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免疫球蛋白(共8篇)
口服免疫球蛋白 篇1
每年的秋冬季节都是儿童腹泻多发时段, 轮状病毒是导致儿童肠炎的主要因素。目前在临床治疗中普遍使用益生菌或口服免疫球蛋白两种方法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肠炎[1]。但益生菌是否能够有效调节轮状病毒肠炎菌群以及口服免疫球蛋白能否缩短病程及促进s Ig A水平升高都是鲜有研究的[2]。二者在辅助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肠炎上的效果不同的, 本次研究将探讨二者在辅助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肠炎上的疗效, 并对比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10月收治的200例患有轮状病毒肠炎的儿童, 分为两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 男性109例, 女性91例, 年龄在5个月~4岁。所有患儿经大便ELLSA检测后均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 且都未使用抗生素或微生态制剂,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平均腹泻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
1.2 方法:
首先, 实验组患儿服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 每次0.5 g, 每天3次。其次, 对照组患儿服用抗轮状病毒鸡卵黄免疫球蛋白, 每次口服1.0 g, 每天3次。详细记录所有患儿的大便性状、次数、脱水情况, 若出现临床症状严重, 如脓血便、腹泻迁延等情况则需进行大便常规的再次检测;患儿从腹泻第1天开始入院接受治疗并每隔两天收集一次新鲜大便标本, 将其冷封在零下80℃下, 然后采用放射免疫疗法测量s Ig A水平,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量轮状病毒的排泄情况。
1.3 诊断标准:
(1) 高倍镜下观察到大便样本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均≥5及有吞噬细胞, 确诊为继发性肠道细菌感染。 (2) 新鲜大便镜下菌群数量、形态、球菌和杆菌数量观察后可判断出肠道菌群失调情况, 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水平。 (3) 大便次数≤2次/天且性质呈现常态, 确诊为痊愈[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在改善菌群紊乱程度上的比较:
实验组的菌群紊乱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用药3 d后益生菌在调节菌群上的效果开始显现, 实验组继发细菌感染率在第9天降为0, 而对照组的菌群失调度改善情况不大。
2.2两组在提高s Ig A水平的比较:
对照组的s Ig A水平明显优于实验组, 具体见表1。
2.3两组病程比较:
对照组的腹泻缓解起效快, 用药1 d后患儿腹泻次数就开始减少, 实验组腹泻次数缓慢降低, 实验组平均病程为5 d而对照组为4 d, 对照组优于实验组。
3讨论
儿童轮状病毒肠炎是临床常见病之一, 益生菌及口服免疫球蛋白是普遍采用的两种治疗方法, 但二者的治疗方向存在差异。根据患儿的不同临床症状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表明, 益生菌在改善菌群失调和降低继发性细菌感染有很好的疗效, 而口服免疫球蛋白则在此效果不显著但在缩短病程和提高s Ig A水平上疗效明显[5]。在益生菌干预早期, 患儿大便次数和菌群紊乱情况没有较大改善, 治疗3 d后开始显效, 而且部分患儿的菌群紊乱会在腹泻消退后的3~5 d才改善;口服免疫球蛋白能迅速清除轮状病毒、效果更直接。据此, 益生菌疗程宜加长至患儿腹泻消退后的3~5 d, 而在腹泻急性期前3~5 d宜口服免疫球蛋白。
参考文献
[1]谢咏梅, 高珊, 王丽媛, 等.益生菌与口服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3, 11 (18) :442.
[2]郑平, 孙先军, 郭宇红, 等.抗轮状病毒免疫球蛋白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10 (10) :56-57.
[3]魏明香, 林小芹, 黄翠梅, 等.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辅助治疗儿童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 2012, 8 (15) :96.
[4]彭志勇, 苏素良.免疫球蛋白佐治营养不良并轮状病毒肠炎.[J].海南医学, 2010, 9 (39) :58-59.
[5]王俐, 岑琴, 饶睿, 等.口服硫酸锌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 5 (1) :778-779.
口服胶原蛋白护肤不靠谱 篇2
胶原蛋白合成速率与年龄成反比
虽然“口服胶原蛋白对改善皮肤美容有帮助”的观点尚不成立,但并不代表胶原蛋白与皮肤完全无关。恰恰相反,正常人体皮肤的弹性、丰润、锁水功能等都与胶原蛋白的多寡有关。人体内胶原蛋白质的合成速率,主要受年龄、遗传、环境、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伴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衰老,胶原蛋白也会逐渐从体内流失,进而导致皮肤细胞的间隙加大,皮肤组织萎缩、塌陷,最后出现皮肤变黄、萎缩、塌陷、干燥、皱纹、松弛无弹性等衰老现象。
猪皮、鱼皮不能“定向”滋养皮肤
既然胶原蛋白与人体皮肤的关系如此密切,为何补充胶原蛋白含量仍无美容护肤效果?因为食物、药物中的蛋白质被人体摄入后,会在胃和小肠里面重新被分解为一个个的氨基酸或短肽,经过消化、吸收,再重新组合成人体自身的蛋白质。由于并非是直接以胶原蛋白的形式吸收、运送至皮肤被利用,因此食物或药物中的“胶原蛋白”,经过分解、重组后,早已不是原来的‘胶原蛋白’了。
如果机体缺乏胶原蛋白时,人体的确可以通过一定的调节作用,适当增加食物中胶原蛋白的合成,进而起到一定的补益皮肤的作用;但机体不缺乏胶原蛋白时,吃进再多的猪皮等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也不会对皮肤有更多的补益,而多吃的那部分只会通过代谢的方式,被排除体外。
胶原蛋白属“劣质蛋白”
现代营养学已经通过研究发现,在所有的蛋白质当中,胶原蛋白是营养价值较低的一类。因此说,食物中的胶原蛋白(如猪皮)在组成人体胶原蛋白的工程中,效果也是较差的。之所以说其营养价值低,其实是因为胶原蛋白是一种“不完全蛋白质”。
就猪皮中所含的胶原蛋白来看,其中大部分氨基酸,如羟脯氨酸、甘氨酸等,是非必需氨基酸,是人体自身可以合成的;而必需氨基酸,则种类不齐全(缺乏色氨酸、组氨酸、含硫氨基酸)、数量又不充足、比例不合理,因此被归属于“不完全蛋白质”。
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猪皮、牛蹄筋、猪蹄、鸡翅、鸡皮、鱼皮及软骨等,大多脂肪含量较高,并不适宜减肥族。
新鲜时蔬为胶原蛋白供给“原料”
既然口服胶原蛋白收效甚微,那涂抹胶原蛋白或用胶原蛋白面膜敷脸效果又如何?研究显示,其效果更是有限。人体皮肤像一座坚固的堡垒,难以让其他物质顺利通过。且能通过人体皮肤物质的分子量一般不超过3000,而胶原蛋白的分子量已达到了30000,故很难吸收。对于护肤美容发烧友们,通过减少胶原蛋白的破坏及流失、保证胶原蛋白更新用的原料供给,才是美容最需要做的“功课”。首先是要注意防晒,因为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皮肤的胶原蛋白具有破坏性作用。
同时,由于胶原蛋白是由甘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等18种氨基酸合成的,因此,只需要注意均衡饮食,补充优质蛋白,如肉、畜、鱼、蛋、奶、豆类等,就可以提供足够的补益皮肤的氨基酸原料。中年女性由于机体衰老、小肠功能衰退,蛋白质吸收过程中分解不充分,体内游离氨基酸减少,蛋白质合成代谢逐渐缓慢,而身体内的蛋白质又逐渐被消耗,所以为了保护皮肤,更要重视优质蛋白的摄入。此外,专家还建议美容族们要及时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因为其对胶元蛋白的合成至关重要。
口服免疫球蛋白 篇3
关键词:免疫透射,免疫散射比浊法,免疫球蛋白,补体
临床对血清中免疫球蛋白 (Ig G、Ig A、Ig M) 和补体 (C3、C4) 的测定方法主要采取免疫透射和免疫散射比浊法, 本次研究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仪器进行检测, 将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5月~2012年8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0例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06例, 女94例, 年龄22~56岁, 排除感染性疾病及系统性疾病。所有样本浓度均符合 (CISI) Ep9 ̄A2中的要求, Ig G、Ig A、Ig M、C3、C4各浓度的水平尽量覆盖, 无黄疸、无脂浊、无溶血。
1.2 方法
健康体检者空腹采取静脉血3ml, 放置于不抗凝的无菌试管中, 分离血清并放置于一20℃冰箱中贮存备用;先用生理盐水对待测血清标本进行稀释, 测Ig A和Ig M时, 血清不稀释;测Ig G, 血清与生理盐水按照1:10的比例稀释;免疫透射比浊法采用贝克曼Dx C800生化分析仪, 免疫散射比浊法采用贝克曼IMMAGE800, 分别参照试剂盒及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评估标准
1.3.1 批内重复性试验和批间重复性试验
批内重复性试验操作方法:分别取各检测项目中3份混合血清的高、中、低值, 将每份血清用两种方法重复检测5次。批间重复性试验操作方法:分别取免疫球蛋白 (Ig G、Ig A、Ig M) 和补体 (C3、C4) 的混合血清的高、中、低值, 然后分成8份标本贮存于-20℃冰箱中, 每天检测, 共检测8d, 并且每天检测时用2种方法检测1份标本。
1.3.2 比较方法试验
主要是评估两种测定方法的偏差。用5d时间做比较方法试验, 每天选取两份新鲜样本进行测试, 按照1 ̄2再2 ̄1的顺序做两次测定免疫球蛋白 (Ig G、Ig A、Ig M) 和补体 (C3、C4) 五项指标。
1.3.3 线性方案试验
选取6管混合血清 (第1管为原浓度, 第2 ̄6管分别按比例用生理盐水稀释) , 用两种方法测定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各指标的高值, 并分析测试结果[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重复性试验结果对比
两种方法批内和批间重复性均较好, 批内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CV均值除C4 (透射法) 外均小于3%, 批间重复性试验CV均值除C4外均小于5%。见表1。
2.2 两种方法检测各指标的预期偏差和相对偏差对比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偏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检测免疫球蛋白指标时有较高的可靠性, 检测补体C3时, 低浓度点偏差达到15.34%, 补体C4高浓度点偏差达到14.56%, 需引起注意。见表2。
3 讨论
免疫透射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是临床用于检测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常用方法, 其检查原理相同, 只是采用的检测仪器和光信号有所区别。散射比浊法是一种免疫化学分析技术, 能快速、微量的对体液中特定蛋白质成分能自动化检测。传统认为散射比浊法比透射法准确度高, 更灵敏, 然而近10年来免疫透射比逐步成熟, 也逐渐替代了散射比浊法[2]。
免疫透射比浊法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通过对复合物形成量进行测定后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的方法。技术要求:待测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有足够大的分子量;保证抗体过量并具备高亲和力;检测过程中具有充分的反应时间;具备足够多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数量[3]。免疫散射比浊法的原理是用一定波长的光沿着水平轴照射经过溶液时遇到其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光线被粒子颗粒折射下发生偏转后会产生散射光, 光线偏转的角度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大小、多少密切相关, 也与发射光的波长密切相关, 光的强度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含量成正比, 表示待测的抗原越多, 形成的复合物也就越多, 散射光会越强[4]。技术要求:检测时对光源强度、波长、测量角度及反应时间应进行适当选择, 抗原浓度要保证合适, 对离子的PH值、强度要选择适宜。
就本次研究而言, 两种方法分别检测免疫球蛋白 (Ig G、I-g A、Ig M) 和补体 (C3、C4) 各指标浓度水平具备良好的相关性, 而补体各指标检测时低浓度样本出现偏差较大, 可能因低浓度样本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较少, 可选择散射比浊法[5]。从检测精密度而言, 两种方法批内与批间重复性试验检测变异系数CV分析, 其中检测免疫球蛋白Ig G时, 散射比浊法CV值均高于透射比浊法, 透射比浊法的CV值较低, 重复试验更加准确, 可见透射比浊法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明显优于散射比浊法。其它指标的精密度基本符合要求[6]。透射法与散射法对比还具备抗干扰能力强、仪器投资成本较低、试剂消耗成本低、血样可直接与生化检查样本合用, 降低了采血成本, 检测时间短等优势。总之, 两种检测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相对而言, 免疫透射法更加实用和便利,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华, 罗玲, 何桂儿, 等.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20) :2733-2734.
[2]石莉萍, 张利方, 秦滢, 等.免疫球蛋白、补体及胱抑素C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程监测的临床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 (7) :901-902.
[3]刘少华, 邓文平, 李燕.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结果比较[J].重庆医学, 2012, 41 (15) :2034-2035.
[4]阮文清.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的结果分析[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2, 11 (3) :866-867.
[5]张倩, 周敬静, 徐华.免疫透射比浊法与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特定蛋白的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 (2) :2530-2531.
口服免疫球蛋白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9例患儿中, 男48例 (53.93%) , 女41例 (46.07%) , 年龄最小8个月, 最大6岁, 以1~3岁年龄段发病最多, 病程3~12天, 最长15天。此组病人为春秋季节发病。
1.2 临床表现
1.2.1 一般表现
89例 (100%) 均出现不同程度体温升高, 其中体温在37.5~38℃18例 (20.23%) , 38~39℃51例 (57.30%) , 39℃以上20例 (21.34%) 。发热持续时间1~6天, 平均2~4天。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咽痛、纳差;少部分患儿有流涕、呕吐、腹泻、虚脱无力, 咳嗽、惊颤或短暂抽搐, 与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相似。
1.2.2 口腔表现
89例中, 61例 (68.53%) 有口腔疱疹。疱疹大多分布于唇、舌、牙龈、颊、硬软腭等处, 以舌侧缘, 软腭、颊粘膜多见。大小为1~5mm, 边缘充血, 1~2天后破溃, 形成了针尖至黄豆或者苞谷米大小的假性溃疡, 表面覆盖着一层浅薄的黄色假膜, 有3~5个甚至数十个不等, 部分可融合成片;溃疡处疼痛明显, 致患儿有时拒食, 流涎、神差, 痛苦面容。病程较短, 发热消退后口腔粘膜立即恢复正常。
1.2.3 皮肤表现
本组89例患儿其中87例 (97.75%) 出现皮疹。皮疹与口腔疱疹几乎在同期出现。先为斑丘疹或玫瑰色的红斑, 12~24h以后逐渐转为疱疹。发病部位主要以足底、手掌、指趾屈面、肛周等表皮较厚且容易受到摩擦的地方为主。典型者为米粒至黄豆、苞谷米大小, 呈水疱性, 呈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3~6mm。疱疹清澈透明, 周围绕以红晕。表面较厚, 不容易破溃。而膝部和臀部则往往以红斑或丘疹为主要表现, 严重者左右对称。有轻度痒感。一般5~7天消退, 不留任何色素沉着。
1.2.4 神经系统表现
患儿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 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1.2.5 呼吸系统表现
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 口唇紫绀, 咳嗽, 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罗音或痰鸣音。
1.2.6 循环系统表现
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 指 (趾) 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 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1.3 辅助检查
本组89例入院后均进行了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其中血清免疫球蛋白在正常值以下47例 (A组) (52.80%) , 正常值以上者42例 (B组) (47.19%) 。X线片检查, 6例 (A、B各3例) 胸部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征象, 即双肺纹理增多、紊乱, 有少许斑状片状阴影, 边缘模糊。21例 (A组12例, B组9例) 各种血清酶 (血丙氨酸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α-羟丁酸脱氢酶) 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1.4 治疗方法
所统计的89例患儿以抗病毒为主。均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d静脉滴注,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0.5~1.0g/kg, 分2~3天用。对于高热、纳差者, 给予糖盐、糖、能量合剂、水溶性维生素静脉滴注。对于白细胞总数升高或继发有细菌感染者82例 (A组43例, B组39例) 合理选用抗生素 (头孢地嗪、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 抗感染。出现肺水肿者 (A组4例, B组3例) 给予人工通气治疗。出现中枢神经损害 (A组5例, B组3例) 加强脱颅压及抗炎治疗。A组17例、B组11例患儿配合用中药针剂痰热清静脉滴注加强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和镇静安眠。出现并发症时给对症治疗。
1.5 疗效标准
统计患儿的发热时间 (持续天数) 、肺水肿发生率、中枢神经损害的发生率、死亡率均较低、死亡人数,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见表1。
2 结果
经过及时隔离治疗和有效护理, 86例治愈, 治愈率为96.62%, 3例死亡 (死亡率0.3%) 。两组的疗效统计数据一致。
3 讨论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 传播快, 传播途径复杂, 流行强度大, 能在短时间内造成大流行。本病属于自限型疾病, 多数在1周内痊愈, 但由EV71感染的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 故个别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 易死亡。既往每年均有散发病例, 以5~8月份为主。2008年卫生部即将其列为丙类传染病, 病源为小RNA病毒种、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Cox) 、埃克病毒 (ECHO) 和肠道病毒71型 (EV71) , 其中EV71型及CoxA16型最常见。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 以1~3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89例到我院隔离治疗显示, 当一个地区有手足口病暴发流行时, 出现一定数量危重病例不可避免。应做好抢救预案及各种抢救药品、设备准备, 加强医务人员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技术培训。本组89例患儿自身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正常水平者 (47例) , 输注人免疫球蛋白效果较好, 其肺水肿发生率、中枢神经损害的发生率、死亡率均较低, 统计学分析P<0.05。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输注免疫球蛋白的疗效与自身免疫球蛋白水平 (IgG) 的关系。方法 对输注免疫球蛋白8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 自身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正常水平者 (47例) , 输注人免疫球蛋白效果较好, 其肺水肿发生率、中枢神经损害的发生率、死亡率均较低, 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 除隔离、抗病毒等综合治疗患儿外, 当检测发现患儿自身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正常时, 应及早输注足量的免疫球蛋白, 可大大提高治愈率, 缩短病程, 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免疫球蛋白
参考文献
[1]陆国平, 李兴旺, 吕勇, 等.危重症手足口病 (EV71感染) 诊治体会[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8, 15 (3) :217-220.
[2]方玉红, 崔晓明.手足口病并发脑炎和脑膜脑炎12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09, (6) .
[3]郑杰, 冯佃芹.手足口病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04, 11 (3) :360.
口服免疫球蛋白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30例进行研究。入选者均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且知情研究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社会伦理学要求。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分为3组。AIH组患者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25~76岁,平均(56.23±9.35)岁。PBC组患者94例,其中男52例,女42例;年龄25~78岁,平均(56.32±9.53)岁。AIH/PBC重叠综合征组患者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23~75岁,平均(56.15±9.37)岁。3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和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抽选患者需同时符合如下要求:(1)符合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制定的AIH诊断标准[5];(2)符合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推荐的PBC和AIH/PBC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6]。同时,将患有脂肪肝、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结核病、艾滋病以及在近期服用过肝脏损害药物等患者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
1.3 检验方法
1.3.1采集标本所有患者均于次日清晨空腹时,静脉采集外周血样,3 000 r/min离心20 min,收集上层血清,放置在-80℃的温度环境中保存待检。
1.3.2检测方法所有患者的血清IgG 4水平均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检测,然后采用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行肝功能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 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 M)和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 E)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结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和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则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干燥综合征A(Sjogren's syndrome A,SSA)抗体和干燥综合征B(Sjogren's syndrome B,SSB)抗体则可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检测。
1.4 观察指标
统计3组患者的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ulin,GL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Ig G水平,SSA、SSB和ANA阳性率等一般资料和血清Ig G4水平之间的差距。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数据包软件对本次研究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AIH组患者的GLO水平和SS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PBC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IH/PBC组的GLO水平和Ig G水平均显著高于P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清Ig G4水平差异
AIH组患者的Ig G4水平均高于PBC组和AIH/PBC组,但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IH组患者只有6例Ig G4水平浓度超过1 350 mg/L。见表2。
3 讨论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免疫耐受机制会遭到破坏,导致机体内产生很多的抵抗自身细胞成分的相关抗体[7]。目前,血清Ig G4水平已经成为免疫学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该指标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以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8]。相关部门也已经制定了和Ig G4有关疾病的概念和临床诊断标准,在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中具有重要意义[9,10]。在本次研究中,AIH组有6例血清水平超过1 350 mg/L,呈异常升高,其原因和转归仍有待进一步展开研究。
3组的血清Ig G4水平分别为642.23、153.84和229.91 mg/L。组间水平比较差异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IH组患者的血清Ig G4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患者。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各组患者的例数差异较大,对统计结果造成了一定影响。
但是本次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对于不同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点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血清Ig G4水平升高、肝组织Ig G4染色为阳性反应的AIH患者和Ig G4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以及检验结果为阴性的AIH患者比较,在治疗效果以及激素的应答方面是否具有差异并没有涉及。本次研究中还发现,AIH患者容易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代谢性疾病,6例血清Ig G4水平异常高的患者都伴随有糖尿病,其中有2例还有类风湿性关节炎。
综上所述,在AIH患者中,有部分患者的血清Ig G4水平出现异常升高,PBC以及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肝功能并不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性更高。
参考文献
[1]王欣欣,王泰龄,孔贺利,等.Ig G4相关肝病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4,8(1):8-12.
[2]吴凤娟,徐芸,保洁,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自身免疫异常132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3(9):1294-1299.
[3]张敏,韩涛,聂彩云,等.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Ig G4水平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21(4):396-399.
[4]许文燊,王垚,陈惠娟,等.血清Ig G4水平在Ig G4相关性疾病与其他自身免疫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5(31):4884-4889.
[5]黄晓峰,韩英,李增山.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电镜诊断与鉴别诊断[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2,13(1):78-80.
[6]李坤鹏,黄烽.应重视Ig 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16(7):791-793.
[7]熊美连,曹代荣,张宇阳.DWI鉴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17(1):55-60.
[8]曾冉冉,蔡顺天,孙刚,等.Ig G4相关性疾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8(3):242-245.
[9]叶文芳,刘健,汪四海,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亚型、细胞因子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J].免疫学杂志,2015,19(4):362-365.
口服免疫球蛋白 篇6
1 试验材料与仪器
复合氨基酸粉 (郑州启源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 , 维生素B1 (天津中津药业有限公司) , 维生素B2 (上海恒生化工有限公司) , 维生素B6 (浙江天新药业有限公司) , 柠檬酸钠 (常州中耀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p Hs-3CW实验室p H计 (METTLER TOLEDO) , 万分之一电子天平 (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 灭菌柜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2 试验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制备
初步拟定工艺如下:称取配方量的黄原胶与三氯蔗糖混合均匀, 加入煮沸的纯化水中, 继续煮沸10分钟, 搅拌下加入复合氨基酸粉及B族维生素, 搅拌均匀, 加入适量柠檬酸钠, 加入香精, 补纯化水至全量, 滤过, 灌封, 灭菌。
2.2 柠檬酸钠加入量的考察
用初步拟定的工艺制备样品至配液近全量, 将其分为4份, 加入不同量的柠檬酸钠, 调节溶液的p H值, 结果见表1。 (理论上按照工艺投料量计算:每100ml含:氨基酸总量1.6g、硫胺素0.2mg、核黄素0.2mg、盐酸吡哆醇0.2mg)
结果分析:综合考虑溶液的p H值、性状与含量, 最终选择加入8%柠檬酸钠。
2.3 煮沸时间的考察
因复合氨基酸粉及B族维生素不稳定, 所以主料煮沸时间会影响产品的澄清度及稳定性。用初步拟定的工艺制备样品, 煮沸不同时间, 考察产品的性状和含量, 结果见表2。
结果分析:煮沸10分钟, 样品的性状与含量均达到预期目标。
2.4 灭菌条件的考察
口服液规定的检验指标为微生物指标而非无菌, 且经100℃30-60分钟流通蒸汽灭菌是制药、食品行业常用的灭菌方法, 可适用于消毒及不耐高热的制剂灭菌。按照一般情况将灭菌条件设定为100℃30分钟;100℃40分钟;100℃50分钟。在上述灭菌条件下考察含量及微生物指标, 结果见表3。
结果分析:同一批样品经3个不同灭菌条件灭菌后, 功效成分含量有差别, 但微生物指标都符合规定。最终我们采用常用的100℃40分钟的灭菌条件, 即能保证产品质量, 同时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3 讨论
开发本品的关键技术是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复合氨基酸粉、VB1、VB2、VB6在溶液中充分溶解并均匀分布, 功效成分在效期内稳定, 含量降解不超过10%。上述试验数据表明, 加入8%柠檬酸钠、煮沸时间10分钟、灭菌条件为100℃40分钟时产品性状及功效成分的含量可达到要求。
参考文献
[1]蒋雯雪.维生素不可超量服用[J].黑龙江医药, 2005, 18 (2) :56.
口服免疫球蛋白 篇7
1.1 一般资料
RA患者63例, 男20例, 女43例, 平均年龄 (43±13) 岁, 病程6月~21年, 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RA分类标准。按Stoke指数, 又分为活动期3 6例, 非活动期2 7例。试验的前2周内, 均未使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本院健康体检者3 5例, 男3 0例, 女2 5例, 平均年龄 (4 2±9) 岁, 作为正常对照。
1.2 检测方法
血清CRP和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IgA、IgM) 检测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 仪器为美国德邻公司生产的BN ProSpec全自动免疫散射比浊仪, 所有试剂均为德灵公司提供的配套试剂。3 5例正常对照体检者与63例RA患者治疗前后均检测CRP、IgG、IgA、IgM。
1.3 统计学处理
结果以-x±s表示, 数据处理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CRP和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
63例活动期3 6例、非活动期2 7例患者和3 5例正常人血清CRP、IgG、IgA、IgM水平分别如表1所示。可见, 活动期患者与正常组比较血清CRP、IgG、IgA、IgM水平升高,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注:与正常组比较, *P<0.05, **P<0.01
2.2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和免疫球蛋白比较
6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后血清CRP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1) , 而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IgA和IgM) 无显著变化 (P>0.05) , 结果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
3 讨论
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性疾病, 病因十分复杂。RA的主要病理特点是滑膜衬里层增厚, 滑膜细胞有类肿瘤样改变。临床表现主要是关节改变, RA以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膝、足等关节受累最为多见, 活动期常伴关节肿胀、压痛和僵硬, 颞颌关节亦可受累。目前仍以临床表现为主要诊断依据。但在临床上, RA早期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 许多慢性关节炎与R A的表现常类似。由于至今仍没有特异的生化、免疫或组织学诊断指标, 常造成误诊。
CRP一直作为炎性标志在临床应用, 它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 在机体发生炎症、组织损伤或坏死及恶性肿瘤时升高, 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具有激活补体, 促进吞噬的作用。本实验结果显示血清C R P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显著升高。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显著升高, 经治疗后无显著变化, 表明体液免疫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 这或许与治疗时间的长短和采取的治疗方案有关, 这需进一步研究。近年来研究表明体液免疫紊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升高在临床上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其升高的幅度与疾病的病程和严重程度有关, 其机理可推测为当致病因子侵入人体后, 导致TH细胞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 同时活化B细胞分泌大量的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大量免疫复合物, 沉积于关节滑膜、血管壁等处, 激活补体, 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 导致组织损伤[5]。
综上所述, 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CRP和免疫球蛋白 (IgG、IgA、IgM) 水平的变化规律, 对于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和发展的机制有一定参考价值, 同时也为临床诊断、评价疗效和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摘要:目的探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CRP和免疫球蛋白的意义。方法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对6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CRP和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IgA、IgM) 进行检测, 同时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 分析其结果。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比较血清CRP、IgG、IgA、IgM水平升高, 活动期患者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非活动期患者与正常组相比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经治疗后, 患者治疗后血清CRP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1) , 而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IgA和IgM) 无显著变化 (P>0.05) 。结论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CRP和免疫球蛋白 (IgG、IgA、IgM) 水平的变化规律, 对临床诊断、评价疗效和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散射免疫比浊法,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
参考文献
[1]武建国.正确地解读CRP[J].临床检验杂志, 2005, 23 (5) :321.
口服免疫球蛋白 篇8
由于PHA强大的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的作用以及强效的抗病毒作用, 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广谱抗病毒药物在畜牧养殖业中应用广泛。在兽药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PHA也具有多种免疫效应:能刺激多种淋巴细胞分裂增殖, 是多克隆激活剂;能促进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如IFN-γ、IL-2等;同时PHA可促进抗体形成, 这些结果证明PHA具有强大的免疫增强作用[4]。
犬瘟热 (canine distemper, CD) 是由犬瘟热病毒 (Canine distemper virus, CDV) 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 是当前影响养犬业发展的最严重的第一大传染病。幼犬出生8周左右, 其血清中的抗体滴度大多已经低于免疫保护所需要的水平, 必须尽快接种
犬瘟热疫苗。接种犬瘟热疫苗后一般需要2周才能达到免疫保护所需要的中和抗体水平。幼犬在出生8周左右最易感染犬瘟热, 为使幼犬接种犬瘟热疫苗后尽快产生抗体并达到免疫保护所需要的抗体水平, 以及缩短幼犬易感期, 特进行了此试验。
目前, 有关口服PHA对犬瘟热病毒免疫效果影响的研究鲜见报道, 本试验通过对健康犬注射犬瘟热-犬细小二联苗, 同时口服PHA复合物, 测定犬免疫效果的变化, 以研究PHA是否对犬瘟热病毒免疫效果产生影响, 以期为PHA在动物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动物
本次试验所用的12只健康犬均由康大妈流浪狗收容所提供, 所有接种疫苗的犬均无过往疾病史, 精神状态良好, 经检测抗体水平符合接种条件, 不符合的均已被剔除。试验前、后均按正常方式饲养, 环境、饲料不变。
1.1.2 试验药物
PHA复合物 (云南大理金明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20100101) 、犬瘟热-犬细小二联苗 (荷兰英特威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A063A01) 。
1.1.3 试验仪器及试剂
真空贮血管 (5ml, 无抗凝, 江西格兰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采血针 (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离心机 (上海手术器械厂) ;CDV-Ab金标试纸条 (韩国安捷公司, 内有稀释缓冲液1瓶, 吸液塑料管1支)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分组
将12只年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 每组6只。试验组提前1周喂服PHA复合物0.1mg/kg体重, 1次/d, 连续给药5d, 1周后, 试验组与对照组同时接种免疫, 每只试验犬皮下注射1头份英特威二联苗, 疫苗接种后试验组继续投药, 方法剂量与前次相同, 连用5d, 1周后, 再按之前的方法再次给药5d。整个过程, 对照组均不做给药处理。各试验犬均按正常方式管理、饲喂。
1.2.2 血样的采集和处理
试验为期3周, 各组在免疫接种前及接种后7、14d, 分别前肢静脉采血3ml, 将所采血样分组编号, 用离心机4000转离心5min, 分离出血清。1.2.3抗体滴度的测定血清处理后用CDV-Ab金标试纸条测定其抗体滴度:用包装内的塑料吸管吸取适量血清, 滴入稀释缓冲液中, 混合均匀, 吸取混合液, 在试纸条的加样孔里滴加3至4滴, 室温静置20min, 比较T线与C1、C2线的线条宽度与颜色深浅 (注释:稀释缓冲液中含有少量的叠氮钠作为防腐剂, 该药物有毒性, 必须小心处理并且避免皮肤接触) 。
1.2.4 试验结果判定
CDV-Ab金标试纸条判定: (1) C1线为低抗体水平测量对照线, 抗体水平相当于1:16, C2为高抗体水平测量对照线, 相当于1:128的抗体水平。 (2) 如果T线的线条宽度和颜色深浅弱于C1线, 那血清的抗体水平判定就以C1为准, 具体方法是:如果T线不出现, 则该血清抗体水平为0, 如果T线线条宽度和颜色深浅是C1线的1/4, 则抗体水平为1:2, 是C1线的1/3则抗体水平为1:4, 是C1线的1/2时, 抗体水平为1:8, 如果与C1相近则为1:16。 (3) 如果T线的线条宽度和颜色深浅强于C1线而弱于C2线, 则该血清的抗体水平判断就以C2线为准, 具体方法是:如果T线线条宽度和颜色深浅是C2线的1/3, 则抗体水平为1:32, 如果是1/2, 则抗体水平为1:64, 如果与C2相近则为1:128, 其中1:32的抗体水平为临界值, 1:64以上为合格。
1.2.5 数据分析
采用SPSS统计软件, 按照生物统计学上的分析方法对检测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P<0.05表示差异显著和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接种前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抗体滴度水平
由表1可知, 接种犬瘟热-犬细小二联疫苗前, 对照组与试验组犬的抗体滴度水平基本相同, 平均值皆为1:3, 两组的犬瘟热抗体阳转率都为0。T检验显示两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2.2 免疫接种后7d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抗体滴度水平
由表2可知, 接种疫苗后7d, 试验组抗体滴度的平均水平达到1:29.5, 比对照组提高了48.14%。对照组阳转率为33.3%, 试验组阳转率为66.7%,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阳转率提高约2倍。T检验结果显示,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P<0.01) 。
2.3 免疫接种后14d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抗体滴度水平
接种疫苗后14d, 对照组抗体滴度平均水平为1:22.5, 试验组抗体滴度的平均水平达到1:45。对照组阳转率为66.7%, 试验组阳转率为83.3%, 试验组比对照组相提高了16.6% (见表3) 。T检验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P<0.01) 。试验组抗体离散度缩小, 在1:64~1:128之间。
3 讨论
据报道, 目前有许多研究表明PHA可以与疫苗同时使用, 能起到弥补免疫空白期、减缓疫苗应激反应、增强免疫效果的作用。莫非等人研究了植物血凝素 (PHA) 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PHA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PHA对人工感染鸡新城疫病毒有保护力[5]。陈东明等 (2006) [6]报道利用PHA增强了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的效应。张明珠等 (2009) [7]在试验植物血凝素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中, 采用滴鼻的途径, 对肉用雏鸡进行新城疫Ⅳ系苗免疫接种过程中, 同时辅助使用植物血凝素 (PHA) , 可明显提高机体特异性抗体的水平, 因而能够有效地增强鸡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
通过对健康犬注射犬瘟热-犬细小二联苗, 同时口服PHA复合物, 测定犬免疫效果的变化, 发现在免疫接种前2组抗体滴度水平基本相同, 无免疫保护作用。接种疫苗后7d, 对照组阳转率为33.3%, 试验组阳转率为66.7%,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阳转率提高约2倍。试验组抗体滴度的平均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48.14%。到免疫接种后14d, 试验组抗体滴度的平均水平为1:45, 达到了保护犬免受犬瘟热病毒感染所需的基础抗体滴度水平 (1:32) 。阳转率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6.6%, 且T检验结果显示,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P<0.01) 。试验组抗体离散度缩小, 在1:64~1:128之间。这表明给犬免疫注射犬瘟热-犬细小二联苗的同时, 口服0.1mg/kg PHA复合物, 可促进机体对疫苗株感染做出免疫应答, 对幼犬抵抗犬瘟热病毒的攻击可能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由此显示PHA可以作为高效免疫增强剂与疫苗合用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接种疫苗后14d, 对照组阳转率为66.7%, 试验组阳转率为83.3%, 效果不明显, 为了加强免疫效果还要进行二免, 甚至三免。提高幼犬对犬瘟热病毒病的抵抗力。
肖啸等 (2011) [8]给不同试验组猪肌注低剂量 (0.2ml/kg) 、中剂量 (0.4ml/kg) 、高剂量 (0.8ml/kg) 的PHA, 结果发现, 与对照组相比, 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淋巴细胞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中剂量组提高的较高, 显示适量的PHA能显著地促进淋巴细胞提高, 增强免疫功能。另有学者报道, PHA对鸡新城疫, 猪圆环病毒病、猪传染性胃肠炎、非典型猪瘟等有免疫促进作用[9,10], 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在实际免疫中, 为更好地抵御犬瘟热病毒的感染, 还需要在首次免疫后的2~3周进行加强免疫。本试验因条件限制, 未能开展攻毒和中和试验, 以及不同剂量梯度的对比试验, 所以对免疫保护时间能提前多少天, 最适宜的口服剂量等问题,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1) 对犬注射犬瘟热-犬细小二联苗, 同时口服一定剂量PHA复合物, 能极显著提高机体抗体滴度水平, 阳转率也得到较大提高, 且离散度明显缩小, 免疫效果更好。 (2) 给犬免疫注射犬瘟热-犬细小二联苗, 同时口服PHA复合物, 可促进机体对疫苗株感染做出免疫应答, 对犬抵抗犬瘟热病毒的攻击可能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由此显示PHA可以作为高效免疫增强剂与疫苗合用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参考文献
[1]廖延雄.兽医微生物试验诊断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2]王建发, 张敏, 林玉才.植物血凝素的研究应用[J].北方牧业, 2008 (8) :28.
[3]胡业华.凝集素的生物学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22 (6) :47-49.
[4]于敏, 袁萍萍, 章莹莹等.植物凝集素的部分生物学作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2, 30 (1) :155-156.
[5]莫菲, 许巧丽, 张军忍等.植物血凝素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9, (1) :36-40.
[6]陈东明, 邵嘉会.分子佐剂PHA增强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的效应[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6, 17 (6) :340-342.
[7]张明珠, 汪仁莉, 芦苇.植物血凝素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5 (1) :130-132.
[8]肖啸, 张荣华, 沈学文等.肌注PHA对猪血清中淋巴细胞 (LY) 的影响[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1, (1) :17-19.
[9]李秦, 许英民.植物凝集素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J].兽药市场指南, 2009, 4:35-35.
【口服免疫球蛋白】推荐阅读:
免疫球蛋白08-04
人免疫球蛋白10-17
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11-23
免疫球蛋白(IgA)05-30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10-06
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12-01
免疫球蛋白A论文05-24
外周血免疫球蛋白06-28
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论文08-23
免疫调节蛋白09-29