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

2024-06-30

林业产业(精选12篇)

林业产业 篇1

摘要:目前, 我国林业产业发展仍旧处于一个摸索中的阶段, 而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之间的矛盾问题却越来越突出, 严重阻碍了我国林业产业的长远发展。因此, 为了更好的促进两者和谐统一的发展。笔者就通过结合自身实践工作经验, 针对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讨论, 并得出以下相关结论, 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协调发展

现如今,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同时也对林业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但是, 由于林业资源增长速度十分缓慢, 无法充分满足于现代社会对林业资源的需求, 致使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问题日益加重。因此, 本文将会以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的协调发展作为重点研究课题, 具体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关有效的改善措施。

1 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如今我国的林业工作中,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独立的, 没有产生应有的关联。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两者具有不同的利益取向。

目前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森林资源的分布

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山区是我国森林资源的聚集地, 贫困地区发展的重点是经济建设, 从而忽略了对生态资源的保护, 致使地区的林业资源不断遭到破坏。

1.2 林业体制需要改革

目前我国的林业体制已经不能满足林业产业发展的新需要, 在某种情况下反而成了林业产业发展的障碍。

1.3 国家对林业的投入不够

资金的不足是限制林业产业发展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 同时对林业发展的保护性政策的缺失, 也使得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遇到瓶颈。

此外, 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引起的自然灾害在近年来也时常发生。天气变暖, 多地出现的高温状况, 洪涝灾害, 泥石流的发生都是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引起的, 乱砍滥伐是导致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 我国林业的砍伐量明显大于种植量, 怎样做好林业产业的发展和生态建设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

2 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2.1 两者间相互制约, 存在矛盾

首先, 当前人们对于林业资源的索取与林业建设投入呈现了不平衡的比例, 这才导致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之间产生了相互矛盾的问题, 当人们在对林业产业进行投入时, 更多是侧重于经济效益。其中, 生态效益的获取较为缓慢, 并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因素。而林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则是注重于经济效益, 相关的劳动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创造最大化的经济利益。但是, 林业建设带来的生态效益远远要久于生态效益, 因此这是一个逐渐在发展与进步的过程, 虽然生态环境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的改善, 而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 才会使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2.2 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这两者之间不仅仅是相互制约、相互矛盾的关系, 更是相互依存和发展的关系。并且, 林业资源作为林业产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林业生态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能够有效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促使森林生态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如果没有森林, 就无法保证林业生态建设的顺利开展。所以, 在林业产业的建设过程中, 我们应该将森林中的林业资源为主, 一旦缺少其中任何一点, 都将会极大限制到林业产业的长远发展。另外, 从生态建设角度来看, 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 协调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3.1 加强林业循环体系的建设

现如今, 在一些发达国家中的林业发展水平较高, 我们可以通过借鉴这些优秀的管理经验, 加强建立起完善的林业循环经济体制, 切实根据林业产业生态学理论知识, 这样有利于保证林业产业资源的输入, 还可以对废弃物的排放进行有效的控制, 真正实现对林业生态系统起到保护的作用。并且, 由于林业产业体系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循环体, 其中, 前者将废弃物排放以后, 后者将会作为生产原料进行循环利用,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林业资源的利用率, 从而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3.2 加大实施森林认证的力度

森林认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利用市场机制的职能作用来对森林经营进行管理, 具体包括了两方面工作, 经营认证和产销监管认证, 能够对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发展之间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当前, 在部分林业发达的国家中, 已经实施了森林认证, 以此来验证自己生产的林业产品并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让林业企业自觉主动的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但是, 就我国当前森林认证工作现状来看, 虽然逐渐受到了林业企业的重视, 但在实际的认证工作中, 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进一步提高我国森林认证管理水平, 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3 加快相关政策体系的完善

目前我国对林业资源的消耗越来越严重, 大约一半的木材要靠从国外进口, 但是为了保证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 还必须不断扩大森林的覆盖率。于是如何解决好这两方面的矛盾, 关系到整个林业产业的发展和未来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要充分调动人们种植森林的积极性, 政府要加强营林方面的政策鼓励, 并给与适当的经济奖励, 做好林业生态建设。努力发展高质量的森林资源, 使林业产业得到发展,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调节好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促进两者的和谐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当前林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首先要及时对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之间的矛盾问题进行解决, 对这两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 同时采取相关有效的改善对策, 从而确保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海雷.探析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J].科技与企业, 2012 (7) .

[2]张国明.试论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2) .

林业产业 篇2

一、20林业产业工作完成情况

荥经林业产业发展坚持以“营林为基础,大力造林,普遍护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建设方针,依托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纸浆原料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截止2020年11月,全县共建设商品林面积达到98.4万亩,蓄积量331。1万立方米。工业原料林面积67.2万亩,其中:短周期原料林23.2万亩(杉木、柳杉10。9万亩),中药材基地(黄柏)面积5万亩,珍稀树木基地1500亩。新发展笋用方竹5000亩,抚育改造笋用方竹8000亩。现代林业产业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木质原料林12万亩,竹林6万亩,三木药材2万亩。此外还打造了龙苍沟镇与牛背山镇两个森林小镇,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鼓励当地居民开办农家乐等创业行为,走林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路子,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的同时大力推广林下种养殖业,林下经济收入已达5000余万元,有力地带动了全县林下经济的的发展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并且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支持,加速、加快森林蔬菜、天麻、茶叶培育、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建设和竹材加工企业的投资建设,2020年新引进极星科技入驻我县,该企业将生产以竹木为原料的医药食品工业用途活性炭,该企业的进驻将解决我县广大林农就地销售竹材难的问题,实现竹产业链的提升和快速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龙苍沟养蜂专业合作社、荥经县拯兴金丝楠木培育专业合作社、荥经县官家山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荥经县红豆杉培育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林下种养县级以上专业合作社15家。此外我县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县贫困村也采取了相应产业扶贫指导,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扶持(方竹产业扶持)等。

二、林业产业工作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1、木材滞销,价格下滑,影响企业生产和林农种植积极性。自以来,在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每立方米木材价格下降了近百元,木材加工企业陷入困境,木材滞销,林农种植积极性受到影响。

2、竹产业效益低下。由于雅安纸浆厂停产,竹子销售市场萎缩,价格低下,再加上我县林区交通不便,竹子采伐、集材成本较高,导致我县竹产业效益低下。

3、产业化经营程度不够。加工企业多为原料消耗型,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延伸不够,一些加工企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区域知名品牌少。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业主大户等带动能力不强,林农组织化程度不高。

4、支撑保障能力不强。产业社会化服务、产业经营模式、利益联结等方式不够灵活、形式单一。林权流转、森林资产评估、森林保险、金融扶持等政策有待完善,林区道路、通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管理机构队伍不健全,信息、政策、营销等服务还不能适应形势需要。

5、配套资金不足,我县是边远山区县,经济落后,财政困难,希望今后减少县级配套资金。

6、地震灾后重建任务繁重、时间紧迫,严重冲击了我县的正常生产、生活,农林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影响了我县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工作,使部分地点的工作进度和质量(主要指造林成活率偏低)受到了一定影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林业产业工作建设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县将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荥经县林业产业工作推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林业局,由林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产业发展办公室。建立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协调抓”的林业产业发展机制,及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2、建立考核机制

县委、政府将林业产业工作建设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在年初与部门及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产业发展任务层层落实到乡镇、村组及山头地块,落实到部门及相关企业。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县委、政府及目标督查办公室将严格按照下达的目标任务督促检查,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终考核,严格奖励制度。

3、加强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会议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宣传林业产业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积极营造富民惠民、改善民生、建设“和谐林区”的良好氛围,增强社会各界对林业产业的认识,进一步宣传林业产业基地发展典型,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林业产业基地建设。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和政策引导,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做好现林业产业工作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县、乡(镇)林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统一印发相关宣传资料,激发农民参与林业产业发展建设的积极性。要大力宣林业产业发展建设的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和技术常识,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要从资金、项目等方面给农民算细帐,使他们真正理解林业产业发展能得到实惠,从思想上接受进而主动自愿发展林业产业,使林业产业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让农民群众在发展林业产业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4、打造名优品牌

鼓励、支持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努力提升产品质量,争创国内、省内名优品牌。加大对品牌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荥经特色、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知名度的名优品牌和驰名商标。对评为国家或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驰名商标的林业企业予以表彰和奖励。

5、加大投入力度

(1)要争取国家的扶持结合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扩大内需工程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成果、省级新农村示范等重大工程项目,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

(2)要争取省市专项扶持资金积极争取省、市投入林业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扶持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示范体系建设和支撑体系建设等林业产业发展项目。

(3)要打捆”政策整合涉农部门农村交通道路建设工程、金土地建设工程、水利水保工程和农业、畜牧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等项目,主动向上争取,向林业产业发展集中,彰显项目实施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4)县财政配套列支在国家、省上投资的基础上,县财政将结合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专项安排每年200万元作为荥经县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现代林业产业重点县培育。

(5)招商引资对生产潜力大、效益好的盈利性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并且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支持,加速、加快森林蔬菜、天麻、茶叶培育、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建设和竹材加工企业的投资建设;积极引进珍稀树木种植培育企业,大力促进在我县低海拔地段种植桢楠、红豆杉、桂花、银杏等珍贵树木。

(6)群众投工投劳在产业发展建设中,发挥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发动群众投劳建设,加上企业以“公司+农户”形式的激励,宣传动员全县群众积极为产业发展投工投劳。

荥经县林业局

林业产业 篇3

【关键词】 林业产业 林业生态建设

1. 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直接影响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大洪水的背后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尘暴的背后是沙漠化、荒漠化;气候变化背后是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增加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事实上,中国的生态危机远不止此,早在世纪之交的1998年,一场持续百天的全国性特大洪水,冲毁了无数良田、家园,洪峰频率之密、洪水流量之大、流域范围之广,百年罕见。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人口2.3亿人,死亡人数超过3000人,各地估报的直接经济损失2484亿元。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发生10余次扬沙、浮尘和沙尘暴天气,造成部分地区机场关闭、交通中断,其频率之高、来势之猛、影响范围之大,不断刷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沙尘暴和沙尘灾害纪录。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面积的冰雪灾害,叫人不得不联想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危害。

当前全世界普遍存在的沙漠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物种灭绝、温室效应加剧等六大生态危机,在中国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六大生态危机,每一样都与森林的植被破坏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由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以木材生产为主一直是中国林业的首要任务。中国林业的状况产出多于投入,中国生态的状况破坏大于治理,总体形势十分严峻。

20世纪末,随着国家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相继启动,我国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局部乃至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开始好转。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建设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森林生态基础还十分脆弱,生态建设的速度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不相协调,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仍呈上升趋势,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极端性天气增多等主要原因:

1.1我国森林资源底子薄,表现在总量不足,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质量不高,平均每公顷林分蓄积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5%左右;分布不均,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西部森林资源极度匮乏;经营水平低,人工林经营水平不高,树种单一,林木过量采伐现象依然存在。

1.2人口、经济高速增长带来对森林资源的高需求,森林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相当尖锐,带来森林资源的巨大消耗。

1.3林业投入长期不足。近年启动的国家林业六大生态工程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国债资金,国家财政资金所占比重不高,生态建设投入保障体系尚未建立。

1.4林业行业各项改革滞后于其他行业,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不顺,影响社会资源向林业行业的集中,制约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

1.5我国主要林区90%为山区,森林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问题还没有完全协调好。中国林业尚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森林资源增长缓慢与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现阶段林业的主要矛盾,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生态建设成为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2. 发展林业产业必须正确处理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在森林资源的承载力之内;另一方面,要求在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上,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换言之,既要做到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参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里面既包涵要不断发展林业产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林产品的需求,又包含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满足社会对生态的需求。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林业整体中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的因果关系。

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如何认识和协调两者关系的问题。而且,随着人们对森林功能多样性认识的深化和对森林不同效益的追求,对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完善。生态和产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1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矛盾与制约。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这种矛盾与制约关系主要是由人们在林业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利益取向和与劳动者自身利益关系不同造成的。在林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投入和耗费一定的劳动,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可能是负效益),但这两种效益被劳动者感觉到的时间先后和直接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林业产业主要产出体现的是经济效益,劳动者的获得是直接可见的,与劳动者之间是眼前的、局部的直接利益关系;而生态建设主要产出的是生态效益,生态效益的体现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是不容易被立即感觉到的。

2.2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依存与促进。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不仅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更主要的是依存和促进的关系,这种依存和促进的关系同样与人们对森林、林业产业及林业生态的认识和利益取向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2.2.1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就是要恢复森林植被,增加森林的数量,提高森林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离开森林也就无所谓林业生态建设;而林业产业的发展是以森林资源为前提的,没有森林资源,就没有林业产业,更谈不上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2.2林业生态建设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这种基础关系是由森林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决定的。森林是陆地上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大、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完善的生态系统。森林的主體植被是木本植物,森林植被及其覆被下的其他生物和各种环境因子共同形成森林群落。森林是木材及其林副产品等工业原料的基地,是动物的栖息场所,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是一个巨大的“绿色水库”,在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环境卫士”之称,是天然的“过滤器”,森林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林业产业发展,说到底是在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内在的运动规律,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改善和利用森林资源,把森林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使林业产业的生产力结构同森林生产力结构实行最佳组合。

2.2.3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的辩证统一。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实质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两者结合的结果就是生态经济学讲的生态经济效益。在林业社会化生产中,如果把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生态效益相结合,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就能使二者相得益彰,既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又可在产业高速发展中保护和建设林业生态,达到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泽慧,中国现代林业[MJ.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68-69.

[2]张大红,中国林业经济发展问题:基点、视角、途径EJ1林业经济,2005,(1)24-28.

[3]曹建华,王红英.林业政策摸拟模型研究--一个分析的框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

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分析 篇4

林业有着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承担着生产物质产品、文化产品、生态产品的重要职能。保护森林发展林业, 是减少自然灾害, 改善生态环境, 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 是实现农业稳产高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是缓解我国能源资源压力, 保障木材安全和资源安全的一个重要方式。

2 林业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

林业建与对林业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因为林业的发展无论如何都以森林资源的存在和扩大作为根本。中国森林资源的状况决定了林业发展的可行性和可能性, 森林资源的变化对林业的发展规模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 林业发展中的科学技术使用和发展方式也影响到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3 林业生态建设

3.1 林业生态建设的作用

建设生态林业即在达到林业产业作为产业本身需要获取利润的目的基础上, 拓展林业产业对环境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的最大可能性。生态林业的建设, 能够有效改变目前粗放型林业产业对森林资源的过度使用状态, 减少森林资源的破坏性使用, 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 目前林业生态建设的情况

由于洪涝灾害和随之而来的其他自然灾害如土壤沙漠化和雾霾天气严重等土地、气象方面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第一个值得记录的就是人工林的增长。自“天保工程”开展以来, 中国人工林以每年500万hm2的速度增长, 进入21世纪后, 人工林的增长速度更加迅猛, 除了人工植树外, 以飞机播种进行树种播撒的造林方式也加快了树林增长的速度。现在, 中国的人工林面积已有4700万hm2之多, 约占世界人工林面积的26%, 堪称世界首位。

4 林业产业发展

4.1 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林业产业是指那些使用森林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的企业, 林业产业发展的表现集中体现在林业企业的建立、投资规模扩大和科学技术研究方面。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 其经济效益的达成直接作用于社会的表现, 就是为国家提供税收, 并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林业企业的建立除了这2个作用之外, 还能够使林区周围居民摆脱过去的“靠山吃山”的落后经济状况, 为山区和林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提供条件。除此之外, 林业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作用, 表现在林业产业发展带动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反过来作用于林业建设上。林业产业是依托于林业建设而诞生的产业, 一切林业企业所进行的专利技术发明和产业模式开发, 都与林业建设息息相关。林业产业的生产技术发展, 实际上也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建设的行为。

4.2 目前林业产业发展的情况

首先, 国有大中型森林工业企业的建立和发展使得林业系统成为为GDP增长贡献最多的五大产业之一。目前, 林业所包含的产业已经涵盖了轻工业、医药行业、旅游产业等多个方面, 据2003年林业利润产值报告, 林业全年总产值已经高达4000多亿。保守估计, 10年来, 林业产值的增长绝不输于其它主要行业。其次, 林业本身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林业科技贡献率由20世纪80年代末的21.2%提高到90年代中后期的30.3%。林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完善, 如《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定》、《防沙治沙法》等, 这些法律的颁布保障了我国森林保护活动有法可依, 也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但是, 林业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使林业发展的作用并未达到理论上的效果。一方面林业企业作为追求经济效益的组织, 即使有先进科技支持, 还是不能克制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就是集约式的产业模式并没有被推行到所有的林业企业中去, 很多欠发达地区的林业企业, 仍以砍伐树木作为实现经济效益的唯一途径。

4.3 林业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林业产业发展模式一直是林业产业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全球都以“可持续发展”为产业主要的发展模式的情况下, 林业企业作为对环境保护负有重要责任的产业, 再坚持粗放型的产业模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进入到生态绿色的产业模式当中, 避免林业产业陷入由于砍伐输出和原料输入 (造林) 的速度不平衡导致无木材可用, 无土地可植树的产业恶性循环中。面对林业产业发展和森林资源消耗的矛盾, 国家政府也将大力介入到其中, 未来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国家森林保护和产业限制法律的制约, 采用什么样的生产模式可能不再是林业企业的选择题, 而是被固定的发展线路。

5 结语

综上所述, 在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相辅相承、共同发展的环境下, 我国的森林资源使用状况朝着绿色、可持续、科学的方面演进, 在未来, 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将是林业产业的主要模式, 而中华大地也必然会被大面积的森林覆盖, 重焕神州风采。

摘要:探讨了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的作用、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以期为我国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林业提供帮助。

林业产业规划 篇5

(2010年11月15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甘肃省《林业产业发展纲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全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黄花的总体目标,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黄花乡总土地面积139037.9亩,耕地面积48713.6亩,林业用地54532.7亩,其中退耕面积24579.3亩,荒山造林29953.4亩。种草面积24300亩,果园面积8317.2亩。“十五”以来,随着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两大工程的实施,我们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的方针,加快了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林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规模显著。截至2005年底,全县累计完成工程建设54532.7亩,其中退耕造林24579.3亩,荒山造林29953.4亩。农民人均享受520元。

——果产业发展迅速。全乡苹果树栽植面积达到 0.87万亩,杏树栽植面积2650.0亩,果品栽培技术推广和行业管理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全乡林业产业虽然具有一定规模,林业经济也有了快速发展,但林业产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结构不

合理,群众的收入增长缓慢、市场建设与产业服务体系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仍然突出,林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森林分类经营为重点,强化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的第一产业,积极发展二、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创新发展机制,健全服务体系,提升产业质量,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林业生态建设带动林业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生态建设,实现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相互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经济建设与生态效益同步增长。

2、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原则。引导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积极吸引外资发展林业产业、调动农民发展林业经济的积极性,发展公司加农户、工农贸一体化模式和订单林业,形成全社会办林业的良好氛围。

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培育和开拓国内外市场,做好宣传工作,打造“绿色”品牌,形成整体优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竞争里和市场占有份额。

4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合理布局原则。发挥区域优势,合理配置资源。

5、坚持科技创新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2010年全乡林业以森林资源保护培育为基础,以林产品精深加工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新格局基本形成。到2020年建成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市场配置资源的林业产业化发展机制基本建立,林业主导产业链基本形成,林产品供需矛盾得到缓解,林区经济稳步增长,林区群众收入大幅度提高。

(二)具体目标和任务

全乡建设林业4大产业

1、以苹果树为主的经济林。到2020年,苹果树栽植面积达到1.8万亩亩,产量达到9万顿,人均纯收入3000元。

2、刺槐,到2020年,刺槐栽植面积达到5万亩。

3、核桃,到2020年,核桃栽植面积达到2000亩。

4、杏树,到2020年,杏树栽植面积达到0.4万亩。

四、主题产业布局

全乡的林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是:东杏(塬面发展杏树为主的林产业)、南苹(水磨坡、高家坡、黄化塬中西坡)、西核(黑河川区以核桃为主的林产业)北刺(凉水泉村以刺槐为主的林产业)。

五、保障措施

(一)深化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各种社会主体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等形式参与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合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条件。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政策。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有企业主、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都可以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产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稳定自留山政策,自留山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自留山的林木一律归农户所有,对目前仍未造林绿化的自留山,要采取相应措施限期绿化。在非林业用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简化审批程序,其经营方式、采伐方式等享有充分的自由权,林业部门要为其办理确权发证等相关手续,搞好服务。

(二)培育扶持龙头产业,打造精品工程。大力开展技术、信息、资金、政策等方面服务,提高名、优、特、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规模效益。按照标准从严组织生产,打造绿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和其他中介组织的职能,协调加工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共同制定对外营销策略,不断扩大出口规模。从调整布局入手,对林业产业实行战略性重组,改变目前从左的散、乱、差无序局面,促进产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外向型方向发展,减少重复和浪费。

(三)实现投资主体多样化,加快林业产业发展速度。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林业产业开发,盘活

可利用资源,创办多种形式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林产企业。放宽金融信贷和税收政策,认真落实农户多种经营项目小额贷款。减轻企业负担,禁止对林事企业个中形式的摊派和附加收费。对需要配套的林业建设项目,要保证资金足额到位。财政支农资金要加大对技术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要研究制定让利于农、调动农民投资投劳发展林业产业的政策措施。

(四)进一步开发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树立大旅游的观念,发挥我乡旅游资源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森林生态旅游。在完善现有的菩提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包装打造新的旅游项目。根据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实际状况,既注重建设大型、高水准的旅游基地,以提高旅游知名度,吸引全国游客,同事注重建设中小型旅游基地,包括生态观光园区、种苗花卉繁育园区、风景小区、生态休闲区、狩猎区等形式多样、星罗棋布的旅游网点,为城市居名节假日提供各具特色的度假旅游场所。通过争取立项,引进资金,搞好景区、景点的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

(五)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和网络信息手段,加强市场分析预测,发展订单林业,引导农民有序进入市场。加快林产品销售服务网络建设,培育批发商、代理商、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等个中林产品经销主体,建立林产品批发市场和特色林产品集散地,开展电子商务,发展公司加农户、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六)加大科技兴林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林业科研和科技推广体系,通过体系创新调动人员从事林业产业开发的积极性。抓

发展林业产业之我见 篇6

关键词:林业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28-2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构成了林业工作的整体。林业产业是林业建设的基石,加快林业产业建设则是加快我县林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 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县林业产业化建设受到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视,逐步改变了就林业抓林业,就造林抓造林的传统观念,确立了林业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全力狠抓落实。近年来,全县经济林、用材林、速生丰产林基地得到了较快发展,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势头良好。林业产业在我县经济建设中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作用。

1.1 林业产业建设是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林业两大体系建设来讲,一方面,必须坚持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这是林业建设的一翼;另一方面,必须坚持林业产业建设,这是林业建设的另一翼,要把它同生态环境建设同样看待,同时搞好。我县在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上,总体情况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发展缓慢。我县林业企业之所以未从根本上摆脱困境,林业产业未形成规模和支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1998年以前,林业企业靠木材生产和加工,还能勉强维持生存。自1998年实施天保工程以后,由于停止了天然林采伐,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收入,而后续产业建设又未跟上,目前只能靠国家投入和项目支撑。2010年以后,天保工程实施完毕,我县林业企业怎么办?因此,必须抓住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的机遇。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只有这样,才不会再次陷入困境,才能实现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协调发展。

1.2 林业产业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发展壮大林业产业,一方面,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林产品的需求,如果品、木材、药材、苗木及其他林副产品等,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和杜绝破坏森林资源现象的发生,从而促进生态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不但能够增加林业干部职工收入,而且也能使农民、下岗职工脱贫致富,对全县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2 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林业产业发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在实施过程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完整,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脱节;产业化和集约化程度低,经营管理粗放,单产低、总产少;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不合理,规模效益低。二是政策不够优惠,体制不够灵活,社会参与林业产业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不够。四是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缓慢,五是县乡政府在林业产业建设上投入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林业产业的发展。

3 我县的林业产业发展建议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走产、加、销、林、工、贸为一体的产业发展路子,优化资源配置,引進龙头企业,科学开发利用,则是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县森林资源极其丰富,物种繁多,林产品享有盛名,这是我们的优势,只要充分发挥利用优势,积极在全县发展以名、特、优干果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和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大力兴办林产品加工、森林资源及人文景观开发利用为一体的林业产业和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以中心苗圃、各国有林场苗圃为依托,充分利用林区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苗木、花卉、中药材、食用菌等种植业和养牛、养羊等养殖业,拉长林业产业链,努力培育后续财源,增强林业的自我发展后劲,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就一定能大见成效。

3.1 转变经营理念,积极开发符合我县县情的林业产业

在新时期林业产业发展上,应本着“优化提高一产,巩固加强二产,加速发展三产”的指导方针,强化产业意识,加快产业发展。其主要发展途径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3.1.1 以营造经济林为主,在巩固发展水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干杂果 对我县现有的苹果经济林,在稳定面积的前题下,积极采用大改型、老园改造及苹果套袋等新技术,促进苹果品种的更新换代和品质提高,创建市场名牌产品,主攻单产,提高总产,力争在短期内占领周边省份市场,使我县水果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因此,我们要加大科技投入,向管理要效益,技术出成果。我们在实施林业重点工程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国家现有政策,调整树种结构,增加经济生态兼用树种比例,努力实现我县干杂果特别是核桃、花椒、仁用杏等经济林面积迅速发展,并采取发挥区域优势,科学制定规划,实行集约经营,突出地方特色,全力创建名牌的发展思路。在东部塬区建成苹果、柿子等生产基地,在西部山区、东部部分地区建成核桃、仁用杏、花椒生产基地,并带动周边地区产业的发展,不断培育经济林产业在我县形成支柱产业。

3.1.2 加快商品用材林基地建设 大力营造以商品经营型为主的用材林,特别是要加快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发展生长稳定、速生、抗逆性强的刺槐、杨树等乡土树种,引进培育新品种,增加木材等林产品的有效供给。同时,可积极发展饲料、原料林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开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努力提高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1.3 以森林旅游业为主,发展第三产业 森林旅游业是我县的新兴产业。我县应依托太安森林公园、福地湖、云梦山等自然人文景观优势,积极开发森林公园和旅游景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一是充分发挥现有森林公园的作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在开发利用上做文章。二是公园开发要以保护为主,正确处理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资源为代价,谋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三是在开发利用上,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逐步完善。同时,根据自身的财力,本着先易后难,由近及远,突出特色,设施配套,协调发展的原则。主要依靠自我积累,分期分段实施,边开发、边建设、边运营、边收益,滚动发展,逐步完善。四是在经营管理上坚持以营林为基础,以旅游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只要适应市场,定位准确,回报就会丰厚。并建立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好安全管理。五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多轮驱动的办法,实行国家、地方、单位一起上,国有、集体、个人一齐上,内资、外资一起上,敞开山门,外引内联,拓宽筹资渠道,采取合资、合作等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旅游设施、服务设施等建设。

3.1.4 大力开发苗木花卉、中药材等种植业 花卉是一大新兴产业,市场前景非常看好。我县目前花卉产业还是空白,我们要抓住这一市场机遇,加快发展。林业部门是花卉的主管部门,要利用优势,加大对花卉产业的投入,特别是经济和科技的投入,做好正面宣传和引导,加强引种试验和推广,搞好市场调查,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苗木花卉新品种,形成“公司+基地+农户”,集约化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包装,实行订单农业,逐步形成以大中苗圃为主体,其他各类苗圃为辅助的苗木花卉产业体系,推动苗木花卉产业快速发展。宜君中药材久负胜名,特别是党参、杜种、刺五加、柴胡、黄岑等都有自然分布,加之近几年引种栽培的黑木耳、香菇、天麻等生长良好,我们应很好地开发利用,促进林区中药材和菌类生产加工利用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3.1.5 以种苗基地为依托,提供多种类型优质苗木 苗木基地建设要作為林业产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重要支柱、一个大的产业来办。目前全县国有林场都有种苗基地,要把种苗基地作为林业产业的一大支柱抓紧抓好,决不能把优势变为包袱。种苗产业首先要保证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用苗。其次,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对外提供苗木。现代社会城市绿化、道路绿化对种苗需求量大,在发展中要瞄准市场,要有组织、有计划地统一经营管理,把我县苗木基地做大做强。

3.2 制定优惠政策

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产业建设的积极性。我县林业产业起步晚,基础差,要在短期内形成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必须依靠政府扶持林业产业的优惠政策。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拍卖、兼并、联营等多种方式,盘活现有资产,发展林业产业。二是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鼓励支持各种社会性经营主体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承包经营开发林业产业,减免农林特产税等。三是金融信贷部门,要在林业贷款上给予支持和优惠政策,积极扶持林业产业。四是县乡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支持林业产业发展,以调动全县参与林业产业建设的积极性。

3.3 依靠科技进步,精心打造一流产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作为林业建设基础的林业产业也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支撑,加快发展,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精心打造一流产业。要进一步增强产业建设的科技含量,生产出大量优质名牌产品。要进一步引进和培育各种林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必须通过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使自我加工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工生产的果品、林产品、中药材必须是国内公认的优质品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林产品加工的多次增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4 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

发展非公有制企业政府要依法严格保护林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对投入林业产业开发建设的各类社会主体承包经营的林地和营造的林木,应及时依法确权发证,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在具体工作中,切实维护和保障林权证的法律效力,不得随意变更,以稳定和不断壮大参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各类经营主体队伍。引导和鼓励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商投资者以及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产业的开发与建设。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要坚持统一的税费政策,为参与林业产业开发建设的各类经营主体创造一个公正公平的环境。

3.5 切实加强对林业产业建设的领导

林业产业不但是林业建设的基础,而且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县、乡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领导,把林业产业建设摆在林业工作的重要位置,科学制定县域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做到领导、政策、人员、资金四到位。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强化行政管理,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体系,把林业产业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不断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实现我县林业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宏,唐守正.林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

2000(02).

[2] 魏远竹,朱永法.产业结构调整与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01).

林业产业 篇7

《林业产业振兴规划 (2010-2012) 》作为指导林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行动计划方案, 调整振兴的方向和重点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人造板等木材工业及相关产业。《规划》提出, 用两年时间对已颁布的70种人造板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全面清理;3年内重点扶持100家国家级林业重点企业和10大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各类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 增加国内林产品后备资源储备, 力争到2012年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总规模超过1亿亩 (1亩=1/15ha) 。

据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介绍, 我国目前已跃升为世界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但我国林业产业整体素质偏低,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我国将重点培育木材加工、森林旅游、林产化工、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油茶等木本粮油、竹藤、花卉等十大支柱产业, 力争实现兴林与富民两大目标。

林业产业 篇8

集体林权改革后, 农民除了土地又用了一种绿色财富, 部分农民也有了一种新的身份“林农”。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升林业质量效益为主线, 以实现兴林富民为目标, 政府会在政策、资金投入等各个方向鼓励林业的发展。林业产业是以培育、加工、利用森林资源为主的基础产业,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具有一般产业的共同属性, 也有自身的四大特性:即资源的可再生性, 产品的可降解性, 经济、生态、社会3大效益的统一性和第一、二、三产业的同体性。

现代林业产业是贯通一、二、三产业的综合型产业, 第一产业是森林资源培育业和森林采运业;第二产业是取自于第一产业的森林资源进行加工生产的产业, 包括森林资源加工利用、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林产化工等;第三产业是为林业第一第二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 包括林业品流通业、林业服务业、林区生活服务及森林旅游业等。林业产业不仅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包括木材、竹林、人造板、木桨、林化产品、木本粮油、花卉、药材、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等在内的大量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 而且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解决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提供社会就业机会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金融作用于产业发展的过程, 实质上就是金融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过程。林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 目前发展尚处于成长阶段, 资金的“瓶颈制约”表现得非常显著, 林业存在一定的“金融弱质”, 林业资金投入与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不相称。因此现阶段从完善林业金融支持体系入手, 研究如何合理优化林业资金结构, 扩宽外部融资渠道, 发挥国内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平台作用, 健全林业风险保障体系等问题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2 在金融需求层次上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 林业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 资金来源存在巨大缺口。

现阶段林业资金的投入主体以财政投入为主, 外资和社会资本投入的比重明显偏小。一方面林业经营主体由于难以达到金融信贷条件的要求以及资金或去驱动有限, 面临融资困境, 仅依靠经营主体自身积累进行再投资来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 社会投资者因为对林业经营特征和产业政策了解不足, 在难以准确判断林业投资收益与风险水平, 以及缺乏有效保障收益的投资方式情况下, 对林业投资只能是望而却步。在我国整个林业发展历程中, 始终没有建立一个合适的林业特点, 满足森林多重效益发挥的林业投资融资机制, 尚未形成多元化投资融资渠道, 最终导致我国林业发展主要依靠国家投资, 未能有效地吸引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社会资本流向林业, 林业产业资本积累严重不足, 林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极不相称, 林业发展面临严重的资金瓶颈, 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数据来源:中国林业统计年鉴)

(2) 林业保险发展滞后, 林农抵御风险能力弱。

林木在漫长的生产周期里, 既易受到火、风、雪、水、病虫害等自然灾害袭击, 又易遭到乱砍乱伐、毁林开荒等人为破坏, 林农还面临着市场销售、自身素质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据粗略统计, 我国发生森林火灾每年平均约1.35万起, 受害面积73.71万公顷, 相当同期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20%-25%。每年因各种森林病虫害损失的立木生长量达1000万立方米左右,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

我国林业保险出现较早, 但发展十分缓慢。一方面由于林农的收入偏低、保险意识薄弱, 投保率过低。森林保险基础比较好的福建省南平地区2004年该地区森林保费收入19万元, 比上年减少42%, 承保面积0.93万公顷, 不到该市林地总面积的千分之五。另一方面, 林业保险经营效率较差, 亏损严重。福建省南平地区2004年森林保险赔付率高达796%, 近3年的平均赔付率也达176%。最后造成森林保险供给主体严重不足。面对高赔付率, 开展业务职能赔钱的现状国内的商业保险公司都不敢轻易进入林业保险领域。目前, 国内市场上只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开办森林保险业务, 由于常年亏损, 业务量也在急剧萎缩。自1984年至2007年的24年间, 中国人保平均每年承保的林木只有1300万亩, 仅占我国森林面积26.25亿亩 (2005年林业普查数据) 的0.5%, 占人工林保存面积79, 885.5万亩 (2005年林业普查数据) 的1.6%, 森林保险覆盖面很小。

(3) 农村信贷保障体系不健全, 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农民贷款难、贷款利率较高以致经营成本增加是一个普遍现象。林业发展由于受气候、自然环境、市场等因素影响, 不确定性风险较大, 担保、抵押难问题较为突出。一是抵押担保难。农民能用于抵 (质) 押的物品极少, 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难, 因此对超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的贷款需求一般很难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二是辖区无信用担保机构。三是未建立完善的评估、中介服务体系,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虽然现在已有林权抵押贷款, 林业贴息贷款等金融产品但其体系仍然十分不健全, 贷款申请的程序繁杂, 这都严重削弱了金融支持力度。

(4)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与林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林农由于自身素质、市场经验等原因, 需要以林业产业化经营为取得高效益的途径。依靠龙头企业的科技带动或林业协会的组织带动将小规模的、分散的、盲目的效益低下的林业生产发展成贸工农一体化, 产加销一条龙的大规模、高效益的生产经营状态的林业产业形势。但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现状阻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

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单一, 政策性金融服务对象漂移严重。近年来, 国有银行商业化运作之后, 大多退出县域市场, 转向大中城市、大中型企业和优势行业, 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对象漂移严重, 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下降, 涉林业务减少。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了严格的信用评级管理制度, 农户难以获得贷款支持;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金融业务单一, 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作用有限。农村信用社由于结算手段落后、资金实力较弱等缺陷, 难以独自承担支持林业产业化发展的重任。

3 关于完善林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议

3.1 改善林业资本结构, 让林业“走出去”

鉴于外资和对国内林业发展的影响比较薄弱, 缺乏引资的主体和生产方式, 我们在改善林农产业资本结构时应该加强对外资的引进和合理的利用。

3.1.1 建立林业产业外资管理机构, 合理引导外资投向

为加强林业产业对外资的组织管理, 我们有必要在林业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外资管理机构。为林农提供切实可行的林业引资专门计划和发展规划, 提供高效益的产业项目。同时, 还要切实加强对外资利用的领导与管理, 在投资方向、项目立项、评估考察、审批、执行与绩效监察方面, 都应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应重点鼓励的外资投向: (1) 林业综合开发项目。主要是中低产林改造和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 林产品精深加工。主要是林竹工艺品、技术含量高的林产品等创汇林业项目。 (3) 新兴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碳汇再造林项目。

3.1.2 完善林业利用外资的政策措施

因为林业项目的投资存在着投资回收期长, 不可预测因素多, 投资的市场与自然风险大等特点, 在林业产业利用外资上, 我们优惠政策不但不能削弱, 反而应该加强。对林业项目税收政策给予优惠, 可视为对林业的一种支持和投入, 应最大限度地给予减免。如实行所得税减免期的延长, 减免林产品特产税, 有关林业机械设备和林业物资的进口应降低关税, 减免进口增值税等。其次, 在土地政策上, 建议对外商投资的营林造林项目、林业技术开发项目, 给予土地出让、出租优惠, 延长土地使用期限。在使用期限内, 对已开发的土地, 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继承等。对外商从事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 免缴土地使用费。

3.1.3 以林业产业集团为载体, 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我国林业吸引外资的能力比较弱, 林农产业对投资者来说更有些“势单力薄“, 所以我们应该尽快建立和发展一批大中型林业企业集团, 充当吸引外资的主体。利用目前国家对林业扶持政策的契机, 建立由国家、地方、集体林场和林农参股的集林木育种、林木生产加工、内外贸、科研于一体的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大型林业股份有限公司, 为创业林农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3.2 完善国内金融服务机制, 让创业林农“走进来”

(1) 国内林业金融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

(2) 充分发挥国内金融服务机构在林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商业性金融应该扩宽林农信贷的抵押范围, 提高林农贷款的能力。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和林农联保贷款等业务。充分利用财政贴息政策, 切实增加林业贴息贷款、扶贫贴息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覆盖面。对于纳入国家良种补贴的油茶林等林木品种, 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提供信贷支持。同时, 大力发展林业资本市场, 放开直接融资, 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等方面进行融资创新,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使社会资本转化为林业资本。

在政策性金融方面, 最有效的措施是应该建立专门的林业政策性信用担保和融资机构, 专门为要林农提供支持。现有政策性银行也应该继续并且加大一系列惠农政策。发放政策性优惠贷款为林业的负债融资进行担保, 提供联系林农和投资企业的中介服务, 帮助创业者吸收社会投资。并且为林农开展相关资讯服务, 帮助他们不断扩宽融资渠道, 解决资金问题。

在风险保障方面, 针对目前商业性森林保险发展滞后的现在, 政府应该加强与商业保险的合作, 创立支持林业发展的新品种。例如创立“人寿保险式”森林保险, 林农参保后, 若发生火灾等造成巨大损失, 由政府财政资金辅助保险公司共同理赔, 如财政资金补偿70%。若在参保年限内没有发生损失, 则返还林农80%的保费, 这样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 能够保证保险公司和林农双方的利益。目前正在个试点试行的政策性森林保险也是完善风险保障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4 结论

发展林业产业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国家政策, 也跟林农自身的素质, 创业意识, 产业环境等诸多因素相联系。林业金融问题也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 牵涉到政府、金融、林业产业及林农自身的方方面面, 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体系。集体林权改革为林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林业金融体系的构建将是林农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将极大地推动其发展的速度, 同时也为林农提供了各方面的保障。合理优化林业资本结构, 扩宽林业融资渠道, 发挥各个层次的金融机构的作用, 定会使林业产业的发展更加顺畅。另外除了从林业金融支持体系中给林农以资金支持和指导外,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在技术和方向上给以支持, 比如设立农林课堂, 组织专家编写针对, 组织专家编写针对林农创业的培训教材, 系统介绍林产品的生产和维护、林业创业的基本规律、林业创业企业的组织管理等知识, 在农民中进一步宣传创业文化。

摘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林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新的投资热点, 使林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绿色银行的经济效益也充分激发了林农自主创业的积极性。目前林业金融体系的不完善致使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着投资渠道受限, 信贷资金供给不足, 金融工具创新乏力, 林业金融服务功能单一, 以及风险管理体系发展滞后等多方面的挑战。在完善林业金融支持体系的视角下, 我们应从合理优化林业资金结构, 扩宽外部融资渠道, 积极发挥国内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开发林业信贷产品, 健全林业风险保障体系等方面入手促进林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林农产业,金融体系,资本结构,金融服务机构,风险保障

参考文献

[1]薛永基, 潘学焕.集体林权改革下的林农创业:一个研究框架[J].经济与管理, 2011, (5) :14-16.

[2]潘学焕, 秦涛.基于资本形成机制的林业金融体系构建路径[J].林业经济, 2009, (11) :62-66.

[3]赵常欣.关于林业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林业, 2004, (9) :33.

[4]任爱英, 白凌纯.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J].现代经济信息 (学术版) , 2008.

林业产业 篇9

1 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直接影响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大洪水的背后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尘暴的背后是沙漠化、荒漠化;气候变化背后是气候变暖, 极端天气增加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事实上, 中国的生态危机远不止此, 当前全世界普遍存在的沙漠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物种灭绝、温室效应加剧等六大生态危机, 每一样都与森林的植被破坏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由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以木材生产为主一直是中国林业的首要任务。中国林业的状况产出多于投入, 中国生态的状况破坏大于治理, 总体形势十分严峻。

20世纪末, 随着国家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相继启动, 我国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成效显着, 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 局部乃至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开始好转。我国目前林业生产状态如下:

首先, 我国森林资源不足,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 总体森林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森林资源严重不足, 再加之, 我国的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有些地区十分丰富, 而有些地区又十分缺乏, 另外, 我国林业经营水平不高, 种植的树种相对来说又比较单一, 而且很多企业只顾短期效益, 所以经常出现过量开采的情况。

其次, 众所周知,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再加之, 经济建设的需要, 对森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 另外因为早期我国森林开发技术还不够先进, 所以, 在开发的过程中, 存在大量浪费的现象, 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我国的森林资源将会越来越缺乏, 也就不能为林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条件。

再次, 林业生态建设资金投入相比较而言并不多,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所用到的资金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国债, 只有少部分就来自于国家财政资金, 但是随着近些年极端天气出现的越来越频繁, 无论是国家, 还是个人都意识到了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所以也在逐渐的加大其投资力度, 也确保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

最后, 我国主要林区90%为山区, 森林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问题还没有完全协调好。中国林业尚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 森林资源增长缓慢与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现阶段林业的主要矛盾, 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 生态建设成为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2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林业产业发展需要考虑很多问题, 生态建设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林业产业是以生态破坏为前提而取得的发展, 这在短期内会取得一定的效益, 但是长期下去, 反而制约林业产业的发展, 所以在林业产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 必须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然后按照这个关系制定相应的发展措施, 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林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2.1 两者是矛盾与制约的关系

之所以会存在着中关系主要是因为在林业生产与建设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个体, 林业生产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而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生态效益, 如果处理不好这种关系, 很多人就会以生态效益来换取经济效益, 这是因为经济效益是真实存在的, 无论是林业企业, 还是林业员工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经济收入感知到它, 但是林业生态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它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 而且也许最终的结果都不明显, 所以林业企业或者部门都将重心放在林业生产上, 而忽略了林业生态建设。

2.2 两者相互依存与促进

虽然林业生产与林业生态建设两者之间是存在着矛盾, 但是如果能够处理好这种矛盾, 两者也会相互促进, 为各自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实际上这种关系并不难理解, 因为如果林业生态建设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 自然也没有充足的空间发展林业生产, 反而会限制其发展, 而林业生态建设的主体就是林业生产, 没有林业生产也就无所谓生态建设。

林业生态建设是林业产业为发展的基础。这种基础关系是由森林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决定的。森林是陆地上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大、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完善的生态系统。森林的主体植被是木本植物, 森林植被及其覆被下的其他生物和各种环境因子共同形成森林群落。森林是木材及其林副产品等工业原料的基地, 是动物的栖息场所, 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 是一个巨大的“绿色水库”, 在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 有“环境卫士”之称, 是天然的“过滤器”, 森林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林业产业发展, 说到底是在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内在的运动规律, 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 改善和利用森林资源, 把森林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结构实行最佳组合。

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的辩证统一。按照生态经济学的原理, 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实质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 两者结合的结果就是生态经济学讲的生态经济效益。在林业社会化生产中, 如果把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救民于水火, 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生态效益相结合, 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就能使二者相得益彰。

3 结论

综上所述, 可知虽然林业生产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存在矛盾的关系, 但是两者之间关系的重点是相互依存与促进, 因为如果林业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 林业生产也会不取得长足的发展, 而如果林业生产陷入困难, 林业生态建设也不会有良好的效果, 所以不应该将两者隔离开来, 只有将其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使我国的整体林业发展走向正规化。

参考文献

[1]孙垂川.关于发展林业产业,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 2011 (08) .

[2]张洪生.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34) .

林业产业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林业产业在发展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是世界各国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关键。在当今经济的发展中, 为了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需要, 林业生态建设在林业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林业作为世界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是世界上各个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产品输出的关键内容, 同时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生态建设当中, 主要强调人与自然、经济与自然各方面的协调发展[1]。本文对林业产业的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做出了详细的介绍。

1 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据有关资料统计, 我国在20世纪初期, 森林资源相当丰富, 其中森林覆盖面积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5, 但是在20世纪之后, 很多资源型的国家在我国大量的开发和发展, 对森林资源乱砍乱伐的现象比较严重, 使得我国森林面积大量的减少, 从而造成了生态资源失衡的现象。近年来, 我国很多地区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 人们也开始对森林的保护开始重视。就目前来说, 我国依然处于对各方面进行发展的阶段, 林业资源短缺和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 因为在林业的建设中, 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当今林业企业生产的主要内容以及生态建设工作的主要方法, 不仅如此, 生态建设也是当前林业工作的主要内容。

2 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使用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发展的战略方针, 在林业产业的发展中主要有2个方面的含义得到体现:在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下, 还要保证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林业产品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 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中对需要林木的开发, 一定要满足当前林业正常发展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不能对林业进行过渡的开发、砍伐, 这样不仅仅会影响林业的发展, 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林业资源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 也应该为经济的发展中所需要的林业材料进行有效的提供, 从而进一步使得社会经济能够进行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还能够保证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达到一种平衡的效果[2]。正因如此, 林业产业的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之间是存在很大的关系的, 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发展。

2.1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的矛盾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矛盾关系, 而造成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林业生产的时候, 在林业生产的时候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取向和劳动者自身利益两者之间产生的。在对林业生产以及再生产的过程中, 对一定的劳动进行合理的投入和耗费, 与此同时, 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但是这些经济效益或者生态效益并不是一瞬间体现出来的, 而是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发展, 劳动者才会先后感觉到效益。对林业产业进行合理有效的发展, 主要应该对经济效益进行合理有效的体现, 对于劳动者获得经济效益是可以直接体现出来的, 而且和劳动者现阶段局部的经济利益是有着直接关系的。但是生态建设主要所体现的还是生态效益, 而生态效益又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一般是不能够立即体现出来的。

2.2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相互促进

在林业的生产过程中, 林业生产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之间不仅仅存在着矛盾的关系, 还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和人们对森林、林业产业以及林业生态的认识有着直接的关系。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两者之间都是以森林为基础的。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被破坏的植被进行有效的恢复, 从而进一步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质量, 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建设。另外, 林业生态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满足林业产业生产发展需要的, 两者之间相互依存, 缺一不可。所以,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直接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是辩证和统一的, 按照经济学方面讲,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之间都是实质的经济关系, 生态经济效益就是两者相结合的产物。所以, 在林业产业的发展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提高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 不仅让林业生态建设得到充分的发展, 还应该要林业产业得到有效的发展, 这样就能够达到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幸城.谈国有林场目前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农业, 2013 (02) :16-17.

林业重点展会 促进产业发展 篇11

孙建指出,这5个展会都是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清理、同意保留的展会,并呈现:突出绿色主体、运作市场化步伐加快、会展规模更大、国际化更强、与互联网的融合更加紧密、产品展示与现场交易同步进行、配套活动更加丰富等特点。

国家级林业博览会既是全国优质林业产品的展示平台,也是企业和企业、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互动平台。举办国家林业重点展会将进一步活跃全国林产品市场,扩大消费,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

2015年五大国家级林业重点展会分别是第十二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第八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二届中国(赣州)家具产业博览会和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林产品及木制品展。

相约“9·19”,牵手林交会。9月19日~22日,第十二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将在山东省菏泽市举办。本届林交会围绕“创新特色林产品,引领美好新生活”的主题,将设置家具、建材、工艺品、种苗花卉、森林食品五大专业展区,展位总规模800个。展会期间将举办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参展产品评奖、中国菏泽(秋季)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木瓜产业高峰论坛、第四届中国菏泽龙文化木瓜旅游节、第七届中国菏泽盆景奇石艺术展等活动。

11月1日~4日,第八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将在浙江省义乌市举办。义乌森博会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林业综合展会,并通过了全球展览业协会论证,被业内称为“林业广交会”。本届展会主题为“新常态、新商机、新发展”,设国际标准展位3000个。参展范围包括家具、木结构木建材、木竹工艺品、木竹日用品、森林食品、茶产品、花卉园艺和林业科技与装备等八大类。本届展会主要有突出绿色主题,突出智慧林业特色,突出市场主导作用,突出专业办展水平,突出国际合作特征,突出两岸交流融合,突出配套活动品质等特点,将为中国林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搭建重要的桥梁。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将于11月6日~9日在福建省三明市举办。展会将围绕“互联网+林产品”的主题,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的模式运作,展示林业改革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开展林业对台交流与合作、举办林产品交易活动、开展项目推介招商、创新林业产业新兴业态。本届林博会拟邀请3000多名境内外采购商、投资商、参展商、经销商,实现线上线下林产品交易及订货贸易20亿元以上。

5月28日~30日,中国(赣州)第二届家具产业博览会将在江西省赣州市举办。本届家博会以“绿色环保,转型升级”为主题,突出林产品的衍生活力,注重展会规模和特色亮点。本届家博会展馆总面积160万平方米,分为南康家具新品展、全国品牌家具展、家具设计展和家具电子商务展。展会期间将举行中国(赣州)家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网上家博会等活动。

2015中国-东盟博览会林木展将于11月19日~2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办。本届展会包含8个展厅,展示面积达3万平方米,展览内容突出了中国与东盟在林木业贸易投资合作中互补性强、市场需求量大的品类,包括家具、人造板及木结构、林业装备、花卉苗木、特色经济林产品、林业先进技术项目等。同期将举办权威专业的会议论坛、务实的经贸对接活动及展会现场营销互动活动。

林业产业政策要点 篇12

1.林业产业是涉及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的复合产业群体, 具有基础性、多样性、生态性、战略性。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林业产业发展迅速, 为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 林业产业基础薄弱、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效益不好、市场发育不全等问题还相当突出, 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物质产品、生态产品和文化产品的需求。为了加快和规范林业产业发展, 充分挖掘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潜力, 发展现代林业, 推动生态建设, 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根据国家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要求, 特制定本政策要点。

2.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瓶颈约束效应日益凸显, 发展循环经济, 以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已成为重大战略取向。林业产业是规模最大的循环经济体, 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和林产品的可降解性, 为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展示了光明前景。加快发展林业产业, 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意义十分重大。

3.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维护国家木材安全的根本途径。森林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木材是国际公认的四大原材料 (钢材、水泥、木材、塑料) 之一。我国木材和林产品需求急剧增长, 目前每年进口木材类产品折合原木达1亿多立方米, 进口额高达200多亿美元。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 经济越发达, 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需求量越大。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又对保护森林资源提出了强烈要求。森林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的刚性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立足国内解决木材和林产品供应问题, 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4.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战略举措。我国现有林地42亿多亩、可利用沙地8亿多亩、湿地近6亿亩;有木本植物8 00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2400多种、野生植物3万多种, 发展林业产业潜力巨大。林业产业内容丰富, 产业链条长, 就业空间广。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可以为农民提供最适应、最直接、最可靠的就业机会, 充分释放林地、沙地、湿地资源和物种资源及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潜力, 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破解“三农”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5.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林业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现代林业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林业, 是运用现代技术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多样化需求的林业。只有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才能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功能, 为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提供重要保障。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不仅将产生巨大的生态、社会效益, 而且将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 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种需求。

一、目标和原则

6. 政策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施以生态建

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 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优质高效、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 大力提升林产品的供给能力, 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7. 基本原则。

———坚持宏观引导。以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为导向,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 逐步缓解林业物质产品、生态产品和文化产品总需求与总供给、消费结构与产品结构之间的矛盾。

———坚持生态优先。鼓励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降低资源消耗, 减少环境污染, 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

———坚持因地制宜。既坚持产业规划布局的统一性, 又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 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坚持多元化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 打破部门、区域和所有制的限制,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共同发展林业产业的新格局。

———坚持科教兴林。鼓励自主创新, 推动产业技术进步, 提高林业产业技术含量和整体素质。

———坚持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

二、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与领域

8. 鼓励扶持促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技术、装备和产品, 以及需要重点发展的林业产业。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地、保护区建设, 林木种质资源采集、保存、鉴定、开发和利用;林业基因资源保护;林木良种选育和林木良种基地建设。

———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按照国家批复的《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 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 支持国有、集体、民营单位和个人参与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 鼓励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以外的具有规模、集中连片的定向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鼓励森林抚育, 提高森林质量。

———珍贵用材树种和珍稀树种的培育。采用先进技术, 提高管理水平, 促进大径级珍贵用材林和珍稀树种的培育。

———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建设。以木本粮油、干果为重点, 以调整鲜果品种结构和提高产品质量为主攻方向, 推进经济林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品牌型、外向型转变。重视野生经济林 (灌木) 树种保护、改良及开发利用。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参与野生经济林 (灌木) 树种的保护, 并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品种选育、改良和开发利用。

———经济林果品储运、保鲜、分选、包装、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及现代物流配送产业。鼓励采用现代技术手段, 促进干鲜果品、木本油料、调料、香料、药材等资源的开发。

———花卉和林木种苗产业。合理利用野生花卉、林木种质资源, 选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 发展基地生产, 提高品质和生产力水平。重点发展鲜切花、高档盆花、食品花卉、化工花卉及观赏植物和高标准绿化种苗。

———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定向培育与产业化。大力培育和开发我国优良乡土能源树种, 积极引种国外优良能源树种, 建设速生高产和高热值、高含油的能源林示范基地。积极发展生物柴油、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生物质发电和供热、燃料乙醇等生物质能源产品的开发利用技术, 引导、扶持一批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企业, 提高生物质能源的产业化水平。

———生物农药和植物生长剂生产技术及产业化。根据南北方人工造林和林分经营管理目标, 开发专用生物肥料;重点开发松材线虫病、松毛虫、枯梢病和蛀干性害虫等广谱高效生物农药, 加紧对高效高毒毒株的筛选, 研究利用生物工程技术重组构建工程菌, 提高杀虫生物农药的质量和产量;开发广谱和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 逐步实现林业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目标。

———制药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保护野生药材资源, 鼓励发展人工种植药材基地。加强植物活性提取物及植物源新药的开发, 促进紫杉醇、青蒿素、喜树碱、印楝素、石斛碱、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等特色资源加工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竹藤基地建设及竹藤新产品生产技术研发。发展竹浆造纸、竹胶板、竹地板、竹装饰材、竹集成材、竹家具、包装箱、建筑模板与竹木复合材料及竹炭、竹醋等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利用竹笋等竹副产品。

———生态旅游业。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 依法推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狩猎场为主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加强风景林营造和更新改造, 提升景观质量和生态文化内涵, 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品牌。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等条件, 发展与壮大第三产业。

———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利用。在严格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和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国际公约的前提下, 鼓励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种源繁育和基地建设, 促进由利用野生资源为主向以利用人工资源为主转变。建立规范的驯养繁殖 (培植) 及利用管理制度和严格的市场管理制度, 对经济利用度大的物种, 推行资源论证、拍卖和限额制度。引导、扶持一批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示范产业和产业群。

———木浆造纸业。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关于加快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其他相关造纸产业发展政策, 促进林纸一体化建设, 继续推进《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的实施, 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的产业化新格局。鼓励发展商品木浆项目, 依靠国内市场供应木材原料的制浆项目必须同时规划建设造纸林基地或者先行核准其中造纸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 不得以未经核准的林纸一体化项目的名义单独建设或圈占造纸林基地, 承诺依靠国外市场供应木材原料的制浆项目要严格履行承诺。鼓励现有林场及林业公司与国内制浆造纸企业共同建设造纸原料林基地。

———人造板制造业。以品牌产品、龙头企业为核心, 重点改造、扩大现有人造板骨干企业的生产规模, 引导和促进小企业的联合与重组, 逐步培植一批大型人造板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鼓励国有、民营大中型人造板企业建立自有原料林基地, 推动林板一体化发展。

———林产化工产品精深加工。在巩固松香、松节油等传统主导出口产品的同时, 大力发展松香、松节油和以松香为原料的香料产品、药品、五倍子单宁酸、紫胶等其它林化产品的精深加工产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木材水解、木材热解系列产品的档次。鼓励国有、民营大中型林化企业建立自有原料林基地, 推动林化一体化发展。

———木材功能性改良、木基复合材料和非木质材料林产品开发及综合利用。不断完善人工木材的改性技术, 提高木材的硬度、强度、密度、环保、耐腐、抗虫及阻燃等性能, 替代优质木材。

———次小薪材、沙生灌木、三剩物的综合利用和废旧木质材料、一次性木制品的回收利用。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木材节约和代用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5]58号) 的有关规定。

———林产品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设备制造。鼓励原始和集成创新, 高起点引进林产品深加工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 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以提高生产能力、监控检测、自动化控制水平为重点, 提高设备装备水平。

———森林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际合作。支持企业到境外设厂、开发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外资, 引导外资投向《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的林业领域。

———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示范区及其配套项目建设。鼓励发展草原围栏及舍饲圈养、固沙、保水、改土新材料、沙产业。

———山区基础设施和林业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和开发山区优势资源, 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 促进低效林改造和山区特色产业化。

9. 限制以优质林木为原料的一次性木制品与木制

包装的生产和使用以及木竹加工综合利用率偏低的木竹加工项目。限制新建单线规模在5万立方米/年以下的高中密度纤维板项目、单线规模在3万立方米/年以下的木质刨花板项目以及1000吨/年以下的脂松香生产项目。

1 0. 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有关政策、

法规, 淘汰现有林业生产能力中落后的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等。加快淘汰并禁止新建未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的小型人造板企业、直火法等土法生产松香的小企业、湿法生产纤维板及未达到国家质量标准的林产品。严格禁止超过生态承载力的旅游活动和药材等林产品采集活动。禁止在严重缺水地区建设灌溉型造纸林基地。禁止砍伐天然林特别是热带雨林、季雨林营造大规模工业原料林基地。

三、区域发展政策

1 1. 逐步形成以东南沿海地区、南方用材林区、黄

淮海平原地区等为主导的用材林产业带;以华北平原、西北、东南沿海地区为主导的重点干鲜果品经济林产业带;以南方和西南地区竹资源集中分布区为依托的竹产业带。

1 2. 发展以东南沿海和西南等地区为重点、大中城市为依托的花卉产业。

1 3. 促进各区域依法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业。

1 4. 促进以华北平原、东南沿海地区、南方用材林区、东北林区的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

1 5. 建设以口岸进口原料为依托, 以精深加工为重点, 以国内和国际市场为导向的林产品加工集群。

16.重点扶持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以及国有林场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相关木本粮油、森林药材、森林食品等森林种植业, 森林养殖业和森林采集业。

17.积极支持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结合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 优化林区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 进一步收缩木材采运业, 鼓励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特别是珍贵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加快现有人造板、家具、木制品生产企业重组整合, 鼓励上规模、低消耗、高效益、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利用地缘优势发展林产品加工基地和对外贸易。

18.因地制宜发展沙产业。结合生态工程建设, 在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沙区多种生物资源发展特色生态产业。

19.结合各地实际发展生物质能源, 建立林业生物质能源林生产基地, 推进产业化和规模化。

四、组织政策

20.扶持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市场竞争优势、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大中型龙头企业, 采取扶持、改造、组建等多种形式培植林业龙头企业, 定期发布林业龙头企业目录, 提高林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水平, 带动相关中小企业发展, 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有序竞争的格局。

21.鼓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 以资本、技术为纽带进行联合重组, 通过股份出售、转让等多种形式逐步推进产权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22.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 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促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23.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 尤其是具有原产地特色的产品企业和品牌, 进一步加大保护和宣传力度, 切实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24.鼓励竞争, 反对垄断, 消除地方保护政策, 促进区域性林产品交易市场发展, 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林产品与服务市场体系。

25.扶持培育林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 提高林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整合和完善现有林业专业协会, 建立区域和全国性林业产业的行业协会, 充分发挥其在政府、企业和农户之间的桥梁作用。支持发展适应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多种类型的农村林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创新农村林业经营体制。

26.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消除束缚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资源利用、资金和信贷支持、税费负担等方面一视同仁。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投资或参与林业产业发展, 引入国际先进的林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升我国林业产业技术和管理水平, 提高林业产业质量。

27.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及综合配套改革, 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28.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 加快国有森工企业的改革、改造和重组。

29.鼓励打破行政区域界限, 按照自愿互利原则, 采取联合、兼并、股份制等形式组建跨地区的林业产业实体,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五、技术政策

30.按照产业化、集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标准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 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提升林业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

31.重视全局性、战略性和对林业产业带动力强的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推进产业化。

32.完善林业标准体系, 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国际市场对我国林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33.建立健全林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 加强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建立健全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体系, 实施林产品质量监测制度, 加大对人造板、竹藤、林木种苗、花卉和森林食品等林产品, 特别是涉及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林产品及非木质林产品的监督力度, 确保林产品质量安全。

34.鼓励和促进林业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和ISO14000环境质量等认证。积极推进森林认证体系和林产品认证体系建设。

35.鼓励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节地、节水、节能、节材技术, 积极发展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及装备, 确保企业生产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36.企业建设造纸林基地要符合国家林业分类经营、速生丰产林建设规划和全国林纸一体化专项规划的总体要求, 必须符合土地、生态、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定。

六、扶持政策

37.严格执行国家已出台的各类林业税费减免优惠政策。林业产业按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 对企业从事农、林项目的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6]102号) , 在2008年底前, 对以三剩物及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十一五”期间进口种子 (苗) 种畜 (禽) 鱼种 (苗) 和种用野生动植物种源税收问题的通知》 (财关税[2006]3号) , 对进口种子 (苗) 、种畜 (禽) 、鱼种 (苗) 和种用野生动植物种源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企业和单位有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 在2010年12月31日前, 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企业和单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4]37号) 规定执行。对属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投资项目的进口自用设备, 除国发[1997]37号文件《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 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鼓励有条件的林业企业“走出去”, 并在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国家有关税收政策发生调整变化, 林业产业按新的税收政策执行。

38.完善并实施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扶持政策。鼓励林业企业提高开拓国际市场能力, 凡符合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使用方向和使用条件的林业企业予以积极支持。鼓励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集扩大再生产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龙头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

39.国家对用于国内建设的速生丰产用材林、珍稀树种用材林等基地建设及其森林防火、生物灾害防治和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利用、林木良种选育、繁殖、推广、使用, 给予积极扶持。结合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 对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工业产业调整和林业龙头企业发展予以政策倾斜。

40.改革育林基金管理办法, 合理制定育林基金的征收标准, 逐步将其返还给林业生产经营者, 用于发展林业生产, 基层林业管理单位因此出现的经费缺口纳入财政预算。探索研究建立林业信托基金制度。

41.政策性银行应在业务范围内, 积极提供符合林业特点的金融服务, 适当延长林业贷款期限, 对林业项目给予积极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对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 根据南北方林木生长周期不同, 贷款年限为12—20年;珍贵树种培育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经济林和其他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项目, 贷款年限为10—15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期限一般为1—5年, 最长为8年;对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林、经济林和其他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项目贷款一般为5年, 最长为10年, 具体贷款期限也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与企业协商确定。考虑到林木生产周期长, 贷款宽限期可适当延长, 具体由银行和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商业银行林业贷款具体贷款期限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与企业协商确定。

42.研究建立面向林农和林业职工个人的小额贷款和林业小企业贷款扶持机制。适当放宽贷款条件, 简化贷款手续, 积极开展包括林权抵押贷款在内的符合林业产业特点的多种信贷模式融资业务。

43.加大贴息扶持力度。中央财政对林业龙头企业的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林产品加工业贷款项目, 各类经济实体营造的工业原料林贷款项目, 山区综合开发贷款项目, 林场 (苗圃) 和森工企业多种经营贷款项目, 林农和林业职工林业资源开发贷款项目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贴息。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和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转产项目给予适当支持。地方应根据实际情况, 给予适当支持。

44.积极发挥信用担保机构作用, 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林业信贷担保机制, 各级政府应因地制宜支持开展林业担保工作。

45.积极研究探索建立政府扶持的林业保险机制。会同有关部门, 研究开展各级政府对林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实行保费补贴的试点工作, 以降低林业保险成本, 增强林业产业项目抗风险能力。

46.建立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交易平台, 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鼓励林业贷款借款人以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 落实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

47.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分类经营的要求, 完善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制度, 对人工商品林特别是工业原料林的采伐管理进一步依法放活, 其采伐限额和采伐年龄依据经营者依法编制的森林经营方案确定, 以充分保障其经营自主权和林木处置权。

48.加强产业开发的科技支撑, 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中试、推广。鼓励以生物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 促进产学研结合;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 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

七、服务政策

49.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不断提高产业服务能力和水平, 疏通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渠道, 规避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风险, 为产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林业主管部门严格履行《行政许可法》所赋予的行业管理职能, 实施木材、竹材经营加工、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经营利用等行业市场准入制度, 加强对大中型林业加工企业原料 (林) 基地建设评估, 利用外资营造工业原料林基地必须保持在一定比例之内。

50.鼓励为经营者提供市场和生产要素信息服务的平台建设, 强化政府政策信息服务功能。

51.支持和引导林业咨询机构、规划评估和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各种专业合作组织, 为生产者提供从原料、生产到销售、消费等的全过程服务。

52.探索研究建立木材资源多渠道供给的保障机制, 降低国际贸易及自然灾害等风险对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

53.建立实用技术培训体系, 强化对林业产业从业人员和林农的技能培训, 积极推进技能资质证书制度, 提高林业生产经营者的整体素质。

54.健全林业法律法规, 提高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作用, 强化科学管理、依法行政能力。对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履行国际公约、有重大环境影响的产品, 依法进行管理与控制。

上一篇:应对数学中考下一篇:管理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