循着一种对立与统一的规律, 极其巧妙的转换黑白之间的矛盾, 从而使画面产生既对立又统一的和谐艺术效果, 给人以空间上的节奏感。作品在增加了作品节奏与韵律的同时, 也表现出画家的艺术境界。

插画中的色彩韵律表现, 可以捕捉观众的心理感受, 将这种有序的对比与统一进行合理的组合应用, 并结合插图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可以为插画创作带来更多体验。

四、结语

在插画创作中, 只有不断地探索和思考, 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尝试, 紧紧围绕插画主题进行设计表现, 在创作出基本的造型语言的基础上, 还要把握好画面的色彩语言, 要做到画面造型语言与色彩语言的和谐统一, 才可以创作出读者喜爱的插画作品。

摘要:色彩赋予了插画艺术更深、更广、更新的内涵, 使其内容更加丰富, 视觉更加完整。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插画创作的过程中, 对色彩的产生、属性、知觉以及配色原则、调色方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专业研究, 理解色彩美的内涵, 才可以创作出读者喜爱的插画作品。

关键词:插画,色彩,色彩美

参考文献

[1]张雪.插图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西方绘画色彩美探究 篇9

关键词:固有色,条件色,主观色

色彩在西方绘画中的地位, 犹如墨色在东方绘画中的地位, 是西方绘画的灵魂所在。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美感最普及的形式”。黑格尔在《美学》中把色彩效果比喻为魔术, 说色彩的表现力是绘画“气韵生动的最高峰。”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青色等, 所以称画为“丹青”;而民间则称画工为“丹青师傅”。丹青便是色彩。可见绘画不能不讲究色彩;缺乏色彩美的绘画, 不会是生动感人的作品。

对绘画色彩规律的研究是西方文艺复兴以后逐渐的发展起来的, 早期的绘画色彩理论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确立的, 他提出“艺术家要像镜子一样, 真实的反映自然界”, 镜子论的要点一为形, 二为色, 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色是以形为依托, 形是以色为表情。这两点是一件绘画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这个时期的西方绘画色彩, 主要是以固有色为主。从文艺复兴到十八世纪下半叶印象派的兴起, 画家从阴暗的画室走向了阳光明媚的户外, 五色斑斓的条件色成了这个时期绘画色彩的主导。再到20世纪康定斯基的色彩突破形体, 成为独立的存在, 主观色彩又占据了色彩美的前沿。西方绘画色彩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固有色阶段, 条件色阶段, 主观色阶段。

一、固有色阶段

是由13世纪下半叶, 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的乔托在物体的固有色彩方面开始形成了艺术风格。他的作品, 在坚实的造型基础上, 加以固有的色彩表现。这些色彩, 通过大面积的对比、创造出了令人信服的自然形象。意大利画家弗朗切斯卡在也在绘画中运用鲜明的轮廓线和富有表现力的固有色来进行创作, 其色彩略显苍白、静谧, 已具有一定的主观因素;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最高峰, 他提出的六色“光的白、大地的黄、水的蓝、空气的青、火的红、暗的黑。”确立了固有色的观察方法。他的油画《蒙娜丽莎》 (现陈列于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内) 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 他采用极丰富的明暗配合固有色调创造出了不朽的艺术形象;通过固有色与明暗结合表现形体的画家还有北方画派的代表的凡爱克兄弟、德国的肖像画家汉斯·荷尔拜因等。

二、条件色阶段

是由文艺复兴后期的威尼斯画派的作品中发现了端倪, 意大利画家提香的油画人体作品, 可以看出运用条件色的成果。这些人体的色彩不再是以素描为主以固有色渲染的“单色油画”。而是充分认识了色彩相互影响的客观现象。黑格尔谈到“并不是一切画派对着色的技艺达到同样的高度, 有一个特别的现象, 就是几乎只有威尼斯人, 尤其是荷兰人, 才特别擅长着色。”的确, 荷兰画家伦勃朗的形与色, 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他的作品《武士》描绘了画家的哥哥戴着武士的头盔在烛光微弱的室内, 由于烛光是暖色, 偏于金黄, 人物亮面笼罩在金黄色的烛光下, 武士面孔的部分阴影中受到窗外冷光的影响而偏呈微紫微绿的中间偏冷色调, 这些色彩已不是达芬奇说的真颜色 (固有色) , 也不是日光下的条件色, 而是烛光下的条件色。18世纪末期, 由于科学的发展, 一些有关光色理论的论述在欧洲问世, 特别是牛顿用三棱镜把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 说明了白光的构成, 他的《光学》一书促进了艺术家们进一步研究绘画色彩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印象派画家对大自然的充分研究和描绘, 使其达到了一个全新的色彩世界。画家们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色彩观念, 采用鲜明的色彩来描绘天空、田野、人物, 把全部注意力贯注到纯粹的条件色世界里, 例如一个苹果是红, 是青他们根本不理会, 而是力求达到最真实的视觉表现, 有人称赞法国画家雷诺阿是色彩人物画的大师, 可是画家本人却谦虚的说, “我什么也不懂, 只是观察出了上千种色调而已。”值得注意的是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西涅克等人运用类似今天计算机点阵的办法, 以高纯度的小色点 (前者用的是圆点, 后者用的是方点) 在画布上并置, 取得了比直接混合的颜色更为鲜明的色彩效果。因为他们整个画面都使用色点组成, 所以被人们称为“点彩派”。

三、主观色阶段

艺术探索是无止境的, 以高更、梵高等为代表的后印象派的色彩语言又比印象派的更为前进一步, 强调具有个性的色彩, 条件色阶段也就逐步过渡到主观色阶段。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是热抽象绘画的代表人物, 他大胆地反叛了印象派建立的条件色理论。在印象派画家那里, 色彩还是依附于形体, 所呈现出来的是具象的物体。而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 已见不到传统绘画中的具象物体, 色彩已不再依附于任何具体的物象而存在。他认为:抽象的绘画比有物象的绘画内容更广阔, 更自由。他建立了一种以“内在感情”为依据的法则。例如他用明亮的黄色在绘画中代表高音喇叭喧闹的声音, 红色代表着激动的心情, 他的画用色强烈, 感情奔放, 强调视觉的音乐感, 是从具象绘画中独立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

四、西方绘画色彩美的核心与特征

亲和感是西方绘画色彩美的核心。人们对视觉印象的接受是有选择性的, 但对色彩的接受则不存在先天性。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说:“对色彩的反映的典型特征, 是观察者的被动性和其经验的直接性”。人不单是自然的, 也是社会的, 一些色彩经常与一些活动或实物相联系, 也与从事活动和观察这些实物的情绪相联系, 从而形成不同的接受心态。

西方绘画色彩美的冷暖感、动感是其独有的特征, 色彩与人类情感相联系, 这是从远古时代人们就知道的事实。人们将血与火的红色奉为神圣, 基督教纯洁的白, 佛教的黄、不同民族对色彩的好恶等等, 在艺术上把这种带有强烈感情类型的色彩称为“主观色”。如今, 色彩的感情特征已经越来越宽泛, 越个性, 我们不能用一个固定的看法来理解绘画色彩的美感。绘画色彩美的情绪感, 既有心理成份, 也有文化成份。形容一幅画“赏心悦目”, 悦目是生理刺激, 赏心则在情绪的内在性和文化性。仅仅说“悦目”还是不够, 一般的亲和感也是不够。色彩要能达到人的内心深处, 激发情绪, 也是达到赏心程度, 还需要深刻的体会和独到的创造。色彩美的情绪感是“纯粹情感”, 它用洁净、单纯、美好来形容, 所以不够深刻。

进入21世纪, 各种艺术观念纷繁复杂, 绘画色彩的发展呈现了多元化的格局。如今, 逼真地再现物象的色彩, 表达物象的质感, 已不是绘画中色彩表现的最终目的, 色彩美的观念随着时代, 一直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变是世界的本原, 艺术的本质是创新, 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色彩理论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观察和表现主客观世界的更大可能。今天的我们已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就让我们相挽而行, 按照美的规律来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发展美, 用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和感应世界, 推动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论艺术.第一卷204页.

[2]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329页.

[3]达芬奇.论绘画.123页.

解析博纳尔绘画中的色彩美 篇10

博纳尔的绘画色彩受到纳比派、印象派以及玛特的影响, 作品以其特殊的样式使人耳目一新。博纳尔的作品有意识的忽视作品中的物象和构图, 更加注重画面的色彩感。他作品中细致而微小的变化、色彩之间对比的强弱都能使其作品意味更加耐人寻味, 给赏画者一种置身其中之感。他这种独特的绘画方式曾遭受到毕加索对他的批判, 说他那不是绘画, 完全不懂得绘画中的取舍。然而, 那时的评论也对博纳尔不利, 并指责他的作品“构图松散”“缺乏画面构成”。确实, 在艺术领域很多艺术家都有着无法超越的高度, 莫奈注重形、色彩和光线的完美结合, 毕加索注重作品的形式意味。当然, 我们也不能忽视博纳尔色彩的力量和他作品中的智慧。因为色彩是他的语言, 也是他作品的灵魂。

博纳尔常常出去旅游, 使得他更为轻松。后来他直接隐居在乡村, 过着朴素的生活, 这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更安静的环境来钻研艺术, 因此作出了一系列变幻莫测的田园风景。他敢于创新, 把印象主义中的客观因素和象征主义中的情感因素相结合。以其特殊的风貌突破了印象派完全以自然界为主的一些不足之处, 并创造出了远离画面中心、给人漫不经心之感这一种独特的构图形式, 这让他可以更加熟悉的表现生活中的题材。他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午睡》《我家的马车》《逆光下的裸妇》等。《逆光下的裸妇》描绘的是一个少妇正面对镜子自我陶醉的往胸前喷洒香水的场景。裸妇逆着光线站立, 丰满的身体与画面的气氛十分融洽。作者采用和点彩方法类似的小笔触, 忽略阴影部分, 让整个画面有着强烈的光感和色彩感。作品的构图也与众不同, 画面中桌子上的物象削去了一部分, 这便给人有了一定的遐想空间。整幅画面通过一片色彩和形组成了温暖而和谐的融合体, 从而给赏画者一种纯绘画的视觉愉悦感。博纳尔的作品画面沉稳、物象分散、笔触通畅、色彩灿烂, 他把色彩中的和谐性、装饰性和神秘性发挥到了极致。当然, 绘画中不仅有绝对奔放的色彩, 还应注重画面中的几何形体间的运用, 这才具有了艺术的现代意味。《镜中映像》是博纳尔艺术中的新突破, 在画面中开始把窗户与镜子作为新媒介, 在作品中更多的是圆形、几何形体和直线。1925年, 博纳尔所绘的《入浴》系列, 以其淡雅的色彩, 让画面更具有了构成意味。作品重点描绘的是浴缸中的水和在浴缸中躺着的玛特, 浴缸呈灰白色, 玛特身体的黄色和水的淡蓝色组成了一定的对比关系。

博纳尔后期的代表作品有《餐厅》《庭院的两位年轻女子》《浴缸中的裸女》等, 其中《浴缸中的裸女》最具代表性。他在《浴缸中的裸女》中采用常用的几何形体的归纳方法, 从而使得玛特的身体有些僵硬, 他把灰绿色的水和玛特的身体边沿融合为一。画面中绚烂的光线色彩, 群青色的地面通过浴缸折射到墙上, 外面的阳光把地面、浴缸和墙面的色调串联起来, 稳重的黄色映到地面上, 和窗户有了一定呼应, 神秘的紫色和绚烂的黄色交汇到一起。博纳尔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这种对补色的运用。他老年时画面的物象还是激昂或暗蓝色彩的浴女、静物太过饱满、风景面目全非。他习惯性的安排一道光在画面中, 然后在这个大的色块中穿插对比色。例如, 处在暖色调环境下的墙壁, 博纳尔将其处理成黄色块, 在这黄色块中又会参杂着冷色调, 不论是绿色、蓝色或者紫色, 都不会影响到黄色的主要地位。因为色彩中冷暖的对比, 让画面的色彩更为丰富。博纳尔正是把握住了色彩的灵魂, 才会在色彩的运用上游刃有余。

博纳尔在身边的事物中融入个人的情感, 创造出了一种和谐美的艺术世界。他在色彩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力, 展现出了另一种意境, 这又给作品增添了不少诗意、生趣。

摘要:博纳尔作为“纳比派”的代表, 其绘画中的题材比较广泛。博纳尔的作品不单以自然界中的光线为主, 还注重探索自然界的色调和色彩间的关系。他虽然受过印象主义的影响, 但不像印象主义那样过于依靠光线的再现, 而是更偏重于感情色彩。

关键词:博纳尔,纳比派,绘画,色彩

参考文献

[1]席勒.《20世纪世界艺术大师精品丛书——博纳尔》.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3.3.

园林的色彩美 篇11

关键词:戏剧脸谱;色彩;戏曲脸谱应用设计;现代室内设计

1 京剧的脸谱艺术

脸谱,起源于原始图腾,后来逐渐演变成艺术化的戏剧脸谱。在早期就出现了戴着假面具的舞蹈,当时的假面具可以算是脸谱的鼻祖。在之后的表演中,因为演员戴着面具,表情呆板不变,不利于观众的欣赏也不利于演员的表演,于是就不带面具了,改为把面具上的图案画在演员的脸上,面具就演变成了化妆艺术。画在演员的脸上,当表演到动情之处,脸部肌肉灵活鲜明,以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由于表演都在室外,为了让观众可以更直观地看见演员的神情变化,运用强烈的黑、白、红三种颜色,来强调肤色、五官,简略的勾画出嘴巴、大眼粗眉。戏曲脸谱随着戏曲的孕育成熟,以普式的方法相对稳定下来,图案和颜色更加立体丰富,且融入了中国独特的民族艺术,形成了一整套的化妆普式,脸谱也由原始的粗糙得到了精简和美化,人物性格也越来越鲜明。

在脸谱的发展过程中,从面具到涂面的过程,从原始粗糙到复杂精美的演变,要求设计师对脸谱有一定的了解,对脸谱进行适当的元素提取和变形,利用抽象夸张的手法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征。还可以把脸谱的色彩运用到室内的布置当中,让参观者切实地感受到脸谱的艺术魅力。

2 脸谱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功能

戏曲脸谱的设计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脸谱色彩鲜明、勾勒精巧且具有象征性、抽象性和程式化等特点。脸谱来源于古代图腾,并发展于舞台表演。现如今,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包装上、建筑上、衣服上、瓷器上,甚至在现代室内陈设当中都能看到脸谱的踪迹,其已经远远地超出了舞台的界限。视觉在人类的感官系统中起着主要的引领作用,人们由视觉的感受所反映出的符号再加入新的元素进行创作,能够提升作品的感知度,让别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鲁道夫·阿根海姆认为,没有视觉的感受能力,人类其他任何能力及创造性思维都是停滞不前的。因此,在具体的室内空间中,色彩的运用和调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节心理。室内色彩的搭配需要把使用者的年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空间的使用功能等相关的因素考虑进去。色彩以信息的方式传递给人们,让人们的认知感受在视觉上产生直观、具体的生理反应。例如,在室内空间中,过多的深色,给人一种没有生机、空虚冷清的心理感受;而在室内空间中过多使用明亮的对比色,则给人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容易让人产生焦虑、急躁不安的感受。在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中则体现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中的感官需求,其中就包括视觉需、听觉、嗅觉、触觉需求等。所以,要根据各类人群的特定需求情况,进行空间色彩的配色,以达到调节心理平衡的目的,从而满足人们最基本的需求。

(2)调节空间感。色彩调节能使人们在视觉上产生对空间实际大小而造成的视觉观感。与镜子的反射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处,如在墙上涂不同的颜色,颜色的深浅可以让空间的实际大小发生变化;过高的屋顶与墙面的颜色一致会显得更佳怡人,其装饰衍生到顶棚的色带可以让空间形成一个整体,不那么呆滞;成列的柱子把其中一根涂上不同的颜色,会让整个空间灵动起来。

(3)调节室内光线和温暖感。可以根据房间的采光需求,恰当地运用色彩的明度来调节室内的进光量。例如,在背光的空间中,多采用明度高或反射率高的色彩,如白色,对空间的墙面和顶面进行装饰,增加室内的采光。其次,在空间中使用不同的配色方案,能让人们从视觉和生理上改变对室内温度的感受。例如,有的家庭通过灯光、墙壁的粉刷把客厅弄成蓝色调,让工作中劳累的人冷静下来,增加空间的清凉感,而在卧室里,则喜欢用暖色调,增加空间的温暖感。

3 京剧脸谱的色彩特征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是設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脸谱用夸张的色彩体现了人物的面貌,体现人物性格特征和品质。让一切的人物性格特点,在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中,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黑色为刚直,如包拯、张飞等;红色象征正义勇敢,如关羽、姜维;白色象征狡猾阴险,如曹操、司马懿等;黄色象征凶暴善战,如宇文成等。脸谱有着浓厚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底蕴,在室内设计中使用相对应的颜色,能反映出所要表达的情感诉求。脸谱上的线条、色彩、纹样,通过程式化、抽象化的装饰语言合理地运用在室内空间当中能够增加视觉的美感,使空间具有别具一格的民族艺术特色。

4 京剧脸谱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导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更佳注重体现个人的风格和人性化的设计。现代设计的主导理念是:以简约大气为主,倡导“人性化的设计,为人的设计”,从简基础装修,在陈设装饰上做工夫,增加软装饰的投资。脸谱元素则常被设计师运用到室内设计中。脸谱中蕴涵着传统又时尚的元素,可以点亮整个设计的空间,被称为“人民视觉的中心焦点”。

将脸谱元素融入室内设计中,从戏剧的角度来看,它是性格化的;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他是图案化的,背后蕴藏着浓厚的文化意味。借脸谱的程式化和色彩的特殊性,无论是运动快感健身房手绘墙画设计,还是商场街道等公共场所做的宣传的大型墙画,或是家具装饰画,或是空间内的各类饰品的装饰,其元素与手绘、瓷砖、马赛克、地毯、挂画等相结合,都能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最后,通过思维的转换和现实生活完美结合,创造出“感动人”的空间设计。

5 结语

作为中国戏曲中有象征性、有意味的符号,脸谱把生活经验以形象化的形式把各类人的情感抽象的表现出来,诉诸视觉感受。所谓优秀的艺术品,就是让作品本身达到形状的平衡,使色彩和线条也能表达情感。脸谱创造的空间是一种符号的空间,而那些诉诸则是活生生的表现的符号。

戏曲脸谱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也是各代戏曲艺术爱好者创作和发展的财富,直至今日为我们所受用。戏曲脸谱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戏曲种类,它代表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华夏文明的民族文化。通过脸谱,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古代文化的历史与发展,从另一个侧面鞭策我们不仅要传承历史文化,还要有创新的精神。现如今,脸谱想要以戏曲的方式被大家熟知已经不太可能,所以设计师们以变形变色的手段,将脸谱广泛地运用到各个设计领域,如装饰艺术、平面设计、数字媒体、网页设计等领域。将脸谱艺术的“魂”,通过现代的表现方式让更多的人熟悉它,进而去了解它。

参考文献:

[1] 傅学斌.京剧脸谱[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2] 采冠桦.角色符号:中国戏曲脸谱[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3] 苏珊·明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园林的色彩美 篇12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自己的认知经验,对事物性质、特征、功能等各方面相似性加以区分和归类,将不同事物归为同一类型的过程就是范畴化。王寅指出:“范畴化是一种以主客观互动为出发点对外界事物进行类属划分的心智过程,是一种基于现实对客观事物所作的主观概括和分类”。如色彩这一上位范畴中,又包含了蓝色,红色等基本范畴,红色这一基本范畴中又包含了桃红,玫瑰红等下位范畴。在认知语言学中,范畴化中的认知模型包括命题认知模型、意象图式认知模型、隐喻认知模型和转喻认知模型。何谓“隐喻”?隐喻是一种暗藏的比喻,用喻体来赋予本体其特征。胡壮麟把它诠释为源域与目标域的对比,目标域来识解源域。隐喻是无处不在的,人类通过自己对目标域的感知来理解源域,并通过源域来表达情绪,感觉等。

本文将通过隐喻认知模型对唐诗中色彩词的各个基本范畴进行分析,使人们更深刻地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色彩的认知范畴及隐喻认知

色彩词具有特殊的功能,其所要表现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在描绘缤纷世界的同时也被人赋予了其特殊的内在意义和心理认知,如看到红色,就联想到热情、欢快,看到黑色就感到沉重、忧伤。诗人在唐诗作品中对于基本色彩词做出诠释的同时,也深入了解了它们各自隐藏或映射在人脑中被人们所认知的引申含义,并运用隐喻的手法将其表现出来。

三、唐诗中的色彩美

1.色彩词喻人。在唐诗中,有些色彩词并不代表“人”,但是通过隐喻的方式赋予其“人”的意义。诗人用色彩词渲染出了诗的意境,并突出了对人物的描写。

【唐】李世民春日玄武门宴群臣

韶光开令序,淑气动芳年。驻辇华林侧,高宴柏梁前。

紫庭文珮满,丹墀衮绂连。九夷簉瑶席,五狄列琼筵。

在唐代,三品以上官员穿紫袍上朝。因此“紫”在诗中便暗含着“官员”之意。“庭院、大庭”本泛指一个空间范围,是没有任何颜色可言的。在诗中,“紫庭”字面意可理解为“紫色的大庭”,但其引申义为官员满朝。李世民运用这一隐喻来描写大庭之内都站满了身穿紫袍的官员,给读者一种朝廷中群臣云集盛大场面的意象,让读者从中体会到气势磅礴的开唐盛世。

【唐】李白清平调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诗句开头写道“红艳露凝香”,表面上看仿佛写的是牡丹花之美,实际却是把牡丹花加以人化,将“红艳”隐喻为杨贵妃。李白赞美杨贵妃像一枝艳丽的牡丹花,凝聚着芬芳。而古有“环肥燕瘦”之说,其中的“燕”便指的是赵飞燕。故“红艳”与其后的“飞燕”形成鲜明对比。可怜绝世美人赵飞燕都需倚靠妆容,哪里比得上花容月貌的杨贵妃。整首诗从侧面让读者感受到了杨贵妃的美丽。

2.色彩词喻物。在唐诗中也不乏用色彩词隐喻事物的例子。诗人往往通过事物的一个突显特征,并用色彩词着重地描写事物。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盘云双鹤下,隔水一蝉鸣。

古道黄花落,平芜赤烧生。

茂陵虽有病,犹得伴君行。

“黄色”给人以衰败、落寞、过时之联想。在李端的诗中,“黄花”亦有“落花,枯萎凋谢之花”之意,给读者一幅古道两边花落衰败的景象。与之相呼应的是夕阳西下,斜阳染红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的场面。我们知道“赤”在汉语中有着暗红色的意思,且夕阳晚霞呈现的是暗红色的场景,有如火烧一般,故诗人在此运用“赤烧”一词来隐喻落霞的余晖。

【唐】李商隐赠荷花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人们通常用绿色来修饰树叶,用红色来修饰花朵,如“红花总需绿叶配”。李商隐在诗中也写道:“绿荷红菡萏”。而“翠”又作“翠绿”,属于绿色这个基本范畴的下位范畴。作者在诗中运用了隐喻手法,将“翠”这一颜色词隐喻为“绿色的荷叶”,将“红”隐喻为“红色的荷花”,“翠减红衰”也暗含了绿叶减少,红花凋落,描绘出令人惆怅的场景。

四、小结

随着人类对于色彩的不断认知,我们也从单纯地用色彩描述事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演化为用色彩词来隐喻事物和人,进而达到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一种感知,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即我们运用色彩词来隐喻认知世界。诗歌与色彩隐喻有着密切的联系,诗人对于色彩词的运用往往不逊于画家对其的理解,因此我们可在许多唐诗中看到色彩隐喻。本文通过对唐诗中色彩隐喻的分析,能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唐诗以及诗人所借色彩词想要表达的意思、抒发的情感。

参考文献

[1]George P.Lakoff&Mark L.Johnson,Metaphor We Live By[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5).

上一篇:词汇记忆方法下一篇:生态旅游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