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精选11篇)
林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篇1
1 巴彦县林业经济发展观状。
1.1机构人员。巴彦县现有4个国有林场, 林农522户, 林业人口2049人;林业系统共有职工干部902人, 其中局机关104人, 基层单位798人。全系统在职人员645人, 其中局机关61人, 基层单位584人;退休257人, 其中局机关43人, 基层单位214人。1.2经济状况。全系统年总收入1359万元, 年采伐木材18000立方米, 其中销售木材收入1260万元, 国家生态丰1、偿资金99万元;全系统年总支出2070万元, 其中工资1770万元、管理弗用300万元, 年收支相差711万元。1.3森林资源。全县林业用地为81551hm2, 其中国有林用地31487hm2, 乡镇林业用地50064hm2。全县有林地面积70009hm2, 蓄积量352万m3, 其中国有林地30754hm2, 蓄积量270万m3, 乡镇有林地30323hm2, 蓄积量82万m2。无林地3489hm2, 未成林造林地7532hm2, 苗圃518hm2。全县共区划商品林24212hm2, 区划生态公益林53106hm2, 其中重点生态公益林19209hm2, 全县森林覆被率22.3%。
2 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资源有限, 结构较单一。巴彦县是一个半山丘县, 林地面积有限, 仅占土地总面积的24.5%, 而且森林分布极不均衡, 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而松花江、五岳河、漂河、泥河、少陵河、黄泥河两岸生态脆弱地段的森林资源很少。全县森林覆被率到2006年末为22.3%, 地域分布差异较大, 东部、东北部半山区高达33.6%, 中西部丘陵区为22.1%。而南部、北部防护林区只有7.6%, 森林可采资源日趋减少, 全县用材林面积中, 中、幼龄林占比重较大, 占用材林比重的63%, 成、过熟林所占比重仅为37%, 且有25%左右的森林分布在高山陡坡地段, 除黑山林场有部分可采资源外, 其它三个林场可采资源已明显减少。2.2生态基础脆弱。由于巴彦县地貌类型多样, 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防护林体系建设还不完备:加之草地面积锐减、草质退化, 全县现.有优质草场不足1300hm2, 仅为1964年的9%。由于植被遭到破坏, 土壤植被覆被度降低, 降雨的有效截流减少, 地表径流加剧, 导致水土流失和风蚀加重, 从整体看生态基础脆弱。2.3林业管理制度急需深化改革。巴彦县长期以来, 林业生产的投入主要是政府投入, 未能调动各方面投入的积极性, 虽然林业管理体制正在酝酿改革, 但现仍多沿袭着旧的管理模式, 造成责、权、利不明, 虽有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封山育林, 但造林的成活率和幼林的抚育成林率不高。2.4经济基础薄弱。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 我县林区经济的主体是建立在商.品木材生产上的, 原木比重大, 加工深度低, 附加值低;改革开放后:林业被推向市场, 林业又陷入了可采资源日渐枯竭的困境, 并且缺少必要的投资渠道;林区的其他资源未得到有效充分利用, 资源优势尚未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使得林区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
3 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思路。
3.1总的指导思想。当前, 林业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为林业的发展指明了方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产品及其生态服务的多样化需求持续增长, 为林业经济发展拓展了空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的流动, 为林业经济发展增添了原动力。林业经济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方而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3.2遵循原则。坚持生态优先,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依托资源, 市场导向的原则;坚持利益引导, 政策扶持的原则;坚持全面推进, 重点突破的原则;坚持自力更生, 自我发展的原则。3.3总体设想。依据我县森林资源现状, 通过实施择优扶强战略, 巴彦林业在今后一个时期以内, 要利用优势, 形成十大特色产业, 依托市场, 建成八大产业基地。“十大特色产业”分别为黑山林场商品材经营、红松果材兼用材林培育、木材深加工、林蛙、蜜蜂养殖和食用菌系列产品生产产业, 龙泉林场野生动植物驯养、中草药种植和畜禽养殖产业, 双鸭山林场矿产砂石开采和商服产业, 驿马山森林旅游和花木繁育产业, 县苗圃苗木、花木培育产业。“八大产业基地”分别为依托金锣公司, 建设生猪养殖基地;依托县木材交易市场, 建设木材加工生产基地;依托省内造纸行业, 建设纸材培育基地;依托省中药集团, 建设中草药种植基地;依托兴隆林业局密度板生产厂, 建设屑片生产基地;依托市场需求, 建设野生动植物驯养、木耳生产、花木繁育基地等。
4 加快巴彦县林业经济发展对策。
4.1主要对策。4.1.1立足资源优势, 以市场为导向, 择业重点发展特色经济, 坚持基地化建设, 规模化推进, 加速发展骨干龙头企业。4.1.2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启动, 积极支持集体经济, 合作经济, 家庭经济的发展, 实现经济发展多轮驱动。4.1.3强化科技先导作用, 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生态建设、产业建设质量、效益。4.1.4通过对现有产业的巩固, 调整和优化, 使其增产、增效、增收, 使产业化建设初具规模。4.1.5通过产业基地和生产项目的重点建设, 积极开发开辟新的产业, 使其成为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便产业化建设形成适应市场经营体系的新框架, 使其具.有最高水平的综合实力, 使产业化建设形成比较发达的体系。4.2具体对策。4.2.1森林经营培育。4.2.1.1森林经营的方向。坚持分类经营的方针, 以保护培育公益林为重点, 以建设商品林为突破口, 逐步扩大森林资源面积, 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改善森林资源林种、林龄、树种结构, 提高林地的生产力和利用率,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4.2.1.2经营类型的划分。位于巴彦县东北部的黑山林场, 总经营面积18662公顷, 其中:有林地面积为15555公顷, 活立木总蓄积1586610立方米, 平均每公顷蓄积为102立方米。林龄结构成:中:幼为5:4:1。根据森林分布的区位特点, 划分为商品林12645公顷、公益林5950公顷。根据森林的经营理念, 结合林场的资源特点, 将该林场确立为商品型经营林场。将位于松花江北岸第一山脊线之内及其一级支流少陵河发源地的龙泉林场、双鸭山林场、驿马山林场, 该林分的平均公顷蓄积量都在70立方米左右, 中幼龄林占85%以上, 且人工林比例占70%左右、公益林比例占80%的森林划分为生态型经营林场。4.2.2森林资源开发。4.2.2.1木材精深加工。进行木材精深加工, 要在占有或可以长期吸引木材资源的前提下, 结合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 重点做好现有企业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工作, 重点发展以能够利用现有的针、阔叶速生丰产林木材, 以及各类剩余物的产业和产品。适宜生产的主要品种:细木工板、板方材、地板、门窗、卫生用品、单板层积材、铅笔板、家具、木旋制品、小木制品、装饰材料、艺术品、玩具、集成材、木片、纸浆、机制木炭、活性炭、农具, 以及根据订单加工的一些产品或为一些大厂提供的配套产品。4.2.2.2森林旅游。森林旅游和森林公园建设是一项新兴产业, 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经济系统,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行的, 在保护生态的同时, 又不忽略经济的发展。因此, 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符合我县林业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一是规划、建设好驿马山森林公园;二是通过建立新的企业制度, 用新的机制经营好森林公园;三是借大顶山电站修建契机, 以驿马山森林公园为龙头, 带动驼峰旅游区和黑山旅游区, 延伸森林旅游;四是通过搞好宣传、促销活动, 扩大森林公园的知名度, 吸引游客。4.2.2.3矿产及加工业。重点发展一些与林区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的矿产及加工业:石灰石、石英石、建筑石、沙石等, 以及工艺品、编织、建材、林药、服装、食品等。4.2.3其它产业发展。4.2.3.1流通及服务业。林区适宜发展的流通及服务业:交通运输、机械修理、经济贸易、商品零售、饭店饮食、技术服务、咨询服务、劳动服务等。4.2.3.2对外劳务输出。发展对外劳务合作及劳务输出。一是依靠地缘优势, 寻求劳务合作伙伴, 如开发森林、合作建厂及发展种植业等;二是有效组织林区剩余劳动力走出家门走出林区。
林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篇2
1.森林资源管理难度大
我国虽然地域辽阔,但是在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资源人均拥有量方面还是大大低于世界水平。
处于相对匮乏的阶段。
经济快速发展,人口量的急剧增加,国民对于木材的需求越来越大,防不胜防的乱砍滥伐和频繁的病虫灾害以及森林火灾的发生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日益退化。
尤其是在我国的深山地区还存在着古老的部族与珍稀的`野生动物种群。
森林工作者们难以对其进行系统化的管理。
我国虽然森林覆盖率低,但是森林分布极为散乱,每一块森林的管辖地域范围较广,从事该管理职业的人员也较少,这便给大部分在业的森林管理者造成了巨大的管理负担。
目前我国森林生态发展呈现出技术人员少,设备老旧,经费跟不上研究进度的尴尬局面。
对森林生态发展的进度造成了不小阻碍。
2.尚未形成系统的林业管理经营体系
我国原来从木材出口大国转变为现如今的木材进口大国,森林资源短缺,林业经营效率低下的情况直观的表现出:我国的林业经营管理系统目前出现着发展方式过为粗放的问题。
现今我国林业分布较为不均衡,多喜欢集中在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山区。
尚未做到真正的因地制宜,仅仅只是简单的将林业发展转移到山区而没有具体的系统的知识指导。
林业方面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利用率较低下,设备跟不上,管理观念落后,导致我国林业方面的产业贡献仅为20%。
大大低于其他产业。
我国在林业产业结构方面也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合理局面。
林业生产结构单一而且经济规模小,产业链条不够长,仅重视木材的种植培养,采伐加工。
忽视了与林业相关的其他产业的发展,且在销售时候中介组织服务不完善,导致商品优势降低,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十分不利。
3.没有硬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标
我国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的概念尚存在许多的争议,国内外目前共有三种学说,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综合指数评估法;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提出的层次分析法,与将前两种方法结合为一体的新的评估方法。
虽然国内学者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指标提出了不少建议,但大部分良莠不齐,各有优缺点。
少数优秀的评估指标体系之间的分歧较大导致直至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个具有硬性要求指标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指标。
二.解决对策
1.加大森林管理力度
首先,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形土壤栽培适宜生长的作物,同时严打乱砍滥伐行为,做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森林资源。
其次,在对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及管理方面,在原有基础之上应该更为严格细分濒危,珍稀的野生动植物,做到能够实时更新野生动植物信息,做好物种管理工作。
同时加大对于违法狩猎的惩罚力度。
同时国家应该加大对于森林工作者的各方面支持力度。
2.建立系统的林业管理经营实现创新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指出,林业要发展,前提是科技。
我国新型林业经营体系要做到时常更新相关产业技术,积极学习新型林业相关知识。
以市场走向为基准,以综合利益为最终目的。
在提升生产水平的同时,不忘保护赖以发展的林业资源和环境承载力。
完善有关林业的法律法规。
全方位,协调的带动林业产业高速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是重中之重,单一的发展模式注定走不长,只有积极改变自身发展模式,以市场指向为发展方向,调整自身生产力配置,自身发展同时带动相关其他产业发展。
优化自身配置,解决不合理的结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完成自身的产业优化升级。
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3.建立新型的森林生态发展评估监测体系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提出:“保护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一致”。
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需要有专业化的精密仪器以及针对性的高端技术,将模糊评估与层次分析法的经典指数结合起来,将存在于模糊评估中的隶属度与经典指数的综合评估标准结合,从而能够更为精准的完成对于森林生态体系健康的系统评估。
4.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旅游带动林业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在如今森林旅游日趋火热的趋势下,要加强与周边省份旅游资源的联络,形成大的生态的森林旅游圈,加大对森林生态旅游的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模式,要能够以市场为风向标,以现有的森林资源为基础,因地制宜,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打造以旅游带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维护保养森林生态资源,以保持森林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总结
森林资源是自然资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森林资源较为匮乏的我国,森林生态发展的好坏与我们息息相关。
唯有认识到森林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全面推动技术革新,创立系统的林业经营体系才为上策。
在现今社会,营造一个协调,稳定发展的森林生态环境才是解决一切环境压力的核心,也是新型林业经营与森林生态发展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论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篇3
关键词:森林分类经营 可持续发展
1 森林分类经营的意义和目的
1.1 森林分类经营的意义
1.1.1 森林分类经营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可避免经营者只顾个人利益、眼前利益,不顾国家利益、后代人利益而乱砍滥伐森林,使森林出现不稳定因素。确保森林能够正常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1.2 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和有效的传统的科技相结合,把林业发展成为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和事业。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充分依靠自然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优化客观,大幅度提高森林的生产力水平,从而把林业发展成为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和事业,满足社会多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1.3 为森林资源产业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对森林资源无偿占有和开发,将森林资源经营由事业型转变为经营型,通过经济手段实现森林资源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1.1.4 促进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林业产业化。调整林业的产业结构、林产品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改变过去单纯以营林和木材生产为主体的生产模式,这是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
1.2 森林分类经营的目的
1.2.1 为使林业能够顺利地发展,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同时又能保证持续地为社会提供木材、林产品和各种服务。
1.2.2 把以生产木材主体的产业转移为森林的多功能利用并把森林的环境功能放在主导地位上来考虑的产业和事业。
1.2.3 制止和控制不合理的采伐,削减采伐量,使森林类型的稳定性得以巩固,维护了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了区域生态平衡,确保林业可持续发展。
1.2.4 采用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采取集约经营方式培育森林,以追求高产出。
1.2.5 根据森林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经营、全方位培育、保护和开发利用。
2 森林分类经营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森林分类经营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林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不可能通过无限制扩大经营范围来实现,只有通过对林地资源充分有效的合理利用,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才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这对国有林场的发展尤为重要。现国有林场的经营规模已基本确定,因此,走外延的发展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不现实的。
实现森林分类经营,其基本指导思想是根据森林主体功能的发挥来经营森林。将森林划分为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商品林是以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追求的是投资的经济效果,其经营行为完全是一种商品性生产行为,主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约束。因此,对于商品林经营不宜采取太多的行政手段去管理,而应由企业根据市场作出选择。而生态公益林则是以提高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为主要目的,追求的是森林生态公益功能,而生态公益功能则不可能直接体现为经营者经济效益。因此实现森林分类经营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以总体功能最佳为指导,协调经营行为,理顺经营与受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才能保证其经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林业分类经营其实质是林业经营的集约化与细分化。通过分类经营,可使经营对象整体功能发挥最佳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营发展与资源利用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3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
3.1 实行分类经营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场长期以来,林业受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产出投入比低,不能实现正常的投资回报等因素影响,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投资而成为粗放经济的传统产业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经营部门经营自主权有限,生产经营活动往往是服从计划而不是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实施经营,林业不能彻底走向市场。
实施分类经营,可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商品林的经营,使林业部门能够选择经济效益好的经营对象来经营,从而使商品林经营者的利益得到保证。同时,在有较高投资回报后,亦可吸引社会生产资源流向林业部门,部分解决林业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
国有林场实现森林分类经营后,其商品林经营完全属企业生产行为,一切经营活动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有利提高国有林场的经营积极性,亦可避免林场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盲目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2实施分类经营可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经营和保护
生态公益林的主体功能是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这种效益的受益主体往往不是森林经营者,这就形成了受益者不经营不投入,而经营者主体投入不受益的矛盾。在分类经营不能有效实施的情况下,国有林场的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成为林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经营对象。由于没有产出,林场不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有效经营。因此,在未实施分类经营的情况下,由于不能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权益与责任关系,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不可能实施有效的经营,大大降低了防护效益。
实施分类经营后,通过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明确了责、权、利关系,利用宏观调控能力,有效解决生态公益投入,可使其不再成为经营单位的经营负担,有利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护,使其生态防护效益得到时最大限度发挥。
3.3森林分类经营是国有林场林地资源有效利用的保证林地是国有林场最重要的生产资源,由于受经营管理水平限制,一方面是林场为了维护林地所有权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另一方面,林场对有限的林地资源利用效力低,实施分类经营后,通过对现有林地科学规划,按森林主体功能划分经营类型,同时在商品林经营中大力发展高效林业,可以有效解决国有林场林地利用效力低下问题。
林业经营道路之生态发展 篇4
1 林业经营与生态发展目标
1.1 改善环境, 维持生态平衡
森林的生态平衡要建立在合理的规划林区, 高效的林业经营之上, 只有合理规划和有效经营, 才能让水土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 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 改善林区气候环境。为生物的多样性打好基础, 保障林业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
1.2 保证社会需求
林业树木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它是制作生产品的重要原材料, 只有林业资源的质量得以保证, 才能更好地满足人类在生活中对衣食住行相关产品的需求。要想做好合理的林业经营管理, 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 这样就提供了更多就业的机会, 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 满足了他们的经济精神需求。
1.3 促进林业及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
在经济发展学角度来讲, 林业资源的可持续性经营与发展不仅使得人类获得了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种林产品, 还带动了林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的林业和全国的经济水平。若能合理地整合资源, 做好规划及高效率的经营, 与森林生态系统密切相关的行业, 如水利、旅游、畜牧业等还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总体经济的效益。
2 实现林业合理经营与森林生态发展的有效对策
2.1 研究林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2.1.1 生产技术的研究。
首先要做的是选择优良的树木品种, 产量品质得以保障的根本之源, 采用先进的生物技术, 适当合理的用药, 研发出用途多样性的林业产品, 使林产品更具有商业化的价值, 提升经济价值。
2.1.2 林业经营技术的研究。
人工林在林业经营中扮演较重要的角色, 所以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的研究, 在整个林业经营技术中尤为重要。其次采用遥测技术对人工林生产力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 从而进行评估。最后分析处于短伐期的经济林, 从而分析出国产木材市场的供需情况和进口木材代替国产木材的实际情况。
2.1.3 健康的管理和保护的研究。
为了能够更高效地开发和利用林业, 如何健康管理树木, 成为一门较为重要的课程。采用最新的树木医学, 建立一个完善的树木医疗体系, 以领先的信息技术为依据, 建造起更为科学的树木保护信息系统。
2.1.4 生态维护的研究。
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林业经营呈现不同的变异性, 以此为依据, 建立起更为科学性的基础资料数据库, 为维护生态平衡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2.1.5 林产多元化的技术研究。
林产品具有多元化的性质, 例如我国的国产木和进口木等。通过对林产品多元化的技术研究, 可以标准国产制材的规格和品质等级, 进而提高林产品在整个市场中的竞争力。
2.2 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的经营利用
无论森林还是生物都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高效地利用森林及生物的多样性, 才能更有效地提升林业的经营。首先是对自然资源的经营与利用, 通过有效利用蔬伐木资源, 以高效率的生产技术为基础, 研究不同树种、坡度的疏伐作业方式。然后是野生物的保育和管理, 对全国的濒危物种进行分类, 对每一种类进行危害程度分级, 建立一个完善的物种管理系统。最后研究和应用生物多样性, 通过研究野生物的基础分类及保育管理, 推动国家生物多样性监测, 使得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化的得以利用。同时也要注意大力推广生物多样性环境的教育, 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学习。
3 总结
林业资源的合理经营, 是促进生态发展的基础。换言之, 生态发展是林业经营的必经之路, 二者相辅相成。林业资源的合理经营, 要得到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充分支持和配合, 要以长远的战略眼光, 且从实际出发, 根据以往的经验迈向前方。使得林业资源可得得到相关的保护, 提升森林的整体质量, 促进林区及相关产业的经济增长。只有做到林业的可持续性的经营和管理, 才有可能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现在, 我国经济发展更快速, 但林业经营以及生态发展出现很多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必须采取科学系统的方法, 以保障林业可持续经营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森林的生态发展目标对林业经营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有效策略。
关键词:林业经营,生态发展,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俊峰.林业经营与森林生态发展对策[J].现代园艺, 2014 (14)
[2] 吴树芹.林业经营与森林生态发展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 2014 (4)
衡阳县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 篇5
突出规划领引,夯实林业产业发展基础。衡阳县因地制宜,科学编制了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油茶产业发展、山苍子产业发展、中药材产业发展、金槐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发展等一系列单项规划。着力建设2万公顷油茶丰产基地、1.3万公顷南竹丰产基地、6667公顷山苍子种植基地、6667公顷速生丰产林基地、2667公顷花卉苗木基地、6667公顷金槐产业基地、1333公顷特色经济林基地、2000公顷名贵珍稀树种培育基地、2000公顷中药材基地和3333公顷林下经济产业基地等十大产业基地。努力培养梳篦开发、山苍子加工利用、精细木工板加工、油茶深加工、中药材开发利用及家具精加工等六大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以岣嵝峰、大云山、九峰山三大山系和万源湖、织女湖两大湿地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产业。全县林业产业发展骨架基本形成,民生林业和高效林业初见成效。2014年,全县实现林木药材、林木化工产业产值1.5亿元、油茶种植加工产业产值2.4亿元、特色木竹加工产业产值15.6亿元、水果种植加工产业产值3.2亿元、生态旅游产业产值1.9亿元。
突出政策扶助,激发林业产业发展活力。先后出台了《衡阳县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衡阳县金槐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和《衡阳县林下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对林业产业发展进行了大力扶持。把林业产业作为招商引资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给予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对连片种植区在6.67公顷以上的金槐和油茶种植基地实行财政补助6000元/公顷。整合各部门资源,扭成“一根绳”,努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主动加强与上级各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大林业产业发展项目的设计和申报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全县年争取林业产业建设项目资金达4000万元、林业贴息贷款180万元、欧行贷款油茶发展项目资金200万欧元。建立林业产业保险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发挥保险保障和分散信贷风险功能。
突出机制创新,扩展林业产业发展内涵。衡阳县从三个方面积极创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拓展林业产业发展空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林业产业建设,增强发展活力。成立专门工作机构。为保障全县林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县林业局设立了行管办,专门负责林业产业发展,在保障工作经费的同时,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建立高效发展模式。湖南三香农林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公司种植山苍子593公顷,引导林农种植600公顷,建立了林木种植、林下种养、生态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利用立体式发展模式,延长林业产业发展链条。大力推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已发展林下经济2333公顷,衡阳恒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衡阳宏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被列入省级发展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衡阳县已成功列为全省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县。建立产业发展纽带。加快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将农户和市场有机结合,有效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快速增收致富。全县26个乡镇共有1.5万余农户参加合作社,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52个,实现年产值1.2亿元。衡阳县“衡州蜜柚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定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突出品牌创建,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升级。全县已有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涉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林产企业品牌4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通过湖南股交所审核成功挂牌企业1个,2014年实现年产值10.25亿元,占全县林业产业总产值40%。衡阳市天天见梳篦实业有限公司先后获得“湖南省百强私营企业”、“湖南省十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等荣誉称号。该公司生产的“天天见”系列梳篦及竹木工艺品先后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湖南省著名商标”、“湖南省名牌产品”、“湖南省林产品十大品牌”、“湖南省消费者信得过品牌”。产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小城市,部分产品远销日韩、欧美等国家。衡阳市岑芳装饰材料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岑芳”、“林子”牌的细木工板、胶合板、贴面板连续两届被省工商局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连续三届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湖南省名牌产品”,公司是湘南地区规模最大人造板制造企业,“岑芳”、“林子”品牌在中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湖南三香农林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山苍子为主导产业,致力于山苍子的人工种植、品种改良和产品深加工,先后被列入湖南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湖南省科技示范区、湖南省标准化示范基地、湖南省四星级旅游基地、湖南省现代农业特色林产工业示范园、衡阳市文化产业及民生工程重点项目。该公司“三香”商标成功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公司并于2014年通过湖南股交所审核成功挂牌。
突出银企合作,增强林业产业发展后劲。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制,有效破解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瓶颈,搭建了林权交易平台,推进林业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市场化运作,规范有序开展林权交易,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促进林权抵押贷款增长。积极加强协调衔接,争取银信部门支持,破解企业信贷融资瓶颈。近年来,全县林业种植、加工企业向金融机构借贷超过1亿元。县农发行发放林业贷款5600万元;县信用联社发放林业贷款3300万元,占该社贷款总额的0.8%;衡阳市民生银行向该县油茶种植企业发放贷款800万元,有效地拓宽了林业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强了林业产业发展后劲。
林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篇6
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科学模式, 在发展与环境问题备受关注的今天, 如何将这一模式成功应用于林业经济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挑战。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式, 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社会文明以及政治文明一起构成了人类文明。生态背景下的林业生产经营不仅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更要通过运用规律、顺应自然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此我们要坚持科学运作生态资本, 加大绿色产业的发展力度, 创建积极生态文明, 从而不断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
2 林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1) 森林是陆地生态环境系统的主体。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在固土保水、缓解温室效应、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此林业生态的成效直接地影响到整个生态环境的成果。
(2) 林业生产可以促进能源结构优化。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加剧, 如何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 从而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当下我国正在逐步从林业生产中研发林业生物质能源, 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科学的林业生产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森林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 通过开展合理的林业生产可以满足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从而进一步满足人们对于森林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 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4) 林业是开展生态文化建设的主阵地。
生态文化的发展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但是由于生态文化较为抽象, 为此难以被大众接受。但是通过林业生产这一物质化的媒介, 借助于林业的保护、开发以及利用过程就可以让人们了解到环境保护的意义及途径, 从而树立正确、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
3 基于林业生态考虑的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策略
3.1 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指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同时也指对环境、能源的保护, 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此在开展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将其与科技进步有机结合, 借助于科技的力量来推动经济发展, 从而有力地改善过去发展模式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减少粗放式发展给生态建设带来的破坏与压力。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不断地建立健全林业科技创新体制, 通过科技创新满足市场需求及经济效益的提升, 从而形成科技型林业生产及发展模式;深化对林业生态系统的研究, 通过强化与完善监测管理工作, 及时掌控林业生态系统的各项指标, 从而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及管理水平;进行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将林业生产与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有机结合, 从而推动林业生产先进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多种形式来对新技术进行推广, 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例如鼓励技术转让形式、技术承包、提供技术服务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引进优良树种来调整树种结构, 同时借助于先进的栽培技术来提升树苗的培育水平。最后还要不断地创新木材的砍伐、加工及制造技术, 从而完善木材工业发展, 减少木材的消耗及浪费, 有效地提升林业生产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
3.2 林业生产中注重自然保护
实施自然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及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的保护。自然保护主要是保护稀有树种, 从而保持林业资源的平稳。
3.3 林业生产中实行分类管理
在林业生产中进行分类管理就是基于林木在原料供给、改善生态、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不同功能, 以自然特征为界限进行森林分区, 从而达到提升管理效率的目的。在开展林业分类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强化林业计划体系建设, 从而完善其对于森林资源建设、开发及利用的指导及约束效能, 保证林业供给、林业生态以及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
3.4 实行退耕还林
实行退耕还林不仅可以有效地扩大林业面积、防止土地沙漠化及水土流失, 同时还能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发展策略。
3.5 实行合理采伐
为了尽量保护林业生态, 在进行林业生产中要坚持合理采伐这一重要原则。具体实施中可以将合理采伐分为三大层次。第一层次是对森林的数目种类、数量、搭配等进行综合考虑, 从而保证森林资源的多样性、共生性、互补性。第二次层次是合理地抚育间伐以扩大保存木的营养空间, 使地下根系能更好地吸收养分与水分;降低林木密度, 增加透光率, 保证林下幼苗和喜光植物的生长;以人工选优替代自然选择, 间伐生长不良的有病虫害的干形不好的劣质林木, 有目的地选择保存木, 提高林分质量。第三层次是借助于自然枯损带来适当的林隙与林窗, 从而加速森林成长。
3.6 优化林业生产结构
实施林业生产结构优化不仅是满足社会建设的需要, 同时也是林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需求, 为此要深入开展林业生产结构优化。开展林业生产结构优化的原则为“保优、促新、联动”, 具体来讲就是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 借助于发展新型产业、培育新品种、开展深加工等方式来提升附加值及竞争力。加快林业生产结构的优化要从不同产业角度来分析:从第三产业来看, 要通过合理种植花卉、开展旅游等产业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从第二产业来看, 要不断地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及加工新技术的革新, 从而将加工转向多层次的综合经济加工;从第一产业来看, 要加快速生林、防护林以及名贵特级经济林的种植, 并重视短周期工业及其他原料林的建设。
4 结语
林业生产作为与人们的生活及生产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 在进行林业生态背景下的林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要从满足社会需求、保持生态平衡以及满足建设需要三方面予以考虑, 从而有效地促进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国家环境质量的提升。林业生产只有不断地优化产业结构, 才能提升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 避免大面积毁林来追求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郭鹏飞.生态文明理念下的林业生态建设[J].甘肃林业科技, 2009, 34 (4) :6~9.
[2]梁和英.林业生态建设与发展的对策[J].绿色科技, 2011 (7) :171~172.
[3]何微.我国林业建设理念的变迁[J].林业资源管理, 2002 (1) .
林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篇7
近年来, 随着生态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理念的提出, 各地区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 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在增加农民收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及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具有十分巨大的现实意义。林下经济是近几年农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 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 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目前林下经济主要围绕种养业开展。在种植业方面, 由于林地2~3年后基本郁闭, 对林下作物生长有影响。在养殖业方面, 由于受禽流感等影响, 搞林地养殖风险较大, 发展缓慢。因此林下经济发展的选择面较窄。目前林下经济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
(1) 林下种植:包括林下种植花卉、中药材、牧草、疏菜、果树、粮食作物、菌类、茶叶等及其产品初级加工。
(2) 林下养殖:包括林下养殖家禽 (鸡、鸭、鹅) 、牲畜 (猪、牛、羊、兔等) 、蜜蜂、蚯蚓、青蛙、珍贵野生动物 (野猪、蛇、鹿等) 、其它鸟类等及其产品初级加工。
(3) 林下采集:包括野菜、野生菌 (磨菇) 、野生中药材、竹笋、藤、草、松脂等的采集及其产品初级加工 (含藤编、草编) 。
(4) 林下旅游:包括森林人家、生态休闲旅游、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衍生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绿色产业。
林下经济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发展林下经济, 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 增加林业附加值,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开辟农民增收渠道, 发展循环经济, 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这么说, 发展林下经济, 可以让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源。
2 发展林下经济的效益
之所以说发展林下经济是生态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主要是由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决定的, 可以说林下经济的应用完美地契合了生态经济发展的要求。
2.1 生态效益
林下经济的实施, 可以有效扩大森林资源, 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生物的多样性, 可以充分发挥森林对于气候和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 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增强区域范围对于自然灾害, 如狂风、暴雨、沙尘等的抵抗能力, 同时, 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绿化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2 社会效益
林下经济的实施, 可以对农村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可以说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还可以促进贮藏、加工、运输、包装及服务等相关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2.3 经济效益
以龙川县的林下经济发展为例, 龙川县共有林地约233333.33hm2, 其中生态公益林地102000hm2, 在正常的情况下, 要加强生态公益林地的管理和保护, 禁止采伐林木, 林地的收入只有靠政府对生态公益林林地进行补偿20元/667m2, 与其它林地相比经济效益是比较低的, 为增加生态公益林地的收益, 只有经过不断发展扩大林下经济, 提高生态公益林地的经济效益。截止到去年年底, 全县仅林下经济推广面积达到3000hm2, 经济收益为1500万元, 每667m2可多增加收入33.33元, 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说是十分可观的, 从而推动生态效能升级, 优化生态环境, 并且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3 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的措施
十年树木是林业生产的基本特征。相对漫长的林木生产周期, 对林业发展以及对林改后农民发家致富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只有让林地早点下“金蛋”, 才能更好地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 才能更好地以良好的经济效益巩固林改成果, 在兴林中富民, 在富民中兴林。发展林下经济是个系统工程, 林草、林药、林牧、林禽, 形式多样、内容复杂, 因此, 需要科学选择具体操作的突破口。
3.1 政府要高度重视
把林下经济发展列入议事日程, 加强部门沟通与合作, 注重规划引导。没有合作, 单凭林业一家之力, 要说发展好林下经济, 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规划, 要想发展好林下经济, 也只能是瞎子摸象。因此, 必须将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循环经济、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融合在一起。
3.2 创新发展模式, 提高经济效益
首先, 可以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 因地制宜开发林果、林草、林花、林菜、林菌、林药等模式。以林花模式为例,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 大家不仅仅满足于吃, 还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花卉、园艺、苗木就派上用场了, 而且卖价好。台湾花卉产业做得很大, 我们国家已经从政府部门的层面加强了与台湾花卉产业的对接。在林下种植耐阴性的花卉和观赏植物, 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
其次, 可以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 大力发展林禽、林畜、林蜂等模式。
然后, 可以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特别是丘陵山区, 要充分发挥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环境优势, 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自然环境和林下产品资源, 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等产业, 大力发展森林旅游。
最后, 可以大力发展林下产品经营加工, 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 发挥集群作用, 提高经济效益。
3.3 政府部门要促进拓宽融资渠道, 加大资金投入
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建立林权交易中心和林产品专业市场, 大力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推进森林保险, 拓宽融资渠道, 支持林下经济发展。要按照性质不变、渠道多样、捆绑使用的原则, 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综合开发、经济结构调整、畜牧养殖、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 在资金使用上完全可以有机结合起来。
3.4 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加强技术服务, 提高产品质量
积极搭建企业、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 确保林下经济产品质量。
3.5 建立销售网络, 培育龙头企业
地区政府部门要集中力量, 引进和培育有实力、讲诚信、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企业, 并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 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大户农户”等模式, 引导农户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组织, 建立市场销售网络。要建成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 逐步形成“一县一业, 一镇一品”的发展格局, 增强农民持续增收能力, 从而保证林下经济产值和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林下经济产值占林业总产值的比重显著提高。增加林业经济效能, 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促使生态林业的永续利用和持续发展。
4 发展林下经济是生态林业经营的必然趋势
中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篇8
关键词:林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发展思路
一、林业产业化基础理论研究
(一) 林业产业化基本概念
林业产业化与农业产业化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林业产业除了林木产业还有林木生产中的附属产品, 林业产业的基础是林木产业, 林木产业具有在生产和开发上的特殊性。林业产业化就是在林业生产的组织上和林业资源的管理上进行的科学化的管理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于林业产业的开发和保护的认识正在逐步发生巨大的变化。对于林业产业的相关理论的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促进了我国林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二) 林业产业化的作用
一是增强了林业的稳定性和计划性。通过科学合理的宏观配置, 林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得到了合理的规划和配置, 提高了各个系统之间互相协作的作用, 整体上更好地发挥了林业资源的生产效率。实现了林业生产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 提高了林业生产的产出率, 促进了林业产品市场的发展, 保障了林业市场的健康和平稳。
二是完成了林业的市场化经营, 实现了新的社会经济的增长点。通过林业产业化道路, 使林业生产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在实现了林业生产价值的同时, 也促进了林业的发展。
三是提供生态环境产品, 发挥公益效益。林业资源通过合理的配置和开发, 在获得效益的同时也得到了保护。保护与开发并行, 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
二、我国目前林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一) 合作经济组织+林户
以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位, 通过同一区域内家庭之间的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实现规模化生产。家庭主要以生产为主, 依靠经济组织实现产品的销售, 同时经济组织通过销售的市场情况, 为林户的生产提供信息。合作经济组织一方面为林户提供生产信息、负责林户产品的销售和在生产过程中为林户提供技术支持等, 实现生产、销售、布局、信息等一条龙式的服务体系。这种生产经营模式具有投资少、收益高的特点。在林户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之前, 自发形成规模, 适用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二) 企业+林户
以企业为主导, 以林户生产为基础, 实现订单式的生产。企业负责销售和回收, 通过这种合作实现企业和林户的双赢局面。企业通过对于林户产品的收购保证生产资料的来源, 通过对于林户产品进行加工, 从而使产品升值, 获得利润。林户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生产, 将产品定向销售给企业, 降低了林户的经营风险。这种模式下企业为林户分担了林户的经营风险, 林户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供了生产资料的保障。企业的要求使得同一生产区域内林户生产产品单一而密集, 这种模式具有专业化较强的密集型生产的特点。
(三) 林业专业技术协会+林户
这种生产经营模式下, 技术协会主要对林户进行技术、信息和销售的支持, 其主要的重点是对于林户的技术支持。技术协会的主要功能是对于林户提供技术推广服务。
三、影响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探源分析
(一) 资源因素
我国森林资源具有分布不均匀和人均占有量较低的缺点。由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
(二) 林业管理的体制因素
1. 我国林业产业化法律制度不完善
第一, 在林业中体现产权主体的国家、集体、经营合作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界定不清楚, 各级组织及机构与其管理者的关系也不清楚。第二, 产权的客体, 包括林业用地、林木、林业生产技术、林业生产条件在内的多种产权的占有、使用、分配、经营等没有明确具有法律意义和可操作意义上的科学划分。
2. 林业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市场经济转轨时期, 集体所有的林地其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开始分离, 林地以承包、“树随地走”等各种形式分到农户手中, 农户成为最基本的产权组织单位。农户追求经济目标的短期市场化行为与农区林业的公益性目标就会有一定的偏离, 无法达到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统一。
四、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一) 明确林业产业化的战略目标
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 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资源开发为基础, 以科技为支撑, 以生态环境改善为条件。引导广大林户走林业生产基地化、集约化、现代化的道路, 实现林区农业在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
(二) 明确我国林业产业化运行模式的发展思路
构建林业产业化模式必须遵循产业化内涵的发展思路, 明确林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发展思路, 是引导林业产业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上要有新突破, 在目标市场上寻找能够发挥林区产业比较优势的地位, 并以此来引导林业产业化的支柱产业选择和重点项目的建设。
(三) 明确我国林业产业化运行模式的发展原则
建立科学的林业发展模式, 既要实现林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市场化, 同时要注重资源可持续性的合理开发, 不能以生态换效益, 要保障林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要遵循市场规律, 以市场为导向, 合理分配资源。通过市场调整林业的发展路线, 合理配置和使用林地资源。
五、制定有效的产业扶持政策, 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
(一)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林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相比较, 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首先在生长周期上要远远长于农业。其次在产品开发上, 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不但是林业未来发展的基础, 而且是关乎到社会其他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也关乎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 为加强林业的保护和发展, 国家应加强对于林业的政策扶持, 加大资金投入。
(二) 完善林业产业化法律制度
进一步推动相关法律的建立和健全,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产权关系, 在法律上确定生产者的合法经营地位, 促进经营者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保障林业市场生产和经营的平稳发展, 解决生产经营者的后顾之忧。
(三) 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快产业化进程
完善林业产业化的服务体系。林业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对于林业生产提供产前的市场信息, 通过对市场供求信息的整体把握, 为林业生产提供方向, 减少资源的浪费, 提升林业生产的效益, 提高林农的收益。二是对于林业提供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支持, 推广和指导林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 保障林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三是对于林业生产后产品的销售提供有效的销售渠道, 加强林业产品的后续加工, 形成良好的产业链, 建立稳定健康的产业市场。
参考文献
[1]董岳.中国林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9.
[2]杜文凯.河南省林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3]王尚明.林业产业化是湛江林业发展的根本之路[J].林业经济问题, 2003, 05:282-285.
[4]王焱, 王晓红.21世纪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商业经济, 2004, 04:20-24.
[5]戴兴安, 胡曰利.论林地制度创新和林业产业化[J].林业资源管理, 2004, 06:5-8.
[6]耿玉德.我国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化研究[J].绿色中国, 2005, 06:31-35.
[7]王新春.山东省菏泽市林业产业化进程及实现途径研究[J].现代园林, 2006, 10:35-38.
[8]李碧珍.产业融合:林业产业化转换的路径选择[J].林业经济, 2007, 11:59-62.
[9]顾寒琳.吉林省林业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0.
我国林业产业化的发展对策 篇9
林业产业化是林业产业组织形式的变革, 实质上是林业产业布局、林业产业结构转换和林业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随着人们对林业地位和作用认识的逐步深化, 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 国内外林业产业经营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 产生了一些对现代林业经营有重大影响的林业产业经营理论, 主要包括森林多功能理论、林业分工理论、近自然林业经营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我国林业产业经营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2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2.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林业产业化把林业、林产加工和销售纳入经营范围, 使林产品在加工、流通环节得到增值, 提高了林业的经济效益[1]。大力宣传林业产业, 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 改变广大林区干部群众的观念, 把发展现代林业产业提到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 并作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 树立林业科学的发展观, 让社会各界都充分认识到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实际价值。林业的产业化是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面推进生态建设的同时, 要强化林业产业开发意识, 高度重视林业产业的发展[2]。要加大对林业产业开发工作的力度, 把林业产业作为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措施来抓,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核心, 加快林业后续产业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和培育好各地区林业特色产业, 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效益。
2.2 建立适应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市场体系
林业产业化是林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的转移过渡过程, 林业产业的经营活动都是围绕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而展开的, 市场的取向决定林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发展林产品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场供应, 林产品加工企业经营的目标也是为了提高林产品质量而适应市场的需求。市场既是林产品生产的启动器, 也是林产品生产的必然归宿, 是检验林业产业化经营绩效的最有效手段, 离开市场这个导向, 林业商品生产和林产品加工业发展就无从谈起。抓市场建设主要抓2 条:一是抓市场体系的建设, 二是抓流通组织体系的建设。
2.3 加快制度创新, 培育林业产业化的市场主体
科学的市场体系, 必须有市场主体的参与。从生产角度看, 市场主体包括林业产品和经营者2 部分。林业产品是客观的市场主体, 而经营者则是主观上的主体, 主观影响着客观。因此, 一要培育效益林业的市场主体, 一应促进经营制度创新, 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经营规模, 使林场、林业企业、林农和购销组织成为林业产业化的市场主体。二应推进林业经济制度创新, 使林业龙头企业成为效益林业的又一市场主体, 龙头企业不仅能带动和促进林业小规模分散经营纳入产业化经营轨道, 还能有效提高林农组织化程度和林业社会化水平。三是推进林农组织形式创新, 积极扶持和发展林业合作经济组织, 使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发展林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3]。
2.4 制定有效的产业扶持政策
科学有效的产业政策能够在宏观方面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是防止“市场失灵”的有效手段, 因此科学的林业产业化发展的运行模式, 必须有科学有效的产业政策作保障。同时, 政策调控是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 政策调控和市场需求必须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支持林业产业化的发展。
2.5 办好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 龙头企业担负着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的重任, 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有基础、有前景的重点龙头企业, 在短期内创造引导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骨干力量, 形成众多的与国外农产品加工企业能够抗衡、更具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是全面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好服务的综合功能, 在实行林业产业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 是林业产业化的市场主体之一。发展龙头企业有利于林业经营体制的创新, 有利于林业产业链的延长, 有利于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可有效地推动林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发展, 提高林产业的整体效益。同时在我国林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 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连农户, 担负着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林农经营的重任, 是林业产业化的核心和推动器。
2.6 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快产业化进程
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指为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 其主要任务是为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各种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活动。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无论在对于疏通林业科技的转化渠道、规避市场风险、实现林业资源优化配置, 还是给林农提供的可靠市场经济信息等方面,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可以从根本上克服传统林农生产经营的局限性, 解决生产与市场的矛盾, 可有效地调整林业结构、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志云, 蔡学林.林业产业化的思考[J].江西林业科技, 1997, 1
[2]杨东.兰州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初探[J].甘肃林业, 2005, (3)
发展林业产业之我见 篇10
关键词:林业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28-2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构成了林业工作的整体。林业产业是林业建设的基石,加快林业产业建设则是加快我县林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 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县林业产业化建设受到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视,逐步改变了就林业抓林业,就造林抓造林的传统观念,确立了林业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全力狠抓落实。近年来,全县经济林、用材林、速生丰产林基地得到了较快发展,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势头良好。林业产业在我县经济建设中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作用。
1.1 林业产业建设是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林业两大体系建设来讲,一方面,必须坚持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这是林业建设的一翼;另一方面,必须坚持林业产业建设,这是林业建设的另一翼,要把它同生态环境建设同样看待,同时搞好。我县在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上,总体情况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发展缓慢。我县林业企业之所以未从根本上摆脱困境,林业产业未形成规模和支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1998年以前,林业企业靠木材生产和加工,还能勉强维持生存。自1998年实施天保工程以后,由于停止了天然林采伐,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收入,而后续产业建设又未跟上,目前只能靠国家投入和项目支撑。2010年以后,天保工程实施完毕,我县林业企业怎么办?因此,必须抓住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的机遇。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只有这样,才不会再次陷入困境,才能实现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协调发展。
1.2 林业产业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发展壮大林业产业,一方面,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林产品的需求,如果品、木材、药材、苗木及其他林副产品等,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和杜绝破坏森林资源现象的发生,从而促进生态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不但能够增加林业干部职工收入,而且也能使农民、下岗职工脱贫致富,对全县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2 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林业产业发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在实施过程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完整,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脱节;产业化和集约化程度低,经营管理粗放,单产低、总产少;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不合理,规模效益低。二是政策不够优惠,体制不够灵活,社会参与林业产业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不够。四是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缓慢,五是县乡政府在林业产业建设上投入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林业产业的发展。
3 我县的林业产业发展建议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走产、加、销、林、工、贸为一体的产业发展路子,优化资源配置,引進龙头企业,科学开发利用,则是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县森林资源极其丰富,物种繁多,林产品享有盛名,这是我们的优势,只要充分发挥利用优势,积极在全县发展以名、特、优干果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和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大力兴办林产品加工、森林资源及人文景观开发利用为一体的林业产业和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以中心苗圃、各国有林场苗圃为依托,充分利用林区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苗木、花卉、中药材、食用菌等种植业和养牛、养羊等养殖业,拉长林业产业链,努力培育后续财源,增强林业的自我发展后劲,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就一定能大见成效。
3.1 转变经营理念,积极开发符合我县县情的林业产业
在新时期林业产业发展上,应本着“优化提高一产,巩固加强二产,加速发展三产”的指导方针,强化产业意识,加快产业发展。其主要发展途径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3.1.1 以营造经济林为主,在巩固发展水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干杂果 对我县现有的苹果经济林,在稳定面积的前题下,积极采用大改型、老园改造及苹果套袋等新技术,促进苹果品种的更新换代和品质提高,创建市场名牌产品,主攻单产,提高总产,力争在短期内占领周边省份市场,使我县水果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因此,我们要加大科技投入,向管理要效益,技术出成果。我们在实施林业重点工程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国家现有政策,调整树种结构,增加经济生态兼用树种比例,努力实现我县干杂果特别是核桃、花椒、仁用杏等经济林面积迅速发展,并采取发挥区域优势,科学制定规划,实行集约经营,突出地方特色,全力创建名牌的发展思路。在东部塬区建成苹果、柿子等生产基地,在西部山区、东部部分地区建成核桃、仁用杏、花椒生产基地,并带动周边地区产业的发展,不断培育经济林产业在我县形成支柱产业。
3.1.2 加快商品用材林基地建设 大力营造以商品经营型为主的用材林,特别是要加快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发展生长稳定、速生、抗逆性强的刺槐、杨树等乡土树种,引进培育新品种,增加木材等林产品的有效供给。同时,可积极发展饲料、原料林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开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努力提高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1.3 以森林旅游业为主,发展第三产业 森林旅游业是我县的新兴产业。我县应依托太安森林公园、福地湖、云梦山等自然人文景观优势,积极开发森林公园和旅游景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一是充分发挥现有森林公园的作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在开发利用上做文章。二是公园开发要以保护为主,正确处理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资源为代价,谋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三是在开发利用上,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逐步完善。同时,根据自身的财力,本着先易后难,由近及远,突出特色,设施配套,协调发展的原则。主要依靠自我积累,分期分段实施,边开发、边建设、边运营、边收益,滚动发展,逐步完善。四是在经营管理上坚持以营林为基础,以旅游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只要适应市场,定位准确,回报就会丰厚。并建立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好安全管理。五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多轮驱动的办法,实行国家、地方、单位一起上,国有、集体、个人一齐上,内资、外资一起上,敞开山门,外引内联,拓宽筹资渠道,采取合资、合作等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旅游设施、服务设施等建设。
3.1.4 大力开发苗木花卉、中药材等种植业 花卉是一大新兴产业,市场前景非常看好。我县目前花卉产业还是空白,我们要抓住这一市场机遇,加快发展。林业部门是花卉的主管部门,要利用优势,加大对花卉产业的投入,特别是经济和科技的投入,做好正面宣传和引导,加强引种试验和推广,搞好市场调查,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苗木花卉新品种,形成“公司+基地+农户”,集约化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包装,实行订单农业,逐步形成以大中苗圃为主体,其他各类苗圃为辅助的苗木花卉产业体系,推动苗木花卉产业快速发展。宜君中药材久负胜名,特别是党参、杜种、刺五加、柴胡、黄岑等都有自然分布,加之近几年引种栽培的黑木耳、香菇、天麻等生长良好,我们应很好地开发利用,促进林区中药材和菌类生产加工利用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3.1.5 以种苗基地为依托,提供多种类型优质苗木 苗木基地建设要作為林业产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重要支柱、一个大的产业来办。目前全县国有林场都有种苗基地,要把种苗基地作为林业产业的一大支柱抓紧抓好,决不能把优势变为包袱。种苗产业首先要保证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用苗。其次,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对外提供苗木。现代社会城市绿化、道路绿化对种苗需求量大,在发展中要瞄准市场,要有组织、有计划地统一经营管理,把我县苗木基地做大做强。
3.2 制定优惠政策
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产业建设的积极性。我县林业产业起步晚,基础差,要在短期内形成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必须依靠政府扶持林业产业的优惠政策。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拍卖、兼并、联营等多种方式,盘活现有资产,发展林业产业。二是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鼓励支持各种社会性经营主体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承包经营开发林业产业,减免农林特产税等。三是金融信贷部门,要在林业贷款上给予支持和优惠政策,积极扶持林业产业。四是县乡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支持林业产业发展,以调动全县参与林业产业建设的积极性。
3.3 依靠科技进步,精心打造一流产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作为林业建设基础的林业产业也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支撑,加快发展,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精心打造一流产业。要进一步增强产业建设的科技含量,生产出大量优质名牌产品。要进一步引进和培育各种林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必须通过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使自我加工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工生产的果品、林产品、中药材必须是国内公认的优质品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林产品加工的多次增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4 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
发展非公有制企业政府要依法严格保护林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对投入林业产业开发建设的各类社会主体承包经营的林地和营造的林木,应及时依法确权发证,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在具体工作中,切实维护和保障林权证的法律效力,不得随意变更,以稳定和不断壮大参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各类经营主体队伍。引导和鼓励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商投资者以及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产业的开发与建设。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要坚持统一的税费政策,为参与林业产业开发建设的各类经营主体创造一个公正公平的环境。
3.5 切实加强对林业产业建设的领导
林业产业不但是林业建设的基础,而且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县、乡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领导,把林业产业建设摆在林业工作的重要位置,科学制定县域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做到领导、政策、人员、资金四到位。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强化行政管理,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体系,把林业产业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不断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实现我县林业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宏,唐守正.林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
2000(02).
[2] 魏远竹,朱永法.产业结构调整与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01).
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分析 篇11
林业有着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承担着生产物质产品、文化产品、生态产品的重要职能。保护森林发展林业, 是减少自然灾害, 改善生态环境, 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 是实现农业稳产高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是缓解我国能源资源压力, 保障木材安全和资源安全的一个重要方式。
2 林业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
林业建与对林业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因为林业的发展无论如何都以森林资源的存在和扩大作为根本。中国森林资源的状况决定了林业发展的可行性和可能性, 森林资源的变化对林业的发展规模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 林业发展中的科学技术使用和发展方式也影响到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3 林业生态建设
3.1 林业生态建设的作用
建设生态林业即在达到林业产业作为产业本身需要获取利润的目的基础上, 拓展林业产业对环境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的最大可能性。生态林业的建设, 能够有效改变目前粗放型林业产业对森林资源的过度使用状态, 减少森林资源的破坏性使用, 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 目前林业生态建设的情况
由于洪涝灾害和随之而来的其他自然灾害如土壤沙漠化和雾霾天气严重等土地、气象方面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第一个值得记录的就是人工林的增长。自“天保工程”开展以来, 中国人工林以每年500万hm2的速度增长, 进入21世纪后, 人工林的增长速度更加迅猛, 除了人工植树外, 以飞机播种进行树种播撒的造林方式也加快了树林增长的速度。现在, 中国的人工林面积已有4700万hm2之多, 约占世界人工林面积的26%, 堪称世界首位。
4 林业产业发展
4.1 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林业产业是指那些使用森林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的企业, 林业产业发展的表现集中体现在林业企业的建立、投资规模扩大和科学技术研究方面。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 其经济效益的达成直接作用于社会的表现, 就是为国家提供税收, 并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林业企业的建立除了这2个作用之外, 还能够使林区周围居民摆脱过去的“靠山吃山”的落后经济状况, 为山区和林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提供条件。除此之外, 林业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作用, 表现在林业产业发展带动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反过来作用于林业建设上。林业产业是依托于林业建设而诞生的产业, 一切林业企业所进行的专利技术发明和产业模式开发, 都与林业建设息息相关。林业产业的生产技术发展, 实际上也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建设的行为。
4.2 目前林业产业发展的情况
首先, 国有大中型森林工业企业的建立和发展使得林业系统成为为GDP增长贡献最多的五大产业之一。目前, 林业所包含的产业已经涵盖了轻工业、医药行业、旅游产业等多个方面, 据2003年林业利润产值报告, 林业全年总产值已经高达4000多亿。保守估计, 10年来, 林业产值的增长绝不输于其它主要行业。其次, 林业本身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林业科技贡献率由20世纪80年代末的21.2%提高到90年代中后期的30.3%。林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完善, 如《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定》、《防沙治沙法》等, 这些法律的颁布保障了我国森林保护活动有法可依, 也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但是, 林业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使林业发展的作用并未达到理论上的效果。一方面林业企业作为追求经济效益的组织, 即使有先进科技支持, 还是不能克制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就是集约式的产业模式并没有被推行到所有的林业企业中去, 很多欠发达地区的林业企业, 仍以砍伐树木作为实现经济效益的唯一途径。
4.3 林业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林业产业发展模式一直是林业产业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全球都以“可持续发展”为产业主要的发展模式的情况下, 林业企业作为对环境保护负有重要责任的产业, 再坚持粗放型的产业模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进入到生态绿色的产业模式当中, 避免林业产业陷入由于砍伐输出和原料输入 (造林) 的速度不平衡导致无木材可用, 无土地可植树的产业恶性循环中。面对林业产业发展和森林资源消耗的矛盾, 国家政府也将大力介入到其中, 未来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国家森林保护和产业限制法律的制约, 采用什么样的生产模式可能不再是林业企业的选择题, 而是被固定的发展线路。
5 结语
综上所述, 在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相辅相承、共同发展的环境下, 我国的森林资源使用状况朝着绿色、可持续、科学的方面演进, 在未来, 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将是林业产业的主要模式, 而中华大地也必然会被大面积的森林覆盖, 重焕神州风采。
摘要:探讨了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的作用、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以期为我国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林业提供帮助。
【林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推荐阅读:
林业工程产业化发展08-18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07-09
福建林业产业发展思考09-11
郑州林业产业发展研究09-23
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07-04
林业产业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论文09-20
农村林业产业化06-23
林业产业06-30
乡林业产业10-02
林业产业现代化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