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建设

2024-06-17

林业工程建设(通用12篇)

林业工程建设 篇1

1 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

世纪之交的1998年, 一场持续百天的全国性特大洪水, 冲毁了无数良田、家园, 洪峰频率之密、洪水流量之大、流域范围之广, 百年罕见。全国共有29个省 (区、市) 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受灾人口2.3亿人, 死亡人数超过3000人, 各地估报的直接经济损失2484亿元。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 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发生10余次扬沙、浮尘和沙尘暴天气, 造成部分地区机场关闭、交通中断, 其频率之高、来势之猛、影响范围之大, 不断刷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沙尘暴和沙尘灾害纪录。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面积的冰雪灾害, 叫人不得不联想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危害。

大洪水的背后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尘暴的背后是沙漠化、荒漠化;气候变化背后是气候变暖, 极端天气增加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事实上, 中国的生态危机远不止此, 当前全世界普遍存在的沙漠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物种灭绝、温室效应加剧等六大生态危机, 在中国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六大生态危机, 每一样都与森林的植被破坏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由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以木材生产为主一直是中国林业的首要任务。中国林业的状况产出多于投入, 中国生态的状况破坏大于治理, 总体形势十分严峻。

2 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20世纪末, 随着国家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相继启动, 我国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 局部乃至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开始好转。但是, 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建设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森林生态基础还十分脆弱, 生态建设的速度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不相协调, 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仍呈上升趋势, 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 极端性天气增多等。主要原因:a.我国森林资源底子薄, 表现在总量不足, 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人均森林蓄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质量不高, 平均每公顷林分蓄积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5%左右;分布不均, 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 西部森林资源极度匮乏;经营水平低, 人工林经营水平不高, 树种单一, 林木过量采伐现象依然存在。b.人口、经济高速增长带来对森林资源的高需求, 森林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相当尖锐, 带来森林资源的巨大消耗。c.林业投入长期不足。近年启动的国家林业六大生态工程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国债资金, 国家财政资金所占比重不高, 生态建设投入保障体系尚未建立。d.林业行业各项改革滞后于其他行业, 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不顺, 影响社会资源向林业行业的集中, 制约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e.我国主要林区90%为山区, 森林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问题还没有完全协调好。中国林业尚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 森林资源增长缓慢与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现阶段林业的主要矛盾, 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 生态建设成为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3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在森林资源的承载力之内;另一方面, 要求在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上, 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换言之, 既要做到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又要参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里面既包涵要不断发展林业产业,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林产品的需求, 又包含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满足社会对生态的需求。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林业整体中的两个方面, 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的因果关系。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 始终伴随着如何认识和协调两者关系的问题。而且, 随着人们对森林功能多样性认识的深化和对森林不同效益的追求, 对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完善。生态和产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互动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1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矛盾与制约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 这种矛盾与制约关系主要是由人们在林业生产过程中, 不同的利益取向和与劳动者自身利益关系不同造成的。在林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 投入和耗费一定的劳动, 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可能是负效益) , 但这两种效益被劳动者感觉到的时间先后和直接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林业产业主要产出体现的是经济效益, 劳动者的获得是直接可见的, 与劳动者之间是眼前的、局部的直接利益关系;而生态建设主要产出的是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的体现是一个累积的过程, 是不容易被立即感觉到的。

3.2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依存与促进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不仅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 更主要的是依存和促进的关系, 这种依存和促进的关系同样与人们对森林、林业产业及林业生态的认识和利益取向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a.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就是要恢复森林植被, 增加森林的数量, 提高森林的质量, 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离开森林也就无所谓林业生态建设;而林业产业的发展是以森林资源为前提的, 没有森林资源, 就没有林业产业, 更谈不上发展, 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b.林业生态建设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这种基础关系是由森林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决定的。森林是陆地上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大、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完善的生态系统。森林的主体植被是木本植物, 森林植被及其覆被下的其他生物和各种环境因子共同形成森林群落。森林是木材及其林副产品等工业原料的基地, 是动物的栖息场所, 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 是一个巨大的“绿色水库”, 在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 有“环境卫士”之称, 是天然的“过滤器”, 森林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林业产业发展, 说到底是在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内在的运动规律, 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 改善和利用森林资源, 把森林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使林业产业的生产力结构同森林生产力结构实行最佳组合。c.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的辩证统一。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 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实质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 两者结合的结果就是生态经济学讲的生态经济效益。在林业社会化生产中, 如果把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 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生态效益相结合, 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就能使二者相得益彰, 既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又可在产业高速发展中保护和建设林业生态, 达到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泽慧.中国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68-69.

[2]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总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286.

[3]曹建华, 王红英.林业政策模拟模型研究——一个分析的框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5, (4) :602-606.

[4]王兆君.关于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协同运行的思考[J].林业经济, 2001, (1) :43-49

[5]雷加富.关于相持阶段的林业产业发展问题[J].绿色中国, 2005 (8) 12-17.

[6]张大红.中国林业经济发展问题:基点、视角、途径[J].林业经济, 2005, (1) 24-28.

林业工程建设 篇2

摘要:现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在林业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科技技术。所以要想促进林业建设,就要做好林业科技的推广。能够促进相关县和林区的物质文化水平的建设。文章就新形势下林业科技推广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林业科技;形势;发展

现在我国的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林业的发展。所以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推广方法。实现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在林业科技的推广工作中,靠推广机构进行推广,相关的推广机构对于林业科技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领导者的领导能力非常重要,领导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站在一定的高度,听取不同的意见,从而为林业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1林业科技在林业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果

从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以来,对林业的发展不断重视,林业在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给生态建设产业升级,服务民生提供了重要的还自称。林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了生态文明的建设。林业推广技术主要包括种苗管理,公益林管理,科研,封山禁牧等。在一些重大科技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林业的生态化建设程度。一些退化了的植被重新生长起来,增加了森林的面积;有了新的产业核心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推动了林业的转型和升级。现在我国的.一些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比如农林剩余物热解气化技术等,另外一些技术取得了突破,比如木材改性增强处理技术等,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木材的性能;一些林业的科技转化成果不断推广,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有效增加了广大农户的收入。现在逐渐建设成了省,市,县,乡一体的林业推广体系。还有通过进行林木的转基因技术研究,提高了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

2林业科技推广的现状

2.1科技支撑不是很充分

虽然我国的林业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林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发展。在林业技术推广部门中,作为桥梁,要能够把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实际的生产中,给广大农户带来价值。林业科技推广部门和科研院所不一样,需要科技成果作为支撑。但是有些地方的林业研究所转化成了企业,这样就缺少了相应的研究成果,有些地方的林业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没有研究成果作为重要的支撑。

2.2工作人员业务素质需要提高

现在,彰武县的林业推广机构是相对独立的机构,有很多职能,比如种苗管理,植物的检疫等功能。现在编制越来越少,而且还有编制被占用的情况存在。所以,很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工作量非常多,应付各种工作。导致用于林业科技推广方面的时间有效,相关的林业科技的推广工作涵盖了整个林业的范畴,对推广人员的要求比较高。

3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作用

3.1健全推广机构,提高队伍的建设

在林业科技推广中,应该逐渐把机构建立健全,各级政府要保障推广机构的完善,提高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人员的编制,提高公益性的职能。政府要建立林业的科技推广机构。进行公开招聘,选择技术过硬,有职业道德的专业人才从事相关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经过统一考试和培训以后才能够上岗,保证业务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完善相应的队伍建设。

3.2增强林业科技支撑,提高推广服务

推广机构要加强和相关科研院校的联系,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把林业的推广工作做好。形成一个自己的林业推广体系。根据本地区的生态林业发展的特点,提高相应的技术水平。由相应的林业研发单位进行研发工作和技术攻关,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提升服务的职能。

3.3进行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在林业推广机构中,要鼓励科技推广工作人员深入到基层去进行推广。推广工作不是表面文章,只有到基层去,帮助农户进步,带动大家的积极性,才能够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现在在推广机构里面也要进行绩效考核,每个人有不同的任务,形成有效监督,制定奖金,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根据林业发展的情况,建立实验室,并且进行验收工作,增强林业成果的转化,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

3.4加强培训

林业推广人员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推广机构里面要组织相关的培训,尤其是基层的推广体系中,进行远程网络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培训,提高大家的服务能力。深入到基层去给农户进行示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4结语

现在我国的林业推广技术在不断进步,给林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需要科技人员不断努力,带动林业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林业工程建设 篇3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发展

1.树立正确的观念

(1)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发展林业要立足于增加资源、改善生态,满足全社会在物质、文化、生理、心理、交往等方面对林业的需要。同时在林业发展中注意解决包括农民在内的生产经营者的收人问题和合法权益,增加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的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解决贫困林场、森工企业和自然保护区贫困职工的脱贫以及基本设施建设问题,要让林业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步入小康社会建设的行列。

(2)树立不侵害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权的道德观当代人不能为了自己的发展,过度使用资源,造成资源枯竭,环境破坏,使后代人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当代人在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既要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又要不断发展新的森林资源,为后代人留下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系统。

(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纵观人类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原始和谐,进入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征服自然,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索取,对环境的破坏,如果任其扩大和加剧,将必然导致人类文明本身的衰落甚至人类自身的毁灭。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抛弃人与自然的冲突模式而走向融合,去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林业发展上,无论是造林、培育和采伐,都应当尊重自然规律。适地适树恢复森林植被,也是减少劳民伤财,求真务实的具体体现,这应当作为林业建设最起码的评价指标来实施。

2.推进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实现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

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我国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期,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在战略步骤上,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需要和森林功能,划分生态功能区,采取不同的措施培育和保护不同功能的森林资源。在生产组织和技术措施上,应调整生产技术规程,使森林植被建设由注重取材的经营行为向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转变,建设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提高生态建设的质量;同时根据生物多样性森林的多种功能利用实际,加大科技研究和成果推广,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让经营者能够便利快捷地得到他们的技术指导,新技术开发研究能够引领林业发展各领域新的技术潮流;在生产关系上,应调整管理体制、投资经营政策等,明确新时期政府和市场在林业建设上不同的责任和义务,真正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财政支持体系和市场调控体系,形成适应新时期林业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

要加大人工林培育,实现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的战略目标。采取强制性措施保护天然林资源。对我国森林利用结构和发展模式进行重大调整,加大人工林培育,逐步实现由采伐利用人工林替代采伐利用天然林,解决木材供需平衡矛盾,真正保护好天然林。充分利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木材及林产品市场潜力大、农村富余劳力多、山地面积大、社会资金充裕的有利时机,通过政府宏观调控,结合市场选择,按照不同所有制经济承担的不同职能实施分类经营,鼓励私人部门发展高投入、高收获的工业原料林及其它林产品,用较少的局部的林地换取全局的生态效益。

3.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建立生态建设的机制

要培育生态服务市场,推动生态效益货币化、资本化。生产或消费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消耗,应当计入成本,予以折旧。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应当包括环境成本,环境成本包括资源开采和获取的成本,环境损坏和恢复的成本,以及当代人占用后代人资源的“用户成本”。

要发展高效益的木材加工业,以加工业发展拉动森林培育,增加“经济人”的利益驱动。应以科学合理的采伐利用引导造林、营林业的发展。森林发达的国家往往是林业加工业发达的国家,如芬兰、瑞典、加拿大等。实践证明,造林和管护不与人们的经济利益追求相一致,消极的保护和被动的建设,往往是低效益甚至是负效应的。

4.要加强宏观调控,坚持政府的财政金融支持,强化依法组织管理

从建设投入上看,林业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投资,也需要企业、单位、其它投资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投资投劳,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从建设工程管理和行为主体上看,需要中央和地方各级计划、财政、农业、水利、林业、国土、环保、司法、行政执法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的通力合作和参与;从建设收益上看,生态的改善事关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触及社会各界和全体公民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由于生态建设不仅是社会公益性基础工程,而且正是宏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入高、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在投资上具有很大的外部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使他人收益却不会因此得到补偿,社会收益或成本大大高于行为者的个体收益或成本,正面的外部性总是削弱私有部门的投资热情,需要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政府进行干预,经济的外部性才可能被内在化。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建设的公共物品属性、经济外部性和社会性,决定了需要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和依法组织管理,以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保障生态建设。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林业的建设强调森林生态环境的意义,这是现代林业发展的趋势。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都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发展林业时,都在不断地调整战略规划,做出深刻的革新。在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和增长方面,提供林产品方面,发挥森林环境服务功能方面,营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林方面,现有森林的经营管理方面等均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维持一个结构稳定、优势突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限度内进行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在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发展趋势是将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在保护水土资源的生态稳定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生态和经济效益。通过运用快速的工程绿化和水土流失控制工程等技术,保护、发展流域治理的森林工程体系,促进区域生态的协调发展。将森林作为环境资源、生产资源、文化资源等大力发展,制定包括生物多样性、综合生存力、经济效益、农区发展、产品多样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的管理发展计划。目前,我国在生态林业领域应用了一些技术和科研成果,但是从生态林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林业建设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整和完善。 [科]

【参考文献】

[1]洪雪,杨清福,张光华.三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6(5):52-53.

[2]张建国.生态林业论(第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195-196.

[3]王嘉发.浅淡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5,30(3):46-48.

林业工程建设 篇4

1 森林生态改善效益的相关性

森林资源是森林生态效益的整体;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效益是“全程性”的, 而森林改善小气候, 消除噪声、游憩等效益是局部性的;森林的木材效益与森林资源的相关是“单一性”的, 而森林生态效益是“多因子性”。

1.1 生态效益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据测定1公顷森林可蓄水30万公升;松树树冠可拦截雨水40%, 阔叶树冠拦截雨水20%, 林下深厚的腐殖质层可提高保水量, 延长渗水时间, 因此, 森林可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缓解温室效应。森林可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据测定1公顷针叶林每年吸收22吨二氧化碳, 放出16吨氧气;阔叶树吸收二氧化碳14吨, 放出氧气10吨, 使空气进一步得到净化, 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引起的温室效应得到缓解。调节气候。森林降温增湿, 树冠下气温比空旷处低1.4℃, 温差可形成1级风, 1棵成年树在生长季节可蒸腾400千克水。可降低风速, 背风面相当于树高的30倍~40倍, 在靠近林带相当于树高10倍~20倍的距离内, 可降低风速50%, 可吸附尘埃及悬浮微粒, 每公顷森林每年可吸附数百千克。树木可吸收和降低噪音5分贝~10分贝。可杀菌, 有些树种如松、杉等能分泌杀菌物质, 使空气中细菌减少。

1.2 社会效益

丰富的森林给社会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 提高环境养育人类的能力, 也标志着国家兴旺, 社会安宁, 人民安居乐业, 经济振兴发达。同时森林具有保健游憩作用, 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1.3 经济效益

防护林对农田有增收效益, 对草牧场有增草护畜效益。生态林生产部分木材、林产品、非林产品及木本粮油与有营养价值的食品、药材、经济动物等。

2 生态林建设树种的选择

黑龙江省树种资源极为丰富, 但过去用于生态林建设的造林树种比较单一, 弊端很大, 是造成森林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

2.1 生态林树种选择原则

2.1.1 适地适树。就是要考虑气候、土壤, 把栽植地的生态条件与树种的生物学特征有机结合起来。

2.1.2 以乡土树种为主, 引种树种为辅。

乡土树种就是在本地区有自然分布与长期栽培的树种, 它对当地的生态条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引种的树种是指在本地区以外引进栽培, 经过长期抗寒能力和病虫害检验, 已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树种。

2.1.3 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阳性与阴性、速生与慢生树种适当搭配, 条件好的地方实行多层次混交。

2.1.4 城镇绿化以观赏为主。选择有色有香、开花期观赏期长、不飘

落绒毛和雄性不飞絮的树种, 且抗病虫害、抗烟尘、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

2.2 各种抗性树种的选择

2.2.1 抗性强的树种:樟子松、红皮云杉、杜松、杨、柳、白桦、糖槭、梓树、赤松、枸杞、接骨木等。

2.2.2 防风树种:樟子松、红皮云杉、落叶松、家榆、旱柳等。

2.2.3 耐水湿树种:兴安落叶松、长白鱼鳞云杉、臭冷杉、赤杨柳、椴、紫椴、水曲柳、白丁香、绣线菊、矮桦、杜香等。

2.2.4 耐瘠薄树种:樟子松、赤松、山槐、糖槭、山梅花、锦鸡儿、胡枝子、山杨、柞树、榆树、兴安白里香、沙棘、枸杞、榛子等。

2.2.5 耐干旱树种:

樟子松、赤松、桑、榛子、兴安白里香、山杨、小胡杨、沙生桦、柞树、榆树、山杏、苦参、糖槭、锦鸡儿、沙棘、枸杞、胡枝子等。

2.2.6 耐盐碱树种:樟子松、小叶杨、旱柳、榆树、桑、山梨、山杏、梓树、锦鸡儿、胡枝子、沙枣、沙棘、丁香、枸杞、小胡杨、榆树、盐爪爪等。

2.2.7 垂直绿化品种:五味子、山葡萄、猕猴桃、金银花、蛇白蔹、南蛇藤等。

2.2.8 绿篱树种:桧柏、侧柏、杜松、榆树、小叶女贞、连翅、锈绒菊、毛叶银老梅、金老梅、刺梅蔷薇、胡枝子、卫矛等。

2.2.9 耐阴树种:臭冷杉、鱼鳞云杉、长白鱼鳞云杉等。

3 应用可持续性经营思想进行植树造林工作

为彻底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必须通过植树种草来实现, 通过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来牵动改革, 实现我国林业跨越式发展的作法。

3.1 改变造林的指导思想

改变过去植树造林重数量轻质量, 重造林轻经营, 重速生纯林轻慢生混交林, 重短期效益轻可持续发展的作法。

3.2 改变造林工作的重点

改变过去造林没有设计、难以保证森林生态功能的充分发挥的作法;选好品种, 适地适树, 保证质量效益;种苗建设重点转向多品种, 优质苗, 注重新品种选育;植树造林的各个环节转向以科技实用技术应用推广上来。

3.3 改变森林培育方式

植树造林工作, 按不同培育目的和森林主导功能来确定造林方式, 适合封山育林的应选择封山育林;适宜非播造林的选飞播造林, 宜人工造林的要以人工造林为主, 定向培育:对低产林, 应先补植, 尽量不大砍大造, 对病虫害严重的应尽快改造。

3.4 调整生产关系, 促进造林事业跨越式发展

要放手发展私有林, 私有林最大特点是产权关系明确, 利益直接, 最能调动人的积极性。生态公益林实行国家所有, 分权经营。

3.5 改变工作指导思想

林业工程建设 篇5

摘要:林业生态建设可以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而林业技术推广对于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阐述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根源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实现林业技术的有效应用,推动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更好更快进行。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林业技术推广;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8)02-0066-02

林业生态建设对于城市化建设和生态系统建设都有具有积极作用。为使林业生态得到高效建设,需应用先进的林业技术,扩大林业技术推广范围。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林业生产缺乏较强的发展观念,尚未对林业技术给予高度重视,推广意识有待提升,推广方式也过于单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业技术的有效应用。林业技术推广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少充足的推广资金

为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高效发展,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对林业技术进行推广。但林业技术全国推广面临着重重困难,首要的就是没有充足的推广资金。林业技术在实际创新过程中,需要具备充足的林业生态建设的相关科研人员,其薪金及技术培训要求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还需要相关设备,也要求有充足的购买资金。现阶段由于政府没有给予高度关注,因此未能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投入充足的资金,导致实际推广中遇到很多困难,林业技术未能取得理想的推广效果。

1.2 推广方法不完善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主要选择在内陆区域如西北、东北以及西南等地进行,那里往往经济落后,交通也不通畅。目前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主要来自农村,而且趋于老龄化,只有小部分年轻人。林业生态建设应不断注入新鲜力量,这样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林业生态建设的推进,出现了诸多新的阻碍,传统的林业技术不能有效解决遇到的新问题。采用传统的林业技术不仅不能妥善处理新问题,还会给林业生态建设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自身局限性,年龄偏大的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现代林业技术的重要性,在实际学习时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接受能力比较差,不能有效掌握现代林业技术,使得现代林业技术很难被高效应用在实际建设中。年轻人精力旺盛,学习能力也比较强,但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林业建设,导致林业技术无法得到全面的创新。从整体来看,现代林业技术的普及度较低,很多地区仍使用传统的林业技术,阻碍了林业生态的高效建设。

1.3 技术推广与林业生产脱节

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林业技术不能与林业生产保持同步。如果林业技术的生产和研发不能实现良好的对接,即使一项林业新技术被开发出来,也不能及时应用在林业生产中,不利于林业生态建设。目前林业技术开发未能从林业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目的不明确,没有针对存在的问题来研究林业技术,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阻碍了林业生态建设进程。解决措施

2.1 提高林业从业人员专业水平

林业主管部门应针对林业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的林业知识和先进的林业技术,同时吸收高层次的林业人员融入林业技术队伍中。要全面提高林业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生态建设观念,通过观念的创新改善林业技术的服务质量。

2.2 丰富林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

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对林业技术推广给予高度重视,保证资金充足,使林业技术得到良好的应用。应建立健全的林业资源库,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信息技术平台,使林业生产人员之间能够交流经验、相互学习,促进林业建设进程。建设具有现代化意义的示范基地,展示林业生?B建设成果,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使林业技术能够得到高效推广,从而加快生态林业的建设进程。

2.3 完善林业技术推广管理制度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林业主管部门应对林业技术推广进行全面管理,对各个环节进行监督。要构建完善的推广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激励政策,对林业技术推广提供大力支持,促进生态林业建设的全面发展,保证林业技术推广有章可循,以此取得林业技术的推广效果。此外,林业技术推广要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技术推广的可行性和管理的高效性。

2.4 调整林业技术推广途径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林业技术推广方式,为林业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推动我国林业生态建设进程。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技术的推广能够加快林业生态的构建,直接推动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必须对林业技术推广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从现实状况出发,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将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落实到位,最终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 篇6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建设

中图分类号: S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432(2011)-10-0160-1

林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人口的增长,对林业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下,要想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林业经济模式,采用新模式,就必须坚持林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

1 林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林业资源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是规模巨大的生态循环系统,林业资源中的大部分产品是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在节能减排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林业资源也是生态文化的源泉,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形成的正确经营理念,体现的是人与环境、资源与生态、经济与自然协调和统一的发展,根据现行的经济政策及相关技术,结合自身实际不断的进行调整的发展道路。森林资源作为林业重要的资源,是林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森林资源环境保护,才能更好的实现林业经济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破坏的比较严重,物质生产力呈现衰退的同时,其效益功能也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恢复和发展林业资源势在必行。要想恢复和发展林业资源建设,除了不断的完善林业资源建设的功能性外,还应在此基础上发展特色企业,增加林业经济来源,使林业经济建设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策略

2.1 加强生态环保建设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系统、科学、可持续工程,要想充分的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就要将林业与自然、社会融合在一起,使其更好的为社会、生态建设、生态发展服务,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使生态环境保护产业更加民主、科学、制度化,使林业保护产业社会化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到林业保护产业中。要充分的发挥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产业与广大人民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2.2 发展旅游业和食品加工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长,利用假期去旅游成为人们休闲最好的选择。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旅游的首选。根据人们的需要,林农及开发商应该以当地特色的森林资源为基础,开展生态旅游行业。一些林区已经先后开展了生态旅游业,就目前发展来看,森林生态旅游业是充分发挥林业资源功能的最佳途径,也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要想更好的发挥森林旅游业的作用,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将其发展成以森林资源为主体的交通、餐饮、商贸、娱乐等为一体的经济体系。森林生态旅游业不仅可以使森林资源功能得到有效利用,也可以加快林业经济建设步伐,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机会;林业资源除了提供木材之外,还能提供相应的副产品。可以根据不同林区的特色生产林果、动物及花卉等副产品,也可以建立相关的副产品加工厂,对林果、动物及花卉资源进行深加工,增加林业收入。

2.3 促进工业区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改善城市环境、减少城市建设浪费已经达成了共识,可持续发展已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将绿地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以经济建设为发展的中心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城市工业区的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简单而全面的平整,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太大的效率。要想实现工业区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还要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基础,科学的对水源、植被及山體进行保护,才能更好的体现其价值;要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保护林业资源,应该建议规范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流通,促进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2.4 发挥林业的功能性

在对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生态功能,也要考虑其经济功能。只有将林业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发挥好,才能使其经济功能得以实现。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并以林业资源生长规律为前提,合理的利用林业资源,使其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还应该调动林农的积极性。林农作为林业资源的直接受益者,只有林农遵守相关的制度及按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才能更好的实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要想更好的发挥林业资源的功能性,市场要素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有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才能最大限度的激活整个林地资产,才能解决林业经营周期慢及生产风险等问题。林业在发展过程中,常会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林业市场发挥作用,通过林权证进行抵押贷款,也可以向社会吸收零散资金,以便更好的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对现实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知道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想发展林区经济,就要以保护林业生态环境、资源为前提。只有林区的经济得到发展,林区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林业经济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赵勇,高建党.谈济宁市发展节水型农业[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

[2] 胡峰.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措施——以安徽省天长市为例[J].农技服务.2010.(07).

[3] 国宝平.建立农业产业协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J].垦殖与稻作.2003.(02).

林业工程建设 篇7

1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 也是林业发展的保障

林业发展需要林业资源的长续久存, 只有足够丰富的森林资源才能维系林业发展。所以, 确保林业生态平衡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是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先导性工作。承德市的林业发展由来已久, 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 比如过度砍伐、后期保护不力等情况。在此背景下, 必须加强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以林业建设弥补林业资源的缺口, 建设林业生态系统, 最终实现林业生态平衡。承德市地处京津腹地, 常年来为北方风沙所困扰, 林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中尤以森林生态平衡维持为重中之重。通过搭建承德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完整体系, 可以为承德市林业发展及其产业化铺平道路, 夯实基础。

有了丰富的森林资源与森林绿化带为依托, 承德市近年来的林业产业化发展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有数据显示, 截止2014年底, 承德市的有林地面积220.78万hm2, 活立木蓄积6800万m³, 森林覆盖率达到55.8%。可见, 在全面推进承德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进程中, 承德市的森林覆盖率与人均森林面积都有了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 承德市可以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化工程, 带动本市地方经济发展, 形成全新的林业经济带。尤其是近年来承德市先后作出了《关于建设林业强市的决定》、《关于加快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决定》等决定, 也为承德市林业发展确立了目标和方向。所以, 承德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 更是林业产业化的可靠保障。

2 林业产业发展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生态化建设

诚如前文所述, 承德市近年来大力开展林业产业建设, 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有力的推动了承德市经济的发展。要知道,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而承德市政府的负担支出过大, 所以需要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撑。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即承德市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为了更好的维系森林生态平衡, 建设园林城市, 而这一过程需要的大量资金和物资则可以从林业产业化的收益中获得。推进承德市林业产业建设, 建设林业经济带不仅可以积蓄资金, 也可以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所以, 承德市林业产业发展的步伐是稳健而有序的, 最终促进了林业生态化建设的发展。

比如, 自从2000年以来, 承德市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完成人工造林57.93万hm2, 封山育林40.51万hm2, 飞播造林18.30万hm2。这些生态工程项目的陆续上马、实施, 不仅有利保障了承德市林业生态平衡与森林资源的多样性, 而且为林业生态保护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这也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所必需的。

3 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工程建设相辅相成, 有利推动了承德市林业发展

将森林产业发展纳入到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议题上来, 是承德市近年来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也是承德市推进生态建设、绿化建设与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根本要求。近年来, 承德市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林业生态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所以, 承德市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工程建设的关系极为密切, 须臾不可分离, 呈现出相辅相成的态势。从承德市林业发展的全局考虑, 林业产业发展是手段和策略, 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生态平衡维持是目标和任务, 2者共同构成了承德市林业发展体系, 是承德市依托林业构筑发展新思路的重要来源。

因此, 要充分考量和认识到承德市林业生态发展与产业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采取更加务实、有效的策略。要推进承德市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工程建设的机制、体制创新, 全面深化林业改革, 贯彻落实相关林业发展方针政策。要以科技理念和手段开展林业产业建设与生态工程建设, 加快发展模式创新, 推广“新工程上质量, 老工程上效益, 新老连片上规模”的建设模式, 切实提升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

承德市在大力推进林业发展的过程中, 将产业化发展与生态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有力的提升了承德市林业发展的活力, 最终可以达成经济、生态与发展的有机平衡。

参考文献

[1]赵小宇, 刘岩.对承德市林业生态工程实施监理的思考[J].河北林果研究, 2011 (02) .

林业工程发展与林业资源探析 篇8

1 如何增强林业工程

1.1 培育优良树种

众所周知,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 种子的选择是影响产率的重要因素。当然, 在林业生产中也一样, 因此, 苗木培育基地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增加苗木培育基地的数量、统一规范基地的基础建设来达到增强林业工程的效果。在林业基地建设过程中, 适当增加母树林的比重, 提高母树林的品质, 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幼苗的管理。

1.2 造林地的的环境改善

造林前首先要对造林地的环境进行改善, 对造林地进行整理必不可少,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清除采伐剩余物、杂草等对造林条件进行改善。另外, 在进行造林的前后,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直接投射到地表的透光度、对小地形进行改变来使透光度的增加减小。地表植被的清除使地表的透光度增加。因此没有植被覆盖的地表层, 在白天经过太阳的照射温度升高的较快, 而有植被覆盖的地表层温度升高的较慢。整地之后, 土壤的理性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经过阳光的照射, 土壤温度改变的同时也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为植被提供充足的营养。所以, 对造林环境的改善可以对植被的生长状况、植被的质量、植被成活率等进行有力地改善。当然, 造林整地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首先, 要确保水体充足, 在一定程度上尽量避免水土流失;然后, 就是土壤的状况, 酸碱性要有一定的控制, 过酸或是过碱性的土壤都不利于植被的生长。

1.3 清理造林地

翻恳土壤之前要对造林地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清理, 主要是清理造林地上的杂草、灌木以及经过采伐之后遗留在造林地上的根、树枝、倒木等。我们可以选择的清理方式有很多, 例如火烧清理、割除清理、化学药剂清理。火烧清理是一种常见的清理方法, 一般在农业生产中大多数都会采取火烧清理。割除清理可以用人工用刀割除, 也可以采用一些大型的割除机器进行割除。而化学药剂清理就是通过喷洒化学药剂除去小型植被。另外, 还可以通过全面清理、块状清理、块状清理这三种方式进行整型清理。

1.4 整地的方法

局部整地和全面整地是整地的两种方法, 其中局部整地包括块状整地和带状整地。全面整地比较适用于土地相对平坦的区域, 是指翻恳造林地的全部土地。相对来说, 局部整地也就是指翻恳造林地的部分土地。而局部整地中又包含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其中带状整地中的“带”顾名思义也就是指条状, 也就是按条状翻恳土地, 其中带状整地对于平坦土地和山地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其中反坡梯田、水平沟、水平带状等都是山地带状整地的主要方法, 带状、犁沟、高垄是平坦地的整地方法。

2 造林方法及其特点评估

2.1 直接播种

直接播种法就是在进行了整地的前提下直接将树木的种子撒到造林地中, 这种方法适应于造林地面积较大时, 而且比较容易施工。但是与其他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对造林地的要求较高, 同时, 在幼苗长出后, 对幼苗的管理、培育也要相对严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种子都适应于直接播种, 种子大、发芽快的种子采用直接播种会有更大的优势, 例如板栗、山杏等。在此前提下, 保持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出于对降低各种灾害的考虑, 造林地一般会选择在人少的偏远山区。

2.2 移栽造林

移栽造林就是指直接移植幼苗进行造林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造林的效率相对也较高, 由于先进行育苗, 也会相对的节约种子, 并且幼苗能够在较差的环境中生长, 由此可知, 此种方法对造林地土地自身的要求也就不那么苛刻。但是有利必有弊, 在进行移植时要有良好的种植技术, 移植后幼苗可能会对新环境产生不适现象, 因此一定要保证移植时幼苗的根系是完整的, 尽可能避免根系损伤、失水等。由于这种造林方法对土地的要求较宽泛,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2.3 分殖造林法

分值造林法是指用树木的枝、根、干进行部位的生根发芽的造林方法, 容易的操作、简单地技术不失为此法的一大亮点。除此之外, 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培育树苗的费用和时间, 而且幼苗生长迅速, 拥有较高的成活率。最重要的一点, 由于直接从母本获得树枝, 不经过种子阶段, 幼苗的形状将会保持母本的形状, 因此, 这种方法尤其适合繁殖优良的品种。但是这重对造林地的要求较高, 而且不同的树种分植成活率有一定的差距, 较适用于桃树、柳树、竹子等。

2.4 依照造林地选择树种

俗话说得好: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不同的土地满足不同树种的需求, 提高阔叶林的种植比例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的环境, 让土壤水分充足, 而且落叶又能为土壤提供肥力。有了充足的肥力和水分, 树林的质量会得到显著的提高。而且树能够达到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

3 我国林业资源的现状

3.1 丰富的竹资源。

我国的森林面积连年增长, 林木消耗量少, 生长量大。我国的竹资源在全世界上是最丰富的, 可以说我国对竹子的使用历史悠久, 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品质上我国都是首屈一指的, 其中竹笋等也作为保健食品出口到国外。

3.2 高质量的林业资源。

我国的林业资源也很丰富, 在保持其量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的进行经营管理, 力求提高其品质。人们保护森林, 森林也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木材, 充足的森林资源确保我们可以向各地提供优质的木材, 在自给自足的同时, 又能出口到各地, 直接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

4 结论

要想林业工程能够得到长久性的发展, 不能操之过急, 要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 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在其基础之上再进行开发利用, 保证林业工程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亮, 张辉.对林业工程发展与林业资源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19) :280-280.

[2]张维生, 崔德坤.对林业工程发展与林业资源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17) :292-292.

对林业工程发展与林业资源探讨 篇9

关键词:林业工程,林业资源,造林方法,林业资源,应用分析

1 关于林业工程的有效措施与策略的应用

1.1 为了促进我国的森林资源的有效应用, 我们要进行林业工程整体系统的健全, 促进其内部环节的协调。

加强培育基地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当中, 选择高品质良种是实现优质高产的原因十分重要, 林业生产也是如此。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营林管理过程中切实做好苗木培育基地的建设工作。适当的增加培育基地的整体数量;对基地基础建设进行统一规范, 突出层次性以及灵活性。此外依据当前我国出台的有关政策适当的加大苗木培育过程中的母树林比重, 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与手段切实实现母树林质量的有效提高并遵循一定原则加强对幼苗的抚育管理同时对现有的母树林结构构成。

1.2 造林树种选择、整地、造林季节的选择和程序。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 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 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 使透光度增加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 增加透光度, 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 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 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同时增加土壤肥力。因而, 能提高造林质量与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然的改善。造林整地必须保持水土、避免土壤侵蚀, 这样的环境有利于造林施工及造林质量和成活率。

1.3 造林地的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 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 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清理方法: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清理的方法也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 也可以用机具, 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 并用火烧方法清除 (也叫炼山) 。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 杀死灌木丛和草类等植物。

1.4 整地的方式和方法。

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 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2 造林方法

2.1 直接播种造林法, 把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

容易施工, 面积大的造林地上进行施工。如果选择直接播种造林这方法必须对造林地条件要求较高、对幼林抚育的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直接播种造林适合于大种粒、发芽快、种源充足的树种, 如桃类、油茶、柚子、板栗和山杏等大粒种子。还得让造林地的土壤常年到晚水分充足, 减少各种灾害因素, 在于人烟稀少的山区造林更加适合, 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 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 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2.2 植苗造林法:

又称栽植、植树造林, 使用完整的树苗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较差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 生长稳定, 因此, 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 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 种植技术要求高, 必须先育苗, 却也节省种子。总之, 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 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2.3 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 (干、枝、根等) 及竹子

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 造林技术简单, 操作容易, 成活率较高, 幼树初期生长较快, 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 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 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 如柳树、桃树、柚树、泡桐和竹类等。

2.4 先选造林地在选择造林树种, 根据我国某林业学家得出的

造林经验, 造林的技术方法在于讲究造林地的土壤适合的树种要求。提倡因地制宜, 因地而异。合理安排选择种植各种树种或块状套种混交的原则。可以考虑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 阔叶树能在四季明显, 光照充分, 降水不足的环境下适应。一方面, 能加快改善土壤环境结构和提高林分质量。阔叶树落叶层能保持土壤湿润, 落叶腐殖质又能增加土壤肥力, 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层养分, 达到速生丰产的效果。另一方面, 可以减少风沙阻滞尘埃缓解热岛效益提高大气质量又能改变林相林貌, 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的观赏性, 丰富森林资源景观, 还可提高抗病虫害能力, 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 林业资源空间增长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长, 每年以300万公顷的增长速度, 林木生长量逐渐大于消耗量, 森林资源的发展数量不断上涨。迅速的走出了低谷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竞争却在于林业产品, 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3.1 竹资源丰富。

我国的竹类资源属于全世界最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为悠久的国家。全国竹林面积已达850万公顷, 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1/4、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8000万吨。竹材和竹制品, 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产量方面, 在世界上我国均为首位。竹林中的竹笋和竹荪是天然保健食品, 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

3.2 森林资源存量大、质量高。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 其特点是存量大分布均匀森林质量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高林木生长量高。在这样的条件下, 森林向人们提供生态环保和提的优质木材。由于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充足, 必定可以供应世界各地、优质木材价格不断降幅使得林产工业的发展趋势不断上浮, 直接对林产行业的市场充满了活跃力。

结束语

加快林业建设增强林业发展的探讨 篇10

林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源泉,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发展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林业建设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生态系统, 对于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空气中的污染源、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要大力开展营林造林工作,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我国林业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 林业逐渐得到重视,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加大林业的发展, 使得近年来我国的林业面积逐渐呈增长趋势。然而, 由于我国的国情及林业的实际情况, 我国林业发展还存在明显的问题。

1.1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由于地域辽阔,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东南部地区和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分布远远少于东北和西南地区。因此, 森林面积较少的地区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及环境的改善, 这种现状不符合社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1.2 需求量大于林木增长量

我国由于人口数量大, 森林资源少, 导致人均森林占有面积较小。人们对木材需求量地不断增加, 也相对增大了开采数量, 从而导致森林面积下降, 生态环境恶化, 木材需求量远远大于林木增长量。这种情况不利于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1.3 林业部门体制相对滞后

目前, 林业经济呈低收入阶段, 使得各项相关人员的工作热情大大减弱。各级政府部门职能地转变尚未到位, 政府行为方式也不尽合理规范, 林业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市场经济发育不全, 这些都很大程度地制约了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

2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 林业种苗的改善

种苗工作是林业工作的基础, 只有种苗好, 才能营造出优质的林木。因此必须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培育种苗, 快速繁殖种苗。为种苗的繁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设备, 并将培育的优秀种苗进行推广, 加快优秀种苗的繁殖。

2.2 经营方式的优化

将过去粗放型的经营模式, 改用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现代手段, 提高营造林的工作效率, 提升营造林质量。还要加强林业管理, 优化营造林的管理工作, 促进林业发展。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 鼓励林农最大程度地利用当地条件进行营造林工作, 使林业得以健康发展。

2.3 政府部门对林业的扶持

随着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的发展, 林农营造林工作的热情也持续增长, 形成了良好的形势。林业部门要在这种新形势下, 正确思考林业管理工作, 正确指导林农进行有序的营造林工作, 建立高效及时的服务指导系统, 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加强林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要想切实做好营造林工作, 必须要培养一支优秀的专业人才队伍, 切实做好营造林地管理生产, 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营造林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各林业部门一定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5 提高林业技术水平

现代的林业需要技术的支持, 林业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我国目前的林业技术整体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林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技术的制约, 林产品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必须加大投资力度, 促进我国林业技术发展。要科学种植, 合理规划, 提高种植的质量与数量。利用先进技术提高林产品的开发, 增加林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分量, 促进林产品经济地发展。

2.6 在科研上深入探讨

林业发展需要科学研究, 需要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来指引林业发展。因此, 要给科研工作人员提供优惠政策及完好的工作环境, 来激发科研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使科研人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林业科研工作。

2.7 使融资渠道达到多元化

林业要想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中稳步地发展, 需要政府、银行及群众的共同支持和支援, 并建立相应的战略政策促进林业的发展。政府要尽量给林业调拨一定的资金支持, 银行也要放宽林业贷款政策, 还要充分发挥社会群体的力量筹集林业用款。这些都是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虽然政府部门给林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 但就目前来看, 我国的林业发展还处于特殊时期, 林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营林生产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因此, 就需要林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提升林业开发技术的支持, 从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我国在长期的林业建设中, 林业发展不是很快, 但也进入了可持续发展阶段。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 只有加快林业发展, 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 并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就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现状, 分析了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并对林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林业,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永益.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吉林农业, 2010 (8) .

[2]王臣, 赵军.关于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0) .

[3]侯彩霞, 刘俊花, 李峻.林业发展新问题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3, 36 (4) .

林业工程建设 篇11

关键词:基层林业站;林业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8.049

林业具有公益性及产业性的特点,因此相对于其他行业更加特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林业资源的采伐也日益严重,且我国的林权制度改革也面临着更具复杂性、时代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均决定了林业发展要走市场与政府管理相结合的道路。新形势下,基层林业站也被赋予新的使命。

1 基层林业站的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在整个林业系统中,基层林业站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贯彻基层政府林业发展规划,加强组织、研究、探讨,以促进林业建设活动开展的有序性;二是向群众传达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基层群众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三是协助林业部门设计合理的林木采伐方案,并对采伐过程、验收工作等进行指导与配合,做好基层林业防火及病虫灾害的预防部署,实现当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做好林业相关的专业知识答疑工作,为林农的林业栽培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促进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开展;五是与基层林业行政部门互相配合,对林业资源状况进行跟踪调查与统计。定期检查退耕还林的情况,完善当地的监督管理机制。

2 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作用的措施

新时期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明确职能

从某种程度上讲,明确基层林业站的职能是提高基层林业站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及专业素养的基础。具体来讲,基层林业站的主要职能是对加强国家林业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内容的宣传、指导,增强林区群众的环境意识,丰富其林业相关的基本常识;管理林业区域,保护林业资源及生态资源,对林业资源的征管及采伐等工作进行协调,调解相关纠纷及矛盾;调查区域内的林业资源情况,对区域林业产业的发展等进行规划、组织并落实;指导林农发展林业经营;监督指导绿化美化工作,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并做好推广工作。

2.2 提高基层林业站的服务能力

分析上述林业站的基本职能可知,林业站的主要职责就是提供市场信息、推广科学技术、执行法律法规,归根结底林业站工作的本质就是服务林农。现代林业体现出形式多样化、经营主体多样化的特点,市场经济体制中,林农对林业建设相关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特别是林业信息及林业技术层面,因此基层林业站要基于林农的角度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大力推广科学技术,切实加强第一产业,全面提升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更多产业增长点,创新增长方式,促进林业产业体系向着门类齐全、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方向发展,林业站要加强组织建设,积极创造科技示范基地,为广大林农提供更多使其享受技术培训及技术服务的机会,全面贯彻“科技兴林”的指导原则;组织林农参加各种技术培训活动,提高其参加林业建设及产业开发的能力。

2.3 加强宣传力度

林业站的主要职能还包括宣传各种林业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而现代林业建设的第三个目标体系也是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因此要将基层林业站的宣传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广大林农真切认识到林业在改善人居环境、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一支服务型、清政廉洁型、务实高效型的政府机构,提高自身服务农民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将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丰富宣传形式,增强林农的生态意识,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价值观。

2.4 提高基层林业站工作人员的素质

随着林业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基层林业站无论是工作方法还是工作内容,均体现出一定的滞后性,越来越无法满足新时期林业工作的实际需求,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素质等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要加强基层林业站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以促进其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的提升,增加其对林业法律法规、森林防火知识的了解,并将部分业务理论水平高、知识丰富、专业能力强的人员补充到基层队伍中来。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基层林业站机构及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基层林业站是整个林业产业体系中的基本单位,因此基层林业站的建设也是整个林业工作的基础,而基层工作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完整性则是保证林业建设的重要因素,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将由于机构、人员不稳定等因素导致的管理混乱、工作脱节等现象降至最低。基层林业站自身也要提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职能作用,获得社会各界更多的认可与重视。

3 结语

总之,基层林业站的工作至关重要,会对整个林业产业体系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在新时期、新环境下要加强基层林业站的建设与管理,将其在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作者简介:田英华,本科学历,赤峰市翁牛特旗五分地镇林业工作站,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基层林业发展。

网络出版时间:2015-4-20 14:52:44

林业工程建设 篇12

1.1生态林业体制的建立

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处于一个初级的发展阶段, 需要一个新的体制来进行科学的规划。改革体制要适合社会的发展, 并涉及到生态林业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在建立新体制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好其他各个方面的关系, 这样才能使其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求。生态林业体制的建立是整个生态林业发展的基础, 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有效的发挥生态林业建设的作用。

1.2生态林业建设创新工艺

传统的林业发展已经适应不了当前生态林业建设的需求, 因此, 一定要结合当地的环境来设计出新的施工工艺, 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原来的技术基础上改革和改良, 来保证生态林业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还要充分的利用高科技因地制宜设计出树种林种合理的布局, 实现其机构的多样化。

1.3生态林业环保意识的培养

人作为生产和发展直接操作和执行者, 一个人的意识决定着事情的成败。因此, 在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中要加强培养工作人员生态意识, 让员工能够从心里上认识到生态林业的必要性, 这样才能使员工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建设中。只有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将生态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 在保护好环境的同时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 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趋势

2.1生态林业的可持续性建设

农林业建设的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林业建设的这种发展必须要依照国家制定的发展战略去实施。不能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 从而危害到不可再生资源、环境等。生态林业建设要在可持续性发展的状况下, 结合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建立一个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科学的设计生态林业建设方案, 合理的规划林业建设的布局, 这样才能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生态林业系统主要由森林系统中海岸线、自然保护区、天然树林等组成, 还包括防护林体系诸如沿河防护林、道路旁树木、农田周围树木、村子中树木等。生态林业是网络状呈现片、点、带、网的紧密结合, 这种森林生态体型主要的特点是主次分明。能够合理的布局整体上生态林业的设计, 利用生态林业的优势来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

2.2生态林业建设的稳定与多样化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就要求生态林业建设必须以稳定与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的发挥生态林业建设的作用。各个地区的气候、环境、生态、经济之间有着巨大差别, 其林业的发展模式诸如林牧式、林工式、林渔式、林林式都会存在于建设中, 在生态环境中有着多种的生物物种、机构层次也不相同, 就要求生态林业建设必须适应这种多样性, 林林的资源也要合理的利用起来。

2.3生态林业的均衡适度化建设

生态林业建设要想在社会经济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就需要看其是不是能够适应当地生物圈中森林资源基础状况。生态林业的生态效益必要发挥出它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要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和自然条件来合理的布局, 打造一个完善的设备功能的生态林业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当地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要实施一个均衡的发展状况, 才能有效的进行林业的建设。

2.4生态林业整体化发展

生态林业建设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存在的, 每一个环节都要发挥出自己的功能。生态林业整体化发展才能够防止生态被破坏、改善自然环境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还能够带来更多的生态效益和提高经济的效益, 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林业体系。生态林业建设不仅仅是一个表现在有经济目的的人工生态的系统, 还表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系统。生态林业的功能比较多, 要把生态林业系统中各种产业结合到一起, 实现其整体化的发展把加工业、运输业、种植业、养殖业等都融合到生态林业的规划设计当中。生态林业还能够在经营的方面提供木材产品;还能够改善生态的环境, 保持水土完整性、防止风沙的侵袭等作用。在保证森林承载力的前提下, 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出整体化发展的林业体系。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 生态林业建设已成为了当前重要的任务。要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本着生态林业建设的原则, 结合生态林业建设发展趋势, 面对决林业建设中的问题, 制定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使生态林业建设能够健康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洪雪, 杨清福, 张光华.三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 2006 (5) :52-53.

[2]张建国.生态林业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2) :195-196.

上一篇:公司行为金融学下一篇:联合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