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建设思路研究

2024-07-16

林业生态建设思路研究(精选11篇)

林业生态建设思路研究 篇1

1 昭通市基本情况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 介于北纬26°34′~28°40′, 东经102°52′~105°19′, 东南面与贵州毕节地区相接, 西南面与曲靖会泽、昆明东川相连, 西面、北面、东北面与四川凉山、宜宾、泸州毗邻, 处于昆明、成都、贵阳、重庆四大中心城市辐射的交汇地带, 距离昆明330km、成都518km、重庆512km、贵阳397km, 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云南北大门”之称。是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圈的重要门户, 内地入滇乃至南下东南亚、南亚的便捷通道。

昭通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结合部,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属典型的山地构造地形, 山高谷深, 国土总面积2245520.0 hm2山地占72%;坝区占28%。最高海拔4040m (巧家县药山) , 最低海拔267m (水富县滚坎坝) , 形成了大山包、黄莲河、铜锣坝、小草坝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向家坝、溪洛渡水库高峡平湖迷人风光。属亚热带、暖温带共存的高原季风立体气候区域。

全市辖昭阳区和鲁甸、巧家、盐津、大关、永善、绥江、水富、镇雄、彝良、威信10个县, 共11个县 (区) 144个乡镇办。居住着汉、彝、苗、回等23个民族。2014年末全市常住口为538.7万人, 人口密度240人/km2, 生产总值 (GDP) 达670.34亿元, 人均GDP为12496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30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97元。

2 生态林业现状

全市国土总面积2245520.0hm2, 林业用地1209060.0hm2, 占53.84%;非林业用地1036460.0hm2, 占46.16%。林业用地中:有林地618577.8hm2, 占51.16%;疏林地506.5hm2, 占0.04%;灌木林地464601.4hm2, 占38.43%;未成林造林地13674.8hm2, 占1.13%;苗圃地面积140.1hm2, 占0.01%;无立木林地39283.0hm2, 占3.25%;宜林地72276.4hm2, 占5.98%。活立木总蓄积量35929830m3, 森林覆盖率31.62%, 林木绿化率51.16%。

昭通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1130793hm2, 占国土总面积的50.4%, 中度以上流失面积642290hm2占56.8%, 土壤侵蚀模数为2091t/km2。

3 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昭通地处长江上游, 金沙江下游, 境内大小390余条河流均属长江水系, 金沙江在境内流程达458km, 沿岸分布有5个县、31个乡镇, 有290余条河流直接流入金沙江;境内的溪洛渡、向家坝和即将建成的白鹤滩三个巨型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下游又有三峡和葛洲坝等巨型水利枢纽工程和众多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型城市。因此, 昭通市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和特殊, 昭通生态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上述各巨型电站和下游1市9省经济发达地区的安全。昭通生态林业的建设对构建长江生态屏障, 保障国家大江大河安澜, 确保国家重点水利工程生态安全, 确保下游大中城市的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 区域内目前仅有的森林资源为全市人蓄饮水和工农业生产储存了珍贵的水源, 其生态功能真正呵护着全市500多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4 生态林业建设思路

4.1 按自然条件划分态林业建设区域

根据不同的自然立地条件区划生态林业建设区, 以便尊重自然规律,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分类指导、分区施策。根据昭通的自然气候条件情况区划6个生态林业建设区, 分别是:南部干热河谷水土保持区、南部二半山区生态提质增效区、北部江边河谷湿热生态修复区、北部暖湿生态林业建设区、高寒冷凉生态恢复区、渔洞水库径流区重点水源涵养林建设区。

4.2 各区域范围、特点及建设思路

4.2.1 南部干热河谷水土保持区。

该区为巧家、鲁甸、昭阳、永善 (南部乡镇) 4个县区的金沙江、牛栏江沿岸河谷, 海拔600m (溪洛渡水库正常蓄水位) ~1800m的区域。气候干热少雨, 地势陡峭、岩石裸露,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立地条件较差, 森林覆盖率极低, 灌草覆盖较少。

采取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措施, 促进自然修复和正向演替, 逐步修复生态;实施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种植花椒、核桃、水果等生态、经济兼用树种, 增加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 增加农民收入;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电能等清洁能源, 减少森林资源消耗。

4.2.2 南部二半山区生态提质增效区。

该区为巧家、鲁甸、昭阳、永善 (南部乡镇) 4个县区海拔1800~2400m的区域。地势斜缓, 气候温暖, 立地条件较好;森林覆盖率相对高些, 林分质量较差, 结构单一, 以云南松、华山松为主。

采取抚育间伐、低效林改造等措施努力改善林分质量, 提高生态效益;采取封山育林、人工补植补播措施促进天然更新, 使生态正向演替, 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实施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等项目增加森林面积, 在新造林中注重增加阔叶树种的比例, 改善这一区域森林的树种结构;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电能等清洁能源, 减少森林资源消耗, 全面提高生态防护功能、发挥生态屏障作用。

4.2.3 北部江边河谷湿热生态修复区。

范围是北部大关、彝良、盐津、镇雄、威信、水富、绥江、永善县 (北部乡镇) 8县的金沙江、白水江、关河、洛泽河、赤水河等主要河流及支流两岸海拔1000m以下区域。地势陡峭、悬崖峭壁、切割强烈, 气候闷热潮湿、日照较少, 森林面积少、灌草竹林盖度大。

采取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等措施, 促进生态自然修复, 促使低效灌木林正向演替为结构合理森林林分;实施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种植竹子、水果等兼用树种, 增加森林面积, 增加农民收入;推广使用沼气、微型小水电等清洁能源, 减少森林资源消耗。

4.2.4 北部暖湿生态林业建设区。

范围是北部大关、彝良、盐津、镇雄、威信、水富、绥江、善县 (北部乡镇) 8个县海拔1000~1800m区域。地势斜缓, 气候温暖湿润、雨雾天气多、日照较少, 土质肥厚、地块条件好, 森林覆盖率相对较高, 物种资源丰富, 特别是竹类、杉木生长较好。

通过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 提高竹林、杉木木林分质量,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合理开发利用, 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依靠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 因地制宜地营造竹子、杉木、木漆等兼用树种, 苦桃、栎类等速生天麻用材树种, 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积极研究试验天麻用材替代产品, 推广节柴节煤炉灶, 减少森林资源消耗。

4.2.5 高寒冷凉生态恢复区。

该区为南部昭阳、鲁甸、永善、巧家四县区海拔2400m以上地区和北部大关、彝良、盐津、镇雄、威信、水富、绥江七县海拔1800m以上区域, 地势相对平缓, 气候寒冷, 人少地多, 土地撂荒严重, 森林资源较少, 树木生长缓慢、森林覆盖率极低, 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荒漠化突出。

选择落叶松、红皮桦木等已在该区域造林试验成功的树种进行工程造林, 增加森林面积;通过实验、选育开发适宜这一区域的先锋造林树种、林药、特色林菜等, 开展生态修复行动, 改善这一区域生态贫瘠、环境恶劣、居民贫困的现状, 为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结合精准扶贫实施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等工程项目减轻区域生态承载压力, 为这一区域生态恢复创造条件。

4.2.6 渔洞水库径流区重点水源涵养林建设区。

昭通渔洞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 兼有发电、防洪和城市供水及向下游补水等综合利用的国家大 (二) 型水利工程。是昭阳区、鲁甸县唯一稳定和可靠的城市生产生活供水和昭鲁坝区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

该区范围为鲁甸县水磨、龙树、新街, 昭阳区苏甲、乐居、洒渔、大山包、大寨, 永善县码口9个乡镇, 总面积709km2。地势从平地向四周波状起伏过度, 东面是阿鲁伯梁子, 西面是五莲峰山脉;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 雨量充沛, 气候湿润温和, 热量强度差, 积温不足。由于降雨量多而集中, 坡陡而长, 土壤质地疏松, 抗蚀力弱, 人口密度大, 垦殖率高, 森林覆盖率低且分布不均匀、林分树种单一。因此水土流失面广、量大, 使坡地表土裸露, 土壤瘠薄, 肥力下降。

采取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为主增加森林面积;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提高林木林分质量;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手段实施以小流域为单位的侵蚀沟、面蚀治理, 减少泥沙直接冲入河流、水库;推广节柴灶、太阳能等农村能源建设, 减少森林资源消耗。全面提高生态防护功能、发挥森林的蓄水保水、净化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态作用。

摘要:昭通市人多地少、森林覆盖率极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承载压力大、生态恶化。自然环境复杂, 既有南北光热水湿分布的差异, 又有海拔高差的立体气候。本文分析了昭通市森林资源基本情况及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提出6个生态林业建设区域的划分, 阐述了6个区域的特点和建设思路。

关键词:生态林业,思路,昭通市

林业生态建设思路研究 篇2

安庆市生态林业建设对策研究

依据安庆市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论述了以人为本,综合治理,以林为主,治山治水与兴林致富相结合,实施以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为主的国土保安体系建设,并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就生态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对策研究.

作 者:石怀绶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林业局,安徽,安庆,246001刊 名:林业经济问题 PKU英文刊名:PROBLEMS OF FORESTRY ECONOMICS年,卷(期):24(3)分类号:F326.20关键词:生态林业 可持续发展 对策研究

林业生态建设思路研究 篇3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生态林业是根据“生态利用”原则而组织的现代林业经营制度。遵循生态规律、生态经济发展林业,创造适宜林业发展的生产体系。用以提高林业产值与经济效益、保护森林资源、提升生态环境的整体功能,并维护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性。

二、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意义

首先,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对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功能,并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再次,林业是社会、自然、生态美的核心,承担着美化环境的职责。最后,林业是绿色经济的依托。林业作为公益事业改善生态的同时,对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依托林业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经济的较好较快增长,是建设生态林业的主要方面。总而言之,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林业资源、建设和恢复林业生态系统、利于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化。

三、新疆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林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乱砍滥发、陡坡开垦、森林灾害等问题日益突出,导致森林覆盖率急剧减少、水土资源流失、土地沙化、稀有植被减少等。除此之外,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自然环境破坏程度日益加深,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正威胁林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削弱林地的抵抗能力,使得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甚至引起生态环境失调。

(二)生态林业建设滞后,林业补偿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林户的生态意识薄弱,相关推广宣传工作没有及时到位,生态林业建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没有得到认可和推广。除此之外,新疆林业补偿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补偿缺乏灵活性,并且没有考虑区域之间差异,关于补偿机制的科研基础薄弱,对于生态补偿和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对于如何建立生态林业的管理运作机制、补偿机制等问题都有待解决。

(三)林业管理策略不到位,执法观念淡薄

林业行政机构职能没有科学的定位,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林业职能部门较广、投入人力物力较多,而收到成效不明显等诸多问题。除此之外,与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制还不健全,林业执法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现象,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够,生态林业建设方面的法规未能完全发挥出效力。

(四)林业市场发育滞后

林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类似,生产周期长,对自然环境反映敏感,具有弱质性。新疆林业经济体制还处在转型期,没有建立完全的市场体制,导致在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林业市场发育滞后、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极大地挫伤了农户生产投入的积极性,造成林业萎缩,引发森林资源危机。

四、新疆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一)完善林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支撑

完善林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支撑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建立与完善宏、微观环境的政策;其二是加强政策与法规的可持续性。以国、省以及地方法规制度为依据,建立支撑区域性林业发展的法规制度、健全林业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快林业生态效益评估、优化新疆及地方林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环境。

(二)加大对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力度

林业发展中存在三次产业,分别是林木种植与培育、后续加工以及森林综合服务业。因此新疆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包括三个层面:首先,继续提升种植与培育的产能,并提升森林资源的质量;其次,继续拓展二次产业加工链条,增加附加值,提升资源收益。

(三)优化林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全面实施新疆防沙治沙工程,大力宣传退耕还林工作,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恢复山区天然林和荒漠河谷林的生态功能,加快前山带山林再造工程。优化林业生态环境,对土壤、水分、空气、环境、生态系统、物种资源等带来的正面影响。新疆林业逐步形成生态防护体系、扩大林区森林面积、保护自然山区森林景观、保护森林野生动植物、保持森林土壤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加大对林文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林业文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林业文化是林业三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用文化的力量引导社会科学认识现代林业的地位和作用是建设林业文化体系的首要任务,林业文化的发展传播对于认识现代林业发展观,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小结

实现新疆林业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林业产量、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关注新疆林业的生态环境,改造林业生态系统,应以林种的主导功能目标,改善森林资源结构,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以林业龙头企业为带动,加快林业产业建设;完善林业市场体系;以人才为基础队伍建设,提高林业工作的执行力;以政府财政支撑为基础多方筹资,加大林业建设经济支持;以限额采伐为中心,提高森林资源管理力度和执法能力等。

参考文献:

[1]田龙政.新疆林业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探讨[J].绿色科技,2011,08:44-45.

[2]张引,张国良.基于生态文化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03:229-231.

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路及对策分析 篇4

我国的经济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提高,但是生态环境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以往传统的生产方式对我国的森林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还破坏了生态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植树造林的工作是造福于后代的工作,是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任务。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可以预防沙尘暴,能减少一些人们的呼吸道疾病。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要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案。

1 我国目前的林业生态

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森林覆盖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也较大。我国的林业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不错的成就,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林业生态建设扶持力度显著增大。为了保护林业生态,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林业生态工程项目,比如: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三北”为主的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平原绿化和绿色通道工程。党重要和国务院也是注意到了建设林业生态的重要性,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要求,是林业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处于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森林资源增长缓慢和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形成了矛盾。由于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关系着我国的生态安全,所以要着手解决林业生态工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我国生态建设的不足之处

2.1 原有种植的桉树不符合当地的条件

桉树原产地是澳大利亚,又称为尤加利树,生长于阳光充足的平原、山坡和路旁,被引进许多国家种植。桉树是一种经济作物,因为其成材快质量好,成为了板材、造纸加工业的优选原料。但是桉树种植会消耗大量的水分,容易导致其他的树木受到生长的水分限制,已造成水源枯竭。桉树的生长还很迅速,养分吸收太快会造成土地养分贫瘠,其他的植物就无法生长。种植树木要考虑是否与当地的情况相适宜,桉树的种植不符合当地的条件就要适当地改种,比如种植适合当地条件的乡土阔叶树种。

2.2 资源分布不平衡

我国林业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这些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和东南部的山地,而在中部的经济发达地区和东南沿海分布稀缺。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西南是我国第2大天然林区,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山区是我国主要的经济的人工林区。城区与郊区相比也是城区的森林覆盖率极低,而偏远的村落则覆盖率较高。西南林区的每年自然枯死损害量大,森林资源管理水平低,但是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南方的森林资源分布要相对均匀一些。

2.3 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但是经济发展迅速,对于林业也是有多方面的需求,而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矛盾,不相适应。一些地方片面注重发展经济,目光短浅,进行各种毁林活动,以破坏林业生态为代价来换取其他的利益,这是不明智的选择。比如大量砍伐树木、占用林地等,这都只能获得经济上的短期收益,但是会使得林业生态受到破坏,破坏的是长期的利益。经济发展要寻求能长期持续发展的项目,不能仅仅限于去攫取基本资源为谋取利益的途径,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3 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生态林业中的科技含量

为了保证生态林业的持续稳进发展,就要对生态林业建设不断进行改革和科技研究,对相关科学技术进行不断的钻研。科技是促进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生态林业加入更多科技含量,会有效地促进生态建设。生态林业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长期性相结合的系统工程。要建立健全林业技术推广网络,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积极推进林业技术体制改革,创造有利于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林业技术推广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加强科学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致力于研发新技术。

3.2 走规模化经营路子

发展林业需要集约化经营,才能充分发挥林业技术优势,而林地的分散经营会制约着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集体林权制度的主体改革已经结束了,林权的落实为农民发展提供充足保障,所以要探索走股份制或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规模化路子。要积极引进工商资本发展现代林业,推进林业全产业链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构建新型林业经营体系。要遵循依法自愿的原则,在不改变林地的用途之下,积极引导林农采取股份合作、转包、出租、转让等形式的林权流转,推进林业合作化、规模化经营。

3.3 合理采伐利用树木

森林是可再生的资源,要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各种效益,就要合理地采伐利用树木。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会使得我国本来就不多的森林资源造成破坏,面对森林的严重不足和破坏,保护森林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森林资源是属于国家所有,除了法律规定的所属集体。所以砍伐重点林区的树木要向上级部门申请,给予证明才可以砍伐。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是我国《森林法》规定的一项法律制度,是森林采伐的重要内容,是为了控制采伐的数量从而来保证森林的蓄积量。为了改善完善林木采伐管理,要材积表重新编制,人工育林基金取消,明确并且拓宽“房前屋后”的范围,进行林木采伐分类管理。分类管理就是针对非林业用地和林业用地、商品林、中电公益林、一把公益林等进行区分。

3.4 种植适宜当地环境的树木

种植树木要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环境、土壤等的,不能只是一味的为了盲目跟随市场或者只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选择并不适宜当地生长的树木。如果不遵循自然规律,不因地制宜会导致树苗的浪费,树苗无法存活,甚至会导致当地自然环境的破坏,打破当地的生态平衡。

3.5 加强对当地群众的宣传教育

加强宣传力度,促进林业建设步伐,为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充分认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业务性都很强。要深入宣传林业的公益性、基础性、多功能性,深刻阐述林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自然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要引导群众充分认识到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大力宣传林业建设成就与典范示范,宣传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加强林业报刊的征订和张贴,通过报刊来宣传思想。要安排专人进行当地群众的宣传工作,加强对宣传工作的考核。

4 总结

林业肩负着以生产生态产品和物质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任务,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部分。林业生态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是对过去林业破坏的弥补,也是为了我国的生态环境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国建设了一些林业生态工程,旨在逐步提高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虽然目前在林业生态建设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前景是可观的。

摘要:森林是“地球之肺”,是维持着氧气和CO2平衡的重要之地,也是林业经济的重点。造林工程对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有着关键性的意义,造林质量的提升也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民生事业。林业生态对于社会环境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要重视推动我国生态林业的发展。本研究主要是从我国目前的生态林业情况出发,阐述了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策略思路等,旨在为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思路与对策,工作措施

参考文献

[1]孙景波.黑龙江省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9.

[2]米红广.鄂托克前旗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内蒙古林业,2010(11):12-13.

林业生态建设思路研究 篇5

4月17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海西经济区(闽江、九龙江等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研讨会在福州召开。该课题之一并由三明林业产业院士工作站驻站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尹伟伦主持的“海西经济区林业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也正式启动。福建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叶顺煌主持会议,卢耀如、尹伟伦、王思敬、王浩院士等院士专家出席会议并作专题发言。

4月17日下午,“海西经济区林业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实施工作会议在福建农林大学召开。课题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尹伟伦,课题组副组长、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教授,课题组副组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翟明普及课题组成员,福建省科协院士办主任沙中然,课题组成员、三明市科协主席吴联派,课题组成员、三明林业局副局长王新杰及省林业厅有关处(室)负责人、福建农林大有关处(室)、学院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尹伟伦、兰思仁就课题实施工作指出具体要求。与会成员就课题实施工作提出具体意见。会议决定,“海西经济区林业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实施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一要收集资料阶段;二要现场调查阶段;三要研讨交流阶段;四要课题结题与验收阶段。三明市、漳州市被列入课题调查城市。 (三明市科协学会部 编辑:陈宇航)

林业生态建设思路研究 篇6

1 围绕“一个中心”

围绕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秀美江西”这一中心, 在巩固2009~2011年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 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一大四小”工程建设, 不断提升工程建设水平, 促进生态与经济互融, 做到山上山下“双轮驱动”, 绿化彩化相得益彰。进一步扩大森林总量, 提高林业龙头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做强绿色产业, 增加林农收入,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着力提高林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林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 着力提高森林资源的林分质量, 为促进林业大省向林业强省转变, 构建城乡一化绿色生态屏障, 保护江西绿色生态品牌作出新贡献。

2 实施“六大工程”

围绕建设“秀美江西”, 重点实施六大林业生态工程。

2.1 森林城市创建工程

按照建设森林城市要求, 大力开展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引导各地进一步加强城市出入口、主干公路和建成区等重要地段的绿化美化。通过开展森林街道、森林园区、森林单位、森林校园、森林公园 (湿地公园) 等“森林十创”活动, 把森林引进城市, 提升城市品位。同时, 积极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 不断提高乡村绿化水平。力争2012年全省创建8~10个省级森林城市, 创建1~2个国家级森林城市。到2015年, 全省省级森林城市达到30~50个, 国家级森林城市达到5~6个。

2.2 通道绿化精品工程

在新造高速公路和国道、省道全面绿化的基础上, 大力建设一批绿化精品工程, 做到“树有高度、林有厚度、四季有景”, 进一步提升绿化品位。江西省林业厅将集中力量对江西境内的济广高速、福银高速、大广高速和杭瑞高速、沪昆高速、厦蓉高速“三纵三横”等重要通道进行绿化提升。对高速公路可视范围内的山体采取封、改、补、造等综合措施, 加大林相改造力度。市、县两级分别对辖区内的交通主干道、景区旅游公路等通道进行重点绿化, 对城区可视范围内的山体进行林相改造。

2.3 山上质量提升和景区花海工程

大力实施长 (珠) 防林、退耕还林、森林抚育试点、造林补贴试点、珍贵阔叶林资源培育等国家森林经营项目。对疏林地或郁闭度不高的次生林、中幼林加大抚育力度, 着力改善林分结构, 提高森林质量;对宜林荒山、火烧 (采伐) 迹地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和针阔混交林, 不断提高阔叶林比重。按照设计新颖、造型各异、以绿为主、用花添美等园林绿化理念, 大力提升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的绿化建设水平。通过造林造景、添花添彩, 突出景区特色, 挖掘文化内涵, 打造景区独特魅力。

2.4 森林保护与健康工程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鼓励和支持封山育林。加强天然阔叶林和生态公益林的保护, 强化林地资源管理;积极开展珍稀树种资源培育, 对古树名木全部挂牌建档, 完善保护机制。进一步调减全省商品林生产计划, 使全省林木总采伐量呈逐年下降态势。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违法征占用林地 (湿地) 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快出省高速公路木材检查站建设, 强化木材运输监管;进一步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 努力实现火灾防控现代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扑火工作科学化。全力抓好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确保森林健康。

2.5 矿区园区裸露地覆绿工程

对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重要公路沿线和城市周边可视范围内的矿山 (包括各类废弃矿、矿渣山、尾矿库) , 以及岩石裸露、坡度陡峭等绿化难度大的地段, 采取填客土、栽植灌木或者在迎面坡人工砌筑沟槽等方法, 全面实现复垦覆绿, 增加绿化效果。对县级以上工业园区要做到不见裸露地, 区内绿化成林成景。

2.6 千亿绿色产业工程

重点抓好油茶、苗木花卉、速丰林和毛竹、林下经济等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高产油茶种植面积, 加快推进低油茶产林改造, 着力提高茶油精深加工水平, 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建设赣西千里苗木花卉走廊, 尽快出台扶持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建设区域性苗木花卉交易大市场, 打造一批集生产、销售、园林施工、科技研发、生态观光于一体的苗木花卉基地。结合新时期扶贫开发, 积极推进林下种植养殖、森林食品、森林药材以及森林旅游、农家乐, 推进林业扶贫向纵深发展。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 大力建设省级林业产业科技园, 不断提高江西省木竹精深加工能力和集约发展水平, 培育知名品牌, 提高产品竞争力。力争2012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到1 600亿元。

林业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研究 篇7

1 我国林业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现状——以广州为例

随着我国林业生态经济体系建设情况的快速发展,纵观全国各个地区,每个地区由于气候和环境的不同,其林业生态经济体系的建设现状也有着比较大的区别和差异,下面本以广州为例,了解到广州林业在近年来实施了“森林围城,城在林中”的林业生态发展战略。同时也按照了一种林业+林区+园区的一种发展模式,以便促进城市中林业生态经济体系发展。据调查显示,广州市林业在2014年末期,总的占地面积达到了299784.8hm2,其中生态公益林地的占地面积达到了159457.4hm2,占林地中总面积的50%以上,商品林地的占地面积达到了132134.2hm2,占林地总面积的40%以上。由此可见广州市经济情况逐渐以原来的劳动资源向土地资源转化,这也是林地在城市中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2 我国林业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近些年来,尽管我国的林业管理部门在林业生态经济体系的建设方面,投入了比较大的资金和精力,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但是因为多方面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林业生态经济体系在建设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这种情况也严重的影响我国林业生态经济的快速发展。如:由于很多地区的地址情况和气候情况的影响,对于不同种类林木所能够适应的生活环境了解不足,因此并不能够被放置在同种环境之下。还有很多地区的群众为了能够在林业中获取经济效率,因此大量的砍伐树木,这些情况都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

3 促进我国林业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对策

3.1 提高对林业生态的认识

在建立我国林业生态经济体系长远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人员对于林业生态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准确的定位我国林业生态经济体系的发展情况,对于林业经济体系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建立林业生态体系发展的阶段,林业管理部门还需要掌握林业的发展情况,并且尊重和保护大自然,保证自然环境能够和经济环境相融合。同时在林业生态经济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林业的生态管理部门还应该明确其经济体系建立的主要目标,根据林业发展情况具体制定出合理的生态发展计划。

3.2 改善并创新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效益

改善和创新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对于林业生态经济体系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建立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阶段,还应该把政府和机构的力量作为促进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利用市场的发展情况促进林业的产业模式发展。如:可以在建设林业经济体系发展的过程中,引进比较先进的林业管理模式,并且把先进的新型技术应用到林业生态经济的管理中。同时在应用这种情况的过程之中,按照林业经济体系的发展情况,适当的对林业发展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3.3 改善林业生态经济发展项目计划

我国的林业生态资源非常丰富,所以林业生态经济管理部门还需要进行彻底的规划,以保证林业生态部门的快速发展。如:选择水条条件比较适合的地区,大力的实施防护林的建造,并且把生物建造措施和人工措施相结合,同时了解到生态树林中相对比较薄弱的环境,对于这些环节进行重点的保护。除此之外,还需要改进和完善生态经济的发展体系。针对林业发展相对比较弱的地区制定合理的补偿机制,同时在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项目中,对林业产业进行再一次的规划和申报,保证林业发展以生态经济一体化为最终的方向。

3.4 完善森林生态经济效益补偿制度

林业环境的保护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性,林业的生态经营能够为社会创造出非常有益的生态社会效益,但是却不能够在市场体系中获取相应的报仇,而生态效益的受惠者也不能够为此付出代价。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具有比较完整的竞争,市场中也没有完善的工程建设领域。森林中的经济特性决定了林业生态效益的补偿,这一点还需要通过国家建立的森林生态效益作为补偿。

3.5 加强科学技术支撑体系

现代林业一般情况下是以现代的科学技术为基础,这样也能够追求孙林的多功能和多目标产出,以及经济效益的最优化情况。随着现阶段林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仅需要运用整体的协调方式,这样也能够良好的解决宏观性问题,同时还需要现阶段高新技术和传统技术的综合应用,这样也能够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微观问题。随着现阶段我国现有的人员在森林发展中的培训,能够全面提高林业科技队伍的素质建立,同时也能够实现一体化和智能化的技术体系,进一步建立起林业发展的科技网络推广,加大林业科技成果的发展。

3.6 建立健全法制保证体系

林业生态安全对于经济的发展以及未来资源的合理利用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想要保证林业生态经济发展,还需要建立起健全的法制保证体系,这样能够有效的拨正生态系统的安全情况。为了保证林业的法律和法规具有非常充分的理论依据,还需要建立起林业生态经济的预警机制,正确的分析现阶段我国林业生态经济的运行轨迹,预测;林业经济的发展情况,在这样的条件下还应该重点进行林业的执法情况,以便于能够有效的保护林业绿化的成果,维护林业的稳定发展,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促进林业生态经济的快速进步。

4 结论

根据以上内容能够看出,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的林业生态经济体系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林业生态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改革和完善我国林业生态经济体系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有关部门还需要针对这一问题提高其关注的程度,制定与林业生态经济体系建设有关的法律规定,同时针对不同地区,鼓励其因地制宜的建设林业生态经济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的发展情况,这样才能够全方面的保证我国林业生态经济体力快速发展,维护林区治安的稳定,为我国林业生态经济体系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党普兴.林业生态工程综合后评价指标体系与定量评价方法研究——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第一阶段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01).

[2]祝松华.县域林业生态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福建省浦城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4(11).

[3]叶坦.中国经济学术史的重点考察——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与发展优势论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04).

[4]宗福生,魏德胜,李庆会等.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与林业产业体系建设[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05).

[5]高喜荣,王齐端,沈植国等.鄢陵县城乡一体化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框架与规划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2003(01).

林业生态建设思路研究 篇8

1生态林业的含义及建设生态林业的意义

1.1生态林业的含义

生态林业是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分析,以此来进行森林的经营和管理。以生态林业为基础的经营模式是新出现的一种经营模式,其对经营过程和理念提出了要求,必须保证生物和地球化学的有效循环,保证森林系统充足的养分供给,只有这样才能保留森林系统现有养分不流失,而森林的养分来源更重要的是依靠自肥和永续经营。 一般来说,森林经营要遵循少投入多生产的理念,即以最低的投资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需要充分认识森林的过去、现状和将来发展可能出现的情况。这当中必须充分分析森林的演替过程,对每个演替过程进行详细研究。其中要特别注意自然演替过程是否符合森林经营要求。

1.2建设生态林业的意义

( 1) 建设生态林业,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本质要求。生态林业建设,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发展社会生态经济多样化和改善生态环境平衡奠定基础,能够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生态林业建设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使经济粗放型发展向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其次生态林业建设是现代科技生态化的发展目标,能够有效提升林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 2) 生态林业建设是发展林业经济的重要手段。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紧缺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建设生态林业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我国经济的良好转型提供支持。生态林业建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协调与生态的关系,不再将经济发展当作唯一目标,而是将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有效结合,实现生态林业建设的最大化。

( 3) 生态林业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在世界上得到认可和支持,生态林业建设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很好体现,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提出的重要要求。因此,将生态林业建设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纳入我国的总体经济发展目标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 4) 生态林业建设,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林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建设,有利于推动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2我国生态林业建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生态林业建设发展现状

林业是农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以发展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路线中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同时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林业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社会也开始越来越关注林业发展问题。生态林业建设作为林业发展中先进的发展模式,再次被广泛关注。我国森林资源的匮乏导致生态林业发展基础薄弱,而不合理的森林资源开发使得我国林业发展面临巨大困境,一直未能找到良好的解决办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生态环境质量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再度关注,对林业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为生态林业发展提供较好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环境。

2.2发展生态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 1) 法律制度不完善。当前生态林业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法律制度不完善,虽然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约束林业建设中的破坏行为,但是并没有起到良好的约束效果。制定的法律内容没有具体化到一些细节问题,人民缺乏足够的林业保护意识。

( 2) 生态林业发展落后。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还处在低级阶段,建设工作还主要停留在造林、育林等初级方面, 导致生态林无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且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缺少相应的市场,很多企业并不愿在林业上投资。

( 3) 林业市场发育缓慢。一方面我国林业市场起步比较晚,发展较缓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林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无法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国内林业市场狭小,而市场对林木的需求较大,很多林业产品滞销。当前市场还没有真正意识到生态林业的价值,例如林业旅游、 花卉业等高价值的林业产品。

3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生态林业建设是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生态林业建设的根本目标在于形成良好的生态林业体系,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良好统一。

( 1) 健全法制,加强对生态林业建设的认识。生态林业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支持,要想促使生态林业建设良好发展,政府首先需要健全相关法制,使地方政府部门、 社会企业和人民认识到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 《森林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对破坏森林现象进行严厉打击,保护林业发展。其次政府也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来推动生态林业建设,加强法制宣传,在森林资源开采方面对企业和个人进行约束。林业资源是潜在资源,生态林业不但可以提供生产建设需要的木材和各种各样的生物资源,还可以改善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生态林业建设周期长、风险大,同时加上各种乱砍盗伐现象,林业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相当大的难度。因此要充分认识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发展林业经济,可以将林业和养殖业、种植业等结合发展,实现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2) 应用科技,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技术。科技兴林战略能够有效实现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这就需要依靠科技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在生态林业建设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需要落实科技兴林战略,不断提升生态林业建设的技术水平,将林业科技充分运用到生态林业建设中,一方面在林业种植方面积极采用新技术保证树苗的存活率和生长率,另一方面研发新的林业产品,为生态林建设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提升生态林业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

( 3) 加快生态林业的结构调整,结合生态与经济建设目标。建设生态林业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传统林业经济发展思路,加快生态林业的结构调整。保持传统的木材林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林业附加产品的发展,最大化开发生态林业资源,扩大林业市场,扩大生态林业的经济效益。积极培育需求量大、生长迅速、产量高的林木品种; 通过对林木的再次加工扩大林业产品的附加值; 发展林业旅游业,种植观赏性风景植物,实现林业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对林区进行规模化管理,将生态林业与经济林业结合起来,实现林业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林业建设中,主要以经济林和速生林为主,采取林果结合的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4结论

总而言之,建设生态林业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生态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为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提供可持续服务,在此基础上,实现林业产品的经济价值。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在生态林业建设的基础上,对于这方面,需要结合政府、相关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力量,以科技为发展契机,满足林业市场需求的同时,积极扩大林业市场规模,真正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生态林业是新型的林业经营模式,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当今社会生态问题的有效方法。生态林业建设可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然而当前生态林业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如相关法制建设不完善、生态林业建设技术落后以及林业市场发展缓慢等问题,本文通过对生态林业建设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对生态林业建设的实施及发展研究 篇9

1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的意义

1.1 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的需要

近几年来,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污染问题严重, 雾霾严重、PM2.5严重超标、沙尘暴等新闻屡见不鲜, 严重影响了公众的日常工作与学习、甚至给大家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因此, 环境问题引发了公众与媒体的广泛关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城市的污染问题都是由于生态环境构建不和谐导致的, 要想改善这个问题, 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以此来提高居民日益成长的生活质量需要。

1.2 防止水土流失, 防沙固沙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部分地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过于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的建设, 在一些森林茂盛的地区,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大量砍伐森林, 导致植被被大量破坏, 使得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沙漠化不断加剧, 进而引发就近的城市出现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另外, 由于土地沙漠化严重, 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沙漠化的土地没办法进行耕作, 影响当地农业的发展。而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则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 种植的林木可以起到防风固沙, 保护土壤的作用, 防止水土大量流失带来自然灾害[1]。

2 生态林业建设的原则

2.1 优化组合的原则

对于生态林业建设来说, 首先是要进行不同林业模式的优化组合, 即结合地方林业已有特色与发展需要, 进行不同类型的种间组合, 在生态林业系统内合理搭配物种, 增加林业内部生态多样性, 构建一个合理的生态圈, 其有利于恢复林业的良性循环。且不同物种间相互搭配, 同时起到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作用, 有利于生态林业的建设。

2.2 因地制宜原则

在进行物种搭配的时候, 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即选择的物种要与地区环境相适应。若选择了不适合的物种, 可能导致物种不能生存或者物种繁衍过快削弱了其他物种的生存能力的现象, 不利于合理的生态系统的构建, 因此, 在进行地区生态系统建设规划的时候, 要合理安排布局, 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牧则牧、宜农则农, 选择适合地区发展需要的生态系统构建模式, 不断完善生态结构的构建。

2.3 注重效益原则

在构建地方林业生态系统的时候, 要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 加快生态系统的建设速度。同时还要注重经济效益, 在生态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积极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争取用最小的投入实现林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合理利用地方已有的生物、环境、森林等资源, 对这些资源进行相互协调。比如在林木比较多的地区, 建立多树种、多林中的有机组合, 在保障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对林木资源进行合理开发, 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 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提高当地林农的生活质量[2]。

3 建设生态林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3.1 环保可持续的林业建设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特征, 也是我国发展的战略思想。在进行林业开发的时候, 要始终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目标, 合理开发、利用我国已有的林业资源, 不断开发林下产品, 满足当下公众对林下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同时在不妨碍地区经济建设的前提下, 加快我国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脚步。另外, 实现地方可持续发展, 必须要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 有步骤地进行生态系统建设, 利用已有的林下资源优势, 兼具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实现地方的可持续发展。

3.2 生态林业的稳定与多样化建设

生态林业建设的目的是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生态系统, 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使得地方林下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生态系统的构建必须要遵循多样化的原则, 且未来生态系统的构建都要以多样化作为发展方向。当然, 生态多样化的构建要结合地区环境的实际需要, 把不同的发展模式、如林林式、林牧式、林工式以及林渔式等合理地嵌入地方林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中, 使得林业生态系统类具有尽可能多的物种, 这对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同时, 物种多样性也是恢复被大面积破坏的生态系统最有效的方法。

摘要:近年来, 林业建设中存在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以及不科学的林业构造等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加强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意义以及生态建设的原则, 并分析了生态林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生态林业,建设,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夏正丽.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与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 2010, (05) :22-26.

林业生态建设思路研究 篇10

攻坚克难 全面深化改革

一年来,全国林业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编制实施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划定了森林、湿地、沙区植被、物种4条生态保护红线,认真实施十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构筑十大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发展十大绿色富民产业,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建龙在安排2014年工作时强调,2014年,各级林业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汪洋副总理的讲话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力争全年完成造林9000万亩,中幼龄林抚育1.05亿亩,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5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400亿美元,进一步加强森林、湿地、野生动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恢复沙区林草植被,全面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水平。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国将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会同国家林业局等部门正在研究起草相关方案。

据介绍,新一轮退耕还林将在认真总结借鉴以往经验基础上,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退耕还林成为广大群众保护生态、改善生活的自觉行动。

赵树丛指出,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改善民生、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期待的迫切需要。在制定方案和组织实施中,一要切实巩固已有退耕还林成果,确保“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二要扩大退耕还林规模,重点考虑25度以上陡坡耕地、重点地区的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坡耕地以及西部地区实施生态移民腾退出来的耕地等,做到稳步有序推进;三要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对还生态林、经济林的比例不再作限制,使农民获得较好的收益,既改善生态、又改善民生。

1999年~2012年,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造林任务4.41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9亿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3.02亿亩。15年来,中央已投入各项资金3262亿元,惠及3200多万农户、1.24亿农民。退耕还林工程造林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3个多百分点。目前,全国3200多万退耕农户户均已经获得7000多元的补助。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资源调查结果,全国还有6471万亩25度以上陡坡耕地。另外,全国还有大量严重沙化耕地。

在今年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记者还了解到,一直被称为老大难的国有林场改革在前几年积极探索、去年正式试点的基础上,今年有望全面启动。这是继2008年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我国林业改革和生态建设上的又一重大举措。

2013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了河北、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南和甘肃等7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我国国有林场改革进入了实质推进阶段。目前,试点总体进展顺利,在明确国有林场功能定位、科学界定国有林场属性、创新内部经营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江西省绝大部分国有林场将界定为公益事业单位,由自收自支转变为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并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科学核定事业编制,在建立有利于国有林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体制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湖南省财政从2013年开始新增预算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浙江省35个林场增挂了公益林管护站牌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创新了森林资源管护机制。

目前,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国有林场改革方案》,重点是明确国有林场的生态公益功能定位,理顺国有林场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完善支持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政策体系。

我国共有国有林场4855个,现有职工75万人,分布在31个省(区、市)的1600多个县,经营面积11.5亿亩,林地面积8.7亿亩,约占全国林地面积的19%,所有权是全民所有,产权和管理权由中央委托地方政府行使。国有林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为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无林少林、荒山集中连片的地区建立的以造林为主的林业基层事业单位,扮演着重要生态屏障和森林资源储备基地的角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国有林场已成为我国生态功能最完善、森林资源最丰富、森林景观最优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是我国国土生态安全屏障的基本骨架、优质生态产品的重要产地。

长期以来,国有林场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建设原则,在偏僻边远的荒山荒地和残次林地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在为国家生态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自身发展却陷入困境,历史欠账十分严重。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国有林场管理经营的绝大部分森林被划为生态公益林,林场经营性收入锐减,多数国有林场处于基础设施建设无资金、造林经营无经费、职工工资无来源的“三无”状态,普遍面临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职工生活困难、基础设施落后、债务负担沉重等严重问题,无法将主要精力集中到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上来,生态服务的潜力远未充分发挥,国有林场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赵树丛特别对记者强调,今年要集中力量抓好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同时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起草完成国有林场改革方案,争取全面启动国有林场改革。要以明确功能定位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线,以完善支持政策为保障,推进国有林场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切实加强森林资源培育,有效提升公共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做出更大贡献。

nlc202309031304

锐意进取

助力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

1月9日下午,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树丛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作重要讲话,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治理体系,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赵树丛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以全面深化林业改革为总动力,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认真实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创新林业体制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推进国家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内生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更好的生态

条件。

赵树丛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相继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全党全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各级林业部门都要认真学习领会这些重要讲话,切实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第一,要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第二,要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论述。第三,要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第四,要深入学习领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第五,要深入学习领会讲话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

赵树丛要求,科学把握我国林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加快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既要把握中央的新要求,又要把握林业的新特征。2011年以来,我们完成了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第二次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和第二次全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第一批调查,为科学判断我国林业发展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综合分析调查监测数据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林业发展呈现出八个基本特征。第一,森林资源增长与木材供应不足并存,木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对森林资源的压力日益加大。第二,森林资源总量提升与森林粗放经营并存,提高森林质量潜力巨大,加强森林经营势在必行。第三,生态改善与生态退化并存,自然生态系统依然十分脆弱,生态资源总量依然严重不足。第四,生态需求增加与资金投入不足并存,资金短缺依然是林业生态建设重要的瓶颈制约。第五,林业产业快速发展与林区民生问题突出并存,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改善林区民生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第六,林业科技进步与生产技术落后并存,提升林业发展质量效益还有很大空间。第七,社会高度关注与生态破坏严重并存,增强生态意识、遏制生态破坏依然任重道远。第八,战略机遇与严峻挑战并存,用好机遇、应对挑战已成为各级林业部门面临的重大考验。

赵树丛要求,全面深化各项林业改革。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林业改革已经取得三项重大成果。一是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为标志,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的体制机制初步建立。二是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标志,赋予了亿万农民真正意义上的财产权利。三是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我国林业产业市场化全球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我国林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靠改革,解决林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还要靠改革。目前,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的任务十分繁重,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分类推进林业改革,有序推进林业改革,不断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一要加快完善一批改革措施。二要扎实抓好一批改革试点。三要精心谋划一批改革顶层设计。四要深入研究储备一批改革措施。

赵树丛强调,要切实抓好各项林业重点工作。加快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增加生态资源总量,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林业的核心任务。当前,林业改革发展中有一些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一是关于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问题。二是关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问题。三是关于森林经营问题。四是关于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问题。五是关于森林防火问题。六是关于发展绿色富民产业问题。七是关于加强城镇生态建设问题。八是关于林业科技创新问题。九是关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问题。十是关于林业对外开放问题。十一是关于扩大林业影响力问题。

赵树丛最后指出,要深入开展“两转变、两服务”活动。当前,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正在进行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全新实践,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条件更加接近林业发展的奋斗目标,但面临的问题更加集中、肩负的任务更加繁重。越是面对复杂形势,越是面对艰巨任务,越需要思想认识上的统一、作风意志上的过硬、政府管理上的科学。各级林业部门要深入开展“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活动,努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推动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第一,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第二,转变工作作风,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第三回应群众关切,更好地维护林区稳定。第四,加强队伍建设,更好地提高治理能力。

国家林业局领导班子成员、部分老领导,中央有关部委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各省级林业部门主要负责人,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林业重点高校、企业和部分基层单位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林业生态建设思路研究 篇11

我国在20世纪末期启动了生态林业工程, 这是我国的林业生态体系建立的基础, 也标志着我国的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工程进入了正轨。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初见成效, 环境恶化也得到了初步遏制, 个别地区出现了生态恢复和生态环境好转的迹象, 但对于生态环境的整体恶化趋势仍然显得办法不多。一些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还有一些区域的洪涝、干旱等灾害频繁发生, 极端天气的发生概率较高, 使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十分严峻。

2 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辩证关系

2.1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矛盾

我国在发展林业产业的过程中, 要兼顾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发展过程中, 一些地方政府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 不惜牺牲生态效益, 这显然是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相违背的。但是若注重生态保护而不去进行经济效益的开发, 则会导致林业生产入不敷出, 使地方政府在财政方面出现倒挂的局面。所以, 在林业生产的过程中, 既需要对林业生产进行经济方面的开发和利用, 让经营者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又要进行相应的生态保护, 做到有序开发、合理盈利、持续发展、服务社会。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角度讲,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存在着既辩证又统一的关系。通过经济效益的获取, 林业生产可以扩大其规模, 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生态环境;林业生产的扩大化, 可以为林业经济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使林业经济更好地盈利。

2.2 林业生态建设制约林业产业发展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一定要有充足的资源进行不断供给, 这样才能够保证经济的持续、有效、健康发展。我国在经过改革开放探索后, 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对于林业经济建设也应如此。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执行并不甚理想, 个别地区为了使经济发展, 过分强调当地的GDP和财政收入, 采用“杀鸡取卵”的方式对林业产业进行掠夺式开发, 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灾难性的破坏, 当地林业的后续发展能力几乎为零。事实告诉我们, 必须在林业开发的基础上重视林业保护, 保证生态林业的多样性, 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 所以为了保证经济建设的发展, 需要下大力气进行林业生态建设。

2.3 林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 对植被的种植和保护, 可以起到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等作用, 减少沙尘天气。一些高大植株的种植和保护, 可以起到净化空气, 涵养水源等作用。此外, 在城市中使用绿色植物作为隔离带, 会给满是钢筋水泥的城市增添一些灵动的色彩, 同时植物对城市的灰尘有吸附作用, 还可以起到隔音的效果。

2.4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依存关系

林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林业建设, 归根到底都是以树木和植被作为基础的, 若没有植株作为基础, 一切都是空谈。所以, 从保护植物的层面讲, 林业开发与林业保护是一致的。从林业开发的立场看, 木材是经济的直接来源, 木材的数量决定了财富的多寡。从林业生态建设的立场看, 地区内的绿化率直接能够体现当地环境质量的高低。当林业开发过度时, 会降低绿化率与森林覆盖率, 这会导致当地的空气质量以及环境质量下降, 最终会导致当地的生态系统能力减弱, 树木产量降低, 进入恶性循环, 使林业产业的获利下降。因此, 良好的生态建设是发展林业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实现林业经济价值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木材和林业副产品的销售, 那么就需要有一个长远稳定的林业发展体系, 来保证木材的数量以及副产品的加工链。在实现经济效益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如果过度乱砍滥伐, 破坏了林业的生物链, 影响到林业的健康发展, 那么不仅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同时也造成木材供应出现中断, 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 无法实现持续不断的木材和副产品的供应。所以说, 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 要兼顾林业生态效益,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3 小结

我国改革开放30余年, 人们在发展的认识上经历了“用环境换效益”、“先污染后治理”、“经济与环境对立”等阶段。进入新世纪后, 我国开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将林业与生态建设结合在一处, 这样才能够使我国的林业健康发展, 也是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表现, 使我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统一。

参考文献

[1]史小娟.试论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J].林业科技情报, 2013 (01) .

[2]黄海雷.探析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J].科技与企业, 2012 (07) .

上一篇:Ⅲ型前列腺炎下一篇:金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