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林业产业发展思考

2024-09-11

福建林业产业发展思考(共6篇)

福建林业产业发展思考 篇1

福建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山多林多是福建的一大特色和优势。2003年起,福建省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开展了以林权抵押贷款为主要内容的林业投融资改革,不断探索解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

一、工作开展情况

据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统计,从2004年起至2014年3季度,全省累计发放各类林业贷款897. 38亿元,2014年1—3季度新增158. 04亿元,3季度末余额265. 32亿元,其中: 林权证抵押贷款118. 52亿元,2014年1—3季度新增16. 27亿元,3季度末余额37. 17亿元。我省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 密切银林合作。针对林业发展资金需求旺盛的问题,省林业厅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介入林业贷款工作,先后与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开发银行福建省分行、福建保监局签署了备忘录或合作协议,建立了不定期沟通交流机制,并通过召开会议、印发通知、联合调研等多种形式推动林业融资工作。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省开展了新一轮造林绿化工作,营造林资金需求量大、季节性强,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等主要涉农金融机构把支持造林绿化作为三农信贷服务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主动与林业部门及造林主体对接,确保了我省造林绿化工作的顺利推进。

2. 创新融资方式。全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了林权证直接抵押贷款、担保机构担保林农以林权证反担保、农户联保等多种贷款模式。同时,金融机构在创新金融产品、简化贷款手续、拓展抵押树种、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开发银行福建省分行以永安林业金融服务中心为平台,为林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政策性信贷服务,贷款期限可达到7年以上,利率一般按基准利率执行; 农信社针对10万元以下的小额林权抵押贷款推行“简易评估”操作模式,由林业部门和农信社以造林成本为基础共同确定林木评估价值,作为最高抵押贷款额; 农业银行在接受杉木、马尾松、桉树等常见树种抵押的基础上,将毛竹、铁观音、高山茶、杨梅、蜜柚等特色树种纳入林权抵押物范围,还率先在三明永安成立了全国首家专门服务林产业的金融专营机构———永安林产业支行,对涉林贷款实行归口管理,并在业务授权、信贷流程、资源配置等方面予以倾斜,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服务林产业的深度和广度。

3. 改善融资环境。林业部门始终注重风险防范,促进林业贷款可持续发展。一是提供林权证登记、管理服务。对林权抵押贷款,林业部门严格履行“一个确认、两个承诺”制度,即确认林权证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承诺在抵押贷款期间,所抵押的林木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予发放采伐许可证、不予办理林木所有权变更手续。目前,全省已成立县级以上林权登记管理机构78个。二是加快森林资源资产流转市场建设。永安、尤溪等地建立了林权流转服务平台,促进森林资源有序流转。三是扎实推进森林保险工作,化解和分散抵押物风险。目前,全省实施森林综合保险,将森林火灾、病虫害、暴雨、暴风、洪水、滑坡、泥石流、冰雹、霜冻、台风、暴雪、雨凇、干旱纳入保险责任范围,每亩保险金额600元,费率2. 5‰。财政对公益林给予90% 保费补贴 ( 中央财政补贴50% 、省级财政补贴25% 、县级财政补贴15% ) ,对商品林给予60% —75% 的保费补贴 ( 中央财政 补贴30% 、省级财政 补贴30% ,投保面积1万亩以下 的县级财 政再补贴15% ) 。截至目前,全省参保森林面积超过1. 1亿亩、参保率超90% 。

4. 加大政策支持。为吸引更多社会、信贷资金投入林业,省林业厅积极争取、落实财政扶持政策,促进工作开展。一是积极落实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政策。大力支持林农个人小额贷款、各类经济实体营造林贷款项目。二是积极争取省级财政加大贴息支持力度。先后开展了林业小额贴息贷款试点、雨雪冰冻受灾地区林业小额贴息贷款工作。2011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大造林”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对参与大造林活动的农户个人贷款按基准利率与中央财政贴息率的差额部分给予全部贴息,对各类经济实体贷款,在中央财政贴息3年的基础上,省级财政再延长贴息2年。2013年起,省级财政对花卉苗木种植设施设备贷款按年3% 的标准给予贴息,最长期限3年。三是省政府将林权抵押贷款全部纳入我省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范围。设区市所在地及市辖区金融机构发放的林权抵押贷款,以上一年度金融机构季均余额为基数,按本年度季均余额比上年净增加额的0. 5% 予以风险补偿。县域范围内金融机构发放的林权抵押贷款,季均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 的部分,按2% 的比例给予奖励,奖励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3∶7的比例分担。对林木收储中心和林业担保机构为林农生产性贷款提供担保的,由省级财政按年度担保额的1. 6% 给予风险补偿。四是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政策。林业部门管理的具有丙级以上资质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等机构可从事所有非国有森林资源抵押贷款项目的评估咨询业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林业贷款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 贷款期限短。除了开行贷款期限可以达到7年外,其他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期限一般在3年以内,大部分是1年期贷款,这样的期限无法满足林业生产周期长的需要。

2. 农户个人贷款利率高。农户个人的贷款利率一般较基准利率上浮50% ,普遍存在贷款利率高的问题。

3. 农户个人融资渠道单一。农户个人贷款主要以农信社为主渠道发放,还没有形成各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竞争的局面。

4. 融资环境有待完善。受联户发证抵押难、林权抵押物贷后管理难、流转变现难、采伐处置难等问题的影响,银行对林权抵押贷款仍心存疑虑,制约了贷款规模的扩大。

三、几点建议

下一阶段,需要林业部门与金融机构密切合作,着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

1. 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中国银监会国家林业局关于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意见》等支持林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加大林业信贷投放,加快创新信贷产品,改善金融服务。一是单列林业贷款指标。林业生产周期长,且林木在生产过程中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大,风险可控度低,完全按照市场规律,难以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入。森林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建议各家金融机构将林业贷款政策与扶贫政策结合,单列林业贷款指标,逐级下达到县级分支机构,破解林农贷款难的问是。二是对林农小额林权抵押贷款实行“免评估”。去年,银监会与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意见》 ( 银监发 [2013] 32号) ,提出对于贷款金额30万元以下的林权抵押贷款项目,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参照当地市场价格自行评估,不得向借款人收取评估费用。建议金融机构积极落实该项政策,减轻林农贷款成本。三是调动基层银行发放林业贷款的积极性。目前,受绩效、风险、工作量等影响,基层银行介入林权抵押贷款、林农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建议银监部门适当提高林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基层银行林业贷款的发放实行奖励政策,激发基层银行发放林业贷款的内生动力。四是创新信贷产品。根据林业生产经营特点,加快研发适合营林需要的贷款品种,营造林贷款期限可延长至15年以上; 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对农户林权抵押贷款利率可不上浮或少上浮。五是拓宽农户个人贷款渠道。各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小额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直接对农户发放贷款,或采取委托农信社贷款等方式间接参与农户个人贷款业务。

2. 林业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完善配套服务和平台建设,优化融资环境。一是做好林权抵押登记服务,着力解决联户发证抵押问题,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流转平台。二是完善采伐管理政策,金融机构因处置抵押林权需要采伐林木的,对符合采伐条件的优先安排采伐指标; 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三是继续推进森林综合保险,降低林权抵押物风险。

福建林业产业发展思考 篇2

关于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思考

福建是海洋大省,拥有3324公里的海岸线,居全国第二位,滩涂面积2701平方公里,海岸线漫长而曲折,形成大小港湾125个,其中深水港湾海峡22处,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6处,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海洋国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比陆地面积还大12.4%,是福建国土的“半壁江山”,拥有“渔、油、能、港、景”五大优势资源.沿岸海域生物资源种类多达3000多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类生物资源400多种,海珍品驰名中外.海岸带和近海海域蕴藏着大量矿产资源,已发现的矿产有60多种,有工业利用价值的20余种,矿产地300多处.海峡油气资源丰富,预测油气总量2.9亿吨.全省沿海风能资源丰富,并有利用潮汐、波流、温差发电的广阔前景.沿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是天然的度假和旅游胜地;海洋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福建既是一个具有战略区位优势的海洋资源大省,同时又是一个人多地少、陆地资源贫乏、能源短缺、陆路交通发展困难的省份.合理开发海洋优势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对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加快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 者:林岳夫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刊 名:厦门科技英文刊名:XIAMEN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4)分类号:F2关键词:

福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篇3

[关键词] 体育旅游福建发展战略

进入21 世纪,旅游在全球正成为现代人类社会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之一,更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西方国家,体育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已经超过了石油、汽车、烟草等传统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体育产业中体育旅游业是一个重要方面,全世界的体育旅游业正在显示出蓬勃生机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瑞士仅滑雪旅游一项,每年接待外国游客1500万人次,创汇70亿美元左右;意大利的体育旅游年产值从20世纪80年代的180亿美元发展到目前的500亿美元,超过了汽车制造业和烟草业的产值。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体育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的市场及众多的人口都蕴藏着发展体育产业,包括体育旅游业的巨大潜力。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旅游业将有空前的发展。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福建省,利用区位优势促进福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势在必行。

一、体育旅游的概念和内容

体育活动和旅游活动都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体育旅游是从体育活动和旅游活动分离出来的一种体育与旅游交叉结合的人类活动。体育旅游的概念和旅游的概念一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旅游是“以体育活动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和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而引起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这个概念是从体育和旅游行业或产业的角度进行阐述,主体是体育和旅游产业经营系统和支持系统,客体是体育旅游者。主体供给体育旅游产品,客体需求并购买体育旅游产品,供需过程中引起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就是广义的体育旅游;狭义的体育旅游是“是人们因为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和以体育活动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某地旅行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 这个概念是从体育旅游活动本身进行阐述,体育旅游活动只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其主体是体育旅游者,客体是旅游者的消费对象——体育旅游产品。狭义的体育旅游的内容包括以旅游活动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和以体育活动为目的的旅游活动,有积极参与和被动参与之分,具体可分为:休闲体育旅游、健身体育旅游、观战体育旅游、刺激性体育旅游,竞技性体育旅游和其他类型体育旅游。明确体育旅游的范围、内容,这样才能制定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福建省发展体育旅游业的优势

1.经济发展是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支撑系统

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是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但其发展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体育和相关事业的发展状况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2006年福建省GDP达到 750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据福建省 200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农民人均纯收入4833.35元,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53.28元,增长10.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3%。居民收入逐年增长,不仅使人们生活消费支出连年增加 ,而且有了一定剩余 ,为人们体育旅游消费奠定了经济基础。

2.旅游业稳步增长,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在经济连续增长的同时,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综合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改革开放20多年来,福建的旅游创汇、旅游业总收入、入境旅游人数等主要旅游经济指标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2006年全省共接待国内游客6778.6萬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93.5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19.3%和20%,接待国内游客增加了1094.68万人次,旅游收入增加了115.5亿元。入境旅游人数229.6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4.7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16.36%和12.7%。

3.观战和竞技性体育旅游条件优越

观战是体育旅游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奥运会、世界杯、赛车、网球等世界大赛都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无数观光者,同时也给举办国带来大量商机。地理优势和文化背景,使福建拥有观战和竞技性体育旅游有利条件了包括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中国女排联赛、中国足球俱乐部甲、乙级联赛等为重点的一批高水平国际、国内赛事,已在国内、外形成不小影响。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群在闽南形成,以厦门为核心,半径100公里的闽南地区目前已建有漳州国家女排训练基地、晋江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长泰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东山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中国乒乓球队2002年底在厦门冬训、2004年全国帆船冠军赛落户泉州石狮市、国家乒乓球队和国家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已考虑在厦门市和石狮市分别兴建乒乓球和帆船训练基地。举办一系列大赛,不仅提升福建体育的层次,而且对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经济、旅游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4.体育特色旅游自然资源丰富

福建省位于台湾海峡西岸,大陆海岸线长达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分布大小岛屿1202个,是适合滨海休闲体育旅游的省份,可以开展包括游泳、帆船、赛艇等夏季水上运动项目,闽南地区的厦门和东山有良好的沙滩和水域环境,适合开展游泳、游泳、潜水、帆船、帆板、冲浪、摩托艇、滑翔伞、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体育旅游项目。其次,福建内陆水系发达,溪流、湖泊众多,可以开展赛艇、竹排、划船漂流体育旅游项目,也可以开展福建传统的龙舟竟渡体育旅游。再次,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树木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57.3%,境内山峦起伏,河流密布,可以开展探险性特色体育旅游活动,包括漂流、溯溪、登山、徒步旅行、自驾车旅行等,其中以登山、漂流和徒步最为盛行,而自驾车旅行则是近年来新兴的运动。

5.体育场馆、设施发展初具规模

健身、休闲性体育旅游离不开完备的体育运动设施,根据福建省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的结果,2003年末,全省共有体育场地30000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16304个,占总数的54.35%;非标准体育场地13696个,占总数的45.65%;总占地面积542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总场地面积4117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1.18平方米;总投资金额66.08亿元,人均投资金额189元;每万人平均拥有8.6个体育场地,每个场地面积平均为1372平方米,四平方公里拥有一个体育场地,每平方公里拥有场地面积336平方米。这些健身、休闲性体育场馆、设施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三、福建体育旅游业发展战略与对策

1.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加大对旅游业投入

2007年福建提出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新战略目标:“有效整合福建旅游资源,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旅游品牌,打造海峡西岸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根本原因,它决定旅游业的综合配套能力的大小,从而决定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并且决定对游客吸引力的大小。只有进一步增强福建省的综合经济实力,才能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增强旅游接待能力;只要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才能提高人民群众的旅游消费能力。

2.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契机,大力发展福建体育旅游业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将极大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很好地带动福建体育旅游的发展。一是通过奥运会在福建举办的国际、国内预选和选拔赛,如排球、帆船,皮划艇、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社会各界对体育旅游的巨大商机和影响力的认识。福建省体育旅游宣传促销活不应局限在旅游行政部门和旅游企业的范围内,应加强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广泛合作,展开全方位的促销攻势,塑造福建体育旅游的整体形象。二是加强体育旅游资源的基础建设,福建在体育旅游设施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省份相比,与体育旅游发展的需要相比,还远远不够。借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机,必须大力建设用于特色体育旅游的设施,在建设中可以吸引各方面的投资,实行国家、集体、个人齐动员,内资、外资一起上,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使福建省的体育旅游设施尽快达到一个新水平。

3.加强宏观管理和行业合作,整合体育旅游资源

体育旅游业是跨行业、跨部门的产业。一是要加强宏观管理。发展体育旅游业不但涉及到体育部门,也涉及到旅游部门,同时,还涉及到其他相关的管理部门。因此省有关部门应该联合起来,加强对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促进其快速、有序地发展。省体育局、旅游局、财政厅、工商局、税务局等相关部门必须进行合理地协调,制定体育旅游业发展的规范管理政策。二是要加强行业合作。在业务上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要紧密合作,体育部门组织的大型的国内外的体育比赛可以与旅游部门联合,让旅游部门在赛事宣传、组织观众、住宿餐饮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在门票发售上给予优惠,使比赛成为体育、旅游双方合作的结合点。同样,旅游部门在组织体育旅游项目时,可以聘请体育部门的技术人员、教练员给予指导和合作,提高项目的体育专业技术含量,打造体育旅游的精品。

4.加强区域合作,发挥联动效应

区域合作已经成为旅游目的地未来的发展趋势。国际上东盟五国协作区、欧盟都是旅游区域合作的典范。“无界限旅游圈”早已在欧盟确立,这种旅游区域合作极大地促进欧共体国家旅游经济的发展。一是加强与邻省的合作。建立海峡西岸旅游经济区,提升福建的旅游经济辐射能力,共同开发体育旅游市场;二是加强闽台区域旅游合作。利用两地的地缘、文化、人缘,结合两岸的长期体育文化交流的优势,打造海峡体育特色品排,开展多种形式的两岸体育旅游。三是加强与东南亚的区域合作。利用福建在东南亚华侨分布范围广,华侨数量多的优势,开展同种同源,华侨喜闻乐见的特殊体育旅游。

5.积极培养人才,增强体育旅游发展后劲

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需要复合型的人才,人员一方面需要是精明的旅游管理人才,一方面还需要对体育有深入的了解和爱好。目前,这种人才在我国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這也是制约体育旅游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福建省的体育旅游经营人才可以从挖潜和开发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努力提高现有的人员的水平,对旅游管理人才进行体育运动知识的培训,对体育人才进行旅游管理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尽快成为体育旅游业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在福建省的大专院校的旅游专业和体育专业中大力培养体育旅游人才,为福建省的体育旅游业输送高等级的后备人员。

6.发掘民族传统项目,扩大体育旅游市场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福建有着悠久的历史,如闽南地区的舞龙、舞狮、龙舟赛等传统体育活动总是伴随着台、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的中国心永在搏动。以福建南少林寺为背景形成的传统武术,通过几代武学大师和研究者的挖掘、整理、改进,福建少林拳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经典体育项目之一 ,享誉国内、外。目前,福建省以“武术”为主题的各类学校遍及全省各地,吸引着省内、外及东南亚国家武术爱好者前来学习。在有关方面和媒体的共同作用下,武术已走进体育旅游业市场,成为健身娱乐和竞赛表演的重要内容“南少林武坛争霸赛”一类的武术比赛已形成届次和规模成为福建省体育旅游竞赛表演业的一个亮点。

参考文献:

[1]杨宏:2008年奥运会与我国体育旅游业经济的发展[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3(9):122 - 124

[2]于敏吴尤敏:福建省发展体育旅游的可行性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20-21

[3]福建省统计局:福建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中国统计信息网,2006

[4]王德平任保莲:福建省体育产业竞争优势研究及发展[J].体育科学,2005,25(10)19-21

[5]张晓明史蔓蓉:福建构建海峡两岸旅游区 推动闽台旅游合作[N].中国旅游报,2007.02.11

[6]陈少坚谢军林晓英:闽台两地体育文化及其交流现状和发展前瞻[J].体育科学,2006(7)25-32

[7]李久德:福建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3)28-29

福建林业产业发展问题探索 篇4

近年来,福建依托林业的巨大优势及发展潜力,以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为前提,坚持走林业经济与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林业产业发展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取得较好成效,林业产值明显增长,林业产业建设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然而在实践法治的过程中,福建林业产业仍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质量不高、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不足。福建林业产业的第二产业比重增大,对林业产业总产值增长率贡献最大,第一产业的质量及效益有待提升,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涉及的规模及范围较小。福建森林经营水平及综合效益有待提升,林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不高,林业产业有待升级。林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机制不全,产业科技含量偏低,技术成果不高,研发能力有待提升,科技贡献率不高。

2 福建林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1)优化林业产业结构。福建省应围绕当前福建林业的地位及使命,充分发挥本省的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不断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以促进林业产业的顺利发展。基于当前福建林业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福建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方向应当为:提高第一产业的质量,加强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引导第三产业的发展进步。可通过大力发展木竹精深加工,提高第一产业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提升林业物理利用的精度及深度。根据本地实际及市场需求变化,优化并调整林种、树种,在提升森林资源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市场效益。提高对森林经营的科技投入,做好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提升森林经营水平的质量。第二产业是推动福建林业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对福建林业经济的贡献率最高,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其主导发展地位,政府应制定出相关的发展政策,促进第二产业的灵活发展,有关部门及企业也应给予第二产业更大的关怀,不断优化第二产业结构。推进林业经营方式改革,完善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健全生态林的补偿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商品林森林经营方案,加强对林业经济、花卉苗木以及其他林业副业的扶持力度,提升林业的产出功能。建立起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经营格局,切实做强做大第二产业。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引导及扶持,给予其政策方面的鼓励及优惠,引导企业走向精深加工方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林业第三产业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且发展速度快,应切实加以引导,促进第三产业的实质性进步,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第三产业的巨大优势及潜力,依托本省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休闲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

(2)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是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福建林业产业的发展需要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不断提升技术的创新水平及林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林业产业经营的切实发展。一是福建林业企业应树立起技术创新的意识,在各项工作当中充分体现出创新的意识,不断变革不合实际的林业生产经营方式,在充分抓好产业发展技术重点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技术创新的投入,努力开发新的项目,进行技术研发及攻关,充分发挥科技的推动与支撑作用。二是与高校、林业科研院所等紧密联系,请相关专家到企业指导技术开发研究,进行技术合作,开设讲座,借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实用的方法,解决林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林业企业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及发展策略。三是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管理制度,加大对林业科技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引进林业科技人才等方法,巩固林业科技工作队伍,吸纳更多先进人才,同时加强对林农的技术指导,提升林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福建林业产业发展思考 篇5

关于培育福建石化产业集群的一些思考 作者:袁闽川 林迎星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2期

[摘 要]为了更好的迎接石化产业竞争的挑战,使福建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福建省应该加快产业集聚,积极培育石化产业集群。文章主要介绍了福建石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加快石化产业集聚和培育石化产业集群对于加强福建省石化产业竞争力的优势,最后就培育石化产业集群及促进其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福建石化产业;产业集聚;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F29

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实证分析 篇6

多年来,福建不断扩大造林规模,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深化林权改革,大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及加强林业灾害防治力度,狠抓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为了使林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并且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必须坚持不断地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本研究根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1999—2010)统计了福建林业产业结构实际变动情况相关数据,首先定量分析了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产业总产值及其增长率的贡献,然后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找出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关联度,从而找出关联度与贡献最大的产业,得出相关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对策,期冀福建林业产业结构不断高度化、合理化。

1 林业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优化的内涵

1.1 林业产业结构的概念

林业产业结构是指林业部门或区域包括的各种产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各产业产出成果的比例构成[1]。林业产业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次产业的构成及比重是优化其结构分析的重要途径。其中,第一产业主要包括林木的培育和种植、木材和竹材的采运、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花卉的种植、陆生野生动物繁殖与利用、林木生产辅助服务等;第二产业主要包括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苇制品制造、木竹藤家具制造、木竹苇浆造纸、林产化学产品制造、木制工艺品和木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非木质林产品技工制造业等;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林业生态服务、林业专业技术、林业公共管理及其他组织服务等[2]。

1.2 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林业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括林业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林业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林业产业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发展的过程,主要包括: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林业产业总产值较大的比重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林业产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较大的比重逐渐向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转变;第一产业粗放式规模扩张向追求质量与效益转变,第二产业初级产品较大比重向中间及最终产品转变。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体现了林业产业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整体能力的增强,主要包括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均衡及关联作用程度提高[3]。

2 福建林业产业总产值及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根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整理得到2000—2010年林业产业总产值及三次产业产值数据(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如表1所示。2000—2010年间,福建林业总产值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从2000年的286.21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 673.15亿元,增幅达484.59%,年均增长达到19.87%;三次产业产值增幅分别为117.27%、1 294.44%、1 195.85%,年均增长分别为9.83%、32.88%、55.20%。其中第二产业在2003年和2005年得增速高达106.50%和164.26%,第三产业在2003年增速高达486.50%。

3 林业产业结构变动的效益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

根据表1的数据及中国林业统计年鉴(1999年),可以整理得到三次产业各占林业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及增长率的数据,见表2。

3.2 林业产业结构变动贡献率计算

林业产业总产值包括三次产业产值之和,其增长率来源于三次产业产值的增长,通过表2中数据分析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产业总产值增长率的贡献率,即林业产业结构变动的效益。现以2000年作为基期t0,以2000年林业产业结构的比重作为基数ωi(t0),构建如下计算式:

式中:η(t)为t期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产业总产值增长率的贡献率,κ0(t)表示t期林业产业总产值实际增长率,κi(t)表示第i产业t期产值增长率,κ′0(t)表示以基期比重和t期各产业增长率算出的林业产业总产值增长率,ωi(t0)表示基期第i产业所占林业产业总产值比重。其中,i=1,2,3;t=2002,2003,……,2010(由于以2000年为基期,按上式求出的2001年增长率就是实际增长率,所以排除2000年和2001年)。

利用以上模型可求出2002—2010年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产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如表3所示。

3.3 结果分析

表3中数据显示除2002-2003年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产业总产值增长率的贡献率为负值外,其余都为正值,说明从2004年开始福建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产业总产值增长都是有促进作用的,即是有效益的。

从图1可以看到福建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产业总产值增长率贡献大小整体呈逐步上升趋势,即林业产业结构变动的效益越来越好,林业产业结构逐渐合理化与高度化。也可以看出,集体林权改革后林业产业结构逐渐得到优化。2005年林业产业结构变动贡献率迅速拉大,主要因为竹材产量大幅上升,人造板、锯材、木片等产量快速增长,商品材产量稳定增长,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等因素,导致2005年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大幅上升。

4 福建林业产业结构关联度分析

4.1 关联度的概念

关联度是事物之间、因素之间关联性大小的量度,是灰色系统分析的一个术语。它定量地描述了事物或因素之间相互变化的情况,如果事物或因素变化的态势基本一致,则可以认为它们之间的关联度较大,反之,关联度较小。相对于回归分析等其它统计方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所需数据较少及对数据要求较低,容易理解与掌握[4]。

4.2 关联度的计算

第一步:确定参考数列χ0(t)和比较数列χi(t)。(其中i=1,2,3,t=2000,2001……,2010)

根据表1中数据,以林业产业总产值为参考数列χ0(t),以第一产业产值χ1(t)、第二产业产值χ2(t)和第三产业产值χ3(t)为比较数列。

第二步: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灰色关联度的计算需要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即无量纲化处理,以便于因素间的比较从而得出较准确的结论。本研究采用均值化处理方法,得到林业产业总产值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的均值分别为χ0=808.98,χ1=287.75,χ2=505.37,χ3=15.86,分别用原始数列的各数据除以对应数列的均值得到均值化数列。

第三步:计算关联系数。

将第i个比较数列t年的数值与参考数列t年的数值的差值的绝对值记为:

Δoi(t)=|χ0(t)-χi(t)|

通过绝对差值的比较,容易找到所有i个比较数列各年的绝对差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用Δmax和Δmin表示。本研究中△max(t)=0.5232,

min(t)=0.0396。

i个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在t年的关联系数,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ζ0i(t)=Δmin+ρΔmaxΔ0i(t)+ρΔmax

式中,ρ为分辨系数,通过第二步得到所有绝对差值的均值(用Δv表示)为0.237 1,记ξv/Δmax,算出ξ=0.4532。由于Δmax≤3Δv,则1.5ξρ≤2ξ[5],即0.68≤ρ≤0.91,故ρ可取0.7。

第四步:求关联度。

关联系数是反映某个时期两个数列的紧密程度,易知0<ζ0i(t)≤1。由于各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的关联度是通过11个关联系数来反映的,这样关联信息会比较分散,不便于整体的比较。本研究采用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定量反映比较数列与参考数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即求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各年的关联系数的平均值,计算公式为:

γ0i=1Νk=1Νζ0i(t)

通过以上四步,求出林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关联度分别为γ01=0.6248,γ02=0.7674,γ03=0.7071。

4.3 关联排序及结果分析

由关联度数值可以看出,γ02>γ03>γ01。这表明,福建林业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产值与林业产业总产值关联程度大小的排列顺序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各产业产值与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关联度数值越大,说明该产业与产业总产值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的程度越大。本研究结果显示:三次产业与林业总产值的关联度都较高,对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影响都较大,但林业第二产业对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关联度最大,林业第一产业与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关联度最小。

首先,第一产业与林业产业总产值关联度最小,但其所占林业总产值比重并不是最小,说明第一产业发展实现营造林规模扩大的同时,没有保证森林质量与效益同比提高。

其次,第二产业与林业产业总产值关联度最大,且所占林业总产值比重也是最大,说明福建第二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福建林业产业总产值的主导,对林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最大。

再次,福建林业产业总产值已经从第一产业优势比重向第二、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演进,说明福建林业产业结果逐趋高度化。

5 主要结论与优化对策

5.1 主要结论

1)福建集体林权改革后,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且对其增长率的贡献率呈整体上升趋势,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具有经济效益。第二产业比重逐渐增大,对林业产业总产值增长率的贡献也逐渐增大,即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大对林业产业结构具有优化作用。

2)三次产业与林业总产值的关联度都较高,对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影响都较大,但林业第二产业对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关联度最大,林业第一产业与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关联度最小。

3)福建林业产业发展逐渐由第一产业优势比重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优势比重演进,且第二产业所占林业产业总产值比重增长更快更多,对林业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福建林业产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型优势产业逐渐向资本、技术等密集型产业演进。

4)福建林业产业结构逐渐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化与高度化,但仍需优化的空间还较大。

5)福建在扩大营造林面积的同时,没有同比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与效益。第三产业经营质量与效益较好,但其规模较小、范围不大。

5.2 优化对策

1)注重第一产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加快第一产业发展。

首先,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森林经营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森林经营环境,确保森林经营管理活动科学有序进行;第二,加强对森林经营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林业专业技术培训,加大在经营方式与经营措施等方面的科技投入,切实提高森林经营水平;第三,以市场为导向,并结合福建各个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及营林学、可持续发展、病虫害的防治等要求,对树种、林种进行调整优化,保证森林资源质量、效益与扩大营造林面积并重;第四,充分发挥林下土地资源和环境优势, 积极发展林下资源的种植业和养殖业, 大力发展林草、林菌、林药、林禽、林畜等林地立体复合经营[6]。

2)充分发挥第二产业主导作用,加大第二产业发展。

保持林业第二产业健康发展,发挥其优势主导地位,不断拉动林业产业总产值增长。第一,政府应制定灵活的林业第二产业发展政策,完善森工集团体制,健全林业资本市场,加强政府市场监管,促进林业资源合理配置;第二,加快建立林业加工制造技术创新中心与风险投资机制,制定有利于林业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投入政策,加强与高等院校及林科院等合作,运用高新技术、高端装备、高效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科学发展企业;第三,协调企业与地方的关系,建立区域林业产业体系,强化区域内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和辐射力,积极推进森工集团建立统一品牌战略,打造和树立名牌产品,严格管控质量安全问题,加强售后服务[7]。第四,不断深化闽台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加强与台资合作,引进高新技术与资本,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

3)积极引导并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福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资源覆盖率全国居首,给福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因此,福建相关部门及企业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引导第三产业发展。首先,应建立完善的森林旅游管理体制与发展规划,多渠道引进资金与技术,加大宣传力度,加快便于森林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建立健全的林业休闲服务、林业生态服务、林业专业技术服务及其它服务体系,提高林业公共管理水平。

摘要:通过对统计年鉴数据的整理,首先对林业产业结构变动的效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产业总产值及增长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增长率的贡献率呈整体上升趋势;然后对林业产业结构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第二产业与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关联度最大,贡献最大。在得出几个主要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关优化对策,以期促进福建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林业经济稳定增长。

关键词: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灰色关联度,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育才.面向2l世纪的林业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122-123.

[2]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2010.

[3]宋国宇,刘文宗.产业结构优化的经济学分析及测度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5(7):6-9.

[4]孙芳芳.浅议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科技信息,2010(17):364.

[5]吕锋.灰色系统关联度之分辨系数的研究系[J].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6):49-53.

[6]甘立荣.云南大力推进膏桐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J].中国林业,2008(15):41-41.

上一篇:本土文化融入下一篇:企业竞赛教学形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