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论文(通用9篇)
林业生态论文 篇1
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 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 林业勇挑大梁
党的十八大,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并将其作为执政纲领写入党章,还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
林业承担着保护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任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元素。近年来,我国加快建设现代林业,把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作为林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主攻方向,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说,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林业肩负着光荣而重大的使命,力求更大的作为。
展望未来,生态文明将引领我国现代林业建设新方向,促进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
人类文明的演化、进步,总是离不开森林的呵护与支撑。林业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发达的林业、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国家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文华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著名林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说,林业兼有生态建设保护的主体功能和绿色生产的经济功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发展林业应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加快现代林业发展,充分发挥了林业在生态建设与保护中的主体作用。但目前我国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森林覆盖率仅为20.36%,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70%,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面积分别超过国土面积的1/5和1/3。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劣、生态承载力不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此,国家林业局提出,今后要围绕保护和改善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生态产业、生态文化,不断完善林业规划体系,拓展生态利用空间,优化生态建设空间布局。继续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湿地保护恢复、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并谋划一批新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在生态区位重要和脆弱地区,加快构筑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构建自然生态景观建设和保护体系。
林业是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生态产品是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优美环境、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宜人气候、安全生态和绿色产品等。生态产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生态产品生产及生态服务能力,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相对于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生产能力的大幅提高,我国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并没有同步提高,在一些地区甚至有所减弱。我国的生态产品供给,承担着最多人口和最快经济发展的双重巨大压力。未来发展中,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环境恶化态势虽然有所减缓,但整体持续恶化趋势尚未扭转;生态产品等生态需求快速增长,供给不足将常态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环境质量、生态安全、生存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逐步从“求温饱”转向“盼环保”,从“谋生计”转向“要生态”。
建设生态文明,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的迫切愿望和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进步,绿色和生态日益成为老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成为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生态产品的生产作为重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福祉。
林业是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必须努力建设和保护好林地、湿地、沙地及森林植被,充分发挥它们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林产品、生态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沈国舫院士说,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突出林业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发挥森林植被的制造氧气、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降低噪音、吸碳固碳等功能和作用,依托林业这一规模最大的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体,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王焕良说,山清水秀但贫困落后不能支撑百姓的幸福生活,富裕发达但生态破坏、生存受到威胁更会使百姓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失去幸福。生态文明不是拒绝物质生活的改善,而是在改善提高中坚守顺应自然的准则。建设生态文明,既要有金山银山,又要有绿水青山,才能保证经济增长和幸福持久,才能让人们在仰观蓝天白云、俯视青山绿水、行呼清新空气的同时,摆脱贫困和落后,走向富裕和幸福。
林业是美丽中国构建的核心元素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其实质就是要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天空以清新蔚蓝,还百姓以绿色家园。
林业是自然资源、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的集大成者,拥有大自然中最美的色调,是美丽中国的核心元素。“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共和国首任林业部长梁希的这一宿愿,一直是中国务林人的不懈追求。
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鄂云龙教授认为,没有森林建设和保护,就没有生态文明。没有绿色中国,就没有美丽中国。如果林业和绿化搞不好,还谈什么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赵树丛说,林业是生态建设保护的主体,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点,自然美生态美的核心,还是重要的绿色经济体。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发挥基础作用,承担重要使命。他表示,林业部门要紧扣中央部署,紧抓时代机遇,紧贴社会需求,切实担当起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绿色发展等重大职责和任务。加快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着力构建国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体系、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维护生态安全的法制体系、培育生态文化的综合体系等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体系,为建设美丽中国增色添彩。
林业生态论文 篇2
1 生态林业建设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生态林业不仅仅是单纯的林业发展, 而更是一种结合了经济学后, 将生态学和环境学有机的融入的一种科学。它的理念更是符合我党针对我国的现阶段的各种发展中的问题所指定的, 是一个更加全方位和多角度的林业发展理念和方式。基于它的特殊性, 我们在发展的时候, 应该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才能达到效果:第一, 优化组合的原则。即根据自然搭配的理念来选择和组合林业中的各种树种, 才能达到优化生产和自然环境的目的。因为只有符合自然规律的, 才是最合理的。第二, 因地制宜的原则。仍然要根据自然规律, 选择最合适的林种和树种, 该原则主要指的是根据该地区的具体情况来栽植树木。第三, 注重效益原则。这里指的效益不仅仅是经济效益, 还是生产的效益, 也就是林业的总体的产出情况的综合评估。第四, 综合发展的原则。即要在发展的过程中, 注重对周围环境以及其他的产业的协调发展。
2 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新的体制的规划和调节。一种新的发展理念的改革必须要从各个方面入手, 因为每一个发展理念都涉及到发展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所以, 我们要调整好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要从根本上改革体制和制度, 使其符合新的发展要求。所以, 调节和规划体制是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其次, 新的工艺的设计和改进。再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 我们要根据当地的情况, 改革和改良原有的各种发展技术, 结合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和栽培方法, 将林业建设的工艺发展水平调节到与生态临也的发展相适应的情况。
第三, 培养和调控生态意识。任何的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操作和管理, 而人的种种行为都是基于自己的意识和理念的指导。所以, 我们只有加强了人的意识的培养和宣传, 才能使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认识到生态林业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3 生态林业建设与发展前景
3.1 生态林业的可持续性建设
生态林业之所以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是因为可持续发展是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一种发展理念。我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而断送了长期发展的道路。生态林业建设在整体的发展过程中, 如果想达到这一效果和目的, 就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要调整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方式, 才能达到生态环境和人的和谐持久的发展关系。我国的生态林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 并且有很多的地方已经开始落实这一政策和理念。各种自然保护区的形成以及生态区的建立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
3.2 生态林业的稳定与多样化建设
生态林业的发展的最佳模式就是达到自然和生态的稳定的发展, 保持原有的和谐的状态就是一种稳定的表现。其多样性则表现为形式的多样性, 即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将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融入到其发展的体系中。虽然林业发展的主体是森林和树木, 但是我们可以适当的开展各种其他形式的物种的共同发展模式。
3.3 生态林业的均衡适度化建设
任何事情都要控制适当的度的问题, 不能因为生态林业的方式新颖, 成效显著, 我们就一味的大力发展, 否则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还会适得其反。在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要始终坚持适度的原则, 将生态林业的发展步伐控制在社会经济和林场经济可接受的范围内。以防止因不协调的发展而造成的生态林业的超前或者滞后导致的生态林业的发展不平衡和不适应。
3.4 生态林业的整体化与功能齐全化建设
生态林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能够充分发挥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建设生态林业不仅能够改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还能够显著地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形成了一个前后内外、上下左右相互配合的合理林业体系。生态林业既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 又是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生态林业在自然保护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都显著优于不合理的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林业应当具有齐全的功能, 合理的生态林业系统中应当将多种产业整合为一体, 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纳入到生态林业的发展规划当中。在经营方面, 生态林业可以向社会供应木材等林产品;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 生态林业能够发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二氧化碳等作用。在森林承载能力范围内, 科学地规划、逐步建设具有齐全功能的林业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生态林业的建设强调森林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和促进, 这是现代林业发展的趋势。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许多国家都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在发展林业时, 都在不断地调整战略规划, 做出深刻的革新。在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和增长方面, 提供林产品方面, 发挥森林环境服务功能方面, 营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林方面, 现有森林的经营管理方面等均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建立、维持一个结构稳定、优势突出的森林生态系统, 在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限度内进行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在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发展趋势是将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 在保护水土资源的生态稳定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其生态和经济效益。通过运用快速的工程绿化和水土流失控制工程等技术, 保护、发展流域治理的森林工程体系, 促进区域生态的协调发展。将森林作为环境资源、生产资源、文化资源等大力发展, 制定包括生物多样性、综合生存力、经济效益、农区发展、产品多样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的管理发展计划。目前, 我国在生态林业领域应用了一些技术和科研成果, 但是从生态林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角度来看, 生态林业建设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洪雪, 杨清福, 张光华.三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 2006 (5) :52-53.
[2]张建国.生态林业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2:195-196.
[3]王嘉发.浅淡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 2005, 30 (3) :46-48.
[4]郭志伟, 代力民.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 2003, 16 (4) :1-6.
林业生态论文 篇3
关键词:生态林业;建设;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432(2011)-10-0174-2
0 引言
生态林业是一种在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原理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新型林业生产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生态林业能够因地制宜地构建具有多样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合理发挥人对林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以获取最大的林业资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生态林业建设意味着林业生产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开发利用林业资源的必由之路。
1 生态林业建设的原则
生态林业是一种在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原理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新型林业生产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在不破坏生态稳定性和多样性的情况下,向林业系统中投入物质、能量等,以提高生态林业系统的输出,从而使得生态林业系统拥有较高的生产力与能量转换率。在建设生态林业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第一,优化组合的原则。生态林业建设应当进行不同类型的种间组合,在生态林业系统内合理搭配物种,是不同的物种能够在同一个生态林业中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合理发展。第二,因地制宜原则。遵循生物和环境相适应的规律,因地制宜地规划安排生物种群。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合理布局,做到生产结构多样化,林种树种多样化。第三,注重效益原则。建设生态林业应当在生态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积极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协调利用生物、环境、森林等资源,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第四,综合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的特异性和生态位原理,建立多树种、多林种的有机组合,构建多层次的经营结构的复合林业生产生态系统。
2 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内容
生态林业建设的目标是追求系统功能的协调和总体关系的和谐,注重在一个区域内和谐、高效地发展林业经济。生态林业建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首先,生态林业体制的规划和调节。因为人力、物力的投入,在发展过程中生态林业系统内部形成了多种关系。其中,从局部看有些关系是合理的,但是用发展的、全局的眼光看却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要想实现生态林业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分配,就必须对生态林业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管理技术等进行适度地调整,制定科学的林业发展规划,从而以最小的投入,争取最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次,生态林业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为了提高违背利用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和林业资源的转化效率,就应当模拟自然生态原理,科学地设计、规划以及调控农、林、牧、副、渔等产业中的工艺流程、生产要素关系,构建一套科学的生态林业布局体系,将先进现代技术和生态林业技术融合运用,疏通、扩展物质能量流通渠道。第三,培养和调控生态意识。实现生态林业系统可持续发展和自我调控的关键是人的行为。发展生态林业离不开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只有积极地宣传生态林业的政策规章,宣传生态林业的相关知识,才能改变人们传统的林业利用观念,促使人们建立生态林业发展观念,自觉地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
3 生态林业建设与发展趋势
3.1 生态林业的可持续性建设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特征,生态林业的建设、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不危害后代人需求的前提下,建设能够满足当代人需求的生态林业,使得林业资源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满足人们对林业产品的需求,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实现生态、生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生态林业建设应当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有机会有步骤地建设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够挖掘林业资源的生态林业。我国的生态林业通常由自然保护区、天然林、海岸线和风沙带沿线等森林系统构成,还包括了库渠、村旁、道路、农田周围、沿河支流等防护林体系。生态林业呈现点、片、带、网相结合的网络状分布,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森林生态题型,能够从整体上保证生态林业的合理布局,能够充分发挥生态林业的各种优势,满足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3.2 生态林业的稳定与多样化建设
生态林业的系统结构较为稳定,能够有效地发挥最优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因为不同地区的气候、生态、社会、经济等条件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林林式、林牧式、林工式和林渔式等林业发展模式广泛地存在于全国的生态林业系统中。具有不同生物种类、不同层次结构的生态林业能够充分保证林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多样性与稳定性,能够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
3.3 生态林业的均衡适度化建设
生态林业能否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否适应当地森林资源的基础状况,决定其在生物圈体系中的发展程度。生态林业的建设要想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經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合理布局,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构建具有完备功能与整体效益的生态林业系统。能够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林业资源保持均衡的生态林业系统应当是动态发展的,要有计划的分区域、分阶段进行生态林业建设。
3.4 生态林业的整体化与功能齐全化建设
生态林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充分发挥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建设生态林业不仅能够改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还能够显著地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了一个前后内外、上下左右相互配合的合理林业体系。生态林业既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又是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生态林业在自然保护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都显著优于不合理的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林业应当具有齐全的功能,合理的生态林业系统中应当将多种产业整合为一体,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纳入到生态林业的发展规划当中。在经营方面,生态林业可以向社会供应木材等林产品;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生态林业能够发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二氧化碳等作用。在森林承载能力范围内,科学地规划、逐步建设具有齐全功能的林业体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林业的建设强调森林生态环境的意义,这是现代林业发展的趋势。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都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发展林业时,都在不断地调整战略规划,做出深刻的革新。在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和增长方面,提供林产品方面,发挥森林环境服务功能方面,营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林方面,现有森林的经营管理方面等均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维持一个结构稳定、优势突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限度内进行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在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发展趋势是将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在保护水土资源的生态稳定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生态和经济效益。通过运用快速的工程绿化和水土流失控制工程等技术,保护、发展流域治理的森林工程体系,促进区域生态的协调发展。将森林作为环境资源、生产资源、文化资源等大力发展,制定包括生物多样性、综合生存力、经济效益、农区发展、产品多样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的管理发展计划。目前,我国在生态林业领域应用了一些技术和科研成果,但是从生态林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林业建设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洪雪,杨清福,张光华.三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6(5):52-53.
[2] 张建国.生态林业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第2版:195-196.
[3] 王嘉发.浅淡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5, 30(3):46-48.
[4] 郭志伟,代力民.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03, 16(4):1-6.
林业生态论文 篇4
摘要:林业生态建设可以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而林业技术推广对于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阐述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根源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实现林业技术的有效应用,推动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更好更快进行。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林业技术推广;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8)02-0066-02
林业生态建设对于城市化建设和生态系统建设都有具有积极作用。为使林业生态得到高效建设,需应用先进的林业技术,扩大林业技术推广范围。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林业生产缺乏较强的发展观念,尚未对林业技术给予高度重视,推广意识有待提升,推广方式也过于单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业技术的有效应用。林业技术推广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少充足的推广资金
为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高效发展,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对林业技术进行推广。但林业技术全国推广面临着重重困难,首要的就是没有充足的推广资金。林业技术在实际创新过程中,需要具备充足的林业生态建设的相关科研人员,其薪金及技术培训要求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还需要相关设备,也要求有充足的购买资金。现阶段由于政府没有给予高度关注,因此未能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投入充足的资金,导致实际推广中遇到很多困难,林业技术未能取得理想的推广效果。
1.2 推广方法不完善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主要选择在内陆区域如西北、东北以及西南等地进行,那里往往经济落后,交通也不通畅。目前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主要来自农村,而且趋于老龄化,只有小部分年轻人。林业生态建设应不断注入新鲜力量,这样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林业生态建设的推进,出现了诸多新的阻碍,传统的林业技术不能有效解决遇到的新问题。采用传统的林业技术不仅不能妥善处理新问题,还会给林业生态建设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自身局限性,年龄偏大的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现代林业技术的重要性,在实际学习时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接受能力比较差,不能有效掌握现代林业技术,使得现代林业技术很难被高效应用在实际建设中。年轻人精力旺盛,学习能力也比较强,但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林业建设,导致林业技术无法得到全面的创新。从整体来看,现代林业技术的普及度较低,很多地区仍使用传统的林业技术,阻碍了林业生态的高效建设。
1.3 技术推广与林业生产脱节
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林业技术不能与林业生产保持同步。如果林业技术的生产和研发不能实现良好的对接,即使一项林业新技术被开发出来,也不能及时应用在林业生产中,不利于林业生态建设。目前林业技术开发未能从林业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目的不明确,没有针对存在的问题来研究林业技术,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阻碍了林业生态建设进程。解决措施
2.1 提高林业从业人员专业水平
林业主管部门应针对林业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的林业知识和先进的林业技术,同时吸收高层次的林业人员融入林业技术队伍中。要全面提高林业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生态建设观念,通过观念的创新改善林业技术的服务质量。
2.2 丰富林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
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对林业技术推广给予高度重视,保证资金充足,使林业技术得到良好的应用。应建立健全的林业资源库,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信息技术平台,使林业生产人员之间能够交流经验、相互学习,促进林业建设进程。建设具有现代化意义的示范基地,展示林业生?B建设成果,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使林业技术能够得到高效推广,从而加快生态林业的建设进程。
2.3 完善林业技术推广管理制度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林业主管部门应对林业技术推广进行全面管理,对各个环节进行监督。要构建完善的推广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激励政策,对林业技术推广提供大力支持,促进生态林业建设的全面发展,保证林业技术推广有章可循,以此取得林业技术的推广效果。此外,林业技术推广要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技术推广的可行性和管理的高效性。
2.4 调整林业技术推广途径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林业技术推广方式,为林业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推动我国林业生态建设进程。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技术的推广能够加快林业生态的构建,直接推动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必须对林业技术推广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从现实状况出发,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将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落实到位,最终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林业生态建设报告 篇5
一、2011年林业生态建设报告
(一)顺利完成营造林工作任务。按照与市政府签订的12.27万亩营造林目标任务,各区、市、县按照批复的设计,及时组织安排,大力实施天保工程封山育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植被恢复、市县级植被恢复费营造林,全市共完成营造林面积12.27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00%,其中人工造林6.73万亩,封山育林5.54万亩,均全面完成计划任务;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7.84万亩,为计划任务的100%,其中退耕地5.34万亩,荒山荒地2.5万亩;完成“两湖一库”植被恢复人工造林450亩;完成义务植树405万株,占计划任务的101%,新建义务植树基地800亩。
2011年共投入各项营造林建设资金632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575万元,省级资金300万元,市级资金1429万元,县级资金2019万元,有效地保障了各项营造林工程的实施建设。
(二)编制完成相关规划。完成了《贵阳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并组织专家进行了评审;与市农委联合编制了《贵阳市环城高速公路通道绿化建设规划》,报经市政府专题会议讨论通过,督促指导各区编制上报了2011年实施方案,进行审批,下达了市级财政补助资金;根据国家批准的贵州省“三位一体”规划,组织编制完成了《贵阳市林业生态建设规划
(2011-2020年)》;完成天保工程二期相关规划编制工作;我局督促指导十个区、市、县编制完成了2011-2013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及初步设计;配合市农委完成了《贵阳市百万亩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编制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十二五”花卉苗木规划;按照省林业厅的工作安排,按计划推进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11月11日,完成了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果市级审查工作,将按程序报审后公布。
(三)森林资源保护依法有序。一是严格征占用林地管理。按照法定程序共受理规划选址57起、审核上报征占用林地申请119起、涉及林地面积519.82公顷,主要涉及“三环十六射”的四条道路基础工程、贵州大学高校聚集区建设项目、各区(市、县)工业园区建设项目、贵阳铁路枢纽安置项目、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二是加强林木采伐管理工作。办理了贵阳城建采伐共18起,做到了每张证均符合相关政策并经领导审批后办证,有效地减少了森林资源消耗;年度木材生产计划按属地管理,以征占用林地采伐和去冬今春火灾木清理为主,没有出现超限采伐的现象。三是严格行政执法。共受理相关领导批示和群众举报案件40起,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结果,并将查处意见回复了举报人;全市办理违法使用林地行政案件216起、涉及木材857.73立方米、罚没收入237.82万元,已全部查处结案,结案率达100%。四是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宣传和执法力度。在贵州电视台法制频道、“百姓关注”等
新闻媒体进行有关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成功开展了爱鸟周的宣传活动。共查处没收国家保护野生动物482只,树桩70个。
(四)森林“两防工作”扎实有效。一是森林防火成效明显。各级认真落实森林防火各项措施,在“防”字上下功夫,市、县两级共投入森林防火经费850万元,实现了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不发生亡人事故,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6‰以下的“三个确保”目标。全市共发生48起森林火灾,森林火灾过火面积32.61公顷,受害森林面积9.78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为 0.026‰,当日扑灭率为100%,接森林火灾报警电话561个,出动扑火人员2028个工日、车辆3000台次。二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全市有林面积430.45万亩,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1.7112万亩,成灾面积0.0408万亩,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0.1‰,远低于3‰的控制指标;无公害防治率98.6%、测报准确率95%,均高于85%的下达指标,种苗产地检疫面积1448.3公顷,检疫率100%;全市开展了松材线虫病的普查,未发现松材线虫病,并实施松褐天牛防治面积8.1459万亩。
(五)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在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后,以林改档案进行归档为切入点,组织开展回头看。积极推进配套改革,组织财政、金融、保险、档案、人事组织等部门赴外地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森林政策性保险调研,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共同拟定了《贵阳市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实施方案》按程序报市政府审查、印发,草拟了《贵阳市组建林权
管理中心工作方案(初稿)》。息烽县林权流转管理中心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县委和编办已同意挂牌成立。2011年,办理林权流转7宗,面积1630亩;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宗,抵押金额300万元。
(六)林业产业进一步发展。一是积极组织申报省级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项目。2011年我市共有贵阳单宁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林业企事业单位通过贴息和补助的形式获得省林业厅省级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的支持共计135万元。积极组织各区(市、县)申报林业招商引资项目,共向省林业厅推荐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等4个森林公园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共计总投资15.21亿元。二是狠抓花卉苗木生产。按照市政府有关安排,管理指导花卉产业的职能由市农委移交我局,组织对各区(市、县)的花卉种苗生产现状及发展潜力进行了调研,完成《关于加快贵阳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配合市农委完成“贵阳市百万亩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花卉种苗部分的编制工作,进一步完善“十二五”花卉种苗规划修编,为我市花卉种苗产业发展打下基础。全市从事花卉苗木生产企业314家,产值23986.24万元,其中:国有苗圃3440.18万元,21家,私营企业20544.06万元。三是全市完成新育苗582.02亩,生产合格苗877.8万株,占计划任务的109.7%,其中大田育苗684.5万株,完成率148.8%;完成乡土珍稀树种14万株新育苗工作。四是结合营造林工程,开展林果基地建设,建设核桃
基地1800亩,茶叶基地2701亩。引进收集了果树9个大类、94个品种、种植规模100亩,并对玛瑙红樱桃、瑞蟠桃、沸腾李三种果树品种进行扩繁。五是大力发展以森林公园和城市公园为依托的森林旅游,共计接待游客175万人次,实现直接旅游收入2350.58万元。
(八)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进展顺利。2010年215户危旧房改造项目年底全部完成。2011年115户林场危旧房改造计划,其中息烽县南山100户,花溪孟关林场15户,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115户。总投资946万元(中央预算内115万元,省级配套115万元,市、县配套115万元,职工自筹资金601万元)已全部到位,项目已开工建设。
二、2012年林业生态建设展望
1、加快营造林步伐。围绕扩大森林面积目标,加快推进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石漠化综合治理植被恢复、天然林资源保护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扩大森林面积,完成营造林2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8.4万亩、封山育林13.6万亩,完成义务植树任务600万株,建设各级义务植树基地800亩。实现森林面积逐年增长、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的奋斗目标。
2、大力推进“二环四路城市带”等主要干道沿线景观改造工程、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及特色经果林基地建设。抓好生态文明新农村林业绿化建设,结合各地新农村绿化建设的实际要求,有针对性地做好村寨道路绿化、庭院绿化美化、经
果林基地建设。围绕新的城市规划中5个新城、2个特色小区、10大工业园区和“二环四路城市带”建设,种植上档次、出景观的绿化苗木,打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环境。
3、积极争取市级财政部门预算资金,促进林业产业发展。一是完成花卉苗木新育苗1.5万亩,产量1.5亿株(枝、盆),产值3亿元。二是制定促进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划发展布局,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扶持一批花卉苗木骨干生产企业和协会,带动农户实现增收致富。三是建设一批特色经济林基地项目,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
4、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依法执行林木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加强木材采伐、运输、经营加工等环节管理。建立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我市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建立“一张图、一套数、一个库”的林地管理模式,依法办理林地征占用,为“五个新城2个特色小区”、“十大工业园区”、“二环四路城市带”建设主动服务。完善森林资源监测组织体系,构建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平台,提高森林资源综合评价和预测预警能力。严格按照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对全市森林资源实行分类经营管理,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提高商品林经营水平。组织实施好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工作和市级地方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工作。建立定期巡查和区域定岗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制止乱砍滥发树木、毁林开荒违法侵占林地的行为,对破坏森林资源的重大案件要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属于刑事案件的,公安部门要迅速侦破,移交检察机关依法起诉,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结案一起。
5、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防扑火物资储备,充分利用贵阳市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做好森林火灾的预警监测,落实防火措施,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6‰以内。
6、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突出防控以松材线虫病为主的危险性森林病虫害和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
林业生态论文 篇6
林业产业发展林业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并非水火不相容,不可调和,虽然相互矛盾,相互制约,但却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矛盾与影响。林业产业发展本就以森林资源为原料基础,因此,为了适应大力发展轻工业要求,扩大林业产业发展力度,势必需要更多的森林资源,而林业生态建设则要求保护森林资源,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开采程度,二者之间本省就是一对矛盾,相互之约。二、依存与促进。要想是林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更长远的未来,森林资源的作用不可替代,这就需要通过林业生态建设,加强保护恢复,以期实现可持续再生,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与源泉。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间固然存在冲突,仍然可以协调。林业产业应当实现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重视生态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林业产业可以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既能实现林业产业大发展,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两全其美,互利共赢。
4小结
总而言之,不管任何工业企业都不能只顾追求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目光短浅,要纵观全局,清晰认识到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谋得更久远的未来。本文只是就林业产业现状,论述了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关系,希望为林业产业正确发展提供一点建议,也为其它工业产业树立典范与案例。
林业工程中生态林业研究 篇7
我国林业生态项目的建设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
第一是经济制度的制约。现在我国林业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严重不足, 国家投入的资金大部分都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国家和集体应该是投资的主体、个人和企业应该是建设的主体, 各级政府应该是责任主体。但是我国在经济制度上却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在投资时不考虑林区的地理条件、林种、社会条件等因素, 投资都使用同一个标准, 这对林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此外, 经济制度还存在一个缺陷, 即对同样性质的生态建设中央采取了不同的投资标准, 这样就会出现待遇不公平的情况。一些工程虽然在同一个地区, 虽然工程性质相同, 但是中央的投资却完全不同, 这样会打消林业建设的积极性, 不利于林业建设。
第二是管理制度的制约。我国在林业管理制度上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工程规划和工程建设的年度计划不相符, 生产计划和资金计划存在差异。二是没有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的年度投资计划, 这样就不能完成年度计划。三是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四是管理制度不完善, 给管理部分的权利过大, 这样会出现腐败现象, 不利于计划的执行。
林业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 在建设过程中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1.1 世界林业发展的影响
现在, 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 和其他的行业一样, 林业生态项目的建设也会受到世界林业发展的影响。实行改革开放以后, 大量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传入我国, 这些会严重冲击和影响我国传统的林业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 会推动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
1.2 国家林业发展政策的影响
在林业建设中国家林业发展政策的影响是很重要的。这几年来, 我国对林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 有关林业发展的政策也越来越多。在制定发展政策时, 也考虑了我国的实际情况, 并引入了大量先进的技术, 这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保障。
1.3 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只有国家富裕, 林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几年来, 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对林业建设的投资也越来越多, 这对林业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1.4 社会网络的影响
林业生态建设只靠林业是不能完成的, 还需要社会各个部门的配合, 只有提高社会对林业建设的关注, 才能保证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1.5 社会因素的影响
农民是林业生态项目建设的主体, 农村是建设的战场, 只有将“三农”问题解决好, 才能更好的建设林业生态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提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水平,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整体文化素质, 这样才能将农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使农村发展和林业建设充分结合起来, 更好的促进林业生态项目的建设。
2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的保障措施
2.1 加强重视, 树立生态林业地位
在中国现行体制下, 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 实践证明, 只要领导重视了, 再难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也是一样。首先领导要带头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要多学习, 不仅学习政治理论, 还要学习业务知识, 学习国外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方法, 学习国家有关规定, 学习生态项目建设的有关规定和项目文件, 转变观念, 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第二, 领导要重视林业生态项目建设, 要克服过去的想当然的随意性很强的工作作风, 用科学的思维、先进的方法来建设项目。
2.2 健全生态林业保护机构
要设立专门的机构, 固定专门人员来实施项目。明确各级项目管理部门的职责、任务和权利, 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实施体现, 保证政令畅通, 完全按照项目规定的计划实施。
2.3 增加资金投入, 确定必要的资金保证
完成任何事情, 都有其必要条件, 要克服过去提倡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浮夸思想, 为项目实施提高必要的工作经费, 这是项目实施的必要保证。如果没有必要的项目实施资金作保证, 所有上述提出的一切都是都不会正常实施, 也就根本不会达到项目的预期目标。
2.4 尽快出台相关政策, 大力培育林业生态建设市场
要从管理机制上下功夫, 从国家主管部门开始, 打破林业行业目前存在的计划经济的做法, 引入国际上先进的开放式管理模式, 制定相关政策, 在大范围试点的基础上, 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发展林业项目建设机构, 包括设计单位、建立监测机构、实施机构, 抛弃现行的林业生态项目建设中长期存在的行政指定的方法, 鼓励市场竞争, 大力培育林业生态项目建设市场, 使项目实施的每个阶段都能在市场竞争的氛围下顺利实施。
2.5 加强培训, 提高参与人员素质
项目不是由林业部门一家来实施的, 而是涉及到农业、果树、土地、畜牧业、水利水保、道路、民政、青年、妇女等部门, 也不是仅仅只涉及林业专业知识, 还要涉及到农村发展、农业、果树、农村社会学、农民行为学、农业推广学等。项目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而要面对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专业领域、不同的文化素质和不同的人群, 参与人员千千万万, 参差不齐, 实施难度很大。整体提高参与人员的素质显得非常重要。要加强对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 加强对参与农民的培训。要跳出过去存在的就林业抓林业的狭隘思想, 从长远出发, 从可持续发展出发,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不仅为了项目的实施, 还要为当地农民的致富、为当地经济的发展着想。要采用参与式培训的方法, 开展大规模的、长期的、广泛的培训, 不仅要培训专业知识, 还要培训管理知识、市场知识、农村发展知识, 整体提高参与人员的各种自我发展素质, 为当地农民的致富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做出林业特有的贡献。这样, 不仅达到了林业专业上的预期目标, 而且使林业的发展真正融入到我国经济发展大潮之中, 使林业的发展走上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层次。
2.6 加强技术支撑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 理念是基础, 理念指导实践, 方法、技术是支撑, 是理念的具体体现。没有先进的适用的技术支撑, 再好的理念和方法也不能搞好生态项目。我国地源辽廓, 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造林技术, 应该发挥林业教学、科研和推广部门的优势, 组织人力, 下大功夫, 研究困扰各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技术问题, 提高两率, 提高林木生长量和资金使用效率, 保证我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春成“.加快林业发展”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林业, 2004, 8A.
[2]齐联.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定实施[J].中国林业, 2004, 12B.
[3]周生贤.论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J].中国林业, 2004, 8A.
[4]刘建杰.2004年全国林业森工统计分析[J].中国林业, 2005, 1A.
林业生态论文 篇8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经济林业;发展模式
1.现代林业
现代林业即相对于传统林业,是指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进步的和谐林业,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
2.生态经济林业的意义
生态经济林业是以生态学与经济学相结合,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观点为指导的新型林业发展模式。当人类的生产活动进入到森林的生态系统中后,森林的生态系统即与人类的经济系统紧密联系起来。人类的生产活动对森林生产力的过度开发导致了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植被被破坏之后,泥石流、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率提高,对人类生产活动造成损失,形成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
生态经济林业的发展模式即人类生产活动效益与森林生态效益并重,在开发利用森林生产力的同时维护生态平衡,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利关系。
3.生态经济林业的发展原则
生态经济林业的发展,需要遵循如下六点原则:第一,发展经济效益兼顾经济效益,以生态效益为基础,可持续发展林业的经济效益;第二,人类生产发展协调环境保护,尊重自然规律,在林业的发展上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第三,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要目标,兼顾人与自然和谐全面的发展。在利用林业资源时,将保护与开发并重;第四,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第五,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能动作用;第六,在高速度发展林业的前提下,坚持生态建设与林业发展的高效益。
4.中国森林生产力现状分析
林业经济的发展是以森林为物质基础。在国家林业局2005年的统计中,森林面积排行上中国占第六名,但人均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森林蓄积都在百名之后,由此可看出中国是少林国家。中国的人工林是世界各个国家中最多的一个,并且中国的森林蓄积和森林面积在亚洲国家中是最多的。中国森林现状中,林分平均郁闭度只有0.54,林分郁闭度不高即能够通过补种植被等改造措施发挥森林生产力的潜力。在森林生长过程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实施抚育措施,能够快速地获取更加优质木材。
在看到林业资源储备增加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林业发展的危机依旧存在。在近十年来的采伐中,森林生产力已经明显下降,地表植被减少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等灾害也越来越多。在采伐中育林,实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经迫在眉睫。
中国林业如今存在着极大矛盾,即人民对于林业资源的大量需求与森林面积少且分布不均相矛盾,森林的经济效益低下,已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增长。虽然近年来的生态治理已取得了明显的功绩,但是生态环境的治理绝非一日之功。由于历年来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十分复杂,同时生态治理受资金投入、部门利益等主客观因素局限较大,当今社会环境下的生态治理仍是任重而道远。同时,管理者职能发挥不力与森林生产力发展需求的矛盾也极大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当前林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熟悉经济发展与森林生产力发展的管理型人才的大量投入,以使林业经济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大生态产业。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勤俭的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与此同时,林业发展需要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主要表现为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立业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其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
5.对于加快森林生产力发展的意见
5.1发展山区生态经济林业
中国西南林区占全国林区面积近半,并且林区土壤肥沃,十分适合作为建立林业产业实行点。在山区林业的发展中,应以林业为主,同时发展农牧渔业——在山区种植经济果林,在林间植草以发展畜牧业或在林间种植人参、天麻等药材;在河谷地带利用其交通便利的优势条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平原地带则以农业为主,林业为辅,形成生态农业。在发展林业的同时,达到护山、治山和保护水土的目的。
5.2加强林业产业建设,形成大生态产业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现代新型林业产业,对全国林业发展科学布局。树立建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将生态建设向产业化发展,林业的产业建设生态化,注重效益更注重质量,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发展完整的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在引进投资时,应该同时引进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形成完整的加工产业链,丰富林產品种类,以此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形成繁荣的林业产品市场,提高资源整合率和资源再利用率,带动林农生产积极性。
5.3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是确保顺利实施林业生态项目的保证。筹集建设资金时应该多方筹集,不仅需政府投入,更要调动个人和集体的积极性,建立盈利分红机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并且保障其固有利益,以此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其次,要争取上级支持,保证每年用于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并对此类项目给予一定资金补助。最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生态经济林业建设资金管理,确保林业项目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5.4调整林业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保护好现有自然林地,禁止采伐原始林地;其次要推行封山育林政策;再次要提升林业产品附加值,建立相关深加工生态工业,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最终建设林业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得以保护的新型生态经济林业。 [科]
【参考文献】
[1]董智勇.关于林业发展战略研究问题[J].世界林业研究,2009(3).
[2]侯元兆.私有化不是林权改革的方法[J].林业经济问题,2010(5).
[3]詹昭宁.读林沉思录:用科学发展观看林业[J].林业经济问题,2009(3).
市长林业生态建设讲话 篇9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过全市上下不懈的努力,今年6月18日,在第八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阳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它标志着我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踏上了向更高水平迈进的新台阶。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大会,总结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成功经验,表彰先进,激励全市干部群众,努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持续提升,为实现福民强市目标做出新的贡献。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以励再战
2008年2月份,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之后,全市上下根据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目标任务,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2010年1月,我市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验收,2010年11月通过国家复查,到今年6月授牌,整个活动历时3年多。回顾创建历程,有三条经验值得我们很好地总结和推广:
(一)科学规划布局,全市上下共创建。一是科学规划定位。我们邀请国家权威的规划设计部门中国林科院编制了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专家组深入各县(市、区)进行调研,并多次征求林业、园林、水利、交通、旅游、规划等部门意见,确立“牡丹山水林城,宜居生态**阳”为我市森林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规划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形成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实现资源增长、生态优良、产业发达、文化丰富、林农增收、山清水秀的发展目标,使**阳成为中原的一颗璀璨明珠。二是因地制宜布局。在山区,以实施天然林保护为主,打造生态安全防护屏障。在丘陵区,重点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在平原区,以营造高标准农田林网为主,构筑平原农区抗御自然灾害的林业生态屏障。在湿地区,全面开展流域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营造护岸林、水土保持林。在城市区,以环城道路、城市出入口及河渠水系绿化为重点,着力构建“绿带贯穿、水网相连,森林成片、绿点均布”的绿化格局,建设山水林城。在通道区,实施道路、河渠、堤坝绿化,建设贯通城乡的林荫大道,绿色长廊。三是全民共同参与。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林地的主人,成为森林城市建设的生力军。坚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提升市民绿化意识,每年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6%以上。通过荒山承包、绿地认养等方式,鼓励广大市民参与造林绿化和生态保护,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四是全市部门联动。园林部门负责城市绿化,水利部门负责河道治理,交通部门负责道路绿化,环保部门负责污染治理,国土部门负责矿山植被恢复,财政部门负责经费保障等,形成了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二)围绕发展搞创建,提高综合效益。一是围绕农民增收搞创建。在伊**河川区培育“公司+农户”林业龙头企业13家,林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结合造林绿化,积极发展经济林,初步形成了西部优质苹果、南部干果、伏牛山木本药材和市郊时令鲜果四大特色经济林基地,面积达203万亩、年产值8亿元。依托资源优势,先后建成各类森林生态旅游区40余处,周边群众依托森林公园开设家庭宾馆、经营土特产品等,增加就业岗位3万余个,辐射带动约5万农民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二是围绕服务市民搞创建。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城市周边荒山坡地营造人工森林,全市城郊型森林公园面积已达9万余亩,成为市民健身娱乐的最佳场所。同时,城市公园全部免费开放,拆墙透绿,使广大市民充分享受森林城市建设的成果。三是围绕旅游开发搞创建。结合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对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进行大规模、高品位绿化,城市出入口绿化带宽度都在100米以上。对通往景区的道路高标准绿化,建园林小品,两边可视范围的荒山全部采用景观树种绿化,打造景观大道。在城市周边,结合地域优势,建葡萄、樱桃、苹果等各类采摘园,丰富了旅游市场,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四是多头并进搞创建。围绕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创建活动,把造林绿化、水系建设作为其中重要内容,使之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三)突出特色搞创建,彰显**阳品牌。一是突出“牡丹花城”特色。依托牡丹优势,打造城市品牌,牡丹文化节升格为部、省联办,成为全国四大著名节会之一。**阳牡丹品种已达1200余个,今年的种植面积要达到5万亩,牡丹盆花60万盆。开发牡丹系列产品30余种,商品牡丹远销东南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我们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设牡丹基地,**阳牡丹频频在奥运会、绿博会、世博会、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惊艳亮相,获得高度赞誉。目前,我们提出“满城尽是牡丹花”的战略,牡丹花城特色将进一步凸显。二是突出“千年帝都”特色。依托文物古迹保护,先后在周朝王陵区建起了1500亩的周山森林公园,在隋唐城遗址上建起了2800亩的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在北部上清宫遗址上建起了2800亩的上清宫森林公园,在东周王城遗址上建起了4万平方米的周王城广场绿地,并对北邙地区占地面积超过1亩以上的140余座墓冢进行绿化等,营造古都绿城特色。三是突出“文化名城”特色。除牡丹文化节外,我市每年还举办汝阳杜鹃节、**宁苹果节、**宁绿竹风情节、新安樱桃节、孟津荷花节、白云山红叶节等,适时组织湿地观鸟、森林风光摄影比赛等文化活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与自然和谐共生。四是突出“水韵城市”特色。依托水资源优势,实施了大规模的河渠整治工程,强力打造水网城市,景观水系目前已达200公里,水域面积11平方公里,所有河渠两岸均有绿地和森林相间的绿化带,再现了“**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的生态风貌。
2008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造林216万亩,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65万亩,初步建成了覆盖城乡的生态通道网络,城郊森林面积达到9万亩,对2980个村庄进行了高标准绿化,栾川、嵩县、汝阳、**宁、新安、宜阳6个县成为省级林业生态县,**宁、嵩县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花卉苗木总面积达到14.3万亩,经济林面积达到203万亩,2010年林业产值45亿元。据测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比创森前增加了2.2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创森前的35%提高到38.25%,绿地率从创森前的33%提高到36.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创森前的9平方米提高到11平方米,各项指标均优于或达到《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标准。和中西部地区已经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兄弟城市相比,我们的成效更明显,特色更突出。
二、持续创建、提升目标
根据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有关要求,“国家森林城市”实行动态考核,在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3年后国家将组织专家进行复查,复查不合格将提出警告,5年后复查仍不合格,取消其“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因此,创建成功仅仅意味着我们完成了阶段性目标,今后我们必须追求更高的目标,绝不能让我们的工作局限于保牌子,而要让森林城市的牌子扎根在群众心里,要让森林城市的建设理念不断提升,要让森林城市成为**阳社会经济发展的坚强支撑。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市直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森林城市建设工作,按照新时期森林城市建设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抓好森林城市建设的提升、巩固和完善工作。市创森办和各级创建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和指导,按照《**阳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好各项工作,努力提升**阳森林城市建设水平。
(一)持续森林城市建设,要继续在改善生态环境上下功夫。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坚持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搞好矿山植被恢复,治理水土流失,维护国土安全。在水库河流周边,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使我们的山更绿、水更清。在城镇周边,大力营造城郊森林,培育城市绿肺。
(二)持续森林城市建设,要继续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结合造林绿化,大力发展经济林、森林旅游、花卉苗木、林下种植养殖等产业,增加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
(三)持续森林城市建设,要继续在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通过发展森林,增加环境容量;通过发展森林,提高木材等林产品供应能力,为经济建设提供丰富资源;通过发展森林,创造优美环境,让**阳成为国内外资本和优秀人才聚集的洼地。
(四)持续森林城市建设,要继续在建设生态文明上下功夫。通过坚持举办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节会和活动,要让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深入人心,树文明新风,展示历史文化名城风采。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从省、市工作部署来看,2012年我市林业生态建设任务相当繁重,造林任务46.9万亩,花卉苗木任务10万亩,核桃基地11万亩。必须抓紧谋划、提前规划、及早动手,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推进。
(一)切实抓好2012年造林和抚育工作。今年,省政府下达我市2012年造林任务46.9万亩。目前,我市气温已逐步降低,土壤墒情良好,为开展整地造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各县(市、区)要抢抓时机,统筹安排,抓紧规划落实造林地块,抓紧组织开展整地挖穴,适时进行栽植,为全面完成造林任务,争取主动。在抓好造林的同时,要集中力量完成森林抚育任务。2012年森林抚育任务已基本确定,全市总规模34.1万亩,抚育总任务是上一的3倍多,省里要求必须在春节前全部完成,正月十五元宵节后,省林业厅将组织检查验收。目前距春节大概两个多月,除去入冬后大雪封山期,可用于抚育的时间已经不多,任务十分艰巨。对此,各县(市、区)要有清醒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森林抚育工作作为当前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面动员,倒排工期,扎实推进,确保按期完成森林抚育任务。
(二)高质量建设市级示范工程。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规划建设市级示范工程已成为推动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一项有力举措。2012年全市共规划了六大类15项市级示范工程,具体包括:3个县城周边绿化工程,涉及宜阳、孟津和龙门园区;4个核桃基地示范工程,涉及新安、**宁、**龙区和廛河区;5个花卉苗木基地示范工程,涉及宜阳、汝阳、孟津、偃师和伊滨区,另外还包括:嵩县山区生态林示范工程,栾川县通道绿化示范工程,郑少**高速伊川段沿线荒山荒地绿化工程。前一阶段,市林业局已指导各有关县(市、区)编制了工程作业设计。下步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规划评审。市林业局要抓紧组织林业专家对县(市、区)编制的作业设计进行评审,严格把关,确保设计科学和高标准,为工程实施奠定扎实基础。二是抓好规划落实。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审定的作业设计进行施工,不得随意变更施工地点、树种等规划内容。三是抓好指导督促。各县(市、区)林业技术人员要分包工程,及时做好技术指导和督查,对没有按照作业设计进行施工的,要及时督促其进行整改。要认真落实上述三项措施,确保将每项工程都建成精品,形成亮点。
(三)确保完成核桃基地建设任务。2012年全市新规划发展核桃基地11万亩,10月初任务已正式下达,各县(市、区)要对照任务,强化措施,做到“三到位”,切实把这件惠民实事抓实、抓好。一是规划要到位。各县(市、区)在规划时要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尽量避免零星种植。从这两年我市核桃发展情况来看,大户承包与一家一户栽植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核桃成活率更高,而且后期管理也更加细致规范。因此,各地要下大力气做好土地流转工作,鼓励大户或公司参与核桃种植,促使我市核桃产业发展不断上规模、上水平。二是政策落实要到位。市里政策保持不变,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对种植户每亩一次性补贴300元,要求必须栽植品种优良的核桃嫁接苗,栽植密度不能低于每亩35株,不符合要求的不予补助。各县(市、区)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三是后期管理要到位。近两年我市核桃种植规模迅速扩大,总体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些地方后期管理工作滞后,核桃栽上后疏于管理,不及时浇水,有的套种高杆作物,严重影响了核桃成活率和生长。对此,各县(市、区)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同时,市、县两级林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核桃管理技术的推广,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使更多的种植户掌握核桃管理技能,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为全市核桃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全面做好全市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建设工作。2012全市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10万亩建设任务已于5月20日以**政办〔2011〕60号文件下达各县(市、区),目前,各县(市、区)都已经开始行动,多数县(市、区)已编制并上报规划设计,协调督促乡(镇)、村落实地块并进行了部分栽植,同时部分县(市、区)也已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根据各县(市、区)上报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落实土地10.86万亩,占任务的108.6%,完成整地5.77万亩,栽植2.74万亩。共有78家公司(大户)达成投资意向,招商面积6.81万亩,招商率68.1%。全市确定了伊滨区庞村镇紫田花木生态示范基地、宜阳柳泉镇园村苗木花卉基地、孟津麻屯镇单寨苗木花卉基地、偃师顾县镇苗木花卉基地和汝阳县陶营乡苗木花卉基地等五个1000亩以上市级示范工程,市级示范工程作业已全部上报。
虽然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有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有些地块 “落而不实”。虽然从上报数据看,已超额完成地块落实任务,但有个别县(市、区)落实的地块还处在模棱两可阶段,还没真正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土地流转的手续还不完善;二是整地栽植进展较慢。目前全市完成整地5.77万亩,占任务57.7%,完成栽植2.74万亩,占任务的27.4%,个别县(市、区)还没有开始整地栽植;三是进展不均衡。从县(市、区)之间看,有个别县行动较慢。根据市林业局要求,8月底要上报2012作业设计,但到目前为止仍有瀍河区、伊滨区、吉利区3个区没有上报作业设计;从地块落实进度上看,还有少数县(市、区)没有全部落实地块,分别是汝阳县建设任务1万亩,落实土地8150亩,占任务的81.5%,**龙区、嵩县还有部分地块没有落实;四是招商力度不足。全市招商面积6.81万亩,招商率68.1%,还有近32%任务为农户分散种植。在下步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切实做好土地流转和地块落实工作。今天是11月23日,已到了整地和部分品种种植的关键时节,个别没有完成落实地块的县(市、区)要加大工作力度,把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把发展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的优越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给群众讲清楚,让群众真正认识到发展花卉苗木林果产业的好处,让群众真正转变观念,主动配合土地落实和流转工作,尽快与农户签订租地合同。要在11月底前将地块全部落实到位,确保明年全市10万亩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二是要切实搞好整地、栽植工作。目前这段时间,正是整地和牡丹等个别品种栽植的关键时期,各县(市、区)要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开展育苗整地工作,要在上大冻前实现整地任务大头落地。对于适合秋季栽植的牡丹等花卉品种,要抓紧时间做好苗圃地的消毒、施肥、整地等工作,力争在上冻之前把适宜栽植的品种全部栽植完毕。
三是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要想把我们的花卉苗木形成基地,做成产业,见到实效,我们就要找到好的发展模式。从以前的发展经验看,最好的发展模式就是公司承包经营,或公司+基地+农户。在一些村组织健全,班子能力强的地方,也可以采取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形式,我多次讲到一家一户发展不是我们所提倡的。从目前来看,我们的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建设招商力度还不够,缺乏龙头企业带动。2011共有29家公司投资我市花卉苗木基地建设,除了一家普通的郑州公司外,其余全是本地公司,多数公司规模小、实力弱,难以形成很强的带动作用。今后几年我们的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建设就要大力推广公司化经营的模式。各县(市、区)要组织相关部门真正走出去,一方面学习外地的建设经验,把我市发展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的大形势和鼓励政策宣传出去。另一方面更要把当地的招商引资“软环境”打造好,把外地实力雄厚、经营好的花卉苗木企业引入我市;要在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和育苗大户中选择一批实力雄厚、管理规范、有一定规模的骨干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引导他们把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真正做大做强,从而促进全市花卉苗木产业向商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四是要落实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市政府专门出台了环市区花卉苗木发展鼓励政策,各县(市、区)要不折不扣落实好补助政策,同时,还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出台对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建设的相关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建设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