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管理与发展

2024-10-08

林业经济管理与发展(精选12篇)

林业经济管理与发展 篇1

摘要:林业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 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林业经济的良性发展更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简述现今林业经济存在的问题, 结合林业经济财务管理, 为实现林业经济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全面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林业经济,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

1. 林业经济的现状

1.1 林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森林资源步入快速发展新阶段。近10年来, 规模不断扩大。继2006年林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后, 林业总产值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于2010年, 喜破2万亿元, 2011年更是突破3万亿元大关。林业产业不断壮大, 产业结构渐趋合理。由单一的传统产业模式, 向产品种类较丰富、技术水平高的现代综合加工产业转变。特色产业蓬勃兴起。经济林展品、木地板、松香等主要的林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林业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 “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防护林体系建成, 为我国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 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林业经济发展中的不足

林业在发展过程中是以森林资源为主要基础, 木材生产仍占主要部分。人们对木材的需求量旺盛, 森林资源消耗过快, 林业经济存在产业链过短的, 使森林资源开采出现了严重过度情况, 生态系统出现很多问题。大木材比例逐渐降低, 在中幼林中, 人工植树造的比例很高, 且树木单一, 易于死亡。林业产业结构渐趋丰富, 但财务管理内容没有相应的完善。管理体系、林业会计审核体系不健全,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许多林业经济园区在资金利用和财务管理都缺乏全面性。缺乏成熟的监督体系, 出台的相关财务政策不能得以落实。这些都阻碍着林业经济的发展。

2. 林业经济的管理

林业部门的财务管理应科学合理, 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建立起完善的适应市场经济的林业财务管理体制, 需要对林业财务管理体制不断的创新, 建立健全以培养林业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和素质为目的组织管理体系, 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成本意识, 将资金成本最小化。坚持财务集中统一管理调度, 实行资金回报经济责任制, 减小国有资产流失。在内部建立完善的自我平衡机制和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制约机制, 提高对资金的筹措, 运用和分配的管理水平。

2.1 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林业经济学现已发展为一门涵盖社会学、经济学、发展学、管理学、政治学和生态学、自然资源管理的交叉学科。国家政策是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 林业经济发展需要适宜的政策环境为土壤。光绪三十三年 (1907年) , 俄国与清政府签订《伐木合同》设立大批的租借林场。到清代晚期, 大批俄罗斯资本家涌入中国黑龙江林区, 在租借林场的“合法”掩护下, 对大小兴安岭森林疯狂的砍伐, 造成我国巨大损失。中国现行林业政策, 都在1981年3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及《森林法》中集中反映。其中明确规定国家、集体或个人所有的林木由县或县以上人民政府颁发林权证, 具有法律效力。严格控制森林采伐量, 对森林采伐实行统一管理。对林业实行经济扶持政策。建立林业基金制度。提倡木材综合利用与节约代用。大力推广植树造林。

2.2 林业财务与会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大潮, 推动着国家政府部门的管理方式逐渐向宏观调控方向转变。相应的, 林业单位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植也被减少。由于目前林业运作机构实行的核算内容结合了单位会计体系、事业会计制度和基建会计制度, 林业采用的是分类经营的体制, 造成多种核算方法并存的局面[1]。林业财务会计要对企业现已完成的资金运行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 综合分析财务状况和经济信息, 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程序化、制度化上, 是林业会计的重要职责。相比过去, 我国林业财务会计制度已经取得较大发展, 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不同林工单位在核算上区别较大, 会计政策和会计报告体系在不同林业企业之间不统一。这迫切需要健全会计核算体制, 完善监督体系, 构建适应林业经济发展的会计制度。

3. 林业经济的发展方向

3.1 林业与绿色经济相结合

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指, 在发展过程中, 在追求经济利益时兼顾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前, 我国林业经济已经进入到了战略转变阶段。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转变, 从过去的天然林转变为人工林, 从毁林开荒转变为退耕还林, 从无偿使用转变成为有偿使用, 从部门性林业转变成为全社会性林业。这些都为林业科学合理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努力寻求林业绿色发展已成为人们共识。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已经不单单只是经济速度的发展, 更多的内涵应是在有效维护国家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完整下的绿色林业经济发展。

3.2 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在进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一定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观, 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根据国内外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总结, 可以把林业企业战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度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战略、要素可持续发展战略[2]。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既是指林业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中要保持既有优势, 并在未来扩张中始终保持盈利增长永续发展。更是指林业企业在利用森林资源时, 不但需要承担为社会生产林产品的责任, 还需承担起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职责。除了贯彻落实国家的发展战略, 还要兼顾体现林业企业的社会性这一特点。最终建设好发达的经济体系、完备的生态体系、和谐的林区社会体系和先进的生态文化体系

结语

我国目前的林业经济的发展面临很多的挑战和机遇。林业经济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林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发展和财政政策的支持, 又反过来助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 统筹兼顾, 实现财政管理的科学化, 民主化。致力于使林业经济走一条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黄宇.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3.

[2]贾治邦.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现代林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J].林业经济, 2007 (1) :3-1.

[3]王玉明.关于发展林业经济的理性思考[J].吉林林业科技, 2008, 32 (1) :1-4.

林业经济管理与发展 篇2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人民不断追求高经济水平的大环境中,环境恶化与生态危机日趋严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各项资源均在极度浪费的现象当中,人们除了注意到即将枯竭的化石能源,亦对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森林资源产生了关注。采用何种方法能够保护林业生态,成为了当前社会各界均极为重视的课题。为此,我国提出了在林业当中实行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为了探讨对当代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本文首先阐述了对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在详细分析了当代林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后,提出了一定有效的发展措施。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资源

当前,我国经济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林业的发展方式亦在不断更新,民生林业、生态林业已经成为了当代林业经济发展的重点。但是,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林农并未对时代发展要求下的林业经济产生时代性的认知。由此使得当前的林业经济发展中仍旧存在一定问题。现阶段,我国林业经济必须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循环经济思想的支持与指导下,保护好林业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由此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鉴于此,深入分析与研究当代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十分必要。

1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1.1循环经济基本理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鲍尔丁最初提出了“宇宙飞船理论”,主要倡导在经济活动当中,建立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生产与开发流程。通过该流程,实现低量开采、高效利用、低量排放的目的。该理论主要针对传统工业经济发展而言。而循环经济比较强调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发展循环经济需要遵守再利用、再循环、减量化的基本原则。其中,再利用主要强调产品能够以其自身比较原始的状态被反复、多次地使用;再循环主要强调,在一次使用过程中,产品完成其使命后,可以被生产成为新产品再次使用,产生循环往复的过程;减量化则是指强调在利用的源头上恰当地借阅资源或者物质,减少污染的排放量。由此可见,循环经济的基本措施比较符合当前环境、社会、资源、经济等多方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1.2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1.2.1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当中的社会可持续发展,主要将社会进步作为其发展的核心。为此,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逐步提高全面的生态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在此情况下,逐步使人们认识到其自身的行为、生产活动等,均可能对其自身所生存的环境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通过该种方式,培养人们具有良好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各个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由此可见,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的重要内容。

1.2.2环境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可持续发展战略当中,必须将环境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内容。通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恰当地衡量当前社会的发展质量、发展水平等进行。当前,社会发展中,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人们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反思过去的环境破坏行为,并且深入了解当前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必须明确,只有拥有良好的环境作为保障,方能够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人们的生存质量。

1.2.3资源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当中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除了将社会进步作为其发展的核心以外,亦将资源问题作为了重要的中心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资源利用与人类生存、发展相互协调。将其作为基础理论的情况下,合理地开发与利用新的资源,深入分析资源的承载力。每一次的开发利用均必须在资源承载力的范围之内。此外,合理规划利用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采用科学的人工措施,促使新资源能够获得再生产。对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则应该尽量通过有效的措施提高对其的利用率。亦可以适当地创新与利用可替代资源的,尽量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消耗。

1.2.4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当中,实行可持续发展,将满足人类的愿望以及需求而服务。该点亦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为此,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保证社会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们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可持续发展当中,由此支持可持续发展进程逐步加快。

2当代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2.1有利于摆脱经营困境

我国林业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沿用着粗放式的、外延式的经营方式。该种经营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即大部分林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现象。加之生产中的技术比较落后,设备亦比较陈旧,基本上均属于落后的、分散的小作坊生产形式,该种情况占据着生产市场中极大的比重。同时,小作坊形式的林业企业,在林木产品转化率方面具有比较低的技术含量,此时产生的附加值亦比较低。因此,导致出现了十分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根据我国当时的部分数据资料显示:大部分林业企业仅有20%左右的科技工薪份额,只有34%的成果转化率。与其他行业相比较而言,水平比较低。总而言之,该种情况导致林业企业在经营当中出现了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情况。但是,林业实行循环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方式,促使林业企业在经营当中逐渐能够实现节约、综合用材,摆脱传统的经营困境。

2.2有利于解决林业经济与生态效益矛盾

林业发展对改善自然环境、绿化山河、促进林业企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若出现了林业资源不足的情况,林业发展将产生严重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矛盾。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林业经济若能够逐步转变其发展的观念,将极大程度地将国家制定的政策作为发展导向,促使林业经济成为循环经济。在该方面,首先,木材产业自身的利益必须得到保证,在此情况下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例如,林业发展中,对木材的采伐需要制定明确的限制条件。此时,为了保护木材原材料,解决原材料的来源问题,将必须重视防护林业火灾、病虫害。由此,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其次,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保护生态林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促使各大企业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进行生产方式的创新,转变原本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最终,促使林业企业进入“低投入———高产出———低投入”的良性循环。

2.3符合国家林纸一体化发展要求

当前,世界各国均逐步认识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并且世界范围内的造纸业,均主要希望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林纸一体化。我国虽然国土广袤,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是,人均森林资源则十分匮乏,相对于其他资源丰富的国家而言,总体的森林资源亦呈现着严重匮乏现象。当前,我国的木材蓄积量仅为120亿m3左右,人均只有8m3左右,相较世界人均水平,占比仅为14%。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对于木材的需求量比较大,每年均存在一定的木材需求且缺口,在时木材缺口已经达到了近2亿m3[1]。此时,若对于森林资源的培育不予以重视,对木材不加以循环和节约利用。则不仅会导致林纸方面出现巨大的花费量,更会加大成本,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面对该种情况,我国将发展林纸一体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因此,在此时发展循环经济,将完全符合国家提出的林纸一体化发展要求。

3当代林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林业科技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当代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已经认识到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仍旧存在着科技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况。该问题可以成为当前我国林业循环经济发展当中的关键性问题。在我国现阶段的林业经济发展当中,在林业生产与林业作业方式上,存在着比较突出的滞后问题。大部分比较现今的生产与作业技术、方法等均未得到有效、广泛的普及。由于该问题的存在,使得大多数地区的林业经济在发展当中,仍旧在使用比较传统、比较陈旧、比较落后的林业生产与作业方式[2]。因此,大部分地区的林业生产效率均比较低,相应的,该部分地区的生产建设水平亦比较低。未来,林业循环经济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对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予以高度的重视,不断提升生产效率,为林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2林业环境污染情况比较严重

林业发展的过程中,若要实现循环经济发展,除了重视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外,亦需要从思想与理念方面进行相应的改变。但是,当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情况。在某方面而言,主要由于我国当前并没有针对林业经济的发展,更新相关的理念[3]。尤其对循环经济的理念,更是未产生比较深刻与清晰的认知。该种情况使得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林业管理,仍旧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与阶段上。直接导致当前我国的林业与生产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亦比较难以得到提升。在此情况下,更加使得我国林业生产与作业当中,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污染情况。尤其农村的林业污染排放量,更未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呈现着逐渐增加的`迹象[4]。在林业的环境污染方面,尤为重要的应该是土地污染和森林污染。面对该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情况,继续制定可行的、有效的对策进行控制与整改。

4当代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4.1发展有机林业

当代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必须大力发展有机林业。通过发展有机林业,将能够有效促进林业循环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发展实践工作当中,必须详细地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发展规律等[5]。并且要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严格地遵守生态环境发展存在的观念与法则等。由此,推进林业循环经济的大力发展。另外,在发展有机林业时,需要研究与创新新型的、无公害的防病虫害药物。以此加强林木当中病虫害有效的防治。同时,可以建立完善的、健全的轮耕体系,采用动物肥料、绿色化肥等精心培育土壤[6]。最终,将能够帮助林业的发展上升一个阶段,保证有机林业发展中产生的产品等,能够符合当前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7]。此外,有机林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适应气候以及季节方面的变化,具有比较良好的发展前景。

4.2发展循环经济林业

我国人口众多,虽然土地面积比较广阔。但是,人均土地占有率比较低,人们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和问题等十分突出。鉴于此,我国林业循环经济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针对该特点入手,解决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问题。为此,在林业循环经济发展实践当中,必须要针对当前林业发展的形式,分析与改变其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且使之成为真正的循环式经济发展形式。通过循环经济林业发展形式的实现,亦能够稳定与协调当前我国人口、土地、环境、资源等多方面因素之间的关系[8]。同时,在建设与发展新型林业资源过程中,将能够提高与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发展水平,实现林业经济发展形式的逐步改革。

5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环境问题与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各个国家均开始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此,当前各国均逐渐发展的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在此情况下,我国林业经济若想要获得良好的发展,亦必须遵守可持续发展战略,使林业逐渐向循环经济发展。但是,当前,我国林业循环经济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仍旧存在着科学技术水平较低,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等问题。面对该种情况,我国林业必须积极发展有机林业,并且要发展循环经济林业。通过该种方式逐渐解决,我国人口与土地之间存在诸多矛盾,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相关工作能够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赵静芳.可持续发展理论引导下的林业循环经济分析[J].北京农业,(18)

2俞花美,葛成军.海南省热带农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6)

3黄道京.广西林业循环经济现状及发展模式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11(3)

4陈宝刚,刘爱华,李朝晖.关于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1)

5陈绍波,卢璐,邓红兵.云南省农林业循环经济发展及其在低碳发展模式中的作用[J].经济问题探索,2012(2)

6谷鹏,支玲,郭小年,等.云南省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1)

7吴晓军,张发.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发展及其历史性贡献[J].甘肃理论学刊,2014(2)

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内涵与分类 篇3

关键词 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内涵;分类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2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很大推动作用。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使林业经济发展与当前社会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符合,进一步推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应当对科学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有效运用。本文主要对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与分类进行分析,从而为科学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及运用提供理论基础。

1 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内涵

1.1 经济发展模式内涵

经济发展模式所指的就是在影响经济发展方向方面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因素,并且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从而使经济系统组成,该系统在结构上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并且具备调节作用[1]。换句话说,各种因素具有十分广泛的涉及范围,其中包含政治及文化等方面,各种因素相互之间并非独立关系,而是能够相互促进。由于我国地域比较广阔,对于不同地区而言,其经济及文化也具备自身特点,所以不同因素也会产生不同效应。因而,在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选择时,应当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对最佳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合理选择,从而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1.2 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内涵

经济发展模式属于较大的一个总体系,其中所涉及经济模式包括很多类型,而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其中一种。具体而言,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所指的就是对地域发展特色及前景进行综合考虑,与多方面条件相结合,如社会实际状况及林业发展状况等,从而将对林业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模式制定出来。从实际情况来看,正确合理的发展模式在林区发展方向以及速度方面均有着十分重要作用。所以,在对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选择时,应当对国家政策、自然状况以及文化等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 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分类

2.1 以发展速度角度分类

从林业经济发展速度方面而言,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即渐进式与跨越式。其中渐进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所指的就是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缓慢进行与循序渐进为理念,这种发展模式未能够使林业发展后续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且在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方面也并无太大作用,在较短时间内也无法使林业经济发展落后情况得到改善。而跨越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所就是指落后林业建设人员以他人经验为依据,将发展阶段直接跳过,从而赶超目的得以实现。对于跨越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而言,其发展动力就是科技创新以及体系创新,将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发展理念,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作为根本途径,从而使林业经济模式加快转变,从而与发达国家间差距减小,在较短时间内便使发展升级得以完成。该模式对林业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很大促进作用,且能够对生态社会加快建设。

2.2 以绿色程度角度分类

依据不同绿色程度,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可分为三类,即深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浅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与非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2]。对于深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而言,其主要目的就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而导致环境问题进行探究,并对相关解决方法进行分析,其要求人们能够对环境发展及经济发展这两个方面内容进行较好处理,使环境与经济实现共同发展,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两者能够保证平衡,应当在不过度开发林业资源基础上得到最大经济效益,应当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使人类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对于浅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而言,其对于环境保护问题虽然具备一定意识但缺乏具体方法,往往突显在环境破坏方面所造成不良影响,并且不断将其扩大,属于比较消极的,甚至是从反发展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林业发展。非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人们未考虑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只看到自身利益,这种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完全错误的,会威胁到人类生存发展,应当摒弃。

2.3 以开发程度角度分类

依据林业开发程度,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两种:即封闭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和开放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其中封闭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结合特定政治、经济以及地理环境和理论观点而出现的,该模式将区域经济自我健全及完善作为指导方针,以其生产及流通体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系而言,主要是将内循环作为基础前提。对于封闭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而言,在其理论中林业具有独立性,因而应当依靠自身进行发展,该模式缺乏整体观念,并未能够清楚地认识在整个经济系统中林业仅仅是一个子系统。对于开放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而言,其属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及要求,该模式将广泛联系外部经济作为前提,以事物之间联系层面对待林业发展,也就是其认为林业和社会上其他行业之间有着十分密切联系。所以,在对待林业经济发展方面,应当提升至社会林业高度,积极进行推广,从而使全体社会成员对林业加强关注,使林业能够向全方面及深层次方面发展。

2.4 以发展阶段角度分类

依据林业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可将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分为两类,即传统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及现代林业经济发展模式[3]。其中传统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所指的就是人类高于自然,未能够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过度利用林业资源,并且未注意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及垃圾,从而严重破坏林业资源;同时,也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对于现代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而言,其使人类与自然保持平等,选择和平共处理念,不但能够对林业资源合理利用,并且注意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从而使生态、社会以及经济三者之间达到平衡状态。

3 结语

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林业资源进一步有着决定性作用,为能够使林业资源得到更好发展,应当充分掌握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内涵,并对其分类清楚理解并且掌握,对科学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选择,促使林业资源向更好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侯环珍,贾长荣.探究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与分类[J].北京农业,2015(18):99.

[2]李秋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与分类[J].农技服务,2015(10):147.

[3]陶英霞.探讨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与分类[J].现代经济信息,2014(3):311.

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的发展 篇4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

森林资源是我们所生存的地球资源当中最为重要的环境资源, 它不仅构成了生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同时也是经济发展和现代社会的最重要基础。它不仅能够提供很宝贵的生活生产原材料, 同时也能够消除噪音, 调节气候, 保持水土, 减轻或者是防止旱涝, 风沙等自然灾害, 更是孕育了无数的珍贵药材和飞禽走兽。森林资源在人类发展的历程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当中加强森林资源的管理, 发展生态林业, 一定要实现森林资源和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森林资源管理的办法早就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了, 如何能够确保生态效益的, 保证生态林业和森林资源管理协调统一, 提升经济效益的水平。基于这个现状, 本文对于生态林业的发展和森林资源管理进行了浅显的探讨。

1 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从提出了森林资源的管理理念以后, 我国相关的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在相关的管理工作上面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 制定了一系列森林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和规范, 已经改善了旧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 并且取得了非常傲人的成绩。在近几十年以来, 虽然已经为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木材, 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森林资源仍然是在保持着总量不断增长的良好趋势, 当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已经比我国建国初期的森林覆盖率翻了不止一倍, 已经由最开始的8.6%提升到了现在的16.55%, 而在全球地区的森林资源总量正在不断的下降, 这正表明了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力度以及美好的未来。

虽然说我国的森林资源呈现总量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 但是当前我国的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说:森林资源管理不善, 力度不够, 森林资源分布不公, 滥砍滥伐, 超额度砍伐, 局部破坏等现象仍然不断发生, 这些现象严重损害着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危害生态环境, 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1 只注重眼前效益, 生态意识薄弱, 没有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森林资源的发展

全国有很多的林区森林都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 只关注眼前的利益, 并不注重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 导致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 滥砍滥伐, 减弱了地方的洪涝灾害的抵抗力, 这就使得保护森林资源只是成了一句标语式的口号而已。

1.2 森林资源管理的法律, 制度和规范并不够完善

在法律制度和规范方面, 目前还只是处在“人治”的状况, 而这些法律法规的不配套会给不法分子制造了钻漏洞的机会, 处处存在着有法不依的现象。同时还应为, 责权利3者之间的关系, 使得个人, 国家和集体3方的利益分配不均衡, 流失很多。

1.3 管理技术不高, 手段不当

在当前仍然没有很切合实际的森林资源管理技术体系, 森林资源管理是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森林资源管理技术体系, 使得调查、规划、统计、设计、检测、管理采伐一体化的信息能够得到全面共享。而要实现准确快速的统计、调查、全面的设计、规划、科学的采伐、有力的监测、高效的管理, 仍然有很长远的路要走。

1.4 大部分的林区都缺乏科学的森林经营方案

由于很多客观、主观的原因, 我国大部分的森林管理单位并诶有编制可行的森林经营方案, 这样就会使得年采伐限额出现很多的问题。

2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所谓的经济效益就是要发展林业, 把其当作生产原材料所带来的经济方面的效益。生态效益就是指林业的良好发展可以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正面影响。一般来说, 森林资源具有3个方面的效益, 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中生态效益的价值要远远超过经济效益。但是在这3种效益当中, 只有经济效益让人能够清晰地感受到, 所以往往最先受到人的关注, 而生态效益最容易被人忽视。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环保意识增强, 生态效益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人们也正逐渐认识到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实质上, 生态效益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如果只是过分的追求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生态效益, 在初期可能经济效益的收获比较大, 在短期内, 经济增长速度迅速增长, 但是如果到了后期, 可能因为生态环境被严重的破坏, 造成的损失就会使经济发展萎靡或者停止。如果说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 不仅能够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 还能够保持良好的势头。因此在管理森林资源的同时, 必须要注重经济林业和生态林业的统一协调, 这样才能够支撑生态林业的良好发展, 保证强有力的经济实力,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林业可持续发展

3.1 可持续发展

统一协调生态林业和森林资源管理, 必须改变粗放式发展模式, 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 要实现科技兴林, 不断的提高林业的科技含量, 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3.1.1 要建立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竞争力

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的林业创新科技体系, 从而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现在有一种“数字林业”的概念, 也就是说要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 来推动林业管理和经营的科学化和精确化, 来加快林业的现代化。

3.1.2 要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要始终不渝的坚持实践检验成果这一真理, 将检验过后的成果积极主动的应用到林业的生产实践当中, 从根本上解决可续研究和林业生产相脱节的问题。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来鼓励技术人员实现技术的服务, 承包和转让等手段, 以及创办经济实体, 联合开发等不同的形式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3.1.3 要加强林业应用技术和基础学科的研究

要做好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 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 同时还要加强研究壮苗良种的培养技术, 充分利用栽培技术来抓好树种布局、结构的调整, 提高壮苗良种的成活, 研究陷阱的木材制造, 加工和利用技术来代替传统的技术, 提升林产品和木材的社会经济价值, 提升木材的总体生产技术水平的速度, 来增强林业生产的市场竞争力。

3.2 实践中要协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当前,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实践的过程中已经做出了很多有效的措施, 主要包括:

3.2.1 林农结合

要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 建立多样化经营, 综合开发利用的林业发展新模式, 要使其具有生态, 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说林药结合, 林草结合, 林果结合, 林菜结合, 林禽结合等种植模式, 在增加经济收入, 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 生态效益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3.2.2 规模化造林

要规模化的发展速生丰产林, 经济果林等经济林地, 同时也可以快速的提高景观效益,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2.3 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机构

要实施强有力的法律, 政策, 法规, 不断的完善和加强资源利用, 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等林业的法规、政策、法律方针。

4 总结

在林业发展过程当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就是森林资源管理, 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要想统一协调生态林业和森林资源, 必须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真实实践, 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生态服务功能和国民经济发展功能的需求, 真正的实现, 森林资源管理,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协调。

参考文献

[1]吴庆文.浅谈如何加强森林资源管理[D].科技天地, 2010, (03) .

[2]邵开贤, 严玉国.谈对生态林业发展的分析[J].中华民居, 2010, (03) .

林业经济管理与发展 篇5

论池州生态林业发展与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本文分析了林业在生态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着重从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角度分析了池州市生态林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对策加以初步探讨.

作 者:何来友 作者单位:池州市贵池区林业局,247100刊 名:池州师专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ZHOU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15(3)分类号:F1关键词:池州 生态林业发展 对策 生态经济

林业经济管理与发展 篇6

【关键词】 林业经济 发展 环境保护

我国目前的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虽然近些年的努力,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观,但总体看,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并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有序发展。因而,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认识和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怎样理顺和解决现实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摆在林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

1.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森林资源结构不够合理,林地利用率低,单位面积蓄积量小

一是各林种比例现状与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多种效益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森林资源总量少,质量低,分布不均,已积累了极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形成了四大心腹之患:沙漠加剧、水土流失严重、旱灾严重、洪劳灾害频繁,近50年来我国平均每3a就出现一次大涝。二是林龄结构不够协调,林分低龄化问题突出。三是单位面积蓄积量低,全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78.06m3/hm2,相当于世界平均114m3/hm2的68.5%。

1.2 林业企业经营管理不善

①片面追求灭荒速度及数量,忽视了对林木培育目标及市场前景的分析和判断,树种、林种趋同化现象严重。②对提高林木质量特别是种苗及抚育工作重视不够。如今年实施的山西省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由于苗木短缺,在施工时只能是有什么苗木栽什么苗木;③林木管理跟不上,火、病虫害等严重,生态功能退化,经济效益差。

1.3 林业基础建设有待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林业基础建设有了较大进展,但总体看,由于底子薄、起步晚、建设速度慢、现状距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如“三防”体系建设(防火,病虫害,公安),“四站”建设(技术推广站,林业工作站,种苗站和木材检查站),林业科研,教育,森林资源监测及林业信息建设均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并形成体系。

2.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我国局部地区环境日趋恶化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年来虽然环境治理和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每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有效控制,严重影响了农林牧业的生产,人口与土地矛盾日益尖锐。

2.2 水资源短缺

据了解,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居世界第4位。河川径流量27115亿m3,居世界第6位,人均水量2710m3,为世界水平的1/4,每公顷均水量为26595m3,为世界水平的3/4,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不足全国的20%,而耕地占全国的64%。

2.3 大气污染形势严峻

目前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污染问题仍在加剧,并不断向周边扩展,尤其以人口密集的工业地区最为严重,1993年我国废气排放量为11.0万亿m3,未包括乡镇企业。

3.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3.1 重用材,轻护林

有关部门有任意改变森林的经营方向,忽视有效协调生态和经济同步的发展,诸如平原农区,迫于烧柴奇缺,而过度采伐或过度疏伐林网,以致破坏了农田林网的基本结构,使林带网出现缺口,有的地方至出现对水源林实行砍伐或强度择伐的毁林行为。

3.2 资源消耗量大

由于实际工作中我们没有按自然规律和林木特点办事,重木材生产,轻生态效益。我国现正处于工农业经济发展中期,各种原材料需要量大,技术又较为落后,不能充分利用各种林业资源,所以造成现在林业资源消耗量大于森林生产力的现状。

3.3 人口增长较快

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且增长速度快,土地资源有限,贫困乡村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使用日趋紧张,农业人口无地可种,迫使乡村穷人向森林边缘地带迁移寻找农用地,蚕食森林使林地变为农地,同样在城市中由于人口增多对各种木材的需求也增多,造成林木不断地减少。

4.林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措施

4.1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采取保护性策略建设、经营和保护森林现代自然保护是在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平衡的规律,维护和调节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整个自然的关系,要对环境进行合理的经营。我们过去对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大都是单项进行的,如土壤利用、森林經营、森林工业、水源保护等,脱离了整体的经营管理方式,有极大的局限性。为了合理利用各项资源,就要按照生态的原则作为自然保护对策的主要基础。

4.2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把“自然保护”的含义确定为“对人类所利用的生物圈的管理,旨在使它们既可为当代人提供最大的持续利益,又可为世世代代人保持满足他们需要和渴望的潜力”。保护森林资源,已成为实现自然保护宗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自然保护区则是世界各国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

4.3 依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探讨和完善补偿制度,建立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在目前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上,林业补偿问题已被证明是林业发展的关键性措施,林业补偿的核心问题是补偿依据,补偿来源,补偿数量,林业补偿能否为社会承认,关系到林业补偿是否得到实施;林业补偿的大小,关系到林业补偿的效果。值得正视的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百业待兴,而环境资源林又是一个巨大的生态工程,耗资甚巨,一个完善的补偿机制只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步建立。

4.4 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开源节流,促进森林资源增长

一是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建立森林资源首长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林业局、林场要建立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把扩大森林资源,提高生长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杜绝火灾、病虫害和乱砍滥伐纳人任期目标,列为考核林业企事业单位经营水平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之一。二是控制森林资源消耗,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凭证采伐。应在完成森林资源清查的基础上,计算出当地森林年生长量,并有步骤地促使森林生长量与消耗量向更合理的比例发展。其次,调整采伐结构,挖掘木材潜力。扩大中间利用,既可减轻可采资源的压力,延长成熟林使用年限,又可提高林木生长量,缩短培育期。再次,发展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代用。三是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促进森林资源增长。经营好现有森林,抓好荒山荒地造林。在当前造林绿化的高潮中,要改变那种只求数量的造林方式,加强技术指导工作,应大力发展工程造林,确实做到“造一片,成一片,管一片”。再次,因地制宜,抓好封山育林,积极扩大森林面积。封山育林是投资少,见效快,是符合自然发展要求的措施,既能有效地保护资源,又可促进森林资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有才.面向21世纪的林业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13.

低碳经济:林业发展的机遇与使命 篇7

1 林业可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部分, 是储碳库。森林中有大量固态的碳, 能够保证生态系统的循环, 是维持空气碳平衡的重要条件, 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森林, 都会对大气CO2造成连锁反应。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大约有2.48万亿t碳, 其中有1.15万亿t左右都是通过森林生态系统存储的。森林在全球的占地面积大约为30%, 而其植被的碳储量在全球植被中占到了77%, 森林土壤的储碳量是全球土壤的39%。

森林是陆地上经济实用性最强的吸碳器, 地球上森林的吸碳量和储存量是每年大气和地表碳流量的90%。森林每生长1m3木材, 可以吸收1.83t的CO2。为了提高碳吸收的能力, 可以通过造林、再造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加强森林可持续间伐等措施保证林地的生产力, 不断提高陆地植物和土壤的储碳量。通过造林、再造林以及加强森林经营活动的方式, 已经受到了国际方面的认可, 并在多数发达国家中开始实行, 通过这些活动产生的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2 林业发展可以有效促进低碳经济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 应当将低碳经济作为战略发展道路。从2007年开始就提出了相应的森林方案, 并计划在2010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0%, 以此来应对相应的气候变化等问题。随后, 在2009年, 对林业发展做出的具体要求, 计划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将增加4000万hm2, 增加森林蓄积量13亿m3。并对我国相应的CO2排行量做出了严格规定, 计划到2020年CO2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50%。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进行植树造林活动, 森林的规模和程度直接决定了政策的执行力度。我国的人工造林面积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为改善全球气候变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近年来的发展中, 我国已在林业发展方面陆续投入了700多亿美元。通过对森林的发展和保护, 平衡了生态环境, 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先驱者。从1980~2005年, 我国吸收和减少的碳排放量大约在51.1万t, 各个地区都在实行低碳经济的发展。例如, 在江苏响水县, 根据2014年的数据, 全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0.5%, 林木覆盖率达到26.78%, 实现了小康和农业现代化的指标, 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1]。响水县位于黄海之滨, 在沿海的林业发展也有所增长, 造林面积达到20hm2, 景观林带建设完善, 有着较好的绿化效果。

3 低碳经济为林业发展拓展了空间

建立以低碳经济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目前全球发展的共同目标, 我国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根据自身情况, 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之路。因此, 要对林业发展进行更准确的定位, 在低碳经济中为林业发展拓展更多的空间。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 林业发展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模式, 更多的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结合在一起。在地区发展中, 林业所包含的内容会不断增加。首先, 林业问题在国际谈判中是重要的筹码, 因此, 我国必须重视林业的建立。第二, 森林覆盖率和质量直接决定了地区的碳汇功能, 在地区的发展中, 林业是环境的重要保障, 和经济发展质量、速度和规模都密不可分。第三, 林业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通过林业的发展, 能建立更好的生活环境。

我国林业的发展是机遇与使命并存。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 除了扩大了森林的面积和质量之外, 林业的碳封存、碳替代以及碳保存也为林业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首先, 是竹产业的发展。由于竹类的生长周期快, 固碳能力和普通林木相比较强, 因此, 可以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进行以竹代木。第二, 耐用木制品的发展空间较大, 能有效发挥林木的碳替代功能,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第三,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第四, 随着森林资源日益受到保护, 很多国家在原木出口上的限制更加严格, 木材进口会越来越困难。例如, 在江苏响水县中, 随着响水县全面绿化进程的加速, 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响水县的经济发展。林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响水县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了地区发展,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

4 结语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 我国也逐渐寻找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通过林业发展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而低碳经济也为林业的发展开辟了更多的空间。林业发展除了能够平衡生态环境之外, 还能够提高区域市场竞争力, 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广平.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J].防护林科技, 2014 (12)

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与分类 篇8

1 林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1.1 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

所谓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指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及功能、能够调节经济运行的系统, 经济发展模式所覆盖的内容较多, 而且涉及的方面非常广, 从性质来说, 包括政治、经济、人文、技术等各方面内容。而且这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由于各个地区所构成的因素并不相同, 所以, 会在质或者量上存在差别, 导致各个经济发展模式在本质上存在不同。各地区会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 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经济模式。

1.2 影响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因素

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仅仅是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一部分, 它是结合不同地区林业资源的不同、各个地区发展状况的差异以及该地区林业发展政策的不同, 由相关部门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经济发展状况等做出合理的部署。因此, 各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各有差异。就林区经济的发展而言, 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定是重中之重, 它的制定标准是否适合当地林业经济的发展, 直接影响该地区林业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及速度, 对该地区的资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体来说, 影响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该地区的自然状况、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本身所涵盖的林业资源、当前林业的发展状况、该地区所制定的林业相关政策制度、该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家对于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 等等。

2 对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分类

当前, 林业经济发展的模式有很多, 对于不同的模式有如下4种分类方法。

2.1 按资源配置的方法来分类

按照资源配置划分, 可分为林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林业计划经济发展模式。从人类社会发展到如今, 其资源配置方式总共发生了三次变化。第一次是自然经济, 这种经济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没入了历史的长河。第二次是计划经济。第三次是市场经济。后两种经济模式当前还在使用。其中, 计划经济是指依照指令性计划为特征, 在生产中实行强制性, 分配则按照严格的工资控制。在最初发展时采用的是计划经济来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但是, 事实证明当时的条件和想象的条件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将注意力放置到市场经济上。

在整个经济市场运行中, 不管是林业经济还是其他领域的经济发展, 都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首先, 尽量压缩政府的职能, 其次, 在政府分配的资源配置中, 要始终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 崇尚优胜劣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有序的法制;强调比较优势的开放, 等等。

我国现阶段所实行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所以, 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放在当前我国经济制度之下进行考虑, 要充分的考虑市场需求, 确保国家加强对其宏观的调控。

2.2 按照三大效益功能所发挥出的方式进行分类

第一类的发展模式是按照“和谐化理论”, 这种发展模式又称为德国林业发展模式。第二类发展模式则是按照森林的永续利用理论进行发展的。它既与第一类的发展模式不同, 强调同时发挥三大效益, 也不向后一种模式, 按照天然林和人工林进行分类经营。这种发展模式的常用国家有瑞典、美国、日本等。第三类发展模式则被按照“林业分工化”进行发展, 其实质是实行了分类经营的管理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也被细分为不同的模式类别, 如法国模式就将林业划分为公益林、多功能林以及木材培育, 等等;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模式则是将天然林和人工林进行分类管理, 其中人工林发挥经济效益, 天然林发挥生态保护、环境优化方面的作用。

就目前而言, 有部分林区是依照林业分工来划分的, 即可分为一般公益林、公益林、商品林, 即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模式。当然, 由于我国近些年的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频繁出现, 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 我们必须将林区效益由以经济效益为主转为以社会效益为主。

2.3 按照可持续发展进行划分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平衡, 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一味的为了谋取暴利而去滥砍滥伐, 必然导致森林资源枯竭, 人类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2.4 按照围绕的核心进行划分

独立式林业把林业局作为生产中心。林业生产以提供木材为目标, 并且由林业部门独立完成, 其林业发展与栽培则由国家林业相关部门直接管理, 使得其管理方式脱离了大众群体的需求, 让人们进入了城市, 远离了森林。

与独立式林业相比, 参与式林业则是以林业经营为核心的, 这是现代林业的一种新兴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林业主要是种植具有多种用途的林木, 使林木成为人们的好伙伴、好帮手, 并且林木的归属权也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 如私有林业、国有林业, 等等, 通过林业带动相互的关系。将森林引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为人们创造了优质的生活环境。

3 结语

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所不同, 大致可分为传统的和现代化的林业发展模式。但就前者而言, 它本身是以人类自然生产为特征, 将人类放置在林木长久发展的对立面, 大量砍伐森林资源, 这种方式会导致林业资源的严重破坏, 致使人类受到危害。

对后者而言, 会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要求经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只有如此, 才可以使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相处更加融洽, 这也是当前人类追求的目标。

摘要:从不同角度出发, 运用不同方法对现代化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内涵进行分类, 包括按资源配置的方法来分类、按三大效益功能所发挥出的方式进行分类、按照可持续发展进行划分、按照围绕的核心进行划分, 并且对不同的发展模式进行比较, 试图得出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对林业发展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文学, 张颖.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的构建研究[C]//低碳经济时代的林业技术与管理创新, 2010.

[2]张晓春, 詹水芬, 彭士涛.发展绿色港口促进环境与经济有效融合[C]//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第二卷) , 2010.

[3]郑学慧, 刘延龙.对大兴安岭林业经济结构调整之管见[C]//黑龙江省林业经济学会2004年年会暨第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

[4]何启书.驾驭WTO发展林业经济[C]//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 2002:70.

[5]王锡谦.国有林区实施管护经营工作的探索[C]//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 (1) , 2005.

[6]陈科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几点思考[C]//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 (第一卷) , 2010.

[7]郑良.提高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策略和建议[C]//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科技支撑论文集, 2009.

[8]张智光, 竺杏月.森林资源-环境-经济复合大系统可持续发展优化模型及其应用[C]//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 2006.

[9]任瑞国.从森工企业改革看林业发展方向[C]//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

林业经济管理与发展 篇9

1 现状

当前,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林木质量不断退步, 林木分布地域不均匀, 森林覆盖率虽然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但是人均森林占有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地区分布来看, 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地区, 其他地区的林业状况令人担忧。除了分布面积严重失衡,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严重等问题也制约着我国林业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生态恶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不胜枚举, 重视林业的发展, 保护环境问题迫在眉睫。

2 重要性

2.1 林业在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对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净化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新鲜的氧气, 使空气变得清新等, 同时, 还可用来控制风速和进行温度调节。森林是生态环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后, 生态环境恶劣, 自然灾害不断增加, 更是从反面看出林业的重要性。

2.2 林业在水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林业有助于稳定河流的流通路线。林业可以稳固泥土砂石, 有效的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防止水土流失, 同时, 在遭遇洪水等灾害时, 还可起到减小水冲击力的作用, 保护群众财产安全, 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危险。林业区还可以保持水量的保存, 在干旱季节, 有效防止水量的流失, 河流、湖渤等不至于干涸等。

2.3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的重要性。现代林业的发展就是要致力于构建和完善一个健康的林业生态系统, 实现生态系统中有产业、产业中有生态系统的伟大目标。同时, 林业大规模的生态化, 又必将促进林业潜能的循环利用, 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有了强有力的后盾与保障。

2.4 林业是低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

随着经济发展, 人们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 旨在改变资源大量消耗的现状。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库储存所, 促进林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3 对策

3.1 要贯彻落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市场和林业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这要求落实林业管理维护的责任制度, 贯彻落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自“十一五”规划以来, 我国林业保持着迅速发展的趋势, 全国林业总产值平均大幅度上升, 增速达到了21.91%。2011年, 更是确立了我国作为林产品生产加工和贸易大国的地位。林业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求提高对林业的重视, 要维护好保护好林业的发展, 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首先要形成良好的森林资源管理保护格局, 在对林木进行作业的时候, 要在不会对林木生长造成影响的条件下对森林的资源采取适度合理的开发和有偿使用。要严格遵循限额采伐制度, 把对森林的砍伐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对于超过限制的滥砍乱伐的违法行为要进行惩处。同时, 要做好林木的防虫害工作, 提高树木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再次要做好森林防火措施, 加强控制力度, 把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扼杀在摇篮里, 即使万一发生了火灾, 也要有及时的应对措施, 平时要做好防火演练, 提高防火能力, 加强预警意识。

3.2 要加大林业改革力度

随着近年来与林业相关的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我国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从2005年林业以第一产业为主, 到2010年, 林业第二产业的产业总值占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与此同时, 林业第三产业也不断发力, 成为拉动经济的又一个增长点, 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可以扩大就业, 缓解就业压力, 促进高附加值产业的调整和升级, 把林业产业由高资源消耗转变为低资源消耗。同时, 林业新兴产业的兴起, 可循环再生资源的研究也成为了拉动林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林业资本市场发展至今, 已由一开始的计划经济时代, 由国家掌握所有资本和投入转变为现在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各种各样的投资和融资手段不断地为林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目前, 我国林业的投资发展状况仍以国家投入为主, 林业经济建设始终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多种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并存。随着国家林业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 政策资本在林业发展之中的地位也会不断得到提高和加强。林业发展不仅局限于政府, 也可有其他企业或更多成分参与其中。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国家要促进林业企业的多种所有制充分发展。多种所有制成分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体经济、家庭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及外商投资经济等形式。这样可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合理配置林业资源。因此, 要提高林区工作人员的经济意识, 扩大林区就业, 同时, 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安全, 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促进了林区经济的发展。

同时, 要做好林业的对外融资工作, 拉动社会力量对林业的投资, 使林业的经济成分多样化, 拓宽融资的渠道。

3.3 科技兴林, 不断提高林区技术创新

要促进林区经济的发展, 离不开科技的力量, 要大力贯彻科技兴林。贯彻落实开发林业技术, 深化林业科研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的林业科研体系, 扩大对科研人员的吸收渠道, 鼓励科技人员大胆进行科技兴林工作。要加大对林业的投入, 解决林区的技术难题。同时, 要促进企业技术改革, 开发新产品, 延长林区产业链。与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 紧紧抓住市场需求, 制定科学合理的林业产品开发。除了要做好科技兴林的工作, 还要深入推动林业网络信息技术的建设和完善。在搞好网络建设的基础上, 积极组织实施地区林业上网工程, 逐步建立和健全企业的信息系统。

3.4 做好生态保护工程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是阻碍林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 频频由于生态恶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 要重视林业的发展, 保护环境的问题就不能避免。森林大面积退化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劣的重要原因, 这要求做到建立健全完善的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体系, 实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以及各种防护林工程来防止生态恶化, 提高绿化覆盖率, 逐步恢复森林面积。同时, 要加大林业重要性的宣传, 使人们重视林区的保护建设, 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营造一个良好的保护环境的氛围, 才能倡导人们共同参与到保护林业的工作中去。

4 结语

林业经济管理与发展 篇10

2002年之前, 延边林业产值在整个延边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一直处于15%以下, 但是, 2003年之后, 林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连续5年超过20%, 林业经济成为延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延边林业经济发展与林区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延边66个乡 (镇) 中, 有30个位于山区, 36个位于半山区, 110万人依托林业生存, 林区农民收入的40%来自于林业。所以, “林业兴则生态兴, 生态兴则经济兴, 经济兴则延边兴”。

1 延边发展林业经济的优势与机遇

1.1 区位优势

延边林区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 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 面临日本海, 东部与俄罗斯东海边疆区毗连, 南与朝鲜隔江相望。州内5个县市位于边境地区, 与周边国家既有传统的经济文化联系, 又具有资源结构和经济技术结构方面的互补性, 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潜力较大。

1.2 资源优势

延边地处美丽的长白山区, 山地占全州总面积的54.8%, 高原占6.4%, 谷地占13.2%, 河谷平原占12.3%, 丘陵占13.3%, 基本上是“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延边林业用地面积363.06万hm2, 占总面积的85%, 森林覆盖率为79.5%, 高于全省46.4%水平。

1.3 产业优势

在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 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 对林业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产业体系和生态体系是林业建设的两大目标, 缺一不可。

1.4 民俗风情优势

延边是朝鲜族居住的地区, 他们的语言、风俗习惯、文化等许多方面与周边的朝鲜、韩国等国家相似。所以, 可以引进许多外资企业, 生产出有民族特色的产品, 形成民族品牌, 使林业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1.5 政策优势

天然林保护工程、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 以及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等的实施, 推进了延边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与产业互动的战略转移, 奠定了做大做强林业经济的基础。

2 延边发展林业经济的劣势与危机

2.1 用材林面积下降, 林分结构不合理

延边林业产业对国家的贡献是用大量过度消耗森林资源换来的。现在, 典型的原始阔叶红松林顶级群落已不多见, 原有的优势树种也大大降低了比重, 形成了以次生天然林为主的森林类型。中幼林面积占60.1%, 按目前消耗速度, 可利用资源将出现20年以上的断档。加之国家从长远考虑, 实施了“天保”工程, 将大部分可采资源列为禁伐区, 木材可采量大幅度下降。现有林地中, 用材林面积由2000年的279.5万hm2减少到2007年的269.9万hm2。迫于可采森林资源的持续减少, 上世纪90年代后森工企业木材产量也呈逐年下降趋势, 经济状况逐年恶化, 严重影响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2.2 林产品贸易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 林产品的进出口国外市场集中度过高

延边地区对外贸易额中, 对俄罗斯、朝鲜、韩国的贸易额占74%, 其中对俄罗斯、朝鲜、韩国的出口额占全部出口额中占75%。如此高的市场集中度, 容易受进口国的影响, 市场风险太大。

2.3 作为林业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主导产业迄今尚未真正形

成, 也就谈不上充分发挥它的主导和带动作用及其他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

2.4 林业三次产业的结构不合理

在产品结构方面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产品仍存在质量差、品种少, 新产品和名、特、优产品开发慢, 市场竞争能力非常弱的问题。

2.5 林业三大产业链 (即资源培育、林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

之间没有真正形成密切关联、相互协调、均衡发展的关系, 没有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3 几点建议

3.1 林业产业是特殊的行业, 要处理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

3.2 开发更多的国内外市场, 避免林产品贸易依存度高、市场集中度过高的现象。

3.3 合理地确定林业主导产业, 并给予宽松的政策支持

3.4 大力开发新产品, 争创名、特、优产品

继续发展四个产业:以木材精深加工为主的林产工业, 以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经济林和以养殖、种植、培植为主的林地产业, 以林地土特产品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工业, 以长白山生态风光旅游为主的森林旅游业。

3.5 推广林业产业化, 真正把延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参考文献

[1]柏广新.开展第二次创业把延边林业做大做强.中国林业企业, 2001 (4) :5.

[2]王连德, 樊贵祥.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吉林金融研究, 2006 (10) .

林业经济管理与发展 篇11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生态林业;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作为地球资源中最重要的环境资源,它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成为了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不仅能够提供宝贵的生产生活原材料,更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消除噪音、减轻或防止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同时孕育着各种飞禽走兽和珍贵的药材等等,这种“绿色能源”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在现代社会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发展生态林业,必须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目前而言,传统的资源管理方法早已不能满足今天社会的需求,如何保障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协调统一,如何确保生态效益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的水平成为了广大林业工作者探索的重点。鉴于此,本文对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的发展进行了浅显的探讨。

1.森林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提出森林资源管理理念以来,我国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在这些相关管理工作上下了大功夫,制定了一系列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制度和规范,改善了森林资源监管体系,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几十年虽然为国家建设累计提供了大量的木材,耗材量达惊人数据50多亿m3,但总体上我国的森林资源仍然保持着不断增长的良好趋势,目前森林覆盖率比建国初期的森林覆盖率翻了一番,由最初的8.6%增加到现在的16.55%,这种趋势与全球森林资源总体下降的情况正好相反,显示了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美好未来。

虽然数据显示我国森林资源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但目前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我国地域辽阔,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森林资源管理不周,力度不够,局部破坏严重,超额度砍伐、毁林开荒和滥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现象仍然不断发生。严重损害国家和集体的森林资源财产,危害生态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注重眼前效益,没有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森林资源的长远发展,生态环境意识薄弱。全国很多林区经营森林都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只注意到眼前利益,对于森林资源保护及生态环境的观念不强,没有规划滥砍滥伐,导致大面积水土流失,减弱地方洪涝灾害的抵抗力,这使得森林没有充分发挥其他方面的效益,保护森林资源便成了一句标语式的口号。

(2)国家森林资源管理制度、法律、规范不够完善。在制度、法律、规范方面,目前还处在“人治”状况,森林资源管理法规的不配套会给不法分子制造钻漏洞的机会,有法不依的现象无处不有;另外,没有处理好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得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分配不均、流失过多。

(3)管理手段不当,技术不高。目前仍然找不到切实可行的森林资源管理技术体系加以实施,森林资源管理集调查、统计、规划、设计、管理、监测、采伐一体化,需要建立健全的森林资源管理技术体系,使得这一系列管理信息得到全面共享。要实现快速准确的调查、统计,全面的规划、设计,高效的管理,有力的监测,科学的采伐仍然有长远的历程。

(4)大部分林区缺乏科学的森林经营方案。由于各种主观的、客观的原因,我国大部分林业经营单位还没编制可行的森林经营方案,这样使得确定年森林采伐限额时出现定量不准等问题。

2.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所谓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良性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正面影响,经济效益则是发展林业,把其当做生产原材料所带来的经济方面的收益。普遍来说,一般认为森林具有三方面的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生态效益的价值远超过作为原材料的经济价值。但是,林业发展所带来的三种效益中,由于经济效益能让人感受到,往往其最先受人关注,而生态效益则容易被人忽视。但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如今生态效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也意识到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实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效益实质上孕育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如果过分追求林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尽管在初期经济效益可能收获较大,经济增长速度在短期内迅速增长,但是到后期,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导致环境恶化,其造成的损失会使经济发展停滞或萎靡。

3.林业可持续发展

要想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的协调统一,要想确保生态效益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的水平,就必须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生态支持力、经济能力和社会合力三个方面。生态支持力是指生态的承载力、自我调节力等。经济能力是指资源储量、资源使用效率、效益和增长率等。而社会合力则是指人口容量、素质和意识、文化道德、体制等方面。要想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科学发展

协调统一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必须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改变以前粗放式发展模式(即以环境为代价),实现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的科技含量,重点要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发展为核心竞争力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从而促进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实践检验科研成果这一真理,然后将经实践检验了的科研成果应用到林业生产实践中去,起到指导作用,从根本上解决林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严重脱节的难题。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鼓励技术人员采取技术承包、转让、服务等手段及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3.2实践中协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目前,林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有效协调的措施,包括有:

林农结合。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建立林农结合的多样化经营,综合开发利用的林业发展新模式,使其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如林草结合、林药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种植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生态效益也得到提高。

规模化造林。规模化发展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林地,同时快速提高经济效益、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

3.3建立完善法律机制

法律是最有效的保障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目前建立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林业的道路上,还需要不断完善森林资源利用管理、森林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等,实行强有力的执行力度,从“人治”转变为“法治”。

实施强有力的政策、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和完善森林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林业政策、法规、法律方针,逐步由“人治”过渡到状态。

4.结束语

森林资源管理在林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协调统一森林资源和生态林业,需要用可持续的发展实现,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真正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科]

【参考文献】

[1]吴清文.谈如何加强森林资源管理[J].科技:科技天地,2011,(17).

[2]闫玉国,邵凯先.谈对生态林业发展的分析[J].中华民居,2011,(1).

林业经济管理与发展 篇12

针对这种情况, 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必须转变发展理念, 大力推进林业经济转型, 改变过去的掠夺式的开发, 对林业资源进行综合性的开发, 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从而实现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1 更新观念, 加快林业经济转型

1.1 林业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对于林业经济的发展, 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性的开发, 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传统的林业经济往往只是将重点放在单一的林业经济至上, 从而导致林业经济发展面临困境,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在经济领域。传统意义上的林业经济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木材的生产以及运输和加工等有限的几个方面, 而对于其它的领域则关注较少。这样导致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当中产品单一, 产品加工都是出于初加工的层次, 所以附加值较低。而且这样对于森林的木材依赖性过大, 导致木材开采的速度过快, 从而导致可以开发的森林资源越来越少, 从而使林业经济的发展受到限制, 同时, 从长远看, 也造成了生态的破坏。

第二, 在社会领域。我国传统的林业经济体系主要都是特殊年代, 计划经济的产物, 在当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走向完善, 传统的林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林业企业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经营模式, 在林业行业总体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的情况下, 还要用不断缩水的利润去承担相关的事业的支出。一方面加重了林业企业的负担, 使其没有资金去进行技术改革以及在生产;另一方面, 投入的资金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当前的林区基础建设的需要, 从而导致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医疗条件差、职工生活困难等。这些都严重的挫伤了林区职工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仍然抱着传统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不去改变, 那么就会导致无论是林业企业还是相关的林区建设都无法得到发展, 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当中。

第三, 在生态领域。传统的林业经济没有充分的重视自然规律, 对于林业资源是一种掠夺式的开发。由于目光的短视, 在获得了眼前利益之后, 没有看到过度开采所造成的恶果。当这种掠夺超出了森林的承载能力之后, 导致森林资源枯竭, 各种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相继显现出来。从而加重了人与自然的对立, 不利于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林业经济转型道路探索

只有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才能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首先, 充分开发林业景观资源, 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 如西双版纳、九寨沟、张家界、神农架、武夷山、长白山等优质森林景观全面构建森林生态旅游区。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三是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 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四是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 调整生产力布局, 淘汰落后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 推动产业重组, 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 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 延伸产业链, 增加附加值, 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 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 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 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 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2 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前景

2.1 林木及其产品市场分析

我国加入世贸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对各个行业和部门都带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林业经济作为农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入世后我国的木材和纸浆的进口关税从原来的15%下降至5%。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对木材的需求将逐渐增加, 而木材生产国受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环境问题影响, 加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摆在全世界面前首要的任务,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森林的面积锐减, 是造成环境日益恶化的主要原因。所以, 全世界的木材今后将逐年降低产量, 这就形成了木材的供需矛盾, 逐渐要形成木材的卖方市场, 木材的价格经过阶段小幅升高后, 将要逐年大幅度上涨。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 现在植树造林, 到成材出售之时, 必然要赶上木材价格坚挺之日。特别是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全面实施, 必将增加对人工林的需求。

2.2 林业政策分析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和国家一直很重视, 并把林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特别近几年, 洪涝、干旱、沙尘瀑等自然灾害, 一次比一次严重, 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林业建设做出了重要批示, 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 再造秀美山川的重要指示。我国林业发展已进入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新阶段。同时, 我们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制定许多发展林业的优惠政策, 总的原则是坚持谁造谁有的原则, 允许跨行业、跨地域、跨部门造林, 可以将荒山荒地进行拍卖, 承包股份制造林, 林权可以抵押、转让、继承, 对个人营造的商品用材林可优先办理采伐许可证。因此, 从林业政策层面上, 是允许鼓励全社会参加植树造林, 切实保护广大林农和育苗专业户的利益不受侵害, 让从事造林绿化的单位和个人得到更多的实惠, 从面达到调动更多的人投入到造林绿化的大潮中来。

3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林业经济建设就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实现个体、私营、股份等多种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体制。要实现林业经济的顺利转型, 林业和相关部门就要切实加强林业政策的宣传, 加快林业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强化服务意识, 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从而吸引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和其它经济团体积极参与林业建设, 从更宽的领域扩充林业经济建设力量, 推动林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根本上更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 维护国土生态安全。

参考文献

[1]黄能超.抓住有利机遇加快林业发展──关于林业经济发展策略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林业, 1995, (08) .[1]黄能超.抓住有利机遇加快林业发展──关于林业经济发展策略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林业, 1995, (08) .

[2]廖雅萍.以分类经营为基础切实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J].林业资源管理, 1997, (02) .[2]廖雅萍.以分类经营为基础切实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J].林业资源管理, 1997, (02) .

上一篇:强流脉冲电子束下一篇:后发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