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生态建设

2025-01-10

林业工程生态建设(共12篇)

林业工程生态建设 篇1

现代生态林业工程是林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也是林业践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应该在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中将管理学、林学、生态学、工程学等各学科的知识融入到实际之中, 将现代生态林业工程转化为一项系统性工程, 这样才能在建设高品质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基础上, 创造出生态优良、环境友好的林业基础。在具体的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 应该明确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价值与意义, 要结合林业的现状与实际, 从政策导向、工程建设实际出发, 通过引进竞争机制来确保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质量与速度, 进而发挥出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各方面的功能与作用, 为林业发展和社会建设创造精品的生态林业工程。

1 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价值

现代生态林业工程这一概念的提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是经过了漫长的实践过程。在改革开发初期, 社会只注重经济发展的速度, 对于林业提出了满足建设需求的发展目标, 这种既不重视林业规律, 也不重视生态环境的恶性开发方式导致林业的基础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退化和恶化的恶果, 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走向了枯萎和危险的边缘。通过对过往的反思, 林业提出了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理念, 通过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可以使生态文明和环保理念落实到林业工作深处, 并可以加快森林资源的蓄积和开发, 为建设可循环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创造出工程建设的基础, 达到对林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的支持。

2 生态林业工程存在的实际问题

2.1 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困境

当前, 我国的发展到了生态和环境的瓶颈, 这就需要现代生态林业工程来进行补充和完善。但是, 我国林业面临着资源枯竭和资源需求增大这一对矛盾, 这给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开展既带来了机遇, 同时也形成了挑战, 这种两难的困境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 这就给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工作带来了深层次的困扰和问题。

2.2 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市场化程度不高

放眼全世界, 很多发达国家在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中已经进入了全面的市场竞争阶段, 而我国的现代生态林业工程还存在市场机制不健全, 市场程度不高等实际问题。大量的现代生态林业工程资金还需要政府和林企统筹, 社会上有益于进行现代生态林业工程投资的资金没有一个有序的渠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难以得到市场的支撑, 也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 这会出现现代生态林业工程效率、价值等方面的下降。

2.3 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 从事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者、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广泛存在着素质上的问题, 很多人员是从传统林企人员转岗而来, 这些人在意识上缺乏生态、环保、工程和管理方面的认知, 难以对现代生态林业工程进行全面地理解, 这会导致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管理政策难以发挥作用, 各项工作的开展也难以得到支撑, 最终会影响到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质量与效率。

3 新时期进行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方法和要点

3.1 建立起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政策导向

要以地方政府和林企为中心, 政策为出发点, 建立起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导向, 要将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益处和价值进行广泛宣传, 使工程建设者理解到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真正意义, 通过政策和宣传的导向作用激发各方面的主动性, 使其参与到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3.2 创新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理念

要以对现代生态林业工程人员的教育为切入点, 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能力和理念水平, 使其加强对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理解, 达到主动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 进而适应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需要。

3.3 推进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法制化

法制化是确保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质量和速度的基础, 应该建立起规范和管理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法制化体系, 各级政府和基层林企应该根据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相关法律以及法规政策, 保障现代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

3.4 加强对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领导

要加强对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领导, 对在工程的建设与发展中能够积极地履行责任, 并且能够认真协调组织好施工进度的, 要及时地给予奖励。做到奖惩分明, 对于各级的主管现代林业建设的领导职责要明确, 对于相关的管理要形成一定的机制。

3.5 引进市场竞争机制

让市场在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主导性的作用, 这是提高现代生态林业工程质量的基础, 让市场竞争机制的高效运行可以有效完善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各方工作, 从而实现对林业发展的支持。

4 结语

现代生态林业工程是现代林业的根本标志, 是实现生态林业、循环林业的基础, 是探索林业发展, 尊重生态规律的重要工程。进行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础应该建立在对生态林业这一概念的理解之上, 要从林业发展的实际出发, 建立起现代生态林业的正确导向, 通过切实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手段, 以现代生态林业法制化为保障, 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基础上, 真正发展和建设新时期现代生态林业工程, 以科学思想和强有力的机制来确保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顺利进行, 实现对林业全面发展和不断进步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葛凤琼, 江丽君.加强生态林业建设,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生态林业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 2012, (11) :16-17.

[2]王洪军, 黄石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经验与问题[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 (01) :67-68.

[3]杨玉清.黑龙江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 (01) :183-185.

林业工程生态建设 篇2

2.1技术研究

数字林业生态工程离不开一系列的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数字化,实际上就是利用有效的.数字采集技术,并通过对数据的组织、管理和分析,利用这些数据来描述区域内的森林系统的相关属性。在数字林业生态工程中,利用到的关键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主要包含有数字采集技术、信息技术、知识发现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

2.1.1数字采集技术数字采集部分是数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数字采集部分主要应用到的采集技术包括有遥感技术、GPS技术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通过数据采集对区域内的森林资源进行属性调查、数据录入及定位。

2.1.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通常被利用于数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数据处理部分,主要包含数据库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主要是针对采集的数据,根据林业生态工程各个专题的需要来对数据进行分类,并形成数据库,以便具有针对性地使用和研究。

2.1.3知识发现技术知识发现技术实际上就是根据数据搜集和信息数字化处理后所生成的数据和信息,通过逻辑分析,在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中挖掘一些隐含的对数字化林业生态建设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知识发现技术,进一步改善数字林业生态工程的数据模型的精准性、真实性及影响性,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林业生态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2.1.4三维可视化技术

三维可视化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信息,对于数字采集过程中所接触到的自然形态的森林树木,利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转换为直观的几何图形,直接计算和模拟相关属性数据,即将树木结构的描述方法与几何参数反演成具体的林木空间形态,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光照、纹理、渲染等手段对林木图像进行绘制,准确而逼真地实现树木形态的三维虚拟显示,这是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数字林业应用中的基础。2.2价值估算对区域内的森林资源进行价值估算也是数字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森林资源的价值估算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区域内的森林面积、蓄积进行精准的统计,主要利用广义3S技术;二是利用成本估算和损益估算的方式方法对森林价值进行估价;三是利用数字技术,根据造林过程中所确定的森林资源的估算,建立森林资源的变化数据模型。对森林资源的估算,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区域内的森林经营,通过建立的森林变化数字模型,实现对区域内的造林投入与产出效果的模拟,继而获得投入费用与林业产出的投资效果,有利于当地有效整合经济资源及林业资源,从而实现对地区森林系统的可持续经营,同时获取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2.3生态规划

数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内的林业生态规划,以促进未来区域内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利用数字化过程对区域内森林系统的信息进行挖掘,并形成数据库。通过开发出的造林决策平台,模拟造林,同时接收和检验管理者的请求,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拟定合理的造林技术措施,为决策者提供造林决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并结合单木、林分、区域生长模型,对一定年龄期内的单木、林分和区域生长量进行预测与模拟,实现预期经济效益评价。

3小结

关于现代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研究 篇3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林业局 451450

摘要: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同时兼有三大效益。本文就林业生态建设的概念、生态林业建设的意义与现代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建设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是从解放后开始,随着此工程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并构筑起覆盖普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林业生态体系,亦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然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仍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我们在赋予林业重要地位的同时,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来进一步推进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1、林业生态建设的概念及意义

1.1林业生态建设的概念

森林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天然林是经过很长的历史阶段,经过反复的自然选择下的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个和谐的森林生物与森林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森林生态系统一般讲是一个稳定的、抗逆行较强的生态系统。无论是提供林产品、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和增长,还是发挥森林的环境服务功能;无论是营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林,还是对现有森林进行经营管理,按照持续发展的要求,都必须建立和维持一个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使人类的利用和干扰保持在森林生态系统可容忍的限度内。

1.2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创建生态林业是追求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高效,要求在三者之间相互促进,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整体。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立了新世纪林业工作的指导思想:“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题,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这指导思想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林业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时代已经结束,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时代已经开始,林业战略思想发生的这种历史性转变顺应了世界林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了新世纪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时代大潮。

2、现代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措施

2.1突出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一是在平原农区实施高标准农田林网绿化工程,提高农田防护功能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突出抓好退耕还林工程,使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得到遏制。落实和兑现补偿政策,加大造林地管理、管护投入,建立健全管护队伍,调整结构和开发特色产业,解决退耕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三是认真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视集体林的管护,通过公益林建设、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措施,进一步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林资源。同时,开展多种经营,开发新产业,妥善安置富余职工,维护林区稳定。四是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巩固提高现有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切实保护好各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五是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对湿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湿地保护、恢复等措施,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六是实施村庄绿化和坡塬丘陵困难地区林业富民工程,积极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帮助农民致富增收。

2.2加快建设高效林业产业,实现兴林富民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林业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林业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一定要处理好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处理好生态与产业的关系,把发展林业和林农致富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在改善生态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是要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加大对现有森林旅游景观的整合,形成森林旅游文化特色,不断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努力增加经济收入,逐步发展壮大森林旅游業。二是实施种苗工程,发展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对已建成的现有苗圃,积极引导,通过机制创新和改革,使其成为面向市场、规范有序、集约经营、富有活力的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基地,带动种苗生产、销售产业发展,建设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种苗花卉市场,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三是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产业,积极推广优良品种,推进规模化、规范化经营管理及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创名优绿色品牌产品,提高商品附加值。

2.3建设和完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首先,要不断完善和建立资源管理法规体系,通过立法、完善法规,做到以法治林。其次,加强林政资源管理机构建设,完善林政稽查队伍和木材检查站的规范执法,改善护林队伍办公条件。同时建立林地林权、森林资源、退耕还林档案为主要内容的森林资源林政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资源监测,逐步实现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现代化、数字化,提高森林资源管理的决策水平。第三,要严格森林资源限额管理,严格“三总量”控制。第四,积极开展林政执法检查和林区综合治理工作,强化管理措施,坚决制止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乱占林地的违法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第五,提高森林火灾预防、扑救能力,努力提高森林防火综合能力,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

2.4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林业科技“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林业发展实际的科技体制,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林业科技队伍,切实做好林业建设与发展的科技支撑工作。加快培育和引进优质、速生、抗逆性强的林木新品种,优先解决生态建设、天然林保育、防沙尘、森林灾害防治、商品林培育、木材高效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更好地为林业建设服务。要重点抓好林木良种、困难地段造林技术、森林有害生物防治、退耕还林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建成一批一定规模的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园,稳定基层林业技术推广队伍,加强基层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加强林业技术监督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林业国家标准化行业标准,为林业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和质量保障。

2.5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林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切实搞好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完善和提高林业科技服务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手段和水平,改善职工办公条件,配备现代化的仪器设备,进行科技示范点建设,促进科技推广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抓好种苗和良种基地建设。根据林业建设的需要,重点建设种苗示范基地、林木良种繁育中心、采种基地,逐步实现主要造林树种良种化,种源基地化,种子加工机械化,同时,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基本形成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完善提高国有林场管护站、木材检查站、森林公安派出所、林业调查设计队、乡镇林业工作站办公条件和装备水平,为基层林业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进行林业信息网络建设,用现代化手段,实现信息、技术的快速传递,实现办公自动化的要求。建设好森林防火通讯网络建设和专业扑火队伍,提高防火指挥能力和扑救能力。逐步建立完善县级防火指挥室和扑火专业队伍,装备先进的火情信息传递系统,做到森林防火工作的人员、指挥、交通、通讯、扑火机具、后勤保障六落实。

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覆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林业工作不断深入。林业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产业,既有不可代替的生态效益,又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洪军,黄石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经验与问题[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

[2]史小娟.试论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J].林业科技情报,2012(1)

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问题初探 篇4

关键词:现代生态林业工程,认识,思考

1 概述

生态林业工程主要是指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 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所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 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而形成的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1]。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是新时期林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中的重要环节, 尤其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理念逐步深入现代社会发展洪流中。面对荒漠化、水土流失、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 人们因为盲目而过度的追求经济利益, 不断的向自然、向森林索取, 导致森林毁损严重、林业生态系统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人们必须要冷静的思考如何协调林业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基于此, 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越来越重要的凸显在现代林业、环境、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2 对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认识

生态林业工程概念的提出, 主要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的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现代意义上的生态林业工程, 已经摆脱了过去单纯的通过保持水土资源、林木与草原资源相关的方式方法来探讨生物措施保持水土的模式, 而是逐步的向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林业发展的措施[2,3]。这种研究模式的着眼点主要是利用生态建设的理念, 辅之以工程技术的措施, 配合经济学角度的认识, 开展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的林业生态建设, 以期达到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的目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深远影响及历史性变化回顾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 逐步使林业发展为提供林产品, 同时兼顾生物多样性、自然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 以及提供森林文化载体的多重功能, 实现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新局面。

3 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问题的主要思考

3.1 加强政策的落实和引导, 兼顾集体与个人的双重利益

现代生态林业的建设, 尤其涉及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封山育林等措施, 以及相关的生态保护型、生态防护型、环境改良型等类型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 农林复合、灾害地植被恢复、河岸道路防护、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等必然会影响到部分地区政府及集体、个体的利益, 因此, 开展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首先就是要协调好各方的利益, 提高建设的积极性。比如各级财政预算要向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倾斜, 加大放宽和完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 适度减免相关税费, 拓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所需资金的融资渠道, 多措并举的为各企事业单位、个人开展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提供方便, 比如与银行协调适当延长贷款还贷时间、充分利用民间信贷、担保融、股份合作等途径。而且要坚持“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 积极推进各单位参与到现代生态林业建设中来。

3.2 加强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理解, 正确区分传统林业与现代林业的认识

传统森林培育和经营技术关心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木本植物的种间和种内关系以及林分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量流, 目的在于提高林地生产率, 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营。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林业就是“木头”, 认为用材林才是林, 造林就是刨坑栽树, 农出防护林就是大小方田林网[3]。这种传统意识严重限制了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在这些地区的开展, 落后的林业观念使得林业的概念被划分的越来越细, 一些工程的开展得不到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比如, 在一些地区为了提高对空气污染的修复、林下空间的利用、种间特性的利用等种植一些林下的灌木、园林树木、中草药等, 很多地方的群众认为“不实惠”, 都是摆设, 没什么实际用处。因此, 我们在开展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过程中, 需要加强宣传力度, 培养人民群众的现代林业意识, 使人们可以正确区分传统林业与现代林业。

3.3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促进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规范化

完善的法律制度, 是开展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础, 是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因此, 各级政府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 及时完善和补充相关的法律法规, 保障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实践操作中, 各级政府可以把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开展力度, 开展情况, 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纳入领导的工作业绩考核中来, 对于由于领导方式、能力、态度等问题导致的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工作开展不力, 甚至是造成工期延误的, 要给与相应的惩罚[3]。而对于能积极履行职责, 能够认真协调组织好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 保障工程顺利开展的要给与适当的奖励。因此, 建立奖罚分明的制度措施, 对于各级主管林业领导职责加以明确, 并且对于管理要形成机制。各级现代林业工程建设的承包单位也要有相应的制度进行约束, 能够保质保量完成的, 不能完成的, 都要有明确的管理措施, 有事对重点工程要严格按规划设计施工, 加强考查工期进展, 确保各项工程按照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结束语

生态林业是指遵循生态经济学和生态规律发展林业, 是充分利用适当地自然资源和促进林业发展, 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环境的林业生产体系[4]。开展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符合国家环境建设的需要, 符合林业长久持续发展的需要, 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需要切实负起领导职责, 加大宣传力度, 用科学的思想引导, 积极的促进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发展, 协调社会、经济、生态三种效益, 最终实现我国林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玉莲.浅谈林业生态工程的原理与发展[J].中国财富科技, 2011 (3) .

[2]宋春东.关于林业生态工程的几点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8) .

[3]赵兴.浅谈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保障措施[J].China's ForeignTrade, 2011 (12) .

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探讨 篇5

摘要:生态建设是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文就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水平的策略及加快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建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林业林业建设生态工程

生态林业是现代林业的基本经营模式,是根据“生态利用”原则而组织的森林经营利用制度,它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在促进林产品发展的同时,为人类自上而下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的环境。生态林业本质是实现自然与人工森林生态资源的生态平衡,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生态林业建设水平的策略。

1、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林业建设的生命力所在,生态林业的建设、经营一定要和政府可持续发展战略合拍。在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基础上,建设可以造福当代人利益的生态林业,让林业资源可以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可以符合群众对林业资源的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达到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共赢。生态林业建设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实施科学完善的规划部署,科学的按部就班的建设不但可以优化生态环境,还可以促进林业资源的生态林业。目前的生态林业基本是自然保护区、原生林、海岸线与风沙带地区的森林系统为主,同时包

括库渠、居民区、道路、田野周边、水域两岸等地段的防护林。生态林业有着点、面、带、线相贯穿的网络状布局特点,是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的和谐生态环境,可以在整体上确保生态林业的科学规划,可以多方发挥出生态林业的自身作用,达到环境改善与经济增收的要求。

2、生态林业的稳定和形式多样化由于林业的长期性,生态林业的规划结构要保持稳定,可以充分的起到优化的社会、环境与经济效益。由于各个省市的气候、生态、地质、经济状况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纯林式、牧业式、林工式与林渔式等林业建设方式大量的应用在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中。包含许多生物种类、各种层次结构的生态林业可以更大程度的保障林业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化和结构稳定,达到科学的使用森林资源。

3、生态林业的均衡适应性建设生态林业是否能够适应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需要,是否能够适应地区森林资源的发展与利用。生态林业的建设要能够起到良好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需要按照经济的客观发展水平实施科学规划,符合所在地的现有经济条件与客观自然条件,达到有着完备作用和良好效益的生态林业链。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优化生态环境、增长林业资源,维护生态均衡,而这些内容都是随着环境条件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要在规划中科学考察其均衡性与适应性。

4、生态林业的一体化和多功能化建设生态林业本身以及与外部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可以协调发挥每个结构部分的作用。建设生态林业不但可以治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现象,而且可以明显的产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形成了两性的前后内外、上下左右彼此促进的良性循环。生态林业不但是有着明显的经济目的的人工工程,而且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工程。生态林业在环境保护和林业资源的生产使用上都明显强国不科学的人工生态系统与原有自然森林等。

二、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深远影响及历史性变化回顾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森林资源经受破坏、恢复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建设指导思想逐步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林业地位、作用、性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尤其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经济实力显着增强,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调整,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我国总体实现小康,并开始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与此同时,社会对林业的需求也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即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止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首要需求;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深刻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存和生产方式,对森林资源作为生话和生产原料的单一经济需求,逐步发展为提供林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发展森林文化等多样化需求,并呈现为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的双重要求。

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在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三个坚持”:第一,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林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第二,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要做到建设与管理、保护与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并举,以此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第三,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即将增加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加强资源保护做为工作重点,把林业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四、加快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建议。

1、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二要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三要进一步提高地方

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2、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第一,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第二,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第三,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3、科技引导,强化工程的技术含量。

第一,要重点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并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做好国家森林抚育试点;第二,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中幼林抚育、速生丰产林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第三,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并考虑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应侧重生态环境重建中必须采取的技术。

4、提高造林质量,加强森林经营和保护管理。在造林工作中要制定出具体和可操作性强的规划,用于指导生产,在造林生产中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组织施工,确保规划落到实处。要规范造林技术,完善造林机制,提高造林质量,充分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造林后的管护工作要及时跟上,建立健全管护机构,组建管护队伍,购置管护设备,建立管护制度,确保管护工作落到实处。做好资源培育,资源保护和资源管理工作,严格林地和森林采伐利用管理,真正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5、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建设激励机制。探索多渠道筹集补偿基金制度,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地方补偿基金制度。积极探索分级管理,分类补偿政策,制定合理的公益林采伐利用政策,探索分步实施公益林国家赎买机制,赋予林木所有者补偿基金支配权。要努力形成生态建设的激励机制和内在动力政策体系,使地方政府、群众、投资者的积极性得到保护和发挥,确保工程建设稳定、协调发展。

林业工程生态建设 篇6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功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

1.我国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现状

林业既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又是生态安全的保障,更是生态文明的标志,担负着改善生态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使命,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纽带,在可持续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处于首要地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处于基础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存质量和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我国先后启动了六大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基本形成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新格局,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环境治理工作做到因地制宣、有的放矢,2002年由国家林业局组织、主持了“全国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的研究与总结工作,将全国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区域划分为黄河上中游区域长江上游区域、三北区域、东北区域、北方区域、南方区域、东南沿海及热带类型区域、青藏高原区域等8大区域,并进一步划分出40个类型区和154个亚区。

2.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生态环境意识淡薄,“边治理、边破坏’现象严重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和长期以来人们对林业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造成了人们往往把林业只当作产业或一般的经济来看待,忽视了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过度地采伐森林,使我国本来就很少的森林越采越少,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包括一些政府部门对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工程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缺乏思想准备,没能将林业生态建设的深远意义贯彻到群众中去,从而导致建设工作进展慢,对建设成果保护不力等现象发生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普遍存在。

2.2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资金投入欠缺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情况突出,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森林覆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也相差很多。这就导致部分地区森林覆被率过低,与生态改善的要求差距很大。同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面比较广,任务比较繁重,而国家投资总量严重不足,资金缺口较大,生态建设整体进度缓慢,生态治理的规模受限,导致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趋势未能得到有效遏制。

2.3林业生态工程质量偏低,林业生态项目效益低下

一些地区短期内退耕面积过大、退耕速度过快,带来不少问题。由于良种生产供应不足,导致劣质种苗被栽种,进而使得补植任务过大,既加大造林成本,又使造林质量不高。许多地区在造林上仍然是散乱作业的施工方式,“粗植滥造”问题严重,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在当前林业项目中还存在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不高;树种结构不合理,林地生产力得不到有效发挥;林分质量不高、抵御病虫害能力差等问题。林业生态工程质量偏低,不能稳定地发挥预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林业生态经济补偿资金主要是对管护者的补助,不是对公益林所有者营林成本或经济损失的补偿,所有者没有得到实质性补偿,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生态公益林所有者的积极性。目前林业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偏低,不够管护费,更不用说补偿林木所有者对重点公益林的营林投入和禁止商业性采伐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林权所有者或经营者不能独立支配补偿资金,缺乏收入的支配权。林业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机构资金严重不足,严重地影响了林业站和林场监督管理职能的发挥

2.5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治理成果技术含量低

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和技术含量低是当前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从当前的情况看,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比较低,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推广的速度还比较慢,科技含量低的问题十分突出,在治理措施的实施上,讲形式、不讲科学,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科技投入少,人才流失严重;设备落后,高新技术应用少,低水平重复研究多,重大的、突破性研究课题开展的较少。

3.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对策

3.1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提高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要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關系,树立生态经济思想。积极搞好宣传,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全社会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林业建设方针、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工作。进一步提高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长期性与艰巨性的认识,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步骤地实施。要改变林业的基本现状,必须实行森林资源永续经营,要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群落结构,培育速生优质新品种,追求综合效益最佳。

3.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资金的监管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主体是国家,国家要调整财政政策,增加对林业生态工程的投资力度,要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投资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并予以优先安排。动员社会力量,广开渠道,建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基金制度,统筹安排,分级管理,专项使用,并逐年增加资金规模。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争取国外援助和优惠贷款。在加大投资的同时,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模式,健全对工程建设资金的强制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

3.3提高造林质量,加强森林经营和保护管理

在造林工作中要制定出具体和可操作性强的规划,用于指导生产,在造林生产中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组织施工,确保规划落到实处。要规范造林技术,完善造林机制,提高造林质量,充分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造林后的管护工作要及时跟上,建立健全管护机构,组建管护队伍,购置管护设备,建立管护制度,确保管护工作落到实处。做好资源培育、资源保护和资源管理工作,严格林地和森林采伐利用管理,真正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3.4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建设激励机制

探索多渠道筹集补偿基金制度。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地方补偿基金制度。建立生态效益受益者合理承担的补偿基金制度;积极探索非林业资金转入生态补偿基金的模式,把生态效益受益者纳入为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征收对象。积极探索分级管理、分类补偿政策,制定合理的公益林采伐利用政策,探索分步实施公益林国家赎买机制,赋予林木所有者补偿基金支配权。要努力形成生态建设的激励机制和内在动力政策体系,使地方政府、群众、投资者的积极性得到保护和发挥,确保工程建设稳定协调发展。

3.5提高林业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提高林业生产力发展水平

要重视林业科学基础研究、应用和高新技术开发,以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及其研究成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大幅度提高林业科技总体水平和林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杜永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5):148-149.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对策与途径 篇7

1.1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为持续的、稳定的、适度的、协调的发展, 具体来说, 就是通过加强社会的和谐与其稳定发展, 实现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与使用。同时, 通过加强社会管理秩序, 达到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生态平衡之间的循环。此外, 在伦理方面, 还要严格遵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其中主要包括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系统方面的和谐发展, 且其主要通过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 进一步达到社会的文明与公正, 推动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1.2 效益一致的原则

从我国现阶段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目标发展情况来看, 其主要可以使林业拥有强大的自然在生产与社会再生产能力, 并且在生态效益等方面还可以实现生态的再生产, 尽可能保证林业资源的自然生长速度略大于社会发展对林业资源的利用速度。同时, 还可以实现其经济效益方面的再生, 这主要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收入要大于社会发展的支出, 最终达到有效增加林业扩大再生产实力的要求。

2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现状分析

2.1 林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市场经济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而部分行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 开始不计后果的大肆利用身边的资源, 并对现有的林地进行乱砍滥伐, 从而获得建筑场地。此外, 一些家私企业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 无限度地开发利用林地资源。这样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是将林地变为荒地, 将原有的有机土壤变为贫瘠的废土, 生态林业环境日益恶化, 而如果依旧按照此种态势发展下去, 最终必然会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

2.2 生态林业建设和市场发育滞后

因人们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或观念淡薄, 进而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 未对环境保护做投入的费用以及自然资源的退化情况建立物质与资源平衡体系, 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常都不重视自然资源所发生的变化。到目前为止, 我国都还未建立有关林业的市场经济体制, 还基本处于经济体制转型阶段, 进而导致我国林业市场发展出现滞后问题。

2.3 法制观念薄弱

随着生态环境情况的日渐恶化, 我国虽然已经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定了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但随着林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现今的法律法规已无法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管理的需求。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缺乏时效性等缺陷, 使得一些执法人员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经常出现一些执法不严、玩忽职守的违规违纪等现象, 进而加大了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困难。

3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对策与途径

3.1 建立生态经济思想

在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 如果使用某一领域的单一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 对其进行管理与指导, 则一定不会成功的。通过多数实践可知, 只有充分考虑到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才能实现最佳的综合效益, 并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 同时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3.2 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

依靠科学技术兴林业工程, 是促进我国林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 同时还是做好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保障。基于此, 要想实现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在工程投入方面增加科技的含量, 并将实用技术推广纳入工程建设计划。 (2) 建立健全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 稳定科技推广队伍, 并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各层次的技术培训、科技信息传递与应用方面的工作。 (3) 实行优惠政策, 从而激励科技人员投身生产第一线, 尽全力提升科技兴林的水平。 (4) 采用生态经济综合技术指标, 指导工程实施并验收, 考核工程建设成果。

3.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 明确各级主管林业领导的职责, 建立一些奖惩分明的制度, 并在林业管理方面形成机制。 (2) 对于各级现代林业工程建设的承包单位, 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制约其具体的行为, 进而使得工程建设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同时, 实行明确的管理措施, 对那些还未完成的工作进行有效管理。此外, 还应加强对重点工程工期进展的考查, 保证各项工程可以按照规划目标准时、高效地完成。

4结语

总而言之,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建设, 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也有许多失败的教训。因此, 要想实现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应结合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找出其中的问题,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解决。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 进而使得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林业工程建设。本文主要是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对策与途径进行研究, 以期促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良好发展。

关键词:生态林业工程,存在问题,对策与途径

参考文献

[1]姜士平.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6)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对策与途径 篇8

1现阶段生态林业工程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1.1 建设与市场的发展存在滞后现象 人们对生态保护方面一直没有很重视, 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 人们往往会忽略对自然环境的爱护, 因此到现在我国也没有一套很好构建完善的林业市场经济体制, 大部分还处于一种经济体制转型的阶段, 从而造成我国林业市场的发展和实际经济发展之间发生了滞后的现象[1]。除此之外, 当前我国采用的林业经营措施仍然是过去老套的购销方案, 这样的模式使很多育林人均已无法获得满意的补偿, 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造成了重重的打击。

1.2 林业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现象 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足够的资源作为后盾, 然而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下, 少部分行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自行大力开采与利用资源, 将更多的林地进行砍伐来获得建筑使用的材料;还有个别私人企业更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对林地资源过度开发, 这种种行为将会使原有的有机土壤变成贫瘠的土地, 最终造成生态林业环境变得更加恶劣, 甚至会使生态环境发生严重的失衡。

1.3 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强 我国在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环境下, 拟定了和生态环境有关的法律规则, 但伴随着林业经济的有效发展, 目前实行的法律早已不适合当前现代林业发展的真实需求, 因为法律规则不太完善, 规则中有效性的欠缺也导致一部分执法人员在林业生态工程构建过程中经常出现工作不严谨、玩忽职守等违法违纪的现象, 这就是造成我国林业工程建设受阻的主要原因。

2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策略

2.1 建立起生态经济的思想 对于生态林业工程构建项目来说, 这属于涉及到自然、社会与经济等各个方面十分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然而, 在生态林业工程进行中, 如果实行某一领域单面管理理念和措施对其进行管理与指导, 这是永远不会成功的[2]。实践证实, 唯有从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性、综合性与协调性出发, 追求综合效益才能不仅有效增进生态环境的改变, 还能在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中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使生态经济更加协调, 获得可持续发展。

2.2 全民行动进行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 生态林业工程构建的成败完全取决于人民群众。因此, 在工程建立过程当中, 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 使整个社会提高对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 增强林业构建的方针、政策与措施等制定工作。积极引导各个部门人员, 根据统一规划、协同共建等理念, 实行“各负其责, 各负其费, 各受其益, 限期完成”的政策, 做到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与采取“护、造、育、用”相结合。基于此, 坚持多林种多功能的经营方向, 林工商综合经营, 给经营承包者以真正实惠。

2.3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争取外援 对于生态林业工程的建立来说, 并没有国界的区别。林业工程的创建具有一定的全球性和整体性特点。很多捐助国与国际组织都将保护森林资源、预防荒漠化与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与林业紧密相连的领域当成是优先领域, 给予技术的援助与经济支持。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面临十分严峻的国家之一, 应积极实行对科技交流与经济合作, 同时积极获得国外援助与优惠贷款[3]。

3结语

总之, 生态林业工程的构建和人们的生活是紧紧相连的,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物质的要求渐渐提高, 人们在对物质追求的同时还期望着环境的增强。所以我们要更加积极地构建生态型的林业, 做好经济和环境的双重建立, 为之后的生活添加更多的调味剂, 同时也为构建更好的生态环境而努力。

摘要:伴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日渐提高, 林业工程建设列入了各地政府的议事日程。本文就目前我国林业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对策与途径

参考文献

[1]潘天智.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对策与途径[J].科技资讯, 2015, 11:114.

[2]沈伟东.如何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其发展对策分析[J].北京农业, 2015, 27:94-95.

林业工程生态建设 篇9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促进机制

1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现状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已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 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 林业既是生态建设的主体, 又是生态安全的保障, 更是生态文明的标志, 担负着改善生态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使命, 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纽带, 在可持续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 在生态建设中处于首要地位,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处于基础地位。

2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缺陷

2.1 思想落后主观因素

人类一味追逐经济利益而忽略环境的生态价值, 造成地方各级政府对生态林业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对工程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缺乏思想准备, 没能将林业生态建设的深远意义贯彻到群众中去, 从而导致建设工作基础不牢固、进展慢、缺乏全民共识, 进而导致缺乏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对建设成果保护不力, 毁林事件时有发生。

2.2 资源有限的客观因素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情况突出, 导致部分地区森林覆盖率过低, 与生态改善的要求差距很大。另外, 由于长期以来国家财力有限, 投入不足, 生态建设整体进度缓慢, 生态治理的规模受限, 导致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趋势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区多是在生态环境脆弱、经济不发达的 " 老、少、边、穷 " 地区, 投入严重不足, 国家投资少, 补助标准偏低, 与工程需要不相适应, 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2.3 监督机制不健全

管理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是导致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政策无法落实的关键之处。好的政策还需要切实可行的制度来运行, 需要有效的监督机制加以跟进, 否则非但政策无法落实, 建设成果也难以巩固和保护。

3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高效促进机制

3.1 转变思想, 提高认识, 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宣传教育

摒弃 " 人类中心主义 " 的环境伦理观, 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要认识到人类仅仅作为一个物种, 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 只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才是最科学的发展之路。要积极搞好宣传, 提高全社会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林业建设方针、政策和措施的制订工作。

3.2 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

国家要调整财政政策, 增加林业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动员社会力量, 广开渠道, 建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基金制度, 实行分级管理、专项使用, 确保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依靠科技兴林是振兴我国林业的根本出路, 也是搞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本保证。在工程投入上增加科技含量, 把实用技术推广纳入工程建设计划。要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 稳定科技推广队伍, 采取多种形式, 认真抓好各层次的技术培训、科技信息传递和应用;采取优惠政策, 鼓励科技人员投身生产第一线, 努力提高科技兴林水平。

3.3 建立生态建设激励机制, 健全管理制度

生态建设的开展应当是以生态效益为主, 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效益的发挥要有利于群众脱贫致富,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要努力形成生态建设的激励机制和内在动力政策体系, 使地方政府、群众、投资者的积极性得到保护和发挥, 要充分利用林业的木材、花卉、干鲜果品等多功能、多经济产出来吸引社会力量的开发和建设。

3.4 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当前首要的任务是要按生态区位的重要性, 划出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并分级分阶段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补助制度;补助的标准, 不仅要依营造林的成本对其价值做一次性评估并一次或分期支付给林木所有者, 还要对经常性的管护包括看护工费、防火、防病虫害等以年度方式支付管护费, 同时管护费水平要定期调整。

3.5 促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突破点

全面促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农村税费改革之后, 又一次生产力的大解放。通过改革, 建立责权利明晰的林业经营制度, 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造林育林的积极性和爱林护林的自觉性, 逐步增加森林资源数量, 提升森林质量, 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繁荣生态文化,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4结语

林业工程生态建设 篇10

1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 也是林业发展的保障

林业发展需要林业资源的长续久存, 只有足够丰富的森林资源才能维系林业发展。所以, 确保林业生态平衡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是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先导性工作。承德市的林业发展由来已久, 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 比如过度砍伐、后期保护不力等情况。在此背景下, 必须加强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以林业建设弥补林业资源的缺口, 建设林业生态系统, 最终实现林业生态平衡。承德市地处京津腹地, 常年来为北方风沙所困扰, 林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中尤以森林生态平衡维持为重中之重。通过搭建承德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完整体系, 可以为承德市林业发展及其产业化铺平道路, 夯实基础。

有了丰富的森林资源与森林绿化带为依托, 承德市近年来的林业产业化发展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有数据显示, 截止2014年底, 承德市的有林地面积220.78万hm2, 活立木蓄积6800万m³, 森林覆盖率达到55.8%。可见, 在全面推进承德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进程中, 承德市的森林覆盖率与人均森林面积都有了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 承德市可以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化工程, 带动本市地方经济发展, 形成全新的林业经济带。尤其是近年来承德市先后作出了《关于建设林业强市的决定》、《关于加快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决定》等决定, 也为承德市林业发展确立了目标和方向。所以, 承德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 更是林业产业化的可靠保障。

2 林业产业发展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生态化建设

诚如前文所述, 承德市近年来大力开展林业产业建设, 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有力的推动了承德市经济的发展。要知道,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而承德市政府的负担支出过大, 所以需要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撑。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即承德市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为了更好的维系森林生态平衡, 建设园林城市, 而这一过程需要的大量资金和物资则可以从林业产业化的收益中获得。推进承德市林业产业建设, 建设林业经济带不仅可以积蓄资金, 也可以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所以, 承德市林业产业发展的步伐是稳健而有序的, 最终促进了林业生态化建设的发展。

比如, 自从2000年以来, 承德市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完成人工造林57.93万hm2, 封山育林40.51万hm2, 飞播造林18.30万hm2。这些生态工程项目的陆续上马、实施, 不仅有利保障了承德市林业生态平衡与森林资源的多样性, 而且为林业生态保护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这也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所必需的。

3 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工程建设相辅相成, 有利推动了承德市林业发展

将森林产业发展纳入到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议题上来, 是承德市近年来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也是承德市推进生态建设、绿化建设与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根本要求。近年来, 承德市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林业生态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所以, 承德市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工程建设的关系极为密切, 须臾不可分离, 呈现出相辅相成的态势。从承德市林业发展的全局考虑, 林业产业发展是手段和策略, 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生态平衡维持是目标和任务, 2者共同构成了承德市林业发展体系, 是承德市依托林业构筑发展新思路的重要来源。

因此, 要充分考量和认识到承德市林业生态发展与产业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采取更加务实、有效的策略。要推进承德市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工程建设的机制、体制创新, 全面深化林业改革, 贯彻落实相关林业发展方针政策。要以科技理念和手段开展林业产业建设与生态工程建设, 加快发展模式创新, 推广“新工程上质量, 老工程上效益, 新老连片上规模”的建设模式, 切实提升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

承德市在大力推进林业发展的过程中, 将产业化发展与生态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有力的提升了承德市林业发展的活力, 最终可以达成经济、生态与发展的有机平衡。

参考文献

[1]赵小宇, 刘岩.对承德市林业生态工程实施监理的思考[J].河北林果研究, 2011 (02) .

林业工程生态建设 篇11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1.我国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现状

林业既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又是生态安全的保障,更是生态文明的标志,担负着改善生态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使命,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纽带,在可持续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处于首要地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处于基础地位。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功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存质量和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我国先后启动了六大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基本形成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新格局,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环境治理工作做到因地制宣、有的放矢,2002年由国家林业局组织、主持了“全国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的研究与总结工作,将全国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区域划分为黄河上中游区域长江上游区域、三北区域、东北区域、北方区域、南方区域、东南沿海及热带类型区域、青藏高原区域等8大区域,并进一步划分出40个类型区和154个亚区。

2.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生态环境意识淡薄,“边治理、边破坏’现象严重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和长期以来人们对林业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造成了人们往往把林业只当作产业或一般的经济来看待,忽视了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过度地采伐森林,使我国本来就很少的森林越采越少,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包括一些政府部门对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工程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缺乏思想准备,没能将林业生态建设的深远意义贯彻到群众中去,从而导致建设工作进展慢,对建设成果保护不力等现象发生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普遍存在。

2.2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资金投入欠缺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情况突出,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森林覆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也相差很多。这就导致部分地区森林覆被率过低,与生态改善的要求差距很大。同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面比较广,任务比较繁重,而国家投资总量严重不足,资金缺口较大,生态建设整体进度缓慢,生态治理的规模受限,导致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趋势未能得到有效遏制。

2.3林业生态工程质量偏低,林业生态项目效益低下

一些地区短期内退耕面积过大、退耕速度过快,带来不少问题。由于良种生产供应不足,导致劣质种苗被栽种,进而使得补植任务过大,既加大造林成本,又使造林质量不高。许多地区在造林上仍然是散乱作业的施工方式,“粗植滥造”问题严重,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在当前林业项目中还存在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不高;树种结构不合理,林地生产力得不到有效发挥;林分质量不高、抵御病虫害能力差等问题。林业生态工程质量偏低,不能稳定地发挥预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林业生态经济补偿资金主要是对管护者的补助,不是对公益林所有者营林成本或经济损失的补偿,所有者没有得到实质性补偿,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生态公益林所有者的积极性。目前林业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偏低,不够管护费,更不用说补偿林木所有者对重点公益林的营林投入和禁止商业性采伐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林权所有者或经营者不能独立支配补偿资金,缺乏收入的支配权。林业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机构资金严重不足,严重地影响了林业站和林场监督管理职能的发挥

2.5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治理成果技术含量低

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和技术含量低是当前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从当前的情况看,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比较低,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推广的速度还比较慢,科技含量低的问题十分突出,在治理措施的实施上,讲形式、不讲科学,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科技投入少,人才流失严重;设备落后,高新技术应用少,低水平重复研究多,重大的、突破性研究课题开展的较少。

3.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对策

3.1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提高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要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生态经济思想。积极搞好宣传,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全社会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林业建设方针、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工作。进一步提高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长期性与艰巨性的认识,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步骤地实施。要改变林业的基本现状,必须实行森林资源永续经营,要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群落结构,培育速生优质新品种,追求综合效益最佳。

3.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资金的监管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主体是国家,国家要调整财政政策,增加对林业生态工程的投资力度,要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投资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并予以优先安排。动员社会力量,广开渠道,建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基金制度,统筹安排,分级管理,专项使用,并逐年增加资金规模。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争取国外援助和优惠贷款。在加大投资的同时,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模式,健全对工程建设资金的强制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

3.3提高造林质量,加强森林经营和保护管理

在造林工作中要制定出具体和可操作性强的规划,用于指导生产,在造林生产中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组织施工,确保规划落到实处。要规范造林技术,完善造林机制,提高造林质量,充分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造林后的管护工作要及时跟上,建立健全管护机构,组建管护队伍,购置管护设备,建立管护制度,确保管护工作落到实处。做好资源培育、资源保护和资源管理工作,严格林地和森林采伐利用管理,真正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3.4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建设激励机制

探索多渠道筹集补偿基金制度。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地方补偿基金制度。建立生态效益受益者合理承担的补偿基金制度;积极探索非林业资金转入生态补偿基金的模式,把生态效益受益者纳入为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征收对象。积极探索分级管理、分类补偿政策,制定合理的公益林采伐利用政策,探索分步实施公益林国家赎买机制,赋予林木所有者補偿基金支配权。要努力形成生态建设的激励机制和内在动力政策体系,使地方政府、群众、投资者的积极性得到保护和发挥,确保工程建设稳定协调发展。

3.5提高林业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提高林业生产力发展水平

要重视林业科学基础研究、应用和高新技术开发,以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及其研究成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大幅度提高林业科技总体水平和林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杜永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5):148—149.

林业工程生态建设 篇12

1 当代社会中国林业生态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

1.1 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念落后

改革开放很长的一段时间, 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把发展经济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因此, 在这段时间来中把更多的精力用到了发展生产力方面, 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上就有了一定的疏忽。在人们的观念上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 很多的时候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在林业生态工业方面的注重在观念是哪个也比较落后没有给予及时的注重。所以, 在当前的工作方面需要在具体的工作方面把环保意识植入到人们的观念之中, 促进生态事业的健全发展。

1.2 在财力上的投入不够, 森林资源不足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 但是总体而言, 森林资源的存在却不是很充足, 在全国的分配很不均匀。对此, 需要对全国的森林总量进行优化分配, 以适应我国森林资源分配不均匀的现状。在森林资源的保护方面国际也没有给予很多的资金支持。因此, 在森林资源的保护方面就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管理力度不够的问题。在人员的配备方面以及管理的具体工作上以及在规章制度的制定方面都做得还不够完善, 需要进一步进行改善和提高。

1.3 林业生态工程的质量难以保障, 林业生态工程的效益低下

为了保障我国的林业生态的发展, 国家在不断实行退耕还林的方案, 不断将耕地还原为林地, 以保障脆弱的环境系统, 为人类的生存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推进这项工程的时候, 不断改进林业的管理模式, 改变粗放式的落后的管理形式。在不断完善经营管理的前提下, 提高林业生态工程的经济效益, 改变以为往这个领域投入资金的方式, 提高林业生态保护方面的经济效益。

1.4 生态管理方面不完善, 对于林业生态的补偿措施不健全

我国对于林业生态的保护方面还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系统, 对于林业保护方面却少完善的补偿和保障措施。只是在人员的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得补偿, 给予一定得工资。这样在资金上的欠缺造成对于林业管理方面, 有关部门缺少积极性, 难以推动林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对于, 在现有的保护机制上, 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措施才能够保障林业生态事业的全面的进步。

2 促进我国林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的主要措施

2.1 推进林业管理制度的完善

生态林业的保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促进这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在各个方面加大管理的力度。具体而言, 需要从人员上对有关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招聘符合专业的人员进行维护工作。对于那些对于林业保护知识欠缺的人员需要全面进行去除, 对不适合这个岗位的人员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对于具体工作中的规章制度需要一一进行学习, 熟读规章制度, 并严格执行, 将书本的知识与具体的工作操作结合起来。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方面也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推进林业生态工作的完善和提高。

2.2 关于补植补造工作的操作

对于补植补造工作的具体执行需要对于工作的具体流程非常熟悉, 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坚持补植补造的具体的方针政策, 全面推进这项工作的进行, 促进这项工作的全面进步和完善。

2.3 全面提高造林的工作效率

建立完善的造林队伍和完善的造林制度是造林工作的主要内容。在人员的配备方面以及管理的具体工作上以及在规章制度的制定方面都做得还不够完善, 需要进一步进行改善和提高, 全面提高造林的质量。

2.4 促进林业工作的执行工作

第一, 鼓励林业管理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坚持补植补造的具体的方针政策, 全面推进这项工作的进行, 促进这项工作的全面进步和完善。

第二, 促进林政工作的进程。在不断推进这项工程的时候, 不断改进林业的管理模式, 改变粗放式的落后的管理形式。

第三, 规范林业制度的推行方案, 合理开发利用耕地, 促进林业的发展。

第四, 抓好林业的虫害和自然灾害。从根本上防止虫害对生态林的破坏。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 确保病、虫不成灾, 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同时按上级要求做好中心测报点的日常工作。

第五, 加大森林案件查处力度。充分发挥基层林政管理机构的快速反应作用, 开展执法人员学习教育培训活动, 增强办案效率, 强化林区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 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活动。

第六, 做好民用材指标的办理和采伐的监管。

2.5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森林防火是人们经常提起的话题, 森林防火工作意义重大。在日常林业管理过程中, 对于一些枯枝烂叶, 需要适时开展计划烧除, 从而使森林燃烧性有所降低。对重点地区, 重点时段需要由专人进行负责, 死看死守, 不放过一丝蛛丝马迹。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动员村民加入到防火的队伍中来, 在林区实行村民专职巡山、护林制度和村民轮流挂牌值班制度, 稳定专业扑火队人员, 加大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

2.6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建设激励机制

对于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 需要采取多方措施进行多渠道的筹集, 实现以政府为主导, 地方补偿、生态效益受益者合理承担的补偿基金制度。不仅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同时还要有相应的政策体系支持, 从而调动起多方的积极性, 使工程建设得以稳定的进行。

3 结语

综上所述, 由于我国林业内部体制改革的进度较慢,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 我国林业都处于低靡的状态。后来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 加之国家的特别关注, 林业开始进行生态工程建设, 这已成为当前我国林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形式。所以在当前, 需要转变传统观念, 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步伐, 从而推动林业实现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现状, 并进一步对加强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具体阐述。

摘要:随着林业地位重要性的日益体现, 国家对林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加, 林业的发展速度得以不断提高,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该以高新技术为依托, 加大推进改善森林结构及提高森林质量, 充分发挥森林的整体效能, 提高林业科学总体水平, 从而促进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问题,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利民, 李杰.创新水利投入机制促进农田水利建设[J].中国水利, 2008 (9) .

[2]范洪奎.吉林省抗旱服务组织建设与发展[J].吉林水利, 2000 (5) .

[3]宫文芳.木材检查站建设与管理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15) .

[4]张正刚, 许志勇, 张竹梅.关于黑龙江省近期农村水利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7 (2) .

上一篇:种质资源库建设下一篇:景观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