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教学改革

2024-09-21

生态旅游教学改革(精选12篇)

生态旅游教学改革 篇1

一、淮安生态旅游建设现状介绍:

淮安曾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京杭大运河沿线“四大繁华都市”。数百年后, 这座淮滨古城迎来了发展旅游业新的历史机遇。《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9~2030) 》将淮安市的城市性质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城市”。淮安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

二、淮安生态旅游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1. 得益于政府引领, 坚持“先保护, 后开发”的政策

在淮安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分布着1/4的水面, 1/10的湿地及1/5的绿地, 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39.9%、37.26%和10.67平方米;拥有包括河流景观、湖泊景观、湿地景观、水利景观、农田景观、森林景观及生态美食在内的丰富生态旅游资源。

2. 通过项目推动, 抓好生态旅游载体建设的可行性

围绕淮安市旅游战略规划, 淮安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 通过一大批生态旅游项目建设, 撬动旅游业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如在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位于清河新区, 总规划面积约3.3平方公里。在建设过程中保留原有的古淮河岸边的地形地貌及植被, 利用并修整原有水系, 充分尊重自然规律, 挖掘地域文化建成一批体现不同“淮”文化主题的旅游景点、休闲娱乐和服务配套设施。

三、生态旅游教学的方法:

1、首先让学生深刻理解生态旅游的定义和内涵

1993年,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 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我国好多城市为了经济效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使生态环境出现了极不和谐的局面。应清楚地人学生知道生态旅游的产生是人类认识自然, 重新审视自我行为的必然结果,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生态旅游是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 是以良好生态环仅为基础, 保护环境, 陶冶情操的高尚社会经济活动。随着经济发展, 物质消费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于是人走向自然, 感受自然的美好。通过参加生态旅游活动, 实现与自然的交流, 满足精神消费的需要,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旅游融休闲和科学区及教育为一体, 需要依靠科学高标准进行规划和管理, 对管理者, 游客, 导游和经营者都有较高的要求。

2、其次通过图片、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介绍发达国家生态旅游的概况

(1) 美国将生态旅游定位为公益性质, 黄石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生态环境保护区。在2000年时就投入43亿美元用于国家公园, 包括保护、科研、管理的开支。

(2) 新西兰的国家公园内的一切设施, 包括道路、野营地、游景道和游客中心等均由政府投资建设。国家公园内见不到宾馆饭店, 有的只是供游人野营的古朴而简易的基地, 高质量的游景道和各种向导性的指示牌。而且就是这些基本设施, 也力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的干扰和影响, 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3) 韩国, 每年也有相当于人民币6亿元的资金用于国家公园管理。这些国家都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视为保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科研基地和公众教育和生态旅游基地, 因而拒绝商业运作, 不以盈利为目的。

(4) 日本法律规定, 砍伐一棵树都要政府批准。日本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 高于我国的黄山、泰山和张家界多数游览胜地, 但是不但不设缆车, 就是上山公路也只修到两千多米, 剩下的路不分高低贵贱人人平等自己去爬, 连台阶都不修筑。这不仅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富士山的本来面貌, 恐怕还有一种民族感情的因素, 即对日本这座圣山的敬仰与尊重。同时, 徒步登山更能体现生态旅游的真谛。

3、最后让学生从小事、从具体的行动上进行讨论, 如何去保护身边的生态环境

通过课堂上的互动, 让学生了解思想观念和行为比法规更重要, 我们的不自觉的行为都可能对环境带来破坏也可能带来保护。因此我们在生态旅游教学过程中, 必须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思想, 加强宣传教育, 转变全民观念。改变那种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资源可再生"的观念以及对旅游开发的环境效应评估认识不足的现象, 切实把旅游环境当成旅游业的生命和形象。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 把发展旅游业的目标与立足点建立在保证当代和几代、几十代人的旅游需要上, 并以这种思想观念为指导, 做好环境保护的各项具体工作。把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纳入教育计划, 把淮安市情介绍增设到小学、中学和大学课堂教学之中。使我们的子孙后代从小就开始重视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爱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 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使生态善恶观、生态良心、生态正义、生态义务成为青年的自觉行为和道德规范。充分利用旅游这一生动活泼的“大学校”, 使生态旅游的全过程, 成为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的全过程。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唤起绿色的激情, 绿色的愉悦、绿色的思考, 体验大自然和谐、有序、“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 达到热爱自然、师法自然, 启迪人生的目的。在大自然中接受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 使每一个人旅游者从自己做起, 从每一件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小事做起。

摘要:生态旅游是把大自然作为消费对象, 人在欣赏自然的美色的同时, 也在聆听自然的呼声, 关注和思考着环境问题。这是一种肩负着社会责任感的全新的旅游方式, 即融入了环境教育, 又有利于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生态意识, 生态理念与生态道德, 是生态旅游的核心。以下笔者将从淮安生态旅游的建设谈旅游专业生态旅游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生态旅游,建设,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龚雪辉:"生态旅游岂能破坏生态"《光明日报》

[2]彭希喜:"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国际市场》

[3]徐军:"旅游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保证"《江淮论坛》

[4]吉文海:"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促进淮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淮海晚报》

生态旅游教学改革 篇2

幼儿园生态式教学论文 由生态式教学引发的

耿金铃 山东垦利县第一实验幼儿园(257500)

艺术教育活动中偏重于求异思维,寻求创造力的产生。滕守饶先生提出,以生态学的科学生态观为价值取向形成生态式艺术教育。通过姚冰岳老师的介绍,我们知道儿童在学习使用剪刀的过程中,把纸剪碎,就是儿童剪纸;就是剪纸游戏;就是儿童艺术的开始。无论是音乐、手工制作,都以生态式理念为主。生态式教学应该是什么环境值得我们深思,如何创设生态式教学环境,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生态式教学追求的是一种人文祥和、自然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包括环境、师幼、幼幼之间的关系,师幼与环境等内在的因素共同生长、相互促进的教学方式。因此,环境建设是生态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是生态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教学的重要保障。

1爱心传递,让幼儿感受关怀,得到尊重的愉悦

《纲要》要求教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是做到这些的基本条件。尊重孩子,关心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想法,接纳他们的一言一行,本着尊重的态度与幼儿对话;不仅要关注幼儿在教学中知识经验的.获得与自身能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愉悦的情绪体验,让教学成为幼儿积累丰富人生体验的快乐场所。

2及时回应,让幼儿体验需要得到满足的愉悦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各种事物与现象非常容易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产生各种类型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人对需要的满足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首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才能向高一层次的需要递进。教学过程中,幼儿总会提出各种不同新的问题,不同性格特点的幼儿面对自身新的需要,有的幼儿能够主动提出,但有的幼儿却隐藏在心中,教师要做出针对性的回应,必须具有察言观色的能力和敏锐的捕捉力。

3感受成功,让幼儿体味自信不断增长的愉悦

成功的体验,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年幼的孩子更是喜欢成功的感觉。成功是幼儿自信增长的原动力。在教学中,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是教师教学的首要目的。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的问题,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的提高。还有,教师的微笑、抚摸、鼓励、表扬,也是幼儿自信心不断增长的饿催化剂。

4重视物质环境,让幼儿熏陶空间艺术教育的愉悦

旅游课程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旅游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32-01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国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中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中国旅游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很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都开设旅游专业,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专业的旅游人才还是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但是,由于目前旅游行业的不规范因素,导游从业人员的门槛低,这样就使得专业的旅游人才欠缺。所以针对此,旅游教育必须与实际结和设置合理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研究

教学模式并不是统一的,每个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软件硬件条件,采取适宜的教学模式。但是只有经过实践检验、并卓有成效的模式才能经过大浪淘沙,形成自己的体系。教学模式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化、抽象化。一种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从产生到逐步完善,先进的教学理论是它的灵魂,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它扎根的土壤。每位教师实际上都在自己固有的、或者外部改良的教学模式下工作。而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是: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培养适应于社会的旅游专业人才。

教学模式作为组织和调配教学要素的结构方式或框架,实质也是一种方法和手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外化为一种体系,教学模式体系包括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程序等诸多内容。而这些方面中,最核心的当属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特点

旅游管理的专业教学内容应该由旅游业的特点决定。现代旅游业内涵日趋丰富,发展十分迅速,而且这种发展是多种行业的综合发展,离开这些行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产业。所以,旅游专业的教学内容要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及时反映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反映旅游业对旅游人才素质的全面诉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特点也是基于以上认识总结出来的。

1、综合性

综合性是当今大学学科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旅游业本身就是各种学科相互联系的整体,旅游活动是与之相对应的旅游科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它要求专业人才应该具有综合的文化修养,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显著的综合性。

2、发展性

旅游专业内容的发展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传统课程的改造和更新。随着社会经挤的全面发展,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发展也日趋多样化,旅游的动因不再只是到风景区休闲度假,而是出现很多新发展分支,极大地拓宽了旅游的含义,相应地要求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作出改变。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新型课程内容的补充与完善。旅游业更加注重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现代旅游业应当引入现代管理技术和理论的基本体系。这些都使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具有发展性的特点。

3、实践性

实践技能在旅游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旅游业是一门典型的服务行业,具有很强的实务性,需要具备较多的实践课程。学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实践性这一点,多介绍相关单位,带领学生实践,在边学边实践的过程中将旅游知识内化。

三、教学内容特点决定了特殊的教学模式

1、整合课程体系,突出综合性特征

从学科性质上讲,旅游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其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应该在多学科的主题辐射下,开设相关课程。

传统的教学局限于固定的模式和方法,教学活动单一、呆板、枯燥,教学效果差。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变单一化教学为多样化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行为引导”、“角色扮演”等教学法,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提倡“多模式、多手段、多方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包括情境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活动教学模式、互动交往教学模式等,同时运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投影仪等实施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手,进行探究性学习。如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加入了大量哈尼梯田的风景图片,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哈尼梯田,并在讲解中使用了幻灯片、投影仪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进入角色,体验生活,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多样化教学使课堂教学多姿多彩、生动活泼,给“传道、授业、解惑”注入新动力,焕发勃勃生机。

2、重视实践教学,突出实践性特征

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是培养学生发挥独立见解和表现能力的有效手段。如把课堂搬到宾馆、饭店、旅游景点、交通工具或模拟实验室中进行。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导游讲解最好带学生去旅游景点为自己人或他人实际讲解一次,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讲解表达能力。

3、特色人才培养的目标

通过以上教学模式的设定,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实现了如下目标:真诚的“旅游情结”、敏锐的“旅游思维”、实际的“职业素质”。

生态旅游教学改革 篇4

森林生态旅游专业在学校属于新开专业, 森林景观植物课程设置与教学体系基本上与园林专业的园林植物教育相似, 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与设想的教学目的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 可能是内容多, 导致学生有畏难情绪, 学习兴趣不高, 且课时少, 教学强度不足。因此, 有必要针对专业, 对森林景观植物的教学做一些探索。

1 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按人才培养计划设计, 森林景观植物课程开设于大一阶段, 此时的学生常伴随着学习目标不明确、不喜欢所学专业等问题, 导致其对专业课程缺乏学习动力, 常把漆树、槭树混为一谈, 分不清桃花和梅花等。教师在授课前应对学生介绍本专业的概况, 要让学生懂得:不管是什么学校, 什么专业, 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就业。森林生态旅游的专业虽然看似专业领域窄, 但这也是学习内容专的体现。目前, 森林生态旅游行业缺乏专业人才, 正是此行业就业的黄金时期, 选择了本专业的学生应更加努力地学习, 只有这样, 才能成为合格的森林生态旅游专业人才。

2 强调学习森林景观植物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人们渴望远离喧嚣的城市, 走进森林, 回归自然, 因此森林生态旅游成为一种时尚[2]。人们来到在森林中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观赏森林景色, 这些都与森林植物密不可分。从就业上来说, 不论是当一名优秀的导游, 还是建设环境优美的景区, 都离不开森林景观植物方面的知识。只有掌握植物的形态特点, 才能知道什么植物观花, 什么植物赏果;才能知道用什么植物能形成香山红叶的效果。总之, 通过森林景观植物的学习, 学生可以为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和今后顺利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工作打下基础。

3 认真做好课前教学准备

由于景观植物课程只有一个学期的教学时间, 在半年时间里, 植物的各个生长阶段不可能全部都在实践教学中观察到, 因此使用课件教学是个不错的选择[3]。一方面, 课件能够以彩色图片的形式, 可准确地展示出植物各个生长阶段的特征,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的识别要点。另一方面, 课件教学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能在快乐中学习。课前教师除精心准备课件之外, 还应准备一些新鲜的植物材料, 因为许多植物的某些识别要点, 通过课件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例如樟树的叶子有香气, 广玉兰的叶子为硬革质等, 因此有必要使用新鲜植物材料辅助课件教学。总之, 精心的课前准备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必备前提, 也是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前提。

4 充分利用第一节课

在第一课上, 教师能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教学的开展至关重要。由于第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绪论, 内容枯燥无味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 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第一节课的后半段, 教师可以带学生实地观察植物, 以开花的植物或别具特色的植物为突破口, 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实地观察中讲到紫薇时, 学生由于联想到还珠格格而兴趣盎然。因此, 充分利用第一节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课程兴趣的关键[4]。

5 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鉴于森林生态旅游专业的特点, 教学中应重点讲解植物的识别特点和观赏价值。因为学生以后从事的森林生态旅游工作, 主要是以植物的识别和观赏为主。同时, 由于课程时间有限, 书本上列举的森林植物不可能全部细讲, 教师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对植物进行取舍和补充, 但应注意所讲植物要有地域特色。据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招生就业办的统计数据显示, 该校学生毕业后, 基本上都在河南省工作, 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本地植物为重点, 如重点介绍开封菊花、洛阳牡丹等。教师还应该关注新事物, 了解与专业有关的新动态, 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等[3], 及时进行教学反馈, 调整、补充教学内容。

6 结语

总之, 森林景观植物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识别的植物能力, 使学生掌握植物的观赏价值, 培养出高质量的森林生态旅游专门人才。

摘要:从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强调学习森林景观植物课的作用、做好课前准备、充分利用第一节课、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 对森林景观植物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 为培养合格的森林生态旅游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森林景观植物,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吴春燕, 秦华.城效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3) :244-255.

[2]裘晓雯.森林景观植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3]韩红, 黄小金.风景园林美术教学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 2009 (1) :69.

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篇5

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旅游英语>作为旅游大中专院校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近年来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文章从长期的教学实践出发,分析该课程教学现状以及课程特点,试图建立新型的旅游英语教学模式,探讨并解决旅游英语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问题.

作 者:马瑛 MA Ying 作者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北京,102617刊 名: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1(5)分类号:H319.1关键词:旅游英语 教学改革 学科体系

中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 篇6

关键词:旅游英语;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10-0140-02一、当前中职旅游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英语基础普遍薄弱

根据有关教育方面的资料显示,在中职生中有70%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20%的学生基础可以,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实际英语成绩差;1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英语读、写能力提高缓慢。实际上中职生的英语基础,比统计的情况更加严峻。

而口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为薄弱的环节,音标基础差,不敢读单词,怕出错。不会读单词,造成记忆单词困难,听写困难,背、读课文困难,理解课文困难,跟讲课进度一点都合不上拍,找不到学习英语的感觉,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失去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二)英语学习心理恐惧

由于英语基础薄弱,造成中职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惧怕的心理,害怕课堂提问,害怕听写单词,害怕读课文是他们共同的表现。上英语课如同听天书腾云驾雾一般,不知所云。面对单词不知如何读,由于对英语学习的惧怕,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使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枯燥、繁多的单词、语法、时态变化和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使得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厌倦情绪。

(三)被动的教学方法

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教师一味地赶教学进度,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是满堂灌,教师累得气喘嘘嘘,学生听的迷迷糊糊。再接下来就是听写单词、背诵课文、做练习题、测验考试,周而复始,形成了机械的程序化,教学课堂没有了生机和活力。教师主动灌,学生被动听,学习成了一种使命,上课成了完成任务,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呆板的课堂,严肃的教师,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对英语这门主要靠对话交流的课程失去了交流的环境,变成了一滩死水,听、说、读、写不能有效结合,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旅游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

英语是一种语言交际工具,它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靠说出来的。脱口而出是验证英语学习是否有效的最高和唯一标准。为达到脱口而出的目的,必须探索英语教学的方法。

(一)情景教学法

以语言、表情、动作、实物等创设最直接、最经济的教学情境。教师在课堂上要活泼、风趣、幽默,在讲台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热情,将学生带入自觉的学习境地。例如,在学习shopping时,事先准备好orange,banana,bread和各种饮料,上课时陈列出来,变讲台为柜台,请学生分别扮演店员和顾客。适用的情景还有:电话、看病、邮局等。这种形式有效地训练了听、说和直接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很受学生欢迎。

(二)多媒体教学

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为旅游英语的教学提供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在音形结合、声光配套的环境中学习英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声像教室具有再现真实世界、学习语言与学习文化同步、直观生动性等特点。而且可以将一些热门的电视节目,网络资料带到课堂,让学生与社会接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英语运用能力。

有研究表明,由听觉引起的注意力可达到64%。英语教学中听力是基础,使用多媒体教学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听说环境,创设逼真的情境,从而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依据教学目标设计PPT课件,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交际互动教学

·旅游职业教育·中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交际互动教学法是一种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交际互动教学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际社会活动中创造性、针对性、灵活性地使用外语进行沟通。将课堂中学习到的英语能在实际交际场所中使用出来,如各大旅游景区景点、酒店、旅游购物商店等,因此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分别扮演特定的角色,进行模拟情景的对话练习。

只有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英语才是最有价值的,即“在用中学”。笔者任教的导游班近两年都去广交会实习。实习前,笔者创设情境,将学生在实习中可能遇到的英语交际场景运用到口语练习中来,让学生模拟真实的交际,有“问路”、“收银”、“在咖啡店”、“餐厅服务”、“宾馆接待”等。这样的“战前练兵”让他们有备而去,为他们的实习成功奠定了基础。回校后,按实习岗位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如在餐厅工作的为一组,在宾馆的一组等。再让学生根据在工作过程中使用过的英语编成新的对话,然后与实习前由教师提供的模拟片段进行对照、修改,让在各个不同岗位实习的学生互相学习、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和实习经历,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的方式做到有效地学,活学活用。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的改革

教材是教学实施的基础,良好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根本,对旅游英语教材进行改革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教材的改革首先要确保教材的内容能与国际接轨,内容新颖;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院校的特点,有侧重点和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教材;再次,应该在教材中加大旅游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导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文化素养,深入了解各地的文化,加大教材的含金量。

四、考试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某门课程的一个重要手段。旅游英语是一本专业的英语,更多的情况要结合实际,因此,在考试内容设置方面,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考试的方式进行改革:一是加大平常考核的力度和比例,单元测试、小组讨论、课堂展示、角色扮演等都会占有一定的分值,督促学生重视平常的课堂练习和活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二是打破以往单一笔试的考核方式,采取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可以进行笔试附加口试的形式。

五、结语

旅游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外语,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以后,应该掌握日常的旅游会话,可以与海外旅游者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而且能够用英语去表达、阐述一些专业理论知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该了解现在旅游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推动旅游英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鄢子卿.中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中面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教育创新,2007(18).

[2]胡荣慧.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J].山东外语教学,2008(4).

生态旅游教学改革 篇7

一、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与地方旅游文化结合的重要性

(一) 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与地方旅游文化相结合有利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社会为宗旨,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 准确定位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作用, 有助于深化学科建设和改革。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与地方旅游文化的结合充分诠释了教育是文化的载体, 而文化是教育的内涵。

(二)

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与地方旅游文化相结合有利于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传播, 从而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增长, 树立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 提高地方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两者的结合使地方旅游文化作为教学素材深入到高职旅游英语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 增进了学生对地方旅游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扩大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的认知度。

(三) 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与地方旅游文化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具有本土特色的优秀旅游人才。

高职旅游英语要培养出具有本土特色的优秀涉外旅游人才, 他们不但要熟练掌握旅游管理和营销知识, 熟悉旅游工作流程, 还应了解地方旅游文化的精髓, 对本土文化热爱和欣赏, 并且具有传承和对外宣传地方旅游文化的责任感。

二、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与哈尔滨旅游文化结合的途径

(一) 加强校本建设, 彰显哈尔滨地域文化特色

旅游产业实质上就是突出地区的差异化和个性化, 要保持当地旅游业稳定、持续的发展, 就必须将地方特色鲜明的文化渗透到旅游教学中。从而培养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来传播和保护地方特色, 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唤起学生传承和对外宣传地方文化的使命感。高职旅游英语教材应融合我市的特色旅游资源, 突显哈尔滨地域文化, 注入代表我市旅游特色的标志, 打造文化旅游教育品牌。教材内容整合哈尔滨市旅游特色, 突出“冰雪文化、湿地文化、音乐文化、生态文化、建筑文化”等几大主题, 例如“建筑文化”作为哈尔滨独树一帜的魅力之一体现在城市建筑风格的艺术特色, 哈尔滨之所以被称为建筑艺术博物馆, 源于其不同于中国传统城市风格的极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其独特的风格呈现与哈尔滨近现代中西文化地域上的碰撞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不同民族的集聚, 不同文化的冲击, 直接表现为城市建筑上的多样化。文艺复兴式、拜占庭、巴洛克、新文艺运动派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典型建筑如朵朵艳丽的牡丹在这一热土上竞相绽放。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相关本地区的旅游文化, 是教育学生全面了解当地旅游发展实际状况, 有助于为学生指明未来奋斗的目标。

(二) 创新教学策略,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以行业为依托, 以学生为主体, 以真实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是旅游英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教学理念, 因而教师应多利用学生对身边本土文化的了解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来。从而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一体化, 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的融合, 让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典型工作过程。通过在真实工作情境中的实践学习, 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工作的认识和经验, 从而获得综合职业能力, 满足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 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和实践锻炼

针对旅游市场瞬息万变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产业实践性强的特点, 教师队伍建设要在教学、科研和实践参与三者间做出平衡。首先, 旅游英语专业教师应善于更新自身知识结构, 只在英语方面有专长或只懂得旅游专业知识都不够, 必须将二者融会贯通, 才能更好地进行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同时, 教师应争取获得涉外旅游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并且通过直接参与文化旅游企业的实践, 或与企业合作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担任旅游项目开发顾问等多种形式获取实践经验, 成为双师型专业教师人才。再者, 高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师要发挥科研优势, 要明确科学研究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方向, 立足于区域旅游文化发展的实际,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着力解决当前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而不只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泛泛而谈, 使研究成果真正能够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哈尔滨是一座集合多元文化特色的现代都市, 其旅游业正处于飞跃式发展阶段。作为高校旅游教学需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利用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对课程进行改革创新, 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同时也为哈尔滨旅游业培养更多的实用的复合型人才, 为建设哈尔滨旅游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爱支.鄂州本土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鄂州大学学报, 2011 (5) .

[2]聂红.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与地方文化资源的衔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 (8) .

生态旅游教学改革 篇8

生态文学是当代世界文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了生态文明时代文学所应追求的思想内涵、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充分发挥生态文学的熏陶感染作用,唤起学生亲近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励他们去探求高尚瑰丽的精神境界,树立起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提升开放包容的文化品位,养成自然清新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建立既有利身心健康,又造福后代的生活方式。

一、要培养学生的生态人文情怀

人之所以贵为人,在于善于认识自我,改造自我,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反思纠错的历史。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中心主义将人们引入了生态灾难的歧途,危机不断爆发,也在不断地警醒世人。生态文明时代,作为“人学”之文学,尤其是生态文学,率先从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桎梏中觉醒,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上表达了强烈的生态人文情怀,并从生态整体主义的角度重新认识和定义自身在自然界的地位,进而追求人与自然的共生、生态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敬畏自然》节选自严春友教授的《大自然的智慧》一文,作为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全面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富有生态文学的思想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探究、感悟,深刻领会生态人文情怀的精神实质,进而有了思想认识的转变,有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这应该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

《敬畏自然》结构严密,论述层层递进,结论水到渠成。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语言灵性和思维脉络步步为营,不断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认知迷障。课文的最后一段是作者表达观点的关键语段。在论述宇宙之美、生命之美、大自然之美的同时,凸显了充满生态人文情怀的主题:“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从“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完全是对于人类中心主义既定思维的“哥白尼革命”的颠覆。“敬畏”不仅是一种敬重,还是一种谦卑,人从“自然主宰者”的神位上走下来,主动寻求与大自然的和解,这是一种生态文明时代的大智慧。我们适时引导学生齐声朗读,尝试静心思考,也可互相交流切磋,围绕“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的话题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我们可以引述德国著名思想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不是存在的主宰,人是存在的看护者”,与学生一起感悟:人不是趾高气扬的主宰者,而应该是大自然的看护人。一切生命都是神圣的,人应当尊重所有的生命有机体,对一切生命都应持敬畏的态度。从张狂到谦卑,这也是人的心灵救赎。生态文明时代,我们要对大自然造成的伤害和恶果进行忏悔和反思,进而生发一种人类面对大自然应有的谦恭、敬畏感和感恩情怀,做个实实在在的人,以安放自己的心灵,实现自我的和谐。

二、要培养学生的生态忧患意识

近现代以来,工业化发展的加快以及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的爆发,灾难不断席卷而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一些作家率先行动起来,用笔记录了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以及即将带来的严重后果,为保护生态环境奔走呼号,试图唤起人类的觉醒。作为“先觉者”,文学家们具有强烈的生态忧患意识,肩负着神圣的责任,笔锋犀利,忧愤深广,他们的作品洞察生态危机的根源,关注人类的命运,警示世人,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吴岗的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这一类优秀作品。作者在塔里木河流域进行实地考察,看到了胡杨林在干渴中的崩塌,叹息着绿洲在“沙进人退”中的沦陷,所见所闻如同新闻纪录一般,逼真的现场感让学生见识了沙漠化的恐怖。文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了胡杨的挣扎与痛苦,那些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乎在控诉着什么,奇形怪状的枯枝仿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向人们伸出求救之手!寥寥数语,形象鲜明,情境凸现。教学本课时,我们应让学生多品读课文,从写法上体味文章的形象性、抒情性,从而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不过,作者没有一味把笔端停留在一针见血的批判上,而是突出生态文学创作的精神特质,张扬生态忧患意识,进一步强烈呼吁拯救生态环境,“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这正是文章的核心之处。当学生面对那些冰冷而有力的数据,直面青海湖、月牙泉的困境,就会意识到人类并没有完全吸取悲剧的教训,对于大自然无穷尽的“开发”依然在持续,生态危机仍在蔓延,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我们不能一错再错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树立了生态忧患意识,懂得了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能创造光明、美好和可持续的未来。

三、要培养学生的生态伦理意识

“人类点燃了美,而且他们点燃了世界上的道德。” 在生态文学的世界里,我们发现大自然的美,赞美大自然的美,拥有了一份愉悦的情感,同时,我们也拥有了保护大自然的责任。生态文明时代,道德伦理光芒不仅照亮人类与社会,还要照亮大自然,照亮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秉承“我要为自然说话”的宗旨的同时,文学家深刻反思传统伦理、传统价值观,力图展现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人类与生态的和谐,倡导道德伦理重建,呼吁人类重新认识自然,把平等、博爱、仁慈之心扩展到自然界,观照生态共同体的利益和命运,培养一种“生态良心”,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从而构建一种新的生态伦理。

“当一个事物有助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它就是正确的,当它走向反面时,就是错误的。” 美国生态保护运动先驱奥尔多·利奥波德认为,人不再是“万物的尺度”,生态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成了判定事物的标准;人只是这个共同体中平等的一员和公民,必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利奥波德因此被誉为“生态伦理之父”。他的代表作《沙乡年鉴》也凭借其优美的文学性和深邃的思想性成为生态文学的奠基性作品。

《大雁归来》就节选自《沙乡年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如一首田园诗歌,引人向往,发人深思。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学习本文生动的言语表达方式,感受浓郁的抒情色彩。例如,“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大雁觅食时的喜悦心情,让人不禁沉醉其中;“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单身情歌”的悲怆缠绵,不忍卒听,忧怨激愤,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伤感。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地描写了大雁这一自然精灵的悲喜,学生在阅读中与大雁同喜同悲,与大自然“通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对猎杀大雁的恶行痛恨不已。通过是非分辨,学生的内心埋下了生态伦理观念的种子。

生态旅游教学改革 篇9

关键词:旅游现状,职业教学,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已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 人民的生活得到提高, 旅游业也逐渐发展起来。旅游业是在人民生活的高以后的精神需求, 它的发展可以满足世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使人民通过旅游活动在体力上和精神上都能够得到放松和休息, 通过旅游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情况, 还可以使人开阔眼界, 增长许多地理和社会知识, 同时推动社会了经济和生产的发展。任何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都会受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同时可以直接或间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势必会推动当地的商业、饮食服务业、旅馆业、民航、铁路、公路、邮电、日用轻工业、工艺美术业、园林等许多产业的发展, 并可以促使这些部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各种设施、增加各种服务内容, 尤其是旅游业的微笑服务是旅游业必须提高的服务质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旅游业日益显示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国, 同时我国的出境旅游也占居世界各国的第四。我国目前旅游从业人员虽然已经约600万人, 但仍然不能满足旅游业的发展需要, 尤其是涉外旅游的从业人员。我国需要专业旅游人才数量为800万人以上, 就这一数字分析, 我国旅游从业人员至少还要增加200万人以上才能满足需要。但我国中等旅游学校每年只有十万名毕业生才有机会加入旅游业, 可见我国旅游专业的人才十分紧缺。因此, 要大力加强中国旅游教育, 为中国旅游业培养称职的旅游应用型人才。为此就要正确认识与全面把握中职教育的现状和旅游专业的教学特点, 使中职旅游教学走向高速发展之路。

1 当前中等职业旅游专业发展现状

一面是大学生就业难, 一面是企业招工荒, 两难之中暴露了我国教育体制与企业的需求的尖锐矛盾。因此, 中国如何发展职业教育?改变当前中国教育学校培养与社会需要脱节的状况, 当前大学毕业生无法就业, 职业学校毕业生却供不应求, 这说明职业学校毕业时适应社会的需求。这也是自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 各职业学校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加强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提高的结果, 但从全国职业教育的总体上看, 我国各地的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 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 究其原因, 首先是观念问题, 大城市学生很少选择职业学校, 第二是资金投入不足, 办学条件比较差, 影响了招生和培养学生。

1.1 职业教育的生源问题

随着大学的扩招和我国独生子女政策, 使我国的在学学生的数量产生差异, 在数量上, 高中阶段中的职业教育的比例逐年减少:从教育部官网日前公布的《2012年部直属高校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通知》, 可以了解我国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招生计划规模, 其中本科招生计划335635人, 高职 (专科) 5140人, 共计340775人。可见高职 (专科) 只占本科招生的2%,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为915万名, 2012年全国安排普通高校招生计划685万名, 而2012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要达到800万人。同时要求积极拓宽招生服务面向和生源渠道, 完善招收非应届初中毕业生的招生及教学制度改革, 继续把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城乡劳动者、退役士兵等纳入当地2012年度招生计划, 引导他们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可见,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的困难。其次, 在质量上, 生源质量的下降比数量的下降更为严重, 按现在的走势估计, 在今后几年中等职业教育的数量、质量还将可能进一步下降。

1.2 职业教育的设备问题

职业教育以技能为主, 光说不练不能使学生成为旅游业的主力, 旅游业中的餐饮用到摆台操作和客房服务, 需要实际操作才能感受到技能的接受状况, 如果不实际操作, 只是把操作要领由教师口头或文字传授, 不仅增加了授课难度, 也使课程略显枯燥。由于报考中等职业旅游专业的学生一般的学习基础和知识面需要加强, 尤其是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的基础还有加大差距, 导致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 再加上学习设备不齐备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无法通过实践来增加记忆, 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职业教育对旅游专业教学的发展对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都是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入教室, 但职业教育应以实践教学为主, 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是具体的操作和实践, 这是教师在教室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而教师也大都是从学校门进学校门, 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 如果讲授理论知识尚且可以, 但现在学生需要的是实践技术, 对于缺少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说, 一时适应也比较困难;还有中职教材问题, 为培养技术人才需要, 教材改革已刻不容缓。

2.1 职业教育对旅游专业的宣传问题

职业教育对旅游专业要加大宣传力度, 是解决生源少的一种方法, 因此在招生时加大宣传力度是必须的, 同时, 加强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培养, 使他们的言传身教对下一届学生的影响, 是一种无声的宣传, 可以事半功倍。

2.2 职业教育对旅游专业要利用实践条件

虽然学校的教育资源有限, 但旅游专业也不能束手坐等, 要积极设法利用可能的条件, 丰富实践课堂。例如, 可以利用学校校园,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导游, 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英语的口语水平。餐饮服务的实践课教学可以利用学校的学生餐厅进行摆台练习, 就可以使学生得到实践操作的机会。对客房服务的实习, 可以直接利用寝室, 用学生的床单做练习, 演示做床的技能要求。

3 结语

职业旅游专业教育任重而道远, 虽然可以通过许多方式加强实践知识的训练, 但仍需专业教师具备创新精神, 与学生相互交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重视实践动手能力, 但也要强调理论的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的支持, 二者结合才能将中等职业旅游教育搞好, 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新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琳.把握中职旅游教学现状改进中职旅游教学[J].科技信息.2012年第9期:453转424.[1]张琳.把握中职旅游教学现状改进中职旅游教学[J].科技信息.2012年第9期:453转424.

生态旅游教学改革 篇10

(一) 英语课堂生态困境

困境一:快乐教学的虚化

一节公开课上, 为了巩固Is this bus for...?教师拿出了一张公交车的牌号, 让学生充当驾驶员, “驾驶员”走到同学前面:Is this bus for...?如果回答Yes, 那位学生就排到“驾驶员”的后面。“公交车”继续穿梭于学生位置间, 在一声声询问中, “驾驶员”身后的队伍越来越长, 移动的速度越来越慢, 其他同学坐着, 听着, 看着, 乐着……看似热闹的课堂, 学生的兴奋点到底在哪里?这样的快乐有效吗?

困境二:主体地位的弱化

T: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the weekends?

P:I usually do my homework./I usually play football...

T:××, 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

教师出示spend, Can you read“end”?学生很聪明读出了这个单词, 笔者以为教师肯定会让学生自己读出新单词, 没想到教师的鼠标点到spend, “Now read after me, spend”学生一起跟着教师朗读。

T:××, 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

P:I usually watch TV./I usually go to parks...

T:Look!This is Yao Ming.How does he spend his weekend?

P:...

上课整整15分钟了, 笔者看到教师始终控制着整个课堂, 学生围着教师转, 教师围着课本转, 丝毫没有想把话语权交给学生的意思。大部分学生只是在充当看客。这种交流看似规范活跃, 但这只是表面上的, 长此以往, 学生的语言将逐步被程序化、规范化的语言所“圈养”。

困境三:教学形式的泛化

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7 A busy day时, 学完了past和to以后, 教师出示了一串时间:11:45/6:10/7:30……学生像儿时做口算题一样一一用英语做了回答。接着老师的多媒体上出现了三条规则:

1.当分钟在1~30之间, 我们使用past, 表示几点过了几分钟。

2.当分钟在31~59之间, 我们使用to, 表示还有几分钟到几点。

3.几点半用half past。

没有观察, 没有思考, 规律应该是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呢还是教师给他们呢?

(二) 思考

每当面临这些困境, 笔者经常想, 英语教学为何遭遇如此的尴尬?我们的教育个性是不是在流失?我们是不是在陷入一种机械性工作的怪圈?我们培养的学生身上是否具有真情的流露、个性的解放?这些困境隐射出我们的教学存在什么问题呢?

1.教师———自我魅力的迷失

1) 角色的异化:在长期“师道尊严”的文化传统下, 教师总是戴着知识权威的面具, 学生总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没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课堂生活被简化为知识的传递与接受, 而精神的发展则退于自发状态, 学生只是一种“无我”的存在, 从而导致了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对话, 也谈不上理解, 更谈不上精神上的交融。

2) 语言的荒疏:把课堂当作车间, 学生既是“原料”又是“产品”, 把课堂教学当作“工艺流程”。在学生面前, 教师似乎是话语的主宰者、控制者;在教材和现成的教案和课件面前, 却又处于弱势地位, 没有自己的选择, 语言越来越贫乏, 教师在随波逐流, 缺少个性, 教育的智慧在现实的教学里逐渐淡化。

2.学生———知识构建的迷惘

生命的缺席:在具有传统教育观的教师心中, 学生是附着于教师、知识而存在的, 而不是显示作为一个“人”存在的过程。教师通过教育塑造的只是他心目中学生的形象, 而不是人的形象, 导致教育过程中“生命的缺席”。当教育进行时, 生命不在场, 学生的声音也就被忽视和遗忘了。学生在课堂中所说的, 其实仅仅是在读, 而最能凸显学生思想的要素淡化了、缩减了。在思想贫乏的教育世界里, 教育与真实生活是完全被隔绝的, 不仅影响着学生的体验与表达, 也重塑着个体内心的体验与表达, 教师权威的话语成为一种有效的控制, 它营造了一个与外界相隔离的“人造的世界”。在这里, 师生的日常生活被忽视了, 学校内外的世界被简单地视为同质的, 没有了生活的根基, 知识也是游离于生活之外, 因而也就无法真正地实现建构。

3.课堂———价值取向的偏离

1) 追求知识的传授:在很多学校、很多教师的心目中, 备课、上课、考试是教学的全部。考试考什么, 上课上什么, 语法点、错例案例心中放, 教学的目标只有一个—让学生学会这些知识。于是, 课堂上有机械的句型操练, 没有了实际的运用;有师生的交流, 没有了学生间的互动……

2) 追求精英教学:用一部分优秀学生的发言掩盖其他学生学习真相的英语课;用游离文本的媒介代替潜心感悟的语言, 省略复杂的训练过程, 呈现精彩的学习结果……

3) 追求教学及时效应: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过是向教师的指定地点不断靠近的过程。在教学时, 蕴含于学生中的复杂因素被“过滤”后只留下教师需要的那部分, 这样的教学仿佛是在“光滑冰面上的自由滑行”, 虽然轻松顺畅, 但却无法触及学生的真实经验基础, 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修复课堂生态的案例分析

在新课改实施期间, 虽然理念层出不穷, 模式遍地开花, 方法日新月异, 但是如果从生态观的角度衡量, 课堂生态已经被破坏:明显固化的知识, 极度压抑的个性, 逐渐失衡的群体, 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课堂, 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 修复课堂生态, 还原教学本真。

(一) 从“为教而教”到“无为而教”

“教学有道, 其道在寻常之中”, 无痕的教学才是原生态的课堂。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

T: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me, please read this pas-

sage:New English Teacher.

学生读完后, 出示教师的Name Card.

T:My name is...My English name is...Can you spell it? (启

发学生通过读音拼出Fanny) I’m from...My hobbies are reading books and making friends.I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you.But you’re in Yangzhou and I’m in Nanjing How can w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思考片刻后学生纷纷发言。

P1:We can write letters.

P2:We can make a telephone call.

T:That’s a little expensive.So we can be penfriends. (出示

penfriend)

T:What do penfriends usually do? (出示write a letter)

T:So you should know my address.My address is Room 402

79 Taipingmen Street. (出示address)

T:You can also send me an e-mail.My e-mail address is...

【反思】

新授, 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拉开了帷幕, 而笔者和所有听课的教师也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畅游了一番。感受课堂中的点点滴滴, 真是“润物细无声”。我们常常为了引出penfriend, write a letter, address创设了一个个的情景, 使得我们的教学过程显得支离破碎。这位教师通过一段Fast Reading, 满足了学生对自己这位新教师的好奇, 通过名片的形式提炼了Fast Reading中的关键信息, 在师生共同完成这张名片这个看似很平常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引出了新单词, 正所谓“教学有道, 其道在寻常之中”。

“无痕的教学才是教学的至高境界。”无痕的教学也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生态。而对于许多教师来说, 那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其实仔细想来, 也并非是不能达到的。备课时我们不应该站在教师教的立场上, 而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去思考、去设计。很多教师只关注设计哪些教学活动, 却忽视了学生如何学;上课过程中, 只考虑到自己如何一步一步地实施自己的教学任务, 却忽视了学生的声音。把师生间的对话交流仅仅看作句型操练的需要, 全然不顾与学生进行一种自然的语言交流和思想交流。

这种“不教而教”的无痕的教学手段正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的“无为而教”的教育境界, 这不也正是我们所不懈追求的最佳课堂生态吗?不就是教学的本真所在吗?

(二) 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 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让知识与生命共生!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9 What’s the matter?

学完What’s the matter?Here’s a...for you后,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卖火柴的小女孩。

T:Look at the girl.

P:She’s cold./She’s hungry./She’s tired...

T:Can you help her?What can we do?

P:I’d like to give her a pair of gloves.

P:I’d like to give her a sweater.

P:I’d like to give her some hot water.

P:I’d like to give her a scarf.

这时, 教师在屏幕上呈现了一段话:It is a cold day.The girl is____.She is____, too.I want to help her.I’d like to give her____.学生练习说完这段话后, 老师说:You’re all very warmhearted.So it’s happier to give than to take. (给予胜于索取) 虽然教师没有多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但是学生心里已经明白:帮助他人是一种幸福。这样的思想教育远远超过了英语学科本身的语言价值。课堂上, 我们需要听到学生真实的声音, 失却了真实与深刻, 捧出的只是一束束虚假的“塑料花”, 鲜艳得很, 却没有生命, 没有成长的气息———这并不是我们期待的。

【反思】

有生命的课堂不仅仅关注个体的生命, 更应该是课堂上迸发出的生命激情与生命体验, 在这样的激情中使学生获得感动和收获。

有生命的课堂不仅把学生看成教学的主体, 更把他们看成教学资源。学生是受教育者, 同时也是教育者, 靠学生的内驱力, 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 释放学生的个体潜能, 这既是教学目标, 又是教学过程。

有生命的课堂应是互动对话的生态课堂交往, 是知识经验分享、符合生态理念的课堂, 是信息畅通、流动的课堂。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实际上是不同主体间的思想分享过程, 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 在这样的对话中, 学生的情感得以宣泄, 教师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1]

在笔者任教期间, 为了畅通师生情感通道, 曾经设立过心灵信箱。在这里借用下面一段来自学生的心里话警醒所有的英语老师:

“老师, 请你不要把课堂只看成是你传授知识的场所, 把我们每一个人看做是储存知识的容器, 把教室看成是一个训练我们技能的‘作坊’, 我们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人, 你要关注我们的生命质量, 我们需要一个生态的课堂环境, 希望你能用一种快乐的方法让我们轻松度过每一堂课。”

(三) 从“繁琐复杂”到“大道至简”

艺术需要简约, 好课需要简约。简约不是简单, 是一种高效的整合, 一种厚积薄发的境界。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5 Seasons

T:It’s fine today.The weather is fine today. (板书新单词)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sky?S:We can see the sun.

T:So it’s a sunny day today.What do you want to do on sunny

days?

S:I want to fly kites./go to farms/go on an outing...T:Spring is coming.Do you like spring?Why?

S:Yes, I do.We can see green trees and nice flowers.

T:Yes, in spring, the trees turn green and the flowers come

out.

T:What colour are they?

S1:Some are red, some are pink, some are yellow...

S2:I like to fly kites.I can row boats.I can go to the park...

T:When it’s windy (板书新单词) , we can fly kites. (学生的

情绪进一步被调动)

Can you fly the kite?/Can you make a kite?/How many kites do you have?/Where do you usually go and fly kites?...

S3:I can put on nice clothes.

T:Yes, it’s warm in spring. (出示新单词) The days get

longer and the nights get shorter (板书) .

S4:I don’t like spring.I feel ill.I’ve got a cold.

T:Oh, I’m sorry to hear that.Sometimes it’s cold in spring

You need to put on warn clothes.

这是一节农村小学的英语课, 没有用时髦的多媒体课件向孩子们展现美丽的春天图景, 但是孩子们却用他们简朴的语言分享了一个充满生机而又真实的的春天。这才是真正的春天, 孩子们眼中的春天, 而不仅仅是出现在多媒体课件中的美图。我们感受到了师生间情感的碰撞, 感受到了师生投入地酣畅淋漓。

【反思】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简约排除随意, 而是教学上的精湛设计;简约拒绝低效, 而是资源上的高效整合;简约不是无为, 而是教学艺术上的一种至高境界, 即“大道至简”。简约的教学看上去“轻松”, 但做起来不易。它要求我们, 特别是年轻教师, 要练好自己的“内功”, 不断学习, 不断提升和锻炼自己, 使自己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文化视野和高深的文化品味。不可把简约的教学, 当成“偷懒”的借口。我们追求简约的教学, 首先要求我们把自己武装得“不简单”起来, 才会有“不简单”的底气, 才能游刃有余地营造出简约的英语课堂, 才能打造出极其“不简单”的好课来。

不要被层出不穷的理念所迷惑, 不要被日新月异的教学手段弄的眼花缭乱, 我们只要记住, “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四) 从“语言之学”到“完整英语”

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透视课堂教学, 意味着师生之间应当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 我们的心里装的不仅仅是教科书, 而是整个英语学科和学生的发展。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6 Holidays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对话中的问题, 并让学生把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

When’s Halloween?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Did you...?

教师告诉学生, 这些是文中的关键句, 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课文。读完课文后, 她拿出一张写有New Year’s Day的心形卡纸:New Year’s Day is on the first of January.People usually have a big dinner with their family.I didn’t have dinner with my family.I went to a party.

接着教师说:How can I talk about New Year’s Day?Look.I have some key words here.说完, 像变戏法似的把卡纸一翻, 卡纸的背面写着刚才一段话中的关键词:the first of January, , have a big dinner with their family, went to a party。

各小组领到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心形卡纸, 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在这样的过程中, 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整体发展, 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案例】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

T:Look, these children are from the USA.They also want some penfriends in China.Do you want to be their penfriends?

P:Yes.

T:Look, these are their letters.

Homework:

Reading:独立阅读新笔友的来信;了解他们的相关信息

Working in groups:1.Who’s your penfriend?2.Wha are you going to tell him/her?

知识是在运用中产生的, 也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可以获得生命, 得以存在。从生态学的角度看, 只有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才能使自身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减少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 从而大大提高个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以有效彰显, 形成共荣共存的教育生态系统。

【反思】

实践使很多教师产生共识:英语教学要从知识的传递走向语言的运用, 直至走向语言策略的形成, 要让学生Be able to use, 让学生获得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多年之后能从这种学习习惯中不断获取知识营养, 受益终身。

充满生命灵气、焕发勃勃生机、自由成长的课堂才是生态的课堂, 才是实现人生价值自由创造、充满机智和人文关怀的课堂, 才是健康的课堂, 才是本真的课堂。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孕育起课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为教学搭起诗意与动感的生态圈, 使课堂成为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生态旅游教学改革 篇11

关键词:高职;会展旅游;课程改革

会展旅游就是与会议、展览、节事及奖励旅游等活动紧密结合并以其为出行初衷的,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的综合性旅游活动。会展旅游因其旅游者的群体数量大、人均消费档次高、异地停留时间长等特点,发展前景尤为广阔。为了满足学生“广基础、宽口径”就业竞争力的需要,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率先在全省开设了《会展旅游》课程,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对本课程的教学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希望能为高职课程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一、同类课程比较

与同类课程比较,本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思路。教学组成员在参观著名国际会展,走访著名会展旅游策划和服务企业,对企业会展旅游策划人员进行访谈并分析岗位说明书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要求,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把工作岗位要求转换成《会展旅游》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将“知识总结、能力训练与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构建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用人单位相结合、人文素养和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实现毕业生能力与会展旅游企业的实际需求无缝对接,零距离上岗。

(二)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在对大量会展企业实地考察与访问的基础上,结合会展旅游发展现状,调整教学内容,积极开发校本实训教材《会展旅游》(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年1月版),并参考其他教材、网络和学术期刊杂志,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完善知识体系。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对会议旅游、展览旅游、节事旅游、奖励旅游四项内容进行整合,在概述的基础上,将会展活动的策划与管理融入其中,形成模块化课程结构。

(三)打造“行业专家型”名师团队。本课程已经形成职称、学历、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的课程教师团队,同时注重与会展行业的结合,主讲教师教学能力强,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对本门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有较深入的认识。与此同时,还积极聘请校外专家定期来校参与课程建设,进行专题讲座。并实施教师培训计划,不定时选派课程组教师参与学术会议、行业培训、企业顶岗实践等活动。多途径了解会展旅游发展新趋势,从而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形成了一支学术专业素质高、实践教学能力强的名师团队。

二、本课程特色与创新

(一)“三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对于会展旅游课程的教学,堅持“教、学、做三结合”的原则,采用项目教学、现场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以真实或仿真的任务为实习实训项目,将实习实训与各个项目结合起来。如根据会议旅游运作的流程,设计完成某一主题会议旅游的策划方案;根据节事旅游策划的原则,设计完成某一主题节事旅游的策划方案;根据奖励旅游策划的特点,设计完成某一主题奖励旅游的策划方案等。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完成每次实训都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设计,最后用PPT的形式展现小组项目成果,体验了团队的责任分工,培养了集体合作精神。使得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获得综合职业知识。

(二)“三段式”实践教学。(1)感知。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专业会展人员共同组成实地教学组,带领学生到会展活动现场进行实地教授,把课堂从校内搬到了校外,如参加郑州海棠文化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活动,让学生有真实震撼的感官感受,初步感知组织一次会展活动所需的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2)训练。通过科学设置的实训项目,在校内“3D模拟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等平台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如开展大学生校园文化节、家乡节庆等活动的策划工作,使学生加深对会展旅游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的理解,达到熟练掌握会展旅游运作管理业务并能对其进行运用的目的。(3)实践。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利用暑假时间学生去会展中心、会展策划公司或会展旅游公司顶岗实习,让学生能够熟悉会展旅游各个环节的工作,将相关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会展旅游运营过程中去,从而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

(三)注重能力的考核形式。为检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的实际效果,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项目任务的学习中,在该课程的考核中,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项目式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项目教学中的表现及最终期末考试等。尤其注重过程考核,其所占比重为70%,,期末考核所占比重为30%。其中过程考核是由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专家点评三者的综合得分。四个学习模块均为百分制,教师评价占40分,学生互评占20分,专家点评占40分,而后取四个学习模块成绩的平均分得出过程考核成绩。期末考核满分100分,题目都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最后按照各自比重得出学生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此种考核方式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较为合理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改进方向与途径

(一)丰富课程资源,实施课程资源上网计划。丰富课程资源包括各类教师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资源、考试资源、网络资源等。由课程教师负责,整合所有任课教师教学资料,形成教师教学资源库;整合所有学生学习资源,使之更加系统、科学;实施教考分离,不断丰富、更新考试资源;充分利用各类网络资源,开辟拓展性学习网络。在实施课程资源上网计划时,首先应充实课程内容和网上教学资源,丰富音像、影像等素材库上网,从而辅助教学。将学生在会展活动现场的表现进行录像,并完成课程教学录像制作和上传工作,实行资源班班通共享,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通道。最后还应当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实现行业专家与学生在网上的互动授课与答疑。

(二)融入本土文化,增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国及第四大客源国。河南因其悠久的文明和厚重的文化,对全世界都有着无可比拟的吸引力。会展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其中会展旅游的发展前景有目共睹。本土文化最能体现会展旅游的精神内核,而会展旅游又是本土文化最为有效的展示方式。会展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专业的人才,而本土文化的发扬光大又离不开会展旅游人才的精心策划。因此,需要全方位、多途径将本土文化知识渗透进教学方案、教材体系、课堂教学、学生实践等环节,增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便于学生学以致用。

(三)深入校企合作,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深入校企合作,将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的大部分内容,转移到相关单位中去。像会展中心、黄帝故里、碧沙岗公园等等,都可以作为课程实践教学的载体,成为实践教学的基地。让学生真正参与会展活动策划、运营的全过程,并聘请行业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担任本课程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实践的把握更为准确。要将课程教学的实训、实践活动与以后的岗位工作直接结合在一起,并与学生的就业联系在一起。

总之,会展旅游课程建设,只有通过教师团队的不断努力,与学生教学互长,勇于实践,才能有所创新,从而确保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菲,陈平.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的《会展旅游实务》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10(1).

[2] 杨华.高职《会展旅游实务》课程改革思路[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6).

探析本科旅游英语教学改革 篇12

一、本科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专业英语类课程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必须开设的课程。近年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专业英语的重要性逐渐凸现, 各行业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新形势对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委员陈至立2007年12月22日在出席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18次全体会议时强调, 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讲话中提到了“高等教育”, 由此可见, 高等教育对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决定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各个专业中的重要位置。因此, 各高校都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并有力地推动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近年来,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 从培养目标的定位到培养模式的确定,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这些成果的取得对旅游管理专业外语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 在教材编写到教学内容的选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 考试考核内容及考试考核方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为了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很有必要根据上述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本科旅游英语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 进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

(二) 本科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旅游英语教学与实践脱节。

迄今为止, “实践能力”一词已经广为接受, 成为通俗用语。但是, 需要弄清楚旅游英语实践能力包含的内容, 这样才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在现实中, 人们最为熟悉的实践能力通常是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实际上, 实践能力的范围远不仅于此。从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实践能力的角度来看, 实践能力大致包括动手操作能力、日常生活实践能力、职业活动实践能力以及人际交往实践能力等。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将来主要与人打交道, 运用英语语言工具和旅游相关知识在旅游业中从事服务和管理工作。因此, 本次研究提及的旅游英语实践能力主要是指职业活动和人际交往两个方面的实践能力。

由于教育教学改革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看重, 我们对于如何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实践、多训练。因此, 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精讲多练, 师生互动;课外多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所有这一切容易给人一种错觉, 似乎学生练得多了、实践活动参与多了, 实践能力自然就增强了。其实不然, 停留在表面层次上的、盲目的练习可能会因为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而造成浪费时间、事倍功半的后果。只有运用正确的载体, 才能提高旅游英语课程的培养效率。

2. 教学手段缺乏创新, 考核方法陈旧。

多年来, 本科旅游英语教学一直保持着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 教学基本上还处在以应付过级考试为核心的阶段, 大多数教学仍然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教学思想相对落后, 在教学中运用的主要是语法翻译教学法, 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的现象。大多数是大班单向式课堂教学, 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考核方法仍然只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 忽略了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本科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一) 旅游英语教材的选择及利用

教材是培养人才最直接、最全面的要素。教材内容既要有学生在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又要以“必需”和“够用”为度, 其广度和深度要适中, 要有职业导向性。旅游英语教材不同于普通的基础英语教材, 有其自身的特色。在教材选用和编写过程中, 既要遵循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 又要充分考虑职业岗位要求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注意基础知识教学与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之间的协调。同时, 应当在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在广泛收集并认真听取学生及用人单位意见的基础上, 以学生毕业之后应具备的职业岗位所需的英语听说能力为导向, 突出时代性、实用性和职业性, 做到教材内容与企业实践相辅相成。

1. 注重教材的基础性。

基础性要求在确定教材内容时注重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里的基础性知识并不是指在教材中充满词汇、语法等英语基础知识, 而是指包含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围绕话题的交流活动, 尽快取得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2. 注重教材内容的职业性。

教学的重要特点在于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全国第四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 在职业教育中要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将国家职业资格的要求与理论要求融入职业教育的教材中, 使学校教育真正符合社会的需求。就旅游英语专业而言, 教材选用与编写应尽量考虑学生参加英语导游证、饭店服务资格证等考试的需要。遗憾的是, 这样的教材并不多见。目前, 专门介绍著名旅游景点的书籍不少, 如《导游英语》、《实用旅游英语教程》、《旅游英语900句》、《旅游英语教程》等等。但由于体例、详略程度、景点景区覆盖面等因素, 这些书籍作为课堂教学用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去合理利用一本教材, 例如, 我们可以根据课程特征对手中教材进行整合, 取其精华, 再结合当地旅游资源适当充实新的内容。

(二) 旅游英语考核方式的探析

旅游英语课程的考核一直是采用笔试方法。其实, 就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来说, 我们更应该考虑如何完善考核办法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统的考核方法让学生感觉到平时怎么学不重要, 重要的是考试前的复习。反复记单词, 写句子, 做阅读, 总之, 学习和复习方法同大学英语并无区别。长此以往, 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识越来越模糊了, 兴趣也随之消失。我校在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时进行了一次本科旅游英语考核改革, 考试全部采用口试的方法, 结果80%的学生在这种考核方法的压力下积极准备, 在考试中的表现出色。而且, 81.3%的学生表示对这种考核办法感兴趣, 他们认为通过自己的精心准备收获了很多, 尤其是在口语方面。在此基础上, 在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又采用了口试办法对本科学生进行期末考核, 同样收到良好的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 86.5%的学生都能积极准备考试, 考试通过率提高3.5%。因此, 本科旅游英语课程考核办法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为本科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通过此次改革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 那就是学生虽对期末考核产生了兴趣, 但平时的学习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此我们考虑, 考核办法的改革不应该只局限于期末, 而应该贯穿整个学期。考核办法的改革从多方面着手, 包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 也举办一些小竞赛、模拟导游训练等等,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专业英语的快乐, 重新树立起学好专业英语的信心,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注重专业词汇的阶段性测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

(三) 旅游英语授课模式的改革与教学手段的革新

上一篇:园林的色彩美下一篇:城市油气管道工程防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