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产业化发展

2024-08-18

林业工程产业化发展(精选12篇)

林业工程产业化发展 篇1

实施林业产业富民工程是总局制定的“共创森林垦区”发展战略的题中之义。发展林业产业是一项事关垦区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中职工就业增收的战略举措, 是一项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实现兴林富民目标的重大工程。一直以来, 垦区林业产业规模小, 经济贡献率不高, “大农业, 小林业”的思想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林业产业发展。值得欣慰的是, 作为垦区惟一的林业经济示范场——长水河农场, 4年来, 林业产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效, 探索了发展路径, 积累了一些经验。更为可喜的是, 垦区林业以逊克农场为代表的蓝莓种植业引起了省委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关注, 这让垦区林业系统上下信心倍增, 决心在全省加快林业产业大发展、快发展的新形势下, 寻求探索出一条“小林业, 大产业”发展之路。为此, 总局林业局就发展林业产业的有关问题到长水河农场进行了深入调研, 并就加快推进垦区林业经济发展, 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1 长水河农场林业产业基本情况

长水河农场地处小兴安岭西南麓, 位于北安市境内, 隶属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管理局。全场占地总面积4.5万hm2, 耕地2.4万hm2;森林面积9067hm2, 其中:人工林4827hm2, 天然次生林4240hm2;林木总蓄积量43.3万m3。森林覆盖率达到20.3%, 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5.3%, 人口13199人, 职工2956人。覆盖境内有南北河、讷漠尔河、王老好河、长水河、柳毛河5条无污染河流, 属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按照总局党委书记隋凤富同志提出的“造林绿化与发展林业经济相结合, 与发展林业产业相结合, 与职工致富相结合”的发展思路, 长水河农场结合自身独特的自然优势, 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 坚持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 在理清思路中发挥优势, undefined在统领全局中抓住关键, 在重点突破中整体跃升, 强力打造了以“林木、林园、林下”为主的林业经济产业。林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了“八大”种植区域, 培育苗木品种100余种。现已建设成为拥有苗木存量5000万株、占地300hm2的集生产、示范、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苗木生产基地。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林下经济, 培育建成了美国提子、坚果嫁接、五味子及万亩杞柳种植基地, 构建了林业经济占农场经济“半壁江山”的新格局, 农场被总局确定为垦区惟一的林业经济示范场。

2 长水河农场发展林业产业的基本做法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 长水河农场从一个弱场穷场, 发展成为一个生态环境优美、林业产业发达, 职工增收致富快, 农场经济效益好的强场, 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以战略思维审视自身, 制定科学合理的林业发展规划

在富民强场进程中, 长水河农场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 发展林业是职工增收致富的坚实基础, 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坚实保障, 始终把林业产业发展摆在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他们坚持规划先行, 围绕场情, 深入调研, 借助“外脑”, 确定了本场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项目、产业布局和保障措施, 科学制定出了适合本场林业产业发展的具体规划, 千方百计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同时, 他们改变发展观念, 拓宽发展思路, 探索出以发展林木、林园、林下“三林经济”为主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每年召开林业专题会议, 解决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每年拿出一定资金重奖林业经济发展大户, 鼓励职工植树造林, 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 把林业办成了长水河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2.2 以造林绿化为重点, 培植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 长水河农场始终坚持大面积、高标准造林, 大力培育森林资源, 发展以造林绿化为主的林木经济, 培植了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 也实现了“人居楼房中、楼置花园中、花园森林中、森林自然中”的城镇建设理念。农场始终坚持“造林绿化与发展林业经济和林业产业”相结合的原则, 在绿化的同时, 扩大以杞柳、五味子、坚果种植为主的经济林种植面积, 实现农场与职工双赢。从2008年开始, 农场以每年133hm2的造林速度发展, 2009年实施了“全场总动员, 大干三十天;四年任务一年完, 再造秀美山川”的“万亩大造林”工程, 投入资金1100万元完成造林533hm2, 实现了“四年任务一年完”的工作目标。2010年, 农场又投资600万元完成造林绿化133hm2, 共栽植各类苗木85万株, 实现了全场累计人工造林5733hm2。与此同时, 农场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共栽植“公仆林、党员林、青年林、护士林、金盾林、学生林”3万余株, 形成了“人人爱林、人人造林”的良好氛围, 实现了“一夜成林”的梦想。2011年农场又紧紧围绕“抓城”建设, 按照绿化与坚果、杞柳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完成场部133hm2造林绿化任务, 并且加速大苗栽植进程, 完成容海公园的卧虎山度假村和凤凰岭度假村的高标准绿化任务。预计到2020年全场将实现森林总面积11333hm2, 森林覆盖率达到25.2%, 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0万m3, 林木蓄积以每年3.78万m3速度增长, 按每立方米300元计算, 年增值1134万元, 户均200m3, 价值6万元, 林木资源总价值3亿元。

2.3 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为主线, 推动林业经济处处开花

为了给职工群众寻找更多的致富门路, 长水河农场认真研究场情, 积极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 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把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作为促进农场经济发展、职工可持续增收的一个突破口。充分利用现有的林地资源、林木资源、荒山弃地, 发展林下经济, 探索出“房前屋后种五味、空地闲壤插杞柳、荒山弃地栽坚果”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调研得知, 杞柳种植一次可连续采收6~7年, 是一项当年投入当年回本, 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的产业, 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而且从种植、管理到加工、成品制作等过程需要大量劳动力, 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是解决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好项目, 是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好产业。2007年, 农场引进山东的柳条在农场试种, 获得成功。于是近2年, 农场通过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对种植户进行科技示范、农场出台回收优惠政策等措施调动种植户的积极性, 重点发展杞柳种植。2011年全场杞柳种植已发展到1333hm2。该场计划到2015年, 全场杞柳种植发展到6667hm2, 带动周边赵光、红星、二龙山、龙镇4场种植杞柳13333hm2, 形成2万hm2的柳编原料种植基地, 实现产值5.4亿元, 职工收益1.8亿元, 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可增加1.5万元。

2.4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大力推广林业种养殖先进实用技术

长水河农场大力实施林业富民工程, 根据当地实际和职工意愿, 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 重点发展五味子、杞柳和苗木, 创造性的发明了“松柳间作”栽植模式, 即在造林地的松树苗间种植杞柳, 两者互不影响生长但却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创造性地开展苗木培育、定植方式、修剪整枝定干成形、灌溉管理等先进适应技术, 取得了明显突破。农场按照“实用、管用、够用”原则, 围绕林业产业发展, 以致富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 实施“一年一户一人一技”致富技能培训工程, 大力加强培训力度, 聘请东北林业大学专家采取课堂授课、现场实习、召开现场会、制作科教专题片等有效形式, 积极开展了林业科学管理、适用实效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科技素质, 着力培养出了一批土专家和典型示范户。

2.5 以规模化经营为突破, 寻求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为了培育农场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长水河农场以总局党委提出的创建“森林垦区”战略为契机, 依托林业经济示范园区, 聘请有关大专院校专家帮助进行规划论证, 总投资3000万元, 重点打造占地面积333hm2的苗木生产基地。基地现有喷灌设备10套, 保护地钢骨架大棚30栋2万m2, 温室大棚2栋640m2;较大规模晒水池3个, 占地面积4.5hm2;苗木窖3栋800m2, 规划出针叶育苗区、花灌木区、中草药区、休闲区、嫁接区、大棚区、花卉区、果树区和杞柳区九个区域, 拥有苗木8000万株, 100余个品种, 可满足北安管理局及周边地区造林绿化用苗, 实现年利润1000万元, 为绿化垦区做出了贡献, 实现了职工增收, 企业增效。

2.6 以产业化经营为目标, 进一步延伸林业产业链

没有稳定的市场, 林业产业发展就会失去根本动力。长水河农场一手抓杞柳种植, 一手抓柳编工艺市场, 形成良性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对市场需求研究, 及时掌握市场信息, 大力发展订单林业, 按照市场需求组织产品生产。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该场成立了临沭北大荒柳编工艺品有限公司, 在2009年春秋两届广交会上, 临沭北大荒柳编工艺品有限公司与德国、约旦、波兰等7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订单198份, 出口创汇300多万美元, 折合人民币2100万元。同时, 为拓展国内市场, 在临沂地区建立20多个销售代理点, 在上海、重庆、北京、哈尔滨等大中城市设立了4家产品代理商, 国内市场销售额达800多万元。目前公司生产的柳编产品已由建厂时的几百种发展到7000多种, 新产品开发2000余种。“虚拟经济、实体发展、先进市场、打造品牌、后建厂房、带动基地”的创业发展观, 不得不说是一种睿智, 一种创新。如今长水河正按照“引进来、走出去”的要求, 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 着力稳定传统出口市场, 积极开拓新兴国际市场, 长水河北大荒柳编工艺产品正在跨步走向世界。

长水河的实践证明,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对于加强生态建设、繁荣地方经济、促进兴林富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长水河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 值得垦区森林资源丰富的农场认真学习借鉴, 不断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3 垦区发展林业产业的战略思考

在总局全力加速推进“强工”的大环境下, 在加快推进森林垦区创建活动中, 垦区林业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应成为林业的重要任务, 部分林业资源大场应以林业产业的大发展实现自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在推广长水河农场发展林业经济的新模式同时, 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3.1 切实加强领导, 尽快完善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垦区各级要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切实加强领导, 建立林业建设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 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 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 加大对产业化发展的引导力度。要集思广益, 善用“外脑”, 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地编制区域“林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明确林业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布局、主要任务及措施, 科学引导西部小兴安岭山区、半山区、东部完达山区农场发展林业产业, 同时要注重与“创建森林垦区”活动的衔接, 及时制定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业产业规划, 构建科学合理的林业产业规划体系, 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

3.2 明确发展重点, 尽快提高林业产业化水平

从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出发, 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需求, 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培育支撑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优势产业, 做强林业产业链。垦区的苗圃无论在规模和管理上都明显优于周边地区, 在此基础之上要做大做强育苗产业。林果传统产业也要壮大, 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推广丰产栽培技术, 提高苹果、梨、李、葡萄等经济林产量, 抓好基地建设,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垦区位于哈市和齐市的近郊农场林业应该发展围城经济, 以果蔬、花卉、食用菌等为主抢占市场, 远离城市农场应以苗木、特禽养殖、食用果等为主, 各农牧场应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做大做强苗木产业、食用菌产业、果蔬产业等, 把地理、气候、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3.3 制定优惠政策, 尽快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

林业是一项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回报慢的产业, 仅靠群众和少量的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需要总局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因此要制定扶持林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增加林业投入。

a.用好用足国家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积极向上申报项目, 争取资金投入。同时提高农发基金支持林业产业的比重, 恢复并提高林业基地建设项目;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将农业政策保险、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惠及林业产业。

b.鼓励职工以林地、林木入股, 参与林业生产;建立森林资源评估机制, 允许垦区职工以林地、林木等林权证明, 在农村信用社融资、贷款。

c.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林业, 精心谋划, 设计一批有规模、有优势、有潜力的林业产业项目, 通过招商引资平台吸引本地、外地的企业投资开发林业产业;建立合理、有效的林地流转机制, 解决投资者在林权、采伐等方面问题, 努力形成以企业和职工自筹为主, 总局扶持为辅, 金融和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的林业产业投资体系, 加速建成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3.4 实施科技兴林, 尽快提高林产品的竞争力

a.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 组织开展林业科技攻关, 大力开发传统加工业,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培育扶持林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新型森林食品、林特产品加工业, 延伸林业产业链, 增加产业附加值;应重视品牌建设, 对获得绿色林产品、森林食品基地和特色基地等称号的, 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b.大力推进科技兴林, 制定科技兴林实施方案, 理顺、健全林业科技推广网络, 加强农场林业科和技术推广站科技能力建设, 提高林业总体科技水平, 搞好科技示范, 在重点林业大场设立林业科技示范园区, 延伸科技服务功能;加强对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 努力培养一支研究推广能力强、专业结构合理的林业科技队伍, 提高研究和推广指导水平。

c.加速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转化应用, 大力发展林业科技产业, 筛选并组装集成一批技术成熟、应用面广、见效快的科技成果予以重点推广应用, 总局科技经费安排中要加大对科技兴林的支持力度, 对关键难题可进行技术招标, 提高科技进步对林业产业发展的贡献率。

总之, 加快垦区林业产业发展步伐, 应切实解决好产业发展中思想认识不足、政策扶持不够、融资能力较差、科技力量薄弱、产业人才队伍困乏等问题。这就要求垦区各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重点落实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注重突出地方特色, 因地制宜, 发展优势产业项目。对重点、特色产业项目要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 加大引资力度, 鼓励多方融资。以科技为支撑, 积极开展林产品精深加工, 延长产业链;以技术为核心, 积极发展森林食品、药材培植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新兴产业;同时, 要完善市场, 调整产业结构, 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通过培育龙头产业, 实施名牌战略, 逐渐壮大垦区的林业产业, 使垦区林业产业乘总局“强工”之东风, 尽快动起来、活起来、快起来、富起来, 实现产值、效益同步增长。

林业工程产业化发展 篇2

发展林业产业 增加林业职工收入

乌苏林场管护着天山中东部东西长150千米、南北宽10千米的`国有林区.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不仅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而且职工年收入由的8 565元增加到目前的23 560元,企业经济实力也显著增强,走上了一条林兴民富的健康发展之路.

作 者:马景明  作者单位:乌苏林场 刊 名:新疆林业 英文刊名:FORESTRY OF XINJIANG 年,卷(期): “”(3) 分类号: 关键词: 

衡阳县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 篇3

突出规划领引,夯实林业产业发展基础。衡阳县因地制宜,科学编制了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油茶产业发展、山苍子产业发展、中药材产业发展、金槐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发展等一系列单项规划。着力建设2万公顷油茶丰产基地、1.3万公顷南竹丰产基地、6667公顷山苍子种植基地、6667公顷速生丰产林基地、2667公顷花卉苗木基地、6667公顷金槐产业基地、1333公顷特色经济林基地、2000公顷名贵珍稀树种培育基地、2000公顷中药材基地和3333公顷林下经济产业基地等十大产业基地。努力培养梳篦开发、山苍子加工利用、精细木工板加工、油茶深加工、中药材开发利用及家具精加工等六大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以岣嵝峰、大云山、九峰山三大山系和万源湖、织女湖两大湿地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产业。全县林业产业发展骨架基本形成,民生林业和高效林业初见成效。2014年,全县实现林木药材、林木化工产业产值1.5亿元、油茶种植加工产业产值2.4亿元、特色木竹加工产业产值15.6亿元、水果种植加工产业产值3.2亿元、生态旅游产业产值1.9亿元。

突出政策扶助,激发林业产业发展活力。先后出台了《衡阳县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衡阳县金槐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和《衡阳县林下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对林业产业发展进行了大力扶持。把林业产业作为招商引资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给予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对连片种植区在6.67公顷以上的金槐和油茶种植基地实行财政补助6000元/公顷。整合各部门资源,扭成“一根绳”,努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主动加强与上级各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大林业产业发展项目的设计和申报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全县年争取林业产业建设项目资金达4000万元、林业贴息贷款180万元、欧行贷款油茶发展项目资金200万欧元。建立林业产业保险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发挥保险保障和分散信贷风险功能。

突出机制创新,扩展林业产业发展内涵。衡阳县从三个方面积极创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拓展林业产业发展空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林业产业建设,增强发展活力。成立专门工作机构。为保障全县林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县林业局设立了行管办,专门负责林业产业发展,在保障工作经费的同时,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建立高效发展模式。湖南三香农林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公司种植山苍子593公顷,引导林农种植600公顷,建立了林木种植、林下种养、生态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利用立体式发展模式,延长林业产业发展链条。大力推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已发展林下经济2333公顷,衡阳恒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衡阳宏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被列入省级发展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衡阳县已成功列为全省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县。建立产业发展纽带。加快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将农户和市场有机结合,有效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快速增收致富。全县26个乡镇共有1.5万余农户参加合作社,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52个,实现年产值1.2亿元。衡阳县“衡州蜜柚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定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突出品牌创建,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升级。全县已有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涉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林产企业品牌4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通过湖南股交所审核成功挂牌企业1个,2014年实现年产值10.25亿元,占全县林业产业总产值40%。衡阳市天天见梳篦实业有限公司先后获得“湖南省百强私营企业”、“湖南省十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等荣誉称号。该公司生产的“天天见”系列梳篦及竹木工艺品先后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湖南省著名商标”、“湖南省名牌产品”、“湖南省林产品十大品牌”、“湖南省消费者信得过品牌”。产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小城市,部分产品远销日韩、欧美等国家。衡阳市岑芳装饰材料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岑芳”、“林子”牌的细木工板、胶合板、贴面板连续两届被省工商局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连续三届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湖南省名牌产品”,公司是湘南地区规模最大人造板制造企业,“岑芳”、“林子”品牌在中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湖南三香农林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山苍子为主导产业,致力于山苍子的人工种植、品种改良和产品深加工,先后被列入湖南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湖南省科技示范区、湖南省标准化示范基地、湖南省四星级旅游基地、湖南省现代农业特色林产工业示范园、衡阳市文化产业及民生工程重点项目。该公司“三香”商标成功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公司并于2014年通过湖南股交所审核成功挂牌。

突出银企合作,增强林业产业发展后劲。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制,有效破解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瓶颈,搭建了林权交易平台,推进林业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市场化运作,规范有序开展林权交易,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促进林权抵押贷款增长。积极加强协调衔接,争取银信部门支持,破解企业信贷融资瓶颈。近年来,全县林业种植、加工企业向金融机构借贷超过1亿元。县农发行发放林业贷款5600万元;县信用联社发放林业贷款3300万元,占该社贷款总额的0.8%;衡阳市民生银行向该县油茶种植企业发放贷款800万元,有效地拓宽了林业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强了林业产业发展后劲。

林业工程产业化发展 篇4

1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 也是林业发展的保障

林业发展需要林业资源的长续久存, 只有足够丰富的森林资源才能维系林业发展。所以, 确保林业生态平衡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是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先导性工作。承德市的林业发展由来已久, 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 比如过度砍伐、后期保护不力等情况。在此背景下, 必须加强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以林业建设弥补林业资源的缺口, 建设林业生态系统, 最终实现林业生态平衡。承德市地处京津腹地, 常年来为北方风沙所困扰, 林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中尤以森林生态平衡维持为重中之重。通过搭建承德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完整体系, 可以为承德市林业发展及其产业化铺平道路, 夯实基础。

有了丰富的森林资源与森林绿化带为依托, 承德市近年来的林业产业化发展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有数据显示, 截止2014年底, 承德市的有林地面积220.78万hm2, 活立木蓄积6800万m³, 森林覆盖率达到55.8%。可见, 在全面推进承德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进程中, 承德市的森林覆盖率与人均森林面积都有了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 承德市可以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化工程, 带动本市地方经济发展, 形成全新的林业经济带。尤其是近年来承德市先后作出了《关于建设林业强市的决定》、《关于加快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决定》等决定, 也为承德市林业发展确立了目标和方向。所以, 承德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 更是林业产业化的可靠保障。

2 林业产业发展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生态化建设

诚如前文所述, 承德市近年来大力开展林业产业建设, 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有力的推动了承德市经济的发展。要知道,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而承德市政府的负担支出过大, 所以需要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撑。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即承德市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为了更好的维系森林生态平衡, 建设园林城市, 而这一过程需要的大量资金和物资则可以从林业产业化的收益中获得。推进承德市林业产业建设, 建设林业经济带不仅可以积蓄资金, 也可以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所以, 承德市林业产业发展的步伐是稳健而有序的, 最终促进了林业生态化建设的发展。

比如, 自从2000年以来, 承德市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完成人工造林57.93万hm2, 封山育林40.51万hm2, 飞播造林18.30万hm2。这些生态工程项目的陆续上马、实施, 不仅有利保障了承德市林业生态平衡与森林资源的多样性, 而且为林业生态保护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这也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所必需的。

3 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工程建设相辅相成, 有利推动了承德市林业发展

将森林产业发展纳入到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议题上来, 是承德市近年来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也是承德市推进生态建设、绿化建设与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根本要求。近年来, 承德市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林业生态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所以, 承德市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工程建设的关系极为密切, 须臾不可分离, 呈现出相辅相成的态势。从承德市林业发展的全局考虑, 林业产业发展是手段和策略, 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生态平衡维持是目标和任务, 2者共同构成了承德市林业发展体系, 是承德市依托林业构筑发展新思路的重要来源。

因此, 要充分考量和认识到承德市林业生态发展与产业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采取更加务实、有效的策略。要推进承德市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工程建设的机制、体制创新, 全面深化林业改革, 贯彻落实相关林业发展方针政策。要以科技理念和手段开展林业产业建设与生态工程建设, 加快发展模式创新, 推广“新工程上质量, 老工程上效益, 新老连片上规模”的建设模式, 切实提升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

承德市在大力推进林业发展的过程中, 将产业化发展与生态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有力的提升了承德市林业发展的活力, 最终可以达成经济、生态与发展的有机平衡。

参考文献

[1]赵小宇, 刘岩.对承德市林业生态工程实施监理的思考[J].河北林果研究, 2011 (02) .

林业工程产业化发展 篇5

东西部经济研究院

前 言

“十一五”期间,国家出台了《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和《林业产业振兴规划》,加强了产业扶持和指导,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林业产业发展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全国林业产值在2005年只有8400多亿元,2006年就超过1万亿元,2010年更是突破2万亿元。与此同时,林业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也由2005年的52∶41∶7调整为目前的38∶53∶9,林业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第三产业比重逐步加大。

十二五的未来五年,我国将依托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业富民产业,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国内需求。重点是着力提升林业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十大主导产业。我国林业十大主导产业是:木材及其他原料林培育产业、林产工业、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产业、森林旅游产业、林下经济产业、竹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林业生物产业、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和沙产业。

这十大主导产业,是林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所在。未来将通过培育林业主导产业,在全国建立起一大批布局科学合理、主导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用材林基地县、油茶县、核桃县、红枣县、板栗县、花卉县、竹子县和林业产业集群,逐步形成能够在农民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性、支柱性作用的产业。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说,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根本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兴林富民,坚持兴林富民也更有利于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只有兴林才能富民,只有富民才能激发林业经营主体的内在动力,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从而更加自觉有效地推进林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他表示,必须把兴林富民作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兴林富民上想办法、下功夫、见实效。通过兴林富民切实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真正推动林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我国林业产业发展保持强劲势头,2010年全国林业产值已突破2万亿元。力争到2015年全国林业总产值达3.5万亿元。

一、林业产业发展

(一)林业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林业产业是一个涉及国民经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多个门类,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的复合产业群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和十分特殊的作用。

1、林业产业是涉及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的复合产业群体,具有基础性、多样性、生态性、战略性。

2、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要求。3、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维护国家木材安全的根本途径。4、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战略举措。5、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林业产业政策目标和原则

1、政策目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优质高效、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大力提升林产品的供给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2、基本原则

坚持宏观引导;坚持科教兴林;坚持对外开放。

(三)林业产业发展重点与领域

1、鼓励扶持促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技术、装备和产品,以及需要重点发展的林业产业。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地、保护区建设,林木种质资源采集、保存、鉴定、开发和利用;林业基因资源保护;林木良种选育和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珍贵用材树种和珍稀树种的培育;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建设;竹藤基地建设及竹藤新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生态旅游业;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利用;木浆造纸业;人造板制造业;林产化工产品精深加工;木材功能性改良、木基复合材料和非木质材料林产品开发及综合利用;次小薪材、沙生灌木、三剩物的综合利用和废旧木质材料、一次性木制品的回收利用;林产品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设备制造;森林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际合作;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示范区及其配套项目建设;山区基础设施和林业综合开发。

2、限制以优质林木为原料的一次性木制品与木制包装的生产和使用以及木竹加工综合利用率偏低的木竹加工项目。限制新建单线规模在5万立方米/年以下的高中密度纤维板项目、单线规模在3万立方米/年以下的木质刨花板项目以及1000吨/年以下的脂松香生产项目。

3、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有关政策、法规,淘汰现有林业生产能力中落后的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等。加快淘汰并禁止新建未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的小型人造板企业、直火法等土法生产松香的小企业、湿法生产纤维板及未达到国家质量标准的林产品。严格禁止超过生态承载力的旅游活动和药材等林产品采集活动。禁止在严重缺水地区建设灌溉型造纸林基地。禁止砍伐天然林特别是热带雨林、季雨林营造大规模工业原料林基地。

(四)区域发展政策

1、逐步形成以东南沿海地区、南方用材林区、黄淮海平原地区等为主导的用材林产业带;以华北平原、西北、东南沿海地区为主导的重点干鲜果品经济林产业带;以南方和西南地区竹资源集中分布区为依托的竹产业带。

2、发展以东南沿海和西南等地区为重点、大中城市为依托的花卉产业。

3、促进各区域依法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业。

4、促进以华北平原、东南沿海地区、南方用材林区、东北林区的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

5、建设以口岸进口原料为依托,以精深加工为重点,以国内和国际市场为导向的林产品加工集群。

6、重点扶持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以及国有林场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相关木本粮油、森林药材、森林食品等森林种植业,森林养殖业和森林采集业。

7、积极支持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结合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优化林区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进一步收缩木材采运业,鼓励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特别是珍贵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加快现有人造板、家具、木制品生产企业重组整合,鼓励上规模、低消耗、高效益、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利用地缘优势发展林产品加工基地和对外贸易。

8、因地制宜发展沙产业。结合生态工程建设,在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沙区多种生物资源发展特色生态产业。

9、结合各地实际发展生物质能源,建立林业生物质能源林生产基地,推进产业化和规模化。

(五)组织政策

1、扶持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市场竞争优势、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大中型龙头企业,采取扶持、改造、组建等多种形式培植林业龙头企业,定期发布林业龙头企业目录,提高林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水平,带动相关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有序竞争的格局。

2、鼓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技术为纽带进行联合重组,通过股份出售、转让等多种形式逐步推进产权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鼓励企业

3、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促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4、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尤其是具有原产地特色的产品企业和品牌,进一步加大保护和宣传力度,切实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5、鼓励竞争,反对垄断,消除地方保护政策,促进区域性林产品交易市场发展,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林产品与服务市场体系。

6、扶持培育林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提高林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7、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消除束缚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资源利用、资金和信贷支持、税费负担等方面一视同仁。

8、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及综合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9、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加快国有森工企业的改革、改造和重组。

10、鼓励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采取联合、兼并、股份制等形式组建跨地区的林业产业实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二、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精神,按照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确保林业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特编制本规划,作为指导林业产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行动计划方案,规划期为2010-2012年。

(一)林业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林业产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除具一般产业的共同属性外,还有自身的四大特性,即资源的可再生性,产品的可降解性,三大效益的统一性,一二三产业的同体性。

林业产业不仅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包括木材、竹材、人造板、木浆、林化产品、木本粮油、食用菌、花卉、桑蚕、药材、森林旅游服务等在内的大量物质产品和非物质服务,而且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社会就业机会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直接从事林业产业生产的人员遍及城市和乡村,总量达4500万人。

我国是世界林产品生产、加工、消费和进出口大国,2008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44万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6358.82亿元,第二产业产值6838.2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209.34亿元。全国木材产量达到8108.34万立方米,人造板产量达到9409.95万立方米。松香、竹材、竹制品、人造板、家具等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008年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同类产品世界贸易总额的18%,贸 易金额719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出口的人造板、木地板和家具等为主的木材加工产品,几乎占美国市场的半壁江山。以木材为主的林产品不仅为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满足了生活消费。同时,林业产业有力支撑和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城乡就业机会,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带动生态建设,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多年来,林业产业发展迅速,但积淀的问题也 十分突出。一是林业产业的森林资源支撑较弱,原料林基地建设缓慢,质量不高,效益较差,人造板原料林基地的保障程度不到30%;二是林业产业的整体素质不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2008年林业的科技贡献率只有39.1%;三是林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牌意识薄弱,我国林产品国际知名品牌寥寥无几;四是林业机械 制造业水平总体落后,高端林产品的加工机械主要依赖进口;五是林产品低端化、落后产能庞大的问题长期存在,尤其是人造板质量参差不齐,总体质量不高。

全球金融危机虽有回暖迹象,但林业产业发展 的形势仍较为严峻。一是我国林产品出口市场萎缩,出口增长大幅回落,2009年上半年全国林产品出口持续下滑,全国主要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260.45 亿美元,同比下降l6.0%,其中,出口总额为l49.22亿美元,同比下降ll.66%。进口总额为111.22亿美元,同比下降21.21%。二是原 材料与产品价格陡降,人造板生产用的木材原料价格下降了15-25%,导致森林资源培育者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产生一定影响,森林资源发展和生态建设阻滞,人造板、林果等产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大幅下降,已经导致浙江、山东、江苏、河北等人造板生产大省和林果及加工业大省的林产品大量积压。据统计,全国人造板、复合地板产品的积压数量虽有所下降,但仍达600万立方米以上,相关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关门、停产的企业达50%。三是国内木材销售受到剧烈冲击,产品积压严重。东北、内蒙古四大国有林区木材产销率为38%,每立方米木材售价降低幅度为l00-150元左右;福建、广西、贵州 商品木材大量压库,仅福建即达91万立方米。四是林业企业大量停车限产、关门倒闭,导致生产人员大量失业,仅浙江、山东、江苏、河北4省的6个林业产业比 较发达的县就减少就业人数300万左右,加剧了农民工返乡潮和城乡就业压力。

林业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面对金融危机,既要看到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重大不利影响,也要正视其为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塑造龙头企业,创造品牌产品,开辟市场领域,提升产业素质,提高竞争能力带来的机遇,因此要通过科学规划,为实现林业产业的全面调整与振兴奠定基础。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以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为统领,以林业产业战略性调整、提高林业产业竞争力和有效增加林产品市场占有为主线,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扩大国内城乡市场需求,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技术进步,加快自主品牌建设,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素质,完善标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开辟林业产业新的发展领域,稳定林业产业发展的总体规模,进一步发挥林业产业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服务“三农”、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巩固和提升林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基本原则

扩展内需市场,稳定国际市场;加快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品牌建设;做大产业龙头,扶持中小企业;拓展产业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坚持林权改革,处理好兴林富民。

3、规划目标

2010-2012年,林业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总体发展目标是:林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面不断扩大,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拓宽,进出口贸易稳定发展,为拉动内需、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满足国计民生对林产品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1)确保林业产业生产总量平稳增长(2)林产品

(3)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市场得到稳定(4)林业产业在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作用明显发挥(5)木质林产品后备资源基地得到扩大,境外资源进口基本稳定

(三)主要任务

结合国家对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总体要求,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本次林业调整振兴的方向和重点为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人造板等木材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确定的任务主要有以下七项:

1、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拉动国内消费需求

2、促进增长,稳定国际市场

3、推进林业品牌建设和市场准入,全面提升行业形象和产品质量

4、加大企业技术进步,促进林业产业升级

5、加强国际投资合作,有效利用境内外森林资源

6、加快各类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增加国内林产品后备资源储备

7、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提升效益,促进就业

(四)政策条件

将林业产业调整与振兴纳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总体战略中统筹考虑。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继续对林业产业发展给予支持。

1、大国家对林业产业振兴资金扶持力度

2、大林业信贷扶持政策

3、探索建立森林保险体系

4、完善扶持林业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

(五)保障措施

1、进一步加强各级林业部门产业管理机构建设

2、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促进林业产业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林业产业调整与振兴

(六)规划实施 国务院各部门要按照《规划》的工作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尽快制订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实现林业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目标。要建立部门联合发布信息制度,适当向社会发布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有关信息。有关部门要适时开展《规划》的后评价工作,及时提出评价意见。

各地区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订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各省(区、市)要将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报送国家林业局。

三、“十二五”林业大有作为

从去年到今年,人类所生活的这个地球不断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千万年来人类在地球上生产生活,对整个生态环境进行了极大的改造,甚至破坏,而地球也似乎正在以各种方式来破坏甚至吞噬人类的家园。珍惜我们现有的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拯救地球的呼声一直不断。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森林年”,3月12日是中国第33个植树节,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也开展了整整30个年头。经过这30年,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国土绿化率在不断提高。

统计显示,1981年至2010年全国共有127.3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植树588.96亿株,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20.36%。中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9.3亿亩,稳居世界首位。然而在这样一组漂亮的数据背后,依然存在很多生态环境方面的漏洞。中国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状况较差、生态产品短缺的国家。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和1/7。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表示,虽然我国林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合理,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依然存在。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已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艰巨、最迫切的任务。

一直以来,国家都非常重视林业工作和生态建设。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做出了“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双增”承诺。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今后,我国的国土绿化工作还会进一步加强,并将跟国际上更多国家进行讨论与合作,以促使生态环境能更好地发展。据了解,我国准备参与的国际行动包括:举办首届APEC林业部长会议,亚欧森林与应对气候变化高级别研讨会,承办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亚太林业委员会第二十四届会议及第二届亚太林业周活动;组织在华国际人士参加植树活动;主办森林与湿地等研讨培训活动。

三十年绿化成效显著,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指出,30多年来,全国的适龄公民积极履行植树义务,植绿爱绿护绿。在这一项运动的激发和带动之下,造林绿化事业一直是快速发展。目前形成了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的国土绿化局面,有力地促进了我们的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事业。张永利表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是符合我们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绿化之路,在推进国土绿化事业,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加速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过去30年来,除了国土绿化率本身提高外,老百姓的绿化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由于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生态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具有释放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多种功能和效益。在人们更加渴望绿色、走进森林、享受自然的今天,造林就是造福,绿化就是文化,增绿就是增寿,正在逐步成为社会的一种共识。

“十二五”绿化目标直指21.66%。过去30年来,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一共提升了8.36%,平均每5年增长1.4%。随着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过去30年的平均增速在未来5年内仍将继续保持。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未来5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21.66%,并新增“森林蓄积量”指标,更加注重森林的质量和生态效益。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不仅仅有着森林覆盖率的提升要求,还首次提出了“森林蓄积量”的指标,要求从现在的137亿立方米提高到143亿立方米。对此,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表示,从此前单一的覆盖率指标更加注重数量,到现在增加蓄积量指标,实际上是更加注重森林的质量和生态效益。贾治邦指出,新增森林蓄积量指标,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拓展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森林蓄积量的增加意味着森林固碳能力增加,森林将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蓄积量增加,森林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功能以及旅游景观价值也能得到提高。另外,新增森林蓄积量指标,也是有效解决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现实要求。我国经济发展对木材需求刚性增长,当前木材等林产品供给能力严重不足,进口木材又受到国际上诸多因素限制,这就需要在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增加森林蓄积量,提高森林质量。

据了解,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构筑东北森林屏障、北方防风固沙屏障、东部沿海防护林屏障、西部高原生态屏障、长江流域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珠江生态屏障、中小河流及库区生态屏障、平原农区生态屏障、城市森林生态屏障等“十大生态屏障”。

今后5年,我国将扎实开展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确保每年全国造林8800万亩以上,努力增加森林数量。加大森林经营投入,启动全国森林经营工程,加强中幼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提高我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造林绿化。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30年来,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植绿爱绿护绿行动,有力促进了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表示,全民植树运动是一个意义非常重大的、有多重影响的好事情。所以在“十二五”时期,我们还将继续把这项运动持续的、广泛的、深入地开展下去。化解林业发展困局尽管我国的森林绿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目前看来,我国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状况较差、生态产品短缺的国家。因此,森林绿化率在未来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且我国还将面临诸多环境生态保护方面的问题。

据了解,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造林绿化难度加大,林地保护管理压力增加,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我国60%以上的宜林地集中在三北、南方石漠化及干热河谷等地区,造林绿化和成果巩固难度加大。7亿多亩中幼龄林亟待抚育,4亿多亩低产林亟待改造,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亟待提高。有林地转为非林地现象难以控制,征占用林地有所增加,局部地区乱垦滥占林地问题严重。对此,贾治邦提出了以下解决措施:首先要加强义务植树组织管理。组织各部门、单位开展义务植树基地和纪念林建设,推动部门绿化。其次要大力开展身边增绿。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步伐,让森林进城市、进乡镇、进村庄、进校园、进营区,建设以林为主、生态良好的宜居环境。最后要完善义务植树实现形式和机制。积极开展植纪念树、造碳汇林、绿地树木认建认养等活动,加大义务植树苗木补助,确保完成义务植树120亿株,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提高到65%。

发展林业产业之我见 篇6

关键词:林业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28-2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构成了林业工作的整体。林业产业是林业建设的基石,加快林业产业建设则是加快我县林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 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县林业产业化建设受到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视,逐步改变了就林业抓林业,就造林抓造林的传统观念,确立了林业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全力狠抓落实。近年来,全县经济林、用材林、速生丰产林基地得到了较快发展,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势头良好。林业产业在我县经济建设中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作用。

1.1 林业产业建设是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林业两大体系建设来讲,一方面,必须坚持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这是林业建设的一翼;另一方面,必须坚持林业产业建设,这是林业建设的另一翼,要把它同生态环境建设同样看待,同时搞好。我县在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上,总体情况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发展缓慢。我县林业企业之所以未从根本上摆脱困境,林业产业未形成规模和支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1998年以前,林业企业靠木材生产和加工,还能勉强维持生存。自1998年实施天保工程以后,由于停止了天然林采伐,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收入,而后续产业建设又未跟上,目前只能靠国家投入和项目支撑。2010年以后,天保工程实施完毕,我县林业企业怎么办?因此,必须抓住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的机遇。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只有这样,才不会再次陷入困境,才能实现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协调发展。

1.2 林业产业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发展壮大林业产业,一方面,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林产品的需求,如果品、木材、药材、苗木及其他林副产品等,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和杜绝破坏森林资源现象的发生,从而促进生态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不但能够增加林业干部职工收入,而且也能使农民、下岗职工脱贫致富,对全县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2 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林业产业发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在实施过程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完整,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脱节;产业化和集约化程度低,经营管理粗放,单产低、总产少;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不合理,规模效益低。二是政策不够优惠,体制不够灵活,社会参与林业产业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不够。四是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缓慢,五是县乡政府在林业产业建设上投入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林业产业的发展。

3 我县的林业产业发展建议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走产、加、销、林、工、贸为一体的产业发展路子,优化资源配置,引進龙头企业,科学开发利用,则是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县森林资源极其丰富,物种繁多,林产品享有盛名,这是我们的优势,只要充分发挥利用优势,积极在全县发展以名、特、优干果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和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大力兴办林产品加工、森林资源及人文景观开发利用为一体的林业产业和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以中心苗圃、各国有林场苗圃为依托,充分利用林区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苗木、花卉、中药材、食用菌等种植业和养牛、养羊等养殖业,拉长林业产业链,努力培育后续财源,增强林业的自我发展后劲,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就一定能大见成效。

3.1 转变经营理念,积极开发符合我县县情的林业产业

在新时期林业产业发展上,应本着“优化提高一产,巩固加强二产,加速发展三产”的指导方针,强化产业意识,加快产业发展。其主要发展途径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3.1.1 以营造经济林为主,在巩固发展水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干杂果 对我县现有的苹果经济林,在稳定面积的前题下,积极采用大改型、老园改造及苹果套袋等新技术,促进苹果品种的更新换代和品质提高,创建市场名牌产品,主攻单产,提高总产,力争在短期内占领周边省份市场,使我县水果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因此,我们要加大科技投入,向管理要效益,技术出成果。我们在实施林业重点工程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国家现有政策,调整树种结构,增加经济生态兼用树种比例,努力实现我县干杂果特别是核桃、花椒、仁用杏等经济林面积迅速发展,并采取发挥区域优势,科学制定规划,实行集约经营,突出地方特色,全力创建名牌的发展思路。在东部塬区建成苹果、柿子等生产基地,在西部山区、东部部分地区建成核桃、仁用杏、花椒生产基地,并带动周边地区产业的发展,不断培育经济林产业在我县形成支柱产业。

3.1.2 加快商品用材林基地建设 大力营造以商品经营型为主的用材林,特别是要加快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发展生长稳定、速生、抗逆性强的刺槐、杨树等乡土树种,引进培育新品种,增加木材等林产品的有效供给。同时,可积极发展饲料、原料林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开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努力提高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1.3 以森林旅游业为主,发展第三产业 森林旅游业是我县的新兴产业。我县应依托太安森林公园、福地湖、云梦山等自然人文景观优势,积极开发森林公园和旅游景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一是充分发挥现有森林公园的作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在开发利用上做文章。二是公园开发要以保护为主,正确处理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资源为代价,谋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三是在开发利用上,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逐步完善。同时,根据自身的财力,本着先易后难,由近及远,突出特色,设施配套,协调发展的原则。主要依靠自我积累,分期分段实施,边开发、边建设、边运营、边收益,滚动发展,逐步完善。四是在经营管理上坚持以营林为基础,以旅游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只要适应市场,定位准确,回报就会丰厚。并建立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好安全管理。五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多轮驱动的办法,实行国家、地方、单位一起上,国有、集体、个人一齐上,内资、外资一起上,敞开山门,外引内联,拓宽筹资渠道,采取合资、合作等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旅游设施、服务设施等建设。

3.1.4 大力开发苗木花卉、中药材等种植业 花卉是一大新兴产业,市场前景非常看好。我县目前花卉产业还是空白,我们要抓住这一市场机遇,加快发展。林业部门是花卉的主管部门,要利用优势,加大对花卉产业的投入,特别是经济和科技的投入,做好正面宣传和引导,加强引种试验和推广,搞好市场调查,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苗木花卉新品种,形成“公司+基地+农户”,集约化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包装,实行订单农业,逐步形成以大中苗圃为主体,其他各类苗圃为辅助的苗木花卉产业体系,推动苗木花卉产业快速发展。宜君中药材久负胜名,特别是党参、杜种、刺五加、柴胡、黄岑等都有自然分布,加之近几年引种栽培的黑木耳、香菇、天麻等生长良好,我们应很好地开发利用,促进林区中药材和菌类生产加工利用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3.1.5 以种苗基地为依托,提供多种类型优质苗木 苗木基地建设要作為林业产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重要支柱、一个大的产业来办。目前全县国有林场都有种苗基地,要把种苗基地作为林业产业的一大支柱抓紧抓好,决不能把优势变为包袱。种苗产业首先要保证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用苗。其次,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对外提供苗木。现代社会城市绿化、道路绿化对种苗需求量大,在发展中要瞄准市场,要有组织、有计划地统一经营管理,把我县苗木基地做大做强。

3.2 制定优惠政策

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产业建设的积极性。我县林业产业起步晚,基础差,要在短期内形成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必须依靠政府扶持林业产业的优惠政策。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拍卖、兼并、联营等多种方式,盘活现有资产,发展林业产业。二是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鼓励支持各种社会性经营主体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承包经营开发林业产业,减免农林特产税等。三是金融信贷部门,要在林业贷款上给予支持和优惠政策,积极扶持林业产业。四是县乡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支持林业产业发展,以调动全县参与林业产业建设的积极性。

3.3 依靠科技进步,精心打造一流产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作为林业建设基础的林业产业也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支撑,加快发展,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精心打造一流产业。要进一步增强产业建设的科技含量,生产出大量优质名牌产品。要进一步引进和培育各种林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必须通过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使自我加工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工生产的果品、林产品、中药材必须是国内公认的优质品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林产品加工的多次增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4 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

发展非公有制企业政府要依法严格保护林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对投入林业产业开发建设的各类社会主体承包经营的林地和营造的林木,应及时依法确权发证,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在具体工作中,切实维护和保障林权证的法律效力,不得随意变更,以稳定和不断壮大参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各类经营主体队伍。引导和鼓励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商投资者以及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产业的开发与建设。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要坚持统一的税费政策,为参与林业产业开发建设的各类经营主体创造一个公正公平的环境。

3.5 切实加强对林业产业建设的领导

林业产业不但是林业建设的基础,而且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县、乡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领导,把林业产业建设摆在林业工作的重要位置,科学制定县域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做到领导、政策、人员、资金四到位。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强化行政管理,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体系,把林业产业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不断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实现我县林业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宏,唐守正.林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

2000(02).

[2] 魏远竹,朱永法.产业结构调整与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01).

我国林业产业化的发展对策 篇7

林业产业化是林业产业组织形式的变革, 实质上是林业产业布局、林业产业结构转换和林业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随着人们对林业地位和作用认识的逐步深化, 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 国内外林业产业经营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 产生了一些对现代林业经营有重大影响的林业产业经营理论, 主要包括森林多功能理论、林业分工理论、近自然林业经营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我国林业产业经营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2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2.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林业产业化把林业、林产加工和销售纳入经营范围, 使林产品在加工、流通环节得到增值, 提高了林业的经济效益[1]。大力宣传林业产业, 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 改变广大林区干部群众的观念, 把发展现代林业产业提到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 并作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 树立林业科学的发展观, 让社会各界都充分认识到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实际价值。林业的产业化是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面推进生态建设的同时, 要强化林业产业开发意识, 高度重视林业产业的发展[2]。要加大对林业产业开发工作的力度, 把林业产业作为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措施来抓,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核心, 加快林业后续产业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和培育好各地区林业特色产业, 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效益。

2.2 建立适应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市场体系

林业产业化是林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的转移过渡过程, 林业产业的经营活动都是围绕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而展开的, 市场的取向决定林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发展林产品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场供应, 林产品加工企业经营的目标也是为了提高林产品质量而适应市场的需求。市场既是林产品生产的启动器, 也是林产品生产的必然归宿, 是检验林业产业化经营绩效的最有效手段, 离开市场这个导向, 林业商品生产和林产品加工业发展就无从谈起。抓市场建设主要抓2 条:一是抓市场体系的建设, 二是抓流通组织体系的建设。

2.3 加快制度创新, 培育林业产业化的市场主体

科学的市场体系, 必须有市场主体的参与。从生产角度看, 市场主体包括林业产品和经营者2 部分。林业产品是客观的市场主体, 而经营者则是主观上的主体, 主观影响着客观。因此, 一要培育效益林业的市场主体, 一应促进经营制度创新, 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经营规模, 使林场、林业企业、林农和购销组织成为林业产业化的市场主体。二应推进林业经济制度创新, 使林业龙头企业成为效益林业的又一市场主体, 龙头企业不仅能带动和促进林业小规模分散经营纳入产业化经营轨道, 还能有效提高林农组织化程度和林业社会化水平。三是推进林农组织形式创新, 积极扶持和发展林业合作经济组织, 使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发展林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3]。

2.4 制定有效的产业扶持政策

科学有效的产业政策能够在宏观方面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是防止“市场失灵”的有效手段, 因此科学的林业产业化发展的运行模式, 必须有科学有效的产业政策作保障。同时, 政策调控是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 政策调控和市场需求必须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支持林业产业化的发展。

2.5 办好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 龙头企业担负着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的重任, 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有基础、有前景的重点龙头企业, 在短期内创造引导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骨干力量, 形成众多的与国外农产品加工企业能够抗衡、更具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是全面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好服务的综合功能, 在实行林业产业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 是林业产业化的市场主体之一。发展龙头企业有利于林业经营体制的创新, 有利于林业产业链的延长, 有利于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可有效地推动林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发展, 提高林产业的整体效益。同时在我国林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 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连农户, 担负着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林农经营的重任, 是林业产业化的核心和推动器。

2.6 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快产业化进程

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指为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 其主要任务是为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各种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活动。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无论在对于疏通林业科技的转化渠道、规避市场风险、实现林业资源优化配置, 还是给林农提供的可靠市场经济信息等方面,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可以从根本上克服传统林农生产经营的局限性, 解决生产与市场的矛盾, 可有效地调整林业结构、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志云, 蔡学林.林业产业化的思考[J].江西林业科技, 1997, 1

[2]杨东.兰州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初探[J].甘肃林业, 2005, (3)

论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的协调发展 篇8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协调发展

现如今,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同时也对林业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但是, 由于林业资源增长速度十分缓慢, 无法充分满足于现代社会对林业资源的需求, 致使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问题日益加重。因此, 本文将会以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的协调发展作为重点研究课题, 具体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关有效的改善措施。

1 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如今我国的林业工作中,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独立的, 没有产生应有的关联。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两者具有不同的利益取向。

目前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森林资源的分布

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山区是我国森林资源的聚集地, 贫困地区发展的重点是经济建设, 从而忽略了对生态资源的保护, 致使地区的林业资源不断遭到破坏。

1.2 林业体制需要改革

目前我国的林业体制已经不能满足林业产业发展的新需要, 在某种情况下反而成了林业产业发展的障碍。

1.3 国家对林业的投入不够

资金的不足是限制林业产业发展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 同时对林业发展的保护性政策的缺失, 也使得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遇到瓶颈。

此外, 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引起的自然灾害在近年来也时常发生。天气变暖, 多地出现的高温状况, 洪涝灾害, 泥石流的发生都是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引起的, 乱砍滥伐是导致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 我国林业的砍伐量明显大于种植量, 怎样做好林业产业的发展和生态建设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

2 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2.1 两者间相互制约, 存在矛盾

首先, 当前人们对于林业资源的索取与林业建设投入呈现了不平衡的比例, 这才导致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之间产生了相互矛盾的问题, 当人们在对林业产业进行投入时, 更多是侧重于经济效益。其中, 生态效益的获取较为缓慢, 并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因素。而林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则是注重于经济效益, 相关的劳动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创造最大化的经济利益。但是, 林业建设带来的生态效益远远要久于生态效益, 因此这是一个逐渐在发展与进步的过程, 虽然生态环境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的改善, 而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 才会使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2.2 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这两者之间不仅仅是相互制约、相互矛盾的关系, 更是相互依存和发展的关系。并且, 林业资源作为林业产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林业生态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能够有效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促使森林生态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如果没有森林, 就无法保证林业生态建设的顺利开展。所以, 在林业产业的建设过程中, 我们应该将森林中的林业资源为主, 一旦缺少其中任何一点, 都将会极大限制到林业产业的长远发展。另外, 从生态建设角度来看, 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 协调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3.1 加强林业循环体系的建设

现如今, 在一些发达国家中的林业发展水平较高, 我们可以通过借鉴这些优秀的管理经验, 加强建立起完善的林业循环经济体制, 切实根据林业产业生态学理论知识, 这样有利于保证林业产业资源的输入, 还可以对废弃物的排放进行有效的控制, 真正实现对林业生态系统起到保护的作用。并且, 由于林业产业体系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循环体, 其中, 前者将废弃物排放以后, 后者将会作为生产原料进行循环利用,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林业资源的利用率, 从而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3.2 加大实施森林认证的力度

森林认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利用市场机制的职能作用来对森林经营进行管理, 具体包括了两方面工作, 经营认证和产销监管认证, 能够对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发展之间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当前, 在部分林业发达的国家中, 已经实施了森林认证, 以此来验证自己生产的林业产品并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让林业企业自觉主动的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但是, 就我国当前森林认证工作现状来看, 虽然逐渐受到了林业企业的重视, 但在实际的认证工作中, 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进一步提高我国森林认证管理水平, 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3 加快相关政策体系的完善

目前我国对林业资源的消耗越来越严重, 大约一半的木材要靠从国外进口, 但是为了保证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 还必须不断扩大森林的覆盖率。于是如何解决好这两方面的矛盾, 关系到整个林业产业的发展和未来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要充分调动人们种植森林的积极性, 政府要加强营林方面的政策鼓励, 并给与适当的经济奖励, 做好林业生态建设。努力发展高质量的森林资源, 使林业产业得到发展,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调节好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促进两者的和谐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当前林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首先要及时对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之间的矛盾问题进行解决, 对这两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 同时采取相关有效的改善对策, 从而确保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海雷.探析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J].科技与企业, 2012 (7) .

浅析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篇9

多重目标是林业产业化经营的特点, 它决定了必须从多重目标的协同出发进行实施林业产业化, 可以采取不同的林业产业化模式进行经营根据经营的方向不同。林业产业化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受多重经营目标的影响。

1.1具体实现形式受到影响

我国林业随着国情及社会的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 林业产业化的经营目标逐渐形成了多重化, 这是因为林业逐渐有传统林业转变为现代林业, 所以营林产业内部有着越来越细的分工, 出现了同时并存的以生态环境效益发挥为主要功能以及以经济效益为重要目标的2 大营林产业体系。所以林业产业化的模式不是单一的, 因为林业是生态产业所以无论哪种产业化都要考虑生态环境效益, 不同的产业化模式根据不同的产业主体目标进行实施就成了必然结果。

1.2运行机制受到的影响

相比较, 农业等产业有着比较单一的经验目标, 可以按照市场机制对其产业化经营进行运行。而林业产业化因为有着多重经营目标按照市场机制进行运行是行不通的, 更何况生态环境产业在目前的情况下在有形市场上是无法运营的。所以受林业产业化经营目标多重性的影响有差异的运行机制是不同产业化形式必须要采取的。

1.3产业链上各经营主体利益受到的影响

社会效益、生态和经济的整体优化还林业产业经营要追求的目标, 由于无法交换和计量目前的生态效益, 局部的经济效益是目前的林业企业所追求的, 使得林业产业经营的目标没有办法在根本上实现。产业化各组织的积极性会因为没有满意的经济效益而受到影响, 这样会阻碍林业产业化的发展。所以要使多重目标进行合理的协调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另外在进行绩效评价恶化林业产业化的实施中应该看整体效益的好坏, 不要只注重经济指标。

2 林业管理体制影响因素

2.1林业产业化的发展受到行业管理体制的制约

这种体制人为隔断了林业产业经营从原料到产品之间的完整的产业联系。使它们分别隶属了轻工业、林业和重工业等完全不用行业的管理。减少了其他部门和林业企业之间的联系, 自身的利益是各部门首先考虑的, 使得产业的有效关联很难实现。林业产业化发展必须改变行业的管理体制对体制进行创新。林业企业内部在生产经营的联结仅仅表现在内部企业在销售、培育和加工的一体化经营上, 林业产业化的本来涵义不仅仅是这些内容。

2.2木材生产体制对林业产业化发展存在制约

木材生产体制是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形成的, 对林业产业化发展也存在制约。在木材生产体制中木材生产称为硬任务, 营林变成了软任务, 没有落实“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 出现了破坏森林生态环境和培育业落后的现象。森林生态环境产业和森林资源培育业是林业产业化的基础, 题目的破坏和薄弱使得林业产业化难以实施。实施林业产业化需要对林业管理体制进行创新, 实行跨行业、跨部门和跨区域的崇高与产业联结, 这需要搭配行业、区域和部门的界限。

3 林业技术影响因素

3.1主体错位的林业技术创新

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型的技术创新是我国林业技术创新的现状。林业高等院校与林业科研院所是目前技术创新的主体。林业企业成为林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才应该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状态。林业技术创新主体的错位是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造成的。严重脱节出现在林业科技创新成果的需求与供给之间, 这是由于技术创新主体错位造成的, 林业高校与林业科研院所作为林业科技成果的供给者为了追求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会进行较多的纯学术性的探讨, 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应用技术才是林业企业所需要的, 所以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出现在林业技术的创新成果中。

3.2素质普遍不高和数量不多的技术开发人员

技术开发机构尽管在一些大中型企业中也会设立, 但是比例数却很低。在这些设立了开发机构的企业中也只有一半有经常性的开发任务。往往在技术开发上投入的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且所占比例也很低。通过有关数据都反映出了亟待提高林业企业开发队伍的素质。

3.3技术开发经费不足

技术开发经费有着不合理的支出, 单一的来源渠道, 在投入上出现不足。企业资金称为林业企业技术开发的主要资金来源, 融资很低在利用银行贷款进行技术开发上, 比例很低来源于政府的技术开发资金。经费很少真正的用于技术开发上, 大部分的比重用在了购置固定资产, 配置不合理在技术咖啡经费的支出结构上。

摘要:林业产业化能够实现的前提是林业发展有着广阔的空间以及林业的优势, 林业产业化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受到制约, 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是实施林业产业化不可缺少的一环。

关键词:林业产业化,影响因素,技术创新,体制

参考文献

[1]董岳.中国林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9.

[2]秦涛.中国林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9.

浅析林业产业的发展 篇10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是一项基础产业, 又是一项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 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 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 林业发展摆在了首要位置。面对新形势的需要, 构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林业发展新格局,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进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发展的趋势。

随着森林培育稳步推进, 森林资源不断增加。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的实施。各地加快了原料林基地建设, 经济林果及林木种苗基地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林产加工业得到调整和恢复。生态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这些都给我们发展林业产业打下了基础。但林业产业体系发展不均衡, 林业产业化程度低, 产业化链条不完整, 加工布局与资源供给未形成有效配置, 对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分析不够准确, 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不够重视, 对良种和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加工和销售缺乏有力的组织与协调, 产业发展没有转变为市场行为, 主导产业不突出, 林业体制改革创新滞后。森林分类经营、资产化管理和有序流转等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还不多完善, 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对新技术、新工艺和集成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滞后, 对传统产业改造、新型产业开发的带动作用不强。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2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林业产业在结构调整方面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依托, 以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和实现农民增收为目的, 以优化区域布局和林业产业、产品、品质结构为重点, 以发展名特优稀林产品和特色优势产业为切入点, 以改革的思路、市场的手段和创新的精神, 大力发展民营林业、市场林业, 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 优化林业结构, 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战略, 全面提高林业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 逐步实现农田林网化、河道林带化、村庄园林化、城镇绿化美化, 推动林业跨越式发展。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中心, 按照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特色经济、绿色经济的要求, 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果品和时令果品以及错季果品, 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 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不断优化布局, 按照适地适树、适当集中的原则, 立足现有规模优势, 尽快建成区域经济、特色经济。按照道路和城镇绿化的需求, 以乡镇道路、城市绿化为方向, 抓好名优稀特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 形成速生、常绿、灌木以及花卉多元化发展。

3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3.1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观念

(1)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发展林业要立足于增加资源、改善生态, 满足全社会人们在物质、文化、生理、心理、交往等方面全面发展对林业的需要。同时在林业发展中注意解决包括农民在内的生产经营者的收入问题, 保护合法权益, 解决广大林业干部职工增加收入,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问题, 特别是解决贫困林场、森工企业和自然保护区贫困职工的脱贫以及基本设施建设问题, 要让林业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步入小康社会建设的行列。

(2) 树立不侵害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权的伦理观。就是当代人不能为了自己的发展, 过度使用资源, 造成资源枯竭, 环境破坏, 使后代人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当代人在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 即要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 又要不断发展新的森林资源, 为后代人留下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系统。

(3)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就是要改变人主宰世界、征服世界的观念, 实现“天人合一”。纵观人类历史,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原始和谐, 进入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 人类征服自然, 导致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索取, 对环境的破坏的过程, 表现为矛盾与对抗的过程。没有这种冲突, 就不可能有人类今天的繁荣和文明, 同样, 如果任其扩大和加剧, 将必然导致文明本身的衰落甚至人类自身的毁灭。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 必须抛弃人与自然的冲突模式而走向融合, 去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林业发展上, 无论是造林、培育和采伐, 都应当尊重自然规律, 充分利用自然力, 提高生产力。实现人、社会人和自然人三大系统的协调, 在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构建生态文明的新的社会形态。

3.2 调整林业产业方向

(1) 在战略步骤上, 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需要和森林功能, 划分生态功能区, 采取不同的措施培育和保护不同功能的森林资源。 (2) 在生产组织和技术措施上, 应调整生产技术规程, 使森林植被建设由注重取材的经营行为向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转变, 建设以森林植被为主体、乔灌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 提高生态建设的质量, 同时根据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的多种功能利用实际, 加大研究和成果推广,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让经营者能够便利快捷地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技术指导, 新技术开发研究能够引领林业发展各领域新的技术潮流。 (3) 在生产关系上, 应调整管理体制、投资经营政策等, 明确新时期政府和市场在林业建设上不同的责任和义务, 真正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财政支持体系和市场调控体系, 形成适应新时期林业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

3.3 依靠科教, 推进林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要充分发挥林业技术推广体系、科技示范体系、技术培训体系在林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实用技术普及和新技术推广力度, 重点推广优良品种、平衡施肥、花果精细管理及保护地栽培等关键技术。加强林业技术推广,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 提高技术人员技术水平, 不断增强科技示范能力。利用多种形式培训林农、果农, 提高林农、果农的整体素质。把林果良种选育、引进和推广作为重点, 充分发挥品牌优势, 向良种产业化方向发展。

3.4 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

要加快林业产业的结构调整, 推进林业产业化的发展, 必须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和灵活的运行机制。要对重点工程基地建设、林果产品加工的重点龙头企业、果树优良品种培育和引进、花卉业的发展以及森林旅游重点项目, 在资金上给与扶持。要全面落实林权制度改革, 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保护受益权”的要求, 引入竞争机制, 推行新的管理模式, 用政策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因地制宜搞好林木的保护管理。

4 结语

现阶段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推动林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也变得任重道远, 笔者希望借此抛砖引玉, 能为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尽到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林业产业目前的现状, 并依此给出了现代林业产业的发展方向。

林业重点展会 促进产业发展 篇11

孙建指出,这5个展会都是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清理、同意保留的展会,并呈现:突出绿色主体、运作市场化步伐加快、会展规模更大、国际化更强、与互联网的融合更加紧密、产品展示与现场交易同步进行、配套活动更加丰富等特点。

国家级林业博览会既是全国优质林业产品的展示平台,也是企业和企业、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互动平台。举办国家林业重点展会将进一步活跃全国林产品市场,扩大消费,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

2015年五大国家级林业重点展会分别是第十二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第八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二届中国(赣州)家具产业博览会和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林产品及木制品展。

相约“9·19”,牵手林交会。9月19日~22日,第十二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将在山东省菏泽市举办。本届林交会围绕“创新特色林产品,引领美好新生活”的主题,将设置家具、建材、工艺品、种苗花卉、森林食品五大专业展区,展位总规模800个。展会期间将举办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参展产品评奖、中国菏泽(秋季)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木瓜产业高峰论坛、第四届中国菏泽龙文化木瓜旅游节、第七届中国菏泽盆景奇石艺术展等活动。

11月1日~4日,第八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将在浙江省义乌市举办。义乌森博会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林业综合展会,并通过了全球展览业协会论证,被业内称为“林业广交会”。本届展会主题为“新常态、新商机、新发展”,设国际标准展位3000个。参展范围包括家具、木结构木建材、木竹工艺品、木竹日用品、森林食品、茶产品、花卉园艺和林业科技与装备等八大类。本届展会主要有突出绿色主题,突出智慧林业特色,突出市场主导作用,突出专业办展水平,突出国际合作特征,突出两岸交流融合,突出配套活动品质等特点,将为中国林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搭建重要的桥梁。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将于11月6日~9日在福建省三明市举办。展会将围绕“互联网+林产品”的主题,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的模式运作,展示林业改革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开展林业对台交流与合作、举办林产品交易活动、开展项目推介招商、创新林业产业新兴业态。本届林博会拟邀请3000多名境内外采购商、投资商、参展商、经销商,实现线上线下林产品交易及订货贸易20亿元以上。

5月28日~30日,中国(赣州)第二届家具产业博览会将在江西省赣州市举办。本届家博会以“绿色环保,转型升级”为主题,突出林产品的衍生活力,注重展会规模和特色亮点。本届家博会展馆总面积160万平方米,分为南康家具新品展、全国品牌家具展、家具设计展和家具电子商务展。展会期间将举行中国(赣州)家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网上家博会等活动。

2015中国-东盟博览会林木展将于11月19日~2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办。本届展会包含8个展厅,展示面积达3万平方米,展览内容突出了中国与东盟在林木业贸易投资合作中互补性强、市场需求量大的品类,包括家具、人造板及木结构、林业装备、花卉苗木、特色经济林产品、林业先进技术项目等。同期将举办权威专业的会议论坛、务实的经贸对接活动及展会现场营销互动活动。

遂昌县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篇12

遂昌县在经济上是小县, 但在生态建设上却是大县, 遂昌县现有省级以上公益林建设面积5.87万hm2, 占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的26.6%, 涉及全县20个乡镇、4个国有林场、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其中国家级公益林3.37万hm2, 占公益林总面积的57.3%, 省级公益林面积2.51万hm2, 占公益林总面积的42.7%。按照“生态优先、兼顾生产、量力而行、群众自愿”的原则, 2009年新增省级公益林6.96万hm2, 全县公益林建设总规模达到了13.01万hm2, 占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的58%。林业作为生态保护核心、经济发展的支柱、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肩负着改善生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 事关农村发展, 事关“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建设。

2 遂昌县林业产业存在的问题

林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占有较大优势, 但由于种种原因, 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林业资源整体开发利用仍处于相当低的水平。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链条残缺

目前, 遂昌县林业产业中, 第一产业比重大, 二、三产业滞后。第二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龙头企业少, 产业链条短, 林产品加工转化率低, 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

2.2 缺少龙头企业, 生产集约化程度低

加工企业多以原材料初加工或粗加工为主, 技术和工艺落后, 经营方式粗放, 原材料利用率极低, 产品增值效益不明显, 缺少生产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联结带动农户能力强、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

2.3 配套体系建设跟不上, 市场服务功能不完善

(1) 市场建设跟不上, 经营规模小, 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 存储能力和流通服务水平相对较差, 影响林产品的流通。

(2) 林业技术、信息、生产资料服务体系不完善。特别是经营者需要种植信息、病虫害防治技术、药品等, 得不到及时咨询和购置。

(3) 先进的森林培育技术、林产品加工利用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普及应用落后, 不适应新阶段林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4) 农民的科技素质与新阶段的要求不适应。

2.4 政策扶持力度小, 项目投资少

国家投资侧重于生态建设, 用于产业建设的投资少, 政策性贷款争取难度大。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的建设, 虽使林木价值增值、林农增收, 产业经济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林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但2008年金融危机给木材深加工基地带来巨大冲击, 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资金周转缓慢, 融资难, 无法正常存储木材原料, 不能满负荷生产, 造成企业生产效益低, 挫伤发展热情, 也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5 林业管理体制问题

林业工作涉及面广, 技术性强, 工作难度大, 肩负林业执法、资源管理、公益服务等管理职能, 目前机构设置不合理、体制复杂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林业发展。

3 影响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资源因素

据2005年资源调查数据遂昌县林业用地面积为22.13万hm2, 其中省级以上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5.77万hm2。活立木总蓄积量为729.6万m3, 其中:杉木378.1万m3占总蓄积的52.3%、松木157.4万m3占总蓄积的21.8%、硬阔179.1万m3占总蓄积的25.9%。从遂昌县森林资源情况来看, 杉木后备资源充裕, 特别是人工杉木林资源丰富, 能够满足遂昌县以杉木为主要原料的人造板企业生产需求。但遂昌县木加工企业年消耗木材达到39.7万m3, 远远大于遂昌县木材年采伐量 (16.1万m3) , 企业木质生产原料严重不足, 有50%的木质原料从外省 (县) 调入。

3.2 林业管理的体制因素

遂昌县集体林区和国有林场实行的是“国家所有, 地方管理, 企业和林场经营”的体制,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所有权不清晰, 权、责、利主体不明确;政企不分, 企业社会负担沉重;企业无偿经营国家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浪费严重。正是基于这些制度方面的问题的存在, 不能有效地发挥制度的功能, 其瓶颈作用越来越影响了产业化发展。

3.3 林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素质因素

林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主体是林业企业。从遂昌县目前林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数量看, 真正意义上的、发育程度较高、功能比较完善的林业产业化组织并不多, 而且整体素质不高, 是制约林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发育的“瓶颈”因素。

3.4 林业科技因素

科技技术作为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支撑, 为林业生产专业化水平和产业组织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也是推动林业产业化进步的基本保障, 林业产业化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目前我国林业的科学技术整体水平落后, 已构成了对林业产业化的严重制, 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林业产业科技含量低, 影响产品质量和产品结构;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缓慢, 影响了产品生产成本;三是技术改造步伐迟缓;四是林业高新技术人才匾乏;五是对科技在林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推动和支撑作用等认识不足。

4 遂昌县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4.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林业产业化把林业、林产加工和销售纳入经营范围, 使林产品在加工、流通环节得到增值, 提高了林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就必须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 改变广大林区干部群众的观念, 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 树立林业科学的发展观, 让社会各界人士都充分认识到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实际价值, 都来关心、支持和自觉地投身生态林业建设的伟大工程。

4.2 建立适应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市场体系

林业产业化是林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的转移过渡过程, 林业产业的经营活动都是围绕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而展开的, 市场的取向决定林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发展林产品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场供应, 林产品加工企业经营的目标也是为了提高林产品质量而适应市场的需求。加快制度创新, 培育林业产业化的市场主体。

4.3 制定有效的产业扶持政策

科学有效的产业政策能够在宏观方面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防止“市场失灵”的有效手段, 因此科学的林业产业化发展的运行模式, 必须有科学有效的产业政策作保障。同时, 政策调控是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 必须政策调控和市场需求有机的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支持林业产业化的发展。

4.4 加强森林资源培育

建设林业产业化森林资源基地, 资源基地是指林业产业经营所依托的各种森林资源的培育基地, 是林业产业化模式运转的根本保证。资源基地是根据区域内加工企业 (或其他区域) 的需求而建设的, 资源基地建设与下游产业的衔接密切, 通过合理布局、进行集约化经营资源基地, 是林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

4.5 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认清科技创新在林业产业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结合前面分析的林业产业化发展中科技的影响因素, 我们必须认识到, 只有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含量, 依靠科技来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 才能增加林业产业效益, 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林业科技工作。

4.6 办好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好服务的综合功能, 在实行林业产业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 是林业产业化的市场主体之一。发展龙头企业有利于林业经营体制的创新, 有利于林业产业链的延长, 有利于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可有效地推动林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发展, 提高林产业的整体效益。

4.7 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指为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 其主要任务是为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各种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活动。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无论在对于疏通林业科技的转化渠道、规避市场风险、实现林业资源优化配置, 还是给林农提供的可靠市场经济信息等方面,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可以从根本上克服传统林农生产经营的局限性, 解决生产与市场的矛盾, 可有效地调整林业结构、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5 结语

林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经过50余年的改革与发展, 遂昌林业目前正在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过渡, 实施林业产业化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我国高速发展林业产业化的今天, 本文的撰写对林业产业化的发展具有一定地现实意义。

摘要:从林业产业化内涵出发, 阐述了遂昌县目前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模式, 总结了影响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最后提出了遂昌县林业进行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林业,产业化,对策,遂昌县

参考文献

[1]朱永法.浙江省黄岩区发展林业产业化问题的思考[J].林业经济问题, 1999 (9) :21~22.

[2]程征.我国林业的产业价值链分析[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6) :62~63.

上一篇:个案教学下一篇:审计管理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