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

2024-08-04

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通用9篇)

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 篇1

宜居云阳森林生态建设情况

2009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广大干群努力,宜居云阳森林生态建设有序开展,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阶段任务。

一、建设概况

两年来,全县在重点林业工程建设方面,已完成造林绿化51.2万亩(其中新造26万亩,低效林改造25.1万亩),栽植各类苗木4200万株,建成森林生态镇2个,绿色村庄20个,在义务植树方面,以森林“七创”为目标,“双十”行动和“我植一棵树,共建一片林”活动为载体,指导全县完成义务植树630万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42个,领导办点绿化50个,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了92.6%。健全完善2个市级森林公园,造林面积0.6万亩。通过两年的植树造林和抚育管护,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3%,比2008年末提高4个百分点,造林总投入6.3亿元。

二、主要措施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和措施,全力推进森林生态建设。

一是抓重点区域建设。围绕“一点(新县城及城周)二线(长江沿线和高速路沿线)三片(龙洞、南溪、新津)十点(江口、南溪等10个中心集镇)”等重点区域抓好森林工程建设。

二是抓重点工程建设。主要是推进长江两岸森林工程、森林城市创建工程、城周山头修复工程和10个重点集镇的绿化工程。

三是抓产业发展。结合森林工程和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完成林业产业发展9.5万亩。其中,建设速丰林产业基地5万亩,油桐、药材等林业特色产业1万亩,新建经济林基地柑桔2万亩,油茶基地1万亩,苗木基地0.5万亩。

四是抓万亩示范片。在长江沿岸的新津乡、云阳镇,高速路沿线的栖霞镇、龙洞乡、红狮镇,汤溪河、澎溪河流域的南溪镇、高阳镇,建立生态林、经果林和速丰林“万亩示范片”。

五是抓机制完善。严格执行工程建设“五制”,即 业主承包制、工程招标制、工程监理制、效益监测制、责任追究制等五项制度的建设。重点成片造林实施公开招标、业主全额垫资造林的运行机制,聘请有设计资质等级的单位统一作业设计,委托中介机构公开招标,分乡镇和标段招标确定业主,两年管护期满经县级终验后一次性拨付工程款。

六是加强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坚持“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原则,柑桔林带建设补助标准为每亩900元;速丰林基地建设规模在100—5000亩的每亩给予200元的补助,发展规模在5000亩以上的每亩给予260元的补助;苗木基地建设新建每亩补助1200元,改扩建每亩补助600元。

三、初步成效

两年来,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实现森林工程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流转森林工程造林用地5万亩,新建林业产业基地10万亩,实现林业生产总值4.6亿元,农民林业收入人均达到600元。引导发展生态小康和休闲旅游“农家乐”50户,实现森林旅游收入300 万元。森林工程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1万人,投入工日1100万余个,增加农民收入1.6亿元。

通过提高林木保存率和成活率,初步形成长江两岸,云利路、云开路、渝巴路沿线,高阳平湖周边,云阳境高速路沿线和县城周边高规格、高质量的造林地块绿色景观。减少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生态环境也得到显著改善。有效减少了洪涝、泥石流、干旱、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减少了水库、河流污染,美化了库区景观环境。

四、问题及建议

一是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在造林中占用了农民耕地,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一定问题,建议向市政府争取国家退耕还林指标,探索林业产业发展新路,结合“万元增收”工程,出台优惠扶持政策,提高林农增产增收水平。

二是弥补上级投入偏低。森林工程建设区域内大多地方立地条件差,苗木价格高,造林成本大,随着工程建设不断深入,工程建设资金缺口也逐渐增多,建议进一步突出重点区域,抓好重点建设,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搞好工程建设。

三是纠正造林随意性。在造林过程中,还存在不尊重设计要求,造林树木品种、规格、数量和造林密度随意变动的现象,给以后工作带来诸多麻烦,建议进一步规范造林行为,强化设计工作。对擅自改变设计造林的,责令改正,拒不整改的,不予验收。

四是认真落实管护措施。在现阶段,我县忙于造林工作,在林地管护方面投入不够,建议在森林工程造林阶段工作基本结束后,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制度,加强完善森林工程林地管护机制,严格工程造林后期管理,巩固造林成果。

五、2011年重点工作和目标

2011年计划投资3.2亿元,造林20万亩(其中新造林10万亩,低效林改造10万亩)。造林重点区域分布在长江两岸和云阳的四大支流的一层山脊内,目标是在未来一年内将该区域的森林覆盖率提高15个百分点,由现在27%变成42%,到2013年,让该区域森林覆盖率达65%,逐渐呈现“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优美的画卷,以全面建设山川秀美的森林云阳。

云阳县林业局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八日

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 篇2

1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必要性

当前, 随着我国广泛的造林运动的开展, 使得我国人造森林资源有着大幅的提高和增长, 这与政府对造林工程的不断宣传与投入是紧密相关的, 但是对于森林资源的后期管理和维护工作是严重缺失的, 这就造成了后期森林资源的损失和破坏大大的加强, 特别是病虫害对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危害和消耗是非常巨大的, 因此必须对森林资源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充分的认识, 以加强对森林资源病虫害的防止工作。

1.1 成灾病虫种类增多, 对于森林资源的危害损失严重

当前由于森林资源的面积较大, 其增长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 病虫害的发生也呈现出激增的趋势, 特别是由于一些外来物种的入侵, 带来了一些新的病虫害, 不断地呈现出高发的态势, 并且过去的一些严重的病虫害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理, 这就使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危害进一步的加强, 并且还大大降低了森林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挥。因此对森林资源的病虫害的防护与治理工作迫在眉睫。

1.2 难以治理, 病虫害爆发时有发生

对于目前我国的森林资源来说, 由于其环境复杂多变, 地域的交叉性强, 这就使得我国的森林资源的病虫害种类较多, 差异化较大, 一些具有较强顽固性难以治理的病虫害, 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这样就极易导致大规模病虫害的爆发, 甚至成灾, 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给森林防治工作带来较大的波动和变化。

2 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由于人工造林数量的不断增长与加强, 致使我国的森林面积不断的增大, 但是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与维护工作来说, 尽管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是对于我国广阔的森林面积来说, 其治理和维护工作还不到位, 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2.1 病虫害的产生及环境的影响破坏

由于大规模的人工造林, 人工林品种较为单一, 以及林龄结构等原因, 都极其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由于近些年我国暖冬现象的发生, 这就使得害虫越冬存活的基数增大, 一到春季极容易出现大规模的病虫害的爆发。另外, 由于国内区域贸易与交易的频繁, 这就为病虫害的远距离传播与传输带来了极大的可能, 使得害虫的种类和传播途径不断的开阔与发展, 一些新生的病虫害的发生防不胜防, 而且缺乏相应的治理管理的经验, 这就加剧了病虫害的大规模发生。

病虫害的爆发和发生对于森林资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特别是近些年, 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较为频繁的情况下, 更是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特别是一些土地条件与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 森林林木在受到病虫害的侵蚀后, 很难及时发现并反馈, 这使得这些地区的环境较为恶劣, 使区域环境遭到破坏。

2.2 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和重视不足

长期以来, 人们对森林资源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没有深刻的认识, 特别是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危害性及破坏性的认识更是不足, 病虫害对森林的危害, 不仅仅是森林资源的破坏, 而且还可能衍生出众多的次生灾害的产生。例如, 一旦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 就会导致水土流失, 甚至产生较为严重的水患, 以及可能产生的火灾, 这都给人们的生存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同时, 由于其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 治理工作需要长期、持续的进行。在实际的森林治理与防护中, 更加注重绿化和防火, 而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责任感, 从而导致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缺乏实际有效的措施。

2.3 对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措施管理不到位

对于我国目前的林业监测与预报来说, 其监测措施和方法还不到位, 对于测报工作的重视度还不够, 没有具体完善的测报网点的建设制度, 而且在人员和制度的配置上还存在着不到位的情况, 这就导致森林资源的防护和治理工作不能够及时地开展, 使得森林资源的治理与防护较为被动。另一方面, 在林业生产的全过程中, 没有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放在其中, 单一树种的森林资源, 其抵抗和防御能力较为薄弱, 极易导致病虫害的大面积的爆发和发生。

2.4 对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不到位

当前, 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 其力度和强度还不够。在实际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 往往喷撒大量的化学药剂进行灭虫, 这不仅导致了病虫的抗药性的不断增强, 而且还导致环境受到较大的污染, 在杀灭病虫的同时, 也消灭了一些无害的生物, 这给整个林业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3 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和治理, 确保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对于目前我国的林业管理工作来说, 在确保森林不被破坏的同时, 还要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以确保林业生态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与维护。对于林业的防治与治理要采取以下措施:

3.1 加强森林防护工作的科技的应用

对于我国的森林防治工作来说, 其森林地域广阔, 区域差别性很大, 不同区域的防护和治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这就加大了森林防护和治理的难度。因此要加强对森林防护科研的投入, 以提高森林防护的技术水平, 并有效地对森林进行治理。其中要重点加强病虫害的科研的攻关和研究, 并推广新的林业病虫害的防护技术, 扩大宣传, 加强林业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普及基本的林业防护的技能。另一方面, 要从病虫害的源头做起, 在保护好现有林业资源的基础上, 坚持适地造林, 采用良种壮苗, 建设混交林, 以提高森林抵抗病虫害的防御力。

3.2 大力发展生物防治

对于林业的病虫害的防治来说, 生物防治是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重要的技术手段, 它能够对林业资源的防治和治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要重点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以及以高效无毒的菌剂为主的生物制剂, 逐步加大引诱剂和无公害农药的应用, 以生物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的林业防治道路。

3.3 营造混交林, 推行系统性防治措施

要加大对混交林的人工造林面积, 以提高森林整体的抗虫灾的能力。同时还要把病虫害的防治纳入到林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 在营林中采用系统性的防御措施, 是有效预防病虫害发生的治本之策, 并逐步实现森林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

4 结语

增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提高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 就要从林业的生产与营造的各个环节加强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 以降低病虫害的危害范围和程度。

摘要: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 确保森林资源的健康持续发展, 是确保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保障, 对于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 保护森林资源, 增强对森林的治理与防护对于减缓生态环境的恶化, 确保人们正常的生活至关重要。本文主要谈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关键词:森林病虫防治,生态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 吴东海.加强森防工作保护林业生态[J].中国森林病虫, 2000 (6)

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 篇3

[关键词]森林病虫 危害防治 生态环境 建设 措施

[中图分类号][DF4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26-02

一、引言

我国在进行经济建设的时候也不能忽略了生态环境的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我国有重大意义。森林又是整个过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是林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所以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面临的巨大挑战就是森林的病虫害的防止工作,这也是保障林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但就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来看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本文将重点列举出一些应对措施。

二、森林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的组成。因此大力发展森林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对经济发展和生态和谐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起着促进作用。其森林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内容如下:

1 调节径流

每一年我国部分地区都会发生洪水灾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造成上百万人无家可归。这是也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究其原因在于以下两点:由于土地失去植物,从而丧失了对雨水阻挡的能力,导致洪水迅猛而下;由于土地失去植被造严重的成水土流失,泥土在河床、库区、湖底或泄洪区沉积一定量之后使得库容量减少,增加了洪水发生的肯能行。然而森林生态系统能有效的预防洪水发生,其有着复杂的主体结构,可以对降水层层阻拦,还可以吸收地表径流并且转化为地下径流。据调查显示在森林降水后,树木能将约64%的水分留给树冠使用或者蒸发,其余部分转化为地下水。所以,森林在雨季能有效的减少洪灾危害,旱季又能有效的缩短枯水期。

2 有效的减少泥土流失

由于世界人口在不断的增加,土地的流失是每一个国家最为头疼的问题。据资料记载,林地每年都有枯枝落叶产生,当其落到地面上达到1厘米的厚度时,能使泥土流失量减少到94%。由此可见植被的重要性,有效地保护植被可以使我们的后代受益无穷。

3 阻挡风沙以及吸收噪音

部分地区每年都会遇到沙尘暴的情况,导致这种原因的出现就是森林植被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当风吹起地上的沙石后,植被无法对其有效的阻挡,这也就导致的了沙尘暴的发生。同时在我国的各大城市,每天都有川流不息的车辆,产生噪音很大,植被能够有效地对其吸收阻挡。植被还有另一大功能,那就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有效的净化空气。

三、病虫对森林的危害

目前我国森林病虫危害发生的面积一年比一年严重,而且扩展的速度还十分的快。据调查显示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8.2%,占人工林面积的23.7%,从这一数据可以发现我国林业已经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森林安全一般有三大敌害,森林病虫害就是其中一部分。一般森林病虫害对植被产生危害的地方为根、干、枝、叶等组织,导致林分蓄积量或圣湖量遭受损失,从而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作用都不到体现。

四、森林病虫危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森林病虫危害防治工作虽然已经陆续的开展了,但是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具体如下几点:

1 森林病虫害预防工作上的问题

森林病虫害面积不断扩大,预防治理却由于近年来在温室效应下产生的暧冬以及旱灾等原因遇到困难,从而导致了害虫在冬季死亡率较低,这也导致了病虫害进一步扩大。我国在目前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的投入都不是特别的大,技术相对也比较落后,为预防治理到来了极大的困难。

2 对森林病虫害防止工作不重视

最近几年我国森林病虫害没有及时的遏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经济投入严重不足,政府机关不完善。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森林病虫防止水平出现增长缓慢或原地踏步的现象。据调查显示我国森林病虫防止工作从2006年到2009年之间共增长了5%,每年平均增长率仅有2.44%。这以数据直接反映出了我国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力度还是极度欠缺的,需要政府部门加强重视,相关部门协调起来,共同有效遏制森林的病虫害。

3 森林病虫害种类繁多

我国的土地十分的广阔,各个地区的气候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这也导致了森林病虫害的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所发现的病虫害种类近8000多种,这对防止工作带来了严重的不便。其中经常造成森林危害的有200多种,危害严重的十大病虫为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日本松干蚧、美国白蛾、森林害鼠、大袋蛾、松材线虫、松突园蚧、松叶蜂、湿地松粉蚧等,为我国的林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根据2005年的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由于森林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800多亿元。

4 机制不健全

我国的管理体制为纵向管理,这也决定了我国不同的地区或者同一个地区不同的林业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机制丧失。—般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一个地区出现了森林病虫害的现象,而周围地区并不是在具体了解情况下主动提出帮忙除害,而是在上级主管部门下通知后才高度重视。这也导致了有些地方在造林规划时就出现了问题,没有充分的考虑到上各版块病虫害的防止。

五、应对措施

通过文章以上的内容,我们已经了解到了森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病虫害带来的极大危害,而且更加细致的看清我国在森林病虫害防止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因此,本文将根据以上的内容提出自己对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止工作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够保障我国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具体如下几点: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想解决森林病虫害问题,首先就要从思想上进行改变。所以我们要认清三点好处,分别是加速生态环境建设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认识、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从现实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高度认识、从保护我国生态安全提高国际高度来认识。这几点认识必须要在林业各个部门之中有效的贯彻下去,使每一个人都充分了解到其重要性,这也将会为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效实施打下基础。

2 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这一条要求就是各个地区必须重视病虫害调查检测工作,要求对管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的调查监测,要在第一时间准确的掌握森林病虫害的动态。在实施中可以将一个地块分给几个人,用组的形式进行定时调查,分配的人员也要有责任感,不会出现偷懒的现象。

3 提高科学手段

此方法可以根据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直接杀死病虫或者预防病虫害繁育的原理。防止病虫害的方法主要是应对与突发或者大面积严重发出病虫害的方法,以推广使用3WF-3S喷雾喷粉机来实现。还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技术,例如管氏肿腿蜂防治双腿彬天牛与青杨天牛,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周氏啮小蜂控制美国白蛾。

4 加强林木检疫

这种做法最主要目的是防治危险性病虫传人。可以在源头上加强管理,具体措施是重点加强产地检疫,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上的检疫站工作做得不是十分的到位,因此对于产地检疫必须要加强,同时也要严格禁止从病虫害灾情严重的灾区运送木材,有效的隔绝病虫害的进入。

5 加大投入资金

这一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改善由于经费不足导致森林病虫害不能及时遏制的现象。具体做法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坚持一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经营者负全责的责任制。这样能够多渠道的筹集资金,为防止病虫害实施做出铺垫。

六、结束语

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 篇4

一、2011年工作总结

1、圆满完成了县下达的2011年林业四大基地建设造林任务。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17015.5亩(任务14815亩),基中油茶5118亩、毛竹3929亩、三桠263亩、板栗、泡桐、猕猴桃等6560亩,火烧迹地造林1215亩,绿化造林224亩。

2、县城生态建设工程属县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今年计划投资800万元,1—11月份已完成投资640万元。已完成高速入口至红绿灯两侧、城西立交桥四周空地、城西广场、天堂西路两侧坡面、南园滨河公园、竹篙尖公园等处10公里街道绿化工程。

六潜高速岳西段从响肠至温泉两旁火烧迹地多,为加强该段绿化、美化建设,我局2月作出详规,3月中旬通过县政府招投标,确定投入100万元由皖林公司完成绿化任务。已完成火烧迹地绿化造林1215亩,营造以毛竹、枫香等树种为主的风景林224亩。

318国道、105国道沿线实行严格封育,不准采伐、采脂与采挖,部分地方火烧迹地及时更新造林。

3、完成环城绿化36.7公顷,绿化建制镇1个,村庄绿化12个,绿色长廊10公里,森林提质工程3321公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造林283公顷,长防林造林467公顷,速丰林建设422公顷,经果林建设211公顷,花卉苗木基地建设

30公顷,完善生态旅游区6个,建立科普教育基地3处、义务植树基地2处。

4、2011年全县有林地面积177793公项,森林覆盖率74.54%,林木绿化率76.3%,活立木总蓄积量5887422立方米。

二、2012年工作计划

1、继续抓好林业四大基地建设,计划新造林15000亩,其中油茶5755亩,毛竹3380亩,三桠160亩,薄壳山核桃508亩,马尾松、枫香、映山红等5197亩。

2、鼓励和引导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推广林药、林菌、林菜、林果、林花、林牧等立体开发、循环利用模式,在提高林地利用率与产出率上取得新突破。

3、实施城镇森林生态建设工程,其中县城建成区绿化20公顷、环城绿化17公顷、新增乡镇绿化达标3个,新增村庄绿化达标10个;实施绿色长廊工程28公里;实施森林质量提升3026公顷;实施花卉苗木基地建设258公顷、林下经济4450公顷。

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 篇5

雷州林业局森林培育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初探

质量是林业企业的生命.作为中央企业的.雷州林业局(以下简称“雷林”)几十年来十分重视林业生产的质量管理,建立了南方最大的桉树人工林基地,成为“粤西明珠”,率先成为桉树人工林培育的“捧头兵”.随着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雷林务必做优做强做大,提高市场竞争力,打响“雷林品牌”,继续成为中央林业企业的“亮点”,所以必须建立、健全林业质量管理体系,使雷林经济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就雷林应如何建立健全森林培育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 者:邹强 梁理勇 裴文军 黄宏林 ZOU Qiang LIANG Li-yong PEI Wen-jun HUANG Hong-lin  作者单位:中国国营林场开发总公司雷州林业局,广东,遂溪524348 刊 名:桉树科技 英文刊名:EUCALYPT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26(1) 分类号:S750 关键词:林业经营   森林培育   质量管理体系  

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意见 篇6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直机关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着力提升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进程,根据《******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XX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2013-2017年)》要求,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总目标,紧紧围绕生态和民生两条主线,着力构建“一区两带三网多点”的林业生态网络格局,促进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发展,全面提升林业服务经济转型水平,为打造生态、宜居、美丽******提供生态基础。

二、建设任务

1.森林资源培育160700亩。其中人工造林107900亩,飞播造林30000亩,森林抚育22800亩。人工造林按工程分:山区营造林工程92000亩,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15000亩,农田林网工程17000亩,社区绿化美化工程932亩,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8000亩,经济林4000亩。

2.林业育苗10000亩。其中普通育苗7000亩,花卉苗木 2000亩,设施育苗1000亩。

三、重点工程

1.绿化基地工程。建设以全民参与生态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绿化基地12个,总面积14500亩。其中市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工程10000亩;县(市)绿化基地6个,每个面积不少于500亩;区属绿化基地5个,每个面积不少于300亩。

2.道路绿化工程。绿化面积3600亩。一是完成人民路、林邓线、新洛路等重点道路的高标准绿化,绿化长度80公里;二是按照省政府3年完成高速公路绿化提升工程要求,确定******四条高速公路2013年绿化任务。

3.城市绿化工程。******市中心城区加快推进西部万亩森林生态园建设;启动建设******、******三个城郊森林公园。县级城区主要建设******公园、******森林公园、******公园、******公园、******公园等10个公共园林项目。

4.社区绿化美化工程。完成新型农村社区绿化美化14个,其中:******各一个;******各两个;******各3个。社区全部按照园林式绿化要求设计施工,绿化面积932亩。

5.花卉苗木工程。在******建设苗木花卉基地6处,面积5000亩。以生产高档绿化苗木和花卉为主,为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保障。

四、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的重大意义,要把林业生态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形成四级书记抓生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

2.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要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各相关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出绿化目标和工作措施,共同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改革部门要将生态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突出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地位;财政部门要保障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林业部门要做好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技术服务;交通运输、水利河务、旅游、住房建设等部门要分别做好公路、河渠、堤防、风景区、城市建成区和新型农村社区的绿化工作。形成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格局。

3.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从2013年开始,高速公路两侧30米内绿化每亩每年奖补1000元(市级财政600元,县级财政400元),连奖三年;林邓线两侧及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山脚线以南范围的绿化,每亩每年奖补1000元,连奖三年。鼓励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每年奖励一个规模达到2000亩或产值达到1000万元的林业科技示范园。积极探索和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机制,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林业专业合作社贷款、林农小额免评估贷款等金融服务业务,支持引导林农及各类经济实体扩大造林、营林规模,实现林业产业化经营,最大限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林业。

4.加强督导,严格奖惩。建立完善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督导体系、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严格按照督导办法和考核标准对各县市区生态建设目标进行督导与考核,并按照《关于建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考核奖惩机制的意见》兑现奖惩。大力开展国家级绿化模范城市、绿化模范县、绿化模范单位,以及省、市级绿化模范乡(镇)、绿化模范单位创建活动,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附件:1.******市******生态景观带建设实施方案;

2.******市******线两侧绿化实施方案;

3.2013年

******市营造林计划明细表;

4.2013年林业重点工程计划明细表;

5.******市******生态景观带绿化任务分配表。

附件1

******市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决策,加快推进“半城青山半

城水”的建设目标,全力打造中心城区生态屏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内容

1.总体目标。从2013—2017年,用五年时间,在中心城区北部******三区的33个行政村,建设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的生态景观带,新增绿化面积20000亩。

2.工程期限。整体绿化工程分两期完成:第一期三年时间(2013—2015年),完成造林10000亩;第二期两年时间(2015—2017年),完成造林10000亩。

3.建设标准。按照适地适树原则,规划设计两大地理单元,其中:第一单元为山脚线以北浅山区,按山地公园标准进行绿化;第二单元为晋新高速公路以东,山门河以西,山脚线以南,影视路、南山路以北,按园林绿化标准组织实施。

二、任务分配

1.分配原则。按系统归口划分责任区域;根据人数、企业产值,结合立地条件、造林难易程度确定任务指标。

2.安排。任务分配及造林地点详见附表。

3.质量要求。整地及造林绿化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和技术规程施工。

三、保障措施

(一)明确分工。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立项;林业部门负责第一单元的规划设计和技术指导;园林部门负责第二单元的规划设计及技术指导;水利部门负责水利设施规划和建设;交通部门负责道路规划和建设;电业部门负责项目用电线路的架设;国土部门负责景观带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土地调整;规划部门负责将景观带绿化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财政部门将基础设施等列入财政预算,每年市财政投入建设资金不少于2000万元。责任区内的造林整地、苗木、栽植费用和工程建设期内的管护费用由责任单位自行解决。******区政府负责本辖区行政区域内土地协调,协助市有关部门做好工程建设的组织、服务以及技术指导。

(二)严格考核。纪检委、组织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考核验收,并根据结果严格奖优罚劣。各单位要在责任区内设立永久性标牌,展示绿化成果,接受社会监督。

附件2

******市******线两侧绿化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和高标准绿化林邓线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任务

******线绿化工程东起******县与******市交界处赤庄,西至******交叉口。两侧绿化长度52834米,绿化面积1895亩。

二、建设内容

按照旅游通道绿化景观化要求,在路基外5米至30米之间营造25米宽的绿色长廊,树种以女贞、杨树为主。

三、技术标准

*****线绿化工程必须坚持高标准规划,严格执行造林绿化标准。工程建设与管理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施工、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护模式”。

1.树种选择。根据立地条件,结合绿化美化和经济效益,确定女贞、杨树为主栽绿化树种。

2.配置模式。1行女贞、9行杨树带状混交配置。

3.苗木规格。女贞树高2.5米、米径4厘米;杨树为两年生苗木,树高3.5米以上。

4.整地标准。全部采用穴状整地方式,规格大小为80×80×80厘米。特殊地段规格为100×100×100厘米,并进行客土回填。

5.栽植密度。女贞栽植密度2×3米,每亩110株;杨树栽植密度2×2米,每亩167株。

四、时间要求

2013年2月底前完成绿化区域内土地协调、造林土地平整和挖坑工作;3月底前完成栽植任务;4月15日前组织造林工程验收;10月底前造林成果验收。

五、奖补标准

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 篇7

当今经济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 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 气候趋暖且变化无常, 导致水灾、旱灾、火灾频发。作为林业灾害中的大灾——病虫害, 同样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且在灾害治理过程中具有他本身的特性。近些年来,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维护和修复林业生态环境, 可是在防治病虫灾害方面远少于防范水、火、旱灾类政策。当今社会所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等都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 是国民经济和社会 (林业) 可持续发展中的必做功课。

1 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森林状态的好坏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森林的完好对水源的涵养和调节径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洪水泛滥的原因就是土地上没有植被, 致使土壤中不能储存水分, 没有植被根系作为固定泥土的筋络, 泥土就很容易被水流冲走。植被不但可以保护泥土还能减慢水流速度, 进一步减少水土流失。同时, 在下雨的过程中, 雨滴直接冲打地面, 如果有植被阻挡, 就会减少水的流失。

据不完全测算, 我国森林年水源涵养量为3473亿吨, 相当于现有水库总量的75%, 每年水源涵养价值达2500多亿元。中国雨季和旱季降水量十分悬殊, 因此有明显的枯水期和丰水期, 森林覆盖率增大后, 可截留水的下渗和蒸发, 增加地下径流, 使河川在枯水期也不断有补给水源。

森林和植被改善环境后, 环境状况越好, 植被的覆盖率越高, 植被的多样性越明显, 植被的多样性与动物的多样性也是相辅相成的。多样性的动物, 尤其是以害虫为食的有益动物有了一个赖以生存的环境, 病虫害也会减少, 直至平衡。因此, 林业生态环境状况越佳, 动植物的多样性越合理、平衡、稳定, 病虫害防治工作也越好开展, 甚至不用开展, 靠现有的平衡自我调节都能够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2 病虫害对森林的危害

森林病虫害是我国森林的主要灾害之一。全国现有森林病虫种类8000多种, 其中对森林造成严重危害的有200多种。近年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重视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 通过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广大防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 在一些地方由于对森林病虫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工作不到位, 措施不得力, 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率仍然很高, 危害十分严重。目前, 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病虫害在一些省 (自治区、直辖市) 呈扩大蔓延趋势, 杨树蛀干害虫在"三北"地区危害猖獗, 突发性害虫相继在一些地区暴发成灾, 松毛虫等历史性害虫发生面积居高不下, 森林鼠害也在不少地区毁灭了大量的新植林和幼林, 已直接影响到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不仅会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也会给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但如今林业生态环境多被人类乱砍滥伐、大面积毁坏、大范围圈地建房破坏, 大量植物濒临灭绝, 更不用说什么平衡和稳定了。因此, 森林病虫害防治就要求我们造林营林, 且重在预防和保持, 使森林和植被能够尽量恢复到损坏以前的状态。方法就是:在适宜种树的地方种植营造混交林, 保持树种的多样性, 杜绝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种苗造林。而植树造林后的管护工作更为重要, 三分造、七分管, 封山育林, 必须开采使用的要有计划的采伐和更新, 加强乱砍滥伐的监管与考核, 使整个林业生态环境趋于平衡、稳定。

3 病虫害防治

海口林场近年来的森林病虫害主要有松尺蠖、松毛虫、华山松木蠹象等。

管理措施:对森林病虫害采取分级管理分级控制的措施, 场下属4个林区为监测站, 林区所属护林点和面山护林员为直接观测点, 观测点覆盖全场范围, 能及时发现病虫害并组织防治。

防治措施:对森林病虫害主要采用机械防治和人工清理的方法;在造林方面选用良种基地和当地优良林分的种子育苗;对出圃苗木进行严格的病虫害检疫;大力发展针阔混交林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预防;加强其他区域的病虫害防治, 以防传播蔓延。

4 森林病虫害防治与生活、生态环境建设的相互促进作用

森林病虫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在榆兰叶甲幼虫等发生和攻击植被时, 或蝗虫等的迁徙过程中, 它们聚集在树干, 啃光树叶, 满地满树都是, 容易造成骇人听闻的景观, 让人们产生恐慌,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休息。当然这比植被损坏造成的损失要小, 但这些影响也不容小觑, 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 破坏当地环境风貌, 尤其是风景名胜区的形象和经济收入。而森林病虫害防治后, 人们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进行病虫害防治和造林营林。

5 结语

病虫害不同于其他林业灾害。它的发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涉及面较, 专业性也较强, 关系到林业发展的大局, 在巩固造林营林成果、维持动植物的多样性和平衡性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确保人们生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 要不断开拓创新, 攻坚克难, 寻找更为合理和高效的方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林业生态环境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卫斌, 王韩妮, 赵晓娟浅析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林业, 2010 (6) .

[2]董卫斌, 庞延华, 王韩妮关于韩城市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10 (24) .

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 篇8

关键词: 森林人家;生态旅游;精准扶贫;林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S7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6)04-0049-0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返朴归真、亲近自然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旅游目的。“森林人家”以良好的森林环境为背景,以有较高游憩价值的景观为依托,充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和乡土特色产品,融森林文化与民俗风情为一体的,为旅游者提供吃、住、娱等服务的健康休闲型旅游产品[1]。

目前,“森林人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乡村旅游的景观规划设计[2]、旅游项目营销推广[3]、品牌建设[4]、对乡村旅游的影响[5]等方面。本文试以“森林人家”为模式的林业生态旅游进行分析和提出建议,旨在探索科学合理的“森林人家”推广模式,为国家精准扶贫拓展内涵、为安置林区贫困人口生活就业提供参考。

1 “森林人家”发展的时代背景

1.1 落实国家脱贫攻坚战的需要

按照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文件精神,坚持脱贫攻坚战基本原则,实现到2020年让7 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国家将扶贫开发作为消除贫困的主要抓手,林业部门在这场国家意志的攻坚战中需要找准传统的森林生产发展急需调整产业结构,为林区贫困人口寻找适合本地的产业出路。

制定扶贫方案,重点是切合实际。森林资源多分布在山区,风景独特的森林景观资源更是分布在大山深处,那里林业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但偏远的地理环境,落后的经济发展,使当地群众长期处于贫困生活状态下,严重制约了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森林人家”在不断改变广大林农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与观念的同时,创新森林资源的利用方式,探寻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式,把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合理结合,充分发挥森林最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该模式的林业生态旅游是落实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体现;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是依托林业特色资源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在国有林场和林区改革背景下妥善解决林场职工转岗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

1.2 深化林业改革的需要

作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森林人家的推出拓展了森林资源的利用模式,为林业保护区、林场、采育场内职工和林农的生活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对于解决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森林人家”的提出顺应林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立足林农,把砍树人变为看树人,把森林的使用者变为守护者,“森林人家”概念和模式的提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够促进林农的增收以及林区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国家生态文明的建设[6]。

1.3 发展森林旅游新平台的需要

森林旅游目前是一种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截至2014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到9.1亿人次,首次突破国内旅游人数的25%;创造社会综合产值6 500亿元,首次突破国内旅游收入的20%。从事森林旅游管理和服务的人员数量24万人,其中导游和解说人员3.36万人。同时,以森林景区为依托的乡村旅游顺势也达到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森林单纯地提供木材资源的功能进一步减退,改善环境及为公众提供休憩服务的功能不断加强。

森林人家的推出适应了我国森林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为我国森林旅游发展开拓了一个全新平台。陈登丰[5]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途径定性、定量研究“森林人家”对乡村旅游影响的研究表明:“森林人家”依托优质的森林资源,结合林农自主开发建设与之相配套的各项生态友好型旅游产品,走出了一条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并举,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并存的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2 “森林人家”发展的意义

2.1 拓展精准扶贫内涵

通过发展“森林人家”转变传统林业经济依靠生产木材的发展方式,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结合,在非木质资源利用上做文章。在森林中,除木材、木材加工剩余物和木材提取物外的其他动植物资源总称为非木质资源。非木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推动传统林业和林产工业的变革,可以提高现有森林的经济价值和多种附加效益,可以在保障人类生活的前提下实现森林和林地的可持续利用,既不耗费森林的林木资源,又不破坏森林的更新能力,从而可以减少人口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压力[7]。

依托林区的自然人文资源,通过生态旅游产业组织,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水平,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从而带动林区贫困人口脱贫,增加林农收入。发展“森林人家”新型林业旅游模式有利于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林区经济的发展,能够实现林业管理的职能转变,不仅是林业第三产业的新亮点,也是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2.2 促进森林资源保护

“森林人家”的发展坚持走保护与利用并举的道路,即通过发展林业生态产业链条、促进当地群众增收、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多功能利用森林资源,发挥林业的最大价值,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与文化相结合的林业可持续发展[5]。

当前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主要依靠林业管护员的不断巡视与监督管理,同时依靠林业管理和执法部门的大力宣传,但由于管护森林面积大,管护人员力量缺乏,管护基础设施落后,重造轻管,仍然存在乱砍乱伐、盗采盗伐等问题[8]。“森林人家”模式的诞生,将森林资源的管护工作从少数的管护员层面转接到普通大众层面,能够形成大家在享受森林资源带给我们享受的同时又积极投身于保护的队伍当中的良好局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破解长期困扰林业资源的严格保护与科学利用之间的矛盾,能够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显著提升森林的环保、景观、生态、经济等价值。

nlc202309091206

2.3 弘扬生态文化

“森林人家”是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建设“森林人家”林业生态旅游品牌的过程就是建设和传播森林文化的过程,是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效途径的大胆尝试。“森林人家”把林业独特属性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起来,构建出一种生态型的旅游活动,林区内的古朴民居与青山绿水的和谐统一,处处演绎着森林深处有人家的美丽景象。游客通过“森林人家”走进大自然,享受森林带来的美感,呼吸清新的空气,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生理、心理、保健和精神等方面的需求;通过“森林人家”进行森林野营、森林氧吧等森林生态文化体验,在休闲的同时又体验了森林生态文化[9]。

2.4 促进生态旅游产品升级

生态旅游产品是指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进行的旅游活动。其主体是那些关心环境保护、追求回归自然,并希望了解旅游目的地生态状况和民族风情的游客,“森林人家”品牌建设重点打造“家”的氛围,让游客进得来、住得下、玩得好、留得住,促进了生态旅游区从一般得游览观光型旅游方式,向休闲度假型为主,参与体验型为辅相结合的旅游方式转变,引领了生态旅游产品的升级。“森林人家”在产品使用价值方面突出环境教育和保护功能,在产品功能方面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产品规模和组合方面服从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产品资源方面取向为具有脆弱性的自然、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在产品层次上具有高品味性、资源利用上的可持续性和产品内容上的专业性。

3 “森林人家”的发展概况

3.1 “森林人家”的特点

“森林人家”作为一种特色旅游发展模式,在经营主体、依托环境、运营模式、运营效果、文化内涵等方面与传统旅游模式存在差别,它更加强调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更加注重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更加突出休闲的现代旅游理念,更加提倡健康的绿色旅游形式。其主要特点包括[10]:①“森林人家”大多与其周边的风景名胜区或者大型旅游区紧密结合;②“森林人家”是在乡村旅游基础上与森林旅游相结合发展出来的;③“森林人家”需要大户的带头作用;④“森林人家”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森林人家”不同于传统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农家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市居民对田园的向往,但同时存在旅游半径小、发展规模小、层次低等缺点;“旅游度假区”在旅游产业中一般定位于高端发展产品,其服务、设施和装修档次较高,主要客户定位于高端收入人群。“森林人家”在注重环境优美、健康体验、卫生合格及规范管理前提下,迎合的是普通大众的消费[6]。

3.2 “森林人家”的产生与兴起

福建省于2006年率先启动“森林人家”建设,由农户或林业转岗职工依托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在借鉴省外农家乐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森林人家”休闲健康游。通过制定“森林人家”建设条件、标准和等级评定等,注册“森林人家”商标及域名,开展“森林人家”试点示范并给予一定资金扶持,与福建省旅游局评选“十佳森林公园”等一系列措施,逐渐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群众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也不断提高,促进了森林文化建设。目前,福建省已建成“森林人家”357户,其中四星级以上7户。作为福建首创的森林旅游品牌,“森林人家”俨然已成为福建对外宣传的又一有力名片。为更好发挥“森林人家”品牌效应,促进全国森林旅游发展,福建省林业厅于2012年正式授权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森林人家”标识。

浙江省于2015年开始大力发展“森林人家”、森林特色小镇,支持各地创建特色小镇,力争通过3年创建,在全省培育建设20个左右森林特色小镇、100个以上森林人家。文件《关于推进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林产〔2015〕66号)对“森林人家”的创建内容、程序、政策措施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同时在《关于组织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人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示范性专业合作社申报工作的通知》(浙林办便〔2015〕458号)文件中具体申请“森林人家”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安徽省于2008年开始建设“森林旅游人家”活动,是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林业产业大会、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以及在2007年发布的《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意见》(皖发[2007]17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截至2015年,经安徽省林业厅和省旅游局发出通报,共命名287家经营点为全省第二批“森林旅游人家”,但是根据其发布的《安徽省创建森林旅游人家基本条件》中的要求,安徽省目前推广的“森林旅游人家”单个规模较福建省的“森林人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仍然没有摆脱“农家乐”的简单发展模式。

4 “森林人家”发展建议

4.1 明确准入标准,实行授牌示范经营

制定完善相关的标准、规范,出台国家层面的《“森林人家”基本条件》、《“森林人家”示范评价标准》。从“森林人家”从业资格、经营服务场地、接待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从业人员等方面对“森林人家”设定准入门槛,使“森林人家”授牌示范经营有据可依。由林业管理部门对“森林人家”示范经营户进行资格审核、准入许可,将符合规范的乡村旅游点纳入“森林人家”管理范畴,实行授权经营。在品牌示范的授权过程中,对经营户实施严格的考察和审批,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对不符合要求或不达标的经营户实行摘牌处理。在此基础上,开展“森林人家”等级评定,逐步提升“森林人家”品牌效应。

4.2 整合资源联合营销,积极推介“森林人家”休闲旅游

地方政府要鼓励经营者依托名牌优势,采用联合、兼并、合作等形式,实现强弱联合、大小联合,进行优势互补,实现品牌规模经营,使“森林人家”旅游在规模上、集团上有所突破,提高竞争力。结合本县、本村、本家旅游品牌个性,设计、宣传、突出自己的产品个性,一些个体“森林人家”可实行联合,通过打造“森林人家村落”,扩大影响,打造品牌;旅行社要积极推介、组织客源,把“森林人家”旅游列入行程单,同时与客源城市的有关部门形成合作关系,互为市场,各级旅游咨询中心、集散中心、旅游网站等载体加挂“森林人家”旅游旅游的图文、线路;加强与媒体合作,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广、电、报、网)的平台,广为宣传“森林人家”旅游。有条件的,在各级政府举办的推介会、投洽会、展览会等活动中,让“森林人家”旅游也得到宣传展示。

nlc202309091206

4.3 丰富经营主体参与形式,激活运营模式

实现乡村旅游业既快又好地发展,着力机制创新,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通过市场机制推进“森林人家”开发建设,遵循市场规律灵活借入社会资本,结合企业(大户)投资、职工参与、农户联动多种形式运营模式,发动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包括“农户+公司”、“农户+公司+社区”、“农户+政府”、“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等形式,坚持试点先行,示范与创建相结合,全面推进。此外,政府管理部门在注重管理和引导的前提下,还要大力创新对“森林人家”的激励政策,对列入示范经营的单位和经营户,各级林业部门也给予相应的补助与支持,并协调有关部门在林业小额贴息贷款、工商管理费、税收、证照办理费用等方面予以优惠和减免。

4.4 深入发掘品牌内涵,提升“森林人家”旅游品质

“森林人家”作为一个健康休闲型品牌生态旅游产品,市场定位应该有别于传统的农家乐。采用控制环境容量,提升服务品质,在森林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利用生态环境和社会资本打造高端度假旅游产品,围绕度假、疗养、修禅、养老、膳食等方面拓展“森林人家”经营内容。

参 考 文 献

[1]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省国有林场管理局.森林人家等级划分与评定:LY/T 2086-2013[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2]耿鑫.福建省森林人家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探讨[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09.

[3]裘晓雯.关于构建“森林人家”旅游品牌的若干思考[J]. 武夷学院学报,2011(04):1922.

[4]陈静.森林旅游品牌创建初探——以森林人家为例[J]. 林业勘察设计,2008(02):3943.

[5]陈登丰.“森林人家”对乡村旅游影响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08.

[6]兰思仁. 森林人家是福建森林旅游品牌的创新[N]. 中国绿色时报,20110329(A04).

[7]蔡颖萍,刘德弟. 非木质资源利用浅析[J]. 华东森林经理,2008(02):4952+57.

[8]林旺煜. 浅谈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 科技创新导报,2013(29):166+170.

[9]文红. 在森林文化的导引下管理森林旅游生态环境[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147150.

[10]荆书芳. 福建省森林人家体验设计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0.(责任编辑:唐 岚)

论强化林业生态建设 篇9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森林和湿地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提供清新空气、创建优美环境的源头和根本,这两个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都在林业工作的职责范围之内。林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使命。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从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要求出发,充分认识林业在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增强加快林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我县林业生态建设正处在“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造林绿化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创造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XX县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表明,我县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呈良好态势。森林面积XX公顷,蓄积量持续增长,森林质量得到改善,林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但同时我县生态建设也面临着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林地流失严重、超限额采伐仍未杜绝、水土流失面积较大等问题。这些情况表明,我县林业生态建设正处在“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这个相持阶段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相持阶段的脆弱性。以退耕还林为主的重点工

程造林大都处于幼林阶段,管护难度非常大,造林不成林极易反弹,不加强后续工程建设极易复归旧态。二是不确定性。由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尚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影响林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如驾驭不好就会导致徘徊或倒退。三是反复性。我县经济处于恢复期,生态与经济双重利益很难把握,一旦掌握不好,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重心就可能出现动摇。在这样一个相持阶段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林业工作,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工作重点由实施层面向决策层面转变;二是工作方法由战术性性向战略性转变;三是思维方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四是工作成果由资源优势向生态优势加产业优势转变。

二、以质量为中心,努力提升我县造林绿化水平

首先,要抓好生态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退耕还林、珠防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确保实现森林覆盖率每年增长X个百分点。退耕还林是我县林业建设的重要工程,是影响深远的富民工程。必须坚持按照中央提出的“总结经验、搞好规划、完善政策、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要求,继续稳步推进。在总结过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其次,要不断提高森林质量。我县林业用地面积XX,占国土总面积XX%,森林覆盖率已达XX%。但是从总体来看,全县森林质量不高,林种树种结构单一,单位蓄积量低,可伐资源总量不足。现在关键问题已不是提高森林覆盖率,而是森林质量的提高,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对此,我们应科学把握加快森林培植与强化资源培育的关系,抓住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林业,加大林业投入的有利时机,全力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推进林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在发展速度上,加快推进由单纯追求数量向质量和数量并重,突出质量的转变,把质量管理贯穿于林业建设的全过程,提高绿化的成效,巩固绿化成果。二是在发展模式上,加快推进由单纯的绿化向建设生态功能型的转变,坚持走人与

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三是在发展空间上,加快推进由单位辖区绿化向参与社会造林的转变。积极履行改善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法律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使全民义务植树和生态工程建设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四是在组织管理上,加快推进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的转变。突出林业体制改革,创新林业经营机制,促进部门义务植树、机关庭院绿化美化、荒山荒地造林等方面的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第三,要提高城乡绿化水平。当前,我县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城市绿化工作缺乏统筹规划,城乡绿化脱节、城市绿化质量不高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尤其是城镇四周和主要道路两旁,植被破损,林相残缺,严重影响我县对外形象。当前应着力抓好以城镇周围、公路两旁、河道两岸、水库四周为主要内容的“四边”绿化工程建设,通过抓好“四边”绿化工程,推进全县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促进我县造林绿化工作上水平、上档次。对“四边”绿化工程应建立严格的领导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四边”绿化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

三、以资源为依托,全力推进林业产业建设

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是林业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不重视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林业的发展就会迷失方向;不重视林业产业发展,林业就会失去持久的动力。林业产业建设必须在建设和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山地、林地、树种和劳动资源,积极培育和壮大林业产业。就我县而言,应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纳入县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依托项目,借用外力,林企联合,培育具有罗甸特色的林业产业。一是加快建设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基地,大力发展桉树产业和油桐产业。二是稳步推进林产品精深加工。把产业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有关政策措施,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骨干林产品加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做大做强,增强对林农增收、林业发展的带动能力。三是依托

森林资源和森林景观优势,加快建设森林生态旅游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重点开发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特色旅游项目,提高森林生态旅游品位,努力把生态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县的一大特色产业。

四、以法兴林,切实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上一篇:记者团联欢会策划书下一篇:学生工作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