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建设汇报材料(精选8篇)
林业生态建设汇报材料 篇1
林业生态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把造林绿化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来抓,作为“调结构,聚民心”的强县富民工程来抓,高标准谋划、高质量实施了京深绿色通道工程、高效
生态林网和环城林、环村林建设。造林绿化三年三大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京深绿色通道:全长公里,通过(年、年和年)三年建设,使林带宽度达到米(每侧宽米,植树行),林带总面积亩,植树万株,成为全省绿色通道建设的样板段和示范段。
二、林网建设:抓住第二轮土地调整延包和种植结构调整的机遇,沿主干道路两侧宽幅预留育林地,高标准进行林网建设,其中:国道每侧林带建设宽文秘助手,植树行;省道及通乡油路每侧林带建设宽文秘助手,植树行;农田一、二级路每侧林带建设宽文秘助手,植树行;三级路每侧林带建设宽文秘助手,植树行,使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达到了以上。(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
三、村镇街道绿化:结合村容村貌的治理,街道绿化、美化工作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全县××村的主干街道全部高标准实现了绿化,完成植树余万株,新建绿地面积××万平方米,大部分的街道实现了乔、灌、花草相结合的立体绿化,并新建了一批休憩和绿化景点,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善。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林业工作整体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县绿化道路公里,植树万株,实现了一次造林,一次成功,林木覆盖率达到了,使全县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新时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在全省起到了领头和示范带动作用,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年,被授予“××”称号。年,被省授予“××××”称号。并被省列为“××示范县”。
下一步,我县将以村镇周围绿化为重点,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环村林建设,把××建设成为“城区绿带环绕,村镇四旁成林,农田林网纵横,处处鸟语花香”的生态乐园,成为全国环城、环村绿化第一县,成为××××的一颗绿色明珠,为县域经济的发展造就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广大人民生质量的提高,为省会周边环境的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林业生态建设汇报材料》
林业生态建设汇报材料 篇2
世纪之交的1998年, 一场持续百天的全国性特大洪水, 冲毁了无数良田、家园, 洪峰频率之密、洪水流量之大、流域范围之广, 百年罕见。全国共有29个省 (区、市) 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受灾人口2.3亿人, 死亡人数超过3000人, 各地估报的直接经济损失2484亿元。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 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发生10余次扬沙、浮尘和沙尘暴天气, 造成部分地区机场关闭、交通中断, 其频率之高、来势之猛、影响范围之大, 不断刷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沙尘暴和沙尘灾害纪录。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面积的冰雪灾害, 叫人不得不联想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危害。
大洪水的背后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尘暴的背后是沙漠化、荒漠化;气候变化背后是气候变暖, 极端天气增加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事实上, 中国的生态危机远不止此, 当前全世界普遍存在的沙漠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物种灭绝、温室效应加剧等六大生态危机, 在中国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六大生态危机, 每一样都与森林的植被破坏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由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以木材生产为主一直是中国林业的首要任务。中国林业的状况产出多于投入, 中国生态的状况破坏大于治理, 总体形势十分严峻。
2 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20世纪末, 随着国家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相继启动, 我国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 局部乃至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开始好转。但是, 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建设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森林生态基础还十分脆弱, 生态建设的速度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不相协调, 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仍呈上升趋势, 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 极端性天气增多等。主要原因:a.我国森林资源底子薄, 表现在总量不足, 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人均森林蓄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质量不高, 平均每公顷林分蓄积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5%左右;分布不均, 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 西部森林资源极度匮乏;经营水平低, 人工林经营水平不高, 树种单一, 林木过量采伐现象依然存在。b.人口、经济高速增长带来对森林资源的高需求, 森林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相当尖锐, 带来森林资源的巨大消耗。c.林业投入长期不足。近年启动的国家林业六大生态工程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国债资金, 国家财政资金所占比重不高, 生态建设投入保障体系尚未建立。d.林业行业各项改革滞后于其他行业, 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不顺, 影响社会资源向林业行业的集中, 制约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e.我国主要林区90%为山区, 森林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问题还没有完全协调好。中国林业尚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 森林资源增长缓慢与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现阶段林业的主要矛盾, 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 生态建设成为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3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在森林资源的承载力之内;另一方面, 要求在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上, 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换言之, 既要做到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又要参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里面既包涵要不断发展林业产业,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林产品的需求, 又包含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满足社会对生态的需求。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林业整体中的两个方面, 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的因果关系。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 始终伴随着如何认识和协调两者关系的问题。而且, 随着人们对森林功能多样性认识的深化和对森林不同效益的追求, 对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完善。生态和产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互动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1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矛盾与制约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 这种矛盾与制约关系主要是由人们在林业生产过程中, 不同的利益取向和与劳动者自身利益关系不同造成的。在林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 投入和耗费一定的劳动, 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可能是负效益) , 但这两种效益被劳动者感觉到的时间先后和直接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林业产业主要产出体现的是经济效益, 劳动者的获得是直接可见的, 与劳动者之间是眼前的、局部的直接利益关系;而生态建设主要产出的是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的体现是一个累积的过程, 是不容易被立即感觉到的。
3.2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依存与促进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不仅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 更主要的是依存和促进的关系, 这种依存和促进的关系同样与人们对森林、林业产业及林业生态的认识和利益取向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a.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就是要恢复森林植被, 增加森林的数量, 提高森林的质量, 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离开森林也就无所谓林业生态建设;而林业产业的发展是以森林资源为前提的, 没有森林资源, 就没有林业产业, 更谈不上发展, 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b.林业生态建设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这种基础关系是由森林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决定的。森林是陆地上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大、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完善的生态系统。森林的主体植被是木本植物, 森林植被及其覆被下的其他生物和各种环境因子共同形成森林群落。森林是木材及其林副产品等工业原料的基地, 是动物的栖息场所, 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 是一个巨大的“绿色水库”, 在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 有“环境卫士”之称, 是天然的“过滤器”, 森林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林业产业发展, 说到底是在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内在的运动规律, 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 改善和利用森林资源, 把森林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使林业产业的生产力结构同森林生产力结构实行最佳组合。c.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的辩证统一。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 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实质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 两者结合的结果就是生态经济学讲的生态经济效益。在林业社会化生产中, 如果把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 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生态效益相结合, 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就能使二者相得益彰, 既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又可在产业高速发展中保护和建设林业生态, 达到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泽慧.中国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68-69.
[2]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总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286.
[3]曹建华, 王红英.林业政策模拟模型研究——一个分析的框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5, (4) :602-606.
[4]王兆君.关于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协同运行的思考[J].林业经济, 2001, (1) :43-49
[5]雷加富.关于相持阶段的林业产业发展问题[J].绿色中国, 2005 (8) 12-17.
林业生态建设汇报材料 篇3
关键词:生态林业;建设;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432(2011)-10-0174-2
0 引言
生态林业是一种在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原理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新型林业生产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生态林业能够因地制宜地构建具有多样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合理发挥人对林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以获取最大的林业资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生态林业建设意味着林业生产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开发利用林业资源的必由之路。
1 生态林业建设的原则
生态林业是一种在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原理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新型林业生产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在不破坏生态稳定性和多样性的情况下,向林业系统中投入物质、能量等,以提高生态林业系统的输出,从而使得生态林业系统拥有较高的生产力与能量转换率。在建设生态林业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第一,优化组合的原则。生态林业建设应当进行不同类型的种间组合,在生态林业系统内合理搭配物种,是不同的物种能够在同一个生态林业中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合理发展。第二,因地制宜原则。遵循生物和环境相适应的规律,因地制宜地规划安排生物种群。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合理布局,做到生产结构多样化,林种树种多样化。第三,注重效益原则。建设生态林业应当在生态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积极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协调利用生物、环境、森林等资源,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第四,综合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的特异性和生态位原理,建立多树种、多林种的有机组合,构建多层次的经营结构的复合林业生产生态系统。
2 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内容
生态林业建设的目标是追求系统功能的协调和总体关系的和谐,注重在一个区域内和谐、高效地发展林业经济。生态林业建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首先,生态林业体制的规划和调节。因为人力、物力的投入,在发展过程中生态林业系统内部形成了多种关系。其中,从局部看有些关系是合理的,但是用发展的、全局的眼光看却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要想实现生态林业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分配,就必须对生态林业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管理技术等进行适度地调整,制定科学的林业发展规划,从而以最小的投入,争取最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次,生态林业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为了提高违背利用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和林业资源的转化效率,就应当模拟自然生态原理,科学地设计、规划以及调控农、林、牧、副、渔等产业中的工艺流程、生产要素关系,构建一套科学的生态林业布局体系,将先进现代技术和生态林业技术融合运用,疏通、扩展物质能量流通渠道。第三,培养和调控生态意识。实现生态林业系统可持续发展和自我调控的关键是人的行为。发展生态林业离不开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只有积极地宣传生态林业的政策规章,宣传生态林业的相关知识,才能改变人们传统的林业利用观念,促使人们建立生态林业发展观念,自觉地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
3 生态林业建设与发展趋势
3.1 生态林业的可持续性建设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特征,生态林业的建设、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不危害后代人需求的前提下,建设能够满足当代人需求的生态林业,使得林业资源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满足人们对林业产品的需求,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实现生态、生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生态林业建设应当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有机会有步骤地建设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够挖掘林业资源的生态林业。我国的生态林业通常由自然保护区、天然林、海岸线和风沙带沿线等森林系统构成,还包括了库渠、村旁、道路、农田周围、沿河支流等防护林体系。生态林业呈现点、片、带、网相结合的网络状分布,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森林生态题型,能够从整体上保证生态林业的合理布局,能够充分发挥生态林业的各种优势,满足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3.2 生态林业的稳定与多样化建设
生态林业的系统结构较为稳定,能够有效地发挥最优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因为不同地区的气候、生态、社会、经济等条件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林林式、林牧式、林工式和林渔式等林业发展模式广泛地存在于全国的生态林业系统中。具有不同生物种类、不同层次结构的生态林业能够充分保证林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多样性与稳定性,能够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
3.3 生态林业的均衡适度化建设
生态林业能否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否适应当地森林资源的基础状况,决定其在生物圈体系中的发展程度。生态林业的建设要想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經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合理布局,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构建具有完备功能与整体效益的生态林业系统。能够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林业资源保持均衡的生态林业系统应当是动态发展的,要有计划的分区域、分阶段进行生态林业建设。
3.4 生态林业的整体化与功能齐全化建设
生态林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充分发挥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建设生态林业不仅能够改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还能够显著地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了一个前后内外、上下左右相互配合的合理林业体系。生态林业既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又是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生态林业在自然保护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都显著优于不合理的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林业应当具有齐全的功能,合理的生态林业系统中应当将多种产业整合为一体,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纳入到生态林业的发展规划当中。在经营方面,生态林业可以向社会供应木材等林产品;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生态林业能够发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二氧化碳等作用。在森林承载能力范围内,科学地规划、逐步建设具有齐全功能的林业体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林业的建设强调森林生态环境的意义,这是现代林业发展的趋势。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都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发展林业时,都在不断地调整战略规划,做出深刻的革新。在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和增长方面,提供林产品方面,发挥森林环境服务功能方面,营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林方面,现有森林的经营管理方面等均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维持一个结构稳定、优势突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限度内进行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在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发展趋势是将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在保护水土资源的生态稳定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生态和经济效益。通过运用快速的工程绿化和水土流失控制工程等技术,保护、发展流域治理的森林工程体系,促进区域生态的协调发展。将森林作为环境资源、生产资源、文化资源等大力发展,制定包括生物多样性、综合生存力、经济效益、农区发展、产品多样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的管理发展计划。目前,我国在生态林业领域应用了一些技术和科研成果,但是从生态林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林业建设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洪雪,杨清福,张光华.三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6(5):52-53.
[2] 张建国.生态林业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第2版:195-196.
[3] 王嘉发.浅淡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5, 30(3):46-48.
[4] 郭志伟,代力民.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03, 16(4):1-6.
林业生态建设汇报材料 篇4
永昌县林业局 2011年5月10日
一、林业重点工程进展情况
今年全县共组织实施了金永高速公路绿化、武当山水云山绿化、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重点公益林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造林和森林抚育补贴试点9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目前,9个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有序推进。
金永高速公路永昌段绿化工程。按照市县统一部署,结合金永高速公路总体绿化方案,我局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班子,明确工作职责,坚持高起点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标准建设的原则,严格制定工程进度安排表和工作流程图,加快推进工程建设。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1600万元,签订耕地流转协议126份,流转耕地512.21亩,发放补偿资金23.05万元,新打机井2眼,架设输电线路520米,配套变压器2台,加筑林带边埂20公里,铺设低压主管道43.4公里、支管2.85公里、毛管203公里,平整土地1050亩,开挖树沟138公里、大坑4.8万个,换填客土13.8万方,栽植各类苗木10万余株,建成高标准景观防护型绿化带40.6公里,现正在组织实施2处绿化节点苗木栽植工作,预计5月15日前完成草坪种植工作,8月30日前完成管护房屋和封护围栏建设任务。
武当山水云山绿化工程。坚持把武当山水云山绿化工程作为提升县城品位、建设宜居环境、发展特色旅游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当年建设、当年成景”的要求,采取干部职工投资折劳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423万元,架设灌水管网23.4公里,硬化景区道路2.2公里,铺修沙石道路3.6公里,新建封护围栏2.8公里,开挖树坑7.5万个,栽植各类苗木7.5万株,全面完成两山绿化面积1005亩。
退耕还林工程。按照“巩固、完善、提高”的要求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今春抽调专门力量对全县9个乡镇、5个农林单位退耕还林地逐小班、逐地块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核实,现已补植各类苗木27.2万株,完成补植补造面积4000亩。10000亩封育任务已在东大河林区完成作业设计,计划于6月份组织实施。
三北防护林工程。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整体打造,综合示范”的要求,以防护林建设和防沙治沙为重点,今春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各乡镇及有关单位对造林地块及面积进行了核实,现已栽植各类苗木65.3万株,在红山窑、城关、东寨、水源、河西堡5个乡镇和花草滩林场完成造林面积6000亩(红山窑乡300亩、城关镇1100亩、东寨镇1692亩、河西堡镇508亩、水源镇2300亩、花草滩林场100亩)。15000亩封育任务已在东大河林区完成作业设计,计划于6月份组织实施。
公益林建设项目。根据公益林管理管护要求,今年以来,组织管护单位及乡镇进一步落实管护人员和管护责任,落实管护人员127人,与管理(管护)单位签订合同14份,与管护(技术)人员签订管护合同127份,完成林地补植抚育4173亩,现正在组
织购置农药、护林站选址及防火道路维修方案等前期准备工作,计划于5月中旬组织实施。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严格按照作业设计和实施方案,结合春季造林,组织技术人员多次深入各乡镇及有关单位对各项建设任务进行了进一步落实,目前,在朱王堡、水源、六坝、红山窑、河西堡镇和喇叭泉林场、百里生态管理站等乡镇和单位完成补植补造4000亩;在喇叭泉林场完成经济林改造600亩;在喇叭泉林场、新城子镇完成日光温室葡萄建设任务;在百里生态管理站完成600亩林木种苗基地规划设计工作,正在组织实施围墙修建、苗木移植、道路建设等工作;基本口粮田、沼气池、节柴灶等建设任务已分解落实到乡镇(单位)、村社,正在进一步落实到退耕农户。
天然林保护工程。今年计划完成封山育林5000亩,人工造林1000亩。目前,由于工程建设任务尚未下达,为确保完成建设任务,现已组织专门力量编报了项目实施计划,待计划下达后,计划于5月底在东大河林区完成造林任务;9月底在东大河林区完成封山育林任务。
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按照方案批复内容,多次向县委、县政府请示汇报,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在东大河林场后院落实无偿划拨供应工程建设规划用地9520平方米,减免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结建费等相关政府性基金和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130.5万元,认真开展入户调查和登记工作,确定符合条件入住对象,预交个人出资889万元。严格按工程建设要求,于2010年9月完成地质勘察、防震审批、工程招投标、开工建设等手续办理工作,工程自10月17日开工建设以来,现已完成工程基础
开挖回填,正在组织实施主体工程建设,预计10月底前可完成150户危旧房改造任务。
造林和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坚持“统一规划、谁造补谁、自愿公开”的原则,现已在人工造林更新任务相对重、造林比重大、造林积极高的喇叭泉林场、花草滩林场、百里生态工程建设管理站、一品弘植物油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造林补贴任务8000亩。坚持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的原则,突出以提高森林质量、增加职工收入为目标,现已在喇叭泉林场完成森林抚育任务5000亩,正在组织开展自查工作,为省市检查验收奠定良好基础。
二、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和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情况
今春,将林业重点工程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和全民义务植树有机结合,在城镇、乡村划定不同层次、规模、数量的义务植树基地,大规模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和新农村绿化工程。在武当山、水云山、金永高速公里、三干渠等3处义务植树基地,组织发动县城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3000多人次,完成荒山绿化410亩、道路绿化5公里,渠道绿化3公里;组织各乡镇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与新农村绿化工程相结合,按照每个乡镇规划完成5处以上绿化重点工程,每处工程植树在3000株以上,每个村规划有1-2处重点工程,每处工程植树1000株以上的要求,以集镇、新农村示范点、通道、文化广场和“四旁”绿化为重点,深入实施新农村绿化工程和全民义务植树,完成乡镇广场绿化3个,万只羊场绿化8个,绿化面积2500亩;累计植树80万株。
三、林业产业发展情况
以现有的5个特色林木种苗基地为基础,组织国有林业场圃及部分农户完成林木育苗2300亩,其中新育1000亩,出圃各类合格苗木200万株;新发展葡萄、软儿梨、大接杏为主的经济林500亩,改造低产果园600亩;营建永昌金良生态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无公害枸杞生产基地1200亩;以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后续产业培育为重点,组织国有农林场、圃和退耕农户充分利用林间、林下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经、林药、林草等林下种植产业,面积达到3万亩,其中饲草基地7500亩;结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项目和养羊大县建设,鼓励、扶持国有林业场、圃和退耕农户、造林大户依托林草资源优势,发展舍饲养羊达6万头只。
四、科技兴林工作情况
一是深入开展林业科技培训工作。结合“科技富民专项行动”和科技“三下乡”活动,聘请林业专家、组织专业技术干部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科技讲座、现场指导培训和技术服务,举办林业技术培训班20场次,培训农民技术骨干3000人次;二是大力开展林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围绕林业产业发展和重点工程建设,结合生产实际,示范推广节水抗旱造林及育苗实用技术2000亩、经济林高接换优和丰产优质栽培技术5000亩、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3万亩;正在组织实施《国家公益林干旱荒漠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鲜食葡萄栽培示范》等科技项目4项。三是着力实施林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切实抓好林业科技试验示范生态园建设工作,全面加强科技园各区域抚育管护,重点实施了经济林、5
花卉设施栽培引种工作,完成经济林、花卉等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试验20座,并完成防沙治沙示范区等建设任务。同时,结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计划在百里生态管理站改造种苗基地1处,面积600亩。现已完成基地规划设计工作,正在组织实施围墙修建、苗木移植、道路建设等工作,预计10月份可完成种苗基地建设任务,努力把城郊苗圃打造成富有城市蕴涵的新型苗圃。
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展情况
全县林改动员大会召开以来,严格按照《永昌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坚持“二十个环节”、“四签字”、“五会定案”、“两个三分之二”、“四榜公示”等方法步骤和相关制度,通过发布公告、宣传发动、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召开会议、动员培训、深入督导等方式和步骤,积极行动,认真安排部署,狠抓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完成9个乡镇34个村、75宗,13893.15亩集体林地登记勘察工作,发生矛盾纠份1起,调处1起,调处率100%;按程序批复村社会集体林改方案43个,其中村级方案24个,社级方案19个,村社方案批复率达到100%。采取家庭承包形式改革的林地29宗,面积 12602.85 亩,占林改总面积的78.3%;采取拍卖形式改革的林地6宗,面积326亩,占林改总面积的2%;采取股份制形式改革的林地26宗,面积2295.3亩,占林改总面积的14.3%;个人承包形式改革的林地13宗,面积874亩,占林改总面积的5.4%。签订家庭承包合同8120份、拍卖合同204份、个人承包合同36份、发放股权证9276本。目前,正在组织开展核权发证工作,预计5月底可完成发证工作,6月份组织开展“回头看”工作,10月份
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
六、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情况
认真贯彻落实防火会议和通知精神,及时组织召开了我县新一轮森林防火工作专题会议,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与各乡镇及国有农、林场等有林单位签订防火责任书519份,护林公约186份,组建乡级联防委员会7个村级联防委员会32个,群众义务扑火队33个,11306人,组建半专业队伍5个,队员125人。加大防火宣传工作力度,全县先后召开专题会议30多场(次)、签订防火责任书500余份、出动护林防火车辆4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3500余份、护林公约190份、播放森林防火公益广告和发布森林火险天气预报150天(次)、制作宣传标碑21座、宣传牌258个、刷新宣传碑牌196块。加强森林防火值班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继续保持了全县自建国以来无森林火灾的好成绩。监测、防治林业有害生物21万亩次,检疫各类苗木200万株,清理整顿木材经营、加工单位(销售点)47家,依法查处林业案件7起,依法处理当事人7人;严格林木限额采伐,审核、审批林木采伐4 起,采伐林木206株,立木蓄积72.4527立方米;森林资源管护责任、措施进一步落实,林地、林木管护抚育不断加强,林业“四乱”现象得到有效遏止,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双增”的目标。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由于全县水势十分紧张,加之气候干旱少雨,林木灌水 7
矛盾突出,造林质量将受到一定影响。
二是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成本远远高于中央补助资金,加之市县财政紧张,配套资金不能按时到位,工程后续管理难度大。
三是新农村绿化任务重,资金需求量大,而国家和省上没有专项补助资金,现只靠多方筹资进行建设,建设资金短缺,影响了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进程。
四、全县林业有害生物种类逐年增多,危害面积逐年扩大,防治难度逐年增强,而防治经费短缺,防治机械简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形势严峻,特别是杨树黄斑星天牛和苹果蠹蛾疫情还没有得到根本性除治,严重威胁全县林业生态安全。
五、各基层场圃大部分生产设施老化、破坏,带病运行,森林防火设施设备落实短缺,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加之现行财政预算体制,使各场圃既要吃饭又要建设矛盾突出。
六、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由于县乡两级财政困难,工作经费短欠,加之部分乡镇、村社不够重视,缺乏得力工作措施,造成全县整体工作滞后,进度不平衡。
七、林业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农户积极性不高。
林业生态建设汇报材料 篇5
工
作
汇
报
湘潭县林业局(2014年12月3日)
湘潭县有林地面积148.5万亩,森林覆盖率44.9%,森林蓄积量365.9万立方米,是全国绿化模范县、省重点林区县。一年来,我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首要任务,不断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强化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实现了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健康增长,森林生态效益明显提高。下面,简要汇报有关情况。
一、湘潭县生态公益林现状
2002年,湘潭县开始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项目,涉及全县22个乡镇,后因区划调整,姜畲、响塘、响水三个乡镇划归湘潭市雨湖区及九华示范区管辖,现实际涉及19个乡镇。2012年,县林业局对全县公益林原区划界定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在原区划界定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补充、核实和确认。目前,全县共区划界定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面积68.897万亩,其中国家级60.0968万亩、省级8.8002万亩,涉及全县19个乡镇,450个村,14905个小班。权属为国有的公益林面积0.236万亩,涉及2个国有 林业单位;权属为集体的公益林面积15.5587万亩,涉及镇、村林场233个;权属为个体的公益林面积53.1023万亩,涉及林农11.0329万户。
二、公益林保护建设成效
湘潭县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项目已有10余年,各方面工作基础扎实,林农因此得到了实惠。特别是今年,将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工作,较好地促进了项目的实施与管理,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到位率、管护到位率均达到100%,林农的利益有了坚实的保障。
(一)资金发放到位率方面。中央、省级财政下达湘潭县2014公益林补偿资金为1134.06万元,至目前,全县实际已拨付资金总额为1134.06万元,省级以上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到位率达100%。其中,经济补偿979.5771万元,通过“一卡通”存折发放给公益林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经济补偿753.3123万元;由县财政部门拨付给国有林业单位、集体林场的经济补偿226.2648万元。管护费154.4829万元,发放给护林员的统一护林补助102.9915万元;用于公益林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益林保险、公益林宣传牌设立等管护项目建设费51.4914万元。
(二)管护面积到位率方面。全年,湘潭县公益林区没有发生乱征滥占、滥砍滥伐、森林病虫害等现象、森林火灾受害面积控制在了1‰以内,各项管护指标全部完成,公益 林管护到位率达100%。期间,县林业局与涉及生态公益林的行政村签订了《公益林区划与禁划、限划管护合同》,共450份;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聘用护林员155名,并签订聘用合同,全县68万余亩公益林划分为155个管护责任区,全部落实专职护林员;县人民政府在公益林区建立了永久性标志牌,将管护责任落实到林班、小班,做到了分片监管,责任到人。
三、公益林保护建设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今年,湘潭县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工作纳入省为民办实事工程。为规范全县公益林的保护、经营和管理,加强全县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实事工作,县林业局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的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为民办实事领导小组,将生态公益林保护为民办实事工作纳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立行立改事项,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二)提前部署工作。3月初,我县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了每个时间段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和要求。3月中旬,县林业局召开动员会和分村核实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安排公益林实事工作。随后,县林业局出台《湘潭县公益林护林员管理办法》,全面地规范了护林员的聘用、管理和考核等工作。
(三)广泛宣传发动。为切实做到家喻户晓,县林业局 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先后在县级媒体刊载公益林保护工作信息10余条,在市电视台、湘潭日报等媒体刊载信息3次;在金霞山森林公园入口处设立公益林保护建设大型宣传牌1块,在每个乡镇设立永久性公益林保护建设标牌3块以上;在乡镇、村,以固定防火宣传标语的形式,广泛宣传公益林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等,公益林保护建设的宣传工作可以说做到了立体宣传,全面覆盖。
(四)坚决纠治问题。6月下旬,县林业局对全县公益林保护建设实事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针对督查中存在的问题,召开了全县林业站长和机关联点干部会议,要求机关联点领导和干部,配合乡镇林业站再次进行复核、整改,切实解决惠农资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过核实、督查和整改,全面完成了我县68万余亩公益林的资金发放和管护工作,并将完成情况在湘潭县网上进行了全面公示。
(五)健全档案管理。县林业局按照公益林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全面、齐全的收集、整理全县生态公益林资料档案,并及时归档。目前,已将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名册、《区划与禁伐、限伐管护合同》、护林员名册、护林员管护协议、征占用公益林台账、采伐台账、资金发放台账、火灾台账、病虫害台账、造林抚育台账、流转台账、信访台账等材料收集、整理归档。
(六)落实督促检查。县林业局依据工作方案,逐阶段、逐内容组织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分片展开督促检查,将各乡镇工作完成情况纳入联点中层干部绩效考核,有力地促进了各乡镇工作的开展。11月上旬,县林业局专门成立自查小组,对照验收标准和考核办法,逐项目、逐乡镇全面检查我县2014年公益林保护建设工作,对仍然存在不足的乡镇发出限期整改通知,并督促班子成员分片抓好整改落实,较好地确保了两项指标达标。
文明生态村建设汇报材料 篇6
榆树屯村是通辽市最大的行政村,有1218户,4188口人,总面积:84300亩,其中:耕地面积24200亩;荒山面积:31000亩;机动车 510台;农田井78眼,其中机电井66眼;变台26个;有党员161人,其中,35岁以下党员35人,高中以上文化的党员21人,现有干部10人,群团组织健全。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760元。村党总支、村委会在鲁北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党员、村民代表、村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入手,更新观念,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改变陈规陋习,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旗委会议精神,努力搞好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活动。抓好党建工作,组织学习以促进干部队伍建设,认真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干部普法教育,使干部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为全村经济繁荣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一)每月安排政治学习一次,学习内容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党的方针政策。
(二)村干部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对语言、行为、仪表高度重视、严格要求,工作环境清洁美化达到一流标准。
(三)村委会投资5万元对陈旧的有线电视网进行了改造,电视节目增加到32个,有效地提高了有线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出资7.8万元为学校修建厕所一栋,打深水井一眼,维修了漏雨的教室,粉刷了教室墙壁,为办公室吊上了PC板棚,改换了教室变形的门窗,从而提高了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今年又引资15万元对学校进行了改造。
(五)为了使全村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幸福地度过晚年,在旗老年体协及镇老年体协的指导下,出资1万多元为老年体协购臵了VCD机、电视机、乒乓球台、台球案子,修建了门球场、维修了活动室、老年体协办公室、增加了晨晚练点,丰富了老年体协的活动内容。
(六)宣传部为我村投资25万元,维修活动室7间,新建图书室一处,拥有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和科技图书等1万余册,(旗图书馆把榆树屯图书站定为全旗试点,每月定期为村里轮换图书。)同时,购臵室外球案2个,新增篮球架2个,为村民安装沼气池43座,带动了清洁能源入户的速度,现在沼气池已经达到了211座。
(七)采取村干部包片,党员、村民代表包街,群众出工的办法,进行了村屯整治,所有在院外的柴垛、粪坑全部挪到院内,对150多条小巷进行了彻底清理。
(八)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在“地市级安全村”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治保会、调委会,联防队、义务巡逻队,制定了“两委一队”工作职责、村规民约等工作制度,推进了平安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了以包片民警、治保会、联防队为主要力量的主体防范网络,以 党员、村民代表、群众广泛参与的群众性自防互控网络和对特殊人 群、大宗物品管理网络的建设,完善了村屯治安防范体系,预防了刑 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加强了村老年体协活动室、村务公开阅览室、法制图窗等宣传活动阵地建设,广泛开展了村民的法制、道德、文化教育,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综合素质。加强了村调解庭、调委会、调解信息员队伍的建设,保证了各类纠纷被及早发现,及时被化解;加强了平安建设宣传工作。共建立宣传牌6个,书写永久性标语10余条,散发宣传材料3000余份,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为平安创建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具体要求,按照多数群众的意愿进行政治文明建设。
(一)换届选举两委会,两委班子组成后,班子成员统一思想,下定决心,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为全村老百姓服务,干部全年上班,没有节假日,白天处理外业,晚间处理内业,只要上级下达任务,就全力以赴,没有上下班时间,每晚一个调度会,直至完成任务,在实际上做到了“想捞好处,谋私利”进班子的人在这个班子中待不了,站不住脚。
(二)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全通过群众选举村民代表,村内的大事都通过党员、村民代表确定,各项任务也依靠党员、村民代表去完成,形成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的干部包联党员、村民代表,党员、村民代表包联群众这样的工作网络,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各方面的积极性都得到了发挥,难以解决的各种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无论是“一事一议”上砂料、村屯整治搞卫生、宣传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带头致富、还是为党支部、村委会出谋划策谋发展,都离不开党员、村民代表的参与,这为党支部、村委会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树立了信心。村内所有事项如土地承包、项目招标都必须通过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通过后才能实施,村委会所有内外往来账目都依法在村务公开阅览室进行了公开,并接受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审查,增加了办事的透明度。
三、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带领群众走脱贫致富之路
(一)原本我村负债300多万元,每年的村集体收入还不够偿 还利息,集体经济无法发展,连正常的运转都难以维持,为了改变这种恶性循环,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决定清理榆树屯村的债权、债务。用集体大井、园田地、机车、村部、机动地、荒山等集体资产偿还外债,通过半年时间的运作,偿还了近300万元的外债,减轻了农民负担。
(二)在农业生产上,我村始终把保护耕地,向土地要效益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几年来治理荒山2.7万亩,消灭所有耕地顺山垄,控制了水土流失。为了保证贫困群众能及时春耕,班子成员用个人财产担保向信用社借小额贷款累计达1000万元,解决了农民的春耕生产问题。为了鼓励群众打深水井,村委会从乌兰浩特请来物探测井队为群众测井位20多处,为每眼井协调打井贷款5000元,协调农电部门在农田里安装变压器26台,架设高低压线路52公里,新增了灌溉面积1万亩,使全村粮豆总量稳中有升。为了方便群众秋收运输,组织群众修了田间路52公里,上沙料2万多方。积极申请争取上级农业开发项目资金300万元,实施了万亩管灌工程,使人均水浇地达3亩,改善灌溉条件。
(三)在林业及生态建设上,我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几年来营造经济林1500亩,荒山造林,农防林、路防林补亩50万株,在水保治理区种植锦鸡耳5000多亩,兑现了已到期的果园3处,承包后经济收益89.5万元,围封了山杏3万多亩,并实行了全年禁牧,在禁牧加强生态治理后我村加大了护林防火力度,成立了专门的防火领导机构,购臵了2号防火工具,配备了专职护林、防火员,负责全年的禁牧与防火工作。我村在退耕还林中严把了栽植、抚育关,使177户退耕户的1055亩退耕还林地全部达到了国家验收标准。营造的村南主路和油路两侧街道林,经过精心的管护,成活率达到了99%以上,目前我村的生态得到了全面的恢复。
(四)在牧业上我村主要搞了舍饲牛、羊。
在禁牧加强生态建设后,大量的秸杆被闲臵,我村动员群众搞舍饲,提出发展养牛和舍饲养羊工程,积极鼓励群众转化农作物秸秆,实现过腹增值,协调养牛贷款50万元、养羊贷款60万元,为22户购进黑白花高产奶牛48头,为100多户购进优质,绒山羊1000多只,使羊存栏数达到了12000只,高产奶牛存栏达到162头,基础母牛达到178头,为奶牛养殖户配备了饲料地,为养殖5头奶牛以上的户每户推青贮窑池一座。从而提高了奶牛养殖户的养殖热情,通过政策的引导与扶持,我村养殖业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四、我村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一)加大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宣传学习力度,制定了《计划生育村规民约》,使计生工作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接近,完成了计划生育的各项任务。
(二)为促进经济发展,动用土石2000方,垫平了市场,并出资1万多元在市场的西南侧修建了一处公厕,方便了客商和群众。
(三)抓住机遇,利用大通道弃土20多万方,垫村中间大沟1.8公里,使过去深达5米的榆树沟变成了平坦的大道,方便了群众行车,高标准地修通了连接大通道的油路,为我村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四)精心丈量了通道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分期分批精确地发放了占地款及粮食补贴款,达到了村民的满意。
(五)争取项目资金172万元,为本村上了“380”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总之,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包村工作队的具体指导下,我们榆树屯团结带领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和广大群众,在各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很多以前认为不能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也都办成了许多,现在全村上下人心思进,人心思富,建设小康的信心越来越足,步伐越来越大,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努力,以全村老百姓的利益为重、竭尽全力地做好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
论林业生态建设 篇7
森林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天然林是经过很长的历史阶段, 经过反复的自然选择下的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个和谐的森林生物与森林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森林生态系统一般讲是一个稳定的、抗逆行较强的生态系统。
造林绿化工作, 从生态学角度来谈, 实际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或人工重建的工作。那种“刨坑栽树”, 栽上树就是建造了森林的概念是不完整的。
纵观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 自然条件严酷, 森林植被稀疏, 生态问题仍是长期制约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造成这种局面的形成, 除了自然条件恶劣外, 另外原因有如下四个方面:
1、人们对森林认识上的不足。特别是农村, 对原有森林不加以保护, 任意砍伐树林, 随意侵占林地。
2、林业生态工程没有放到议事日程上来加以重视, 或因资金的缺乏没有让生态工程进一步持续深入下去。
3、林权制度改革还有待于深入推行, 制约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无法实现林业分类经营, 增强发展的活力。
4、传统观念—直认为用材林才是林, 造林就是刨坑栽树, 防护林就是大小方田林网。很多本来属于林业范畴的东西, 如中草药、食用菌、野生动植物、野生花卉、香料植物甚至果树都拒之门外。提出林业生态建设就是要归还林业的本来面目, 把林业作为一个完整的大系统来看待, 发挥林业的综合功能。
二、林业生态建设的措施与适用方法
1、要大力加强生态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
2、要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 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 主要建立一些大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大的生态工程, 推进森林的覆盖面。
3、要大力深化林权制度改革, 改革林业生产方式。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 拓展林业资金投入渠道, 积极探索政府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业主投资兴林的路子, 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农民及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体系。
4、要大力弘扬创新生态文化、弘扬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价值。要积极探索全民义务植树新办法, 建立健全造林绿化的长效机制, 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尽快在全区范围内掀起声势浩大的全民义务植树新高潮。
5、要大力推进法制建设, 依法规范造林、管林、用林行为, 把林业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要加大依法治林力度, 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构建平安和谐林区。
那么开展林业生态建设, 有哪些具体适用的方法呢?
1、林业建设要有适当目标。
林业生态建设充当什么角色因地区而有差异, 有些地方适宜速生林生长, 满足市场需求;有些地方是为了恢复或建设生态系统;有些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些是为了改善生活环境等。但要注意不管什么目标, 通过建设要达到: (1) 保护和优化适地适树的各种立地生产潜能; (2) 结构多样性, 充分利用土地与空间; (3) 生物多样性, 注重生态系统功能的建立或恢复; (4) 物种保护与生产相结合; (5) 环境治理与文化建设相结合。
2、加强培训, 提高农民的林业知识与技能。
推广栽培抚育新技术, 帮助农民转变观念, 认识林业在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性, 确立尊重多样性和以生态为中心的价值观。整体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与时俱进地进一步学习有关农林专业技术知识, 成为懂技术、会经营、能服务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农民。
3、要坚持发展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和复合性。
一要坚持生物多样性, 充分发挥生态功能, 做到持续利用, 实现可持续发展。二要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有机物质、调节气候、促进物质循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制氧、维持碳平衡、净化环境、防风固沙等服务功能。在农田防护林、湿地、河岸、山地、沟渠、道路、田埂等可用的各类土地上综合开发形成复合系统, 促进生物质循环, 发挥生态效益。
4、需要有政策引领与财政资助。
发展产业林, 应该贯彻“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由农民出工, 林种苗木由国家和各级地方财政资助。各级政府应城乡统筹规划, 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 加大对公共设施投入力度。林权归栽种者所有, 借以提高农民绿化祖国山河的积极性。
5、要注重苗木基地建设。
苗木基地既是林业建设的供应者, 也是林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是科技成果的实验者和推广者, 应该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要支持有经济能力的个体或社会组织积极投资, 着力培育种植示范大户, 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 以逐步形成特色产业优势, 带动周边地区林业发展。
三、未来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趋势
现代林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森林生态环境意义的加强。世界环发大会秘书长斯特朗指出, “森林在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保护方面占有独一无二的位置”。
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面, 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发展了水土流失控制的工程措施和快速的工程绿化技术, 致力于形成以森林为主的流域治理的森林工程体系。我国林业生态工程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 并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学术水平。今后林业生态工程学科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是:1、人工防护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2、干旱地区林木水分生理, 植被-土壤水文生态过程;3、区域森林植被建设适宜度与生态用水的关系;4、抗性植物材料的选择和繁育;5、区域性防护林恢复与重建的生态经济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彦斌:《着眼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搞好林业结构调整》。
[2]曾庆祥:《建立科学的林业资本运作机制促进林业经济快速发展》。
林业生态建设汇报材料 篇8
关键词:林业;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2.062
1林业生态文明概述
林业生态文明是现代化林业科学发展精神成果及产业物质生产成果的综合体。其涵盖范围较广,包含了森林、植物、动物、草原牧场等所有林业资源之间的关系,是人们长期实践活动的经验及反思总结,也是与自然共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在生态文明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1]。加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能够让林业生态系统更为和谐地发展,为人们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这与可持续发展观不谋而合。从林业生态系统及资源发展变化过程中,可以发现生态与文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立性。人类文明的发展往往会限制生态发展,甚至可以说近百年来,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是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的。为了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必然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而加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则是重要途径之一。
2 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林业生态文明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个体系尚不够成熟,在某些环节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一是意识缺失。很多地区无论民众还是政府官员,对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并不重视,这也体现了区域林业生态文明宣传工作不到位。部分地区还是过于偏向经济发展,而忽视了林业生态保护,在林区开发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二是林业产业结构有待完善。很多地区在发展林业经济时,主要停留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由于技术水平不够,导致出现“初级产品多,高级产品少”的情况,未能让生态文明与林业产业协调发展,也未能充分开发出第三产业,例如生态旅游等;三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要加快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必然离不开相关基础设施的支持。但部分地区林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相关投入不足,无法满足林业产业的发展需求,制约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
3 加快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相关建议
3.1加大资金投入
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资金扶持,如果仅仅依靠上级财政拨款,显然是不够的。除了要完善政府资金渠道,还应该吸引民间资金及社会资金投入到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当中。从本质上来看,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承载了一定的公益性,是典型的利民工程,其投入与产出是成正比的,但整个过程较为漫长。所以地方政府需要给予一定政策扶持,为促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企业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宽松的发展环境,并适当奖励改善林业生态文明的行为。政府通过发挥引导作用,使社会资源得到积极调动,让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当中,实现林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3.2加强林业生态文明监督工作
一是对林权所有制进行改革。通过林权所有制改革,让林地逐渐向集体林、个体林方向转变。以个体林为例,承包个体林能够为林农带来一定经济效益,调动其生产积极性,把剩余劳动力投入到林业经营生产当中,既可缓解就业压力,又可促进林业经济增长[3];二是要加强林木开采监督,以防止过度开采森林资源,使植被受到破坏。对于违规生产及违规开采的企业及个人要给予严惩,严厉打击走私林木行为。在保证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让市场秩序也得到妥善保护;三是要加大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使人们形成绿色消费观,增强其环保意识。同时,要加强相关法律建设,并加大执法力度,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创造出健康的法治环境。
3.3大力发展林业生态旅游
林业资源是林业生态旅游的核心基础,只有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才能将林业生态旅游的特色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升林区经济效益,让生态保护与林业经济共同发展。各级林业部门要加强沟通、合作,对林业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条完整的生态链,并基于该生态链打造出健康生态旅游项目。要充分发掘林区文化内涵,将文化元素与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关联起来,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林业生态旅游品牌。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加大林业生态旅游推广力度,将其打造成特色产业。
4结语
加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林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发展林业经济的过程中,应重视林业生态文明的重要性,通过相关措施使经济与生态能够协调发展,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绍志,周海川.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定位与实施路径[J].中州学刊,2014(07):91-96.
[2]许传德,侯晓雁. 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与探索——林业生态建设30年回眸[J].林业经济,2009(01):59-63.
[3]赵树丛.中国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国土绿化,2013(07):5-8.
【林业生态建设汇报材料】推荐阅读:
区在全市林业生态建设会上发言材料07-19
生态林业的建设09-22
林业生态建设 文档12-01
森林及林业生态建设08-25
林业生态建设思路研究07-16
林业生态建设问题分析05-27
林业生态建设若干思考06-11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07-10
林业发展与生态建设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