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林业发展

2024-06-25

科技创新与林业发展(通用12篇)

科技创新与林业发展 篇1

摘要:林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林业技术创新已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联系, 从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林业从业人员的就业情况方面阐释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并在林业人才培养和创新投入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

随着节能减排, 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以此为机遇, 林业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为保障林业的长远发展, 必须对林业技术进行创新, 采用更加高效、合理的手段对林业进行创新管理。

1 林业技术创新的重大意义

1.1有利于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目前的林业发展, 无论是不充足的光合作用, 还是不合理的管理造成的根茎腐烂, 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传统林业不合理的经营模式有关。只有合理的经营, 我们才能对林业作物的基本要素如营养、日照时间等有一个合理的估算与控制[1]。而林业技术创新, 则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 运用先进的设备对这些基本要素进行精确的测量, 让作物的成长可见化、可控制化。在让林业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的同时, 也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1.2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林业地区的就业情况

传统林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天气, 毫无疑问, 当天气变坏的时候, 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最大的。在林业技术创新带来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 也给林业就业机构带来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可以减少工作量, 也就减少了工作时间。而且, 林业发展中科技力量的加入, 对于掌握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工作经验的高端人才来说, 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相信有了科技血液的涌入, 林业的发展会更加现代化。

2 目前林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2.1未能清楚地对林业技术创新的重大意义有一个完整的认知

传统林业的发展一直是严格遵循自然规律的, 即“靠天吃饭”, 这种理念经营下的林业发展直接结果就是对林业的创新, 尤其是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 更不用说对于林业的研究开发与使用了。落后的经营理念, 对我国目前的林业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2.2林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

虽然说改革开放以来, 相比较过去落后的林业经济体制, 我国的林业技术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是我国林业的技术创新还是片面地依靠一些科研机构或者是一些院校, 而不能充分发挥企业或者个人的积极性, 长此以往, 林业的经济效益很难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而且, 林业科技与企业甚至市场的需求也不完全吻合, 林业技术的发展状况由此可见一斑。

2.3林业的科研发展水平与欧美国家差距较大

据相关统计, 当欧美国家农业科技获奖成果的转化率有70% 的时候, 我们国家只有50% 左右。而且, 我国林业人才极度缺乏, 专门的林业院校不是很多, 学习林业的人也较少, 更不用说从事林业方面的高新技术研究方面的人才了。而这些, 对我国林业成果的转化情况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3 林业技术创新举措

3.1逐步扩展林业技术创新队伍, 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对于林业发展, 科技与人才从来都是必不可少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而现代林业的发展片面依赖一些科研机构与院校, 而且林业的重要性始终也没有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而林业技术创新是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做支撑的。因此, 一些高等院校就必须着力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尤其是通识教育。林业技术创新是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作支撑的。在注重对高技术人才培养的同时, 对农民和普通技术人员的教育也必不可少。把林业的发展与教育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 深化林业教育改革, 才能让改革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3.2逐渐完善林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体系

对于林业技术创新投入体系的完善, 首先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因为就算是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也是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响水县通过加强对林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在县镇2 级成立林业领导小组, 对绿化重点工程实行镇一把手包干负责制。政府可以通过完善林业相关的法律, 使林业技术创新有稳定的创新机制。同时, 尽量加大或者至少稳定对于林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同时, 与林业相关的企业, 也可以通过加大林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方式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此外, 农民和普通技术人员也可通过学习一定的林业技术创新知识使自己更好地从事林业生产。

3.3注重运用新技术

江苏响水县在林业管理中, 注重新技术, 高科技的运用,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森林资源及林业有害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大大提高了精确度和工作效率。

由于目前林业发展尚停留在粗放式经营模式上, 林业技术改革必然是一个长远的工作。无论是为了迎合现代科技的发展, 还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林业技术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以教育为基础, 让更多的人参与林业技术创新, 同时, 尽量加大相关方面的投入, 让现代林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永亮.浅谈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广东科技, 2013 (2) :99.

科技创新与林业发展 篇2

思想观念决定着行动。

培养林业工作者们的创新意识,转变传统工作模式理念是落实林业创新工作的首要问题。

为此,各地区的林业工作站可以通过开设讲座,发放林业技术宣传单等方式加大林业技术创新的宣传力度,也可以建立林业示范园,将林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技术应用其中,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林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果,帮助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

为了保证林业技术创新的质量,政府要加大相关的财务支持,并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

2.2 完善机制,确立主体地位

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完善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

当前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经营效果不佳、林业人员收入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林业单位应该建立并完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进而解决所存在的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林业的市场竞争力。

林业企业是林业经济发展的主体,林业企业的相关需求和林业发展的目标紧密相连,在现代林业发展中融入林业技术创新,能够有效地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2.3 加强培训,建设创新队伍

针对我国林业技术科研成果较少、高素质的科研和管理人员欠缺的现状,林业技术创新工作先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并且技术创新能力过硬的技术队伍。

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工作。

例如以林业工作站或林业企业的名义邀请林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讲授林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知识。

也可以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社会和网络上的培训课程,加深对林业技术创新知识的理解。

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 篇3

我国林业发展相对缓慢,而且我国的森林资源相对匮乏,因此,林业技术的创新对于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林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紧跟经济增长的步伐,关键就在于林业技术的创新。因此,现代林业的发展必须研究技术方面的创新工作,积极主动地研发林业技术,实现技术创新型的现代林业。所以,林业部门或企业应该注重加强林业技术创新方面的工作,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林业技术,同时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不斷创新出适合我国林业发展的林业技术。与此同时,我国林业技术创新方面存在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技术创新经验的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林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影响了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林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引起相关人士的思考。

我国林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

林业技术创新的意识欠缺。加入了WTO以及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以来,我国林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了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林业都集中在比较偏远和经济落后的地区,在这里仍然采用传统的经营模式,林业技术的意识非常淡薄,创新意识比较缺乏,使得这些地区的林业发展出现严重滞后的现象。尽管有的地区意识到了技术创新的对于林业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技术人才和资金支持,使得相关工作很难进行下去。

林业技术创新的资金不足。我国林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林业产业比较集中的大部分偏远和落后地区都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开发新技术,这样就造成了这些地区林业发展的恶性循环,缺少技术人才和资金支持,林业的生产效率上不去,企业就更没有资金来引进先进的林业技术和人才,根不能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革。因此,资金不足是各地林业尤其是偏远和经济落后地区技术创新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林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不明确。我国林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林业高等院校以及相关的科研机构,而实际生产的林业部门或企业很少参与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中,这就使得理论和实践相脱离,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由此可见,林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于生产者本身,而不是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所以,林业部门或企业应该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技术创新研发中,才能将林业技术创新与林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

林业技术创新的人才的短缺。目前我国林业技术的科研成果比较少,而且林业技术的利用率也比较低。林业技术发展中存在的这些现象主要是因为我国林业生产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国家缺少对其的资金投入,进而导致了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没有技术创新的人才,就不能发挥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作用,因此,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林业技术创新人才。

林业技术创新的建议和措施

培养技术创新意识,加大资金支持。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行为和习惯。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林业工作者们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使他们意识到技术创新对于林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使其能够自觉地转变工作思路,积极主动地研发林业新技术。各地区的林业部门或企业可以通过开办技术创新领域的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大对林业技术创新的宣传力度。国家还可以建立林业示范园,展示国内外最新的林业技术及其成果,让林业工作人员来到园区参观和学习,进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行动。

另外,政府应该加大对林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保证林业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成果,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政策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

明确主体地位。林业部门或企业是林业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林业技术创新等研发工作中,林业部门或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在研发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林业部门或企业的具体需求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才能有效研发出适用于实际生产的林业新技术。

培养技术创新人才。针对我国林业技术创新人才短缺的现状,林业技术创新工作首先要培养一批专业的技术人才。林业部门或企业需要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在职教育。例如林业部门或企业可以邀请林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为工作人员讲解林业技术创新方面的相关知识;也可以组织技术人员去先进的企业参观学习、参加在职培训课程等;林业部门或企业还可以通过调整薪酬结构和奖惩机制等方法,来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和挽留力度,使更多的高素质科研人员参与到林业技术创新的工作中来。

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的影响

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就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林业技术的创新,使得林业的发展从过去的粗放型向数字化方向转变,并逐步实现了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在新的林业技术应用后,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光照、温度等都得到了合理化、精确化地控制,进一步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而且林业的创新技术还有培育技术、林木恢复基础以及荒漠化防治技术等,这些林业技术有利于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发展的密切结合,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通过林业技术创新,推动了林业产业的结构调整,通过新型林业品种代替传统林业品种,提高了林木成活率,进而有效地优化林业的发展结构,增加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我国林业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发展分析 篇4

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林业是目前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社会的稳步前进提供动力。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 林业必须做好技术创新工作, 实现科技型林业, 这也是林业发展转型的突破口。因此, 林业单位开始加强对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视, 并在引进先进林业技术的同时不断创新适合自身发展的林业技术。不过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和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经验的欠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 使得林业技术创新很难推动现代林业的发展, 这些问题应该引起相关人士的思考。

1当前林业技术创新中面临的问题

1.1创新意识欠缺, 资金投入不足

自从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以来, 林业实现快速发展, 并且已经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关注。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外部发展环境的需求, 林业单位必须重视林业技术创新, 但是由于我国林业都集中在比较偏远的地区, 使得创新意识比较缺乏, 而且林业工作人员已经适应传统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 所以没有兴趣进行林业技术创新, 始终还是沿袭着过去的林业发展模式。虽然有些林业单位已经认识到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而且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技术创新, 但是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和高素质人才的帮助, 使得相关工作很难进行下去。

1.2体制建设滞后, 主体地位不明确

当前我国林业基础创新主要依靠林业高等院校以及相关的科研机构, 而在具体的工作中林业单位参与度不高, 而且只投入比较少的科研经费, 这就导致整个创新过程比较混乱, 使得科研成果和林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不一致, 这不仅不会促进现代林业的发展, 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 作为林业单位必须确定林业技术创新在整个林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把林业技术创新和林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才能够帮助林业产业快速地实现经济转型, 实现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

1.3科研成果过少, 成果转化率过低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 我国林业的科技成果比较少, 而且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也比较低。这已经成为林业技术创新的限制因素。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林业对创新意识的提升并不重视, 而且国家对林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也比较少, 缺乏相关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 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林业技术创新队伍, 以及提高林业单位人员的素质, 已经成为林业部门应该关注的重点课题。

2林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

2.1转变观念, 加大资金投入

思想观念决定着行动。培养林业工作者们的创新意识, 转变传统工作模式理念是落实林业创新工作的首要问题。为此, 各地区的林业工作站可以通过开设讲座, 发放林业技术宣传单等方式加大林业技术创新的宣传力度, 也可以建立林业示范园, 将林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技术应用其中, 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林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果, 帮助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为了保证林业技术创新的质量, 政府要加大相关的财务支持, 并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

2.2完善机制, 确立主体地位

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完善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当前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经营效果不佳、林业人员收入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林业单位应该建立并完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 进而解决所存在的这些问题, 进一步提高林业的市场竞争力。林业企业是林业经济发展的主体, 林业企业的相关需求和林业发展的目标紧密相连, 在现代林业发展中融入林业技术创新, 能够有效地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2.3加强培训, 建设创新队伍

针对我国林业技术科研成果较少、高素质的科研和管理人员欠缺的现状, 林业技术创新工作先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建立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并且技术创新能力过硬的技术队伍。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工作。例如以林业工作站或林业企业的名义邀请林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讲授林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知识。也可以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社会和网络上的培训课程, 加深对林业技术创新知识的理解。可以通过调整薪酬结构和奖惩机制等提高林业企业和林业工作站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和挽留力度, 使更多的高素质科研管理人员参与到林业技术创新工作中来。

3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3.1帮助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为了促进林业更好的发展, 国家提出了林业应该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 这也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要措施, 但是当前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病虫害的威胁以及林业产品不符合市场等现象。在实现林业技术创新以后, 林业的发展从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数字化方向转变, 并逐步实现了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对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光照、温度等的合理化控制, 进一步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 而且林业技术创新还包含很多培育技术、林木恢复基础以及荒漠化防治技术等, 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发展的密切结合, 帮助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2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传统林业模式下林业种植的品种都是传统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成活率低、生长时间长、易发生病虫害等缺点, 很难满足当前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所以, 林业单位要想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就必须创新林业技术, 培养新型林业品种, 进而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林业技术创新, 可以实现新型林业品种代替传统林业品种, 提高了林木成活率, 进而有效地优化林业的发展结构, 增加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不断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我国林业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3.3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

人员是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的主体, 所以作为林业单位应该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传统的林业发展模式中人员主要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开展相关的工作。自从实现林业技术创新以来, 不仅减轻了林业人员的工作量, 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林业人员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 在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 使得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完善。当前新型的林业发展模式不仅体现在人员素质的提升, 还体现在人员结构的优化, 帮助当地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 为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帮助。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尽快实现林业的绿色化和规范化。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林业技术创新, 进而实现了现代林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出了当前林业单位的指导地位。尽管在林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足, 影响到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所以林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林业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强团结意识, 共同进行林业技术创新工作, 进一步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转型, 促进现代林业的稳定发展, 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辛晓梅.浅谈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科学与技术, 2014 (10) .

[2]李家琳.林业技术创新的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11) .

[3]郭明, 曾书平.加快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发展[J].华东科技, 2012 (11) .

林业技术创新战略与发展论文 篇5

关键词:林业;创新;发展

★ 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论文

★ 林业职称论文

★ 单位推荐材料林业范文

★ 林业生态环境改善与园林绿化的发展论文

★ 区域林业发展现状分析论文

★ 谈林业经营的发展论文

★ 林业上半年工作总结

★ 党员个人总结林业

★ 林业个人工作总结

科技创新与林业发展 篇6

面对林业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进行林业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幅度提高我国木材自给率和综合利用率成为了林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客座教授、金光集团APP(中国)林务外宣部总监蒋伏利指出,“科技是提高林业生产力的根本措施,是支撑和引领现代林业发展的关键。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木材自给率和综合利用率,才是解决全球木材供给不足、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双赢的必由之路。”具体到中国,随着社会用材需求的剧增以及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森林资源面临着日益沉重的压力,尤其是在全面启动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长期困扰我国林业发展的木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为了在缓解木材供给压力的同时,有效保护并发展天然林资源,重构森林生态系统,不断提高森林碳汇能力,实现间接减排的目的,科学发展人工林、积极开展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是我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指导世界各国发展现代林业的战略准则。

金光集团APP(中国)在科学发展人工林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促进中国现代林业的发展。在人工林培育方面,APP(中国)在营林过程中加大科研力度,从源头抓起,定向培育良种纸浆材造林苗木。通过桉树人工林区域性栽培观测、栽培密度试验、土壤生化分析、测土施肥研究以及林木解析等相关研究,为不同区域的品种选择、科学施肥、均衡施肥、轮伐期确定等营林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林木育种改良、抗病虫无性系选育和病虫害监测防治试验,提高了桉树生长力和抗病抗虫害能力。在人工林建设过程中,APP(中国)还积极开展桉树人工林区域生物多样性和水分、养分循环方面的研究,以便掌握不同桉树品系对环境的影响状况,从而为苗木生产和科学营林、生态营林提供依据。此外,APP(中国)还积极引进和扩繁生长量高、抗风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桉树人工林品系,作为主要培育品种和主要造林品系,以建设能够满足生态环境管理要求的高产人工林。

为做好林业资源节约工作,严格保护和高效利用森林资源、增加林产品,APP(中国)在木材利用上,通过科技创新,积极实践“大材大用、小材小用”的方针,通过制浆造纸、板材生产加工等产业链的形式达成对林业产业多功能、多效益的循環高效利用。同时,为了恢复林地土壤肥力,APP(中国)在营林过程中保持林地凋落物,把砍伐剩余物归还林地,避免全树利用,以有效补充林地养分,有目的的经营管理林下植被,不断丰富人工林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APP(中国)通过对人工林的科学经营和合理利用,不仅把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物质和各种资源,转换成可循环的各种产品和服务,提升了林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产品和生态产品的需求的同时,实现了森林资源的循环发展,达到了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责编:耿国彪)

科技创新与林业发展 篇7

1 当前我国林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问题

近几年, 我国的林业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而且取得的成效也有目共睹, 在世界上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当前我国的林业工作都对林业技术创新有了高度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环节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 对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 创新意识相对比较单薄。还有一些林业工作人员对林业经营理念不是很熟悉, 对林业技术的创新兴趣也不高。在实际的林业工作中还是会采用传统的林业经营方式, 这样非常不利于林业发展。还有一个最严重的问题, 就是林业的资金支持不够, 再加上林业技术人员缺乏, 使得整个林业技术的创新没有办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1.2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在我国的林业发展中, 科研成果是限制性的因素, 所以科研成果不能够得到高效的转化。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情况, 主要的原因就是科研经费少, 大部分的科研经费都投入到工业和农业中, 导致林业发展经费受到了限制, 林业技术创新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再加上我国林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存在很大的缺失, 引进人才的难度也就大大增加, 因为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林业技术人员不足也是我国林业科研成果少的主要原因, 转化率低也就显而易见。

1.3 林业体制建设落后

对于林业创新来说, 我国的林业高等院校和相关的林业科研机构才是林业创新发展的有效前提。但是在实际的林业工作中, 林业单位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其中, 只是将少数的资金投入到林业发展中, 这就导致林业的创新环节出现了不顺畅的现象, 相关的科研成果也满足不了林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进而影响了现代林业的发展, 造成了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双重浪费。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将林业创新放在林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 让林业技术创新与实际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 这样也有助于林业产业的转型, 从而更好地实现现代林业的发展。

2 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策略

2.1 进一步落实资金运作

要想提升林业工作者的创新意识, 就要转变原有的工作理念, 确保林业创新工作能够得到真正的落实。要保证各个地区的林业工作都能够积极的开展宣传工作, 运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宣传林业技术创新的相关内容, 让人们能够充分的认识到林业创新技术的成果, 不断强化人们的创新意识。我国的政府部门也要加强政府的财务知识, 让林业的技术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2.2 建设林业队伍, 加强林业技术创新

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林业技术创新, 就要不断强化科研队伍的建设, 进而更好地实现林业技术的创新。创建科技推广队伍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让林业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 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除此之外, 在提供林业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上, 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划分, 并根据工作的内容对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2.3 增添林业发展的动力

在我国的林业发展中, 林业资源、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由于林业经济的发展方式是粗放型的, 所以上述问题想要解决也比较困难。再加上林业经济的发展还受技术、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林业技术与经济发展之间出现了失衡的现象, 而且林业技术的落后也导致了更多问题的衍生。要想林业生产能力以及林业产品的竞争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第一个要做的就是占领市场, 加强林业技术的创新, 让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具备全新的活力。除此之外, 林业企业还要将科学技术手段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根基,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加强对林业产业的双向布局, 充分发挥林业企业中先进的科学技术, 提供资金的投入力度, 为林业的发展增添动力。

3 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的影响

3.1 调整林业产业结构

在现代林业的发展过程中, 林业技术创新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林业技术的创新让林业产品的质量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让传统林业产品中的不足得到了充分的弥补, 而且也很好的避免出现林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 使得林业产品的生长周期得到了缩短, 林业产品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除此之外, 林业技术的创新对林业新品种的培育也非常有帮助, 林业创新让林业产品的种类更加多样化, 使得现代化的林业发展有了极大的进步。

3.2 开展林业绿色化建设

当前, 我国林业发展的管理方式主要是使用粗放式管理方法, 对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等所需要的温度、水分、土壤等因素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由于林业品种本身存在一定的不足, 所以导致林业产品的成活率都不是很高。随着林业技术的不断发展, 管理模式也逐渐得到了创新, 林业技术的不断创新也使林业的管理方式从传统的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管理, 运用数字化的管理方法对作物的生长方式进行了实时的动态检测, 确定了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光照等, 让林业管理实现了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积极促进我国林业技术的创新还能够让林作物的生长环境得以优化, 使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

3.3 改善林业的就业问题

在我国传统的林业发展中, 林业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 而且很多工作的重复性非常强。在实际的工作中, 要想实现较好的工作效果, 就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林业技术的不断创新, 使得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的融入林业工作中, 有效减轻了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量, 提升了林业工作的技术性, 而且也避免了林业工作中大量的重复工作。林业工作人员不仅要做好实践工作, 还要不断的总结之前存在的问题, 积极参与理论知识的学习, 不断强化自己的综合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促进我国林业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 还要合理的配置林业工作人员, 调整人员结构, 增加林业工作岗位的数量, 这样对于解决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都非常有帮助。

4 结语

要想进一步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就要不断强化林业的绿色化、科学化建设, 加强林业技术手段的创新, 让林业单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协调作用。当前我国的林业技术在创新这一阶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进而导致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提出几点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首先就是要充分发挥各地政府部门以及林业单位的作用, 不断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的整体意识, 能够让林业人员积极的参与到林业技术的创新中。除此之外, 还要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让现代化的林业技术能够科学稳定的向前发展, 进而保证我国的林业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 林业所占的比重非常大, 科学技术的创新更是对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林业技术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现代林业的发展也会受到林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此, 创新是林业发展的核心, 对技术进行创新将会直接影响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技术创新,现代林业,发展,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嘉宾.关于建立中国现代林业工程的研究[C]//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 (上册) .2002.

科技创新与林业发展 篇8

1.1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提高林业产经济效益

传统林业的产品种植模式在现阶段的林业结构中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 面对科学技术的强化升级, 传统林业产品由于生长的时间过长、生命力较低、对病虫害的抗打击能力较弱的缺点就暴露出来, 所以进行品种的更新就变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能够提高林业产品的质量还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品的生产数量, 提高林业经济的增长指标、改善当前发展环境优化内部结构调整。

1.2 推动林业绿色化进程,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 我国林业发展中病虫破坏、林业产品成活率低、授粉率低、水腐烂根、花期受损、光合作用不足等问题十分严峻, 传统林业粗放的管理模式对于作物的温度、水分、养料和日照也无法达到精确的控制。强化对林业技术的创新能力, 将原有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转变为一种集约型的管理模式, 在新林业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引进精密化、数字化、自动化的先进设备, 对林区内部的水分、阳光等各因素进行准确的测量掌握, 及时对林区内部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调节, 将有助于强化针对性管理能力。另一方面, 通过林业的数控化管理促进了林业的可持续经营, 一系列的林业技术创新如生态系统恢复、荒漠化防治技术、森林资源培育技术、重大森林灾害有效控制技术、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将林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有机结合起来, 使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从而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

1.3 优化林业产业人员结构, 改善林业地区就业问题

通过实现全国林业系统, 将能够有效的安置上千万的就业人员, 对林区就业问题的处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传统工作中, 工作量大、重复性高等制约了工作人员的有效工作能力。将林业创新技术应用于管理中, 将提高工作的效率、降低工作的强度、避免重复性问题的发生、提升实际可操作性能。经过传统管理模式洗礼的工作人员往往经验比较丰富, 所以引进一批具有林业知识素质较高的人才与其搭配工作, 将有助于林业人员换血工作的开展, 为内部人力资源的优化调整提供保障。

2 主要问题

2.1 缺乏对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视度

受到传统思想文化的束缚影响, 当前林业经营工作的开展依旧在传统观念以及营销模式的管理中, 管理高层对科学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引用不能给予一定的重视, 这就导致林业科技的研发以及利用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对我国当前林业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以及换代改革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2.2 林业技术体制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律

现阶段科研机构以及部分高校已经成为了林业技术创新工作开展的主要地点, 由于二者不能够在科研过程中得到充足的经费、以及自身结构问题等原因, 导致探究出来的大量科研创新成果与社会企业实际发展的需求存在了相违背的现象, 最终导致了林业产业在应用后, 不能够得到较好的产业受益, 影响林业的正常发展。

2.3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林业科技成果的有效利用将推动林业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价值的提升, 但是, 在当前林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率在我国仅仅只能够维持在30%左右, 加之在林业技术方面我们相对储备的技术不够充足、缺乏一些专业的林业科学技术人才, 对于一些能够进行高新技术研发以及在经营管理领域具有出色表现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较大, 这些问题的存在, 最终导致了林业高新技术成果不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合理的研发、转化, 导致了科研转化率低下等问题的发生。

3 有效措施

3.1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

首先, 应该增加资金投入渠道。结合政府投入和林业自身投入, 辅助融资、风险投资和银行贷款等多种投资形式, 开展多层次和多渠道的研发, 从而解决林业产业技术创新资金不足的问题。其次, 向政府要求减免税收政策。生态性与社会性在当前林业产业发展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政府是国家运作的重要机构, 所以应该制定相应的减免税收的政策, 提升对林业产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同时引进外资力量, 加入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项目中, 为林产业的创新营造有力的环境。所以举行一些国际技术交流会议等形式的活动, 有助于林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3.2 全面加强装备技术研发

有效的对现有林业装备技术进行新的研发, 将有限的创新资源以及体系进行完整的整合, 完善动态、开放、公平竞争的创新管理机制, 对现有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合理的转化, 有效更新林业科技的使用装备, 为林业装备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建立以创新知识产权为合理的技术创新机构, 强化内部成员之间的工作经验以及技术交流、提升创新林业科技成果的研究能力, 为林业创新技术系统的构建研发奠定基础。

3.3 培养林业科技创新人力资源

在现代林业的发展中应该明确的认识到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了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林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中需要借助大量高素质人才才能够为林业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奠定基础, 为全面促进现代化林业生产模式的建设提供保障。强化林业科学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 能够选择更为优秀的人员参加动作, 提升整个工作团队的综合素质以及知识技能, 确保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

其次, 开展林业教育工作, 提升林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林业培训工作开展的环节中去。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开展中发挥了一些作用, 但是在创新领域工作的开展中, 并没有将创新的实际精髓融入到课改以及专业教育的范围中, 所以相关的政府机关单位, 应该重视林业教育的重要性, 将其视为林业产业未来发展建设的核心, 制定相关的策略, 确保素质教育能够得到有效的体制改革, 为未来林业科学技术的创新以及现代林业的发展奠定专业林业人力资源基础, 确保其未来的合理发展及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4 结语

科技创新与林业发展 篇9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特征,影响因素,对策

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能力的推动, 当前我国的林业科技创新能力较低, 对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制约。分析了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特征, 并对可持续发展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行了研究。

1 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特征

1.1 科技创新动力源较单一

所谓的科技创新动力源指的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以及对科技创新的适合投入、科技创新的需求渠道等。科技创新动力源能够推动科技创新。林业发展的需要是林业科技创新服务的基础, 林业产业必须向社会提供有形的产品、无形的产品以及环境产品。由于公益性林业主要是提供非经济性产品, 因此经营者不能在社会交换中得到科技投入的补偿, 这就会导致经营者失去科技创新的动力源。针对这种情况, 国家一般会采取一些政府行为对非经济产品的科技创新进行一定的补偿。政府会在非经济产品的生产上加大投入, 国家成为了科技创新成果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因此, 这也就导致了林业具有比较单一的科技创新动力源。

1.2 林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具有一定的限定性

在对林业科技的创新成果进行应用时, 往往具有一定的限定性, 这是由于受到气候因素、地貌因素和地势因素的影响, 森林分布的垂直带谱在不同的经度和纬度上也是不同的[1]。由于森林地域的分布规律导致了我国林业生产活动的地域性特点,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预约工业技术和通用技术的科技创新成果相比, 在市场需求上对林业科技成果进行了一定范围的限定。

1.3 应用林业科技创新成果具有特殊性

林业经营者通过购买和开发先进技术的方式来研发新产品、培育森林资源, 将森林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从而对科技方面的投入进行补偿。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林业经营者不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投入积极性, 这是由于其不能从市场上对科技方面的投入得到完全的补偿, 因此必须依赖于相应的扶持。经营者对扶持的预期也会对其应用林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行为造成影响。此外, 对林业科技成果的应用还会受到森林采伐制度问题、资源管理体制问题、林权问题等问题的影响。

2 影响我国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

我国的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远低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对我国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我国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没有充分重视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无论是林业经营者还是管理者和决策者都没有对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予以充分的重视, 认为林业发展的关键并不在于科技的创新, 而是“靠天吃饭”。因此对林业科技投入、应用和研究开发未予以足够的投入, 造成了我国的林业科技创新能力较低[2]。

2.2 我国对林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投入偏低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整体科技投入水平较低, 而其中林业在整体科技投入中所占的比例又较低, 而林业的科技创新具有比较单一的科技创新动力源, 对政府扶持行为的依赖程度较高, 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投入, 造成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偏低。

2.3 不合理的科技经费结构制约了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我国的林业科研体制的主体主要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而不是企业, 这就很容易导致企业生产和科研活动出现脱节的情况, 导致林业科技创新出现供求错位。不合理的科技经费结构决定了国家是科技经费的主要投入者, 而企业很少对科技创新进行投入。这种传统的体制也造成了林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低、科研成果数量少的问题, 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对现有的科技体制进行改革, 然而在改革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科技资源扩散不畅、储备不足、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林业方面表现为林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水平仍然较低, 国家强制性的弱化科研体制并减少投入则可能会迎来新的问题。

3 可持续发展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对策

3.1 转变思想, 提高认识

我国具有比较有限的林地资源, 而我国当前的林地和林木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为了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满足人类对林产品的需要, 对我国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 必须重视林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3]。无论是林业的经营者, 还是林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都必须改变传统的“靠天吃饭”的错误观念, 认识到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只有先从思想层面上重视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 才能够扭转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林业科技人员素质低、质量少的情况, 加大对林业科技的投入, 以长远目光来看待我国的林业发展。

3.2 加大科技投入, 建立公益性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基地

国家应建立起公益性的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基地, 不断加大对林业的科技投入, 将高等院校和公益性科研机构作为推动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主体。公益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比较适合进行林业基础性研究以及林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研究, 这2类研究机构的研究经费主要是来自于国际组织援助的合作研究项目以及政府的公共财政科研专项经费拨款。鉴于当前我国对于林业科技创新开发投入的不足, 必须在提高科技投入总量的基础上调整不合理的科技投入结构, 提高林业科技投入的比例。

3.3 改革创新, 推动生产经营企业和科技开发型企业的研究

要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 就必须从体制层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推动生产经营企业和科技开发型企业的研究。要将实际经验、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的成果结合起来, 应用到林业企业的生产中去, 建立起新的服务、系统和工艺[4]。对企业的技术创新造成阻碍的因素主要有体制不顺、信息缺乏、人才缺乏和资金缺乏4个方面, 而要排除这些障碍, 激发我国林业企业的科技创新动力就必须从体制层面上进行改革, 破除体制约束, 建立起企业主动创新的机制, 改变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被动局面。国有林区应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管理体制。

3.4 培养、吸引和留住林业科技创新人才

国有林区在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困境, 对此应该建立完善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 在激励、利益分配、创新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倾斜政策, 以更好地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为人才提供更好的科技创新动力和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5,6,7]。

4 结语

要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推动林业科技的自主创新, 不断提高我国林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建立起完善的林业科技创新发展体系, 认真研究当前对林业科技创新能力造成制约的因素, 并以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特征为依据, 不断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林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 真正将林业科技创新的成果落到实处, 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我国的林业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走出一条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刘燕娜, 许文兴, 吴玉炉.林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林业经济, 2011 (8) :22-24.

[2]程瑞英.林业科技创新的特点及其战略构想[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0 (3) :109.

[3]林群, 尹发权, 尹刚强.林业科技体制创新的突破口:组织系统创新[J].林业科技管理, 2012 (1) :34-37.

[4]林岩, 方强.产业擂响林业科技经贸进军鼓——国际林产业博览会随笔[J].内蒙古林业, 2011 (11) :2.

[5]曾起郁, 陈秋华.林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 2004 (4) :246-249.

[6]李建民, 任士福.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河北林业科技创新系统研究[J].林业经济, 2006 (5) :45-49.

科技创新与林业发展 篇10

1 存在的问题

1.1 雷山县林业科技工作总的来说, 目前还存在着起点低, 科技含量少, 科研与生产单位没有相当依存﹑相互促进的问题。

1.2 林业科研﹑推广项目﹑基金和人员相互脱节, 各干各的事, 未能形成整体优势。

1.3 林业科研推广项目补助资金始终不能按时到位, 地方财政和业务主管部门没有配套经费, 造成立项下达单位和承担实施单位两张皮, 大部分科技人员无事可干。

1.4 县﹑乡两级林业科研推广机构, 没有必要的仪器设备, 手段落后。致使必要的林业科研推广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严重制约着目前进行的以退耕还林和生态工程建设和科教兴县﹑兴林工作的实施进度和质量。

2 雷山县林业科技发展思路

2.1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中, 雷山县林业科技工作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研究确定目标﹑新思想﹑新办法, 开拓创新, 勇于进取, 加快发展, 首先要以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为宗旨, 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和各级科研推广部门要树立科学求实意识, 发挥资源优势, 突出地方特色, 形成生态型产业规模, 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目标, 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2.2 科学技术作为西部开发和全面奔向小康社会的支撑力量, 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机会, 更是当今更新创新时代的客观要求。雷山县林业科技工作应用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项目﹑基金上要高投入﹑高起点﹑高标准﹑高素质的紧密结合生产实际, 把科研成果引入市场机制, 使科研和推广成果真正形成雷山县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

2.3 在今后科技工作的发展思路上, 要做到五个转变:一是发展途径和发展办法要来一个大的转变;二是从等﹑靠﹑要的自我封闭的意识中解救出来, 向更多地依靠政策﹑市场﹑自身努力和外力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三是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自有资源向州﹑县内外市场和资源转变;四是从主要依靠常规办法﹑传统产业向依靠科技﹑依靠高新技术求发展转变;五是要从主要依靠县内﹑州内开放更多地向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开发转变, 充分运用国家和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相关政策, 用政策激发内部活力,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吸取外部先进经验以及人财物。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和现有科技人才向高科技﹑高层次的大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 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2.4 根据当前雷山县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 林业科技工作一贯做到六个结合:一是科研与生产想结合;二是科技人员与基层群众和市场相结合;三是科研单位与农民的普及先进使用技术相结合;四是科技人员﹑农民群众与开发的名优特新﹑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特色产品﹑市场信息相结合;五是科技人员与项目实施木边效益﹑奖励相结合;六是科技人员与成果效益﹑质量水平﹑技术职称相结合。鼓励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 积极参与重大项目的实施。按照市场需求, 进行技术开发﹑技术承包, 兴办各类科研联合体和高科技型的优势资源, 开发种植﹑养殖﹑加工等综合性的多种经营产业, 走公司加工农户的新型农林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炉子, 逐步形成科研﹑推广相互衔接, 紧密结合的新型科研﹑推广应用机制。

2.5 科技成果的转化重视对基层群众技术技能培训, 发挥技术人员的知识优势, 结合具体项目的示范园区建设和科技推广, 组织技术人员身入现场知道﹑现场培训和咨询,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使各种急需的适用科学技术尽快的推广应用起来, 达到户均有一名科技明白人, 主动应用科技成果参与推广和适应市场竞争, 加大雷山县科学技术的覆盖面, 做到为大地添绿﹑为农民增收。使科技人员在农民眼中真正变成"科技专家"和"致富财神"。

3 林业科技发展的对策

科技人员求变, 基层群众求富, 这是广大群众和科技人员的共同愿望。在当前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技体制改革中, 林业科技人员应更进一步的转变思想观念, 提高思想认识, 抢抓机遇, 迎接挑战,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抓起。

3.1 加强对林业科技工作的领导, 树立科技兴县, 兴林思想, 建立统筹协调, 齐抓共管的科技人才管理体制和两好的运行机制。

3.2 林业科技推广部门和科技人员要依靠科技进步, 以"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科研推广﹑成果转化﹑森林资源保护已经当地优势资源开发等建设环境为重点, 提高林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3.3 通过积极论证立项, 组织实施先进使用的起点高、见效快的科研推广项目。实行项目、基金、目标、效益、奖励和职称想结合的机制, 促进技术人员从目前"座单位型"转变成积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到基层普及科技知识的"飞鸽型"拔尖人才, 走向科技成果转化的主站场, 依靠科技进步, 用科技成效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早出成果、增效增益。

3.4 在解决好科技项目、基金和实施人员身利益的同时, 要根据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以"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工程"等重点项目, 及时调整研究和推广方向, 做到科技力量与基金分配, 保证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3.5 根据我县自然资源优势, 放开直接面向生产的技术开发活动。

3.6 调整投资机构, 尤其是科技人才投入才是实现科技进步的必要前提, 也是实施大开发战略的基本保证。

3.7 选准与群众利益最佳结合点。提高科技人才和科学技术在农民群众增收增益中所占的比重, 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参与, 提高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力度。

3.8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教兴县、兴林的突破口。科技成果转化首先要依靠科技进步。当前林业主管部门应对科技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围绕各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 以加快群众及时调整产业产品结构, 增进林区群众经济全面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 以效应为目标, 以县乡不同区域为重点, 以农村的人才培养、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三大体系"建设为主线, 利用自然资源优势, 形成农、林、科、教、种植、养殖、加工、开发等多种经营有机结合的良性机制。

3.9 根据雷山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客观要求, 结合县情、因地制宜, 各有侧重的抓一些关键环节, 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 面向生产, 实施调查研究, 找项目、找农户, 选择一批适用性强, 适应范围广, 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 实行"五定"即定项目、定人员、定基金、定效益、定奖励、定指标制度, 层层落实, 责任到人, 进行组装配套集成, 重点突破。

3.1 0 我国加入WTO, 果品等种植业和资源开发业势必受到冲击, 加之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县与其他地区种植的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 盲目发展的问题较突出。应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 结合"退耕还林"加快无公害果品基地建设示范, 引导我县林果业的健康发展。改变重栽轻管, 广种薄收。忽视质量和使用安全的局面, 通过建立示范基地, 做给农民看, 全面提升我县果品生产管理水平。

3.1 1 加大基础研究和示范普及推广力度。在加快无公害果品基地建设示范的基础上, 大力推广如何提质、增效、丰产栽培、低产果园改造、病虫害防治技术、优质苗木培育、野生药用植物驯化栽培、野生珍稀动植物种植、养殖, 山野菜种植加工等项目, 只要科学技术使用、科技服务工作跟上, 群众易掌握, 千家万户都能搞, 易由点向面普及推广, 效益又高, 是增加群众收入的有效措施。

3.1 2 应制定相应的计划, 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确定重点, 分期组织科技加服务和农户型的野生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用, 实现资源保护和开发相结合, 永续利用的生态型绿色产业, 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使山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使雷山县境内丰富的自然资源种类转化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品牌的、有地方特色的创汇名牌产品, 真正实现上规模、上档次, 形成生产力, 走产、供、销一条龙、公司加农户的科技服务型路子, 创造社会财富, 加快雷山县林业经济发展和林场、林区群众全面脱贫致富步伐。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4 落实国家政策规定, 推动林业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然而科技怎样转化为生产力, 科研成果如何与市场对接;如何与科技人员结合, 使科研与市场齐头并进, 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是政府管理部门和科技部门需要即时解决的问题, 具体要在进一不完善科技项目管理机制的基础上, 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法规、条例、决定中的有效规定, 落实发展科研、推广事业经费、项目经费以及给科技人员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 保证科技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科技兴县、兴林的主战场中, 奋发图强, 开拓创新, 挖掘潜力。

林业技术创新中问题及发展对策 篇11

关键词:林业技术;创新;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09-1

1 林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含义

创新一词,最早起源于拉丁文,究其本质来说,创新是推动一个民族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著名美籍奥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层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到关于技术上的创新的具体定义。技术创新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方面,如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也包括将这些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在市场上得到实现。依此,林业技术创新就是要实现林业科研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并体现出规模效益。林业的建设要实现公益性、社会性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因此林业技术的创新必须要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实现环境的生态保护,保证国土安全,推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妨碍林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问题

2.1 对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在传统的观念中,林业的经营一直被当做“靠天吃饭”的产业,这种消极观念严重的阻碍着林业技术的创新,技术的运用可以推进林业的发展,有无技术、技术水平高低不是林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普遍忽视林业科技投入、研究开发与应用。

2.2 林业科技体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科技经费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林业科技创新一直依靠与科研机构或者高等院校,然而这种方法不能使技术的创新与企业的需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在以后的林业科技创新上,应当以企业作为主体,使技术的创新和企业生产的需要保持一致,推进林业技术的不断前进。

2.3 优秀林业科研成果少,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

据有关研究测算,我国农业科技获奖成果的转化率仅有50%左右,大大低于欧美国家70%的水平,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低于农业,只有34%;林业技术储备不足,优秀林业科技人才缺乏,尤其是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和高层次经营管理的人才奇缺,直接影响了高新技术成果的研究及转化。

3 林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对策

3.1 要调整林业科技的布局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林业科研机构相对力量分布较散,主要以行政区域设置,个数多,力量薄弱,科研课题少,经济也相对困难,发挥不到林业科研机构应有作用,对其发展调整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对于林业科技力量来说,应将其划分成总体与局部的发展关系,总体是指加强我国林业队伍的建设实力和林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使其成为林业科技发展的龙头,而局部就是在国内各省、各省区域内设立专业的林业科技研究所。

3.2 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

在林业技术的发展改革中,须对林业科技的体制进行大幅改革。在改革中,本着“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改善精神,对于一些非盈利性和公益性的科研机构改革则需遵循分类指导的改善原则。在改革中,切实做到科技攻关,稳定一部分专业的科研人员来重点从事相关生态环境建设技术有关的科学研究;再对于一些具有开发能力的部分组建科技开发公司,将其直接面向市场,加快科研成果的轉换,从而实现科研与生产的有机结合,来开发带动科研的新机制。

3.3 加强科技推广队伍建设

在林业科技推广中,由于推广工作人员工作的面对面性,其在工作中都与当地农户直接交流,因此,科技推广员的工作业务素养是林业科技进步的过渡和转折,科技推广员工作的效率直接关系到林业建设的发展。作为最受地方农户欢迎和尊敬的推广员,在面对机构的改革中,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对工作的认识,要把深切的认识统一到国家对于农村农业的意见、政策上来。

3.4 努力抓好各类林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中,在对于如何发展林业技术创新问题的长效机制中,培养一只高素质和适应能力强的管理人才队伍也是必不可缺的。在对于管理人才的选拔上,本着造就一支高学历、专业性强、职称结构合理的综合型技术队伍,形成一支具有一定的文化技术水平和以林、农技术专业人才为骨干的林、农队伍。若想实现此目标,则需拓宽人才的培养渠道。首先,在现有的队伍中以现有的有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培养对象,充分利用当前社会各种培养教育学校来通过学习成为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和产业人才。最后,是在对于农民技术人才的培训上,对其重点培训农、林业实用技术以及退耕还林等相关技术的培训上,使其树立起正确的林业技术意识和了解正确的林业技术知识。

4 总结

综上所述,林业的良性发展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盛世兴林,科教为先进,只要我们本着扎实工作、积极进取的向上工作精神,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创新之路,为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晓光.浅析现代林业生态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9).

[2] 牛婷.科技创新如何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北方经济,2005,(04).

科技创新与林业发展 篇12

1 兴国县森林资源基本现状

根据兴国县2009年二类森林资源调查统计,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21 446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42 840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5.5%;森林覆盖率为74.3%,林木绿化率为75.1%,活立木总蓄积量为7 120 500 m3。但从整体情况看,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单位面积蓄积量低。全县乔木林地单位蓄积量0.11 m3/hm2,只有江西省平均水平(0.31 m3/hm2)的38%、全国平均水平(0.38 m3/hm2)的32.1%。

2)乔木林郁闭度小。全县乔木林平均郁闭度只有0.6,按低(0.1~0.39)、中(0.40~0.69)、高(0.70~1.00)的郁闭度级的面积比例为5∶69∶26,乔木林郁闭度偏低。

3)幼、中林占比大。幼、中龄林面积175 960 hm2,占全县乔木林面积的81.2%,单位蓄积量只有0.11m3/hm2。

4)针阔叶树结构不合理。杉、松等针叶树林面积209 266.7 hm2,占乔木林面积的96.58%;阔叶树及针阔混交林面积7 480 hm2,仅占乔木林面积的3.42%。针叶树在全县森林资源中仍占绝对优势。

5)经济林和毛竹占全县林分的比重较低。全县经济林和毛竹林面积22 366 hm2,其中:竹林面积1 453hm2;以油茶和脐橙为主的经济林地面积为20 933 hm2(脐橙26 133 hm2,油茶17 206 hm2,其它果木林面积1 093 hm2),占林分面积的10.11%,占比例较低。

从目前全县森林资源整体情况看,虽然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率较高,但是整个森林植被结构仍有很多缺陷,不少林地由于树种单一、结构单调、管理粗放、病虫害危害、气候异常、林地自然条件不佳等原因,致使森林质量较低,林木生长缓慢,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稳定性和抗逆性弱,景观效果差,森林质量亟待提高。

2 兴国县森林质量较低的原因

2.1 林地立地条件基础差,最初树种选择受限制

1980年代初,兴国县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89 906.7 hm2,占全县山地面积的84.77%,其中,中度以上流失960 667 hm2,占50.6%,荒山面积103 866 hm2,全县活立木蓄积量仅1 157 000m3,森林覆盖率只有33.8%。当时,到处是光山秃岭,穷山恶水,沟壑纵横,岩石裸露,被称为“江南沙漠”,“山上过只老鼠,山下看得清清楚楚”。在当时立地条件下,要改变这一生态状况,树种选择受到极大的限制,只能选择生长适应性较强的马尾松,采取飞机播种和全面封山育林的方式消灭荒山。因此,灭荒以后形成了树种单一、结构单调的林相,有些山地甚至出现了“远看一片青、近看丝瓜筋”的局面。

2.2 采伐方式不合理,导致森林资源质量降低

前几年,在培育、发展森林资源时,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不到位,利用方式不合理,是造成森林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在主伐和抚育采伐实施中,存在“砍大留小”、“砍优留劣”等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导致大径级林木日益减少,森林质量明显下降,生态功能日益降低。

2.3 经营管理粗放,森林资源增长较慢

由于基础立地条件差,森林抚育管理和资金投入不足,加上多年来一直沿袭传统林业经营模式,管理不到位,导致低产低效林多,单位面积蓄积量低,森林资源增长缓慢。

2.4 中、幼龄林面积大,抚育措施不到位

兴国县的森林覆盖率虽然较高,但中、幼龄林面积较大,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抚育措施不到位,形成了大面积的小老头树,导致全县大面积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低。

2.5 受自然灾害影响,森林资源质量下降

2008年1月份的雨雪冰冻灾害导致全县森林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加上冰雪灾害后,大量雪压材枯死,森林火灾极易发生,使得兴国的森林在遭受雨雪冻害后再次遭受森林火灾破坏,导致森林质量进一步下降。

3 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的建议与对策

为进一步提升森林质量,促进区域内林业的跨越式发展,笔者提出以下设想。

3.1 改变林分结构,实行森林经营目的与造林项目相结合

森林经营的目的是按不同的林分龄组、密度、生长情况、生态需要等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以达到速生丰产高效。目前,兴国县林种结构不合理,针叶树多、阔叶树少,纯林多、混交林少,生物多样性低,层次结构简单,对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防御能力弱,特别是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后,森林折损相当严重,加上雪灾后森林火灾频发,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同时林业投入不足,给造林绿化和林分改造带来极大困难。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当前政策,采取森林经营目标与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项目相结合的方法,因地制宜地选择优质苗木,多种阔叶树,改变林分树种结构,全面提高造林成效和森林质量。

3.2 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抓好中、幼龄林抚育

2009年森林二类调查统计数据结果表明,兴国县中、幼龄林面积占乔木林总面积81.2%,这些林分大多林相不齐,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但每公顷株数多,密度大,有的林分郁闭度已达到了0.7以上,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对中、幼龄林的经营管理重点,主要是加强抚育管理措施,以提高单位面积蓄积量,提升大径材的占比,达到提高林分经济价值的目的。

3.3 严格执行采伐管理政策,促使森林生态恢复生长

由于2008年冰雪灾害,全县的森林资源遭受到较严重的破坏,为恢复生长、减少人为破坏,在雪灾材清理完成以后,从2009年起实行3~5年内商品材禁伐。在此期间,除农民修补农具或因征占用林地等特殊原因确需采伐的以外,其它以砍伐木材出售营利为主要目的采伐暂停审批。通过禁伐商品材的方法,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从而提升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3.4 实行立体种植,发展林下经济

针对林业投资期长,产出见效慢的特点,正确引导林农及森林经营大户,在搞好目的树种造林的同时,采用立体种植发展林下经济,做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两不误,促使更多的林农及大户积极投身造林绿化事业中。

3.5 优化树种结构,预防森火灾多发

在新造林和迹地更新时,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在森林火灾易发地段,大力营造阔叶林和经济林,有计划地改造全县的林分结构,构筑一道天然的森林保护屏障,减少火灾、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摘要:江西省兴国县曾经是一个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山区县,被称为“江南沙漠”。在山上绿起来的阶段性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后,兴国县森林资源质量存在问题,要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景观效益,就必须提升森林资源质量。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问题,建议对策,兴国县

参考文献

上一篇:水库优化下一篇:口服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