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抚育质量管理(共12篇)
森林抚育质量管理 篇1
开展森林抚育工程是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建设现代林业的重要途径。随着二期天保工程的启动, 森林抚育项目也将是天保工程实施单位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要营林工程。鉴于此项工程在资金管理及会计核算上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天保工程单位多年没有进行木材生产与销售的核算, 本文就此项工程的资金管理、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做简要梳理。
一、预算管理
项目资金结构及下达方式: 根据国家出台的《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管理办法》, 国家天保工程区每亩国家定额补助 120 元。每年 12 月 31 日前, 由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下达下一年度的抚育任务计划, 各省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下达的工作计划和有关要求, 于每年 3 月 31 日前向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报送抚育补助资金申请文件。国家林业局统筹各省资金分配建议报财政部, 财政部确定资金分配方案, 并按预算级次下达资金。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出台的 《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抚育资金由过去的两步下达, 抚育工程开始前下达 70% , 工程结束后经自查和省全面核查合格后, 再下拨余下的 30% , 调整为一次性下达。
抚育资金支付按照财政部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抚育资金属于政府采购管理范围的, 按照有关政府采购的规定执行。
二、成本支出划分
有出材的抚育项目涉及的成本包括抚育支出和木材生产成本两部分, 不出材的抚育项目仅涉及抚育成本。间伐、修枝、割灌、清林、除草、扩穴、简易作业道路修建等属于抚育项目支出。制材、集材、下山、归垛、倒料、木材运输道路新建与维护, 木材场地的清理、入库检尺费等应记入木材生产成本。工程结算后应根据实际作业项目来确定应该记入抚育支出还是木材生产成本。
1. 抚育支出
因属于抚育补贴资金, 用于抚育支出每亩要大于或等于 100 元, 但不得小于 100 元。抚育支出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在实际计入抚育项目的总支出中, 直接费用不得少于 95% , 间接费用不得多于 5% 。
( 1) 直接费用包括的项目: 间伐、修枝、割灌、清林、除草、扩穴、简易作业道路修建等。直接费用的结算工作量的计量单位是: 亩、次、工、公里等。费用要素是: 人工费、工具费、材料费等。
( 2) 间接费用包括: 作业设计费、施工费、检查验收费、档案建设费、成效监测费、少量的项目管理费用等。间接费用的支出必须有资料证明此费用与抚育项目有相关性。
2. 木材成本
根据实际用于木材生产的成本应记入木材生产成本。包括: 制材、集材、下山、归垛、倒料、木材运输道路新建与维护、木材场地的清理、施工费、入库检尺费等。计量单位是: 立方米、支、亩、次、工、公里等。费用要素是: 人工费、工具费、材料费等。
三、结算付款要求
抚育直接费用的结算中明确作业项目 ( 中抚、幼抚) 、作业地点 ( 林班、小班) , 间接费用要在中抚、幼抚间合理分摊。
直接费用结算需要的手续: 合同、验收单、结算单, 工程外包的要有正式发票, 自营完成的有含有工作量的工资表。
抚育项目结算后, 收到部分国家投资款的, 支付的工程款不得少于收到的投资款。国家资金分两批下达, 但工程结算要一次性结算, 国家投资未到位的, 结算后记入 “应付款”, 待投资下达后及时支付, 不得长期拖欠, 否则形成滞留国家投资。
四、会计处理
1. 属于财政性项目投入抚育的核算:
收到拨款时: 记入 “拨入事业费——森林抚育补贴”; 结算抚育成本: 记入 “营林成本——幼林抚育 ( 中林抚育) ”; 年末结转: 将累计发生的抚育成本结转至 “林木资产”。
实际抚育支出大于或等于拨款额 ( 按每亩100 元) 时, 将 “拨入事业费———森林抚育补贴”全额结转 “林木资本”; 大于的部分, 用利润弥补, 借记 “利润分配———弥补营林生产资金不足的利润”, 贷记 “盈余公积———一般盈余公积”。
累计营林成本小于拨款额时 ( 即年末项目尚未完工) , 根据已记入营林成本的金额将 “拨入事业费———森林抚育补贴”部分转 “林木资本”。
2. 属于基本建设投资抚育的核算:
收到拨款时: 记入 “基本拨款——本年基建拨款 ( 以前年度基建拨款) ”; 结算抚育成本: 记入 “其 他 营 造 林 工 程——幼 林 抚 育 ( 中 林 抚育) ”; 年末结转: 根据累计发生的抚育成本结转至 “待核销基建支出”。
实际抚育支出大于拨款额 ( 按每亩 100 元) 时, 用利润弥补。财务账借记 “利润分配——弥补营林生产资金不足的利润”, 贷记 “银行 存款”; 基本建设账借记 “银行存款”, 贷记 “基本拨款——自筹基建拨款”。
如项目已完工的, 可在次年初将 “待核销基建支出”和 “ 基本拨款———以前年度基建拨款”对转。
3. 木材生产与销售的核算:
根据结算单等借记 “生产 成本——木材生产”。间接费用要在各个材种中合理分摊。直接费用结算需要的手续: 合同、验收单 ( 木材入库单) 、结算单, 工程外包的要有正式发票 ( 与抚育为同一作业人的, 可采用分割单形式) , 自营完成的有含有工作量的工资表。
木材入库后, 记入 “产成品——规格材 ( 非规格材、杆材) ”, 根据入库单所记数量, 根据“生产成本——木材生产”累计金额结转。
木材销售时: 贷 记 “营 业 收 入——规 格 材 ( 非规格材、杆材) ”。一次预付款, 分次销售的, 日常 ( 至少在月末) 根据销售情况, 将预收款转入营业收入。
月末: 结转销售成本, 根据当月销售数量, 按平均单位成本, 借记 “营业成本——规格材 ( 非规格材、杆材) ”, 贷记 “产成品——规格材 ( 非规格材、杆材) ”。
当月销售规格材的, 月末按规格材销售收入的 10% 计提育林基金, 借记 “育林及维检费”, 贷记 “育林基金”。每月计提的育林基金应及时上缴计财科。
尚未结算木材生产成本且木材也没有办理入库就进行销售的, 要按销售数量补办入库手续, 并按暂估单位成本结转销售成本, 以确保当期的损益的真实性 ( 结果可能出现产成品账面金额负数) 。
五、其他注意事项
此外, 还应注意实际作业与作业设计之间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工程实施、项目结算、资金支付的时效性; 木材的生产量、销售量与采伐蓄积、采伐限额之间的相关性; 年末账面库存木材数和实存数的一致性。
森林抚育质量管理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森林抚育试点补贴资金(以下简称补贴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2009年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的意见》(财农[2009]46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规定的补贴资金是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用于对项目县开展森林抚育工作进行的补助。为完成森林抚育任务,项目县的自筹资金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使用范围、补助标准及对象
第三条补贴资金用于对集体和林农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中的人工林,及部分国有的国家级公益林中的人工林开展抚育工作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的补助。分为直接费用补贴和间接费用补贴。
直接费用补贴用于对开展抚育过程中发生的间伐、修枝、割灌、采伐剩余物清理运输、简易作业道路修建等生产作业的劳务用工和机械燃油等直接费用进行补贴。
间接费用补贴用于对抚育工作中发生的抚育作业设计、检查验收、档案管理、成效监测等间接费用进行补贴,不能用于楼堂馆所建设、小汽车购置、人员工资福利支出等。
第四条补贴资金补助标准为平均每亩100元,其中:每亩直接费用补贴80元,间接费用补贴20元。
第五条直接费用补贴必须按合同书的规定兑现给开展抚育作业的职工和集体林所有者。间接费用补贴分配比例为省、市、县2:1:7。
第三章 申报及批复
第六条省财政厅会同省林业厅根据国家下达我省资金控制抚育任务规模,下发森林抚育补贴资金项目申报通知。县级财政和林业部门联合向设区市财政和林业部门报送补贴资金申请报告。省财政厅和省林业厅根据设区市报送的补贴资金申请报告,确定补贴资金分配方案,下发森林抚育补贴资金项目实施指导意见。
第七条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商财政部门根据森林抚育补贴资金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组织编制本市森林抚育补贴资金项目实施方案,报省林业厅和省财政厅审批。省林业厅会同省财政厅审查后,对各设区市实施方案进行批复,各设区市林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项目县(市、区)实施方案进行批复。
省直单位将本单位森林抚育补贴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直接报送省林业厅和省财政厅审批。
第八条项目县(市、区)必须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委托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作业设计,并报所属的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审批,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应将作业设计审批文件报省林业厅备案。省直单位将作业设计直接报省林业厅审批。
第九条因不可预见等因素,项目县确须调整项目实施地点及内容的,必须逐级上报,经省林业厅和省财政厅同意后方可进行。
第四章 管理及拨付
第十条项目县(市、区)补贴资金由财政按预算级次逐级拨付。省直单位补贴资金由省财政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拨付。
第十一条补贴资金分两次拨付。第一次在项目县完成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设区市报省林业厅备案后,省财政拨付直接费用补贴的40%;第二次在省林业厅会同省财政厅完成省级核查验收工作后,依据验收结果再拨付直接费用补贴的60%和省、市、县三级间接费用补贴。
第十二条补贴资金实行两次公示制。在开展抚育作业前,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国有林场以及安排任务的乡镇、行政村要对国家的抚育补贴政策、本单位任务和资金安排及抚育人员等情况公示一周,主动接受职工和农民群众的监督,在资金兑现前,将获得补助资金的抚育人员的名单及金额进行公示一周。
第十三条项目县和具体承担抚育任务的作业单位要加强会计核算工作,对补贴资金要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第五章 监督及验收
第十四条林业主管部门尤其是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组织开展必要的施工作业等技术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关键岗位要逐步推行持证上岗;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跟班作业,依事定责,事前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的全过程质量管理。
第十五条项目县林业主管部门要与具体承担抚育作业的单位或林地所有者签订抚育施工作业合同,明确抚育面积、作业内容、完成时间、补助标准、抚育要求等内容。
第十六条项目县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档案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做好项目及资金等工作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第十七条项目县在完成抚育任务后,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要及时组织自查,并逐级上报自查总结报告。省林业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组织省级核查验收,对于省级检查情况不理想、施工质量差、管理混乱、违规使用补贴资金的项目县,省级除扣拨60%的直接费用补贴和全部间接费用补贴外,5年内将不安排同类项目。扣拨的资金将另行安排用于森林抚育补贴项目或对项目实施好的县进行奖励。
第十八条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部门要加强对补贴资金的监督检查。对截留、挤占、挪用补贴资金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相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及其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九条各地可根据本办法制订实施细则,并抄送省财政厅和省林业厅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林业厅负责解释。
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措施 篇3
关键词:森林培育;抚育间伐;资金;间伐强度;人才
中图分类号: S75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2.055
森林抚育间伐是指在还没有成熟的林分里面,依据其发育程度、稀疏规律和预期培育目标,为给培育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及时砍伐适量林木,适时调节树种成分及林分密度,促进所保留林木快速生长的一项营林措施。该措施以砍伐部分适量林木为切入点,改善森林内部光照条件,扩大保留林木的营养面积,并通过人为选择,达到提升森林培育质量水平和产量的目标。森林抚育间伐措施在森林培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要科学运用森林抚育间伐措施;另一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要积极探索出应对手段,从而保障森林培育工作顺利开展。
1 提高认识,转变重“伐”轻“育”观念
当前,人们对森林抚育间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人员片面地认为森林抚育间伐就是木材采伐,在间伐工作中往往重“伐”轻“育”,且重经济效益而轻生态及社会效益,导致无法将经济、生态、社会三种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在森林抚育间伐工作实践中,必须提高对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的认识,消除重“伐”轻“育”观念,走出思想误区。一是要明确抚育是森林培育的根本目的,间伐是抚育的重要方法。在实践中,要科学地运用间伐方法,选择性的合理采伐枯败、生长过慢等林木,改善林内光照条件,部分多余林木被伐后,将加大保留林木对营养的吸收率,降低林内营养的流失,从而加速林木的生长;二是要摒弃经济效益至上的观念,坚持生态效益第一的原则,将抚育间伐所带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保障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2 加大落实资金投入,达到预期抚育质量要求
充足的资金是保障森林抚育间伐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某些林区一味追求林区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森林抚育间伐实践中,存在违背抚育间伐规则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森林抚育质量。
一是要加大落实森林抚育间伐资金投入,严格按照森林抚育间伐的实际面积和抚育间伐的质量要求来投入相应的资金,同时间伐出来的木材也应物尽所用;二是要加强抚育间伐资金管理,严格按照间伐资金需求,将所投入的资金使用到位,建立专户台账,加强对资金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同时定期进行专户台账的检查,结合工作实际情况,了解资金是否使用得当,针对资金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下一阶段资金运用计划,并建立与之相辅的监督机制,确保资金运用到位。
3合理控制抚育间伐的强度,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
森林抚育间伐强度不合理,严重影响森林抚育间伐工作质量,若森林抚育间伐强度过大,则可能导致土地生产力的浪费,从而导致森林总生产力的降低,影响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因此必须合理控制抚育间伐强度。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将间伐强度分成强、中、弱三个层次,并统筹规划各个林区间伐强度。为达到预期抚育间伐工作目标,应保持林分的稳定性,不能出现林木过分稀疏或繁密的现象;应从苗木质量、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高林木干形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应不断优化林分结构,增强林分的防护作用。
4 建立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提高抚育间伐工作效率
抚育间伐专业技术人员是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的实践者,在森林抚育间伐工作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当前我国森林抚育间伐工作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森林抚育间伐工作质量和进度,所以亟需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森林抚育间伐作为一项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的实践工作,对抚育间伐工作者进行岗前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岗前培训中,邀请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学员授课,着重讲授森林抚育间伐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工作要求及间伐相关安全知识,提高抚育间伐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要对学员进行实践操作考核,做到持证上岗。建立与工作人员岗位相称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发全体工作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主动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层次,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业务素养,并在实践中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改进工作,进而达到提高整体森林抚育间伐工作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森林抚育间伐是森林培育的重要手段,在森林培育过程中,要科学充分地利用森林抚育间伐措施,促进森林培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时军.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措施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5(07):210.
[2] 徐慶祥.抚育间伐对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碳储量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3.
[3] 袁林,彭定萍.森林抚育间伐的效应研究[J].大科技,2014(28):256-257.
森林抚育质量管理 篇4
1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虽然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但是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强化培育工作的开展, 否则一旦开采和利用无节制, 就会导致森林资源减少, 而森林资源在净化空气和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促进林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强化林业资源管理, 才能更好地确保森林培育工作高效的开展。与此同时, 通过林业资源管理, 还能有效预防水土流失, 切实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 促进林业资源管理效率的最大化[1]。
2现存不足的具体表现
虽然森林抚育间伐在整个森林资源管理和森林培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就实际来看, 在日常森林抚育间伐工作中, 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认识方面
由于一些林业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并没有掌握抚育间伐的真正含义, 导致在实际操作时经常陷入误区, 进而出现不良的情况。尤其是很多林业工作人员往往只注重林木的采伐, 忽视了林木的培育, 将抚育间伐片面地理解为生产林木。导致间伐工作难以科学合理地开展, 使得很多森林资源被过度开采, 严重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加上有的工作人员往往只注重抚育间伐所带来的效益, 而并没有考虑林业资源发展的问题, 导致抚育间伐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低, 影响抚育间伐工作的可持续进行。
2.2 理论研究方面
由于在日常工作中, 对森林抚育间伐的相关理论研究十分薄弱, 开展间伐试验的次数较少, 即便是开展试验, 也因支持力度的缺乏而导致理论研究成效低下。加上缺乏相关规范约束抚育间伐工作, 所以, 在间伐过程中往往只能根据自身的经验来确定, 尤其是在间伐次数、时间和强度等方面缺乏有影响力的参考指标, 加上在间伐之后并没有对其科学有效性进行系统完善的评价, 导致间伐工作的不合理性较强。
2.3 投资方面
开展抚育间伐工作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所以, 在这一工作中, 往往由于资金支持不足而导致其质量难以满足既定标准, 加上有时为了将开支降到最低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资金投入力度严重不足, 导致森林培育难以满足透光培育的需要, 在林区中难以全面覆盖而对抚育质量带来影响。间伐工作的合理性较差, 经常导致长势较好的林木被采伐, 加上在整个抚育间伐工作中缺乏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和监督, 滥砍滥伐现象频繁发生。
2.4 在划分经营区域时较为混乱, 其合理性较差, 使得林分抚育工作难以高效开展
例如, 在划分禁伐区时, 将部分商品林和公益林错误地划分为禁伐区, 导致林业资源的采伐和利用受到影响;将禁伐区林分错误地纳入商品林区, 导致其被大量采伐而影响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再如, 在林分中本应进行抚育工作, 但往往由于多种原因使得抚育工作质量低下, 进而给森林抚育带来影响, 导致林分结构不合理, 在降低森林资源管理效益的同时, 也会影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甚至对经济效益带来影响[2]。
3有效措施
3.1 强化认识, 以伐促育
作为林业工作人员, 必须充分意识到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尤其是意识到抚育间伐在整个林业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从而更好地通过间伐达到抚育的目的。并在抚育过程中, 对间伐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有选择性的、及时将病枝、枯枝以及生长缓慢的细小树木清除, 增加森林透光率和其它树木的营养吸收率, 从而在保证森林营养不被流失的同时, 促进树木快速生长。在此基础上, 应将生态效益摆在首位, 才能更好地考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实现森林资源管理成效的提升, 从而更好地强化森林培育成效。
3.2 强化理论研究, 完善评价体系
首先, 紧密结合我国林区的实践, 并对具有试验条件的林区设置间伐试验林区, 尤其是应设置专业性的植物保护机构, 始终以林区为载体, 强化抚育间伐试验的开展, 并利用试验得到具有价值的数据, 从而更好地确定抚育间伐的方案, 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其次, 在此基础上, 紧密结合地区的特点和林种开展抚育间伐工作, 所以, 必须加强对间伐的时间、方式、频率以及强度等方面的研究, 并在实践中加强对其的检验, 从而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得出更具权威性和科学性的标准。最后, 不断完善现有的评价体系, 尽可能地确保评价的科学积极性, 提升抚育间伐的水平, 促进森林资源管理成效和森林培育成效的优化与提升。
3.3 加大投入力度, 实施分类管理
为了更好地促进抚育间伐工作的开展, 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加大森林培育的投资力度, 紧密结合实际的作业面积和抚育作业质量, 确保所拨付的经费足够, 并对经费的动向进行严格管控, 确保其得到高效应用。其次, 在此基础上加大对现有间伐人员的培训, 不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 从而更好地对整个林分实施分类管理, 紧密结合森林资源用途以及生产经营目的, 对其是属于公益林还是商品林进行科学划分[3]。
4抚育间伐的发展趋势分析
为了更好地促进抚育间伐工作的开展, 未来我们要研究间伐对林分生长规律的影响;对林分自然稀疏的影响;对树冠光结构的作用;对林木的生理和生化过程的影响等。在经验上将提高间伐效应模型的精度和应用性。今后应加强间伐对森林景观方面、生态环境方面、森林的病虫害影响和森林野生动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 逐步完善间伐效应的研究工作。由于不能很好地评价间伐前后林分的其它干扰因素, 所得出的各种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 在今后的间伐研究中, 要考虑其它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因子, 以免得出错误结论[4]。
5结语
综上所述,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对于促进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所以, 为了更好地强化森林培育工作的开展, 必须加强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的开展, 认真分析和总结在森林抚育间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采取有效措施, 不断提高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的成效, 进而更好地促进森林资源管理效率的提升, 促进林业经济的提升。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林业事业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 极大促进了森林资源管理的成效。但同时在森林资源管理中, 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而必须在注重森林资源管理的同时, 切实加强森林抚育工作的开展, 并在森林抚育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间伐措施, 才能更好地促进森林资源管理成效的提升。首先分析了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其次对当前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 再次提出了相关问题的优化措施, 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森林培育,抚育间伐
参考文献
[1]伊焕, 王安军, 滕博.浅谈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J].科技风, 2012 (15)
[2] 时军.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措施的探讨[J].民营科技, 2015 (7)
[3] 李春义, 马履一, 徐昕.抚育间伐对森林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 2006 (6)
森林抚育质量管理 篇5
林造发〔2010〕254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检查验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各计划单列市林业局: 根据《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2009年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的意见》(财农〔2009〕464号)和《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管理办法》(林造发〔2010〕20号)的要求,我局组织制定了《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检查验收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建议,请及时与我局造林绿化管理司联系。
附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检查验收管理办法(试行)
http:///uploadfile/main/2010-11/file/2010-11-16-99a3e5f8b9de4825bb078069277ed0f8.doc 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检查验收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检查目的
为加强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管理与监督,掌握全国森林抚育试点开展情况,监测和评价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实绩与成效,为科学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全面推进全国森林抚育工作,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编制依据
(一)《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2009年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的意见》(财农〔2009〕464号)。
(二)《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省级实施方案编制框架意见〉的通知》(林规发〔2010〕27号)。
(三)《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管理办法>和<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规定>的通知》(林造发〔2010〕20号)等文件及有关规定。第三条 检查对象
依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省级实施方案编制框架意见〉的通知》(林规发〔2010〕27号)编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实施方案的单位。第四条 检查形式
检查验收采取县级自查、省级核查验收、国家抽查的形式,由县级试点单位对所有抚育地块进行实测自查;省级单位在县级自查的基础上,会同本级财政部门组织核查验收,核查面积比例不低于计划任务量的5%;国家林业局根据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上报的核查验收报告,会同财政部组成抽查工作组,开展抽查工作。第五条 检查内容
(一)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任务分解下达情况
1、省(自治区、直辖市、森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省)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任务分解下达情况。以省为单位自上而下逐级核对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任务总量和分解下达情况。
2、县级(林场、林业局,以下简称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编制情况。依据《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规定》以及省级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实施方案,对县级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进行检查。重点检查作业设计是否与省级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实施方案紧密衔接,是否经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备案;作业设计内容和格式是否符合有关要求等。
(二)抚育作业实施情况
1、任务完成情况。重点核实抚育面积完成情况,是否存在虚报、多报以及重复上报抚育面积问题等。
2、抚育作业质量。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因不按作业设计施工,出现超证采伐、越界采伐、乱砍滥伐、采好留坏以及开林窗等问题;是否存在擅自变更小班作业位置、改变抚育对象、改变抚育方式等问题;是否存在其他违规行为等。
3、抚育采伐许可证的核发及管理情况等。
(三)组织管理情况
1、是否成立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2、项目审批、公示制度和程序是否依法合规。
3、是否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和管理培训。
4、是否按规定建立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管理档案。
5、是否开展省级核查验收。
(四)成效监测情况
1、成效监测任务是否已经落实到科技支撑单位,省级成效评估结果是否按要求报国家林业局。
2、是否根据不同森林类型、抚育措施、区域分布等情况,选择确定森林抚育监测点,科学布设对照监测样地(以下简称“对照样地”)。
3、是否在抚育后一年内以及第三、第五年定期对森林生长、森林结构、森林健康、林下植被、森林碳汇变化等进行调查。
4、是否对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全面的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
5、是否建立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成效监测档案,是否做到档案资料完备齐全,图表、数据和影像资料一一对应。注:2009任务只检查成效监测基准数据。第六条 准备工作
(一)技术准备:组织检查验收人员学习《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管理办法>和<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规定>的通知》(林造发〔2010〕20号)、《森林抚育技术规程》(GB/T 15781-2009)、《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开展好技术培训。
(二)资料设备准备
1、检查验收调查表和统计表及电子文档。
2、便携式电脑、GPS定位仪、测绳、围尺等设备。
3、受检县级单位地形图(1:5万或1:1万)或带有准确坐标网格的小班作业图纸。第二章 技术标准 第七条 标准依据
(一)《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81-2009)。
(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DB23/T 1250-2008)。
(三)《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 18337.3-2001)。
(四)《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 1646-2005)。
(五)《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1690-2007)。
(六)省级森林经营技术规程(标准)等。第八条 主要检查因子
(一)小班检查因子
1、实测面积:指现地实测的小班面积。
2、平均胸径:指实测标准样地推算的小班伐前、伐后平均胸径。抚育小班林分平均胸径不得低于伐前林分平均胸径。
3、树种组成:指实测标准样地推算的小班主要树种株数或蓄积比例。
4、小班株数:指实测标准样地推算的小班抚育前株数。
5、郁闭度:指实测标准样地推算的小班抚育后郁闭度。
(二)对照样地调查因子
1、对照样地面积:对照样地实测面积。
2、树种径级株数:不同树种各径级的株数。
3、树种径级蓄积:不同树种各径级的蓄积。
4、郁闭度:同上。第九条 抚育方式及要求
(一)抚育间伐
1、透光伐:在林分的幼龄林阶段、开始郁闭后进行的抚育采伐。间密留均、留优去劣,调整林分组成,为保留木留出适宜的营养空间。天然林抚育采伐后郁闭度不低于0.6,人工林郁闭度不低于0.7。
2、生态疏伐:在特用林和防护林的中龄林中进行。按照有利于林冠形成梯级郁闭、主林层和次林层立木都能受光的要求,将林木分为优良木、有益木盒伐除木。保留优良木、有益木和适量的灌木;对风景林的景观疏伐,按《生态公益林件建设 技术规程》(GB/ T18337.3-2001)中的5.2.1.2.4条规定执行。
3、生长伐:在中龄林阶段进行的抚育采伐。伐除生长过密、生长不良和影响目标树生长发育的林木,进一步调整树种组成与林分密度,加速保留木生长,缩短工艺成熟期,提高林分质量和经济效益。抚育后郁闭度应保留在0.6-0.7,飞播林伐后郁闭度控制在0.7-0.8。
4、卫生伐:在遭受自然灾害的森林中进行,选择性地伐除已被危害、丧失培育前途的林木。抚育后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6以上。
(二)人工修枝
在中幼龄林阶段进行,主要适用于天然整枝不良的林木。要求幼龄林阶段修枝高度不超过树高1/3,中龄林阶段修枝高度不超过树高的1/2。
(三)割灌
在下木生长旺盛、与林木生长争水争肥严重的中幼龄林中进行。采取机割、人割等不同方式,清除妨碍树木生长的灌木、藤条和杂草。第十条 小班作业质量合格的条件
(一)主要调查因子准确无误。
(二)抽检小班无作业设计图、改变作业地点、改变抚育方式、越界采伐、无证采伐、禁伐区采伐、作业设计未经批准已作业的为否定因子,满足其一即为不合格小班。其他详见《抚育间伐小班作业质量综合评价表》、《修枝割灌小班作业质量综合评价表》。第十一条 抚育作业设计合格的条件
(一)由具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完成的抚育作业设计,内容符合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实施方案和森林采伐更新的有关规定。
(二)主要调查因子准确无误。
(三)抚育措施和抚育对象符合有关技术规定的要求。
(四)作业设计的内容和格式符合有关要求,图表数据完备且一一对应。
(五)抚育作业设计档案管理规范。
其他详见《抚育作业设计质量综合评价表》。第十二条 对照样地的合格条件
(一)对照样地的布设具有典型代表性,能真实反映抚育成效。
(二)对照样地的调查因子准确无误。
第三章 检查验收方法 第十三条 听取汇报
(一)受检单位在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方面的政策、实施方案、作业设计等执行情况以及制定的管理办法。
(二)受检单位执行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方案、组织管理、抚育技术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三)受检单位对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意见和建议。第十四条 查阅和收集资料
(一)省级资料
1、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任务分解下达的文件。
2、省级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实施方案。
3、省级成效监测实施方案。
4、制定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等。
5、省级核查验收报告和有关材料、省级成效监测结果和有关档案资料。
6、全省主要树种(组)根径材积表、一元或二元立木材积表、树种出材率表等。
7、省级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汇报材料。
(二)县级资料
1、县级自查报告及相关说明。
2、县级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和有关材料。
3、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施工作业合同,补贴资金支付使用情况的说明及相关票据或凭证。
4、最新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和森林资源统计表和档案。
5、森林资源分布图和林相图。
6、抚育试点在促进农林增收、调整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量化数据和典型资料。
7、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采伐许可证发放情况及说明。第十五条 检查样本的组织和确定
检查采取按类型抽样的方法,以省为单位,依次确定县级单位和受检小班,具体方法如下:
(一)省级样本
省级试点单位抽查率为100%。
(二)县级样本
县级样本的检查包括对省级核查验收情况的复查和国家检查验收抽查两部分内容(以下简称“复查”和“抽查”),这两部分采用相同的检查验收方法。
1、受检县个数的确定:
按照县级单位个数15%-25%确定受检县,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①县级单位个数不超过12个的,抽取25%。②县级单位个数超过12个的,抽取15%。
③县级单位个数超过30个的,抽取12%(以上均四舍五入取整)。复查受检县个数占受检县总数的30-50%。
2、受检县的确定:由国家林业局森林经营业务主管部门确定各省县级样本的起始号和间隔号,按复查和抽查分别抽取,具体方法:
复查:将省级核查验收过的受检县按上报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任务相同的按行政顺序排序),按照起始号和间隔号循环抽取(遇死循环,可从下一县重新开始抽取,间隔号不变),直至满足复查受检县个数。抽查:将省级核查验收未检查到的受检县按上报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任务相同的按行政顺序排序),进行循环抽取(遇死循环,可从下一县重新开始抽取,间隔号不变),直至满足复查受检县个数。
如果省级检查验收未检查到的受检县个数不能满足抽查所需县的个数,则可在小班抽样中进一步区分。
3、受检县检查面积的确定:根据受检县上报面积的1%-10%确定检查面积,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①受检县上报面积1000-5000亩,检查10%。②受检县上报面积5001-10000亩,检查5%。③受检县上报面积10001-20000亩,检查3%。④受检县上报面积20001-35000亩,检查2.5%。⑤受检县上报面积35001-45000亩,检查2%。⑥受检县上报面积45000-55000亩,检查1.5%。
⑦受检县上报面积55000亩以上,检查1%(以上均四舍五入取整)。
(三)受检小班
将受检县小班按上报面积从大到小排序,根据起始号、间隔号循环抽取受检小班(遇死循环,可从下一小班重新开始抽取,间隔号不变),直至实抽面积满足受检县应查面积(相差±10%以内)。每个县受检小班不应少于3个。
当复查和抽查受检县同为一个县,则按照复查小班和抽查小班分别抽样,具体方法同上。
(四)受检对照样地
根据省级对照样地,每种作业方式抽取一个样地进行检查,每个省级单位不低于两个。第十六条 外业调查
外业调查对象为抽查县所抽中的森林抚育试点受检小班和部分对照区监测样地。检查时应携带伐区调查作业设计和伐区作业质量检查验收单等资料。
(一)小班调查
1、面积检查:采用GPS控制点与地形图(或作业设计图)调绘相结合的方法求算面积,当实测面积与设计面积相差≦±5%时,认可小班上报面积,否则以实测面积为准。具体方法和要求:
当小班全部以山脊、沟壑、河流、道路等明显地物为边界时,经与作业设计核对后,可在明显地物处设置1个GPS控制点。
当小班部分以山脊、沟壑、河流、道路等明显地物为边界时,其余边界用GPS实地测量,且GPS控制点不少于三个。
小班无明显地物边界的,按照小班面积设置GPS控制点,要求GPS点能够精确反映小班面积和空间位置,正确反映小班基本轮廓形状。1-100亩小班设置4个及以上GPS控制点。100-500亩小班设置5个及以上GPS控制点。
500亩以上小班设置6个及以上GPS控制点(以上均四舍五入取整)。
2、样地布设和检查:采用实测样地的方法推算小班检查因子,根据小班作业情况布设面积为1000m2的样地,75亩以下(含75亩)小班设置1个样地,75亩以上小班按照面积的2%确定样地个数(四舍五入),最多不超过5个样地。
检查人员应根据小班作业设计图纸事先确定好样地的基本位置,到作业区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布设样地,按照小班调查表测量和记录样地内各项调查因子,并记录样地中心点GPS定位数据。
(二)对照样地调查
1、面积检查:采用GPS控制点与地形图(或作业设计图)调绘相结合的方法求算面积,当实测面积与设计面积相差≦±5%时,认可设计面积,否则以实测面积为准。
2、主要因子的检查:实测对照样地,按不同树种进行每木检尺,并填写《对照样地调查表》。
3、对照样地的定位:用GPS定位对照样地,每个对照样地至少设置4个定位控制点,并填写《小班边界/样地GPS点(公里网格)记录表》。
(三)其他要求
外业调查如遇洪水冲路、塌方等特殊原因无法检查小班时,应先查其他小班,待道路通行后再查;确实无法进入检查的,请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交书面报告和相关证明(盖公章),检查验收小组应及时上报备案,并另行抽取面积相近的小班进行检查。第十七条 内业工作
(一)检查验收阶段
1、要求当天完成检查小班检查因子的计算和数据填表工作,每个县外业检查验收完成后,检查组应安排在受检县完成内业数据处理工作,并建立检查验收外业调查电子文档。
2、检查组组长负责组织收集整理各类资料、表格、图件,避免遗漏调查数据和资料,做好成果汇总的前期准备工作,检查组完成受检县检查任务后,应向受检县就检查验收情况进行意见反馈。
(二)成果汇总阶段
1、认真梳理检查验收阶段的外业调查资料,按照省、县、乡、小班建立层级分明的检查验收资料档案。
2、建立和完善电子文档,做到小班、图形、数据、表格一一对应。
3、根据外业调查数据、收集的资料,提炼汇总检查验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值得推广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意见和建议等。第四章 检查验收成果 第十八条 提交成果
检查成果包括省级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检查验收报告。具体内容包括,检查验收工作开展情况、抚育任务完成情况、抚育作业质量、抚育试点的组织管理情况、抚育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等,并总结各地在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主要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意见和建议等。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主要适用于国家林业局对各试点省份、森工集团公司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的抽查工作。本办法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一条 附表
调查表1 抚育间伐小班调查表 调查表2 修枝割灌小班调查表 调查表3 对照样地调查表
调查表4 小班(对照样地)边界/样地GPS点(公里网格)记录表 调查表5 小班(对照样地)形状和样地布设示意图 调查表6 抚育间伐小班作业质量综合评价表 调查表7 修枝割灌小班作业质量综合评价表 调查表8 对照样地布设情况评价表 调查表9 抚育作业设计质量综合评价表
调查表10 县级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组织管理情况调查表 调查表11 县级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成效调查表
统计表1 省(区、市、森工集团公司)县级抽样表 统计表2 县(林业局、林场、市)小班抽样表 统计表3 小班调查情况统计表
统计表4 县(林业局、林场、市)检查工作量统计表 统计表5 检查验收资料收集统计表
统计表6 省(区、市、森工集团公司)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检查验收综合评价表 统计表7 县(林业局、林场、市)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检查验收综合评价表
森林抚育质量管理 篇6
【关键词】森林抚育;鼠害;影响
鼠害自古以来就是农林业整治重点,在我国,林业建设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鼠害因素的制约。在鼠害严重的林区,甚至会导致森林消亡,极大地破坏了生态平衡,也给林业部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鼠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一直是林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重点。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我国已经总结出一些有效的鼠害防治技术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下就通过分析鼠害发生的原因,为大家介绍防治森林鼠害的技术要点。
1.鼠害成因
1.1鼠类自身特性
由于鼠类具有体型小,环境适应能力强,食性杂,繁殖速度快的特点,在不同的森林环境中都能迅速生长繁殖,致使林业鼠害现象发生。
1.2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有些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促使鼠害发生。例如大量捕杀鼠类天敌,致使食物链失去平衡,鼠类繁衍速度增快。另外,在林业建设中,人工林结构设计不合理,树种单一,也容易遭受鼠害的侵袭。在长期的鼠害防治过程中,有些地方一直是使用同一种化学药剂,这样就导致鼠类产生抗药性,不利于鼠害防治。而更多的地方是由于经验技术和资金欠缺,不能很好地对鼠害进行及时有效的长期防治。
2.开展森林抚育对森林鼠害生境的影响
森林抚育是培育森林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是指幼林郁闭后到主伐利用前围绕培育目标所采取的营林措施的总和,它包括抚育间伐、人工整枝、林地管理,目的是为了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木材质量。
森林抚育在调整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林地卫生状况等方面效果较为明显。森林抚育对林业有害生物森林鼠害发生是否有影响值得研究。
为了了解森林抚育对森林鼠害生境的影响,在吉林省露水河林业局 2009 年开始进行森林抚育试点时就分别在各个林场所开展了作业区与对照区的监测样地的建立与观测工作。3 年来,在 54 个林班 55 个小班 10096 亩内共设监测样地 110 块。
2.1监测样地的建立
(1)在作业区与对照区同时设置同样大小的固定样地。
(2)样地的形状为正菱形 ( 按照正南正北进行布设) 对角线长 34. 64m,面积为 600m2。
(3)样地选择在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并留有GPS 坐标值四角桩标明方位号。
2.2监测样地的调查
分别在每块已经建立的样地内对立地条件、害鼠的组成、捕获率、林木被害率、天敌种类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2.3监测结果
2009 年的第一次监测时对照区鼠的捕获率和目的鼠捕获率均较高。2010 年的第二次监测时对照区鼠的总捕获率和目的鼠捕获率与 2009 年差异不大,在 2012 年的第三次监测对照区时鼠的捕获率和目的鼠捕获率略加升高。
2009 年的第一次监测时作业区鼠的总捕获率和目的鼠捕获率较对照区低。2010 年的第二次监测时作业区鼠的总捕获率和目的鼠捕获率与 2009年差异不明显。在 2012 年的第三次监测作业区时鼠的总捕获率和目的鼠捕获率较前两年和对照区都低。而且从天敌调查情况看增加了种类。
3.森林抚育对森林鼠害发生机率的影响
监测结果对比统计表
(1)监测结果对比表可以看出,没有经过森林抚育的对照区,在林分内乔灌木种间斗争没有解决,由于没有伐除病腐木,林内卫生状况、通风状况不良等原因,林地环境适合鼠类生存,导致森林害鼠猖獗,林木害鼠的捕获率不高,以致有林木受害。
(2)经过实施森林抚育的作业区内,以上问题均得到解决,改善了林地环境,破坏了害鼠原来的生存空间环境,环境的改变导致鼠的种群数量下降,发生机率相应下降,林木受害机率也随着下降,林木得到保护。
采取森林抚育措施不仅对促进林木正常生长、改善林地卫生状况、提高森林防护功能和生态效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生态建设上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在森林鼠害的预防上起到了明显作用。
4.结语
林业是我国目前环境保护重点发展项目,保护森林健康持续的发展,不仅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相应的林木资源。因此,对于破坏林业发展的鼠害现象,一定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为方针,大力发展鼠类天敌的数量,尽量在不影响森林物种正常生存环境的情况下,消灭鼠患,保护林业。 [科]
【参考文献】
[1]李玉秋,张富.森林鼠害的有效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
[2]胡会学,张宝宁,郑秀堂.浅议大山门林区森林鼠害的发生及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6).
试论加强森林抚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篇7
森林抚育管理是关系到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 加快推进森林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 更是一种投资省、风险低、见效快、效益高, 较快提升森林资源综合效益的工作, 社会受益面广, 对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以及现代森林经营理念和技术的不断进步, 原有的森林抚育管理手段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的需要。因此, 创新森林抚育管理方法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就加强森林抚育管理的有效途径进行深入探讨。
1 森林抚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政策有待完善
按照现行的林业采伐政策, 虽然在采伐类型上把抚育间伐指标单列, 但仍把抚育间伐当成木材生产的一部分, 把间伐生产的规格材 (小头直径10cm以上) 纳入商品材生产计划而严加控制, 由于亟待抚育间伐的中幼龄林分布广、任务量大, 在抚育间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生产部分规格材, 因国家没有下达木材生产计划, 致使抚育间伐工作无法开展。
1.2 思想认识不足
由于受传统木材生产的影响, 形成了对森林资源“重取轻予”、“粗放经营”的思想观念, 忽视了森林抚育在森林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计划安排、资金投入、政策研究等方面都没有对这项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
1.3 投入资金不足
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 投资回报时间较长, 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 导致林农对森林抚育投资少, 林业贴息贷款难以落实, 使森林抚育无法按照开展正常的招投标、监理等工程质量管理来实施, 直接影响到抚育质量和后备资源的培育, 从而制约着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森林抚育工作难以开展, 营林投资比例倒置, 整个森林管理过程中造林与经营所占的比例应为3:7, 而实际造林与经营的投资比例为7.5:2.5, 一些营造林项目, 只考虑了种苗费和前三年的幼林抚育费用, 而对幼林郁闭后的抚育间伐等森林管理费用没有相应投入。
1.4 效益不高
抚育间伐点多面广, 交通不便, 致使用工量多, 劳动强度大, 生产成本较高。每亩采、集、运、归等生产用工量平均5个, 每个工按50元计算, 仅直接生产费用就达250元之多。尽管国家已不征收农林特产税, 但工商管理费、检疫费、木材营业税、木材销售增值税等几项税费也达销售收入的30%。只见投入不见产出, 必然导致效益低下, 使抚育工作举步维艰。
2 加强森林抚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2.1 提高思想认识
确立以增资源、提质量、促效益为目标, 以生态功能为主导, 保育结合, 统筹规划, 科学经营的指导思想。在森林抚育管理中做到现有林抚育与新造林管护相结合, 森林抚育与绿化大苗培育相结合, 森林抚育与森林生态旅游相结合, 森林抚育与林下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实现由注重经济效益向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并重转变。
2.2 加强组织管理
为加强对森林抚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成立森林抚育工作领导小组, 各部门职责明确。项目实施中, 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和承包施工合同书, 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和奖惩。同时, 建立质量检查、资金监管、作业设计现场拨交和技术员跟班作业及采伐公示制度, 做到责任到人, 确保森林抚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2.3 提高林地生产力
按照“生态优先、集中连片、先易后难、效益兼顾和促进就业”的总体要求, 选择在相对集中连片, 便于抚育设计、施工和检查验收的地段开展抚育, 主要对象为国有林和省级以上公益林, 用材林重点安排速丰林基地、公路干道沿线、江河两侧、城镇周边等重要地段的森林抚育。委托专业单位编制作业设计, 严格把握技术标准, 根据具体林相, 分别采用间伐、割灌除草、补植等有效措施进行抚育, 协调改善土壤、水、肥、气、热条件, 提高林地生产力。
2.4 保证抚育质量
全面加强质量监督管理, 严把抚育质量关。森林抚育实行项目管理制, 强化事前指导, 组织专业队进行施工前期技术指导培训, 提高施工人员的抚育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同时, 实行林技人员跟班作业, 对事前指导、事中调查、事后验收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管。严格依据作业设计及执行、施工合同及抚育作业数量与质量、资金收支、采伐限额执行、成效监测、档案管理等情况组织验收, 确保森林抚育质量。
2.5 建立成效监测
以乡镇为单位, 按照林分类型、立地条件和抚育方式的不同, 建立固定成效监测样地, 每2000-3000亩设立1个监测点, 共设点20个, 监测森林生长、森林结构、森林健康、林下植被、森林碳汇变化和森林抚育成效。同时, 依托科技单位, 根据不同森林类型、抚育措施、区域分布等情况, 开展森林抚育成效评估工作, 分析研究森林生长、森林结构、森林健康、林下植被、森林碳汇变化和总结森林抚育工作经验, 为进一步完善森林抚育措施, 科学编制森林抚育管理方案打下基础。
2.6 合理利用林地林木资源
对有严重病虫害、冻害和旱死树的林分要及时进行防治、抚育间伐或者更新树种;对造林密度过大的杨树中幼林进行合理的抚育间伐, 搞林药间种, 林下养禽等;对造林密度过大的油松中幼林进行抚育间伐, 同时可在油松纯林内栽植山杏营造混交林, 对造林后从未进行过抚育措施的油松近熟林以上的林分进行修枝、割灌等抚育措施。以保护资源为核心, 以科技为先导, 突出抓好经济效益的提高, 以改生态林为生态经济林为发展方向, 既能增加经济收入, 又能提高林分的生态效益, 逐步建立起具有强大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生态经济林型工程建设。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抚育的综合效益, 我们必须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森林抚育管理工作, 把森林抚育管理作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切实坚强森林抚育, 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 精心组织、认真安排、科学合理确定抚育伐生产进度, 确保森林抚育工作顺利开展;完善措施, 严格管理, 强化中间作业质量技术指导, 提高森林抚育质量;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生物多样性原则、培育和利用兼顾则, 努力提高森林蓄积、提高林分质量, 保护生物多样性, 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稳定。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以及现代森林经营理念和技术的不断进步, 原有的森林抚育管理手段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的需要。因此, 创新森林抚育管理方法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就加强森林抚育管理的有效途径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森林,抚育管理,加强,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德文.浅析森林抚育管理及作业方式创新[J].内蒙古林业, 2011, 10.
森林抚育质量管理 篇8
一、山河屯林业局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管理的实践
1.充分认识, 高度重视资金管理。
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自2009年实施以来, 林业局领导高度重视, 把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林业局、各试点单位一把手亲自抓, 负总责。成立了由相关部门参加的补贴试点资金管理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并层层落实管理责任, 各有关部门明确分工, 协调配合, 通力协作。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板等宣传工具, 对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的政策、规定进行了广泛宣传, 做到了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使广大林区职工家属都能够积极投入到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中来, 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2.精心组织, 科学设计管理程序。
试点领导小组按照任务集中、交通方便、稳步推进、加快改革、促进就业的原则, 组织编制了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管理实施方案, 下设办公室负责试点补贴的日常管理, 并制定了具体的管理程序。首先, 按照科学设计的原则将实施方案批复的任务分解到各试点林场, 确定年度补贴资金分配方案。山河屯林业局三年来分别承担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任务为2009年4万亩, 2010年5万亩, 2011年15万亩, 截至2011年末累计到位资金 1 800万元, 随着资金投入的增加, 任务量逐步向森林经营队伍稳定、管理基础好、作业质量高、技术力量和劳力充足的单位扩大分解。其次是建立补贴试点资金合同管理制度。共设置了14个林场试点, 试点下设295个班组, 林业局局长与14个试点单位签订了承包责任书, 各试点单位一把手与营林工组或个人签订了施工作业合同。明确了抚育面积、完成时间、工资标准、质量标准等。坚持以林业企业职工就业为原则, 增收为目的, 把试点林场的任务全部落实到林区职工、青年和家属, 坚决不允许外委承包, 确保了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政策落实到位。第三是建立资金支付审批制度。补贴资金支付执行由试点单位报账员、财务科主管会计人员、财务科长、总会计师、局长由下至上的逐级审批制度, 严格审核每一张原始票据, 防止不合理、虚假票据入账。试点单位按计划进行作业, 完工后, 先由试点林场组织自查再由林业局生产技术部门按合同内容核查验收并出具签字有效的生产验收单, 试点林场根据生产验收单及工组提工单填制森林抚育补贴工资支付单, 补贴支付单先由试点单位负责人、劳资员、报账员签字后报林业局生产部门、劳动局、试点主管局长审核签批, 再报财务科全面复核无误后, 按合同规定的支付比例办理支付手续。第四是建立监督机制, 做到事前公开透明, 事中层层把关, 事后监督检查。资金支付前对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地块、面积、承包人、资金安排等情况全部进行公开公示, 张榜上墙, 主动接受职工群众监督。资金支付过程中严格执行审批制度, 由下而上监督审批。资金支付后由财务部门组织进行自查自纠, 再由局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并接受上级部门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3.严格要求, 认真做好会计核算。
根据《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管理 (暂行) 办法》的通知要求, 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管理实行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财务核算执行天保工程财政专项资金会计核算办法, 各补贴单位实行报账制度。局财务科设置了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专户, 财政补贴资金分两次拨付:试点局的实施方案经省级审核批复后, 拨付财政补贴资金用于森林抚育直接费用部分的40%, 试点任务完成并经省级检查验收合格后, 再拨付财政补贴资金用于直接费用部分的60%。补贴资金拨款到账时记入财政补助收入——森林抚育补贴科目。
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按照要求的90%用于森林抚育的直接费用, 10%用于森林抚育的间接费用。补贴资金支付时记入事业支出, 设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二级科目。直接费用按作业内容下设间伐、修枝、除草、割灌、采伐剩余物清理运输、简易作业道路修建三级科目, 各作业内容下又设置了直接人工费、材料费、燃油费等四级科目, 在直接人工费下设置不同年度人工费、工会经费和职工福利费五级科目;间接费用下设置作业设计、检查验收、档案管理、成效监测、设备购置三级科目, 作业设计费下又设置了工资、办公费、差旅费、材料费、燃料费、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等四级科目。会计核算结账后, 形成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报表, 按时上报决算。
二、存在的问题
三年来, 山河屯林业局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管理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由于森林抚育作业本身就属于跨年度的工程, 加之采伐计划下达迟缓, 资金到位不及时或过于集中, 造成任务分解和施工作业滞后或集中, 资金使用就不能按期完成, 致使会计核算变得繁琐复杂。一是决算不能及时反映资金完成情况。以山河屯林业局为例, 2009年实施森林抚育试点任务, 资金于2010年6月份才开始陆续到位, 截止到2010年12月末, 资金到位460万元, 支出345万元, 其中直接费用使用329万元, 间接费用使用16万元, 结余115万元, 还有部分生产任务在2011年完成, 所以2010年末决算不能反映出2009年试点资金使用的全部情况。二是在一个会计期间同时反映二到三个年度的费用。山河屯林业局2011年度补贴资金总计使用660万元, 其中2009年使用115万元, 冲减了上年度事业结余, 2010年使用503万元, 2011年使用了42万元。另外, 2010年和2011年人工费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和工会经费都列入了2010年费用当中, 不能准确反映当年的费用使用情况。三是资金到位过于集中时, 资金使用时间紧, 生产任务重, 容易造成突击完成任务, 达不到预期的森林抚育效果。2011年1-11月累计到位资金277万元, 12月到位资金 1 086万元, 12月份到位的资金属于2011年的补贴资金指标, 因此致使2012年安排生产任务时间紧、任务重。
2.直接费用下设的各个作业项目定额标准设立不够科学完善。已设立的定额标准虽然也考虑了许多因素, 但是由于没实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之前, 森林抚育尤其是中幼林抚育没有普遍开展, 因此实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后有必要对定额进行修订。主要应考虑两大影响因素, 一是因为作业设计的施工内容多, 生产任务逐年递增, 定额标准核定工作量大。施工作业项目包括间伐、修枝、除草、割灌、采伐剩余物清理运输、简易作业道路修建等, 按作业性质不同各项目需要在一年的四个季节当中完成, 生产任务量从2009年的4万亩增加到2011年的15万亩, 对各项目下的定额进行实地插标工作量很大。二是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如高山、气侯等影响, 尤其是变化莫测的天气, 冬春雪大, 夏季高温高湿, 蚊虫叮咬马蜂蛰等。例如我局的大河身试点地处高山区, 最高海拔 1 670 m, 其简易道路修建与其他试点统一执行 4 000元/km的单价, 显然不太合理。气候的影响以2010年春季最为突出, 当时雪大气温低, 又多次反复降雪, 到了4月份还有强降雪, 个别山区降雪深度更是达到70cm-90cm, 施工作业条件十分恶劣, 进度极其缓慢, 功效更是低下, 此时仍然执行原来定额标准显然不尽科学。
三、解决对策
1.确定一个合理的会计期间, 以便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及时准确。
由森林抚育作业本身性质决定, 会计期间不能确认在当年的1-12月, 即当年的生产任务计划应分解为当年7月至次年的6月底, 应以此为一个会计期间, 这样才能充分完整地反映一个年度的资金使用情况。同时应加强各有关部门的采伐管理协调工作, 加快采伐计划和相关手续办理速度, 及时下达任务计划, 及时进行资金拨付。资金拨付首先应在当年的7-12月按比例拨付第一批, 任务结束经检查验收后拨付的资金应在次年的1-6月期间拨付, 这样随着资金的到位, 任务也按时完成, 各年度的资金使用就能完全地反映在一个会计期间, 每年的6月末上报上年度的决算也就非常合理。
2.科学设立直接费用下各作业项目的定额标准。
森林抚育质量管理 篇9
重庆市涪陵区自2011年起开展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以来, 到2013年, 完成任务0.33万hm2, 涉及试点镇街8个, 国有林场2个。在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开展过程中, 直接形成了大量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各种形式 (如文件、图表、声像、数据等) 和载体的原始记录。如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林业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保存利用好这些反映项目建设的规模、质量、投资及完成情况的原始凭据, 是林业主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的事情。
森林抚育档案是林业档案的一部分, 本文仅以加强森林抚育档案管理为例, 为强化林业重点工程档案管理提供参考。
1 加强森林抚育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林业工程项目的实施与落实, 必须依靠区县 (自治县) 林业主管部门与各乡镇 (街道) 林业工作站, 要以他们作为第一手林业档案的记载单位, 因为他们所掌握的林业档案资料是最原始的, 是林业生产活动的真实纪录。因此, 要充分认识林业档案资料的重要性, 整个林业系统工作都应以基层为重点, 以第一手资料为重点, 认真收集, 归档保存。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档案管理更是应该如此。
2 涪陵区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特点
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是重庆市涪陵区林业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 是继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补偿之后中央财政投入林业的又一个重大建设项目, 意义重大。根据2012年涪陵区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涪陵区现有天然乔木林中幼林面积5.8万hm2, 占林地总面积的39.5%, 开展以中幼林抚育为重点的森林经营潜力巨大。涪陵区尽管开展时间不长, 但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1) 资金投入量大, 且以国家投资为主。到2013年5月止, 仅涪陵区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就投入资金520万元。
(2) 建设周期较短。较以往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项目, 每一年度森林抚育任务下达 (当年10月) 到检查验收 (次年8—9月) , 时间跨度1年。
(3) 与广大群众利益密切。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以提高森林质量, 促进森工企业、国有林场职工和林农就业, 帮助解决富余职工 (林农) 就业和生活困难作为重要目标。2011年涉及镇街3个、国有林场1个, 用工54047个;2012年涉及镇街5个、国有林场1个, 用工39508个, 劳务总收入约460万元, 受益人口14251人。此外, 还有效带动了相关林业产业发展, 促进了抚育剩余物的综合利用, 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4) 各级政府领导高度重视, 对建设质量较为关注。2012年11月21日,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对森林抚育经营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森林抚育经营是一件关乎林业发展全局的大事情, 中央财政补贴是一项强林惠民的大政策。
3 涪陵区森林抚育档案管理现状
3.1 重视程度还不够
档案工作作为幕后工作, 既不能为单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也不能在年度和任期考核中有所体现, 因此目前森林抚育档案管理工作尚未引起领导的重视, 也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森林抚育项目的计划文件、批复、资金计划、实施方案、作业设计调查资料、抚育台账、采伐许可证、公示公开文件、合同、会计资料、图片影像资料、检查验收资料等收集、整理与处置, 目前还是由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实施科室经办人员负责, 未设立专职档案员或兼职人员管理档案。这样会导致无法确保档案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在人员变动时, 不利于工作的交接。
3.2 硬件设施上较为落后
硬件设施方面, 作为区级林业主管部门优于乡镇 (街道) 林业工作站, 如涪陵区林业局在2009年12月设立了35 m2的专用档案室, 安装了密集架28节, 购置了去湿机, 柜式空调各1台, 购置了科怡文档一体化软件。但乡镇 (街道) 林业工作站的整体硬件设施较差, 要么没有档案库房, 要么档案库房多年未修简陋不堪, 档案橱柜陈旧发霉, 甚至部分单位还在用几十年前的旧木厨, 很难达到防火、防潮、防蛀虫的效果。缺少档案工作必备的计算机、打印机和扫描仪的单位还较多。因此, 基层林业单位的档案硬件设施还有待加强。
3.3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严重脱节
从区级林业主管部门到乡镇 (街道) 林业工作站, 很少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现有的大多是临时根据工作需要应急从本单位职工中抽调, 一般都没接受过档案学专业的系统教育。尽管涪陵区近年对林业重点项目档案管理进行了专门的培训, 但林业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都不太高, 大家仅凭热情在工作中摸索。尤其是乡镇 (街道) 林业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兼职做档案工作, 常常忙于其他与档案工作无关的事情, 对于档案工作经常放置一边。
3.4 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低
信息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是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近年来, 除区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各项林业项目档案由对应科室负责归档外, 各试点乡镇 (街道) 林业工作站的森林抚育档案多数没有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 常与其他林业项目档案放在一起, 根本谈不上森林抚育档案资料的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管理。这将非常不利于林业抚育档案的永久保存, 更不能为今后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4 涪陵区加强森林抚育档案管理的建议
4.1 加强和提高领导的档案管理意识
领导重视与否是关系到档案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取得领导的重视, 除了加强宣传工作外, 区县 (自治县) 档案管理部门要在工作上有所作为, 做出明显的成绩, 使领导在决策上切身感受到档案工作的作用。建议林业主管部门的主管领导与乡镇 (街道) 林业分管领导要提高林业档案管理意识, 对本单位的档案工作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并把档案工作纳入单位的计划管理和目标管理, 纳入各业务部门的工作范围和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 以森林抚育档案管理为契机, 促进单位档案工作朝规范化方向发展。
4.2 创造和提供必需的档案工作物质条件
要使档案部门真正成为单位的信息中心, 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除要有相适应的管理网络、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具有一定素质的管理人员等外, 还须提供必要的档案工作条件。 (1) 应有1个与林业生态建设现有规模和发展相适应的档案库房, 实现档案库房、阅览室和办公室三分开; (2) 配置一些必要的档案管理设备和专用设施, 以保证各类林业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与安全。据调查, 涪陵区档案管理实行三级分开的很少。
4.3 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 并保证其工作的相对稳定性
区级林业主管部门与乡镇 (街道) 林业工作站可以考虑由项目经办人员兼职, 因为他们能够把握项目的来龙去脉, 可以保证归档文件材料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并采取以下措施, 确保档案管理质量: (1) 制定法规性文件, 规范档案行为; (2) 注意培养和提高兼职人员的业务素质; (3) 给予一定经济补偿。
4.4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数字化建设
为了全面规范档案工作, 提高现代管理水平, 各区县 (自治县) 林业主管部门与乡镇 (街道) 应当在档案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立足于档案的基础建设, 按照业务规范标准的要求, 抓好各类林业档案材料的形成、积累、立卷、归档、管理和开发利用, 力求在单位内部做到分类、编号的统一, 表格装具的统一和工作质量标准上的统一。区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尽快实现数字化, 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查阅档案的快速有效。
摘要:以重庆市涪陵区森林抚育档案管理为例, 介绍了加强森林抚育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分析了涪陵区森林抚育档案管理的现状, 提出了加强和提高领导的档案管理意识、创造和提供必需的档案工作物质条件等四条建议。
森林抚育质量管理 篇10
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 取决于森林群落资源的质量[1]。森林抚育是幼林郁闭后到主伐利用前围绕培育目标所采取的营林措施的总称, 目的是通过调整树种组成与林分密度, 平衡土壤养分与水分循环, 改善林木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 缩短森林培育周期, 提高木材质量和工艺价值, 以发挥森林多种功能[2]。2009年底启动实施的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 (以下简称“森林抚育”) 是国家公共财政支持生态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林业多功能需求的又一重大举措[3], 其目的就是通过森林抚育提升森林质量、丰富生物多样性、增加森林蓄积、增强森林碳汇、发挥森林生态功能。由于森林类型、 立地条件、施工条件的多样性, 以及抚育方式、抚育技术、抚育目标和考核指标的多样化, 导致了森林抚育施工质量管理的复杂性。如何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提高森林抚育作业质量, 确保抚育任务的完成和抚育目标的实现, 是当前基层林业项目实施单位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PDCA循环是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4], 将其应用于森林抚育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 加强对抚育施工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有利于提高工效和施工质量, 确保森林抚育任务的顺利完成。
2 PDCA循环综述
2.1 PDCA循环的原理
PDCA循环也叫戴明循环[5], 是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6]。PDCA循环理论最早运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7], 其实质是指在管理活动中, 为提高质量和管理效益所进行的计划 (Plan) 、执行 (Do) 、检查 (Check) 、处理 (Action) 4个阶段工作的循环过程[8], 工作原理为产品按照PDCA循环, 不停顿地周而复始运转, 且下一个循环基于上个循环的基础, 从而使得产品质量得到逐步提高[7]。
2.2 PDCA循环的具体过程
(1) 制定工作计划 (P) , 即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考核指标; (2) 执行计划 (D) , 即项目参与人员和部门按计划要求开展工作; (3) 检查 (C) , 即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包括是否按计划实施, 是否达到考核指标, 计划执行中存在哪些问题等; (4) 处置 (A) , 即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置, 包括提出处理措施, 对计划进行调整等。PDCA循环就是基于此4个过程的不断循环, 每一次循环都解决了上一循环中发现的问题, 使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得到持续的提高。
3 PDCA循环在森林抚育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3.1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PDCA循环的起始阶段, 主要任务是针对森林抚育项目的不同参与者制定计划、制度、考核指标和具体工作措施, 以实现对森林抚育项目施工质量的控制。森林抚育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应以小班为管理单元, 对照作业设计, 根据每个小班的森林类型、立地条件、施工条件、抚育方式制定施工计划, 明确业主和施工方的职责, 提出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考核指标。基层林业站、林场还要明确各小班的质量负责人、质量跟踪检查方案和检查内容、检查指标,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组建质量检查组, 制定抽查方案、检查办法、检查内容、检查指标。
3.2执行阶段
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对林业站、林场和县级质量检查组的人员进行培训, 林业站对业主、施工人员和质量跟踪检查人员进行培训, 林场对施工人员和质量跟踪检查人员进行培训, 未经培训不得施工, 培训完成后, 业主和施工人员签订施工合同, 明确双方责任, 施工人员按施工计划进行施工。施工过程必须有记录文档。
3.3检查阶段
开始施工后, 质量跟踪检查人员应及时进行检查, 对照施工计划和考核指标, 检查业主和施工人员是否按计划施工, 抚育方式是否符合作业设计要求, 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施工计划要求, 施工过程是否有文档记录等。 检查阶段不仅要检查对照施工人员是否按照施工计划施工, 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应对施工计划进行评估, 发现施工计划本身的问题。县级检查组要不定期抽查施工情况和质量跟踪检查人员的履职情况。检查过程必须有记录文档。
3.4处置阶段
处置阶段主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施工问题进行处置, 确保施工人员按计划施工;二是对施工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 将改进推行到下一个循环, 使施工计划更符合提高管理效率和抚育质量的需要。对问题进行处理的方法、过程等必须有记录文档。
4 PDCA在森林抚育施工质量管理中应用的原则
4.1持续性原则
PDCA循环的关键在于持续性, 只有一个循环接一个循环的持续进行, 并把上一个循环的改进落实到下一个循环中, 才能达到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持续提升的目标。由于林分状况十分复杂, 导致抚育施工比较复杂, 开始制定计划的时候不可能预见所有问题, 因此必须通过不断的检查来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不断通过PDCA循环来提升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
4.2及时性原则
PDCA循环一经启动, 每个循环之间不必有明显的分界, 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施工的问题应在检查时现场解决, 施工计划的问题一旦发现, 立即改进, 并将改进推行到下一个循环。具体实施过程中, 每个小班检查完成就应该及时处理问题和改进该小班的计划, 使该小班尽快进入下一个循环。
4.3可控制性原则
制定计划和提出考核指标要详细分析小班的客观条件, 计划的流程要有可控制性, 考核指标要可度量或可明确描述。
5结语
PDCA循环的4个阶段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通过不断的循环和改进来获得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持续提升。 把PDCA循环应用于森林抚育项目施工管理, 可以不断提升基层单位的施工管理水平, 提高施工质量, 确保抚育任务的完成和抚育目标的实现。
摘要:指出了森林抚育施工管理是提高施工质量, 确保森林抚育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介绍了PDCA循环的原理、具体过程及其在森林抚育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提出了森林抚育施工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的持续性、及时性和可控制性原则, 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森林抚育,施工管理,PDCA循环
参考文献
[1]郑德平.顶级群落恢复是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的终极目标:以浙江省为例[J].防护林科技, 2015 (6) :98~100.
[2]肖卫平, 胡浩然, 刘晓勇, 等.江西省森林抚育补贴项目成效及对策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 2014, 42 (5) :45~49, 53.
[3]李宇昊.我国森林抚育技术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世界林业研究, 2013, 26 (6) :59~63.
[4]吴书艺.PDCA循环中问题分析的误区及对策[J].铁路技术创新, 2013 (1) :61~62.
[5]姜腾.浅谈PDCA循环在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J].江西建材, 2016 (2) :193~194.
[6]魏勇, 吴春波, 李斌.基于PDCA循环的建筑制图课程教学质量改进[J].装备制造与教育, 2014 (3) :94~96.
[7]张银生.PDCA循环理论在A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应用[J].财务与会计 (理财版) , 2014 (8) :3, 52~53.
森林抚育质量管理 篇11
关键词:森林抚育;试点项目;经验;问题;对策
丰都县三抚林场从2010年开始实施森林抚育项目,截止2013年,该场实施森林抚育试点项目任务达19000亩。通过近几年森林抚育的实施,该场积累了丰富的森林抚育实践、操作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亟待探讨和改善,以便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提高森林抚育质量和成效。
1 基本情况
丰都县三抚林场有林地面积5070.5公顷,林木总蓄积56.9万立方米。其中幼龄林1666.7公顷,占林地面积32.9%,蓄积5.9万立方米,占总蓄积10.4%;中龄林2066.7公顷,占林地面积40.8%,蓄积20.3万立方米,占总蓄积35.7%。中幼龄林均为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营造的长江防护林、多功能防护林、德援项目人工林,主要树种为杉木、柳杉、日本落叶松、油松、枫香等,初植密度每公顷3335株。由于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林场进入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保护天然林、以生态公益林建设为主的林业建设转变时期。林场缺乏经济来源,因此林场中幼龄林未实施抚育。该场中龄林林分状况主要表现为林木较密,林分生长缓慢,林分郁闭度较大,林木个体十分纤细,林内光照不足,通风条件较差,林木养分之间竞争十分激烈,林内枯死木较多,林下植被很少或几乎没有,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潜在威胁大;幼龄林林分状况主要表现为乔灌混杂,下木密集,藤灌杂草丛生,卫生状况不良,林内通风状况差,林木生长受环境影响较大,亟需进行抚育作业。
2010年-2012年,林场实施了森林抚育试点项目,作业面积19000亩,主要抚育方式有生长伐、生态疏伐、卫生伐等,主要抚育内容有修枝割灌、疏伐、定株抚育、抚育间伐等。根据林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森林抚育和抚育后定期进行监测,经过抚育的林分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光照增强,林木个体生长加快,林下植被增多,通风状况改善,林分抗病虫害、火灾能力增强。
2 主要管理办法
2010年实施森林抚育以来,该场就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在实施前制定管理办法、作业技术规定、施工作业规程,实施后找出不足,不断完善管理办法,修正技术规定和规程,使森林抚育质量得到保证,森林抚育管理方法得到推广,森林抚育技术得到加强。
2.1 加强组织领导
主要措施有:(1)建立森林抚育领导小组,由场长负责全面工作,副场长、科长、成员层层落实任务,负责具体工作。(2)建立健全森林抚育规章制度,细化岗位职责,加强考核,落实责任和奖惩工作。(3)签订好森林抚育目标责任书,落实森林抚育工作报酬等具体实施任务。(4)做好森林抚育上报制度和档案整理、资料的收集工作。
3 加强项目管理
3.1 认真组织施工队伍
森林抚育试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用工多。通过林场精心组织,解决林场富余职工就业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组织林场周围的劳动力,并对施工队伍进行组织和培训,制定详细的森林抚育方案和施工作业时间表,确保森林抚育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3.2 加强质量监督
在整个森林抚育试点工作中,搞好事前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的全过程管理,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跟班作业,特别是施工作业过程中派出现场质量监督员开展全程质量监督,保证间伐后的郁闭度不低于0.6,确保森林抚育间伐量控制和抚育作业质量。
3.3 定期开展成效监测
抚育成效监测是对抚育后的林分林木生长状况、林分结构变化、森林土壤变化、林下植被变化等进行监测和调查。按照抚育方式不同设置监测固定样地,按照半年、1年、2年分别进行监测数据调查并进行对比。
3.4 加强档案管理
对森林抚育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各小班都建立影像资料,对项目文件、作业设计、调查表、动态表、公示表、目标责任书、影像资料等及时归档成册,由专人负责管理,以便查阅。
4 主要经验
主要经验有:(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是森林抚育试点工作成功的前提。(2)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是森林抚育试点工作成功的关键。(3)以职工承包为主,增加职工收入为目的,提高森林抚育质量。
5 存在的问题
5.1 任务下达时间每年都是十二月份,外业调查和施工难度特别大,气候环境恶劣,造成外业调查无法按时进行。
5.2 时间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用工人员多,造成施工管理难度大。
6 试点项目工作对策
6.1 不断总结和探索好的经验、办法,从内部管理、组织实施、监督、验收环节上下功夫,逐步建立一套适合本地、本场的管理办法、施工办法、验收办法及措施,保证森林抚育有条不紊、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森林抚育质量管理 篇12
森林抚育是培育和利用森林的主要方式, 抚育采伐和主伐更新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而在日常采伐活动中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遵循科学的抚育方式, 使得森林资源没有得到可持续的利用, 也没办法获得更高的效益, 这让人类资源紧缺的问题更加显而易见。
抚育间伐能维护森林的多功能性, 涵养水源, 获得更多的林副产品, 同时缩短林木培育期, 提高林木质量, 更能增强林木抗逆性, 使森林获得多种效益。不同的主伐更新方式也在获取木材的同时确保了森利可持续利用的要求。相反, 如果不进行科学的抚育, 森林的利用率会大大降低, 而且林木质量不能大量达到相应的要求。所以进行森林抚育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间伐的技术措施
2.1 间伐方式的选择
抚育采伐也叫抚育间伐, 以培育森林为主, 有严格选木要求, 所间伐相对于主伐, 更为繁杂。抚育间伐有透光伐、疏伐、卫生伐等, 而根据不同的环境及林龄状况进行选择方式也显得尤为重要。透光伐多在幼龄时进行, 清除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非目的树种或其它植物, 包括一些质量低劣的林木, 因为这个阶段是林分生长的关键时期, 透光伐可以为林分争取更好的生长环境。透光伐包括全面抚育、团状抚育、带状抚育等几种实施办法, 可根据林分生长状况及当地的经济交通等方面确定方案。而疏伐有上层 (伐掉优势木中有缺点的林木) 、下层 (多伐除下层劣势木) 、综合 (上下结合) 、机械、景观等疏伐方法, 多在中壮龄阶段进行, 林分郁闭后, 根据林木生长状况进行分级, 砍除分叉木, 折顶木等生长状况比较差的林木, 保留优良木及对生态物种多样性有利的树种和各种草本灌木, 在人物力和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多用综合疏伐法。而卫生伐是在林分生长期间出现病虫害、风倒、火灾等各种时候进行, 保证林分卫生状况, 使林分有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2 间伐的应用与原则
在整个抚育间伐的工作中, 要遵循砍小留大, 砍坏留好, 砍密留稀, 保持森林生态平衡等原则。可以通过林分生长量下降期, 林木分化程度, 林分直径离散度树冠大小, 林分外貌和经济条件确定是否可以开始抚育。采伐过程管理者根据当地的地形交通状况, 并对比相似情况的林分, 结合自身经验, 综合对抚育工作做一个完整可实施的方案, 并对工作进行时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结合实时状况灵活的解决。
2.3 间伐的影响
我国大部分天然林均是由多种林木组成的混交林, 抚育间伐通过调整树种的组成, 可以保证目的树种的生长。在天然幼林中通过调控林分密度满足苗木的营养面积, 除去劣木提高林木整体质量, 促进林木生长, 大大缩短了培育期, 能更快的进行主伐获取木材。同时使整个森林的卫生状况更加良好, 森林多种效益得到发挥, 从而在一定意义上使森林得到可持续性的生长利用。
3 主伐更新的方法
3.1 主伐更新的结合应用
主伐是以获取苗木为最终目的, 跟间伐的区别是一般不存在选木问题, 然而产生的采伐迹地的更新是一个急需考虑的问题, 所以主伐之后必须更新, 主伐与更新工作可以综合起来一同考虑进行, 以达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发展。择伐、渐伐和皆伐是主伐的3种不同方式, 择伐是异龄林常用的采伐方式, 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无限期的重复的伐除最老或最大径阶的成熟林木, 择伐多分为群状或单株进行, 采伐单块面积相对较小, 但在其过程中可相对控制面积, 从而使此法不只适用于极耐阴的树种进行林下更新, 同时也能促进喜光树种的生长。而同龄林中常采用的主伐方式是渐伐和皆伐, 渐伐可以看做采伐更新同步进行, 在成熟木的庇护下促进林分更新, 渐伐中的第一第二步, 预备伐和下种伐可看做是促进种子成熟天然或人工促进下种, 伐去部分成熟木使林分结实率更高, 也使种子有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接下来再进行受光伐将部分成熟木伐去使幼苗获得足够光热条件迅速生长, 最后待更新苗木能自由生长后伐掉所有庇护成熟木, 也称终伐。皆伐, 顾名思义, 一次大面积采伐成熟木, 虽然可分带状进行, 但对环境的影响依然是最大的。在采伐之后要考虑到怎样去更新迹地, 更新方式有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等方式, 人工更新自然是最快的, 可多考虑到经济、交通、人力的限制, 并不是所有的林分都能进行人工更新。我国大部分人工用材林多以皆伐方式获取木材并进行人工植苗更新, 例如南方杉木林。渐伐本身在采伐过程就配合人工促进天然下种进行迹地更新, 使森林可持续性经营得到有力的保障。每次择伐之后也应紧接着配合更新, 可根据林分特点采用更新方式, 保障林分处于异龄状态。总之, 主伐要紧密配合林分更新, 以保障林木生长, 不仅重视收获木材的采伐, 更要把更新工作当做一项重要的责任。
3.2 主伐更新的作用
主伐更新在达到利用木材的同时, 使林木得到一定的恢复更新, 给新林分营造良好的环境。特别是用材林, 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采伐迹地的立地环境得到再利用, 更长远的保障森林给人们带来的效益。“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给子孙后代谋福利,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也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威胁。
4 保障措施
4.1 政策
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分区施策, 分类经营。根据不同地区政府部门可以以不同的政策去支持和督促森林抚育。从1986年限额采伐制度执行之后, 取得很大的成效, 而基层领导更应以当地的林业状况等综合因素考虑, 进一步落实领导保护发展森林责任制, 将森林采伐与更新紧密结合, 督促加快更新。以法治林, 对滥砍滥伐, 破坏森林资源, 超限额采伐的违法犯罪行为, 依法严肃处理。同时在经济上支持国家林业的建设, 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扩大国有林业企业规模, 努力完善林业产业链。并在基层进行森林防火知识, 森林法等的宣传工作, 使人民群众逐步重视起来, 让全民参与到森林资源保护, 加强林业建设的工作中来。与此同时, 一并将林业的生产效益和产值提升起来。
4.2 技术指导和组织动员
基层工作者对森林的经营管理多从自身经验出发, 并没有一定的技术依据, 所以林业部门应针对性的派遣林业从业技术人员下基层进行指导工作, 特别是采伐更新的工作, 将林业科技运用到实处, 从民众长远利益考虑。同时组织动员基层工作者学习了解基本的林业政策和经营管理的相关注意事项。
4.3 监督
政策实施以后同时需要基层部门进行监督工作, 合理协调和分配采伐限额之后, 对采伐额度进行严格审查, 坚决杜绝有法不施, 执法不严。实行政府协调和市场调控, 从另一个角度监督林业发展, 并保持对资金投入的监督, 使国家扶持资金用到刀刃上。
5 结语
森林保护不等于禁伐, 采伐是“发展”, 抚育是“持续”, 因此要协调持续和发展的关系, 解决利益间的矛盾。加强森林抚育工作的落实实施, 坚持森林可持续经营, 从人类更长远的利益出发, 协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需求关系,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全面发展林业的多样性, 提升林木的质和量, 加强林木更新工作, 这样才能使后代人“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摘要:指出了森林系统的供给能力与森林系统的完善程度有着极其重要的相关性, 而森林抚育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木材质量和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性。基于此, 探讨了间伐、主伐的技术措施, 以期为科学抚育森林提供参考。
关键词:可持续,抚育采伐,主伐更新
参考文献
[1]陈祥伟, 胡海波.林学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3) :243~274.
[2]兆赖之.育林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8) :76~87.
【森林抚育质量管理】推荐阅读:
森林抚育补贴05-22
森林抚育间伐06-09
森林抚育存在问题05-24
森林抚育采伐技术08-24
森林抚育技术体系09-10
森林抚育补助发放通知08-27
森林抚育技术与作用05-13
森林抚育实施方案09-09
抚育间伐对森林的影响07-21
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总结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