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4-07-04

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共12篇)

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1

1 林业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进入21 世纪以来, 我国政府对于生态建设非常重视, 而林业发展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 对林业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林业技术的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 还需要各行各业的理解与支持, 只有所有人都重视林业产业, 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而不断努力, 才能进一步建设好我国的生态环境。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并且已经对此足够的重视, 所以, 在发达国家, 林业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初见成效。

2 林业技术创新优化了林业产业和人员的结构

2.1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当前, 我国采用的林业模式较之于传统的林业技术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 但是, 我国的自然环境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依然沿用传统的林业模式是不能满足当今的发展需求的。我国的科学技术等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因此, 林业种植模式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由于传统的自然环境较为适宜林业产品生长, 所以一些林业产品非常容易成活, 但是, 现在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许多生命力较低的林业品种在当前的环境中已经很难生存, 所以, 要充分的创新林业技术, 对这些作物进行改良, 使其适应当前的环境, 从而有效的改善林业产品的质量。因此, 通过创新林业技术, 可以对当前的林业产业结构进行科学有效的优化, 从而使林业产品更加适应当前的环境。

2.2 优化林业产业人员结构

近些年来, 我国的林业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因此, 对林业人员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大。就我国当前林业产业的发展状况而言, 我国林业系统可以解决数百万人的就业问题, 所以, 创新林业技术还可以有效优化我国林业产业人员的结构。在传统的林业模式之下, 林业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 并且, 他们在工作的时候, 还经常会受到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响, 不利于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但是创新林业技术之后, 林业从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 同时, 他们的工作也有了较强的技术性和操作性, 使得他们的工作变得更加灵活。在这种模式之下, 更加有利于林业产业人才的培养, 可以为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 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制约因素, 那就是病虫害。病虫害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林业产业良好发展的一个阻碍, 而传统的林业模式在治理病虫害方面收效甚微, 所以, 使得森林病虫害肆虐。而在创新林业技术之后, 可以充分利用前沿的科学技术对病虫害加以有效的防治, 使我国的林业产业取得更好的发展。除了病虫害之外, 阻碍林业发展的还有花期受损、水腐烂根和成活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 但是传统的林业模式对于林业发展采取的是粗放式的管理, 对于作物生长所需要的一系列养分、阳光、温度等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 因此, 使其作物的生长严重受阻。在运用新的林业创新技术之后, 对这些因素进行了集成的控制, 可以有效的控制不同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阳光和温度, 等等, 从而更加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同时, 创新林业技术对于林业作物的管理也更加科学, 尤其是管理数控化, 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策略

3.1 重视发展林业高新技术

传统的林业技术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因此, 当前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应该转向依靠和发展林业高新技术。通过林业高新技术使得林木的成活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尤其应该注重对于生物技术的研究, 因为生物技术是改善林业作物的关键。同时还应该注重对于信息技术的利用, 因为当前要实现对林业作物的有效管理, 必须要依赖信息技术, 只有采取科学的手段, 才能够对林业作物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控, 从而有效保证林业作物的正常生长。

3.2 加大林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

人才培养是我国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要想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依赖于人才的培养。由于当前我国专业的林业人才较为缺乏, 所以, 必须要加大对于林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使得人才队伍的建设能够满足林业发展的需要。在当前的林业技术人员中, 许多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 他们在开展工作的时候, 往往都是依靠经验。由于他们的专业知识较为缺乏, 所以应该加强对他们的专业知识教育, 通过培训, 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林业知识, 从而能够更好地胜任当前的工作。除此之外, 相关的林业部分还应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 林业部门和林业企业可以提供给高校以实验资源, 高校便可以为林业部门和林业企业培养专门的林业技术人才。只有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 我国的林业产业才能够更快的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3 促进林业产业的升级

当前, 许多的林业企业都缺乏创新的驱动力, 所以林业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应该加强政策性引导, 促进林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进而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林业企业积极的进行技术上的创新, 才能够加速我国林业产业的升级。而林业产业的升级又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 广大林业企业应该足够重视对技术创新及产业的升级。

4 结语

工业的飞速发展给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 当前国家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进入21 世纪以来, 我国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对森林资源加以保护, 在这一背景下, 我国的林业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方面, 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 它也在不断的改善着人们的生存环境。本文对创新林业技术进行了研究, 以期推动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森林资源是我国十分宝贵的资源, 它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 必须要足够重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 必须提高林业技术的创新。我国当前的森林资源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 所以林业资源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只有加快林业技术的创新, 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 实现林业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技术,可持续发展,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高山.创新林业技术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科学种养, 2015, (03) :257.

[2]周加全.浅议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J].新农村 (黑龙江) , 2015, (14) :259-260.

[3]王丽梅.浅谈林业技术创新中问题及发展对策的探讨[J].科学导报, 2015, (11) :200-201.

[4]巴承, 朱永法.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 2011, (06) :51.

[5]宁雪.浅析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企业的社会责任[J].企业活力, 2011, (09) :69-70.

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2

1森林的重要性

森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在我国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林业产业化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功能,产业发展种类多,所形成产业链较长,因此可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改善我国当前僧多粥少,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有利于促进我国轻工业,平衡轻重工业比重,优化工业结构,森林资源不仅有极高的经济附加值,能够产生强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对社会安定和谐,国家整个工业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森林作为环境助手,对生态有多方面的保护。首先,森林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森林是一种庞大的植物,自身总有极强大的空气净化功能,是一个巨大的.自然空气净化器,对我国各种严重的空气污染进行有效清洁,改善大气环境。其次,防风固沙。森林具有极强的吸附力和凝聚力,可以抵挡沙预防尘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减少水土流失。

新时期林业种苗产业的发展对策 篇3

关键词:林业种苗 现状 发展对策 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229-01

1 我国林业种苗产业现状

近些年我国林业一直都是处于前所未有的兴盛阶段,我国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发布要加强林业管理,提升我国环境质量的命令。这对于我国林业部门来说,是抓住机遇的良好时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大力鼓励和支持林业部门的发展,对于一些中小型的个人育苗以及集体育苗的投资方都已已经获得了良好的经营模式,各级政府和国家的相关部门对林业的发展和前景也给予了更高的期望。

2 种苗产业发展特点

2.1 林木良种基地化初步形成

目前在我国很多的地区已经形成了林木发展的良种基地,很多先进省市都已经普及苗木基地的繁育基地,繁育基地的形成有助于种苗的繁育,能够实现在各个地区的种植或是种苗的繁育。可以进一步的加大林业种苗的培育范围,对于一些优质的种苗还可以选择适合其自身的气候进行定向培育。

2.2 非公有制性质育苗占主体

拒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个体或是以私营为主的育苗企业,据统计显示这些企业并不占少数,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的出现使得我国林业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国家会对非公有性质的私人繁育基地进行一定程度的资金鼓励,这样不仅对私人种苗培育基地进行精神上的激励,还会使得我国的非公有企业在种苗繁殖当中占据主导地位。

2.3 树种、品种不断丰富

在近些年当中,我国林业的品种不断的增加,随着品种的丰富,一些优良的种苗品种在如今的占有比例也不断的增高,例如有一些杨树品种,如NL——96杨、NL——895杨等优良品种在当今的林业种苗产业当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并且还有一些经过人工嫁接和杂交的柳树品种,如J——795、J——799等,除此之外我国还引进了金丝柳等众多新品种。使得我国的林业种苗种类更加的丰富。

3 我国林业在种苗产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造林品种单一,优良种苗选择空间窄小

目前我国林业虽然存在众多的种苗选择范围,但是种植者并不多,多数的种植者都是选择成活率较高的杨树和柳树,但是其他的树种且很少得到关注,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其他树种的成活率较杨树和柳树来说低很多。每当春季进行选苗的时候选择范围有限,选择空间较小。影响了第二年的种植效果。

3.2 育苗标准化管理差,病虫害严重

当今林业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属病虫害问题,由于林业在种植种苗的时候很多苗圃都加大了种植密度,国家规定是100 m2种植450株左右,但是事实上很多林业种植户为了增加种植密度将100 m2内种植株数高达700株以上,这样的种植方式确实能够增加种植数量,但是却不能达到预期的种植效果,自然就不会得到优良的种苗。当第二年种苗的体抗力会降低很多,据调查显示连续多年种植的作物出现苗木溃疡病和缩叶病的非常多,对林业的生产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3.3 苗木生产、经营监督力度有待完善

当今我国在林业监督和管理力度方面管理的较为完善,但是主要问题出现在一些小的农户身上,由于一些农户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知识淡薄,不懂得管理措施和监管方式,造成一些小型的林木场所出现很多不该出现的问题,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些状况多数存在个体户身上,或是一些无证经营者的林木场所。

4 种苗产业发展对策

4.1 健全组织机构,为种苗业发展提供保障

自从2003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一些有关林业的政策和法规,以及林业种苗协会,这些规定已经颁出,就受到很多林业界人士的关注。主要目的是为我国种苗业的发展和未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拒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很多地区推出“放心苗”的苗圃建设,并在特定的时间内对一些从事种苗工作的工作者进行定期培训,以增加其专业知识。

4.2 建立种苗基地,加快良种化育苗进程

为了能够使良种的种苗迅速的繁育和培养,我国已经在很多地区建立了种苗繁育基地。在2003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种植种苗面积已经达到174公顷,培育的种苗主要用于绿化和造林,为国家实现绿化和环境保护作进一步的贡献。预计到2020年我国可以实现预期的绿化成果。

4.3 明确职责分工,加强育苗技术指导

为了使种苗的育种工作得以落实,林业有关部门需要对工作人员的分工做具体的落实。主要需要落实的部门是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由于技术部门在种苗的繁育和种植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加到对此部门的管理和人员的培训。重要的是对技术指导人员加强相关技术的培训。

4.4 优化树种结构,培育乡土树种

目前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存活率高的树种越来越少,造成了树种单一的现象。为了维持原有的生态系统,林业在繁育种苗的时候应当注重多元化的发展,增加种苗的繁育品种。积极推广一些适合我国地区种植的树种,为实现林业绿化做出应有的贡献。优化树种并非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需要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这就需要技术人员的细心和观察,培育优良树种、推广优良种苗。

4.5 加强依法治种,强化种苗行业管理

为了使种苗的种植得到广泛的推广,应当加强我国的种苗行业管理,加强种苗的依法种植力度,例如严格控制《种子法》等有关法律的相关规定,并且强化种苗的监管和监督的力度。林业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有关人员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并且林业部门所选用的种苗应当经过省级以上林业部门的审定的品种。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我国林业受到大力扶持的时代下,我国林业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不仅要繁育一些适合我国某些地区的种苗,还要全力推广林业的种植进程。为了实现生态建设的发展做出应该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勇.“入室”环境下国营林业产业的对策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2(2):54-59.

[2]段绍光.河南省平原农区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基本框架与对策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1998,18(2):24-25.

[3]李朝忠.关于加快山东省林业产业化发展途径的探讨[J].山东林业科技,2002(增刊):95-97.

论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的协调发展 篇4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协调发展

现如今,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同时也对林业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但是, 由于林业资源增长速度十分缓慢, 无法充分满足于现代社会对林业资源的需求, 致使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问题日益加重。因此, 本文将会以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的协调发展作为重点研究课题, 具体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关有效的改善措施。

1 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如今我国的林业工作中,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独立的, 没有产生应有的关联。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两者具有不同的利益取向。

目前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森林资源的分布

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山区是我国森林资源的聚集地, 贫困地区发展的重点是经济建设, 从而忽略了对生态资源的保护, 致使地区的林业资源不断遭到破坏。

1.2 林业体制需要改革

目前我国的林业体制已经不能满足林业产业发展的新需要, 在某种情况下反而成了林业产业发展的障碍。

1.3 国家对林业的投入不够

资金的不足是限制林业产业发展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 同时对林业发展的保护性政策的缺失, 也使得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遇到瓶颈。

此外, 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引起的自然灾害在近年来也时常发生。天气变暖, 多地出现的高温状况, 洪涝灾害, 泥石流的发生都是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引起的, 乱砍滥伐是导致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 我国林业的砍伐量明显大于种植量, 怎样做好林业产业的发展和生态建设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

2 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2.1 两者间相互制约, 存在矛盾

首先, 当前人们对于林业资源的索取与林业建设投入呈现了不平衡的比例, 这才导致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之间产生了相互矛盾的问题, 当人们在对林业产业进行投入时, 更多是侧重于经济效益。其中, 生态效益的获取较为缓慢, 并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因素。而林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则是注重于经济效益, 相关的劳动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创造最大化的经济利益。但是, 林业建设带来的生态效益远远要久于生态效益, 因此这是一个逐渐在发展与进步的过程, 虽然生态环境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的改善, 而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 才会使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2.2 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这两者之间不仅仅是相互制约、相互矛盾的关系, 更是相互依存和发展的关系。并且, 林业资源作为林业产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林业生态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能够有效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促使森林生态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如果没有森林, 就无法保证林业生态建设的顺利开展。所以, 在林业产业的建设过程中, 我们应该将森林中的林业资源为主, 一旦缺少其中任何一点, 都将会极大限制到林业产业的长远发展。另外, 从生态建设角度来看, 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 协调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3.1 加强林业循环体系的建设

现如今, 在一些发达国家中的林业发展水平较高, 我们可以通过借鉴这些优秀的管理经验, 加强建立起完善的林业循环经济体制, 切实根据林业产业生态学理论知识, 这样有利于保证林业产业资源的输入, 还可以对废弃物的排放进行有效的控制, 真正实现对林业生态系统起到保护的作用。并且, 由于林业产业体系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循环体, 其中, 前者将废弃物排放以后, 后者将会作为生产原料进行循环利用,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林业资源的利用率, 从而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3.2 加大实施森林认证的力度

森林认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利用市场机制的职能作用来对森林经营进行管理, 具体包括了两方面工作, 经营认证和产销监管认证, 能够对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发展之间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当前, 在部分林业发达的国家中, 已经实施了森林认证, 以此来验证自己生产的林业产品并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让林业企业自觉主动的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但是, 就我国当前森林认证工作现状来看, 虽然逐渐受到了林业企业的重视, 但在实际的认证工作中, 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进一步提高我国森林认证管理水平, 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3 加快相关政策体系的完善

目前我国对林业资源的消耗越来越严重, 大约一半的木材要靠从国外进口, 但是为了保证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 还必须不断扩大森林的覆盖率。于是如何解决好这两方面的矛盾, 关系到整个林业产业的发展和未来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要充分调动人们种植森林的积极性, 政府要加强营林方面的政策鼓励, 并给与适当的经济奖励, 做好林业生态建设。努力发展高质量的森林资源, 使林业产业得到发展,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调节好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促进两者的和谐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当前林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首先要及时对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之间的矛盾问题进行解决, 对这两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 同时采取相关有效的改善对策, 从而确保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海雷.探析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J].科技与企业, 2012 (7) .

发展林业产业 增加林业职工收入 篇5

发展林业产业 增加林业职工收入

摘要:乌苏林场管护着天山中东部东西长150千米、南北宽10千米的`国有林区.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不仅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而且职工年收入由2002年的8 565元增加到目前的23 560元,企业经济实力也显著增强,走上了一条林兴民富的健康发展之路.作 者:马景明  作者单位:乌苏林场 期 刊:新疆林业   Journal:FORESTRY OF XINJIANG 年,卷(期):2010, “”(3) 分类号: 

峰山林场林业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篇6

一、峰山林场基本情况

峰山林场地处黄垟乡峰山村,始建于1961年3月,经营总面积1.57万亩,活立木总蓄积9.34万m3,森林覆盖率89.6%,自建场以来至1999年间,该场累计向国家出售优质木材近1.3万m3,实现收入800多万元;实施“天保工程”以后,林场积极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六年累计人工造林1300亩,封山育林26000亩,争取项目资金200多万元。林场现有干部职工12人,临时工16人。下设4个护林点。

二、峰山林场发展产业项目需要理顺的关系

1.产业开发与林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国营林场承担着国家生态建设的重大使命,而产业发展又为国营林场的快速发展带来效益和活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国营林场应在继续大力抓好营林生产、森林管护等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去开拓市场,增加效益,用产业开发的利润来促进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决不能干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情,即要确立林业生态建设的主体地位。

2.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产业开发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采挖大苗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林场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与中央生态工程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的生态保护与发展的重大决策有勃,不宜提倡,应力主建设山地固定生态苗圃,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而决不能拆东墙补西墙。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峰山林场产业开发项目多,任务重,要科学安排,合理布局,小的利益服从于大的利益,个体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项目利益要服从于林场的整体利益。各项目之间既要相对独立,又要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业开发均衡发展,从而实现产业利润的最大化。

4.内部利益和外部利益的关系

产业开发要与地方经济的发展融入到一起,跳出林场看产业,跳出行业看发展,让林场的产业开发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协调,加强横向联系,尽可能取得当地政府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这样,产业开发的路子才可能越走越宽,稳定发展。

三、峰山林场发展产业项目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

要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武装头脑,用“发展才是硬道理”来指导林场的产业开发,用发展的成果来解决和实践发展过程中一切困难和问题,要对市场充分调研,科学决策,制定规划计划,付诸实施,从而使产业开发达到预期的效果。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领导决策要集思广益,多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对职工群众的要求和愿望要深入研究,认真落实,一切依靠职工,一切为了职工,把领导决策主张变成职工的自觉自愿的行动,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职工,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实现场兴职工富的目的。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事求是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不能够坚持实事求是,就谈不上科学发展,林场的产业开发要注重调研,因时因地因项目不同而变化,各产业项目随着市场的变化,政策的调整会有所调整,这就要求要对产业的发展环节,发展方向有所调整,要立足资源、科技、市场,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这样各项产业开发才能够做得更好。

4.坚持创新的原则

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保证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入的灵魂,离开创新,企业就没有活力,就没有竞争力。林场在产业开发的各环节、各项目中,要充分引导人才优势,利用资源优势,以创新的手段,提高项目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从而进一步保证产业开发做大做强。

四、峰山林场发展产业项目思路

1.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创办特色产业。以自身优势为依托,从实际出发发展产业项目,办出特色,做大产业,提高项目的成功率。例如速生丰产林的建设等。

2.种养起步、由易到难,小步快跑、由小到大,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发展多元化产业。依托自身森林、土地、技术队伍等优势,从小处着眼,发展“短、平、快”的种植、养殖业等项目,打绿色品牌,树林业特色,循序渐进。例如发展高山蔬菜、牲畜养殖、林下种植等。

3.科学发展人工商品林、生态经济兼用林及种苗、花卉项目。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政策的实施,木材及其制品短缺,峰山林场依托自身资源,借助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的机遇,实施人工商品林采伐。2004年首次进行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当年取得圆满成功后,2005、2006年继续实施,三年累计采伐人工商品用材林面积25.3hm2,蓄积2180m3,出材量4558m3,实现收入40多万元。同时,林场还要抓住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大力营造生态兼用林,这样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此外,林场还应充分利用自己的长项,大力发展种苗和花卉产业。采取“集中建园、分户管理、统一服务”的模式,注重名优特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

4.开阔眼界,抢占市场,走出林场发展多元化产业。峰山林场还可以跨越区域界限,打破行业封锁,在其他产业上大做文章,实现增收创收。例如园林绿化、青田石材开发、商贸服务、水电站等行业。

五、峰山林林场产业发展对策

1.盘活资产,挖掘潜力

对原来兴办的各类项目实行改组和改制,通过租赁、拍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形式盘活现有资产,使其发挥效益。

2.精心改革,注重思路

改革的本质是制度创新、权力再分配和利益关系调整,也是推动林场自我完善,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林场改革有利于加快林业发展;有利于跳出林业,搞活国有林场;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改善职工待遇;有利于大胆创新,调整生产关系,平稳推进的原则。改革中做到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家庭生态林场”,实行林业三大效益并重。因场制宜,因势利导,分类指导,把改革的力度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林场职工的承受度结合起来,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林场,使职工真正成为改革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解决好改革中的各种矛盾才能使林场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3.科学管理,富裕职工

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7

1 长水河农场林业产业基本情况

长水河农场地处小兴安岭西南麓, 位于北安市境内, 隶属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管理局。全场占地总面积4.5万hm2, 耕地2.4万hm2;森林面积9067hm2, 其中:人工林4827hm2, 天然次生林4240hm2;林木总蓄积量43.3万m3。森林覆盖率达到20.3%, 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5.3%, 人口13199人, 职工2956人。覆盖境内有南北河、讷漠尔河、王老好河、长水河、柳毛河5条无污染河流, 属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按照总局党委书记隋凤富同志提出的“造林绿化与发展林业经济相结合, 与发展林业产业相结合, 与职工致富相结合”的发展思路, 长水河农场结合自身独特的自然优势, 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 坚持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 在理清思路中发挥优势, undefined在统领全局中抓住关键, 在重点突破中整体跃升, 强力打造了以“林木、林园、林下”为主的林业经济产业。林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了“八大”种植区域, 培育苗木品种100余种。现已建设成为拥有苗木存量5000万株、占地300hm2的集生产、示范、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苗木生产基地。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林下经济, 培育建成了美国提子、坚果嫁接、五味子及万亩杞柳种植基地, 构建了林业经济占农场经济“半壁江山”的新格局, 农场被总局确定为垦区惟一的林业经济示范场。

2 长水河农场发展林业产业的基本做法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 长水河农场从一个弱场穷场, 发展成为一个生态环境优美、林业产业发达, 职工增收致富快, 农场经济效益好的强场, 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以战略思维审视自身, 制定科学合理的林业发展规划

在富民强场进程中, 长水河农场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 发展林业是职工增收致富的坚实基础, 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坚实保障, 始终把林业产业发展摆在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他们坚持规划先行, 围绕场情, 深入调研, 借助“外脑”, 确定了本场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项目、产业布局和保障措施, 科学制定出了适合本场林业产业发展的具体规划, 千方百计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同时, 他们改变发展观念, 拓宽发展思路, 探索出以发展林木、林园、林下“三林经济”为主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每年召开林业专题会议, 解决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每年拿出一定资金重奖林业经济发展大户, 鼓励职工植树造林, 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 把林业办成了长水河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2.2 以造林绿化为重点, 培植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 长水河农场始终坚持大面积、高标准造林, 大力培育森林资源, 发展以造林绿化为主的林木经济, 培植了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 也实现了“人居楼房中、楼置花园中、花园森林中、森林自然中”的城镇建设理念。农场始终坚持“造林绿化与发展林业经济和林业产业”相结合的原则, 在绿化的同时, 扩大以杞柳、五味子、坚果种植为主的经济林种植面积, 实现农场与职工双赢。从2008年开始, 农场以每年133hm2的造林速度发展, 2009年实施了“全场总动员, 大干三十天;四年任务一年完, 再造秀美山川”的“万亩大造林”工程, 投入资金1100万元完成造林533hm2, 实现了“四年任务一年完”的工作目标。2010年, 农场又投资600万元完成造林绿化133hm2, 共栽植各类苗木85万株, 实现了全场累计人工造林5733hm2。与此同时, 农场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共栽植“公仆林、党员林、青年林、护士林、金盾林、学生林”3万余株, 形成了“人人爱林、人人造林”的良好氛围, 实现了“一夜成林”的梦想。2011年农场又紧紧围绕“抓城”建设, 按照绿化与坚果、杞柳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完成场部133hm2造林绿化任务, 并且加速大苗栽植进程, 完成容海公园的卧虎山度假村和凤凰岭度假村的高标准绿化任务。预计到2020年全场将实现森林总面积11333hm2, 森林覆盖率达到25.2%, 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0万m3, 林木蓄积以每年3.78万m3速度增长, 按每立方米300元计算, 年增值1134万元, 户均200m3, 价值6万元, 林木资源总价值3亿元。

2.3 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为主线, 推动林业经济处处开花

为了给职工群众寻找更多的致富门路, 长水河农场认真研究场情, 积极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 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把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作为促进农场经济发展、职工可持续增收的一个突破口。充分利用现有的林地资源、林木资源、荒山弃地, 发展林下经济, 探索出“房前屋后种五味、空地闲壤插杞柳、荒山弃地栽坚果”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调研得知, 杞柳种植一次可连续采收6~7年, 是一项当年投入当年回本, 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的产业, 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而且从种植、管理到加工、成品制作等过程需要大量劳动力, 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是解决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好项目, 是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好产业。2007年, 农场引进山东的柳条在农场试种, 获得成功。于是近2年, 农场通过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对种植户进行科技示范、农场出台回收优惠政策等措施调动种植户的积极性, 重点发展杞柳种植。2011年全场杞柳种植已发展到1333hm2。该场计划到2015年, 全场杞柳种植发展到6667hm2, 带动周边赵光、红星、二龙山、龙镇4场种植杞柳13333hm2, 形成2万hm2的柳编原料种植基地, 实现产值5.4亿元, 职工收益1.8亿元, 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可增加1.5万元。

2.4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大力推广林业种养殖先进实用技术

长水河农场大力实施林业富民工程, 根据当地实际和职工意愿, 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 重点发展五味子、杞柳和苗木, 创造性的发明了“松柳间作”栽植模式, 即在造林地的松树苗间种植杞柳, 两者互不影响生长但却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创造性地开展苗木培育、定植方式、修剪整枝定干成形、灌溉管理等先进适应技术, 取得了明显突破。农场按照“实用、管用、够用”原则, 围绕林业产业发展, 以致富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 实施“一年一户一人一技”致富技能培训工程, 大力加强培训力度, 聘请东北林业大学专家采取课堂授课、现场实习、召开现场会、制作科教专题片等有效形式, 积极开展了林业科学管理、适用实效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科技素质, 着力培养出了一批土专家和典型示范户。

2.5 以规模化经营为突破, 寻求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为了培育农场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长水河农场以总局党委提出的创建“森林垦区”战略为契机, 依托林业经济示范园区, 聘请有关大专院校专家帮助进行规划论证, 总投资3000万元, 重点打造占地面积333hm2的苗木生产基地。基地现有喷灌设备10套, 保护地钢骨架大棚30栋2万m2, 温室大棚2栋640m2;较大规模晒水池3个, 占地面积4.5hm2;苗木窖3栋800m2, 规划出针叶育苗区、花灌木区、中草药区、休闲区、嫁接区、大棚区、花卉区、果树区和杞柳区九个区域, 拥有苗木8000万株, 100余个品种, 可满足北安管理局及周边地区造林绿化用苗, 实现年利润1000万元, 为绿化垦区做出了贡献, 实现了职工增收, 企业增效。

2.6 以产业化经营为目标, 进一步延伸林业产业链

没有稳定的市场, 林业产业发展就会失去根本动力。长水河农场一手抓杞柳种植, 一手抓柳编工艺市场, 形成良性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对市场需求研究, 及时掌握市场信息, 大力发展订单林业, 按照市场需求组织产品生产。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该场成立了临沭北大荒柳编工艺品有限公司, 在2009年春秋两届广交会上, 临沭北大荒柳编工艺品有限公司与德国、约旦、波兰等7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订单198份, 出口创汇300多万美元, 折合人民币2100万元。同时, 为拓展国内市场, 在临沂地区建立20多个销售代理点, 在上海、重庆、北京、哈尔滨等大中城市设立了4家产品代理商, 国内市场销售额达800多万元。目前公司生产的柳编产品已由建厂时的几百种发展到7000多种, 新产品开发2000余种。“虚拟经济、实体发展、先进市场、打造品牌、后建厂房、带动基地”的创业发展观, 不得不说是一种睿智, 一种创新。如今长水河正按照“引进来、走出去”的要求, 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 着力稳定传统出口市场, 积极开拓新兴国际市场, 长水河北大荒柳编工艺产品正在跨步走向世界。

长水河的实践证明,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对于加强生态建设、繁荣地方经济、促进兴林富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长水河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 值得垦区森林资源丰富的农场认真学习借鉴, 不断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3 垦区发展林业产业的战略思考

在总局全力加速推进“强工”的大环境下, 在加快推进森林垦区创建活动中, 垦区林业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应成为林业的重要任务, 部分林业资源大场应以林业产业的大发展实现自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在推广长水河农场发展林业经济的新模式同时, 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3.1 切实加强领导, 尽快完善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垦区各级要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切实加强领导, 建立林业建设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 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 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 加大对产业化发展的引导力度。要集思广益, 善用“外脑”, 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地编制区域“林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明确林业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布局、主要任务及措施, 科学引导西部小兴安岭山区、半山区、东部完达山区农场发展林业产业, 同时要注重与“创建森林垦区”活动的衔接, 及时制定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业产业规划, 构建科学合理的林业产业规划体系, 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

3.2 明确发展重点, 尽快提高林业产业化水平

从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出发, 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需求, 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培育支撑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优势产业, 做强林业产业链。垦区的苗圃无论在规模和管理上都明显优于周边地区, 在此基础之上要做大做强育苗产业。林果传统产业也要壮大, 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推广丰产栽培技术, 提高苹果、梨、李、葡萄等经济林产量, 抓好基地建设,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垦区位于哈市和齐市的近郊农场林业应该发展围城经济, 以果蔬、花卉、食用菌等为主抢占市场, 远离城市农场应以苗木、特禽养殖、食用果等为主, 各农牧场应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做大做强苗木产业、食用菌产业、果蔬产业等, 把地理、气候、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3.3 制定优惠政策, 尽快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

林业是一项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回报慢的产业, 仅靠群众和少量的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需要总局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因此要制定扶持林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增加林业投入。

a.用好用足国家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积极向上申报项目, 争取资金投入。同时提高农发基金支持林业产业的比重, 恢复并提高林业基地建设项目;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将农业政策保险、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惠及林业产业。

b.鼓励职工以林地、林木入股, 参与林业生产;建立森林资源评估机制, 允许垦区职工以林地、林木等林权证明, 在农村信用社融资、贷款。

c.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林业, 精心谋划, 设计一批有规模、有优势、有潜力的林业产业项目, 通过招商引资平台吸引本地、外地的企业投资开发林业产业;建立合理、有效的林地流转机制, 解决投资者在林权、采伐等方面问题, 努力形成以企业和职工自筹为主, 总局扶持为辅, 金融和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的林业产业投资体系, 加速建成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3.4 实施科技兴林, 尽快提高林产品的竞争力

a.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 组织开展林业科技攻关, 大力开发传统加工业,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培育扶持林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新型森林食品、林特产品加工业, 延伸林业产业链, 增加产业附加值;应重视品牌建设, 对获得绿色林产品、森林食品基地和特色基地等称号的, 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b.大力推进科技兴林, 制定科技兴林实施方案, 理顺、健全林业科技推广网络, 加强农场林业科和技术推广站科技能力建设, 提高林业总体科技水平, 搞好科技示范, 在重点林业大场设立林业科技示范园区, 延伸科技服务功能;加强对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 努力培养一支研究推广能力强、专业结构合理的林业科技队伍, 提高研究和推广指导水平。

c.加速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转化应用, 大力发展林业科技产业, 筛选并组装集成一批技术成熟、应用面广、见效快的科技成果予以重点推广应用, 总局科技经费安排中要加大对科技兴林的支持力度, 对关键难题可进行技术招标, 提高科技进步对林业产业发展的贡献率。

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8

林业贷款可以说是我国很多部门协调工作, 针对林农和林业相关单位贷款难, 贷款的资金缺乏等问题, 展开的一项很好的政策。林业局, 财政局, 和各个银行还有其它融资机构。各级领导都需要密切的关注林业贷款, 要将贷款资金落实到实处。要林业贷款充分发挥资金的有效作用, 加快林业建设, 增加林农收益。在新时期, 我国对林业贷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开展的政策和福利也越来越多, 使得贷款资金增多, 为建成丰产林区和护林防护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链。有了资金就有了建设和发展的实力, 林农可以利用贷款所获得的资金, 发展经济型林业, 增加种植苹果, 枸杞等多种经济产物。增加林业经济收入, 同样可以安置很多待就业人员, 从而带动林农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好的项目自然会引起社会的关注, 各个融资机构也会将大量的资金投放在林业贷款业务中, 这对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1.1 一个产业想要长期的发展就需要不断的反思自己不断的去创新, 对于林业产业, 我们想的不应该仅仅是如何去保护好林业产业, 还要考虑新的发展道路, 保护和发展相互合作, 我们需要对目前我国的林业产业进行调查, 要积极的关注林业产品的加工, 花卉的种植和出售情况, 森林旅游业一些林业的主要产业。按照国的政策和执行方针, 以林业贷款为中心, 落实一些以龙头产业为主的贷款项目, 对待开发的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要林业发展成为持续不断发展的项目, 在此林业贷款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国有林场在我国的林业资源中占有的比例是最大的, 许多自然保护区以优美的环境吸引游客前来。有了林业贷款, 可以获得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森林旅游建设中。有了资金可以建设旅游基地, 有了资金可以对原有的风景区进行宣传, 有了资金可以在自然保护区培育和种植更多的苗木。旅游基地同时还可以发展当地的饮食行业, 娱乐行业的发展。大量的苗木不仅仅对我国植树造林工作提供了坚硬的物资保障, 而作为经济产物还可以增加林农的经济收入, 从而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当然这些工作的和项目发现的前提就是林业贷款的落实。所以林业贷款与林业发展有着不可小看的推进作用。

1.3 小额贷款对林农有很大的作用, 农民可以说是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 他们的经济收入和人均收入水平都需要很大的提升, 一切的活动离不开物质的保障。农民没有资金就像是空有一身能力却没有办法没有机会去发挥一样。但是林业贷款对于农民有了很大的帮助, 他们可以拥有资金去创建大量的经济型作物林地, 如苹果、桃子。根据当地的真实情况种植与之项符合的水果或药材。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林农贷款的的总金额逐年增加, 因为更多的人发现了林业贷款对于林农的帮助和好处, 他们才会主动地加入到贷款之中, 这对林农的经济收入, 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都有显著的效果, 也实现了林业贷款对于促进林业发展的目的。

2 加强管理, 强化服务, 加大力度推动林业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林业贷款对于林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促进作用, 但是如果不能将林业贷款工作有效的去落实, 不能保证贷款者快速的获得贷款资金, 我们怎么能看到林业贷款推进作用的效果呢。所以这就需要加强对林业贷款的管理, 做到真正的去帮助需要资金的林农或是过关单位。

2.1 加强领导的管理, 无论是政府机关或是放贷机构我们都需要增加对林业贷款项目的重视程度, 要将工作提到眼前, 高度重视。要不定期的, 时常进行监督和调查, 对贷款落实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处理, 并开会学习, 使得大家以后面对该种问题该如何应对。还要加大宣传力度, 要林农和相关单位, 真的意识到林业贷款的意义和作用, 要资金缺乏者主动参与到林业贷款工作中, 从而解决自身的资金需求。不仅仅对贷款者的宣传, 我们也需要放贷机构理解, 林业贷款不仅是为了可以扩展放贷机构的业务, 更是要知道所作的事情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使其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2 为规范贷款及贴息资金管理, 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制定了《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 省财政厅、林业厅也联合制定了《甘肃省林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各市县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研究制定各自的管理办法, 同时要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林业小额贷款管理办法, 进一步规范项目的申报、贴息审核、资金拨付、监督检查等工作。

2.3 抓好落实, 推动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切实发挥林业贴息贷款在增加森林资源、壮大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农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突出重点, 打造特色, 培育龙头, 产业化推进。一是要对林业产业进行科学规划, 依据规划确定扶持重点。二是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运营模式, 依托基地建设带动开发利用, 注重产品精深加工, 延长产业链条, 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大力发展用材林、经济林、林产品加工、种苗、花卉、森林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为主的林业支柱产业, 确保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要抓好项目的储备, 根据资源、市场等条件, 选好选准项目, 充实项目库, 及时储备一批发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四是要主动服务企业, 想企业之所想, 积极为资源培育企业、造林大户等提供技术、信息、投融资等方面的服务, 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 为林业产业发展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五是要按规定审查、筛选符合林业贴息贷款范围的项目, 严格贴息申报, 确保项目的真实可靠, 规范运行。通过贴息贷款的扶持,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建设, 切实推动全省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2.4强化监督, 确保项目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加强贴息贷款的监督检查, 是确保资金安全运行的有效途径。随着我省林业贴息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 监督检查的任务越来越紧迫, 各级财政、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要对林业贷款及贴息资金的到位、使用和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对项目进展缓慢、资金使用不规范等要督促和整改, 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 确保贷款及贴息资金专款专用, 安全有效运行, 提高贷款使用效率, 使林业贴息贷款在林业产业建设和林农增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林业贷款项目在我国的林业发展工作中, 就像是汽车的轮子, 只有它的运转才能带动车子的前进, 我们需要各个部门高度重视, 对工作快速的落实到实处, 将林业贷款项目对林业发展的意义和目的完整的体现出来, 从而使我国的林业, 快速的, 稳定的, 健康的, 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诚忠, 刘群, 郭训忠.引导林业贴息贷款项目实现最大效益[J].中国林业, 2012 (4) .

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林业产业在发展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是世界各国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关键。在当今经济的发展中, 为了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需要, 林业生态建设在林业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林业作为世界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是世界上各个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产品输出的关键内容, 同时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生态建设当中, 主要强调人与自然、经济与自然各方面的协调发展[1]。本文对林业产业的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做出了详细的介绍。

1 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据有关资料统计, 我国在20世纪初期, 森林资源相当丰富, 其中森林覆盖面积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5, 但是在20世纪之后, 很多资源型的国家在我国大量的开发和发展, 对森林资源乱砍乱伐的现象比较严重, 使得我国森林面积大量的减少, 从而造成了生态资源失衡的现象。近年来, 我国很多地区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 人们也开始对森林的保护开始重视。就目前来说, 我国依然处于对各方面进行发展的阶段, 林业资源短缺和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 因为在林业的建设中, 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当今林业企业生产的主要内容以及生态建设工作的主要方法, 不仅如此, 生态建设也是当前林业工作的主要内容。

2 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使用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发展的战略方针, 在林业产业的发展中主要有2个方面的含义得到体现:在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下, 还要保证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林业产品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 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中对需要林木的开发, 一定要满足当前林业正常发展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不能对林业进行过渡的开发、砍伐, 这样不仅仅会影响林业的发展, 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林业资源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 也应该为经济的发展中所需要的林业材料进行有效的提供, 从而进一步使得社会经济能够进行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还能够保证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达到一种平衡的效果[2]。正因如此, 林业产业的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之间是存在很大的关系的, 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发展。

2.1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的矛盾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矛盾关系, 而造成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林业生产的时候, 在林业生产的时候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取向和劳动者自身利益两者之间产生的。在对林业生产以及再生产的过程中, 对一定的劳动进行合理的投入和耗费, 与此同时, 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但是这些经济效益或者生态效益并不是一瞬间体现出来的, 而是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发展, 劳动者才会先后感觉到效益。对林业产业进行合理有效的发展, 主要应该对经济效益进行合理有效的体现, 对于劳动者获得经济效益是可以直接体现出来的, 而且和劳动者现阶段局部的经济利益是有着直接关系的。但是生态建设主要所体现的还是生态效益, 而生态效益又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一般是不能够立即体现出来的。

2.2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相互促进

在林业的生产过程中, 林业生产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之间不仅仅存在着矛盾的关系, 还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和人们对森林、林业产业以及林业生态的认识有着直接的关系。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两者之间都是以森林为基础的。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被破坏的植被进行有效的恢复, 从而进一步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质量, 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建设。另外, 林业生态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满足林业产业生产发展需要的, 两者之间相互依存, 缺一不可。所以,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直接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是辩证和统一的, 按照经济学方面讲,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之间都是实质的经济关系, 生态经济效益就是两者相结合的产物。所以, 在林业产业的发展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提高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 不仅让林业生态建设得到充分的发展, 还应该要林业产业得到有效的发展, 这样就能够达到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幸城.谈国有林场目前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农业, 2013 (02) :16-17.

林业休闲产业的发展路径 篇10

关键词:林业,休闲产业,发展路径

自由是人的本质和最终需要, 休闲是实现自由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休闲消费已经成为测度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发展休闲产业己经成为国际化的大趋势, 以旅游为主导的林业休闲产业, 成为我国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林业休闲产业以生态和环境的维护与改善为宗旨, 具有较强的产业依托性和地理性特征, 并体现了产业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的现代产业发展趋势, 以生态和环境的维护与改善为宗旨。发展林业休闲产业对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和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林业休闲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林业休闲产业的概念

林业休闲产业是指以森林资源为载体, 具有同类社会经济功能, 提供各种服务劳动, 满足人休闲需求的企业集群。它包括4 个主导产业:旅游休闲产业、文化休闲产业、体育休闲产业和康体休闲产业。

2林业休闲产业的特征

(1) 较强的产业依托性。林业休闲产业主要以林业为依托, 是林业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或主体, 也是休闲产业的主体。 (2) 较强的地理性特征。林业休闲产业主要指林区范围内的休闲产业, 以促进林区经济的社会发展, 增加属地居民收入为目标。 (3) 体现了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生态化是21世纪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林业休闲产业是人类构筑经济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实现良性循环的新型产业模式, 只要进行合理运营、科学管理, 能达到充分利用林业生态资源、减少废物产生、消除环境破坏、实现永续利用的目的。

3我国林业休闲产业发展的成果

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导的林业旅游休闲产业在国外发展迅速, 发达国家森林旅游休闲以森林公园休闲、地质公园休闲为主导产业。森林公园在欧美称为国家公园, 日本称为国立公园, 国际保护及自然资源联盟统称国有公园。发达国家森林公园业发展较早, 目前美国90%以上的林地都允许公众进入进行户外游憩。在拉丁美洲, 森林旅游收入占总收入的90%。而我国的林业休闲产业存量没有西方多, 但是发展势头却与西方不相上下。具体表现在: (1) 我国建立了国际重要湿地30 处, 面积达343 万m2;野生动物繁育基地645 个, 珍稀野生植物培育基地493 个;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7083个, 野生动植物科研及监测机构295 个, 因此, 我国发展林业休闲产业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基础。 (2) 我国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2004 年,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为11.02 亿人次, 比2003 年增长了26.67%, 比2002 年增长了25.51%。国内旅游收入4710.71 亿元人民币, 比2003 年增长了36.85%, 比2002 年增长了21.46%。 (3) 旅游业就业持续增长。尤为重要的是, 旅游业对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职工、女性、毕业大学生等群体的就业带动效应十分明显。

4我国林业休闲产业发展的不足

4.1 发展速度迟后, 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林业休闲产品供给比较单一, 而且存在不同程度的雷同, 不能适应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职业结构、不同年龄结构、不同地区的消费需求, 尤其不能适应农村休闲消费需求。据统计, 我国目前有“宋城”90 余处、“西游记宫”800 余个、“微缩中华景观”30 余处, 文化附加值低、缺乏特色, 与属地自然景观、社会文化缺乏和谐性和一致性, 为我国发展林业休闲产业带来许多障碍。

4.2 文化附加值较低, 未能充分发挥生态文化教育功能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 生态建设既包括生态环境建设、资源再生建设, 也包括生态文化、生态道德建设。作为多民族国家, 我国的林业休闲产业文化附加值较低, 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不相适应。目前, 林业休闲人文景观、基础设施的生态文化和传统文化附加值较低, 对生态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的宣传不够, 不能满足休闲消费者的文化需求。

4.3 休闲产品价格偏高, 超出中低收入居民的支付能力

我国休闲消费支出普遍偏高, 超出中低收入居民的支付能力。经过20 多年的发展, 我国已经建成450 多家具备一定规模的游乐场和主题公园。但是统计数据表明, 90%的主题公园基本处于收入持平或亏损状态, 主要原因是中低层收入者消费不起, 无法拉动内需。

4.4 经营管理体制落后, 产业发展缺乏规划, 体制落后, 管理规制缺位

我国没有把休闲产业作为一项独立的产业进行规范和管理, 无论在产业政策或产业自身的经营管理上, 休闲产业还没有占据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重要位置, 因此, 在休闲经营管理方面形成了体制落后的态势, 我国林业休闲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

上述问题客观描述了我国林业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 为加快发展我国林业休闲产业, 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对策提供了依据。

5我国林业休闲产业发展的改善措施

(1) 实施政府导向的优惠政策, 扶持产业发展, 加强政府的政策倾斜, 如财税金融政策的扶持。 (2)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促进产业高效运行。政府制定发展规划、科学组织, 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和统一管理, 是保证林业休闲产业发展的必要前提。 (3) 发挥示范效应, 带动产业发展。在林业休闲产业建设中, 培育品牌企业, 利用示范效应, 营建产业竞争优势。林业休闲产业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适应性广的林业经营模式, 必须因地制宜、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维可.关于瑞安市生态休闲林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温州农业科技, 2010 (2)

[2] 王娇.林业休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科技资讯, 2010 (25)

[3] 胡士磊, 张松, 台朝朝.浅析休闲农业和休闲林业[J].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S2)

[4] 李培祥.试析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J].商业研究, 2008 (3)

[5] 孙晓霞.闲产业:城市发展的新动力[J].东经济管理, 2007 (3)

[6] 瞿茂生.闲农业中的林业模式[J].南林业科技, 2007 (4)

[7] 温银娥, 汤庚国.建自然、稳定、优美的城市森林景观——上海崇明生态休闲林规划设计[J].代城市研究, 2004 (12)

[8] 韩德乾.技进步与休闲产业[J].然辩证法研究, 2003 (2)

福建林业产业发展思考 篇11

关键词:林业产业 对策研究

一、福建林业和林业产业概况

福建发展林业条件优越。我省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7℃),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504.2毫米),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十分适合林木生长,自然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林分综合生长率达8.66%,明显高于全国林分林木平均生长率4.47%。且区位优势明显,是林业对台合作交流的前沿平台。二是福建生态环境优良。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4290万亩,占林地30.8%。自然保护区85处(国家级10处、省级22处,市县级53处)、保护小区3300处,保护面积占陆域面积6.8%。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8个、省级128个。据专家评估全省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超过7000亿元(不包括沿海防护林);全省森林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全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57.8%。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评比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是全国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均为优的省份。三是福建森林资源丰富。全省林业用地1.37亿亩、占土地总面积75.3%,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有林地面积1.15亿亩,森林覆盖率达63.1%、居全国第一,其中竹林1490万亩、居全国第一;森林蓄积量4.84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七,其中人工林蓄积量1.96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木本植物1943种、陆生野生动物828种,均占全国1/3。四是福建林改全国率先。2002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6年又率先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有效调动了广大林农和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增强了林业发展活力,初步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和“国家得绿,林农得利”目标,成为全国林改的一面旗帜。五是福建林业产业发达。年产商品木材近600万立方米、毛竹2亿多根,人造板、松香、活性炭等主要林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85家、境内外上市林业企业15家。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13枚、省级名牌产品156个,省著名商标92枚。2011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256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涉林人口约占农民总数的四分之三,涉林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11年农民人均涉林收入2082元、增加365元,约为全省农民增收贡献5个百分点。截止至2012年福建省在境内外上市的林业企业已达17家,是全国林业上市公司最多的省份;今年来,有9家林业企业入选2012年至2013年度福建省百家重点工业企业名单,新增“中国驰名商标”6枚、“福建名牌产品”55个。

1.福建林业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木材:2010年全省木材生产完成1455.4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51.7万立方米。2012年1-5月全省累计完成人造板498.8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64%;木地板233.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96%。木质家具完成771.43万件,比上年增长23.65%;紙浆16.17万吨,比上年降低9.6%;机制纸及纸板249.29万吨,比上年增长9.33%。

2.出口增速保持良好

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新市场开拓,林产品出口仍保持平稳增长,但较去年同期增幅放缓。2012年1-5月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77.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5月份完成出口交货值15.74亿元,比上年增长3.6%。

3.林业经济效益增长平稳

2012年1-5月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累计完成964.68亿元,比上年增长27.8%;累计完成销售产值938.85亿元,比上年增长27.7%;产销率97.32%。

二、我省林业产业存在问题

1、林业政策设计没有充分考虑林业产业发展问题

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天然林的木材采伐量下降,这对林业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就目前实施的林业政策来看,除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以产业发展为主外,其余五大工程都是生态建设,这些工程的实施都有一定的时间期限,无偿的财政资金也有一定额度,工程期满后,财政是否还能保证项目和人员所需经费难以确定。所以,从现在起,就必须考虑林区工人和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生计问题,必须注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注重生态的林业,是难以持续发展的林业;而不注重产业的林业,是缺乏活力、没有后劲、没有希望,也没有地位的林业。没有林业产业的发展,生态建设难以为继,没有林业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的成果也难以巩固。限于资金、资源、技术、市场、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最可能的选择是依托林区和林木资源,发展林业产业,包括林下种养殖业、林产工业、生态旅游业等。林业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木材加工业的发展,有利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进而缓解人口、经济增长对森林资源消耗的压力,支持生态建设。

2、林业投融资政策不健全,投入资金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林业发展缺乏资金投入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林业投资以政府投资和社会公益性投资为主,市场引导的产业发展性投资只是辅助部分。随着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林业建设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其中,发展和保护资金严重短缺,极大地制约了林业事业的持续发展。

三、发展我省林业产业对策思考

1、要健全林业产业政策,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当为林业重点工程区的替代产业、主导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政策支持,通过替代产业的壮大,实现林业产业向非林产业转移。在搞活大中型企业的同时放开小企业,大力调整林区资源利用结构和林业经济结构。国有林区应当尽快建立新的产业体系,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局面。可以鼓励林区林业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开展野生动物养殖、生态旅游和花卉盆景种植等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林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2、要为林业产业劳动力转移提供政策支持

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天保工程中的富余分流下岗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同时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分流职工的转岗培训,促使下岗、转岗人员实现再就业。要为林业劳动力转移到林区外就业提供政策支持,以便减少人类生活对森林的依赖,促进森林保护。

3、要健全林业产业投融资政策

首先,确立公共财政投资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使政府投资林业法定化,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投资范围,完善政府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第二,继续实行林业治沙贴息贷款政策、积极推进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吸引低成本保险基金的介入、加大对造林投资主体的信贷扶持;第三,拓宽林业建设的社会资金渠道,广泛地向社会筹资,建立生态效益受益者补偿受损者政策;第四,建立森林生态服务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改革国家公益林建设体制和运行机制,培育森林生态效益交易市场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资金自我积累;第五,为完善社会资金投入林业提供政策保障,必须制定林业优惠政策和林业税费减免政策。同时,改革育林基金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森林、林木和林地转让市场。

4、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

最近,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的意见》,提出今后将加强战略合作,共同把发展森林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实现兴林富民战略支撑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意见》指出,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为主要依托的森林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推动我国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中显示出强劲动力。在《意见》中还提出了我国森林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了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的政策和保障措施。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法规、标准,推动地方性法规制定,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将森林旅游发展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争取将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林业基本建设中央投资计划,扩大林业信贷对森林旅游的扶持,积极推进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这个意见的出台,明确了我省发展林业产业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发展森林旅游业,这也同时是一个新兴环保的产业,是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

5、积极发展林业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

目前林产工业企业许多在做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这是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企业发展的一种积极选择,例如人造板企业向上下游、木地板企业向整体家居的拓展。东方不亮西方亮,多元化的优势可分散经营风险,品牌有延展空间,销售终端有互补优势,消费者有一揽子解决的方便。但問题是拓展的目标与资源是否匹配,如企业家的驾驭能力,各个层次人力资源的招揽和使用,企业的融资能力,设备、技术、物流等条件以及运营的经验,新品类终端产品售后服务能力的建设等,甚至要考虑到新项目建设和试产期老项目的营业收入能否支撑企业,其经营现金流能否满足扩张愿望在总量和时间上平衡。

6、大力发展林业高科技产业

林业高新技术的特点决定了林业风险投资相对于一般风险投资不仅投入多,而且风险更大,收益也更加可观。投入多是由于林业高新技术的研发周期特别长、涉及的因素也特别多,为此,世界各国都力图使林业研发经费保持较高水平。林业发达国家往往更高,风险更大。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对林业高新技术研发的影响特别大,而且林业高新技术产品还要承受更大的市场风险。但是,林业高新技术一旦研发成功,产品为市场所接受,其效益十分可观。因此,要加大对林业科技尤其是高新技术的投入“ 尽快建立起一个新的林业科技投融资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多渠道筹集林业科研经费。应建立和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打通为林业和其他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融资的渠道,为风险投资机制顺利运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比如,政府可以和金融机构及其他定向募集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出资,建立专门为林业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服务的担保基金,以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流向林业高新技术产业;采取相应措施,细化产权交易单位,允许个人投资者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程度上的介入;充分利用产权交易市场和技术交易市场的现有条件,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的产权交易,降低进入林业风险投资的最低保证金水平;简化各种手续(给林业风险投资者适当的经济补贴,由政府直接出面或委托建立有政府背景的中介机构,对其他中介机构亦应给予一定的扶持;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条例,规范风险投资者的行为。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与对策的研究林业勘察设计》:2001年第01期 作者:王光;杨云

2、《福建林业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林业产业》2006年第10期 作者;黄家铭;唐忠

3、《关于金融支持林业产业发展的思考》:《沈阳干部学刊》2009年第03期 作者:王爱群

4、《关于创新科技管理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思考》:《林业经济》2011年第07期 作者:梅秀英

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12

1 我国林业产业现状

我国森林资源丰富, 覆盖面积达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以上。但是, 自二十世纪以来, 资源型经济在我国的普遍引用和大力发展, 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现象较为严重, 促使森林面积的大量锐减, 造成了严峻的生态失衡现象。近年来, 泥石流、沙尘暴和水土流失问题不断加剧, 森林保护也逐步得到人们的关注。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得出, 要想合理的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须在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林业资源的基础上, 综合植树造林方法对林业和树木加以补种, 做到边砍边种的森林资源利用模式, 从而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的林业发展中, 我国仍处于一个较低的发展阶段, 林业资源的缓慢增长与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矛盾较为突出, 因此在林业建设中, 生态建设已成为当前林业企业生产的重要工作内容和方式, 也是目前林业工作的主要内容。林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基础产业, 其发展程度的高低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目前的林业生产系统中, 其发展不够科学、合理, 各种林业生产体制不健全、不完善。

2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在二十世纪末, 一场持续百天的全国性大降雨引发了百年以来罕见的洪水灾害, 洪灾的产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不但冲水了无数的良田、家园, 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国民经济发展影响。在洪水影响下, 全国共有近三十个省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受灾人数高达2亿之多, 其中死亡人数更是多达数千人。经过各地的统计, 此次洪灾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近三千亿人民币。而在新世纪第一个春天, 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多天遭受沙尘暴天气的影响,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影响和威胁。而在2008年, 我国又遇到了百年难见的雪灾与地震, 其中受灾人数与经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基于这些自然灾害现象分析, 大洪水的背后主要有森林植被破坏殆尽, 水土流失严重, 而沙尘暴的背后原因在于土地沙漠化严重、荒漠化现象较为明显。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气温变暖。事实上, 就目前我国社会现状分析, 我国生态危机现象远远不止于此, 有生态恶化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和人类生活环境破坏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较为明显。就目前的社会发展中, 土地沙漠化严、干旱缺水、洪水灾害、物种灭绝和温室效应等现象已成为世界性生态问题, 其中各方面的生态影响, 都与森林资源紧密相连, 和森林资源的破坏息息相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以来都是以钢材与木材为主, 对森林的破坏尤为严重。伴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不断提高, 对经济建设需求也投入了较多的精力, 但所受到的效益却微乎其微, 其总体形势还较为严峻。就当前我国的林业状况还处于一种破坏大于治理的状态, 而形势还较为严峻。

伴随着新世纪以来, 我国国家各项生态林业工程的相继启动, 林业生态建设也逐步迈入了发展的新轨道。近年来, 生态环境破坏防治略见成效, 生态环境恶化形势也得到了相应的遏制, 局部乃至区域性生态环境逐步好转。但是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 如经济社会的调整发展生态建设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森林生态基础还十分脆弱, 生态建设的速度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不相协调, 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仍呈上升趋势, 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林业种植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木材, 但就目前的营林工作而言, 已经不再是过去单纯的获取木材的工作流程, 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于多种生态效益和相应功能进行严格控制。

3 发展林业产业必须正确处理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在木资源的承载力之内;另一方面, 要求在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上, 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换言之, 既要做到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又要参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里面既包含要不断发展林业产业,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林产品的需求, 又包含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滞社会对生态的需求。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林业整体中的两个方面, 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的因果关系。

3.1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矛盾与制约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 这种矛盾与制约关系主要是由人们在林业生产过程中, 不同利益取向和与劳动者自身利益关系不同造成的。在林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 投入和耗费一定的劳动, 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可能是负效益) , 但这两种效益被劳动者感觉到的时间先后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林业产业主要产出体现的是经济效益, 劳动者的获得是直接可见, 与劳动者之间是眼前的局部的直接利益关系;而生态建设主要产出的是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的体现是一个累积的过程, 是不容易被立即感觉到的。

3.2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依存与促进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不仅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 更主要的是依存与促进的关系, 这种依存和的关系同样与人们对森林、林业产业及林业生态的认识和利益取向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就是要恢复森林植被, 增加森林的数量, 提高森林的质量, 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离开森林也就无所谓林业生态建设;而林业产业的发展是以森林资源为前提的, 没有森林资源, 就没有林业产业, 更谈不上发展, 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结束语

上一篇:修复机制下一篇:信息资源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