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宁区林业经营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共9篇)
邕宁区林业经营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篇1
邕宁区林业经营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潘卫新
(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林业站广西南宁531200)
摘要:本文分析了南宁市邕宁区当前林业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加大林业科技含量,提高林分质量;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多种形式调动全社会参与发展;与退耕还林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结合;科学林改、和谐林改、惠农林改促进邕宁区林业跨越发展。
关键词:邕宁区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当前,各界对于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已达成普遍共识。2009年6月22~23日,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央首次召开林业工作会议,会议对林业给予了很高的定位,明确提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2009年7月26日,自治区召开了全区林业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把广西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全国林业强区的战略决策。林业迎来了前所未有发展机遇。作为首府南宁的主要组成部分的邕宁区,响应国家和自治区的号召,建设生态文明邕宁和林业强县(区)更是责无旁贷。为此作者分析了邕宁区当前林业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供参考。
一、林业生产自然及社会条件
(一)社会条件
邕宁区地处南宁市东南部,总面积1249平方公里,辖蒲庙镇、新江镇、那楼镇3个镇和百济乡、中和乡2个乡,65个行政村(村委会)、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55个自然村(屯),年末总人口32.39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7.80 万人。交通、通讯、城建、文化教育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经过境内并设有出入口的主要交通干线有南北高速公路、黎南铁路复线。境内有邕江、八尺江等可通航千吨级货轮的河流,水路直通广州、香港。有五圣宫、蒲津公园、徐汉林烈士陵园、雷婆岭、顶蛳山贝丘遗址等主要景点。主要有石灰石、重晶石、页岩等矿产资源。工业形成以水泥、造纸、化工、制药为支柱的产业体系。有耕地面积3.60万公顷(含甘蔗面积及新开荒地面积,其中水田面积1.38 万公顷),有林面积4.8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9.3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4604万元;财政总收入2172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5819万元),地方财政支出3185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63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81元。
(二)自然条件
邕宁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8℃,1月平均气温12.8℃,7月平均温度27.8℃,极端最低温度-1.5℃,极端最高温度39.4℃。年降雨量135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土壤是由页岩发育而成的砖红壤性红壤,土层深厚,pH值4.5~5.5。自然植被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桃金娘(Rhodomytus tomentosa)、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ium)、芒箕(Dicranopteris linearis)、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和蕨类(Pteridohyta)等。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光热充足,林木在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长,对发展速生丰产林十分有利。
二、林业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林业经营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与大力支持下,先后精心组织实施了绿色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建设项目。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强化护林防火工作,严格执行林木采伐许可制度,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进一步规范木材流通秩序,严厉打击破坏森林、毁林开垦、乱砍滥伐森林、非法占用林地等违法案件,切实做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森林面积由1999年的14571.9hm2增加到2009年的33243.1hm2,净增18671.2hm2,净增率128.1%,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20.7%提高到目前的30.8%(含灌木),林木总蓄积由1999年的670323m3增加到目前的2009年的1764256m3,净增1093933m3,净增率163.2%,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产值2280.12万元。
(二)存在问题
邕宁区林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森林总量不足,森林质量还较低。全县森林面积37762.7hm2(含灌木林),仅占全县总面积的30.7%;木材单产低,全县活立木总蓄积1796043m3,平均单位面积蓄积仅47.2m3/hm2,低于广西52m3/hm2的平均水平,即使近成熟林每公顷蓄积也只有75m3/hm2。
(2)林种结构不合理。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各占比率分别为87.9%、0、12%、0.1%,用材林偏大,防护林缺少,经济林和薪炭林偏少。与理想的4:3:2:1林种比例结构还相差很远。
(3)林产品单一,林业产值低。全县主要的林产品,除了木材外无其它规模产品,木材年采伐量不到10000m3,林业年产值仅2280.12多万元,仅占农业总产值的1.6%。
(4)乔林中从龄级分布状况看,中幼龄林面积比例大,约占24.1%,其中幼龄林4295.5 hm2,中龄 林3633.3 hm2。对这部分林木的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其产量。
如何加快邕宁区林业的发展,改变目前林业高投入低产出的被动局面?实现林业增产、农
民增收、产业增效,促进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已成为邕宁区林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植树造林,提升林业科技含量,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林分质量
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不断完善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邕宁区林业用地面积7.31万公顷,区内尚有8465.3公顷无立木林地和316.7公顷的疏林地,林地资源丰富,为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提供有利条件。
种苗是营林的基础,而良种壮苗是林木速生丰产的关键。在发展速生丰产林过程中,必须把种苗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采取建立两证制度(良种合格证、一级苗合格证)和坚持三定原则(定点供种、育苗、供苗)等各种有效措施,保证造林种苗质量,实现速生丰产林良种化和一级苗化。造林技术规程要严格把关,要以“三个合格”(即挖坑规格合格、苗木和苗木处理合格、栽植合格)为基础,提高造林成活率;要以“三个概念”(掌握邕宁最适宜的造林季节2~4月份,林木生长最快的时期4~6月份,林木抚育最适宜的时期8~10月份)为指导,提高林木的生长质量。从育苗到造林层层把关,使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大大提高。同时对现有的中幼林加强抚育管理,提高中幼林生长量。只有加大林业科技含量,才能提高林分的质量。
(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和林种结构
从单一树种向多树种转变,进行规模生产。邕宁区传统经营的树种马尾松、杉木已经不适宜市场经济的要求,如今人们追求的是高品质、高产量、周期短、效益好的速生树种,如马占相思、尾叶桉、红锥、柚木、竹子等,应大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树种配置要合理区划,因地制宜。以种植马占相思、速生桉等速生丰产林来替代马尾松、杉木等慢生树种。因为以纸浆用材为主的马占相思、尾叶桉树种轮伐期为5年,而马尾松、杉木的轮伐期却为20~25年,两相比较前者生产周期比后者缩短了4~5倍,产值每公顷每年增长了1800~3600元;同时大力发展红锥、火力楠、米老排、柚木等珍贵用材树种,经济效益高,改良土壤、涵养水源等生态作用显著;在河流两旁可发展速生短周期的粉单竹、撑蒿竹、杂交竹等竹种。形成以短周期的纸浆用材和中长周期的珍贵用材相结合的林业经营结构。促进邕宁区林业持续稳步发展。
(三)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多种形式调动全社会参与发展林业
在当今市场纸业、林板业发展十分看好的形势下,作为商品的速生丰产林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多渠道筹资,利用外资、国内贷款等,吸引社会力量大办林业,为经济能人、实力雄
厚的公司等广开门户,采取“龙头企业集团+基地+林农(承包户)”、“林场+基地+林农”、“股份公司+基地+林农”等模式,实行谁造林谁拥有谁受益,个体、联营、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做到全民、全社会办林业。如广西高峰林浆纸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做法很值得提倡。该公司以公司企业为龙头,发展订单林业,拉动速生丰产林基地的发展,邕宁区正是该集团辐射配套营造速生丰产林的范围。同时还可利用世界银行林业扶贫贷款发展自身的速丰林基地。
(四)与退耕还林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结合加快林业发展速度
退耕还林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以粮代赈,以粮食换生态的民心工程。营造速生丰产林是保护生态见效最便捷的方式,这两项大工程国家投入大,涉及面广,受益最大的是农民,群众造林积极性很高。如何利用两项大工程促进速生丰产林的发展,必须用足用够国发[2002]10号退耕还林文件的政策“在雨量充沛,生物生长量高的缓坡地区可大力发展竹林、速生丰产林”。这一点有利于本区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大力营造桉树、相思、竹子等速丰林,加快我区林纸、林板工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加快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必须把国家和自治区政策与本区实际情况相结合,及时采取以下措施:(1)抓紧对已有的退耕还林的造林验收,及时兑现本的政策补助,给群众对政府政策的信赖,树立群众退耕还林的信心;(2)对下一年退耕还林任务的落实,县政府要按文件要求配套工作经费,扎实做好调查摸底、发动群众、丈量土地、签订合同、作业设计、施工指导和检查验收等基础工作;(3)在完备服务体系的同时,必须不折不扣地兑现国家和自治区的优惠政策,鼓励经济能人放心承包。
(五)科学林改、和谐林改、惠农林改促进邕宁区林业跨越发展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被普遍认为是继农村土地承包之后中国土地使用制度上的又一重大改革。这次改革是消除林业发展体制性障碍的根本手段,是体现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措施,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的强大动力,是促进山区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切实把林改工作摆在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林业强区的高度来推进,推动各级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在林改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尊重历史,尊重基层,尊重群众”。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时,既要学习借鉴外省外县的先进做法,又要充分结合本地的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出台的政策既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又具有可操作性。快速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山定权、树定根后林农造林积极性、科学营林和护林主动性大大增强。如何使林改惠农,必须加强科技下乡科技进村的力度。科学指导,分类经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本区域林业跨越发展。
邕宁区林业经营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篇2
关键词:土地流转,土地闲置,流转方式,多元化,问题和困难,对策和措施
1万山区土地流转的基本概况
万山区共有耕地1.88万hm2(国土二调面积),全部发包到户。截止目前,全区共流转土地面积2 333.33hm2,涉及农户约5.2万户。
2万山区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式
2015年万山区共流转土地面积733.33hm2,其中:转包45.33hm2、转让16.67hm2、互换13.33hm2、入股96.67hm2、出租550万hm2,其它形式11.33hm2,主要用于种蔬菜、果园、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化经营。从土地流转情况来看,万山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总体虽然较小,但以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多种流转方式并存。孕育出了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一些农业规模经营模式。
3万山区土地流转经营模式呈多元化
万山区在开展土地流转工作中,不拘于一种模式,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模式开展土地流转工作,使得该工作呈现出多元化的方式。经笔者了解和总结,目前万山区主要有以下几种流转经营模式
一是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如:铜仁市万山区开天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户土地入股面积达53.33余hm2,主要种植桃子、梨子、葡萄及蔬菜,并兼林下(土鸡、旱鸭、生猪)养殖。经营收入年产值达180余万元,创收纯利润达63万元,带动周边农户300余户。
二是农业公司化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建立农产品原料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如九丰公司流转土地133.33余hm2建立农业综合体,种植瓜类、茄果类、豆类、叶菜类等100余个最新蔬菜品种,解决就业2 000余人,年生产优质蔬菜6.6万t,实现年产值6亿元以上。截至目前,已建成蔬菜生产大棚13.8万m2和占地1.5万m2、全国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单体智能大棚。种植蔬菜8.83万m2。当前正在建设育苗大棚,可年生产蔬菜种苗1 000万株以上,辐射周边大树林、小湾、夜郎、兴中等村寨贫困农民300余户,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三是专业大户经营模式。全区种植面积在3.33hm2以上的经营大户50多户,流转面积达266.67多hm2。如高楼乡兴中村铜盆塘组的刘金友流转土地5.33hm2,用于种植蔬菜,每年可创收55万余元。
四是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如田余平家庭农场流转了133.33余hm2种植黄桃,目前市场很景气,以50元/kg向市场销售,每年产值可达50余万元。
4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调研发现,近年来经营主体发展势头很好,但土地流转也还存在一些的问题和面临着困难。
一是连片流转难、土地租金变化大、难签订长期合同等,制约了大户的发展。如铜仁金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鱼塘乡大龙村的麻立坪、上寨租赁农户耕地,种植蔬菜,合同期没到,老百姓说不租就收回,给该种植大户确实造成不同程度损失。通过调查,大部分流转到种植大户的耕地都是一年一定,到时有的农户随意提高流出土地承包费。
二是耕地流转措施不健全,不少土地在流转过程中,是与农户私下签约,甚至是口头约定,导致矛盾纠纷多。如万福农业有限公司法人林曦与高楼坪乡夜郎村雷公井村民私下签订了133.33hm2土地流转合同,最后该公司经营不善,无力兑现租赁费导致矛盾纠纷。
三是惠农政策实施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国家不少惠农政策如良种补贴等是根据土地承包人账户实行“一卡制”发放,农民种不种都能拿到国家补贴,致使部分农户宁愿抛荒也不愿流转出去,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用老百姓的话说,宁可慌地,不可失业(业主)。
5万山土地流转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做好宣传,提高认识。加强土地流转典型事例的宣传,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是建立体系,规范管理。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土地适度规模,应建立“政府搭建平台,业主选准项目,中介搞好服务,农民共同发展”的土地流转体系。一方面,引进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社会资本到我区投资经营,另一方面,培育本地懂技术、有管理经营能力的种植能手承包经营。
三是建立健全监督管理。规范土地流转合同文本,确保双方利益得到有效保护,不形成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四是发展经营主体,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经济组织,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分红。并让转出土地的农民成为新生产业主体的农业工人,获得土地收益与工资双重收入。
五是推进城镇建设,促进劳动力转移。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使已转移劳力拥有稳定的非农收入来源,从而实现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推进全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通过“新型农民培训”“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等项目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层次,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带动农村土地流转。
参考文献
[1]王晓燕.贵州省农村加快土地流转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黑河学刊,2010,(9):15-16.
[2]宋山梅,王晓娟,张瑞萍.贵州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J].农业经济,2009,(3):33-34.
邕宁区林业经营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篇3
关键词:林业发展;现状;林业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6-76-1
我国的林业发展一直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使得我国的林业得到蓬勃的发展。目前,现代化的林业发展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林业的持续发展,和谐林业的建设为现代化林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我国林业发展现状
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林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工作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从1999 年开始,林业的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掀起了林业发展的新高潮,先后启动了6项国家重点工程,人工林的面积在不断增加、天然林得到休养生息的目的。这些政策的下达与实施,使得我们的林业发展进入了繁荣的阶段。
但是,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及实际林情,我国的林业发展还有一些很明显的问题。
1.1 最大的问题就是我国的实际国情
我国人口基数大,但是森林数量较少,导致人均占有资源少,同时,由于大多数林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没有先进的技术与资源,使得能源的消耗大,产出的产品质量较差,数据较少,这些问题是我国目前林业发展中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1.2 林业发展与环境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大的矛盾
林区的生态环境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持,生态环境的整体恶化没有根本改变。不实施林业的跨越性发展不足以解决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1.3 我国林业行政能力不够,林业部门的法制建设也不够健全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基本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渡,但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市场经济发育不全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各级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政府行为方式还不尽规范、合理。政府的政策管理有时也制约了我国林业的发展。
2 现代林业建设的对策
林业建设是一项关乎生态、社会以及经济等多方面共赢的事业和产业,如何发展现代化的林业,从而实现我们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都是国家林业部门所面临的当务之急。
2.1 以人为本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进一步使小康社会的建设面临严峻的危险。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加快农村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必须更加充分地依靠林业;加快发展山区农业和区域经济,最大的潜力在山,最大的希望在林。
作为林业的主要从业人员,大多是农民。他们相对贫困,资金周转困难,国家应该给予相应的照顾,在政策上应该有所保护,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农户的利益,只有这样,才可以加快发展林业。同时在林业发展中,也应该注意保护农民及职工的合法权益,解决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的困难。可以在一定程度内增加他们的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问题等。特别是解决贫困林场、森工企业和自然保护区贫困职工的脱贫以及基本设施建设问题。
2.2 加强管理
林业的发展离不开正确的管理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林业的管理模式也应该进入正轨。首先要改变管理职能。为确保林业机构高效的运行,首先要严格规定行政管理边界,即凡属市场行为或法律管辖范畴的事务,都通过市场法则和法律的途径予以解决。其次要完善林业相关的产权制度。可以采用承包制的激励政策来鼓励农民进行林业种植、生产等,最大程度地利用当地条件,使林业健康发展。再次可以采用竞争机制。适当的奖惩机制可以鼓励林业管理人员思考自身优劣,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错误的发生,健康的竞争机制一定会使林业市场在现代经济市场中生存。
2.3 提高技术水平
技术是核心,任何产业都需要有技术的支持,现代化的林业更是如此。目前,国内林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技术条件落后的制约,我们的林产品在质量上也难以保证。首先,要做到科学地种植,合理的规划,提高种植的数量与质量;其次,要提高林业产品的开发技术,利用先进的技术对林业产品进行开发,从而增加林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分量,促进林业产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3 结语
我国林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虽然国家的大力支持给予了林业发展更好的基础条件,但我国林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现代化林业的发展不仅要以人为本,还要加强管理职能的转变,同时要提升林业开发技术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宝生.论和谐林业背景下的林业建设[J].发展战略.
[2] 侯彩霞,刘俊花,李峻.林业发展新问题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3,36(4):125-127.
[3] 杜天真,郭圣茂.林业建设的战略性转变与森林培育理论和技术的变革[J].江西林业科技,2005,(6):1:3.
揭西县林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 篇4
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强、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 揭西县这个“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山区县, 林业资源丰富。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 应加大对生态林业的领导决策, 努力使林业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基于此种思想, 并结合该县的实际, 本文拟就林业发展作以下探讨。
2 当前林业发展现状
加快林业发展, 特别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是揭西县当前林业建设的奋斗目标, 但存在诸多问题。
2.1 外部环境
(1) 人口与人力资源。当前世界人口数量总数已达到65.8亿人, 人均森林资源较少, 资源缺口与人口数量矛盾问题突出;
(2) 保障粮食 (含森林资源) 供给维持生产潜力是当务之急;
(3) 物种和生态系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 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功能的衰退甚至是破坏, 将给人类的未来带来深刻的危机;
(4) 能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将来发展的关键, 取决于人们所用能源必须是可以长期获取而数量又不断增加的能源种类, 且又安全可靠, 不污染环境;
(5) 工业化是现代社会经济的核心, 工业化和后工业化 (信息化) 过程中, 人们从自然资源中取得原料, 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也提供了污染, 削弱了环境的承载力;
(6) 城市化加速, 使全球自然资源和环境承受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的压力。
2.2 内部环境
揭西县位于广东省揭阳市西北边, 是榕江南河的发源地, 省道樟公线、坪五线、坪石线、灰田线等公路干线贯穿境内, 交通便利。该县地形属山地丘陵型, 山脉属东西走向, 全县地形为北、南、西三面高, 中间低并向东南方向倾斜的山地、丘陵、平原的组合体。这种山间交错、谷宽坡缓的山地丘陵地形, 对于发展林业生产、开展多种经营十分有利。全县辖17个乡 (镇) 、7个国营农林场, 总人口93多万人, 土地总面积15.55万hm2, 其中林业用地面积8.67万hm2, 占64.0%, 在林业用地中, 按经营方式分, 生态公益林2.77万hm2, 商品林5.9万hm2;按林地类型分, 有林地面积6.36万hm2, 未成林0.45万hm2, 灌木林0.91万hm2, 疏林地0.23万hm2, 无林地0.63万hm2, 按优势树种分, 马尾松3.09万hm2, 湿地松0.53万hm2, 杉木0.87万hm2, 竹林0.19万hm2。林木蓄积量169.3万m3, 森林覆盖率59.7%, 林木绿化率63.8%。
揭西县虽然森林资源丰富, 但绿化美化整体水平不高, 生态环境质量尚未根本好转, 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 与实现林业生态县和建设生态揭西的目标差距还较大。一是雨季荒山造林投入低, 加之连年干旱, 野生动物损害, 延用传统的造林方式, 造成树木的保存率低。二是扩大造林规模、加快造林绿化速度与巩固造林成果失调。牲畜野外放养与造林、护林之间的矛盾;依靠地方资源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私自改变林种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林地林分质量不高, 防护能力弱, 生态屏障功能不强。四是树种单一, 结构单调, 人工痕迹强, 生物多样性没有体现出来。五是林业资源安全体系能力特别是护林防火工作、防治林木危险性生物侵害的能力薄弱。森林资源安全尚有大量工作要做。
3 加快揭西县林业发展的思路
3.1 基本方针
揭西县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应遵循该县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 坚持以加强培育森林资源为基础, 以提高林业生产力为手段,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加强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 重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以提高林业生产力为手段,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通过科学管理, 定向培育, 更快地实现增资源、增活力、增效益的目标, 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 按照商品化、现代化、社会化要求建成高产、优质、高效的新型林业产业。
3.2 分步实施方法
(1) 深化森林分类经营改革, 使揭西县林业逐步迈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揭西县的林业发展方向, 应从拥有的得天独厚的山区资源优势入手, 大打生态示范县这张牌,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加快揭西县的可持续发展:从保护和改善林业生态环境入手, 通过改变森林经营理念 (把为人类生存、生活和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创造优良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森林划为生态林, 在经营管理上严格管护, 而把除生态林以外的主要为揭西人们提供木材、林产品的森林划为商品林, 在经营管理上, 以市场为导向, 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 , 抓好生态公益林体系、商品林体系建设。
一是推进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 改善、优化揭西县的自然生态环境。目前揭西县已有省级生态林2.77万hm2, 占林业用地的32.0%。要加强生态林体系建设, 应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①准时足额下拨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金, 提高广大林农的爱林护林积极性;②落实管护措施, 加强生态林的管理。采取全面封山育林, 并严格限制采伐及毁林开垦等破坏生态林建设的活动, 使生态林内的林木、灌木及植被等得到自我繁衍, 逐步提高功能等级;③抓好生态林重点工程建设。针对揭西县生态林疏残林分多、生态功能等级低的现状, 将按先重点后一般、先易后难的方法争取用3~4年时间完成0.13万hm2荒山造林及1.05万hm2疏残林改造工作, 在造林时, 要因地制宜, 尽量发展耐火烧萌芽再生能力强的乡土阔叶树种, 提高生态功能等级。通过落实生态林管护措施, 加快生态林工程建设, 力争用3~5年时间在全县建立一个以乡土阔叶树种为主, 一、二类生态公益林面积达80%以上的生态林体系, 为林业生态县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加快商品林体系建设, 推进林业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揭西县共有商品林5.9万hm2, 占林业用地的68%。一方面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调整种植结构, 重点抓好名优特水果基地、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 以点带面推动商品林体系建设。另一方面, 配套完善加工流通体系建设, 增加林产品附加值。在巩固现有果、茶加工厂及木材加工厂的基础上, 继续走山上造林种果、山下搞加工、山外抓市场的路子, 同时通过简化办事程序, 提高办事效率, 积极鼓励、支持林产品加工厂的发展, 逐步完善林产品的加工、流通体系, 提升林业竞争力。
(2) 加快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步伐。
揭西县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要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盘活森林资源。通过加快揭西县森林生态旅游建设, 逐步发展形成东部龙山、大洋旅游区, 北部北山森林公园、黄满礤旅游区, 西部河輋自然保护区, 中部广德庵、天竺岩的森林生态旅游网络体系, 逐步将揭西县发展成为揭阳乃至粤东的后花园,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加快揭西县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3) 加快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 保护揭西县的生态环境。
森林火灾是生态建设的大敌, 实践证明, 营造生物防火林带, 是做好揭西县的森林防火工作, 预防森林大火的发生, 减少火灾损失的治本措施。自1999年以来, 揭西县就开始实施生物防火林带工程, 加快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共在东起京溪园、灰寨, 西至下砂, 北至南山, 南至大溪沿省道樟公线两侧及榕江河两岸的森林火灾高发地营造生物防火林带500多km。要加快揭西县林业的发展, 就必须做好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因此应在今后5年内全面完成935km, 面积950hm2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任务, 为揭西县林业建设保驾护航。
(4) 依靠林木良种和林业科技, 促进林业发展。
林木种苗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源, 是造林的基础, 是林业生产中一项带有战略性的基础工作, 搞好林木良种的培育工作, 是提高造林地的生产能力, 提供生产、外销、管理指导全方位服务的一项根本性措施。近年来, 在揭西县林科所进行5个桉树4个相思新品种筛选表证试验, 在灰寨进行速生优质用材树种 (柚木) 、杂交松、4个澳大利亚桉树品种的引种试验, 筛选出适合揭西县立地条件的优质速树种适生树种。通过推广试验, 尾叶桉表现最为突出, 其中林科所6年生尾叶桉平均树高达18m, 重100多kg, 亩可出材10m3, 每亩可获利2000多元, 适合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利用良种推广, 可大大提高揭西县林分质量, 加快商品林开发步伐。
4 对策与措施
(1)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增强全县人民的生态环境意识。
为了实现林业发展目标, 要进一步提高全县人民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绿化意识。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媒体, 大力宣传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全区人民充分认识到保护和建设好自己生活的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从而逐渐变成自觉行动。
(2) 改革步伐, 推进体制创新。
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 强化营林体制创新, 要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道路, 积极鼓励非林产业 (企业、个体、共商户等) 来投资林业。对重点造林工程实行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
(3) 提高管护水平。
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家林业局关于造林质量事故行政追究制度》等法律、法规, 严格执法, 依法行政, 加强森林资源和绿化造林的管理。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 对各种破坏环境和损坏林木的行为进行处罚。对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营活动应坚决制止。对于林牧矛盾问题, 政府部门应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政策。在以村为单位建立养殖中心的同时, 采取补贴和免征土地租用金的方式, 鼓励养殖户种植牧草, 解决饲料来源问题,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圈养, 对散生放养要出台具体的处理办法。
(4) 经营中要理顺投资渠道。
结合森林多功能和社会对林业的需求, 把森林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进行经营。同时在经营上要区别对待, 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要在确定区域规模的前提下, 以保护森林、美化环境为目的, 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 禁止商业性采伐, 强化森林生态、景观生态效益。对于商品林的经营, 要以市场为导向, 在确保造林更新的前提下, 以盈利为目的, 以效益为纽带, 敢于打破现行的森林经营环节上的多种束缚, 给经营者以充分的自主权, 让其走产业化的道路。逐步建立起公益林以政府投入为主, 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 商品林以经营者为主, 政府适当扶持的政策体系。创造各种条件, 采取多种形式, 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5结语
揭西县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应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 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坚持把发展林业与地方经济、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和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 坚持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并重, 大力调整优化林业结构, 突出林业生态工程和各项林业工程建设, 合理利用综合开发现有森林资源, 努力实现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 充分发挥林业整体效益, 全面推进林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尤新刚.森林资源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2]《河南林业》编辑委员会.河南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邕宁区林业经营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篇5
关键词:生态休闲;现状;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旅游业保持高速发展,生态休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地位再次被确认,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日益显现。我局提出了建设“天保立局、产业兴局、项目带动、强局富民”的战略构想,把生态休闲产业作为林业产业的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研究生态休闲产业,分析我局生态休闲产业的优劣势,提出可行的发展对策,并用以指导生态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基本情况
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始建于1963年,隶属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局,管护区域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经营面积15.8万公顷,建有黄柏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峰峡国家级森林公园,局下设七个林场、一个中心苗圃、职工医院、资产管理中心等16个基层单位,现有在册职工 731名。
2 发展生态休闲产业的优势
2.1 迷人的自然风光 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处于秦岭中高山地,海拔高度落差大,境内景区景点广布,大气、水质、土壤没有化学污染,目前太白地区是我国及世界上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是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山水画廊、户外天堂和绿色宝库。
2.2 独特的气候 太白林区属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长冬无夏,春秋相连,气候温和湿润,小气候特征十分突出。林区大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被誉为“天然氧吧”和“天然空调城”、“秦岭的香格里拉”、“关中水塔”。
2.3 资源丰富 矿产、水能、生物三大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据统计,有陆栖脊椎動物305种,两栖爬行类5种,鱼类4种,是“天然动物养殖园”。种子植物丰富,林区内拥有大量的林副资源,被誉为“亚洲植物园”和“生物资源库”。
太白地区一直是我国中药材的重要产地,属南北荟萃之地,素有“天然药库”之称。20世纪70年代太白县被省上确定为贝母生产基地,2002年被省上确定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圆,并通过GAP认证。
2.4 交通通信优势明显 太白地区交通较为便利,距宝鸡市64公里,距西安市200公里,距西宝高速公路48公里,出入太白十分方便。通信事业发展迅速,固定电话已得到全面普及,移动电话几乎达到全覆盖,已经建成以光缆为主的大容量、高速率传输网、数据宽带业务覆盖全部林区各林场和各大景区。
2.5 历史文化厚重、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多彩 “雄关漫漫,览尽三国风云。禅院深深,领略盛唐遗风。”我局林区内有我国历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沿用时间最长的褒斜古道;青峰禅院铁瓦覆顶,规模宏大,据钟铭载,唐代为皇家寺院,明代为郑王府山场。还有多处名胜古迹、文化景区,更有保存完整的第四纪冰川遗址,四十里跑马梁和高山草甸。
2.6 发展环境优良、潜力巨大 我局所在的太白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立足资源优势,确立“生态立县、特色富民”的发展战略,把生态休闲产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实现经济突破发展的突破口,以“雪域太白、秦岭夏都”为主题,以打造“西部生态休闲名县”和“西部慢城”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休闲产业。
3 发展生态休闲产业的劣势
受国家安全和秦岭保护条例的限制,太白林区的军事区、自然保护区和水分涵养区的影响,招商引资难度很大,客商投资风险较大,开发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跟上形势发展,有好多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难以引进,这就限制了生态休闲产业的大发展。
国有林区地处偏远,道路交通还不是很完善,缺乏整体规划和合理组织,景区景点零散分步,未做统一规划部署,仍处于盲目发展阶段,服务体系不完善,旅游人才缺乏,产品种类少,很难满足客户需求。
4 建议和对策
4.1 建立生态休闲产业领导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的发展机制 我局应成立生态休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局生态休闲产业规划的编制和规划实施工作,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和监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止景区的经营行为对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造成破坏。从建立高效的发展机制入手,实施包抓共建制度,明确各科室的包抓单位和包抓项目。激励领导干部创新工作,积极推动规划的落实,探寻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4.2 坚持国家安全第一,坚持保护定开发的原则 生态休闲产业作为新兴旅游产业,涉及面广,尚需在探索中进一步摸索,必须沿着法治的道路前进。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问题上,一切开发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的需求,以保护为前提,保护和开发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相铺相成的一面,而在新型的生态休闲理念中,强调的是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和双赢。
4.3 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有序发展 按照“一个景区、两条线路、三大板块、四个优先”高起点编制我局生态休闲产业规划。以太白县城为中心,把陕西省太白林业局作为一个大的景区进行规划,沿着林区两条黄金主干线设置景区景点,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逐步开发。抓好三大板块:林区资源利用板块是基础和根本、太白休闲服务板块是引领和重点、卧龙寺创新创业板块是前景和长远增收点。确保四个优先:利用现有资金或申请项目资金优先建设秦岭植物观光园、观音峡野生红豆杉产业园、野生名贵中药材驯化中心;优先招商引资建设青峰山景区、黄柏塬原生态休闲度假区、海棠湖风景区;优先合作太白休闲健身会所、太白物流仓储中心、太白家居市场项目;优先筹资改造开发综合服务楼开发改造项目,大修厂技改项目。
4.4 市场运作,借梯上楼,促进我局生态休闲产业大发展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挥市场作用,翻晒我局优势资源,积极招商引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发挥自身潜力和周边人脉关系,吸引有识之士,投入到太白林区的开发建设中来,我们也要借助太白县的生态休闲产业发展契机,大胆创新,大胆让利,共同发展。
4.5 建立培训学习制度,及时引进专业人才 天保工程实施十几年来,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和创新性人才的缺失、培训少、学习少,使我局已经与社会发展脱节,急需单位和个人充电,建立培训学习制度迫在眉睫,提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很有必要。
我们生活的大秦岭在整个中国地质构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古代是南北的重要通道,在政治、军事、经济和生态诸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迷人的自然景观和神秘的人文景观资源,开发利用他一定要尊重和爱护他。通过生态休闲产业的大发展,把秦岭变成人类的真正的世界级公园。
参考文献
[1] 贺东.太白县生态休闲产业发展探析—大秦岭发展论坛文集,2010.
[2] 鬲向前,马玉红。特色旅游大机遇。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7.
论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篇6
关键词:森林分类经营 可持续发展
1 森林分类经营的意义和目的
1.1 森林分类经营的意义
1.1.1 森林分类经营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可避免经营者只顾个人利益、眼前利益,不顾国家利益、后代人利益而乱砍滥伐森林,使森林出现不稳定因素。确保森林能够正常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1.2 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和有效的传统的科技相结合,把林业发展成为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和事业。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充分依靠自然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优化客观,大幅度提高森林的生产力水平,从而把林业发展成为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和事业,满足社会多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1.3 为森林资源产业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对森林资源无偿占有和开发,将森林资源经营由事业型转变为经营型,通过经济手段实现森林资源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1.1.4 促进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林业产业化。调整林业的产业结构、林产品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改变过去单纯以营林和木材生产为主体的生产模式,这是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
1.2 森林分类经营的目的
1.2.1 为使林业能够顺利地发展,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同时又能保证持续地为社会提供木材、林产品和各种服务。
1.2.2 把以生产木材主体的产业转移为森林的多功能利用并把森林的环境功能放在主导地位上来考虑的产业和事业。
1.2.3 制止和控制不合理的采伐,削减采伐量,使森林类型的稳定性得以巩固,维护了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了区域生态平衡,确保林业可持续发展。
1.2.4 采用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采取集约经营方式培育森林,以追求高产出。
1.2.5 根据森林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经营、全方位培育、保护和开发利用。
2 森林分类经营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森林分类经营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林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不可能通过无限制扩大经营范围来实现,只有通过对林地资源充分有效的合理利用,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才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这对国有林场的发展尤为重要。现国有林场的经营规模已基本确定,因此,走外延的发展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不现实的。
实现森林分类经营,其基本指导思想是根据森林主体功能的发挥来经营森林。将森林划分为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商品林是以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追求的是投资的经济效果,其经营行为完全是一种商品性生产行为,主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约束。因此,对于商品林经营不宜采取太多的行政手段去管理,而应由企业根据市场作出选择。而生态公益林则是以提高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为主要目的,追求的是森林生态公益功能,而生态公益功能则不可能直接体现为经营者经济效益。因此实现森林分类经营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以总体功能最佳为指导,协调经营行为,理顺经营与受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才能保证其经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林业分类经营其实质是林业经营的集约化与细分化。通过分类经营,可使经营对象整体功能发挥最佳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营发展与资源利用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3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
3.1 实行分类经营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场长期以来,林业受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产出投入比低,不能实现正常的投资回报等因素影响,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投资而成为粗放经济的传统产业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经营部门经营自主权有限,生产经营活动往往是服从计划而不是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实施经营,林业不能彻底走向市场。
实施分类经营,可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商品林的经营,使林业部门能够选择经济效益好的经营对象来经营,从而使商品林经营者的利益得到保证。同时,在有较高投资回报后,亦可吸引社会生产资源流向林业部门,部分解决林业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
国有林场实现森林分类经营后,其商品林经营完全属企业生产行为,一切经营活动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有利提高国有林场的经营积极性,亦可避免林场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盲目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2实施分类经营可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经营和保护
生态公益林的主体功能是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这种效益的受益主体往往不是森林经营者,这就形成了受益者不经营不投入,而经营者主体投入不受益的矛盾。在分类经营不能有效实施的情况下,国有林场的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成为林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经营对象。由于没有产出,林场不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有效经营。因此,在未实施分类经营的情况下,由于不能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权益与责任关系,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不可能实施有效的经营,大大降低了防护效益。
实施分类经营后,通过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明确了责、权、利关系,利用宏观调控能力,有效解决生态公益投入,可使其不再成为经营单位的经营负担,有利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护,使其生态防护效益得到时最大限度发挥。
3.3森林分类经营是国有林场林地资源有效利用的保证林地是国有林场最重要的生产资源,由于受经营管理水平限制,一方面是林场为了维护林地所有权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另一方面,林场对有限的林地资源利用效力低,实施分类经营后,通过对现有林地科学规划,按森林主体功能划分经营类型,同时在商品林经营中大力发展高效林业,可以有效解决国有林场林地利用效力低下问题。
邕宁区林业经营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篇7
1 长安区林业发展现状
1.1 地理位置
长安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 西安市南部, 属秦岭北坡山地卯梁丘陵沟壑平川区, 地处东经108°38′~109°14′与北纬33°47′~34°18′之间, 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南部主城区, 东靠蓝田, 西邻户县, 北连雁塔, 南接柞水、宁陕。西万公路穿境而过, 境内河流众多。全区南北宽57.0 km, 东西长54.0 km, 土地总面积为159 012.3 hm2。
1.2 自然条件
长安区南依秦岭山地, 北连关中平原。地势南高北低。境内最高海拔2 886.9 m, 最低海拔387.4 m。长安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 年平均降水量654.0 mm, 以秋季降水量最多。年平均气温13.3 ℃, 年平均降水量654.0 mm。平原温暖少雨, 山区冷凉多雨。境内有沣峪河、高冠河、太平河、大峪河、滈河、浐河等14 条河流, 均源于南部山区, 北注渭河。秦岭北麓以天然水源涵养林为主, 林分条件较好, 水资源较好, 植物种类多样丰富, 林区气温低、雨量多、湿度大, 林区河流众多, 水源充足, 为发展林业提供了优厚的自然条件。
1.3 资源状况
全区林地面积78 838.06 hm2, 占土地总面积的49.6%, 有林地面积56 046.46 hm2, 占林地面积71.1% , 森林覆盖率35.25%, 林木绿化率46.20%, 活立木总蓄积1 918 555 m3。自1999 年来, 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日元贷款植树造林项目平原绿化工程、大绿工程等, 十五期间共完成人工造林9 306.67 hm2, 飞播造林7 866.67 hm2, 封山育林3 466.67 hm2。城乡绿化覆盖率持续提高, 长安区境内基本形成了点、片、网、带相互交织的林业生态屏障, 初步形成“城在林中, 路在绿中, 村在园中, 人在景中”的绿色格局, 长安林业已步入城市化林业的新阶段。
2 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随着各项工程的逐步深入, 森林覆盖率的逐渐提高, 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在看到林业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林业生态建设正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 存在脆弱性、不确定性、反复性、不平衡性和任务的艰巨性, 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仍很突出。
2.1 对林业认识不足, 发展不平衡
群众重经济林、轻生态林的现象普遍存在, 缺乏长期打算, 没有将生态环境建设列入议事日程, 对造林绿化工作应付了事。重栽植轻管理, 边治理、边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生态建设意识不浓, 实际工作重视程度不同, 造成辖区内造林质量、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情况有所差异。
2.2 林业投入结构单一, 基础设施薄弱
“十五”期间, 国家对林业的整体投入大幅增加, 但单位面积投资偏低, 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造林成本的需求, 建设质量难以保证, 局部地块造林质量不高;森林防火扑救、通讯联络设备落后;林业科技服务中心资金短缺, 林业科研、科技推广、种苗设施简陋, 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防治设施满足不了需要, 制约着林业发展。
2.3 林业产业化程度低, 难以形成产业竞争力
长安区林业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林业的第二、三产业发育不充分, 森林旅游、林下复合经营等森林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林业产业发展布局有待完善, 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总体上林地生产力低, 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未能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巩固林业建设成果
加强保护管理队伍建设。要继续强化各级政府指导林业发展的目标责任制, 把林业建设当作衡量各级领导加强执政能力, 把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组建以资源林政执法队伍为主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 优化执法队伍, 加大执法力度, 提高执法效率[1]。
分类制定保护利用措施。根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的差异性, 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科学的管护利用措施。北部平原地区以城市绿化为重点,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 加快道路、农田林网建设和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景观林建设。浅山林区人为活动频繁, 在管护中搞好森林防火至关重要, 加大宣传力度, 做到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加强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建设, 坚持“专群结合, 以专为主”的原则, 充分发挥专业扑火队的主力军作用。深山林区以保护森林资源增强森林涵养水源、蓄水、保土作用为目的, 实施封护为主, 封、育、用相结合, 全面禁牧, 科学管护, 提高林分质量, 增强森林防护效能, 提高林地生产力[2]。
3.2 加大林权制度改革, 妥善解决矛盾, 为发展林业产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林业的发展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前提。进一步理顺各种产权关系, 妥善解决林业与农业、林业与牧业、林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各种矛盾, 促进社会和谐, 使林农安心经营, 对林地的经营和管护积极性增加[3]。
3.3 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投入,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是加大对林业的资金、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投入。重视引进先进的管理和生产技术, 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 整合技术服务资源, 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 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 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同时, 密切关注林下经济科研信息和外地成功经验, 搞好适宜林间种、新技术的引进、实验和推广工作[4]。区财政应根据工作需要, 每年列支一定的专项资金, 给予重点扶持。金融部门要重点扶持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信贷支持。加大林业财政补贴的支持力度, 对补贴标准偏低的林业科研或生产经营项目进行补贴或补助。建立和完善财政支持下的森林保险机制, 制定有利于社会资金进入林业的政策措施, 鼓励各类社会化投资。
3.4 调整产业结构, 挖掘林地潜力
要立足实际, 按照“因地制宜, 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突出特色, 发挥优势, 讲求实效“的原则, 根据群众意愿, 科学选择种养模式, 因地制宜, 宜养则养、宜种则种, 乔灌草合理配置, 农林副复合经营, 提高林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利用地理区位优势, 实施高层次旅游资源整合、提升旅游档次, 营造高标准景观防护林, 提高森林景观效果, 适度开发与其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相协调的特色旅游。
4 结语
长安区是西安市的重要生态屏障和后花园。长安林业的发展, 生态环境的改善, 必将推动西安市经济社会不断向前迈进。长安林业的发展还需进一步完善政策, 要最大程度地做到科学规划、扩大规模、优化结构, 提升品质, 充分发挥林地综合效益, 以推动长安林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为林业现代化发展摸索、创造产业条件,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忠奎.林下经济复合经营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
[2]禇利明.关于国有林场改革问题的思考[J].林业工作研究, 2012 (2) :10-17.
[3]黄安宏, 魏娜, 姚新红, 等.如皋市林业建设现状与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 2015, 56 (8) :28-29.
邕宁区林业经营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篇8
一、麦积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天水市麦积区现辖11个镇、6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 总人口58万人。境内海拔748米~2559米, 年均温度10.2℃, 降雨量约506.3毫米, 无霜期168天~182天。全区有粮食作物10多种、经济作物20多种, 农作物面积61340公顷, 粮食作物面积46633公顷 (复种7133公顷) , 全区蔬菜面积8467公顷, 瓜类380公顷, 油料5260公顷, 水果10838公顷 (其中苹果7307公顷) ;现有畜牧业规模养殖户13844户, 家庭养殖场172个, 养殖专业村81个, 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 各类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11.12万头。
㈠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一是目前已建成全市最大的三阳川畜禽养殖示范区、三阳川4000公顷威龙葡萄出口基地农业示范区;二是建成了城郊南山无公害、绿色食品优质“花牛”苹果基地;三是巩固、扩大和发展1200公顷社棠北山葡萄基地 (其中无公害种植面积800公顷) ;四是积极实施科技增粮工程, 年均完成全膜覆盖面积约10000公顷, 确保粮食稳定增产。
㈡龙头企业及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壮大至2009年底, 麦积区以养殖、种植、加工等行业为主的龙头企业达40家, 其中国家级1家, 省级9家, 市级16家, 区级14家。全区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5家, 会员20255人, 带动农户43521户, 销售农产品5500万公斤, 实现销售收入750万元。
二、麦积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㈠农产品生产分散经营, 产、销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麦积区农业大部分是小规模生产, 产销脱节, 谈不上农产品的深加工及增值。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 农产品旺季集中上市, 供过于求, “卖难”现象时有发生, 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制约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㈡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标准化生产进程缓慢农民受眼前利益驱使, 片面追求农产品产量, 忽视农产品质量的现象普遍存在, 农产品品牌意识不强, 严重阻碍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进程。
㈢农业生产者文化素质比较低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妇女和老人, 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弃农外出务工, 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短缺, 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㈣农业投入不足麦积区自然灾害频繁, 同时农业本身是弱质产业, 受自然因素影响而风险性高, 难以达到金融部门和一般商业性担保公司的信贷和担保要求, 龙头企业融资非常困难。
三、促进麦积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㈠扩大农产品流通销售渠道, 实现农产品深加工增值健全完善市场体系, 发展连锁经营, 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与“贮、运、加”一体化的产业销售体系。积极扶持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 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创办、领办合作经济组织, 建立“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 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起来, 鼓励农业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及产后全方位服务, 使他们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载体。不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 延伸产业链条, 实现农产品深加工增值, 实现企业和农户经济上的双赢。
㈡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加强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建设, 建立市场准入制度,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积极推动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 加快标准化生产, 提升品牌意识, 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㈢加强农业科技的培训力度,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农业科技培训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纽带, 要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加大病虫害综合防治、设施农业栽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及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等技术的培训力度, 提高科技的入户率和转化率,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
㈣引导农民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要引导农民建立追求高层次的小康生活的观念, 改变以往温饱即安、小富即安的思想, 鼓励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干大事、创大业, 做大特色产业, 加快农村发展;同时引导农民树立市场经济意识,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㈤加大现代农业的资金投入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确实把重视农业从资金上落到实处, 同时要增加农业技术部门的事业经费, 保证农业科技成果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得到有力的资金支持, 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 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主体作用, 引导农民投资农业项目, 为麦积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发挥自己主人翁的作用。
㈥继续抓好特色产业, 把产品做优做强继续按照麦积区委区政府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 立足区域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做大苹果、做强葡萄、做优百果、蔬菜做精做细”及“区有龙头、乡有产业、村有产品、户有收入”的目标, 着力构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㈦加快农业基础建设, 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一是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要把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 引导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引导农民实行节水灌溉等节约水资源的良好灌溉方式。二是进一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保证农田内路相通、渠相连、水相通, 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邕宁区林业经营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篇9
一、油菜生产现状
油菜是达川区银铁乡的第一大经济作物, 其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居第一位。近年来, 由于劳动力减少, 种植油菜的生产成本较高, 油菜商品率低, 扣除劳动力成本, 种植油菜效益低。导致近年来农民种植油菜的生产积极性下降, 种植面积和单产一直处于徘徊阶段, 油菜常年种植面积3 500亩, 平均产量160kg左右。
1. 品种类型以杂交油菜为主, 正向“两高双低”方向发展
银铁乡杂交油菜常年种植3 150亩, 占油菜播种面积的90%, 常规良种油菜350亩占10%。杂交油菜以绵油、德油、蓉油系列为主, 其中“两高双低”优质油菜2 670亩占76.3%。常规良种油菜以本地小叶芥菜型油菜为主。目前, 全乡油菜种植正在向“两高双低”方向发展。
2. 栽培管理以传统栽培为主
杂交油菜以育苗移栽为主, 常规良种油菜以直播为主。品种间未实行区域布局, 多实行多品种随机插花分散种植。施肥上未完全实行平衡配方施肥, 偏氮, 少磷、钾, 缺微肥。硼肥的施用量自2010年以来逐年有所上升。油菜病虫防治农民不够重视, 致使菌核病在油菜生产上的损失达12%左右。
3. 自然灾害频繁, 对油菜生产影响较大
银铁乡灾害性天气主要有:秋季低温绵雨、冬干连春旱、早春 (3月下旬至4月上旬) 低温寒潮。近年来, 灾害性天气频繁, 严重影响油菜苗期生长, 花期不能正常授粉结实, 出现分段结实, 花而不实现象。
4. 油菜生产价格低廉, 经济效益不明显
不同品质的油菜籽混种、混收、混储, 出现优质不优价的现象。购销政策尚未全部实行优质优价, 违背了商品市场按质论价的原则。种出的油菜籽农民自食为主, 少量销售, 经济效益不明显。
5. 加工企业以小油坊为主, 规模小
加工企业以小型油坊为主, 规模小, 设备与技术落后, 成品质量等级低, 年产量低。
二、存在问题
1. 留守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 接受力慢
目前, 从事生产劳动者多为老弱妇幼, 文化素质低, 接受农业新技术能力弱, 给技术的推广增加了难度。栽培生产仅凭传统经验。有文化的青壮年, 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 多数外出务工。
2. 多品种分散插花种植, 油菜籽品质不高
品种未实行区域布局, 优质品种未能连片种植, 串花授粉, 退化现象严重, 难以保证优质油菜籽的纯度。加之收割时混收、混储, 导致出现优质不优价, 品质不高的现象。
3. 国家扶持不够, 企业带动力不高, 产业化经营难度大
(1) 加工企业以小油坊为主, 规模小, 设备不先进, 加工能力低, 能耗高, 对油菜生产带动力不大。
(2) 目前许多农民种植油菜是解决自身的食用油问题, 而很少上市出售, 所以生产上习惯于分散种植, 比较注重省力, 图方便, 种植规模较小, 种植粗放。
(3) 补贴资金投入不足, 尽管国家对油菜种植实行了补贴, 但折算下来还不够买良种, 加之现在农资价格居高不下, 增加了油菜生产投入。此外, 国家放开油菜籽价格市场, 油菜籽价格, 时高时低, 增产不丰收, 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
4. 油菜种植经济效益低, 严重制约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1) 油菜种植生产成本增加目前我地种植油菜的最低生产成本:按亩计算, 种子费20元;化肥与农家肥90元;农药25元;投入劳动力10~12个工, 平均按10个工计600元, 亩生产成本合计735元。油菜的产量按160kg/亩计算, 销售价格6元/kg, 亩产值只有960元。扣除生产成本, 每亩的效益仅为225元, 还不如在外面打3天工。
(2) 自然灾害频繁, 科学种植技术推广难度大, 油菜单产增产幅度很小。2012年我乡油菜单产160.6kg/亩, 2013年我乡油菜单产161.5kg/亩, 2014年我乡油菜单产160.3kg/亩, 产量无明显变化。
三、发展对策
1. 加强宣传, 强化农民科技意识
油菜是我乡的一大经济作物, 油菜种植不仅仅是解决自身食用油问题, 还可作为一种创收挣钱的产业来抓。油菜的发展方向是“两高双低”优质油菜, 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消费需求。油菜种植必须扩大种植规模, 用规模优势, 才能获得好的收益。
2. 严格把关, 规范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 因地制宜, 推广良种 结合我地的栽培制度和土壤条件、自然气候等, 选用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两高双低"品种, 主推绵油17、绵油63、德邡油2号、蓉油18、川油41等高产优质品种。同时, 搞好品种布局和搭配, 优质品种必须连片种植, 抓好隔离, 防止串花退化, 收割过程中单收单储, 防止人为混杂, 最终保证油菜籽优质优价。
(2) 适期播种, 培育壮苗 根据银铁乡的气候和选用品种的特征特性, 以9月上、中旬育苗, 10月上、中旬移栽为宜;育苗时, 留足苗床, 苗床与大田比例一般为1∶5, 要施足底肥, 精细整地, 要早间苗, 适时定苗, 培育壮苗。
(3) 合理密植, 配方施肥 油菜提倡中苗早栽, 可减少根系损伤, 返青成活快, 利于油菜早生快发提高单产。最佳移栽期是5~7片叶, 苗龄30~35天。移栽时实行宽窄行或等行移栽, 规格为:宽行40~47cm, 窄行27~33cm, 窝距20cm;等行移栽行距40cm, 窝距20cm, 亩植7 000~8 000株。早茬、肥沃田块宜稀, 晚茬、瘦薄田块宜密。移栽时做到“栽匀、栽直、栽深、栽稳”。并做到边起苗、边移栽、边浇定根肥和定根水, 不栽隔夜苗。合理施肥是提高肥效、夺取高产的基础。因此在施肥上, 既要坚持施足底肥、早施提苗肥、重施开盘肥、看苗施好蕾薹肥、重视施用硼肥, 又要坚持氮、磷、钾配方施肥。同时针对油菜对硼素反应敏感的特点, 应抓好底施硼肥和后期喷施硼肥, 防止花而不实。一般生产100kg油菜籽, 需吸收N8.8~11.6kg, P2O53.0~3.9kg, K2O 8.5~10.1kg, N∶P2O5∶K2O约为1∶0.35∶0.95。生产上, 亩施农家肥2 000kg, 40%的油菜配方肥30kg左右, 加碳酸氢铵20kg或尿素10kg左右, 硼砂0.8kg作底肥。另在油菜花芽分化前后和抽薹期 (以薹高15~30cm最佳) , 可结合病虫防治, 亩用99%硼砂溶液60m L, 于晴天傍晚进行叶面喷施。
(4) 加强田管, 综防病虫 油菜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菌核病、蚜虫等。对霜霉病亩用9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常规喷雾;对白粉病亩用15%三唑酮 (粉锈宁) 可湿性粉剂100g对水50kg常规喷雾;对油菜菌核病亩用9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g对水50kg常规喷雾;对蚜虫用10%蚍虫啉20~30g对水50kg常规喷雾。
3. 加强油菜种植的扶持力度
(1) 提高实施油菜良种补贴标准, 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 鼓励农民利用冬闲田扩大油菜种植面积。
(2) 建立健全激励政策, 鼓励大户承包, 实行集约种植, 并给予奖励扶持。既能解决劳动力缺乏矛盾, 又便于优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同时提高了土地价值, 实现合理流转。
(3) 积极开展油菜政策性保险工作, 鼓励和引导农民投保, 增强农民抗风险的能力, 稳定农民的种植受益。
4.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加强农民培训
(1)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稳定科技队伍, 加快知识更新步伐, 用现代农业新知识武装农技人员, 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2) 配齐配强村社科技干部, 将文化素质高、接受能力强、崇尚科技、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能人选为村社科技干部, 充分发挥“二传手”的作用。
(3) 乡农技站定期对村社科技干部和示范户进行培训, 有条件时, 可组织到市、县专门机构进行业务培训。
(4) 培育专业合作社, 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在农资选购、技术服务、产品销售中的作用。
(5) 培育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 农民既是油菜种植的最终受益者, 又是种植油菜的第一生产者。要充分利用讲课培训、广播讲座、科技赶场、召开现场会、田间指导、印发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 提高农民素质, 引领农民办家庭农场, 降低种植风险。
5. 搞活流通, 促进产销衔接, 实现优质优价
(1) 政府倡导, 整合资源, 加大投入, 畅通商贸渠道。
(2) 架好农民与科研、加工等部门桥梁, 帮助农民与科研、推广、加工、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抓好科研与技术推广的对接, 技术推广与农民的对接, 农民与企业的对接, 企业与市场的对接, 从而达到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
(3) 积极引进培育加工企业, 提高企业带动力, 拓宽油菜销售渠道, 提高油菜经济效益。
【邕宁区林业经营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推荐阅读:
南宁市邕宁区朝阳中学教师周转房管理办法07-05
林业发展的现状与举措06-09
邕宁高级中学简介05-08
林业产业化经营发展05-28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07-09
广西南宁邕宁水利枢纽防洪排涝工程涉及恢复园林绿化工程09-14
林业发展与生态建设07-13
生态林业与可持续发展08-26
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10-14
科技创新与林业发展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