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旅游管理

2024-05-21

森林生态旅游管理(精选11篇)

森林生态旅游管理 篇1

自1992年联合国召开环境与发展会议以来, 世界各国都朝着人类可持续发展这一共同目标努力, 而人类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还是生态系统的管理问题。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冲击下, 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传统的森林经营管理已经无法解决当前发展形势下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 必须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 开展科学有效的森林生态系统管理, 以保护森林资源, 促进人力的可持续发展[1]。

1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含义及特性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是基于生态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上, 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功能、过程进行科学的理解, 综合考虑生态需求、社会需求、经济需求, 通过制定目标、合理规划、科学研究、有效实践、有力监测等手段改善生态系统的管理工作, 以确保生态系统的整理性、多样性、可持续性, 提高身体系统的健康活力, 以保障森林能持续的获得理想状态和期望的产品服务。基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含义, 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表现为整体性、可持续性、社会性、适应性和复杂性[1]。

整体性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特性, 在生态系统管理中, 必须将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生态过程等当作整体进行思考, 即要重视生态系统的等级结构, 维持生态系统的过程和格局,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要确定生态边界和合适的规模, 要仿效自认干扰机制。可持续性是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最终目的, 反映了生态系统动态的维持其组成、功能、结构的能力, 保持高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 能持续的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社会性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具有社会性, 生态系统管理要考虑社会价值、组织协调、公众参与、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协调等关系[2]。适应性是指将生态系统管理的民主原则、教育、法规学习和科学分析等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可持续地管理资源。复杂性是指森林生态管理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 表现在内部物质循环、信息流、能量转换等关系的复杂性。

2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传统森林经营的关系

2.1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传统森林经营的联系

传统的森林经营主要研究森林的永续利用和其在技术上的反映, 利用社会、经济、生态、科学的原则来管理森林产业, 实现经济目的[3]。传统森林经营的核心理论是“法正林思想”, 该理论是在传统的古典经济学和林业学有效结合的产物, 将森林、林地当中获取效益的资资本, 通过对森林和林地的集约化经营和管理, 不断提高其生长量, 并对林地进行出租获取收入, 增强其经济效益。这种经营管理理念是与工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过去的近20年中, 支配着整个森林经营活动, 其可持续思想的核心是以木材进行生产。而森林的生态系统管理正是起源于这种传统的林业资源管理和利用过程, 传统森林经营理念和方式的发展下, 对森林资源造成的巨大破坏, 推进了生态系统管理理念的产生, 促使人类对生态系统管理的认知度不断加深。可见, 传统森林经营是促使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前提和保障, 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是对传统森林经营的传承和发展, 两者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联系。

2.2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传统森林经营的区别

虽然传统森林经营是推进森林生态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但是其表现出来的弊端仍然很明显, 如传统森林经营违背自然规律和生态法则、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较低、生态功能低下等。因此, 森林生态系统不仅是传统森林经营的传承和发展, 还是对传统森林经营的改革和创新, 两组具有本质区别。

2.2.1 核心理论的区别

传统森林经营的核心理论即为“法正林思想理论”, 该理论的基础是传统经济学理论, 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4]。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核心理论上是现代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系统理论的有效结合, 注重了生态系统、生态结构、生态过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利用系统的理念和方法来解决森林的生态环境问题, 确保了人与森林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和谐, 维持了森林生态系统理想中的产品和服务。

2.2.2 管理目标的区别

传统森林经营的管理目的是以林产品的产品生产为核心, 将森林生态系统的其他产品和服务归置从属为主, 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向社会提供大量的木材及其他林产品, 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管理目标是从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作用出发, 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在社会和自然系统中的服务功能为核心, 向社会输送生态化的、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 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维护森林的生态安全。

2.2.3 经营对象的区别

传统森林经营的经验对象为以乔木为主的植物群落、森林自身的变化、森林资源实物量的保存和增长、森林生态系统物质产品的生产等。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 具体包括了生物和非生物环境资源, 在生态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 整合生态系统内部再生能力要素, 注重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注重利用外部手段来调控森林资源、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

2.2.4 经营尺度的区别

传统森林经营是基于林班、小组的空间尺度产生的, 经营单位的生产组织方式为林场。而森林生态系团管理的经验尺度是景观尺度, 主要组织形式为社会化、区域化的管理形式。

3 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现代化森林经营策略

首先, 要构建一个时间尺度长、空间规模大的森林生态经营体系。对此, 管理工作者必须广泛的调查森林资源, 明确“景观”在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具体含义, 要在短周期内对集约化的林业和长周期的林业中开展科学有效的实践, 完善生态过程, 要不断跟踪林地上和社会价值方面的数据, 进行分析后确定更为合适的经营体系。其次, 要转变思维方式, 进行系统性地思考。系统性思考与生态系统方法是一致的, 是学习型组织建立的核心基础, 在具体的管理中, 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 将管理重点放在整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上来。最后, 要提高每个职工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只有较高素质的职工才能明确系统内的各种关系, 针对自己认知的实际情况, 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促使系统作用的最大化发挥, 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

4 结语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是对传统森林经营的传承和发展、改革和创新, 吸收了传统森林经营永续经营的科学成分, 是将传统森林经营在生态系统管理理论中的整合和创新, 同时,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传统森林经营在核心理论、管理目标、经营对象和经验尺度存在一定的区别。在现代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推动下的森林经营管理必须通过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来实现国家森林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傅伯杰, 刘世梁, 马克明.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的内容与方法[J].生态学报, 2011, 20 (11) :17-18.

[2]于贵瑞.生态系统管理学的概念框架及其生态学基础[J].应用生态学报, 2012, 30 (5) :26-27.

[3]任海, 邬建国, 赵利忠.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素[J].应用生态学报, 2011, 15 (3) :14-15.

[4]田小军, 田海军.我国森林资源在培育与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18 (19) :30-31.

森林生态旅游管理 篇2

(暂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森林生态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的有关规定,结合广西实际,为规范和加强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是用于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保护、管理及其它相关支出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本办法中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是指由地方政府与森林所有者或经营者签字确认,国家级经国家林业局核查认定,自治区及以下各级经自治区林业局核查认定的生态公益林。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管理和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的各级财政、林业主管部门以及单位、集体和林农个人。

第五条 本办法中的管护人员是指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保护区域内的护林员、森林公安人员,以及国有林场、国有苗圃、林业系统的自然保护区、其它所有制形式的单位中核定的直接管护人员,以及集体林区直接负责管护任务的林农个人。

第二章 资金来源、使用范围及补助对象和标准 第六条 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安排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自治区、地、市、县各级财政安排的用于森林生态效益建设的补助资金及其他资金。自治区及地、市、县各级财政应将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 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使用范围。

(一)中央财政安排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用于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保护和管理。

1.中央财政安排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70%用于管护人员费用。

2.中央财政安排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30%用于森林防火、森林公安、病虫害防治监测、资源监督管理、林区道路维护等,并按2∶3∶5的比例在自治区、地(市)、县之间进行分配,按2∶8的比例在自治区与自治区直属单位之间进行分配。这部分资金由自治区和各地、市、县及自治区直属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遵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使用的原则确定建设项目,纳入实施方案上报自治区审批后实施。

3.对中央财政安排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的分配使用,自治区可在保证其用于管护人员经费比例不低于70%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适时进行调整;对非管护人员费用部分资金在自治区与地、市、县、自治区直属单位之间的分配比例也可根据需要适时进行调整。

(二)自治区、地、市、县各级财政安排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除用于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保护和管理费用外,主要用于试点林区内的荒山造林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政策性支出和社会性支出。

(三)保护和管理费用支出的具体界定。

1.管护人员费用。指用于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管护人员的工资或劳务性费用支出。

2.森林防火费用。指为保护和管理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而修建的小型防火设施,包括生物防火林带、了望台、防火线、通讯等;购置扑火器材,包括防火指挥、运兵车、灭火器具,以及火险预报、监测信息网、扑火费用等。

3.森林公安费用。指森林公安购置办案器材、森林公安预防等方面的费用。

4.森林病虫害防治费。指用于生态公益林区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防治、工程治理,监测、检疫设备及防治药物、器械购置,测报网点、病虫防治检疫测报实验室、检疫检查站(点)、除害处理设施建设等的费用。

5.森林资源监督管理费用。指用于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建立档案、资源监测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包括建立档案、资源监测所必须的办公设备、信息网络等。

6.林区道路维护费用。指用于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范围内的林区道路维护等费用支出。

(四)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保护和管理所必需的勘察设计、检查验收等项目管理费由地方财政适当安排,不得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中提取和列支。

第八条 森林生态效益保护和管理资金的补助对象为承担重点防护林及特种用途林保护和管理的单位、集体和林农个人,包括国有林场、国有苗圃、林业系统的自然保护区、集体林场、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单位和林农个人。地方各级财政安排的其他相关支出的资金按有关政策规定用于指定的单位和个人。

第九条 森林生态效益保护和管理资金分配主要按承担保护和管理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面积计算。中央补助标准由财政部确定;地方补助标准由地方财政根据财力确定。地方各级财政安排的其他相关支出的标准按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十条 各地、市及自治区直属单位对管护人员费用支出要制定严格的定员、定额标准,实行定员定额管理。

(一)管护人员的核定。国有林场、国有苗圃、自然保护区、集体林场、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单位根据本单位管护工作的需要等具体情况核定管护人员;林农自行管护的按实际需要核定管护人员。管护任务要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员。

(二)管护人员费用定额标准。中央补助资金部分,自治区对地、市、县及自治区直属单位按照3.5元/亩〃年进行总量控制,具体到每位管护人员的费用定额标准由地、市、县及自治区直属单位根据具体情况核定。地方财政安排的补助资金的定额标准由各级财政部门商同级林业主管部门确定。

(三)以上定员定额标准各地、市、县及自治区直属单位报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林业局备案。

第三章 资金的申报、审批和拨付

第十一条 地、市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依据自治区财政厅和自治区林业局批准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实施方案》,于每年2月底前联合向自治区财政厅申请补助资金,并抄报自治区林业局;自治区直属单位申请补助资金,报自治区林业局汇总后报自治区财政厅。不按规定申报的单位取消试点资格。

第十二条 自治区财政厅与自治区林业局对各地各单位申请补助资金进行审核汇总后,依据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批准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实施方案》,于每年3月底之前联合向财政部申请,并抄报国家林业局。

第十三条 中央财政安排给我区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下达后,由自治区财政厅商自治区林业局审批下达各地、市及自治区直属单位。自治区及地、市、县安排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由同级财政部门商林业主管部门审批下达。财政部门下达资金的文件应抄送林业主管部门。第十四条 各级财政安排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通过财政国库按照预算级次下拨。各级财政国库要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对管护人员费用及森林防火、森林公安、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林区道路维护费用中不能进行政府采购的资金,由县以上同级财政部门对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汇总的有效凭证复印件进行审核无误后,由财政部门拨到林业主管部门,再由林业主管部门拨到用款单位,发放到集体和林农个人。实行政府采购的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给提供服务和供货的单位。

第十五条 用于森林防火、森林公安、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林区道路维护的支出,根据项目建设情况,需要预拨资金的,可由项目建设单位分别向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统一向同级财政部门申报,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预拨资金。

第四章 资金管理与监督

第十六条 林业主管部门在将管护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员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管护人员信息档案和费用卡,制定严格的管护目标责任制并签订管护合同。费用支出要与管护目标挂钩,定期发放,对未完成管护目标的不能发放管护费用。对林农个人发放的管护费要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七条 对森林防火、森林公安、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林区道路维护费用支出实行报帐制管理办法。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保护和管理的单位、集体和个人,提供报帐有效凭证复印件,经同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向财政部门报帐。财政部门对报帐有效凭证复印件审核后,对符合规定的支出给予拨款。财务会计报表编制工作项目实施单位负责。涉及采购的支出,纳入同级政府采购计划,实行政府采购。

第十八条 地方各级财政安排用于重点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区内荒山造林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政策性支出、社会性支出以及规划设计和检查验收费用等支出,按有关管理办法分别进行管理。

第十九条 资金使用单位要加强财务管理,设立台帐,健全会计帐目,实行专人专帐管理。各地、市财政局及自治区直属单位每年上半年终了10日内要向自治区财政厅上报1-6月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使用情况分析报告及《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支出情况统计表》,并抄报自治区林业局。

第二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的监督检查,同时接受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驻广西专员办的审计检查。对违反资金使用规定,截留、挤占、挪用或造成损失浪费的,自治区财政可视情节轻重,采取扣减、停拨、取消补助资金等惩罚措施。被扣减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报财政部批准后调整到其他试点地区。对有关责任人员,将根据情节轻重,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对触及法律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各地、市财政局及自治区直属单位终了15日内向自治区财政厅报送上补助资金安排使用情况总结及《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支出情况统计表》,并抄报自治区林业局。各地、市林业主管部门向自治区林业局报送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增减变化情况,并抄报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林业局定期派专人对资源变化情况进行核查,凡因人为因素造成森林资源减少、森林覆盖率下降的,自治区财政厅将根据自治区林业局提出的处理意见核减其补助资金。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各地、市、县及自治区直属单位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并报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林业局备案。

森林生态旅游管理 篇3

关键词 可持续;森林资源;生态林业;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0-02

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要求,同时,也适用于生态环境。森林资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源,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不论是净化空气还是提供人类社会生产原料,或是保持水土不流失、调节气候平衡,森林资源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森林资源也是构成生物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不论是飞禽还是走兽,都依赖森林而生存,森林资源更是孕育各种珍稀植物和珍贵药材的温床。只有森林资源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促就生态林业、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森林资源的管理也要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管理,保证生态水平,提升经济效益,做到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1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我国的森林资源除了遭受自然灾害的破坏,也有很多遭受了人类活动的破坏。由于人们大量开垦荒地,许多地方的森林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成为不毛之地。例如海南岛,在过去几十年中,热带雨林面积被砍伐开垦33 hm2,却只达到一半的使用率,森林覆盖率降低了将近四倍。由于人们乱砍乱伐,以及受到自然病虫的侵害,森林火灾的发生,原始森林以每年五千平方公里的速度急速减少。大规模的森林破坏,使土壤肥力下降,同时,还使土壤失去珍贵的涵养水源能力,导致泥石流频繁发生,我国很多地区面临非常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

尽管我国森林现状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式,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森林资源呈现不断增长的良好趋势,森林覆盖率提升了一倍,排在世界前列。我国相关部门近年在森林资源管理中倾注了很大的心血,不但制定了规范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健全的管理体系,还做了许多宣传工作,把工作付诸于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改善了森林管理,使生态林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为我国的各方面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原料木材,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

建国初期,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6.8%,到了现在,增加到16.55%,而与此同时,世界森林资源总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这表明我国在森林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天然林地面积得到明显增加,林地保护区也逐渐增多。人工林面积较大,森林滥砍滥伐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2 森林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森林管理水平显著上升,我国的森林资源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例如:森林资源管理方法不科学,管理力度不够,滥砍滥伐现象普遍,人们的对森林的保护意识不够,对生态林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了解不够,对生态环境漠不关心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使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影响可持续发展,损害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现列出森林资源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2.1 忽视可持续发展,只注重眼前利益

国家有关部门没有以可持续的眼光对待森林管理,有一部分林区只是以营利为目的,只注重短期利益,不关注长期发展,导致森林资源产生了严重损失的情况。保护森林资源不受破坏,才能更好地发展生态林业,维护国家的利益不受侵害,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

2.2 缺乏科学管理经营方案

目前,我国森林方面的管理经营方案处于不成熟阶段,编制的方案不能达到切实可行的效果,很多方案只是空洞的口号,难以付诸实践,造成管理效率低下。

2.3 森林管理方法不合理,技术含量低

从我国森林管理现状看,暂时还没有实现森林资源全面地、科学的管理,没有做到集规划调查、设计管理为一体,不能够使森林信息得到实时反应,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2.4 管理森林资源的制度和法律不够完善

法律法规对不法分子起到了很大的约束作用,使森林资源不受到不法分子在利益的诱惑下的非法破坏。但目前我国森林管理制度离科学合理还有一定的距离,规范不够完善,还存在一定的法律漏洞,让不少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森林资源与国家、集体以及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而目前,我国在国家、集体以及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匀。

2.5 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意识薄弱

国家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做到让每个人都具有浓厚的森林保护意识和生态林业发展意识。许多个人特别是林区农民认为森林资源属于大自然天生地长的产物,没有保护观念,随意的滥砍滥伐。

3 森林资源科学管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效益的发展与林业发展密不可分,要发展经济效益,就要先发展生态林业,要正视问题,肯定成果,进一步增强做好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3.1 以经济发展为核心

为提高生态和经济效益,就要建立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市场竞争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林业创新科技体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信息为主,帮助森林资源和生态农业实现准确和科学管理,使森林管理更加有意义。要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发展林业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实施"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这3个原则,来实现我们资源低消耗、生态高效率和污染低排放的效果。

3.2 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

采用的管理方法一定要科学合理,经营模式多样化,避免单一,综合林业发展新模式,必须使其具有三大效益: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采用林草、林药、林果、林菜及林禽结合等模式,这样既能增加收入,还能调节产业结构。

3.3 完善林业管理法律法规

我国林业资源利用和森林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等一系列关于林业的法规、政策和法律方针应该建全完善,才能为林业资源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护,而不是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破坏生态林业,降低生态效益。林业建设在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它必须承担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的重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还必须实现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成以生态建设为主。

3.4 加强低产林业改造

人类离不开森林,因为它是孕育人类的母亲,它不仅能保护土壤,涵养水源,还能调节气候,给大家制造必不可缺的氧气,它就是人类的资源宝库。低产林改造是项伟大的工程,近年来。在广大农民带动下,农村掀起了植树造林的热潮,其中大面积杂木、灌木、油茶这些天然林也在低产林改造中被改造,变成了全垦全造的美丽杉木林,当然,其实不少的林业企业和农户们也在此次低产林改造中,收获一定利益。但是,低产林改造也有一些政策漏洞,所以,林业部门必须从现在起要高度重视,加强原生林的保护规划。必须有计划地扶持封山育林,要想恢复生态林业,还要划分出一些稀有林木和杂木林的保护区,减少全垦全造杉木林的面积。

4 结语

森林资源管理在林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里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想要实现生态林业和森林资源的有机统一及平衡协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犹为重要,增强森林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国民经济发展功能。在现实意义上完成,森林资源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制高点,完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达到共赢。

森林生态旅游管理 篇4

引言

伴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态类型的旅游模式的需求量也不断的扩大,这使得森林生态旅游模式的发展规模随之逐渐的扩大。但是,此种旅游模式在不断的获取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时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一些生态环境问题暴露了出来。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在旅游模式能够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主体利益者就一定要共同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并且,森林生态旅游作为一项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为发展目标的旅游活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前提,还需要兼顾各方的利益。

一、构建生态旅游的管理模式

首先,景区保护性的管理模式。由于在欧美等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生态旅游已经具有了较为久远的发展历史,所以,这些国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理念,这些理念都值得我国进行吸收和借鉴。从外国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来看,其主要采用的是对景区进行保护性的管理,利用分级管理的方式,对其中的森林资源多方面的保护。此种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第一,参与主体权责分明。主要采用的是国会立法、管理者以此为基础,并同地方的实际管理情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统一的管理。第二,有效的协调了地方同中央的关系,以垂直管理为主要模式,明确的定位管理者的角色。第三,监督体系完善,管理和经营权分开,且允许群众参与管理。以此看来,国外在生态旅游管理方面的经营、管理和规划机制等方面的经验,十分值得我国借鉴。其次,对游客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同其他类型的自然景区相比,森林生态景区的旅游形式、场所、体验和参与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该类旅游模式对于游客综合素质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管理时应该要采用人性化的游客管理模式,利用思想教育和法律管理手段相协调的方式来提高游客的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

二、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策略

(一)有效的协调各主体之间的矛盾

对于森林生态旅游来讲,其参与的主体主要有四大类,即旅游地政府部门、开发此景区的企业、游客与当地的居民。由于此四大人群追求的利益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其利益关系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面对此种情况,在进行实际的旅游管理工作时,就需要重视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矛盾的调节。目前,该旅游模式参与主体存在的矛盾主要有:各个开发企业之间利益的矛盾、政府同企业间的矛盾、当地居民同游客之间的矛盾。其中,对于政府同企业之间存在的矛盾对于该旅游管理的影响十分明显。由于企业看中的是对于经济方面的追求,这就使得其很容易在开发的过程中破坏生态平衡,盲目的开发生态资源。对于此种情况,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可以吸收和借鉴一些国外的管理经验,对旅游景区逐渐的实施分级管理方案,将景区的经营权和管理权分隔开来,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该经营管理工作之中,充分的发挥群众和政府的力量,对开发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除此之外,由于在该旅游模式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追求的利益点存在差异,所以,为了可以有效的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政府部门应该要充分的发挥其在该管理工作中的主动作用,利用政策手段加强对管理方向的引导,使企业在开发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重视对生态资源的保护,从而实现该旅游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二)增强对参与主体管理的力度

除去上文提到的要强化政府部门对于该旅游模式的主导管理作用,以及企业要提高绿色管理力度的方式之外,还需要加强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管理。对于二者的管理,相关部门可以吸收和借鉴当前我国社区参与管理与对游客的人性化管理此两种管理手段,提高对于构建生态旅游社区此参与机制的重视程度[3]。与此同时,可持续、可进入与监督等三方面的管理机制内容,有效的调动起当地居民主动参与到旅游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充分的发挥出社区参与对于旅游管理具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游客的人性化管理力度,采用不断的向游客宣传灌输保护资源和环境方面的思想教育,来培养游客形成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使生态旅游可以名副其实。

三、结论

栾川县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趋势 篇5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多地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因此,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对于扩大人们消费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和市场稳定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森林旅游;生态旅游;发展;河南省栾川县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5-0-02

1 森林生态旅游方兴未艾

河南省栾川县地处豫西伏牛山腹地,总面积2477 km2,34万人,素有“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典型的深山区县。近年来,栾川县充分发挥森林景观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工矿强县、旅游兴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狠抓森林旅游业发展,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栾川模式”成功在全国叫响,成为全国拥有4A级以上旅游景区最多的县份,森林旅游业也成为栾川县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最有活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产业。

2 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对于加快促进栾川县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加快旅游与林业的融合,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推动栾川县旅游业转型升级;二是有利于满足人们休闲、放松等生活需要,通过积极参与生态旅游,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三是有利于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成果,增加林农收入,实现强林富民;四是有利于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强化栾川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

3 加快森林生态旅游建设

3.1 加强资源保护

合理布局各类森林旅游设施,加强保护设施建设,做好重大旅游开发项目前期研究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加强森林旅游项目建设的管理,严格按要求办理项目审核审批手续,任何景区在深度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前,需将总体规划报县森林旅游工作小组办公室,经评审通过及办理相应林地占用、林木采伐手续后方可施工,严禁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发生,防止旅游开发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森林旅游,严禁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发生。

3.2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改善森林旅游景区与主要交通要道的交通条件,完善森林旅游景区的供电、供水、供气、供热和通讯等设施;加快推进森林旅游景区的旅游步道、停车场、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小型景区建设,完善景区步道修缮、围栏加固、安置警示标志等工作,进一步提升景区形象,打造具有独特森林资源景观的精品景区。

3.3 积极开展生态文化和森林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森林旅游景区要以县林业局为技术指导,积极组织对本景区内的珍稀野生植物、古树名木、中药材等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分类建档,对普查出的树种悬挂树木标识牌,为游客了解森林、认识林业、探索自然提供良好的场所和条件。着力建设一批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生态文化(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不断提升森林生态文化功能。

4 创新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依托森林旅游景区,引导和支持林农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实现增收致富。鼓励林农利用承包林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鼓励发展“森林人家”等森林旅游接待设施。通过森林庄园、森林人家创建活动,鼓励引导那些特色鲜明、环境卫生好、服务意识高的农家创建“森林人家”。

5 加强宣传促销

紧紧围绕“一园一主题、园园有特色”的发展目标,建立森林旅游宣传促销机制,加大森林旅游的公益性宣传力度;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准确把握市场定位,加大特色森林旅游产品的策划和推介;加大宣传资金投入力度,举办好老君山文化旅游节、龙峪湾金秋红叶节、伏牛山滑雪节及森林旅游博览会等大型旅游活动,不断推出和丰富具有地方特色、资源和文化特色的森林旅游主题活动,使栾川旅游宣传效应进一步增强。

6 加强人才建设

县行政主管部门要整合各类资源,通过制定政策措施,充分调动旅游行政部门、培训中心、旅游院校、旅游行业协会和旅游企业等多方面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形成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多方联动,发挥整体功能;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和方式,推动旅游人才信息交流,促进旅游人才合理流动,为深化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良好环境;要推动院校教育、在职培训、资格认证的协调发展,多形式、多层次开发人才;要重视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为学校提供专业森林旅游实习实训场所,共同制定实用技能人才培训方案,加快森林旅游专业性、实用性、技能型的人才培养。

7 创新管理机制

强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森林旅游资源的行业管理职能,加强对森林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指导、监督、执法,健全景区管理机构,强化管理机构对景区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职能;深化森林旅游经营机制改革,在稳定森林旅游资源权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政企分离、事企分离、所有权与管理权、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模式,鼓励组建专业化公司或集团;加快森林旅游行业协会的建设,承担起森林旅游发展的技术培训、咨询服务、信息提供、游客和行业合法权益维护等工作。

下一步,将要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用足用好用活各项促进森林旅游发展的政策,努力实现栾川旅游由景区数量增加向景区质量提升、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提升、由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增加向游客人均消费水平提高的“三个转变”。

总之,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对于促进栾川县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只有充分利用栾川县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采取正确的旅游政策和策略,才能使栾川县的森林生态旅游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起来。

森林生态旅游管理 篇6

1 我国森林公园与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2010年底, 全国共建立森林公园2 583处, 总面积1677.69万hm2。其中, 国家级森林公园746处, 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区1处, 面积1 177.66万hm2。9个省的森林公园总数超过100处。森林公园的建立, 标志着以开展森林生态旅游为主体的多种功能已经确立, 森林不再是生产木材的基地, 逐步变成保护森林资源的生态区域。

根据对1 982处森林公园 (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746处) 的统计, 2010年共接待游客3.96亿人次 (其中海外游客1 076.81万人次) , 旅游收入294.94亿元, 分别比2009年度增长18.90%和30.40%。游客人数方面, 198处森林公园游客人数超50万人次 (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152处) , 其中53处超100万人次 (其中国家级44处) 。旅游收入方面, 373处森林公园旅游收入超1 000万元 (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37处) , 其中79处收入在5 000万元~1.0亿元 (其中国家级71处) , 42处超亿元 (其中国家级41处) 。

可见我国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事业发展非常迅速, 既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也有效地保护了森林生态资源, 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然而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除《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规范外, 关于森林公园管理体制和生态旅游发展方式等方面依然存在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

2 我国森林公园与生态旅游管理的法律问题

当前我国森林公园数量迅速增加, 规模不断扩大, 对保护森林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 森林公园的管理模式依旧沿用改革开放之初的做法, 许多森林公园的管理者, 同时也是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市场的监管者和经营者, 三种身份集于一身, 角色比较混淆, 造成政企不分, 管理混乱。

从全国森林公园管理体制模式来看, 大体上可以分为政府职能型、政企分开型、政企合作型、企业管理型四种类型。我国森林公园管理模式实行的主要是政府职能型, 也就是政府部门既行使监管职责, 又充当市场经营主体, 形成“两种机制、一套人马”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 它造成我国森林行政管理部门不仅行使政府职能, 而且在森林公园的生态资源配置、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生态旅游服务等方面也参与市场利益分配。客观上混淆了森林公园管理与生态旅游产业经营之间的界限, 导致森林公园管理部门以为自己是旅游产业部门, 对自身管理职能和部门性质认识模糊, 简单地把森林公园看作经济、利润和就业的载体, 一味强调其经济功能和效益, 而忽略了其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科研教育以及精神文明等方面功能和效益。

3 完善森林公园与生态旅游管理法律问题的建议

3.1 转变观念,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森林生态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种, 它构成了我国生态旅游的主体。各地方政府要把森林生态旅游放到振兴经济的战略高度, 高度重视森林生态旅游业在整个旅游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切实树立产业观念、旅游观念和环境保护观念, 强化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

3.2 对现有森林公园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目前, 我国森林公园管理体制政企不分, 机构不断膨胀, 管理内容无所不包, 严重混淆了行政管理与市场经营的角色区分, 无法适应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市场化要求。建议尽快明确政府部门的角色定位, 改变当前政府部门与企业或经济组织的直接经济利益关系,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依法管理、监督和调控市场的作用, 对森林公园管理和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市场管理实行“政企分开型”的管理。

3.3 完善法律法规, 强化保护

首先, 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政策, 加强行业管理, 尽快完善森林公园与森林生态旅游的法律法规, 树立依法管理的理念, 走“以法兴游、以法治游”的发展之路。其次, 提高森林公园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立法级别和力度, 改变以往法律法规约束力有限的局面;三是要加强执法监督, 保障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充分发挥其保护生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的发展 篇7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

森林资源是我们所生存的地球资源当中最为重要的环境资源, 它不仅构成了生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同时也是经济发展和现代社会的最重要基础。它不仅能够提供很宝贵的生活生产原材料, 同时也能够消除噪音, 调节气候, 保持水土, 减轻或者是防止旱涝, 风沙等自然灾害, 更是孕育了无数的珍贵药材和飞禽走兽。森林资源在人类发展的历程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当中加强森林资源的管理, 发展生态林业, 一定要实现森林资源和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森林资源管理的办法早就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了, 如何能够确保生态效益的, 保证生态林业和森林资源管理协调统一, 提升经济效益的水平。基于这个现状, 本文对于生态林业的发展和森林资源管理进行了浅显的探讨。

1 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从提出了森林资源的管理理念以后, 我国相关的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在相关的管理工作上面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 制定了一系列森林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和规范, 已经改善了旧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 并且取得了非常傲人的成绩。在近几十年以来, 虽然已经为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木材, 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森林资源仍然是在保持着总量不断增长的良好趋势, 当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已经比我国建国初期的森林覆盖率翻了不止一倍, 已经由最开始的8.6%提升到了现在的16.55%, 而在全球地区的森林资源总量正在不断的下降, 这正表明了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力度以及美好的未来。

虽然说我国的森林资源呈现总量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 但是当前我国的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说:森林资源管理不善, 力度不够, 森林资源分布不公, 滥砍滥伐, 超额度砍伐, 局部破坏等现象仍然不断发生, 这些现象严重损害着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危害生态环境, 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1 只注重眼前效益, 生态意识薄弱, 没有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森林资源的发展

全国有很多的林区森林都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 只关注眼前的利益, 并不注重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 导致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 滥砍滥伐, 减弱了地方的洪涝灾害的抵抗力, 这就使得保护森林资源只是成了一句标语式的口号而已。

1.2 森林资源管理的法律, 制度和规范并不够完善

在法律制度和规范方面, 目前还只是处在“人治”的状况, 而这些法律法规的不配套会给不法分子制造了钻漏洞的机会, 处处存在着有法不依的现象。同时还应为, 责权利3者之间的关系, 使得个人, 国家和集体3方的利益分配不均衡, 流失很多。

1.3 管理技术不高, 手段不当

在当前仍然没有很切合实际的森林资源管理技术体系, 森林资源管理是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森林资源管理技术体系, 使得调查、规划、统计、设计、检测、管理采伐一体化的信息能够得到全面共享。而要实现准确快速的统计、调查、全面的设计、规划、科学的采伐、有力的监测、高效的管理, 仍然有很长远的路要走。

1.4 大部分的林区都缺乏科学的森林经营方案

由于很多客观、主观的原因, 我国大部分的森林管理单位并诶有编制可行的森林经营方案, 这样就会使得年采伐限额出现很多的问题。

2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所谓的经济效益就是要发展林业, 把其当作生产原材料所带来的经济方面的效益。生态效益就是指林业的良好发展可以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正面影响。一般来说, 森林资源具有3个方面的效益, 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中生态效益的价值要远远超过经济效益。但是在这3种效益当中, 只有经济效益让人能够清晰地感受到, 所以往往最先受到人的关注, 而生态效益最容易被人忽视。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环保意识增强, 生态效益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人们也正逐渐认识到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实质上, 生态效益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如果只是过分的追求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生态效益, 在初期可能经济效益的收获比较大, 在短期内, 经济增长速度迅速增长, 但是如果到了后期, 可能因为生态环境被严重的破坏, 造成的损失就会使经济发展萎靡或者停止。如果说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 不仅能够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 还能够保持良好的势头。因此在管理森林资源的同时, 必须要注重经济林业和生态林业的统一协调, 这样才能够支撑生态林业的良好发展, 保证强有力的经济实力,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林业可持续发展

3.1 可持续发展

统一协调生态林业和森林资源管理, 必须改变粗放式发展模式, 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 要实现科技兴林, 不断的提高林业的科技含量, 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3.1.1 要建立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竞争力

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的林业创新科技体系, 从而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现在有一种“数字林业”的概念, 也就是说要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 来推动林业管理和经营的科学化和精确化, 来加快林业的现代化。

3.1.2 要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要始终不渝的坚持实践检验成果这一真理, 将检验过后的成果积极主动的应用到林业的生产实践当中, 从根本上解决可续研究和林业生产相脱节的问题。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来鼓励技术人员实现技术的服务, 承包和转让等手段, 以及创办经济实体, 联合开发等不同的形式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3.1.3 要加强林业应用技术和基础学科的研究

要做好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 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 同时还要加强研究壮苗良种的培养技术, 充分利用栽培技术来抓好树种布局、结构的调整, 提高壮苗良种的成活, 研究陷阱的木材制造, 加工和利用技术来代替传统的技术, 提升林产品和木材的社会经济价值, 提升木材的总体生产技术水平的速度, 来增强林业生产的市场竞争力。

3.2 实践中要协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当前,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实践的过程中已经做出了很多有效的措施, 主要包括:

3.2.1 林农结合

要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 建立多样化经营, 综合开发利用的林业发展新模式, 要使其具有生态, 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说林药结合, 林草结合, 林果结合, 林菜结合, 林禽结合等种植模式, 在增加经济收入, 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 生态效益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3.2.2 规模化造林

要规模化的发展速生丰产林, 经济果林等经济林地, 同时也可以快速的提高景观效益,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2.3 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机构

要实施强有力的法律, 政策, 法规, 不断的完善和加强资源利用, 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等林业的法规、政策、法律方针。

4 总结

在林业发展过程当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就是森林资源管理, 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要想统一协调生态林业和森林资源, 必须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真实实践, 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生态服务功能和国民经济发展功能的需求, 真正的实现, 森林资源管理,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协调。

参考文献

[1]吴庆文.浅谈如何加强森林资源管理[D].科技天地, 2010, (03) .

[2]邵开贤, 严玉国.谈对生态林业发展的分析[J].中华民居, 2010, (03) .

森林生态旅游管理 篇8

(一) 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情况。

2002年泉州市开始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 目前全市共有生态公益林面积418.5万亩, 占全市林地面积的39.6%, 其中国家级73.8万亩, 省级337.5万亩, 县级7.2万亩。根据生态区位的脆弱性和重要性, 全市418.5万亩生态公益林划分为三个保护等级:一级保护 (严格保护) 林地 20.84万亩, 二级保护 (重点保护) 林地208.79万亩, 三级保护 (一般保护) 林地188.87万亩。

(二)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及用途

1.国家级、省级重点公益林补偿情况。

国家级每亩5元, 用于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保护及管理费用支出;省级补偿每亩5元, 其中:用于补偿和管护支出每亩4.5元, 公共管护支出每亩0.5元。在国家级、省级补偿的基础上, 全省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所有生态公益林每亩补偿2元, 全部用于林权所有者的补偿。

2.市、县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情况。

2007年11月泉州市制定出台了《泉州市市级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使用管理规定 (试行) 》, 对全市已区划界定的国家、省、县级生态公益林每亩补助2元, 全部用于林权所有者的补偿。2007年起泉州市管辖的晋江、石狮两县级市也对本区域内的所有界定的生态公益林每亩再补助5元, 使得这两个县级市的生态公益林补助每亩达14元。

(三) 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的管理

1.资金补偿的方式。

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的重点公益林和自然保护区内的公益林, 补偿性支出由上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统筹安排;自然保护区中属于林农个人所有或者经营的重点公益林, 由自然保护区管理单位将补偿性支出全部拨给林农;村集体所有的重点公益林, 补偿性支出由村集体根据林农承包面积统筹安排;林农个人所有或者经营的重点公益林, 补偿性支出全部拨给林农个人。

2.补偿资金的申请和拨付。

每年年初由县级财政部门、林业部门联合向市级报送申请资金文件、上年度工作总结以及上年度批准的征占用公益林林地情况, 市级汇总后再联合向省级报送。财政、林业部门对补偿资金实行专项管理, 分账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单位, 由财政部门通过国库直接支付到单位, 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 采取报账制度的方式拨付。

3.补偿资金的监督检查。

补偿资金的使用单位严格会计核算, 设立台账, 健全会计科目, 定期逐级向县级以上林业、财政部门提供补偿资金使用财务报告及有关情况。林业和财政部门会同审计等部门加强对补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标准偏低。从2002年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以来, 补偿资金从每年每亩1.35元, 提高到今年的每亩9元, 经费的一半用于支付护林员工资, 另一半用于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补偿。由于泉州市大部分沿海乡 (镇) 生态公益林比较零碎、分散, 面积小, 大多数村生态公益林面积在300亩左右, 即使省级补助标准每年都有所提高, 但补助资金还不够支付护林员工资。生态公益林所有者得到的补偿很少, 而且还要承担生态公益林管护、防火、病虫害防治等责任, 因而挫伤了林农建设和管护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

2.当前没有统一的补偿标准, 造成生态公益林受益单位与生态公益林所有者之间的补偿标准很难达成一致。如石壁水库管理处要求对库区一尚未划定生态公益林的商品林1.15 万亩全部划定为生态公益林, 每年每亩给予生态公益林所有者5元的补偿, 而生态公益林所有者认为补偿标准偏低, 不愿意区划界定为生态公益林。

3.林农获得的补偿资金远低于林地出租的租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社会上营造速丰林桉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商品林林地租金逐年提高, 每年每亩达到20元以上, 而经营生态公益林得到的补偿较少, 两者反差很大, 一些林农不愿意领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 却要求调整生态公益林为商品林, 加大了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护的难度。

4.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来源单一。目前,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是由中央及地方财政承担, 单一的资金渠道制约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数额, 财政要再逐步提高补偿数额, 达至林农应得的补偿金额有很大难度。

5.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使用管理过程中, 个别地方存在资金滞留在财政部门、林业部门, 资金分配没按规定比例安排, 资金分配公示制度未落实等一些问题。

三、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对策

1.各级政府应尽快出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在尚未出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之前, 政府应逐年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 减轻生态公益林所有者的损失。同时, 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投入, 对生态公益林无林地造林、疏林地和低效林分改造、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等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2.建立科学、实用的森林生态效益评估体系。根据生态区位、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和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制订不同的补偿标准, 充分调动生态公益林所有者管护和营造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

3.多渠道筹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除现在中央及地方政府安排的财政资金外, 同时还要按照受益者合理承担的原则, 从利用水资源发电收入及以森林景观为主要旅游资源的景点门票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等渠道筹措资金, 也可接受社会各界捐赠作为补偿资金的补充来源。

4.制订、出台优惠政策, 积极鼓励水库管理、水资源发电、以森林景观为主要旅游资源等森林生态效益受益单位租赁或承包经营周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建设。

5.取消收取生态公益林林木采伐育林基金或降低育林基金收费标准。降低林木采伐成本, 增加林农收入, 缓解生态公益林林区群众生活与资源保护的矛盾。

森林生态旅游管理 篇9

世界上共有森林面积为38.6亿公顷, 占世界陆地面积30%左右。

中国的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地区。东南部地区和台湾岛主要是人工林。

由于我国人口多, 人均林地面积就相对很少。毁林开荒、乱砍滥伐, 使我国本来就不多的森林资源破坏非常严重。火灾、虫灾等也加剧了对森林的破坏。面对森林严重不足, 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就日益重要。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 改善生态、保护环境, 加快林业发展已经成为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1 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危害

由于人口膨胀, 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局部发生的乱挖滥采野生植物、无序采矿等掠夺性破坏行为, 导致现有森林火灾、病虫害等隐患时而显现, 尤其是恶性的深林大火产生, 是造成森林覆盖率相对较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是森林生产力急剧下降的根本原因, 对环境和气候也产生着恶劣的影响。如:沙尘暴、全球气候变暖、濒危生物生存异常乃至迅速灭绝等现象。都与林业生态安全与稳定有着主要的关联, 因此, 保护森林资源安全, 尤其是加大森林防护工作, 对我们每位公民来说, 必须认真及时地纳入我们整个日常生活的行为之中。

2 加强防火, 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意义

森林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认真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 对于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森林火灾不仅严重危害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也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带来危害。因此要做好森林防火这方面的教育和宣传, 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 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措施。

森林防火教育既是护林工作的基础, 也是此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森林防火的意义、森林防火教育的重要性及森林防火教育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指导。

长期以来, 由于忽视森林经营, 我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低, 中幼龄林比例高, 林分过疏、过密比较普遍, 林木枯损量年均近1亿m3, 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森林生产力和增强森林多种功能的潜力巨大。坚持不懈地抓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林业行政执法工作, 预防和减少各类灾害造成森林资源损失, 减少毁林、防止森林退化, 减少森林的碳排放。才能把握森林资源总体状况, 推动林业科学发展。

3 保护森利资源, 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

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 要对森林防火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才能有效保护好生态环境。

保护森林资源, 森林防火措施主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3.1 思想认识

要提高认识, 森林防火工作不仅是发展的需要也是稳定的需要。

3.2 宣传工作

要提高责任意识, 全面宣传森林防火知识, 让群众了解重大森林火灾的危害性, 做到电视上有影、广播上有声、报纸上有字。

以景区的防火宣传为例:

一是在景区入口处设置了中、英、日、韩等多国文字多种颜色标识的每日火险等级标示牌, 提醒进入景区的游客当天的森林火险程度;

二是在景区入口处设置火源回收箱, 要求游客在进入景区时将随身携带的火源放入火源回收箱, 有效控制了进入景区的火源;

三是及时关闭了原始森林观光和景区内所有的人行栈道, 每天坚持派出专职消防队负责对景区公路两旁干枯的草丛进行人工洒水, 增加公路沿线草丛的湿度, 从而降低森林火险隐患;

四是利用电子大屏幕开展森林防火宣传。采取“点、线、面”相结合方式, 利用景区入口处大屏幕滚动播放森林防火宣传警示片、大力营造森林防火的浓厚社会氛围, 保证了森林防火意识深入游客心中。

3.3 预防措施

森林防火工作预防是基础, 要落实专兼职护林人员, 要增添防火设备, 要清理火灾隐患。

3.4 责任落实到位, 认真落实防火措施

森林防火工作重在责任落实。认真落实森林防火工作措施, 严格火源管理。森林防火工作重在责任落实, 要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 把森林防火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很重要。

3.5 检查督促减少火灾的发生

对防火工作要检查督促, 形成一个“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的”积极氛围, 树立“森林防火警钟长鸣、义务植树人人争先”的长效意识。减少火灾, 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总而言之, 火灾是森林的大敌, 现阶段林业工作任务是紧紧围绕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总体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 以控灾减灾为中心, 以完善森林防火体系建设为基础, 以科技进步为手段, 以重点森林防火工程治理为突破口, 加强领导、加大投人, 坚决遏制森林火灾发生的严重势头。

参考文献

[1]彭光辉.森林资源保护与森林资源开发[J].当代教育, 2006, 2.

[2]杨树槐, 霍立文.掌握森林防火工作的规律保护森林资源[J].吉林林业科技, 1999 (6) .

森林生态旅游管理 篇10

【关键词】方正原始森林公园 生态旅游开发 方正县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为适应人们“回归自然”和保护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据世界旅游统计,在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是生态旅游,年增长率达到20~25%[1]。方正原始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受到的人类破坏少,在公园的发展过程中为达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展生态旅游是其最佳的选择。

1 方正原始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分析

1.1方正原始森林公园概况

方正原始森林生态旅游区(现用名为双子山原始森林公园),地处张广才岭西坡,老爷岭北麓的中低山丘陵地带。南起大秃顶子高峰(1291.6米),北至错草顶子山,东临西南岗,西自中央山往南到大石子河,规划面积为131平方千米。海拔在200~1291.67米之间,山势较高,坡度较大,山梁之间有峡谷分布。由于森林茂密,水源充足,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

1.2方正原始森林公园发展优势

1.2.1资源优势 方正原始森林景区内共有金雕送绿、老虎洞、明石塘、绿海松涛等十四个景点。由地理位置所决定,这里生长着针阔叶混交林木。公园里,树龄在三四百年的大树比比皆是,这就是森林公园的“原始”定义。动物资源有黑熊、野猪、狐狸、貉、獾、梅花鹿、马鹿、狍子等。鸟类有雀鹰、仓鹰、杜鹃、啄木鸟、岩鸽等。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里的许多景点,像老虎洞、神龟、明石塘都属于第四纪冰川遗迹,是250万年前开始的第四纪冰川运动的结果,因而具有极其珍贵的科研价值,这在哈尔滨市的地质环境中是极其罕见的。

1.2.2区位优势方正原始森林生态旅游区正处于黑龙江省东部旅游热线上,又是省内距哈尔滨市最近的原始生态旅游区,距哈尔滨192千米,距佳木斯161千米。哈通公路方正县城出口正座落在通往该旅游区的公路上,是哈尔滨与佳木斯之间的中间地带,每日有近百辆客车来往于哈佳之间,交通十分方便。哈同公路复线建成以后,车流量将大大增加,车速将大大提高,为景区的开发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1.2.3政策优势 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为旅游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保障。方正原始森林生态旅游区开发定位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省市旅游开发规划思路相吻合。方正作为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县之一,一是旅游开发的重点区域,哈市政府确定“十五”期间将方正等四个县建成生态县,国家也将方正列为“全国中小城市生态建设试验区”之一。按此目标现已编制了《方正县生态建设规划》确定了建设五个县级、一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四个生态示范区和示范乡。生态旅游开发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建设原始森林生态旅游区与省市生态保护建设规划相融合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统一。

1.3方正原始森林公园发展劣势近几年来,方正原始森林公园尽管有了一定发展,但依然存在着投入少,宣传力度不够,发展缓慢等问题。当地政府由于财政开支紧张,加上其它的投资、融资的渠道也不通畅,谋求发展的途径少。方正原始森林公园的游客主要来自方正县及周边地区,是传统的近距离市场,中远距离的新市场基本上未得到开发。现有客源市场主要是以夏季的大众观光、休闲为主,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市场结构比较单一,市场规模比较小。虽然方正原始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但目前公园各个景区分布较散,很多有特色的景区尚未开发,目前大部分游客只是单纯的登山观光旅游,在区内停留时间短,大多数游客是当日往返,因而制约了客源市场的扩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游客接待能力严重不足,娱乐设施简陋,满足不了游客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2 方正原始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2.1方正原始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总体战略和思想

2.1.1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在保护好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旅游活动[2]。在规划中,旅游用途和保护用途相抵触时,以保护用途为先。在旅游开发中应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方式去开发,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区内游、区外住,寓保护于开发之中,实现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2.1.2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 特色是旅游地形象的体现,特色旅游产品是吸引游客的源泉。生态旅游类型各异,原始森林生态旅游是本區的突出特色,依次塑造鲜明的旅游区形象和生态旅游精品,最能吸引和满足回归大自然的消费需求。打特色牌,走特色路,以试销对路的产品开拓市场。

2.1.3坚持质量第一原则 坚持高起点、高目标、高品位与高水平建设、质量第一的原则。树立旅游精品意识,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对整个旅游区并非一次全面开放,而是本着统筹规划,重点开发,分期推进,滚动发展原则,重质不重量,严格按生态旅游的要求,建好一块,管好一块,避免伤及未开放的地区。努力保持旅游区的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质量。

2.2方正原始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主要措施

2.2.1理顺管理体制,加强人才培养 方正原始森林公园要想凭借当前生态旅游发展的大好形势走向市场,首先应建立一套纵向的分级管理体制,并在上下级之间、行政与业务之间建立一套良好的信息沟通体系,以保证各项决策与规划能得以连贯顺利地执行。方正原始森林公园尚处于开发的初期阶段,对人才的需要是全方位的,需要从事旅游专业的科技人员,从事环境教育的科普人员,兼具生态学知识和旅游市场知识的公园管理人员,具有旅游专业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导游人员等。

2.2.2科学规划,协调发展旅游开发必然对森林公园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破坏,因此必须经过充分论证,制定出科学的生态旅游规划,坚持以保护为前提,开发与保护协调进行,经济效益服从生态效益,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另外,生态旅游开发必须同旅游设施的建设配套进行,以满足游客食、宿、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需要,提供全方位服务。

参考文献:

[1]养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4~22.

[2]郭来喜.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基石.地理科学进展.1997.16(4):1~10.

森林生态旅游管理 篇11

一是在平原地区实施高标准农田林网绿化工程, 提高农田防护功能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突出抓好退耕还林工程, 使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得到遏制。落实和兑现补偿政策, 加大造林地管理、管护投入, 建立健全管护队伍, 调整结构和开发特色产业, 解决退耕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三是认真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 重视集体林的管护, 通过公益林建设、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措施, 进一步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林资源。同时, 开展多种经营, 开发新产业, 妥善安置富余职工, 维护林区稳定。四是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 巩固提高现有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 切实保护好各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五是实施湿地保护工程, 对湿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湿地保护、恢复等措施, 有效保护湿地资源。

2 严格森林资源管理, 划定禁伐区、限制采伐区和自然保护小区, 建立生态保护重点控制区。

2.1 除已划定的国家公益林外, 港口湾水库、省道沿线第一层山脊以内的天然林、天然次生林严禁采伐, 人工商品林严禁成片采伐, 采伐强度不得超过20%;县道沿线第一层山脊以内禁止成片采伐, 采伐强度天然次生林不超过20%, 人工林不超过30%。将具有保护价值、森林景观独特和成片的古树名木、水口林等相对集中的山林划定为自然保护小区, 严禁采伐。禁伐区、限制采伐区、自然保护小区内的天然次生幼林全部实行封山育林。加强树木采伐管理, 制止乱采乱挖。严禁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采挖胸径5cm以上的树木;严禁采伐国家既定的古树名木、珍稀植物及国家、省重点保护的树木;对达不到合理株数的树木禁止采挖, 达到合理株数的, 采挖强度不得超过5%。

2.2 加强森林资源限额采伐。加强和改进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管理, 实行分区施策、分类管理。严格坚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 把住采伐“源头”消耗关, 对一些生态区位重要和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的乡、村, 坚决调减木材生产计划, 确保森林资源休养生息, 坚决管死国家级重点公益林, 放活人工商品用材林、定向培育的工业原料林、非规划林业用地林木的采伐。

3 建设和完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 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首先, 要不断完善和建立资源管理法规体系, 通过立法、完善法规, 做到以法治林。其次, 加强林政资源管理机构建设, 完善林政稽查队伍和木材检查站的规范执法, 改善护林队伍办公条件。同时建立林地林权、森林资源、退耕还林档案为主要内容的森林资源林政信息管理系统, 加强资源监测, 逐步实现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现代化、数字化, 提高森林资源管理的决策水平。第三, 积极开展林政执法检查和林区综合治理工作, 强化管理措施, 坚决制止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乱占林地的违法行为, 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第五, 提高森林火灾预防、扑救能力, 努力提高森林防火综合能力, 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第六, 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认真实行“预防为主, 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 综合协调运用营林、生物、基因、人工、物理和化学等防治措施, 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 着力促进森防工作由重防治向重预防战略转变, 由治标向治本转变, 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 由以化学防治为主向以生物防治为主转变。提高森林尤其是人工林自身抗御林业有害生物功能, 提高预防和消灭林业有害生物的能力。重点完善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和防治法规体系这五大体系建设。

4 积极鼓励植树造林, 大力推进绿化, 有效防止自然灾害

其一, 鼓励利用多种资金,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植树造林, 营造的林木谁造谁有, 维护承包造林者的合法权益, 调动全社会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其二, 规定优惠的措施, 鼓励开发“四荒”植树造林;其三, 有效科学地限制开山采石;其四, 规定退耕还林的土地种类和实施退耕还林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其五, 重点保护公路两旁的植被, 防止塌方和泥石流中断交通, 影响经济发展;其六, 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森林植被的有效保护, 才能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有效控制各种自然灾害。

5 加快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

一要采用速生健壮的良种壮苗, 掌握科学的栽培技术, 缩短林木生长周期;二要落实有关政策, 争取速生丰产林建设资金, 制定和落实对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的补助政策, 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三要由相关企业、个人和政府密切配合, 将速生林基地建设的布局和产品方向协调一致, 共同管理;四要在分类经营管理体制下, 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 自主确定对林木采伐的方式、时间和数量, 真正做到“谁造林、谁拥有, 谁投资、谁收益”。

摘要:森林资源是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林业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森林资源管理贯穿森林培育、保护和利用的全过程,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 森林覆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各项林业工作不断深入。林业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产业, 又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听得懂下一篇:变形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